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全管理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2:36

幼儿园安全管理概念篇1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一体化系统安全

0引言

如今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提升,使得早教已成为一种趋势。再加上家长工作的需要,没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孩子,最终迫使家长将孩子早早的送入幼儿园。但是,目前中国幼儿园的教育仍然处于封闭式阶段,幼儿园管理系统智能化的缺失使得幼儿园的管理问题不断涌现。为此,我们迫切需要一个全面、完善的幼儿园管理的一体化安全系统来实现幼儿园的“安全进出”、“健康饮食”、“科学管理”、“财务智能”、“家园互动”、“同步教育”、“无限沟通”等功能。

1幼儿园安全系统设备现状分析

通过对石家庄及其周边地区幼儿园的调研,我们了解到许多幼儿园已经意识到幼儿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幼儿园安装了相应的幼儿接送管理系统。可是由于资金、占地以及家长配合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一些幼儿园对于这些系统并没有充分利用。主要表现为多数幼儿园仍然只是停留在几种安全系统设备的简单组合运用中,缺乏一个整体管理的理念,缺少一套全面、科学、先进的有关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

2安全管理一体化系统基本理念

幼儿园安全管理一体化系统将采用先进的射频、语音、监控、门禁、短信、无线等技术,融合最优秀的安防、幼教、园务管理理念。集成幼儿签到抓拍相片、语音分区呼叫、短信通知家长、教室机锁定刷卡人信息、园长中心显示全园出入状况、车载机实现校车接送、校园定时分区广播、电脑显示家长及幼儿相片、宝宝在线、时时交流、节目录像、刷卡自动控制门锁、以及幼儿资料管理、作品登记、营养分析、配餐管理、财务收费、打单报表、人事考勤等多项幼儿和园务管理内容,将是一套全面、科学、先进的幼儿园整体解决方案。

3幼儿园安全管理一体化系统必要性与可行性

3.1必要性幼儿园管理,毫无疑问安全是首位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没有什么比保障幼儿安全更为重要的,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全社会及幼教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而将安全系统设备与幼儿园管理相结合,能进一步增强幼儿园安全防护的效果,幼儿园一体化是对安全系统设备的科学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设备的优势,使整个系统更加完善与合理,从而使幼儿园管理更加高效、科学与安全。让幼儿园更好地管理宝宝,更好地与家长沟通,达到管理工作智能化,保证幼儿安全到校离校、在校安全,提高管理效率,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消除园方的隐患,提高工作效率,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3.2可行性幼儿园是集体儿童场所,是幼儿生活学习的聚集地。幼儿园围绕保健工作目标,面向家长、幼儿、保教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能提高家长的养育水平和幼儿园的保育水平。更重要的是能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观念,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近年来,学校的安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部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对学校的安全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各级各类学校也相应采用了各种手段,来强化学校的安全工作管理。针对幼儿安全,幼儿园管理与安全设备的有效结合成为关键问题,在对校园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应该注重设备的引进与使用,加强对校园安全管理,保障幼儿安全。

幼儿园的根本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谈得到教育,谈到多种模式,只有安全,孩子们才能开心地在幼儿园成长。幼儿园应十分注重对幼儿的安全自我保护教育,因为幼儿园的幼儿年龄较小,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极易发生意外伤害。如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必不可少,与此同时,学校的安全设备的加强也是必不可少的。

4现有幼儿园安全系统设备改善

由于资金,占地以及家长配合等方面的原因,现有的幼儿园可能不能全面应用幼儿园安全管理一体化系统。为此,通过实地考察,针对现有幼儿园安全系统设备在使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现把安全设备改进方案及其他相关改进措施介绍如下:

①在幼儿园内重要场所如门口、安装红外线监控报警系统,实行24小时监控录像;对于已经安装门禁的系统,坚持让家长按照门禁要求入园接送幼儿。

②对幼儿园内部硬件设施设备,如:安全一体化设备等随时检查维护、维修,保证系统的正常运作。

③对于一些幼儿园有些安全措施缺失,像幼儿签到抓拍相片、教室机锁定刷卡人信息、短信通知家长、园长中心显示全园出入状况等,应将这些措施尽快实现,保障整套系统的完整性,让幼儿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钦娜.幼儿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海洋大学,2009.

[2]“伯乐安点”幼儿接送管理系统选配手册[Z].

[3]陈龙猛.基于VFp的幼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7.

[4]姜晓林.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幼儿园安全管理概念篇2

1幼儿园安全档案建设概述

(一)建设依据与意义

安全档案建设内容包括安全制度、日常工作、责任落实、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及整改措施等,对幼儿园安全隐患问题的解决和办学质量的提升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指出:“学校方面通过建设安全工作档案,通过记录日常安全工作,进而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消除安全隐患。”它为幼儿园安全管理考核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处理与相关责任的追究提供重要保证。

(三)建设原则与要求

幼儿园安全档案建设是指“部署收集整理生成保管利用”的整个过程,建设原则一般为:“分散形成”、“分类整理”、“统一归档”、“集中管理”、“档案保密”、“档案利用”。建设要求:第一,随时积累和保存各种安全工作资料;第二,所有资料必须保持绝对的真实和完整;第三,专人负责安全档案的收集、整理并上交给幼儿园档案室或档案管理人员。

2幼儿园安全档案资料建设现状

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幼儿园安全档案建设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意识不强,观念陈旧,安全工作认真做了却未留痕迹,大量资料零星、分散保存在幼儿园各人或各科室,因疏于收集和整理原始材料保存残缺现象时有发生。

(二)制度不完善,要求落??不到位,一些记录及表册的填写不及时、不完整,很多档案资料因无专人分类管理而造成收集不到位。

(三)有考评来时就组织人员临时“做”档案,往往是为了检查而恶补资料,“假、大、空”不实用现象显著。缺乏专门的档案室及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资料整理模式死板,立卷归档不规范。

3安全档案建设实践

(一)思维活起来:建设管理“两必须”

1.必须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和教职工都应彻底改变旧观念,牢固树立新观念,确立“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的现代化意识,把知识和创新作为幼儿园安全档案建设工作的管理目标。把满足社会、家长和幼儿园的需求作为幼儿园安全档案建设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价值走向,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开辟出幼儿园安全档案建设发展新途径。

2.必须二:订立制度明确职责。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试行)》要求,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幼儿园安全档案建设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和责任,明确管理规则,保证及时准确地收集、分类、归档、清理相关资料,把安全档案建设作为制度纳入到幼儿园日常管理和各部门工作规划中。如S幼儿园制定了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流程图(见图一)明确发生事故情况必须在1小时内报告园方,若没有按流程及时汇报,所造成后果由当事人承担相关责任及赔偿。

