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查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1:14

企业自查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标准、提高技术水平为重点,强化监测监控、预报预警、隐患排查治理措施,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完善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构建“企业自查自纠自报、专家现场检查诊断、政府实施挂牌督办、部门执法督促整改”的运行机制,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工作目标。借助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系统,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上半年率先在高危行业企业(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冶金、船舶修造、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及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和存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实施,下半年逐步在所有行业企业全面展开。年内高危行业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隐患自报率达到100%;其他行业企业隐患自报率达到80%以上;年达到90%以上。隐患整改率达到100%。通过开展企业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经营行为,增强企业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使企业自觉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明显下降,全市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二、职责分工

(一)企业职责

企业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防控和报告的责任主体,要认真履行相关法定职责,根据行业部门制定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标准,编制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适合本企业岗位、工艺、设备要求的隐患自查标准,并按照标准定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要按照管理层级和行业分类,通过网格化监管系统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要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发挥专家作用,定期聘请专家进行“诊断式”检查,形成群众参与、专家诊断的排查治理机制。

(二)各级政府、经济功能区职责

各级政府、经济功能区要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本级监管企业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指导、督促区市行业监管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做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现场审查工作;有针对性地对本辖区内事故隐患集中或危险性较大的领域进行专项整治,对重大事故隐患实施挂牌督办、集中整治、验收销号。

(三)行业监管部门职责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制订本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标准,组织本级监管企业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每季度按比例进行现场核查,组织开展行业内互诊和区域间互查;定期对企业隐患自查自纠自报情况统计分析,结合执法检查情况,找准本行业领域薄弱环节,适时开展专项整治。

(四)综合监管部门职责

充分发挥综合监管职责,抓好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的协调、监督、考核;聘请有关专家对各行业部门制定的指导标准进行评审、及时。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系统,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模块功能,实现条块结合、信息共享,增强安全生产预警和辅助决策能力。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3-4月)

1.宣传发动。市政府安委会组织召开动员会议,对开展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各级、各部门要结合任务分工和行业实际,制定实施方案,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宣传发动,使企业充分认识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隐患排查任务,掌握排查标准和上报程序,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

2.制定标准。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或修改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指导标准,并适时予以。

3.培训教育。分层次开展培训。市政府安委会负责组织区市安监部门、市直有关部门、市直及中央、省驻企业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各区市政府按照责任分工,制定培训计划,抓好属地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市政府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自行组织行业内相关人员的培训。通过全面培训和严格考核,使有关人员熟练掌握隐患排查标准、网格化操作、自查自报程序等,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4-12月)

1.企业自查自纠自报

——隐患自查。企业依法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按照企业事故隐患自查标准,排查事故隐患,建立隐患排查档案。

——隐患确认。企业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及分级》,组织安全技术负责人或聘请相关专家对事故隐患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隐患等级。

——隐患自纠。企业对排查发现的一般事故隐患,应立即予以排除;对不能及时排除的重大事故隐患,应依法组织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及时组织实施,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重大事故隐患整治过程中的安全。

——隐患上报。企业对排查治理的事故隐患,通过因特网登陆网格化监管系统上报隐患自查自纠情况,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高危行业企业要于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前、其他行业企业于每季度最后一个工作日前,将排查出的事故隐患综合分析后,上报安全监管和有关部门。对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按照行业分类、监管层级,即时将隐患现状、危害程度和治理方案等内容的专项报告,通过网格化监管系统上报安全监管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

——隐患评估。企业重大隐患整改结束后,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隐患整治情况进行评估。重大隐患整治评估结果、连同评价报告等相关材料,通过网格化监管系统上报安全监管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

2.政府部门监督管理

——组织重大事故隐患现场确认。各级、各部门接到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及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审查确认,根据事故隐患危害程度,督促企业采取防控治理措施。

——抽大事故隐患整治情况。各级、各部门要综合分析重大事故隐患整治情况,每季度按照本级不少于50%、下级不少于10%的比例,对所监管领域的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抽查;对抽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或问题,应立即制止或提出整改措施。

——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对企业自报和执法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通过网格化监管系统和新闻媒体等形式,实行分级挂牌督办。公布督办责任部门、整改责任主体和整改时间,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重大事故隐患及早整治完毕。本级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应报上级政府安委会备案。

——组织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验收。企业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结束后,应向挂牌督办部门提交验收销案书面申请和评价报告。挂牌督办部门接到申请后,应组织相关人员或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进行验收。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验收不合格的,依法采取相关措施。

——定期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各级政府、行业监管部门对本领域企业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情况每季一总结、每季一汇总,形成专题报告,填写《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汇总表》,一并上报本级或上级政府安委会。

(三)总结阶段(年10-12月)

1.总结提升。各级政府、各部门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及时总结提炼企业开展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分析隐患排查治理规律与特点,研究提出阶段性工作对策和措施,不断提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水平。

2.考核评估。从年10月至12月,市政府安委会将组织对区市政府、部门落实企业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进行考核。利用网格化监管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评估,确定考核档次,纳入年终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同时,根据工作运行情况,科学制定下年度工作计划,不断规范管理,实现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常态化监管。

3.总结表彰。以企业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和标准化工作为重点,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示范企业”评比活动,评选标准和条件,对达到标准和条件、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做出突出成绩的企业,年终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对事故隐患排查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监管系统。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属地为主和“一岗双责”要求,把企业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确定责任部门,明确专人负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城乡建设、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等部门参加的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加强组织协调、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和新情况。市安全监管部门要根据企业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需求,不断完善网格化监管系统相关功能模块,融企业隐患上报、统计汇总,以及重大事故隐患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分析,评估结果和整治效果为一体,以便各级各部门适时掌控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企业自查方案篇2

关键词腐败案件查办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3-000-01

一、落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

(一)强化责任意识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是惩处腐败的部门,要强化查办案件意识,将重点放在腐败易发和多发的领域、部门、环节和群众反映多的问题。案件查处中不唯上并独立解决,要坚持原则。对于一些腐败严重的答案和群众反映较多的案件,要集中人力、物力和时间去严厉查处,起到杀一儆猴和教育的双重作用。

(二)明确责任分工

国有企业腐败惩治中,要结合监督管理工作实际,根据办案程序和原则,明确责任机制,党委书记担起总体责任,纪委书记担负只要责任。并将国企案件查办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之中,进行责任考核,建立激励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案件查办工作落到实处,出现问题有责可追。

(三)加强协调保障

国企纪检监察部门在案件查办中,可以对案件进行独立办理,但涉及到车辆和经费方面,就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所以,国企的纪检监察部门要注重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争取他们的配合和支持,进而保证案件查办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突出重点,加大惩治力度

(一)挖掘线索

案件查办中,线索很重要,因而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很重要。要从群众中找线索,在群众来访接待中,要纪检干部同行,不能单独接待。纪检监察部门还要派遣人员到基层和群众中走访,了解群众的想法,通过“听、问、看”来寻找案件线索。上级领导收到或批转的举报信件,纪检监察部门要按照“呈阅、讨论、分类”的处理程序,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对于有可能发生案件的领域,要重点抠线索。国企纪检监察部门,要关注企业发展、改革、经营、重大招标等过程,对其进行监督管理,一旦出现异常现象,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进行调查。

(二)突出重点

电力企业中腐败案件的查办,要找到这类案件的特点和规律,突显办案重点,对于一些案件线索集中的区域,例如工程建设、招投标、材料采购等重要领域,要加大搜索力度,严肃查处贪污受贿和挪用资金问题,特别是,渎职造成的重大损失案件,一定不能姑息放纵。

(三)依法办案

电力企业中的腐败案件,必须严格依法办案,明确纪律,并要求参与案件的人员严格遵守。对案件调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党纪法规处理,涉嫌违法的腐败案件,应该主动移交给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三、建立机制,提升工作水平

电力企业腐败案件的查处,要注重经验积累,寻求案件规律,建立起案件查办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案件查办水平,维护好电力企业的稳定。

(一)一条主线

一条主线是始终要国企利益放在首位,损害国企利益的案件是办案的主线,案件查办过程中,要始终维护企业生产安全和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既要重视电力企业腐败案件的查处问题,也要着力维护电力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二)两轮驱动

坚持“两轮驱动,既要重视自身腐败案件的查处,还要对电力企业下属单位的案件查办工作进行指导。

(三)严把三关

三关是指初核关、调查关和证据关,,在案件查处过程中,要把好“三关”,遵守办案程序和制度,注重事实和证据,确保案件查办的质量。

四、加强监督,树立良好形象

电力企业腐败案件查办与办案人员密切相关,其成功与否受办案人员素质和能力的影响。假如办案人员的政治素质好,办案能力强,在案件查办上就会合法合规,真正达到惩治腐败违法行为者。反之,案件查办结束后不会起任何教育和威慑作用,还有可能起负面作用。所以,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自身纪检监察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特别是教育管理办案人员,使他们严格按照程序查办案件,树立办案的优良形象。

(一)制度规范

电力企业中的案件查办部门和人员,首先需要建立案件信息库和重要线索排查制度,以制度来规范自身的案件查办。规范统计、分类整理来访信件和电话,不定期进行排查会议,对于案件要详细分析,准确把握案件的性质。

(二)工作方案

电力企业的纪检监察部门,参与案件查办工作时,需要制定工作方案,掌握主动权。从问题的切入点入手,了解案情走向,周密部署和安排办案人员和办案措施,保证严格按照规定和方案进行案件查办。

