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十篇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十篇

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2:06

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篇1

用心帮扶,创新形式,推进帮扶工作纵深发展

为将西安培华学院尽快建成国内一流民办高校,为实现教育与人力资源强省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2011年3月,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西北大学与西安培华学院结成对口帮扶院校。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西安培华学院理事长姜波在陕西省教育厅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书。经两校协商,西北大学根据培华学院需求,派专家学者帮助西安培华学院规划、指导专业、学科建设;为培华学院培养青年教师;两校共同争取各级各类科研课题,两校教师可合作申报或相互参与科研工作;为培华学院定向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加快培华学院内涵发展。2011年底,省政府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对公办院校对口帮扶民办院校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并明确了有关规定和措施,促进了两校的对口帮扶工作更进一步深入发展。

为做好对口帮扶工作,两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多次互访、协商、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项目。2012年初,西北大学副校长杨春德带领该校有关职能部门十多位处长到培华学院听取意见,了解需求,共同座谈、研讨帮扶工作。对此,省教育厅给予了高度重视,委派副巡视员张亮、民教处处长权秋虎亲自到会指导协调,解决相关问题。西北大学杨春德副校长再次强调,西北大学对西安培华学院的帮扶,是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的具体举措,一定要体现“真、实、新、深”四个字。“真”就是对培华学院的帮扶要出于真情,真帮真扶,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实”就是要实事求是,扎实推进,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要在见实效上下功夫。“新”就是要理念新、思路新,要有创新意识,共同总结探讨行之有效的帮扶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深”就是要在解决眼前工作需求的同时,要向教育理念、办学思路等深层次问题发展,要在提升造血机能,加快内涵建设发展上下功夫。

培华学院姜波理事长深有感触地讲到:“民办院校从初创至今,一直离不开公办院校的支持帮扶。省政府2011年78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组织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开展对口帮扶,是对民办院校工作的极大支持,这项工作,受益于当今,见效于长远。我们一定要创造性地落实好省政府的文件精神。相信在我们两校的共同努力下,对口帮扶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陕西省教育厅张亮副巡视员要求,两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把对口帮扶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高校建设发展,建设教育强省的大事来抓。他表示,教育厅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并积极探讨具体措施,逐步建立起支持倡导帮扶工作的政策导向机制。权秋虎处长也结合两校的实际谈了许多好的意见,他希望两校积极探索开展实质性的帮扶工作,为陕西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总结经验,为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共同探索教育体制改革新路子提供借鉴和参考。

“五项计划”探索对口帮扶新途径

一年多来,两校在对口帮扶工作中主要开展了五个方面的项目:

“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在省教育厅师资培训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西北大学派出高水平、责任心强的专家学者为培华学院青年教师举办了“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为培华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学历和职称晋升搭建平台。目前两校正在积极协商探索定向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工作。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西北大学选派有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培华学院青年教师的导师,实行专业对口一对一的“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教学水平,目前西北大学9名导师与培华学院9名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工作已落实,正在商定具体培养计划。

“科研能力提升计划”。2011年上半年,西北大学派出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刘丰教授到培华学院为青年教师举办讲座,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并向青年教师公布了西北大学在研课题项目和有关科研项目主持人、专家的联系方式,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受到培华学院青年教师好评。据悉,目前西北大学已将培华学院6名青年教师纳入西北大学科研项目组,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同时两校还达成一致意见,凡参与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的青年教师可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干部培训计划”。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干部培训中心创新培训方式,专门为培华学院举办了一期干部培训班,西北大学积极配合,派出高水平教师授课,对培华学院100多名处科级干部进行了培训,收到了预期效果。目前两校还在积极探讨如何针对民办院校的特点和实际,培养、培训适应民办院校需求的各类管理干部。

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篇2

20XX年,我县切实抓好浙江对口帮扶、省级机关定点扶贫、市县社会扶贫、扶贫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等社会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有力的支持了全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浙江对口帮扶情况

一是深入开展互访联系。今年以来,浙江省协作办、科技厅、绍兴市、上虞市、诸暨市等对口帮扶单位4批70人次到青川实地考察对口帮扶和地震灾后重建工作,落实帮扶项目,检查帮扶项目实施情况。我县也积极开展互访联系工作,全年到浙江衔接对口帮扶工作2批9人次。

二是积极申报争取对口帮扶项目资金。按照省、市、县及浙江帮扶方的要求,我办安排专人负责编制了2009年度对口帮扶项目投资计划,并报送市、省对口办转报浙江对口帮扶部门、单位。申报的帮扶项目有:向上虞市、诸暨市申报对口帮扶青溪镇阴平村、三锅乡民兴村、蒿溪回族乡地坪村、乐安寺乡寨子村等4个扶贫新村,帮扶资金240万元;向浙江物产集团申报帮扶乔庄幼儿园添置课桌椅等设施设备项目、帮扶资金30万元;向浙江省科技厅申报帮扶乌天麻现代生产技术与产业化开发和香菇胶囊菌种新技术运用与推广项目,帮扶资金370万元。目前所申报的项目资金正在争取落实之中。

三是扎实抓好浙川扶贫新村项目实施。今年,浙江绍兴诸暨和上虞两市帮扶我县实施扶贫新村4个,分别是青溪镇阴平村、三锅乡民兴村、蒿溪回族乡地坪村、乐安寺乡寨子村。目前结合地震灾后重建,主要抓了项目规划、实施方案制定、启动实施等工作。4个扶贫新村项目计划总投资1325万元,其中浙江帮扶240万元,配套及自筹1085万元。一是抓产业项目实施,阴平村建200亩农业观光园,民兴村发展袋料香菇120万袋,地坪村建设茶叶扦插示范园400亩、发展生猪养殖小区大户30户,寨子村建设茶叶示范园400亩、管护新茶园300亩、改造老茶园600亩、培训茶农997户。二是抓基础设施项目实施,阴平村维修渠堰2000米,地坪村建设茶叶产业园区公路1000米、建人畜饮水工程2处,寨子村维修渠堰4000米。三是抓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实施,阴平村农房立面改造139户。

二、省级机关单位定点帮扶情况

一年来,通过我办加强衔接、联系,电子科大和川航集团积极到我县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全年共派出考察人数22人次,其中厅级4人次、处级5人次、处级以下13人次,共落实帮扶项目3个,投入帮扶资金(含以物折资)48.5万元。

电子科大今年重点抓了对青川职高的帮扶。一是帮助师资培训。2009年8月—9月,为青川职高免费培训省级电子商务专业师资1人,2009年8月—10月,为青川职高免费培训部级电子专业师资1人,共免培训费2万元。二是捐赠教学设施设备,帮助改善教学条件。2009年8月12日,电子科大国有资产与实验管理处处长兰中文、人事处副处长罗东一行赴青川向青川职高捐赠了80台套旧电脑等价值40余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并在青川职高举行了捐赠仪式。2009年10月15日,电子科大再次向青川职高捐赠了旧长安普通客车一辆,价值5万元。这些教学设施设备进一步提高了青川职高教学硬件设施水平,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上计算机课程、汽修专业课程实践难、上机难的突出矛盾。

川航集团今年突出抓了大院回族乡小学的帮扶。2009年5月8日,川航集团纪委书记李明带领集团团委、宣传等部门负责人及青年员工代表一行19人到大院回族乡小学看望慰问该校师生,向该校师生捐赠了价值1.2万元的t恤和0.3万元的纪念品。当天还参观考察了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

三、市、县级机关部门定点帮扶情况

2009年,市、县级机关部门主要抓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帮乡镇、扶贫新村帮扶、“宝电”库区移民村帮扶、少数民族村帮扶等工作,各联系领导和帮扶部门责任人深入到帮扶乡镇、村调查研究,帮助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抓好项目落实,为帮扶乡镇、村提供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促进了帮扶乡镇、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据统计,今年市、县两级123个单位(市级70个、县级53个)共下派蹲点干部52名(市级20名、县级32名)定点帮扶我县地震受灾乡镇、扶贫村、移民村、民族村,市、县两级各帮扶乡镇36个、市级帮村70个、县级帮村53个,共无偿帮扶投入609.54万元(市级365.4万元、县级244.14万元),其中,资金227.2万元(市级154.7万元、县级72.5万元)、物资折款836.74万元(市级520.1万元、县级316.64万元),引进资金1357.6657万元(市级608万元、县级749.6657万元),共开展技术培训12646人次(市级7648人次、县级4998人次)。

四、非官方社会扶贫情况

今年,香港乐施会积极参与我县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投资86.8598万元帮扶黄坪乡群丰村、瓦砾乡庙子村建设村通公路8公里,其中群丰村5公里、庙子村3公里,项目已于7月关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好评,为两个村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今年我县遭受了“7.16”特大洪灾,香港乐施会得知青川灾情惨重,积极为青川受灾群众献爱心,8月为石坝乡受灾困难群众捐赠大米100吨、清油12吨,价值56.8万元。