图1:S幼儿园幼儿意外事故处理流程图

3.必须三:现代化手段来推动

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互联网、平安校园工程等走进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二)让合作活起来:规范管理“三步走”

(二)合作活起来:规范管理“三步走”

1.第一步:责任承担征集上交。按照幼儿园现行的“一岗双责”安全工作责任制要求,幼儿园每一位教职工同是安全工作的承担者和责任人。幼儿园安保主任(或安全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各部门、各教职工征集园内分散的各种安全档案资料,并按照“一年一卷”的原则组卷。原则为:每年的12月份对本年度安全工作资料进行整理;每年的2、3月份对上年度的安全工作资料进行立卷,同时做好登记造册后移交给幼儿园档案室或档案管理员。

2.第二步:集中管理统一归档。幼儿园档案室工作人员按照专业规范要求对安保主任(或安全员)上交的安全档案资料进行及时分类、组合、排列、编号和编目,充分发挥出幼儿园安全档案建设的“实效性”和“规范性”。集中统一管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幼儿园安全档案实体实行集中保管,统一整理提供利用;另一方面对幼儿园的全部安全档案信息(目录、数据等)按统一的管理制度进行集中管理。

3.第三步:分类数据一目了然。安全档案资料编件立卷后一定要分类汇总,将相同类别或同一性质的资料依序分类编号以便查考利用。

(三)形式活起来:保管利用杜绝“零价值”

1.形式一:保管利用价值体现。当幼儿园安全档案出现严重破损、丢失、毁损或查找困难时,该幼儿园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体现为“零价值”。那么,安全档案的有效保管和利用则是实现幼儿园安全档案建设本身价值的前提条件。在进行档案保管和利用时相关人员还应注重档案室内防火、防盗、防水、防霉等,减少因外在条件导致的档案资料损毁的发生

几率。

2.形式二:信息化、网络化推进。幼儿园应开展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本着“利用优先、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一批直接服务大局的重要专题数据库,有序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进程。电子档案不仅可以使安全档案资料收集更趋合理化和规范化,还可解放一些人力,释放更大的库房空间。

3.形式三:编研创新经验分享。幼儿园可根据某些安全活动、项目课题建设等成功案例编研成各种安全手册,通过不同形式对安全档案资源进行宣传和分享,既利于搜索、查阅和携带,又扩大了安全档案服务范围及有效利用。如S幼儿园通过对“意外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开展研讨-实施,经过实践选取合理部分,摒弃不合理部分,然后再研讨-再实施,通过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和创新整合,汇编成独具园本特色的《安全工作经验实操》。

4激活安全档案大有可为

(一)为幼儿园的对外宣传服务

一方面幼儿园安全档案中的资料可以作为与家长交流和宣传的重要资料,让家长更加放心地将孩子交给学校;另一方面,资料也方便了幼儿园同其他幼儿园的交流,通过不断的探讨与总结不同幼儿园的安全保障经验,能有效提升幼儿园的安全质量整体水平。

(二)为幼儿园的各类评估考核服务

为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幼儿园往往会在不同时期进行各式各样的评比,而档案资料在评比中则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如在省级幼儿园的安全示范幼儿园评估时,上级一般会对幼儿园每季度的安全设备(如灭火器、警报器)的购置情况,教学中实施安全演练的情况及幼儿园的值班记录,入园登记等进行考察。完善的档案能够反映出基本情况,为各类评估考核做好铺垫。

(三)为幼儿园文化底蕴的内涵发展服务

安全档案建设是一个幼儿园管理规范化和成熟与否的标志。它不仅记录着幼儿园日常安全工作的开展历程,还记载着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发展轨迹,能有效凸显出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成果。基于园本实践的安全工作档案不仅能促进幼儿园成长、成熟,更能促进幼儿园园本文化的内涵发展与有效积淀。

幼儿园安全管理概念篇3

关键词:幼儿园;危机管理;关键变量

从危机发生的领域看,幼儿园危机主要分为经费危机、生源危机、资源危机、师资危机、安全危机、可持续发展危机等类型。[1]本文中所涉及的危机范围为安全危机,即所有与在园幼儿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相关的危机事件。幼儿园危机管理是指幼儿园根据危机的状态在第一时间依据安全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而做出的种种管理行为的总称,其目的在于预防、规避幼儿园突发事件成为安全事故,降低甚至消除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一、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幼儿园危机的发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当社会环境处于有序的良性发展状态时,整个社会领域就会出现和谐发展态势,反之,社会领域就会出现各种危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经济社会变迁过快,伴随而生的则是社会冲突与混乱,贫富差距逐步扩大,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各种社会矛盾凸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变迁,我国的社会文化体系也在经历着巨大变化,社会文化体系逐渐失衡,如,道德虚无主义心理蔓延、公共伦理道德失范、社会良知被遗弃、利己主义和坑蒙拐骗行为等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行为。[2]严重的规范缺失和规范偏离现象,导致人们在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时缺乏必要的规范引导和约束。这些自变量的存在和发展将会影响到幼儿园的安全发展。

二、管理者的认识与信念

幼儿园管理者的认识与信念对于危机的发生、演变及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园危机管理者的危机管理理念影响着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的危机预防与处置理念和行为。一般而言,幼儿园危机管理者对危机的认识和信念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防胜于治”的危机管理常态化,认为在危机管理中要坚持“防患于未然”,将危机预防作为幼儿园管理的常态工作来抓。第二类是“水来土掩”式的被动应对,认为幼儿园突发事件防不胜防,危机在所难免,在危机预防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将危机管理重点放在处置方面。第三类是“亡羊补牢”式的补救性管理,幼儿园管理者平时疏于对危机的防范,当危机爆发后才采取措施加以艰难应对。

幼儿园务必要摒弃“水来土掩”式和“亡羊补牢”式的危机管理思维,要坚持“防胜于治”的危机管理常态化思维,在危机预防方面下功夫,最大程度上保障在园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发展。

三、危机信息的检测与处理

在危机预防阶段,幼儿园如果能够及时掌握相关危机信息,采取措施,就能大大降低危机爆发的概率。因此,有效的幼儿园危机管理需要掌握范围广泛、准确、及时的危机信息,并及时对其进行科学解读和处理。危机信息检测是危机预防和预警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在危机信息情报的搜索和检测上越全面和详细,越有助于认识危机的状态,越有助于防控危机的爆发和降低危机的危害。从已有的幼儿园危机事件案例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危机事件的爆发与危机信息检测工作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危机信息检测工作可以为危机预警提供准确情报,危机信息情报对于危机决策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塑造作用,可以警示人们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解危险源,进而避免潜在危机发展成既定危机事实。如果幼儿园管理者对某些与危机有重要关联的危险源事先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如果在发现危险源后没有及时科学处理,则会在客观上为危机爆发提供了机会。

