首页范文大全会计的实践内容和体会十篇会计的实践内容和体会十篇

会计的实践内容和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13:26

会计的实践内容和体会篇1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构成要素;产学研基地

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对会计人才专业素质的培养,而会计实践教学对学生会计专业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建设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中各要素,以促进和提高会计人才专业素质培养效果,正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一、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及其内容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对其组成要素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整体设计所形成的结构框架,其构成要素包括会计实践教学目标、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会计实践教学管理和会计实践教学条件等。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就是通过会计实践教学,使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分析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沟通与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并拥有在社会活动中正确收集、处理各种信息,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的能力。会计实践教学目标是具体确定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等要素内涵的依据。

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是指为达到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在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开展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包括会计实验与实习、案例分析、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社会调查等。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是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是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的外在表现。

会计实践教学管理是指为达到会计实践教学目标所建立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制定对人、设备设施、实验室、实习基地等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指标。会计实践教学管理为顺利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是取得实践教学成果的保障。

会计实践教学条件是指为达到会计实践教学目标所配备的会计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实践教学教材、实验设备设施等开展实践教学的各式条件。会计实践教学条件对会计实践教学起着支撑作用,是影响会计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的建设

实施会计实践教学的关键是要抓好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即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具体内容的建设。

(一)会计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建设

会计实践教学管理的实质是要按照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对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组织、安排、实施及效果等方面进行管理与考核。高等院校首先应从上到下建立起一种观念,即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样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各院校应制定出符合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的实践教学大纲和计划及管理文件、规章制度和考核与评价体系。其中考核与评价体系应包括两个方面,即学生实验考核成绩和学生对实验教学信息反馈。前者可采用开发教学辅助软件等手段,将学生的知识掌握、运用情况等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后者可通过网上评教、问卷调查等渠道收集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及改进意见与措施。考核与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会计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教学效果。

(二)会计实验(实习)教学内容建设

会计实践教学包括会计实验教学,其教学效果取决于实验项目的设计质量。必须要打破过去实验类似作业的定式。在设计实验项目时,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同时不否定教师在其中的启发、引导作用;在设计会计实验时体现实验的层次性和目的性,既包括专业理论验证实验,又包括专业技能训练实验,还包括专业理论运用实验、相关知识综合运用实验,以及引发开放性思维的创新性质的实验。高等院校尤其应充分利用产学研基地的优势,将诸如股权激励及其经济后果、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及其财务影响等会计改革中的前沿问题、特殊问题转化为带有研究、探索性质的实验项目,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与思考。

(三)会计实践教材建设

会计实践教材是会计实践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会计实践教材建设中要特别注重教材的质量建设,可在对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筛选和提炼后编写教材,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进行修订,使其内容紧随现代企业会计实务的发展,紧随现行会计制度和税务法规等的不断完善与规范。而产学研基地恰好能提供了解现代企业实务、会计准则建设及实施现状等情况的通道。同时,实践教材内容应适当、适度地涉及相关学科知识,应融综合性、应用性、启发性为一体,既可用于检验学生专业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会计实践教学方法建设

会计实践教学方法是实现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完成会计实践教学任务的手段。在会计实践教学方法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应交互使用,充分发挥会计实践教学系列方法的作用。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上各有侧重;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又各有适宜的教学方法。在实施实践教学时,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为本,方法必须服从内容的需要和培养目标的需要。

第二,应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案例教学很容易流于形式。教师不是案例教学的直接参与者,而是引导者、启发者,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介绍自己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不是案例教学的旁观者,而是调控者,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调整、控制,从正面对不同观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肯定、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习能力。同时,还应在案例设计中充分考虑案例分析对会计及其他专业知识的需求量和深浅度;选择案例所含信息呈现方式的直接性和间接性。搜集、设计的案例至少应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与理论教学各阶段相配合的具有针对性的案例,如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折旧案例等;二是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具有综合性的案例,如追加长期股权投资及其所得税问题案例、所有者权益变动案例等。前者主要帮助学生理解、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后者主要培养学生整合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此外,产学研基地具有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加强产学研基地这一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能有效推动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使之成为师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平台,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需要。

会计实践教学直接关系到会计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表现为会计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质量,需要会计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增强会计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世荣.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硕士研究生[J].决策探索,2006,(8).

会计的实践内容和体会篇2

【关键词】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渐从精英型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众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坚实的实践教学。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强化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其是培养高质量会计应用型人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民族高校由于其所处地域和办学条件等的限制,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条件和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知名高校。根据西部民族高校的现状,建立起适用的、有特色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然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耦合西部民族高校资源和会计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从实践需要的视角来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按此思路,本文拟提供一个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框架。

一、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第5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明确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2010年7月13日,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可见,加强实践教学已被我国提高到相当的高度。因此,研究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精神。《纲要》提出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离不开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具体实施,其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根本措施之一。因此,研究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进而提高西部民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对《纲要》精神的贯彻落实。

第二,是适应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需要。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的变迁,我国高等教育形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2011年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十一五”教育改革发展及“十二五”教育工作的新闻会上表示,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到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36%。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已经基本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型,从规模扩张转向注重人才质量的培养。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搞好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表现。

第三,可以提高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虽然以2006年2月15日《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标志,我国会计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但是,我国不同地区会计发展水平仍然是不平衡的,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企业会计水平也存在差距。受制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也是有差异的,特别是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相对落后。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结合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高校的实际状况进行准确定位,突显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而强化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则是体现其特色和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

第四,可以增强西部民族高校会计学科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普遍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其会计发展和应用水平也普遍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民族高校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为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结合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会计发展和应用状况,来培养其所需要的会计专门人才,是西部民族高校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因此,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可以增强西部民族高校会计学科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下,不但会计人员所面临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对象愈来愈复杂化、多样化和动态化,而且社会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等要求亦越来越高。针对这种现实,我国会计理论界、相关部门与组织都对会计教育改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1996年,原国家教委高教司立项“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课题;1999年,中国会计学会下达了“面向21世纪的会计学历教育改革研究”的会计教育课题。面对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教育的冲击,孙铮、王志伟(2002)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后会计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汤湘希在《会计教育改革研究》(2002)一书中对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层次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刘玉廷(2004)指出高级会计人才应具备五个方面的职业能力。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上,牛丽文(2003)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及其组织方式进行了设计;刘秀清(2009)认为会计实践教学要科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江兰天(2009)认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以校内实验环节为基础,以校外实习环节为补充;陈景和陈苏广(2010)提出了会计实践教学的校外直接途径和校内间接途径。

可见,学者们都十分注重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认为应用型会计人才教育模式是我国会计教育模式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人才培养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适应性地从注重学生的研究能力转向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并从内涵与外延上建立起实践教学体系。但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外延怎样,如何实现,至今却还未形成统一的模式。

(二)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总体来看,我国西部民族高校已经初步具备了开展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资源和师资力量,并已通过会计模拟实验、课程实训、校外实习等环节实现。这些环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内实验,即针对会计专业课程配合开展手工模拟训练和电子模拟实训;二是校外实习,即学年见习或毕业实习。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实践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多年来,我国高校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在会计教育中仍然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形成了“重理论,重实践但缺少实践”的会计教学模式,忽视了实践教学在会计教育中的重要性。目前,各高校所开设的会计实验课程基本上是依据理论课程体系而设置的,设计方案、实验方法相对简单,对学生实验的要求较低,而且实验目标不很明确,实验内容或是缺乏系统性,或是缺乏仿真性,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会计实践教学亦如此。目前,我国各高校会计专业师资参差不齐,会计实践教学起步和发展各异,没有形成一套适应各高校自身情况的切实可行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使得很大一部分高校盲目模仿知名高校的会计实践教学活动,而没有考虑到本校的实际状况和所培养会计人才的实际需要,从而造成了学生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的脱节,会计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3.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单一、范围狭窄

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验为主,分为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无论是单项实验还是综合实验,都主要是在实验室中进行。但是,在会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使得实验室建设往往以拥有多少实验设备为标准,而忽视了对会计专业实验体系的整体设计。同时,会计模拟实验所用的资料多为教师提供,仅仅局限于企业简单的账务处理,重会计专业实验的流程而轻视其实验的内容,使得学生只能机械地按照会计工作流程完成模拟实训。

