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医院固定资产盘点方案十篇医院固定资产盘点方案十篇

医院固定资产盘点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5:13

医院固定资产盘点方案篇1

关键词:固定资产;问题;建议

一、南京市江宁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医院固定资产是指医院为维持日常治病救人、护理病人而特有的、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其范围包括病床、电视、空调等,医院固定资产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转和提供服务保障的基本物质基础,对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它的重要性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它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提出新方案来解决。

当前,大部分医院主要采用归口分级的管理模式进行固定资产管理,院计财处负责全院固定资产价值与产权管理,各归口部门负责具体的业务管理,即设备科负责管理医疗设备,信息科负责管理电子网络设备,后勤处负责管理家具,房屋建筑物,办公室负责交通工具,统一入账标准,统一账卡管理模式。

二、南京市江宁医院后勤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部门管理,权责不分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职责、权限不明确。小到固定资产表格、卡片的制定,大到固定资产归属管理部门的明确,整个医院缺乏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存在多头管理问题,使固定资产管理职能分散,财务、设备、信息、后勤等部门权责界分不清,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盲区,造成固定资产购置、领用、保管等环节出现脱节问题。

(二)固定资产利用率较低

固定资产管理薄弱,内部控制不够严格,造成有些固定资产闲置、浪费和损失,利用率低。尤其是后勤固定资产的价值低、可移动,所以普遍对后勤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不足,这就导致部分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特定的作用的同时又占用了医院的大量资金,造成医院的资源浪费,也妨碍了医院的更好发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在固定资产购买时没有考虑过它的实用性,盲目购买的后果就会导致固定资产的后期利用率降低;其次是因为是在后勤固定资产管理的时候没有有效的使用计划安排,有效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缺乏使得固定资产在购买后的利用达不到预想的效果,造成了医院的资源浪费。

(三)清查、盘点制度执行不到位

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不能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盘点前没有安排熟悉的相关人员进行,盘点时常发生错盘、漏盘的现象发生,盘点后没能及时生成盘点报表,有的生成盘点表对盘亏、盘盈未附文字说明原因。

(四)报废过程、手续不完善

在医院的具体工作中,有些科室认为后勤固定资产价值较低,在不能使用时自行报废处理,报废后又没有及时上报财务和管理部门核销的情况,有些固定资产报废时未经主要领导同意即发生报废事实。同时,有些固定资产由于资产使用部门无专人保管财产,造成财产损失或丢弃,从而导致固定资产亏损,以上几种情况发生均会导致固定资产账面数和财务不符现象。

(五)管理方法落后

虽然现在多数医院已经实施信息化管理,但只是简单的数据录入,有的未及时录入,有的录入时发生差错,时常发生固定资产调剂给其它部门使用,但未更改使用部门,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医院管理模式的要求。

三、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职责权限主体

财务部门统一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卡片,管理部门负责登记且一式三份,一份交财务、一份交使用科室、一份管理部门留存。卡片详细记录资产名称、规格、型号、财产编码和使用变动等具体情况。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部门负责所属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定期前往使用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盘点,并与账务进行核对。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本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本科室固定资产台账,对固定资产的具体存放地点、使用人员进行详细登记。

(二)制定合理的程序

pDCa循环是我所认同的一种可参考的模板,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修正。将其借鉴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上则可将此程序细分为初审申请、交由领导审批、采购、入库、科室领用、调剂等各个环节全方位进行管理,减少固定资产毁损和流失,确保账实相符,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三)规范操作流程

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到物品的出入库等方面工作,用科学的视角看即使是入库一个小小的步骤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物资是否合格,入库后库存时间定为多少合适、科室领用手续是否完备、对于弃置物品处理是否得当等,因此将每个环节都考虑到并做到细致严谨即可使流程更加符合规范。

(四)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

定期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盘盈、盘亏,以及在盘点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由财务部门与使用科室一起协同查明原因,形成书面报告,报医院主管领导批准后,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进行处理。财务和管理部门会同使用科室定期进行账、卡、物核对工作,完善固定资产档案,确保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物相符。

(五)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环节处理

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的管理,使资产与账实保持一致。人员变动或装修、改造、搬迁时,及时通知归口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进行账务处理,对利用率低的闲置固定资产进行内部调拨。固定资产报废应首先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经维修部门检查审核,确实没有维修价值后,协同归口管理部门到现场核对实物的名称、型号是否一致,核实无误后,使用科室将废旧财产交给管理部门,废旧资产回收管理人员在报废单上签字,会同财务部门对账务进行调整,以确保医院资产的真实性。

四、结语

总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一种既繁锁又不容易做好的工作,只有明确权限主体,制定合理的程序,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环节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从意识上重视,在管理环节上严格把关,双管齐下,以期能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甘丽云.试论新时期医院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4(08).

医院固定资产盘点方案篇2

关键词:医院;网络应用;固定资产管理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况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各种资产要从计划、采购、验收、安装调试开始,经过使用、维护、维修、更新改造到报废这一过程,其品种多、数量大、使用范围广,因此固定资产管理的复杂性制约着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现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法落后,工作繁重,差错率高,对账困难,利用率低,资产管理人员缺乏信息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管理效率低;再者缺乏统一的管理与跟踪,一些科室从局部利益出发,重复购置,浪费极大;管理制度不完善,多头管理,财务部门管理固定资产账,总务部门管理房屋、家具、被服、其他等,设备科管理设备,各管各的,不能形成统一的固定资产账目。造成资产账与管理科室、使用科室的明细账不符、数据失真。由于缺乏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医院内部固定资产财务部门、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维修部门之间信息没有共享,要获取信息费时费力,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基数、维修、报废、清理等缺乏一致性。

二、微机管理的优势

固定资产的网络管理,为医院建立了统一的网络平台。实现了各部门的资产在线查阅,提高了资产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管,方便了财务部门对全院固定资产的数量、金额管理核算;更为总务、设备等科室对资产的监管和跟踪提供了方便;各使用科室能够在线查阅、统计本科室的资产占用、使用情况,并能在线实现报修、报损、报废申请等。因此建立快捷方便的固定资产清查的手段,及时掌控资产动态,调整盘盈盘亏数据,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信息资料。网络资产管理软件具有“严谨”的优势,业务流程严密,并具有升级功能,避免了因资产管理人员疏忽所造成的人为误差,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

