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剂检验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3:08

化学试剂检验报告篇1

首先,加强对检验基本信息的管理和控制,保证标本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对标本相关采集内容和检测内容以及使用药剂等内容进行质量控制,保证信息准确无误,一旦发现不准确信息,要及时进行准确信息补充,另外使得相关信息安全保存,医护人员在标本采集之前就加强质量控制,不放过每个环节问题,加强人为管理;然后,对检验所用试剂和仪器进行质量控制,实现相关信息智能化管理,做好设备维护和维修工作,加强设备功能检测,详细记录设备使用状态和维护内容,定期进行设备校验,在试剂使用质量控制上,主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试剂质量管理,实现节流增效的目标,加大试剂合理使用,加强试剂检测力度,提高试剂检验有效性,减少检验差错,另外在选用设备和试剂之前,要加大质量检测,保证设备质量达标,保证试剂现用现配,避免试剂放置时间过长,降低检验有效性,必要时进行药剂冷藏;其次要增强制度管理,完善临床医学检验制度和体系,加强检验环节当中的督查,提高检验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检验工作责任感,实施系统化的检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大对检验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拓展检验人员的知识面,提高检验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检验水平;最后,要对检验报告进行质量控制,发放检验报告是最后的检验环节,检验报告管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必须加强检验报告质量控制,避免检验报告丢失等问题出现,实现检验结果的有效分析,在发放检验报告之前要进行信息确认,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病例标记,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

2结果

2.1两组在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准确性上的比较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检验结果准确性达到了99.0%,对照组检验结果准确性达到了9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在临床医学检验报告完整性上的比较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检验报告完整性达到了100%,对照组检验报告出现了内容遗漏和内容错误问题,检验报告完整性只有8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化学试剂检验报告篇2

【关键词】一单通;问题【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problemsof1.1标本引起的问题:检验标本的化验项目,因采集的时间、部位、方式不同,其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

1.1.1血常规:采血的时间、部位和方法不同,其结果一日之内最高值约为最低值的2倍,耳垂和手指血及静脉血都有很大差异,患者的病情和情绪和血常规的结果在一日内也会有很大的变化。

1.1.2尿常规:留尿的时间如晨尿和随机尿相比,就是同一家医院、同一个患者的结果也会完全不一样。患者留尿的方式如前段尿、中段尿、末段尿,对同一个尿道感染的患者结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再就是患者饮水的多少,检查前是否打过吊瓶,妇女月经期前后留取的尿液标本,对检验结果都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尿常规化验单作为“一单通”处理也很难

2.1人员素质各级医院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尽相同,科室人员结构不合理。三级医院以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为主,二级医院主要为专科人员,一级及以下各医疗单位的检验人员存在较大差异,中专毕业占多数,有的单位甚至使用护理人员或B超心电图其他人员兼职检验工作。这些人员没有资格证,不具备专业知识,继续教育流于形式,检验水平低下,仅会简单的使用仪器,发出的检验报告单准确与否自己都解释不清。各级医院每个检验人员的责任心也各不相同,三级医院的检验人员责任心不强的话也照样会出现检验标本混乱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发出的报告单难以认同。

2.2仪器设备:各级医院检验科各种型号的检验仪器都有,不利于各单位之间的交流,各种血细胞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尿常规分析仪、血凝仪等等品种多。仪器的安装环境(室内温度、湿度、干扰因素)也难以达到要求,电源配置不合理,仪器随意摆放,平台固定不牢。每个医院实验室是否能及时的对仪器进行维修保养,这就很难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

2.3试剂:各医疗单位自己定购试剂。试剂种类繁多,其灵敏度、准确度及参考值不同,有的小医院标本量少,试剂使用时间过长,试剂的存放方法不当,造成试剂的失效;试剂与仪器不配套,以至于造成检验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

2.4质量及质量控制:质量管理是检验科的生命核心,检验报告是检验工作的终末质量表现。二级以上甲等医院一般都能参加省临检中心或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但是一级医院参加的就很少。有些医院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标本收集、运送、保存、处理、试验的方法、操作步骤、试剂、仪器的使用没有统一的标准,很难认同“一单通”的存在。

2.5法律法规:误诊后的责任归属问题,也是“一单通”难以实行的症结之所在。有的化验项目结果时效长,如免疫类,有效期可达3个月以上,而有些血液化验结果变化很快,有时甚至可能一天要测几次。是否需要重新化验,主要取决于病情的变化以及临床医生的判断。比如某患者在甲医院做的术前检查,在乙医院接受的相关治疗,如果患者术后或者输血治疗后,出现有关检查方面及院内感染等纠纷,责任不明确,给医院之间,医院和患者之间举证和取证带来很多的麻烦和不便。如果因“一单通”的问题出现的医疗纠纷,是该追究检测单位还是诊断单位的责任,目前法律尚无明确规定。误诊的责任是谁写报告谁负责,因而多数医生不愿采用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

3结论

经过上述探讨,我们认为只有部分项目可做为“一单通”处理。

3.1不受标本采集时间、方式的影响,也不因患者在短时间内变化而有明显变化的检验项目,如果参加省或卫生部检验中心质量控制,质评合格的实验室之间的化验项目如乙肝系列、分子生物学、微生物病原学的检查、部分生化检测项目、细胞形态学、风湿免疫学检查、内分泌学的检查等项目可作为“一单通”处理。

3.2上级医院部分化验单到下级医院可作为“一单通”处理。

3.3被国家认证的实验室其化验单可在全国内执行“一单通”。

4讨论

4.1加强学习,使之充分体会到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以及发出去的检验报告代表了医院的水平。再是建立资料库或网页,通过日积月累或互联网学习、下载,积累一定的专业技术书刊和检验相关的信息技术资料。参加质评会议,全面了解其医疗单位所处的现状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同时,科主任要狠抓科内学习及讲课制度的落实,确保知识的不断更新。重视人才引进,充实检验科的高层技术力量,但要防止高职低能。

4.2医院应加强仪器设备的更新,搞好仪器及试剂的管理在保证人员素质的前提下,仪器设备可以反映检验科的工作水平。各级医院的检验仪器虽然不能要求统一,但最好是相关负责部门经调查后确定一些适合于这一区域的仪器和配套试剂,这样不仅能使各种仪器及时维修,仪器出现问题也能及时的相互交流,还能使检验结果保持理论上的一致。对于小医院可使试剂在各医院相互调配,减少财力的浪费,杜绝使用过期试剂,避免同一患者在不同仪器检测同一项目结果差别太大的问题发生。

