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感恩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8:59

初中生感恩教育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教学;感恩教育;感恩情怀

近年来,对于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状况、思想教育研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中,农村教育中德育的问题日渐显露,由于农村中留守学生长期缺乏父母的言传身教,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了思想品德变坏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感恩观念的缺失。但对于面临着升学压力的中学生而言,给他们专门开设德育的课程不太现实。因此,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凸显感恩教育成为了农村教师教学的关注重点。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也是中学期间理科课程中最便于渗透人文精神的学科[1]。在初中生物学教材的部分内容里蕴含着大量的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的素材。教师在进行生物学知识传授的同时,应该学会利用教材内容,并作适当拓展,以实现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笔者从一线教学的实践出发,集成汇总了从感恩父母养育、科学进步、医疗卫生、国家建设、自然资源等方面入手,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实现“春风化雨”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养成。

1感恩父母养育之情———生命现象类比

只要一提到感恩,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想到自己的父母,所以在初中这样一个留守学生成长的叛逆期,让他们理解父母打工的艰辛,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体现得尤为重要。在讲授“人的生殖”时,讲到母亲十月怀胎,胎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在怀孕期间母亲的生理负担加重,分娩时又冒着生命的危险把新生命带到人间。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得认同感,让心灵产生震撼,让情感发生共呜。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感恩概念的理解,可创建情境,列举一个植物的例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树木的开花结果伴随着生命的律动,但就在最终生命停止跳动的瞬间,它仍然想落下后成为丰富的营养,让下一代的花、果能更好的生长。由此可以联想到我们的父母,平时省吃俭用、节衣缩食,能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子女,心心念念惦记着子女的将来。也不难发现有这样的诗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养儿方知父母恩”等等。通过生命现象的类比教学让学生明白感恩。最后,本节的课外作业是:每位学生回家后要用心做一件感动父母的事情,然后写出自己的亲身感受。这是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将对养育之情的感恩教育从品味者到体验者,张显感恩教育的活力与美感。

2感恩科学家的奉献———科研故事讲述

与父母不同,有一群人虽然不与我们频繁接触,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群人就是奋战在科研一线,发明创造、应用转化的科学家,没有他们为科学技术所做出的贡献,更不可能有现在如此高度发达的社会。在“种子的萌发”一节教学中,介绍了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农业技术员和绿色证书。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讲想必都知道农业劳动的艰辛,但是谁又能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是科学和技术,需要长时间的实验、观察、总结、反思。这个时候可以不用局限与教材,将学生的知识、思绪延伸到教材之外,利用科研故事的讲述来感恩科学家的奉献。例如,举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他的团队用了50多年的时间,研究水稻的高产技术。他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走遍大江南北只为寻找优良性状的水稻幼苗,他运用科技手段为人类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更为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乃至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成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正是像他这样的科学大家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奉献才造就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真真切切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用故事讲述的方法来突出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与艰辛,并强调他们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必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让他们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3感恩医疗卫生进步———死亡数据引入

在“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一节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在课堂中展示了的诗“送瘟神”: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诗句的字里行间提供一条重要的死亡信息,当时的血吸虫病,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通过诗句的引入,让学生更加明白在人与自然的抗争中,无力抵抗的灾害是病魔,传染病夺去了无数人的宝贵生命。随着医药技术的进步,威胁人类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人的寿命得已延长。如今新农合政策更让学生感同身受,感恩医疗卫生进步之情由然而生。

4感恩大自然资源———生物圈Ⅱ号的启示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了解生物圈”中介绍的生物圈Ⅱ号,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上建造的一个实验基地。1991年9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Ⅱ号”。他们计划在里面住上2年,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从事农业生产,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遗憾的是,一年多以后,“生物圈Ⅱ号”中氧气含量不足,实验宣告失败。用事实告诉人们,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唯一的家园,应该倍加珍惜的爱护。而人类是大自然中最有能力、最有智慧的一部分,所以人类有义务、有责任调整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做到“天人合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谐家庭、和谐乡村、和谐社区、和谐校园这些和谐的构建都离不开感恩教育。

主要参考文献

初中生感恩教育篇2

人们往往会牢记自己的付出,却容易忘记感恩。爱因斯坦说过“每天我都要无数次地提醒自己,我的内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人的劳动的基础上。我必须竭尽全力,像我曾经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样,作出同样的贡献。”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初中生感恩教育演讲稿,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生感恩教育演讲稿1我的爸爸和别人的爸爸不一样,我爸爸是特等残废军人,坐轮椅的。我从记事儿爸爸就是这个样子,从没见爸爸站起来是个什么形象。

小时候,我并不知道爸爸是因为什么变成这样的,只是感觉自己的爸爸和别人的爸爸有点什么特别。后来,我知道爸爸是在部队执行任务时,为了抢救战友而负的伤,因此还受到过部队的嘉奖,那时爸爸才19岁,从此他的后半生就在轮椅上度过了。

虽然爸爸是这样,但他对我的爱并不少,我的家庭并不富裕,生活也就依靠爸爸的抚恤金。爸爸没有能力给我富足或”奢侈“的生活。从上幼儿园起,一直到小学毕业时,我穿的衣服一直都是姑姑,阿姨们给的,爸爸妈妈从没有给我买一件新衣服,为此我也委屈过,抱怨过。

我仅有一次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牵连“爸爸被老师单独请去学校。但爸爸还是始终站在理解我的立场上的看待这个问题的。往往是别人家的孩子被”逼迫“在屋子里背古诗、在节假日上补习班的时候,我一定是在跳皮筋、过家家、玩泥巴呢……

爸爸说:做什么只要自己尽心尽力就行,不要在乎结果。

爸爸从来没因为考试考不好而骂过我。因为他知道我已经努力了。

爸爸对我寄予的期望仅仅是:健康!快乐!

