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会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十篇会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十篇

会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7:17

会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篇1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会计核算所需的基本知识:一方面,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另一方面,阐述复式记账的理论与方法。学习本章,要求理解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原则以及会计科目的分类,进而重点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和账户的基本数量关系;理解复式记账的原理和特点,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账户的对应关系、会计分录的编制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原理。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以及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特有的方法,是《基础会计学》的核心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能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账户和借贷记账法,从而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的涵义;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4清晰性原则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1.会计科目按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

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等五大类。

2.会计科目按所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包括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两类。

第二节 账户

(一)账户的涵义

账户的涵义;开设账户的必要性;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应当包括的基本内容:“t”型账户的格式。

(三)账户的基本数量关系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第三节 复式记账原理

(一)记账方法

记账方法的涵义;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

1.复式记账原理

复式记账法的涵义;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与复式记账原理。

2.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复式记账法的两个主要特点。

第四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涵义

借贷记账法的涵义:“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的发展过程。

(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结构。

1.资产类账户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数量关系;各类账户的正常余额方向。

2.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账规则的具体表述;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录经济业务的两个步骤。

(四)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

1.账户对应关系

账户的对应关系与对应账户的涵义;账户对应关系的作用。

2.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的涵义;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3.会计分录编制举例

(五)过账

过账的涵义;过账举例。

(六)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1.试算平衡原理

试算平衡的涵义;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原理。

2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3.试算平衡表的作用

试算平衡表的作用以及不影响借贷双方平衡的账务处理错误。

三、考核知识点

(一)会计科目

(二)账户

(三)复式记账原理

(四)借贷记账法

四、考核要求

(一)会计科目

1.识记:会计科目的涵义。

2.领会:(1)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2)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3)会计科目的分类,工商企业主要会计科目表。

(二)账户

1.识记:账户的涵义。

2.领会:(1)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2)账户的基本内容;(3)“t”型账户的格式;(4)账户的基本数量关系。

(三)复式记账原理

1.识记:(1)记账方法的涵义;(2)复式记账法的涵义。

2.领会:(1)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与复式记账原理;(2)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四)借贷记账法

1.识记:(1)借贷记账法的涵义和记账符号;(2)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具体表述;(3)账户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的涵义;(4)会计分录的涵义;(5)简单会计分录与复合会计分录的涵义;(6)过账的涵义;(7)试算平衡的涵义;(8)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的涵义。

2.领会:(1)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结构;(2)资产类账户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的特点;(3)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结构的特点;(4)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数量关系;(5)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录经济业务的两个步骤;(6)账户对应关系的作用;(7)登记账簿的过程;(8)试算平衡表的作用。

会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篇2

设置会计科目和建立账户就好比在一个风景名胜区按照预先设计的图纸建造的一座旅店内的、为了满足不同层次顾客需要而编了号的房间。而怎样才能使这些房间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就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记账方法。按照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将发生经济业务如实地在相关账簿中进行登记,这就是记账方法的意义所在。按其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以分为单式记账和复式记账。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反映的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和不完整的记账方法,尽管其具有手续比较简单的优点,但是由于它没有完整的账户体系,账户之间不能形成相互对应和平衡的关系,所以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单式记账法相对应的是复式记账法,它是由单式记账法逐步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类科学的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有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同时进行反映的记账方法。这种记账方法虽然相对于单式记账法来讲记账手续比较复杂,但是由于其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保持账户之间的相互对应和平衡关系,所以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清晰度,有利于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进行试算平衡的检查。

复式记账法主要有:借贷复式记账法、增减复式记账法和收付复式记账法等三种,而目前最通用的是借贷复式记账法。

借贷复式记账法简称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最初的“借”与“贷”是与商品经济中的借贷关系相联系的经济范畴,是与经济往来中的债权债务相关的借贷关系的一种表示方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与“贷”已经逐渐地失去了其原有的“借”进来和“贷”出去的含义,而成为一种单纯的记账符号。就像人的名字只是识别各个人的一种符号而已。借贷记账的主要特点是:

以“借”与“贷”为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至于究竟是哪方登记增加,哪方登记减少,则要取决于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

由于复式记账法是建立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会计等式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登记增减的一般规律如图所示:

借方账户名称贷方

资产或费用的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或利润的期初余额

资产或费用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或利润的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或利润的增加资产或费用的减少

资产或费用的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或利润的期末余额

上述账户中所表达的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资产或费用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根据这一规则,经济业务一旦发生,则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例如:

当企业用银行存款5000元购买材料的经济业务发生时,将会使“银行存款”和“原材料”两个资产类账户一增一减5000元;

当企业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10000元并直接用于偿还了一笔应付账款的经济业务发生时:将会使“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两个负债类账户一增一减10000元;

当企业收到一笔捐赠资金20000元并存入银行的经济业务发生时,将会使一个“银行存款”资产类账户和一个“资本公积”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同时增加20000元;

当企业用银行存款50000元归还了银行的一笔长期借款的经济业务发生时,将会使一个“银行存款”资产类账户和一个“长期借款”负债类账户同时减少50000元。

对上述经济业务加以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下,经济业务的一般登记规律是“同类账户一增一减,两类账户一增一减”,且始终保持“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基本记账规则。尽管在遇到复杂的经济业务时,会出现“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情况,但是其仍然不会打破这一基本规则。

在运用借贷记账法登记经济业务时,有关账户之间会自动形成相互对照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之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具有对应关系的账户叫对应账户。

为了便于账户对应关系的正确表述和日后的监督检查,在将经济业务记入账簿前应先根据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及其借贷方向和金额编制会计分录,在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记账。所谓会计分录是指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和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双重记录,简称分录。

会计分录一般有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简单分录是指只涉及两个相关联账户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是指涉及两个以上相关联账户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晰性,一般不要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账户记账工作就像俗话说的“常在河边走,哪会不湿鞋?”的道理一样,不可能不发生差错。为了保证一定会计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上的正确性,有必要在一定的会计期末对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由于借贷记账法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为其基本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因此,借贷的平衡关系不仅体现在每一笔会计分录中,而且也反映在全部账户的关系上。其主要表现是: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会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篇3

关键词: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试算平衡

借贷记账法在清朝末期的光绪年间从日本传入中国。在各种复式记账法中,借贷记账法是产生最早,并在当今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最科学的记账方法。在我国当代会计实践中,曾使用过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但由于在会计核算中的不足而被借贷记账法替代。目前,我国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记账都采用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会计工作的专用术语和基本记账方法,是整个会计工作的纽带。在会计实践工作中,很多人由于没能透彻理解借贷记账法的真正含义,而始终不能对会计工作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即便是干了好多年的老会计,也仅仅是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摸索领会会计这门工作,不能对会计有准确的定位,阻碍了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笔者根据多年会计基础教学实践和理论知识的积累,在此谈谈在会计基础教学中对借贷记账法的一些讲解方法。

一、借贷记账法概念的讲解

所谓借贷记账法就是以“借”、“贷”两个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要理解“借贷记账法”,首先必须理解什么是“借”、“贷”。

在会计学基础教学中,学习这门课的学生是刚刚高中毕业走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或者没有会计实践经验的外行,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个“借”、“贷”记账法,是学好以后的会计类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借贷记账法”概念讲解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借贷记账法中的“借”和“贷”记账符号的讲解

