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措施十篇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措施十篇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13:29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措施篇1

(一)由省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和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在3000吨标准煤(含)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规划、新、改、扩建工程),其它需要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的项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中必须包括节能篇(章)。

(二)属于节能评估和审查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业主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中编制节能篇(章)。

(三)节能篇(章)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的通知》(发改环资[]21号)执行。

2、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1)项目各工艺流程或主要耗能设备所消耗的能源种类和数量;

(2)项目各工艺流程或主要设备能源加工转换情况分析;

(3)项目各环节中可回收利用的能量分析。

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1)项目所在地的能源概况;

(2)项目所在地的能源需求情况预测;

(3)项目所需的能源供应情况;

(4)项目实施后对地方能源供应的影响。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节能措施:

(1)主要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公用设施、建筑等方面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措施;

(2)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及可燃气体情况;

(3)对炉窑、工艺装置及热力管网系统分别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

5、能耗指标分析:

(1)能源消费实物量,综合能源消费量;

(2)单位产品(产值)能耗、可比能耗;

(3)主要工序(艺)单耗,编制单位产品能耗表;

6、节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1)经济分析

按照节能量计算单位节能量造价、投资预算以及投资回收期等。

(2)社会效益分析

7、结论和建议。

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要求

(四)节能篇(章)的评估,应本着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用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为原则,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进行项目评审时,同时对项目的节能篇(章)进行评估,并在项目的评审报告中单列节能评估的内容。

(六)节能评估的主要内容:

1、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省有关规定,有无采用限制或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

2、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本省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及标准;

3、项目用能总量及能源结构是否合理;

4、项目能效指标是否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编制的单位产品能耗表是否合理;

5、项目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等情况;

6、节能措施是否科学、有效。

7、项目节能评估结论意见及建议;

8、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规定的其它内容。

(七)省发展改革委依据节能评估意见在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项目批复中应包括节能审查意见。

对未按规定进行节能评估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

(八)用能工艺、设备及能源品种等建设内容发生重大变更,应重新编制节能篇(章),并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

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监督管理

(九)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节能篇(章)、节能评估意见及项目核准和备案批复中提出的节能对策措施,委托工程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节能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保证节能措施和技术要求的落实。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中达不到节能设计要求的工程内容,应及时向节能监察机构通报。

(十)项目节能竣工验收作为项目总体投产验收的组成部分。在项目投产前,建设单位应向项目审批机关的同级节能主管部门申请节能验收,节能验收要严格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批复要求进行验收。凡节能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不予通过工程投产验收,建设项目不得投入使用。

(十一)省节能监察机构依法组织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措施和能耗指标等落实情况进行节能监察。

(十二)节能评估单位(专家)在工作中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致使节能评估意见失实的,对单位通报批评,并取消节能评估意见,对专家个人取消节能评估资格;对严重失实造成经济损失的依照相关法律追究责任。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措施篇2

摘要固定资产是企业运营的重要工具,在企业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投资一经发生,资金就固化形成企业的“沉没”成本,投资成本在整个资产折旧期间内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本文从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控制的具体措施,从而达到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和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投资成本,防范投资风险等目的。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资产,是企业运营的重要工具。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投资回收期长、投资金额大,变现能力差等特点。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全过程中,如果没有完善的内控制度将使得企业资产在不健全的各类制度下不显山、不露水的悄然流失。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单位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内控失败带给企业的危害是内伤型的,是以牺牲企业的利润和队伍的凝聚力为代价的。实行内控制度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的需要。因此,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控制,对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和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投资成本,优化资产的盈利能力,防范投资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固定资产投资是企业投资的最重要的内容

固定资产投资,实际上就是固定资产的扩大再生产。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的主要形式是技术改造、改建、扩建和新建。通过技术改造、改建、扩建和新建形成的固定资产一经建成投产,就决定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也决定了它可能实现的经济效益。它是企业生产的规模、产品品种、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而且,固定资产投资,也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高低,发展前景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加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重要前提。

(二)内控是企业壮大的“内功”

今天,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全速将企业带入一个新经济时代,许多企业已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对业务流程实行再造和整合,以提高国际竞争力。而这些企业在整合中,无一不是以强有力的内控管理为基础,它强调以首尾相接的、完整连贯的整合性业务流程,来取代过去被职能不清的、管理部门割裂的、不易看见也难于管理的破碎性流程,它的每一条信息都是受控的、可追溯的。

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措施分析

为解决投资方向不合理、项目管理存在漏洞、项目初设审核不严、施工超概算及竣工决算不及时等问题,必须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各个环节,采取积极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

(一)明确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管理的主管部门和岗位,保证管理架构完整、科学、合理

1.企业应建立健全工程项目业务的主管部门,包括项目规划、概预算控制部门,建设管理办公室等,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各主管部门和业务人员应严格按规定的建设程序办理工程项目业务,不得跨越程序办理工程业务,不得擅自超越上一程序批准的项目方案和造价实施下一程序,只有完成上一环节工作后方可转入下一环节。

3.企业应当对工程项目相关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及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二)加强项目决策控制,从源头上防止无效投资

1.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决策必须履行规定的程序。重大项目的决策程序包括项目建议书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

2.重大投资项目建议书,由建设单位组织编制,企业最高管理层组织审核、批复。对审核通过的项目建议书,报企业最高管理层批复。

3.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有效,必须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由项目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咨询单位等编制。

(三)搞好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控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造价

1.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准后,方可进行项目的初步设计。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是工程项目控制造价的依据和初步设计概算的最高限额。

2.企业应规范、完善对初步设计文件的审核程序与相关制度,实现对工程项目预期造价的有效控制。

3.重大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由企业概预算控制部门组织审核,并负责将审核意见反馈给设计单位,督促设计单位修改完善。

(四)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控制

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控制应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和监督,内控制度的重点是:

1.制定预算审批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购建、动态管理及处置的程序和审批权限,降低固定资产购建成本:

2.内部牵制制度,对计划外购建固定资产、自行调整投资计划、冒名顶替将投资挪作他用的,制定了领导与执行者、审批与经手、验收相互牵制制度;

3.岗位分离制度,对不同部门设定不同的职责,将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审批、经办、付款结算、资产保管等岗位分别由不同部门担任,并明确各部门职责及责任;

4.财产清查制度,对资产的保管、使用、费用的列支标准、方法和处理进行规范。

(五)强化内部投资预算控制,确保工程项目建设得到资金保障

1.内部投资预算主管部门对申请列入内部投资预算的工程项目,应按照“效益优先”原则,通过项目经济效益排队,与当年投资资金来源和其他项目综合平衡等,合理列入内部投资预算。

2.财务部门作为全面预算主管部门,应审核内部投资预算的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是否平衡,不能超来源安排投资规模。

(六)监督制度执行、遵守法制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控制涉及范围广,控制难度大,因而内审人员在管理中应有目的的收集问题,剖析问题,将这些问题按性质分类,把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针对每一个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同时,应对内强调控制,对外强调法制,因为法制建设是控制的基础和条件。现有的市场准入、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等制度,为逐步建立起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建筑市场运行规则和管理制度体制提供了条件,并将成熟有效的改革措施通过法律、法规加以确定,是我国建设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