五、扶贫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情况

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篇3

   一、突出实效,创新载体,推进城市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是组建团干部与创业青年“1+1”包保帮扶团队和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开展团干部与创业青年“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定期了解创业青年和帮扶团干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出现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组织成立了大学生创业俱乐部,搭建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平台,吸纳学生会员800余名,邀请60余名企业家担任俱乐部导师。二是提高创业青年的创业技能。联合吉林青年创业园、人社部门面向创业青年举办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班20期,累计培训城市创业青年2739名。联合省人才中心举办培训班30期,培训城市创业青年5000余人。举办“金融知识进社区”讲座1182场,参与的城市创业青年达25000余人次。三是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建立“人才培养计划数据库”,收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04件。举办第六届“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评选出金奖作品12个、银奖24个、铜奖35个、优秀奖49个。举办“赢在校园”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会,邀请优秀企业家代表和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参加,其中4家企业与大学生创业团队现场成功对接。截至2012年6月,全省建成省级青年创业园13家,已有268名创业青年入园,及时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和指导。四是为创业青年提供金融扶持。联合吉林银行推出共青团专属的“吉青时贷”联名卡,除具有电话银行等功能外,还能实现优先审批、优先放贷、优先贴息,并可在全省200余家单位享受创业和生活等方面的会员优惠待遇。开展青年金融助业贷款工程融资项目,向开发银行推荐项目2541个,发放贷款2.2亿元。五是成立律师服务团,随时为城市创业青年、创业大学生提供法律方面的援助。截至2012年6月,共受理创业青年维权电话1000余人次,为200余名创业青年解决了实际困难。

   二、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推进城市青年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

   一是广泛开展调研。团省委组织调研组,先后深入到6个市(州)的30多家企业开展调研,发放问卷1382份,走访一线青年工人470余名,在此基础上,联合人社、工会等相关部门和企业,在工具钳工、装配钳工等8个通用工种和宾馆、餐饮、美容美发等7个行业的45个职业工种中开展“吉林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和“吉林省青年岗位能手”评选活动。二是优化社会环境。全省各市(州)、县(市、区)、大企业团组织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大对城市青年技能型人才培养选拔的宣传力度,推动员工所在单位高度关注青工技能素质的提升,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确定奖励政策。联合省人社厅等部门下发文件,对符合条件的“吉林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授予“吉林省首席技师”荣誉称号,一次性给予个人10000元人民币奖金,获得各工种第一名且符合条件的,推荐省总工会颁发“五一劳动奖章”,在通用工种竞赛中获得前10名的选手,人社部门直接晋升本职业(工种)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四是开展大赛选拔。今年5月,由各市州团组织联合当地人社部门举办的通用工种预赛和团省委委托大型企业、行业协会组织举办的各特有工种的选拔赛已经全面展开,决赛将在9月底前全部结束。10月中旬,将组织专家对有关人员进行综合评审,确定2012年度“吉林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和“吉林省青年岗位能手”候选人,同时将做好表彰工作。

   三、扎实服务,结对帮扶,推进农村青年致富星火培养计划

   一是大力营造尊重农村青年致富星火带头人的良好氛围。2011年12月,团省委召开了吉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大会,会上联合省农委评选表彰了10名首届吉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和90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并为每位标兵颁发了5000元人民币的现金奖励。二是开展团干部结对帮扶带头人活动。通过乡镇团委委员与培养对象“面对面”交流,了解掌握并协调解决培养对象在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并及时将帮扶措施登录数据管理系统。截至2012年6月,数据库已录入农村青年致富星火带头人9242人。三是扎实开展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工作。组建吉林省青年农民科技专家顾问团,举办“吉林省青年农民科技大讲堂”,利用远程教育网开展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农业技术培训。截至2012年6月,全省共培训包括农村青年致富星火带头人在内的农村青年38199人,实现就业13264人,落实培训资金61.4万元,落实培训机构70家。四是建设培养对象成长成才所需要的服务载体,建立了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人才库,随时为培养对象提供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扶持,推动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开展涉农院校大学生“五员”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科技讲座130场,发放调查问卷8000份,走访星火带头人3329人。五是进一步加大对星火带头人的金融扶持力度。将培养对象列为“青创时贷”特色金融产品的推荐对象,全省累计发放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2.36亿元,获得贷款人数8260人,带动就业人数8569人;评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5288户,已发放贷款户数3603户,发放贷款金额1.1亿元;开展金融知识培训118期,培训团干部1439人,培训农村青年3995人。

   四、打造平台,强化培训,推进青年志愿者骨干培养计划

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篇4

:近两年来,总理在不同场合多次鼓励青年积极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贵州目前正处于跨越发展、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贵州省青年的创业意愿如何?

任斌:在这个青年创业就业的大好时代,贵州青年不仅有创业的热情,还有着开展创业行动的实践能力。2015年,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对500名在珠三角地区奋斗的贵州籍创业者、务工青年、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80%的贵州籍青年表示愿意返乡创业;在全省多所高校发放的1000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8.3%的大学生愿意创业;联合省社科院在省内5个市(州)、20个县(区)及3所高校发放的753份问卷调查显示,64.2%的青年认可“创业”,其中40.6%的青年愿意将创业付诸行动。

: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青创中心”)在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大潮中担任的角色是什么?青创中心服务的青年创业者中有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知名创客?

任斌:青创中心是全省创业就业青年和团组织之间沟通的桥梁、纽带,青年创业就业的组织引导和内容输出平台。通过搭建创业就业平台,服务青年创业就业,自2009年团省委成立青创中心以来,累计帮助1.87万名青年成功创业,培养青年创业带富能手1.65万名,组织培训青年20余万人次提升创业就业能力,涌现出不少优秀青年企业家,如2010年发起创建“春黔相声创业团队”的穆武。在青创中心扶持下,穆武走出创业初期的困境,获得新发展。如今,“春黔相创业团队”成员已有20余人,实现年产值300余万元。

着力搭建平台拓宽服务领域

:青创中心成立以来主导及参与搭建的青年创业就业平台有哪些?

任斌:近年来,青创中心推动和参与建成很多青年创业就业平台,如中国青年创业社区(贵阳站)、黔青梦工场、贵州微商创业学院等。其中黔青梦工场被科技部列为全国第一批部级科技孵化器管理支持体系单位,被省科技厅授予“省级众创空间”称号,被省工商局授予“大学生微型企业创业培育示范基地”称号。今年8月正式迎来入驻团队的中国青年创业社区(贵阳站)服务平台,则是一个“开放式生态办公+复合式股债融资+高能级创业资源+多维度平台社交”的全要素、一站式创业服务综合体。

:有了平台,青创中心还在哪些方面服务青年创业就业?

任斌:为促进青年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青创中心第一是积极举办各类培训,联合相关培训机构、各地就业部门共同开展培训工作,联动培训机构15家,培训青年19万余人,重点在电商领域举办省级培训273期,培训青年1.6万余人。

第二是通过办赛会探索青年创业就业服务新模式。2015年10月,团省委与中青在线、贵州电视合主办“创业正当时――全国青年发现贵州创客新锐”评选活动,评出10名创客新锐年度人物、20名创客新锐提名人物,将贵州优秀青年创客及其项目推向全国。承办“电商云”杯2015首届贵州青年电商创业大赛,吸引1354支队伍参赛,其中“创意设计组”吸引参赛队伍310支,225支有完整商业计划书;“品牌营销组”吸引参赛队伍1044支。2013年,2015年举办了两届“贵州省创业投资博览会”,共有来自全省各县(区、市)及台湾、云南、上海等地的1665个企业、2043个创业项目参展。

第三是做项目,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意策划举办了创业起跑线、优才加盟创业计划、贵州省“百万岗位”千场公益招聘会、青年创业大讲堂、创业导师团、“金融面对面”及贵州青年创业卡等活动,牵头创建全省第一个青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园、社区创业就业服务社,致力于分类服务、引导青年创业就业。2015年2月,组织“青春范、创业号”――接在外奋斗的贵州青年回家过年活动;2016年1月,联合阿里巴巴集团组织第二期“农村淘宝贵州青年创业号――接在外贵州青年回家过年”活动。

第四是创新完善工作方法。创新完善了五送五帮(送资金帮创业起跑、送项目帮整合资源、送导师帮解惑释疑、送文化帮提振精气神、送培训帮提升创业能力)工作法和“服务站+基地+导师+创业者”四位一体的的工作模式。

成立以来,青创中心先后被省直机关工委、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评为“五好”基层党组织。“五送五帮”工作法获省委基层党建创新成果三等奖,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被评为省级社会扶贫先进集体。作为创业就业工作的一名服务员,本人先后获得全国就业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创新创业形态探索扶贫路径

:贵州将大扶贫和大数据作为“十三五”时期发展战略,青创中心在互联网创业和创业扶贫方面作了哪些探索?

