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变更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2:22

技术变更流程篇1

智能电网是指在高科技技术基础上,建立的智能型、全新电网。该类型电网以传统物理电网为基础,将通信、自动化等技术有机结合,融入物理电网中,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保障电能供应更加稳定、高效。智能电网是科技与电力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为电力产业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后盾,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智能电网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显著优势:一是降低能耗。以往电网规模大、运行效率低,且管控难度大,智能电网能够将各个环节有机整合到一起,实现统一管理。二是智能电网科技含量高,融合现代技术,能够快速解决故障问题。三是智能电网架构更强大,能够应对各类恶劣的外部环境,保障供电稳定性。可见,智能电网凭借自身优势,将成为未来电网建设及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给予更多关注和重视。

2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2.1电力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利用电力工程技术可实现电网每个环节的供需平衡,提供给不同设备所需的电源,主要类型有直流电源、交流电源、恒频及变频电源,通常蓄电池充电源为直流电源,在变电所的运行过程中,还会涉及交流电源,在计算机的运行操作中,所需的电源均为高频电源,根据设备及运行环境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类型的电源。智能电网通常需要高质量且稳定的电源能源,为保证达到电能的标准要求,可以利用电力工程技术中的谐波抑制技术,无功补偿技术也可以保证电源能源的稳定性。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力工程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出现新设备与装置、变换器类型的转变、无功补偿装置的更新等。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线路较长或输电容量较大时,通常采用直流电源进行电能运输。我国在电能运输中,通常利用闸管变流装置充当整流阀结构,有效提高了电网输送的稳定性,同时电网输送容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利用逆变闸进行配电的过程中,能有效减少电压的不稳定事故及各种突然停电事故,提升了供电效果。常规电力技术在电力公司中应用广泛,比如:当公司的电力负载出现异常的电压变化或出现电源突然中断的问题时,会导致供电系统的供电电源异常敏感,甚至出现整体断电情况,严重时会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我们可以通过更换电力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表明,使用两套常规的电力设备能有效避免电力公司的断电情况,再次投入使用后,还会极大提升公司电力质量水平。2.2柔流输电技术。该技术作为一项新型技术,建立在微电子、通信控制等相关技术基础上,能够将污染小的新型清洁能源输入到电网中。智能电网建设中,超高压输变电数量增加,因此,应积极引入新型清洁能源,减少对有限能源的过度消耗,且能将各类能源有效隔离。该项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特别是将其与智能电网的结合,能够保障智能电网稳定运行,能够提高电能运行质量。柔流输电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交流输电网络中,这一技术是在电力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中央处理技术和网络结构技术广泛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要想将柔流输电技术应用得更好,需要做好对电网结构和系统的有效控制,实现对智能电网中电能的有效隔离和清除,确保整个输电过程变得更加顺畅。在柔流输电技术使用过程中,要将电力通信技术与电力输电技术进行高效结合,并对电网系统中的电力信息和控制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和处理,从而使智能电网对各种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地反应。2.3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现阶段,我国输电以直流电为主流趋势,供电范围越来越广,很多输电环节变为交流电,这对智能电网建设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能够实现对输电网络整流、逆变的处理,使电网处于优良状态。针对重量较轻的直流输电系统而言,设置换流器,能够提高输电可靠性。该项技术在智能点样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对远距离、偏远地区供电的目标,如针对海岛等地区输送电能。尤其是我国正致力于西部大开发,适应远距离输电的高压直流技术会获得更广泛的推广应用,以推动我国电力产业的持续发展。2.4能源转换技术。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紧缺等成为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开发新型能源迫在眉睫。运用新型能源能够降低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且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引入能源转换技术能够为智能电网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目前,我国电网建设主要以并网技术为主,随着范围不断扩大,将会引入光伏发电技术。但相比国际水平,我国在能源转换方面还存在一定滞后性,要适当增加技术、资金投入,不断提高技术核心性能。我们应与时俱进,吸纳先进的技术并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进行电网建设。2.5用电计量技术。用电环节作为智能电网运行终端,在传统模式下,用户根据电表数字确定用电量,精确度偏低,且功能较少,无法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求。智能电网建设中,利用用电计量技术,能够提高计量设备精确度,且能够使计量更加稳定,提供更加多元、具有时效性的供电服务,电力企业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各家各户用电信息。新电改背景下,针对电力调度的管理也趋于自动化,有效协调了电力能源分配与供应,逐步突破了供电与用电之间的矛盾,提高了电能利用率。2.6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需要确保有完善的电能质量等级和评价标准体系,要充分考虑供电接口和用电接口的经济性能,以实现供电质量和用电质量的优化。要对市场用电需求进行有效分析,从而保证供电与用电之间的平衡。此外,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还包括对直流有源滤波器、电气化铁道平衡供电等一系列技术的应用。通过这些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幅度提高供电电能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在减小供电成本的基础上,帮助电力企业抢占更高的市场份额。

3结语

智能电网建设成为电网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电力工程技术作为一项综合性、先进性技术,建立在多项技术基础上,具有传统电力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实现对电能针对性的管理,提高电能供应质量。能源转换、用电计量等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智能电网建设面临的各类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应加大研究力度,不断丰富电力工程技术,完善智能电网建设方案,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事业进一步发展。

作者:谢桂明单位:龙江县电业局

参考文献:

[1]韦佳誉.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27):127-128.

[2]闫停.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J].低碳世界,2014,(17):95-96.

[3]吴燕.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建设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5):81-82.

[4]杨轶.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硅谷,2014,(10):72-73.

[5]孙志丽.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效果[J].今日科苑,2015,(12):112-113.

[6]容炜洁.浅议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6,6(21):145.