三、网络应用的建议和措施

1.健全的管理体制。领导要重视提高相关人员的资产管理水平,应将资产网络化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其次要加强资产管理机构的力量。在组织机构方面,实行院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基于网络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既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而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结构配备比较薄弱,专业知识不足,综合性人才少,影响了医院资产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培养一批既有丰富的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又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的国有资产管理队伍,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发展的需求。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建成之初,应进行资产全面清查,因为资产初始数据是实现资产网络化管理的基础,所以,医院必须认真、全面的实地盘点,在资产盘点的基础上,建立对应的信息系统数据库,包括资产使用科室、闲置资产等存放地点、名称、规格、使用日期、单价、购买途径、折旧、报废时限等,并加强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升级。网络化资产管理系统的建成为医院资产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提供了既方便又简捷的管理与交流的平台。资产管理系统的要正常运行,日常维护是保障,因此要加大对网络资产管理系统维护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虽然医院的资产网络化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必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在应用网络化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医疗设备的检修,可以按预先设定好的每种设备需保养维护的时间,定时提醒,该信息可按使用科室或设备类型提供检索方式,方便维护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设备巡检、维护、分析、记录和评估设备的运行情况和使用情况。应用该管理系统后,在建立纸质永久档案的同时,充分利用该系统的优势,建立设备电子档案后,只要提供有关该设备的任意信息,就直接从系统中找到所需资料,信息共享,快捷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2.盘点工作量减轻。传统方式下,获取相关资产信息费时费力,且准确度不高。使用资产管理系统以后,每购一件资产都及时登记入库,同时固定管理科室,实现数字化管理,大大降低了盘点工作量,保证了清查的准确性。使用网络资产管理系统后,核对账簿、编制报表等工作同步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系统灵活的信息查询功能,管理者随时查询资产的数据和使用情况,掌握动态变化,以便做出相应的处置和调配。

四、网络应用在医院资产管理方面的拓展

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查询模块方便、快捷,电子账簿取代了手工账簿,电子档案取代了纸质档案,人工折旧计算被软件取代,准确明晰;其次,实现了固定资产的全程监控管理,使固定资产前、中、后期的管理工作保持连贯醒,实现了资产的全方位、全程跟踪,实现了资产的可追溯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等对应关系,确保了固定资产的正向、反向追溯,杜绝了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1]李俊磊: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财会研究,2009,(9).

医院固定资产盘点方案篇3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内部审计现状措施

医院固定资产的审计是对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之一,为规范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固定资产在使用中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

医院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然为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质,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医院固定资产分为四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

一、医院固定资产存在主要问题

第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制度落实不到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属于多头管理,医院财务科管总账,行政科管明细账、车辆、房屋及办公家具等,器械科管医疗设备明细账,医疗设备购进在器械科,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购进及管理在信息科,但信息科未设置明细账,由于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相互脱节,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导致固定资产信息失真,造成“有账无物、有物无账、账实不符”等普遍想象,各领用部门无责任人管理资产。在固定资产盘点管理上,医院普遍存在对盘点清查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喝盘点清查管理流于形式等问题。

第二,不严格执行制度,不重视固定资产使用。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验收不够严谨,仓库保管员在入库时往往按照随货清单入库,未看见实际实物进行入账,造成实物与固定资产明细账不相符,无法追溯责任,登记制度不健全,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管理困难,又不及时定期盘点,造成账实不符,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调整或资产管理人员变更时,移交、监交制度不能严格执行,造成部分资产流失无法追究责任。

第三,固定资产处置随意,报废的固定资产反映不真实。目前,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购置时都能按照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办理验收入库手续,使各项固定资产从一开始都能纳入医疗卫生单位的资产管理范围。但由于医院固定资产品种多、数量大、使用分散,单位财务或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很难深入到各使用部门加以认真清查盘点,从而造成固定资产在清查、报废、毁损处理上监督的欠缺,而使用部门的管理人员又不熟悉固定资产处理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规程,使得早已沉淀、报废,没有得到及时的账务处理,造成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严重背离。有的固定资产盘亏是由于使用固定资产的科室无专人保管财物,使财产流失或视为废物丢弃。有的盘盈固定资产不入账,而将盘亏的固定资产入账。医院每年均有资产报废情况,但未对这些已报废资产建立账销案存管理制度,已报废资产形成账外资产且缺乏监管。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第一,为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和加强各科室、职能部门固定资产管理行为,科室合理购置、分配、使用医院固定资产,进一步促进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效能的发挥,根据《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第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往往重视大的原则性内容,忽视了一些细节和工作流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目前在根据工作实际,完善管理流程。完善制度,加强制度可操作性。例如,科室发生变动,需要调整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如何进行,管理部门及科室权限如何规定等都要给出细化的管理制度。

第三,制定、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医院固定资产实行三账一卡管理,即财务部门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二级明细分类账,使用部门负责建卡(台账)。

三、医院固定资产内部审计的探讨

第一,加强审计监督,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医院定期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审计,审计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有账外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有无流失现象,切实解决固定资产保管善、账实不符、闲置浪费及被非法侵占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固定资产的采购和出入库应有不同的人来担任。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要依据清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

第二,加强固定资产购置的可行性论证与经营效益分析。医疗设备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在购置医疗设备时,从应用和性能等全方位来论证购买医疗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再由采购部门进行深入的调查,收集各方面的相关资料与信息,分析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同时考虑人员技术力量支持情况,有无维修能力及维修站等,在做好充分准备后,由医院领导以及各相关部门组成采购小组,找到性价比最优的供应商,保证采购的过程公开,透明,所购的物品价廉物优,在资产使用过程中时时要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资产进行经营效益的分析、预测,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三,开展固定资产专项审计。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年初审计计划,开展固定资产专项审计,如固定资产清查审计、固定资产处置与报废审计等。固定资产专项审计,不仅针对性强、涵盖面广,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情况、岗位设置情况、固定资产的购入、验收、盘点、报废等环节进行全面审计。提出审计建议,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作者单位为鞍山市职业病防治院)

参考文献

医院固定资产盘点方案篇4

[案例1]不该切除的阑尾

案情:某女,21岁。因“停经38周”,下腹坠胀4小时余”入住某卫生院。因胎位异常为臀位,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中加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第2日起,病人持续发热,术后第11天,病情无好转,转某市级医院,确诊为结肠子宫阴道瘘。术后14天在全麻下行阑尾残端修补术、肠粘连松解术、部分肠切除术、子宫瘘修补术。术后18天好转出院。半年后因“腹痛6小时”入住某市级医院,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

最终鉴定:医方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同时行阑尾切除术,未得到家属同意签字,违反了医疗常规;且手术粗糙,阑尾残端未能处理好,术后造成盆腔感染、肠粘连、结肠子宫阴道瘘而导致须二次行阑尾残端修补术、肠粘连松解术、部分回肠切除术及子宫瘘修补术,损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上述后果和医方的医疗操作行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构成三级丙等医疗事故,医方负全部责任。

点评:医生治疗病人,首先该病人得有疾病的存在。如果病人没有病,去给病人施行手术,切除了某一个好像没用的器官,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种事情居然就发生了。详细阅读整份病历,均没有记载病人曾有过急性阑尾炎的表现及诊断,这个手术做得一点理由也没有。手术审批单形同虚设,就是家属要求切除阑尾,根据病人临床表现,医方也不应该同意,而且手术是由具有助产士资格的人员作为术者,违反了“执业医师法”,医方存在着明显的过失行为。术后出现下腹感染,逐渐形成腹腔脓肿、结肠子宫瘘、肠粘连,是医方施行阑尾切除术时操作不当造成的术后并发症,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还造成结肠部分切除的后果。一次毫无道理的手术,带来的沉痛教训,值得深思。

