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管理的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19:11

变更管理的案例篇1

一、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

1 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随着物权法的出台及进一步细化,公司法的不断完善,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改革深入,企业和政府的社会功能和责任越来越明确,工商行政管理要从原来的市场管理员转变为宏观调控者。法制的健全,不仅体现在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全面,更体现在经营者法律意识的加强,投机意识的减弱,履法能力的加强。工商局要从重点处理个案变为重点引导社会企业走正确的路,行正确的事,获正确的利。从而,工商行政管理最大的变化是从局部眼光转变为全局观念。这也是体现服务型政府的关键。

2 从事故处理向预防事故发生转变。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将在资本构架、产业结构、经营模式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世界经济的动荡,都会直接和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重大的变化,事故、甚至危机也就难免发生。为此。工商行政管理要从局部事故处理,提高到全局性管理,站在全国、全地区的高度预防事故和危机的发生。一旦事故发生,要预防从事故转变为危机。这是我们当前最薄弱的方面。

3 从简单执法到“法、理、情”平衡执法。我国的国情复杂,而且发展快、变化大。因此。简单依靠现行法律法规来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和行为,经常有失公允。回到“人治”是错误,必须改变我们对“法治”的片面理解,不仅要依据法律条款办事,更要在执法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法、理、情”的平衡和协调,提高执法队伍的社会信任、处理能力和执法效果。

二、建设工商行政管理案例库

建设工商行政管理案例库是应对上述变化的重要方法。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1 立法的依据。各种法律的制订和应用,最重要的依据是社会发展中各种利益分配平衡机制。而案例库将给我们提供这样的事实依据,可以从中获得发生的原因、概率、后果等要素。据此立法科学而高效。

2 处理问题的参照。处理类似问题时作为参考,不仅能提高效率,而且真正做到“法、理、情”平衡。既可防止主观、武断的发生,也可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每处理一个案子都要记入案例库。不仅有统计作用,也有利于长效和广义的监管。

3 学习提高的基础和工具。对于资深的干部,如不加强学习,将无法适应变化着的形势而保持已有的优势。对于新手则更需要学习,以胜任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而案例学习不仅学习到各方面的经验,更是提升到理论的基础,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4 相互交流的平台。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活动,尤以案例交流更实用、更高效,成为学术机构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为此,案例库的建设应该做到以下要求:

1 建立国家和地区两级案例库。带全局性的案例应该纳入全国库。各省、市、自治区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各自的案例库。

2 案例库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信息化是基础,而长期化才会有效用。不能指望一两年就能完成建库的过程,只有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改进。才能获得有效的案例库。同时,这也将成为工商行政管理理论体系的成果和支持。

3 入库的案例必须标准化。入库的案例必须包括该案发生时内外环境、发生过程、处理过程及其评价和结果。不同案例有不同的要求,但基本要求应统一规范。

4 应用案例库应遵循的规则。对其管理中,既能使各级人员根据需要灵活应用,又要保证安全、可靠,确保其权威性。

三、加强案例库组织制度

1 制度建设

1)案例的标准化要求。不能简单地将原来案子的总结报告列入,而要制定明确的文本规范;也不同于以前我们已经编制过的案例选编。

2)进入案例库的标准化要求。每个案子都应得到审查,分成两级。一级是单独设立案例进入,即以前没有类似的案子,需要编制、审查、核准,进入:二级是进入已有的类似案子,则需进行案例统计,含数字和状况,以统计方式进入。

3)案例库管理制度。使用案例的要求和条件,案例的编号和分类,案例的安全及检查,案例的出版和调用。

4)案例库和各项法律、法规的关系:案例事实与相关法律之间的衔接和适应性,应该有明确的注解和说明,尤其是有较大的差异时,更需要明确注释,以备法律条款的修订和更改。作为实据。

5)案例库的使用制度。确保办案时的参考、引用。

6)制订案例库的人员要求。

2 组织建设

1)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学会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学会可以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和参与撰写、编制等;工商局应该掌握制度制定、审批、管理权限等;

2)成立专门组织。应该有明确的责任、权力。主要对案例的生成、应用、统计、检查等方面负责;

变更管理的案例篇2

旅游企业的负责人大多希望员工在错综复杂的现实面前能够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去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而可行的建议和方案,而案例教学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具体管理场景,员工获得独立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机会,它迎合了旅游管理学科的需要。旅游管理案例是旅游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浓缩,是大量真实事件的概括和提炼,包含了丰富的旅游背景知识和事件环节。在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使用中,需以旅游管理相关理论和概念为引导和支撑。因此,案例教学是连接旅游管理理论和旅游管理实践的桥梁,在系统把握旅游管理理论的前提下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案例,可以锻炼学生面对实际问题作出关键性决策的能力。

目前在中国,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成型的案例书籍较少。近几年,一些出版社相继出版了少量的有关旅游案例的书籍,如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餐饮管理经典案例及点评》和《餐饮营销策划与案例》、大连理工出版社出版的《酒店市场营销和管理案例》和《酒店管理案例》,还有何丽芳的《酒店服务与管理案例分析》、张俐俐的《中外旅游业经营管理案例》、邹统钎的《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管理经典案例》等等。通过网上检索可以发现,在中国旅游营销网(http://aatrip.com/anli/)、深度旅游营销网(http://deeptour.cc/)、北海旅游之窗(http://0779.cn/)、最佳东方(http://travel.veryeastcn/)等几个网站上提供了部分旅游案例。除此以外,其他一些报刊、杂志、网站也为旅游教学提供了少量很有价值的案例材料。总的来说,这些为数不多的旅游管理案例研究与旅游管理这一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极不相称的,相对于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虽然旅游管理学科教与学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的现状迫切地需要案例教学法的介入,但是在目前的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种种障碍,阻碍了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障碍分析

在目前的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障碍主要有:

(一)案例的数量不足,质量良莠不齐

目前,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在我国仍处在推广阶段。从总体上讲,旅游管理教学案例数量严重不足的境况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仅有的几本旅游管理案例教材和网上的少量旅游管理案例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需求。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受案例质量的影响。网上的案例资料多以描述为主,背景与数据材料介绍不足,撰写不够规范,针对性不强,影响了学生进行正确地分析与判断;一些案例教材中的数据材料比较完整,但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实用价值不高;各高等院校自己编写的旅游管理案例质量也并不理想,质量良莠不齐,而且案例更新跟不上旅游企业变化的实际;虽然国外案例的收集与撰写强于国内,但是由于文化差异与决策环境不同,使用范围有限。教师在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中仍然苦于没有合适的案例可以使用,致使教学效果不能保证。案例资源缺乏已成为制约旅游管理案例教学的瓶颈。