任斌:在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助推精准扶贫方面,青创中心组织策划了“多彩贵州・创在乡土”青春扶贫三年计划,通过“一赛一会一院一基金一智库一社区”即“盐商杯”创在乡土多彩贵州青春创业大赛、创业投资博览会、贵州微商创业学院、青年发展基金、创在乡土智库和中国青年创业社区(贵阳站),全面实施青年绿色创业扶持计划,引导青年面向农村创业,服务青年挖掘乡土产品。

同时,组织实施帮扶点项目帮扶。重点对威宁、天柱、长顺、望谟、贞丰、思南、惠水、台江、雷山、龙里等县的贫困村进行重点帮扶,搭建创业就业服务站、开展创业就业培训、电商培训和给予创业基地扶持,帮扶贫困青年650余人,发放帮扶资金及项目资金共1500余万元。仅在威宁自治县迤那镇、石门乡,青创中心工作人员在4年时间里先后去那里近30次,通过持续开展观念引导、培训帮扶、项目帮扶和青年创业带富等一系列帮扶工作,培养出陈杰、舒应波等一批中药材种植青年创业带富能手。

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篇5

[关键词]失业创业培训跨国比较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1]。2005年5月20日,在由团中央、全国青联、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共同举办的“青年就业与和谐社会国际论坛暨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年会”上,首次了中国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这次旨在了解青年“从学校向工作过渡”情况的调查,是中国首次有关青年就业问题的较大规模调查。调查借助国际劳工局的调查方法和资金支持,由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中国项目合作办公室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联合开展。研究采取抽样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对象为15~29岁的青年以及雇用青年的雇主。调查为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中国青年的整体状况,选择了大连、天津、长沙、柳州四城市进行,共选取7000个青年样本和220个企业样本。该调查显示,15岁至29岁的中国青年总体失业率为9%,高于中国目前6.1%左右的社会平均失业率,72%失业青年长期失业(指失业一年以上)。

由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国际劳工组织共同发起的青年就业网络(YFn)在分析各国青年就业状况和总结相关促进就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青年就业的四大解决之道:提高就业能力――投资于青年人的教育和职业培训,并改善这类投资的效果;机会均等――给予青年男女同等机会;创业精神――使开创和管理企业更加方便,从而为青年男女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创造就业――将创造工作机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中心任务[2]。可见,帮助青年创业是解决青年就业问题、提高青年就业能力、促进青年、经济、社会三方面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办法。

国外青年创业模式的经验比较

在西方发达国家,不少国家把扶持青年创业、为青年提供启动资金,鼓励青年自主创业作为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长效办法。为了增加这一措施的有效性,普遍的做法是提供专业的创业培训,并结合财政和适当的企业策划政策坚持持续发展的有效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各国都制定、实施了相应的政策和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英国的青年创业计划

(1)提供发展债券式的创业启动金

通常情况下,创业者可以从三种渠道获得创业启动金:一是银行商业贷款,二是小额信贷,三是政府或其他机构的无偿资助。对于没有经验和财产积累的青年人,特别是弱势青年来讲,这三种渠道都很难实现,英国的青年创业计划针对青年人特点,提供发展债券式的创业启动金。这种资助方式不同于银行贷款或者小额信贷,因为青年人在申请资助时不需要任何财产抵押和担保,而且手续简便。但它也不是无偿的创业赠款,青年人要支付利息(利息通常低于银行利息),并要按规定分期还款。当然,如果青年人确实经营困难或者经营失败,也可以减免或者延期还款。

(2)提供一对一的创业辅导

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一对一的创业辅导,由创业导师陪伴青年创业,这是青年创业计划的显著特色,也是该计划取得成功的关键。每一个参加青年创业计划的青年人,在创业的头三年里,都会获得一名创业导师的帮助。这些创业导师通常由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志愿担任。每个导师平均每个月花费四至五个小时的时间对青年进行具体指导,他们的联络方式可以是见面,一起实地走访企业和客户,也可以是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创业导师不仅为青年提供经验、专业知识、技术、网络方面的帮助,更是青年创业者的朋友、师傅和向导。

2.法国CepaC创业培训模式

20世纪80年代初期,法国政府为了解决日趋突出的失业问题,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创立“小企业创办者培训辅导中心(英文简称为CepaC)”,它是一个非营利、私营的公益性组织。CepaC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从学员创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开设培训课程。通过对学员的面试与筛选、理论培训与个性辅导、创业计划的设计与答辩、后续扶持与咨询服务等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系统培训,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辅导创业者成功创办企业并使之持续发展。

3.德国CeFe创业培训模式

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出“创建企业的能力”培训项目(英语简称CeFe,其理念是提高适应未来要求的技能,目的是促进愿意创办企业的个人的可行性想法以及促进扩大现有小企业。CeFe项目主要包括怎样创办新企业、怎样改善企业、怎样建立支持项目、怎样为企业创办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CeFe适应各种情况和各种文化背景的群体,目前已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企业创办者、青年失业人员职业和技术学校毕业生等多种对象群体实施了培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3]

4.SYB培训模式

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与瑞典政府合作开发了“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简称SiYB)培训项目。SiYB培训项目主要旨在培养潜在的和现有的小企业创办者,使他们具有创办企业的能力;提高现有企业的高效益和生命力。SiYB培训模式包括“产生你的企业的想法”(GYB),“创办你的企业”(SYB),“改善你的企业”(iYB),“扩大你的企业”(eYB)四个板块。它们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又彼此相互促进,构成了以促进微小企业的创办为基点到扩大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能力建设体系。

而其中的SYB创业培训项目是由一系列针对性强、专门开发的教材及精炼的模块管理培训课程组成,面对的是有创业愿望却还未形成完整构思的群体,帮助他们全面地衡量创业想法的可行性,制订出能够融资并能付诸于实施的创业计划书,以促进私有企业的发展、经济增长并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目前,该项目培训教材已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80多个国家推广普及。因其广泛的适用范围我国早在2004年7月正式在全国启动SYB培训项目。

我国针对青年创业培训的思考

1.建立完善的创业培训体系,实施灵活的创业培训项目

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出台针对青年创业专门的法律法规。首部专门针对就业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该法案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西方各国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是政府要高度重视青年就业的问题,要加强促进青年就业方面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能体现国家和政府对促进青年创业的大力扶持;二是要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在财政投入方面上;三是不能仅仅靠政府的力量,可以发动社会团体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工作,在社会内广泛为青年设立一些公益性的服务岗位,使青年获得锻炼的机会,也为青年创业奠定社会实践基础。总之,建立促进青年创业的机制就要倡导全社会的关注,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形成一套规范、高效的青年创业程序,为青年创业提供强大的支撑。

2.开展创业启蒙教育,转变社会就业思路,进行青年创业教育

自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创业教育”概念以来,我国已经在高校、职业学校及社会培训多个教育领域广泛开展了创业教育,纵观中国现在,社会上很多青年择业思想仍存在严重滞后性,不少青年仍钟情于“铁饭碗”,不愿做临时工,希望一步到位,一劳永逸。这种落后保守的观念限制了他们的就业门路。究其根本,现代青年职业心理成熟度低,缺乏责任感,在就业方面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依赖心理严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形成新生一代“啃老族”。其次是要意识到进行青年创业教育不应仅仅是教育界的事情。事实上,要大力发展青年创业教育,光靠教育体系内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教育体系以外的大量资源都应该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只有把行业、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跳出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才能使青年创业教育的实施者从单一的学校扩大到全社会,为我国青年创业教育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3.利用学校的硬件,开发创业培训课程,培养创业研究队伍,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培训项目与就业相结合的过程中,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保证创业培训的高质量。国外比较成功的创业培训项目都十分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我国青年创业培训工作起步较晚,专业知识缺乏,专业化的创业培训教师还比较缺乏。因此,需要从长计议,加强创业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根据是否具有企业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从事过教育或培训工作、具有成人教育经验及有时间长期从事创业培训工作等方面选择培训专职教师。另一方面,由于创业培训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特别是经营管理能力培训、综合能力培训以及创业计划的设计和实际操作的咨询过程中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因此,创业培训的师资还应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如聘请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企业管理、法律、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专家、领导以及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他们不仅能够给学员传授创办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政策,而且还要能够帮助学员解决创办企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创业培训教师队伍,青年创业培训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并得到可持续发展。

4.积极开发创业培训项目,使企业参与到项目实施中

青年创业必须走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一是青年创业不单是政府的事情,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政府、企业、社区、学校等各机构密切合作,为青年创业创造机会和条件。二是建立市场引导青年创业,建立促进青年创业的培训机制。培训的项目规划、课程开发都应以市场需求为指挥棒,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充分利用整合相关资源,如依托于学校和企业建立综合培训基地,政府购买社会培训成果或者引进国外先进培训项目等。三是要加强青年创业指导与咨询服务。促进失业青年对创业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创业技巧和职业道德。四是为创立企业和经营企业提供方便的服务。比如,积极扶持青年创办中小企业,建立青年创业服务网络、税收优惠、技术咨询服务以及资金支持,为青年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济.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的讲话[eB/oL].moe.省略/edoas/website18/15/info1228282811502315.htm.

[2]董霞.对英法两国青年创业模式的比较和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9:6-10.