(七)搞好施工图预算控制,确保施工图预算与初设概算闭合衔接

已列入内部投资预算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负责初步设计的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必须以被批准的初步设计为依据,不得任意增加工程项目,扩大工程范围和提高建设标准。

施工图设计获批准后,建设单位应组织造价专业人员或委托有关中介机构编制施工图预算。对编制完成的施工图预算,由负责组织施工图设计审查的建设主管部门进行审查、修改、批准。

(八)做好价款支付控制,防止差错和舞弊

建设单位财务部门要严格按批准的内部投资预算控制工程价款的结算与支付。会计人员在办理工程预付款和工程进度款结算、支付业务前,应对照工程合同约定的价款支付方式、内部投资预算等,认真审查和复核本单位工程主管部门提交的价款支付申请及凭证(包括承包方的收款收据或发票)、审批人的批准意见等,复核无误后,方可按规定,办理价款支付手续。

(九)加强项目竣工决算控制,确保盈亏和资产的真实、准确性

工程项目竣工后,应在三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对施工单位报送的竣工资料进行审查,组织竣工预验收和竣工验收。

建设单位财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如实反映工程项目的实际造价,不得将应计入当期经营费用的各种支出计入建设成本。工程项目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妥竣工财务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按估计的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开始计提折旧。待办妥竣工决算手续后再调整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三、结束语

企业通过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固定资产投资领域舞弊发生的可能性,及时堵塞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漏洞,真正为企业起到“增值服务”的作用。因此,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内部控制工作还应得到重视和加强,为企业带来的好处也将日益显现。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措施篇3

——在全县20__年固定资产投资推进会上的讲话

县长(20__年6月10日)

同志们:

在全县上下深入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之际,县人民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推进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前一阶段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情况,研究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找准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通过全县上下思想的解放、认识的提高以及强有力的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刚才,县发改局、县城建局分别就全县水电开发和新一轮城建工作情况作了发言,分析了我们的形势,他们的意见我完全赞同。从分析的形势看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压力比较大,如果投资上不去,全县的其它经济指标任务就难以完成。今天上午的会议,把电力开发和城市建设作为重点进行专门部署,这是因为这两项工作是__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我们固定资产投资的两个重要方面。下面,我讲3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当前的投资形势

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以来,在推动我县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投资逐步向西部倾斜、云南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历史机遇,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从建国以来到20__年,全县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04亿元,其中:“十五”前完成15.07亿元,“十五”期间完成20.18亿元,是建国以来的134%,20__—20__年完成20.79亿元,是“十五”期间投资总额的103%。在投资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十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投资平均拉动经济增长3.12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21.4%。20__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4%,增幅创历史新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1.56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2%。

20__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县人民政府将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争取大项目带动大建设、大建设带动大发展,努力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目标的实现。从当前的形势看,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但也存在着有利的发展空间。

有利形势:一是国家继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中西部地区加大支持力度。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家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继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增加对社会保障、卫生、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改善民生,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为我县继续争取国家支持提供了良好机遇。二是全省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即将启动,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今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云南边境地区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指示,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务院23个部委组成工作组深入云南边境地区进行专题调研。同时,省委、省政府于5月份在昆明召开了全省“兴边富民”工程动员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实施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提出了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温饱安居工程、产业培育工程、素质提高工程、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工程、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等6大工程及办好30件惠民实事的具体任务,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三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一轮发展周期,加快发展的条件逐步改善。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建设和走向南亚战略的实施,我县逐步从开放的末梢走向前沿,面向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进一步显现;随着保龙高速、保腾高速、龙瑞高速、大瑞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和推进,全县通边出境的大通道格局开始形成;随着怒江流域水电开发各项前期工作的稳步推进,县域中小水电开发全面展开,新一轮城镇建设高潮正在掀起,邦腊掌温泉旅游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已经处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起点。

不利因素:一是国家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国家把“两防”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严把“土地”、“信贷”两道闸门和环保“门槛”,继续实施最严格的市场准入、耕地保护、节能减排、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和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严格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和“环评”三同时制度,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特别是从严限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执行“八个必须”的开工条件,有针对性地提高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进节能减排,着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制定和修订一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这些宏观调控政策是近十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将对全县的重大新开工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的投资产生不利影响。二是项目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加大。20__年,国家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减弱,国债发行规模今年仅为300亿元,省市预算内投资也十分有限。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县经济自主增长和投资自主调控机制尚未形成,全县投入建设的能力十分微弱,对国家和县外投资的依赖性较大。全县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府信贷额度在20__年已经全部用完,而争取新的信贷规模难度也很大。三是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缓慢。项目审批时间长、难度大,特别是部分资源性开发的重大项目,由于需要国家和省的审批或核准,项目论证审查层次多、程序复杂、周期较长,使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缓慢。投资体制改革后,少数部门和行业对新的投资体制下的基本建设程序不熟悉,服务意识不强,协调配合不够,延缓了项目审批、核准

的进程,制约着项目前期工作的进展。全县后续储备项目少,特别是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产业链长的大项目储备严重不足,一些既定新开发的项目较长时间处于收集资料和规划阶段,使项目储备跟进滞后。

总体来看,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__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由于受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发展滞后和居民购买力低等因素制约,“投资拉动型”经济发展格局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投资需求仍将是拉动全县经济增长、膨胀经济总量的主导力量。因此,努力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是“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深化对固定资产投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解放思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和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和弊端,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齐动脑筋,共谋发展,努力开创投资工作的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今年1—5月,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87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6.7%,扣除保龙和保腾高速公路投资13640万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23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完成计划的28.1%,完成市政府目标数的28.5%。总量排名全市第3,增幅排名第4。从整个投资运行情况看,虽然投资结构有所优化,生产性投资项目比重有所提高,在建项目有一定增加,但是重大投资项目难以接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下滑,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量与时序进度反差较大,近半年的时间才完成1/3多一点的任务,进度较慢,要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造成投资增长缓慢的原因,除了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外,最根本、最直接的还是我们主观方面的原因。在同样的宏观政策的环境下,其它很多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因此,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我们要更多的从主观上查找原因,从转变思想入手,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努力扭转工作局面。年初,县人代会确定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但在4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暨物价工作会议上,市政府下达的投资目标为增长23%以上,为确保这个目标的顺利实现,县政府决定今年的投资工作目标为增长25%,达到14.7亿元以上。围绕这一目标,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观念,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今年,中央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根本目的是要更好地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来看,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总体有利于全县加快发展。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上来,积极主动地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要客观地看到,中央实施宏观调控的原则是“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主要反映在建设用地、信贷投放和生态环保等方面受到严格的限制。我们绝不能消极对待、无所作为,要把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作为全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准确把握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节奏、重点和力度,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国家鼓励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带动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民生的领域上来,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特别要下大力气把国家鼓励的行业、产业方面的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好,确保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二)突出重点,扎实抓好重点项目和重点行业投资