(三)工作纪律

首先是工作o律。在案件查处上,要根据案件的性质指派有经验的同志带领查办,组长担负权责,要要求组员令行禁止、服从案件查办全局,不能擅自做主,各行其是。其次是保密纪律。案件查办过程中,办案人员要严守口风,知道的不说,不知道的不追问。不在非工作场合讨论案情,不向无关人员透露案情,确保案件不外露,保证办案安全。最后,实行案件回访制度。经常深入了解办案人员办理的案件情况,对其案件查办进行监督,提高他们依法办案的自觉性,保证案件处理的质量,维护电力企业的稳定。

五、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在案件查处方面要遵守党的基本要求,从教育、制度、监督和惩治等方面出发,特别是抓好惩治工作,提升案件查办质量和效率。推进电力企业反腐败斗争的进程,同时也保证电力企业的发展,同时维护电力企业的稳定。

参考文献:

企业自查方案篇3

[关键词]河北企业;反倾销;生存之道

[中图分类号]F27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06)10-0080-04

一、河北企业遭遇欧盟反倾销的现状

2005年4月30日,欧盟官方公告对来自河北省的某些铸件产品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当时,欧盟对河北的机电产品提出反倾销如果成功的话,河北34家企业将会被欧盟26个成员国列上“黑名单”,欧盟成员国会一致将税率提得很高,从而使这些企业被迫退出这个大市场。2005年6月8日,河北省商务厅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联合在石家庄举办欧盟铸件反倾销案阶段应诉工作会议,34家应诉企业全部积极应对欧盟铸造件反倾销调查。本次会上,企业代表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以及相关专业律师一道共同讨论应诉策略,直面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河北省某矿产进出口公司2004年向欧盟出口铸件产品682万美元,作为河北省涉案金额最大的企业,该公司积极带领整个行业进行了应诉。易县某铸造有限公司是此次全省第一家按时在欧盟规定的15日内递交问卷的企业,负责人纪女士表示,她们将密切配合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工作,积极应诉。另据调查,此次应对反倾销调查与以往不同的是,一些生产规模小、出口量较少、出口欧盟更少的企业也积极参加到应诉队伍中。某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如果放弃应诉,就等于永远放弃了欧盟这个市场,尽管各企业出口量不同,但市场是大家的,全力保住这个市场也是大家共同的责任。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参加应诉的企业,在国外对中国产品裁定“单一税率”或应诉取得全胜的情况下,将有权继续出口或分得较多的出口数量配额,而不应诉的企业,则不能继续出口或出口数量将大大受到限制。其实,早在2004年12月底,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就从各种渠道隐约感觉到欧盟可能会对中国铸铁井盖行业发难,开始提前“预警”。2005年3月16日,欧盟有关铸铁井盖商向欧盟反倾销调查机关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在欧盟的铸铁井盖出口进行反倾销调查。

二、河北企业利用欧盟反倾销程序的设计应对反倾销

根据欧盟反倾销立法和实践,反倾销程序是指涵盖反倾销立案、开展具体调查、初裁、终裁、复审直至废除措施的整个阶段。一个反倾销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甚至数十个反倾销调查。

(一)初始调查

初始调查是整个反倾销程序中最早的一个反倾销调查,初始调查之后的所有反倾销调查都直接或间接地以该项调查的结果为调查的对象。初始调查始于反倾销的正式立案,终于反倾销调查结论的做出,调查结论一般可以有两种形式:一是决定终止调查,终止调查决定一经作出,也就意味着不对涉案产品的进口采取反倾销措施。二是决定采取反倾销措施,包括征收反倾销税和接受承诺两种形式。立案不仅是初始反倾销调查的正式开始,也是整个反倾销程序的正式开始。介于立案和作出反倾销结论之间还存在初裁前的具体调查、作出初裁决定、初裁披露、初裁后的调查和终裁披露等阶段。如果反倾销结论是在初裁之前作出,即终止反倾销调查,则初裁及初裁之后的阶段就没有必要,同时也意味着反倾销程序的终止。欧盟区内产业的反倾销申诉通常是反倾销立案的前提,但反倾销申诉不一定导致立案。

在初始调查中,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有几个比较重要的事项需要引起注意。这些事项包括企业市场经济地位的申请、替代国数据的使用、分别税率的获得、抽样调查和可获得信息的使用等。

如果企业根据欧盟反倾销法规中设定的市场经济地位标准获得了市场经济地位,则意味着企业自身的数据可以作为确定反倾销正常价值的基础,并在将所确定的正常价值与企业出口价格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倾销幅度。如果企业没有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则意味着在确定倾销幅度时,其正常价值根据替代国的数据确定,此时,替代国数据往往要高于企业自身或涉案国国内数据,比如劳动力成本,这通常意味着倾销幅度比较高甚至特别高。

在采取替代国数据的情况下,还可能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有些企业可能获得分别税率,从而倾销幅度是在根据替代国数据确定的正常价值和企业自身出口价格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确定;二是未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或分别税率的企业适用一个统一的税率,这一税率通常较高。如果受调查对象众多,则不宜采取逐一调查的方式,调查机构将采取抽样调查法。从众多受调查对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调查,并根据这些调查结果来确定所有涉案企业的反倾销税率。在抽样调查的情况下,如果涉案出口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则最终确定的反倾销税率通常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对于被选中且在调查中提供合作的企业适用不同的税率,这些税率根据企业各自的情况确定;二是尽管未被选中,但在规定期间内进行了自我申报且提交了必要信息的企业适用加权平均税率,这一加权平均税率根据被调查企业的税率计算得出;新出口商也适用加权税率;三是其他企业,适用统一的反倾销税率。如果涉案出口国是转型经济国家,则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而且会比较复杂,比如,在对华焦炭反倾销案中,尽管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式,欧委会在初裁决定中仍然为所有企业确定一个统一的税率。在企业被认定为不合作的情况下,调查机构将使用其他可获得的信息,包括申诉书中提供的信息来作出调查结论,这一调查结论通常对涉案出口商不利。

(二)反倾销复审

反倾销措施的实施需要遵循适当性原则,根据欧盟反倾销的立法和实践,笔者认为,适当性表现为反倾销措施在适当的程度上、范围内和时间内实施。反倾销措施实施后,如果共同体生产商认为程度不够,则可以申请临时复审,增加反倾销措施的打击程度;如认为反倾销措施的效果被吸收,则可以申请反吸收调查,要求补足反倾销措施的补救效果,具体做法是增加反倾销税率,增加的幅度最高可达原反倾销税率的1倍;如果认为反倾销措施被规避,则可以申请开展反倾销调查,要求将反倾销措施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涉案产品的零部件或者从其他国家进口的涉案产品等;如果认为反倾销措施实施的时间不够长,则可以申请进行日落复审,将原已实施了5年或更长期限的反倾销措施继续适用一段时间,一般为5年。

同样,如果涉案出口商认为自己是一个新出口商,在调查期间并没有向欧盟出口涉案产品,则可以申请进行新出口商复审,要求调查结果将这一出口商从反倾销措施的适用范围中排除出去或者单独确定适用于该出口商的反倾销税率,前提是该新出口商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商或者获得了分别税率;如果涉案出口商或者涉案进口商认为反倾销措施的水平太高,则也可以申请临时复审,要求调查机构降低反倾销措施的水平,或者干脆撤销反倾销措施;如果涉案进口商认为其产品的供货方(相关涉案出口商)在过去一定时间内出口产品的实际倾销幅度已经降低,则该涉案进口商还可以向调查机构申请开展退税调查,将海关已经收取的反倾销税退还。此外,欧盟反倾销调查机构有权主动提起某些反倾销复审,以主动调整反倾销措施的适用程度、时间和范围。

当然,除了复审制度之外,反倾销措施的中止等方式也可以对反倾销措施作出适当调整,但是,反倾销措施的中止通常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使用,通常为9个月,最长不超过21个月。

(三)反倾销司法审查

如果利害关系方不服反倾销主管机构作出的反倾销措施决定,则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该项决定诉诸法院,要求对该项决定进行司法审查。根据欧盟有关立法,具有司法审查权的法院为欧洲初审法院、欧洲司法法院和有关成员国法院。对于到成员国法院的案件,如果案件本身涉及到欧盟法律包括反倾销措施法规的解释适用问题,成员国法院可以向欧洲司法法院提请出具初步裁决,然后在此裁决的基础上继续审理案件。欧洲初审法院是欧盟反倾销案件的一审法院,司法法院是二审法院,对于到欧洲初审法院的案件,如果利害关系方不服法院的判决,则可以向欧洲司法法院上诉。从欧盟反倾销程序体系的设计来看,笔者认为企业应诉反倾销应基于以下思考。

1.程序设计意味着应诉不一定能够获得最佳结果,但不应诉肯定不能保护自己正当权益。欧盟近年来授予不少企业市场经济地位和分别税率,这说明个别企业为了自身利益积极应诉从而获得较有利的结果是可能的。一旦获得有利的结果,意味着在欧盟市场上获得了比中国其他涉案企业更大的竞争力。另外,在反倾销程序设计方面,应诉企业的应诉成果也可能惠及其他企业。比如,在采用抽样调查法时,其他企业的最终适用税率取决于被调查的企业,因此,如果被调查的企业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则不仅自身受益,其他企业包括广大中小企业也可以从中受益。由此可见,反倾销程序的设计说明,企业的自身应诉不仅可能给自己带来益处,也可能给他人带来益处,同样,他人应诉在可能给该人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可能给自己带来好处。