4.会计实验过程呆板

仅限于对会计工作流程的了解与掌握的会计实验,其目标层次较低,实验内容简单落后,再加上整个实验过程处于固定封闭状态,缺少必要的仿真环境和创新环境,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实验中会计工作的条件十分全面和规范,很少需要学生的专业职业判断,同时又缺乏对诸如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筹资策略等内容及其与企业财务运作关系的要求,使得学生和实验指导教师都将目标与重点放在了企业的基础财务核算上,忽视了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提升。

5.校外实践效率不高

校外实践是组织学生到企业或实践基地开展实地实习,熟悉会计环境,参与或直接顶岗工作,进而掌握基本的会计技能。但是,由于经费等众多因素的制约,高校往往很难建立起满足需要的实习基地,学生真正能够深入到企业会计部门进行会计顶岗实习的机会并不多。同时,由于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环境大都是企业、公司等生产经营单位,而会计工作岗位的责任重大,造成了学生到会计工作第一线顶岗实习有一定难度,严重制约了学生校外实习的有效实施。另外,由于实践基地的缺乏,不少高校往往采取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的方式,这种“放羊式”的分散实习方式使得指导教师无法对其监控和指导,从而达不到实习的预期效果。

三、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应在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现有实践体系所存在问题和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实践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构建出适应西部民族高校现状、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会计专业实践体系。会计专业实践体系是由众多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包括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组织、方法与手段、考核机制等,其既有融于相关课程之中的,也有独成体系的。这些要素的具体内容便构成了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体内容。

(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要回答“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两个基本问题,并以此确定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要素。“培养什么人”涉及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这也是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起点。培养具有较强会计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普遍需求,也是所有高校的共性目标。但是,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高校而言,由于其教育资源和社会环境及其所面对的社会需求不同,其目标可能不尽相同。因此,要构建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必须明确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是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重要方面。传统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从属于理论教学和课程教学,其目的是通过实训来验证和深化理论教学,与会计职业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具有直接的联系。这种重校内实验轻校外实训、重实验流程轻实验内容、重课程内容实验轻职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内容,达不到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建立起与“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相适应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构建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之所在。

(三)会计专业实践的教学组织方式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离不开适宜和有序的教学组织。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不同内容有其不同的特点和相应的教学要求,有的需要校内实验,有的需要校外实训;有的需要课堂同步实训,有的需要课外自主实训;有的需要实验室模拟实训,有的需要实际顶岗实践。另外,校内实训场所、校外实训基地的承接条件等也对实践教学的组织起到一定的制约。因此,不可能对所有的会计专业实践内容采用统一的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为此,需要根据不同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组织方式。

(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不同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组织方式,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保证其得以有效地实施,进而达到提高实践教学效率与效果的目的。为了生动、直观地演示会计实践工作的过程、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来体验会计工作角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需要较多地采用视频演示、动画演示、小组讨论、情境教学等方法与手段。同时,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效益与效率,多媒体、网络实训等也是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这些方法与手段如何与不同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组织活动相结合,并保证其得以有效地实施,是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得以有效实现的重要保障。

(五)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主要包括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两个方面。考核标准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它既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依据,也是学生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评价基础。而考核方式则是根据考核标准如何对实践教学成效和学生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具体实施考核的问题。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尚未形成一个规范的考核体系,其考核还主要是按课程考核的标准和模式进行。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的不规范造成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随意性。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规范详尽的评价标准,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

四、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设计

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思路与设计,不应只局限于高校内部,仅仅依靠研究者的理论分析与阐述,而应采取从外到内的方式进行,即通过从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教师、已工作的会计专业毕业学生、毕业生用人单位三个视角对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审视,借助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问题。依此思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反思。主要是有针对性地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可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教师、已毕业工作的学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特别是西部地区用人单位三个视角来审视。第二,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状况。主要应研究用人单位特别是西部地区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以明确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理解与需求,以及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应达到的标准。第三,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具体要求,以及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为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思路,进而构建出适应西部民族高校现状、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会计专业实践体系。

以上三个方面可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主要是问卷调查与访谈,以及相关信息数据的处理。通过问卷调查法来了解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他们对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理解与要求,以及其对提高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建议。但是,问卷调查有其固定性和局限性,因此,关于用人单位的了解还需要借助访谈法,通过与用人单位相关人员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和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在问卷调查与访谈中需要了解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评价已毕业会计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状况,其适应和胜任相关岗位的程度;二是了解已毕业会计专业本科生所具备的实践能力与用人单位对其实践能力要求的差距有多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三是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理解与要求;四是已毕业会计专业本科生及其用人单位对西部民族高校提高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建议。第二步,理论分析。理论分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理论分析;二是根据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具体要求,构建一套相对完整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是从无到有的重新建立,而是在现有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改革而形成,这其中既考虑到西部民族高校的实际状况,也考虑到现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以及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按此研究框架开展研究所构建出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既能满足西部民族高校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又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需求,进而提高了西部民族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景,陈苏广.会计实践教学在高校会计专业中落实的途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杜娟.会计实验教学:现状、问题、对策――会计实验教学研究述评[J].会计之友,2010(4).

[3]江兰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会计之友,2009(7).

[4]刘秀清.会计实践教学的新思路[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7).

[5]牛丽文.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及其组织方式设计[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1).

[6]王福英,林艳新,侯新.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学专业教育融合探讨[J].会计之友,2010(3).

[7]相子国.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1).

会计的实践内容和体会篇3

1.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与其他相关课程冲突。

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有重复之处。成本会计具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七个方面的职能,其中成本核算部分属于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是比较清楚的,但是对于其他部分的内容以及与成本有关的新发展问题等方面,在不同的教材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成本预测等内容在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中均有涉及;而成本分析、成本考核和成本控制等内容则在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中常常也都涉及。由于这些内容在不同的课程中都有所涉及,而这些课程常常是由不同教师来进行讲授的,造成有些内容被重复讲授,有些内容则被遗漏,从而导致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不完善。

2.教学方法设计不合理,实践性教学的效果难以保证。

成本会计教学可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形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无法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在促进理论教学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从实践教学方式来看,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先完成理论教学,然后以很短的时间内集中模拟或者到企业参观产品的生产过程。这种方式的实践教学首先不利于学生对某些实践性较强知识的理解。成本会计中的某些内容与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联系比较紧密,若缺乏对实际生产流程的了解,就无法真正理解某些方法的核心。另外这种实践教学的效果无法保证。先进行理论学习,后进行实践教学的方式,从表面上看来似乎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实践,但实际上在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理解不甚清楚的情况下,实践学习中漫无目的,走马观花,不能达到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成为一句空话。

3.教学目标滞后,与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脱节。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总费用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成本管理工作日益重要。但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仍以成本核算为中心,在实践教学中关注的重点也仅限于成本核算,对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成本管理方面内容关注不够,不利于学生将成本会计知识体系应用于企业的具体生产实践,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改进《成本会计学》教学的对策措施

针对目前《成本会计学》教学存在的以上问题,应及时更新观念,明确教学目标,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1.统一设置教学内容,改善成本会计知识体系。

为了保证成本管理内容的完整性,必须统一设置会计学各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成本会计学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之间的衔接配合。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成本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可以将成本会计7个方面的内容分别配置到三门课程中。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可放到《管理会计》中讲授。在管理会计中一般要系统地讲授预测、决策的具体方法,成本预测、成本决策虽然属于成本会计的内容,可以将其放在管理会计中作为预测方法的一个简单应用。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内容在《成本会计学》中重点讲授。因为成本核算是所有成本会计工作的基础,必须在此重点讲授,包括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以及作业成本法等内容。成本控制是根据预定的成本目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的约束和调节活动。在学习了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成本控制方法,有利于巩固成本核算的学习效果。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内容可在《财务管理》中学习。因为《财务管理》课程中,安排了专门章节系统介绍财务分析方法和业绩考核方法。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内容同样可以作为分析方法和考核方法的具体应用加以详细介绍。

2.改进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成本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靠理论教学很难使学生理解。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增强感性认识。另外,成本核算中涉及很多种不同方法,各种方法的选择与企业产品生产的微观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使学生首先了解企业产品生产的微观环境,才能真正理解成本会计的应用原理。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取先学习理论,后实践操作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进行的方式。对需要感性认识才能更好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先实践观摩参观,然后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方式。在掌握所有知识点的基础上,可以在课程最后进行综合性实践教学,以利于整个知识的融会贯通。实践教学可以采取模拟实验、实地参观、小组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