1.全力推进市级“百项”和县级30项重点建设项目。今年,我县共涉及市级“百项”重大建设项目14项(其中续建7项,新开工7项),涉及市级40项重点前期工作项目4项,同时,结合实际研究提出了加快县级30项重点工程和30项重点前期工作项目方案。项目涉及交通、水利、电力、旅游、城建以及工业生产等各个领域,覆盖范围广,投资额度大,带动能力强,是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各乡镇和各部门要把促进市、县两级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前期工作项目作为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加强对项目的监督、检查、跟踪、指导和协调,确保重大建设项目顺利推进。通过努力,确保市级“百项”和县级30项重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总额达到11亿元以上,为全年投资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2.强化“矿电”产业支撑,全面加快水电开发进度。电力是实施“矿电结合”、新型工业化和实现“工业富县”目标的重要支柱和保障。多年以来,通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共同努力,全县水能资源逐步得到开发利用,苏帕河、勐梅河、河冲河流域水能开发基本完成,龙川江、公养河、帕掌河流域开发加快推进,怒江流域开发即将进行,到20__年底,全县总装机容量达到了33.18万千瓦,境内发电量达17.1亿度,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水电开发也还存在着进度缓慢、政策不配套、管理不规范等多方面的问题,电力供给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随着矿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电力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因此,全县要紧紧围绕把水电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抓住电力体制改革和中小水电市场发展的机遇,深化水电开发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等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强化责任,搞好服务,抓好落实,促进水电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要重点加快腊寨电站、腾龙桥二级电站建设进度,及早开工建设等壳电站,推进腾龙桥一级电站项目前期工作,支持做好怒江流域岩桑树电站和光坡两级电站前期工作,尽快完成公养河、蛮关河、帕掌河、得寨河流域的小水电开发,同时不断加快电网建设,不断提高供电能力和质量。

3.拓宽渠道,稳步推进新一轮县城建设。虽然县城建设在全县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不是很大,但是县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县旅游开发的成效以及__的形象和吸引力。困挠和限制我们城市建设推进工作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是思想上的障碍,第二是资金上的困难。思想障碍上,以城市建设为例,县委、县政府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对新一轮城市建设作了具体要求,城工委也组织工作组分组下去,就征地、拆迁等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行政机关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思想认识仍然不到位。我们之所以要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一方面,我们要把__旅游资源挖掘出来,然后要建设一个滇西旅游圈上的旅游目的地,县城作为中心,如没有一定的接纳能力,一定的层次,目的地就无法形成。一方面,__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投资拉动,如不创造一个平台,提供一个好的条件、环境,就不能留住来往客商,难以形成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局面。

资金困难上,我们新一轮城市建设主要是做基础工作,路网建设是最大的项目,同时,为了体现城市风貌,我们选择了两个入口,做出来以后,对提升城市面貌作用是非常大的,建设这些项目都需要资金,刚才新奇局长通报,总的需要1.5亿元的资金,压力非常大。资金的筹措,要采取多渠道,按照经营土地筹一点、银行贷款筹一点、变更项目筹一点的方式,预计可筹措资金约8000万元,有近半的缺口资金。在下步的工作中,发改、财政、国土、城建等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县城建设需要,结合实际积极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全面加快县城建设步伐。针对土地使用权出让欠款的单位和个人,要从县城建设的大局强化认识,及时主动交清所欠款项。今天会后,欠款单位的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负责本单位欠款的还付,要求所欠款项必须在今年年底以前交清,不按时交清的单位,县财政将从该单位的相关款项中扣缴。四是加快县城开发各项工程建设。县城工委要进一步加大协调组织力度,科学合理组织实施各项目工程,要加强资金管理,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成效。

(三)注重协调,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及督促检查

进一步完善领导挂钩重大项目制度,加强协调和指导力度。在工作过程中,对于重大建设项目实施中出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难度较大、久拖不决的问题,挂钩联系领导要主动向主要领导汇报,需要出面协调、解决的及时解决。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发改局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地互通情况,统一思想,协调运作,及时解决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各相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要在主动服务、善于服务上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只要不是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都要从有利于项目立项、有利于项目开工建设的角度给予服务和支持。尤其是一些事关全县加快发展的重大项目,要做到主动服务、超前服务,积极为项目业主出主意、想办法,并在移民、征地拆迁、林木砍伐、设备材料供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施工用水用电、审批手续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和大力支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要建立专门的督查督办机制,要对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不力或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进行专项督查,切实解决“不办事、难办事、乱办事”问题,确保重大项目的顺利进展。完善重大建设项目进展月报制度,及时掌握各类重大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突出抓好项目投资管理和资金落实工作。

(四)超前谋划,全面加强项目前期工作

前期工作滞后,好项目、大项目少对制约我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当前,国家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影响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的走向,切实增强对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主动性和超前性。要加强对投资工作的调研、总结,要加强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工作重大问题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今天参加会议的部门,是承担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任务的重点单位,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按照新的投资体制和管理要求,根据国家资金投向,有针对性地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汇报、衔接和沟通,提高争取资金的工作层面和工作效果,切实抓好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工作。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取向、市场前景、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要求积极提出并筛选项目,不断丰富项目储备,做到项目研究、储备、审批、建设到竣工使用的更替推进。各业务主管部门,特别是交通、城建、环保、农业、水利、教育、卫生等重点行业要在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预算内基建投资的同时,努力做好各业务主管部门掌握安排的资金争取工作。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探索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重大项目公示制度、重大项目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体系和机制。改善社会投资经营环境和法治环境,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简化和规范审批登记手续,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完善外商投资服务体系。要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全县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__县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落实工作方案》,强化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环境,切实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效性,全力以赴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确保更多更好的投资项目落户__。

三、强化措施,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一)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全县的发展环境,推动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保持__投资快速增长,不仅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需要。对此,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领导小组,并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不同的项目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涉及各机构成员单位,要站在全县工作的大局,切实强化部门职责,认真履职,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尽最大可能的发挥本部门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中的作用。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对本单位的工作负总责,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到权责一致,奖惩并举,共同形成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强大合力。在这里要专门明确,针对县城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筹措困难的实际,县政府决定成立县城建设资金筹措工作组,由赵国志副县长任组长,发改、财政、城建、国土、监察、审计、交通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牵头负责县城建设资金的筹措。

(二)建立完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的工作机制。紧紧围绕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目标任务,继续研究和出台《__县20__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将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分别下达到各乡镇和各部门进行考核。认真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将项目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严格按照各自职责抓好工作落实。以项目建设“三大控制”为重点,抓好项目“五制”的落实,切实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管理,确保建设项目的资金安全和工程质量,推动项目按期建成,及时发挥投资效益。要加快研究和出台《__县20__年项目前期工作和争取项目资金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加大承担项目前期工作部门的动力和压力,全面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任务,为保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措施篇4

一、今年以来全省投资运行基本情况

(一)投资总量情况

1、投资处于较快的区间运行。上半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0.98亿元,同比增长35.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8.93亿元,同比增长37.7%,增速在中部六省中高于湖南、山西,列第四位;比全国平均水平31.3%高6.4个百分点。