2.重视复审对涉案出口商利益的影响。对于共同体生产商提起的各项复审申请均应考虑这一申请的目的,即通常在于提高反倾销措施水平、扩大反倾销措施的适用范围或者延长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期限。因此,对于涉案出口商来讲,其利益将受到一定、甚至相当大的影响。在积极应诉初始调查的同时,实有必要积极应诉各项反倾销复审调查。另一个方面,涉案出口商或进口商也可以充分考虑在适当的时间内主动运用若干复审制度,包括临时复审、新出口商复审和退税调查,以便调查机构对反倾销措施作出有利于涉案出口商或者进口商的调整。

3.重视反倾销程序的时限要求。反倾销程序包含不同的调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其中有很多时限方面的要求。如果时限规定没有得到遵循,则很可能导致对相关利害关系方不利的结果,包括可获得的信息的使用。因此,利害关系方有必要重视反倾销程序中的各项时限规定,如果一时未能遵守,也应当考虑是否可以延期。

4.善用相关反倾销制度。比如善用抽样调查以及反倾销复审等。抽样调查通常仅针对若干企业,其他企业的应诉工作相对会很轻松。在采用抽样调查法时,未被调查的企业如果积极配合,即使未被调查,也有可能享受加权平均税率。在此应充分发挥商会作用,加强政府宏观管理非常重要。河北省外贸商会发展远远滞后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一些本可以由行业协会来统筹管理的工作难以落实,造成了不良后果。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商会本身的特点,促进商会、商检、海关和企业的沟通合作,发挥商会的协调作用。对一些出口商品,只有商会核定符合行业协议价格的,海关才允许出口,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混乱现象发生。即使被提起反倾销诉讼,也就可以随时提供于己有利的证据,为有力抗辩做好准备,改变被动应诉的局面。

三、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积极应对反倾销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一种司法性和政治融的综合性争端解决机制。自建立以来已经呈现出诸多与Gatt争端解决机制不同的特点。比如,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实质在于:不是决定当事国在有关案件中的胜败或制裁某一当事方,而是求得有关争端的有效解决,维持和恢复争端当事方依照有关协议的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平衡。与Gatt争端解决机制偏重于政治途径的解决方法相比,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化特征主要表现在:(1)明确规定采用国际公法解释规则。(2)争端解决程序的各环节趋于严密和紧凑。(3)专家组程序和上诉程序具备“雏形国际贸易法院”的特征。(4)强化司法管理。wto争端解决机制对促进国际贸易法的统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让国民特别是企业了解世贸争端解决机制的基本程序和特点,谨慎、善意地使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为了熟悉争端解决机制,发展中国家可以作为第三方参与有关诉讼活动。在最近的“阿根廷保障措施案”中,上诉机构允许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第三方以“被动观察员”的身份参与该案的口头听证会。我们应抓住这样的机会,主动申请加入诉讼,以作为我们真正进行国际贸易诉讼的演习。

2.中国实体立法和程序立法都应尽量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规则接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要求各国的国内立法应该与国际规范接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成功性使其更有理由成为各国立法效仿的对象。因此,中国应根据加入wto的要求和承诺,结合国情完善有关方面的立法,在不违背wto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一方面修改现行的不符合国际惯例的规定;另一方面适当、适时地加强保护性立法。应加快国际私法方面的立法,以便中国在遇到涉外纠纷特别是数量最多的涉外贸易纠纷时能得到及时且合理的解决,又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我国公民的利益。

3.加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互动,共同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如在举证责任方面主要存在两大规则。(1)申诉方必须举证被申诉方的行为违反了世贸组织相关条款。(2)援引例外条款或提出抗辩的当事人必须承担举证责任。无论是作为申诉方还是作为抗辩方,要想胜诉都必须拥有充分的证据。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政府负责搜集法律方面的证据,而企业负责事实证据。

四、结语

反倾销应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它要求必须具备经济学、法学和会计会等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只有懂会计、懂经济、有法律实践和一定外语水平的律师才能胜任反倾销工作。而目前这恰恰是中国律师队伍的薄弱环节。因此,一方面,司法行政部门、律师协会、名牌综合性大学和研究机构等各有关方面要重视综合人才的培养,给他们机会参与反倾销工作,这既可以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在实践中找出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把一批长期从事反倾销工作的人才派到国外去学习,学习和掌握国外反倾销的一些法律法规、通行惯例及应诉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中国反倾销的应诉能力。当前可以聘请熟悉反倾销应诉业务、工作经验丰富并认真负责的国律师作为我方的诉讼人进行应诉。反倾销应诉的胜诉案件绝大部分都和律师的精心准备、成功抗辩分不开的。因此,河北企业应拥有一批懂国际经济法、国际组织法的高级人才,以及时应对欧盟反倾销调查。

[参考文献]

[1]李郁明.我国反倾销中的市场经济地位研究[n].中国经济时报,2004-09-01.

企业自查方案篇4

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发展、出口持续增长,我国的贸易伙伴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开始呈现多样化,可以预见的是:我国出口产品遭遇的反补贴调查将会越来越多。

对于中国国内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反补贴调查尚是新鲜事物,应诉过反补贴调查的企业屈指可数。企业如何应对反补贴调查,以下几点建议,供有关人士参考。事实证明:企业在应对国外的反补贴调查时制定正确的策略,积极应诉,是完全能够有所作为的,甚至能在反补贴调查后取得相对竞争优势(如取得较低的反补贴税率,继续保持出口等)。

一、收集信息,知己知彼

古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成功应对反补贴,企业首先要对自身的情况有非常清楚的了解。所以,企业首先应收集关于国内存在的补贴以及企业接受补贴的所有情况。这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1)国内存在而企业没有接受利益的补贴。收集此方面的信息是因为:即便企业未得到利益,但因为行业内其他企业接受了补贴,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了反补贴调查,企业不可避免地要应诉。因此,收集此部分信息也是必要的;(2)企业接受补贴的信息。了解了这部分信息,一方面可以确定这些补贴是否属于可诉补贴,另一方面可以在国外对我出口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后,迅速测算出企业接受的补贴利益,从而为应诉过程中的抗辩服务。中国政府已于*年4月向世贸组织全面通报了国内存在的补贴,1通报的内容也可以为企业收集信息提供重要的线索和依据。此为“知己”--也即“摸清家底”。而“知彼”系指哪些国家可能对企业生产的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涉案的具体补贴项目会有哪些。这就需要对企业所生产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出口数量和价格的情况、进口国的反补贴有关法律制度和实践有充分的了解。反补贴调查的项目具有“累积性”(所谓“累积性”,是指在之前多个案件中曾被调查的补贴项目,一般也会出现在之后的反补贴案件的调查问卷中,调查机关一般也会要求被调查国政府和企业予以回答;甚至一国调查的补贴项目极有可能便是另一国随后要调查的项目),所以,对已发生的、所有国家对我国发起的反补贴调查案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使企业对今后调查可能会涉及的项目了然于胸。

二、快速决策,积极应诉

在国外已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的情况下,虽然企业与案件的关系可能存在多种可能,但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即:企业一定要积极应诉。这包括以下几种可能:

1.如果企业认为出口的产品不属于被调查产品的范围,则企业可直接或通过律师与调查机关联系,明确陈述企业出口的产品不属于被调查产品,或在对是否属于被调查产品不太确定时请求调查机关予以确认。如果事实如此,则可以不用参加此后的调查;

2.如果在调查期内没有出口,则可企业可将“调查期内没有出口”的事实直接或通过律师告知调查机关。此时,企业有两种选择,在此后的调查中不应诉,或联合其他企业应诉损害调查,主张无损害抗辩。具体方案应视案件情况而定。

3.如果企业在调查期内有出口,但不在调查机关列出的“强制应诉企业名单”内或未被中国政府指定为强制应诉企业,企业可以有两种选择,积极应诉或不应诉。如果不应诉,则最终得到的便是应诉企业的反补贴税的加权平均税率,等于是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消除这种不确定性,最好的方法还是应诉。一旦确定要应诉,则可将这一决定告知中国政府。这样,中国政府可在政府答卷中将企业列为强制应诉企业之一。企业在配合调查后可以得到根据自身受补贴情况而单独确定的补贴额。

4.如果企业在调查期内有出口,且在调查机关列出的“强制应诉企业名单”内,则企业为了保住国外市场,必须要应诉。由于反补贴案件时间紧,工作量大,且一般与反倾销调查同时进行,所以,企业应及早决策,着手工作,以便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资料,填写答卷。

确定了应诉策略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把应诉工作的重心置于首要位置。同时,要在公司内部组织一个由销售、财务、生产各部门人员组成的应诉工作小组,备战反补贴应诉。

鉴于反补贴调查案件一旦立案,留给应诉企业的时间便非常有限,所以,企业一定要快速作出决策,以便相关人员尽快投入到实质性的准备工作中去。

由于反补贴应诉的专业性很强,需要有专业法律服务人员的协助。所以,在了解了自身出口情况后,应及时聘请律师。企业在聘请律师时,最好是同时聘请进口国国内的律师和中国的律师。进口国国内的律师熟悉当地的法律,且便于与调查机关沟通、联系。我国律师了解中国国内的法律、中国的国情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实行国外律师和国内律师联合办案,有利节约应诉企业的成本,有利于应诉企业相关人员与律师之间的充分沟通,也有利于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应诉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利的抗辩意见,以取得最佳的结果。

选择律师事务所时,应尽量挑选符合以下条件的事务所:了解中国的经济运行体制,具有中国企业或中国政府应诉反补贴调查工作的经验;具有贸易救济案件的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聘请外国律师时,要关注其曾企业应诉反补贴调查的实践经验(尤其是中国企业应诉反补贴调查的经验),而且要注意其应诉业绩。

