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共驻共建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6:19

社区共驻共建方案篇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主题,以共建环境优美、秩序优良、原创:服务优质的文明社区为目标,以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区”为重点,因地制宜,军地互动,双向奉献、双向受益,为推动芙蓉区稳定发展和驻区部队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工作目标:

1、深入进行社区宣传教育,努力形成军民团结、共建美好家园的社区军民共建舆论环境。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采取军民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教育,引导广大军民立足社区、心系国防。

2、积极开展双向服务活动,努力形成方便快捷、服务优质的社区军民共建工作环境。充分整合、利用社区资源,搞好双向服务。地方支持部队各项建设和改革,部队要热爱社区群众,关爱社区弱势群体,开展便民利民服务。

3、扎实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军营”共建,努力形成健康向上、军民同乐的文化环境。军民共同抓好青少年教育,共育“四有”新人;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军民同乐、军民联欢联谊活动;深入扎实的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居委会、文明家庭,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4、热情支持社区公益事业建设,努力形成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军民协助地方搞好社区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城市美容工程。地方要支持部队营区建设,把建设文明营区同建设文明社区结合起来。

5、搞好社区军民联防,努力形成军民团结、安全稳定的社区发展环境。军民要共同开展普法教育,互通社情,加强社区联防,建立健全联防预案,军民共同维护社区安全稳定。军地要着眼大局,互谅互让,妥善处理军民纠纷。

具体要求:

将韭菜园街道军区社区、东屯渡街道荷花园社区作为我区“军民共建社区”的先进典型加以重点扶持,按照以上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军民共建社区的创建工作。具体的工作要求有:

1、加强军民共建社区的组织与领导。社区与驻地部队双方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共建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设立以驻区部队首长和街道、社区领导牵头的共建领导小组,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有详细的活动计划,安排足够的活动经费。

2、双拥宣传进社区、进军营,双拥氛围浓厚。充分利用社区内和军营内的宣传板报与橱窗等宣传工具,要保障5~10块板报,做到双拥宣传随处可见,双拥氛围触手可及。

3、大力开展军地“双向服务”,倡导“双向奉献”。社区可以为驻区部队提供的服务有:

(1)安排驻区部队官兵子女就近入学、入托、接送;

(2)协助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问题,或安排随军家属从事社区服务工作;

(3)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类专业人才为驻区部队服务,如法律工作者提供法律服务、it工作者提供算机技术支持、医疗工作者提供医疗咨询服务等等。

驻区部队可以为社区提供的服务有:

(1)协助社区做好社区内孤寡老人、困难群众、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照顾工作;

(2)维护社区治安,协助社区做好社区内安全保卫工作;

(3)主动参加社区内急难险重事件的处理;

(4)协助社区做好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

4、军民共建活动丰富多彩。社区和驻区部队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每月安排一次座谈会,每季度安排一次联谊活动,每年组织一次相互走访慰问活动。

社区共驻共建方案篇2

同志们:

昨天上午,市委召开了全市城市社区党建工作队动员培训会,今天,我们又紧锣密鼓地召开全区开展“四联共建”社区党建活动动员会,就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会议精神,并结合我区社区建设实际,对区直单位联社区党建工作、联平安创建工作、联工作、联卫生工作,共建和谐社区活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同志宣读了《关于在全区开展“四联共建”社区党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区直单位派驻社区的党建工作组代表、东城街道办事处党委、西城街道办事处三义街社区党组织做了表态发言,实施方案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大家表态实在,希望区委派驻的社区党建工作组和各街道办事处党委、社区党组织一道,认真按照区委《实施方案》的要求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开展好“四联共建”社区党建活动的责任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作为城市基础细胞的社区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城市社区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的社区党组织,其凝聚力、战斗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区委决定开展“四联共建”社区党建活动,正是针对我区社区建设实际,顺应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整合党建资源,增强我区社区党组织活力的重要举措。

1、开展“四联共建”社区党建活动,是我区社区建设现状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区委紧紧围绕社区党建“三改一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社区党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推进社区各项建设、促进社区发展发挥了龙头作用。去年,东城街道办事处党委、西城街道办事处三义街社区党组织被评为全省社区党建工作示范街道和示范社区,“雷锋互助社”的经验也得到了中、省、市的肯定和好评。但从总体上看,我区社区基础较差,社区建设整体推进不够,水平不高,在以社区党建为龙头,推进社区建设和发展中普遍存在着“三难”问题,即社区党建运行机制作用发挥难,虽然区委建立了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党委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工作委员会,社区党组织建立了党建联席会议这三级共建网络和议事机制,但从上至下没有明确社区辖区单位参与共驻共建应承担的责任,社区对辖区单位没有任何约束力,导致大多数单位党组织社区党建意识不强,在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参与社区党建联席会等具体工作中态度不是很积极。社区现有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社区居民党员多样化的需求,全区31个社区的办公活动场所中,只有16个拥有自主产权,其他均为租借;办公活动场所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只有10个。社区经费不足导致社区党建工作开展难,据调查统计,社区经费主要来源于市、区财政下拨的经费,即使加上部分职能部门到位的“费随事转”资金,全区社区干部每人每月工资仍不足500元,工资都难保证,开展社区党建活动就可想而知了。开展“四联共建”社区党建活动,向社区派驻社区党建工作组,有利于整合社区共建资源,切实改变社区党建“剃头担子一头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

2、开展“四联共建”社区党建活动,是不断丰富我区党建品牌,建立社区党建长效机制的需要。在探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坚持不懈地在区直部门开展了“双联双带”活动,近十年的“双联双带”实践,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而且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增进党群干群关系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是为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找到了一条好路子。我们广大区直各单位是常驻社区的单位,各单位的党员干部、职工都是常驻社区的居民,积极投身社区事务,参与社区党建、促进社区建设,应该是每个驻社区单位党组织、每个驻党员干部长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四联共建”社区党建活动,把区直单位和机关在职党员干部与社区建设、社区党建“捆绑”在一起,“嫁接”起来,能逐步形成社区党建常抓不懈的机制,实现共驻共建的目标。

3、开展“四联共建”党建活动,是抢抓发展机遇,提升社区建设整体水平的需要。今年是推动我们社区党建工作、促进社区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喜迎奥运圣火之际,市委决定,今年把城市社区党建工作作为全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城市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提出了下一步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目标和思路,并在市直部门开展联系中心城区社区、派驻党建工作队的活动,共有18个市直部门的社区党建工作队进驻我区的社区,帮助打造社区党建品牌,创建平安社区和卫生城市,并确保奥运圣火在荆传递圆满成功。区委也十分重视社区党建工作,4月1日,区委书记张震龙亲自到社区调研社区党建工作,4月22日,区委专门召开常委会,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并通过了《在全区开展“四联共建”社区党建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各街道办事处要开展党建示范街道争创活动,各社区要开展党建示范社区争创活动,通过三年的努力,争创全省城市社区党建示范区。区委在考虑区直单位联社区时,不仅选择了职能较强的部门联系社区,而且做到了和市直部门对口联系,一定三年不变,便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各街道办事处党委、各社区党组织一定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加强和改进社区软硬环境建设,促进社区全面发展。

二、突出重点,全面完成“四联共建”社区党建工作任务

“联”是手段,“建”才是目的。社区党建工作组要和社区一道紧紧围绕争创党建示范社区的目标开展工作,努力在筑牢社区党建基础,加强社区管理、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创新活动载体,打造社区党建品牌上下功夫、做文章。