2、新开工项目增加较多。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及时组织调度在建项目,并抓紧开工一批新项目。上半年,全省城镇投资施工项目4415个,较去年同期净增548个,计划总投资4465.61亿元,同比增长38.2%,高出全省投资增速0.5个百分点。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由去年的8356万元,上升到今年的10115万元,提高了21.1%。投资规模的扩大有力的拉动了全省投资增长。全省城镇新开工投资建设项目2093个,比上年同期净增加361个,增长20.8%,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86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8个。新开工项目在建总规模791.41亿元,增长39.3%;完成投资247.84亿元,增长41.3%,拉动全省城镇投资增长12.5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占全省城镇投资的31%。

(二)投资结构情况

1、非国有投资增长加快。上半年,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296.87亿元,增长22.3%;非国有投资502.06亿元,增长48.9%。其中民间投资432.75亿元,增长47.7%,民间投资占全省城镇投资的54.2%,比去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3.8%。全省利用外资、境外投资开局良好。港澳台和外商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投资完成69.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7%,占城镇投资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商投资14.33亿美元,同比增长23.4%,继续保持中部地区领先地位。非国有投资成为推动全省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对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2、工业投资增长强劲。加速推进工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上半年全省城镇工业投资358.84亿元,增长58.1%,占全省城镇投资的44.9%。其中:制造业投资294.26亿元,增长62.1%;能源工业投资53.41亿元,增长27.1%。上半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投资2.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0.2%;电力行业完成投资44.34亿元,增长33.4%。

3、国家重点监测行业投资有效遏制,薄弱领域投资加强。在一系列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引导下,投资运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水泥、钢铁等国家重点监测行业投资增长得到了有效抑制,农林水利、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基础教育等薄弱环节的投资得到加强。上半年水泥行业完成投资9.55亿元,同比下降10.6%;钢铁行业完成投资7.69亿元,同比下降40.4%。其中钢铁制造业完成投资5.73亿元,下降51.6%。水利投资8.39亿元,增长77.0%;环境保护投资1.51亿元,增长42.7%;社会公共设施管理投资81.13亿元,增长85.9%。

4、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贯彻执行*年国八条和*年国六条精神,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业市场的引导和调控,我省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增幅低低于城镇投资增幅,商业营业用商品房比重下降。上半年,全省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34.18亿元,同比增长31.6%,低于城镇投资增幅6.1个百分点;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13.84万元,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

5、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上半年,全省完成重点工程建设投资99.53亿元,同比增长25.8%。已建成分宜电厂1台20万千瓦循环硫化床机组工程、江铜年产22万吨铜杆线项目、江西万年青(瑞金)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工程、永修卡博特年产4800吨气相二氧化硅项目、南昌生米大桥、九江出口加工区、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7个项目。计划新开工武宁至吉安高速公路、鄱阳湖粮食产业基地、江西蓝恒达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离子碱10万吨聚氯乙烯生产线、玉山天长集团年产一亿套轴承项目、江西万年乐安标准件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2万吨紧固件项目、江西艺术中心等6个项目。

(三)投资资金情况

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投融资活动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投资能力显著增强,投资资金到位情况良好。随着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对外资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上半年,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本年资金来源合计1067.35亿元,同比增长34.9%,继续与投资同步增长,为投资平稳增长提供了资金保证。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581.03亿元,增长35.9%,占全省资金的54.4%,其中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396.56亿元,同比增长44.6%。自筹资金超亿元的项目67个,共计完成投资108.39亿元,占全省投资的13.6%。利用外资42.49亿元,同比增长71.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9.99亿元,增长74.5%。投资超亿元以上的利用外资施工项目58个。利用外资到位资金的快速增长也助推了投资的增长,

二、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城镇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按产业分,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为5.56、362.05、431.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7%、58.9%、23.6%,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与第一、二产业投资增速分别相差47.1和35.3个百分点,相比之下第三产业投资增幅较小。

2、投资增长在地区间存在不平衡。上半年,全省各设区市间投资增速差别较大,九江(80.3%)、上饶(63.4%)、南昌(54.6%)、宜春(53.8%)、赣州(42.5%)5市的投资增幅均超过全省37.7%的平均水平,其中九江、上饶两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过60%,九江投资增幅列全省之首;鹰潭、景德镇两市投资增速较慢,鹰潭为11.3%、景德镇为10.6%。

3、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结构不尽合理。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主要相关指标有升有降,如办公楼投资保持了较高的增幅,同比涨幅为20%,而经济适用房投资同比却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比降幅达40.5%。

4、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出现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过程中,缺乏大的战略投资者、大型投资项目的有力支撑。外资来源地结构单一,上半年,我省外资主要来源仍是来自香港和台湾,这两个地区资金分别占我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的52.73%和13.32%;美国、日本、欧洲国家投资资金量很少。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结构不尽合理,服务贸易领域里房地产利用外资所占比例高、新兴服务业所占比例小,不能适应当前国际资本流动服务外包增长的新趋势。境外投资缺乏综合支持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境外投资的综合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财政、金融、保险、税收等部门支持“走出去”的合力不够,境外投资咨询服务缺乏,项目信息来源少。

三、投资增速较高原因分析

近五年来,我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处于30%以上的高位运行,*年投资增幅为40%、*年为56.6%、*年为36%、*年为30.9%、*年上半年为37.7%。造成投资增速较高的主要因素如下:

(一)经济欠发达,投资基数小

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较快,但经济总量和投资规模的总体水平仍较低。在刺激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大要素中,我省出口基础较弱、基数小,虽然近几年出口增长较快,但出口对经济的影响仍然很小;我省城乡收入水平较低、产业产品结构层次较低、消费市场中大多是外省产品,消费对我省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长期以来,我省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2000年,全省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8.2亿元,人均投资1322元,同期全国人均投资2600元,我省人均投资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年,全省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3亿元,人均投资5316元,同期全国人均投资6776元,我省人均投资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60元。

(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外来投资增长强劲

近年来,我省着力抓投资环境建设,增强了对投资资金的吸引力。坚持“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方针,更加务实推进区域合作,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分工,进一步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空间。充分利用承东启西的区位条件及国内沿海地区传统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筛选了大量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年,全省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省外投资472.39亿元,同比增长23.2%;外商投资24.2亿美元,同比增长18.04%。*年上半年,全省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省外投资为389.36亿元,同比增长59.6%;外商投资14.33亿美元,同比增长23.4%。

(三)积极的财政政策带动其它投资增长

自1998年国家发行国债以来,在国家发改委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截止*年底,我省争取到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共350.5亿元,占全国总量的3.5%。初步统计,今年以来我委争取国家资金已到位17亿元。国债投资直接拉动项目投资为1:4,间接宏观引导投资为几何增长。国债投入对拉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提高银行资产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也促进了政府行政性主导投资的有效增加。

(四)投资资金较为充裕,企业投资能力增强

今年以来,全国银行新增贷款2.1万亿元,为全年计划贷款2.5万亿的84%,充分说明银行在投资中的积极性非常高,这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在宏观经济环境日渐改善的情况下,我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企业景气指数不断提高,良好的经济运行态势带来了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良好预期,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和投资意愿,各种投资增长旺盛,孕育了企业的扩张动力,企业资金筹措能力和投资自主增长机制进一步增强。随着经济体制、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后,我省非国有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加快,涉及领域不断拓宽,促进企业投资增长。

