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变更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17:52

交通部变更管理办法篇1

第二条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不同方式分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三种。

个人出资且担任民办非企业单位负责人的,可申请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登记;

两人或两人以上合伙举办的,可申请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登记;

两人或两人以上举办且具备法人条件的,可申请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

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或由上述组织与个人共同举办的,应当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

第三条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审核登记的程序是受理、审查、核准、发证、公告。

(一)受理。申请登记的举办者所提交的文件、证件和填报的登记申请表齐全、有效后,方可受理。

(二)审查。审查提交的文件、证件和填报的登记申请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并核实有关登记事项和条件。

(三)核准。经审查和核实后,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并及时通知申请登记的单位和个人。

(四)发证。对核准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分别颁发有关证书,并办理领证签字手续。

(五)公告。对核准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由登记管理机关公告。

第四条举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应按照下列所属行(事)业申请登记:

(一)教育事业,如民办幼儿园,民办小学、中学、学校、学院、大学,民办专修(进修)学院或学校,民办培训(补习)学校或中心等;

(二)卫生事业,如民办门诊部(所)、医院,民办康复、保健、卫生、疗养院(所)等;

(三)文化事业,如民办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活动中心),图书馆(室)、博物馆(院)、美术馆、画院、名人纪念馆、收藏馆、艺术研究院(所)等;

(四)科技事业,如民办科学研究院(所、中心),民办科技传播或普及中心、科技服务中心、技术评估所(中心)等;

(五)体育事业,如民办体育俱乐部,民办体育场、馆、院、社、学校等;

(六)劳动事业,如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或中心,民办职业介绍所等;

(七)民政事业,如民办福利院、敬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民办婚姻介绍所,民办社区服务中心(站)等;

(八)社会中介服务业,如民办评估咨询服务中心(所),民办信息咨询调查中心(所),民办人才交流中心等;

(九)法律服务业;

(十)其他。

第五条申请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具备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条件。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名称,必须符合国务院民政部门制订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管理暂行规定》。

民办非企业单位必须拥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合法财产,且其合法财产中的非国有资产份额不得低于总财产的三分之二。开办资金必须达到本行(事)业所规定的最低限额。

第六条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登记,举办者应当提交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文件。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申请书应当包括:举办者单位名称或申请人姓名;拟任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基本情况;住所情况;开办资金情况;申请登记理由等。

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应当包括对举办者章程草案、资金情况(特别是资产的非国有性)、拟任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基本情况、从业人员资格、场所设备、组织机构等内容的审查结论。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活动场所须有产权证明或一年期以上的使用权证明。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验资报告应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有验资资格的机构出具。

拟任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应当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年龄、目前人事关系所在单位、有否受到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个人简历等。拟任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为身份证的复印件,登记管理机关认为必要时可验证身份证原件。

对合伙制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拟任单位负责人指所有合伙人。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章程草案应当符合条例第十条的规定。合伙制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章程可为其合伙协议,合伙协议应当包括条例第十条第一、二、三、五、六、七、八项的内容。民办非企业单位须在其章程草案或合伙协议中载明该单位的盈利不得分配,解体时财产不得私分。

第七条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事项为:名称、住所、宗旨和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或者单位负责人、开办资金、业务主管单位。

住所是指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办公场所,须按所在市、县、乡(镇)及街道门牌号码的详细地址登记。

宗旨和业务范围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开办资金应当与实有资金相一致。

业务主管单位应登记其全称。

第八条经审核准予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书面通知民办非企业单位,并根据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不同方式,分别发给《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登记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登记证书》。对不予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书面通知申请单位或个人。

民办非企业单位可凭据登记证书依照有关规定办理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刻制印章、开立银行帐户,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

第九条按照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应当简化登记手续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办理登记时,应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登记申请书;

(二)章程草案;

(三)拟任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四)业务主管单位出具的执业许可证明文件。

第十条条例施行前已经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依照条例及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申请登记。

已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编制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办理补办登记手续,还应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编制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准予注销的证明文件。

第十一条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事项时,应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签署并加盖公章的变更登记申请书。申请书应载明变更的理由,并附决定变更时依照章程履行程序的原始纪要,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因故不能签署变更登记申请书的,申请单位还应提交不能签署的理由的文件;

(二)业务主管单位对变更登记事项审查同意文件;

(三)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十二条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住所、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开办资金、业务主管单位发生变更的,除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文件外,还须分别提交下列材料:变更后新住所的产权或使用权证明;变更后的业务范围;变更后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身份证明,及本办法第六条第六款涉及的其他材料;变更后的验资报告;原业务主管单位不再承担业务主管的文件。

第十三条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变更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应交回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正副本,由登记管理机关换发新的登记证书。

第十四条民办非企业单位修改章程或合伙协议的,应当报原登记管理机关核准。报请核准时,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签署并加盖公章的核准申请书;

(二)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的文件;

(三)章程或合伙协议的修改说明及修改后的章程或合伙协议;

(四)有关的文件材料。

第十五条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业务主管单位,须在原业务主管单位出具不再担任业务主管的文件之日起90日内找到新的业务主管单位,并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在登记管理机关作出准予变更登记决定之前,原业务主管单位应继续履行条例第二十条的监督管理职责。

第十六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在收到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变更登记的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60日内,作出准予变更或不准予变更的决定,并书面通知民办非企业单位。

第十七条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申请注销登记:

(一)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二)不再具备条例第八条规定条件的;

(三)宗旨发生根本变化的;

(四)由于其他变更原因,出现与原登记管理机关管辖范围不一致的;

(五)作为分立母体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因分立而解散的;

(六)作为合并源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因合并而解散的;

(七)民办非企业单位原业务主管单位不再担当其业务主管单位,且在90日内找不到新的业务主管单位的;

(八)有关行政管理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认为需要注销的;

(九)其他原因需要解散的。

属于本条第七项规定的情形,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原业务主管单位须继续履行职责,至民办非企业单位完成注销登记。

第十八条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申请注销登记时,应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签署并加盖单位公章的注销登记申请书,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因故不能签署的,还应提交不能签署的理由的文件;

(二)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的文件;

(三)清算组织提出的清算报告;

(四)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正、副本);

(五)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印章和财务凭证;

(六)登记管理机关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十九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在收到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注销登记的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30日内,作出准予注销或不准予注销的决定,并书面通知民办非企业单位。

登记管理机关准予注销登记的,应发给民办非企业单位注销证明文件。

第二十条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公告分为成立登记公告、注销登记公告和变更登记公告。?登记管理机关的公告须刊登在公开发行的、发行范围覆盖同级政府所辖行政区域的报刊上。

公告费用由民办非企业单位支付。

第二十一条成立登记公告的内容包括: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开办资金、宗旨和业务范围、业务主管单位、登记时间、登记证号。

第二十二条变更登记公告的内容除变更事项外,还应包括名称、登记证号、变更时间。

第二十三条注销登记公告的内容包括: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登记证号、业务主管单位、注销时间。

第二十四条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的正本应当悬挂于民办非企业单位住所的醒目位置。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副本的有效期为4年。

第二十五条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遗失的,应当及时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声明作废,并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办理补发证书手续。

第二十六条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补发登记证书,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补发登记证书申请书;

(二)在报刊上刊登的原登记证书作废的声明。

第二十七条经核准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开立银行帐户,应按照民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的《关于民办非企业单位开立银行帐户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办理。

交通部变更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轨道交通资产管理管控体系

1轨道交通资产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大中型城市正在积极发展轨道交通体系。轨道交通公司是典型的重资产型企业,其中,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据绝大比重,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1.1专业广、种类多

轨道交通实物资产涵盖建筑、土木、机械、电气、通信、信号、车辆、自动化、水利水电、信息等诸多专业,根据行业惯例划分的资产分类目录近上千项。

1.2数量大、金额巨

通常情况下,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的资产数量可达1~3万项,金额高达100亿~300亿元。

1.3在建工程形成固定资产的周期长

轨道交通项目从设计、施工到开通运营,通常需要六年以上时间,之后办理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还需要1~2年,从开工时间开始计算,在建工程形成固定资产的累计耗时长达5年以上。

1.4资产管理需遵守的规章制度较多

轨道交通公司普遍系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资产管理除了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外,还应符合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