爸爸从来没有想按他的想法设计我的人生。

记得我5岁的时候,一次我吃糖球,一不小心卡到嗓子里了,说不出来话,感觉就要憋死了,爸爸努力地探下身,一下就把和轮椅扶手一般高的我”钩“到他的腿上,面朝下,他的膝盖正好顶在我的肚子上成倒U形,然后爸爸又用力拍我的后背……借助膝盖对我腹部的冲击和挤压,产生的气流将糖球一下冲了出来,我又捡回了一条命,用爸爸的话说就是:平时的一点知识,关键时候就是一条命!

我想说;爸爸,您给了我无限的关怀,无限的爱,你用自己最大的能力满足我的需要。你总是用心、用你的坚强和乐观教育我,告诉我做人的道理,我非常感激我的爸爸,我一定努力学习。女儿为有这样的爸爸而骄傲。

初中生感恩教育演讲稿2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白云奉献给蓝天,于是蓝天便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它把晴空万里给予了人们;绿叶奉献给大树,于是大树便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它把一片片树荫撒向大地。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因为感恩,人间才有了真挚的感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芬芳!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责任,感恩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母亲的皱纹深了,却滋润了我青春的脸庞,父亲的手粗了,却使我变得更加坚强,母亲的眼睛花了,却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父亲的腰弯了,却给了我挺直的脊梁。父母没有给我们荣华富贵,但赐予了我生命和信仰。父母没有让我们坐享其成,但给予了我勇气和力量。

感恩我的老师,他们给了我理想和智慧,引导我走上洒满阳光的人生之路。是老师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轻言放弃!是老师给了我们照亮人生的灯塔,给了我们人生大海上拼搏的船桨。他们用知识的甘露,浇开了我理想的花朵;他们用心灵的清泉,润育着我们青春的梦想。

我们还要感恩朋友,他们不仅愿意和你甘甜同尝,而且能够和你把苦难担当。我们要感恩大自然,赋予了我们强健的体魄,健壮的生命,我们更要感恩伟大的祖国!滔滔长江,滚滚黄河,她用五千年的奔流教会了我们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珠穆郎玛,天山昆仑,她用剑指九霄的飒爽英姿,赋予我们傲岸不屈的人格尊严。

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于你灿烂的阳光,假设我们都不怀感恩之心,那么孩子无人教育,老人无人赡养,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将成为古代文化的遗迹,人人为己,个个自私,世界将缺少温情,缺少了温情的世界会冷漠得令人窒息。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会感恩吧!也许我们只是路旁的一株小草,无法如鲜花般迷人灿烂;也许我们只是山间一条不为人知的清泉,无法如大海般浩瀚奔腾;也许我们都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无法如伟人般惊天动地万人瞩目,但我们也绝不可丢弃做人之本,立事之根,感恩之心。我们要永远用一颗感恩的心看自然、看人类、看命运、看所有的一切,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讲文明语言,做文明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互帮互助;生活俭朴,孝敬父母。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心,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志存高远、心怀感恩、明礼诚信、勤奋学习,不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刻苦学习,励志成才,争做“讲真话、献爱心、懂感恩”的一代新人,争做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人!

谢谢大家!

初中生感恩教育演讲稿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懂得了感恩;因为感恩,有了源源不断的爱。

世界仿佛很小,好像一转身,就不知道会遇见谁;世界真的很大,好像一转身,就不知道谁会消失。

那个坐在沙发上,正在看一档叫做《健康热线》的养生节目的就是我的外婆。她是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也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妇人。走进家门,我便嚷嚷∶“吃什么呀,要饿死了。”外婆急忙放下遥控板,边走入厨房,边说∶“饿坏了吧,快了快了,那里有削好的水果,先吃点水果吧。”

我坐在沙发上,望向天边一抹斜阳,他不似朝阳炽热,但比朝阳温暖。落日的余晖向琐碎的云朵,出现火烧云,层次分明,红红的秋日夕阳,早已失去曾经炙热的威力,呈现出一种虚弱的姿态,并且可以感受他,一种不可挽回的沉入西山的势头。

不过一会儿,饭香便飘了出来。一家人坐在餐桌上吃饭,和乐融融。坐上桌,外婆便把荤菜放在了我面前,看向她的桌前,却只是一碗白米饭加一碗白菜豆腐,我的心里被激起层层波澜,忙把肉夹给外婆,外婆却一边夹回,一边说∶“我年龄大了,吃这些不好,你吃,你吃。”说完,又忙这帮其他人夹菜,夹完便又默默的吃着自己的饭。