“借”和“贷”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是用以指明记账的增减方向、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账户余额的性质等。而与这两个文字的字义及其在会计史上的最初含义无关,不可望文生义,不能简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借”、“贷”不是谁欠了谁,它只是一种符号而已,没有实在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符号”的意思,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可以问学生,是不是水星上面都是水、金星上面都是金子,或者火星上面都是火,学生都会踊跃回答不是,这时再将学生引导到借贷记账法上面来,学生就能接受“借”“贷”就是符号这一事实。进而理解“借”和“贷”是会计的专门术语,并已经成为通用的国际商业语言。

(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讲解

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和结果,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又是主要的会计要素,所以得到了一个会计恒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由于负债实际上是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投资人权益,因此,可以把会计恒等式写成:资产=权益;公式左边表示资金的占用,右边表示资金的来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可以打个比方,如:你们口袋里的钱是从哪来的呀,无非是从二个方面取得,一是,向别人借的,二是,家里人给的,所以我们得出“口贷里的钱=向别人借的+家里人给的”,然后再说明,口袋里的钱好比资产,向别人借的钱就是负债,家里人给的钱好比是所有者权益,借的钱要还是债权人的权益。家里人的钱让你读书,是为了让你到学校学好本领将来好就业,那当然是投资了,家里人当然要过问你的学习情况等,这是家里人的权益。通过这样的比喻说明,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恒等式的含义。

在学生领会掌握基本会计等式以后,可以将等式进一步扩展,就是说在企业生产经营开始之际(或会计期初),既无收入,也无费用,这时资产总额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关系可用上面那个基本等式表示;在开始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方面会取得收入,另一方面要发生各种费用,企业取得的收入扣除发生的费用后就形成利润,将上述变化用等式表示,就可以将六个会计要素的关系在同一等式中表示出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将费用移项继续推论: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三)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的讲解

账户是用来记账用的,可以把每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借贷记账法是一种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复式记账法。一般来说规定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在账户的借方记录经济业务,可以称为“借记某账户”;若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经济业务时,则可以称为“贷记某账户”。在会计实务上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及资产的减少。具体地说,资产的增加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贷方,账户若借方有余额,表示为资产的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记在其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在其有关账户的借方,账户贷方有余额,表示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余额。一般资产类账户都为借方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为贷方余额,但其结构是不同的。

好多学生在学习借贷记账法之初,对到底哪些要素记入借方,哪些要素记入贷方总是不太明白,总想追究个为什么,这时可以提醒学生,借贷就是个记账符号,是世界通用做法,是会计制度硬性规定的。要提醒学生,记住“借”和“贷”的规定使用方法,既然是硬性规定,就应当记牢。

为了帮助学生将会计要素与记账符号很快结合起来记准,可以将会计等式与t型会计账户结合起来记忆。在会计等式和t型账户结合图形中,等式的左边要素增加记“借”,等式的右边要素增加记“贷”,正好和t型账户是一个方向;等式的左边要素减少记“贷”,等式的右边要素减少记“借”,记入t型账户相反的方向。通过这样直观的图形讲解,学生就能很快记忆哪些要素增加记入借方,哪些要素增加记入贷方,为进一步讲解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记账规则的讲解

记账规则,是指运用记账方法正确记录会计事项时必须遵守的规律。记账规则是记账的依据,也是对账的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部分的讲解可以通过具体业务来说明。通过具体业务的讲解,让学生全面理解记账规则是怎样体现在经济业务中的。理解记账符号反映的是各种经济业务数量的增加和减少,进而理解“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都具有增加和减少的双重含义。“借”和“贷”何时为增加、何时为减少,必须结合账户的具体性质才能准确说明。强调资产类、费用类是“借”增“贷”减;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是“借”减“贷”增。根据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进行分析,说明“借”和“贷”这两个记账符号对会计等式两方的会计要素规定了增减相反的含义。

由于“借”、“贷”记账符号对会计等式两方的会计要素规定了增减相反的含义,因此,提醒学生有些账户是可以设置既有资产性质的账户,又有负债性质的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比如,“应收账款”是资产,如果多收了,多收部分就转化成应退还给对方的款项,变为负债了,所以“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同样道理,“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也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为了记牢这个问题,可以设计口诀是“收对收,付对付;资产对债务。”这个口诀的意思是,“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都有一个“收”字,“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都有一个“付”字,而且其中一个是资产类账户,另外一个肯定是负债类账户。在讲解中要提请学生注意双重性质账户的性质不是固定的,应根据账户余额的方向来判断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性质。如果余额在借方就是资产类账户,如果余额在贷方就可确认为权益类账户。学习中应明白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只是少数,绝大多数账户的性质仍是固定的。

三、试算平衡的讲解

试算平衡就是指在某一时日(如会计期末),为了保证本期会计处理的正确性,依据会计等式或复式记账原理,对本期各账户的全部记录进行汇总、测算,以检验其正确性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并可查明出现不正确会计记录的原因,进行调整,从而为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准确的资料。讲解中要让学生明白试算平衡是在借贷记账法下,根据借贷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来进行的,试算平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本期发生额平衡法和余额平衡法。

(一)本期发生额平衡法

本期发生额平衡法是指将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和本期贷方发生额分别加总后,利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来检验本期发生额账户处理正确性的一种试算平衡方法,其试算平衡公式如下: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这种试算平衡方法的原理是:在平时编制会计分录时,都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将其记入有关账户经汇总后,也必然是“借贷必相等”。本期发生法平衡法主要是用来检查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进行各种账户处理时的正确性。为了让学生对试算平衡原理有透彻的认识,同样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举例,来验证是不是每笔业务发生后,会计等式仍保持平衡。

(二)余额平衡法

余额平衡法是指在会计期末账户余额在借方的全部数额和在贷方的全部数额分别加总后,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来检验会计处理正确性的一种试算平衡方法。其试算平衡公式如下: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余额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账户的期末余额在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期末余额在贷方,由于存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所以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应当等于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余额平衡法主要是通过各种账户余额来检查、推断账户处理正确性的。如果试算不平衡,说明账户的记录肯定有错,如果试算平衡,说明账户的记录基本正确,但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是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如果发生某项经济业务在有关账户中被重记、漏记或记错了账户等错误,并不能通过试算平衡来发现。但试算平衡仍是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有效方法。

四、借贷记账法的优点

通过对借贷记账法概念、记账规则及试算平衡原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对会计学基础记账原理有一个基本认识,为下一步学习应用借贷记账法进行经济业务处理开始充满期待,跃跃欲试,在同学们兴趣来临之时,适时总结出借贷记账法的优点:

科学地运用了“借”和“贷”的记账符号,充分体现出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这一对立统一关系,记账方法体系科学严谨性。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应用起来十分方便。在编制每笔会计分录时,都能清晰地看出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及时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从而为进一步的会计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每笔会计分录中借贷自求平衡,为日常的会计处理自检和期末的试算平衡提供了方便。试算平衡方法易于理解、方便简单、便于操作。

通过以上内容的全面讲解,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就能熟记“借”和“贷”所表示的增减含义,再进行适量的有针对性的经济业务具体内容的练习,就完全可以掌握。

会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篇4

一、要明确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处理好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课程性质和地位,主要是指该课程在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所处的地位,即是专业课,还是基础课。本文后面主要讨论的是《基础会计》作为专业基础课教学所涉及的问题。