(二)疏于整理和归类,缺少交流与共享

旅游业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生动的案例,只是我们疏于整理归类而已。许多高等院校尽管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但是在旅游管理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仍相当滞后,有些甚至直接采用报纸、杂志甚至游记、传记文学的内容,这些选自媒体的文章只是基础案例,缺乏专业性的审视和洞察,也难以作出专业化的分析和评价。近年来,一些高等院校开展了旅游管理案例的编写工作和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工作。这些工作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旅游管理教学案例数量不足的现状。然而,由于各高等院校之间缺少交流与共享,使得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成本居高不下,阻碍了案例库的更新换代,一些条件较差的高等院校只能“望库兴叹”。

(三)案例的形式单一,缺乏视听型案例

现阶段,由于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多媒体教学尚未普及,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旅游管理教学案例也大多为文字型资料,形式单一,视听型案例缺乏。随着高等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视听型案例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视听型案例的采集和编写工作。

(四)案例教材不配套,分析的深度不够

在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中,与教科书配套的案例资料非常缺乏。目前出版的旅游管理案例教学书籍,内容大多集中于旅游接待与旅游营销等方面,较少涉及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与发展动态等方面,反映中国旅游市场和中国旅游企业情况的案例是少之又少。教师在寻找旅游管理教学案例时十分费时费神,有时即使能够找到内容合适的案例,也存在着案例分析深度不够等问题。许多旅游管理案例教材缺乏分析步骤和指导性的结论,一些旅游管理案例教材甚至连背景资料、思考题都没有,只是简单的事实描述。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分析的深度不够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所以,与旅游管理教科书配套的案例选编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

(五)案例更新不及时,跟不上时代变化

案例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必须与社会发展同步,因而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目前国内的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尚未形成规模,案例资源更新十分缓慢,一些案例库中的案例由于缺乏资金或者编写人员而得不到及时更新,逐渐失去其实用价值。查阅现有的旅游管理教材可以发现,以教材形式出现的旅游管理案例几乎没有更新,跟不上旅游企业变化的实际。有的案例发生于三、四年前或者更早,案例中反映的问题在相关当事企业中已经得到改进或解决,其中包含的教学信息时效性、针对性和适应性也相应降低。这些时间跨度长的案例,缺少时代特色,内容也陈旧过时,无法反映学科发展方向与趋势,也降低了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还有一些高等院校为了解决旅游管理教学案例短缺的问题,从国外引进了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并将库中的案例翻译成中文供教师教学使用,这些来自国外的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也同样存在着案例更新不及时的问题。虽然国外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的资源是滚动更新的,但当我们从国外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中获取一些旅游管理案例并翻译出版时,这些案例就已经变得比较陈旧了,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六)产出得不到回报,运转的经费不足

在国外,案例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可以用市场销售量来检验市场化的程度。例如,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材已经翻译成多种语言,一版再版,风行全球。但是,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环境不健全,案例的产出得不到市场的回报。许多急需旅游管理教学案例的高等院校不愿购买标价出售的旅游管理教学案例,也买不起高价出售的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大多数“标价出售”的旅游管理教学案例面临着“有价无市”的困境。

为了解决目前国内旅游管理案例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许多高等院校采用组织教师编写案例的方式来构建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然而,无论是直接撰写案例还是采集二手案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费用包括案例开发费用、案例储存费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各种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费用,以及外部联系费用、办公费用等等。大部分高等院校在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而运转经费的不足严重地阻碍了案例教学的开展。

综上所述,我国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障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扫除障碍,以满足旅游教学的需要。

二、对策

要跨越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障碍,发挥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就应该及时建立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将零散的旅游管理案例资源集中管理,促进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定时扩充更新,同时寻找合适的市场运作模式。具体的对策如下:

(一)加强旅游管理案例库建设,创建专门的案例研究杂志

案例库建设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保证。各高等院校应加强旅游管理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积极组织教师编写、审定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并由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编号收入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

目前,散见于各专业杂志的案例分析专栏也为旅游管理教学提供了积累案例的渠道,经常提供一些零星的旅游管理教学案例资料。案例教学在我国旅游管理教育中的基础是比较薄弱的。如果有专门的旅游管理案例研究杂志,将大大促进案例研究的发展,便于旅游管理学科的案例教学。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创建专门的旅游管理案例研究杂志。

(二)健全案例库管理信息系统,实行案例教学资源库共享

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是为了便于教师查询和使用,根据一定的标准所汇集起来的教学案例总和。因此,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还必须具有完善的系统分类储存功能(见图1)。案例的检索主要以名称、关键词进行,也可用课程、知识点等查询。

为了更充分地利用案例库的资源,需要对案例库进行交流和共享。案例资源共享为有条件建设案例库的高等院校提供了更多的案例资源,也为那些缺乏建设资金的高等院校使用案例库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和可能,同时降低案例库建设的成本,促进了案例库的更新换代,提高了案例编写和教学的质量。

(三)适当选用视听型教学案例,从多渠道增加多媒体资源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真实可信的学习环境。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视听型案例暂停在某个画面进行深入讨论,也可以多次回顾视听型案例中精彩的片断,以促进记忆、扩展视野和激发创造性,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思考深度。使用视听型教学案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得到感性和理性的双方面的训练,能更有效地掌握课程知识,培养对旅游理论的运用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中,应适当选用视听型教学案例,开展多媒体教学。

教师在采集案例资料时,不仅要采集文字型资料,还应注意采集图片、录音、录像等视听型资料,将采集到的资料制作幻灯片、动画片、录音带、录像带、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等形式的视听型案例,从多渠道增加多媒体资源。

(四)精心选择配套的典型案例,注重案例分析与点评深度

在建设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时,应精心选择与教科书配套的典型案例资料,并将所选案例依照教学内容及需要采取统一的编排形式进行编排,其内容和结构与旅游管理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应(见图2)。

按照统一的案例编排形式,一个完整的案例分为“案例材料”和“教学手册”两部分。案例材料包括标题、背景资料、事实描述、思考题等内容。每个案例均配有教学手册。教学手册分为案例摘要、课前准备、适用对象、教学目标、分析评价、课堂安排、案例后继情况七部分,这几部分内容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完整、详细的教学资料,便于教师查询使用。在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案例分析与点评深度,以确保案例教学达到相应的效果。