2加强轨道交通资产管理的思路与建议

轨道交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宏微观方面措施如下。

2.1从宏观方面构建资产管理体系架构

厦门轨道交通公司成立于2011年11月,2012—2017年完成厦门首条地铁线路的设计、施工和开通运营工作,2018年持续推进厦门地铁1号线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和资产移交工作,以及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任务。期间,厦门轨道交通公司的资产管理经历了“明晰规则、建章立制、信息化管理”三个发展阶段,未来还将朝着“物联网管理”阶段发展。以下简要介绍如何建好资产管理体系架构。

2.1.1明晰规则,建立资产管理管控体系

在轨道交通企业成立之初,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还未建立或还不够完善,此时明晰资产管理规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资产管理管控体系就是指资产管理的基本规则,它主要明确资产管理的对象、内容、主体、分工、目标和方法等关键内容。(1)对象。根据形态不同,资产可分为实物资产和非实物资产;根据会计处理不同,可分为资本化资产和费用化资产。轨道交通资产管理的对象,通常是指包含资本化和费用化在内的实物资产。(2)内容。轨道交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涵盖了贯穿于资产整个生命周期的资产管理事项,但不包括由财务部门负责的固定资产折旧等会计核算工作。(3)主体。轨道交通资产的管理主体是建设、使用、经营或管理资产的所有部门和员工。(4)分工。鉴于轨道交通资产的特性,轨道交通企业通常采取“分级分类、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一是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在财务部门下设资产管理分部(或处室)作为管理综合部门,负责体系架构、建章立制、监督检查、统筹协调等工作;二是为信息设备、办公用具等各类型资产指定归口管理部门,明确归口管理责任;三是明确资产的使用和经营部门作为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部门,使用或管理人作为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5)目标。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是轨道交通资产管理的根本目标。(6)原则。轨道交通资产管理应遵循“依法依规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原则。

2.1.2建章立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随着资产管理事项的迅速增加,轨道交通企业建章立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2016—2017年,厦门轨道交通公司集中力量完成《资产管理制度》《地铁线路实物资产交接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等重要制度的编制和,并梳理形成“‘三级’资产管理制度体系”。(1)第一级——宏观法规政策。宏观法规政策包括全国人大颁布的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地方人大颁布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的规章和通知等。首先,资产管理应遵循的国家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等;其次,由于绝大部分轨道交通线路属于财政投融资建设项目,建设启动资金来源于财政,企业产权主要归属于国资委,轨道交通资产管理通常还应遵守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最后,轨道交通资产管理还需参考轨道交通行业标准规定,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等。(2)第二级——公司基本制度。公司基本制度包括股东会制定的公司章程、党委会审议通过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董事会审议通过的投资、采购、预算、资产等重要规章制度。(3)第三级——业务操作办法。业务操作办法主要是指总办会审议通过的针对各类资产或各个业务环节的专项管理办法,如《资产出租管理办法》《地铁线路实物资产交接管理办法》等。

2.1.3信息化管理,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厦门地铁1号线工程于2013年底开工,2017年底开通运营,前后仅用四年时间便建成完工,全面体现了“厦门速度”。这“速度”的背后,离不开所有地铁建设者们众志成城的努力与付出,也离不开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lding)技术的有效应用。在设计阶段,Bim技术把设计从平面图纸变成三维模型,减少设计返工,提高设计质量;在施工阶段,Bim技术把施工计划在计算机里模拟演练一遍,可事先发现施工碰撞,减少材料浪费。通过应用Bim技术,项目工期明显缩短,项目资金占用成本大幅节省。2018年厦门地铁1号线工程荣获中国Bim认证体系颁发的“荣誉白金级”证书,是轨道交通行业唯一通过认证的项目。Bim技术在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的成功应用,是厦门轨道交通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生动体现,它拓宽了传统资产管理的领域,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值得借鉴和推广。目前,厦门轨道交通公司正在建设覆盖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资产一体化管理平台。

2.1.4物联网管理,实施物联资产管理方案

目前,华为公司已在全球实施RFiD(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物联资产管理方案,覆盖几十个国家、几千个场地、十几万件实物资产。部署RFiD物联系统后,资产位移信息、资产闲置信息及时更新、共享,华为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资产管理效率大幅提高,人工成本有效降低。随着轨道交通企业对资产管理要求的提高,以及RFiD物联系统部署成本的降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轨道交通资产管理也将朝着RFiD物联网管理的方向发展。

2.2从微观方面做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资产全生命周期主要包含:立项或预算、增加、使用前准备、使用、维修改造、变更、出租、盘点、评估、处置、评价考核等环节,可归纳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

2.2.1事前阶段

(1)立项或预算。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投资大、运营成本高,资产管理应从立项或预算这个源头抓起。对于重大资产投资项目,需要进行立项并通过概算来控制采购金额或更新改造支出;对于非重大资产投资项目,则通过编制预算来控制采购金额或更新改造支出。(2)增加。轨道交通资产的增加应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规章制度和经营计划的要求,并在概算或预算范围内实施。资产的增加方式主要有建造和购置两种,通过建造形成的资产,轨道交通企业应建立建设项目资产交接管理办法并据此展开资产移交工作,然后根据《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财建[2016]503号)和《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财政部财建[2016]504号)等规定做好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3)使用前准备。使用前准备是资产管理容易忽略的环节。轨道交通资产在投入使用前,除了要做好资产编码分配、标签粘贴、台帐登记外,还要做好资产投保工作,以转移资产使用或运行过程中的风险。

2.2.2事中阶段

(1)使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应根据管理需要建立资产使用规定,指导使用人正确使用资产,杜绝违规操作、低效使用,要尽量延长资产的使用年限,提高使用效能。对于闲置资产,应及时上报处理。(2)维修改造。资产的使用和经营部门应结合资产的使用手册和使用状况,制定资产维修改造计划,定期做好资产的维修改造工作,消除安全隐患,提升使用效能,使资产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3)变更。资产变更应区分是否影响会计核算,对于影响会计核算的变更事项,要做好与会计核算系统的对接。资产的变更还需适度授权,既要避免过度集权影响管理效率,也要避免过度授权导致变更失控。(4)出租。资产出租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根据相关规定做好资产出租方案的报批;二是合理确定招租底价并根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公开招租;三是合理设定竞租人条件。

2.2.3事后阶段

(1)盘点。资产盘点可分为全面盘点和抽查盘点,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规定,企业要每年进行资产全面盘点清查,盘点清查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2)评估。对于出售、转让和置换等需要确定交易对价的资产管理事项,需根据相关规定聘请有资格的专业机构评估资产,以合理确定交易底价。资产评估结果应根据相关规定上报主管部门核准或备案,并予以公示。(3)处置。资产处置包括出售、转让、置换、报废、报损和对外捐赠等方式,轨道交通企业应根据相关规定,对不同类型、不同金额资产执行不同处置方式制定合理的授权方案。资产处置应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对于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要根据相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4)评价考核。轨道交通企业要逐步建立健全“从‘评价考核资产完整性和信息准确性’向‘评价考核资产使用效能’转变”的资产管理效果评价和考核体系,从而有效促进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3结语

由于轨道交通资产具有“专业广、种类多、数量大、金额巨、固定资产形成周期长、需遵守规章制度较多”等特点,轨道交通资产管理无疑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管好这项系统工程,轨道交通企业应当做到宏观思想和微观措施并举:宏观方面,要系统思考、统筹规划,建好资产管理体系架构;微观方面,要充分借助信息化和互联网工具,做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参考文献

[1]郝净.重资产型企业资产管理探讨——以轨道交通行业为例[J].交通企业管理,2016,31(6).