因此,幼儿园危机管理者应当加强对危机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处理工作。幼儿园要在安全检查制度的要求下,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幼儿园进行全园安全检查,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危机情报。对那些可能引发危机爆发的危险源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将幼儿园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

四、决策机制与程序

幼儿园危机在给人们带来危险和破坏的同时,也给人们一些处理危机、转“危”为“机”的契机。因此,在危机管理领域应高度重视危机决策系统的正式和非正式机制对幼儿园危机管理者的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幼儿园危机管理决策机制主要涉及以下若干要素:决策者的认知水平与当机立断行为效果、决策者对危机信息的依赖程度、决策圈内的互动、管理者与负责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决策者对现存决策机制与程序的认知与依赖性等。这些自变量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危机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效果,最终影响危机管理的效果。因此,幼儿园危机管理者在面对危机进行决策时,要坚决避免优柔寡断和固执武断,而要根据事先掌握的危机信息按照决策机制当机立断进行正确决策,为危机处置和抢险救灾争取“黄金时间”。

五、个人性格等特殊因素

个人性格作为非常规因素,对幼儿园危机管理行为及效果也具有重大影响。一般而言,个人性格等特殊因素包括幼儿园领导者及责任人的个性、心理压力、工作风格等。

据大量研究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在危机管理中,领导者的危机管理行为都不可避免地要透过领导者的个性表现出来。幼儿园危机管理者的个性影响着其危机管理的风格和思路,影响着危机管理决策和危机处置行为。幼儿园危机责任人的个性影响着其执行危机管理者的管理意志效果,也影响着具体的危机处理思路和行为。果断的危机处理责任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执行幼儿园危机管理者做出的危机决策,而依赖性的危机处理责任人在处置危机事件时则显得危机处置思维僵化,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

幼儿园危机事件往往会给幼儿园相关责任主体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导致认知扭曲,从而对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置效果产生消极影响。能够在面对危机事件时做到临危不乱、忙中有序,是幼儿园危机管理者和相关责任主体应该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

六、幼儿园危机舆论生态

幼儿园危机舆论生态是指当幼儿园危机事件爆发后社会中形成的一种环境和舆论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状态。在新媒体时代,随着网络的不断发达,公众的表达平台不断增多,带来了突发事件中舆论生态的活跃。

事实表明,社会对幼儿园危机事件的各种舆论对幼儿园危机与危机管理行为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我国幼儿园领域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在这些突发事件发生之后,都会产生许多社会舆论,而社会舆论又会反过来影响事件的发展趋势。总体而言,社会对幼儿园危机事件的舆论评价呈“一边倒”态势,即当幼儿园危机事件爆发后,社会舆论出现同质化现象,一般都将幼儿园及相关责任人的失职和渎职作为批判内容,将幼儿园再次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在面对内部危机事件的同时,将会面临社会舆论危机。幼儿园危机管理者在面对舆论危机时要做好危机善后工作,在社会舆论监督下必须妥善处理危机善后事宜。同质化的舆论生态也一致指向幼儿园危机预防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这将促使幼儿园更新危机预防理念,优化危机预防策略,提升危机管理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兹恒,潘梅.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内容[J].图书与情报,2007(02):33.

幼儿园安全管理概念篇4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幼儿园中的安全工作对每一位幼儿的人身安全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对促进家庭的幸福以及社会的稳定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体出现的许多幼儿安全事故,也为幼儿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同时为幼儿园开展有效的安全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基于此对幼儿园安全管理常见问题进行讨论,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幼儿安全管理基本概述

(一)幼儿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主要是指由组织实施的安全管理,通过规划、指导、检查等方式进行。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组织的管理、对场地和设备设施的管理和对行为的控制以及安全技术方面的管理这四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展开,对人、事、物的行为和状态进行管理和有效的控制。

(二)幼儿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对幼儿园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首先是可以有效保障幼儿安全。在现代的幼儿园中,当父母将孩子交给幼儿园的那一秒起,幼儿园对孩子就有了保障孩子安全的责仟。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机构就需要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看管,并且保障孩子在学校的区域之内不会发生安全事故。其次是能够有效保证家庭的幸福,主要体现在孩子在学校健康、安全,父母在外工作也能够安心。最后是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方面是建立在以上两方面完成的。

二、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一)幼儿自身对安全的意识不足

幼儿自身对安全的意识不足主要原因有:其一是幼儿自身的年龄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上都存在偏差,并且对这些内容在理解上存在困难。在幼儿成长期间神经比较脆弱,运动机能也还不够发达,但是幼儿这一时期多数都处于一个好动、想象丰富的阶段,就导致幼儿在活动时容易发生摔跤事故。其二是对安全意识知识没有进行普及和讲解,孩子在进行活动时没有危险的意识,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现代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并且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孩子的成长环境变好,就更加促使家长对孩子进行溺爱。因此在孩子进行尝试某一事物时,家长对孩子更多的是阻止。这种情况就容易导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够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一日_发生安全事故,家长和孩子都呈现出惊慌失措的状态。

(三)安全管理制度不到位

在重庆市某一幼儿园中,一位小女孩被陌生人带走。发生事故后对事故进行分析,主要是那天下午,孩子的父亲去学校接女儿,但是到学校才发现女儿已经被接走了,后来经过查询后,才发现在下午的时候,女孩被一位自称是叔叔的中年人接走了。分析原因:其一是幼儿园管理失职,在没有对自称小女孩叔叔的中年人进行身份核实的情况下,就将孩子交由陌生人;其二是老师缺乏责仟心和警惕性;其三是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另外,在现代的幼儿教育中对幼儿更多的是进行知识的传授,对安全知识的教授不多,或者是一笔带过,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在对幼儿进行安全知识讲解时,更多的是不能够做什么,而不是怎样去做。不对这些知识进行反复的实验,孩子又怎会知道在发生危险时怎样正确的做出应对的措施。

(四)设备设施的落后

在现代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更多的是由设备设施造成的,主要是由于幼儿园中孩子玩耍时的设备老旧,造成设备功能降低或者是破坏造成的。同时幼儿设施基本上是放置在较空旷的区域,就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如雨水的影响。孩子在进行玩耍时就会由于这些原因发生安全事故。

三、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有效措施

(一)加强幼儿园设备设施安全检查

加强幼儿园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就需要对幼儿园中的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并且对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记录,形成检查报表。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发生损坏的设备进行及时的修理或者是更新,以保证设备设施的正常使用功能,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孩子的安全。