(五)定期进行动态更新与扩充,反映学科发展方向与趋势

旅游管理案例库建成之后,为了保持旅游管理案例库的活力,还需要围绕具体案例内容和案例使用中的反馈信息定期对旅游管理案例库进行动态更新与扩充,通过对旅游管理案例库的不断扩充修改和完善,满足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实践的需求。在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对旅游管理案例的编写和研究,不断地更换、选择、补充新鲜的案例,尽可能地反映学科发展方向与趋势。

(六)实行创新的市场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政校企合作体制

旅游管理案例库的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如果不能找到市场运作的模式,任何高等院校或基金都不可能不断地向案例库投资。要解决国内案例的产出得不到市场回报的问题,需要建立一套创新的市场运作机制。在西方发达国家衡量案例市场化程度的是“买卖率”。但是,中国的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国内的案例库不应按照西方模式使用高价格把自己垄断起来。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案例资源,综合配置案例库,使之能服务于高等院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共享为主,买卖为辅”的市场运作机制,将垄断的案例库解放出来,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开放,以“低价共享”的形式使其成为高等院校共同的财富。在案例库运行一定时间之后,可陆续筹备出版几套旅游管理案例教材或者选择旅游管理案例库中的部分优秀案例,以“有偿买卖”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推广。这种市场运作机制对于启动我国旅游管理案例库的初期市场是十分必要而且有效的。

变更管理的案例篇3

1.学生的问题。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的运用中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老师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学生的配合。这对于学生的自身素质、知识量的储备和学科的创造力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国教育体制过分的应试化,往往将学科的学习目标定确为成绩的考察,这极大的遏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考疑问的能力,而且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以往都是在老师的带领要求下进行学习,完全没有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参与其中,互动其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同伴间的互相配合、互相帮助是达到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但是不同的学生自身素质性格等等存在着差异。部分性格开朗的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法的情景模拟的参与热情较高,配合能力较强,这在于活动中可能就会得到较多的参与实践机会。但是相对于比较内向的同学,不善于表现自己,参与度不高,没有更多的兴趣参与案例教学活动,这对于行政管理知识的学习就会处于一个不利的状态。同时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的运用中对于学校的班级人数有较大限制,对于各个学校扩招生源,学校班级学生量比较大,这样的教学环境对于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不利的,班级的学生过多,参与活动的机会可能相对减少,不能达到人人参与自然影响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中的运用效果。

2.案例的问题。案例的选取决定了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中运用的成功与否。好的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完全的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表现出来,但是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行政管理学中的案例资源需要较大的完善跟补充。就数量而言,我国行政管理教学中的案例较少,对于案例教学在学科中的运用无法满足。同时,在较少的案例教学中西方的案例占较大比重,行政管理所学知识是结合我国基本国情运用到我国行政体制当中,对于西方的案例运用到我国的行政管理学中不够恰当,使学生理解困难,不容易融入到案例模拟当中。就质量而言,案例的选择标准较多,如时效性、有代表性、真实有效性等等,能够同时达到符合标准的案例很少。几乎都是符合一个或者两个,这对于案例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这些案例缺乏更新,一手资料较少,这对于案例的时效性和真实有效性都是一个考验。

二、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中运用的意义

1.教学观点的落实。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为了学科知识在学生的后继发展中的运用。人是学习的主体,学科的教学要以人为中心,要求从传统的传授行政管理知识转化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对于学生的尊重、指导和参与是案例教学运用的根本目的。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中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有利于以人为中心教学观点的落实。

2.教学气氛的调动。传统的行政管理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老师独自讲解传授知识,学生只坐在下面听讲,被动的学习。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中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课堂气氛,老师在案例教学的活动中邀请学生积极参与,形成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识的探索求知欲,学科的创造思考能力都具有很大的意义。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模式,调动了学习氛围,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行政管理知识充分的了解学习。

3.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老师选择鲜明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更要求在活动中学生的配合跟参与。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中的运用,这是老师与学生为了达到更好学习效果这一目标的共同努力。例如,老师在案例教学活动中,给出经典案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组合自由讨论,在讨论之后让学生对于讨论结果发言分析进行自我展示,在展现自身的讨论结果时也虚心听取别人的结果,从而看到自身的不足,加以弥补。在这样的案例教学活动中,不但改变了单一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且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这对于学生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教育,更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对于学生后继投身到工作岗位是有很大益处的。

三、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中的教学策略

1.选择优秀案例。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老师对于案例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案例有利于学生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行政管理学学习目标的完成。老师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到自身对于案例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同时要考虑学生对于案例难易程度的接受能力。所选择的案例最好是我国的本土案例,行政管理学是贴合我国国情,实际行政管理部门的学习。案例的本土化有利于学生对于行政管理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优秀的案例还应具备真实有效性和代表性。老师要选择比近期和受关注度较大的案例,这便于学生很快的融入到案例情景模拟中,有代表性的案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对于所学知识的举一反三,归纳理解,达到最好的行政管理学教学效果。

2.改变师生角色。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要求老师重新摆正自己的角色。老师不仅仅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者跟引导者,更多的是邀请学生参与到案例活动中,充当与学生学习的互动者。学生也不再是只听讲的受教者,更多的是行政管理教学的参与者。经过师生角色的改变达到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跟学生在案例活动中相互协作,共同进步,为同一学习目标而努力。这是达到学生对于行政管理知识更透彻的理解和长久记忆的学习途径。

3.革新授课技巧。成功的案例教学活动要求老师跟学生默契的配合。在活动当中,老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即使学生处于不了解、不知情的情况下,老师也能在最快最好的气氛中将学生带入到案例情景模拟。这对老师的案例教学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老师在教学之前对于案例的时间、背景、事件等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行案例分析然后联系实际的行政管理知识,创造活动范围和知识讨论空间等等。老师对于授课技巧的革新,有利于案例分析法在行政管理学中成功的运用,以便于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认识的强化加深。