交通部变更管理办法篇3

一、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背景

行政执法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立业之本,从国家工商总局历次“三定”方案内容和30年来工商发展的历程来看,工商职能的重心是对市场竞争行为、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经营秩序进行监督管理,开展执法活动。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的高低,是整个工商系统能否履职到位、能否树立良好形象的关键。但是。基层工商部门在执法办案工作中有很多与此不协调的地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商事业的发展。

(一)执法办案机构不够科学。在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之前,通州工商局曾采用过科室、经检大队与工商所(分局)并行的办案机制和公平交易科扎口管理的条线办案机制,这两种办案机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两种办案机制都有各自的缺陷,前者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科室与科室之间、部门与科室之间各自为政,缺乏信息沟通;后者则是把执法办案工作与其他条线工作界限划分的过于明确,不利于综合开展职能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这两种办案机制都不能完全胜任日益变化并发展着的监管任务。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构筑起一个更为科学的执法办案机构。

(二)执法办案行为不太标准。《行政处罚法》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对工商部门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基本“动作”都作了规定,但在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涉案物资的管理等方面规定得过于原则,容易造成执法人员在做“规定动作”的同时,总是附带出“自创动作”。因为执法人员本身在知识水平、业务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做这些“自创动作”时不能做到整齐划一,从而导致在执法过程中出现或多或少的随意性、职责不清甚至不廉洁等现象。因此,工商部门对这些“自创动作”予以规范就显得十分必要。

(三)执法办案内务不够整齐。执法办案从案源调查直至案件最终的归档立卷和执行,涉及到多本台账和行政执法文书的使用和登记、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录入、案卷的装订与管理等等。虽然这些工作看似容易,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执法办案单位或者执法办案人员因为案件内务管理的缺陷或漏洞,而不能在整个流程中完全做到准确无误,总是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差错,比如:办案单位之间台账文本不同、登记内容不一、数据采集标准不同,甚至出现同一办案单位的同一种行政执法文书编号重复,或者因采集案件数据不规范而导致整体统计内容出错的情况。

(四)执法办案考核不很合理。行政执法工作规范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生命线,是衡量工商部门履职尽责的重要标杆,对此项工作的考核应当是一件很重要、很严肃的事情。但很长时间以来,没能形成一个规范、标准的考核体系,经常是想考什么就考什么,习惯做法就是在考核前制一张表,确定几个考核项目,再赋予一定分值就行,致使设定考核元素随意性比较大。所以,大多数执法办案同志在工作之初心中无数,不能以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不能做到对号入座。所以,难以通过考核考出执法办案队伍的动力、干劲与新风正气,也难以通过考核达到规范执法办案行为的目的,不能全面衡量执法办案单位的执法工作绩效。

(五)执法办案制度不成体系。工商部门一直以来不缺少执法办案制度,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地创新增加,这些制度对执法人员做好行政执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帮助。比如:案件主办人制度将主办人与协办人之间的职责予以细化分工,明确了责任,避免了相互推诿扯皮,有利于促进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但这些办案制度过于零散,由国家、省、市等不同级别工商部门制定的制度在内容上有些有交叉、有些又出现真空,没能从方便执法人员适用与操作出发、在整体的架构上形成一个合理的体系。从而影响了执法人员对这些执法制度的信赖度,导致一些制度在实际适用中的名存实亡。因此,推进执法办案规范化建设成为工商部门的当务之急。

二、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做法

通州工商局以确定执法办案工作的系统化规范为突破口,组建由公平交易科、法制科、办公室同志和基层执法办案骨干为成员的工作班子,狠抓内部总结和外部学习,加大全员法规集训和专职人员业务轮训力度。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为执法办案一线配足人员、给足资金,并依托已成功运行的经济户口监管员责任制、基层监管官制度,选择经检大队和城区的金沙分局、乡镇的川港、刘桥分局各有侧重地试点先行,为规范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逐步解决了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考核不全面、条线职能交叉等问题。

(一)规范办案机构,促进执法办案队伍效能化。制定《通州工商局分级办案管理办法》,科学设置机构、规定办案权限、合理调配人员、落实配置装备,最大程度地发挥执法办案队伍的整体效能。一是发挥公平交易科与经检大队的主导作用。公平交易科主要负责执法办案工作的部署、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参与大要案件的查处:经检大队作为专业的执法办案队伍,主要承担对不正当竞争、传销、非法直销、侵犯消费者权益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大要案件的查处。二是发挥经检中队的主力作用。在基层分局设立经检中队,同时充分发挥《经济户口监管员责任制》《基层监管官制度》体制机制作用,建立以监管官为主体的发案机制。着力构建基层分局全员办案机制。经检中队在执法办案业务上接受公平交易科和基层分局的双重领导,主要负责查处辖区常规违法案件,配合查处大要案件。三是发挥办案装备的保障作用。拿出专门经费改善执法办案条件和办案装备。每个基层分局单独设置经检中队办公室、询问接待室、物证保管室,保证经检中队执法办案的相对独立性和严肃性。办案人员除配备基础办公设备外,还专门配备执法办案便携式电脑及录音、录像装备。

(二)规范办案行为,促进执法办案工作程序化。根据国家工商总局28号令的规定,建立《通州工商局案件流程实时跟踪制度》,将执法办案行为从案源到执行,细化分解为15个环节,对各环节实行程序化管理,并着重把好以下关口,一是把好立案关。明确经检大队、经检中队、监管官在日常巡查监管中发现案源后上报时间、立案时间。并按案件查办职责权限,落实办案单位和案件主办人。二是把好结案关。严格把握办案期限,规定不同类型案件不同审结时限,按照法定程序调查取证,及时结

案,准确定性,提高效能。三是把好自由裁量关。细化上级局常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定。成立局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重大、疑难案件的处理,确保裁量权的正确行使。四是把好涉案财物处理关。涉案财物逐步由办案单位自行管理过渡到局扎口管理,办公室负责涉案财物的登记保管,财务科负责涉案财物的账务和变价入库工作,公平交易科负责对涉案财物扣留、封存、发还、变价及销毁的执行工作,法制、纪检监察部门负责涉案财物的监督管理。五是把好案件移送关。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违法金额、违法情节、违法后果等符合刑事追诉标准的,严格依法及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案件流程实时跟踪制度》的实行,加快了通州工商局构建“快速、高效、规范”执法办案机制的步伐。

(三)规范办案务,促进执法办案信息精确化。一是严格信息采集。根据办案流程,建立、健全各类案件台账,及时、准确、全面登记案件信息,同时按时限规定采集数据,制作、上报各类统计报表。二是严格软件运用。专门制定案件管理软件操作规程,明确由规定的人员在规定的期限和环节,录入案件信息,做到电子档案与书式档案同步对应。三是严格案卷管理。案件办结后,由承办人员及时整理材料,按照28号令的要求装订、立卷和归档。案卷由局档案室统一保管,一般程序案件的案卷在结案后一个月内交局档案室,简易程序案件的案卷在年终交局档案室。

(四)规范办案考评,促进执法办案评价科学化。为使执法办案考评工作更直观、更具体,通州工商局又适时推出了《执法办案工作档案及质量考评办法》。一是科学制定考评体系。形成由公平交易工作综合考评、执法办案工作考评、个案质量考评、办案内务管理工作考评和专项治理工作考评等五项内容组成的科学评价体系。对执法办案工作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评价。二是科学使用考评手段。案件考评由局领导、公平交易科和相关部门组成的考核评议组组织实施,每半年考评一次,并分别设计了《办案质量考评表》《办案质量年度登记表》《案件主办人自我评价表》《办案质量年度报告书》,体现了对个案质量考评、案件主办人质量考评、办案单位质量考评,办案单位、案件主办人如对考评结果有异议的,可在七日内向办案质量考评小组申请复议,有效实现了办案考评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提高了考核评议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三是科学利用考评结果。办案质量考评成绩作为办案单位评先评优及监管官晋级的重要依据,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近几年,通州工商局提拔任用的中层干部有70%是执法办案骨干。

(五)规范办案监督,促进执法办案监管严格化。大力推行案件主办人、集体通案、案件回访、宣传教育提示等十七项制度,对执法办案行为实行全过程监督。一是加强办案单位自我监督。办案单位分别在案件立案后和案件审理结束后,及时向当事人发放《行政执法回访卡》和《案件回访记录表》,由当事人填写有关意见、建议后,寄回办案单位或公平交易科。二是加强本系统内部监督。局监察室对《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的案件,及时发放《行政执法监督跟踪回访函》,收集当事人对执法行为的评价,并会同公平交易科、法制科等部门适时在案前、案中、案后对执法办案情况进行明查暗访。三是加强有关部门外部监督。行政处罚后,及时邀请市纪委开展案后函访,向案件当事人征求意见和建议。还与公安、检察、法院等单位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就重大疑难案件、涉嫌犯罪案件的证据采纳、定性处理等方面进行会商研讨。从而,有效构建了办案单位、局纪检监察、市纪委三级办案监督机制。2004年以来,通州工商局共对2366起一般程序案件进行回访,召开联席会议13次,有效推动了全局执法办案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三、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成效