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篇6

关键词:国家示范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在这一背景下,国家推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以下简称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工作。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作为一所第二批示范立项建设单位,在推进国家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对师资队伍建设非常重视,提出了二年内通过“企业实践、学历提升、挂职锻炼、多方培训、外部引进”等方式,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因此,“双师型”教师培养是重中之重的工作。

一、“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界定

自从提出了“双师型”教师以来,人们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人们对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解:一是认为“双师型”教师=“双职称”教师;二是“双师型”教师=“双证”教师;三是“双师型”教师=“双来源”教师,指的是从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来说,既有专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既有来自高校及职教师资培养院校的,又有来自工矿企业等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等;四是“双师型”教师=“双素质”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是职业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一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素质,二要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

立足国家示范校创建的需求,从“双师型”教师内涵出发,我们对“双师型”教师应从两个层面上去理解,一个是个体的“双师型”教师,一个是群体的“双师型”教师。对于个体的“双师型”教师,其内涵体现为:“双师型”教师要具备较好的专业教学能力与素质,同时要具有专业实践工作经历(经验),具备专业技能操作能力与职业素质,能将专业实践能力身体力行地传授给学生。对于群体的“双师型”教师,其内涵指的是教师队伍结构中理论教学教师与具有行业企业实践能力教师相结合为一个有机结合体。

二、国家示范校建设中“双师型”教师培养面临的问题

1.“双师型”教师职称结构不太合理,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以具有初、中级职称的为主;

2.“双师型”教师所具有的职业资格等级以具备高级工(相当于三级)及以下职业资格的占多数,达到二级职业资格及以上的累计不超过15%;

3.“双师型”教师来源结构中,有80%左右的“双师型”教师由大专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职校,还有一部分是由职校文化课教师转岗,从企业调入并已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很少;

4.“双师型”教师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趋势,“双师型”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50岁以上的“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很少;

5.有企业实践经历和行业经历的“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比较低,大约在10%以下;

6.外聘专业课教师职业资格等级不高,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教师未过半数,体现不出外聘教师在职业教育中的优势地位;

7.“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分布不尽合理,以机械、农类专业课教师居多,而会计、旅游服务专业偏少。

三、国家中职示范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一)从学校发展层面设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1.实施“立制工程”,保障“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运行

(1)完善“双师型”评定制度。学校根据“双师型”教师内涵要求,完善“双师型”教师资格评定制度,明确“双师型”教师资格评定标准。学校可以结合自己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的情况,提出“双师证”具体鉴定标准,将教师的实践技能的工作经历,相关行业权威部门认定证书,及在校内外主持参与相关实践项目建设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明确认定标准,从而提高教师的“双师证”含金量。

(2)健全“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需要的教师要具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能力,而且这个能力是要面向职业能力,而不是通常意义上普通教育中的实践能力,职业教育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指的是完成这个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的有机结合体。为此,学校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对已获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给予享受进修、学习、学历提升,到发达地区考查,提高课时津贴标准、职称评聘优先等优惠待遇;让被评为教学名师、学校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教学中享有充分的改革权,让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发展的氛围,激发“双师型”教师的活力。

2.实施“帮带工程”,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及专业带头人

所谓“帮带工程”,即导师制工程,选拔一批中青年教师、专业带头人作为学校的培养对象,实行“导师制”,由这些导师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帮、扶、带,导师的选择对象是行业企业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及高级技术人员,或是在行业企业中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或是教育专家,或是学校中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实践经验的高级讲师等人员。导师与所帮扶的对象进行签约,明确在两年的帮扶期内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对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进行帮扶,全方面提高中青年教师及专业带头人的“双师”素质。

3.实施“提升工程”,提升教师的学历、职称层次

学校要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历、职称层次和改善“双师型”教师知识结构的渠道,特别在教师的学历进修、学习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保证教师安心提高学历,注重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定期开展职称评定的培训班,鼓励中青年教师做好职称提升的准备工作,明确教师进行职称申报时的注意事项,并指导中青年教师如何完成初中级职称申报工作,减少其职称申报工作的盲目性与无序性。

4.实施“下企工程”,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

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平台,根据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对中青年教师加强专业实践的锻炼,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承担产品设计、生产、研发、运营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锻炼和培训,让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管理、项目研究等,使教师与生产、研发、管理一线近距离接触,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如我校通过与广西玲莉发达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学校投资40多万元、企业投资150万元建设一个“农产品推广中心”,现有组培车间160平方米,育苗房180平方米,育苗生产基地6500平方米,具有年生产组培苗1000万株的生产能力。

5.实施“外引工程”,聘请企业专业和工程技术专家来校兼职教学或引进任教

改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师资队伍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避免“学术近亲繁殖”现象的发生,况且兼职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一个显著特色,也是“双师型”教师一个来源。学校可以通过相应措施,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此外还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充实教师队伍。近年来,本校先后从企业、公司引进工程技术人员到校任教或兼职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教师在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乃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

(二)从教师发展层面设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1.主动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建立教师成长记录

教师在学校创建国家示范校的总体规划下,在学校有关人员帮助下制定成长发展的计划,并建立教师成长记录,以利于学校及教师按照计划实施,培养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教师的成长记录为教师评价的客观公正性和延续性提供了依据和可能,它记录了教师一定时期内工作实绩、量化考核、综合评估、其工作水平的高与低、好与坏、贡献的大小较为分明,有据可查,这就能有力地激发教师奋发向上,不断进取,以实际行动来书写自己历史的积极性。

2.主动参与示范校课程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养

国家示范校建设中,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课程是一个职业重要载体,它包含职业要求、技能、素质全部要素。为此,“双师型”教师要主动进行课程开发、建设与实施。通过课程建设,教师在职业理念、能力方面会有一个大的提升。我校在建设国家示范校中提出了构建以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畜牧兽医专业开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构建“基于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工作能力”的课程体系;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计算机应用专业构建基于计算机应用工作过程的以项目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旅游服务与管理(观光农业经营方向)专业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我校采取全员参与学校课程建设方式,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课程建设,以期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3.主动尝试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科研能力

专业建设是国家示范校的重中之重,专业建设必将推动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及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作为一名想加快自身成长步伐的教师,在参与示范校创建的各项工作中,遇到的教育教学困惑要紧抓不放,并积极大胆地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善于总结教育教学一线的经验,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立项、教材编写、论文撰写等教学科研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及科研能力。

4.主动参加学习与实践,具备“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岗位的适应能力

在两年的示范校建设期内,教师需加强自身培训、自我教育,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踊跃参加学校组织的下企业实践,提高自身的岗位操作能力,保证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始终处于领域的前沿。为此,“双师型”教师加强自主学习与培训自觉性,提高“双师型”教师适应职业教育岗位能力。

四、结语

结合学校建设国家示范学校需要,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行界定,并针对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进行研究,从学校发展及教师发展两个层面设计“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以开创学校发展与教师自身发展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利,李菲,石伟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系统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19).

[2]张建荣,李小健,王建初.“双师型”中职师资结构模式及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16).

[3]姜大源,等.他国动向——七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综合版),2005,(18).

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篇7

基金项目:1、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安徽省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构建与实证研究》(2012SQRw218);2、安徽新华学院校本研究课题《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研究》(2014xb03)。

摘要: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办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本文以安徽新华学院为例,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现状和问题进行阐述,提出青年教师培养培训的六大计划,希望能给同类型高校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训

教师是学校最核心、最宝贵的资源,教师素质的高低影响并决定着高校的发展前途和命运。以青年教师为主的民办高校,必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制定青年教师培养培训的计划,才能适应其持续发展需要。

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现状

当前民办高校的教师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二是招聘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士;三是来自公办高校的兼职教师、退休教师;四是来自企事业单位的兼职教师。其中,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是民办高校引进教师的主要来源,民办高校普遍存在教师年轻化的特点。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还不到位,缺乏系统规划。

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管理层重视不够。民办高校的成立时间相对较短,管理相对不完善,因此学校管理层对培训工作缺乏更多的关注。受限于学校规模和发展阶段,在学校资金的支持方面,还没有向教师培训过多倾斜。

2.培训制度建设不完善。在制度建设方面,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还缺乏有效的指导,制度发展落后于现实需要。

3.培训活动和形式单一化。针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主要集中在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阶段,上岗后依托院系进行管理。培训活动数量难以满足青年教师需求,以讲座为主的培训形式,难以吸引青年教师目光,培训内容和形式亟待转变。

4.教师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受限于民办高校的发展阶段,以教学为主体的大环境下,青年教师对培训的兴趣不够浓厚,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此外,青年教师生活压力非常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职业的认同感。

三、青年教师培养培训的六大计划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长久之计。安徽新华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尤其重视自有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设立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经费,大力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六大计划,取得了显著效果。

1.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修养是其最基本的素质,学校将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建立完善青年教师师德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引导教师自觉养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

2.教师培训进修计划。学校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实施“硕士化工程”和“博士团队工程”,改善教师队伍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根据青年教师成长需要,每年对新进教师开展两轮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教学业务、管理制度、教学技术与艺术等多方面培训。