变更管理的案例篇4

关键词:《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

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的任务是艰巨的,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案例教学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它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案例教学法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系统规范的教学方法,20世纪40年代末,案例教学法被运用于教学中,显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行政管理学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自身事务客观规律的科学,涵盖了行政环境科学化、行政组织合理构建、政府机构改革、人事行政管理、依法行政、行政监督、公共危机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行政管理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灵活运用行政知识解释和指导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深入理解和丰富行政管理知识。对于行政管理教学而言,案例教学法是避免“填鸭式”灌输的有效方法。行政案例是根据教学需要,将某些行政管理活动客观记载下来,经过教学准备,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策的真实案例。因此,案例教学可以把行政管理的现实问题带入课堂,公开讨论行政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适用性,既能强化行政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又能立足于真实案例深入分析现实问题,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热爱行政管理学的需要

行政管理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社会学科,多元的行政价值和多变的行政生态环境使得行政工作不断面临挑战,不同的解决方案产生不同行政后果。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行政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揭示行政管理的经验或教训,为学生提供分析方法、管理技巧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达到验证行政管理原理原则、引出某些原则或作为处理类似问题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提供案例,经过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讨论,培养学生根据不同背景的案例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复杂多变的矛盾冲突和多维分析抉择中的艰难性和挑战性,为寻找实现目标的各种方案,做出合理的决策并从中认识到行政理论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需要

20世纪3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和公务员培训课程已应用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西方教育界一直非常流行的教学方法,大批行政学专家、案例教师与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合作编写了系统的行政案例,建立了行政案例库。案例教学成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实施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案例教学法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中国,在高等院校产生较大影响并受到重视,也被广泛应用于行政学院的培训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就是说案例教学法是基于特定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融汇于特定的案例分析的一种教学组织架构和教学过程。它强调以案例为基础,在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按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对案例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进而获取真实的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灵活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这也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宗旨与目的之一。

二、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决定着行政案例教学的效果,成功的案例教学需要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和精心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师生准备阶段

在课前准备阶段,授课教师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熟悉案例内容。了解案例的背景并对相关信息做出透彻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知识点,争取对案例的内容有所扩展,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二是明确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教学要求,对教学要点做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的划分,选取恰当的行政管理学案例,通过重点和难点的讲述,有的放矢,更好地显示案例教学的辅助作用。三是统筹安排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讨论什么、提炼什么、如何实现案例教学的预设效果、如何评价案例教学效果等问题,需要教师事前做出详细的系统安排,以突出案例教学的“点睛”作用,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也需要相应地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课前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理论知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以学生的讨论、分析为主,尽管教学案例具有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但万变不离其宗,学生通过已有的理论知识储备,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己已理解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顺利地应用于案例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二是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独立分析、理解和掌握案例内容及其所反映的基本理论。学生在阅读、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需要灵活地正确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找出不同案例所蕴涵的基本管理规律,得出个人的分析见解,并积极地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发现各自的独到之处,从而有助于从多层次多角度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案例教学阶段

选择和编写优质的教学案例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同时也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关键之所在。反映行政管理学的案例收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教师本人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概括力,通过生活实践、社会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在社会实践和调查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挖掘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社会管理问题,充分发挥教师本人对行政管理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撰写具有一定真实性和典型性的案例。这种方法要求教师本人具有很高的学术功底和文字功夫。二是依靠教师本人,及时寻找摘录书籍、报刊、杂志上的案例或者从电视、网络上下载视频案例。相对而言,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素材取舍能力。通过案例穿插、小案例讨论、综合案例讨论和专题讲座报告等形式,使案例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关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既突出了讲授重点,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案例分析不设参考答案,允许自由设疑、自由思维、自由讨论和自由选择,从而形成一种自由讨论的良好教学氛围。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至关重要。学生习惯了听课和记录的教学模式,不习惯参与讨论的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善于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要鼓励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为什么,大胆质疑,勇于激辩;要给予积极参与者正面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当案例讨论产生交锋,教师应当及时疏导、鼓励讨论深入。总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行政案例教学的目标才能实现。给予学生较长的讨论时间和较多的发言机会,让学生自己思考,寻找答案,加强学生行政管理学思维能力的素质和解决现实管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

(一)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案例的作用,但也不能完全依靠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为了帮助受教育者更好地掌握行政管理学的思想和方法,目的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所以,案例教学仅仅是行政管理学理论教学的辅手段,理论教学才是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基础和依据,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主。

(二)正确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存在多种模式,有先讲案例后讲授理论、先阐明理论后给出案例或案例理论同步讲解等模式。不同的模式,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因而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不同模式的选择,不要拘泥于某一种方法。同时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得当才能使学生对案例中所包含的管理理论获得更深刻的理解。而学生也需要改变传统被动的“灌输-接受”的学习角色,积极参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师生之间平等沟通,课堂变成动态的、发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案例教学才能实现预定目标。

(三)课堂案例教学的管理考核问题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分把握一个重要原则,即师生应当在各阶段中定位各自的角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学生是主动者和主导者。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针对那些带有个人鲜明特色、多元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价值取向,教师和学生应给予科学的评价、积极的认可和善意的指正,甚至对独特的见解报以热烈的回应。案例学习成绩的评定是案例教学考核问题的核心。在行政案例教学中,学生成绩表现于案例阅读、案例分析、案例讨论、书面报告等各案例教学实践环节,所以案例学习考核不能采用单一的方式,而应该采用动态多项综合考核方式。案例学习考核的内容包括:案例阅读的讨论提纲考评、案例讨论的发言考评、案例书面报告考评、案例考试考评。累计相加的方法,最终形成学生案例学习成绩的综合评定。分数的评定方式,最好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以教师考评为主,这样有利于学生成绩相对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四、结语

总之,将案例教学引入行政管理学课堂,以案说理、以理评案,较好地实现行政管理实践发展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当然,行政管理知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要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行政案例教学方法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小劳伦斯•e•列恩著,郄少健等译.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斌.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价[J].教育与职业,2007(1).