吃完饭,看着要出门的外婆,不变的总是那几件衣服和自己仅有的几个爱好,却总是为了我们一次次放弃自己所钟爱的。时光总是无情的,原本乌黑浓密的发丝,可是现在那一根根银白的发丝,也着实耀眼。岁月也许在她的脸上留下痕迹,肤色也变得暗黄,眼睛失去了当初的神采,她也许没有最美的外表,却在爱她的人心中留下最美的痕迹。她惊艳了时光,也温柔了岁月。

天边那抹斜阳渐渐落下,似乎怕勾起我们我们无限的离愁,便安静的离去,它虽然没有朝阳灿烂,但依然温暖了我。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其实生命亦是一种感恩,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用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

初中生感恩教育演讲稿4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感恩。

感恩无处不在。我站在这里的理由是什么?就是感恩。感谢老师们同学们的支持,感谢学校给予的机会,感谢父母的生育与培养,也要感谢我自己的付出。因为感谢着这些,我今天便站在这里了。

宗教是最崇尚感恩的。他们感谢天神,感谢主。当然,我们感谢的,远比他们要多很多。

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你知识,引领你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他们让你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你不断进取、努力。

感谢太阳,它让你获得温暖;感谢江河,它让你拥有清水;感谢大地,它让你有生存空间。

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艺术。

感恩是乐观。感谢困难,感谢挫折,不是乐观么?感谢对手,感谢敌人,不是乐观么?对于我们不甚喜欢的一些人和事物,尽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对我们的利处,从而去感谢它,不是乐观么?所以,感恩,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是有礼貌,是知恩图报。所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

感恩是画笔。学会感恩,生活将变得无比精彩。感恩描绘着生活,将生活中大块的写意,挥洒得酣畅淋漓;将生活中清淡的山水,点缀得清秀飘逸;将生活中细致的工笔,描绘得细腻精美。所以,感恩,是一种多样的艺术。

常说:“三有三为。”

心中有祖国,为祖国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伟大的祖国么?

心中有集体,为集体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温暖的集体么?

心中有他人,为他人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生活中的每个人么?

有人说,忘记感恩是人的天性。当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享受前人带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这就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常怀感恩的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学会珍惜你的幸福,学会感谢你身边的一切,因为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能天长地久……

感恩,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学会感恩,学会热爱生活。我们将会感受到更多快乐!

初中生感恩教育演讲稿5感谢天地,感谢命运,感谢一切一切的所有,天地虽宽,道路坎坷,但是只要心中有爱,心存感恩,就会努力做好自己,花开花落也一样会珍惜。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的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的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的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的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愿感恩的心改变我们的态度,愿诚恳的态度带动我们的习惯,愿良好的习惯升华我们的性格,愿健康的性格收获我们美丽的人生!

朋友相聚,酒甜歌美,情浓意深,我感恩上苍,给了我这么多的好朋友,我享受着朋友的温暖,生活的香醇,如歌的友情。走出家门,我走向自然。放眼花红草绿,莺飞燕舞,我感恩大自然的无尽美好,感恩上天的无私给予,感恩大地的宽容浩博。生活的每一天,我都充满着感恩情怀,我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承接,学会了付出,懂得了回报。所以,每天,我都有一个好心情,我幸福的生活着每一天。我懂得,学会了感恩,才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用微笑去对待每一天,用微笑去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对待朋友,对待困难。宽容和感动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冰峰为春暖,化干戈为玉帛。

学会感恩,我的一颗心永远被温暖笼罩,被甜美滋润,我的生活中没有冰雪,没有冲突,没有愤怒,没有战争,没有咒骂。

我感恩,感恩生活,感恩网络,感恩朋友,感恩大自然,每天,我都以一颗感动的.心去承接生活中的一切。

感恩,是人生的最大智慧;感恩,是人性的一大美德。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无时无刻地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快乐。在感恩的世界里,我们还会时时提醒自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如果你是一个苦恼的人,你应该学会感恩,因为感恩是驱除你的苦恼的一剂良方妙药;如果你是一个对生活心灰意冷的人,你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的时候就是你的身心得到温暖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你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会使你的心情渐渐舒畅,渐渐平和;如果你是一个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你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会使你逐步释放重负、放松身心;如果你是一个只顾索取的人,你更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会使你变得会适当地给予;如果你是一个快乐的人,你也应学会感恩,这样,你的快乐就会取之不尽......对别人感恩,相应会得到他人对你的感恩,所以你是得到了两份好心情。学会感恩,就是学会了长存感激之情,永存爱心。爱的力量是非凡的,它会把一个人塑造得更为完美。外国有一个感恩节,可咱们中国却没有,那倒无妨,咱们何不把每一天都当作感恩节来过呢。朋友,如果你想有一个好的心境,那不妨试着学会感恩,把每一天都当作你的感恩节。

初中生感恩教育篇3

【关键词】感恩;德育教育;感恩教育;情感世界;情感体验;感动

当前学生中独生子女偏多,他们感情淡薄、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日益突出。他们面对亲人的爱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觉得这些本来就是应该赋予他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