明确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其教学的目的要求,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以《基础会计》而论,尤其要注意该课程与中级财务会计学的关系,《基础会计》要解决的是会计的“三基”问题,即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而中级财务会计学则要具体阐述各类会计要素和各种会计业务的处理规则和方法。“基础会计”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具体的业务举例,但这应该仅限于为阐述会计的“三基”而进行必要的举例,而不可能也不应该着眼于解决所有具体业务问题。否则,必然导致舍本求末,会计的“三基”学不好,还会形成与后续课程争饭吃的局面,最终可能是两者都煮成夹生饭,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一般

课堂教学的内容,必然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合理安排。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必须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重点部分讲深讲透;一般部分,可点到为止,不必花太多的时间。这样安排,既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础会计》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主要有:会计学的基本概念。这是一个理论性强,学术界看法不一,因而不容易讲清楚但又不能回避的问题,学习会计学,可重点说明会计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及其定义。

会计要素和会计方程。会计要素是会计内容的具体化,而会计方程反映的是诸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要具体讲解六大会计要素的正确含义及其主要分类。阐述会计方程式的平衡原理及经济业务引起会计方程式的变化规律性。会计平衡原理和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双重变化的特征,是账户和复式记账的客观基础,是资产负债表设计的依据。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掌握的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后面各种会计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账户和复式记账原理。复式记账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核心部分。要学习复式记账法,首先要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而围绕借贷复式记账法,要从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上详细阐明其记账符号、账户分类、账户结构和记账规则,以及与复式记账法运用密切相关的会计分录及其编写方法等内容。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这是会计凭证部分学习的重点。

账簿及其按用途的分类。总账和明细账的相互关系及其平行登记方法的运用。这是会计账簿部分的学习重点。

存货的两种盘存制度和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会计循环理论与实务。这部分内容既是账户和复式记账方法的具体运用,也是对学生进行会计操作技能的系统训练。教学中应予以足够重视。

三、要坚持理论与实务并重,重视会计方法与技能的演练

对会计的各种方法和技能,课堂上既要讲清楚其原理概念,又要用实例说明其操作程序,并应重视相关作业题的解答和批改。务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会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既会动口,又会动手。

通过《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的会计基本方法与技能主要有:

填制记账凭证和编写各类经济业务会计分录的方法与技能;

开账、过账、结账的方法技能;

编制试算表,进行账簿记录试算平衡的方法技能;

账簿错误记录更正的方法技能;

核对未达账项,编制余额调节表的方法技能;

按规定标准计算和分配共同性费用的方法技能;

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技能;

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方法技能;

在课堂教室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基础会计》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课程相比较,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就共性而言,最主要是要采用启发式,废除注入式。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吸取知识。在讲课过程中有目的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并适当地穿插一些课堂提问。

会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篇5

第一章总论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学习本章,要求着重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掌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的任务,在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这两个会计理论问题作概括了解的基础上,明确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和相互联系。

二、考试内容

(一)会计的职能

1、会计反映的职能

2、会计监督的职能

(二)会计的含义

(三)会计的对象

•会计对象的一般说明

2、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过程

(四)会计的任务

•会计任务的一般表述

•会计的根本任务

•会计的具体任务

(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六)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七)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方法与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内容:

•设置会计科目

•复式记账

•填制和审核凭证

•登记账簿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章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会计科目和账户及其基本原理——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要素的划分原则和划分方法,重点掌握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影响,明确会计科目的作用以及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进而掌握设置账户的必要性以及账户的基本结构。

二、考试内容

(一)会计要素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

•利润

(二)会计等式

•会计恒等式

•资产和权益变动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收入和费用变动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三)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的内容

•会计科目的级次

(四)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第三章复式记账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复式记账的理论与方法。学习本章要求理解复式记账的特点,着重掌握复式记账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账户和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特有的方法,是《会计学原理》的核心内容。通过第二、三章的学习,要能理解和熟练掌握账户和复式记账,从而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

(一)复式记账原理

•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的特点

(二)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第四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和成本计算

一、考试要求:

本章通过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较详细地阐述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企业资金筹集、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财务成果等业务内容,账户设置(账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和主要业务的账户对应关系。

二、考试内容

(一)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

(二)资金筹集业务

(三)生产准备业务

(四)产品生产业务

(五)产品销售业务

(六)财务成果业务

第五章会计凭证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问题。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和种类,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还要注意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

二、考试内容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会计凭证的意义

•会计凭证的种类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填制原始凭证的要求

•原始凭证的审核

(三)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记账凭证的内容和填制方法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记账凭证的审核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和管理

•会计凭证的传递

•会计凭证的保管

第六章会计账簿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各种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学习本章要求理解设置和登记账簿对于系统地提供经济信息、加强经济管理的作用,熟悉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内容、格式、登记依据和登记方法,掌握登记账簿的各种规则,包括错账更正的规则。

二、考试内容

(一)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账簿的意义

•账簿的种类

(二)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总账的设置和登记

•明细账的设置和登记

•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三)账簿登记和使用的规则

•账簿启用的规则

•账簿登记的规则

•更正错账的方法

(四)对账和结账

•对账

•结账

第七章财产清查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在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的基础上保证账簿记录准确性、财产物资的真实性和财产保管使用合理性的方法,即财产清查。学习本章,要求理解财产清查的必要性和种类,着重研究各种财产物资、贷币资金和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并理解财产清查结果的业务处理和账务处理。

二、考试内容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财产清查的意义

•财产清查的种类

•财产清查的准备工作

(二)财产清查的方法

•实物的清查方法

•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货币资金盘盈盘亏的账务处理

•财产物资盘盈、盘亏和毁损的账务处理

第八章会计报表与分析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对经济活动定期进行总括反映的方法,即会计报表。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着重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结构原理和基本的编制方法,掌握会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考试内容

(一)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

•会计报表的作用

•会计报表的种类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二)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三)利润表

•利润表的作用、结构和编制方法

•利润分配表的作用、结构和编制方法

(四)会计报表分析

•会计报表分析的作用

•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

•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

第九章会计核算和会计工作组织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如何组织好会计核算业务和会计管理工作问题。通过学习要求了解会计核算程序的概念与种类及其特点。理解和掌握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组织形式和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应履行的法律责任。

二、考试内容

(一)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意义

•合理组织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要求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种类

(二)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会计工作领导体制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会计制度与规范的制定

(三)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岗位责任制

•会计工作组织形式

•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

三、考题类型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名词解释

•问答题

•业务题

考试参考材料:

《基础会计》(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樊行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02年8月第2版

第二部分:《财务会计》200分

第一章绪论

一、考试要求:

掌握财务会计的概念、财务会计要素及其特征、财务会计对象,掌握财务会计的平衡公式,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熟悉财务会计目标、职能、特点,熟悉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熟悉会计科目;了解财务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了解财务会计的作用。

二、考试内容

(一)财务会计概述

•财务会计的定义

•财务会计的内容

•财务会计的目标

•财务会计的特点

•财务会计的意义

(二)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制度

第二章货币资金

一、考试要求:

掌握现金、银行存款日常收付的账务处理以及现金清查和银行存款核对的方法,掌握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和主要账务处理,掌握外币业务的概念及外币业务发生时的账务处理,掌握期末汇兑损益的计算及账务处理。