3.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学校在实施教师培训进修基础上,着重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上下功夫,重点帮扶新进青年教师和评教排名靠后教师。积极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课件制作大赛、教案讲稿比赛,开展学生网络评教,教学督导、教师同行、管理人员听课评价,教学满意度调查等,通过评比,找出差距。

4.双能师资培养计划。企业是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能够为教师提供宝贵的实践资源。学校鼓励和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考察参观、顶岗锻炼,鼓励教师参加行业资格证书考试,引导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学校积极邀请企业的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定期来学校举办讲座,协助学校教师开展研究,培养双师型教师。

5.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学校设立专项津贴,加大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考核力度,在对外考察、交流学习、在职提升学历等方面提供资助,帮助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加快成长。

6.教学团队培育计划。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团队,为鼓励教师抱团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研究相关课题,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经常性地开展团队研讨活动。在教学团队教科研项目、质量工程项目立项上优先资助,在教学团队外出考察、进修深造、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进青年教师提升研究能力。

青年教师是支撑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民办高校要密切关注教师发展研究,努力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健全和完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环境,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队伍,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洋,范文霞,李林.关于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3(1):25-29

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篇8

(一)关于教育工作

1.各类教育协调推进。全县幼儿园从2015年的1所公办园、4所民办园发展到2020年的231所(个),其中,县公办园1所、民办园12所、“一乡一园”25所、“一村一幼”教学点193个。在园幼儿从5828人增加至1671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幼儿6544人,入园率88.73%),全县4—6周岁幼儿毛入园率达83.16%。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五育并举”,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全面改薄”、“十年行动”计划、均衡发展等建设项目,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着力强化教师补充,全县师生比达到了1:21的省定标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州级复核、省级评估。在校高中生从2016年的5个班182人增加至2020年的19个班974人(其中,江油、会理5个异地班196人)。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本科累计上线130人,其中一本15人。认真按照大小凉山“9+3”中职教育政策,先后送出“9+3”中职学生2729人、“3+2”和3年制中职学生2005人。此外,通过东西部协作输送中职学生54人。

2.新增学位缓解入学难题。整合9.96亿完成68所学校173个单体项目建设;投入7.953亿元启动4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建设。新建教育园区、阿布泽鲁小学、地洛二小等3所学校,完成38所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学校改扩建工作。全县中小学校舍面积达到459994.02㎡,新增学位11592个;运动场面积达到364558.36㎡;宿舍面积达到156044.72㎡,新增宿舍1836间14688个床位。目前,县内学校班额平均为52.88人/班。有学生宿舍3751间30008个床位,平均0.99人/床位。全县38447名7—12周岁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5063名13—15周岁少年入学率达到99.59%。拖觉镇中心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3.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一是加大学生资补助力度。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学生资补助资金60317.78万元,其中学前7860.06万元,受益6.41万人次;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各类补助资金50675.74万元,受益19.02万人次;落实普通高中补助、助学等资金588.68万元,受益0.16万人次;落实中职和本专科建档立卡特别资金522.23万元,受益0.31万人次;设立教育救助基金671.17万元,救助困难学生0.53人次。二是全力确保教师待遇。累计投入3530.35万元补助农村教师0.45万人次,投入3857万元补助特岗教师0.13万人次,投入7269.3万元发放村幼辅导员劳务报酬0.3万人次。建成教师周转房1412套,争取国家能源集团教育基金500余万元,累计发放260余万元。

4.师资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十三五期间,招聘特岗教师383名、公招教师530名、考核招聘教师137名、公费师范生34名,补充教师1084名。出台选人用人等管理制度,交流轮岗校长49人次;组织参加省、州教师培训7518人次(部级含“国培计划”2908人次,省级1484人次、州级78人次)。

(二)关于体育工作

2016年以来,先后投入455.6万元在94个行政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受益群众19128户83208人。先后投入80万元在38个行政村实施“彝家新寨健身路径”项目,受益群众8159户33011人。投入54.1万元为49个购置村民俗坝子体育健身设备,保障群众有良好的健身环境,提高健身质量。

(三)关于科技工作

2016年以来,投入60万元实施“凉山半细毛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带动两个村10户农户,人均增收3500元;投入40万元在沙洛乡哈石普村、鲁子村成功实施“蓝莓栽培示范研究与推广”项目;成功实施省级科技扶贫重大项目“优质特色水禽全产业链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先后4次为乐安乡坡洛村、日朵村20多户贫困户发放价值60万元的优质水禽9600只和饲料18000公斤及药品等,带动贫困群众脱贫。成功申报省级科技扶贫专项项目“马铃薯全产业链技术集成与示范”,带动特木里镇日呷、则洛、苏嘎3个贫困村50户贫困户脱贫,助推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辐射带动2000户贫困户增收。指导培育壮大马铃薯、黑绵羊2个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建立马铃薯示范基地、黑绵羊示范基地等2个科技示范基地。成功申报州级项目《高山土鸡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应用》、《高山脆红李种植研究与示范推广》。

二、2020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持续抓实党建工作。一是制定《理论学习中心组2020年度学习计划》,先后集中学习10次,全面加强局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二是抓实学校党建重点工作,开展警示教育120人次,述职述廉1次,转正党员51名,培养积极分子124名,列为发展对象38名。三是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指导2个联系贫困村做好产业发展、就业脱贫增收等工作,选优配齐驻村工作队员,组织全员帮扶下沉500余人次。

(二)不断强化校园安全。按照“两案十制”要求抓实疫情防控,开展专项培训3次、健康教育活动83次和实操演练80余次,购置测温仪620台、体温枪60把、84消毒液9.3吨、酒精871升、一次性口罩21.42万个。开展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2次、“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1次;广泛开展西昌“3.30”火灾反思警示、校园森林草原防火、汛期安全教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安全应急演练和教育,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三)加快基建项目进度。均衡发展等项目相继竣工投入使用,此外,完成25所迎检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项目。截止6月19日,我县226所学前教育园舍全部投入使用,实现了学前教育全覆盖。特木里镇则洛二小和县城二幼项目于2020年6月启动建设,预计2021年春季学期可投入使用。

(四)持续抓实控辍保学。完成省控辍保学动态销号系统销号任务1314条、州控保办反馈357条中335条户籍、学籍存疑信息中核查更正工作;截止10月9日,小学毕业库4908人学籍全面“清零”,“幼升小”新生5618人全部入学。先后视频调度14轮,开展10轮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同步要求各乡镇、学校健全控辍保学工作台账并常态化扎实推进。在出县重要通道设立卡点5个,县内共排查车辆6320余辆,劝返适龄儿童少年74人次,先后通报批评乡镇1个,处罚帮扶负责人2名,处罚监护人5人。

(五)高质量推进“学前学普”行动。锁定“让学前儿童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目标,组织开展幼儿普通话测评,完成村幼教点基本设施设备数据统计、小学一年级曾入园学生与未入园学生成绩比较分析,开展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3期860余人;完成59个村幼教点、19个“一乡一园”设备采购和村幼教点环创工作。

(六)持续抓实队伍建设。一是在县民小、交际河中学等5所学校开展中层干部竞聘试点,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加快推进“县管校聘”和交流轮岗等工作,为县城学校遴选教师245人,新提拔交流校长17人、副校长29人。三是加快推进2020年教师招聘工作,242名(含141名合同制)新招聘教师全部到岗,选聘辅导员147名。四是接收江油市对口支教教师19名,高校顶岗实习支教教师254人,教育部帮扶凉山支教教师8人。

(七)持续落实教育惠民政策。落实学前阶段16152名在园学前幼儿免保教费1146.09万元、13082名农村学前幼儿膳食补助经费784.92万元、公办幼儿园13450名幼儿学前生均公用经费672.5万元。义务教育阶段43975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3526万元、免作业本费137.4万元、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补助3376万元、25917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4421.91万元、8890名非寄宿“四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558.92万元;10700名学生高海拔取暖补助297万元。普通高中阶段6411名高中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108.97万元,生均公用经费、免学杂费、书费补助122.43万元、47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中国家助学金95.4万元。中职教育补发2019年中职和高职学生资助金6.5万元、建档立卡特别资助技工5.7万元。并下达教师培养培训经费1249万元;此外,拨付普通话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经费1267.6万元,下拨学前辅导员劳务报酬1809.4万元。引进学前学普资助项目物质(折合)81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各类资助资金和物质(折合)667万余元。

(九)持续推进科技扶贫工作。2020年,立项“科技扶贫特派团产业技术服务与示范(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在线平台优化提升与运行维护”等省级科技扶贫项目2个;立项“高山土鸡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应用”“适宜栽培藜麦品种筛选和种植示范”“高山脆红李种植研究与示范推广”等州级扶贫项目3个,获得支持经费140万元。目前,各个项目均按照项目任务书进度,组织实施。

(十)加快推进体育扶贫和校园体育工作。完成总投资54.1万元的49个村民俗坝子体育健身设备安装工作,保障群众有良好的健身环境,提高健身质量;开展“小飞人篮球训练营”一期,篮球裁判员培训一期38人;成功举办第二届“阿布泽鲁杯”校园青少年学生足球比赛和校园篮球操比赛。