(一)一年多了,每周一至周五早7:40,学校拐角处总是出现这么一幕:一位年近40的穿着朴素时或沾些泥土的略显笨拙的男人,略带几丝颤巍地小心翼翼地将自行车停稳,后座上的女孩儿麻利地跳下车,“真是丢死人了,以后不要你这破自行车送了,快给我走!”紧跟着头也不回地飞快地逃离现场;那个男人支吾着欲言又止,直到女孩儿在视野中消失,才推着自行车先是走到稍平的路段,然后蹬着自行车沿原路返回。

(二)母亲节前夕的主题班会上,老师要求学生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为自己妈妈庆祝节日。学生们先是一脸惊奇,然后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着。看着学生们脸上那种茫然的神情,老师有些激动,微笑着说:“同学们,我们今天就畅所欲言好吗?我们每天都在妈妈的爱中长大,谁来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妈妈做的哪些事让你感动?”学生更加茫然,有一个在小声嘟囔着:“没觉得谁爱我们,也没觉得有什么感动的地方。”老师有些惊讶,接着循循善诱道:“你们看,妈妈每天除了工作,还要给你们洗衣、做饭,你生病了还要衣不解带地在旁边照顾你,爸爸忙着挣钱养家,顶着各种压力,多不容易啊!他们多爱你们呀……”不想有学生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他们做的都是应该的,照顾我们是他们的责任,等我做了爸爸妈妈肯定也会像他们这样啊。难道这就是爱吗?那样的话,爱也太平淡了吧,哪有伟大之处啊!”老师震惊!

如今,在很多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逐渐丧失了“感动”功能,“感恩”已经成为一个盲区。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家教方法不到位。

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理解,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父母总是会一厢情愿地付出,造成孩子认为自己任何的索取都是理所当然的。家长没有思考的是,在付出的过程中是否让孩子理解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二是个别家庭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做错了,就开始诉说自己的辛苦,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久而久之“感恩”在孩子头脑中就不存在,觉得只是一种任务。

(二)学校教育的缺失。

感恩教育应该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懂得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和帮助他人;才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才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才会明白事理更快长大,拥有美好的未来。不可否认,在不少学校,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思想认识上,往往以文化课为主导方向,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往往说得多,做得少,对学生缺乏情感体验,也就导致了学生对感恩只停留在形式上,不能感同身受,因而感恩教育效果不显著。

(三)缺乏感恩氛围。

要使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首先要让孩子处于感恩的人文氛围中,让他们感受周围的人是如何对世界、对他人感恩的。耳濡目染之后,将影响他们自身形成这一品质。而现在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没有为孩子营造感恩这样的氛围。甚至家长、老师经常在不经意间表达、宣泄了对生活、对社会及对他人太多的不满和埋怨,以至于孩子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缺乏了解,更别说是感恩了。

根据当前感恩教育缺失的现象,我校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对全体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我们的感恩教育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

(一)创设感恩教育氛围

要使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感恩意识是前提,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何谓“孝”?“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孔子亦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由此可见,“孝”在中国传统道德范畴中已处于一个至高的地位,并在民族文化视阈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步,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我们以此形成感恩意识,教会学生感恩。首先,我们打造“孝文化”,在校园内悬挂24孝图,让学生从孝子的事例中吸取营养,学会感恩。为了推动感恩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我们还邀请了国内著名感恩励志教育专家赵一博先生,来校给全校师生和家长做感恩励志教育报告会。正是这次报告会,引发了全体与会人员发自肺腑的情真意切的原始人性,不自主地相拥而泣。

(二)示范引领学生感恩

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这就离不开成人的示范作用,作为老师和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当孩子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时,教师和家长要示范孩子对别人表达感激之情。当孩子们受到这种影响,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在家长会上,我们要求家长,无论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别忘了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子女间要相互尊重、关爱和体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影响、感染孩子。作为教师,要为人师表,要关心、尊重、理解学生,敬重同事,谦虚友善,互相帮助,要在一言一行中给学生贯穿感恩思想,久而久之孩子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不自觉地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

(三)创设活动实践感恩。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作为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1、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激父母赐予生命,感激父母辛勤养育之恩情――孝敬父母。

2、感谢老师培育之恩:感激老师知识导航,感激老师精心培育之恩情――尊敬师长。

3、感谢同学帮助之恩:感激同学团结互助,感激同学帮扶共进之恩情――关爱同学。

通过活动,使学生感悟到: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应该感谢老师;他人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人。从而让他们树立起责任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学习任务。

感恩教育必须以学生由内而外的“内省”为突破口,将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来,变“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找回学生内心人性的东西,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哀别人之所哀,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从而形成学生的道德感。这样,教育就不会停留在靠纪律制度来强迫维持,而是从学生的心理流淌出,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上升到心灵的自觉要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主、百折不挠品格的同时,对他们开展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感恩教育,对树立正确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学会感恩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受人恩惠,真情回报的感恩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一种和谐共享的人文。社会的进步是建立在感恩、善念、包容、奉献的基础上――悠悠赤子心,浓浓感恩情。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营造感恩的环境,才能让学生从小领悟感恩的道理,培养社会责任感,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就让《感恩的心》永远在学校唱响,让全体师生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永存那份浓浓的幸福和感动,感恩永远,美丽人生。