通州工商局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通过执法规范化建设,促使了全局执法办案观念的转变、执法办案水平的提高、执法办案方式的改进,积极营造了和谐稳定的执法环境。

(一)执法办案意识由被动向主动转变。通州工商局注重用思想教育引导,用学习培训指导,用规章制度督导,大力推行执法规范化,着力提高全体同志的“尽责、规范、创优”意识,促使全体同志变“回避办案”为“参与办案”,变“消极办案”为“积极办案”。一是参与办案率显著提高。2005年以前。通州工商局案件查办工作集中在30%的一线干部身上,而2006年以后查办的1738起一般程序案件,有90%的外勤监管员参与了案件的查办。二是网格发案率显著提高。将执法规范化建设与经济户口监管员责任制、基层监管官制度的施行有机结合,基层同志的发案主动性与发案能力不断增强。全局共有112个监管网格,2006年以来,网格发案率达100%。三是大案查办率显著提高。2005年以来查办的罚没款万元以上的案件数都较以前明显增加,特别是罚没款5万元以上的大要案件,有60%是基层分局查办的。

(二)执法办案能力由一般向更强转变。一是执法办案能手显著增多。执法规范化建设促使全局同志认真学法、严格执法,催生了一批“法规知识问不倒、办案技能考不倒、复杂案件难不倒”的执法办案业务尖兵。2006年以来,通州工商局在上级局组织的执法竞赛中共获奖33人次。二是发案领域显著拓展。由原先的一般无照经营、注册资本违法、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拓展到成品油市场、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领域。三是案件档次显著提升。近年通州工商局突破的新型案件越来越多,查办涉及供电、电信、建筑、中介服务机构等行业的商业贿赂案件14起,通过固定网页证据查处互联网虚假宣传案2起。2008年。通州工商局经过周密部署,挑选精兵强将,根据权利人提供的线索,成功查结了1起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填补了南通工商系统该类案件的空白。

交通部变更管理办法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确认合伙企业的经营资格,规范合伙企业登记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以下简称合伙企业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合伙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应当依照合伙企业法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企业登记。

申请办理合伙企业登记,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条合伙企业经依法登记,领取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第四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合伙企业登记机关(以下简称企业登记机关)。

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工作。

市、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合伙企业登记。

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的登记管辖可以作出特别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对合伙企业登记管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设立登记

第五条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具备合伙企业法规定的条件。

第六条合伙企业的登记事项应当包括:

(一)名称;

(二)主要经营场所;

(三)执行事务合伙人;

(四)经营范围;

(五)合伙企业类型;

(六)合伙人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承担责任方式、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数额、缴付期限、出资方式和评估方式。

合伙协议约定合伙期限的,登记事项还应当包括合伙期限。

执行事务合伙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登记事项还应当包括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委派的代表(以下简称委派代表)。

第七条合伙企业名称中的组织形式后应当标明“普通合伙”、“特殊普通合伙”或者“有限合伙”字样,并符合国家有关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的规定。

第八条经企业登记机关登记的合伙企业主要经营场所只能有一个,并且应当在其企业登记机关登记管辖区域内。

第九条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全体合伙人未决定委托执行事务合伙人的,全体合伙人均为执行事务合伙人。

有限合伙人不得成为执行事务合伙人。

第十条合伙企业类型包括普通合伙企业(含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第十一条设立合伙企业,应当由全体合伙人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人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申请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全体合伙人签署的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全体合伙人的身份证明;

(三)全体合伙人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人的委托书;

(四)合伙协议;

(五)全体合伙人对各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出资的确认书;

(六)主要经营场所证明;

(七)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设立合伙企业须经批准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十二条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批准文件。

第十三条全体合伙人决定委托执行事务合伙人的,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全体合伙人的委托书。执行事务合伙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还应当提交其委派代表的委托书和身份证明。

第十四条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由全体合伙人协商作价的,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全体合伙人签署的协商作价确认书;由全体合伙人委托法定评估机构评估作价的,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法定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作价证明。

第十五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需要提交合伙人的职业资格证明的,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有关证明。

第十六条申请人提交的登记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企业登记机关能够当场登记的,应予当场登记,发给合伙企业营业执照。

除前款规定情形外,企业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登记的决定。予以登记的,发给合伙企业营业执照;不予登记的,应当给予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合伙企业营业执照的签发之日,为合伙企业的成立日期。

第三章变更登记

第十八条合伙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应当自作出变更决定或者发生变更事由之日起15日内,向原企业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十九条合伙企业申请变更登记,应当向原企业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执行事务合伙人或者委派代表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全体合伙人签署的变更决定书,或者合伙协议约定的人员签署的变更决定书;

(三)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变更事项须经批准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二十条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企业登记机关能够当场变更登记的,应予当场变更登记。

除前款规定情形外,企业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变更登记的决定。予以变更登记的,应当进行变更登记;不予变更登记的,应当给予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

合伙企业变更登记事项涉及营业执照变更的,企业登记机关应当换发营业执照。

第四章注销登记

第二十一条合伙企业解散,依法由清算人进行清算。清算人应当自被确定之日起10日内,将清算人成员名单向企业登记机关备案。

第二十二条合伙企业依照合伙企业法的规定解散的,清算人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原企业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二十三条合伙企业办理注销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清算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人民法院的破产裁定,合伙企业依照合伙企业法作出的决定,行政机关责令关闭、合伙企业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撤销的文件;

(三)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的清算报告;

(四)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

合伙企业办理注销登记时,应当缴回营业执照。

第二十四条经企业登记机关注销登记,合伙企业终止。

第五章分支机构登记

第二十五条合伙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企业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第二十六条分支机构的登记事项包括:分支机构的名称、经营场所、经营范围、分支机构负责人的姓名及住所。

分支机构的经营范围不得超出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

合伙企业有合伙期限的,分支机构的登记事项还应当包括经营期限。分支机构的经营期限不得超过合伙企业的合伙期限。

第二十七条合伙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企业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分支机构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全体合伙人签署的设立分支机构的决定书;

(三)加盖合伙企业印章的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全体合伙人委派执行分支机构事务负责人的委托书及其身份证明;

(五)经营场所证明;

(六)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设立合伙企业分支机构须经批准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二十八条分支机构的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应当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企业登记机关提交批准文件。

第二十九条申请人提交的登记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企业登记机关能够当场登记的,应予当场登记,发给营业执照。

除前款规定情形外,企业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登记的决定。予以登记的,发给营业执照;不予登记的,应当给予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条合伙企业申请分支机构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比照本办法关于合伙企业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规定办理。

第六章年度检验和证照管理

第三十一条合伙企业应当按照企业登记机关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年度检验报告书等文件,接受年度检验。

第三十二条合伙企业的营业执照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合伙企业根据业务需要,可以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核发若干营业执照副本。

合伙企业应当将营业执照正本置放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

第三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售、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营业执照。

合伙企业营业执照遗失或者毁损的,应当在企业登记机关指定的报刊上声明作废,并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补领或者更换。

第三十四条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营业执照的正本和副本样式,由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三十五条企业登记机关吊销合伙企业营业执照的,应当公告,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未领取营业执照,而以合伙企业或者合伙企业分支机构名义从事合伙业务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停止,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提交虚假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合伙企业登记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企业登记,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合伙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合伙企业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在其名称中标明“普通合伙”、“特殊普通合伙”或者“有限合伙”字样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合伙企业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办理清算人成员名单备案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办理;逾期未办理的,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合伙企业的清算人未向企业登记机关报送清算报告,或者报送的清算报告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有重大遗漏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由此产生的费用和损失,由清算人承担和赔偿。

第四十二条合伙企业未依照本办法规定接受年度检验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接受年度检验,可以处3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仍不接受年度检验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四十三条合伙企业在年度检验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合伙企业未将其营业执照正本置放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合伙企业涂改、出售、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营业执照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四十六条企业登记机关的工作人员、、收受贿赂、侵害合伙企业合法权益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合伙企业登记收费项目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合伙企业登记收费标准按照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交通部变更管理办法篇5