[案例2]病情加重并非医方责任

案情:某男,56岁。因“双下肢乏力伴行走不稳2月余”住入某医院神经外科。诊断:颈椎病;颈2-3、4-5、5-6椎间盘突出;胸12-腰1椎间盘突出;腰1-2椎间盘突出。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切开、减压、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病理诊断:(颈3-4椎体)髓核组织变性。术后两周出院。出院后患者诉病情未见缓解,且症状加重,先后到多家医院就诊。行高压氧等治疗,症状稍有改善但不明显。

最终鉴定:医方诊断正确,有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正确,术后处理符合医疗原则。患者术后症状加重,四肢部分功能障碍系原发疾病脊髓变性所致。与医方手术无因果关系。本病例不属于医疗事故。

点评:分析本案,应该说医方的检查是比较全面的,诊断是准确的,由于手术指征明确,医方所选择的颈前路减压、植骨及内固定的手术方案是符合常规规范要求的,这一手术方案是国内外目前治疗颈椎病最常用的方法,手术过程无违规及失误,并未对颈髓造成直接损伤。因此,认为医方的诊疗行为构成医疗事故的理由不能成立。分析该病人手术后效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颈髓长期遭受突出的颈椎间盘的压迫,已发生不可逆性损伤,这种损伤一旦进入快速发展期,短短数月之后病人即可能出现瘫痪,对于这种损伤,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希望对颈髓解除压迫后,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能够得到改善,病情的发展能够得到延缓或停止。由于受目前的医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术前还不能准确判断脊髓受损的程度,因此手术效果如何在术前也是无法准确判断的,所以就出现有的病人术后效果很满意,而有的病人术后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比术前更差。

本案中医患双方术前交流不够,特别是医方对病人术前的疾病状况及手术目的、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向病人解释不够,致使病人对手术效果期望值过高,而对手术风险的心理准备不足。

[案例3]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案情:某男,40岁,因“腰痛伴右下肢痛麻5年,加重9天”收住某乡镇医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后次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两周后出院。两个月后因“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后,右侧腰腿痛2月余”住入某市级医院。予脱水及神经营养治疗。三个月后行mRi检查报告示:腰椎骨质轻度增生,腰4-5、腰5-骶1椎间盘信号减低,腰5-骶1椎间盘术后,右侧椎板部分缺如,其间盘右后缘可见局限影,对硬膜囊有压迫,脊髓及椎管内未见异常信号影。四个月后住入某市中心医院,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髓核摘除+椎管探查术,术后予抗炎治疗。

最终鉴定:1、医方在诊治过程中,诊断正确,有手术适应症,行腰5骶1髓核摘除方法正确,但同时行腰4-5椎间盘膨隆髓核摘除指征掌握不严。2、医方属一级医疗机构,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属超范围行医。3、医方对患者手术中取出的标本未作病理检查。4、目前患者右足功能障碍与医方医疗行为有一定因果关系。定为三级戊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次要责任。

点评:在本案例中,医方诊断是明确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明显,有手术指征,术中行腰5-骶1椎间盘髓核摘除无可非议,但腰4-5椎间盘仅为轻度膨隆,无手术必要,医方亦行髓核摘除属指征掌握不严。医方为乡镇医院,属一级医疗机构,根据《江苏省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规定(暂行)》规定,一级医院是不应该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的,该院的行为属超范围行医,存在违规行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在脊髓和神经根周围开展手术,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需要一定的手术技巧,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虽然目前能够开展此类手术的医院已相当普及,但作为乡镇一级医院,其技术水平及设备条件尚不具备开展此类手术的能力。由于目前医疗体制方面的原因,乡镇医院生存困难是个不争的事实,但不能为此而忽视病人的医疗安全,盲目冒险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目前乡镇医院因超范围行医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应引起乡镇医院领导及医务人员必要的重视。

[案例4]患者不满意≠医疗事故

案情:某女,因“左腕部绞伤后疼痛,流血,活动受限2小时余”住入某市级医院。初步诊断:1、左腕、左手严重碾挫伤;2、左腕大部分离断伤;3、左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舟状骨骨折;4、左正中神经、尺神经、尺动脉断裂;5、左手中、环、小指屈肌腱断裂,小指伸肌腱断裂。入院后急诊手术“清创、探查、修复+内固定术”。术后患肢石膏托固定,抗感染、支持治疗。术后病程录多次记载左手中、环、小指血运差,有可能坏死,向家属交待病情。术后8天查体发现:左手中、环、小指及尺侧半掌已呈干性坏死。经科室内术前讨论,认为已无保留价值,故于入院后第10天在臂丛麻醉下行“左手尺侧半掌及中、环、小指切除术”,术后行抗感染治疗,术后第4天患者家属要求出院。 最终鉴定:本病例左腕部碾挫伤(左腕大部分离断,仅有1/4范围软组织相连),诊断明确。医院先后二次手术,采用清创、固定、缝合等手术方法正确。术后采用抗感染、抗凝、解痉等治疗,符合医疗常规。目前病人左手残疾和功能障碍,与医疗行为无因果关系。本病例不属于医疗事故。

点评:诊疗过程符合常规规范要求,虽经医方努力,病人术后仍然出现左手掌尺侧半和中、环、小指干性坏疽。病人不能接受此现实,认为此伤完全可以治愈,而且有成功的病例,造成左手部分坏死的主要原因是医方诊疗不当,属于医疗事故。本案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有些病人常常因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而认为或怀疑医方存在医疗事故,而当鉴定结论不利于自己时,常常又认为或怀疑鉴定专家有意袒护医院。其实治疗结果是否满意并不是衡量医疗事故的主要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中对什么情况下属于医疗事故有明确的界定。医疗事故鉴定时,专家通过调阅原始病历资料和医患双方的申诉材料、现场医学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后重点看两个方面:一是看医方在整个诊疗过程中有无违法违规行为。二是看有没有因为违法违规行为而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后果。并据此作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的结论。医患之间尽量能够互相理解,共同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这样不仅有利于广大患者,同时也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案例5]输错血制度停在纸上

案情:某女,56岁。因“头痛半年,视物不清三个月”入住某市医院神经外科。诊断:右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因“护理失误”,病人被误输入B型血20~30ml(病人血型为o型),被家属发现后立即停止,即行对症治疗,急请血液科等相关科室抢救治疗。病人全身出现皮疹,10天后病人“神志转清”,主诉“双目失明,全身皮肤瘙痒”,多次请院内有关科室会诊,3个月后出院。