(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首先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在制度明确对发生安全事故时,正确的紧急处理方案。同时对老师、领导明确安全管理责仟,并且对此进行有效的监督。必要情况之下,还了可以建立一定的监督制度。如:建立安全管理小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监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加强安全教育

幼儿老师还需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对孩子主要是对安全知识的讲解,和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进行具体的讲解,以促使孩子在遇到类似事件时可以及时的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应对。同时还需要加强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主要是防止孩子被陌生人通过食物、玩具等诱惑方式进行诱拐。要加强孩子在这方面养成良好的防范意识。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的安全活动,将安全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活动掌握生活中简单的安全技巧掌握,如:报警呼救、危险标志等。

四、结语

幼儿园安全管理概念篇5

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学前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在政策、方向、目标等方面为新时期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是自2011年开始,从国家到地方实施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更从硬件建设方面有力推动着学前教育的迅猛发展。西安作为一个拥有82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和教育大市,肩负的学前教育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面对新一轮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和人才竞争,西安在学前教育发展方面能不能抓住机遇、迎头赶上,缩小与其他城市的差距,是我们面临的现实考验。按照时代要求,立足西安实际,只有不断创新理念,强化特色,提升质量,才能有力开创西安学前教育发展新格局。

一、创新理念,拓宽视野

近年来,随着政府、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工作的支持和不断加大,特别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有力推进(自2011年至2013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86所)。到2013年底,西安基本可以解决入园难的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创新学前教育理念,拓宽学前教育视野。

1.创新教育理念,拓宽教育视野

无论是从幼儿认知规律,抑或当今信息社会对幼教工作的新需求来看,好的新的教学理念对培育幼儿兴趣,活跃幼儿思维,开发幼儿智力,提升幼儿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幼教工作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要在认真研究幼儿认知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教学理念,拓宽教学视野,紧紧围绕培育幼儿兴趣,活跃幼儿思维,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幼儿素养,不断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手段和载体,坚决摒弃幼儿教育小学化等违背认知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错误做法,真正使幼儿在三年学前教育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2.创新管理理念,拓宽管理视野

在创新教学理念的同时,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两者互为依托,相得益彰。新时期幼儿教育在管理上要充分照顾幼儿的“玩性”“童趣”等孩提特征,变“紧”为“松”,改“严”为“宽”,采用开放式模式,以游戏、活动等为载体,最大限度的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其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为其日后整体、全面、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强化特色,彰显魅力

新时期学前教育在遵循尊重幼儿认知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要根据时代、地域和园所实际不断强化办学特色,彰显魅力,真正走出富有特色、充满活力、务实管用的学前教育新路子。

1.强化时代特色,彰显时代魅力

幼儿教育在遵循自身规律的同时,要紧扣时代脉搏和主题,将时代信息、时代元素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融入到教育与管理过程中(比如在校园环境创设上要充分考虑多元化、现代化、城市化、人本化和时代内容)使幼儿的兴趣养成、智力开发、素养提升与社会相融,与时代同步。尤其是对幼儿教师来说,其培养培训应朝着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知识结构,具备适应儿童全面发展所需的教学、研究能力及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方向发展。

2.强化地域特色,彰显地域魅力

如果说时代特色是不同地区、不同园所都能彰显的共性特征,那么地域特色便是学前教育发展在区域方面的差异化竞争。西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缘优势和文化资源强势无疑是新时期西安学前教育最丰富、最鲜活、最得天独厚的内容资源。并取得形象生动的教学、管理手段将西安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融入到幼儿教育活动中,既能使幼儿在学习接受知识的同时,激发乡土情怀和爱国热情,又能充分彰显西安学前教育的地域魅力。

3.强化园本特色,彰显园所魅力

学前教育在强化时代、地域特色的基础上,还要结合自身实际强化园本特色,力戒千人一面的概念化迹象,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人特我优的思路,着力培育和打造自身独特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校园文化特色。如结合园所的历史积淀形成的书香校园氛围,结合场地开阔占地面积宽裕形成健康教育特色,结合周边和社会资源、家长资源形成的鲜明的艺术特色等。

三、提升质量,增强实力

从学前教育的实际成效来说,无论是创新理念还是强化特色,最终都是落脚在幼教工作的质量和实力上。换而言之,提升质量、增强实力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当前西安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关键是要着力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和幼教管理质量。

1.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增强师资实力

当前西安幼教队伍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基本功不过硬,有的教师缺乏敬业精神,有的教师教学理念、方式方法陈旧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西安幼教质量的提升和综合实力的增强。为此,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幼儿园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提升教师队伍质量上下功夫。一是要在教师入口上严把质量关;二是加大对现任教师师训力度;三是在同一层级上加强教师的转任交流;四是通过强制手段强化教师自身的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多措并举、内外互动的造就一支高质量、强能力、擅教授的幼教队伍,从根本上有力提升西安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提升幼教管理质量,增强管理实力

幼儿园安全管理概念篇6

一、基本情况及设施设备

二、办园理念与园务管理

在办园中,我们坚持正确的办园理念。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3到6岁幼儿发展指南》。以面向未来、服务家长、以人为本、全面育人为办园宗旨,坚持保教结合,既面向全体幼儿又注重个体差异性,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每位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管理上我们充分调动每一位教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她们的长处和优势,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各类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健全,职责明确,激励机制完善。与此同时,我园勤奋求实、团结严谨、热情奉献、开拓创新作为园风。在教职工中积极提倡,做到热爱幼儿园、热爱孩子、树立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同时,我们结合幼儿礼仪品格教育,向家长进行《幼儿家庭礼仪品格教育专题讲座》不定期的召开家长会,与家长相互沟通谈讨家园共育。积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随时了解幼儿园教学进度及幼儿在园表现,通过这些多层次、多途径的交流沟通,让家长全方位了解幼儿园动态,参与了幼儿园的课程互动,?实现了家园共育的目的。

三、卫生保健与安全防护

我园厨房配备有消毒柜、冰柜、不锈钢厨具等标准设施,干净卫生。操作人员有健康证,建立食堂食品卫生检查管理制度、食品安全制度,制定合理的营养食谱,食品、餐具、炊具均按规定消毒、我园教师、幼儿每学年体检一次,体检率达100%。并建立了合理的幼儿作息制度,确保幼儿身体健康发育。我园从制度上规定安全措施,从设施上保证安全无隐患,从人员管理上加强督促检查。做到经常性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并经常组织教职工学习安全防护知识,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坚持每天晨检,检查幼儿随身携带物品,及时消除隐患。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重视幼儿安全工作,坚持确认接送的幼儿家长,确保幼儿安全离园。我园有两辆接送车辆,车辆均通过检验,接送车辆有专人负责,每天接送完后进行点名,确保每位接送幼儿进班。我园还与公安部门经常性的联系,配备了警棍等警备器材,制定各种应急预案,以确保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由于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幼儿园自开办以来无一起大小安全事故,并迎接了甘肃省学校安全大检查,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