一、认真履行部门职能,为民着想,为民办事,为民谋利

近年来,区交通局立足部门职能,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构建平安长清、文明长清、和谐长清创造了优良的交通环境。

(一)大力实施农村“双通”工程,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长久以来,“出行难”的问题严重困扰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区城市化进程。为早日使农民群众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交通局充分发挥职能,上找省厅、市局积极争取省、市补助资金,同时加强行业管理,完善监督网络,不断增加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力度和密度,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做到工程质量用数据说话,坚持从严、从快、从重查纠工程质量的违规行为,努力做到管理的科学性和标准化,使每一条路都成为了使农民群众放心的阳光工程、精品工程。*年以来,我区高质量地完成了730公里的农村公路改造,全区330个行政村新通上了水泥或沥青公路,建设质量和建设速度均在全市、乃至全省名列前茅,近40万农民直接受益。随着公路的建成通车,农村面貌和农民兄弟的生活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可喜的变化。

为使广大农民群众在走上水泥路的同时坐上方便车,交通局大力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进一步完善站点牌、候车亭等设施,目前全区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与村村通客车相配套的乡镇客运站按照省交通厅统一规划正在积极筹备建设中,到时,农民群众将彻底告别等车难、坐车难的历史。

(二)加强行业管理,为民创造良好交通条件。为维护全区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护合法运输业户的正当权益,消除不平等竞争,区交通局在去年集中治理超限超载大货车行动的基础上,建立了道路交通运输及治安秩序整治长效机制,按照堵疏结合、点线结合、动静结合的整治要求,严厉查处各类无牌无证、非法营运、逃缴规费、超限超载运输等违法违章行为。在执法过程中,交通执法人员严格按程序办事,有力的打击了部分违法业户的嚣张气焰,全区超载超限、闯岗逃费、拒缴规费等一系列交通治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止,合法运输业户无不拍手称快。同时,交通局努力提高城市客运水平,先后成功引进了全区第一家客运出租公司、大公交线路和旅游专线,为大学科技园师生和城区居民创造了良好的出行环境。

(三)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经济要发展,交通是先行,全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交通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给经济发展构筑广阔平台,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实现新跨越,建设新长清”的工作要求,区交通局党委确定了“构建和谐交通,服务全区发展”的工作目标,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组织参与了济菏高速公路、灵岩路、峰山路、西、南外环路、客货运综合站场等一系列全区重点工程的建设,有力地保证了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促进了全区经济的和谐发展。

二、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提高交通工作水平

今年来,交通局认真贯彻落实交通法律法规和行政许可法,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执政为民,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狠抓行风建设和队伍建设,强化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业户的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一)转变行风,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交通局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利用召开座谈会,向业户发送征求意见表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查找交通部门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狠抓整改提高。一是实施阳光运政,实现工作方式由“暗”到“明”转变。交通各单位将现行的群众特别关注的审批内容、审批依据、申报材料、办事程序、承诺时限、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八项内容全部向社会公开,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规范着装、挂牌服务、持证上岗,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真正形成了以公开促廉政,靠透明树形象的良好机制。二是简化办事程序,实现工作效率由“低”到“高”的转变。将运管范畴内的72项审批内容由5日办结改为当日办结;推行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规定凡接受咨询的单位工作人员为首问责任人,负责对所接受咨询的业务一包到底,以群众满意为最终标准。三是发挥职能优势,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运管部门实行了缴费、审验、办证“三下乡”,极大地方便了偏远地区群众从事营运。对大学科技园等省市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办理,跟踪服务。对非营运性车辆不再办理非营业性《道路运输证》,并先后取消了农用三轮车运输管理费、出租汽车管理费等收费项目,既减轻了企业和业户的负担,又进一步优化了全区经济发展环境。四是加强内部管理,执法队伍向规范化转变。在内部,逐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细化量化各项工作指标,进行严格考核。在外部,聘请行风监督员,公开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监督。把做好各级人大、政协的提案办理工作形成制度,坚持办理制度,不断改进办理方法,把办理委员提案与本部门工作相结合,专门研究,对委员们提出的建议,均按规定时间当面作了答复,并落到实处。同时,设立专人做好对业户投诉的处理和答复工作,通过解答业户疑问,进一步提升交通部门的良好形象。通过一系列管理机制的实施,实现了观念、职能、作风的三个转变,打造出了一支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交通队伍。

交通部变更管理办法篇6

   为实施《北京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就有关部门通知如下:

   一、下列范围内的房地产抵押由房地产管理局管理:

   1.以已开发使用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抵押权的;

   2.以城近郊区、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开发区范围内的房屋设定抵押权的;

   3.以国有土地上期得权益的房屋设定抵押权的。

   二、房地产抵押按下列情况分别到市或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办理登记:

   1.外国企业、其它组织和个人;外商投资企业;军队以其房地产进行抵押的;购买人以其购买的外销商品房或《外销商品房预售契约》进行抵押的;到市房地产管理局办理登记。

   2.企业、其它组织和个人以其房地产或期得权益房屋进行抵押的;由房地产所在地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办理登记。

   三、申请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除须提交《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证件外,还应提交下列文件:

   1.上级权力机构批准其以房地产进行抵押的证明。

   2.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复印件。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4.有效的房地产评估报告。

   5.抵押房地产保险单复印件。

   6.以出租房屋作抵押的,还须提交有租赁期限的《房屋租赁契约》影印件。

   四、房地产抵押登记日期以收到全部证件之日为准。

   五、产权管理部门对房地产抵押合同等文件及抵押物进行审核无误的,须在抵押人所持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商品房预售契约》上注记抵押登记情况,加盖房地产抵押专用章。以国有土地使用权或房屋进行抵押的,自登记日起30日内向抵押权人颁发《他项权利执照》。

   六、房地产抵押变更登记1.抵押期间房地产权转移或变更的,当事人应自转移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抵押权人同意其转移变更的证明文件,到原登记部门办理转移或变更登记。

   2.房地产抵押权人发生变更的,当事人应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抵押权转让合同及有关证件到原登记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3.抵押房地产被处分后,原抵押当事人应自处分之日起15日内,到原登记部门办理注销登记。

   七、《他项权利执照》遗失,抵押权人应向登记部门书面报失,并在《北京日报》上声明作废,登记部门于登报声明30日后,补发《他项权利执照》。

   八、房地产拍买机构,由市房地产管理局指定。

   九、处分房地产,须补交地价款的,均按199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第6号令的有关规定办理;买卖过户手续按京政发(1988第8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办理。

交通部变更管理办法篇7

第一条*市政府电子公文与信息交换系统(以下简称交换系统),是运行在*市电子政务内网上,供*市政府、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区、县级市政府及其他经批准参加交换的单位进行电子公文与信息交换的计算机应用平台。为使电子公文与信息交换做到安全、保密、准确、及时,根据《印发*市电子公文和信息交换管理试行规定的通知》(穗府办[*]1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政府、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区和县级市政府及其他经批准参加交换的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和各使用单位的电子公文与信息交换系统使用人员(以下简称使用人员)。

第二章交换内容

第三条在交换系统中交换的内容为使用单位的电子公文与信息等。

第四条下列文件、信息暂不在交换系统中进行交换:

(一)密级(秘密以上)文件;

(二)急件,特急件;

(三)私人信件等与工作无关的电子文件和信息。

第三章管理机构

第五条市府办公厅负责指导、检查和督促各使用单位的电子公文和信息交换工作。

第六条市府办公厅政务信息中心负责电子公文与信息交换管理和维护的具体工作。其职责如下:

(一)受理交换系统中单位注册、名称变更、撤销等相关申请,办理相应审批手续;

(二)制定电子公文与信息交换的具体工作规范及制度;

(三)征询各使用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协调解决各使用单位在电子公文与信息交换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

(四)组织各使用单位系统管理员和用户进行系统使用知识的培训等工作;

(五)组织和提供电子公文与信息交换的软件和必要的技术支持;

(六)负责交换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各使用单位相互之间在电子公文与信息交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相关单位自行协商解决,协商后仍不能解决的,可转交市府办公厅协调解决。

第四章使用单位

第八条凡需要使用交换系统的单位,应向市府办公厅提出书面申请(政务信息中心承办)。机关、事业单位需提交单位成立的编办批文;企业及其他单位需经上级土管单位签署意见。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办理注册手续并取得其系统管理员帐号和密码。