最终鉴定:医方对病人患有“右蝶骨嵴内侧脑膜瘤”诊断明确,有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正确,符合诊疗常规。但在术后的治疗过程中,医方输入错误血型的血液,引起病人溶血反应,属过失行为,具有因果关系,应负完全责任。本病例属于四级医疗事故,医方承担完全责任。

点评:输血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血型检查是防止发生事故的一项最重要及最基本的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必须严格进行“三查七对”,以保证病人的安全。而更为严重的是,输错血型的血液是由家属首先发现,再与医方交涉,才停止继续输血,反映了该院一定程度上的管理混乱。卫生部规定的医院核心制度中,对输血的查对作了极其严格的规定,其中需要医护人员核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的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严格核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输血前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输血过程中如发生过敏,应立即停止输血。所幸的是,该病人仅输入异型血20~30ml,并被家属发现后立即叫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案例6]让产妇爬楼梯医方负主责

案情:某女,37岁,因“停经39+2周,下腹疼痛伴阴道流水5小时”,于午夜2时40分入院。入院诊断:G5p2孕39+2周,临产,Loa;胎盘早剥。入院后,于3时10分因电梯停运,步行上下楼做B超检查。3时40分胎心80~90次/分,考虑为脐带脱垂,行脐带还纳术。4时50分在局麻下行剖宫产术,5时娩出一女婴,1分钟apgar评分为1分,经抢救无效死亡。

医院固定资产盘点方案篇5

【关键词】医疗卫生固定资产标准管理原则措施

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最大和最持久发挥固定资产工作能力,使其使用年限延长,最大效力得到发挥,固定资产管理和维护工作必须要做好。

一、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分类与计价

1.确认标准

①一般设备和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和800元以上,一年以上使用时间,且原有物资形态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

②单位价值虽没有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设备,也属于固定资产范围,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2.范围与分类

①房屋及建筑物:指产权属于本单位的一切房屋建筑物及各种附属设施;

②一般设备:指办公与事务用的设备、家具、用具、交通工具等;

③专业设备:指用于业务的各种医疗仪器和设备等;

④图书:指各种专业图书、技术图书和重要杂志等;

⑤其它固定资产:指不属于以上各类范围的固定资产。

3.计价

①购入的固定资产,按购入价格,包括包装费用、运输、装卸、安装调试等;

②房屋等建筑物,按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发生的实际支出计价或在改扩建中发生的房屋建筑物,按其原值加上改扩建发生的实际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拆除的固定资产原值和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的余额计价;

③接受捐款的固定资产,按市场同类固定资产的价格计价。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各项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④自制的固定资产,按实际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实际费用进行计价;

⑤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安装完毕交付使用前发生的借款利息也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⑥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计价;

⑦无偿调拨或由于医院撤并转入的固定资产,按原单位帐面价值进行计价。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则

应统一领导和统一管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行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结合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现状,可设置如设备科和总务科等相关的财产管理部门,并由相关部门指定专人管理,相应的资产管理制度应建立与健全。

1.三帐一卡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固定资产总帐和一级明细分类帐由财务科负责,并进行金额核算;二级明细分类帐由财产管理部门负责,并按类别和品名等进行数量金额核算;台帐由使用的科室负责,并进行数量管理。为方便清查与核对,应做到财会部门有帐,财产管理部门有帐有卡,使用科室有卡,在各个环节中能有效的管控资产。

2.财产管理部门职责

医疗设备的科学论证、采购、验收、维修保养、清查盘点及办理调拨、变价、报废等有关报批手续等主要由设备科负责,并根据资产档案管理要求,建立相应的设备仪器技术档案和运转日志,实行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大型贵重设备与仪器;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办理出入库手续、清查盘点等工作主要由总务科负责,核实报废资产后提出申请,相关的盘点工作做好,与财务科定期核对,做到帐物卡一致。

3.使用部门的职责

固定资产的管理保养、登记帐卡等工作由本科室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使用、维修、事故等情况按要要求做好记录。遇有丢失、报废或其它特殊情况,应及时向财产管理部门反映,科室财产由指定专人管理,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定期清点实物,做到帐卡相符。

4.财产建帐、入库、分配等有关手续的及时办理

按财产类别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填写“验收入库单”,根据发票或调拨单、入库验收单,财务和财产管理部门应登记固定资产总帐、明细帐和台帐。

三、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向前发展,各种改革临近,对固定资产加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数量大、种类多、使用地分散和用途各异的特点,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应结合管与用的原则。一方面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另一方面,在有关人员和使用部门中落实具体的管理权限。只有使各部门、各级单位及相关职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加强,才能真正有效管理固定资产。

1.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相关规章细则的完善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具有很广的涉及面,品种多且形式各异,有较强的专业性。客观、科学、有效与合理管理固定资产的先决条件是要求管理人员有知识和懂技术。在规定时间内,管理人为了更好地完成规定动作,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规章细则应完善。现在业界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普遍指导思想是“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相应部门负责具体管理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在各级使用单位,落实固定资产使用、保管与维修责任,保证科学、合理地管理固定资产,使其利用效益提高。

2.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的重塑

一直以来,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会计和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内容。但在日常工作中,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在观念上没有真正重视,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课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质,应从思想根源上看清,认识提高,态度端正,将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3.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应加强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内容比较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固定资产需求量核定。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大,也逐渐开展了新的医疗服务项目,对固定资产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也在结构上有了相应变化。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核定需求量前应全面清查与核实,并登记造册。依据医疗服务任务,通过科学计算方法的运用,通过总务科、设备科、财务和统筹规划办公室的密切配合,使数据、信息和指标得到广泛搜集,对固定资产提出合理的需求量。

(2)固定资产使用与管理。设备在平常使用中,应注意“三分修,七分养”,有很讲究的方式。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措施,应根据固定资产不同分类相应制定。应建设好、使用好和保养好房屋建筑物;严格规范操作专业设备,对其专人管理,使设备的使用效益提高;对一般设备,其管理应按定额定需、统筹兼顾的办法,根据艺员业务具体情况而定;分类登记编号图书并成册,对损毁的照价赔偿;对其它固定资产,因为数量多且单价小,更应落实分管责任人,在管理中提高成绩,在管理中提高效益。

(3)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对专用设备档案、房屋建筑物的管理应重视。筹购论证报告、订货单据、验收证明、合同书、操作规范、仪器设备技术性参数资料、使用维修说明和保修卡等,是专用设备档案管理的内容;修建的前期论证报告、设计、施工图纸、建筑物地质、招标情况、水电气管道安装图纸、竣工决算和使用维修情况等是房屋建筑物档案管理的内容,由专人管理,管理人员由总务科指定。

(4)固定资产维修管理。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其实物形态没有改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设备部分耐用程度和使用条件发生变化,由于自然损耗,同一时期内各部分磨损也不相同,每个部门有不同的使用频率,且有不同的使用方式与爱护程度,经常出现固定资产局部损坏的情况,应根据不同资产,维修人员对其开展不同的修理工作。相关部门既要做好预防,又要做好维修保养与检修,才能使修理频率降低,修理费用减少。固定资产维修保养制度建立好,并做好定期检修记录,使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发挥最大作用。

(5)做好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应定期清理与盘点固定资产,使长效管理机制得到良性循环。对每次清理与盘点,一一列示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报告清理和盘点的具体情况及结果,提出修正意见和建议,在相应领导做出批示后及时处理。

四、小结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每个部门应不拘限于原有模式,而是不违背基本准则,结合具体情况,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健全、管理理念重塑、日常管理加强的情况下,大胆创新,走出有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志学.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5).