4.3强化质量控制:没有检验资格的人员不能从事检验工作,各级医疗单位都应进行室内及室间质量控制,没有质量控制的报告单不能发出。实验室应通过认可制度,才能确定该实验室在管理、质量、标准化、规范化方面达到国家要求,对开展的项目进行评定,根据人员、仪器等条件做出评估,建立质控与标准体系,从检测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标准品、质控品、检测方法、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操作程序及相关的记录,完善的室间室内质评活动及结果,定期做质控与校准,保养计划等予以全面实施。临检中心对能够实行“一单通”的各个医疗单位,统一配置质控品、校准品。

4.4完善操作程序:应通过权威机构对实行“一单通”的医疗单位进行调查,根据其规模、人员配置,制定出所有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的程序文件,包括标本的收集、运送、保存、处理,试验的方法原理、操作步骤,试剂和仪器的要求等等,避免差错的发生,最大程度的减少各医院同一检验项目结果的差异。

4.5成立独立的诊断中心: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配置合理的医学检查、检测资源,成立独立的诊断中心,复杂的、非常规性的检测集中到独立实验室完成,医院内部实验室进行常规性的检测。参考文献

[1]彭黎明王鸿利我国临床血液学待解决的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3);235-236.

化学试剂检验报告篇3

[关键词]医疗机构制剂检验;药检室;质量管理文件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c)-106-02

医院药检室质量管理文件系统是由检验人员编写,并经质量管理组织审核、组织实施的一系列文件,用于管理和规范医疗机构制剂检验的质量,是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在文本上的体现。制剂质量是保证制剂产品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医院药检室应依据药品标准和制剂配制规范,对自配制剂成品及相关物料、配制环境等进行监测,并做出是否符合标准的判断;药检室的质量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自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2001年3月《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并施行之后,核发制剂许可证的验收标准对医院制剂的质量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笔者结合药品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和本院制剂配制的实际,建立了药检室质量管理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由以下5个模块组成:

1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文件

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种法定药品标准(包括制剂规范)是药检室质量管理文件系统的法律依据,保证了药检室的质量管理文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自拟制剂质量标准不能低于《中国药典》中相同剂型的检验通则,并按各品种处方制订检测方法。

1.1法律、法规

本类文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由SFDa的《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各级药监局与医院制剂相关的文件、通知、指南、验收标准等。

1.2药品质量标准

包括《中国药典》、《中国医院制剂规范》以及各省管理机构的医院制剂规范、药材标准、药材炮制规范;未列入以上标准集的其他制剂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法定质量标准。

1.3制剂自拟质量标准

本类质量标准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取得正式批准文号。其处方为本医院在临床和科研中使用的验方、协定处方,有固定的剂型、配制工艺、检测及贮存方法。为控制成品质量,可制订其中间品、半成品的内控质量标准;内控标准的某些检验指标应高于法定标准,如颗粒剂的粒度、液体制剂的含量范围等。

2管理文件

是由药检室负责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订的一整套规章制度,或称为管理办法。针对检验的操作程序和设施、物资管理、人员责任制订和修订,并由制剂质量管理组织负责审核批准,是质量管理的纲领。管理文件的范围纵向涵盖检验全过程,依次为抽样检验记录复核报告审核留样稳定性观察;横向涵盖了场地、设备、物料、记录、工作程序。本类文件规定的管理制度各有其适用范围和施行目标,严格地执行这些制度可保证药检室各单元的工作有序地进行,对人员、设施、物资、记录、检品流向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使药检室的质量管理规范化。主要的文件有:

2.1药检室工作制度

用于规范药检室的检验工作和设施、物资的管理,保证各种管理细则的施行,是管理制度的总则,体现一个药检室的管理水平。

2.2检验工作程序

用流程图的方式规范检验过程,可保证样品检验的有序进行,并指定各检验环节的责任人。

2.3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用于规范工作人员在质量管理中的职责和权利,以及各个管理环节中须达到的目标和水平。

2.4各检验室工作制度

药检室设置化学、中药、微生物、留样观察等各个检验工作室,各室均按各自的检验范围和工作特点制订工作制度,将“2.1”项的内容具体化,使各室运作、安全、环保、维护均达到要求。

2.5洁净区质量管理制度

明确规定各配制间及微生物检测室的洁净度检测项目、检测责任人和检测周期,保证洁净区的净化度达标。

2.6设备、仪器及计量管理制度

用于规范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对操作者、检定周期、日常保养均制订详细的规定,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信。

2.7检验用物资管理制度

用于规范物资管理。根据各种试药、试液、微生物培养基、标准品、对照品、菌种、滴定液的特点和用途,制订详细的管理制度。规定领用、配制、使用、贮存和废弃的方法,确保其使用时安全、有效、不污染环境。

2.8检品取样制度

用于规范取样的程序和方法,以保证样品的取样量和代表性。

2.9制剂相关物料质量管理制度

用于规范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工艺用水等物资的质量管理,保证物料质量从购进至使用的全过程都处于有效监控中。

2.10制剂质量管理制度

用于规范中间品、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结果不符合规定的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已发付使用的成品召回制度。

2.11留样观察制度

用于规范样品的留样观察,根据各品种的性质,规定样品量、观察时间、抽样检测周期、异常结果处理程序等。

2.12检验结果核对制度

用于规范核对人员、核对内容和方法,并明确规定未经核对的检验记录不能作为发出检验报告的凭证。

2.13检验记录、报告管理制度

用于规范记录文件的种类和管理,保证原始记录资料真实、齐全。

2.14委托检验管理制度

用于规范委托检验的程序、受托单位和项目。限于设备条件,本室不能进行检验的检品,须按具体品种的需要,委托有资质的检测部门代为检验。

3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标准操作规范(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文件是经批准用以指示检验操作的通用性文件,有统一的格式、编制和验证方法。《中国药典》及其配套的《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各级制剂质量标准是编写Sop的重要依据。Sop文件必须引用标准正确、描述明确详细、可操作性强。Sop由质量管理组织审核批准,并在使用中随质量标准的升级和设备变换及时修订更新。主要的Sop有以下几类:

3.1制剂及相关物料检验Sop

针对某一种特定的检品,由检验人员根据该检品的质量标准编写,将药品标准上严谨的条文转化为具体而又详细的操作步骤,将分列在药典凡例、正文、附录中的标准规定、操作方法、所用设备、试剂、反应时间及现象、计算公式或程序、结果判断等内容进行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Sop文件。每一种制剂及各种原料、辅料、半成品、包装材料、纯化水的检验均应有其专属的Sop,按剂型、类别装订成册。

3.2检验项目Sop

在“3.1”项中涉及的各种单项操作,如剂型检验通则、微生物限度检查、最低装量检查等,均应按药典和规范要求,结合本室设备条件编制Sop。内容包括方法简述、准备、仪器装置、操作步骤、各项参数、结果判断、注意事项等。一些保证配制质量和检验质量的检测项目如洁净区细菌监测、容量仪器校正的Sop文件,也属此类别。

3.3仪器设备Sop

针对某一台仪器或设备,根据其使用说明书结合检验需要进行编写,其内容除了“3.2”中各项外,还应有使用限制范围和使用记录等项目。详细列出每个操作步骤和仪器相应的反应、指示,以备在使用中及时发现仪器异常并修正,国家规范[1,2]中已编制出常用仪器Sop,可供引用。

3.4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的书写细则

本细则规范了每项记录和报告书的书写方法、用语,指导性强,故本文将其列入Sop类文件。SFDa在2000年的《药检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中指出了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的书写规范,可供医院药检室结合实际情况摘录引用。

4档案文件

主要用于检验设备和物资的管理,如各种设备和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维修说明书、计量检定证书、附件清单,标准物质的使用说明书、试药购进记录等。每种设备或物资设一份登记表作为其档案的首页,方便查阅使用档案。

5记录文件

此类文件不同于以上各类文件,不是预先制订用以指导和规范检验操作,而是随日常检验而产生,其质量反映了药检室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和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其规范性、真实性、及时性、延续性是此类文件的基本要求。预先设计各种表格和电脑计算程序,可使记录文件较为规范。在实践中,有同行建议检验记录、报告由国家管理部门统一格式[3];或构建计算机网络,使用电子化记录文件以达到规范化[4]。记录文件均保存2年以上备查。

5.1管理记录

是记录药检室对配制部门物料和配制环境进行监控、药检室各工作单元状态、检品和设施状态的文件,各项管理制度均应有相应的管理记录。如收检、留样观察、洁净区监测、仪器设备保养检定、仪器使用、室温和相对湿度、检验用物资管理等。各种管理记录可规范为表格的形式,分类装订备查。

5.2检验记录

是出具检验报告书的依据,要求记录原始、真实,内容完整,书写清晰整洁,书写格式符合“3.4”项的规定。每一个批号的样品均应有一份能反映检验各个环节的完整检验记录,称为批检验记录。其中至少包含送检(抽检)通知单、各项检验原始记录或委托检验报告书、检验项目汇总卡、检验报告书的副本。

6讨论

综上所述,医院药检室质量管理文件的制订和执行包含了较多的条条框框和较大的工作量,但并非不切实际的空谈。有业内人士认为,医院药检室的业务内容相当于一个小型药检所。即使只配制口服和外用中西制剂,药检室也涉及了药检所业务管理室、化学室、仪器室、生测室、中药室的有关工作[5]。要保证医院药检室能胜任全方位的制剂质量管理,除合格的人员和必要的设施、仪器、试药等外,还必须建立药检室质量保证体系,编写出既符合管理部门的要求又适应实际需要的检验质量管理文件,从文本上规范检验工作,以保证人员和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保证检验数据与报告正确可靠,从而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达到制剂质量管理的目的。经过几年的运作、修订,有效地规范了医院药检室的质量管理。从而使质量管理有法可依,检验结果有据可查,使药检室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质量水平得到了提高。自施行质量文件管理之后,未出现检验质量事故,保证了医院制剂质量和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3]余爱霞,戚园.医院制剂检验记录、报告应有统一格式[J].中国药事,2002,16(10):600.

[4]沈小庆,王珏,盛炳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制剂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8):625-626.

化学试剂检验报告篇4

一、严格实验前基本信息的管控

1、要确保受检标本以及附带的患者基本信息准确无误

受检标本在送到检验部门前都已经附带了病患的基本资料和受检标本要做的检测项目、标本采集的方式、标本采集时间、使用的抗凝剂或者其它防腐用药等一系列的基本信息。检验部门在拿到检验标本的同时也拿到了患者的基本信息,此时检验人员应当对检验标本附带的基本信息进行逐项的审核、确认,确保受检标本附带的基本信息准确无误,如果发现受检标本附带的基本信息有不完整或者不正确的地方,应当立即要求患者补充完整或者拒收,并将患者的所有信息都存进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中[1]。

2、防止人为因素使受检标本附带的基本信息的准确性遭到破坏

从标本的采集工作开始一直到标本顺利核收结束,医护人员和病患都必须小心谨慎的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对此应该严格做好以下几点:(1)要求空腹抽血检测的项目必须坚持空腹抽血,否则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在做血糖、血脂、肌酐清除率测定时对患者饮食应有所限制,标本采集前医生必须对患者提出严格医嘱。(2)标本采集时患者体位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应采用所规定的体位进行标本采集。(3)输液前后采集标本会影响检测结果,造成分析前标本的变异。(4)运动前后所采标本之间有所差异,应在患者处于静止状态下采集标本。(5)转送标本不及时会影响检测结果。受检标本具有严格的时效性;若不及时送检会使标本变性或发生腐败,严重影响检测结果。

二、科学合理地选择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的选择是做好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重要前提。检验项目的选择应该兼顾安全性、科学合理性、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经济性等多项要求,以为后续的工作做好铺垫。目前医学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加之各种先进的仪器的应用和普及,不同疾病的检测方法不同,且同一种疾病的检测方法也有很多种,这就要求临床检测的医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检测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并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检查项目和检验方法,能够以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保证诊断正确性的基础上尽量选择步骤简单、经济实惠的检测项目,真正使患者受利,这也是提高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关键性步骤所以,作为检验科的工作医生以及护士,要保持与临床科室医生的沟通,以掌握最新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在临床医师核对检验项目清单签名后再对患者进行检查出现临床需求但是技术条件不允许的情况时要及时通知临床的主治医生,进行检查项目的协调。与临床主治医生进行沟通时要多向其推荐最新的检查项目以及临床意义,合理地开展新仪器新设备的应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三、减少影响医学检验质量的干扰因素