变更管理的案例篇5

1.推广实践教学理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教师和学生均应转变观念,理论学习并不是最终目的,实践才是最终目的。对此,首先,教师要完善相关实践配套教材,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安排课程要做出改变,避免出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的状况,合理安排课时,做到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理论时候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再次,学校要筹集足够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当相关基础设施完备时,学生才有机会进行实践。为此学校必须要多方面筹集资金,与此同时,必须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使其为实践教学做出贡献。

2.开展案例教学模式牛顿曾说过:“我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的案例对于工商管理教学而言至关重要。首先,案例的建立要适应教学的需要,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思考;其次,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而言,要提供不同的案例,这样学生才能从中学到自己的知识,太过简单或太过困难的案例都是不合理的,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就工商管理专业而言,有些知识较易理解,在这一些问题上,案例可以相对少些;对于那些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的知识应该多一些案例,以便学生可以从中吸取实践经验。案例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需要国家加大对案例的搜集工作,将合理的案例收入库中,也需要教师对案例有所研究,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案例的理解。

3.实行研究型教学模式工商管理这门学科需要培养相关的创新型人才,以便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打下基础。而研究型教学模式正是致力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开阔,实践能力也会有所提高。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教师从权威者转变为指导者,学生要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吸收;研究型学习模式的开展需要学校与社会有良好的交际,以便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案例依据,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

二、工商管理教学模式的转变也需要师生的一些转变

1.教师需做出的一些改变上面提到的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均需要教师在角色上有所转变,而且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较高。对于工商管理这个实践性知识重于理论性知识的专业而言,教师更应转变自己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实践性指导。而在此转变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对自己专业课的实践理解能力,加强对案例的思考,以便引导学生从理论学习的层面向实践学习的层面转变。

变更管理的案例篇6

关键词:工商管理;案例研究方法;理论构建;价值

案例研究方法属于典型的经验型研究法,原理在于通过对事物、案例、经验的分析,来研究和描述它的现象,同时得出诸如它为什么会发生、发生的原因等结论。案例研究法借助丰富经验去对事件规律进行探寻,旨在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特殊性,求得自己想要的结论来论证命题。目前,案例研究法已经被引入并应用到了工商管理中,为工商管理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对案例研究法在工商管理中的理论构建过程及方法作详细论述。

一、案例研究法的概述

案例研究法是三大研究方法之一,引入工商管理领域后为工商管理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案例研究法由于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所以被学术界看做不入主流的研究方法,甚至还有学者对案例研究方法持批评态度,认为案例研究法不应被用到工商管理领域,破坏工商管理的秩序。但无论如何,案例研究法本身具有的价值不会改变,应用于工商管理领域并为其做出的贡献不会改变,本文现以事实来证明案例研究法的存在价值,打破框架限制,强调案例研究法完全可在工商管理领域中得到大量的推广。

案例研究法的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为:一,情景因素。案例研究法的应用要借助具体实例,或者说案例,尤其是在应用管理学中,管理人员应用案例研究法对事件进行分析、研究时都会有一个特定环境,加之所研究的事件会产生社会情绪影响,所以研究内容会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事件本身,二是事件背后的环境因素,这是其他研究方法都不具备的优势;二,更加突出过程。案例研究法分析事件时更加注重对事件发生原因、发生过程的分析,这一举措能获得更多的新理论和新观点;三,重视关系研究。案例研究法比其他研究法更具哎重视关系,实际研究时要求先收集数据,且这些收集的数据都会与研究事件有所关联,数据收集齐全后,研究者会在分析过程中探讨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并在结论中对其关系做出诠释;四,案例分析重视事件的来龙去脉。案例研究法在分析时更加注重事件的来龙去脉,要求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信息或资料对事件进行还原,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一举措是其他研究方法不会实施的。

二、案例研究法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条件

尽管仍有少数专家学者对案例研究法持不认同意见,但当前案例研究法在工商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却很广泛,尤其是在国外。相对来说,我国工商管理对案例研究法的应用频率比较少,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工商管理领域中,案例研究法的应用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案例研究必须要对“为什么”、“怎么样”等事件原因问题进行回答,且案例研究过程要具备极强的逻辑性,要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分析和描述;二,案例研究要构建适宜的框架和模型,利用框架模型来验证和求取结论;三,应用理论来验证结论与事件时,如果验证过程中突发了意外事故,或者理论验证行不通,需要采用其他方法进行验证时,案例研究法便是最好的答案。

三、案例研究法在工商管理领域中的理论构建过程

1、前期准备

工商管理领域利用案例研究法对事件进行管理与研究时,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必须构建一套相应的研究理论。而前期准备作为案例研究法理论构建工作第一步,它的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后期工作行为,所以必须慎重对待。

案例研究法理论构建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制作一份内容详尽的说明书,为后期理论构建工作提供指导;做好相关文件资料的搜集,为理论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2、案例的选择

正如在假设试验研究中,人的观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把人定义成为一系列的统一体,研究样本是既定的。同样地,适当人口的选择控制着与之无关的变体形式,并且帮助限定了一般性结论的限制。

3、重要因素和草案的制定

理论建立的研究者门通常会结合多个数据收集的方法。然而,采访,观察和档案数据都特别相似,归纳研究者们不会受这些选择的限制。一些调查者仅仅用这些收集数据的方法,或者他们可能增加其他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基本原理与在假设测验方法中运用的一样。也就是说,通过多重数据收集方法而形成的三角测量给概念的制定和假设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4、案例数据分析

一个主要的步骤是案例内部分析,案例内部分析的要点是它被一个现实的案例研究所驱动,一本摇晃的数据册子。案例内部研究典型的包括为每个案例场所写的细节案例研究。这些细节描写通常是纯粹的描写,但是他们以一代的洞察力为中心,因为他们帮助研究者用大量的数据册处理分析进程。然而,这样的分析没有标准模式。

5、建立假设

建立假设的一个步骤就是概念的精简。这包括两个方面,概念界定的改进以及测量每个案例中的概念的证据的建立。这个步骤与从假设检验研究中多种指标里建立一个概念相似。那就是研究者们用多种资源的证据来建立概念的测量方法,此方法可以改进现有概念并使它与其他的概念相区别。实际上,研究者正尝试建立概念的有效性。不同的是,这种概念的定义和测量方法都来自他自己的分析过程,而不是某个问题上的详细研究。另外一个不同是没有如因子分析这样有用的技术来把多种指标融合为一个单独的概念测量方法。

6、结束案例收集

这个步骤中有两点很重要:停止增加案例的时间以及停止理论与数据反复对比研究的时间。在第一种情况中,理想条件下,研究者们可以在理论饱和状态下停止增加案例。在第二种结束收集案例观点中,何时停止理论与数据的反复对比,理论饱和性同样又是重要的观点。即对理论的改进效果很小时,反复对比的过程既可停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案例研究法不同于其他研究法,它探究的是事件的整个过程,应用时必须弄懂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根据对事件发生原因和发生过程的分析做出管理决策。当前,案例研究法在已经在工商管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尽管仍然存在不支持的声音,但案例研究法本身价值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参考文献