[2]游明慧.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0).

医院固定资产盘点方案篇6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财务控制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机构经济活动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也日益加大,传统的内部牵制制度己远远不能适应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需要。《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一基本规范》也明确指出“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基本规范,结合本部门或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由此可见,建立医疗机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既是贯彻落实国家财经法规的要求,也是严格执行财经规章制度的有力保证。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医疗行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已逐渐认识到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性,但远未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其中甚至包括一些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等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问题。因此,切实加强内部财务控制己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公立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各医院虽然对内部财务控制逐步重视,但远未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各地公立医院由于医院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松弛、财务管理水平有限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各种违法案件是屡禁不止,给国家和医院自身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在社会上、医院职工内部都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国有公立医院在内部财务控制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内控环境薄弱,管理者认识不足。

目前多数医院领导是医疗专业学科代头人、领军人、业务骨干,整天忙于学术交流、临床手术、疑难杂症的处理,而对医院的发展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的误解。在实际操作中,医院重大经济决策乃至日常业务开支都是院长“一支笔”,大事小事都是院长说了算,致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人人负责、相互制约、识别风险的作用。院领导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医院广大职工对内部控制的看法,致使即便制定了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2006年,卫生部制定并出台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对医疗机构从事经济活动的各方面,都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并要求各医院据此制定适合自己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很多医院并没有落到实处。有的医院认为现有的财务管理的各项法规、制度己能基本满足口常管理的需要,不必再花时间去重新制定一套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有的医院虽然建立了一套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但不够科学、严谨,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似的把一些业务规章制度组合起来当作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职责划分、奖惩标准不明确,稽核范围过于狭窄,影响了执行的效果;有的医院制定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过于泛泛,没有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也没有规定单位内部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办理业务的授权范围也不够明确。

(三)固定资产难于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往往不尽如人意。管理理念出现偏差:重钱轻物,重购轻管。清查、盘点制度不严密。按照规定,医院应该在固定的时间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清查和盘点,但前清后乱或边清边乱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医院盘点表是根据盘点结果制作甚至压根就没有盘点表。对固定资产处理的随意性过大。有的医院不按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执行,在处理资产减少、报废等业务时未按规定报经主管部门审批,擅自处置或低价变卖未到报废条件的固定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公立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财务控制环境薄弱

医院负责人对内部财务控制不够重视。受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再加上目前医院的经济体制存在着类似企业投资者(国家投资者)缺位的现象,使得医疗机构的经济管理意识不强,整体经营水平不高。

(二)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目前仅就几个方面制订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还没有形成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我国医疗系统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础也十分薄弱,多年来没有针对医院特色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一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制度不够科学、严谨,可操作性也大打折扣;有的单位仅仅把一些业务规章制度当做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职责划分、奖惩标准不明确,稽核范围过于狭窄,影响了执行效果。

(三)预算控制形同虚设

大多数医院预算控制流于形式。首先是医院领导不重视,形式重于实质,认为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其次,在编制方法上过于模式化,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简单的乘上一个百分比。第三,预算编制上急于求成,完全是为了编预算而编预算,算出的结果不是偏大就是偏小,与实际支出数相差过大。第四,在预算的控制上例外审批较多,缺乏必要的奖惩机制。

三、公立医院内部财务控制改进措施

(一)健全和完善内部财务控制环境

首先就要提高医院管理者对内部财务控制的认识,加强管理者的责任意识。针对医院的管理层、会计人员及全体职工,借鉴一些内部财务控制失控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进行反面典型案例的教育等方式,使其全面了解内部控制科学管理体系,从而培养医院管理层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意识,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业务,切实履行健全医院内部控制的职责,将内控制度落到实处。其次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防范的意识有待提高。医院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增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风险意识,要建立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责任制度,在进行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前进行可行性研究及科学论证,避免盲目投资。

(二)加强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设

医院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合理的、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己经制定了相关制度的,要通过回顾性检查,查找执行过程中的缺陷,不断补充完善;按照“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符合条件的医院应该建立总会计师制度,总会计师对医院的各项经济管理活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重大会计业务事项(如固定资产购置),基础会计核算管理(如科室成本核算管理)等进行监督控制。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1)重塑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还固定资产一个应有的地位。(2)加强对固定资产的验收入库管理。(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卡管理制度。(4)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实物保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按规定对固定资产入库进行严格验收,准确登记购入资产的价值;对固定资产的转移和出借要办好手续,做好备查登记,做到账实相符。(5)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一基本规范(试行).2001-2007.

[2]王文光.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9):537.

医院固定资产盘点方案篇7

abstract:anyofthesystemsispromulgatedandimplementedinthespecificsocio-economiccontext,hospitalaccountingsystemisalso.Hospitalsystemconstructionistheimportantfoundationtoguaranteetheworkoffinancialaccountinginhospitals,andaccountingsystemconstructioniscloselyrelatedtothedevelopmentofhospital.thisarticlefocusedonthepromulgationofnewaccountingsysteminhospitals,andlaunchedadiscussiononimprovingtheaccountinginformationqualityinhospitals.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会计信息;医院

Keywords:newaccountingsysteminhospitals;accountinginformation;hospitals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283-02

1新医院会计制度颁布的背景

科学的会计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使医院内部有限的资源与资产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还能降低医院运营的成本,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然而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在医院的会计制度已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新形势下贯彻落实新医院会计制度,提高医院会计信息质量势在必行。

1.1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执行《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制度的总体看法,研究者根据设计的研究技术路线下发了51份调查问卷。结果,有96.08%的医院认为对现行制度应作修改(见表1)。

1.2为了深入了解现行财务及会计制度对资产管理和核算的执行情况,研究者对之前的医院会计制度曾经进行了一份调查,对收回的51份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结果有41家医院认为现行制度反映的资产是不真实的(见表2)。

由上述两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医疗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我国适时的对旧的医院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将会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落实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措施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为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确保新制度顺利执行,需要各方共同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2.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新制度实施工作,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财务部门牵头,办公室、医务、护理、审计、药剂、器械、信息、总务等职能部门积极参与。