三、据理力争,积极抗辩

提交调查问卷答卷和补充问卷的答卷只是反补贴调查中的一个方面。与此同时,企业(及律师)还应在各方面进行有力的抗辩,这种抗辩既可以包括程序方面的,也可以包括实体方面的。应诉企业在反补贴调查中的最佳战略就是证明:(1)不存在补贴;(2)补贴是微量的;或者(3)补贴是不可诉的。在应诉过程中,企业可以在补贴的性质、国内产业的损害、补贴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等诸多方面充分进行抗辩。任何一个环节的抗辩成功可能就会带来最终的胜利成果。

此外,在应诉过程中还要善于利用进口国法律规定的有关程序。例如,听证会是调查中一个较为常见的程序。听证会是应诉企业陈述观点、表明立场的重要程序之一。应诉企业应充分利用进口国法律赋予的这一权利,在听证会上联合利益一致的其他利害关系方共同抗辩,以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的结果。在初裁后,利害关系方一般可以对初裁发表评论,企业可利用评论对此前调查中存在的程序或实体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终裁阶段的调查提出建议和请求。部分进口国调查机关在调查中需要考虑公共利益(如欧盟必须在调查中考虑共同体利益,*调查机关也可以考虑公共利益),企业可以公共利益为由,提出终止调查的主张。

四、充分准备,应对核查

实地核查是调查机关反补贴调查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应诉企业应当精心准备,接受核查。国外调查机关在核查时极为认真、细致、严格。因此,应诉企业必须在律师的指导下,全面、充分、认真地进行准备,以便顺利通过核查。应该说明的一点,核查是企业证明自己主张的极好机会,顺利通过核查才有可能取得对企业有利的结果。

反补贴实地核查的结果与调查机关最终如何裁决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全力以赴,绝不能掉以轻心。在核查中,每个关键部门(财务、生产、销售等)都要有专人负责,每个部门对核查人员提出的任何问题以及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都要有透彻的理解,以便泰然应对。在核查之前,参加核查会议的人员必须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对自己拿不准的问题或不属于自己负责的问题,不要轻易随口回答,以免授人以柄,陷于被动。

反补贴实地核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核实企业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与中国政府在应诉中提供的数据和信息的一致性。所以,在应对反补贴调查的过程中,建议企业要保持与政府及其律师的沟通和联系。在所提供的资料方面,力求准确、一致。如果存在差别,应事先找出存在差别的原因,并在国外调查机关询问时作出合理的解释,以免造成误解,影响最终的调查结果。

五、联合他方,共同抗辩

一般来说,进口国国内的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等利益团体都不希望进口国国内产业提出反补贴调查的,因为一旦征收反补贴税,意味着这些利益群体的成本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因此,企业可以在反补贴调查中联合这些利益群体,共同提出抗辩,以壮大己方的声势。这种抗辩对进口国国内产业和调查机关可以构成现实或潜在的压力,甚至可以影响到最终的裁决结果。

六、审时度势,穷尽救济

如果企业发现:进口国调查机关的裁决有法律上或程序上的错误,或有不公正的做法,而且有比较大的胜算,则可在进口国当地提起行政复议和/或诉讼,请求改变或撤销原裁决或决定。如果行政复议和/或诉讼的结果仍对企业不利,可能的话还可以上诉,直至穷尽当地救济。

此外,中国已是世贸组织成员,将其他成员方与世贸组织协定不符的行为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是中国政府享有的权利。如果国外调查机关的裁决存在法律或程序上的错误、瑕疵,或对中国有不公平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或其他协定,企业还可以说服中国政府,将进口国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

七、后续程序,一并重视

如果企业产品被征收反补贴税后,企业还可以根据进口国反补贴法律的规定申请期中复审(年度复审,或称行政复审、再调查等),以便重新进入该市场或争取在其中更多的市场份额。在调查机关主动发起或进口国国内产业提起行政复审的情况下,企业也应积极应诉,以便取得较为有利的结果。同样,在日落复审中,企业也应积极应诉,争取取消反补贴措施。

企业自查方案篇5

一、强化职能,深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

依托综合征管信息系统和各类管理监控系统,发挥稽查职能,坚持依法治税,认真组织开展日常稽查、专项检查、专案稽查和协查工作,整规工作成效显著。

(一)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推行税收自查补报引导纳税遵从。今年我们以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作为规范执法行为的载体,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稽查执法权,加强对稽查执法过程的考核监控,严格过错责任追究。同时,为认

真贯彻落实总局稽查局关于企业自查补缴税款入库工作的通知精神,对纳入日常稽查计划的重点纳税企业推行了“查前预告、企业自查、案头分析、重点检查”新的稽查方式。取到了化解矛盾,消除阻力,提高效率,引导纳税遵从的效果。上半年,我局日常选案稽查36户,共查补入库190万元。其中,组织企业自查收入187.8万元,稽查局查补入库税款0.17万,罚款0.36万,加收滞纳金1.09万元。

(二)扎实开展税收专项检查,整顿行业税收秩序促进收入增长。09年根据省市局和县局的统一部署,我们突出重点抓重点行业,重点户和重点环节进行重点稽查,制定专项检查方案,开展了大型连锁超市;建筑安装业;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业务的重点企业;煤炭经销企业;医药医疗器材品牌企业及生产销售企业;酒类企业及生产销售企业;品牌经销及分销商七个行业的专项检查。目前我们已对七个税收专项检查行业中的出口退(免)税重点企业、煤炭经销企业;医药医疗器材生产销售企业、品牌经销及分销商四个行业5户纳税人实施了专项检查,检查5户,已结案4户,在审理1户,结合重点企业的自查补缴税款工作,查补入库税款、罚款、滞纳金796789元。

(三)密切相关部门合作,积极开

展打击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专项整治行动,减少和堵塞税源流失。按照省、市局《开展打击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县局今年确定把发票专项整治工作作为基层抓收的重要渠道,一方面,加强与县公安局经侦大队的协调配合,健全税警协作机制,及时查处涉票违法案件,在打击“卖方市场”的同时,依法严厉打击“买方市场”,保持对各类发票违法活动的高压态势,我们稽查局结合行业税收专项检查对辖区内的医药、家具、建材、文具、手机、电脑、大中型商场、连锁店及农副产品收购等重点行业实施重点检查,依法从严查处使用虚假发票的行为。另一方面督导各分局发票检查小组对分局辖区从事各种经营活动的企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进行全面清理检查,从检查进展情况看,我们稽查局结合专项检查和日常稽查检查了34户,其中发票有问题户数7户,涉及未按规定开具发票2户,涉案发票份数8份;未按规定取得发票4户,涉案发票份数35份,其中涉嫌假发票25份(目前在调查处理之中),分局移送发票违法案件3户(涉案发票份数42份在查核实),发票违法违章已经了处罚5户,罚款12800元,已入库12800元;分局统计检查发票户数288户,其中发票有问题户数47

户,罚款5760元.检查移交稽查局查处3户。

(四)积极拓展案源,查深查透协查和举报案件。09年,我们充分利用金税工程协查系统和稽查举报案件管理系统,加强对受托协查案源和举报线索的分析梳理,寻找办案突破口;落实催办督办、集体会审机制,积极组织精干力量查深查透协查和举报案件,每起案件做到“五及时”:及时做好登记、及时下达稽查任务、及时实施稽查、及时向上级局和举报人反馈检查结果、及时将案卷整理成册专柜保管。上半年,我局共受托纸质协查案件2起,涉案发票5份,涉案金额19.83万元,税额2.9万元。经查涉案发票为真票、业务正常、票款结算正常、税款计缴正确。受理举报案件2起,认定偷税立案2起,查补入库税款99700元,罚款40530元。协查、举报案件按期回复率均达到100%。

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稽查工作质效

我们坚持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规范操作,实现稽查质量和效率的平衡;加强沟通,理顺稽查四环节的工作衔接;夯实基础,推进案卷标准化建设,落实考核,保障稽查工作顺利开展。

(一)探索科学选案有效途径

选案是稽查工作的首要和关键环节,我们逐步调整选案思路,将稽查质效控制的关口前移,

认真分析筛选三大主体软件系统(征管、评估、协查)数据信息,按省市局稽查面达查帐征收企业纳税人总户数20%、选案准确率达到85%的总体要求,确定上报09年稽查计划60户,上半年实现稽查计划48户,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选案的针对性和准确率有了明显提高。

共2页,当前第1页1

(二)实行案件分类管理、三级督办

企业自查方案篇6

XX年年,全区安监系统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956家,下发《整改指令书》2587份,下达《强制措施决定书》592份,查出隐患19279条,整改16635条,查封隐患设备1176台,经济处罚356次,罚款530.73万元。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62宗,死亡77人,重伤188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宗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分别下降了17.09%、2.53%、21.67%。确保了市政府下达给我区的生产安全事故控制目标。

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理顺安全执法工作机制

(一)完善综合执法配套机制

今年3月我区在街道推行综合执法后,为确保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有效衔接,我局制定了配套实施方案,对区、街道两级安全生产执法监察事权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建立了紧密相连、互相配合的工作机制。各街道执法监察中队按照区政府改革方案和区局配套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队伍建设,理顺与街道行政执法队的关系,完善内部管理工作制度,实现了新旧执法体制的有效衔接和无缝接轨。

(二)建立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制度和案件审理工作制度

为切实抓好今年全区的工伤预防工作,我局联合社保、总工会、宣传部等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了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XX年年度龙岗区工伤预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先后召开两次工伤预防工作联席会,表彰了21家工伤预防工作先进企业代表。