1、抓实社区党建基础工作,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党建工作队进驻社区后,要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广泛参与,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召开“三会”,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要及时召开社区党组织会、社区党员代表或党员大会、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十七大精神、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有关重大决策和开展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动员社区党员、居民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和迎接奥运圣火活动中来,形成全民争创、全民文明迎圣火的浓厚氛围。二是实施“四个拓展”,加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要按照十七大精神,根据社区党员的分布特点,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组织体系,确保党组织全覆盖。当前,要注重实现“四个拓展”:即由一社区一支部,向一社区多个支部拓展;由单一的居民党组织向新社会组织拓展;由固定地域党组织向专业组织、协会组织拓展;由工作生活在辖区内的党组织向流动群体党组织拓展。因地制宜地建立起社区总支、小区支部、楼栋支部、流动党员支部、离退休党员支部、行业协会支部等,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要协助街道办事处党委加强社区班子建设。今年换届选举中,我们将积极推行“两推一选”的办法,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不断改善社区干部结构,优化社区干部队伍。要帮助和指导社区党组织认真落实流出党员“六个一”的管理办法,即“一人一证”,“一人一档”,“一人一员”,“一季一访”,“一年一议”,“一年一训”;认真落实流入党员“三个一”办法管理,即建立一份档案,编入一个支部,写好一份鉴定。积极推行单位党员“双重管理”办法,实行单位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制度,发挥单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抓好“五项制度”的建设,促进社区运行规范化。要落实好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驻社区工作组不仅要充分发挥自身部门的职能优势,帮助社区协调有关部门,多渠道争取和筹措资金,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而且要与社区一道,通过落实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共建资源,积极协调社区内共驻共建单位,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解决好社区办公用房、活动场地、党建活动经费等问题,要参与、督促、指导社区党组织每2个月召开一次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同时还要帮助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自有资源,引进项目,争取政策,不断提高社区自我造血功能。要大力推行社区党务公开、居务公开和居民说事制度,保障党员民利,接受居民广泛监督,做到一季度公开一次社区居民关心和关注的社区事务。要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每年开展l至2次党员民主评议,促进党员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要建立和完善各类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理机制,对一些突发事件,提前介入,搞好排查、稳控、调处工作。要建立工作互评制度。在社区各领域开展社区居民和党员、辖区单位党组织评议社区党组织,社区党组织评议街道党委,社区和街道党委评议联系部门和辖区单位党组织的活动。四是建立健全“六大社区服务体系”。要从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的实际出发,依靠社区各种资源,广泛整合社区闲置的设施和场地,实现资源共享。普遍建立起“六个阵地”:即社区市民学校、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社区警务室、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图书室。要健全社会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使之成为党组织关怀党员和群众的温馨家园。要通过开通民情电话,设“爱心超市”等,广泛开展社区服务。同时鼓励个体私营、民营企业开办社会服务项目,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形成以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以街道社区服务组织为骨干、以社会网点为依托的社区服务网络,实现社区服务的网络化、社会化、市场化。

2、广泛开展平安社区、卫生社区创建活动,构筑美好、和谐社区。市委明确指出:今年社区党建工作重点是:以党建促社建,打造平安社区和卫生社区,确保奥运火炬在荆传递顺利进行。党建工作组进驻社区后,要始终围绕市委提出的“创特色、争第一、万无一失”的总体要求,着力开展平安创建和卫生创建工作,做到平安迎圣火,卫生迎圣火。一是围绕“五无一少三落实”,创建“平安社区”。要紧紧围绕“无盗抢等刑事案件、无、无******滋事等迷信活动、无治安灾害事故、无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治安案件明显减少,各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落实、人防物防措施落实、流动人口和重点人口排查管理落实”的“五好一少三落实”,做好平安社区创建工作。要共同组建社区治安巡逻队,抓好治安联防,把住重点场所,抓实关键部位,实行重点对象“承包责任制”,做好重点控防对象的稳控工作。要帮助社区定期收集、分析社情民意,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处置突发性。要坚持做到“五个必访”,即每季度对下岗职工家庭必访、存在矛盾纠纷的家庭必访、弱势群体家庭必访、不良青年必访、重点防控对象必访。二是要从彻底治理社区脏、乱、差入手,开展社区环境综合整治。要经常深入社区大街小巷,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和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力宣扬“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不断提高社区居民自身的文明意识,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发动居民以实际行动参与城市卫生创建,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奥运圣火在荆传递。要协调有关部门,多渠道争取资金,帮助社区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主体,帮助社区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实行人人包路段,消灭卫生死角,清除“牛皮癣”;指导和督促社区落实“门前三包”卫生责任制度。逐步创造亮化、净化、美化的生活环境。在奥运圣火传递前,全区社区卫生环境必须有明显改观。

3、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构筑服务平台,努力打造街道、社区党建特色。要按照“现有党建品牌抓深化,因地制宜抓创新”的党建工作思路,不断拓展和延伸党建主题活动的实践内涵,不断探索符合社区发展和社区党员需求的社区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努力为各方面党员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服务居民群众提供平台。一是进一步丰富“雷锋互助社”活动内涵。要在社区党员中广泛开展设岗定责、党员服务承诺活动,引导社区党员和单位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争当社区“安全信息员”、“社区服务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法律、政策、科教、文化宣传员”、“环境美化、卫生监督员”、“安置帮教转化员”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继续深化党员创业技能培训工作。要对社区下岗职工、下岗党员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台帐,开展培训需求调查,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帮助其掌握1—2门实用技术,鼓励和帮助失业人员,特别是失业党员实现再就业,三是要努力打造党建“一街一特、一社一品”。要广泛开展“居民说事”、“爱心服务连锁”等多种形式的党建活动,同时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外单位的经验,针对社区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并以一定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长期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党建品牌。

三、落实责任,加强沟通,形成齐抓共管社区党建工作格局

1、落实责任,各负其责。区委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安排部署社区党建的有关重大工作,协调处理社区党建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督促指导驻社区工作组和各街道办事处党委,积极开展争创党建示范街道和党建示范社区活动;各街道办事处党委、社区党组织是党建活动的主体,在争创上负主要责任;联系社区的区直单位是帮扶单位,在帮扶上负主要责任。区委把各单位联系社区党建工作情况纳入单位年度实绩考核体系,把机关党员干部驻社区工作情况纳入党员干部年度绩效考核,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区委实行区“四大家”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社区党建工作制度,区“四大家”党员领导干部将定期到社区开展调研活动能力,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区委将把区“四大家”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社区党建工作的情况纳入区委督办工作定期通报。

2、加强沟通,形成合力。驻社区工作组要做好区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与街道办事处党委、社区党组织的沟通联系工作,既要做到区委的重大工作部署、重大活动、重要事项及时传达,并督促落实,又要做到把联系社区的区直部门开展的工作及时向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汇报。同时,还要积极向联系社区党建工作的区“四大家”党员领导干部汇报工作情况,争取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和市直对口部门共同联系一个社区的区直单位,还要做好与市直单位的沟通,做到定期商量,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加强指导,确保联建工作形成合力,取得实效。市委印发了荆州市城市社区党建工作队通讯录,各工作组和社区要迅速与市直单位联系,真诚地请他们到社区指导工作。3、转变作风,认真履职。驻社区党建工作组要按照区委的要求,主动思考并制定“四联共建”计划,要帮助社区制定争创规划,并督促分年度实施;要及时总结、宣传所驻社区开展的有特色的工作,把所驻社区建成全区示范样板。区委将在适当时候通过现场会的形式,宣传典型,推动工作。驻社区工作队员原则上与工作单位脱钩,按要求时间进社区后,要做到安心,安心社区工作;要用心,用心谋划社区党建工作,力争工作出成效;要虚心,虚心向社区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要富有爱心,爱社区的工作,爱社区的党员群众,增强工作使命感。

社区共驻共建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为目标,以增强社区党组织整合社区资源能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为方向,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建设,不断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为建设文明和谐新社区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工作基础和社会基础。

二、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责

1、社区党建联席会

功能属性:社区党建联席会是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由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依照“社区共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理使用社区资源”的原则,自愿结合组成的议事和协调机构。

组织体制:社区党建联席会由会长、副会长、会员组成。一般设会长1名,副会长3—5名,会员若干名,秘书长1名(会长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副会长、会员由驻社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组成,秘书长由社区副书记或党员副主任担任)。

主要职责:(1)研究商定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措施;(2)定期通报联席会工作情况,进行社区党建工作研讨和交流;(3)组织开展社区党的活动;(4)对涉及社区共建方面的有关重大事项进行协调;(5)对党建联席会形成的决议组织实施;⑹根据需要调整会员。

运行机制:社区党建联席会实行大会制,每年召开2次全体成员大会。主要通报联席会工作情况,听取成员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讨论协商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问题。社区党建联席会每月召开一次会长碰头会,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参加,主要商议联席会有关事宜,研究社区党建有关问题,对成员单位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社区党建联席会日常工作由秘书长负责,并加强与驻社区各单位党组织的联系。