技术变更流程篇2

1.1电力电子技术在发电过程的应用

在我国发电厂中,发电多是静止励磁系统。使用过程中,励磁机繁重且耗能巨大,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便可大大缓解这个问题,可以代替励磁机中的励磁环节,使发电过程变得更便捷且耗能少,易操作,方便控制。同时,电力电子技术在变频控制上同样起到很大作用。发电厂中发出的电能频率多为波动的,而民用的交流电频率要在220V为峰值进行使用,传统的变压方式多为变电站的中转,而电力电子技术可以简化这个环节,使电流更适合民用电的使用。电力电子技术在发电过程中的优势对一些新能源发电同样适用,如广泛使用的风力发电、水利发电等,都离不开电力电子技术来正常运行。

1.2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传输过程中的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在传输线路上的应用有很多,其中主要以柔流电技术、高压直流电技术以及静止无功补偿器技术上,以线路传输过程中的高压直流电技术为例,说明在电力传输过程中电力电子技术的重要作用。在没有这种技术的时候,对于高压直流电的传送,在传送过程中需加有若干变压器来完成,这不仅增加了传送电过程中的成本,还使工作的程序变得复杂,而电力电子技术的广泛使用,尤其是晶管换流阀在高压直流电传送过程中的使用,使电压变得可以自动化控制,节约成本,减少了传送过程中的工序,而且准确性、安全性和可控性都比传统的传送方法高得多。

1.3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使用过程中的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不仅能在电力产生、传送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还能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带给使用者的便捷。回想我们家中的电力配备,保证安全的是一个全自动的电表,其实在这其中便应用到电力电子技术,它可以增强对电流、电压的可控性,自动感应到电力的强度,进行调控,保证了家庭用电的安全性。同时,在一些大型工厂、单位等,用电量较大,对电力的稳定性要求很高,配有电力电子技术可以使在配电过程中,电流变得更加稳定,避免各种不稳定的波动带来的不良影响。

2电力电子技术对于电力系统的其他应用

2.1节约能源

通过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可以对电能进行综合处理,使电能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并且能够应用得更加合理、高效,真正做到节约能源。例如,在一些造纸厂、冶炼厂等,可以根据工厂的性质和对电能的具体需求,利用电力电子技术,能够将电能自动化的进行合理的分配,使耗电量大、功率大的场所能够达到要求,而对于一些对电量要求不大的地方可以适当的进行节省。据调查显示,2000年的大型工厂的节电量相当于1990年发电的15%,截止到今年,全国又将14个项目列入节电推广项目中,可见,电力电子技术在资源的节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2改善传统机械设备

技术变更流程篇3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传输功率的交流传动,本文回顾了电力牵引传动控制技术历史并揭示了这些技术的密切关系,重点在于研究我国目前的电力牵引发展情况和前景,旨在于让同行们加强交流,让电力牵引传动技术更好的服务于车辆装备和铁路机车制造业。

【关键词】电力牵引交流传动控制电力电子器件

在很早的时候,电气传动技术系统刚刚引入牵引机车的技术领域,第一台电力驱动的机车于1879年问世,两年后也就是1881年成功实现了城市电动机车的大规模铺开,西门子公司于1891发明了三相交流电源直接测试的电动机车,该机车使用的是线式转子异步牵引电动机,直到今天,单相交流供电的电力牵引与控制技术仍然在飞速的发展中,测试车辆的规模也日益变大。交流变换技术系统规模过于庞大,能量转换效率低,电能转换机械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非常多,这样的电力牵引力不适用我国现有的铁路运输系统。

1955年,整流器的发明标志是机车电力牵引传动技术开始进入实践动态。1957年可控硅整流器(即普通晶闸管)的发明,标志着电力牵引时代的出现,大功率电子硅整流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系统,这个技术使机车传动和电力传动系统从内燃机-直流或直流电动机向交流电动机转变。1965年,晶闸管的机车牵引动力系统出现了,各国的铁路运输系统广泛采用晶闸管电力传动系统。大功率可关断晶闸管(Gto)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微机控制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交流-直流-交流的传动系统取代了交流-直流的传输模式,至今仍在不断的进行迭代更新。

1科学技术的发展,交流电动机作为牵引电机具有独特的优势

(1)交流电机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大,小体积解决了安装时占用空间过大的问题,电动机的重量轻,减少地面设备的体积,有利于提高机车轮轨力,以满足大功率、高转速的高速动态要求。

(2)交流电机的速度和保持恒功率范围比较大,有利于实现通用式的机车以满足运输乘客和货物的需求。

(3)交流电动机没有换向器、电刷磨损和清除器等易损设备,提高了整个电力牵引传动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4)交流感应电动机具有牵引性能优良的自然特征,有助于提高在复杂地形的利用率,更好地发挥电力牵引力的控制作用。

虽然交流电动机,特别是异步电动机具有特殊的优点,但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通过简单的控制的直流电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电力电子开关与晶闸管整流装置工艺的改进致使直流传动系统更加普及。随着快速晶闸管基础的牵引电机出现,以快速晶闸管变流器为单元的内燃机滑动车组De-2500内燃机车问世了,交流传动控制技术领域开启机车车辆设备的新纪元。

2交流传输线控制优势

1983年,5台大功率BR120交流传输线控制的电力机车诞生于德国联邦铁路,BR120机车的总体布置、系统设计和参数选择更加优化,电路结构和材料的主要成分都有所更新,如卧式水平主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牵引电机空心轴和万向节等,在外观设计和辅助变流器上都成功地进行了尝试,建立了机车电力牵引设计和运行的基本模式,交流传动不仅优于直流电机,采用新技术后带来了更多的优势:

(1)机车广泛使用四象限脉冲变流器,大大降低电流谐波分量的电源网络,提高供电质量,提升通信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2)交流传动可以实现电网功率的高效能量转换,降低电网能量损耗,多方向的反馈结果是网络质量好,节能效果也很优异。

(3)前后机车牵引制动操作无需转换,开关位置的变化可以通过主电路控制,整个系统简单可靠。

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大规模的轨道交通系统,交流传动的研究和开发,以及评估技术更新都完成的比较彻底,交流传动车辆取代了直流驱动产业,形成了自己的新干线,已经成为铁路运输的现代化符号,铁路管理实现高速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技术就是交流传动技术。第一代机车采用快速晶闸管变流器单元结构复杂,效率较低,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都不突出。Gto在80年代问世,之后大功率交流传动系统迅速应用于机车组,并且伴随着性能的改进。在上世纪90年代,iGBt高压装置提高了电源转换器和更新的效果。同时,控制发展进步的基础还是对交流传动的控制技术,目前有可控硅移相开关控制,脉冲pwm控制和四象限整流控制,还有磁场定向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等。