三、教体科局2021年工作计划

2020年,继续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体育、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准对接“十四五”和下一步优质均衡发展、乡村振兴工作,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创新改革发展,突出“体教融合”大力推进社会体育和校园体育互动发展,突出造福人民大力推进农牧业科技发展,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为加快推进幸福美丽繁荣文明新作出应有贡献。

一、防疫情,常态化抓好防控工作

1.强化校园疫情防控。指导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严格按照县委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州教体局工作要求,抓好开学“前”、“中”、“后”全程疫情防控和信息摸排、调度督查、跟踪监管工作,及时化解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

2.备好备足防控物质。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按照标准配备好手持式测温仪,同时配备足量的口罩、酒精、消毒液、洗手液等防疫物资。全面科学有序开展校园消毒杀毒工作,保障校园安全。

3.抓实校园环卫工作。精心谋划、全力抓好春季开学工作。深入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深化校园环境卫生清扫和消毒工作,定期开展校园内部及周边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抓党建,切实强化党的领导

4.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列入教体科局党组领导班子重点学习内容和干部教师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学习讨论,多形式开展宣讲活动。

5.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在县委、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加强和完善党对教体科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持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工作。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6.坚定不移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实警示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州县十项规定要求,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防“”问题反弹,力戒形式主义、。充分运用“四种形态”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紧盯重要节点和关键环节,严肃查处腐败问题。

三、促发展,协调推进各类教育

7.推进学前教育提档发展。坚持以“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懂得感恩情”为培养目标,全覆盖提升农村学前教育特别是村幼教点保教质量,同时,加快民办普惠园发展。

8.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县”为抓手,精准对接优质均衡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

9.推进高中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深入推进江油一中对口帮扶和禅城区“点对点”帮扶各项工作,创新组织管理、优化教学结构,为创建州级示范高中奠定基础。持续落实“9+3”“3+2”等中等职业教育惠民政策,不断为脱贫攻坚增底色、添亮色。

10.推进特殊教育加快发展。加快拖觉镇亚河小学步伐,在现有基础上,持续加大投入,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权益,并进一步强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运行保障能力。

四、强担当,不断增强保障能力

11.合理安排经费投入。进一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做好2021年教育经费预算安排,科学规划教育经费支出,推动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统筹推进体育、科技相关项目经费,确保高质量推动发展。

12.强化惠民政策落实。持续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各项资助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全面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加大力度推进重残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继续推进体育惠民工程,不断深化“体教融合”。

13.优化规范财务工作。加强对教体科系统各项经费支出的检查、督查及内审工作,规范学校财务支出管理。加强对财务报表的指导,充实核算中心力量,加强对核算中心管理,规范学校各项支出。同时加强和规范社会资助管理工作。

14.加快推进学校建设项目。按照“小学向乡村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办学原则,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推进3000个学位的特木里镇初级中学项目建设,同步做好3000个学位的1所县城小学项目建设启动工作。同步加快“十四五”期间学校项目建设规划,解决好县域尤其是县城学位欠缺的问题。

五、强师资,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5.切实抓实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重要政治责任,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建立常态化教育学习长效机制,提升干部队伍能力和水平。继续开展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工作。

16.强化师能提升。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推进教科研训一体化建设。加大教学常规和学科业务能力培训力度。试点实施“青蓝”工程,推进“传帮带”工作。继续开展“千师进万家”家访活动,同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17.抓好交流轮岗。扎实做好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启动“五好”(好班子、好队伍、好制度、好校风、好业绩)学校创建,试点“教联体”制度,以“县管校聘”为重要载体继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18.提升教学质量。结合我县实际,着力“五育并举”,继续推进全县中小学教育质量“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积极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相关工作,切实丰富学生校内学习生活。

六、抓控保,依法完成义务教育

19.持续抓实控辍保学。锁定“一个都不能少”工作目标,逐一落实省州县控辍保学工作要求,在现有成效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机制体系,全力落实教育局长、校长、师长责任,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地区、重点环节,持续常态化抓实控辍保学并推进任务“清零”,同步建立健全控辍保学“互联、互通、互控、互助”长效机制。

六、重体育,务实推进健康惠民

20.推进体育项目建设。依托县城及县城附近学校项目建设工作,启动新建体育运动场馆1个,并力争纳入州级项目库。继续推进“民俗坝子体育健身项目”“健身路径”和“彝家新寨”等体育设施项目建设。

21.推进校园体育运动。积极广泛开展各类校园体育活动,加快发展篮球操、女子足球、青少年武术等校园体育,继续开展“小飞人篮球训练营”“阿布泽鲁杯”校园青少年学生足球和校园篮球操比赛,进一步抓实“体教融合”和社会体育的共同发展。

七、兴项目,推进科技扶贫为民

22.结合实际,力争在州级“十四五”项目规划中争取省州倾斜支持力度,进一步抓实科技扶贫项目的落地落实。

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篇9

自查报告中的文字表述要实事求是,既要肯定成绩,又不能虚报浮夸,凡是用数据来说明的事项,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结对帮扶工作自查报告范文参考,欢迎阅读!

结对帮扶工作自查报告范文参考一

一、20XX年扶贫结对帮扶工作进展及成效

20XX年,省农办积极履行牵头单位职责,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帮扶要求,联系项目,落实资金,认真做好与竹垟畲族乡和龙泉市八都镇安田村、上垟镇五都楼村(以下简称一乡两村)的结对帮扶工作,较好实现了帮扶乡村产业有新发展,面貌有新改变,收入有新提高的目标。20XX年,上垟镇五都楼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39元,同比增长18.6%,八都镇安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65元,同比增长13%;竹垟畲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56元,同比增长13.5%。

(一)抓工作谋划,着力提高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实效

1、制定落实帮扶方案。省农办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结对帮扶工作,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新一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浙委办〔20XX〕8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浙政办函〔20XX〕98号)精神,及时制定《省农办新一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方案》,明确了帮扶目标任务、具体分工、工作重点和相关要求,指导帮扶村制定了《龙泉市八都镇安田村产业发展规划》、《龙泉市上垟镇五都楼村产业发展规划》等。同时,分别落实综合秘书处和机关党委具体联系龙泉市八都镇安田村和上洋镇五都楼村,帮助理清结对村发展思路,协调落实帮扶项目。

2、明确帮扶目标任务。到20XX年,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结对帮扶任务,使结对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村集体经济有显著发展,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增长高于当地平均水平。民族乡(镇)的农村人均纯收入不低于所在县(市、区)的平均水平;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达到所在县(市、区)农村平均水平;水、电、路、通信、商贸流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3、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省农办始终把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放在全办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20XX年,省委副秘书长、农办(扶贫办)主任章文彪3次到龙泉调研指导工作,每次都到“一乡两村”走访,与基层干部座谈、体察村情民意;办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实地调研“一乡两村”产业发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民增收等情况,指导结对帮扶项目实施,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各处室结合各自业务及特点,分批到“一乡两村”开展专题调研,全面掌握现实状况、农民增收、空间资源、产业发展等基本情况,为精准帮扶奠定扎实基础。据统计,20XX年,我办共赴龙泉市开展帮扶43人次,其中办领导7次,走访低收入农户225户。

(二)抓资金统筹,着力推动“一乡两村”项目建设

1、统筹资金扶贫帮困。按照《省农办新一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办里计划每年安排50万元,用于每个结对村的项目帮扶;每年根据竹垟乡提出的帮扶需求,由办分管领导协调相关处落实50万元的项目资金用于竹垟乡兴办1-2件实事。经过努力,20XX年,省农办整合各类支农资金,累计帮扶龙泉市“一乡两村”1044.5万元,其中竹垟民族乡537.5万元,帮扶两个结对村507万元,重点用于农村污水处理、产业发展等方面。

2、指导帮扶项目建设。在推进帮扶过程中,我办按照村庄规划要求,指导和帮扶“一乡两村”项目建设,建成一批基础和产业项目。八都镇安田村:完成产业扶贫坞垟村茶叶基地道路硬化600米,建设农田机耕路500米,协助竹林机耕路硬化。完成对村部分危房、旧房拆除修建,硬化各自然村道路2565平米(包括结对户);指导完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项目。上垟镇五都楼村:新建村内排水渠800米、农田小桥1座、奶牛养殖基地道路1公里;完成部分农房改造项目,硬化村(组)内路面1000平方(包括结对户)。竹垟民族乡:建立乡级扶贫资金互助会2个,建设高山蔬菜基地机耕路1500米,修复观光游步道600米;帮扶改造畲乡文化体验区(罗墩村)加宽硬化道路150米,建设排水渠500米。

3、职能处室倾斜帮扶。按照省农办结对帮扶方案,每个处室联系1-2个村,发挥职能处室优势,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如社会发展处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给予相应指导;经济发展处在山区经济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扶,落实经济发展项目和举措;基层建设处帮助开展农民技能培训,促进低收入农户提高生产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扶贫开发处重点围绕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发展特色产业等,重点推进带动低收入农民增收的项目实施。