为使办案准确、合法,实行执法调查权与决策权的适度分离,局成立了案件审理委员会。对处罚3万元以上的案件由案审会集体讨论决定。

(三)完善社区安全巡查制度

为确保我区原有的安全生产巡查制度与新体制实现有效衔接,保证安全执法监察与社区巡查有机结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巡查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我区安全生产区、街道、社区三级安全监管网络。为了加强对巡查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指导,从11月份开始,局领导带领各科室每周星期二到包点街道检查社区巡查制度落实情况。

二、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开展执法工作

(一)查办事故和责任力度不断加大。我局依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加大了事故查处力度。对74宗生产安全死亡事故进行了立案查处,办结率93%。在事故查处中,我们一方面加大对事故单位负责人的行政法律责任追究,另一方面加强了刑事立案查处的力度。今年,对13宗涉嫌刑事犯罪的事故案件19名责任人移交公安、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其中已有4人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同时对事故单位实行了安全评价和隐患整改结案制。定期编制《安全生产事故通报》和《安全生产简报》。

(二)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试点工作。根据市局关于在危化行业以及其它“五大”重点行业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要求,认真落实,确定53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60家企业为标准化工作试点单位。编印了《企业安全标准文件汇编》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文件汇编》发给试点企业。组织试点企业召开了动员会,并按省局要求成立自评小组培训自评人员,保证标准化工作有序进行。

目前,危险化学品标准化建设方面,已有2家危险化学品企业通过了省局的标准化考评,46家企业已向省申请达标考评,申报率达到86.8%,超出省局要求的30%申报考评额。60家“五大”行业安全标准化试点企业,已进行了重点检查,并聘请市安科学会2名专家配合区、街道对完成复评的试点企业进行考评。

(三)大力推行中小企业安全托管体制。在我区,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安全生产管理薄弱没人管、不会管、管不好的现象,一些事故单位也存在安全管理不到位,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使各类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一直以来,政府担心,企业烦心,社会忧心。为有效改善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我们创新工作机制,在一些中小企业、事故单位中推行安全托管工作。通过中介机构,引导企业规范安全生产行为,促使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完善规章制度。同时,发挥中介机构技术力量,督促企业对各类隐患的整改,让中介机构发挥好“企业的助手,政府的帮手”的作用。目前,我区接受委托管理的企业有331家,比去年增加了218%。坑梓、坪地街道约70家企业接受了委托管理。龙岗、横岗、坂田等街道也专门拨款与中介机构签订技术服务协议,依托中介机构开展一些专项检查。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监管水平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执行力建设。今年以来,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国家安监总局提出的强化四种意识,养成四种作风的要求,我局狠抓队伍自身的政治思想、党风廉政建设,有效促进了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精神,特别是胡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用报告精神,结合我区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开展工作。逐步形成了干净做人,干净干事的良好作风。

(二)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各级安监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全市推行综合执法后,我区与街道在安全生产方面进行了事权划分,对街道安全生产监察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为确保基层人员在日常执法过程中的规范性和适用法律的准确性,我们组织了街道、社区684人,分13期,每期2天的培训班。从执法文书正确使用到一般事故调查处理,从危险化学品现场监察到工矿企业日常执法监察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培训。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基层执法情况,年底我们开展了行政处罚案件交叉检查,检查执法案卷189个。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又举办执法人员业务培训班,进一步规范了安全生产执法行为。一年两次的培训,使基层执法人员的执法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今年,各街道执法中队依法立案查处各类违规行为341宗,处罚333.63万元。

四、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保持高压态势

(一)开展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为主要内容的百日安全生产检查活动

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一般事故,按照市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部署,组织开展了“百日安全生产检查”。主要目的是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完善管理制度。检查以企业自查为主,街道执法中队和区执法大队检查为辅。我们共发出检查文件和自查表15000份,要求企业自查后上报自查表。这次检查各街道安监办(执法中队)共检查企业1964家,发现隐患8327处,下发《整改指令书》842份,下达《强制措施决定》204份,封停隐患设备701台,立案119宗,罚款109.7万元。我局抽查企业117家,发现隐患1124处,下发《整改指令书》85份,下达《强制措施决定书》7份,封停设备23台,处罚2.5万元;但企业自查率仅为56.4%。

(二)开展事故多发企业的整治

今年,结合市部署的各项专项监察,组织了区安全生产执法警示活动、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监督检查等工作,按照“上年事故多发单位跟踪查,上月事故下月查,重伤事故立即查”的执法思路,积极开展事故隐患的整治。在日常监察中,共检查各类企业132家,检查设备3982台,下发《整改指令书》132份,下达《强制措施决定书》28份,查封隐患设备62台。对责令限期整改的122家企业进行了复查,对逾期未按要求整改9家企业给予行政处罚。

此外,我区加强了对非煤矿山的安全监管工作。对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非煤矿山企业进行了检查,使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对《采矿许可证》过期的2家企业,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

(三)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执法检查

一直以来,我们严把安全许可前沿关,认真抓好安全许可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协助省、市安监局开展现场核查工作。在抓好日常监察工作上,今年,我们共检查危化企业336家次,下发《整改指令书》74份,下达《强制措施决定书》9份,依法查处违规企业8家,罚款21万元。

强化重大危险源监管。一是抓好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第三类)经营企业备案工作。全区目前共有30家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第三类)经营企业备案。二是核定重大危险源企业155家,212处,并实行分级管理。三是复查了关闭的18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确保“关、停、搬、转”干净、彻底。四是与市局共同组织了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培训班12期,981人参加了岗位安全操作培训。

(四)开展涂层烘干室使用企业专项整治

认真落实市局《关于进一步开展涂层烘干室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对全区使用涂层烘干室企业539家,在用涂层烘干室1257台,建立了详细的电子档案。

按照市局的部署,确定了12家企业试点。为做好试点企业的考评验收工作,保证验收工作质量,局拨款聘请广元康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深圳市涂层烘干室使用管理安全要求及考评》的要求,对12家试点企业采取边执法边考评验收的做法,按时、按标准完成了考评工作。

坪地、平湖、布吉等街道也聘请安全中介机构对辖区涂层烘干室企业进行了检查和整治。全区共对317家使用涂层烘干室企业进行了执法检查。

(五)开展对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净化车间整治

“6·27”火灾事故发生后,为吸取教训,加强对净化车间企业的监管,我们在全区开展了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净化车间企业普查工作。截止目前,全区有使用危险化学的净化车间企业279家,聘请了市安科协会专家开展检查整治试点工作,制定出《龙岗区使用危险化学品的洁净作业企业安全检查指引》,并组织了区、街道执法人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净化车间企业负责人、安全主任进行了培训。共举办5期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企业337家,424人。

五、突出抓好督查督办,推进全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安委办综合协调和督查督办职能,调动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抓好安全生产。完善了区安委会工作规则。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防范工作会议,对重大安全生产问题进行研究协调。建立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工作计划、登记、汇报等制度,使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制定了工作方案,部署各街道、各相关部门开展道路交通、工矿企业、燃气安全、特种设备、建筑安全、旅游安全、水上安全、“清无”等专项检查和隐患排查行动。各部门按照安委办部署,积极组织开展本行业、本辖区各类专项行动,成效明显。

完善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在各街道设立了隐患举报投诉电话。认真处理群众投诉,进一步规范案件的收发、登记、管理工作。今年共受理安全生产投诉、举报案件148件,其中督办28宗,转办120件。做到了案件“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六、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力度,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一)扩大“安全生产月”的影响。在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中,我们与共青团、横岗街道办联合举办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区领导张备亲自动员,百家企业一千名职工在仪式上向社会公开承诺,保证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保障安全生产。我们把宣传咨询与下基层服务相结合,与龙岗街道、比亚迪公司及区有关职能部门联合开展大型安全生产咨询活动。在电视台、报刊广泛宣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不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的单位予以曝光。利用移动通信发送安全生产信息2万人次。组织100场电影进社区,利用电影进社区播放安全生产宣传短片100次,通过各种活动形式使“安全生产月”活动深入人心。

(二)加大安全宣教力度。我们通过各类公共场所,大力宣传安全知识。在8台公交车上制作了车身安全公益广告,制作了30秒钟安全用电广告片在区电视台播放。在公交车侯车亭制作了预防燃气中毒和火灾的安全公益广告。在电梯安装144块公益广告,在2个要道口竖立了立柱广告牌。向企业和员工发放《员工安全知识必读》读本4500本,招贴画5000张,宣传挂图1000套,安全宣传小册子19660册。在“一畅两会”专项整治行动中,制作消防安全宣传条幅标语340幅挂在各社区。制作《龙岗区出租屋消防安全十项须知》55000张,在“三小场所”张贴。今年在宣传上我局共投入88万元。

(三)加强从业人员培训质量。本着“规范发展、繁荣有序”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了安全培训中介机构的管理,严格执行办学审批制度,杜绝无资质办学和非法挂钩办学等现象。加强了对培训机构设备、设施的管理,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场所进行了规范。加强了培训质量管理,从参加培训人员的身份、教学质量、考核发证等环节从严把关,共培训企业负责人1532人,初级安全主任3528人,特种作业备案3590人,操作证复审备案2753人。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社区安全巡查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社区工作站成立了以后都组建了安全生产巡查队伍,配备了3-5名工作人员。推行“大综管”以来,没有与“大综管”有效结合起来,社区巡查员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对社区巡查工作指导力度不够,致社区巡查工作普遍存在职责不明确,工作不清晰,巡查记录不齐全,档案管理不规范等现象,中心工作与日常巡查结合不紧密等诸多问题。