四、几点建议

(一)密切关注国家有关投资宏观调控措施

当前,全国各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普遍较快。1-5月,全国投资平均增幅达30.3%,其中东、中、西部地区增速分别为26.5%、41.2%、33.8%,全国有19个省(市)的投资增幅超过30%,吉林(55.2%)、内蒙古(51%)、安徽(50.4%)等3个省(区)增速超过50%。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6月14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列为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要求采取措施坚决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今年以来,国家相继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强调由于过度投资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提出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等行业产能已经出现明显过剩,水泥、煤炭、电力、纺织等行业潜在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出台《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加强引导和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出台《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意见》,要求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6月21日至25日,国家发改委马凯主任亲赴山东调研,详细了解当地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及结构调整、金融运行情况。我们应高度关注投资宏观调控新政策对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影响。

(二)正确认识投资增长对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我省经济发展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十五”期间全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7078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15倍。经测算,*-*年4年里,投资对当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高达65.9%、85.4%、66%和65%。“十五”期间,我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拉动生产总值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年均分别增长34.8%、11.5%和14.9%,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高于消费和出口。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的快速增长强有力地支撑了我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可见,近期或今后更长一段时间里,投资增长情况仍将直接关系我省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投资增长,这将成为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一项长期任务。

(三)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政策支持

目前,我省投资增长一个潜存的很大问题就是周期长、大项目少,投资增长的发展后劲不足。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把握国家产业布局趋向;要结合中部地区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西部大开发等的优惠政策向我省延伸;要结合“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的目标,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扎实推进重大项目的实施,对符合国家政策、规划,建设条件到位的项目要抓紧抓好,以保持我省投资持续增长。

(四)注重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

突出“十一五”规划的指导作用,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投资结构的调整力度。根据国家继续实行“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政策取向,既要加强对环境污染大、技术水平低、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加强调控,又要保护地方和行业在政策范围内发展经济的积极性,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在项目安排上,优化投资结构,重点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农林水项目,突出优化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工业项目,突出缓解瓶颈制约的基础设施项目,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循环经济项目,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项目,突出和谐社会建设的公益性项目,促进投资健康发展。

(五)继续推进投资体制改革

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江西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江西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办法》,研究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办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最大限度放权于基层和企业。改进投资调控方式,健全以规划为依据,以土地和环保为约束,与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密切配合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有效的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最终建立起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措施篇5

一、固定资产投资特点

1、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1-9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延续今年以来平稳增长态势,完成投资80.15亿元,同比增长11.7%.

2、投资结构优化。1-9月全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1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4.21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4.53亿元。

3、施工项目规模扩大。1-9月全县500万元以上投资施工项目共130个,增长38.3%;。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9个,1-9月的投资额60.7亿元,占75.6%。新开工的项目有66个,增长32%。施工项目的增加为投资增长奠定了基础,大项目的及时启动对县投资增长起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项目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但是全县投资运行中还存在着大项目支撑力度不够、项目储备不足、项目推进缓慢、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今后,随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同期基数增大,重大项目先后竣工投产,保持较高增速难度日益加大,投资形势将十分严峻。

从投资结构和各月完成进程来看,重大项目对结构和完成进度影响较大,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前期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施工期间资金利用效率不高,制约着投资增长。

三、几点建议

1、积极储备项目。积极储备一些符合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是克服投资增长后劲不足问题的重中之重。要努力争取大的建设项目落户,才能确保投资的快速增长。

2、加大项目的跟踪力度。对已开工的重点投资项目,要适时进行跟踪,努力做好各阶段的协调服务工作,确保项目进展顺利,督促项目尽快竣工。对已批准但尚未开工的项目,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服务,确保项目的尽早开工。

3、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促进投资多元化。要大力支持和鼓励非公经济和民间投资发展。继续执行优惠产业政策,鼓励县外企业进入社会类投资领域,特别是引导县外企业对市政建设、农业、农村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稳定民间投资发展的主体地位,不断拓宽投资渠道。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措施篇6

目前,大部分固定资产投资的跟踪审计均是以审计情况通报的形式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相关被审计单位进行及时通报,努力将所有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出现某些小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尤其是极力倡导投资跟踪审计的早期介入,普遍认为越早介入则会产生越好的审计效果。然而,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的时间介入点有些模糊,甚至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增长而出现的行政干预等原因,往往会导致投资跟踪审计的成果难以得到有效体现。

2加强基层审计机关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的对策探讨

2.1完善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监督制度,依法履行跟踪审计监督职能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审计工作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工作开展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的战略计划的制定与推行。跟踪审计就是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事前、事中工程建设情况的审计跟进来完善项目的相关管理机制,对项目建设管理、工程施工、监理及资金使用等工作进行特定的审查监督,进而督促相关项目实施按照国家的规章制度执行,加强基层审计机关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首先要依法履行跟踪审计监督职能,并健全相应的跟踪审计监督制度来保证职能的有效执行和实施。特别是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应制度,建立各部门协调配合联动机制,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基层审计机关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需要站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平台立场上来进行,从而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2.2建立多元化的跟踪审计模式,分阶段开展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工作项目建设规模、建设类型、建设周期以及项目建设要求和目标具有多样性,这些项目建设要素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到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针对不同建设项目存在一定差异性的状况,必然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跟踪审计模式,以便于有效地适应不同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需求。同时,多元化的跟踪审计模式以及分阶段开展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工作,有效地贯穿于项目建设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工作的持续性与连贯性,同时有利于跟踪审计工作与项目建设保持同步,依照国家有关审计工作的政策和法规,准确及时地对于固定资产项目投资进行科学的审查。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措施篇7

(一)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

一般工商企业,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资产总额中占比最大。为了保障资产安全、提升资产管理效能,企业应当全面梳理资产流程。在梳理过程中,既要注意从大类上区分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又要分别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进行细化和梳理。比如,存货需要从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等进行梳理;固定资产需要从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梳理;无形资产需要从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进行梳理。企业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应当贯穿各类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从“进入到退出”各个环节。梳理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流程,不仅要对照现有管理制度,检查相关管理要求是否落实到位,而且应当审视相关管理流程是否科学、是否能够较好地保证物流顺畅、是否能够不断减少物流风险、是否能够不断降低相关成本费用、各项资产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应有的效能,等等。

(二)查找资产管理薄弱环节

资产管理指引针对当前企业资产管理实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分别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要求企业着力关注下列主要风险:一是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二是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三是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应当在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的基础上,着重围绕上述了三个方面的主要风险,结合企业实际进行细化,全面查找资产管理漏洞,确保资产管理不断处于优化状态。

(三)健全和落实资产管控措施

企业应当按照内部控制规范提出的各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要求,结合所在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措施。属于缺乏相关资产管理制度的,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属于现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应当对现行制度予以补充完善;属于现行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应当加大制度执行力度,避免形式主义作“表面文章”。

二、关于存货

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半成品、商品及周转材料等;企业代销、代管、代修、受托加工的存货,虽不归企业所有,也应纳入企业存货管理范畴。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存货业务特征和管理模式,即使同一企业,不同类型存货的业务流程和管控方式也可能不尽相同。企业建立和完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针对业务流程中主要风险点和关键环节,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会计、出入库等相关记录,确保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图1、2分别列示了生产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存货流转程序。