当前,影响医学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标本因素和仪器及试剂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具体如下。

1、生理因素

患者的年龄不同,检验指标也存在着差异,例如在血清检验样本中,婴幼儿的胆红素等指标要高于成人;患者的性别不同,性激素水平也会不一样,所选取的参考指标也会存在差异;患者情绪紧张或处于兴奋状态时会导致血红蛋白、血清游离乳酸等指标升高,进而对临床判断造成干扰。[2]因此,在检验工作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各种因素,选取合适的参考指标,提高检验质量。

2、标本因素

采集标本时应做好准备工作,提前告知检测注意事项,以提高标本质量。避免因患者紧张、恐惧或出现溶血、黄疸对检验质量产生影响,如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应重新采集,尽可能保证检验质量。

3、仪器与试剂因素

应确保各种检测设备的精确性,不定期进行检修维护,保证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需使用生化试剂的时候应确保其检测合格,做好试剂保存工作,避免环境等客观因素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同时,检验单应注明患者的信息、检验项目、标本采集和化验时间等内容,检验科应通过标本采集手册等方式详细说明标本采集方法、注意事项、相关人员责任、运送及保存方法等。尽可能保证医学检验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将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降至最低限度,为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保障。

四、严格检验设施的质量控制

1、加强检验设备控制

目前,检验部门的检验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如何有效的管理这些设备、提高检测质量是检验科应当思考的问题。(1)加强数字化管理。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检验设备,逐步实现检验设备的数字化管理。(2)定期维护检验设备。要保正检验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中,对检验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性能检测工作,掌握机器每天的工作状态,并将所做过的维护工作和性能检测结果登记在案。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有关仪器定期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并保存检测合格证书。

2、加强实验试剂的控制

(1)实验试剂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实验试剂是检验科在检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每年的消耗量很大。人为管理难免会造成一些浪费。而使用计算机精确管理下,既可以保证质量,又可以避免试剂过期,减少浪费。用计算机管理试剂,既可以准确记录各种试剂的库存量,又可以显示试剂的过期时间,同时还可以查询试剂的领取人员名单,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试剂的使用效率,有效弥补了人工管理的缺陷和漏洞。(2)根据仪器的性能选择适当的试剂。比如一些进口仪器对试剂的要求比较高,必须使用相应品牌的试剂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如果使用其他品牌的试剂,会导致检验结果不够准确。

五、检验过程中的制度管理

(1)加强制度管理是对检验过程实施质量控制的最基本条件。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实验室相应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质量标准、实验操作考核制度、检验标本送检核对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和科室安全管理等制度,保证内部管理有章可循,并在工作中经常督查,确保落实,赏罚分明,以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职工的工作责任心。(2)严格认真做好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对试验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的监测管理,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需提出整改措施和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检验质量。(3)对检验室技术人员不断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培训;围绕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组织学习与技术培训;有计划地派送人员外出参观、进修和学习,介绍国内、外医学检验发展动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使检验室技术人员有更高的目标,推动检验工作跃上新台阶。

六、提高检验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1、加强培训

应强化人员培训,提高医学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所有从业人员均应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同时医院还要建立和完善跟踪培训制度。其中岗前培训应涵盖医学检验基础知识、检验质量控制标准、检验流程、检测学发展趋势、安全及技术管理要求等内容,努力提高参与培训人员的检验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其善于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作出正确的检验诊断,能够独立胜任医学检验工作。

2、培养良好习惯

检验人员应在具体操作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操作水平,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增强标准管理和质量控制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医学检验是一项科学而严谨的工作,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对于提高医学检验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其一,要养成查对的良好习惯。在开展检验分析之前,应仔细查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检项目及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还要查对采集样品和试剂的质量,严格按照具体要求和标准做好从样品采集到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其二,检验分析完成后应查对相关信息,核对检验值、条形码和检验项目,防止出现差错。操作完成后应及时归位,按要求保养设备,确保其拥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七、检验报告质量控制

每天检验科都会做许多检验,检验报告不但数量多,而且种类复杂,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丢失。所以可以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检验报告进行管理,将检验报告直接发送给主治医生,这样既避免了检验报告的丢失,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查询系统,可以将同一患者近期同一项的检测报告放到一起进行对比,这样既有利于医生分析病患的病情变化情况,又可以让检验人员在发出检验报告前,进行比对,确认报告单准确无误后再发。一般来说,患者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检验人员就可以查看患者的病历以及患者日常服用的药物,标记出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为医生的治疗提供更加可靠准确的信息。

八、结语

综上所述,检验质量事关检验科室和医院的医疗质量安全,结合本研究结果,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对提高患者对医疗活动的满意程度,为临床患者获得明确诊断及时实施切实有效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全力实现医学检验自动化、网络化管理,积极发展循证检验医学,才能有效地提高临床检验和医院的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1]曾琼.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

[2]王辉.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J].中外医学研究

化学试剂检验报告篇5

论文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重要环节

1加强对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质量控制的基本措施

1.1加强对检验前基本信息的管控

为了有效提升检验数据的准确性,首先就要对受检标本以及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管控,从而保证受检标本资料的准确性。对此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对于要求空腹抽血进行检测的项目,必须要严格相关制度,坚持空腹抽血。另外在做血糖、血脂以及肌酐清除率等相关检验时,同样需要对患者的饮食建议控制,在受检标本采集时,一定要事前进行询问,确保受检标本符合相关检测需求[1]。

第二,在进行标本采集时,如果患者体位出现变化那么检测结果也会出现改变,所以要坚持正确的体位进行采集。

第三,输液前后进行标本采集,其检测结果同样会出现明显变化,因此需要根据检查项目选择标本采集时间。

第四,采集标本时,患者应该处于静止运动的状态,而不是刚刚运动完成之后进行标本采集,这样标本的检测结果会出现明显的区别。

第五,标本送测时间要及时,因为标本在采集之后,如果检测不及时,就会影响到标本的属性,导致检测结果存在着差异,所以加强标本送测时间的管理同样非常重要。

1.2注重对实验设备的质量控制

当前用于临床医疗检测的设备种类众多,如果这些设备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那么就会影响试验设备的检测精确度,因此加强对设备的质量控制同样非常重要,对此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第一,用于临床实验检测设备要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软件进行统一管理,将这些设备信息统一录入到系统中,从而方便相应的查询,特别是有关文档的查询,这有助于使用人员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这些实验设备。