3.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实成本会计教学内容。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成本的比重不断下降,因此要改变以制造成本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体系,增加作业成本法内容。随着高新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企业的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固定制造费用大幅上升,与此对适应,应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作业成本法内容,以作业为基础,将产品生产划分为若干作业中心,按制造费用发生的各种成本动因进行分配,以避免产品成本的扭曲。质量成本是为了防止出现低质量产品而发生的成本以及由于出现了低质量产品而导致的损失,随着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产品质量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因此可在成本会计中增加质量成本的教学内容。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企业生存的关键在于卓越的产品质量与用户体验。许多企业已开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成本会计人员在以往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根据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实行质量成本决策、最佳成本模型、质量成本控制等方法进行管理,在提供业绩评价信息时,还要提供一些非财务性的相关信息,如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本趋势报告和质量成本业绩报告等。

4.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水平。

会计的实践内容和体会篇4

关键词:就业导向;校企合作;任务驱动

abstract:thepracticalteachingmustpaygreatattentionprofessionalandopenness,incoursecontent’sselection,mustunifycloselywiththeprofessionenterprisedevelopmentwiththeprofessionalpostdemand,chooseswiththeenterprisecooperationcompilationteachingmaterial,byenrichesandtheconsummationprofessionalabilityraisecoursecontent;intheteachingorganization,taketherealworkmissionandtheworkprocessasthebasis,“teaches,tostudy,todo”unifies,establishesreallyteachesthebase,usingthemodernizedmethod,todeveloppositivelyfullyreallyteachestheformandconsummatestheinspectionway.

Keywords:employmentguidance;schoolbusinesscooperation;dutyactuates

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要办好高职会计专业,办出特色,办出生命力,其关键是要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是以实现掌握熟练技能和形成较强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技能的学习、训练和运用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只有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强化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1坚持“就业导向”,改革课程体系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方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要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应紧密对应。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选取教学内容,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采取的仍然是学科课程体系,学科课程体系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学科之间联系性不强。而实践课程体系是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学生掌握技能为目标,较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注意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性和协调性,这些正可弥补学科课程体系的不足。

2校企合作编写实训教材

实训教材是体现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组织实践教学、传播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实训教材是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教材建设是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注意开放性地吸纳现实中的“工作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充实和完善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高职高专会计实践教材的编写必须体现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研究成果,并能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进行有机结合。为此,实践教材原则上应采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但考虑到高职办学特色,高职院校可以根据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新《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有效性原则,与企业合作编写融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一体的实训教材。

3建设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

3.1完善校内模拟实训环境

由于会计信息有很多涉及企业内部的商业秘密,这就决定了学生到具体企业实习往往很难系统、综合、全面地了解企业会计工作情况,因此会计模拟实训成为目前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应针对课程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开设模拟实验课。实验不要求数据材料一定是真实的,但为了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应尽量采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的材料进行实验。手工模拟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可采用同一原始实验资料,先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后进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然后将两者的实验结果对比,以相互印证。

3.2工学结合,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工学结合是培养职业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模式和有效途径,对职业院校的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学结合关系到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建设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深层关键问题,工学结合使得“教、学、做”一体化,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岗位能力和就业能力。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4.1运用会计模拟实验软件

会计模拟实验软件主要有会计核算教学软件和会计管理教学软件。会计核算教学软件是将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数据处理过程,用系统软件编制成专门用于处理会计业务、会计核算的软件,如用友会计软件(教学版)。教师利用这些软件教学,能全面、形象地介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学生利用这些软件,可以加强对会计核算程序的理解,还可以进行练习,在计算机环境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会计管理教学软件,是将会计管理思想和会计方法,用软件工具编制成专门用于处理会计预测决策、会计控制分析、会计考核评价等问题的软件。

4.2运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将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制作成集画面、图像、文字和声音等为一体的,具有智能结构、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的软件。这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有利于增加实践教学课堂容量,压缩实践教学课堂时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实践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

4.3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

以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建设会计专用教学网站,将会计教学资源放在专用教学网站上,让学生随时共享实践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师授课录像、习题集、题库、实验指导书、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

5强化“任务驱动”,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形式

强化“任务驱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现场模拟与实际操作为载体、在实际训练中进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方法、技巧。探讨“教、学、做”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实现实践教学形式的根本性转变。

5.1课内分散实训

课内分散实训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将会计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教与学的过程。课内分散实训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教学环节。它融合在日常上课之中,较为分散,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会计技能,是实践和理论联系最紧的交汇点,这一环节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开始,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课内分散实训要求前后连贯,密切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和进度全面系统地安排。

5.2课程综合实训

课程综合实训是指某一门专业课程开完之后而针对该门课程进行阶段性的综合实训,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较集中的演练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会计专业技能的目标,同时促进知识技能向能力转移,以及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课程综合实训在会计实践教学中起到呈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本专业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要单独开设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进行专门的实训,使学生体会真正的会计工作。

5.3专业综合实训

专业综合实训是在会计专业毕业生全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一次专业综合实训,实训分为两步,学生首先进行手工操作,然后再用同一套资料进行电算化操作。专业综合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本阶段是以前面两阶段的实践教学以及理论教学为基础,又是前两阶段教学的升华,突出技能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它以毕业实习为主。综合模拟实习突出综合性和岗位流转性,既要模拟会计核算过程,又要模拟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明确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以及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5.4毕业论文撰写

这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撰写论文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撰写论文等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即综合知识、综合技能运用和发挥的过程。撰写论文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撰写论文包括中期论文撰写和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

5.5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校应加强对实习的组织指导。选派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以保证实习计划的落实。通过校外顶岗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非常有利。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缩短了学习与就业的距离。

6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考评,完善评价体系

随着实践性教学的规范与完善,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考评,是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实践性教学的环节多,内容丰富,因此对实践性教学的考评也应是多样化的。

6.1在考核内容上注重技能考核

注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特别注重实效和学生职业能力考核。在部分课程上实施“以证代考”。考试内容的变化,可以起到导向教学的作用,促进在一般课堂教学中贯彻实践性教学的思想,重视了技能教学,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例如:对《基础会计》考试,引入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以及报表编制等操作题,并要求严格按规范操作。

6.2在考核方法上探索抽题考核

这一考核办法可用在终结性考试,如毕业考试,将会计工作过程分为若干段,填制原始凭证为一段,编制记账凭证又为另一段,以此类推,编制若干段的实操考题,学生随机抽取到哪一段就实操哪一段的内容,可以节省考评时间。这种考核办法虽不能考查全部技能,但由于是随机抽题,学生只有全面掌握了,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考试结果仍然能够反映学生的水平。

6.3建立等级化的评价体系

侧重于操作技能的考核,主要是以快和准为标准,应重结果的考核和评价,在实际操作上较为简单易行,其评价也多数采取等级制,如珠算的定级考试。但财会专业中存在大量的集操作和智力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教学,而且多数侧重于智力技能,例如:算账、记账,涉及面广,对于它们的考核不能只重结果,更应重过程考核。规范性和准确性是其评价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还必须评价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态度,如:出勤情况、及时性等。因此,对于模拟实训的考评,可采取层层量化,最后等级化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永文.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育人质量[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06(01)

2张义平.基于现代工业技术发展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3张健.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建构[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4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会计的实践内容和体会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模式会计模拟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132-02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企业在招聘会计人才时,都要求至少有1-3年工作经验,因此,理想的会计实践性教学是组织学生深入工商企业及其他单位进行实习。但是由于会计资料的保密性和会计岗位本身容纳会计人员的有限性等原因,使校外实习日趋困难。各高职院校都纷纷通过加大校内会计实践来增加会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力求缩短学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的适应期。那么,究竟如何组织校内实践才能更贴近会计工作实际,就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难题。

一、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模式的弊端

虽然很多高职会计教育工作者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加强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应作为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重点。但是从目前会计专业教学体系来看,基本还是沿用先理论后实践的常规会计校内实践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先进行一定学时的会计相关理论课程学习之后,再进行几周的会计单项模拟实训。这种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而且教学成本低、通用性强,因而被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较为普遍的运用。但笔者认为此种模式与真正倡导的“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存在一定的弊端。