2.2大力做好宣传培训各级医疗机构在省、市培训的基础上,要大力做好新制度的院内宣传培训工作,所有财务相关工作人员应参加新制度的培训,并在院内开设宣传新制度的专栏,宣传面应覆盖所有干部职工,做到新制度领导知晓,职工熟悉。

2.3认真开展清产核资各级医疗机构要组织财务、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对所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库存物资和往来款项进行彻底地清查盘点。医院财务、审计部门对资产盘点开展情况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对清查中发现的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和库存物资,以及期限超过三年的债权债务,确认无法收回或无法偿还的,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按原制度规定进行资产处置,确保新旧制度转换期间不出现国有资产流失。固定资产要详细登记原价、形成的资金来源、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使用部门、责任人等信息,为计提折旧、追溯确认待冲基金做好准备。

2.4提升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各有关医疗机构要结合新制度提出的管理需求,抓紧招标采购,对医院现有的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等软件系统进行优化和升级,进一步提升医院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满足新制度执行的需要。

2.5抓好监督和落实各单位要抓好新制度落实、推进和督查工作,按新制度实施的要求和时间组织落实,明确各个关键环节与推进步骤完成的时间要求,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确保新制度的顺利实施。

3新医院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医院固定资产盘点方案篇8

【关键词】医院信息管理内部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管理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医院的会计管理已经从原有的手工记账、结账变为计算机管理。《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的出台,对广大医院财会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医院既不同于工业企业,也不同于商业企业,医院信息化有自身的特殊性。医院财务电算化信息系统由五部分组成:会计核算软件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药品核算管理系统、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库存物资管理系统。

一、如何提高会计核算软件系统与HiS的衔接

医院信息系统(HiS)作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标志之一,已经在各公立医院普遍应用。信息系统下的工作人员要有明确的岗位和职责分工,应设置系统数据管理员、系统维护员、操作员和审核员、记账员、会计档案管理员等岗位,各岗位按不相容岗位加以分离的原则给予授权,各操作员之间权限明确且要相互制约。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操作系统软件,不得进入、操作相应的功能模块,以达到相互制约、预防或减少错误发生的目的。

对于会计业务的处理流程,医院在会计软件中设计了防止重复操作、遗漏操作和误操作的控制程序,违反操作规程和操作时间应及时予以提示和制止,建立操作日志制度。计算机程序中应对所有操作留有记录,包括操作时间、操作者、操作内容等。对已记账和已记账业务设置不可修改或逆操作程序。要修改必须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冲正或补充登记来更正。加强内部牵制、内部审核,从而减少病人费用差错率。

1、会计核算软件系统中会计核算的时间应与HiS系统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2、及时核对门诊收入与HiS门诊收入统计数。核查收款员缴款与HiS门诊收入是否相符,重点检查门诊病人退费手续是否完备,退回的发票联与存根联是否相符,对可疑的退费要详查。

3、按月核对预交金总账科目发生额与HiS系统预交金缴存统计数是否一致,重点加强预交金的核查与控制。

4、按月核对会计核算软件系统住院收入总额与HiS住院收入汇总额是否一致。核查应收在院病人医疗费用和HiS系统中的统计额,保证住院收入安全汇缴。

二、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综合医院的大型精密设备和仪器数量多,价值高,内部会计控制必须到位,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负责医院固定资产的数量与金额管理,财务科对固定资产实行金额控制,要在主管院长的统一领导下,将各职能部门与使用单位组成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制定制度,从论证、决策、实施、使用到清理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防止资产流失、转移。

1、编制预算,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各部门应在上年末提交下年度购置设备的申请、预算,由设备部门统一编制预算,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最大限度地减少盲目性,降低空置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实现院内资源共享。财务部门根据预算和设备采购合同支付款项,对超出预算的支付申请,不符合合同规定的支付申请坚决不予支付。

2、固定资产验收合格后,财务部门根据验收单据及时办理财务转账手续,增加固定资产。要求使用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将该固定资产的分类代码编号、名称、规格型号、取得日期、使用状况、使用方向、金额、累计使用年限等项目录入信息系统做成固定资产卡片,形成基础数据库,每月固定资产会计打印固定资产明细账,向财务科上报固定资产报表,财务科将报表金额与会计核算软件系统的固定资产明细科目相核对,每年要保证至少一次固定资产清查,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3、正确计价和确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对购入的固定资产,应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包装费、运输费、安装成本、交纳的有关税金等计价;对自建的固定资产,按照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计价;对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市场同类固定资产的价格或捐赠方提供的发票账单加上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时发生的有关费用计价;对有关部门批准,无偿调拨的固定资产,按调出单位账面价值和新发生的相关费用计价;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合同协议价加上运费、保险费等计价;同时按照本单位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法提折旧。

4、清查盘点。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盘点有利于掌握固定资产的动态及静态的变化,对盘盈、盘亏、调拨、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呈报主管院长及有关主管部门,待审批后,财务及相关部门应及时调账,做到账、卡、物一致,保证医院财产的完整与安全。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医院只有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网过程中,应坚持实用、安全的原则,不追求大而全。设备选型应以实用、经济为原则。网络系统较大地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计算机网络的高效便捷、准确严谨,为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条件。医院信息化管理下的财务内部控制,只有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有针对性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才能使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常、有效地运行,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

三、如何增强药品核算的内部控制

医院药品作为重要的库存物资,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医院对药品管理严格遵循“定额管理、安全有效、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药品应根据医疗业务的需要,实行计划采购、计划供应的办法。药品的购入和领用,必须履行严格的出入库手续,未经办理出入库手续的药品采购不得入帐;仓库管理员应坚持先入库、后领出的原则。药房和药库至少每季度应进行1次有会计人员参与的盘点。对盘盈、盘亏的药品要查明原因,按规定及时进行帐务处理。药品管理按照核定的药品周转金定额组织药品储备,合理划分药库和药房储备金额;严格执行国家《药品管理法》和公费医疗管理的有关制度规定;医院制剂中心的自制药品一律按物价局批准的批发价办理入库手续。药品定价应严格执行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不得擅自提价销售。药库属于限制进入的重地,与药品无关的人员如非工作需要不得进入;药房领用药品需指定专人办理,送药工应由药剂科统一管理,送药过程应有药房工作人员随行护送。药房工作人员不得选择性地领药,凡药库有药而临床需用的必须备齐;不得为药品供应商统计某种药品的处方销售量。应授权相关人员在规定的权限内办理具体工作,不得随意录入或更改。

医院经济管理部门负责按相关物价规定对药品维护零售价,财务科重点审核供货单位发票、入库手续是否齐全规范准确,每月按照HiS系统的统计报表来进行会计凭证的录入。月末,应核查HiS系统药品收入与会计核算软件系统的药品收入数是否相符;药库药品每月入库数额与会计核算软件系统应付账款的相关金额数是否相符等。药库定期盘点,与财务账目的相应余额进行核对,仔细核查盘点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盈亏。