试点任务:如何调动和保护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的积极性,有效组织和整合社区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共建;如何围绕需求,选准社区共建工作的主题;如何采取措施,推动共驻共建任务落实;如何健全完善社区共驻共建的运行机制等。

2、社区议事会

功能属性:社区议事会是促进社区居民自治的有效形式,是社区居民、单位沟通、交流、协商、议事的平台,是整合资源、集思广益、凝心聚力、共创和谐文明新社区的平台。社区议事会议事不决事。

组织体制:社区议事会由社区党组织代表、社区居民大会代表、驻社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知名人士7—9人组成,议事会主任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

主要职责:(1)参与讨论社区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大问题,协助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进行民主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2)广泛听取和收集居民群众意见和建议,反映居民的意愿和要求,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3)定期对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社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商,并提出意见建议;(4)参与研究、讨论本社区建设的规划方案,促进社会性、公益性等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5)参与研究、讨论社区建设中涉及项目建设、城市低保政策、公益性资金收支、计划生育、征兵等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事务,并提出意见建议;⑹参与审议社区党务、居务公开的有关事项。

运行机制:社区议事会原则上实行一事一议原则。会议由主任召集,一般每季度召开1次,遇有重大事项,可随时召开。议案由社区“两委会”、社区议事会成员或居民提出;社区党组织统一受理,研究确定议题;议题确定后,应将所列议题向社区居民公布,设立征求意见箱,广泛征求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的意见;召开社区议事会;社区“两委会”充分听取和吸收议事会的意见建议,根据各自职责,形成决定、决议或安排,并组织实施。

试点任务:重点在社区议事会的议事原则、程序、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3、社区党员服务中心

功能属性: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是党组织服务党员的温馨家园,是流动党员的接纳地,是党组织和党员面向群众、面向社会的服务窗口。

组织体制: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工作,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成员若干名(主任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副主任分别由社区副书记或党员副主任担任,成员由社区党员和志愿者组成)。

主要职责:(1)为党员提供党内政策咨询,开放图书阅览室,提供党内学习资料;(2)为老党员、离退休党员、弱势群体排忧解难,提供帮助;(3)为党员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接收管理流动党员;(4)登录党员信息、按时收缴党费;(5)组织党员开展党内活动;(6)组织成员单位的党团员志愿者向广大党员和群众提供法律法规、医疗计生、心理健康、工商税务、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

运行机制:社区党员服务中心设在社区党员活动室,并在显著位置悬挂服务中心名称(街道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服务指南、意见箱和“社区党员服务热线”。同时,有条件的社区可在居民楼栋设立党员服务点,公布服务电话,明确联络人,定期为广大辖区居民群众提供义务服务。

试点任务:针对直管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重点在服务的内容、方法方式、载体等方面进行试点探索。

三、具体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开展建立“两会一中心”试点工作是今年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承担试点任务的街道、社区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要安排专人具体负责,结合实际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分解工作任务,完善有关制度,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2、积极开展工作。年3月底以前,3个试点社区“两会一中心”必须建成。要积极开展扎实的工作,确保各种机构正常运转,取得实效。要结合实际,从党员、群众和驻社区单位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要善于创新,及时总结和推广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推动全区社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社区共驻共建方案篇4

东丰县有14个乡镇、229个行政村,12.3万户,40.7万人,由八个派出所管辖。虽然村村通了水泥路,但由于管辖区域大,很多村距离派出所路途远,群众到派出所办事很不方便。针对这种情况,东丰县公安局领导班子决定每个派出所的所长、主管社区工作的副所长都要确定一个村为责任区,社区民警按“三村一警”的原则确定责任区,选择中心村设立警务室,全县共设警务室59个,在治安情况复杂、人口集中且未设置派出所的乡镇所在地依托驻村民警住宅设立了四个夫妻警务室。为便于执法和办案,相邻的两个警务区划归一个警务协作组,共建协作组28个。

2006年初,东丰县公安局首先在横道河派出所进行了试点,7月开始在全县总结推广,要求以横道河警务室为标准,明确时限,保证一步达标到位。同时制定出台了农村警务室建设标准,要求达到“六有”,即:有固定专用的办公场所和警务室标牌;有必备的办公用品;有必需的交通工具;有标准的驻村民警、协作区民警揭示板及工作职责、辖区平面图、自然状况图表;有标准的辖区“三会”(村委会、治保会、调委会)组织、治安防控组织揭示板;有必需的民警基础工作台账,县局统一制作了三类28种基础台账。

东丰县委、县政府对农村警务战略给予了大力支持,补充编制20人,以缓解农村警力不足,一次性投入30万元用于警务室建设,保障了人均行政办公经费。公安局党委成员按照分工确定包保单位,到派出所与所领导共同研究论证,实地勘查,逐一落实警务室的设置、警长的人选等,确保警务室按期达标。8月末,全县59个警务室全部通过考核验收。

为防止警务室流于形式,出现“空壳”现象,东丰县公安局明确要求社区(驻村)民警每周下警务区不得少于三天,要根据警务区的特点及治安情况,充分调动和组织所辖村治保组织成员、护屯队、护厂队和乡镇联防队员,统一编成班组,围绕重点时段、重点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巡逻,全面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他们将原来的八小时工作制进行了延伸,实行弹性工作制,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群众上班我上班,群众下班我下班”为“罪犯出动我上班,群众最需要保护我上班”,挤压犯罪分子的作案时间和空间,提高现场抓获能力。驻村民警通过组织开展义务巡逻、邻里守望等活动,逐步形成了以派出所为依托、以警务室为支点、以联防队员为主要力量的巡防格局。

社区共驻共建方案篇5

在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中,笔者立足于松原工作现状,深入分析制约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开展的突出因素,对深入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一些的想法和相应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思考之一:要打破思维定势,立足现实,不拘形式,谋求警力部署、警务室设置和群众治安需求的有机统一

当前,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面临的基本现实是警力总量少、治安任务重、勤务模式不科学,必须基于这个现实去谋划,去研究、去开展。而首要的,则是破除一些观念上的局限和思维定势。

1、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主体不仅是派出所的社区(驻村)民警,而是对巡警、交警、刑警等警务力量的科学整合。社区和农村警务的基本内涵可以理解为一种警务模式的变革,即从发案—投入—破案的被动反应型向投入—预防—减少犯罪的主动进攻型转变。这种警务模式要求,派出所、巡警、交警、刑警、治安、国保等警务力量都要把工作的倾注点放在警务区,最大限度地警务前移,共同以维护警务区治安为己任,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警民和谐的目标。因此,在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中,要对各种警务力量作通盘考虑,科学布警。基本设想是:以警务区为立足点,科学整合警务资源,既要考虑各部门、各警种的业务特点,实行分层次管理,更要从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大局出发,推进派出所、巡警、国保、禁毒、交警进驻警务区开展工作,实行捆绑式办公,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形成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合力,实现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由过去社区警“单打独斗”向各警种“齐抓共管”的转变。

2、警务室设置的依据不仅是地理区划、人口数量,更主要的是依据警务区治安复杂程度,实行分类设置。这种主导思想主要是为了避免平均用警、机械性地设置警务室,而是将警力投放、警务室设置到公众最需要、最易发案的时空,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到面,既缓解了派出所警力紧张问题,又节约了警务室建设的成本。基本设想是:在治安复杂的警务区、撤乡并镇的原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及重点企业、重点学校等处,设置一类警务室。一类警务室在硬件建设上要有标牌标识、基础簿册、工作制度、警务公开图板、警务装备、便民设施,达到规定的“六统一”标准;软件上要实现多警种联勤,24小时值班备勤,治保会、联防队、保安队、司法办等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共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治安防范、打击犯罪等工作。在治安相对平稳的开放度较高的杂居区、“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设置二类警务室。在二类警务室即警民联系点,可以依托社区和村委会,合署办公,也可以租借房屋,在硬件上要有标牌标识、警务公开板、基础簿册、必要的办公设备,达到“四统一”标准;软件上要整合各种综治力量,开展治安联防。在治安稳定的以纯居民住宅为主的生活社区和村屯,设置三类警务室。三类警务室即流动警务车,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夜晚和群众聚集时段,定期巡回,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和治安宣传,提高见警率。