第二,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工作。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保养,并且进行功能检测,同时结合使用人员和设备人员相结合进行综合性维护,并制定维护监管制度,确保设备能够正确使用和保障其功能[2]。

第三,对于检测试剂的质量管控。试剂和实验设备需要紧密配合,才能够发挥设备仪器的检测功能。因此控制试剂的质量同样关键。对此要保障试剂能够和实验设备相配合,要使用原装试剂进行检测,同时还需要对试剂的保质期和库存量等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从而保障试剂能够正确使用,提升检测仪器的精确度。

1.3加强对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通过对检验过程进行有效质量控制,才能够有效提升检测的精确度和及时性。对此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要逐步完善实验室工作一整套制度。包括实验室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质量检验标准,同时制定实验操作考核制度和检验标本送检核对制度和差错事故登记制度以及不同科室的安全管理制度等。医学检验论文并且报保证内部管理能够实现可追溯性,这样就能够有效保障工作过程能够得到全面监管,同时制定激励措施,做到奖罚分明,才能够有效调动科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要严格认真地做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紧密结合实验不同的过程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对于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重点环节要进行全面监管,并且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整改,并且形成整改制度,从而全面提升医疗的试验检测精确度[3]。

第三,对于检测技术人员要加强理论和操作技巧培训,并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标准,同时加强理论创新,测试方法创新等不同层次的培训,构建检测技术人员的交流平台,甚至和兄弟医院的相关检测人员进行技术研讨,总结检测经验,从而不断提升检测技术的水平。

1.4加强对试验报告的管理

由于临床检验报告的种类相对较多,而且复杂,并且检测时间也相差很大,如果这些检测报告不能够有效管理,对于患者的影响将会非常巨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试验报告的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能够让这些报告形成电子版并存储在服务器中,这样检测报告数据就能够被不同科室的医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调用,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试验报告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够让试验报告具有更好的参考性,提升数据报告的利用率[4]。当然采用计算机进行试验报告进行管理,需要注意一点就是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对此需要通过完善病毒防火墙,并且加强对使用人员的培训来提升数据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加强对数据库的备份工作,这样就算服务器瘫痪,只需要恢复数据库,就能够挽救损坏的数据,从而保障试验报告的持续使用。

2结语

总之,加强临床医学检验的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对于提升检验数据的精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检测报告的利用也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试验检测的重要性,对此医院要完善相关制度,加强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检验和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有法.有关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09):89-90.

化学试剂检验报告篇6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两对半较常用的检测方法,实验中弱反应性结果在不同实验室、不同试剂和方法学之间往往有较大的差异。我们按照样本的吸光度(a)值高低将弱反应区分为可疑、弱阳性两个部分进行研究,为正确了解弱反应结果实质提供可靠的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来源2009年1~12月本院住院、门诊患者及体检者血清样本5400份。

1.2仪器深圳雷杜Rt-6000酶联仪;雷杜RF-3000洗板机、abbotti2000SR免疫荧光分析仪。

1.3试剂科华公司HBsageLiSa定性检测试剂、abbott公司HBV定性检测试剂HBsageLiSa定性检测试剂购自金豪公司;1ng/mlHBsag定值参比血清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4方法和检测流程先用科华公司的检测HBV血清标志物(HBVm)再用abbott试剂对弱反应性样本进行定量的检测;定性和定量的结果不符合者采用金豪公司定性试剂进行验证,二种定性试剂均有反应者判断为有反应性,反之阴性。将1ng/ml定值参比血清稀释成0.5、0.1、0.05、0.01ng/ml系列浓度,分别采用科华公司的试剂和abbott试剂重复检测5次,取平均值作为其最终检测的结果。

1.5判断标准

1.5.1HBsag定性可疑的标准将eLiSa定性检测a值为0.063~0.126(s/co0.6~1.2)范围定义为灰区(以“0”表示),对该范围标本进行2份的复检,其中至少有一份为灰区者为可疑,反之为阴性(试剂阴性对照要求a≤0.05,a=0.065是因洗板不充分造成半颜色反应的最低吸光度值)。

1.5.2HBsag定性弱阳性标准将eLiSa定性检测a值为0.142~0.2(s/co1.2~1.9)范围的标本进行2份复检,2份检测a值均在该范围弱阳性(以“±”表示)。其中一份在该范围为可疑,2份均无反应则报告为阴性。

1.5.3HBsag定量的阳性标准≥0.05iU/ml有反应性,HBsag含量在1.0iU/ml以下者2份进行复检,如只有一份有反应性须根据中和实验的结果确定阴阳性,2份均无反应则报告阴性。

1.5.4HBsag中和试验确定阳性标准测定同一份标本加入和未加中和抗体的HBsaga值,其中和率(%)≥50%为HBsag确定实验阳性。

2结果

2.1科华公司eLiSa定性试剂检测结果5400份样本中HBsag可疑者48份(0.89%),弱阳性41份(0.76%)。

2.2弱反应样本经abbott试剂定量检测结果对48份可疑样本和41份弱阳性样本进行定量检测,结果阳性者分别为38份和32份,符合率为79.17%和78.05%,其HBsag含量x(s)分别为2.18iU/ml和2.56iU/ml。

2.3HBsag定性和定量结果不一致样本分析对5份HBsag定性弱阳性而定量阴性标本,采用金豪公司试剂进行验证,结果有2份呈弱阳性,其中1份样本可疑,建议做HBV-Dna定量检测。

2.4HBsag中和试验结果上述41份HBsag定性弱阳性标本中,有3份标本含量在1.0iU/ml以下呈反应性,2份标本为阳性,其1份样本一周后复查仍为阳性。

3讨论

HBV普遍将导致常规试剂检测a值降低[1],同时有部分血清HBsag呈低水平状态存在,因此忽视弱反应性结果尤其是阳性判断值以下的结果将造成该人群的漏检,其次检测试剂阳性判断值的设立方法决定了灰区的客观存在;不同试剂由于使用材料纯度、组合、来源、方法学的不同,以及国产定性试剂检测存在变异系数大[2]等因素均会造成结果差异,也影响到弱反应结果的报告。因此除选择质量较好的试剂、订购长批号试剂,对定性检测过程进行标准化以减少变异系数外,还应根据实验结果设立本实验室合适的灰区和弱阳性标准,并对弱反应样本及少见模式样本进行严格复查,并对结果的解释应结合临床及其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免绝对化。