二、考试内容

(一)货币资金概述

•货币资金的概念和内容

•货币资金管理与核算的意义

•货币资金的控制

(二)现金的核算

•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

•现金收付的核算

•现金清查和溢缺的账务处理

(三)银行存款的核算

•银行存款管理的主要内容

•支付结算方式

•银行存款的核算

•银行存款的清查

(四)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

•其他货币资金的账务处理

第三章应收及预付款项

一、考试要求:

掌握应收账款的概念、确认和计价原则,应收账款发生、收回及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掌握应收票据的概念和计价原则,掌握应收票据取得、收回、转让及贴现的账务处理,掌握带息应收票据及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方法;熟悉存在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时应收账款的处理方法;了解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的概念、范围及其账务处理方法。

二、考试内容

(一)应收及预付款项概述

(二)应收账款的核算

1、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计价

2、应收账款的核算

3、坏账损失的核算

(三)应收票据的核算

•应收票据的确认及计价

•应收票据取得和到期收回的核算

•应收票据转让的核算

•应收票据贴切现的核算

(四)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五)预付账款的核算

第四章存货

一、考试要求:

掌握存货的概念、性质、范围及存货确认掌握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掌握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方法,掌握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和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的方法、特点及账务处理;熟悉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及其有关的账务处理,熟悉包装物的概念、范围和账务处理,熟悉委托加工物质的计价及账务处理,熟悉存货盘盈、盘亏及毁损的账务处理,了解产成品核算的账务处理。

二、考试内容

(一)存货概述

•存货的概念及其分类

•存货的确认

(二)存货的计价

•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存货的期末计价

(三)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

(四)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五)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核算

•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包装物的核算

(六)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

(七)存货清查的核算

第五章投资

一、考试要求:

应理解并掌握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有关业务会计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本章的要求主要有:第一,熟悉投资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投资的分类;第二,熟悉短期投资的概念及特点,掌握短期投入账价值的确定及期末计价,掌握短期投资取得、持有期间获得股利和利息、期末计价及处置收回的账务处理;第三,了解长期债权投资的特点,掌握长期债权投资成本的确定、长期债权投资取得、处置和到期收回及期末计息债券折价和溢价的账务处理;第四,熟悉长期股权投资概念及分类,掌握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的确定,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和权益法,熟悉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掌握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核算;第五,熟悉长期投资减值的判断标准,掌握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

二、考试内容

(一)投资概述

•投资的概念和内容

•投资的分类

(二)短期投资的核算

•短期投资的特点

•短期投资的核算

•短期投资期末计价及处置收回的会计处理

(三)长期债权投资的核算

•长期债权投资的概念

•长期债权投资成本的确定

•长期债权投资的核算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权益法与成本法的转换

(五)长期投资减值的核算

•长期投资减值的判断标准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

第六章固定资产

一、考试要求

掌握固定资产的计价基础和价值构成,掌握从不同来源取得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及账务处理,掌握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计提方法及账务处理,掌握固定资产修理、出售、报废、毁损、期末计提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熟悉固定资产的概念和基本特点,熟悉固定资产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熟悉固定资产租赁及清查的账务处理;了解固定资产的分类方法,了解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二、考试内容

(一)固定资产概述

•固定资产的概念及分类

•固定资产的计价

(二)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固定资产折旧概述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及折旧方法

(四)固定资产修理的核算

(五)固定资产租赁的核算

•固定资产租赁的形式

•固定资产经营租赁的核算

•固定资产融资租赁的核算

(六)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

(七)固定资产期末计价与清查

•固定资产的期末计价

•固定资产清查

第七章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一、考试要求

掌握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及确认条件,掌握无形资产入账价值和摊销期限的确定,掌握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出租、处置的账务处理;掌握长期待摊费用的含义、主要内容及账务处理;理解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概念和内容,理解无形资产减值的含义及账务处理;了解其他资产内容。

二、考试内容

(一)无形资产的核算

•无形资产概述

•无形资产的账务处理

(二)长期待摊费用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核算

•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

第八章流动负债

一、考试要求:

掌握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入账价值的确定及主要账务处理,掌握工资总额的组成及结算与分析的财务处理,掌握一般纳税企业应交增值税的确定及账务处理,掌握预收账款、应付票据、预提费用的核算内容及账务处理;熟悉流动负债的含义、构成内容及计价原则。

二、考试内容

(一)流动负债概述

(二)短期借款的核算

(三)应付款项的核算

•应付账款的核算

•预收账款的核算

•应付票据的核算

•其他应付款的核算

(四)应付工资及福利费的核算

•工资总额的组成、工资的计算与结算

•工资结算与分配的核算

•应付福利费的核算

(五)应交税金的核算

•应交增值税的核算

•应交消费税的核算

•应交营业税的核算

•其他应交款的核算

第九章长期负债

一、考试要求:

掌握长期负债费用的内容及处理方法,长期借款取得、计息、使用及归还的账务处理,应付债券的发行、计提利息及溢折价的摊销、偿付的账务处理方法;熟悉长期负债的意义、特点和内容,应付引进设备款和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的核算;了解长期负债和长期借款的内容及分类,应付债券发行价格的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

二、考试内容

(一)长期负债概述

•长期负债的性质、特点

•长期负债的分类

(二)长期借款的核算

•长期借款的概述

•长期借款利息的处理

(三)应付债券的核算

•应付债券概述

•应付债券的账务处理

(四)长期应付款的核算

•长期应付款的内容

•长期应付款的账务处理

第十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考试要求:

掌握收入的有关概念,主营业务收入的核算,其他业务收支的核算,营业外收支的核算,费用、生产成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的概念,利润的月末结转和年度结转;熟悉收入的确认方法,费用与成本的联系与区别,利润总额的构成及其计算,有关利润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了解期间费用的核算,利润分配的程序。

二、考试内容

(一)收入的核算

•收入的有关概念

•收入的分类、确认和计量

•主营业务收入的账务处理

(二)费用的核算

•费用的概述

•期间费用的核算

(三)利润的核算

•利润总额的组成及账务处理

2、应付税款法下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3、净利润的组成及账务处理

第十一章所有者权益

一、考试要求:

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概念、特征及构成内容,掌握所有者权益有关内容的核算方法。掌握一般企业实收资本的账务处理;掌握资本公积形成、使用及账务处理;熟悉留存收益的概念、内容,掌握盈余公积计提和使用的账务处理、未分配利润的确定。

二、考试内容

(一)所有者权益概述

1、所有者权益的概念与构成

2、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二)实收资本的核算

•实收资本的概述

•实收资本的核算

(三)资本公积的核算

(四)留存收益的核算

•留存收益概述

•留存收益的核算

第十二章财务会计报告

一、考试要求:

掌握财务会计报告的意义和分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内容及其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了解会计报表的作用、分类及编制要求。

二、考试内容

(一)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二)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编制方法

(三)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

•利润表的基本格式及编制方法

•利润分配表的基本格式及编制方法

(四)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

•现金流量的分类和确认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三、考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

2、多项选择题

3、判断题

4、名词解释

5、问答题

6、业务题

会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篇6

摘要:现行的《基础会计》课程体系已暴露许多弊端。那么如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已成为摆在会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程体系;改革感想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同时也是财经、管理类其他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其专业的理解程度与认可度,更会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如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基础会计课程体系,已经成为摆在会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下文将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设想。