1.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不能紧密结合,往往导致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目前,在先理论后实践的会计校内实践模式下,一般都是先进行一定课时的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再在学期末安排一到两周的“××课程设计”(有些学校也把它叫成“××会计模拟实训”),比如,《基础会计》课程之后,进行两周的“基础会计课程设计”或者叫“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还有会计的其他主干课程――财务会计课,成本会计课,财务管理课等。即使有些学校加大校内实践的力度,也仅仅是在所有会计专业课程学完之后,也就是学生毕业之前的一个学期安排时间较长的“会计专业综合实训”。这种校内实践模式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能紧密结合,致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经常由于理论知识被遗忘不得不重新学习,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实训效果。所谓的实训课程也就流于形式,演变成了学生根据老师给的业务题“作作分录、填填凭证和账簿、编编报表”的简单的程序化操作。而且往往是这些实训环节设计的越多越成了不断的重复作业――基础会计一遍,财务会计一遍,会计综合实训又一遍。这不仅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应付差使的思想严重,而且不仅没能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反而使学生认为会计就只是填凭证和编报表。这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缺乏有机联系的校内实践模式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和融合,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过去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旧教学模式的束缚,培养出的学生也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2.会计校内模拟实训项目仿真度低,实践体系缺乏层次性和广泛性。现有的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大多是选择某一工业企业或商业企业一个月的业务作为实训项目,而对其他行业的经济业务往往不涉及或涉及很少,仿真度低。实际上不同类型的单位财会工作是有很大差异的,如一般企业和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企业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差异,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差异,企业与非营利组织账务处理与报表编制的差异,财会工作网络化高的企业与网络化低的企业会计数据归集与传输的差异等,而目前校内实训室只能模拟大众化企业的大众化会计处理工作。另外,会计实践教学应包括会计(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三类学科的系列课程,还包括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两种方式。但从许多高职院校的模拟实训教学来看,真正体现在模拟实训中的课程只有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而涉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纳税会计等课程的实习项目还非常少。也就是说模拟实训的要求和层次都比较低,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训项目,特别缺乏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性实训项目、设计性实训项目、创新性实训项目。.

3.会计校内模拟实训中忽视职业岗位的设计,与实际工作有较大差异。在现行的会计校内模拟实训特别是最后的综合模拟实训中,往往忽视会计实际工作中职业岗位的设计,不重视出纳岗位、成本岗位、审计岗位和税务会计岗位等,对于其工作职责、工作内容不明确,学生实习后仍然不知道出纳人员要做些什么,谁应该对会计凭证进行“审核、监督”,企业办税人员如何进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难以适应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岗位。大多数企业都特别重视成本核算工作,都设有专门的职业岗位对本单位的各项成本进行预测、核算、监督和控制。但在我们的实践性教学中往往由于其不便操作而不够重视,常常是简单化处理,因此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也不是太了解。此外,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虽然比较重视会计核算岗位的实际操作工作,但只注重会计账务处理,而对于其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等基础工作规范不够重视。只是培养了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没有培养学生决策应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财务分析能力。

4.校内实践教学环境有待完善,会计模拟实训效果欠佳。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各项会计模拟实训配套教材较少,甚至没有。对于单项实训,一般没专门教材,所使用的由教师编造出来的资料受教师社会实践经验的影响,与会计实际工作往往有一定的距离。而对于综合实训,尽管有一些教材可以选择,但这些教材中普遍存在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会计工作的岗位分工,尤其是没有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及税务操作等实训内容纳入综合实训中。这些实训教材内容的不规范,不成体系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会计模拟实训的效果。

其次,会计模拟实训所需的硬件设施落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配有“手工实训室”和“电算化实训室”,还有部分院校仅有“手工实训室”。就实训室的配置情况来看,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验室软、硬件滞后,远未达到仿真要求。因而,无法保证会计模拟实训的需求,不利于学生对会计工作形成直观认识。

最后,缺乏有实践技能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会计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进入高职教学岗位后,正值高职院校扩大招生规模,教学任务繁重,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多数高职院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从而导致大部分教师缺乏会计工作的实际经验,这与高职教育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是极不相称的。

二、建立“理实融合,多层次,多方位”的校内实践模式

要使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不流于形式,真正弥补校外实训的不足,就应该建立一个“理实融合,多层次,多方位”的校内实践模式,使学生通过“理实融合”的教学方法了解会计账务处理过程;通过“多层次”的校内实践环节,尽量达到校内模拟实训的高度仿真性;通过“多方位”的校内实践内容的设计,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模式的具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融合,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所谓的“理实融合”就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单项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做到了会计专业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将原来的课程同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题有机组合。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来说,就是在教师讲授课程的理论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加入与基础会计课程有关的单项实训的内容。比方说,在讲到原始凭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练习企业常用的原始凭证的填制,使学生通过实际练习,直观的了解原始凭证的概念、内容等基本问题,区分哪些是自制、哪些是外来的原始凭证。这样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深化理论,真正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很好地促进了对高职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也避免了原有模式下的重复教学和教学时间浪费。

2.建立课程单项实训、分岗综合实训和校内实训基地实训三位一体的多层次校内实践环节。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其单项实训相融合的基础上,通过分岗综合实训将所学单项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对不同类型会计主体的会计业务分岗位操作,对会计实际工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最后,学生可以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训,真正成为一名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会计专业毕业生。

为此,在分岗综合实训的实践环节里,应按照现代企业对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专门设置出纳、会计核算、成本会计、审计、税务会计等职业岗位,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岗位角色,进行职业岗位模拟实践操作,并实行岗位轮换。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模糊认识,使其明确各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们相互检查、监督,以增强操作的规范性。除掌握分岗实训的基本技能外,还应加强期末和期初的核算与结转工作,以相邻的两个月来设计资料,同时还要注意突出年末会计核算内容。

各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相关企业的会计师,加之校内具有双师资格和实践经验的会计教师,共同研究建立校内建立工厂化的实训基地――校内会计事务所,并通过争取一定数量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获得会计记账、企业财务顾问,审计等业务,把校外实习转化为校内实习。并要求学生在进行了分岗综合实训的基础上,进入会计事务所进行顶岗实践,使其成为高职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

3.形成专业知识和行业特色相结合的多方位的校内实践内容体系。三位一体的“多层次”校内实践环节,必须有充实的实践内容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因此形成一套合理的校内实践内容体系在校内实践模式改革中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来说,对于第一层次的课程单项实训,除包括常规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课程单项实训外,还应设计纳税申报模拟实训,以及将财务管理课程融入的eRp沙盘模拟实训等单项实训。对于第二层次的岗位综合实训,应将专业知识和各行业会计账务处理的特点相结合,将行业会计分为三大类――一般企业类、金融企业类、非营利组织类,再从各类企业中选择较为典型的行业设计会计岗位综合模拟实训的具体内容。笔者认为一般企业类中应选择制造型工业企业,金融企业类中应选择商业银行,非营利组织中应选择事业单位来设计实训。即要根据这些行业的特点设计实训内容,设计岗位分工进行综合实训。而且学生也可以根据各行业特色,自行设计其他相应的实训内容,创造新的实训项目。对于第三层次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学生可以通过校内会计事务所这一平台真正接触到各种不同行业企业的会计业务,而且可以通过事务所的优质服务,让企业真正愿意和学校合作,推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最终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4.为建立“理实融合、多层次、多方位”的校内实践模式创造条件。各高职院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为这一新型校内实践模式的建立创造条件。首先,要加强会计实训教材的建设。为弥补目前会计模拟实训教材的不足,拓宽会计模拟实训的范围,各高职院校应组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实地调研、搜集资料,与从事会计实际工作的会计实务工作者共同编写会计多层次多方位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训教材体系。其次,尽量争取各种资金,以加大对各种实训硬件设施的投入。最后,要建立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方面鼓励自己的教师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引进一些具有相当实践经验的会计实务工作者,通过兼职的形式为学校服务。

总之,“理实融合、多层次、多方位”的校内实践模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的,要通过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陈丹,陈建松.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2.魏文君,张萍.对会计专业多元化实习模式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4(1)

3.陈立波.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

4.张文林.充分利用高职院内资源为专业实训教学服务――会计专业财务处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6(6)

5.吴志坤.关于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环节教学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1)