3、社区(驻村)民警勤务方式、勤务时间不是固定的,而是弹性的,是由群众的治安需求决定的。基本的时间要求是:一类警务室要保持24小时有人值守,开门接待群众。社区(驻村)民警每周不少于三个半天在警务室工作;二类警务室要保持工作日有人开门接待群众,社区(驻村)民警每周不少于两个半天在警务室工作;三类警务室要每周组织1—2次巡回,社区(驻村)民警不少于1个半天的接待群众时间。基本勤务方式是采取入户走访和巡逻盘查相结合、群众工作与敌社情动态搜集研判相结、服务群众与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相结合等,工作方法要灵活、措施要管用,工作成效要进一步凸现。

思考之二:突破警力瓶颈,必须在优化警力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着力于警员素质的提升、科学用警和民力开掘

警力不足是制约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瓶颈性问题,也是当前公安机关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事实证明,通过增加警察编制,提高装备水平,并不能有效遏制犯罪率上升、案件高发态势,而受财力的限制,增加编制、提高装备水平的空间很小。社区警务理论认为,产生犯罪的根源在社会,遏制犯罪的根本力量也在社会。就社区而言,警察人数的增减与发案数、破案数没有绝对的正比关系,抑制犯罪的关键在社区而不在警察。因此,社区和农村警务必须处理好公安机关内部挖潜与促进警务工作社会化的关系,通过深化警务改革,密切警民关系,不断改善社区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1、立足自身,内部挖潜,对警力配置、警员素质、警务机制等诸要素优化组合。优化警力资源配置,人尽其用。一方面,要按照“做精机关、做强基层”的思路,使机构设置科学合理,警力配置集约优化,充分考虑民警个人素质特点和队伍整体需要,注意新老强弱合理搭配,优势互补,提升社区(驻村)民警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基层公安机关要根据现有警力状况,从治安需要出发,将新增警力优先保障警务区警力需求,使之与承担的职责任务相适应。提升警员素质,人尽其能。深入开展苦练基本功活动,采取集中培训、远程视频教学、专家授课、以会代训、典型示范、编撰《社区民警工作实用手册》等行之有效的方法,重点抓好人口管理、群众工作、情报信息、安全防范、调解民事纠纷、办理案件等业务技能和体能训练,使民警的政治、业务、体能素质得到提高,实现“一警多能”。科学用警,人尽其责。立足日益动态化的治安形势与传统的协作配合机制不相协调的矛盾状况,进一步完善警务协作机制。在纵向上,机关科室与派出所实行工作捆绑,把业务指导与直接参与结合起来,把对上考核与对下考核结合起来,综合评定工作绩效,达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在横向上,实行相邻派出所片区联动机制。以治安复杂、人口流动性较大的中心集镇派出所长为片长,集中指挥调度片区内警力,联合处理片区内的重大警务活动,从而节约时间,节约成本,缓解派出所的警力紧张,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

2、开掘民力,外部挖潜,对各种群防群治力量进行科学整合,促进社区和农村警务社会化。要依托警务区、社区(村屯)小组、居(村)民户三层治安力量,建立一个打防并举、攻守兼备、动静结合的警务区治安防控体系。按照警务区自治的原则,把公众希望有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的意愿转化为参与、支持治安工作的热情,编织起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调节为特色的群防群治网络,形成维护治安我有责,我为治安多出力的局面。健全治安防范网络。建立以派出所为主体,以社区(驻村)民警为骨干,以治安中心户为依托的警务区防范网络,组织群众开展以“防盗、防火、防事故”为主要内容的治安防范工作,减少可防性案件和事故的发生。建立法制宣传教育网络。组织党团群组织、宣传部门和司法单位,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深入警务区,举办法制讲座,送法上门,提高警务区群众的法制意识。建立民事调解网络。建立警务区纠纷调解组织,最大限度地消除警务区不和谐因素,减少民转刑案件发生。建立健全违法青少年和“两劳”回归人员帮教网络。帮教违法青少年,帮助“两劳”回归人员就业,减少社会隐患。此外,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开发公益岗位,利用专职治安员协助警察开展巡逻救助、防范宣传、调解纠纷等非执法活动,置换警力,也不失为一条警力向民力延伸的有效途径。

思考之三:归结制约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深入开展的诸多因素,最根本的还是缺少一种向基层倾斜的利益导向机制和规范化工作流程

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关键是民警要沉入警务区,贴近群众,服务社区。而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社区民警“怎么下、怎么干、怎么考”的问题。

1、建立向基层倾斜的利益导向机制,解决民警不想下、不愿下的问题,形成栓心留人的“洼地效应”。搭建工作平台。即加强警务室建设,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创造条件建立规范的警务室,既改善社区(驻村)民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又便于群众报警、办事、求助。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民警执法权益保护,对民警依法履行职责给予强力支持;在表彰奖励上向基层一线倾斜,每年要对社区(驻村)民警进行评先选优,对业绩突出、长期从事警务区工作的民警,在提拔任用时优先考虑;心系民警的安危冷暖,千方百计地改善他们的办公条件,关注他们的家庭和生活,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落实装备配备。尽快按标准将基层一线民警所需的必配装备配发到位,尤其是边远地区驻村民警的交通工具,要因地制宜、抓紧落实,保证和推动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社区共驻共建方案篇6

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

为全面完成行政村建档工作任务,实现农村档案管理规范化率100%的目标,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根据全办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从长远出发,落实具体措施,落实责任,充分发挥驻村指导员作用,利用一个月时间,全面完成农村建档工作。下面,就我办开展行政村建档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农村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属,成立了领导工作机构,由主管领导亲自抓,驻村指导员全面落实,帮助各村开展建档工作,确保了农村建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充分保证,并把档案整理工作纳入年终各村目标考评,要求按期高质量完成任务。

二、深入摸底调查,掌握档案现状。

为全面掌握农村档案管理现状,街道安排各驻村指导员深入到各村,对全办的农村档案管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各村档案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村干部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档案意识;二是档案无专人负责,无固定存放场所,管理混乱;三是档案法制意识淡薄造成档案资料流失、范围狭窄;四是大多数村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三、先行试点、积累经验。

为把这项工作落实好,鱼化寨街道选择基础比较好的鱼化村、小烟庄村进行试点,在区档案局的指导下,对两个村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派驻专业人员指导,帮助其完成建档工作,逐步达到规范化管理,并通过区档案局的检查验收,为全办行政村建档工作树立了榜样,积累了经验,为全面开展行政村建档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在此基础上,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召开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详细安排。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陕西省档案管理条例》、《西安市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另一方面用示范村的生动例子教育大家,动员各村干部充分认识到加强档案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行动起来,全面做好农村建档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

四、措施得力,责任到人,全面完成建档任务。

1、举办培训班,提高业务能力。

我办邀请区档案局的同志对驻村指导员进行了培训,手把手地进行业务指导,为了确保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区档案局对我办协助村开展工作的27名指导员进行了专门培训,手把手地进行业务指导,并和我办档案管理员、驻村指导员亲自深入各村,现场指导,使他们熟练掌握档案分类、整理、装订等操作程序,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2、高标准、严要求,突出做到三个字。

一是档案材料要“全”。为保证农村档案材料收集全面、完整,分管领导、包村科室、各驻村指导员想方设法、克服一切困难,切实负起责任,一方面召开村干部会议,反复强调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实用效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取得村干部的支持;另一方面,亲自到有关人员家里搜集、整理资料。针对各村离任老干部因种种原因不愿意移交档案,驻村指导员亲自入户,不断的给他们讲道理、做工作,直到档案移交为止,真正做到不动我不离开;对工作难度大、问题多的村,街道主要领导亲自出面协调,现场解决问题。正是靠着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把一片片资料全部收集起来,保证档案材料不遗失,确保档案材料的齐全。