参考文献

[1]周勇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版。

[2]刘慧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版。

[3][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初中生感恩教育篇4

一、初中生感恩素质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21世纪是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期,是社会生活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青少年的道德人格缺陷的养成问题。通过调查发现,近年来青少年的犯罪比例逐渐提高,罪犯也逐渐呈现出低龄化的倾向,更有很多初中生由于外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侵袭。调查显示,造成学生缺乏感恩教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独生子女逐渐增多,这是造成感恩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国家政府政策的指导下,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的社会,再加上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总是费尽心思为孩子创造优异的生活条件,由于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自小就享受着众星捧月般的生活氛围,孩子逐渐养成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懂感恩,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攀比现象也比较严重,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恩意识比较淡薄的现象。

2.社会环境的负面信息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上也确实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创造效益的同时,片面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忽视了社会道德,逐渐出现了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一些负面影响,这对是非判别观念比较弱的青少年而言有很大的诱惑,对他们的健康发展也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市场经济体制下是竞争的社会,竞争本身就是残酷的,这也会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冷漠。

3.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待进一步营造感恩教育的环境氛围。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因过分关注学生的智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者通常会把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的智育上,学生的评价也主要是以分数决定,这种教育就严重背离了德育为首的教育教学目标要求,这也不利于学生情感素质的养成。家庭教育的不足也是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父母为养育孩子,不辞辛苦,只为奉献不求回报的错误观念助长了学生不良风气的养成,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良好品格的养成,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21世纪也是一个网络的社会,不完善的网络管理体系也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暴力的游戏设计、不适合学生浏览的网页设计、不安全的网络信息等这些都在严重干扰了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而且,在初中教育中,语文的地位明显低于英语、数学学科。语文教育从育人上本身就承担着重要角色,语文的教育也对人的道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语文教育严重背离了语文本身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感恩教育的特点

在国内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的感恩教育依然存在很大的缺陷,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根据感恩教育自身的特点,联系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选择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初中语文的感恩教育主要具备以下几点特点:

1.道德性。感恩教育的道德性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感恩教育是适用于所有人遵守的一种道德的规范,任何人都应该是道德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感恩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2.时效性。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感恩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时效性。通过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环境条件,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能够实时以感恩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3.实践性。语文教育并不是纯粹理论的学科,语文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所以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语文实际活动,让学生在感恩教育中主动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此外,语文的感恩教育也应该注意教育的体验性。语文感恩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上说,情感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对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是否满足,以及对个体需求的情感体验。

三、初中语文感恩教育的课堂实践

基于以上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感恩教育的特点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感恩教育,重塑学生健康品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可以在语文教材中寻找包含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不仅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作用,在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品格的任务,所以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上充分重视学生的德育,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语文教材中的有些感恩教育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帮助学生筛选一些健康的信息,将教材的感恩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让学生也能从这些教材中抓住文章要点,领悟感恩的真谛。

2.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感恩教育。比如,结合优秀的作品、人物事迹等,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感恩阅读活动,并通过读后感写作比赛的方式,使学生们深切地体验感恩的内涵。首先学生可以在朗读时体验感恩教育。其次,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在想象中领悟感恩的真谛。在国内众多优秀的文化作品中,这些作品都为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品味真善美。

3.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实际,积极指导学生写作交流,以感恩教育为主题,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作文也是学生思维创造的作品,是语文知识的整理运用,通过语文写作教学,学生可以内化语文中的感恩教育,提高认知过程。此外,教师还需要充分调动课外的教学资源,不断探究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深化初中学生的感恩教育。

四、结语

初中生感恩教育篇5

关键词:感恩;思想品德课堂;继承;发扬

在中学阶段,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感恩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对初中生来讲,感恩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当前在初中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1.感恩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历史上流传的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人们的感恩情怀。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2.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社会心存感恩,了解人与社会紧密相连,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领悟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这也是学校德育孜孜以求的。

3.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助推器。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关系。感恩教育可以培育和提高人们的和谐文化素质,让人们尽可能以感恩的心态和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等关系,可以有效地化解校园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防范各种尖锐矛盾的发生和发展。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

1.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艾滋病,还有形形色色的犯罪。

2.承担责任。感恩教育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

3.学会和谐相处。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充分发掘教材中感恩教育内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也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它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要设计利用各种感恩情境。把感恩情境——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感恩情境素材包括说明情境——一些富有生活哲理和感恩情节的寓言故事、童话和伟人故事;体验情境——为说明感恩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些比“说明情境”更隐蔽的情境,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

初中生感恩教育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感恩教育;方法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古训。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美德被淡忘和受到一定冲击,“感恩”一词在有些人看来已过时了。随着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相应的“小公主”、“小皇帝”也越来越多,长辈对他们有求必应,可谓溺爱,社会、学校对其关怀备至,造成当前不少中学生“以我为中心”的习气。他们只知“我该怎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怎样”,不知“要我怎样”。这对于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成为目前一个热点话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也成为了我们的研究重点。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中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有限,但是感恩意识却要从小树立。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手段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家庭、学校、社会;感恩教师、亲戚、朋友的关怀与帮助,常怀感恩之心,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3.初中生成长的需要

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

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是啊,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帮助教育人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恩。中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及意识的养成往往影响着中学生的一生。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语文教学的感恩思想中内省地自我发展,让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感恩”到“我要感恩”,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这对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感恩教育的定义及其意义