[1]刘庆贤,肖洪钧.工商管理领域中的案例研究方法理论建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0)

变更管理的案例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理念应用

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具有应用的广泛性与实践性的艺术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抽象性。如何让学生把理性的理论与感性的操作结合起来,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管理实践中一直是管理学课程教学的难题。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把案例教学法引入我国经济管理类课程中,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现在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经管类课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在各种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排在第一位。

一、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恰当、典型的案例不但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对系统的理论知识有深化的认识。恰当的案例应该摆脱仅依赖教材的传统模式,让案例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1.控制案例的篇幅把握案例的难易程度

案例的篇幅不能太长,过长的案例让学生很难理清头绪并且分析起来难度太大,大部分学生会失去兴趣放弃参与小组讨论而选择直接从少数同学口中接收案例,这就背离了案例分析中团队合作的初衷。篇幅过短的案例不能很好地把案例背景展示给学生,主题过于简单的案例不利于学生了解管理实践背景就很难理论结合实际。一般而言3000字左右的案例对于重庆科技学院一般的本科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易于读懂便于讨论分析。

2.所选案例中的企业在行业中要有代表性

目前虽然管理学课程教材中基本上每章都有对应案例,但教材中的案例不一定都普遍适用不同地区和高校的学生。授课教师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所选案例中的企业在行业中有一定代表性,那么研究对象的成功经验或者存在的问题就比较有意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把所学理论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3.把握案例的时效性

重庆科技学院目前在管理学课程中用到的案例,多数都是教材教参中选出,很少有教师自己编写或者带领学生编写的案例,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案例的时效性。不具备时效性的案例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热情;同时由于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这些案例已经不具备代表性,没有研究价值也起不到指导实践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更新备选案例,确保案例的时效性。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程序

我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方法,一般都是提前把要用的案例准备好,某节课要用时再发给分好小组同学,给同学约半小时的时间来思考交流,然后展示小组观点,最后再给予点评。这种对案例分析过程的管理不够系统的方式,没有达到利用案例教学提高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1.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组

每4~6个同学一组,这样的人数控制让小组能展现集体的智慧,并且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分工工作量适度。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便于组织小组案例讨论的工作。

2.案例应该提前一周发给学生,安排学生阅读案例

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知识,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分析讨论案例作好充分的准备。这样的时间安排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案例及其背景知识,摆脱以前阅读案例时意犹未尽的窘境,也能避免学生看过案例后忘记相关信息。

3.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明确案例分析目的非常重要

每个对应章节结束之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之前所发案例进行分析,要让学生知道分析这个案例的目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避免学生盲目讨论地找不到重心。

4.提前准备好关于案例的点评

这项工作需要在学生讨论并提交分析报告后进行,通过案例点评再现真实的管理场景,增强学生转化管理理论理论的能力。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应该强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

5.让高年级学生给新生作示范

对于第一学期开设管理学课程的新生,可以适当考虑让高年级学生给新生作示范,这样既避免新生因找不到头绪而尴尬还可以提高新生的参与热情。

6.提交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结束之后要求每组同学提交一份案例分析报告作为他们团队的成绩,客观指出学生分析的好与不足,并可通过给学生成绩分级或者班级集资奖励得分最高的组来激发同学们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还可以把这个成绩以一定比例计入期末成绩,这样也能调动同学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

三、突破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障碍

1.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新的教学目标

提高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要从转变教学理念入手。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也要转变传统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等传统理念,确立以教书为中心向育人为中心发展的教学目标。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变学生被动接收知识为主动参与、探索,通过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管理实践能力是案例教学的关键。

2.提高自身素质、明确教师责任

少数教师本身业务能力不强和对课程不负责任的态度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一大障碍。首先,教师应该摆脱职业倦怠因素的干扰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争取各种到企业实践和到名校学习交流的机会,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管理实践能力让管理学课程更加生动,而且还可以搜集到更多第一手资料以便教师编写案例。其次,教师应该肩负起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的神圣使命,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确立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地位

案例教学不能完全替论讲授。系统地讲授理论知识是学习管理学的基础,管理学理论是从管理实践中提炼出来并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去,所以不能在课程中过度使用案例教学代替理论讲授,这样的案例教学只能提供一些孤立的场景和经验,这种脱离理论基础的应用就显得极为肤浅,理论也得不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袁庆林.“案例教学法”及其对管理学教学的启迪.韶关学院学报,2008.

变更管理的案例篇8

1.案例教学法

1.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通过案例模拟将学习者引入实践情景中,通过互动或对话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情景时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

1.2案例法的主要特征

案例法在从兴起到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主要的特征。第一,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创新力,尽力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真实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案例中所发生的问题,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第二,案例法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通过学生结组讨论等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改变之前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第三,通过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学生的基础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同时学生思维模式得到培养。教师通过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利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1.3案例法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不论是在学生方面还是教师方面都能得到很大的改观。首先,案例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案例法的实行能够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并且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此举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其次,案例法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生能够将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吸取知识,并主动探索和思考问题。再次,案例法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2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2.1旅游管理专业的现状

在如今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教学的内容缺乏自主性,相关课程的设计不够灵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能主动去追求知识。而且高职院校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使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很少进行实际操作,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程中来,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要求较高,而一般的高职院校不能为学生提供实际训练,因此不能够让同学们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力。

2.2案例法在高职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要制定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整体的教学计划,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保障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学生,通过新的教学计划,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第二,选择最适合课堂教学的案例。在选定了教学目标之后,就需在教学计划中运用新的具有针对性地教学案例。案例有很多的种类,不是每个案例都适合在课堂中应用,因此,在现阶段的旅游管理教学中,一定要选择具有时效性并符合教学目标的案例,以此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的学习。第三,教师要充分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教师在准备案例的过程中,需要对案例全面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正确的引导学生,使其透彻地掌握学习内容。另外,在教学中要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系统化的对案例进行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不要规定具体答案,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做出最为合适的答案。第四,教师需要有重点的教学。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针对性强,更需教师对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点描述,对专业中的问题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第五,进行小组讨论。小组的建立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每组人员分配要在五个人以内,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并在讨论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这样更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1案例教学法在实施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案例选择不够恰当。由于案例法在我国起步较晚,一些教师还不能够正确的选择恰当的案例。案例不够新颖,内容过于肤浅,本土化严重缺失等,都不能正确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教师不能掌握新型课堂。案例法的实行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正确使用案例,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良好氛围,这都需要教师对课堂有着较高的驾驭能力。但是高职院校的老师能力一般,不能驾驭新型课堂,这使得案例法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施稍有困难。第三,学生学习观念不能及时转变。学生由于习惯了之前的教育方法,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在新型课堂中不能积极参与,这使得案例法不能更快更好的实施和推广。