第九条因以下情况而需要在交换系统中变更使用单位有关资料的,应向市府办公厅提出书面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

(一)使用单位名称变更的,在交换系统中应办理名称变更手续,并由该单位来函确定新使用单位的系统管理员及用户名单;

(二)使用单位被撤销的,在交换系统中应办理注销手续。即在交换系统中删除该单位名称,注销该单位电子印章和用户,并将交换系统中的相关文件按被撤销单位提出的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三)使用单位合并的,合并后的使用单位名称如果沿用合并前其中一个使用单位的名称,则该名称作为合并后的使用单位名称在交换系统中保留,被合并的使用单位按本条第二款办理注销手续;合并后的使用单位如果使用新的单位名称,则按本办法第八条办理注册手续,合并前在交换系统中所使用的相关单位名称按本条第二款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条各使用单位应按照交换系统统一配置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保证提供交换工作所需的设备和工作环境。

第五章使用人员

第十一条交换系统使用人员必须是政治可靠,保密观念、责任心和组织纪律性强的在编干部。

第十二条各使用单位的系统管理员是负责开设本单位用户帐号和维护交换系统配套工具的使用人员,由具有较高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的在编干部担任。

第十三条交换系统中各使用单位的系统管理员负责按规范开设用户帐号和设定初始密码,并根据使用人员的工作职责合理分配角色和权限,报市府办公厅备案。

第十四条交换系统中的所有使用人员要自觉遵守交换系统运行中相关的规章制度,按照自己的权限,认真完成本人在交换系统中所承担的工作。

第十五条交换系统中的使用人员帐号应保证一人一号,密码由本人保管。用户取得帐号和初始密码后应立即修改密码,若忘记密码应向本单位系统管理员提出申请,恢复初始密码。

第十六条为使用系统的短信通知功能,用户应在本人帐号的个人资料上登记自己的手机号码,供接收交换系统的短信提醒之用。如手机换号应及时更换资料。

第十七条未经本单位负责人同意,无关人员不得使用交换系统用户的帐号和密码登录交换系统。

第六章电子印章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八条电子印章包括盖章用的签名印章和用于打印的验证印章。签名印章作为电子印章的主体,盖章后的电子公文具有法律效力;验证印章是电子印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打印时验证电子公文中签名印章的有效性。通过验证并按规定方式打印而成的纸制公文具有法律效力。

第十九条电子印章的制作式样和标准,按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国发(1999)25号)执行。

第二十条交换系统中各使用单位电子印章的制作、变更或销毁统一由市府办公厅负责,市府办公厅政务信息中心负责具体工作。

第二十一条各使用单位需要制作、变更或销毁本单位电子印章的,由本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本单位负责人同意并签字后,送市府办公厅秘书处办理报批审核手续。经市府办公厅领导批准同意后方可办理。

第二十二条电子印章的制作、变更或销毁需在电子印章服务器上安装加密器件,该加密器件由市府办公厅秘书处保密室负责管理。

第二十三条制作、变更或销毁电子印章时,市府办公厅秘书处保密室、市府办公厅政务信息中心和公章所属单位相关人员必须同时在场。

第二十四条各使用单位的签名印章应等同于实物印章管理,必须由负责保密工作的处室指定专人保管和使用。签名印章的载体和密码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别保管。

第二十五条电子印章由于损坏、遗失等原因造成不能使用需要换领或补发时,用章单位须出具书面证明,并按第二十条、二十二条的规定办理手续。若属损坏,则需要将旧电子印章交市府办公厅保密室销毁。因单位名称变更、撤销、合并等原因而需要在交换系统中变更资料的,必须将旧电子印章交回市府办公厅保密室处理,并按第二十条、二十二条的规定办理手续。

第二十六条各使用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国发[1999)25号文件规定,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单位电子印章的管理使用办法。

第七章电子公文的发送

第二十七条在交换系统中交换的电子公文,其文种、格式、内容等的审核把关由发文单位负责。所交换的电子公文正文必须是不可更改的CeB格式。

第二十八条公文若带有不方便进行电子化处理的附件(如:书籍、图纸等),暂按纸质公文交换的方式进行交换。同时,将公文正文以电子公文形式进行交换。

第二十九条电子公文的发送由电子公文制作、电子公文盖章、电子公文发送三个必要环节组成,可由一个或多个工作人员负责。

第三十条各使用单位每日(节假日除外)下午3时前发送的电子公文视为当日交换公文。若有特殊情况,收文单位需要发文单位在上述时间以外发送当日电子公文,收文单位应事先通知发文单位,明确发送时间。

第三十一条在发送电子公文时,必须选择公文的主送、抄送单位,并设置允许接收单位打印的份数。

第三十二条在交换系统中完成发送电子公文操作的时间为电子公文的发送时间。

第八章电子公文的接收

第三十三条各使用单位应按时接收电子公文。每日(节假日除外)下午3时以前接收的电子公文视为收文单位当日收文。

若有特殊情况,发文单位需要收文单位在上述时间以外接收当日电子公文,发文单位应事先通知接收单位,明确接收时间。

第三十四条接收电子公文时,必须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打印和脱密下载操作,否则应予以退回。

第三十五条电子公文打印必须由持有验证公章的交换人员进行,并按常规收文进行登记。

第三十六条脱密下载后的电子公文相当于纸质公文复印件,参照纸质公文的管理办法处理。

第三十七条首次进行电子公文打印或脱密下载,及通过交换系统接口从交换系统中读取电子公文进入收文单位办公系统的时间为电子公文的接收时间。

第三十八条电子公文接收失败时(包括打印、脱密下载和通过系统接口直接读取),收文单位应及时向发文单位提出申请,说明原因,请求重发或追加打印份数。

第九章信息交换

第三十九条交换系统中的信息主要包括工作动态、请求办理的事项、专题、向市府办公厅报送的政务信息、刊物等。

第四十条交换的信息内容遵循“谁交换,谁负责”的原则,要求内容准确、翔实、时效性强。

第四十一条各使用单位应在每年二月底前或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安排时间,将上年的工作总结和本年的工作计划分别上载到交换系统中,在工作动态栏目中;每月十日前或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安排时间,将上月的工作完成情况和本月的工作安排分别上载到交换系统中,在工作动态栏目中。

第四十二条请求办理事项的请求方是交换系统中具有相关权限的用户。请求方在发送请求前,必须将要求对方办理的事项内容填写清楚。如有时限要求,应设定办理时限。办理方收到办理事项请求后,应在办理期限内及时办理,并作出相应的回复,若不能按时完成,应及时向请求方说明原因。

第四十三条专题报告主要是用于各使用单位向上级领导报送专题信息。专题信息的报送时间、内容和范围由报送单位自行确定。

第四十四条各使用单位在交换系统中向市府办公厅报送政务信息的办法,参照《印发(*市人民政府政务信息工作管理规定)》(穗府[*]2号)执行。联合报送的信息,主报单位发送前要注明联合报送单位的名称和作者。报送的信息如属于修改稿或约稿的,报送单位应在标题栏别注明。

第四十五条各使用单位应在交换系统中编辑和本单位所出版的刊物,逐步减少纸质刊物的出版发行。刊物的发行范围可通过交换系统中设置读者范围,由刊物出版发行单位自行设定。

第十章应急处理

第四十六条当交换系统出现故障,引起电子公文与信息无法在电子政务内网进行正常交换时,应及时通知市府办公厅(政务信息中心承办)。由市府办公厅尽快组织有关单位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并在24小时内作出响应。

第四十七条若24小时内仍未排除故障,造成交换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时,由市府办公厅提出解决办法,并以纸质书面的方式通知各使用单位,保障公文与信息交换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十一章附则

交通部变更管理办法篇8

第一条为规范本局实施行政许可的工作程序,根据《行政许可法》,结合本局工作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本局直接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的办理。第三条本局在办公场所及汕头建设网站公示以下内容

(一)本局直接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的名称、法律依据、申报范围、申报条件、申报材料、许可程序、许可期限、许可决定形式、收费依据;(二)申请书示范文本;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内容。

申请人要求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的,主管该行政许可事项的业务科室(以下简称主管科室)应当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第四条本局逐步创造条件,方便申请人通过信函、电传、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行政许可申请。