从图1可以看出,一般生产企业的存货业务流程可分为取得、验收、仓储保管、生产加工、盘点处置等4个阶段,历经取得存货、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原料加工、装配包装、盘点清查、销售处置等主要环节。具体到某个特定生产企业,存货业务流程可能较为复杂,不仅涉及上述所有环节,甚至有更多、更细的流程,且存货在企业内部要经历多次循环。比如,原材料要经历验收入库、领用加工,形成半成品后又入库保存或现场保管、领用半成品继续加工,加工完成为产成品后再入库保存,直至发出销售等过程。

从图2可以看出,作为商品流通企业的批发商的存货,通常经过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和销售发出等主要环节;零售商从生产企业或批发商(经销商)那里取得商品,经验收后入库保管或者直接放置在经营场所对外销售。

概括讲,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清查、销售处置等是其共有的环节。以下对这些环节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加以阐述。

(一)取得存货

存货的取得有诸如外购、委托加工或自行生产等多种方式,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生产经营计划和市场因素等综合考虑,本着成本效益原则,确定不同类型的存货取得方式。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预算编制不科学、采购计划不合理,可能导致存货积压或短缺。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存货管理实务中,应当根据各种存货采购间隔期和当前库存,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因素,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考虑到存货取得的风险管控措施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和采购环节,将由相关的预算和采购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加以规范。

(二)验收入库

不论是外购原材料或商品,还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必须经过验收(质检)环节,以保证存货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合同等有关规定或产品质量要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验收程序不规范、标准不明确,可能导致数量克扣、以次充好、账实不符。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重视存货验收工作,规范存货验收程序和方法,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外购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存货的数量、质量、规格等核对一致。涉及技术含量较高的货物,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

2.自制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产品质量,通过检验合格的半成品、产成品才能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报告处理。

3.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存货来源、质量状况、实际价值是否符合有关合同或协议的约定。

经验收合格的存货进入入库或销售环节。仓储部门对于入库的存货,应根据入库单的内容对存货的数量、质量、品种等进行检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入库;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及时办理退、换货等相关事宜。入库记录要真实、完整,定期与财会等相关部门核对,不得擅自修改。

(三)仓储保管

一般而言,生产企业为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需要对存货进行仓储保管;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从购入到销往客户之间也存在仓储保管环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仓储保管方法不适当、监管不严密,可能导致损坏变质、价值贬损、资源浪费。

主要管控措施:

1.存货在不同仓库之间流动时,应当办理出入库手续。

2.存货仓储期间要按照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妥善贮存,做好防火、防洪、防盗、防潮、防病虫害、防变质等保管工作,不同批次、型号和用途的产品要分类存放。生产现场在加工原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要按照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摆放,同时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

3.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存放和记录,避免与本单位存货混淆。

4.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强存货的保险投保,保证存货安全,合理降低存货意外损失风险。

5.仓储部门应对库存物料和产品进行每日巡查和定期抽检,详细记录库存情况;发现毁损、存在跌价迹象的,应及时与生产、采购、财务等相关部门沟通。对于进入仓库的人员应办理进出登记手续,未经授权人员不得接触存货。

(四)领用发出

企业生产部门领用原材料、辅料、燃料和零部件等用于生产加工,仓储部门根据销售部门开出的发货单向经销商或用户发出产成品,商品流通领域的批发商根据合同或订货单等向下游经销商或零售商发出商品,消费者凭交款凭证从零售商处取走商品等,都涉及存货领用发出问题。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领用发出审核不严格、手续不完备,可能导致货物流失。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确定适用的存货发出管理模式,制定严格的存货准出制度,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健全存货出库手续,加强存货领用记录。通常情况下,对于一般的生产企业,仓储部门对经过审核的领料单或发货通知单的内容,做到单据齐全,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准确;符合条件的准予领用或发出,并与领用人当面核对、点清交付。在商场超市等商品流通企业,在存货销售发出环节应侧重于防止商品失窃、随时整理弃置商品、每日核对销售记录和库存记录等。大批存货、贵重商品或危险品的发出,均应当实行特别授权;仓储部门应当根据经审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发出货物。

(五)盘点清查

存货盘点清查一方面是要核对实物的数量,是否与相关记录相符、账实相符;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实物的质量,是否有明显的损坏。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盘点清查制度不完善、计划不可行,可能导致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查清存货真实状况。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工作规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盘点方法等相关内容,定期盘点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盘点清查时,应拟定详细的盘点计划,合理安排相关人员,使用科学的盘点方法,保持盘点记录的完整,以保证盘点的真实性、有效性。盘点清查结果要及时编制盘点表,形成书面报告,包括盘点人员、时间、地点、实际所盘点存货名称、品种、数量、存放情况以及盘点过程中发现的账实不符情况等内容,对盘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按照规定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多部门人员共同盘点,应当充分体现相互制衡,严格按照盘点计划,认真记录盘点情况。此外,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开展全面的存货盘点清查,及时发现存货减值迹象,将盘点清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

(六)存货处置

存货处置是存货退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环节,包括商品和产成品的正常对外销售以及存货因变质、毁损等进行的处置。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报废处置责任不明确、审批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及时、充分了解存货的存储状态,对于存货变质、毁损、报废或流失的处理要分清责任、分析原因、及时合理。

三、关于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属于企业的非流动资产,是企业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要的物资条件,其价值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特点,分析、归纳、设计合理的业务流程,查找管理的薄弱环节,健全全面风险管控措施,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高效运行。固定资产业务流程,通常可以分为取得、验收移交、日常维护、更新改造和淘汰处置等5个环节,如图3所示。

(一)固定资产取得

固定资产涉及外购、自行建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等方式。生产设备、运输工具、房屋建筑物、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等不同类型固定资产有不同的验收程序和技术要求,同一类固定资产也会因其标准化程度、技术难度等的不同而对验收工作提出不同的要求。通常来说,办公家具、电脑、打印机等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固定资产验收过程较为简化,对一些复杂的大型生产设备,尤其是定制的高科技精密仪器,以及建筑物竣工验收等,需要一套规范、严密的验收制度。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新增固定资产验收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资产质量不符要求、进而影响资产运行;固定资产投保制度不健全,可能导致应投保资产未投保、索赔不力,不能有效防范资产损失风险。

主要管控措施:

1.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企业外购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合同、供应商发货单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其他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单,编制验收报告。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由建造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固定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验收合格后移交使用部门投入使用。未通过验收的不合格资产,不得接收,必须按照合同等有关规定办理退换货或其他弥补措施。对于具有权属证明的资产,取得时必须有合法的权属证书。

2.重视和加强固定资产的投保工作。企业应当通盘考虑固定资产状况,根据其性质和特点,确定和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投保范围和政策。投保金额与投保项目力求适当,对应投保的固定资产项目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办理投保手续,规范投保行为,应对固定资产损失风险。对于重大固定资产项目的投保,应当考虑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保险人,防范固定资产投保舞弊。已投保的固定资产发生损失的,及时调查原因及受损金额,向保险公司办理相关的索赔手续。

(二)资产登记造册

企业取得每项固定资产后均需要进行详细登记,编制固定资产目录,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便于固定资产的统计、检查和后续管理。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登记内容不完整,可能导致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账实不符。