3.2对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建议分析

首先,教师需要精选案例,让案例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一个好的案例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教师需要转变观念,积极参加教育培训,敢于尝试新鲜事物,通过案例法的实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学生应主动接受新的教学方法,转变自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主动参加到课堂上,这样才能对高职旅游管理的课程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运用。

4总结

变更管理的案例篇9

关键词:管理学;案例教学;问题;对策

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哈佛商学院教员于1925年引入商业教育领域,其初衷是发挥学员们在工商管理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将纷繁复杂、变动频繁的现实商业运作带进课堂。作为使哈佛商学院在一般管理领域获得崇高声誉的基石,案例教学法使学员们获得了卓越的技能、敏锐的洞察力和在现实商业环境中灵活运用多种专业知识的自信心。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管理学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近年来,我国管理学案例教学虽取得一些进展,但在案例资源库、教学师资、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管理学案例教学的若干对策。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合适的案例教材

管理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受案例本身质量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的管理学案例教学中,较多地采用国外案例。利用国外现成的案例资料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将所学管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但国外企业文化背景与中国差异较大,致使学生对国外案例的制度背景、市场情况、人文环境等方面缺乏了解,不利于学生的案例讨论。此外,还有我国自编的一些案例。1999年,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牵头实施中国管理案例库工程,首次编写了我国特色的管理学案例库。此后,不同的机构编写了不同的管理学案例。但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相当滞后,不能反映国际企业管理发展潮流,缺乏对对企业管理过程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缺乏对每一个案例做出科学的设计,难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总之,现有的管理学案例不太符合现代管理学案例教学的需要,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不被学生所喜爱,因而亟待案例的不断更新。

(二)缺乏优秀的案例教学师资队伍

案例教学是现代教育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然而现行管理学课程中真正实施案例教学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并不多。究其原因,跟我国现行管理学教学师资队伍的能力欠缺有关。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除了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学术水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较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进行评析。但许多讲授管理类课程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也很少有机会参加企业调研,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以至于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难以让学生信服,导致案例教学的效果欠佳。

(三)学生的素质制约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的效果除了取决于教师的知识能力外,还取决于学生的素质。案例教学法的最重要环节是课堂讨论,要求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但学习管理学课程的学生主要是大一新生,他们刚刚从高中进入大学,已经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加上实践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够,即使学生对管理学课程十分重视,由于能力有限也难以展开深入的课堂讨论。同时这种讨论式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意识呈两极分化趋势。那些思维敏捷、口才较好的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现得非常积极,而另外一些学生则常常是一言不发。在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下,案例教学法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二、完善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对策

(一)精心选择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的收集和编写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实践中案例的来源有从国内和国外两种渠道。目前国外案例主要来自北美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案例教学这些国际知名商学院中的起源、发展趋势、创新与变革进行深入研究。来源于国内的管理学案例主要来自我国知名企业的管理实践。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甄选有针对性的、难度适宜的管理案例。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一是新颖性,选择具有时代特点,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二是针对性,不能盲目选取。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基本理论,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三是难易适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对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

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努力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深化教学改革的新形势。针对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可以让经验丰富的(下转第101页)(上接第96页)教师承担部分管理学教学的任务,一对一、手把手地传授经验,以此来带动年轻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优秀教师公开课的方式向更多的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其次,要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管理学相关的案例所涉及的企业或公司的情况、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更新发展很快,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关注,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科学的引导。学校也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走进企业,提高实践能力,丰富教学经验。

(三)教师要扮演好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周密安排,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角,教师是案例教学的导演。作为导演,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谋划,包括案例的选择,所选案例的背景知识等;课上要当好导演,包括解释案例,把握方向,引导讨论,不断提出问题。作为演员,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讨论中要注意与学生平等相处,还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无论合理、对错与否,允许学生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出新的设想与思路。此外,教师在案例讨论后应进行归纳和总结。除了通过对学生的讨论、问题的解答进行简要回顾和评价,对学生的正确合理回答及创新观点给予积极肯定外,还要明确指出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哪些不足,如何利用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才更合理等。

此外,为了防止抽象的纯理论倾向,解决学生管理实践不足的问题,作为导演的教师还应该增加学生的管理实践活动。例如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前期与中期利用课余观察生活,理论联系实际,透彻理解管理理论。在课程的中后期,教师设计管理活动,指导学生模拟扮演各种管理角色去解决管理问题。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比较知名的大中型企业或本校的实习基地开展短期实习,了解企业各自的运作模式、部门划分、人力资源配置与激励、管理制度等。通过上述多种管理实践方式,提高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庆林.“案例教学法”及其对管理学教学的启迪[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29(2).

[2]莫姣姣.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刍议[j].科教文汇.2009,6(下旬刊).

变更管理的案例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运用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管理案例教学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在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可追溯到19世纪初的哈佛商学院。1924年,案例教学法被确立为哈佛商学院的主要教学方法;从19世纪40年代起,哈佛商学院开始向外推广案例教学方法。此后,在洛克菲勒基金会与福特基金会的赞助下,案例教学得到了飞速发展。近几十年,案例教学法在管理领域迅速发展,无论是mBa教育还是普通本科教育以及成人本科教育,无论是管理教学领域还是商业领域,都广泛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我国开展案例教学始于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我国与美国商务部合作成立了案例教学培训班,并由中美双方教师组成案例开发教学小组,编写了《案例教学法介绍》一书和首批83篇自编的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自此,案例教学逐渐在我国推广开来。尤其是自我国开始兴办mBa教育以来,我国管理教育界对于管理案例,特别是反映当代中国企业管理实际的案例的需求量猛增,在此背景下,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管理学院所建立的案例库,成为“中国三大案例库”。

2我国本科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实施状况

2.1案例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

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区别首先在于教学主体的转变。传统教学的教学主体是教师,教学内容是事先确定的,教师是课堂的中心,也是信息源,而学生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案例教学方法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是教学内容的参与者和接受者。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通过讨论、相互启发和争论,他们变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师的身份也由内容的讲授者变为观察者、引导者、指导者和组织者。