二是档案整理要“细”。在档案材料整理阶段,严格按照档案整理办法,采取逐一指导、集中整理的方法,对档案资料进行排序、分类、粘贴、裁剪、编号、编目、装订、编写案卷目录。驻村指导员加班加点,科室干部共同协助,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局面,一时间整理农村档案成了全办的中心工作。经过机关干部的共同努力,仅用10天时间,全面完成20个行政村的建档工作。并做到排列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规范,达到了完整、真实、精练、便于利用的要求,顺利通过了区档案局的检查验收。

三是档案管理范围要“广”。农村档案管理意识单薄,不注重材料收集,还存在很大缺口。关于各类合同、财务、计生、上级文件、会议记录等档案材料比较多,但涉及劳动力就业、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养老保险、文化活动、劳动力资源普查等方面的资料甚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求各村两委会一定要重视档案材料收集,一切有关本村工作的资料都要收集归档,进一步拓宽档案管理范围,充实完善档案内容。

3、建立制度,规范管理。

为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结合全办农村实际,统一制定《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室工作职责》、《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全部上墙。

4、集中存放,统一管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结合各村实际,采取集中存放、统一管理的办法加强农村档案管理。对有条件的村,街道为其配备铁皮档案柜,由各村落实档案库房和管理人员,自行管理;对无条件的村,街道投资1万余元,扩大完善办事处档案室,增设档案柜、档案整理装具等硬件设施,对档案实行集中存放,统一管理。待村上落实了档案库房和管理人员后,再交由村上自行管理,确保农村档案管理工作长期有效开展。

5、成立农村会计服务中心,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在做好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街道成立了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对所辖行政村的会计业务进行统一管理、无偿服务。并投资10万余元,加强硬件建设、制度建设,从办事处内部抽调专人负责管理。目前,全办20个行政村的会计业务全部实行街办统一代管。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每年举办两次培训班,加强对村主要干部和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增强档案管理业务。定期组织农村档案人员进行参观学习先进单位经验、互相交流,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二是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陕西省档案管理条例》、《西安市档案管理办法》、《雁塔区行政村档案管理实施办法》,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重视和支持。

三是建立交接制度,及时对农村新老干部交接手续进行检查,杜绝干部离任不交手续和档案的行为,防止档案遗失。

四是要求各驻村指导员协助各村在年底对当年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次年3月,由党政办牵头对各村归档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并将评比结果纳入年终考核,明确奖罚,使农村档案管理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社区共驻共建方案篇7

与很多地方的社区检察室不同的是,北京市的检察联络室工作由市院预防处主管,2012年市院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检察(联络)室工作的意见》,根据《意见》规定,检察联络室的职能配置以控申工作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下沉和延伸为主要职能范围,包括法律咨询、了解社情民意、发现职务犯罪线索、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宣传、开展职务犯罪案件回访、开展预防调查等七大项工作职责,核心是职务犯罪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从裁撤到再次起航

北京的检察联络室的发展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探索试点、快速发展、整顿裁撤等三个历史阶段。1987年11月,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经批准设立了首个驻税务机关检察室,至1990年,全市检察机关共设立税务检察室八个及驻区域检察室一个。自1990年以后,特别是199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颁布《人民检察院乡(镇)检察室工作条例》后,北京市检察机关派驻检察室建设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截至1998年,全市检察机关设立各类检察室总量已达30个,包括税务检察室、驻乡镇检察室、驻企业检察室。之后,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北京市检察机关撤销了所设立的所有检察室,之后未再开展派驻检察室建设。

然而,随着首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带来了刑事犯罪案件增多、社会矛盾复杂化、经济发展与个体利益冲突加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涉农惠民、征地拆迁、乡村改革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矛盾不断涌现,基层群众及媒体对社会生活中滋生的腐败强烈不满,要求检察机关深入基层开展矛盾化解和法律监督,这也是检察机关完善自身、提高法律监督水平的客观需要。于是,2005年以来,北京市部分基层检察院开始以检察联络室、检察联络点、“法制村长”等多种形式,开始重新探索联系基层群众工作;2010年下半年,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正式下文要求在区县院中选点开始检察联络室工作;2011年5月,北京市院发文对全市的联系基层群众工作机制的组织结构、职责内容等进行了规范,此项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开来。2012年9月,北京市院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检察(联络)室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细化了工作职责,明确了人员配置结构,有力推动了北京市联系基层群众工作的规范性发展。

三种工作模式

目前,北京市检察联络室工作由预防部门领导,共有三种工作形式:一是专职派驻工作形式,即有专门的检察干警长期负责检察室工作,专人专责专岗,如丰台区院派驻卢沟桥乡和王佐镇检察室,以及房山区院派驻城关街道检察室均配备2-3名专职人员负责检察室工作。二是专职巡检模式,即固定专人,在几个检察联络室之间开展巡回检察,典型的有昌平区院、顺义区院。三是兼职巡检模式,即每周或每月有一天或者几天作为检察联络室的工作时间,抽调相关业务部门的检察干警轮流值班,值班人数每次1-3人不等,以两人居多,集中处理检察联络室的相关事宜,典型的有朝阳区院、东城区院、石景山区院等。目前,基于检察联络室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现存在的兼职巡检模式已经向专职巡检模式过渡,后者是北京检察机关选择的检察联络室发展模式,同时也是落实市院《意见》中所规定的“固定检察联络室工作人员”要求的体现。

检察联络室工作的主要成效

全市各级检察联络室围绕发现职务犯罪线索、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宣传、开展预防调查等重点职能,积极、具体地开展各项工作。如一分院、昌平区院秉承“提高线索质量、促进侦防一体”的工作思路,主动出击,在职务犯罪线索发现上下功夫,取得了实效,近一年来两院共立案5件9人;丰台区院结合典型案件开展预防调查,为区委决策起到参谋助手作用,得到区委一把手的认可;房山区院在建立息诉罢访平台、化解社会矛盾以及加强检察宣传上开拓进取,为区域和谐稳定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平谷区院及时排查可能引起集体访或的问题,摸清底数,建立台帐,协助相关部门落实化解责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基层的社会稳定;延庆县院检察联络室通过扩大法律宣传面,深化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深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获得了辖区内各单位和老百姓的认可。

2012年以来,全市检察联络室共受理群众来电、来信947件,接待群众来访咨询2346人次,受理控告、举报711件;与辖区内乡镇党委政府、公安派出机构、人民法庭、司法所等相关单位座谈437次;发现职务犯罪线索23件;开展预防宣传,组织16486人参观警示教育巡展;举办廉政法制讲座,受教育人数15927人;对本辖区内职务犯罪案件发案单位回访102次;发送检察建议120份,被采纳92份;参与综合治理208次;通过检察联络室开展预防调查128次,深入本辖区内重大建设项目了解情况156次,开展相关预防工作155次,得到相关单位的高度评价及各区主要领导的批示,廉政风险防控规定不断健全。

截至目前,全市检察机关共挂牌建立派出检察室或联络室91个,通过深入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首先,畅通了检民沟通渠道。通过检力下沉,检察联络室来到了百姓身边,有什么问题都能够近距离与检察官交流,有什么情况都能够给检察官反映,检察官真正成了老百姓的贴心人,检察机关给老百姓的感觉不再“神秘”,进一步拉近了检民距离。其次,有效化解了矛盾,维护区域和谐稳定。检察联络室工作得到了群众认可和当地政府支持,检察联络室的检察官成了各街道、乡镇、社区抢着要的“香饽饽”,法律监督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到社区、农村。最后,检察机关自身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各区县院通过鼓励年轻干警、业务骨干到检察联络室工作,使其更加了解社情民意、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目前检察联络室已经逐渐成为年轻后备人才培养、储备基地。

侦防一体,内外联动

发现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是检察联络室的一项重要职责,同时,检察联络室在移送职务犯罪线索后,还积极协助自侦部门开展初查并同步开展预防工作,侦防一体的工作模式在昌平区院展现得淋漓尽致。如在上述徐等2件3人贿赂案件中,在将线索移送给反贪部门后,区院主管领导认为该犯罪手段在全区具有代表性,做好惩治和预防工作对于服务大拆迁、大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决定立即启动侦防一体化工作机制。在侦查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预防部门在初查阶段就提前介入案件:一方面,由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就作案过程、犯罪手段、主观心态等问题进行突击讯问、调查;另一方面,由检察联络室干警深入涉案单位进行同步调查,并前往其他镇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是否存在类似情况。在侦查终结后,检察联络室分别向该镇政府、派出所发出检察建议,被建议单位均积极整改并反馈我院。区人大主任李福忠在得知该案件的办理情况后,在检察建议上指出:“要加强征地拆迁后续管理工作,防止别有用心之人钻管理漏洞,谋取私利。”