一、现行的课程安排及其弊端

不可否认,近些年来会计教育工作者对会计类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例如有的教材中增加了对会计法、会计准则的介绍;有的教材增加了对会计学科体系的介绍;还有的教材增加了案例,改掉了过去传统、单一的教学结构,并在语言的叙述上尽量口语化等等。但从总体来说改革的力度不大,其课程体系仍然是首先介绍会计学基本理论,其次是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最后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经调查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学生初学时懵懵懂懂,等到稍微有点概念了,学期也接近尾声,课程也临近结束了。尤其是那些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由于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教育,更不可能接触到实训课程,所以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即使会做简单的分录,但也无法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联系起来,更谈不上阅读和分析报表了。甚至有学生怀疑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等基本理论到底有什么用。尽管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理论联系实际,但效果总不尽如人意。所以,改革《基础会计》课程体系,对会计教育工作者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

二、对《基础会计》课程体系的一些设想及分析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许多专业开设《基础会计》的目的不在于使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而是更注重实践性环节,要把培养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会计业务的认知能力上。笔者认为,新的《基础会计》课程体系应本着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主要安排会计职业概述、会计工作所需账证、会计业务流程、复式记账法、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模拟实训等六章内容。分别阐述如下:第一章,会计职业概述。重点解决“会计是什么?是干什么的?”和“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这三大问题。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对象和会计方法、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掌握了一些会计术语,理解起来就要相对容易很多。

第二章,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本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会计要素的划分,对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要素的影响;明确设置会计科目的作用以及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进而掌握开设账户的必要性以及账户的基本结构。

本章内容最好放在会计模拟实验室中讲述,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会计工作的环境,还可以观摩往届学生完成的实训材料。授课方法可突破传统的教师单向讲授法,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开展师生的双向交流。

第三章,复式记账。本章主要向学生阐述复式记账的理论和方法,是《基础会计学》的核心内容。本章讲述的重点同样不应放在理论的阐述上,重点是让学生先认识会计科目、了解会计科目所反映的内容属于哪类会计要素、记住借贷复式记账规则。为下面一章的学习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第四章,本章通过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较详细地阐述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本章可围绕五节内容,分别讲述资金筹集和设备购置业务的核算;物资采购业务的核算;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销售业务的核算;财务成果的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

第五章,本章阐述账户的分类,重点研究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要求学生了解账户按经济内容分为哪些类别,按用途和结构分为哪些类别,每类都包括哪些账户,每个账户能提供什么性质的核算指标,怎么登记经济业务;理解各类账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会运用账户提供所需的数据资料。

第六章,填制和审核凭证,本章阐述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要求学生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和种类,原始凭证的填制和核审,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还要注意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

第七章,登记证账簿本章阐述各种账簿的设置和登记。要求理解设置和登记账簿对于系统地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济管理的作用;熟悉日常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内容、格式、登记依据会和的登记方法;掌握登记账簿的各种规则,包括错账更正的规则。

第八章,财产清查,本章阐述在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的基础上阐述财产清查的必要性和财产清查的方法。学习本章,要求学生理解财产清查的必要性和种类,着重研究各种财产物质、货币资金和往来账项的清查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业务处理和财务处理。

第九章,编制会计报表,本章阐述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对经济活动定期进行总结反映的方法,即编制会计报表。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着重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结构原理和编制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编制和阅读主要会计报表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第十章,会计核算形式,本章研究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的基础上,阐述各种凭证、各种账簿、各种会计报表和记账程序组相互结合的方式,即会计核算形式问题。学习本章,要求学生理解合理建立会计核算形式的意义和基础要求,明确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特点和基本内容,包括凭证、账簿的设置,账务处理程序和优缺点,研究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使用范围。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会计核算形式,以便对实际工作中的多种多样做法能把握其基本原理和基本处理程序。

会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篇7

一、引言

初学会计,要掌握的主要会计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有:会计基本理论、账户设置、借贷复式记账法、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与组织等。其中,设置会计账户、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核算方法都是建立在借贷复式记账法基础上的。可见,要学好《会计学原理》或《会计基础》,首要的任务就是透彻理解并掌握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借贷复式记账法的简称)是世界各国现行通用的会计记账方法,是现代财务会计的核心基础理论。但是,现有的会计学原理或会计基础教材在对借贷记账法作阐述时,大都没能全面和深入剖析,给会计初学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惑。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如果初学者不能在一开始就对其核心内容——借贷记账法深入理解,势必影响后续的会计课程的学习,更别说在以后的会计实务中做到得心应手。笔者通过多年的《会计学原理》和《会计基础》的教学研究与总结,认为要透彻理解和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首先要明确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综合会计恒等式,再根据综合会计等式判断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账户是属于等式左边还是右边类型的账户,最后按两大类会计账户的结构特点和记账规律,对经济业务进行借贷记账。

二、明确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综合会计恒等式:资产+广义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现行《会计基础》教材大多以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作为借贷记账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正是这些《会计基础》教材对借贷记账的理论依据阐述不完整、不透彻才让会计初学者对会计的核心理论——借贷记账法的理解一头雾水。当然,也有一些《会计学原理》教材以综合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作为借贷记账的理论依据的。结合新会计准则中全面收益理念,笔者认为,将综合会计恒等式“资产+广义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或者“资产+狭义费用+损失=负债+所有者权益+狭义收入+利得”做为借贷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最完整、最科学的。因为:

(一)若以不能涵盖会计要素整体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做为借贷记账的理论依据,由于该会计等式只能反映特定时日企业存量的资金状况,无法全面记录和反映企业在一段时期内大量涉及到收入要素和费用要素的经济业务,也就无法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企业所有资金的来龙去脉。

(二)综合会计恒等式“资产+广义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由特定的相互依存的会计要素所构成,涵盖了全部会计要素,能科学地揭示各个运动变化的会计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数量上的平衡关系。其包含的经济内容和数学上的恒等关系全面、科学地反映了企业资金运动规律的全貌,将动态与静态的会计要素巧妙地结合起来,体现了资金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该等式右边反映了企业资金所有的来源途径,左边反映了所有资金的运用情况(资金去向),在任何时期或任何时点都是成立的,其科学性和技术性是任何其它会计等式难以比拟的。而且这一等式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联系起来,从而揭示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要素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和数量上的关系。是设置会计账户、进行借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由此,也奠定了综合会计恒等式在借贷记账法和现代会计中的基础性地位。综合会计恒等式中,等式左边的会计要素记录和反映各种状态资金的占用情况(资金的去向),其所属会计账户的记账方向相同,即: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等式右边的会计要素记录和反映了各种状态资金的来源情况,其所属会计账户的记账方向相同,而且与左边类型账户的记账方向正好相反,即: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三、巧用综合会计恒等式“资产+广义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进行借贷记账综合会计恒等式“资产+广义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决定了会计账户的基本类别,也决定了各类账户的性质和基本结构特点,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各类账户试算平衡的基础。把综合会计等式和等式两边的两大类账户的结构、记账规律联系在一起,绘成“综合会计恒等式与会计账户结构关系图”(见图1和图2两种表现方式)。“综合会计等式与会计账户结构关系图”形象直观地反映了两大类(左边和右边)会计账户的结构特点及其记账规律。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从借方和贷方两个相反方向,以相等的金额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的一种复式记账法。会计主体发生了经济业务,如何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即会计实务中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户(即会计实务中登记账簿)呢?