其次,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相比,还在于它的实践性。传统教学以理论讲解为主,认知方式是从一般到特殊;而案例教学正相反,在具体的案例中,总结管理原理,其认知方式是从特殊到一般。以下表格通过对比分析,清楚地反映了这一特点。

2.2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态度

为了详细了解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态度,文章选择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某本科班学生进行了实际调查。调查主要涉及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兴趣、接受程度和效果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81.2%的同学对管理案例教学法持支持肯定的态度;6.58%的同学比较反对采用案例教学;12.34%的同学对案例教学的态度是无所谓。

学生普遍认为:首先案例教学通过企业管理案例,将管理知识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能够达到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理解及应用的目的。其次学生变为主动的管理知识的探讨者,管理问题的发现者和问题的解决者,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的管理思维方式。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转换,以案例为鉴,有利于学生树立合格的管理者形象。再次,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能够更加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今后的就业也具有指导意义。第四,对于企业来讲,可以降低对于大学生就业所需的培训成本,以便大学生更快地适应就业环境。

附表:学生对管理学案例教学态度的调查问卷

下面列出的可能是同学们所持有或所感受到的一系列表述,请选择每句表述下的备选项之一,以表明你对这句表述的赞同或不赞同的程度。

以上问卷分三个维度,分别是“倾向性”(第1、9题)、“过程感受”(第4、6、8、10题)、“实施效果”(第2、3、5、7、11题),第十二题为总体态度得分。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其中有效问卷70份。

2.3案例教学的效果

通过调查了解,在教学方面,管理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规范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可以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形成融洽的课堂气氛。在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和责任感意识,在深化理论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群性、利他性、社交意识和社交技能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3.1对本科生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入

从国际mBa教学状况上看,管理学是一门实践型很强的课程,首先mBa学员来自管理岗位,具有一线管理经验。其次,教学中主要以案例教学为手段,学员通过案例讨论,案例分析,结合他们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来认识、探索和掌握管理规律,提高管理能力。案例教学通过对某个典型事件或情景动态的客观描述与展现,再现事件演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矛盾、冲突,使学生融入角色、或扮演角色,并进行不同的角色转换,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以分析,在讨论过程中了解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经验、管理方法、管理技巧与管理艺术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已成为管理学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然而,我国本科管理学教学中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还很欠缺。有些教育者认为本科学历教育的生源并不是来自管理岗位,他们从中学的学习生活,直接进入大学课程学习,另外有一部分学生从自然学科过渡到管理类等研究企业活动科学的学科,一方面表明本科生和管理学科对接的社会经历是一片空白,另一方面涉及部分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型,还有学以致用的困惑,这些因素都困扰着从事管理学教学的教师,也同样困扰着学生。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已深入认识到这一点。从高中直升进入大学的本科生来说,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可能成为他们学习管理学课程的短板。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上使用案例教学,出发点在于管理学本身的特点,即在于其实践性,原理必须和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是管理学的特征之一。

3.2管理案例来源缺乏本土化特色

经典的案例是成功教学的根本,否则案例教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调查的情况看,本科生管理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大多缺乏本土化特色。我国案例教学法起步较晚,案例取材多依赖于国外,大部分案例并不适合我国本科教学,不符合我国的企业机制。此外,由于编写机制的不完善,编写教师自身缺乏经验,并且缺少及时准确的初步资料,编写的案例存在质量不高,典型性不强,缺乏实效性等弊端。

3.3教学方法仍局限于传统讲授模式,缺乏新意

良好的教学方法与典型的案例材料在教学过程中缺一不可,从调查的实际看,在本科管理案例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局限于传统讲授形式,案例呈现形式也比较单一,教师对学生缺乏良好的引导,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性较低。案例讨论结果也被局限于教师给定的标准答案,使案例教学法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现实效果。

4完善本科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对策

4.1应改变“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现状

案例开发应推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我国案例教学方法起步较晚,其发展不可一蹴而就,应逐步使案例取材“本土化”,广泛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案例资源,取其精华部分丰富案例素材,使我国案例教学法不断的趋于成熟完善与创新。

4.2管理案例教学应体现思维开放性,答案多元化,教学互动性等特点

在管理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提供正确的引导,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突破传统教学法中的条条框框,有效驾驭课堂;让学生成为案例课堂的主人公,培养敢于创新、独立思考的习惯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科技手段使教学内容、过程更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全面的了解案例的背景及动态过程。

4.3加强案例教学库的建设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现实价值和时代特色的教学方法。管理案例教学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含一系列环节。素材的筛选与案例编写至为重要。

(1)注重素材筛选。注重本土化和时效性。素材的选取应放眼于国内外,但应以我国案例为主,这是由我国国情,社会文化和企业机制决定的,教学和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其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环境。本土化的案例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使教学能够顺利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能学为所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些教师使用的案例年代久远,缺乏时代特征远离现实,很多传统的管理思想已经过时,不利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知识的把握。教材编著应致力于研究我国现阶段及未来一定时期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要具备较强的时效性和前瞻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关注。

(2)注重案例的典型性与实用性。使用的案例要有一定的典型性,不能是材料的简单拼凑和堆砌,案例取材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典型的案例一方面易于学生吸收运用,同时能够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其次案例内容的连续性应与课本章节的递进关系相适应,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编者应深入企业了解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编辑出高质量的案例。

(3)案例编写的团队建设。案例库的建设单凭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个理想的案例库建设团队应该由第一线教师、研究生、管理实践者、教育专家、案例库维护人员和案例推广人员等组成,在团队负责人领导下,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知识互补才能高效地建设高质量的案例库。案例开发带有很强的研究性质,它要求编写者深入企业进行实证研究,运用科学研究方法,仔细分析案例素材,研究其中涉及的管理问题及管理重点。

案例库建设要首先要制定计划,进行全盘规划,确定目标,明确分工,制定实施步骤;其次要收集素材,素材的收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编者要深入了解管理动态,多进行实地研究,按照素材选取的标准精心筛选;最后,备好第一手资料,编写案例并根据案例的试用结果进行反复修改完善直至入库,并总结反馈,调整研究计划和方向。

管理学教学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案例教学法已被我国许多高校所接受和采用,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在案例教学法的推广、教学效果以及案例库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发展和完善。进一步探究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对本科管理课程教学以及培养企业创新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婷.案例教学的特点及教学策略[J].中国西部科技,2007.10.

[2]周俊.案例探究:登天的阶梯[DB/oL].杭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