6.张同法.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探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会计的实践内容和体会篇6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体系;指标体系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符合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大学教育的本质,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必须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研究性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并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学生必须在具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具备综合素质,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系统化原则。必须遵循认识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按照组成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做到互相衔接,彼此关联,具有连续型,并贯穿于全部学习过程。大学教育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特点更突出。在大学基础教育阶段,大类内部的专业具有相似或相同的基础实践教学内容,但专业实践教学,各个专业具有其各自的特色,所以每个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明显具有学科的特点。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系统,使得各专业的实践教学“不断线”。

3.整体优化原则。不仅要做到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还要从人才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发展的要求出发,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大学的素质提高需要有相应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与之适应。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不应仅仅考虑其中一个方面,而必须全面考虑各种条件和实施因素,构建科学的全面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容。

4.规范化原则。在培养方案中要规范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要求。实践教学的内容多样,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规范的考核标准。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必须建立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才有可能建立实践教学的科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具体要求

1.实践教学的内容要与科学研究密切结合。大学实践教学内容应抓住核心、突出重点,主要实践教学内容应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研训练,教会学生探求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2.实践教学的方法应个性化。大学本科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努力做到实践教学的个性化,使具有不同兴趣、特长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3.实践教学构架要立体化。本科实践教学无疑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一个环节链,但对本科实践教学来说,重要的是在设计各教学环节时要紧密围绕实践教学目标统筹设计,相互贯通,使实践教学立体化。一是在时间上要全程化,从大学一年级贯穿到大学四年级,做到大学四年实践环节不断线;二是在层面上要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学生,在诸如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科研能力锻炼等不同的层次上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项目。三是实践教学形式要多元化。如工程设计、科学实验、市场调查、社会分析、模拟分析等。四、实践教学要综合化,不论是任何形式的实践教学,都应从单一化转化为综合化,以提高创造能力的成效度。

三、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

科学的、系统的、综合的、实践教学项目内容包括:第一部分为社会活动实践项目,包括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军事训练、入学教育、毕业教育、读书报告等,同时也包含各种社团活动,如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各种艺术展演活动等。

第二部分为实验教学内容,指与理论课衔接的各种实验以及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如每一门理论课程所含的课内课外实验、上机操作等,也包括学生自行设计的综合实验等。

第三部分为实习教学,包括各种工程训练、工程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综合设计、学年论文、专业综合实践等。

第四部分为毕业论文(设计),这是每个专业都必须进行的专业研究阶段的实习过程。这部分实践具有很强的理论研究性质和实践过程。

第五部分为创新实践,包括各种大奖赛、科学研究项目、科技活动,如国家现行的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等。

四、结束语

本论文解决了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建立了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为国内高校实践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实施办法。

参考文献:

会计的实践内容和体会篇7

关键词:民办高校;会计;实践教学

一、会计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指教师将学科理论问题情景化和社会化,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践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的教学资源要来源于实际经验,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的学习内容直接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效果。

二、民办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师资缺乏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会计专业师资匮乏,有很大部分是来自公办学校的兼职的老师,在教学中很少用心去研究课程的特征,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很难针对学生特点进行讲解,此外,还有一部分兼职教师是在校研究生,授课经验少,照本宣科。而民办院校的专职教师,也是随着这几年民办学校的发展,主要在近五六年招聘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要社会经历,本身就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有的甚至看不懂会计报表,不会做账,在实践教学中全凭理论知识和想象。加上校内工作量大,很难有机会到企业单位参与会计工作实践和深造,指导学生也就只能纸上谈兵,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人为分开,很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2.应试教育束缚实践教学开展

当前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学习期末考核主要以考试为主,每学期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授课任务,首先得满足期末考试应试的要求,受此指引,大部分学生学习和记忆的内容,也首先要为了通过期末的考核和考试,学习重点侧重于应试,忽视了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很多实训是纸上谈兵,实训课是变相的理论课,或者是教材的补充延伸,这些情况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导致培养出来的会计学生高分低能。

3.实践教学条件有待改善

民办高校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定位于培养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但民办高校的教育经费是几乎没有政府财政补贴的,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和社会的资助,因此教学设备的经费投人,实验实训硬件设施的完善,与公办大学相差甚远,这必然导致教学设备匮乏,设备水平落后,实验设施更新慢,这严重阻碍了适应社会要求的学生实践技能的全面培养。

三、改善民办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对策

1.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改善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首先要提高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稳定性。与此同时,各种方式聘请一批企业、社会、会计事务所的专家来校兼职,让他们帮助民办高校老师及时更新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还要极力地推进产学合作,在保障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安排会计教师在寒暑假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兼职,使会计教师能够了解会计实践,积累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为培养“双师型”(讲师和会计师)人才做基础。此外,民办高校还应多邀请会计界资深人士来校讲学,组织会计界与教育界的学术交流等,为会计实践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2.完善实践教学计划

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是会计实践教学开展的是重要依据,要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水平,就得将实践教学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构建会计专业本科4年、专科3年的“分层次、阶梯式”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根据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民办高校的特色,大力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与训练。实践与实验的内容要以会计基本操作的训练为基础,逐步阶梯式递进的增加综合性(如分岗模拟实验)、创新性(如沙盘模拟)的实验,实践的内容始终要要接近社会市场的实际,以避免会计实践教学与实际生活工作脱节。

3.整合实践教学内容

立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优化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可将实践教学的内容划分成三部分:课程中实验、实验类课程、综合社会实践,并从3方面进行整合:首先,整合课程中的实验内容。其次,综合设计实验类课程。第三,完善综合社会实践环节,这一环节将岗位实践和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进行结合。作为民办高校的本科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得毕业设计更应该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毕业设计题目选定后,学生应在指导教师辅导下参加社会实践,实践中岗位多元化,并争取到银行和税务等系统实践,以便于熟知各个相关岗位,掌握更广泛的知识,毕业论文也不应该居于形式化,可以`活多样,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均可,看质量,重实效。

4.改革会计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对于实践课程的考核,要改变以往的期末笔试方式,将实训成绩作为考核标准,具体操作可参考一些院校经验,把每一项实训分成实训预习、实训操作、实训效率和质量、实训中的协作与互助、实训态度、实训总结等模块,分模块打分然后汇总。这样进行单项实训的考核可以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端正学生实习态度和工作热情,并树立高效率完成工作的责任意识,以及学生的团结协作和交际能力。单项实训考核结果可以作为课堂成绩,综合实训作为一门实践课程的期末成绩,两者赋予相应的权重,比如可以各占50%,汇总后登录成绩。

5.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

会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基本前提。完善校内外会计实践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面向就业的基础和保证。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实践基地的建设,应考虑面向职业、对外开放、思维先进、整体性和服务性的特点,来提高建设水平。面向职业是指基地模式反映职业的真实情境,要建立全真、仿真、模拟式的校内实践基地。对外开放是指基地的利用要满足学生自我提高实践技能和课下训练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提供条件。思维先进是指实习基地要创新思维模式,在设计实习项目和职业情境等方面体现会计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整体性是指基地的组合要围绕会计职业能力的目标和相关要求,建立能够适应多项目多岗位和综合实习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服务性是指实践基地的运行要面向社会,校企合作,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毕鹏Q.民办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3,16:120-122.

会计的实践内容和体会篇8

摘要:科学的课程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充分的保障作用,本文探讨了基于双创能力提高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优化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实施,提高学生双创能力,并能提高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水平。

关键词:教学质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持续渐进

一、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的界定

(一)双创能力的含义

双创能力即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双创能力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创新型发展战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是指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之上,不断有新的认识,能够求疑难和存异,总结和归纳,使成果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创业是指学生在良好的技能基础之上,能够具备从事工商企业活动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创造者的活动。创新是实现创业的重要基础和技能素质。

(二)基于双创能力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的内涵

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把双创能力的培养融入实践教学全过程,让实践教育与理论课充分融合和渗透,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入手,根据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以合理性、可行性为原则,把实践教学课程按难易程度和职业技能的递进性分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双创和发展能力四个阶段来设置实践课程;让各门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并保证做到内容真实、情境真实、评价与考核全面、监督严格而又具弹性,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把双创教育植根于专业课程之中,让双创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为充分就业奠定基础。

(三)构建基于双创能力的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的意义

1.提高会计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并有效实施,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而非只是理论化的感观认识。

2.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基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载体,更是理论转化为实践、提高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源泉。

3.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符合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能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尽快完成向社会人的转变。