【参考文献】

化学试剂检验报告篇7

[关键词]差错、团队、合作

中图分类号:C9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352-01

现代医学检验结合了复杂的设备、程序和技术人员,以确保检验报告的准确和及时。虽然随着医院信息系统(HiS)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使用,大规模自动设备的引进,各种规章制度和程序的保证,大大降低了医学检验实践中的差错。但是这些仍然无法取代人和团队的作用。著名的国际差错专家JamesReason提出,安全与联系有关,与团队内合作有关。

通常将实验室检测的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析前阶段、分析中阶段和分析后阶段。

一、分析前阶段的差错

分析前是指从医生开出检验申请开始至标本送达实验室的阶段。包括:检验申请单的填写、受检者身份与标本的匹配识别、标本的采集和预处理。从患者的准备阶段开始差错可能出现在所有环节。错误的检验申请、申请单填写错误、标本采集容器使用不当、标本量少、脂血、溶血、标本不新鲜、申请单与标本信息不一致、送检不及时等等差错。“不同类型的标本,要求也不相同。”①

二、分析中阶段的差错

分析中阶段是指从标本进入实验室至标本检测结束的阶段。包括:标本的分拣、申请单的分拣、分离血清血浆、试剂的添加、仪器的使用保养、室内质控的分析处理、标本的分析等。同样差错可以发生在所有环节。诸如试剂配制错误、试剂位置放错、仪器堵塞、检测项目之间所用试剂的干扰、血清标本之间的互相干扰、错检、漏检等等。“如大剂量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凝血试验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②

三、分析后阶段的差错

分析后阶段是指从审核检测结果至医生接收、阅读以及理解检测报告,并且依据检测结果以及其他信息做出医疗决策的阶段。包括:结果的审核、报告单的打印、结果的解释、危急值的报告等。这个阶段的差错有审核错误、不恰当的结果解释、危急值未及时回报、报告周期过长、检验报告的理解错误等。

以上就是我们实验室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差错,详情见表1。

相对于实验室内发生的差错,诸如分析前阶段发生的标本的采集运送错误,分析后阶段发生的结果解释错误、检验报告理解错误等,实验室人员对发生在这两个阶段的差错是无法控制的。为了受检者利益这就需要团队合作对检验全过程进行控制。团队人员包括医生、标本的信息录入人员、护士、标本运送人员、实验室人员、以及必要的支持保障人员。团队是一个合作、协作的组织,责任是全体成员的并不是自上而下“命令与受命”的集体。团队为了共同目标和问题而努力工作。团队领导者是引领者而非“司令”。

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团队应对差错的作用。详情见表2。

【总结】在医学检验实践过程中人是主导因素。自动化、高效的检测分析设备和严谨合理的检验程序、制度固然重要,但是相互协作、相互尊重、团结奋进的医疗团队才是预防差错发生,提高医学检验质量最关键的因素。

作者简介:朱志伟(1981―),男,黑龙江加格达奇人,黑龙江省第二医院实验室主管检验技师。

化学试剂检验报告篇8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质量;精确度;准确度;保证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入河污染物总童,已严重超出河流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水资源短缺和恶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水环境监测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但水环境监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为了保证监测质量,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必须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不断提高水环境监测水平,为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和预防提供信息数据。

1实验室基础条件质量保证措施

1)环境。实验室必须清洁整齐便于操作,要尽量减少因室内温度、湿度、电源电压波动、空气中污染成分对分析监测的影响。相互有干扰的监测项目不在同一实验室内操作。分析仪器设备、玻璃量器应进行定期检定校正。根据实验需要,选用合适材质的器皿,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晾干,防止灰尘等沾污。

2)用水。一般分析实验用水电导率应小于2.0μs/cm。自制去离子水要经常检查水质,特殊用水则按有关规定制备,检验合格后使用。盛水容器应定期清洗,以保持容器清洁,防止沾污而影响水的质量。

3)化学试剂。应采用符合分析方法所规定的等级的化学试剂。配制一般试液,应不低于分析纯级。取用时,应遵循“量用为出,只出不进”的原则,取用后及时密塞,分类保存,严格防止试剂被沾污。不应将固体试剂与液体试剂或试液混合贮放。经常检查试剂质量,一经发现变质、失效的试剂应及时废弃。

4)试液。应根据使用情况适量配制。选用合适材质和容积的试剂瓶盛装,注意瓶塞的密合性。注意试液的有效期。试剂瓶上应贴有标签,应写明试剂名称、浓度、配制日期和配制人。试液瓶中试液一经倒出,不得返回。保存于冰箱内的试液,取用时应置室温使达平衡后再量取。

5)标准溶液。应使用基准试剂或纯度不低于优级纯的试剂配制。建议尽量购买有证标准物质使用。

2实验室内质量保证措施

2.1空白试验

空白值是指以实验用水代替样品,其它分析步骤及使用试液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所测得的值。要求每批样品至少做一个全程序空白。尽量不用空白做参比。影响空白值的因素有实验用水的质量、试剂的纯度、器皿的洁净程度、计量仪器的性能及环境条件等。一个实验室在严格的操作条件下,对某个分析方法的空白值通常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空白值大或变化大时应查找原因。空白值测定结果不应大于检出限,可以采用质控图进行控制。

2.2精密度控制

精密度是使用特定的分析程序,在相同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测定均一样品所获得测定值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反映了分析过程随机误差的大小,用相对偏差表示,相对偏差偏差越小说明精密度越高。要求凡能做平行样的分析项目,不少于10%平行双样,样品较少时每批样品至少做一个。根据方法给定精密度,地下水按《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和废水可参考《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平行双样允许偏差符合规定质控指标的样品,最终结果以双样测试结果的平均值报出。双样测试结果超出规定允许偏差时,在样品允许保存期内,再加测一次,取相对偏差符合规定质控指标的两个测定值报出。

2.3准确度控制

准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是反映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综合指标。准确度检验方法:1)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分析测定;2)加标回收率;3)不同方法的比较。