二是对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的工作思路贯彻不到位。按照国家安监总局提出的“落实年”和“攻坚年”,我局围绕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求企业自主地、积极地、主动地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考虑安全因素,自觉规避事故风险,防治出现事故隐患。这一工作思路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如在今年开展“百日安全大检查”活动中,企业自查率还不足60%,上交的自查表也普遍存在敷衍应付的现象。这一现象一方面反映我区部分企业缺乏自觉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反映我们自身对此工作宣传、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企业自查方案篇7

一、泸州市拍卖市场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泸州市拍卖市场发展较快,现有本地注册拍卖企业8家,外地拍卖企业常在我市举行拍卖现场会的有4家,公司注册资本均为100万元,全市拍卖企业员工总人数49人,注册拍卖师8人,其它专业人员41人。截至8月底,今年全市共举办拍卖活动101场,成交拍卖金额43588万元。

泸州拍卖市场总的发展趋势是健康有序的。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了监管、培育,拍卖企业不断完善工作制度,规范自身经营行为,依靠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服务,在促进市场繁荣,盘活不良资产,为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我市拍卖企业规范较小,内务管理薄弱,法律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等原因,我市拍卖市场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拍卖市场联合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行动迅速。

一是成立领导组,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市政府的安排,成立了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明龙任组长,市工商局局长庞晓龙任副组长,工商、商务、监察、公安、物价、文化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泸州市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市场科,市场科科长任办公室主任。根据《四川省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精神,制定了《泸州市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以市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印发。

二是及时召开“两会”,迅速布置专项整治工作。6月24日,市政府在市工商局七搂会议室召开泸州市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会。市工商、商务、公安、监察、文化、物价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决定:为规范拍卖市场经营秩序,打击拍卖活动中的各种违法行为,营造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拍卖市场环境,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工商部门牵头,商务、公安、监察、文化、物价等部门联合,于2010年6月至9月在全市范围开展拍卖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并讨论通过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明龙在会上对整治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确保专项整治工作收到实效;二要强化措施,扎实开展,严格依法对清理整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处理;三要狠抓落实,抓出成效,建立拍卖市场长效监管机制。

6月27日,由市工商局、商务局、公安局等部门组织召开了由泸州市拍卖企业参加的泸州市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会上学习了《四川省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泸州市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拍卖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专项整治的重点是:1、清理和纠正违法拍卖公告(广告)、竞价公告、拍卖信息、竞价信息,违法举办拍卖活动的行为;2、查处拍卖企业违法拍卖行为,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争揽业务;3、不经拍卖程序处分拍卖标的;违规拍卖公告,诱导或阻扰竟买人参与竟争;拍卖企业及其工作人员以竟买人身份参与本公司组织的拍卖会并举牌应价;4、在自己组织的拍卖活动中拍卖本公司物品或者财产权利;5、故意隐满拍卖标的的真伪或瑕疵,给买受人造成损害的;6、拍卖企业及其工作人员与竟买人恶意串通,给委托人或买受人造成损害的;7、在自己的拍卖活动中,采取恶意抬价或压价的方式给其他竟买人或受买人造成损失的;8、采取恶意降低佣金比例或低于拍卖成本收取佣金,甚至不收取佣金(义拍除外)等不正当行为的;9、拍卖企业未经批准,擅自出租、转让拍卖经营权的;10、雇用未依法注册的拍卖师或者其他人员充任拍卖师主持拍卖活动或雇用未与拍卖企业签订聘用合同的拍卖师主持活动的;11、擅自到异地挂牌或未经批准设立办事机构开展经营活动的;12、拍卖国家禁止买卖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的;13、开展拍卖活动不依法到工商机关办理备案的;其他法律法规禁止的拍卖违法行为。

三是广泛宣传、让群众了解拍卖市场经营活动,支持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在组织召开泸州市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会和动员会的同时,邀请了泸州市电视台、泸州广播电台、泸州日报社等新闻媒体参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形式广泛宣传《拍卖法》、《拍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泸州市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同时深入拍卖企业分送有关资料,主动向他们宣传讲解拍卖法的有关知识,让拍卖企业全面了解拍卖活动中应履行的职责,从而更好的从事拍卖活动,让广大群众了解拍卖经营活动,支持参与泸州市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

四是落实具体措施,为每个阶段整治工作打下基础。一是开展认真摸底调查,摸清泸州市拍卖企业的基本情况,泸州市共有拍卖责任有限公司8家,他们均具备经营拍卖业务的资格,但在经营活动中均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二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拍卖企业拍卖情况自查表”,下发企业自查填写,要求拍卖企业自查报告,限期报送整改情况,逾期则按相关规定从重查处。8家企业自查报告均已完成并上报相关部门。

(二)明确职责,强化监管职能。

按照拍卖相关法律、法规和省政府文件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能职责,既联合行动形成监管合力,又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市商务局作为拍卖行业的主管部门,加强了对拍卖企业年度核查,要求企业每月上报拍卖情况统计表,对于违规行为坚决予以处罚,对于没有经营业绩、严重违规操作的企业,依法吊销其《拍卖经营批准证书》。同时,加强了对拍卖协会的指导力度,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规范拍卖企业的经营行为和拍卖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市工商局主要负责督促和指导拍卖企业建立健全拍卖管理制度,加强对拍卖企业和拍卖活动的监督检查,依法开展拍卖活动备案,依法查处各类拍卖违法行为,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在拍卖企业登记、年审等工作中共同把好拍卖企业的准入关。物价部门负责检查拍卖企业是否按核定的标准收取相关费用。公安、文化(文物)、监察等部门依据自身职责,加强对拍卖行业的监督管理。今年1-11月拍卖企业到工商部门共办理拍卖备案141件。今年工商部门转变监管方式,在强化备案的同时,加大了现场监管力度,今年共实施现场监管17次,现场监管次数较过去有明显增加,促进了拍卖活动规范、有序地进行,为进一步提升拍卖监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夯实了基础。

(三)加强日常监管,加大查处力度。

拍卖市场具有特殊性,情况复杂,监管难度大,在加强对拍卖企业日常监管的同时,我市突出重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监管:一是规范拍卖公司拍卖公告和拍卖标的展示,拍卖公告的内容、时间、公告方式、标的展示时间和方式要符合拍卖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要求举办拍卖活动的企业提前七天提交拍卖“标的”的相关备案材料,经工商部门审核后才能到媒体刊播、公告。对有争议的和国家禁止拍卖的物品一律不予备案,并通知其禁止拍卖;在拍卖成交七日内,还要将拍卖完毕的“标的”、竞买人名单、身份证复印件进行备案登记,以保护拍卖活动竞买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拍卖公开原则。二是对拍卖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检查方式:查以来所有的备案资料、查统计报表、查拍卖公告、查成交确认书、查企业的相关制度

及人员资质等档案资料,维护拍卖活动严肃性。今年共实施现场检查21人次,通过现场检查,进一步了解掌握拍卖企业的基本情况,增强监管拍卖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加强拍卖备案工作,确保拍卖备案资料和内容符合要求,杜绝不办理拍卖备案、拍前办理备案拍后不办理备案、拖延办理拍卖备案等不依法办理拍卖备案的行为。四是加强拍卖现场监管。重点加强以下拍卖活动的监管:1、标的特殊竞买人数较多的土地、房产等公物拍卖;2、国家行政机关、政法部门依法没收的物品的拍卖;3、有举报、投诉的拍卖活动;4、拍卖企业有违法违规记录,监管人员认为需要进行现场监管的拍卖。把主要精力放在有举报投诉的拍卖活动、参与人数众多的拍卖活动、大宗国有资产拍卖活动、在本地有重大影响的拍卖活动、其他有违法嫌疑的拍卖活动。对重点的拍卖活动工商、商务、公安、监察等部门联合对拍卖现场进行监拍。五是查处违法违规拍卖活动。目前,工商、公安部门正联合查办一起案件。现初步查明:刘昭阳等21名竞买人在竞拍一宗国有土地之前,共同约定一致压低拍卖应价,现场拍卖时由刘昭阳以240万元应价成为该宗国有土地的买受人。之后,21名当事人又在龙马潭区一茶馆内对该宗土地私下进行竞购,最后又是由刘昭阳以300万元应价竞买成功。这两次竞买的差额为60万元,由刘昭阳拿出平均分配给其他的20名竞买人,每人3万元。经公安机关对涉案的21人立案侦查后,因此案不构成刑事犯罪,现已移交工商部门办理,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此案情况复杂,涉及面广,人员多,调查终结后将依法严肃处理,并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市曝光。

为切实增强拍卖市场的监管实效,我市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面对新问题,寻求新方法。工商部门将市场巡查与拍卖现场监管、12315投诉举报紧密结合,细化巡查内容,科学划分巡查类别,为规范拍卖行为奠定基础,促进职能到位。针对在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工商部门积极整合系统内外资源,对内市场合同、商标广告、企业注册、公平交易等业务科室间及时沟通,加强协调配合;对外加强与商务、公安等部门的联合,建立定期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严查不按规定备案、恶意串通竞买等违法违规拍卖行为。建立巡查督导制度,在市场巡查中,制定巡查计划,确定巡查内容和重点,督促巡查监管到位,做到巡查必到场、到场必检查、检查必记录、记录必录入的原则,健全完善拍卖市场巡查监管制度。

三、我市拍卖市场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拍卖市场联合专项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拍卖行业的复杂性,监管的艰巨性,目前,我市拍卖市场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恶意竞争拍卖资源。有的拍卖企业抱着“先拿下标的再说”的心态,盲目取得委托方签订委托合同,之后长时间无法将标的卖出,使委托方利益无法实现,拍卖从业者信誉受损。无序竞争、相互抵毁、恶意压低佣金、操作不规范的拍卖行为时有发生。