主要管控措施:

1.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列明固定资产编号、名称、种类、所在地点、使用部门、责任人、数量、账面价值、使用年限、损耗等内容,有利于企业了解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全貌。

2.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资产卡片应在资产编号上与固定资产目录保持对应关系,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相关内容,便于固定资产的有效识别。固定资产目录和卡片均应定期或不定期复核,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三)固定资产运行维护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操作不当、失修或维护过剩,可能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产品残次率高,甚至发生生产事故,或资源浪费。

主要管控措施:

1.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将资产日常维护流程体制化、程序化、标准化,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2.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运行管理档案,并据以制定合理的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并经主管领导审批。

3.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审核施工单位资质和资信,并建立管理档案;修理项目应分类,明确需要招投标项目。修理完成,由施工单位出具交工验收报告,经资产使用和实物管理部门核对工程量并审批。重大项目应专项审计。

4.企业生产线等关键设备的运作效率与效果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操作人员上岗前应由具有资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充分的岗前培训,特殊设备实行岗位许可制度,需持证上岗,必须对资产运转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资产使用流程与既定操作流程相符,确保安全运行,提高使用效率。

(四)固定资产升级改造

企业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升级改造,以便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种,降低能源消耗,保证生产的安全环保。固定资产更新有部分更新与整体更新两种情形,部分更新的目的通常包括局部技术改造、更换高性能部件、增加新功能等方面,需权衡更新活动的成本与效益综合决策;整体更新主要指对陈旧设备的淘汰与全面升级,更侧重于资产技术的先进性,符合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可能造成企业产品线老化、缺乏市场竞争力。

主要管控措施:

1.定期对固定资产技术先进性进行评估,结合盈利能力和企业发展可持续性,资产使用部门根据需要提出技改方案,与财务部门一起进行预算可行性分析,并且经过管理部门的审核批准。

2.管理部门需对技改方案实施过程适时监控、加强管理,有条件企业建立技改专项资金并定期或不定期审计。

(五)资产清查

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全面清查,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及时掌握资产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该环节的风险主要是:固定资产丢失、毁损等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贬值严重。

主要管控措施:

1.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需定期进行清查,明确资产权属,确保实物与财务账表相符,在清查作业实施之前编制清查方案,经过管理部门审核后进行相关的清查作业。

2.在清查结束后,清查人员需要编制清查报告,管理部门需就清查报告进行审核,确保真实性、可靠性。

3.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盘盈(盘亏),应分析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报告审核通过后及时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确保账实相符,并上报备案。

(六)抵押质押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权,而将该财产抵押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抵押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抵押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质押也称质权,就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就该动产卖得价金优先受偿。企业有时因资金周转等原因以其固定资产作抵押物或质押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如到期不能归还借款,银行则有权依法以该固定资产折价或拍卖。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抵押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抵押资产价值低估和资产流失。

主要管控措施:

1.加强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管理,明晰固定资产抵押、质押流程,规定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程序和审批权限等,确保资产抵押、质押经过授权审批及适当程序。同时,应做好相应记录,保障企业资产安全。

2.财务部门办理资产抵押时,如需要委托专业中介机构鉴定评估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应当会同金融机构有关人员、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现场勘验抵押品,对抵押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对于抵押资产,应编制专门的抵押资产目录。

(七)固定资产处置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处置方式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经济损失。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处置的相关制度,区分固定资产不同的处置方式,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确定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保证固定资产处置的科学性,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

1.对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管理部门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单,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对该固定资产进行报废清理。

2.对使用期限未满、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注明报废理由、估计清理费用和可回收残值、预计处置价格等。企业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按规定程序审批后进行报废清理。

3.对拟出售或投资转出及非货币交换的固定资产,应由有关部门或人员提出处置申请,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并出具资产评估报告。报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予以出售或转让。企业应特别关注固定资产处置中的关联交易和处置定价,固定资产的处置应由独立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相关授权人员办理,固定资产处置价格应报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审批后确定。对于重大固定资产处置,应当考虑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采取集体审议或联签制度。涉及产权变更的,应及时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4.对出租的固定资产由相关管理部门提出出租或出借的申请,写明申请的理由和原因,并由相关授权人员和部门就申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应签订出租或出借合同,包括合同双方的具体情况,出租的原因和期限等内容。

四、关于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企业应当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建立健全无形资产分类管理制度,保护无形资产的安全,提高无形资产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一)无形资产管理的流程

无形资产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无形资产的取得、验收并落实权属、自用或授权其他单位使用、安全防范、技术升级与更新换代、处置与转移等环节(图4所示)。

(二)无形资产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

企业应当在对无形资产取得、验收、使用、保护、评估、技术升级、处置等环节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明确无形资产业务流程中的主要风险,并采用适当的控制措施实施无形资产内部控制。

1.无形资产取得与验收。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取得的无形资产不具先进性,或权属不清,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引发法律诉讼。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无形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明确无形资产的权属关系,及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企业外购无形资产,必须仔细审核有关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及时取得无形资产所有权的有效证明文件,同时特别关注外购无形资产的技术先进性。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应由研发部门、无形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无形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移交使用部门使用;企业购入或者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必须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有效证明文件。当无形资产权属关系发生变动时,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办理权证转移手续。

2.无形资产的使用与保全。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无形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效能发挥不到位;缺乏严格的保密制度,致使体现在无形资产中的商业机密泄漏;由于商标等无形资产疏于管理,导致其他企业侵权,严重损害企业利益。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强化无形资产使用过程的风险管控,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影响力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无形资产核心技术保密制度,严格限制未经授权人员直接接触技术资料,对技术资料等无形资产的保管及接触应保有记录,实行责任追究,保证无形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侵害本企业无形资产的,要积极取证并形成书面调查记录,提出维权对策,按规定程序审核并上报。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措施篇8

一、充分认识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涉及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等社会多个领域。固定资产投资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扩大社会再生产、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实力、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措施。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质量和变化趋势,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严格执行国家投资统计制度规定,规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范围为:城乡计划总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投资(由项目投资单位上报);房地产开发投资(由房地产开发企业上报);50万元以下项目及农户投资(由省统计局抽样调查)。

三、认真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

1.建立新开工项目统计联动机制。新开工项目涉及部门较多,搞好、搞准新开工项目统计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做到职责分工明确,步调协调一致。市统计部门负责建立新开工项目统计情况库,发改、经贸、国土、环保、建设、建管等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对本部门掌握的新开工项目情况进行实时整理和更新,并定期向市统计部门提供信息,确保新开工项目库的信息资料“不重不漏”,确保各部门间基础资料的一致性。

2.建立乡镇(街道)、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专人负责制。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明确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分管领导和统计员。各乡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区要突出注重农业、基础设施、第三产业等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做到数据资料“不重不漏”,确保统计数据及时、真实、全面。有关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员要加强与市统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指导、督促本系统项目建设单位如期填报统计报表,并及时报送市统计部门。

3.做好固定资产投资月度统计工作。投资统计报表必须由项目单位填报,从项目发生投资额开始,项目单位要专人负责,报表须由填报人和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项目单位公章,做到每月及时、准确地报送。填报时,没有正式开工的项目报“筹建”,开工后报“在建”。