(三)抓薄弱环节,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瓶颈

1、破解低收入农户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在“一乡两村”开展扶贫资金互助会试点和推广工作,分别为“一乡两村”安排扶贫资金互助会项目14个,其中村级互助会12个,乡级互助会2个,124名低收入农户入会,借款金额58万元。通过财政支持和农户入股,发挥了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解决了低收入农户融资难的问题,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为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努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办领导多次与交通部门沟通,反映竹垟乡交通发展的问题,得到了省交通厅的大力支持,协助竹垟乡争取八都至竹垟乡县道改造工程,投资约460万元。目前,该项目初步达成意向。同时,针对两村要求,安排资金帮助两村启动并建设出行道路和生产道路项目,使农村交通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3、注重提高低收入农户素质。乡、村要加快发展,低收入农户要持续增收,人员素质是基础。为此,我办在引导发展来料加工、农家乐、生态农业等产业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帮扶乡镇和村从业人员及低收入农户的培训力度,针对“一乡两村”安排赴台考察民宿和现代农业培训班1期,牵头联系赴磐安、永嘉等地考察农家乐1期,为全面推开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各处室人员利用到基层调研时间,多次开展“金融扶贫、产业发展”等业务方面培训,进一步激发了低收入农户发展的积极性。

(四)抓合力帮扶,着力营造扶贫结对帮扶良好氛围

1、加强与相关单位的联系与合作。推动低收入农户收入实现倍增计划,单纯依靠省扶贫办的专项扶贫和专项资金是远远不够的。我办充分发挥牵头单位优势,强化合作,整合各单位力量助推“一乡两村”发展。省交通厅、省科技厅、省农科院等省级单位纷纷发挥优势,为“一乡两村”提供资金、科技、信息等支持。龙泉市农办、农业局、交通局、旅游局等也纷纷加大帮扶力度,努力改善帮扶村发展条件。

2、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作为龙泉市帮扶团组组长单位,组织加强经验交流,及时了解各成员单位结对帮扶进展情况,通过扶贫信息网、简报等总结推广结对帮扶过程中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为成员单位相互之间提供和借鉴好思路、好举措、好办法,使帮扶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抓指导评估,着力落实和使用好帮扶资金

1、建立定期汇报制度。为了确保帮扶工作高效、高质完成,把项目决策与事中检查、事后评估有机结合起来,并建立定期汇报制度,由结对乡或村定期自查项目进展情况,直接向省农办汇报或由市农办向办领导汇报。

2、建立检查指导制度。办领导通过多次调研,了解和掌握项目进展、低收入农户增收等各方面情况,并对帮扶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具体负责的处室,多次直接到点、到项目进行指导,督促帮扶项目有效实施。

3、规范帮扶资金使用。规范结对帮扶资金使用的范围和程序,确保帮扶资金使用公开透明;加强帮扶项目效果评价,推行项目实施效果好坏与下一年度帮扶资金是否增加挂钩;充分发挥扶贫工作积极性,在结对村范围内统筹使用项目资金,以发挥帮扶资金的效益。

二、20XX年工作打算

20XX年,我办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消除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为重点,继续做好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做好团组牵头工作。根据《关于做好20XX年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浙扶贫办〔20XX〕12号)等文件精神,及时组织召开龙泉团组会议,继续做好团组帮扶的协调服务工作,搭建好服务平台。同时,及时将各成员单位报送的好做法与经验进行宣传推广,推选先进单位,形成合力帮扶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明确帮扶重点。20XX年,省政府将基本消除家庭人均纯收入4600元以下的贫困现象列入民生实事。20XX年,省农办、扶贫办将在农村改革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培训、山区经济、农家乐发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方面继续给予倾斜支持,尤其将结对村46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作为帮扶重点,将帮扶资金更多地用于促进这部分人群的增收。

(三)进一步落实精准帮扶措施。根据扶贫重点村和低收入农户的帮扶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结对帮扶,鼓励和支持“一乡两村”发展“特色产业、农村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来料加工”等“造血型”新业态、新产业,大力推进合作扶贫,力争让尽量多的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参与进来,促进4600元以下农户收入持续加快增长,逐步推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四)进一步加强项目的指导和管理。根据“一乡两村”发展规划,我办将认真梳理结对帮扶具体项目情况,整合资源,加强协调,搭建加快发展新平台。探索帮扶资金帮扶新举措,强化项目资金监管,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加快“一乡两村”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尽早实施,尽快产生效益。

结对帮扶工作自查报告范文参考二

一、工作方案

在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工程中,教师结对及帮扶工作为老师的成长搭起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在他们的指导和关心下,我有幸承担帮扶姚成琳老师的工作,本着“认真、踏实、团结”的工作态度,为了扎实有效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拟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对象分析

1.师德方面:姚成琳老师能够爱岗敬业,较好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责任心较强;虚心好学,积极上进;特别是承担了毕业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兼学校电脑课教学,工作却从不落下,服从学校的安排,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并有一定的开拓进取精神。

2.业务方面:姚成琳老师,从教多年,已逐渐熟悉初中数学教学的一般过程,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了解学生认知一般规律,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在对教材的处理方面,特别在课堂教学的组织方面,经验不足。曾参加过区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善于学习,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但在教育科研方面成绩较少。

(二)工作目标

在工作中,我们将本着“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理念,在互帮互助的学习中共同成长。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三)具体措施

1.师德方面

(1)树立依法执教,为民服务的精神。首先,我们的教育活动要依法,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领会《初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精神,严格遵守教育教学常规细则,依法治教。其次,我们将进一步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我们的从事的职业是服务性行业,我们教学要对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祖国的未来负责。

(2)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谁不珍爱自己的岗位,谁就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我们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面对学生;要敢于争先创优,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日新月异,我们将时时注重学习,同时要勇于从旧的教学思想中跳出来,开创新的教学思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争做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弄潮儿。二是要有团结协作精神。我们的教育事业是一个团队的事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氛围,互帮互带,取长补短。有经验有成绩大家一起分享,有困难有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教育教学方面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通过一起学习、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我们将通过重温《课程标准》及解读,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发展观,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2)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3)做好课后反思。上完每一节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积累教学经验和吸取教训,从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3.自身素质方面

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会忘记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多学习。我们要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身边老师的宝贵经验,学习专业知识。要让读书、学习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2)多反思。自我反思是提高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学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活动方式,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内容选择进行反思。使自己通过教学反思才能从“经验型”教师转向“科研型”教师。

(3)多琢磨。继续贯彻赏识教育,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只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相处得很融洽,老师与学生之间相处得愉快,才能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同时还要多琢磨班级管理的办法,努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同时还要在班上开展自我教育,使学生能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超越自己,从而不断进步。

二、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承担帮扶姚成琳老师的工作,在工作中,我们本着“认真、踏实、团结”的工作态度,本着“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理念,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结对帮扶农村教师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发挥结对教师示范辐射作用,有利于加深教师关系,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从而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我俩紧紧围绕市关于结对帮扶工作会议的相关精神及区教育局的有关规定,在已取得帮扶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帮扶方案,有效地引导和促进了我俩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重视交流,达到优质资源共享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通过一起学习、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强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本人担任初中数学学科参加培训的农村教师的结对教师,指导结对帮扶对象姚成琳老师用新理念处理旧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备好每一堂课,使其投入到课改的实验热潮中。在课堂上,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入课堂,在这堂课上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本人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积极挑战自我,勇挑重担,承担各级对外公开课;并通过电话、信息传送给她,让她早做好调课准备,前往学习。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只起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导”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让学生动手操作手中的学具,从而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总之,展示了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她受益匪浅。

(三)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为切实了解和评价我俩在结对帮扶工作中的效果,共同提高业务素质,我俩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电话联系,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发送短信联系,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集体备课为载体,来提高我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三是接收邮件联系,主要通过教育教学资料:教育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论文、题组设计、数学试题等形式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这样,建立结对帮扶互助互学活动,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感受与启发

我俩开展结对帮扶的活动时间不长,但给我俩的感受和启发较多。一是姚成琳老师有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二是姚成琳老师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和升华。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向教育的公平发展迈进了一步。五是对认识《新课标》的新感受,突出“数学味”教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会上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丰富多彩;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重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结对帮扶工作中,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努力,加强师德修养,钻研业务,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为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结对帮扶工作自查报告范文参考三