2、恶意串通现象比较严重。在土地、房产、废旧机器设备拍卖的现场,竞拍者串通以底价成交,因串通不成发生纠纷,甚至暴力事件的情况也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委托人的利益,给拍卖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公物拍卖活动极不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人民法院委托拍卖价值增值率很低,多数拍卖以“对价”成交,公物拍卖实质意义的拍卖并不多。在公物拍卖中,有的委托人、拍卖人授意限制他人参与合法竞买,或授意在外地媒体拍卖公告,以便达到自己或亲友从中得利的目的。

4、拍卖成交后的移交、过户工作比较困难,买受人拍卖成交后违约现象较多。因一些拍卖标的存在一定瑕疵,而现有的法律法规又没有明确规定,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缺乏灵活性,给拍卖标的产权转移、尤其是不良资产的成功处理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5、零佣金现象有所发生。当前市场竞争还不够规范,有的委托人选择拍卖公司不是优质的服务和拍卖师的拍卖水平为标准,而是以低廉的佣金作为条件,由于极个别拍卖公司的恶意竞争,出现了零佣金的怪圈,由于减少了佣金收入,拍卖公司势必降低拍卖成本,草率拍卖,导致拍卖质量日趋下降,伤害了委托人和拍卖人的利益。

6、拍卖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我市拍卖企业规模较小,内务管理薄弱,存在内部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拍卖活动的档案资料不规范等问题,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经营场所设施等方面还亟待提高。

四、明年工作打算

针对我市拍卖市场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强拍卖市场的监管,促进我市拍卖市场健康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专项整治行动的机构不撤,人员不散,保持对拍卖市场严管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拍卖行为。

2、进一步完善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拍卖市场长效监管机制,促进我市拍卖市场监管常态化、制度化。

3、加强宣传力度,形成社会氛围。要通过电视、报刊、培训、座谈会等形式宣传拍卖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和开展拍卖市场专项整治的活动取得的成效。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和表彰一批优秀企业,形成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格局。

4、引导全市拍卖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坚持诚信守法的经营底线,全面履行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努力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开展争创“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活动。

企业自查方案篇8

一、园区经济发展局第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1.继续进行企业特种设备运行情况、年检情况、特种设备操作工持证情况的摸底调查,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形成电子文档,便于督促企业按时按要求对特种设备及操作证进行报检。

收集、整理企业的基本信息23个、初步建立了企业信息数据库1个(包括现有企业、新进企业、学校、个体的特种设备种类),特别是开展了新进园区企业生产情况的摸底工作。内容包括:特种设备台帐、企业的安全架构、应急预案、培训计划、特种人员名单等。

2.加强对29个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监管和督促,要求拥有特种设备的企业,如锅炉、蒸汽管路、货梯等设备在出厂、安装、使用登记备案、定期年检、检测、人员持证上岗方面必须按照国家特种设备使用规范严格进行,并对企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重点检查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安全会议记录,操作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

3.7月份—8月份按照《XXXX园区**年特种设备专项整治方案》的部署安排,督促企业对照方案进行自检自查。并要求企业提交自检自查报告和整改措施。发现问题5处(双腾锅炉司炉工无证操作、燃气公司气瓶堆放不规范、侨盛木业电工、焊工、叉车工无证操作、新宜锅炉超期未检、广明操作工不熟悉操作流程),提出安全整改建议5条。同时与安监部门开展多项专项整治行动。

4.按照园区的整体预案要求,制定了部门的应急预案,完善各部门和企业的应急预案。园区经济发展局根据《XXXX园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精神要求制定《XXXXX园区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并协助4个企业根据《XXXXX园区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各特种设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5.组织4个新投产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安全制度比较完善、管理体系比较健全、安全管理比较规范的企业参观学习,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增强其安全意识。

6.督促绿山、新宜、昌茂、金龙、希望高中、侨中、桂华、天然纸业、双腾等9个企事业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报检报验,对特种岗位人员上岗证书进行复验、复查。

二、第四季度的工作安排

1.按照**年特种设备专项整治方案的部署,重点检查特种设备运行和操作员持证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清除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

2.指导企业按安全生产要求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形成安全培训制度,并按预案要求进行安全应急演习,要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形成长效机制。

企业自查方案篇9

一、强化职能,深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

依托综合征管信息系统和各类管理监控系统,发挥稽查职能,坚持依法治税,认真组织开展日常稽查、专项检查、专案稽查和协查工作,整规工作成效显著。

(一)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推行税收自查补报引导纳税遵从。今年我们以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作为规范执法行为的载体,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稽查执法权,加强对稽查执法过程的考核监控,严格过错责任追究。同时,为认真贯彻落实总局稽查局关于企业自查补缴税款入库工作的通知精神,对纳入日常稽查计划的重点纳税企业推行了“查前预告、企业自查、案头分析、重点检查”新的稽查方式。取到了化解矛盾,消除阻力,提高效率,引导纳税遵从的效果。上半年,我局日常选案稽查36户,共查补入库*万元。其中,组织企业自查收入*万元,稽查局查补入库税款*万,罚款*万,加收滞纳金*万元。

(二)扎实开展税收专项检查,整顿行业税收秩序促进收入增长。*年根据省市局和县局的统一部署,我们突出重点抓重点行业,重点户和重点环节进行重点稽查,制定专项检查方案,开展了大型连锁超市;建筑安装业;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业务的重点企业;煤炭经销企业;医药医疗器材品牌企业及生产销售企业;酒类企业及生产销售企业;品牌经销及分销商七个行业的专项检查。目前我们已对七个税收专项检查行业中的出口退(免)税重点企业、煤炭经销企业;医药医疗器材生产销售企业、品牌经销及分销商四个行业5户纳税人实施了专项检查,检查5户,已结案4户,在审理1户,结合重点企业的自查补缴税款工作,查补入库税款、罚款、滞纳金*元。

(三)密切相关部门合作,积极开展打击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专项整治行动,减少和堵塞税源流失。按照省、市局《开展打击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县局今年确定把发票专项整治工作作为基层抓收的重要渠道,一方面,加强与县公安局经侦大队的协调配合,健全税警协作机制,及时查处涉票违法案件,在打击“卖方市场”的同时,依法严厉打击“买方市场”,保持对各类发票违法活动的高压态势,我们稽查局结合行业税收专项检查对辖区内的医药、家具、建材、文具、手机、电脑、大中型商场、连锁店及农副产品收购等重点行业实施重点检查,依法从严查处使用虚假发票的行为。另一方面督导各分局发票检查小组对分局辖区从事各种经营活动的企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进行全面清理检查,从检查进展情况看,我们稽查局结合专项检查和日常稽查检查了*户,其中发票有问题户数7户,涉及未按规定开具发票2户,涉案发票份数8份;未按规定取得发票4户,涉案发票份数35份,其中涉嫌假发票25份(目前在调查处理之中),分局移送发票违法案件3户(涉案发票份数42份在查核实),发票违法违章已经了处罚5户,罚款*元,已入库*元;分局统计检查发票户数*户,其中发票有问题户数47户,罚款*元.检查移交稽查局查处3户。

(四)积极拓展案源,查深查透协查和举报案件。*年,我们充分利用金税工程协查系统和稽查举报案件管理系统,加强对受托协查案源和举报线索的分析梳理,寻找办案突破口;落实催办督办、集体会审机制,积极组织精干力量查深查透协查和举报案件,每起案件做到“五及时”:及时做好登记、及时下达稽查任务、及时实施稽查、及时向上级局和举报人反馈检查结果、及时将案卷整理成册专柜保管。上半年,我局共受托纸质协查案件2起,涉案发票5份,涉案金额*万元,税额*万元。经查涉案发票为真票、业务正常、票款结算正常、税款计缴正确。受理举报案件2起,认定偷税立案2起,查补入库税款*元,罚款*元。协查、举报案件按期回复率均达到*。

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稽查工作质效

我们坚持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规范操作,实现稽查质量和效率的平衡;加强沟通,理顺稽查四环节的工作衔接;夯实基础,推进案卷标准化建设,落实考核,保障稽查工作顺利开展。

(一)探索科学选案有效途径

选案是稽查工作的首要和关键环节,我们逐步调整选案思路,将稽查质效控制的关口前移,认真分析筛选三大主体软件系统(征管、评估、协查)数据信息,按省市局稽查面达查帐征收企业纳税人总户数20%、选案准确率达到85%的总体要求,确定上报*年稽查计划*户,上半年实现稽查计划*户,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选案的针对性和准确率有了明显提高。

(二)实行案件分类管理、三级督办

按照案源性质和轻重缓急的原则,将案件分为三类,实施案件三级督办制度。一类案件为上级稽查局交办案件,上级稽查局定期督办;二类案件为重大偷骗税案件,县局案审委常设机构法规股督办;三类案件为一般税收违法案件,由我们稽查局明确督办工作责任人;对所有案件我们坚持定期列出《催办清单》,提醒检查人员落实进户检查时间,抓紧案件的查处,加强案件过程管理,有效减少了积案的产生。

(三)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年,我们依据市局下达的综合绩效考核指标,结合县级稽查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细化内部考核指标,调整稽查基本工作量,突出质效指标,鼓励工作创新,注重方向引导,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年度公务员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并拿出一定的稽查办案经费对绩效考核的先进股室、先进个人适当给予奖励,使其成为推动稽查工作的内在加速器。