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传输技术的进步也使控制装置从模拟数字电路转向复杂控制,并逐步使其操作简单化,现代网络控制的模块也在单片机和微处理器质量提升的推动下不断提高,发展为8位,32位和64位的浮点运算程序,每一点科技的进步都会大大提高电力牵引传动控制技术的处理能力。这个庞大系统得益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牵引力的交流传动系统依赖于技术的革新。

3我国机车电力牵引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1958年年底,我国生产的电力机车主表,即机车电力机车是前苏联的直流型电力机车为模型,根据中国铁路的规范研制而成,当时大功率电子器件还不成熟,整流器件是电力机车运行试验后通过环形铁路客车车辆。1962年,前后共5个单元投入到宝凤线试运行,由于主要设备(调压开关、牵引电机等)技术和质量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引燃管整流难以达到实际使用的要求,因此电力机车不能大规模生产。随后中国的发展工业、电力电子整流二极管的高功率开始进入实用阶段,机车电力牵引技术在该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新型电力机车,交流-直流电力机车大规模使用,从1969年开始直到1988年停产,共计826台,我国机车交流-直流电传技术在这个周期内广泛应用。

可控硅式装置使机车电力牵引传动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二极管整流级压力控制形成了最新型的电力牵引传动技术,在SS3型电力电路中使用调压变压器,在低压侧之间的牵引开关和相控晶闸管调压相结合的平滑调速技术,使机车获得更好的调速性能。无级调压和交流-直流传动轴重载货运电力机车构成一个相控晶闸管的一系列产品,该型机车由2部分相同的4轴电力机车重新连接每个部分,使机车的性能和质量大大提高,成为我们的主要干线运输机车。

我国机车电传动技术已走过50余年的发展里程,取得了巨大进步,铁路运输从速度和功率已被用到技术极限的交-直传动迈入速度更快、功率更高的交流传动的阶段,但这项技术的创新和开拓是永无止境的,它必将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到更新的水平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进而走向世界,在高速、重载铁路牵引设备领域与世界先进企业同台竞争。

参考文献

[1]Rugew.从Gto变流器到iGBt变流器看传动技术的发展(二)[J].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16(01).

[2]张波,杨万坤,李杰波.世界铁路牵引发展50年.铁道机车车辆,2015(12).

[3]张大勇.我国机车电传动技术的发展[J].机车电传动,2011(05).

[4]张莹,杨利军.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型电力电子器件[J].电气开关,2015(04).

作者简介

王森(1983-),男。现为哈尔滨铁路局供电处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牵引供电。

技术变更流程篇4

关键词:大学生;物流专业;多媒体技术

1多媒体的定义

在实践教学中,最常使用的多媒体工具是ppt,也就是常说的幻灯片,教师也会使用视频、图片或者是软件结合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非线性和实时性等特点,满足了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讲授内容的需求,如声音、图像、文字和视频,也方便学生通过感官去获取知识,满足了教与学的双向需求。

2物流专业的特点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物流专业从开始设立到现在,已超过20年的时间,这20余年中国物流从传统的运输、仓储发展成为专业的、结合多种技术的现代物流,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流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这个专业相比其他专业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2.1物流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紧密,要求学生掌握

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物流行业中运用了大量现代信息技术,比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条形码、无线射频、GpS、GiS等。近几年,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顾客对物流服务要求质量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价格越来越低,物流企业为了应对这种要求,越来越多开始使用信息系统,如mRp、eRp、wmS等。为了更好的适应物流行业的要求,物流专业的学生首先需要明了各种信息技术原理,结合实际,会使用常见的物流信息技术工具,了解常见的物流系统,甚至进行物流系统的操作;其次,要在学习过程中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性,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意识。

2.2物流专业课程中涉及大量的设施设备和规划布局知识

对于物流企业来讲,仓库数量和仓库选址的规划直接影响到物流成本高低和物流速度的快慢,而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内部的布局规划直接影响到内部物流的快慢和工作量的大小。在物流专业的教学中,无论是仓库数量和选址规划,还是物流中心的布局规划都要用到一些建模工具或数学方法,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能够清楚地讲解这些建模工具和数学方法。

2.3物流专业与实际结合紧密,要求教师授课结合行业发展

物流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物流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要实时关注行业最新动态,掌握行业变化趋势,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物流专业开设的这20多年来,物流与供应链行业的业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第三方物流到全渠道物流的转变,从B2B物流到B2C物流再到B2B2C模式,物流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紧密相关,同时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促使物流的商业模式发生了质的改变。物流行业的转变也对其中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多的知识和更高的技能要求,为了能够适应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要求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讲授课本知识,还要讲授大数据、物联网等新知识、新技术以及行业动态。现在的物流专业课堂比以往要求更多的知识和更快的知识更新速度。

3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3.1学习上既追求实用,又追求新奇有趣

现在的大学生正好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若干年成长起来的,在这种市场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学习知识上面也越来越多的关注实用,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事业单位要求拥有相对应的证件,所以很多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开始考证,出现了考证热,也出现了一些盲目考证的现象,浪费了时间、精力。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化思潮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并向发展中国家席卷。中国在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全球化使得大学生的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化的开放性使大学生思想更为活跃和自由,视野变得开阔。思维上的变化,使得他们在接收知识上拒绝呆板和无趣,追求新奇和有趣。

3.2学习需求多样化

经过高中的艰苦学习之后,大学的学习氛围相对要轻松很多,没有了升学压力,大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应也变得多样化了。一般来说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下:延续了高中学习的良好习惯或者想要考上好的研究生学校,在学习上继续争先争优,希望学到更多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对本专业兴趣浓厚,想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在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上要求都很高,期望了解到本专业前沿知识;对学习的内容并不十分关心,对所学专业没有特别的热情,要求期末考试不挂科就行。大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化,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当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各种需求,合理安排授课内容。

4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物流教学中的作用

物流专业本身课程的特点和大学生的需求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板书授课方式无法满足物流专业课程的要求和大学生的需求,需要教师在授课中使用多媒体的授课方式。

4.1满足物流专业授课要求

物流专业课程涉及大量信息技术、规划布局和设施设备知识,对于教师来讲,传统的板书授课无法清晰直观地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使用多媒体,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条形码、无线射频等信息技术知识,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技术在物流过程中的使用。使用板书授课无法让学生知道各种设施设备的形象,使用多媒体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知道各种设施设备的形象。使用多媒体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物流中心的规划布局情况,教师可以更容易更直观向学生讲授规划布局的各种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师可以使用软件系统,如wmS软件,向学生展示信息系统的在物流中的使用过程。