实证研判,消除群众疑惑

2012年,阳坊镇某村村委会向检察联络室署名举报:某公司违反与该村签订的《合作协议书》,本应留置在村委会账面上800万元定金不翼而飞,怀疑存在贪污或挪用的职务犯罪行为。接到举报后,检察联络室立即将线索移送给反贪部门,并跟随办案组共同开展初查取证工作,最终证实该线索举报失实,但却反映出一定的职务犯罪隐患。因此,2012年7月3日,经领导同意,由检察联络室工作人员将主管镇领导、村委会主任等人约至院里,在向其说明查证结果后,又详细提出了镇村两级继续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做好村务、村账公开工作,主动接受监督、强化镇村沟通交流等检察建议。镇村领导对检察联络室的工作十分满意,并对区院主动服务、建言献策的做法表示感谢,承诺会尽快按照检察机关的建议进行整改和反馈。

链接

检察联络室的概念

是指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以检力下沉、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为目标,由县(市)、市辖区人民检察院在街道、乡镇、社区等区域内设立的派出工作机构。目前,全国检察机关该类派出机构的名称繁多,除检察联络室外,还有乡镇检察室、派出检察室、派驻基层检察室等。为行文方便,除涉及历史沿革及具体省市地区时使用其对外名称外,其他均以检察联络室代称。

检察联络室的U型发展曲线

1.自发建立期

自1982年始,一些地方检察机关陆续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重点乡镇设置了派驻检察室,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名称有检察室、检察联络室、检察工作联络站等,这一时期检察室的主要职能是发现经济犯罪线索和提供法律服务。部分省市检察室的设立曾得到省委政府支持。

2.蓬勃发展期

1989年,高检院颁布了《人民检察院乡(镇)检察室工作条例(试行)》,明确了检察联络室的定位、职能,直接推动了检察联络室的蓬勃发展。截至1992年,“全国已在重点乡镇设置检察室1020个,设置税务检察室2613个”。

3.重点发展期

1993年,高检院颁布了《人民检察院乡(镇)检察室工作条例》。同年,高检院政治部发出《关于整顿各类检察室的通知》,该通知对检察室的作用予以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检察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检察室设置的范围过宽、过滥;管理工作薄弱;检察室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低,不能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从而做出“重点发展乡镇检察室……在其他国家行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设置的各类检察室,应做好善后工作,予以撤销”的决定,检察联络室进入重点发展阶段。

4.严格控制期

1997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检察机关侦查管辖范围发生变化,不再对偷税等经济犯罪行使侦查权。此间,全国检察机关开展集中教育整顿活动。1998年高检院发出通知,要求撤销税务检察室,暂不新设派驻乡镇检察室。2001年3月,中央提出“要合理调整乡镇检察室的布局,作用不大的,予以撤销,确需设置的,由省级人民检察院批准,报最高检备案”,对于检察联络室的设置进行了严格控制。此后,大多数检察联络室被设立机关撤销。

5.逐步复苏期

2006年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后,各地检察机关纷纷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大局的举措和模式。由此,检察联络室开始复苏。

社区共驻共建方案篇8

1、抓教育,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乐昌市在着力抓好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和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社区党员流动性大、职业类型庞杂、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主要从四方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一是2004年专门制定了《乐昌市企业不在岗人员中的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实施方案》。目前,组织关系在社区的1653名党员,有1279名党员是由“关停破转”企业转入的。二是不断丰富教育培训内容,积极探索灵活多样、寓教于乐、富有实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切实加强社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党性观念教育。三是围绕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和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活动主题、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为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供舞台。四是突出抓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对于外出随子女居住的离退休党员,除重要活动如接收新党员、支部换届等要求他们参加外,一般的学习活动不强求参加,而是采用电话传达、寄送资料让党员自学等方式进行。对于长期在外且流动性较大的党员,外出时以自我教育管理为主,回社区后则专人及时为其“补课”。

2、抓共建,形成社区党建合力。2008年6月,乐昌提出了广泛动员和组织社区内各方面力量,积极整合各类社区党建资源,参照“十百千万”干部驻农村的做法,深入开展社区党建结对共建活动。一是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社区工作制度,如今全市20个城镇社区均有市、街道(镇)领导挂点联系。二是建立了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联系制度,32个成员单位积极支持帮助社区党组织理顺各种关系,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三是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建立由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街道(镇)工委(党委)、社区党支部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协调委员会和联席会议,真正做到党建共抓、资源共享、文明共创、活动共办、难题共解,共同推进城镇社区党建工作向前发展。如今,社区内185家机关、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共同推进社区党建工作。

3、抓服务,增强社区党建实效。一是结合社区党组织所掌握的有限资源,不断拓宽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渠道。如,开展社区党员志愿者活动,实施驻区单位挂扶社区、社区干部帮扶困难户的“民心工程”,着重解决社区群众在就业、生活、教育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二是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解决社区办公场所、党建阵地建设、社区办公经费(含人员经费)等问题。据统计,全市社区办公用房平均面积为120多平方米,其中200平方米以上的有5个;每个社区每年包干经费4.5万元(从2010年起增加到每年6万元)。三是大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增强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近年来,社区党组织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50余场次。全市现有2个社区获得“广东省文明社区”的荣誉称号。四是认真做好社区维稳工作,主要是实行了党务公开,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发动和依靠党员干部,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调解矛盾纠纷;构筑以社区民警为主导、辖区单位的物业保安为依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及时将社区治安案件消除在萌芽状态。目前,乐昌市有6个社区获得了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称号。

二、问题及对策

总的来说,乐昌通过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社区党建,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当前社区党建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社区党务人员力量薄弱,党员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作用发挥不够稳定,教育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载体不够丰富,特色不够鲜明,整体协调运转有待进一步改进;党建物力严重匮乏,服务设施较简陋,服务项目比较单一,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为解决社区党建存在问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根据社区大小及党员数量,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加强管理、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思路,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党员人数超过50名的社区可建立党总支部委员会,也可按楼栋、小区、市场等为单位组建党组织,还可按党员特长、行业等创设特色党组织,逐步形成党总支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栋的社区党组织网络,以求更有效地对社区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更好地促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加强对党员进行分类指导。对离退休党员,根据其身体状况、年龄和专业特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科普和为民服务活动,发挥他们余热;对在职党员,要拓展活动载体,组织他们利用职业特点和个人专长,积极参加社区建设,为居民群众服务;对下岗党员,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关心、支持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要求他们转变观念,做带头、带领再就业的模范;开展对流动党员的调查登记,采取把流动党员编入其居住地所在社区党支部,或者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等方式,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社区共驻共建方案篇9

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为全区工作大局服务、为实现部队强军目标服务、为广大军民服务、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按照“拓展领域、扩大效果、提高标准”的要求,扎实开展以“九件实事”和“为驻区部队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双拥创建活动,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凝聚军心民心,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为建设美丽富裕新__和驻区部队正规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政治保障。

(一)认真抓好各项优抚安置政策的落实。

1.认真贯彻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做好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增长、落实工作,做到抚恤定补款及时足额发放。

2.认真执行《__区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切实解决优抚对象“看病难”问题,做到优抚医疗专项经费调拨及时,六级以上残疾军人医疗费实报实销,其他优抚对象全部纳入城乡基本医疗和优抚医疗双重保障。全面实施优抚医疗“一站式”及时结算服务,优抚对象市外就医的医药费单据收缴、报销及时,发放到人。

3.认真落实义务兵家属优待金财政筹集机制,确保优待金能够及时足额发放。持之以恒地开展好“爱心献功臣行动”,切实为优抚对象办实事。

4.认真落实好退伍军人安置政策。按时完成退伍军人安置工作,确保退伍军人一次性上岗就业,切实保障退伍军人的合法权益。继续妥善解决好涉军稳定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安定。