(一)如何编制会计分录

1.分析判断该笔经济业务涉及哪些账户及其金额,这些账户分别属于哪个类别,是属于以上综合会计等式左边的资产或费用类,还是属于右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或收入类账户。

2.判断经济业务使得该账户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若是属于等式左边的资产、广义费用类账户,其记账规律相同,即:增加记在该账户的借方,减少记在贷方,期末余额通常在借方;若是属于等式右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类账户,其记账规律相同,而且与左边的资产、费用类账户的记账规律正好相反,即:增加记在该账户的贷方,减少记在该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通常在贷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狭义的收入类和费用类账户期末要结转到利润账户上,通常期末余额为零。根据以上两个要点,基本可以分析出经济业务借方和贷方分别涉及到哪些会计账户。

会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篇8

[关键词]会计标准我国会计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049-02

会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原始社会“结绳记事”的会计萌芽阶段发展到现代的复式记账,从生产的附带部分发展为独立的职能,从“会计”命名机构的出现发展到完整的科学体系,期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实物记事(计数)、绘画记事(计数)、结绳记事(计数)、刻契记事(计数)等方式所体现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基本代表着同时期的“会计”行为,这是会计的萌芽阶段。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后,在原始计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最早的会计制度。我国商代是官厅会计的创始时期,到西周(公元前1100~前770年)有了发展,开始出现“会计”命名和较为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了专管钱粮赋税的官员。我国会计命名的出现,是我国会计理论产生、发展的一种表现,而这样完备的会计机构的出现,也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与此同时,会计核算的记账方法也是逐步发展的。我国账簿的设置,开始使用的是单一的流水账,后来才从单一的流水账发展为“底账”“细账”和“总清”三账,一直使用到明清时期。

对会计结算方法,也从开始的“盘点结算法”发展成为“三柱结算法”。到了唐、宋两代,我国创建了“四柱结算法”,通过“旧管(即期初结存)+新收(即本期收入)-开除(即本期支出)=实在(即期末结存)”的基本公式进行结账,为我国通行的收付记账法奠定了基础。到了清代,“四柱结算法”已成为系统反映王朝经济活动或私家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科学方法,成为中式会计方式的精髓。明末清初之际,随着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和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产生,我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记账法――“龙门账法”。此帐法要点是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资产并包括债权,“该”指负债并包括业主投资,四者的关系是:该+进=存+缴,或进-缴=存-该。这种账法的基本原理已与西式复式记账法相同,为以后发展严密的记账方法奠定了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方式的变化,会计工作的重点将日益从简单的数据加工演变为对知识、信息的分析、判断和运用。因此,社会对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会计领域带来了变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开辟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经国务院批准,1979年1月恢复了在“”中被撤销了的财政部会计制度司。也正是在财政部会计制度司(后改名为会计事务管理司,即现在的会计司)的组织领导和大力推动下,才有了30年翻天覆地的会计改革。

一、会计标准建设不断加快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自当年5月1日起施行。《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标志着我国政府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步入法制化的轨道。《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第一部法律,也是我国经济领域较早的法律之一,它对推动会计工作的发展作用重大。为了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党中央、国务院多次要求建立健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

1992年~1993年,财政部先后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十几个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于1993年7月1日起在所有企业开始实施。

2000年12月,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2001年11月,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了统一;2004年4月,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制度》;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其中除对原有16项准则进行修改外,新增具体准则22项。随后陆续《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相关解释公告。这次改革建立健全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能够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二、会计操作手段的不断提高

以往老式会计是以后工记账,但目前大部分企业已经采用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为主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是一个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及替代部分由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实现了会计工作方式的变革。采用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

三、会计准则和制度更趋向国际化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集中了一批新制定或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从而完成了两大准则体系的建设工作。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快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构成,而国际会计准则也由38项具体准则构成,因此在框架结构上,国内的准则体系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取得了一致。但鉴于国有企业和政府投资大量存在等现实,中国会计准则还无法和国际会计准则完全保持一致,趋同中仍体现出中国特色。

四、会计人员的素质需要提高

随着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1.会计人员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树立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新学风,准确反映成本与价值,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率。2.会计人员要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3.会计人员要树立全球观念和新的发展观念。要从世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出发,牢固树立知识的价值观,使会计工作与国际会计接轨。

总的说来,经过30年发展,我国在会计标准的贯彻实施、会计人才培养、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工作也有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有必要对会计准则及相关法规进行修订,与国际接轨使之符合我国现在的企业状况。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会计准则不断的修改和更新,我们也要注重会计工作不断的自我完善,会计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玉廷.关于中国会计国际协调问题.财会通讯,2005(综合),2.

会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篇9

[论文摘要]唯物辩证法与会计学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在教学中会计学与唯物辩证法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等方面都可以通过对学生培养和运用辨证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会计教学中培养和运用辨证思维能力对学生正确世界观的树立、科学思维方法的掌握、会计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课程的学习等势必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感觉似乎在听天书,特别是对借贷复式记账法深感迷惑不解。复式记账以会计等式为直接理论基础,为深入理解和掌握借贷复式记账法,除了运用会计等式这一理论基础,还应该从代数学、哲学中寻求获得理论和思维方法的支持。本文则试图基于唯物辩证法对借贷复式记账法进行诠释。

各门具体科学离不开哲学的指导,会计学当然也不例外。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辩证思维就是一种思维方法,是客观辩证法的主观反映;会计也属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企业的再生产活动)的实践活动,会计学就是来自会计实践活动并指导会计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唯物辩证法和会计学二者有许多共同的方面。世界是辨证唯物的,因此,会计学必然是辨证唯物的。会计学中充满着辩证法,会计学中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法思想,渗透着辨证思维。所以,在会计学的教学中,恰当地把普遍的辩证法思想与会计学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掌握辨证思维这种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有力工具,又有利于学生对会计学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养成以及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知识贯通等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复式记账的辩证法思想

复式记账法是对于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之所以比单式记账法科学、严密,就在于它符合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符合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为什么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都必须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相互联系进行等额反映呢?

第一,依据唯物辩证法的整体性思想,会计账户的设置要全面完整。我们既要看到一个会计单位的各种形态的资产,又要明确这些资产所具有的经济利益的归属,即,资产=权益。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任何企业单位要从事经营活动,都必须或多或少地拥有或控制一些经济资源;企业的这些经济资源客观上又表现为企业资产和这些资产所具有的经济利益的归属。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侧面,其性质不同,但又彼此联系,相互依存,失去一方另一方也不存在。既然它们在数量上存在着等量关系,我们就必须同时运用多个账户把这些等量关系反映出来。

第二,依据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思想,会计账户的设置不仅要全面完整还要系统。具体而言,必须根据会计等式以及资金运动“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的理论,例如为反映制造业资金筹集与退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账户的设置必须全面、系统,诸如:依次利用“银行存款”、“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和回到“银行存款”账户,再经过“本年利润”账户,最终到“利润分配”等基本账户,相互联系地系统反映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这些账户之间既具有时间上继起的关系,又具有空间上同时设置、同时存在的关系。这样设置的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相结合,就可以在一个静止的画面上反映出企业资金的运动,也体现了辩证法的时间、空间思想。