四、环境创设与教育教学

1、我园认真贯彻执行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一日作息制度,合理安排游戏活动,户外活动和各生活环节活动的时间,充分体现动静交替,保教结合的原把团结严谨。主题创设与保教相适应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参与布置,体现孩子参与的痕迹。重视幼儿的情感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情绪愉快。

2、我园立足本园实际,尊重幼儿的兴趣开展活动,让幼儿体验活动的快乐。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注重观察幼儿,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更多地通过启发性语言、环境的设置和材料帮助幼儿,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园安全管理概念篇7

【关键词】普惠性幼儿园;桎梏;《三年行动计划》;联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3-0023-04

伴随着社会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热议,“普惠性幼儿园”概念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将“普惠性”以法规的形式呈现,切实为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反思以往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存在的桎梏,我国大部分省市加大了宏观政策上的导向,但在建设的过程中,还必须兼顾微观层面的把控,以求取得更大的突破。

一、审视桎梏:观念与实践层面的缺失

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直接原因是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十条”明确了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的责任主体,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认真反思以往在学前教育发展上存在的缺失。

(一)观念层面: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定位认识模糊

学前教育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这在我国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中早已明确。但据2008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回答学前教育的性质是什么时,只有15%管理者提到学前教育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其中,教育部门的财政负责人中有23%的人提到,而县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职成教和社会力量办学部门、民政和工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等幼儿园举办单位等负责幼儿园审批注册的部门相关管理者中只有9%的人提到。…由此可见,在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中,对学前教育性质的定位不清是一种普遍现象。

另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但我国的学前教育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未得到明确的定位,这使得学前教育体制改革处于摇摆和混乱之中,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学前教育过度市场化的趋势。可以说,市场经济给我国学前教育公益性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有些单位部门和集体办园迅速被关、转、改。以北京市为例,2000年北京市共有2047所幼儿园,随着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大量单位部门幼儿园和集体办幼儿园被关闭,到2009年,注册登记的幼儿园仅剩1266所。这正是政府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忽视学前教育公益性造成的恶果。

(二)实践层面:政府管理职能不到位

政府发展学前教育在观念上的偏颇直接导致了在实践中管理职能的不到位,具体体现在行政管理、财政投入、教师队伍、质量监督四个方面。

1行政管理层面:学前教育专业管理力量短缺

我国学前教育的管理力量非常薄弱,据调查,国家层面负责管理学前教育的教育部幼儿教育处的编制只有2人,而实际在编专职人员仅有1人。除北京和天津还保留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29个省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在机构改革中陆续撤并,由基础教育处兼管,在不少省市没有幼教专职干部,或专职干部不“专干”,往往身兼数职。如此薄弱的管理力量,要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是相当困难的。

另有调查发现,有半数以上的教育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有1/4的教育部门甚至没有专职的学前教育管理人员。又由于学前教育的权限过于下放、管理的权力过于分散、没有相关立法保证,使得学前教育处于管理不到位、无人管,甚至管理混乱的状态。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力量严重不足,特别是当前民办同占据学前教育发展“半壁江山”的现实情况下,给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财政投入层面:教育财政投入体制落后

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是通过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体现出来的。而目前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几乎没有设立学前教育财政专项经费。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其经费与中小学一起统筹安排。而由于学前教育在我国属于非义务教育,很多地方政府常以此为借口,认为学前教育不应该由政府来负担。

从我国学前教育投资的外部比例来说,近十年我国财政性幼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在0.03%-0.06%之间;从学前教育投资的内部比例来看,2000年到2008年期间,我国财政性幼儿教育经费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所占的份额一直维持在1.3%左右。在我国,学前教育不仅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还存在经费分配不均的现象。2009年,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总额为195.16亿元,东部占65.6%,中西部占34.4%,而且其中92.8%被用于支持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在有限的1.3%教育经费中有70%被用于极少数示范幼儿园,城镇和农村普通公办幼儿园所获得的财政教育经费不足30%,占绝对主体地位的民办幼儿园则长期享受不到政府的经费资助。

3教师队伍层面:幼师队伍整体状况不佳

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而当前幼儿教师队伍面临着数量不足、质量偏低、待遇低、社会保障不落实等问题,这已成为目前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据2008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显示,东部地区幼儿教师数量占整个幼儿教师队伍的58.19%,而西部十省市仅占16.25%;东部地区研究生、本科、专科幼儿教师占教师总数一半以上,西部地区研究生、本科学历教师相对匮乏,总量仅为东部地区的1/4。据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未评职称的学前教师由2001年的50%上升到2007年的57.2%,东部地区学前教师的平均收入是中部和西部的1.8倍,不同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差大;东、中、西部学前教育持有教师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比例较低,即使在东部地区,学前师资获得两证的比例均为一半,两证皆无的比例达14.6%,中西部的状况更不容乐观;东、中、西部临时编制的教师比例分别为23.5%、30.3%、38.4%。

4质量监督层面: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不完善

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体制与机制尚不健全。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公办幼儿园的分级分类评定、验收和督导上,缺乏对民办园学前教育质量的监控,致使民办园在发展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收费和教育质量两个方面。

在我国,民办园一般是根据自身的办学成本确定收费标准,然后报主管部门备案。有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园,经常向家长收取各种各样的费用;还有的民办园为了追求高效益,忽视了幼儿园的教育质量。甚至有些民办园园长和教师不了解幼教法规和幼教基本规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缺乏计划、随意安排,或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市场化、小学化倾向严重。特别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仍然以学前班为主,存在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另外,有相当部分的民办园未经检查验收,甚至未注册登记,没有办学许可证。有的即使登记了,登记部门也未实地考察办学条件,平时也很少督导幼儿园的教学。总之,严重缺乏对学前教育质量的监督与管理。