4.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统计报告制度。投资项目应一个项目报送一张报表,无特殊情况不得捆绑报送。项目完工时,填报单位要及时填写好相应竣工资料,所有统计资料填报单位应整理归档。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措施篇9

关键词:水库;除险加固;水库防汛

中图分类号:p3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兴修水利、防治洪涝灾害是我国水利事业的最基本的任务之一,水库作为江河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我国目前大量的病险水库成为防洪心腹之患,一旦垮坝失事,后果严重。因此,加大投入,坚持不懈的实施水库除险加固计划,加强水库安全管理,保障工程安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一、水库防洪安全及除险加固工作的经验

我国现有水库8.4万多座,其中大型水库423座,中型水库2700多座,其余8万多座为小型水库。众多的水库包括星罗棋布的中小型水库,在农田灌溉、城镇供水、旅游、保障城乡及重要交通干线防洪安全和发展小水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水库有不少在工程设计和建设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造成工程标准低、质量差,隐患较多。虽然经过不断整治加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投人不足,水库除险加固进展缓慢;同时每年汛期造成的水毁工程,部分未能得到及时修复,新的病险水库不断出现;加之一些地方工程管理不力,水库的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1、明确责任,落实防汛责任制

完善和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是确保水库防汛安全的有效手段。每年汛期,各水库都必须有地方行政领导和水利部门的技术干部对水库防汛安全负责,要求包库负责人对工程隐患和相应的抢险预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认真检查与指导水库安全度汛的有关工作,监督各项政策、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情况,确保万无一失。在调研过程中,地方同志深有感触地表示,多年来,一些病险水库之所以能够平安度汛,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了行政首长负责制这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在今后工作中应当继续坚持。

2、加强调度运用,确保水库度汛安全

根据水库工程状况,制定水库度汛方案,严格控制水库蓄水,这是保证水库大坝安全的重要手段。河南省高度重视水库调度,汛前合理制定汛限水位,汛期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加强监测和分析,及时准确地预报暴雨洪水,提前预泄,牺牲部分发电供水效益,预留防洪库容,适时为下游削峰、错峰,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库防洪效益。

3、积极筹措资金,加大除险加固投入

资金投人是当前水库除险加固的关键,也是水库除险加固的难点。河南省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筹措上取得了较大突破。近年来,他们结合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坚持自力更生,多层次、多元化筹集资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三门峡、小浪底等地在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资金筹措方面找到了有效的途径。

二、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几个特点

近10年来,我国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水库除险加固的投人逐年加大,对安排项目的资金匹配有较大的增加。地方各级投资力度表现为乡镇多,县(市)一般,市(地)较少。在各级财政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不少地方坚持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对水库的投人力度。一是把水库除险加固作为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二是把水库除险纳入以工代贩、山区开发、农业开发等范畴来抓;三是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群众集资等途径加大投人力度。

2、防汛责任制的落实提高了地方各级领导对水库除险加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了除险加固工作的开展。一些地方制订了水库除险责任目标,以政府文件形式下发,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将责任人名单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效益好的水库管护较好,地方和群众除险的积极性较高。灌溉、水产等效益较好的水库,各地都比较重视,优先安排资金,及早除险加固,以使水库早日发挥效益。

4、重视工程质量,加强技术指导。各地在水库除险加固中,能严把工程质量关。对复杂的工程问题加强技术论证,选派技术人员常驻工地指导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三、除险加固应采取措施

我国水库数量多,安全问题严重,除险加固任务十分艰巨。为了加快水库除险加固步伐,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水库综合效益,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投资力度,改革投入体制。对大型水库和重点中型水库,中央应给予重点支持。对于西部地区和加固任务比较重的省份,中央投资比例应更多一些。对地方管水库除险加固经费进行改革,实行“以奖代补”。今后水库除险加固经费安排应贯彻如下原则:突出重点,主要安排防洪位置重要、效益好的病险库;鼓励先进,对那些领导重视,群众积极,资金落实,除险加固力度大的地方应优先考虑并在经费上予以倾斜,以充分调动地方投资积极性,增加投入。利用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用于水库除险加固和维修养护,效益共享。

2、转变观念,明确投资主体,限期除险。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省、市、县、乡应为水库除险加固的投入主体,各级财政应彻底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克服“等、靠、要”思想,制定规划,落实措施,切实加大投入,加快除险步伐。

3、继续推行水库防汛责任制,积极推行水库除险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都要拟定水库除险加固责任目标,责任到人,并将责任人名单向社会公布,以提高各级领导对该项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措施篇10

一、充分认识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效能的重要意义

当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过程中存在事项多、周期长、环节复杂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制约了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企业、社会发展的活力,完善和落实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投资决策机制,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规范,最大限度地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办理时间。省政府公布了保留和合并或并联办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事项、程序,明确了办理时限。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效能的重要意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和扩大社会投资。

二、基本要求

(一)依法合理。按照法律法规确定的事项、权限和程序规范许可审批行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打破常规,削减不合时宜的许可审批事项。对无法律法规依据、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审批事项一律停止,对保留的事项,明确标准、条件、时限和责任。

(二)合并精简。将同一职能部门对同一项目的多个许可审批事项进行合并,减少许可审批环节和用章次数,实行一个公章对外。减少项目审批前置条件,精简申报材料,缩短办结时限。通过市场调节、中介组织、行业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政府不再干预。

(三)阳光操作。制作办事指南,将管理权限、设立依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审批流程、办理时限、收费标准、服务承诺等向社会公开。审批过程公开透明,对行政审批项目的受理、承办、办结和告知等环节依法公示。

三、建立新型高效的审批制度

(一)建立并联审批制。在项目建设条件审查、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实行并联办理方式,涉及到的所有职能部门联合办公,一个公章对外,不再单独办理,缺席视为默认,并负全部责任。各市、县(市)政府要按照统一受理、信息共享、同步审查的要求,强化行政服务中心的功能,审批部门要明确主管负责人进驻集中审批服务场所办公并授权到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服务”,杜绝“前店后厂”现象。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做到目标任务、责任主体、工作标准、操作流程、完成时限和奖惩措施明确。

(二)落实限时办结制。研究制定限时办结的具体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办理时限,逐步推行超时默认制。做好专家评审、技术分析、踏勘、公示、公告、听证等准备工作,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各市、县(市)政府要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类型,分类制订和细化项目管理流程图,向社会公告,并接受监督。

(三)推行网上审批制。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设区市、县(市)政府,要加大网上审批推进力度,通过增强网上公示、申请、受理、审批、联办、投诉和监管等功能,开辟快捷的网上审批通道,为项目单位最大限度地提供方便。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明确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制定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亲自研究调度和督导检查,协调解决难点问题。要明确工作分工,把责任真正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各市、县(市)政府要结合实际,细化操作规程、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转变管理方式。省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研究制定具体的精简下放措施,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加强指导,防止管理脱节。

(二)抓好培训。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提高人员素质作为提高投资项目审批效能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建立完善项目审批制度的同时,对工作人员及时培训,强化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熟悉掌握新的审批流程和模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