本局在汕头建设网站提供申请书格式文本免费下载服务。

第五条市建设局行政许可申请受理窗口(以下简称窗口)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发送行政许可决定文书。主管科室及其工作人员不得绕过窗口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发送行政许可决定。

第六条窗口工作人员对申请人提交的许可申请进行核对后,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对属于本局受理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即时制作《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接收凭证》,报窗口负责人签发后,当场发送申请人。

(二)对属于本局职权范围,材料(或补正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许可申请,可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即时制作《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发送申请人;不能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即时或在二个工作日内制作《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报窗口负责人签发后,发送申请人。

(三)对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四)对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当场或在二个工作日内制作《行政许可补正材料通知书》,报窗口负责人签发后,发送申请人。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五)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或者不属于本局职权范围的行政许可申请;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申请材料经补正后仍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即时制作《行政许可不予受理通知书》,报窗口负责人签发后,当场发送申请人。

申请人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窗口的工作人员或主管科室的工作人员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与其申请的行政许可事项无关的材料。

第七条依法应当先经区、县建设局(以下简称区县主管部门)初审的行政许可,区县主管部门应当在本局制定的具体事项申办程序所规定的时限内审查完毕,并在审查完毕后二个工作日内将初审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直接报送窗口。

第八条对经区县主管部门初审的行政许可,窗口在收到区县主管部门初审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后,应当即时制作《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接收凭证》,报窗口负责人签发后,当场发送初审机关经办人。

经初审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以收到区县主管部门初审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之日即为受理日期。

经初审的材料仍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窗口经办人员应当当场或在二个工作日内制作《行政许可补正材料通知书》,经窗口负责人签发后,发送申请人。申请人按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日期。

第九条依法应当先经本局初审的行政许可,应当在本局制定的具体事项申办程序所规定的时限内审查完毕,并在审查完毕后将初审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直接报送上一级审批部门。根据上级审批部门的要求,需要延期报送申报材料的,主管科室应将具体情况及时告知窗口,由窗口在二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

第十条经窗口统一受理涉及本规程第九条的行政许可申请材料,窗口经办人员应当在受理通知书发出后的当天内将有关材料送交主管科室办理,并办好交接手续。

主管科室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供申请材料。

第十一条主管科室承办人在受理涉及本规程第九条行政许可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下列内容的审查:

(一)与规定的条件是否一致;

(二)申请材料是否真实有效;

(三)是否依法需要实地核查;

(四)是否依法应当适用特别程序;

(五)是否应当依法举行听证或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听证权利;

(六)是否需要延期办理;

(七)其他需要审查的事项。

第十二条依法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主管科室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并制作核查笔录,载明核查的时间、地点、人员、核查情况和核查意见。笔录应当当场交申请人、有关当事人核对,并签名盖章。

第十三条实施行政许可需要听证的,按照《建设行政许可听证工作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四条主管科室审查建设行政许可申请,对依法需要听证、检验、检测、鉴定、咨询、评估、评审的,应当制作《行政许可特别程序通知书》,告知申请人所需时间,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许可期限内。

第十五条主管科室应当自受理涉及本规程第九条的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在本局制定的具体事项申办程序的时限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决定的,经分管局长批准,可以延长五个工作日,并制作《行政许可延期办理通知书》,说明延期理由,并在当天将决定文件送交窗口,由窗口在二个工作日内发送申请人。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六条主管科室对窗口即到即办申请事项以外的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报分管局长同意后,按下列要求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许可申请,制作《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并送交窗口,由窗口发送申请人。

(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或者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制作《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说明理由,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并将决定书和申请材料原件送交窗口,由窗口发送申请人。

第十七条本局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需要颁发行政许可证件或决定文件的,主管科室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内,制作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和注明日期的证件或决定文件,并在当天将证件或决定文件送交窗口。由窗口将证书或决定文件在二个工作日内发送申请人。

第十八条本局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将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内容在汕头建设网站等媒体予以公告,公众有权查阅。

第十九条被许可人提出变更行政许可事项申请的,应当填写《行政许可变更申请书》,符合法定条件和标准的,主管科室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依法办理变更手续,制作《准予变更行政许可决定书》;不符合法定条件和标准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制作《不予变更行政许可决定书》,并说明理由。然后交窗口在二个工作日内将许可决定发送申请人。

第二十条主管科室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七十条的规定注销行政许可事项时,应当提出注销行政许可的意见,报分管局长签发后,制作《注销行政许可决定书》,并在当天将决定文件送交窗口,由窗口在二个工作日内发送原来的被许可人。

第二十一条被许可人在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提出延续申请的,主管科室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提出是否准予延续的意见,报分管局长同意后,制作《准予延续行政许可决定书》或《不予延续行政许可决定书》,并在当天将决定文件送交窗口,由窗口在二个工作日内将许可决定发送当事人。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二十二条主管科室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依法办理行政许可的撤销手续时,应当提出撤销的意见,报分管局长签发后,制作《撤销行政许可决定书》,并在当天将决定文件送交窗口,由窗口在二个工作日内将许可决定发送被许可人。

撤销是因本局工作人员、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由本局依法给予行政赔偿,赔偿费用按照《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科室可以依法提出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的意见,报分管局长签发后,制作《变更、撤回行政许可决定书》,并在当天将决定文件送交窗口,由窗口在二个工作日内将许可决定发送被许可人。

(一)建设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

(二)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变更、撤回建设行政许可给被许可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二十五条本局工作人员违法实施行政许可,依照《汕头市建设局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理,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建设行政许可各类文书中,《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接收凭证》、《行政许可不予受理通知书》、《行政许可补正材料通知书》、《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由窗口负责人签发;《建设行政许可特别程序告知书》、《建设行政许可听证公告》、《建设行政许可听证告知书》、《建设行政许可听证通知书》由主管科室科长签发。其他由分管局长签发。

第二十七条本局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被许可人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十八条主管科室制作行政许可各类文书,应当执行《汕头市建设行政许可文书示范文本》(见附件),由局办公室统一编号,并加盖市建设局行政许可专用印章。

交通部变更管理办法篇9

第一条为了确认合伙企业的经营资格,规范合伙企业登记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合伙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应当依照合伙企业法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企业登记。

申请办理合伙企业登记,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条合伙企业经依法登记,领取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第四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合伙企业登记机关。

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工作。

市、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合伙企业登记。

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的登记管辖可以作出特别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对合伙企业登记管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设立登记

第五条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具备合伙企业法规定的条件。

第六条合伙企业的登记事项应当包括:

(一)名称;

(二)主要经营场所;

(三)执行事务合伙人;

(四)经营范围;

(五)合伙企业类型;

(六)合伙人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承担责任方式、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数额、缴付期限、出资方式和评估方式。

合伙协议约定合伙期限的,登记事项还应当包括合伙期限。

执行事务合伙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登记事项还应当包括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委派的代表。

第七条合伙企业名称中的组织形式后应当标明“普通合伙”、“特殊普通合伙”或者“有限合伙”字样,并符合国家有关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的规定。

第八条经企业登记机关登记的合伙企业主要经营场所只能有一个,并且应当在其企业登记机关登记管辖区域内。

第九条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全体合伙人未决定委托执行事务合伙人的,全体合伙人均为执行事务合伙人。

有限合伙人不得成为执行事务合伙人。

第十条合伙企业类型包括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第十一条设立合伙企业,应当由全体合伙人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人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申请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全体合伙人签署的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全体合伙人的身份证明;

(三)全体合伙人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人的委托书;

(四)合伙协议;

(五)全体合伙人对各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出资的确认书;

(六)主要经营场所证明;

(七)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设立合伙企业须经批准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十二条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批准文件。

第十三条全体合伙人决定委托执行事务合伙人的,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全体合伙人的委托书。执行事务合伙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还应当提交其委派代表的委托书和身份证明。

第十四条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由全体合伙人协商作价的,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全体合伙人签署的协商作价确认书;由全体合伙人委托法定评估机构评估作价的,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法定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作价证明。

第十五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需要提交合伙人的职业资格证明的,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有关证明。

第十六条申请人提交的登记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企业登记机关能够当场登记的,应予当场登记,发给合伙企业营业执照。

除前款规定情形外,企业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登记的决定。予以登记的,发给合伙企业营业执照;不予登记的,应当给予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合伙企业营业执照的签发之日,为合伙企业的成立日期。