二、当前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实践课程内容少。一般学校会计专业设置的实训课程往往只有基础会计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等几门课程,这些实践课程所训练的专业技能仅仅只是会计专业技能的一部分,不能涵盖会计专业技能的全部,而不经过综合性的实训课程的训练,学生将很难树立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更谈不上创新和发展能力。二是课程内容和模式仿真效果差。多数实训课程只是把书本和练习册上的练习题拿来做,实践内容多是以简单案例的文字形式出现,无实践基础,缺少形象化感知,不能真实展现企业情境和具体业务。三是实践课程之间缺少联系,系统性不够。实践教学应是一个系统工程,但现有的实践课程设置,仅局限于几门课程且大都安排在本门课程的理论课结束以后的最后几个学时里(课内实验),而且课程之间孤立、无交叉,这违背了会计学知识体系的综合性,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四是不能突出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岗位和双创能力需要在专业条件和环境下练习,流于形式不能提高。五是实践课程安排“班型大,人数多”。由于应用型院校近几年扩招,会计专业学生人数激多,按大班型、大群体开课和实施,影响实习效果。六是实践课程实施效果不明显。原因有三:学生人数多,差别大,难协调;缺乏实施方案;缺乏稳定的指导和有效监控,涉及主体配合不够,实践教学走过场。七是评价和考核方式过于教条,多半停留在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而企业、学生、实习团队不参与。

三、基于教学质量提高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重构

(一)“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既强调专业性又强调创新性,是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发展技能的综合体现,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设置和实施,贯穿于全部学年。具体如图1所示。实践课程体系构成呈阶梯渐进式向前推进,按大学四年,每一年培养能力和目标不同,分为四个阶段:基于岗位需求的基础技能(第一年,包括基本会计技术、熟悉会计岗位分工、企业管理和财务流程认识、计算机操作、撰写与交流能力等)、基于专业知识的核心技能(第二年,包括中级财务知识与实务技能、各专业方向技能、单项强化能力、发现与发挥特长等)、基于行业特征的综合技能(第三年,包括专业综合技能、创新与拓展能力、熟知创业法规等)、基于社会环境“双创能力”(第四年,包括论文撰写能力、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综合就业能力、实现就业目标);每个阶段的课程活动均在表中列示。双创教育不能游离于专业课程之外,而是各项专业课程的应用、拓展、创新等,并服务于社会活动。

(二)会计学专业持续渐进式实践课程体系的“八个”特征

1.实践实训的目标清晰。把培养“双创能力”作为提高职业能力的重点,把专业实践课程与双创能力融通。双创能力作为就业能力的重要构成,应予重点培养。

2.以“循环渐进”的形式贯穿于专业实践全过程。从专业教学第一门课开始,实训即介入其中。各项训练持续推进,根据各阶段课程内容、难易程度、目标不同,设置不同的实践实习内容和实施步骤、方法,直至全部学习阶段结束。

3.实践形式多样。根据实践实训内容及其教学要求灵活安排,实训项目可以是某门课程的一部分、单独一项讲座、单项或综合竞赛、一门课程、一项考核等,可以在课堂、校内实训实验室、校外企业,也可把企业专业人才请进课堂等。

4.实践过程具有层次性。即注重阶段性,从分析学生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入手,根据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由浅入深进行,去制定计划和目标、内容和进程。

5.注重实施的有效性。每个阶段的实践实训项目都有明细目标、详细内容、考核标准、实施方法,并与相关专业技能鉴定标准或与企业认证接轨,保证实践活动与实际融通。

6.情境真实。实验实训的环境要加强仿真性,如实验室财务处室化布置、纳税大厅建设、模拟银行等,努力达到企业和相关部门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相关工作岗位的职责和任务,激发兴趣。

7.内容真实。指学生的实训材料都必须取材于真实的经济业务,使用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等,学生只有接触到真实材料,才会在未来工作中得心应手,树立业务处理和职业判断的思维和习惯、做法。

8.考核和评价立体、全面。要求教师和相关主体(企业、实训组长、部门领导等)多个评价主体给出学生成绩,包括操作结果考核、工作态度考核、协作与表达能力考核、创新能力的考核,更体现实践课程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监督过程严格而且灵活。

四、基于教学质量提高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的实施

(一)采取“师导生创”制

确立“师”和“生”的双主体地位,“师”在于导,“生”在创。每个实践实训课程都安排指导教师,且教师要具备双师能力,也可让企业管理者担任,把教师安排在实训室、校内外实践基地等,和学生一同实习和调研、实践,并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激励,使师生在双创氛围中学习和研究,师生的双创能力共同提高。

(二)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主要有课、赛、讲、仿、企、写、思、考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实训活动。(1)校内专项模式:财经法规、企业财务专题、成本与审计实训、创业论坛、会计上岗证、会计师职称考试培训等;(2)会计实验实训室模式:点钞与假币识别、单项专业实习、会计软件应用、企业沙盘等;(3)校内公司模式:基础会计与财务流程实训、办税与税收实务等;(4)校外企业:创业计划书和撰写调查报告和论文、企业创办规划与实地考察、社会实践、资本筹划等;(5)校内与校外结合:出纳业务、单项学科竞赛、综合学科竞赛、会计综合实验、创新创业项目大赛、eRp软件应用、就业指导训练等。

(三)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

(1)设立校内外“大学生创业政策”商务与咨询免费平台(网站)。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创业就业信息,熟悉政策法规。(2)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并引入管理模式,将企业管理模式与制度引入学校,营造企业的职业文化氛围,做到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交替授课,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结合。(3)建立校内“创业园”。要充分利用应用型院校场地优势,把闲置的校园厂房、教室利用起来,提供场地及仿真岗位锻炼,让那些有着强烈愿望、有一定创业能力的优秀大学生有用武之地,通过实践,熟悉工商税务知识,寻找项目,同时,邀请投资者进入创业园,帮助学生寻找投资人和创业机会,形成一个产业链模式,即便不会立刻成功,也为将来创业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合理安排时间

点钞与假币识别、单项模式实习、社会实践、企业调研、企业沙盘模拟等的时间安排为1周左右(或6―12学时);创业计划书和撰写报告、企业创办规划与实地考察、创业资本筹划等时间为2―3周;计算机操作技术、eRp软件应用等时间为3―5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时间为14―16周;基础会计实训、财务建账与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工作上岗证20学时;出纳业务、财经法规、企业财务专题、就业指导训练、职业生涯规划、成本会计实训、审计实训等6―12学时;其他可利用业余时间机动安排。

(五)学生接受双创教育的辐射面和受益面要广

保证80%的学生成为双创教育的孵化对象,60%的学生在大三中至少参加过双创活动,30%的学生成为双创活动的骨干,至少20%的学生在大四时,具备独立创业或与他人合作创业的能力与条件,或创业成功,或有创新项目受企业认可和应用。

(六)推行“全方位”人才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

积极推行“职业化导向”的考核,要对不同的实践项目赋予不同的成绩权重。评价主体为任课教师、校内外导师、部门和团队领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考评内容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操作、撰写与总结、参与协作、质疑与创新能力等,“以评促建”不仅保证日常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取得实践课程建设的长足发展。合理的考评方式必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综上所述,教学质量的提高置身于不断改进和更新的循环体系之中,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实践课程体系,逐层搭建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双创能力的持续改进式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能够摆脱会计专业枯燥的理论学习,让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化和实践化,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刘小廷.论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视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02).

2.刘金斌,胡世强,杨明娜.基于能力导向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以成都市“会计学”特色专业为例[J].商业会计,2014,(08).