1.感恩教育的定义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知恩”于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情能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于行,就是在知恩、感恩的基础上,能够懂得施恩于他人,将心中的感知具体化,行为化形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对生命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主要通过联系实际,以学生由内而外的“内省”为突破口,将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来,变“要我学好”到“我要我学好”,找回学生内心人性的东西,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主要应从小处入手,从身边入手,从所教的课文内容入手,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教育学生认识、感受、体验父母、教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潜移默化,让学生懂得感恩,从而爱父母、爱教师、爱同伴、爱身边人、爱自然、爱社会,并使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优秀品德。

2.感恩教育的理论价值

感恩是“感”和“恩”的两个过程,“感”是感知、感受,也就是知恩的阶段,是报恩和施恩的前提和基础。感恩教育将深化主体性教育理论和孝道教育理论,扎根于主体性教育理论和孝道教育基础之上,联系德育教育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必将又反过来深化和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有关理论。

3.感恩教育的实践意义

(1)对于个人而言,感恩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感恩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人和社会恩情的话,那他就不是一个人格完整的、心灵健康的人。感恩有时并非人的天性,需要感恩教育的点拨。感恩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对于人们内心价值秩序的建立、师生间关系的重建以及学生的生命观、自然观、人际交往观等观念的树立,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使他们走向谦逊、谨慎、幽默、敬爱、自尊、感恩。

(2)感恩教育有利于形成学校、家庭良性互动的社会德育氛围。通过系列感恩活动,让学生的心灵不断撞击感激的区域,告诉学生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哺育,感谢自然的恩赐,感谢社会的关爱,感谢别人的鞭策……只有这样具有极强可塑性的学生才能“心会跟爱一起走”,并以爱心来回报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

(3)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和完善学生的道德和法纪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运用可运用的方法,使用所能使用的手段,把感恩教育溶于语文教学的实际当中,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家庭、社会、教师、亲戚朋友的关怀与帮助,时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同时通过唤醒学生的知耻心和感恩心,促进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三、语文教学感恩教育研究的目标及过程

1.语文教学感恩教育研究的目标

(1)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会一定的感恩方式,养成感恩习惯。

(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深入挖掘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有关各种感恩话题的课文和话题作文,逐步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教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和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感激自然的赐予之恩。

(3)在语文教学中,向中学生渗透感恩意识,教会他们如何感恩,通过何种方式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如何感谢教师的培育之恩,怎样感谢他人的帮助之恩。??

2.本校语文教学感恩教育研究的过程

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期间,需要一步一步地来做。在研究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营造感恩教育的语文教学环境

在语文教学中展开感恩教育,并想取得成效,需要有良好的感恩教育气氛和校园环境建设;需要校园的物化和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感恩氛围。物质文化环境是无声的老师。文化环境的精心设置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使语文教学真正起到“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心护花二月风”的良好效果。

①在我们精致和谐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感恩的氛围。校报专门开辟了“感恩专栏”,刊登了全校学生的优秀的以感恩为话题的文章,教师的读后感、家长来信等等,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感恩文化氛围,使全校的学生沐浴在浓厚的感恩气息中。

②在教室开辟了“班级感恩文化角”,设有“身边处处有恩情”、“感恩温馨语”等栏目。使班级里充满了浓浓的感恩气息,为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创设良好的氛围。

③在校园的墙面上,悬挂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感恩名言诗句;在每天的升旗仪式上和学校校园午间新闻中,《感恩的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旋律优美、感人肺腑的感恩歌曲被反复传唱。这些自然和谐的举措,呼唤着中学生的感恩之心。通过挖掘语文学科的相关育人因素,整合和优化,在课堂中有机渗透。

(2)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探索,多个语文教师的参与,逐步探索出了几种对农村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几种方式,例如,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所教课文的主题引申法,在中学六年级语文《散步》的这篇课文中,蕴含了“敬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结合自己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我们农村的实际情况,教育中学生不但要孝敬爷爷奶奶,而且要理解我们的父母,他们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是爱的连接点,他们身上的担子很重,我们学生要理解他们的苦衷。在课文《纸船》的教学中,结合孩子对母亲的那种深深的爱这一主题,语文教师要教育中学生热爱自己的母亲。课文《金色花》中,教育中学生为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②在作文课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可以想方设法,创设几篇感恩作文,特别是在话题作文中,让中学生多写一些与感恩话题有关的作文,让学生明白,感恩素材的作文最能打动人心,最能抓住读者的心,使中学生用心去寻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感恩素材,不放过生活中任何一个感恩细节,从而潜移默化地起到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

(3)利用影视媒体的感恩熏陶

利用优秀媒体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熏陶,在愉快的影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培植学生的感恩心,提高学生的道德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当前中学生绝大多数人喜欢看电视剧,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加以引导,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观看一部以感恩为主题的电视剧,让中学生写出观后感,在班级里交流一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逐步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教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和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感激自然的赐予之恩等等。

3.研究后的反思

由于人力和物力有限,加上我们几个语文教师的能力水平有限,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时,中学生和家庭的参与度不够,今后在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任重而道远。

初中生感恩教育篇7

论文摘 要:当今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具体内容以及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感恩教育进行了论述。