4.2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物流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追求实用,学习需求多样化,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讲授课本上的知识,按照大纲要求将重点知识讲清讲透,还要讲授物流行业前沿情况,结合当前物流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需要讲授的内容很多。传统的板书授课方式所能讲授的内容非常有限,结合多媒体,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需要,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授课,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讲授更多内容,知识密集,课堂内容丰富。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上追求新奇、有趣,多媒体的授课方式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甚至仿真软件向学生展示知识,图片、视频的形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大学授课中已经成为了主流手段,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的需要,也满足了教师授课需要,吸引了学生,丰富了课堂。在多媒体授课之后,现在又出现了慕课、微课的教学形式,这些形式都在不同程度上满足学生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信在未来的大学课堂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形式,使得大学课堂更丰富精彩。

参考文献:

[1]魏星.浅谈多媒体教学对大学教育的影响[J].科教文汇,2013,(07):36-37.

[2]王卓.多媒体教学对大学教育的重要性[J].电脑迷,2017,(08):64.

技术变更流程篇5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存在问题;管理应用;建设;应用

1关于智能电网环节的剖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电网建设应用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在现代化智能电网建设应用过程中,其具备绿色环保的特点,这满足了当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电网资源的有效利用,确保其对环境污染程度的降低,避免其受到不良的影响。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具备比较强的架构,正是这种良好的架构才确保其面对恶劣天气的承受能力,避免外界气候条件对电网运作的干扰。在其应用过程中,也可以进行电网资源的优化,确保电网的运作整合效率的提升。通过对电网自动化模式的应用,就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故障,展开探究分析,确保其诊断模式的应用,实现有效的调节控制,保证故障问题的解决,保证功能的完善性。智能电网建设应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将成本控制在最合适的范围内,不仅能确保能源的质量,还能提高经济效益。交互性是指在能源的供应中,建立起市场和用户之间的交流模式,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不断优化服务质量。

2智能电网建设环节中电力工程技术模式的应用

通过对电力工程模式智能电网建设环节的剖析,可以得知,通过对电力工程应用工作环节的应用,可以为智能电网设备提供一系列的电源。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比如交流电源、直流电源等。在一些蓄电池充电模式中,通常都是应用直流电源的,通过对这宗电源模式的应用,可以确保变电所工作设备的运作。通过对交流电源及其直流电源的应用,更加满足了当代智能电网的应用。在输电过程中为了保证智能电网获取良好的效益,通常需要进行一些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比较常见的技术是无功补偿技术将其谐波抑制技术,这两种电力模式的应用,可以配合电力工程的新型装置,满足日常输电工程的需要。有一些国家在一些输电工程中由于线路比较长,或者是输电的容量比较大时,一般都是通过直流电的输电方式来进行的。在我国输电线路的建设工作中,尤其是一些高压直流电的输电线路,通常都利用晶闸管变流装置作为送电与受电两端的整流阀和逆变阀装置。这些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电网输送的稳定性以及容量。这些装置用在配电网中,能够防止电网突然间停电,或者电压的突然降低和闪变,从而提高了供电的效果。这些功能和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相符合,因此,能够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加以应用。

在发电应用模式中,通过对当代的电力工程技术的更新,以满足当代电子设备的应用需要,通过对电能的有效转化,确保电力资源的控制,实现电能源消耗量的控制,这样就方便日常机电设备的应用,促进综合运行效益的提升。目前来说,我国一些供电所的功率元器件都是半导体式的,实现其高压模式的开展。通过对这些高压变频技术的应用,实现电力应用的智能化,比如对电气传动技术、柔流输电技术的应用,从而进行高效的超电压输电技术的应用,以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电能的质量优化技术。该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需要建立在电能的质量等级划分以及评估方法体系的完善的基础上,对供用电的接口所具备的经济性能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用户经济性以及技术等级这两个评估体系,并借助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来促使智能电网的建设往经济且优质的方向发展。电能的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具体涵盖了直流有源滤波器相关技术、自适应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电气化铁道平衡供电技术。

通过对柔流输电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新型能源的输入,确保电网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当然了,这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做基础,比如微电子应用技术、电力技术及其通信技术等,从而实现对交流输电的有效控制。这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一个重要应用条件,为其提供一定的电压,满足日常输变电的需要。在电网建设应用过程中,进行交流输电环节的控制,确保输变电的应用。随着我国智能电网需求的不断提升,电力工程应用技术的更新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随着技术的更新,实现电网各个参数的有效调节及其控制,进行电网模式的正常运行降低其损耗程度,提升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当前的直流输电系统中,很多环节都采用交流电,但是输电过程是用直流电的。采用该技术能够利用控制换流器,实现整流或者逆变的工作状态。一些重量比较轻的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器一般是由一些可以关断的元件组成的,它有利于提高输送的稳定性,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性能。

在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通过对集中化的电场并网模式的应用,可以实现电网领域的有效开发,以更好的明确电网运作的放线,实现良好的并网技术效益的提升。通过对上述几个应用模式的分析,可以实现我国电网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实现对国外的先进的能量转化优势的吸取,因为我国的该种技术依旧是欠完善的,不能实现其初级模式的有效开展,这需要做好电网建设环节的相关工作,比如对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对并网技术模式的应用,串联补偿中的工程应用。伊冯500kvtCSC项目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部级科学研究项目。该项目是由C-epRiScience&technologyCo.,Ltd建立,将伊冯500kvtCSC项目的限定功率由1460000kw提高至2500000kw,用于该项目的tCSC设备,都是由中国独立设计、发展、组装和调试的。这个设备的成功运营表明中国已经精通了适应高寒地区的全套大容量可控串补的技术,并实现了HVtCSC的工业化应用。