二、突破一:出台政策,各省《三年行动计划》崭露头角

(一)成立政府管理机构,统筹学前教育发展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应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支持和督促市(地)、县级政府履行职责,发展管理好当地各类教育。为了弥补过去学前教育在发展中缺乏行政机构管理的局面,个别省市成立了政府管理机构。如天津、上海、江苏等省市建立、完善了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了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辽宁省教育厅为了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力量,成立学前教育处,承担全省学前教育的宏观管理工作;陕西省各级政府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各级教育部门成立推进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基于学前教育管理混乱的现状,成立政府管理机构,有助于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力量,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制,为建设普惠性幼儿园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是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加大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已成为各省市《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议题。北京市计划未来五年投入50亿元,新建、改扩建600所幼儿园,使全市公办幼儿园比例达到70%以上;辽宁省计划投入17.7亿元,实施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三年新建、改扩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600所,城镇公办幼儿园277所,接收小区配套幼儿园207所,所需资金由省、市、县按1:1:1分担;重庆市未来三年预计投入43亿元(其中市级财政6.3亿元),新建360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和270所城区幼儿园,改扩建450所公办幼儿园;四川省将投入24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8.4亿元),未来三年新建、改扩建1200所公办幼儿园,基本实现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贵州省省级财政三年将投入2.5亿元专项资金,实施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支持新建500所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计划总投资48亿元。可见,不论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已成为各地区的共识。

(三)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创新办园体制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国十条”也强调:“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

福建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2010年在已投入4亿元用于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的同时,还对办园规范、质量合格、低收费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生均给予补助。上海市通过鼓励兴办规范的、收费较低廉的三级民办园或“看护点”等办法补充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苏州市实行部分优质民办幼儿园“公助民办”体制,其收费完全“公家价”。重庆市江北区针对民办园办学条件差、资金短缺等难点,通过制定普惠性幼儿园标准以及普惠性幼儿园申报程序,确定一批符合普惠标准的民办幼儿园为普惠性幼儿园,并给予其办园条件改善的专项补助,为全区所有民办幼儿园发展提供支持。

(四)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早已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包括幼儿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实行,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正在得到落实。但是,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的现实处境却令人唏嘘。

《教育规划纲要》再次提出了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为维护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奠定了基础。安徽省对学前教育人事制度进行改革,拟对公办幼儿园实行全额核编、全额拨款,由幼儿园按照需要编内聘用、自主用人;对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办园实行全额核编、定编不拨款、定编补贴等办法;对提供普惠的民办园实行定量给编、按编补贴等办法。黑龙江省为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对公办园采取全额核编、编内聘用、定编定人与定编不定人相结合的办法;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应取得岗位任职资格,做到持证上岗;民办园举办者要与聘用教师签订劳动合同,参照公办园教师工资标准合理确定民办园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天津市规定实施对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和农村全员培训工程,分期分批培训300名园长和1500名骨干教师,并对5000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的提高有助于稳定教师队伍,对幼儿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并严格准入制度,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五)加强质量监督体系,规范收费和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了政府对学前教育质量的监管和督导责任,要求政府把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入口关和质量监督关,还明确提出政府应“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为此,应以教育部门为主,协同有关部门建立起常规性的、全覆盖的督导评估制度,并将民办幼儿园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确保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安徽省芜湖市对申报普惠性幼儿园提出了八个方面相关要求,其中首要条件是已经取得办园许可证达一年、年检合格的民办幼儿园,并对收费标准、教学内容作了严格的规定。为加快山东省学前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山东省政府在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综合督导及教育示范县评估范畴的基础上,又决定于2012年上半年对全省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专项督导。督导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领导、经费投入、办园条件、队伍建设、教育管理等五个方面。

三、突破二:着眼微观,以认识为先导,以联动促发展

(一)加大宣传,更新普惠观念

“普惠性幼儿园”是一个新生的概念,政府部门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对此概念的掌握比较清晰。但是,学前教育普惠政策还涉及到幼儿园和家长两大主体的利益。普惠,亦即普遍优惠。对于幼儿园,特别是对即将办成为普惠性民办园的幼儿园来说,普遍优惠就是降低幼儿园收费,让大部分家庭的适龄儿童可以入园。但是面对的现实问题是,降低了收费,无疑是砍断了幼儿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来源。而对于部分家长来说,他们理解中的普惠性幼儿园就是一种优惠廉价的幼儿园,生源质量不高,他们会从心里排斥这类幼儿园。因此,在“普惠性幼儿园”还不被人们所熟知的情况下,对“普惠”这一基本概念的理解往往只停滞在表面上,缺乏深层次的灼见。

“普惠性”是经济学的一个术语,从经济学的角度审视普惠性,其具有普遍性、非歧视性和非互惠性三个基本特点。这三个基本特性说明普惠性幼儿园是面向大众的,它既不指向高端阶层,也不偏袒弱势阶层。为此,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普惠性幼儿园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在观念上对普惠性幼儿园有一个真正的理解。在对幼儿园宣传方面,政府部门应依据相关的政策,向各类幼儿园宣传政府在建设普惠性幼儿园的主导作用,并对普惠幼儿园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但也必须向幼儿园强调“政府主导不等于政府主办”的思想,避免幼儿园处于被动的状态。在对家长进行宣传方面,可以采用借助新闻媒体、联系社区服务等方式,让家长们了解普惠性幼儿园是面向大众的、有质量的幼儿园,避免家长陷入盲目择园的困境。

(二)科学联动,部门分工负责

自《幼儿园管理条例》颁布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一直行使“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国十条”再次明确了这一管理体制,规定“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教育行政部门是政府的教育职能部门,具有贯彻和执行政府相关教育政策的作用。作为发挥主管作用的教育行政部门,首先必须科学地制定发展规划,贯彻各级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指示,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而协同相关部门有效配合并付诸实践。

日前,三部委《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来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申明“幼儿园除收取保教费、住宿费及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服务性收费、代收费外,不得再向幼儿家长收取其他费用”。《暂行办法》在政策文本中着重指明了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等三大部门的职责,因此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要依靠三大部门的有机联动。

幼儿园安全管理概念篇8

一、“根”在理念,帮带须实现“自我转变”

1.帮带不是“多事”。刚开始接受教育局指派的帮带任务时,园领导、中层干部和教师都有一些想法。“我们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帮别人呀?”“这是多出来的事情,等验收过了我们就不管了。”我想如果大家带着消极的情绪去帮带,那肯定不会有好的成效。因此,我园召开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会议,围绕上述想法开展讨论,大家统一了思想和认识:(1)我园是省优质幼儿园,应该充分发挥优质园的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2)帮带的过程,也是我园领导、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幼儿园召开全园教师大会,确立了帮带的宗旨: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促进发展,实现双赢。