会计的实践内容和体会篇9

【关键词】应用技术本科院校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

一、引言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国家和地区,都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优势。自2014年开始,国家正式引导一批非研究型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社会上企事业单位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会计学成为各行业中的热门专业。但从用人单位反映与高校相关教育教学研究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表现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面。学校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学时严重不足;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不系统,只是集中在零星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上,未能体系化设置;实践教学基础设施薄弱,校内实训室建设陈旧、校外实训平台搭建不足;轻视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校内教师接受传统教学,缺乏实践教学能力,企业行业教师则未能很好地纳入教学体系;缺乏较好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实践教学评价研究少、执行弱,未能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作用。学生专业技能不够过硬,知识应用能力不足,上手慢、认知模糊等现象严重。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亟须进行。要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必然要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二、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内容分析

1.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面向本省,辐射周边,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及行业对人才的需要设置专业,培养工程师、技术管理人员为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结合岗位需求,培养学生既要能够较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能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生产的能力,能够应用专业理论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点训练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明白为什么,更重要的是清楚如何做,集操作、设计与管理能力于一体。

2.应用型本科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关系分析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精神,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突出学以致用。在强化能力导向的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加强基于综合技能和创新导向的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渗透、支撑,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3.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内容分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学生素质,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并围绕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分解实践能力培养要求,从而明确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开展形式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围绕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主要体现在层次与内容的构架上,具体包括实践内容,如课内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结合这些内容的开展要求,还包括项目开展的科学安排、开展条件的建设与质量监控等。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为行业、企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应科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格类型,注重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加快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与老牌本科高校形成差别化发展,成为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以服务为宗旨,坚持一个导向(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为导向,将学以致用、基本素质、技术应用能力贯穿教育全过程),依据两个平台(理论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三个体系(学科基础及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体系和通识课体系),做到四个结合(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形成“一二三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应人才的培养。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1.遵守规律,坚持需求导向的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在构建应用技术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时,应根据不同的建设方面、内容,遵循一定的规律或原则开展实践教学:坚持服务实践教学一线工作的原则,坚持将实践教学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原则,坚持以应用能力培养平台构建为中心的原则,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原则。

2.以人为本,突出能力培养的原则

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培养“一线工程师”,以培养技术应用技术型、复合应用型、服务应用型和职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应用技术”的核心。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更加注重对学生工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工作管理能力和工作专业技术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应用技术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能力为本”的理念。

3.全面架构,坚持协调平衡的原则

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应当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平台体系和保障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是导向,内容体系是核心,平台体系和保障体系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和完成内容构建的条件。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影响,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缺一不可。必须兼顾并注意协调平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实践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执行性与可持续性。

4.围绕重点,着力构建平台的原则

构建应用技术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将重点解决教学模块(基本实训教学模块、综合实训教学模块、校内实践教学模块和校外教学模块)的建立问题,以及平台(校内实验模拟实训平台、校内综合实践平台、校外实习平台)的搭建问题。其中综合实训教学模块、校内实践教学模块与校内综合实践平台的搭建是重点。只有充分发挥院校的自主能动性,将这些关键内容构建起来,才能进一步辐射、拓展至所有内容,以实现整个实践平台的建设。

(四)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要素

1.实践教学模式

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课程设置如果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本划分,实践教学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及综合应用方面。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但不能割裂,两者相辅相成。在加强学生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形成阶梯模式,让学生从单项专业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再到仿真模拟训练,最后到校外真实环境实践。这些阶段对于学生在实践能力训练上分段,但又有一定的交叉融合。

2.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

传统实践教学内容一般包括课内实训、实训课程、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内容。各學校具体内容安排却差别较大,尤其是在实训课程方面。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中,实训课程部分应囊括独立实训课程、综合实训课程、仿真实训课程三个层面。结合实践教学的现场性(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必须借助实训环境平台进行)与双主体性(校企合作实施教学),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多采用示范法、案例法、项目模拟训练法等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努力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性。同时在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必须契合社会发展与行业用工需求,及时将新技术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减少学生的就业适应期,提高学生应用技术能力。

3.实践教学条件

要建立现代化实践教学支撑平台。在实验实训室建设中,学校应抓住学科建设的重点,配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建设计划,系统扎实地对重点建设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批先进的实验室,为教学服务,提高学生实验实践能力。这既能为教师提供展现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平台,又能为学生提供学习专业知识的平台。通过现代化实践教学支撑平台的建立,使得学生对实践教学产生兴趣,主动地去验证、研究学习,探索学习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要建立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支撑平台。建设专业模拟实习系统,解决学生专业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问题。建立专业实习实训支撑平台,不断提高学生实习的系统性和层次性,积极推动实习教学方式的改变,由以“校外分散考察调研型”实习为主,转变为“校内仿真演练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实习。

要建立拓展性跨专业综合训练支撑平台。建设跨专业综合训练系统,改变过去“专业单一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跨专业的知识融合和知识复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转换与迁移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经营决策能力。

要建立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认证平台。积极开展专业人才质量综合性认证活动,建立大众化背景下学生专业质量规格标准评价体系。开展职业认证活动,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拓展性学习的能力,实现学校人才培养规格标准与市场对人才质量要求的动态平衡。

4.实践教学师资

良好的实践教学内容要靠实践教学师资推行。应用技术型实践教学尤为强调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远远超越了基础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对于企业发展与实际能力需求的把握,并能够将这些需求体现在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较高的技能水平,才能有效地进行实践教学。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注意校外师资力量的吸纳与使用,通过项目合作等,将校内外教师队伍融合在一起,增强校企密切度。

5.质量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是对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效果的检测,也是较好地推动实践教学的有效保证。建立实践教学体系质量评价机制,要解决传统评价“缺标准、缺落实、缺主体”的三缺状态。首先,必须明确实践教学质量中的关键控制点,明确其质量标准与要求,使得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有据可依。其次,要注重评价信息的落实使用,不能将检查停留在形式上,学校可以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完整闭环——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将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反馈解决并以此循环,保证评价系统的良性、动态运作,其中信息的及时、全面、准确搜集同样重要。做好质量评价,还要结合实践教学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评价。将学校、学生、教师与企业都纳入评价主体范围,还可以开展第三方专项评价。不同的评价主体,其评价角度不同。多种评价角度能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三、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案例——西安培华学院

(一)确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会计学专业作为西安培华学院重点专业,在会计学院创建了五个一流:一流“专业”、一流“教科研团队”、一流“应用转型课程”、一流“实践教学环境”、一流“产教协同创新基地”。其建设指导思想是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转型发展为动力,以校企共建、产教融合为途径,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

(二)建立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学专业属于工商管理学科,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西安培华学院会计学专业立足陕西,面向西北,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经济学和会计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具备较强的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和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能在中小微企业、金融行业、国际会计、非营利组织等从事会计实务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经过本科四年的培养,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将具有“国际视野与交流、身心素质与健康、技术应用与创新、表达与沟通、人文素养与品德、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知识获取与自学、敬业乐群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学专业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为目标,强化应用技术型课程建设,构建了“学、工、岗、就业”一体化训练模式。围绕“应用技术型”办学定位,学校在课程设计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同时调整实践教学占比,实践总学分占比40%。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模块构成,具有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特点。结合其特点,将会计学专业实训项目分列为“六单项(出纳实务、会计分录与记账、财务报表编制、财务投资项目预算、纳税申报、审计业务)、四综合(VBSe财务仿真、VBSe综合仿真、企业管理及erp沙盘、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实践教学内容,旨在循序渐进地对学生专业应用技术能力进行培养与训练。

(四)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平台的支撑,学院开展了“三层、五级”平台建设,建成后将形成“基础性认知与验证性实验、职业岗位技能仿真模拟实验、校企共建产教一体实体”三个层次,“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基础性认知与验证性实验、职业岗位技能仿真模拟实验、校企共建产教一体实体、互联网+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五个级别的全方位、立体平台。这一平台既能保证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能与产业、行业发展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专业应用技术能力。

学院筹建“一个会计研究中心(会计研究中心)、三个研究所(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研究所、国际金融会计研究所、石油天然气会计研究所)”。项目建成后,将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咨询服务、信息图书资料建设、内部科研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思想智库和咨询服务中心。

(五)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实践教学队伍的培养、培训和优化,采用多种形式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才能保证实践教学要求落到实处,从而确保实践教学效果。对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工作,学院做好现有资源的整理与利用,制定有力措施,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强化培训与要求,提高教师素质,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外引,根据实践教学实际需要,积极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及企业、行业一线专家,灵活聘用形式,提高队伍人员层次,扩大队伍规模,重点做好负责人的选聘与考核工作,努力保证人员配备齐全且队伍结构合理。二是内培,根据实践教学业务开展需要,有计划地培训实验教学人员,并为其提供各种继续教育的机会。先是让实验教学人员熟悉了解学校在实验管理方面的制度,再组织进行实验教学理论的学习、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系统的训练可以帮助其树立职业观念,培養其职业道德和技能。同时鼓励教师不断进行实验教学创新,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水平。三是校外挂职锻炼,积极创造条件,给实验教师提供了解行业、企业,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机会。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到有关部门、公司、企业挂职锻炼,使其及时了解并吸收最新知识和行业动态。这使教师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六)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要切实提高本科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监控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学校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客观地评价教学单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总结教学经验,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与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学校实践教学质量,推动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是常态性与随机性相结合。学院组织教学工作常规检查,实施教师教学质量测评,组织教学督导员和教学信息员开展教学信息的收集、分析、统计、反馈等管理工作。二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估指标中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考评时,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对实践教学工作质量,在定量考评的基础上给予定性评价。实践教学的考核注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三是评教与评学相结合。实践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是主导与主体的地位。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的设计及教学技巧的应用,直接关系到其主导作用能否发挥。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后,能否按照教师设计的内容或模式,进行有效的实践技能训练,发挥主体作用,这对于教师教学方案的设计有反参考价值,能够多为教师教学方案的完善、优化提供建议。

四、结语

目前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表现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面。本文以西安培华学院为例,从确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建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等方面,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会计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鲜华,夏宝晖,包红霏.基于行动学习法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J].财会通讯,2011(01) 

[2]黄荷暑,张洪,程敏.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大学会计学专业为例[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19(01). 