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感恩教育的内涵

所谓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也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的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2、对初中生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感恩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对初中生来讲,感恩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当前在初中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感恩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历史上流传的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人们的感恩情怀。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其次。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社会的心存感恩,了解人与社会紧密相连,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领悟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素质,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中学生群体中的忘恩现象。避免感恩心缺乏所造成的悲剧,而且可以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其生命。这也是学校德育孜孜以求的。

最后,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助推器。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关系。感恩教育可以培育和提高人们的和谐文化素质,让人们尽可能以感恩的心态和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等关系,可以有效地化解校园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防范各种尖锐矛盾的发生和发展。如果校园中的每个人、每个班级、每个处室或班组都崇尚感恩理念。践行感恩精神,以和谐的感恩方式思考问题、处理事情、解决矛盾,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学校就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指责和推诿。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

1、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艾滋病,还有形形的犯罪。

2、承担责任。感恩教育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珍惜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是古人早已弄明白的道理。

3、学会和谐相处。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必须做好“感恩”的榜样。感恩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技能,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还要联系社会实践,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在进行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同时,进行感恩教育。同时也要求教师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对中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而须从周围的环境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好“感恩”榜样。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2、感恩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中学生感恩之心的如此“迟钝”,甚至没有这种“本能”,作为教育者,要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出一种感恩教育的氛围。

第一,要充分发掘教材中感恩教育内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也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它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如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忠诚老实。追求真理等内容,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感恩文化传统和道德要求。

第二,要设计利用各种感恩情境。把感恩情境——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感恩情境素材包括说明情境——一些富有生活哲理和感恩情节的寓言故事、童话和伟人故事;体验情境——为说明感恩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些比“说明情境”更隐蔽的情境,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体谅情境——为增强学生的感恩敏感性和感恩意识而设计的。包括家庭、学校或社区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人际互动事件。设计一些感恩教育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恩”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要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替学生主体提供文本语音、图形、图像或一段活动影像等信息源,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

第三,要践行于生活实践。生活实践是促进中学生把各种理论知识转化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自身素质的中心环节和动力源泉。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习惯。感恩教育的生活实践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为你的感恩对象做一件事情。如教学生亲自做一些感恩卡片,学会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特定的时间献给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鼓励学生把别人为其做过的比较感动的事情写成周记或作文。在班上宣读。还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去做、去体会,与家长、老师进行换位后做一做家长与老师的事情,从而感知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另外,可以让学生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讲让他受到恩情的感受及其自己报恩行为的体会和感想。

初中生感恩教育篇8

关键词:感恩教育;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1.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艾滋病,还有形形的犯罪。

2.承担责任。

感恩教育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珍惜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是古人早已弄明白的道理。

3.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二、感恩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必须做好“感恩”的榜样。

感恩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技能,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还要联系社会实践,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在进行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同时,进行感恩教育。同时也要求教师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对中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而须从周围的环境中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好“感恩”榜样。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2.感恩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中学生感恩之心的如此“迟钝”,甚至没有这种“本能”,作为教育者,要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出一种感恩教育的氛围。

(1)要充分发掘教材中感恩教育内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也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它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如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忠诚老实,追求真理等内容,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感恩文化传统和道德要求。

(2)要设计利用各种感恩情境。把感恩情境――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感恩情境素材包括说明情境――一些富有生活哲理和感恩情节的寓言故事、童话和伟人故事;体验情境――为说明感恩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些比“说明情境”更隐蔽的情境,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体谅情境――为增强学生的感恩敏感性和感恩意识而设计的,包括家庭、学校或社区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人际互动事件。设计一些感恩教育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恩”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法、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要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替学生主体提供文本语音、图形、图像或一段活动影像等信息源,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

(3)要践行于生活实践。感恩教育的生活实践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为你的感恩对象做一件事情,如教学生亲自做一些感恩卡片,学会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特定的时间献给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鼓励学生把别人为其做过的比较感动的事情写成周记或作文,在班上宣读。还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去做、去体会,与家长、老师进行换位后做一做家长与老师的事情,从而感知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另外,可以让学生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讲让他受到恩情的感受及其自己报恩行为的体会和感想。

初中生感恩教育篇9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基本涵义

“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也可说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希望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挫折与不幸,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感激,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报。一句话,感恩即善待了自己又快乐了自己。

二、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心、值得感恩的世界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心与心碰撞的过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是最可信的“榜样”,所以,进行感恩教育,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水平,使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具备“人文”意识,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淡化说教者的身份,改变过去居高临下式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缩小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尊重信任学生。学生会因为受到尊重信任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乐意进行感情上的交流,接受教师的教育,感恩教育的开展也才有教育环境基础。

三、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感恩教育的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也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它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如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忠诚老实。追求真理等内容,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感恩文化传统和道德要求。

四、创设情景,进行情感教育

把感恩情境――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感恩情境素材包括说明情境――一些富有生活哲理和感恩情节的寓言故事、童话和伟人故事;体验情境――为说明感恩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些比“说明情境”更隐蔽的情境,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体验情境――让学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情境,“今天我来当父母”等情境,学生之间人际互动事件、小品扮演、演唱感恩歌曲等;视频图文情境――利用中学生喜欢歌曲、影视剧的爱好,关心时事热点问题的特点来创设情境。设计感恩情境要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感恩教育更生动、具体。