通过对并联补偿工程模式的应用,可以实现电网运作效率的提升,其实现了无功补偿的新型设备的应用,该设备具备良好的装机容量,能够对无功补偿技术进行优化。我国某些公司将无功补偿设备运用到现实电网建设中,对于电力工作中的电力质量的问题是非常有好处的。电力质量问题涉及的方面是比较广泛的,比如电压波动模式、谐波技术等,这些是电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对无功补偿设备的应用,可以确保电力工程的安全运作,确保电力公司的综合效益的提升。在电力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常规电力技术模式的应用,非常有利于电力质量的提升的。北京大型航空公司的电力负载对电压骤降和短期的电源中断造成的短暂电力质量问题很敏感。根据这家公司的实际情况,安置两个常规的电力设备,通过常规的电力技术解决电力质量问题。在成功运营后,这些设备有效地消除了电力质量问题。通过对智能电网在我国建设中的发展趋势及特点的分析,提出了电力工程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重要应用,对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总体应用、具体技术应用以及关键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实例表明,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智能化电网的建设,优化能源结构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变更流程篇6

在过去的7个月中,ValueResearch价值研究访问了中国340家企业,在2012~2013年的调研数据中显示,社会信息化环境的完善推动着企业的加速转型,BYoD、社交化等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出现,使得企业it能够以一种较低的成本快速进入业务,从而更直接的释放和体现it的价值。

发现一:社会信息化环境的完善是推动企业加速转型基础,多数企业属于在大环境影响下的被动转型。

社会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it新趋势将是:

1.Cio正在扮演更多元的角色:Cio竞争优势从信息技术管理领域转变为围绕改善客户体验、业务数据分析、业务流程管理领域。

2.信息超越流程:相比业务流程设计,信息管理技术的重要性会更高。创建企业数字化业务模式,从企业外部数字化到逐步建立企业内部全面数字化能力。企业需要从技术角度、业务流程、人员角色、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建立数字化企业。

3.it嵌入在业务服务之中:集中提供的it应用和基础架构将会嵌入在业务服务之中,由企业共享的服务组织提供。

对比“发现二”的数据发现,更多Cio帮助企业it从第一阶段的支持角色跨入第二阶段的服务角色。it基础支持角色的比重在下降,而it作为业务服务型角色的比重在增加;it当前在企业中的价值体现并没有想象中高。

Cio的竞争优势将从传统的信息技术转变为围绕客户体验、数据分析、流程管理等。相比业务流程设计,信息管理技术的重要性会更高。企业需要从技术角度、业务流程、人员角色等,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建立数字化的企业,使it驱动业务发展或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等。

发现二:it的基础支持角色比重在下降,作为业务服务型角色在加重,it对于业务的贡献暂时并未像想象中一样得到体

调研中发现,Cio面临着3大挑战,分别是:

1.互联网将消费者的影响带入商业进程,成为企业业务变革的基础变量;

2.如何融合新技术应用适应业务变化。利用全新信息技术分析数据、拓展业务、展开精准营销,it将呈现资源化服务的发展趋势;

3.企业将会实现自带设备办公,BYoD将给中国企业it应用管理带来更加直接的压力。

发现三:Cio在企业中的角色将变得更加多元

技术变更流程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技术;发展;时间轴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水利工程多维技术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水利工程因大型水库建设工程遭遇执行困难,而转向拦河堰取水工程、水资源规划、河川整治、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规范、环境水理、地下水及水利科技研究等方向发展。水利部门已发展成为多元化、现代化的水利工程顾问团队,除从事传统的水利工程外,也提升至政策层面及水利经济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本阶段已大量使用电脑及有限元素分析法进行水工结构物应力动态分析及仿静态分析工作,在水文技术上发展类似于二维降雨径流模型。该模型以运动波模型结合数值地形建立二维网络,模拟降雨径流及淹水分析模型,可直接计算流域内各处的径流量及淹水分布。另外,这一模型业已成功应用于淹水分析上。

第二,本阶段的水理分析技术也跟随世界各国,由传统上一维定量流及变量流的分析发展至使用二维定量及变量流分析。在河川工程上利用二维水理分析可显示结构物附近水理分析。二维分析反应结构体附近流速放大及地形变化的效应,使水利工程设计上更能掌握水理变化的影响。

第三,在溃坝洪水分析方面,也由一维溃坝洪水分析发展至结合二维溃坝洪水分析模型,进行下游地区淹水分析。这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多个水库的溃坝分析工作。另外,也针对土石坝的特性,结合溃坝水理及输砂公式,计算土石坝的溃坝过程及产生洪水。这一模型也已应用于我国多个溃坝分析工作上。在海岸环境水理方面,主要分析水体污染扩散、温排水排放及海岸地形变迁分析等工作。

第四,在温排水排放分析上已由利用ComiX进行近域温排水扩散分析后,再利用miKe21进行远域二维水理分析的方法,发展至使用miKe3进行三维水理演算及温排水扩散分析。这一技术发展后,我国水利工程师已能充分掌握现代化的高等水理分析技术,可应用于环境水理方面等高深的研究课题,如水质优养化、地形变迁、污染扩散等工作。

第五,在地下水技术方面,在这一阶段也发展至二维地下水数值分析及三维地下水数值分析工作,并引进miKeSHe计算整个流域地表地下水的交换及地下水资源的分析。另外,引进地下水保育的观念,至此我国水利技术已能够与发达国家齐步。

另外,我国水利部门在本阶段也大力发展水利信息的技术,首先建立了水资源GiS系统及资料库,并运用于水资源综合发展计划,在很多水库的监测计划中整合GiS系统、资料库、系统工程、机电工程、水文预报、洪流演算及操作控制等,建立起一完整的水利信息及洪水预报系统,可适用我国各流域。同时也发展出决策支援系统及模拟培训系统,以便水利操作人员更能利用水利信息系统以辅助水库操作工作。

二、新世纪以来的水利工程综合技术发展

本阶段我国水利部门所从事的水资源工作主要有人工湖设置规划、水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在河川工程有淡水河河川环境整体规划、溪流整体规划、排水改善规划、易淹水地区排水系统治理、排水治理计划、水库安全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在水利信息领域,办理各区域水资源管理系统建置及溪流域径流测预报监测控制系统等工作。

本阶段水利技术发展于工程设计、水资源规划、水库安全评估、水利信息、水域环境研究与调查、都市防洪与排水、海岸工程及地下水资源工程等各方面均有技术提升的成效。这一阶段我国水利部门的主要贡献为发展国内自主研发的二维通用型水理分析模块(SeC-HY21),这一模型的开发奠定我国水利工程除顾问业务外,与国外大型树立工程研究机构并驾齐驱。