2.帮带不是“照搬”。在帮带过程中,开始我们也走过“捷径”,即把本园的办园理念、规章制度、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照搬到被帮带园,认为这样就完成了帮带任务。结果我园的“东西”改一改名称,就变成了他园的“东西”,闹出了一些笑话。于是我们开始反思出现问题的原因,如果没有立足被帮带园的实际,如果被帮带园的领导、教师没有参与其中,我园的“东西”再好,也很难内化成他们的行为,这样的“依葫芦画瓢”失去了帮带的意义。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我们变“输血式”帮带为“造血式”帮带。首先对被帮带园作全面的调研,找出被帮带园的亮点及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结合实际,共同确定帮带内容、计划、目标和方式、方法、步骤,再制订具体的帮带措施和时间安排,增强帮带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帮带需要“平等”。帮带过程中,我园的个别领导、教师有些高高在上,指导过程常带着“找茬”的眼光,流露出“否定”的语气,被帮带园的教师在一次次被否定后更加没有了底气,也就出现了一些抵触情绪。这促使我们思考建立平等关系的重要性。首先帮带园的领导、教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识到被帮带园也有闪光之处,我们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带着“放大镜”去发现他们的长处。同时更要认识到,帮带不是自上而下的帮助,而是完全平等的交流、探讨。其次帮助被帮带园的领导、教师树立自信心。我们召开了多次被帮带园教师大会,如针对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吴邵萍园长的讲座《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最好的》和教师们交流,使被帮带园的教师们认识到只要不断努力,就有可能成为最好,即使在此节点上不是最好的,但是仍有成为最好的希望。我们从思想上关心,从工作上指导,充分调动了被帮带园领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帮带需要“主动”。有些被帮带园的领导、教师比较主动,常常会把他们的思考和我们交流,但也有一些缺少主动性,出现“等、靠、要”的倾向。针对这些情况,首先我们与被帮带园的领导沟通,鼓励他们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先行先试,主动作为。然后召开被帮带园的创建动员大会,鼓励全体教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能力,变“等、靠、要”为“急、争、抢”。“急”的是责任,“争”的是效率,“抢”的是机遇。勉励他们怀感恩之心,立奋斗之志,聚团结之力,抓住和把握机遇,积极应对和解决创建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早日实现创建目标。

二、“本”在方法,帮带须做到“授人以渔”

1.管理上的“授人以渔”。

(1)理念的定位。办学理念的准确定位是一所幼儿园走向自主、走向特色的必由之路。因此,帮助被帮带园准确定位办学理念非常重要。每次帮带时,我们都会对被帮带园作一次全面的调查,内容包括:幼儿园概况、幼儿园基本情况统计(幼儿数、教师数、班级数、专任教师职称和年龄信息、专任教师专业学历信息、骨干教师信息)、社区概况及特征、幼儿家长信息、社区课程资源信息。在此基础上从“优势、劣势、机会、危机”四个方面对幼儿园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有教职工的看法、家长的看法、我园领导的看法及被帮带园领导的看法。通过全面分析,综合多方意见,确立被帮带园的办园理念及近期发展目标。这样确定的理念不是“拿来”或“照搬”的,而是富有个性和生命力的,是实实在在的被帮带园自己的“东西”。这样确定的理念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个纲领,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未来是一个目标,有助于教师形成认同感,自觉将个人专业成长目标和园所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帮带工作也才会有成效。

(2)制度的完善。管理上的帮,制度的完善是重中之重。我们先对被帮带园现有的制度进行梳理,同时一一列出他们目前必须有但缺少的制度,指导他们修订。修订制度时我们要求被帮带园的教师参与其中,赋予他们参与重要决策的权利和机会,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由下而上,倾听教师心声,激发教师智慧,把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教师,真正让教师说得上话,且说话管用。我们指导被帮带园在出台和修改制度之前,先发放意见征集表,如请假制度就是在广泛征集教师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条文,根据教师的建议,给予教师每月两小时的小时假,每学期两个半天的人文假,让教师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处理个人的重要事情。共订规章制度真正调动了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制度成了教师对照自己言行的标尺。

2.业务上的“授人以渔”。

(1)观念上手把手带。被帮带园的师资相对薄弱,教师的观念相对陈旧,我们采用手把手帮带的方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真正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一方面,我们加强了被帮带园教师的业务学习,如让我园的骨干教师作业务讲座,通俗易懂地宣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等学前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让教师理解、接受,尤其在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上下了大力气。另一方面,我们深入班级跟班调研,针对一日活动的合理安排、保教人员的协调配合进行了细致的指导。科学、先进的保教理念增强了被帮带园教师工作的底气。

幼儿园安全管理概念篇9

一、基本情况概述

1.论文数量与分布

笔者在中国知网输入“社区资源”“幼儿园”,检索2000年至今的文献,发现2000年时关于社区资源的研究成果很少,2009年起剧增;指向幼儿园对社区资源整合的研究不多,期刊论文寥寥无几,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凸显出幼儿园与社区资源整合研究的学术单薄,也反映此类问题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此外,用关键词“社区”“社区资源”“幼儿园与社区”在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网上书店检索,结果中仅李生兰的《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2003年、2013年修订版)等少有的几本书,表明在幼儿园整合社区资源方面具有学术影响的专著很不够,在理论、实践层面都需进一步通过研究积累成果。

2.研究者身份

归纳所阅文献的研究者身份,大致分三类:第一类为高校教师,他们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前瞻性,又能深入到幼儿园一线,其研究成果深入浅出、以专著为主;但这类研究者不多。第二类为硕博士研究生,他们大多以旁观者身份,选择部分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访谈、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撰写成硕博毕业论文。第三类为幼儿园教师,多为园长或其他管理人员,多从自己所在园的实情出发,实践探讨了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具体做法与经验,其研究成果以期刊论文为主。她们的研究实践性强,但学术理论性有待加强。

3.研究视角与方法

不同类别的研究者所采取的视角与方法不同。高校教师通常有强大、多样的理论支撑,研究视角更显多元与独到。如李生兰教授以生物生态学理论、自我概念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理论基础展开研究。高校硕博士毕业生通常选取几种理论作为研究理论支撑,如孙姝婷以社会互动理论、生物生态学视角开展研究,她们多以局外人的角色,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实物分析法进行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探讨。幼儿园教师多以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案例归纳观点,无太多高深理论基础。

二、研究内容概述

分析现有文献,研究的内容涉及以下几方面。

1.社区及社区资源的概念界定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Communis,意即伴侣或共同的关系和感情;后由德国学者滕尼斯译成德语Geneinschaft,译为社区、团体、共同体、公社;再由美国学者查尔斯.罗密斯将其译成英语Community,拥有了更多的地域含义;我国学者在20世纪30年代将其译为中文“社区”。至今,国内外教育界和学术界对“社区”的定义尚无一致认可,对社区概念的理解和诠释多种多样。