第三,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运动的观点认为,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而相互作用必然使事物的原有状态和性质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引起事物的运动。具体到企业的资金运动,就表现为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有其来龙去脉,随着企业经营过程的推进。业务不断了结又不断发生,引起资金形态的转化,从而推动企业资金的循环和周转。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要素中至少两个项目发生增减变化,或者是会计要素之间或者是会计要素内部至少两个方面发生等额变化,而这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每一方面都不能孤立地进行。因此,会计核算时,只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联账户对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进行双重反映,才能把企业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及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来龙去脉在账户中真实、正确、全面完整、系统的反映出来。这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辩证法,也只有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才能科学解释复式记账的根本所在。可以这样说,会计学家提出并解决了对会计事项怎样进行反映、监督、分析、控制等问题。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则提供和揭示了会计活动运行的内在本质特征和理论基础。

二、借贷记账法的辩证法思想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的具体方法之一,自上世纪末开始它已经成为我国法定的唯一一种记账方法,并为国际所通用。借贷记账法的奥秘曾是中外会计学界研讨的热点,现在本文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诠解,会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也更容易为学习者所接受和掌握。客观事物的本身是相互联系并具有内部规律可循的。作为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只有当它符合“一分为二”、“对立统一”这一事物运动普遍规律的要求,能够客观、严谨、本质地反映资金运动的真实情况,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并在操作上还要符合简便、明晰、准确、及时、通用等要求时。才能被会计界及管理当局等相关人员普遍接受。将多种记账方法进行比较,迄今为止只有借贷记账法最符合这些标准、最具有科学性。

第一,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企业资金运动的类型尽管多种多样,但引起会计要素有关项目金额变化的只有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为了记录这两种相反变化的情况,就需要把账户的基本结构设计为左、有两方,一方记增加,另一方则记减少。每个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任何账户结构都分为对立的两方,分别记录其增加、减少的金额。相应地,也把账户体系的结构划分为两大类,即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类账户,这两大类账户记录其增加、减少的金额及余额反映的方向相反。这些规定以及记录的结果始终保持着平衡关系的原理,都体现了一分为二、对立统一规律的本质要求。账户的经济内容与账户结构之间的关系,还体现了内容与形式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账户的经济内容是账户存在的基础,决定账户的性质,账户的结构是表现账户内容的形式。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合内容,为内容服务;反过来,形式又能够反作用于内容,二者相互依赖、互为作用;形式适合内容时,可以使内容得到充分表达,促进事物发展,反之,则对内容起消极阻碍作用。实践证明,借贷记账法把账户的基本结构分为左右对立的借贷两方,并由账户的经济内容即账户的性质决定哪方记增加,哪方记减少,这一结构特点适合账户经济内容的表现。从账户的余额来分析,借贷记账法能够通过账户余额的方向判定账户的性质。例如,共同性账户,如果在某一时点上,共同性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余额在借方,可以判定该账户属于资产性质;如果另一时点上,余额在贷方,就可以判定该账户属于负债性质。将资产和负债统一于一个账户中核算,并根据账户余额方向反映债权、债务之间的转化,这种处理方式既能够清楚反映客观的经济关系,也是矛盾转化规律的绝好运用和体现。

第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是“借、贷”两字,它的产生有着历史渊源,从具体到一般,直至成为纯粹的记账符号。这两个记账符号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用于指示各类会计要素增减金额记入账户的方向。只有高度抽象的记账符号,才能满足高度概括千差万别的经济业务来龙去脉的记账方向的需要,也才能有简明单一的记账规则,才会有普遍的适用性。它是借贷记账法的特点之一,也是优点之一;借贷记账法把账户分为两大类,其增减金额记账方向相反的表现,也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本质要求。借贷记账法运用一对对立的记账符号来反映会计内容的增加和减少、资产和权益、收入和费用等多对矛盾概念,使建立在六大会计要素基础上的账户在登记时更加形象、直观;而且借贷科目相互联系构成的会计分录反映了一笔业务的来龙去脉,既看到了业务的结果也反映了原因;会计科目与金额的结合也使会计分录同时反映了经济业务的质的方面和量的方面。原因与结果、质与量也使记账方法与辩证法有了紧密的联系。

第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它的特点是方向对立、平衡记账,毫无例外地适用于所有经济业务。其优越性也很明显:(1)它高度抽象、精练,使会计分录和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简单明了,便于对账;(2)它是一元化规律,概括了各种类型业务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化关系;(3)它使试算平衡能够采用对立统一的直接平衡法。这些优点是其他类型的复式记账法所不具备的。

第四,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试算平衡是根据借贷记账规律和会计等式的原理,来检查各类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由于每笔经济业务都是以借贷记账规律记录的,因而在各项业务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后,就能够自动产生三种状态的直接对立平衡:(1)每项业务的会计分录,借贷双方的发生额必然对立平衡;(2)一定会计期间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所有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合计也必然直接对立平衡;(3)一定会计期末所有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与所有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也必然直接对立平衡。平衡与不平衡是一对矛盾,通过试算,如果账簿记录达不到上述三种平衡,就可以肯定会计记录有错误。虽然有些记账错误通过试算平衡不能直接发现,但也可以运用经济业务之间的逻辑联系来检查。

从借贷记账法产生、发展和普遍应用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借贷记账法的创立者或是西方国家中推动会计理论发展和完善的学者专家及管理层,在他们的著书立说中虽然没有着意揭示和描述会计学中的辩证法,但他们实际上是在不自觉地运用了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辩证法,这也正是借贷记账法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奥秘所在。研究会计学中的辩证法思想,不仅在于揭示借贷记账法的奥秘,更重要的是在会计的学习和实践中,自觉、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与《会计学》是一般科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通过注重培养和运用辨证思维方法进行会计教学,既运用、巩固了辩证唯物主义知识,又加深、加快了对《会计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进一步确立、掌握辨证思维方法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还指导学生学会了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的思考方法,真正收到了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实践证明,辩证思维所特有的创造性、发散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世定,我的会计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

[2]《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33号,2006年2月15日

[3]《会计学》,杜兴强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4]《会计学原理》,黄惠琴,李忠波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会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篇10

信息新技术促使人们改变原先的思维方式,重新考虑新的会计方法。美国前会计学会会长井尻雄士教授在80年代初提出了“三式簿记”新概念,美国的阿妮塔。霍兰德等教授提出基于事件驱动法的事项会计,主张打破原有复式记账原理,变原有的货币反映为多维反映,他们的研究都是建立在信息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之上的。虽然信息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会计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重构未来的会计格局,但这种重构必须是会计科学性与信息新技术科学性的相互融合与完美结合,忽视其中的任何一方,都会使会计的发展受到影响。基于这一认识,这里对电算会计中的若干会计方法加以探讨。

一、电算会计中借贷记账法是否不适用

在借贷记账法中,“借”既可以表示增,也可以表示减,而“贷”既可以表示减,也可以表示增,卢卡。帕乔利提出的复式借贷簿记方法之所以几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推崇,正是因为其“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锱铢必较、泾渭分明的科学原理。

尽管我国会计实务也曾一段时间对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情有独钟,但最终仍达成共识,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借贷记账法。

本质上说,在借贷记账法中,借和贷只是代表一种符号,而其实质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换句话说,不管是在手工会计中,还是在电算会计中,衡量记账凭证是否采用借贷记账法,主要看其是否体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基本原则。在电算会计中,尽管记账凭证库文件的数据结构有“借贷金额”型、“借贷方向”型和“借贷科目”型等几种,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基本实质都是通过记账凭证编号维系着凭证的借贷记账法。