一般要求每批样品不少于一个准确度质控样品,也有要求10%质控样品。测得的绝对误差和回收率应符合方法规定要求。

2.4校准曲线

校准曲线是表述待测物质浓度与所测量仪器响应值的函数关系,包括工作曲线和标准曲线。校准曲线是取得准确测定结果的基础。工作曲线是配制一系列浓度标准溶液,用于分析样品完全相同的方式分析标准溶液测得的仪器响应值在扣除零浓度的响应值后绘制的曲线。标准曲线则是在经过实验证实,标准溶液系列在省略部分操作步骤如前处理后,测量响应值所得数据绘制的曲线。

2.5检出限

检出限是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所谓检测是指定性检测,即断定样品中确定存在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检出限受仪器的灵敏度__和稳定性及其波动性的影响。

2.6监测分析方法的适用性检验

实验室开展新项目,分析人员在承担新的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时,应进行分析方法适用性检验。方法适应性检验包括以下内容:空白值的测定;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测定;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估算;校准曲线的绘制。通过上述实验了解和掌握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条件,达到方法的各项特性要求。

2.7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方法比对

人员比对重点放在新上岗人员及新调换项目。仪器比对重点是不能使用标样及标准物质进行考核的仪器,如大气采样器。方法比对重点是一些比较重要的监测,如污染纠纷、仲裁。

2.8质量控制计划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监控和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3实验室间质量保证措施

1)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规定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被测物质进行测定并评价的过程。

2)能力验证。一般由具有一定权威性的部门组织,以确定实验室从事该项测试活动的技术能力。

3)质量控制考核。上级站对下属站进行考核。所考核样品可以是标样也可以是实际样品。

4数据记录及处理质量保证措施

4.1数据记录

原始记录应成为监测过程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的证据,是监测报告的最重要的支持依据。原始记录应使用墨水笔或档案用园珠笔书写,做到字迹端正、清晰。监测过程中应及时记录,不能靠回忆记录。原始记录不得涂改。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应在错误的数据上划一横线,并将正确值填写在旁边。并在右下方签名(或盖章)。所有的改动应由改动人签名。谁写错谁修改,不允许其他人改动原始监测数据。

数据记录要与所使用的量器精度相匹配。记录测量值时,要同时考虑到计量器具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测量仪器本身的读数误差。对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有效位数可以记录到最小分度值,最多保留一位不确定数字(估计值)。

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能够再现。应认真研究方法,编制原始记录的格式,保证信息全面。特别是现场监测记录容易忽略很多必要的信息。

1)容量分析应记录基准溶液的名称、浓度及标准溶液的标定过程,重量法应注意恒重过程,各种仪器分析应注意记录仪器参数。

2)无论是室内分析还是现场监测,对环境条件有要求的分析项目,要做好环境条件记录。

3)应详细描述采样点位置,最好附采样点位图,应记录采样仪器、采样方法、采样容器、采样量,添加保护剂的种类。

4)各类样品在流转过程中要记录状态,特别是外送样品除状态外,还要记录其与要求的偏离。样品要按规则编号。

5)除测定记录外,要有仪器校准记录。

6)要有监测时工况特别是主要排污设备的开工负荷的记录。

7)要对评价结果有影响的环境条件进行记录。

8)各种在报告上显示的信息必需在原始记录上有体现,也就是说报告上的信息一定不能多于原始记录。

4.2数据运算

记录原始观察数据使用有效数字。由有效数字构成的测量值必然是近似值,因此测定值的运算应按近似计算规则进行。一个分析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取决于原始数据的正确记录和数值的正确计算。在数值计算中,当有效数字位数确定之后,其余数字应按修约规则一律舍去。在一系列操作中,使用多种计量仪器时,有效数字以最少的一种计量仪器的位数表示。

4.3结果报告

结果报告至少应包括的内容为:标题;实验室的名称和地址;检测和/或校准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系列号)和每一页上的标识,以及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客户的名称和地址(必要时);所用标准或方法的识别;样品的状态描述和标识;样品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和/或校准的日期(必要时);如与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相关时,所用抽样计划的说明;检测和/或校准的结果;检测和/或校准人员及其报告批准人签字或等效的标识;必要时,结果仅与被检测和/或校准样品有关的声明。

要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报出结果。水和污水分析结果用mg/L表示,质量浓度较小时,以μg/L表示,质量浓度很大时,例如CoD12345mg/L应以1.23×104mg/L表示。环境空气和废气中污染物质量浓度一般用mg/m3表示。

分析结果有效数字所能达到的位数不能超过方法最低检出浓度的有效位数所能达到的位数。例如,一个方法的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02mg/L,则分析结果报0.088mg/L就不合理,应报0.09mg/L。

根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当地表水和污水中污染物浓度测定结果在检出限(或最小检出浓度)以上时,报实际测得结果值,当低于方法检出限时,报所使用方法的检出限值。并加标志位L。统计污染总量时以零计。需要指出的是实测检出限会随测定次数而变化,为了保持监测结果的一致性,当方法经过方法适应性检验,建议以方法检出限报出结果。

在报出结果时,对一些特定的监测结果应说明结果的表示形式,如总硬度以CaCo3/(mg/L)表示。对结果进行评价时,使用评价标准一定要正确。

5三级审核制

审核范围:采样、分析原始记录、报告表。审核内容包括监测采样方案及其执行情况、数据计算过程、质控措施、计量单位、编号等。

第一级审核为采样人员之间及分析人员之间的互校,主要检查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分析方法、仪器设备的适用性,数据记录和结果计算的正确性;第二级为室(科或组)负责人的审核,主要审核原始记录和监测报告的一致性,报告内容完整性,数据准确性和结论正确性;第三级为站技术负责人(或技术主管)的审核,主要审核报告报告内容完整性和符合性,监测结果的正确性、结论的合理性。第一级互校后,校核人应在原始记录上签名,第二、三级审核后,应在报告上签名。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今天,水环境监测已成为水环境保护中一项前瞻性、根本性的工作。因此,必须认识到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监测质量,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完整性,才能为水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化学试剂检验报告篇9

科学技术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实验室仪器设备日趋自动化、微量化,人员结构也不断提升,各种试验用试剂也向操作更加简便、快速、性能稳定的方向发展,使实验室做出的检验报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人为因素引起的差错及误差。仪器设备常常由于操作人员的素质而导致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在实践工作中把人为因素引起的差错降到最低,消灭过失误差,尽量减少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从检验设备、试剂材料、实验材料、人为等方面对实践工作中产生的差错进行总结对提高检验质量很有必要。现就将临床检验中常见的差错及应采用的对策分析如下:

1在仪器设备试剂方面容易引起的差错及对策

1.1差错

1.1.1由于对仪器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原理及显示信号的含义不是十分了解,而且在同一实验项目更换不同厂家所生产的试剂时,没有依照试剂说明书上的要求改变不同的参数,致使实验结果出现系统性的误差。

1.1.2由于仪器保养不善及仪器内部一些零部件老化、损耗,没有及时发现而引起的实验结果差错。

1.1.3由于所用试剂与仪器设备的要求不符,如进口仪器在严格意义上讲应使用与其相配的试剂,使用国产试剂或其他试剂均会影响到其实验结果及仪器的稳定性。有时会对仪器造成一定的损害。

1.2应采取的对策

1.2.1对避免以上出现的差错,对于高档仪器,应规定专门的负责人,相对固定操作人员。每个操作人员应熟悉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测定方式和方法,各种信号显示的含义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

1.2.2建立操作卡片。从仪器的开机至关机(包括暂停)的全过程,每一步骤均应按照操作卡上的指导进行。

1.2.3应持续使用,不应在一周内某个特定的时间使用。许多单位为爱护仪器,怕其疲劳而间断使用,比如仪器内液挥发而造成管道不通及小孔堵塞等。实际上仪器是不怕疲劳的,建议在常规工作中使用的仪器日间不必关掉电源。

1.2.4高档的进口仪器其使用试剂比较严格,在无进口试剂的条件下,应想方设法使自制试剂接近进口试剂。

1.2.5仪器应有日常使用记录、质控记录和质控图、故障及排除记录和维修记录。

1.2.6定期对各种仪器做日常维护,并严格按照各种仪器的维修要求去做。

2由于检验标本采取和处理的不规范化而引起的差错及对策

2.1由于检验标本采取和处理的不规范化而引起的差错

2.1.1在血液标本的送检中,有的血液标本没有按实验室的要加入特别规定的抗凝剂。如: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应加1%草酸钠抗凝,送检标本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抗凝。

2.1.2血液标本中抗凝剂比例不恰当。如血沉血标本,没有按抗凝剂:血液应是1:4的比例,或使抗凝剂量少而血液量加大,引起血液凝固或实验结果偏低;或抗凝剂量多而血液量少使血液稀释引起实验结果偏高。

2.1.3血标本被稀释及溶血:在病人正在输液的同一侧胳膊上采静脉血造成血标本被稀释;采完静脉血后没有将注射针的针头拔下直接将血注入试管中,而且速度过快,由于压力大将血中红细胞破坏而引起血标本溶血。

2.1.4尿液标本的送检:对于一些特殊检验的尿液标本也与一般体检一样送随机尿样,使漏检率大幅升高。如:对于2有病理性蛋白尿和糖尿病的患者,则应留取餐后2h尿更有利于病理性蛋白尿和糖尿病的检出;对于需检查尿胆元的患者,则留取下午尿标本更有利于尿胆元的检出。

3由于检验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及心理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出现的差错及对策

3.1对已稀释的标本最后结果没有乘以稀释倍数;将病人姓名张冠李戴;拿错病人的标本;将一份病人标本当作两份病人标本加样;同一病人标本重复加样,填写检验报告时将结果写错;没有仔细核对检验报告与病人的病情是否相符;没有将漏检或漏填写的报告查对出来。

3.2对于由于检验人员责任心不强而出现的差错,作为科室领导应对其进行恰当的批评教育,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议,指出应改进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化学试剂检验报告篇10

测定一种化学成分有多种不同方法,即使使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测定,具体的步骤也会有细微差别,所得到的结果和参考值也千差万别,这样会给临床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检验人员带来极大的困扰。现在国内外不少学术组织都在研究和推行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的方法标准化。方法标准化不仅能够使全球方法和结果表达得到统一,有利于统一诊断标准,而且更便于试剂的生产、质量控制和保证检验准确性和可比性。尤其是处在这个人性化的时代,除了准确快速地检验出各项生理指标外,患者在各个医院甚至不同地区医院的化验结果能够通过也是十分必要的。医学检验的标准化就是为实验“一单通”提供保证。

2重视检验质量操作流程

检测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要采取严密的质量管理措施,包括全过程中分析前标本的采集、运输,分析中标本处理、测定,分析后报告储存、输送。检验流程至关重要,对采集标本、标本检测、标本保存都要规范操作,以确保提供给临床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可靠的依据。

2.1严格控制试剂盒的质量选择试剂盒时,应该首选卫生部检定合格的产品,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自检,然后试剂盒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保管,同时注意在有效期内进行使用。

2.2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正确的标本传送在众多的检验项目中占很大比重,它对标本采集离开人体后的保存工作有相当高的要求,如:湿度、光照、温度、时间等一系列外界因素。所以采集以后要有专人负责传送,并保证传送的安全和及时。到达实验室后,要安排专人认真核对,对采集的不合格的标本要给予退回并说明退回原因。尽快进行正确有效地处理,每个细小环节都会对最终的结果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务必要求检验操作人员必须仔细操作,尽可能地减少误差。

2.3实验之前控制质量包括患者的准备、样本的收集时间及收集方法,样本查对和收集之后的相关步骤。患者在采集前如在短时间内曾有过服用药物或者输液,即可造成样本某些成分的改变,导致检验数据结果失误。

3患者准备

患者的准备是否正确和合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检验之前的质量控制。患者的准备和医护人员的医嘱有着直接的关系。时常有患者直接拿着检验申请单到检验科要求抽血,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甚至会让医生得出错误的诊断。这样的结果时常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为了避免其发生,就要求所有的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质量控制,在操作过程中,正确检验是很重要的。①患者的生理、情绪、心理等众多可变因素是重要的外源性的影响因素。②患者检验前是否进食和患者的饮食规律亦可引起检测质量影响检验结果在正常的进餐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tG)会增加50%,血糖(GLU)会增加15%,所以检测前切记一定要进行食物的控制。③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在检验前要保持平静、安静状态。④在检测前一定要停止服用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药物。

4检验报告及其记录的重要性

检验报告单要统一标准,不能涂改检验报告并规范检验汉字记录,切记在报告单上注明“仅对本次检验的标本负责”,并进行检验记录、电脑备份,详细对工作流程进行记录如:标本、实验、试剂、仪器、报告、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细小环节,保存检验报告单数据可预防患者遗失报告单。

5重视检验人员的医学检验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