(四)夯实管理基础推进案卷标准化

通过加强稽查四环节之间的沟通,统一稽查案件取证结案要求、账外经营检查取证要求,规范《税务稽查报告》制作版式,建立稽查常见问题适用法规库,完善相关稽查工作制度,明析稽查工作操作流程,切实把稽查案卷归档工作做在平时,进一步推进我局稽查案卷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今年,在推行企业自查补缴税款入库工作中,我们先后召开了四次专题会,动员、分析讨论具体工作落实,并在全市稽查系统率先解决了自查补缴税款入库上线操作问题,为确保稽查收入入库和稽查案卷整理工作把好了关,此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得到市局稽查局的充分肯定。

三、以人为本,打造高素质稽查团队

(一)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活动。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稽查局党支部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及时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在与县局同步进行集中学习的同时,积极开展写读书笔记、谈心得体会、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每位党员、干部都分别作了1万字以上学习笔记,撰写了2篇心得体会。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上,我们紧密联系稽查工作实际,把理论学习化为实践的动力,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依法稽查工作水平,努力提升全体干部职工完成全年税收查补收入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二)全面创新业务学习方式。一是以全国税务稽查人员业务考试为契机,认真抓好考前学习、培训,积极组织稽查人员参加全市稽查业务考试培训,我局稽查人员参训率、参考率均达到了90%以上,有10人业务考试成绩在100分以上,总体排名在全市稽查系统中名列前茅,此次业务培训考试大幅度提高了我局稽查干部的整体业务素质。二是以岗位练兵为抓手,按照学用一致、按需施教的理念,针对今年稽查的行业、项目开展针对性的查前培训;三是依托省局内部网络构建稽查人员业务交流平台,提高办案能力和办案技巧。四是继续鼓励和适当奖励稽查干部参加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司法资格以及各类业务能手竞赛等学习培训和考试。

(三)全面抓好稽查行风、作风和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紧扣“依法稽查、廉洁处事”主题,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针对稽查运行各个环节,建立健全警示教育干部的“防范型制度”,规范干部行为的“约束型制度”,促进廉洁执法的“措施型制度”,今年我们以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执法监控窗口,把开展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工作与市局年度案件复查工作有机结合,切实完善稽查过程监督,避免人情案、关系案的发生,以机器监控来根除执法上的随意性。上半年我局未发生1件税收执法违纪行为和廉政上的违纪行为,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显示稽查执法过错事项为零。

四、整合信息,加大宣传,发挥“以查促管、以查促查”的实效

(一)以稽查局网页和Ftp网络传输系统为载体,做好稽查信息宣传和调研工作。进一步加大信息编报力度,充实稽查网页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国税稽查新闻宣传,扩大国税稽查工作影响,注重和加强稽查执法工作调研,丰富调研成果,按照上级局要求,讲究质量及时报送月季年度的各类稽查报表,保证每月上报的稽查信息不少于两则,每季稽查宣传稿件不少于两篇。今年四月份,省局稽查局*副局长一行四人来我局开展稽查报表季报改月报工作调研,对我局稽查报表的编报质量和稽查案卷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推行稽查征管互动,实施双向监控

*年我们在加强对查结企业查补税款入库、账册调整初步把关的基础上,以“税务稽查建议”的形式,要求征管部门督促企业进行正确的账册调整和纳税申报,实行二次把关。上半年,我们分别向相关征管单位送达稽查建议书11份;征管分局累计向稽查局提交纳税评估报告、移送涉税违法案件3户次。

(三)积极开展“一案双查”工作

企业自查方案篇10

一、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整治行动,解决当前药品生产流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药品生产经营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活动,使我市药品生产经营秩序持续好转,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二、工作重点

(一)药品生产环节

1、重点整治内容:

(1)企业未严格按照处方和工艺规程进行生产,物料平衡存在问题,或生产过程存在偷工减料的行为;

(2)企业擅自接受药品委托加工或存在出租厂房设备的行为;

(3)企业原料来源把关不严,以化工原料代替经批准的原料药,以质量低劣药材代替合格药材,购买质量无法保证的提取物生产制剂的行为。

2、重点检查企业:

(1)外购原料药用于制剂生产的;

(2)中药材、提取物采购供应存在疑点的;

(3)近两年受过行政处罚的;

(4)近两年在《药品质量公告》中有不合格产品,或在评价性抽验、不良反应监测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的;

(5)近两年未进行过跟踪检查和其他检查的;

(6)近一个时期有群众举报的;

(7)声称已停产但未经核实的;

(8)低于成本价中标的。

(二)药品批发环节

1.重点整治内容:

(1)企业存在的“挂靠经营”、“走票”、出租、转让证照等违法违规行为;

(2)企业购销药品对购销方资质不审查或审查不严格行为;

(3)购销药品不验收、不入库,药品经营存在体外循环行为;

(4)企业存在购销票据、记录审核不严格,购销资金和票据流向不一致,增值税票与购销记录、药品实物不一致行为。

2.重点检查企业:

(1)曾涉及购销假药案件和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流弊案件的;

(2)近两年受过行政处罚的;

(3)近两年有涉及经营假药,“走票”、“挂靠”,出租、转让证照群众举报的;

(4)管理基础薄弱且曾存在违反药品GSp行为的;

(5)在日常监管中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或问题较多的企业;

(6)城区重点区域的药品批发企业。

(三)药品零售环节

1.重点整治内容:

(1)进货资质审查不严,供货方资质档案不健全,从非法渠道进货,特别是通过互联网购进假药的;

(2)未按要求销售处方药、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

(3)超方式、超范围经营;

(4)购销票据与实物不符,购销票据和记录不真实。

2.重点检查企业:

(1)城乡结合部和农村药店;

(2)近两年受过行政处罚的;

(3)近两年有涉及经营假药,出租、转让证照,出租柜台受到群众举报的;

(4)管理基础薄弱的单体零售药店及未实施统一管理的零售连锁门店;

(5)非处方药店。

三、工作步骤

集中整治为期四个月,主要步骤为:

(一)宣传发动阶段(自本方案印发之日起至2012年3月10日):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动员部署。

(二)自查自纠阶段(2012年3月初——3月20日):全市所有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均要对照上述要求进行认真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的自查整改报告(一式二份),应于3月20日前报市局药品安全监管科;各中药饮片、医用氧气、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的自查整改报告(一式二份),应于3月15日前报所在地县区局,由各县区局于3月20日前报市局药品安全监管科;药品经营企业的自查整改报告(一式二份),应于3月15日前报所在地县区局、开发区相关监管部门,由各县区局、开发区相关监管部门于3月20日前报市局药品市场监管科。

(三)集中检查阶段(3月21日-5月20日):中药饮片、医用气体、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由所在县区局全面检查,原料药和制剂类药品生产企业由市局全面检查;药品批发企业由市局全面检查,各县区局配合;各县区药品零售企业由所在地县区局全面检查;各开发区药品零售企业的检查,由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统一组织,开发区各相关监管部门配合。对各类药品企业检查的覆盖面要达到100%。对查实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予以严厉查处,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大案要案。集中检查期间,监管部门的检查与企业自查可交叉进行。

集中检查完成后,各县区局和各开发区相关监管部门要认真对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和总结,于5月20日前书面上报市局。总结报告和药品生产企业检查情况报药品安全监管科,药品经营企业检查情况报药品市场监管科。总结报告应内容翔实,有具体数据和案例,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集中整治总体情况,包括组织方式、检查范围、检查企业数、所占比例、检查方式等(附件1);

2、自查和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企业名单,包括已查实并处罚的企业名单(附件2)以及已立案但尚在继续查处的企业名单(附件3);

3、对已查实并处罚的企业,要详细报告违法违规行为及处理情况,包括企业名称、违法违规事实、处理依据、处理结果;

4、警告、责令限期整改、停产整顿及罚款、收回药品Gmp或GSp证书以及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统计;

5、已采取的措施和对今后工作建议,包括建立强化药品生产经营监管长效机制、深化药品生产经营监管制度改革的意见等;

6、对本次集中整治行动的评估意见。

(四)督导检查阶段(2012年5月21日至6月底):市局将根据进度情况,组成检查组对县区、开发区集中整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好的经验和做法将及时进行总结推广,对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对全市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书面报告于5月底前报省局,迎接省局的督导检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整治责任。市局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药品安监科、市场监管科、办公室等有关科室和食品药品稽查支队、药品检验所、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等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名单见附件4)。各县区局、各开发区相关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这次集中整治行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一把手牵头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定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县区局、各开发区相关监管部门务于3月10日前将整治工作计划报市局药品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完善联动机制,强化协调配合。各县区、开发区相关监管部门和市局机关科室要加强与稽查、药品检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案件查处、药品抽验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把握整治工作重点。对跨区域的制假售假案件,要加强区域间的协调配合,防止出现单打独斗、信息不通,各自为政。对大案要案,市局将挂牌督办。要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形成联合打假优势,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并将相关信息及时报告市局。

(三)加强案件办理,提高办案效率。对符合立案标准的,稽查部门应及时立案查处,深查深究,一查到底。对集中整治中已经立案,但在2012年6月15日前未能办结的案件,各县区局要把案件查处情况及时向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报告,市稽查支队加强督办,并向省局报告案件最终查处结果。

(四)坚持“严”字当头,确保整治实效。努力做到严格监管、严格检查、严厉处罚。对集中整治中查出的违法违规企业,必须依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对已经查证属实生产销售假药的药品生产企业,一律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对其中使用非法化工原料生产、违法委托生产、参与生产假药等情形的,一律按照情节严重,依法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对已查证属实出租转让证照票据经营假药或者造成特殊药品复方制剂流弊的、明知渠道不清或手续不全仍然购销假药的药品经营企业,一律依法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对生产销售假药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一律予以公开曝光;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涉嫌增值税票据造假的,一律移交税务部门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