有人以会计软件常以正、负号分别替代借、贷符号为由,企图说服人们相信这一记账法已经难以胜任新形势。应当注意的是,即使借、贷符号在数据库中不采用“借”和“贷”加以表示,也并不表明借贷记账法就可放弃。不可否认,在将借贷记账凭证的发生额登录到总账之后,对于登账后所结计的期末余额往往以正数表示借方余额,而以负数表示贷方余额,甚至在借贷库文件中只设一个金额字段,在该字段中分别以正负号表示借贷方。但所有这些标记都没能改变“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其实质仍然是借贷记账法。这里的正、负号与增减记账法的增减符号的属性风马牛不相及。

从长远来看,随着原始凭证的逐步电子化,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势在必行,届时,何种记账方法使自动生成更可行,当然要根据其科学性而定。智能软件的设计凭借的是科学的方法和严密的思维与推断,而经过了数百年磨练的借贷记账法,无疑是未来智能专家设计会计软件的最佳选择。当然,一味否定增减记账法的科学性也是错误的。

在计算机之中,当采用增减记账法填制记账凭证之后,我们完全可以编写一段简短的程序将其转换为借贷记账法下的相应记账凭证。其转换的主要依据是各该科目的记账符号与所属科目类别。以从银行提取现金为例,在增减记账法下,增记“现金”,减记“银行存款”。现金和银行存款都是资产类科目,对资产类科目,其增加就转换为“借”,其减少就转换为“贷”。依此,也可将借贷记账法下的凭证转换为增减法下的凭证。

事实上,过多地去研究借贷记账法与增减记账法如何在计算机中运行是不明智的。

因为这两种方法仅是用于数据的输入而并非是用于信息输出,换句话说,记账方法与信息用户的需求无关,信息用户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以会计科目为标识的发生额或余额(至少当前是如此)。

二、“反结账、反记账、取消审核”的可行性

至今,尚有不少会计核算软件设置“取消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设置的确给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带来许多方便,尽管许多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但不少实务工作者却对其依依不舍。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计算机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反记账的作用不可替代。其理由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错误的记账凭证,如果不施行反记账的做法,则将导致账簿中存在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所谓电算化会计中“反记账”,事实上也就是将一批原先已经登录到账簿上的发生额从各该账户再予以扣减,使各该账簿恢复至该批凭证登账之前账簿的发生额和余额状态。毋庸置疑,没有人会赞同手工会计下采用“反记账”。对手工的账簿记录,为了保证其有案可稽,当其发生错误时,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同时,对两种出错情况的更正应当分别加以严格处理:一是登记账簿时所发生的错误,“应当将错误的文字或者数字划红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字迹仍可辨认”;二是由于记账凭证错误而导致账簿记录发生错误的,则“应当按更正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记账凭证出错而导致账簿记录发生差错时而发生。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相应的修改:一是红字冲销法,二是补充更正法。这些详细而又具体的规定所强调的一点,那就是对出错之处必需留有修改的痕迹。

在电算会计之中,记账错误和记账凭证填制错误仍然在所难免。但由于计算机特定的工作环境,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手工会计原有的更正作法。虽然红线注销法在电算会计中难以操作,但对出错的电子数据,却不能不留下修改的痕迹。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保留错误电子数据,另作更改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录账簿,换言之,要将正与误两张凭证同存于会计档案之中,同时,其所登录的正与误两处账簿记录并存于同一账簿之中。《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第十八条也作出与上相同的规定:“发现已经输入并审核通过或者登账的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可以采用红字冲销法或者补充凭证法进行更正;记账凭证输入时,红字可用‘-’号或者其他标记表示”。

由上可见,不管是手工会计,还是电算化会计,对出错的修改均强调留有痕迹。

事实上,在电算化会计中,由于电子数据的修改在技术上可不留痕迹,因而更需要对留有痕迹予以强调。

反结账的错误做法也是显而易见的。当期末已经结账并编制企业会计报表之后,如果将其“反结账”,则意味可以对该给账月继续输入凭证数据,无论这些新凭证是否已经记账,都存在账表不一致的错误,而当根据其登账后的账簿重新编制报表,摆在人们面前的两张报表是绝不相同的。如果某一会计期反复操作结账与反结账,并生成相应会计报表,会计信息的生成不啻是在搞数字游戏!

进而言之,将“取消审核”、“反记账”与“反结账”同时使用,其后果更不堪设想:结账后可以再增减当月经济业务,账簿错误可以在原错误之处不留痕迹加以修改,而业已记账和编制报表的记账凭证在取消审核后又可对该记账凭证的电子数据不留痕迹地修改,承认这种逆操作的合法性,又置会计的证、账、表勾稽关系于何地?

它只会给制假者提供机会,而对电算化内部会计控制百害而无一利。这种只顾及方便操作者而不考虑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做法,还需要会计工作规范吗?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首先要评审,正说明会计软件必须遵守包括证、账、表等操作在内的工作规范之重要。

本质上说,上述所有的逆操作,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对记账凭证库文件上的电子数据作不留痕迹的修改。事实上,发现证、账错误而采用红字(“-”号)更正法或补充更正法填制记账凭证,再据以登记账簿、会计报表,并不会给会计人员带来太多麻烦。无论是结账前作为当月凭证的更改,还是结账后作为下月的凭证的更改,对会计人员来说都是举手之劳,何况证、账的错误毕竟不会太多,因而不至于导致账簿中存在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三、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改弦易辙

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由于各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的不同,致使至今难有通用的成本核算软件面市。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电子商务活动的普遍展开,成本核算受外部环境影响与日俱增。首当其冲的是,定制式的生产方式及由此而形成的“适时生产控制”(Jit)等生产理念和生产模式。在定制式生产情况下,按批量计算的分批法似可适用,然而,由于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生产组织特点之外,还应当视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而定,即使未来企业生产快捷,但其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差异却永远存在。无论是单步骤连续式生产。还是多步骤连续式生产,抑或是多步骤装配式生产,都必须在这分批法前提之下再根据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管理要求确定各车间、部门的成本计算方法。看来,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诸如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等仍有其存在的必要,只是面对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考虑如何将新酒装入旧瓶而已。

成本信息细化也许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未来市场的竞价、压价的竞争使企业不得不从内部挖掘潜力。以产品为主线,集成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层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问世,使产品的管理决策、设计开发、加工制造等过程和经营控制等过程通过计算机科学地联结为一个整体,把管理和技术的信息直接用来控制机器进行加工,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纵向集成,进而极大地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在这一背景下,以作业成本管理(aBCm)与”成本企画“(tC/CD)为代表的两大成本管理方法崛起并表现出卓越的成效,并以此为基础,”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aBC)和”目标成本计算“崛起而成为成本计算的生力军,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无论从其形式还是内容都面临着挑战。例如,采用分批法虽然按产品生产周期计算产品成本计算最终产品,但借助于计算机的海量存储的优势,将周期再分割成若干时间段(甚至以天为单位)进行明细计算、汇总与报告,无疑更能适应成本管理的需要。同时,以最终产品为计算对象也显得粗糙与不适时宜,代之而起的则可能是细分至工序、半成品、在产品的成本计算,如此,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也必然要赋予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