四、如何规范医保信息管理系统

医疗保险和医院是信息化程度高而且复杂的机构,其信息除了具有一般的信息的特征以外,通常还具有相关性、多样性、时效性以及数据海量、法律准则等特性。由此可见手工管理将会浪费很多的财力、物力,而HiS的引进将为医疗保险机构和医院解决这一难题。实用性是评价系统的主要标准,它应该符合现行医疗保险体系结构、医院体系结构、管理模式和管理程序。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应该成为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且为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化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管理体系,必须要有信息系统支持,以便适应新的医院运行机制转变,即由社会福利型向经营核算型转变,要求管理者由经验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转变。

针对医院每日产生的医保款项,会计核算软件系统应在“应收医疗款”下设“医保应收款”二级明细科目,根据医保性质按人名设相应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月终将上述科目的借贷方发生额相互核对并与医保办及时沟通,及时催要未返回医保应收款。

五、如何完善库存物资的内部控制

医院库存物资包括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是医院正常开展医疗服务的坚实保障。医院低值易耗品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经多次使用不改变其实物形态,而其单位价值又低于固定资产起点,或其单位价值虽达到固定资产标准,但使用期限极短或易于损坏的物品。医院低值易耗品大致可以分为:医疗用品、办公用品、棉织品、其他用品等;按管理部门可以分为后勤低值易耗品如桌椅、被服等和器械低值易耗品如电脑桌椅、听诊器、血压计等。长期以来,医院的库存物资管理受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家底不清,管理无序,效益低下,与现代医院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规范医院库存物资管理,做到计划采购、保障供应、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和损失,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资金使用。医院的库存物资应从申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方面加强内部控制。月末,应对库存物资进行盘点,核对库房管理软件中的库存物资余额与会计核算软件系统的相关余额是否相符。■

参考文献

①《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Z].卫生部,2006(6)

②诸秀敏、张媛,《影响医院会计电算化进程的深层次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07(7)

医院固定资产盘点方案篇9

一、中医院实物资产分类

(一)固定资产即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图书除外),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一般可分为五大类: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图书、其它设备。

(二)药品属于中医院重要的流动资产,占所有流动资产的比例往往高达60%以上,有数量大、占用流动资金较多的特点。按照性质分类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西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中医院的药品中中药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中医院不仅应编造采购计划进行采购,根据中药的真伪、霉变、虫蛀、掺假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进行品名、价格等方面的严格验收,还要按规定做好中药保管、调配中药等工作。

(三)库存物资即为正常开展医疗服务活动而储备的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是医疗服务过程中经多次使用不改变其实物形态,而其单价值又低于固定资产起点的实物资产如医疗用品、棉织品等。卫生材料是指医院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经一次用其价值即转化为费用的物资,如脱脂棉、纱布、一次性注射器等物品。其他材料是指医院为了保证医院正常工作需要而储备的除部分医用低值易耗品、医用卫生材料以外的其他公用物品,如办公用品、清洁用品及其他用品。

二、中医院实物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包括:一是采购过程不规范。固定资产的采购不按照预算进行,不报采购计划,不经过审批手续;采购部门在招标过程中上不公开拟采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量、质量以及招投标的时间、地点;不公开定标,对评标的方法事先没有进行缜密设计,定标时也不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评标、决标,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大;忽视固定资产的验收入库,由于大部分新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进库房而直接被使用科室领用,验收环节显得至关重要。二是使用、保管不到位。医院在固定资产买回以后就弃之不顾,不懂得集中管理、调剂余缺、资源共享,致使固定资产因使用不当受损,在有效使用期内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造成大量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损失和提前报废,个别甚至被私人侵占。三是核销处置不当。使用寿命到期时,固定资产面临如何处置的问题。很多医院的固定资产因为平时使用保管不当而加速折旧,提前报废。在报废过程中,对盘亏和报废处理的不及时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固定资产账卡形同呆账。

(二)药品管理主要包括:一是设施设备简陋,药品保存乱差、药学专业人员匮乏。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县及县以下的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机构由于中药管理要求特别较为严重。二是采购渠道混乱,供货资质不全。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医院为了追求利润,谁的货便宜就买谁的。因此出现购药渠道多而混乱,有的药品购进无发票,有的无供货方资质证明,有的从不具备资格单位进货。三是验收药品把关不严。按规定,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必须有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验收记录。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医疗机构不能仔细认真对药品产地、规格、批号、效期等项目核对,而只注重药品数量、价格不出差错就行了,这会使不合格药品有机可乘,给药品使用带来隐患。四是药事管理组织图有虚名。按照要求,医疗机构需成立药事管理组织,建立档案,开展日常工作。虽然医院药品管理组织与多项药品管理制度公示上墙,配备了档案盒,但其内容空虚,华而不实。既无药剂人员健康体检材料及资质证明,又无药品养护记录。当然还普遍存在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流于形式和抗菌药物滥用较为严重的情况。

(三)库存物资管理主要包括:一是库存管理未受到重视。由于医院行业性质的特殊性,容易造成管理松散,大量积压,物资去向不清,存在大量浪费。二是采购工作未实行统一的集中招标、集体采购制度。三是入库以后,库存评估缺少,造成很多物资因疏于管理而过期、变质和积压。四是物资管理中,账簿记录不及时,造成账、物不一致,资产管理状况混乱。

三、中医院实物资产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固定资产具体表现在:一是建立预算制度。编制有关固定资产购置的年度预算,建立严格的采购审批、定标、验收程序,规范采购过程。二是明确岗位分工。即对固定资产的取得、处置等均应明确划分责任。三是定期盘点制度。定期实地盘点固定资产,保证账实相符。四是账簿记录制度。医院应针对固定资产分别登记固定资产总账、明细分类账和登记卡,详细清楚地记录其类别、使用部门等具体情况,保证其的增减变化都有据可依、有账可查。五是处置制度。包括投资转出、报废、出售等一系列的处置要有一定的申请报批程序,并做到及时入账。