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学校结对帮扶总结近几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我们结合**试验区城乡教育的现状与实情,为了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早在XX年秋学期就下发了叶教XX81号《关于开展中小学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城区学校对口帮扶乡村薄弱学校的试点工作并一举成功。特别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市教育局六教人XX39号文件下发后,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的力度。几年来,我们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坚持做到“四有”,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按照XX年市局文件和会议要求,**试验区成立了由试验区分管干部人事和文教工作的领导任组长,区组织人事部和文教局的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其他相关同志为成员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领导组,并在文教局人事股设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制定计划,具体安排,组织实施。XX年文教局又下发了叶教XX45号《关于开展城镇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工作的通知》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的措施和目标,确保了结对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XX-XX年结对帮扶计划”的规定,全区有19所中小学担负结对帮扶任务,共安排129名教师到比较偏远、条件较差的农村薄弱学校从事支教工作,现已进行了四年三批轮岗支教达107人次。由于我区范围较小,校数较少,所以开展结对帮扶薄弱学校的工程在具体实施中,其意义有了外延,范围有了扩大,不仅城区中小学校要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而且农村完中、初中、乡(办)中心学校及区级农村示范小学也要开展结对帮扶村级薄弱小学,不仅要从师资和教学管理上予以帮扶,而且要从资金和物质上予以帮扶,因此有些农村中小学既是结对帮扶的受援学校,又是结对帮扶的支援学校。例如,三元中学是**中学结对帮扶的受援学校,三元中学又是三元乡梓园小学的支援学校。另外规模较大的城区学校要结对帮扶2所农村薄弱中小学,例如**实验学校在师资上结对帮扶平岗中学,在物质上结对帮扶孙岗乡段岗小学;**中学在师资和教学上帮扶三元中学,在资金和物质上帮扶桥店中学;**二小在师资上结对帮扶三元乡龙塘小学,在物质上结对帮扶平岗办事处龙冲小学。结对帮扶薄弱学校工程的实施,发挥了支援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加深了校际关系,实现了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二、营造氛围,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一项难以操作的教育工程,为了大力推动和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我们积极营造氛围,升温加压,早在XX年11月12日上午,镇区办事处教辅组门前彩旗飘扬,鼓乐阵阵。文教局和镇区办事处选派14名小学教师赴孙岗乡小学支教的欢送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文教局负责同志、镇区办事处领导及镇区教辅组成员、镇区办各小学校长和镇区中心小学学生参加了欢送会。镇区办分管领导首先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代表镇区办党委政府对踊跃报名、主动申请赴孙岗乡薄弱学校支教的老师表示谢意,要求支教老师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把镇区办严明的校风、严谨的教风、严格的学风带到孙岗乡学校。支教教师代表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镇区办主要领导在讲话中希望选派支教的教师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后,要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勤奋学习、扎实工作、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为加强两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孙岗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欢迎会结束后,14名支教教师在师生的热烈欢迎下,乘坐支教专车开赴孙岗乡,沿途所经学校,受到师生的夹道欢迎。中午,孙岗乡党委、政府对新到任的支教教师给予热情接待。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代表孙岗乡党委政府对镇区办顾全大局,关心支持孙岗乡薄弱学校教育的行动表示感谢,对支教教师舍弃城区优越环境,到艰苦地方工作的精神表示敬意。并表示,孙岗乡将会尽其所能地解决这些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问题,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了优化支教措施,收到帮扶实效,促进全区支教帮扶工作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开展,我们每年都要举行这样的欢送活动。此举促进了全区教育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打破过去那种乡镇之间教师派不动、调不出、分不进的局面,为今后的教师合理有序流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尝试,必将对全区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文教局始终把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的支教工作作为新时期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来抓。我们多次召开了全区支教工作动员会及支援、受援学校协调会,出台了相关政策,提出了有关规定和具体要求,积极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并把支教与职评、评优晋级挂钩,要求城区学校教师参加中级和高级职称的评聘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农村薄弱学校工作的经历,否则,一票否决。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导向,广大中青年教师能够理解支持,各校教师都能按计划安排如期到受援学校支教。开展结对帮扶的各校非常重视和关心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待遇问题,如**中学在本校高中教师紧缺的情况下,采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教学工作量加一点,对相关专业的教师压一点,支教教师兼一点的办法,为支教教师提供方便。XX年秋期一次性派出7名高中骨干教师赴三元中学支教,并把教师在受援学校承担的工作量和在本校承担的工作量实行累加计算,来确定超课时奖的发放标准,另外还给予一定的生活和交通费补助,保证了支教教师能安心踏实地工作。实验学校支教教师在活工资分配上,将受援学校工作量作为本校实际工作量计算,所需经费由本校支付,其他方面的津贴也仍然正常发放。

三、共同提高,达到优质资源共享**中学与受援学校三元中学开展结对帮扶,除师资教学支援外还为三元中学争示创办市级综合示范高中提供软件设施帮助;镇区办选派省级“教坛新星”焦健同志到孙岗乡竹园小学为师生上示范课,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他们受益匪浅。尽管我区人口少,面积小,但据不完全统计,在近4年来的结对帮扶活动中,支教学校向受援学校捐助帮扶资金达29万余元,还有衣物、文具、图书、教学仪器、电教设备、文体器材、树木花卉等,总价值达17万余元,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美化了校园环境,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四、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为切实了解和评价支教学校与受援学校在结对帮扶工作中的效果,共同提高办学效益,我们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领导互访,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薄弱学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三是农村薄弱学校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市、区级示范学校进行每月一周的教学培训,以提高其教学业务素质。四是学生互访。支教学校的学生与受援学校的学生建立“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鼓励学生捐款、捐物,使受援学校贫困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得到精神上、物质上和学习上的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篇10

一、进一步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为进一步加强领导,确保我局2014年“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帮扶工作取得实效,我局及时召开了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决定充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召开帮扶工作专题会议,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挂包帮”活动的日常工作,并及时报送相关材料和信息。

二、结合实际,合理规划

通过去年的调研,了解到该村的基本状况是:该村的农业以玉米、马铃薯、水稻为主。目前支柱产业为蚕桑生产,长远经济发展规划经济支柱产业主要以花椒、青椒、核桃为主,前期乡党委、政府试点在村一组嫁接一片200余亩、11830株优质核桃,计划通过数年努力将村建设成为全县的优质核桃基地村。目前,该村存在的困难,一是教育水平滞后,由于达不到相关要求,该村小学已被撤销,合入中心小学,该村入学适龄儿童要到中心小学才能入学;二是该村一组交通不便,影响了该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

为使帮扶工作更具针对性,帮扶规划贴近实际,帮扶工作取得实效,今年要继续派出人员,加大对该村调查走访、调研的力度。

今年我局将积极与乡党委、政府共同制定了的发展规划。结合棉沙湾乡村的实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巩固蚕桑等原有支柱产业的同时,把核桃、花椒和青椒等产业做大做强,从而不断提高该村人均收入;加大该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增加劳务收入;加大教育扶贫,大力发展该村教育事业;改善人居环境,和谐干群关系,力争各项事业有大的发展,人人安居乐业;优化环境,美化环境;提高村干部惠农服务质量;党员干部深入群众,结对帮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强化村班子建设,加强村、支两委战斗力,提升干部队伍在惠农工作中的服务质量。最终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群众安居、劳务开发“四项扶贫”提高村民收入水平,改进生活质量。

三、稳步推进,深入开展,确保规划落实到位

(一)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能职责,加大棉沙湾乡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培养该乡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大力宣传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定的相关政策,为该乡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办理职称评定手续。

(二)积极协调教育等相关部门加大对该村的教育扶持力度,争取恢复村小学,配备应有的师资力量,解决该村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

(三)与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寻求在近期内找到解决村一组交通不便的实际困难的思路、办法。

(四)明确责任,有的放矢。在与乡党委、政府联系的同时,加强与村党支部、村委的沟通和衔接,切实履好职尽好责。要做到“三到村”:帮扶规划到村、帮扶项目到村、下派帮扶干部到村;“三入户”:政策宣传入户、致富项目入户、关怀温暖入户;切实解决帮扶户的具体困难。

(五)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规划措施到位。今年我局继续抽派同志挂职帮助工作,动员和组织广大机关党员干部职工进村入户,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引导帮扶村党员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等、靠、要思想,做好协调联系、配套服务工作;帮户干部抽时间与精力,入户走访,电话关怀,加强与帮扶对象的联系。

(六)落实帮扶项目,不走过场。根据帮扶规划,今年继续筹措帮扶资金,帮扶村用好帮扶资金、建好帮扶项目,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农民投资、投物、投劳,积极发展农业,惠及农民。

(七)树立新风尚,加快和谐乡村创建步伐。要通过开展多种文明创建和评先树优活动,进一步促使棉沙湾乡呈现出讲文明、守法纪、知荣辱的社会新风,使群众养成崇尚科学、讲究卫生、抛弃陋习的新习惯。

五、采取有效措施有力,深入推进“挂包帮”活动

(一)进一步完善工作台账,并认真记录开展每一项“挂包帮”工作的详细情况。

(二)切实加强班子建设。首先搞好村两委的自身建设和团结工作;第二、提高两委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关系;第三、坚决按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开展工作,与各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三)积极参与该村的党建工作,组织党课培训。积极协助建立和完善该村两委的各项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每季度坚持开展党支部生活。

(四)指导并协助该村两委推进农村党员、村组干部行为公示制。坚持搞好党组织生活,抓好民主评议和党员发展,并协助搞好远程教育建设工作。

(五)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村两委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