在512地震发生后,我及时搜集了许多关于抢险救灾的生动视频和图片资料,其中有总理第一时间不顾生命安危赶赴我们灾区指挥,某空军冒着生命危险从三千米高空跳伞对我们茂县进行救援,无数官和志愿者用血肉打通了一条条生命通道,一个个生命奇迹的获救,帮我们度过了难关,全国各族人民纷纷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等等。我还让同学们自己来讲述所见所闻,用了一节课的时间,通过创设这一情境,震撼了学生、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很多学生都热泪盈眶。这样以情感的激发为手段,将学生置于一种充分享受大爱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完成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崇敬的感情激发、情感体验和情感升华的全过程,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化为一种永久的深层的报答之心。

五、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体验感恩的情感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教师授课时,可以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与现代多媒体手段结合起来,以情激情、以景激情、以理激情、以美冶情,做到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最终使感恩的情感成为道德认识的动力而转向指导感恩行为。例如,我在讲授“孝敬父母”这一课时,一边通过多媒体播放韩红演唱的歌曲《天亮了》,一边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并让学生谈谈感想,使学生在深情的歌声中领悟父母对子女最伟大、最无私的爱,然后让学生讲述一件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令人感动的事。有了前面的情境做铺垫,很多学生在讲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时都情不自禁地哭了。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共同参与,让“感恩”飞得更高

初中生感恩教育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感恩教育;渗透策略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实现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和人性教育,对于促进初中学生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现阶段,独生子女众多,家里长辈全都围绕孩子一个人,对其宠爱有加,很多孩子对于感恩十分陌生,开展感恩教育的渗透刻不容缓。现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能够让学生真实体会他人的关爱,帮助学生主动将感恩情感转化为行为,充分实现感恩教育的目的。

一、阅读在感恩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

通过课文作品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社会性教育的教学效率,特别是感恩教育的开展,作为社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作品阅读的方式开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换情冶的道德教育和“唤醒人性冶的人性教育,在初中阶段能够有效弥补社会感恩缺失的问题。由于初中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水平有限,传统说教式教育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加体会不到父母亲人以及老师的关爱,内心中的感恩因素难以被激发。而通过作品阅读,能够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还原,在作品中体会感恩情感,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实现感恩教育的教育目标。

二、语文教育在感恩教育中应用的策略

1.科学、合理确定教学主题

在具体操作中,科学、合理确定教学主题对于提升教育效果、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生活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是导致不会感恩的主要因素,学生与父母之间、与老师之间、与朋友之间,彼此相互不理解,是感恩意识缺失的重要体现。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学主题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比如邻居王阿姨不在家,但是她家小宝宝生病了,没人照顾,可以设计王阿姨的角色让学生担任,帮助照顾小宝宝,体会妈妈的辛劳,理解母亲的付出和伟大。同时,也可以设置教师的角色学生扮演,生活情景是这样的:学生园中,一位小朋友不小心跌倒后失声痛哭,让扮演教师学生上前安慰,并最终让跌倒的小朋友破涕为笑,当然,如果在苦劝无果后,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教师的不易,理解自己教师的艰辛,激发感恩意识。

2.注重感恩教育的过程体验

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在学生感恩教育的培养中,单纯靠技巧来激发其感恩意识,并不代表感恩教育的成功。为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课文内容,通过在教学中设置多个主题,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感恩体验,有效避免感恩的枯燥乏味和流于形式。为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将多样化主题融入教学,并对故事情节进行扩展。为了满足多样化主题需求,以“假日旅游冶为例,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导游、游客、景区售货员等,从而体验不同的角色趣味。为了有效扩展故事情节,给予学生一个丰富的游戏体验,在实践操作中,设置“做老师的一天冶游戏,让班级中一位学生扮演教师,以小朋友摔倒为案例,“教师冶可以这样设计:有位小朋友摔倒了,哪位同学来帮助老师一下?然后让另一位同学登场帮忙,促进“全民参与冶。此外,还要通过教学渗透方式,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环境之间构成互动,全面增强感恩体验。比如,在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促进其相互合作,实现互动,促进感恩情节的发展,在促进学生与社会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要尽量还原学生真实的体验和情境状态。

3.贴近生活

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之后,感恩教育也并不能终止。虽然教学是教学,但是,将其中的感恩情感传递给学生,并转化为其实际行动才是最为关键的。为此,需要通过贴近生活的多样化促进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语文教学的感恩因素越是贴近生活,就越容易实现教育目标,实现感恩情感与感恩行为的转化。为此,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比如,可以利用节假日进行感恩场景设置,在母亲节和父亲节,融入现代学生普遍喜欢的游戏促进情感的外化,也可以向学生布置为爸爸妈妈捶背、做家务等小任务,将感恩教育切实落实到行动上。

三、结语

通过语文作品的渗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感恩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并付诸实践。同时,语文课文中,教师要积极引导,选择合理的主题丰富过程,力图生活化等方式,有效促进学生感恩教育的效果提升。

作者:李付春单位:贵州省瓮安县白沙中学

参考文献:

[1]郑玉园.语文教学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5(2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