[3]宋亚伟.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养的思考与研究[J].商业会计,2015(20). 

会计的实践内容和体会篇10

(一)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教学理念陈旧

我国高职教育是进入21世纪开始兴起,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基本都是接受以前的会计学科式的本科教育,理论性较强,实践教育意识比较欠缺。因此由他们任教的高职会计课程很容易“重理论,轻实践”。并且很多教师仍然将传统高等教育教学方式运用于高职教育,中职、高职、应用性本科会计专业教学区别不甚明显,其教学未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尤其是仍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主体地位尚未体现,教学理念陈旧。

(二)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随着高职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研究,其研究成果颇丰,包括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构建。但是基础会计实践教学资源仍显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的资源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训教材存在较多缺陷:一是教材中实训资料仿真性不强,不能有效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二是教材的编写大同小异基本按照本科教材的编写思路编写,没有凸显高职教育的特点。三是实训资料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案例,高职教育主要服务于当地经济的思想没有在教材开发中得到贯彻。另外,除了实训教材,其他教学资源包括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管理制度、网上实训平台等等资源不足,尚未发挥作用。

(三)实践教学内容存在缺陷

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专业后续课程奠定基础,包括理论和实践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实践水平越来越高的要求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日益受到会计教育界的重视。当前已基本形成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主干课程实训及综合实训,其中主干课程实训包括基础会计实训。虽然基础会计课程的重要地位已得到大家的共识,但是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教学内容上存在诸多缺陷:第一,基础会计的实操基本是手工操作,很少涉及电算化实训,尽管基础会计的业务内容比较简单但是除了熟悉手工账务处理程序外,运用计算机环境下账务处理程序也应了解并掌握。第二,基础会计实训中所用到的凭证和账簿实属有限,实训内容不全面。第三,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基本按照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这样的会计循环进行,并未按照岗位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很难实现就业岗位的对接。第四,教学内容基本以核算为主,其他会计职能几乎不见踪影。比如很重要的会计监督职能在实训中很少安排,这样一来,学生只知道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却不知道如何审核原始凭证。第五,实践教学中未能体现职业道德的渗透以及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第六,在很多尚未设置会计技能课的学校在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忽视会计技能的培养,没有点钞之类的技能训练。

(四)实践过程尚未凸显“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应该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③当前在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工学结合”体现不足:理论与实践教学脱离,并未有机结合,形成理实一体化课程;缺乏学生认知能力实践的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匮乏;在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没能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实施教学,并且与会计职业法规的教育结合不够;最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尚未结合或结合不够,比如绝大多数学校的基础会计实训都是在实训室进行模拟训练,学生根据教师给的资料做实训题目,主要是通过练习题目,而不是在真实或仿真的情景中去完成某项工作,这样的实训脱离工作实际,不利于对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

(五)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

高职教育是区别于学科教育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应遵循高职教育的特点。但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法多数仍是传统方法,单项实训是在理论学习后作为练习给学生做,综合实训是在单项实训结束后在实训室集中实训,学生完成后由教师作评讲,有些教师甚至忽略评讲环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另外,在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手段落后,如前所述基本采用手工,缺乏会计电算化训练。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尽管在理论教学中得到普遍运用,但是在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则运用较少,仅靠“粉笔+黑板”式教学其教学质量很难提高。

(六)实践教学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高职教育很强调“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但笔者认为很多学校和教师并未充分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含义。就笔者的理解应从形式和实质两个方面去实现双师素质要求。一方面从形式上应取得除讲师以外的会计中级职称(包括会计类资格证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另一方面从实质上应具备会计实践经验。但目前随着会计师职称考试难度的增加,青年教师考取会计师不再容易,所以能取得双师证的教师并不多。另外,取得证书的教师中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就业,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缺乏会计实践经验。此外,会计是一门知识更新很快的学科,只有少数教师能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总体来说,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

(七)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环节不科学

对于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考核和评价多数仍停留在比较传统的考核方式,比较重视实践结果的评价,忽略实践过程的评价。比如一般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实训作业的结果,如凭证、账簿、报表等进行审阅,从而对其基础会计实践课程做出评价,成绩通常以五级制评定。考核没有针对学生整个实训过程进行。有少数教师为了防止学生抄袭答案会采取口试的方式,但多数在评价实训环节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由于实训操作不可能按闭卷考试那样独立完成,很多时候需要互相讨论,也可以在实训过程中提问教师解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对其实践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尤其重要。加上实训结果很容易抄袭如果只看结果评价难免存在有误之嫌。

二、基础会计实践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增强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改变教学理念

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高职教育尤其应重视实践教学,凸显职业教育的特点。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应引起广泛重视,除了开设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除外)以外单独设置实训课程,并且保证足够的课时。可以考虑在学期中或学期末集中时间(停课)实训,这样一来容易按照“工学结合”设计实践环节,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目前在全球高职教育中掀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热潮,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实施教学。

(二)补充完善各种教学资源

补充完善各种实践教学资源,尤其是实训教材的开发至关重要。建议与企业会计资深人士合作开发实训教材,结合当地经济,最好使用当地的原始凭证,从内容上选取适合基础会计实训的内容,不宜过深,但能反映企业基本业务,可以分别选取典型的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为例,这样一来实训教材的仿真性可以大大提高。在编写教材时应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可以基于工作过程,按照岗位设置编写。另外,应积极开发其他教学资源包括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管理制度、网上实训平台资源等等。

(三)充实并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对于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善:一是增加实训中的电算化环节,掌握手工与电算化操作的帐务处里程序。二是在实训内容深浅适中的情况下尽量多用各种凭证、账簿,使学生接触面更广。三是按照会计岗位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较好实现就业岗位的对接。四是增加会计监督等实训内容,比如要求学生审核原始凭证,可以将学生填写的凭证互相审核,从而发现问题纠正错误,这样既能陪养学生填制凭证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审核的技能。五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不断适时穿插案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并且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六是如果没有设置会计技能课,则在基础会计实训中应完成会计技能部分的教学,比如点钞、识别假钞、翻打传票,装订凭证、账簿等。此外,笔者建议将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一方面与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内容紧密衔接,另一方面与会计技能竞赛相结合,既提高“双证率”,又实现“课证赛”一体化。

(四)实践教学凸显“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应当凸显“工学结合”特点,实践教学应按照“工学结合”的思路进行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现:一是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实现理实一体化课程,使理论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二是从进校的入学专业教育以及认知实习到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三是在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将会计规范贯穿其中,以达到会计从业的要求。四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实训环境和实训条件:首先,学校财务部门、后勤部门等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训机会。其次,不断扩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议以当地注册会计师协会为合作平台,与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力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习机会。

(五)运用先进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践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其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重要。在高职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掌握高职教育的最新理念和教学方法,比如基于工作过程理念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中注意贯彻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于渔”。此外,应广泛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采用多媒体教学等。

(六)提高实践教学教师专业素质

要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素质应抓住“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考取会计中级职称(包括会计类资格证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一定的下企业锻炼的条件,从物质和时间上提供保证。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形式,比如教师可以参与到事务所某项目工作,跟踪整个项目的进展,不用整天呆在事务所比较机动灵活。当然,会计是一门更新很快的学科,所以要求教师应随时更新知识,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七)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