第一,在溃坝洪水分析方面,使用所研发的二维明渠流水理分析软件SeC-HY21,以及参考美国气象局所开发的DamBRK及FLDwaV模型,来计算坝体溃决的出流量历线。另外引进由水利部门与荷兰wL-DelftHydraulic公司合作共同研发的二维淹水模拟程序——SoBeK模型,应用在易淹水地区的综合治水规划中,发挥战略规划与防救灾应变的功效。

第二,本阶段我国水利工程部门更引进世界顶尖流体动力学(CFD)模拟软件——FLow-3D,应用于水利工程的设计,作为水库溢洪道水理计算、水力电厂平压塔模拟、水力电厂进水口输砂模拟的工具,让使用者以精确的模型进行水力分析。通过FLow-3D的multi-Block网络设计,可显示水如何通过整个3D水库模型的状况。

第三,在地下水技术方面,为考量地下水饱和及饱和层间的水流变化情况,及后续地球化学反应需求(CoupledVarablySaturatedFlow,HeattransferandReactiveChemicaltransport),我国水利部门引进了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叶高次教授开发的地下水模型及地球化学模型(FemwateR),以有限元素法求解空间变化,而在时间上则以有限差分法进行地下水流场的模拟。同时,水利部门更与国家研究台风的部门合作共同发展HYDRoGeochem的研发及推广工作。

第四,水利部门在本阶段对于水利信息的技术则有更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应对时代变化,水利信息技术已发展为自动资料收集(降雨、水库、坝、发电厂、河川水位等观测资料),并运用于防灾预警、水资源调配管理等计划。

第五,在海事工程技术方面,借助SeC-HY21的发展进行各河口暴潮水位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业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CoastalengineeringJournal,说明除规划、设计等,我国水利工程实务技术已臻成熟,而其研究发展的能力也获得国际上肯定。这一时期,我国水利工程组织也在海外从事许多计划,尤其是在东南亚及非洲等国开展的各项水坝工程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声名也远播国外。

三、小结

本文的分析是基于时间轴进行的。事实上,在具体的技术上,我国水利工程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例如,土石方工程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在工程规模、机械化水平、施工技术等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解决了一系列复杂地质、地形条件下的施工难题,如深厚覆盖层的坝基处理、筑坝材料、坝体填筑、混凝土面板防裂、沥青混凝土防渗等施工技术问题;其中在工程爆破技术、土石方工程机械化施工等方面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总的来说,在基础工程、堤防工程、导截流工程、地下工程、爆破工程等许多领域,我国都处于领先地位。近几年来,我国的水利建设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施工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通过大容量、高效率的配套施工机械装备更新改建,我国大型水利工程施工速度和规模有了很大提高。新型机械设备在堤坝防渗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系统工程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施工组织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技术变更流程篇8

关键词:矿山;机电设备;变频控制技术

abstract:thispaperbrieflyanalysestheprincipleofvariablefrequencycontroltechnologyofmineelectromechanicalequipment,applicationoffrequencycontroltechnologyofmineelectromechanicalequipmentandtheexistingmainproblems,acomprehensivediscussiononapplicationmodeofvariablefrequencycontroltechnologyinminemechanicalandelectricalequipment,betterserviceminingismine.

Keywords:mine;electromechanicalequipment;variablefrequencycontrol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F416.1

矿山机电设备变频控制技术作为一种电力电子技术以及各种微机技术的综合应用,在结合矿山机电与强弱电流混合的综合处理技术,对于矿山尤其是井下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采矿业发展来说,采矿机电设备的消耗相当大的电能,尤其是在矿山采矿中的通风、压气等多面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电源,变频控制技术能有效地降低能量的浪费,更好的实现节能的效果。

一、阐述变频控制技术的应用原理

1.1电压转化的有效调整。变频控制技术就是一种交流变频的调速处理技术,只要含有对电力电子技术、点击传动技术以及各种微机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体,将矿山机电设备的使用电能与强弱不同的电能进行混合处理的综合性技术。主要的表现原理就是通过电力半导体器件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成为其他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在基本原理的掌握上,主要把握点就是通过整理将矿山机电设备或者其他的交流电压的交互应用,并将交流电压作为一种驱动电能,从而实现无极调速的电压需求点,并达到没有附加损耗的有效调速方式。

1.2整体功能的全面发展。在变频控制技术的原理应用上,通过调速来实现矿山机电设备的负载变化,获取自动化的增减速效果,从而更好的提升矿山开采的工作效能。尤其是近年来在技术追求上的不断升级,通过在功率器上更换GtR、iGBt等,建立全面的智能功率模块形式,在变频控制技术上,将实际变频器中的矢量控制盒转矩直接控制方式等技术融入进来,并研发出模糊自动化控制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的技术提升,形成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各种高级集成电路的单机片等,更好的实现基本调速,采取参数识别、编制程序等方式实现自动化的管理和应用。

二、概括矿山机电设备变频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故障表现的主要点。机电故障的主要表现有损坏型故障,如断裂、开裂、点蚀、烧蚀、变形、拉伤、龟裂、压痕等;退化型故障,如老化、变质、剥落、异常磨损等;松脱型故障:松动、脱落等;失调型故障,如压力过高或过低、行程失调、间隙过大或过小、干涉等。机电设备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是重要的生产工具,特别是现代化生产的今天,机电设备也是衡量煤矿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2.2不同阶段的表现特征。设备的发生故障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故障期、偶发故障期、耗损故障期。早期故障期对于机械产品又称为磨合期。此段时间的长短,随产品、系统的设计与制造质量而异,此期间发生的故障,主要是由设计、制造上的缺陷所致,或是使用环境不当所造成;设备进入偶发故障期,故障率大致处于稳定状态,趋于定值。在此期间,故障发生时随机的;在设备使用的后期,故障率开始上升。这是由于设备零部件的磨损、疲劳、老化、腐蚀等造成的。如果在此其初期进行大修,可有效地降低故障率。