(二)药品应在出台规范细则,硬性强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强组织管理,搞好用药环节,做到多措并举,依法监督,具体要求:一是严格管理药品的采购活动,实行采购业务的预算管理。在采购预算范围内进行采购行为的申报、审批和实施。对于超出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另按规定处。医院应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药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及质优价廉的原则。二是加强采购药品的验收、检验与监督,严格药品进库的验收。仓库保管员对采购药品要按照采购计划仔细地逐批逐品种验收,并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质检。药品进库后,要分类存放,编码定位,建立药品效期表,做到先进先出。对质量可疑的药品抽样送药检部门检验,鉴定不能使用的要及时报废并清理。药品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到用药科室,检查了解药品质量和管理使用情况。三是定期盘点清查。药品除了建立必要的账、卡详细记录药品的进出情况外,还必须定期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三)库存物资具体表现在:一是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职工的思想教育和素质培训,在医院内形成对库存物资重要性的共同认识,增强职工的成本意识和忧患意识。并通过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对物资管理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二是加强对库存物资的购入、保管、领用、使用等环节的控制。对于经常使用的物品,采用集中招标的方式成批购置,既确保质量又降低采购成本。仓库保管员严格按照采购计划把好物资入库关;入库后及时将物资分类登记,勤于保管维护,防止物资损失、浪费,提高其利用率;出库要办理出库手续;物资发放、增减及时报告财务部门,规范流程,保证账实相符。三是形成定期盘点制度,仓储部协同财务和物资管理部门负责人等一起对库存物资进行清查盘点,核实物质的实际库存量,保证物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与物资的账面记录核对,做到账实相符。对查出的问题.应查清原因,按规定及时处理。四是建立健全库存物资账簿核算制度,定期核对账物,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财务部门设立各类物资总分类账,物资管理部门设立各类物资的明细分类账,详细记录各种物资收、发、存的数量、单价、金额,仓库部门详细登记每种收、发、存数量、型号和规格。每月月末,总分类账、明细分账和相关仓库账卡应核对相符,如有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

综上所述,在中医院实物资产的管理中,只有领导重视、要全员参与、部门协调,才能对采购、入库、在库、出库各个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确保中医院实物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医院固定资产盘点方案篇10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固定资产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6.31.180

随着医疗卫生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如何保障医院固定资产的安全,有效利用固定资产的资源,确保医院的各项医疗项目顺利开展,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是当前医院管理层应该考虑的问题。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内部审计工作,能有效提升医院的防范和控制风险水平,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1我国卫生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国家投入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逐年增加,也使得医院的固定资产不断增加。而许多医院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了审批采购流程,设置了盘点清查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完全落到实处,并且缺少对细节的完善,使得资产审批采购和清查工作过于形式化,造成了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对医院的运营效果造成了影响。

(2)固定资产账簿设置不健全。部分卫生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账目设置上存在问题。一方面,在购进相关资产时,未对其信息进行及时入账,导致资产记录不完整,账实不符,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另一方面,在日常的资产管理中,对资产的变动情况记录不完整,对设备的维修护理情况未进行及时处理,固定资产盘点不到位,未能“账实签”逐一核查,资产的损毁报废情况未如实进行记录,也导致账实不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固定资产的流失。

(3)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偏低。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机制,导致许多固定资产出现闲置的情况,无法创造经济效益,无形中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医院内部的资源共享平台,导致设备重复购置情况,或者有些部门对其闲置资产不进行及时上报,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也不进行合理有效的盘查,从而造成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下。

2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意义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国家对于卫生事业单位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强,基于此,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对于加强医院内部的管理监管,保证医院经营的稳健,保障医院资产的安全,确保医院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保障医院的经济效益。加强医院的内部审计,促进医院的财务管理更加透明化,保证各项财务收支的合理化,及时地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或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并给出恰当的解决建议;同时,对于减少并遏制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现象具有良好的作用,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医院的财力资源的损失,保障医院的基本经济效益。

(2)促进医院的稳健运行。强化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能够监促医院财务的良好运作,监督医院各部门规范操作,把控风险,从而促进医院的稳健运行。此外,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也能加大对医院各部门的监管力度,促使医院各部门严格地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财物的支配,使得各项资金的收支更加明晰化,从而保证医院内部的正常运行。

(3)确保医院的有序管理。内部审计监督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医院整体的有序管理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加强审计工作,也能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尤其随着国家投资的增大,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愈发重要,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对其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措施分析

(1)建立健全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强化医院内部审计以促进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首先要完善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确保在进行资产管理和审计工作时有章可循。医院的资产管理部门应与会计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从而保障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分工明确,信息畅通。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要定时向管理部门进行资产相关信息的反馈,尤其是一些可控的问题,做好事前控制,消灭于萌芽。对于一些较为大型的贵重仪器,要施行责任制,实行专人管理,建立设备的技术档案,并对其使用情况作出记录。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每年至少一次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点核查,并且与会计部门做好核对工作,确保账实相符,避免出现账有实无或账无实有情况。

(2)加强固定资产采购的审计工作。在固定资产采购时,常出现设备的立项与预算管理不符而采购审批却已通过,最后造成资产的闲置和使用效率低下,也造成了资产管理的混乱;此外,对于一些采取分期付款或融资租赁方式购入的设备,医院未按会计相关规定进行账务管理,导致会计在核算固定资产效益时,其成本和效益的计算不匹配,也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麻烦。

因此,要建立审计前移理念,实行事前事中审计。在固定资产的购进前,审计部门就应介入审核立项的合规性,采购的招投标过程及结果的合法性。购进后,核查入库的资产数量、型号等是否与签订的合同一致,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是否及时登记入账,且入账信息完整;财务部门的一级明细账、资产管理部门的二级分类明细账、资产使用部门的台账,以及固定资产标签是否一致,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合理的处理。对于一些通过社会组织、相关供应商无偿捐赠获得固定资产,也应当检查其验收手续合法性和会计账务处理的合规性。

(3)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审计工作。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由于对资产状况记录不够仔细健全,对于一些使用效率低下或非正常使用的固定资产的记录欠及时全面,且管理人员流动过大,常出现固定资产只存在于会计账面而实物不知去向的情况。在资产的调拨和移交过程中,交接手续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约束,使得一些应该入账的资产没有入账,同样出现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现象。

为此强化审计工作,①定期或不定期审查固定资产的维护状况,确保固定资产从购入到报废的每个环节都有详尽的记录。②做好各项固定资产负责人(或使用人)的标签,对于每一次资产交接,都要有规范的资产交接记录,确保固定资产有主可循。③督促完善资产调节使用制度,加强对资产的调配管理,充分提高各资产的使用效率,增加其经济效益。④督促建立一支由财务、资产管理等部门组成的固定资产清算盘点队伍,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全面盘点,并做好盘点记录。

(4)加强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审计工作。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最后一步,但医院管理层往往对这一步不重视,导致在实际的管理中,常出现账有实无的情况,即固定资产被盗窃但仍作报废进行处理,或对报废资产进行处置后,其残值收入(即经过变价处置或者其他方式处置后得来的一定收入)未纳入医院的账户,造成医院的经济损失。

因此,医院要加强固定资产的处置管理。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应由专门的审计监察、资产使用、相关技术部门进行联合的审查确立后,方可批准其报废处理意见。内部审计部门一要核查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手续是否完整,依据是否充分;二要加强对其报废报告的审核,核对固定资产的名称、使用年限、现状等情况;三要加强对资产处置收入的审查,确保固定资产的处置收入都完整纳入医院财务收入。

4结论

固定资产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管理的优劣程度关乎医院的运营状态和基本效益。而加强对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地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因此,医院应该重视审计工作的开展,降低医院内部控制风险,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