美国的戴维.波普在《社会学》专著中指出:社区是在一个地理区域里围绕着日常交往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人;我国学者费孝通认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在生活上互相关联的大集体。李生兰(2013)认为,社区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社区与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应为共建共享共发,幼儿园要密切与社区的关系,就必须遵循优势发展、互益发展、整体发展、平衡发展等原则。

台湾的林振春(2000)认为广义的社区资源也称为生活资源、经验资源,是指本地区社区中可利用于充实社区发展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及组织的资源,包括了社区中的每一件事物,每一个情景和每一个经验。王雷(2007)将可为学校教育活动利用的一切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分为五类:设施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文献资源、组织资源。综合不同学者的理解,笔者认为社区资源指幼儿园所在社区周边环境中蕴含的一切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包含可能对孩子产生教育功能的人、事、物等,可分为四类:自然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

2.社区资源与幼儿园领域教育的融合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已有研究通常把利用社区资源的落脚点放在某一个领域的教育,其中关注与社会、艺术、科学领域教育融合的相对较多,而融合到健康、语言领域的较少。幼儿的健康应该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首位,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社区资源与幼儿园教育的整合不能忽视与健康、语言领域。

3.社区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

胡艳艳(2010)结合案例,探讨开发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有效策略。蔡蔚文(2006)从促进主题活动的生成、深化主题活动、支持幼儿表征等方面为怎样利用社区资源做了说明。总体看,关注社区资源与主题活动整合的研究较少。目前诸多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中都有不同主题,若使主题活动更生动,必需与社区资源整合。

4.社区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利用

沈丽华(2010)认为可让一切有利的社区资源转化为幼儿园课程资源,为幼儿园课程服务,最终形成幼儿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合力。吴秀婷与郭月霞(2012)认为利用社区资源构建园本课程是幼儿园实现与社区融合的有效途径。已有研究中,关于整合社区资源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相对较多,因为有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大课程观,所有对社区资源的整合都可称之为课程开发与利用。但利用社区资源构建园本课程还存在缺乏系统性、目的性不强等问题,开发的水平还只是经验水平,需要进一步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形成有体系的规划。

5.社区资源利用的方法与策略

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多数研究者都提到“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法。nealHazel(2005)研究认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模式是多样的,教师可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也可对家长进行家庭指导,还可让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园的日常事务与教育活动。许晓蓉(2006)提到通过普查、管理来建立资源库,为资源整合提供基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式用活资源,为资源整合提供平台;教师要树立“资源创造者”的观念,不对家长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应明确幼儿园与社区两者要密切交流与互动,才能有效实现社区教育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刘慧(2012)提出可在社区相关行业中物色合适的人员聘为幼儿园社区辅导教师。笔者认为有些策略体现了不错的理念,值得其他幼儿园借鉴。

6.社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志仙、万小懿(2010)针对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中存在的安全、时间和精力、选择适宜的社区资源、社区不支持等问题提出了思考。刘慧(2012)认为幼儿园不应是关起门来而应实施开放式教育,而角色意识缺位、教师沟通技能不足、幼儿园自身职能局限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幼儿园实施开放式教育的效果。这些分析比较准确到位,安全、支持等问题既要通过教师前期的精心准备、过程中的无微不至,更需要从管理上提供相应支持,解决问题。

诸多学者的研究紧密结合幼儿园所处的环境、地域特色和社区资源的特点呈现出研究内容的园本化;在方法、思路上对后续研究有借鉴价值。

三、研究启示与展望

1.研究要提升理论性、加强影响力。

研究者多是一些高校研究生和幼儿园教师,缺乏有影响力的专家,期待更多高校教师、科研机构人员如同华东师大李生兰教授一样多年坚持对家庭社区与幼儿园合作共育的研究。

2.研究要关注管理所发挥的作用

可从管理学理论出发,站在管理的高度研究在幼儿园整合社区资源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幼儿园管理上如何策划、保障、支持教师整合社区资源?如何管理人、财、物、事?

3.研究内容可拓展到幼儿园对社区的“服务”

只有在共赢互利的情况下,社区才会更接纳、支持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前的研究重点在探寻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索取”,该反向思考幼儿园对社区的“服务”“付出”。幼儿园有何资源让社区利用?如何向社区服务?值得大力研究。

4.研究的落脚点可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多方面发展

不管整合了怎样的社区资源,运用了怎样的途径,构建了怎样的课程,实施了怎样的教育,最终落脚点都应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已有研究成果中,尽管有一些关于幼儿学习与多方面发展的表述,但稍显零散,可更有系统地研究、更有侧重地表述。

幼儿园安全管理概念篇10

一、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本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托儿所等单位,要以学生宿舍(包括校外学生公寓)、学校校园内教职工宿舍、食堂、实验室、教室、图书馆、会议室等人群集中场所为重点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一是电器产品的安装、使用和线路的敷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电气安全技术规定的要求,拆除私拉乱接的电气线路。

二、严格规范用火、用电、用气等消防安全管理。

三、清理幼儿园人员集中场所内封堵和占用疏散通道上的杂物,拆除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设置的障碍物,保持畅通。

四、拆除在幼儿园宿舍外窗安装影响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的栅栏。

五、幼儿园各活动室应设置火灾事故应急照明和应急广播系统,损坏的要立即修复,确保有效使用。

六、幼儿园要利用暑假假期对个活动室、仓库、伙房等网络线进行改造。

七、加强硬件设施配备。

安全有效的消防设施是师生人身安全和幼儿园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各地幼儿园每年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对消防器材进行维修和更新,比如添置灭火器、维修灭火器等。另外,消防通道必须保持畅通,幼儿园活动室应安装应急灯和安全通道指示牌。

此外要做好幼儿园消防工作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幼儿园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幼儿园方面应该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幼儿园要按照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和教育部召开的幼儿园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下大力气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和防火检查制度;加强安全疏散设施、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严格制定用火用电安全、火灾隐患整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使用制度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同时建立健全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责任人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严格考评,奖惩兑现。同时积极与当地教育部门进行沟通和联系,成立幼儿园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组织机构,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过错追究制度,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切实改变幼儿园领导认为消防安全与己无关的错误观念,真正做到安全教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

二、加强宣传教育,将宣传教育列入教学内容。

三、将防火培训、疏散演练制度化。

幼儿园定期开展消防疏散演练逃生训练。幼儿园设立专职消防安全授课计划,使幼儿了解消防知识。同时幼儿园领导要提高认识、转变做法,提高教师消防素质,使其掌握更多的消防常识和消防技能,把更多的消防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要做到这些,必须从教师培训抓起。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消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