三、探讨矿山机电设备变频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

3.1在提升设备中的应用。在矿上开采的过程中,提升机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输送各种物质材料等方面承载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变频控制的技术应用上,一般采用的是采用金属电阻的接入方式,并通过鼓型控制器来切除电阻已达到调速的效果。这样就会造成电能的各种损耗,尤其是对提升机在调速过程中带来各种动力制定直流电流以及低频电流,影响提升机的整体运用效果。因此,在全面分析矿山采矿提升机设备的电力安装系统的基础上,将变频控制技术运用进来,能更好的提升各种效能,达到平稳的调速,一时可以通过编制一定程序设计,形成完整的电控系统,并构建于继电器的逻辑关系,形成控制电路图与梯形图之间的相互转换,降低外部线路执行继电器的减少,减少故障的发生率。二是在提升机的负力状态的处理上,通过修改内部程序增强提升机的制动力矩,增强轿车下方的安全性,这样就能有效减少提升机的机械磨损,不易发生机械实效的故障,增强提升机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能和经济效益。

3.2在皮带中的应用。矿山设备中的机电皮带云状,功率也是更大的,作为一种高电能的机电设备,在变频控制技术的应用,更显得尤为重要,皮带的主要应用原理就是通过驱动轮毂,依靠抹茶里牵动皮带运动,皮带通过其特殊的张力变形以及摩擦力带动在滚轴上运动。变频控制技术的运用,处理好上下轴出力不均匀,造成机体整体运作的不协调性,尤其是前后上下的拖动、恶性循环,造成电源不问、电阻受阻,导致过载跳闸。如果失去稳定性能,就会造成位置的偏移,对矿山的整体运作都会造成很大破损,也会带来皮带的磨损,因此在矿山机电设备皮带工作的过程中,要全面去报稳定性,在停用传统理论计算方法来确定工作辊偏移距的同时,尽量避免摆动,采用变频技术实现皮带传输机软起、软停等运行方式,稳定了皮带机工作性能。改造之后,系统可以根据负载变化情况,调整输出频率和力矩,改变了以往电机工频恒速运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电力能源消耗。

3.3在通风机中应用。在矿山机电设备中,变频控制技术应用于通风机中,通过对通风机中主扇风机的控制,有效地调节通风机的安全运转。尤其是通风机在矿山采矿过程中,对功率要求是越来越高,在矿山通风设备采用变频调速之后,可以根据巷道的风量要求情况下进行调速,避免了电能消耗,应用效果十分显著。由于通风机通过变频器的改造之后实现了变频软启动,防治了启动电流冲击,既对电网设备没有冲击,又能随意启停。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面,通风机都是在较低的速度下面运行,所以大大降低了通风机工作强度,能使得通风机的使用寿命延长,避免不必要的维修。通风机的机房必须安装水柱计、电流表、电压表、轴承温度计等。

3.4常规采矿设备的创新。在提高常规装备经济实用性的基础上,根据提高装备性能的需要有计划发展新产品。通过使用新技术新装备,譬如,快开门方式应用与控制箱中,电气控制应用双pLC全数字控制系统,硬件电路互相荣誉做好绞车提升控制与数字监控,并且在pLC发生故障能技术完成零食提升。在控制系统中配置正常操作,设置工种保护设备,其中过卷装置、限速装置和加速功能保护成为相互独立的双线模式。从综合经济效益处罚考虑,在2000m一下的矿井中使用最新的钻井技术,从而避免钻机总体设计部合理的弊端,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装备的工艺性能为主要目标,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都以高度的可靠性为基础。

技术变更流程篇9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现场总线;无线通讯技术;变频器

1.引言

现今,创新的自动化系统控制着复杂的工艺流程,并确保过程运行的可靠及安全,为先进的维护策略打造了相应的基础。

电力过程自动化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搜企网版权所有,为电力工业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的矛盾创造了条件。随着社会及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自动化的重要性与日剧增。传统的信息、通信和自动化技术之间的障碍正在逐渐消失。最新的技术,包括无线网络、现场总线、变频器及人机界面、控制软件等,大大提升了过程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能。

2.电力自动化的发展

我国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在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与建设中不仅中低压变电站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实现无人值班,而且在220kV及以上的超高压变电站建设中也大量采用自动化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网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了输配电和电网调度的可能性,降低了变电站建设的总造价,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随着智能化开关、光电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一次运行设备在线状态检测、变电站运行操作培训仿真等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高速网络在实时系统中的开发应用,势必对已有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产生深刻的影响,全数字化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即将出现。

3.电力自动化的实现技术

现场总线(Fieldbus)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变革,随着工业电网的日益复杂工业自动化网版权所有,人们对电网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控制技术必将取代过去的控制方式而应用在电力自动化中。

4.无线技术

无线通讯技术因其不必在厂区范围内进行繁杂、昂贵的布线,因而有着诱人的特质。位于现场的巡视和检修维护人员借此可保持和集中控制室等控制管理中心的联系,并实现信息共享。此外,无线技术还具有高度灵活性、易于使用、通过远程链接可实现远方设备或系统的可视化、参数调整和诊断等独特功能。无线技术的出现及快速进步,正在赋予电力工业领域以一种崭新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并由此在电力流程工业领域及资产管理领域,开创一个激动人心的新纪元。

尽管目前存在多种无线技术汉阳科技,但仅有几种特别适用于电力流程工业。这是因为无线信号通过空间传播的过程、搭载的数据容量(带宽)、抗RFi(射频干扰)/emi(电磁干扰)干扰性、对物理屏障的易感性、可伸缩性、可靠性,还有成本,都因无线技术网络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很多用户都倾向于“依据具体的应用场合,来选定合适的无线技术”。控制用的无线技术主要有GSm/GpRS(蜂窝)、9oomHzRadios、wi-Fi(802.lla/b/g)、wimaX(802.16)、ZigBee(802.15.4)、自组织网络等,其中尤以wi-Fi和wimaX应用增长速度最快,这是因为其在带宽和安全性能方面较优、在数据集中和网络化方面具备卓越的安全框架、具有主机数据集成的高度灵活性、高的鲁棒性及低的成本。

5.信息化技术

电力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厂站自动化历来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水平更是国际领先,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各种系统,如SCaDa、aGC以及emS等已建成,省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了SCaDa系统,电网的三级调度100%实现了自动化。华北电力调度局自动化处处长郭子明说,早在20世纪70年代华北电力调度局就用晶体管计算机调度电力,从国产121机到176机,再到176双机,华北电力调度局全用过,到1978年已经基本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