(二)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宣传党领导全国军民团结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宣传军政军民团结对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军民融合式深度发展的新要求,引导各级牢固树立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拥护军队、爱护军人、保护军事设施的观念,增强履行国防义务、支持军队建设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深入开展以“热爱驻地、热爱__、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为主题的拥政爱民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部队官兵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

(三)广泛开展为驻区部队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活动。主要是“十个围绕”:围绕贯彻强军目标,解决部队训练演习、战备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和进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围绕部队重点工程建设,在场地、资金、物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围绕保护军事设施安全,大力整治驻军部队营区周围治安、卫生环境;围绕部队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地方科技、教育资源优势,协助部队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开展技术革新和攻关;围绕维护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及时、依法解决军人及其家属涉诉、涉法问题;围绕影响军地军民关系的突出问题,着力排查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围绕军队保障社会化,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围绕活跃部队文化生活,深入部队开展慰问演出;围绕部队官兵存在的实际问题,主动帮助部队解决转业退伍军人安置、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的困难;围绕贯彻落实双拥政策法规,做好伤病残退役士兵移交安置、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发放、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等优抚安置工作。

(四)深入开展“强军优属办好九件实事”活动。

1.建立详实准确的现役官兵电子档案信息库。各街办先期进行调查统计,5月中旬前,将现役官兵和军属信息认真进行核对并报区人武部。5月底前,组织调查摸底,准确了解掌握本地籍现役官兵、军属基本情况,并进行数据汇总和上报。今后每年征兵工作结束后,各街办要及时上报新兵及军属基本信息。

2.定期到军(烈)属家中走访。每年利用“八一”、春节等重大节日,对本地籍现役官兵军属进行登门走访,掌握军属实际困难、了解优抚政策落实情况、协调解决涉军维权矛盾问题、转达党和政府以及部队的关怀。

3.帮助特困军(烈)属率先进入小康排解后顾之忧。对特困军属进行调查摸底,搞清致贫原因、贫困程度、脱贫途径,按照“一户一策”原则制定帮扶方案,并协调督促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落实。建立帮扶岗位责任制,对每个成员单位都明确帮扶对象,保障军属家庭遇有困难能够随时找、随时帮,确保贫困军属率先脱贫,率先跨入小康行列。

4.征求官兵及所在部队意见。利用电话、书信、网络等方式,向本地籍现役官兵及所在部队征求对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武部,以及民政部门的意见建议。每季度收集汇总一次意见建议,及时了解掌握重要特殊情况,进一步做好改进和加强工作。

5.悬挂“光荣军属”荣誉牌。“光荣军属”荣誉牌由区民政局统一制作,结合送兵和走访慰问活动向本地籍现役官兵家属发放。对于农村、城镇居住的军属,都要发送悬挂到户;大力营造“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浓厚氛围。

6.送好立功受奖喜报。区人武部协调本地籍现役官兵所在部队按规定邮寄喜报,由区委、区政府、区人武部和区民政局领导负责,亲自将喜报送到军属家中。对于在城镇社区居住的军属,各街办要在小区公共宣传专栏介绍立功情况、宣扬

先进事迹,增强军人和军属的自豪感、荣誉感。7.在区政府网站和部队政工网开辟“喜看家乡新变化,建功立业在军营”专栏,广泛动员本地籍部队官兵发表对家乡发展成就的感受。各街办要及时汇报本地现役官兵的好人好事和先进事迹,宣扬本地籍官兵矢志报国、爱军习武的先进事迹。

8.评选模范军(烈)属。每年“八一”前,由区人武部牵头,联合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区妇联组织评选表彰一次模范军属,并及时将评选情况报军分区政治部及市民政局、市双拥办,择优推选参加市上组织的“模范军属”评选表彰活动,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的浓厚氛围。

9.致慰问信。每年春节前夕,由区人武部和区民政局统一组织,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以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的名义向每位本地籍官兵送去慰问祝福,传递家乡发展形势,激励鼓舞斗志。

(五)驻区部队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积极参加抢险救灾、维护社会治安、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等任务。加强抗洪救灾、抢险救灾和处理突发性事件等各类演练,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共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组织部队和民兵参与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扶贫帮困、助学兴教、创建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帮扶敬老院等军民共建活动,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军民共建示范点。协同地方有关部门抓好国防教育,抓好学生军训,不断深化全民国防观念。

(一)安排部署阶段(5月上旬)。制定《__区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区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军地协调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制定措施,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二)工作落实阶段(5月中旬)。各街办、各有关部门、驻区部队分解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分头行动,抓好落实。

(三)迎检准备阶段(5月下旬)。组织开展双拥共建工作自查,完善相关档案材料,制定迎接省级检查考评工作方案。

(四)检查验收阶段(6月上旬)。“双拥创建”各项工作全部到位,接受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

全区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区工作由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实施,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具体如下:

区人武部:负责协调驻军开展拥政爱民活动。

区双拥办:负责双拥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事务;加强与成员单位、各街办和驻区部队联系,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工作,推广典型;指导军民共建双拥模范区活动;组织开展大型双拥宣传教育活动;参与协调和解决军地军民纠纷;收集整理双拥创建工作资料。

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做好部队转业干部的接收安置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搞好拥军优属工作;协助解决好企业中困难干部的生活;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和退役士兵两用人才的开发使用工作;做好部队退役军人培训、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险转移接续等工作。

区委宣传部:把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宣传工作计划。协调有关新闻媒体开展国防教育,宣传双拥典型和先进经验,推动军民共建活动;大力弘扬爱国拥军的奉献精神,倡导关心、支持、爱护人民军队的社会风尚。

区民政局:组织开展为驻军部队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活动;督促落实拥军优属法规和政策,做好军人和优抚对象的抚恤优待工作;做好烈士褒扬工作,做好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工作;积极开发和使用军地两用人才;根据平战结合的要求,加强军供站正规化建设,搞好军事保障服务。

区发改局:将拥军优属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参与协调军队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协调驻军部队支援地方重点工程项目和社会公益事业。

区教育局:将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利用烈士陵园、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开展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国防意识,帮助部队培养国防现代化人才;开展军队和学校共建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为驻军和优抚对象做好事、送温暖;积极解决军队干部子女的入学入托问题。

区财政局:认真落实支持驻区部队所需的训练和建设经费;按照政策规定落实好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医疗补助和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落实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中的地方配套资金;保障双拥创建工作经费。

区公安分局:做好《军事设施保护法》及其相关法规的宣传教育,协助部队保护好军事设施;依法惩治破坏军事设施、侵害军人及家属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开展军警民联防联治;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转业干部、士官、复员退伍军人及随军、随迁家属户口迁移工作;依法妥善处理军地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组织干警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为优抚对象排优解难;协助征兵部门做好新征兵员的政审工作。

区住建局:协调解决优抚对象的住房

困难问题。区交通运输局:做好国防战备公路的维修保养,确保军事运输畅通;组织开展军警民共建文明车站、文明运输活动,在车站开设军人优先售票窗口和休息室。

区农牧局:扶持农村贫困军属发展农业生产,脱贫致富。

区卫生局:支持军队卫生事业改革和建设,协调医院对军人和优抚对象实行挂牌优先服务,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做好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工作,协助征兵部门做好新征兵员体检工作。

区粮食局:协助做好部队的粮油供应工作。

区文体局:帮助部队培训文化骨干,组织文艺团体创作演出歌颂人民军队、反映军民鱼水情谊的文艺节目,组织图书发行单位为部队文化中心建设提供支援和帮助;配合搞好节日期间的军民联欢活动。

区文物旅游局:落实关于政府文物园林、旅游景点向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免费开放的规定。

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等部门要发挥好职工、团员、妇女的作用,建立烈属军属、残疾军人等优抚对象关爱、帮扶机制。

各街办负责组织辖区单位和村(社区)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协调辖区驻军和地方的关系,落实好各项优抚政策,开展为驻军部队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活动,为他们执行多样化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双拥工作关系军地双方,关系改革稳定大局。各街办、各相关部门要把创建双拥模范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及时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确保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区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社区共驻共建方案篇10

一、重新设置城市社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社区设置。按照注重历史、尊重现状;方便居民、便于管理;区域均衡、全面覆盖;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将县城建成区域重新划分为五个社区(详见附图)。