第三章变更登记

第十八条合伙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应当自作出变更决定或者发生变更事由之日起15日内,向原企业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十九条合伙企业申请变更登记,应当向原企业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执行事务合伙人或者委派代表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全体合伙人签署的变更决定书,或者合伙协议约定的人员签署的变更决定书;

(三)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变更事项须经批准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二十条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企业登记机关能够当场变更登记的,应予当场变更登记。

除前款规定情形外,企业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变更登记的决定。予以变更登记的,应当进行变更登记;不予变更登记的,应当给予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

合伙企业变更登记事项涉及营业执照变更的,企业登记机关应当换发营业执照。

第四章注销登记

第二十一条合伙企业解散,依法由清算人进行清算。清算人应当自被确定之日起10日内,将清算人成员名单向企业登记机关备案。

第二十二条合伙企业依照合伙企业法的规定解散的,清算人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原企业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二十三条合伙企业办理注销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清算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人民法院的破产裁定,合伙企业依照合伙企业法作出的决定,行政机关责令关闭、合伙企业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撤销的文件;

(三)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的清算报告;

(四)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

合伙企业办理注销登记时,应当缴回营业执照。

第二十四条经企业登记机关注销登记,合伙企业终止。

第五章分支机构登记

第二十五条合伙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企业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第二十六条分支机构的登记事项包括:分支机构的名称、经营场所、经营范围、分支机构负责人的姓名及住所。

分支机构的经营范围不得超出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

合伙企业有合伙期限的,分支机构的登记事项还应当包括经营期限。分支机构的经营期限不得超过合伙企业的合伙期限。

第二十七条合伙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企业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分支机构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全体合伙人签署的设立分支机构的决定书;

(三)加盖合伙企业印章的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全体合伙人委派执行分支机构事务负责人的委托书及其身份证明;

(五)经营场所证明;

(六)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设立合伙企业分支机构须经批准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二十八条分支机构的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应当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企业登记机关提交批准文件。

第二十九条申请人提交的登记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企业登记机关能够当场登记的,应予当场登记,发给营业执照。

除前款规定情形外,企业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登记的决定。予以登记的,发给营业执照;不予登记的,应当给予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条合伙企业申请分支机构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比照本办法关于合伙企业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规定办理。

第六章年度检验和证照管理

第三十一条合伙企业应当按照企业登记机关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年度检验报告书等文件,接受年度检验。

第三十二条合伙企业的营业执照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合伙企业根据业务需要,可以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核发若干营业执照副本。

合伙企业应当将营业执照正本置放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

第三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售、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营业执照。

合伙企业营业执照遗失或者毁损的,应当在企业登记机关指定的报刊上声明作废,并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补领或者更换。

第三十四条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营业执照的正本和副本样式,由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三十五条企业登记机关吊销合伙企业营业执照的,应当公告,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未领取营业执照,而以合伙企业或者合伙企业分支机构名义从事合伙业务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停止,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提交虚假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合伙企业登记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企业登记,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合伙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合伙企业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在其名称中标明“普通合伙”、“特殊普通合伙”或者“有限合伙”字样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合伙企业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办理清算人成员名单备案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办理;逾期未办理的,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合伙企业的清算人未向企业登记机关报送清算报告,或者报送的清算报告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有重大遗漏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由此产生的费用和损失,由清算人承担和赔偿。

第四十二条合伙企业未依照本办法规定接受年度检验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接受年度检验,可以处3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仍不接受年度检验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四十三条合伙企业在年度检验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合伙企业未将其营业执照正本置放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合伙企业涂改、出售、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营业执照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交通部变更管理办法篇10

abstract:takingtheimportantspeechofHuJintaoin90anniversarycelebrationofCpC,combiningtheactualsituationoflowdegreeofopennessofengineeringconstruction,thearticleanalyzedaseriesofmeasuresonit,andputsforwardtheauthor’sview.

关键词:工程项目;反腐;信息公开

Keywords:constructionproject;anti-corruption;informationdisclosure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046-01

0引言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中强调,“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存死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只有让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监督才会无处不在。工程建设领域是预防腐败的重点领域,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是推进反腐败长效机制建设,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

1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的反腐意义

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是构建交通信用体系、树立“阳光交通”形象的迫切需要,是深入推进交通建设领域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权力制约方面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可以让公众更多了解相关责任部门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及工作纪律,有利于激励公众参与监督,为治理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提供监控机制。在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的基础上,纪检监察部门、公众、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等力量就可以发挥以权利制约权力的作用,对工程建设领域形成一个严密的监督网络,及时揭发各种腐败行为和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作风,从而遏制腐败的滋生蔓延。

从权力主体方面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将增强干部职工的危机感和自觉性,有利于促使干部职工廉洁自律,为治理腐败提供激励机制。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也将提高腐败行为的成本,迫使相关责任部门加强作风建设,真正做到依法、公开和透明。

2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的有效尝试

2.1推行建设项目“十公开”高速公路建设从立项到验收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容易发生问题的薄弱环节,今年,省交通运输厅对在建高速公路推行了发展规划、建设计划公开,项目审查、审批管理公开,招标过程公开,征地拆迁管理公开,施工过程管理公开,设计变更管理公开,质量监督公开,竣(交)工验收公开,资金使用公开,建设市场管理公开等“十公开”举措。

如容易出现腐败问题的设计变更环节,按照“十公开”规定,不论因何原因变更设计,都必须经过专家组论证,由项目公司、总监办、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会签,最后由项目主管部门审批,最大限度地减少设计变更的随意性,防止腐败。严格执行《设计变理管理办法》和《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细则》,并通过网站、宣传栏等形式,将各项设计变更向各参建单位和沿线乡村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对所有项目变更,均采取公司、总监办、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代表五方会商共同制定变更方案的办法,采取会议纪要的形式确定变更方案。

2.2推行“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湖南公路水运工程招投标已全部采用“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即招投标采用工程量清单合理定价,投标人无需报价,有效杜绝投标人围标抬价现象。对参与报名的所有投标人采取现场摇号的方式,依据平均分配的原则,随机确定投标人所投标段以及各标段第一、第二、第三共3家入围投标人。这一招投标形式被形象概括为“双摇号”,确保招投标各个环节的公开、公正、公平。通过“双摇号”方式随机确定标段和投标人的方法,从制度上规范湖南公路水运工程招投标的操作程序,最大限度地压缩人为操作空间,最大限度地促进公开、公平、公正。行政监督主管部门全程对招投标进行现场监督,杜绝招投标中腐败现象的发生。

3如何进一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

3.1搭建信息平台依托建设项目网站,设立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集中公开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建立信用档案,全面公开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不良行为信息,争取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项目业主单位及相关责任部门要对基本内容进行细化和补充,及时、规范地相关信息;以现有的电子政务建设为基础,依托网站、设立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集中公开信息;对公开的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依托互联网,为公众提供检索、查询等服务,并逐步实现项目统一编码,实现项目全过程信息查询服务;行政主管部门要设立信息公开共享专栏,统一链接系统或地区内的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信息平台。

3.2规范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权力的自由裁量,压缩自由裁量空间,细化标准,向社会公开。按照透明运行的要求,绘制每一项权力运行程序的流程图,明确并公开行使条件、承办岗位、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环节、投诉举报等内容,统一工作标准,积极推进权力运行结果公开。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控,从财权、物权、事权等重要环节入手,大力推进上网工程和电子监察,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监控机制。

3.3健全制度机制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主抓,相关处室组织协调,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分行业监管的原则,组织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建立和完善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建立健全守信激励的失信惩戒制度。各级工程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规划指导、督促检查、调查研究的职能作用。要把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坚决纠正违反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的行为。

3.4提高服务质量工程建设领域是公众关心的热点领域,要大力推进办事公开,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打造阳光交通。进一步拓展公开领域,完善公开流程,畅通沟通渠道。创新公开载体,在抓好服务窗口、公开栏等传统载体建设的基础上,借助电子化、信息化手段,重点建设好网络公开服务平台、热线沟通交流平台,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健全办事公开制度,继续推行办事承诺、示证上岗、首问负责、责任追究等制度,保证办事公开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关于积极参与做好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推进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J].工商行政管理,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