6.安全技术

电力是社会的命脉之一,当今人类社会对电力系统的依赖已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电力系统发生大灾变对于社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电力系统最重要的是运行的安全性,但这个问题在全世界均未得到很好解决,电力系统发生大灾变的概率小但后果极其严重,我国电力系统也出现过稳定破坏的重大事故。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电力工业将会继续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发展。随着三峡电站、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和全国联网等重大工程的实施,我国必将出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电力系统。

7.传动技术

实现变频调速的装置称为变频器。变频器一般由整流器、滤波器、驱动电路、保护电路以及控制器(mCU/DSp)等部分组成。变频器作为节能降耗减排的利器之一,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已经极为广泛而成熟。对于变频器厂商而言,在未来三十年,变频器,尤其是高压变频器在电力节能降耗中的作用极为明显,变频器也成为越来越多电力行业改造技术的首选。

在业内,以aBB为首的电力自动化技术领导厂商,aBB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变压器生产基地及绝缘体制造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公司多次参与国家重点电力建设项目,凭借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的产品性能而获得国内外用户的好评。其公司多种产品,包括:pLC、变流器、仪器仪表、机器人等产品都在电力行业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8.人机界面

发电站、变电站、直流电源屏是十分重要的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搜企网,单片机技术的日趋完善,电力行业中对发电站、变电站设备提出了更高精密、更高质量的要求,直流电源屏是发电站、变电站二次设备中非常重要的设备,直流电源屏承担着向发电站、变电站提供直流控制保护电源的作用,同时提供给高压开关及断路器的操作电源,因此直流电源屏的可靠性将直接关系到发电站的安全运行,直流电源屏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从早期的直流发电机、磁饱和直流充电机到集成电路可控硅控制直流充电机、单片机控制可控硅充电机、高频开关电源充电机等,至目前直流电源屏已很成熟。

直流电源屏整流充电部分仍然采用目前国际最流行的软开关技术,将工频交流经过多级变换,最后形成稳定的直流输出,直流电源屏系统控制的核心部件是V8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pLC,它将系统采集的输入输出模拟量以及开关量经过运算处理,最终控制高频开关电源模块使其按电池曲线及有人为设置的工作要求更可靠地工作。

技术变更流程篇10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现场总线;无线通讯技术;变频器

现今,创新的自动化系统控制着复杂的工艺流程,并确保过程运行的可靠及安全,为先进的维护策略打造了相应的基础。电力过程自动化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搜企网版权所有,为电力工业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的矛盾创造了条件。随着社会及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自动化的重要性与日剧增。传统的信息、通信和自动化技术之间的障碍正在逐渐消失。最新的技术,包括无线网络、现场总线、变频器及人机界面、控制软件等,大大提升了过程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能。

一、电力自动化的发展

我国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到70年代初,便先后研制出电气集中控制装置和集保护、控制、信号为一体的装置。在80年代中期,由清华大学研制的35kv变电站微机保护、监测自动化系统在威海望岛变电站投入运行。与此同时南京自动化研究院也开发出了220kv梅河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此外,国内许多高等校及科研单位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出一些不同类型、功能各异的自动化系统。为国内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卓有成效的推动作用。1998年全国装机容量超过277gw,跃居世界第2位,自此以后,我国电力仍以较高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迅猛发展,预计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将在今年底至明年初突破800gw。

二、电力自动化的实现技术

现场总线(fieldbus)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变革,随着工业电网的日益复杂工业自动化网版权所有,人们对电网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控制技术必将取代过去的控制方式而应用在电力自动化中。

三、无线技术

无线通讯技术因其不必在厂区范围内进行繁杂、昂贵的布线,因而有着诱人的特质。位于现场的巡视和检修维护人员借此可保持和集中控制室等控制管理中心的联系,并实现信息共享。此外,无线技术还具有高度灵活性、易于使用、通过远程链接可实现远方设备或系统的可视化、参数调整和诊断等独特功能。无线技术的出现及快速进步,正在赋予电力工业领域以一种崭新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并由此在电力流程工业领域及资产管理领域,开创一个激动人心的新纪元。

尽管目前存在多种无线技术汉阳科技,但仅有几种特别适用于电力流程工业。这是因为无线信号通过空间传播的过程、搭载的数据容量(带宽)、抗rfi(射频干扰)/emi(电磁干扰)干扰性、对物理屏障的易感性、可伸缩性、可靠性,还有成本,都因无线技术网络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很多用户都倾向于“依据具体的应用场合,来选定合适的无线技术”。控制用的无线技术主要有gsm/gprs(蜂窝)、9oomhzradios、wi-fi(802.lla/b/g)、wimax(802.16)、zigbee(802.15.4)、自组织网络等,其中尤以wi-fi和wimax应用增长速度最快,这是因为其在带宽和安全性能方面较优、在数据集中和网络化方面具备卓越的安全框架、具有主机数据集成的高度灵活性、高的鲁棒性及低的成本。

四、信息化技术

电力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厂站自动化历来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水平更是国际领先,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各种系统,如scada、agc以及ems等已建成,省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了scada系统,电网的三级调度100%实现了自动化。华北电力调度局自动化处处长郭子明说,早在20世纪70年代华北电力调度局就用晶体管计算机调度电力,从国产121机到176机,再到176双机,华北电力调度局全用过,到1978年已经基本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

五、安全技术

电力是社会的命脉之一,当今人类社会对电力系统的依赖已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电力系统发生大灾变对于社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电力系统最重要的是运行的安全性,但这个问题在全世界均未得到很好解决,电力系统发生大灾变的概率小但后果极其严重,我国电力系统也出现过稳定破坏的重大事故。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电力工业将会继续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发展。随着三峡电站、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和全国联网等重大工程的实施,我国必将出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电力系统。

六、传动技术

实现变频调速的装置称为变频器。变频器一般由整流器、滤波器、驱动电路、保护电路以及控制器(mcu/dsp)等部分组成。变频器作为节能降耗减排的利器之一,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已经极为广泛而成熟。对于变频器厂商而言,在未来三十年,变频器,尤其是高压变频器在电力节能降耗中的作用极为明显,变频器也成为越来越多电力行业改造技术的首选。在业内,以abb为首的电力自动化技术领导厂商,abb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变压器生产基地及绝缘体制造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公司多次参与国家重点电力建设项目,凭借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的产品性能而获得国内外用户的好评。其公司多种产品,包括:plc、变流器、仪器仪表、机器人等产品都在电力行业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七、人机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