中心街社区:中心街北段、步行街及龙祥路以东,府前街东段以北,朝阳北路以西,体育场门前路以南(详见图中红色区域),辖4个居民小区,驻社区单位15个,居住较为集中的住宅小区3个,家属楼13栋,城中村2个,人口15000人,党员610名。

北关社区:中心街北段及解放路北段以西,迎宾大道及振兴路以北(详见图中黄色区域),辖4个居民小区,驻社区单位22个,居住较为集中的住宅小区3个,家属楼30栋,城中村3个,人口14800人,党员520名。

解放路社区:步行街及龙祥路以西,老北街及解放路北段以东,凤栖街西段以南,府前街及招商街以北(详见图中蓝色区域),辖4个居民小区,驻社区单位43个,居住较为集中的住宅小区2个,家属楼14栋,城中村1个,人口11900人,党员420名。

南关社区:府前街及招商街以南,双拥街及解放路南段以西,凤鸣街、燃气公司以北(详见图中绿色区域),辖4个居民小区,驻社区单位32个,居住较为集中的住宅小区4个,家属楼18栋,城中村2个,人口14000人,党员520名。

东关社区:府前街东段以南,双拥街、解放路南段以东,林业局以北(详见图中紫色区域),辖4个居民小区,驻社区单位32个,居住较为集中的住宅小区4个,家属楼20栋,城中村3个,人口13000人,党员560名。

(二)基础设施建设。我县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从现在开始至今年年底,建成一座建筑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的县级社区服务中心。每个城市社区拥有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的“一部三室三站”,同时完善配套设施。资金投入上,采取以县政府投入为主,市政府补助为辅的形式。

今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规划在先、建设在后、区域均衡、格调统一原则,由县城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和规划建设部门共同实施。

1、社区办公场所建设。社区办公活动用房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室外健身活动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中心街社区办公活动场所设在南街社区服务中心大楼(移动公司对面)进行高标准建设,把中心街社区场所建设成城市社区的样板;北关社区办公活动场所由住建部门和房管部门对温馨园公共服务场所进行配套建设,保证社区办公活动场所达标;解放路社区办公活动场所,由住建部门和城司在民俗广场附近配套建设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南关社区办公活动场所,由住建部门在龙阳金都小区和南关车站小区开发配套建设,确保社区办公活动场所达到标准;东关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可在电信局家属院南侧空地新建,由国土局负责划拨土地,相关单位负责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新建任务。

从今年起,开发在建的和开发新建小区时,开发商应当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项目要求和设置规定,向社区居委会提供不低于300平方米的“一部三室三站”场所,不少于1000平方米室外健身活动场地,并与开发主体建筑一同设计、一同施工、一同验收。凡未建设社区办公活动场所或达不到标准的不得开工建设,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开发商限期整改。

2、社区配套设施的完善和建设

(1)图书阅览室和群众健身场所

县文体广电局要为每个社区图书室和文化室,配备不少于50套的社区图书和所需书柜、阅览台、桌椅等基本设施,提供必要的音响设备,安装一套户外健身器材。

(2)警务室

县公安局为各社区警务室配置必要的办公和警务设施,保障社区警务室工作的正常开展。

(3)卫生、计生服务站

县卫生局负责整合社区卫生站(所、室),组织提供药品柜、输液用具、简单治疗器械等医疗用品,并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制度,监督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质量、服务价格等,使其能向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且收费低于社会价格,真正做到非营利服务,从而使广大居民享受到真正的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县计生局负责建立孕龄妇女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档案,免费提供避孕药品用具,保证社区计生工作的落实。

(4)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站

县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局、民政局负责为各社区城市低保和劳动保障工作站解决必要的办公设施,并督促经费的落实。

(5)其他设施和项目

县司法局要为每一个社区协调、配备法律咨询服务人员(要向居民公布名单、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并提供必要的设施;县消防支队要为每一个社区配套必须的消防器材,并负责组织进行相应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一些需要成立残疾人康复服务站的社区,由县残联负责提供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所需设备。

同时,各相关部门、单位也要结合自身发挥职能作用,在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中履行职责。

二、健全社区工作机置,努力抓好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

健全的社区组织和工作者队伍以及投入保障机制是落实社区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是规范社区机构建制。由于城市社区规模大,构成情况复杂(有单位、有居民、有城中村、有居民小区、有大量流动人口),人口总量大,党员人数多,特别是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管理任务艰巨,城市社区按副科级建制,设立党总支。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鼓励街道党员副职兼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提倡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与居委会成员交叉任职。每个社区配备10名工作人员,其中党组织工作人员不少于3人。工作人员由街道下派干部、选拔撤乡并镇富余人员、大学生“村官”、公益性岗位、选聘社会志愿者等人员构成,同时每个居民小区应选聘小区组长、治安协管员、卫生保洁员各一名。

二是加强社区经费保障。从2011年起,社区办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个社区每年投入经费5万元(其中市财政解决1万元,县财政解决4万元)。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对需由社区完成的计划生育、低保、综合治理、劳动保障等行政事务,相关部门应拨付一定数量的工作经费。从社区居民中产生的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的报酬每月不低于1500元,选拔的工作人员每月不低于1000元,小区组长、治安协管员、卫生保洁员年工资参照农村干部工资标准不低于5000元,纳入县财政预算,确保及时发放。

三是合理设置社区工作机构。按照新的城市社区划分,合理设置社区公共机构服务点,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就业、文体和扶贫、助残等设施。不断拓展服务范围,面向全体居民、面向辖区单位、面向社区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服务。要切实发挥各类服务功能,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全覆盖。进一步加强居民大会、居民代表大会、居民协商议事会等其他各类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

三、加强城市社区工作,充分发挥社区综合功能

社区服务是社区的首要功能。社区服务可以分为公共服务(如城市低保、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等)和经营(如家政、医疗等)。社区在实际工作中要精心划分公共服务和经营项目,公共服务由政府来承担,经营则由有关部门制定优惠政策,向社会开放,鼓励群众自己来办。

一是搞好公共服务。要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搞好劳动保障、社会事务、计划生育、医疗服务等公共服务工作,实现劳动保障、培训就业全覆盖。社区要设立相应的服务窗口,成立社区事务综合服务中心,要建立健全社区服务档案,组织和支持辖区单位、个人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和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廉租房补贴、发放及协调工作,建立功能完备的社区服务体系,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是加强社会管理。由县公安局牵头,县民政局、街道办事处参与,加大户口整顿力度,实行按居住地入户,建立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完善社区“打、防、控”机制。由县民政局负责,继续落实街巷命名和门牌号码设置工作。各社区要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三调联动”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化解居民内部矛盾,创建平安社区。建立规范的社区警务室,健全群防群治组织,成立义务巡逻队和治安联户岗,推荐有条件和责任心强的居民担任安全员,落实居民住宅防范措施,增强居民的安全感。要进一步抓好社区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处理群众问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创新社区活动内容。县文明办、文体局要积极开展文明社区创建和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文明礼仪教育,进一步提升居民的整体素质。各社区要创新社区活动方式,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形成城市社区区域化工作新格局。各驻社区单位要支持社区建设,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公益性活动,遵守社区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接受社区监督评议,各驻社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在创佳评差和个人职务晋升、先进评选等活动中必须有社区出具的共驻共建、计生、廉政、综治鉴定,否则不能提交会议研究。通过社区活动的深入开展,发挥驻社区部门、单位党员干部在“八小时外”先锋模范作用,实现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共驻共建共荣”。进一步增强社区的整体功能,不断提升社区工作影响力和凝聚力。推动社区工作从条块分割向一体化转变,从单一管理向全方位转变,从封闭集中向开放民主转变。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城市社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城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由县政府主管县长担任,副主任由县民政局长、凤栖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成员有政府办、民政局、经发局、财政局、编办、公安局、城建局、国土局、人劳社保局、司法局、教育局、卫生局、文体局、广电局、计生局、消防队、凤栖街道办事处。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凤栖街道办事处,办事处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城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各成员单位根据社区建设要求,明确职责,夯实责任,进一步细化分工、形成建设合力。同时要加强信息互通,密切配合,协调解决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城市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有机衔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