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行政执法理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52:47

服务型行政执法理念篇1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文化市场 行政执法

一、服务型政府的时代意蕴

政府本质上是社会与公民普遍需要的一种工具,在现代社会,政府如果能够适应与满足社会的普遍需要,能够服务于公共利益,就是有价值的;否则,就是无价值的,其存在的合法性就会受到怀疑。服务型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以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为指导,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内,使政府由过去的控制管理为要务转变为以传输服务为要务,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从行政理念上看,服务型政府的治理逻辑中,政治生活是全体自由平等公民共同的事业。公民的公共需求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政府不过是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公共行政服务组织,必须尊重行为人的主体资格和自主权利。弗雷德里克森曾援引戴维马修斯的话说:“政府是公众集体行动的工具。政府是公共的财产。”政府只有对公民的公共需求做出积极回应并通过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满足公民公共需求,才能证明其合法性,赢得公民的公共认同和支持。政府的权力存在于民意之中。公共利益是政府利益的本质,确保公共利益的增进、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是政府管理的根本宗旨。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求各级政府和官员树立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的行政理念和人民利益至上的行政思想,使政府权力重新回归社会。

从制度层面上,服务型政府的制度产生于对公民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必须依法保证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公共服务行为方式的规范化,实现公共服务的低成本、高效能,实现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协商与合作。

从行为层面上看,无论是行为范围、行为方式、行为效果都要从社会公众需要出发,以获得社会和公众的最大满意度为依归,也就是说,建立服务型政府模式就是要把“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纳入政府职能的轨道,建立真正的民主行政体制。

总之,我们认为,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以社会本位、公民本位为理念,以持久的和良好的激励制度为平台,在政府工作目的、内容、程序和工作方法上用公开的方式给公民、组织和社会提供有效的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政府。

二、当前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一)当前我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文化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要求,现阶段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体制已经暴露出一系列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多头执法与管理缺位并存。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个局原有的执法机构自成体系,相对独立,各有一套管理队伍和执法装备。由于政出多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相关部门在文化行政执法方面职权不明、职责不清,造成有利的事争着上,无利、难管的事互相推委扯皮。这样,不仅导致重复管理,职能交叉,既浪费财力物力,增加执法成本也存在管理上的脱节和空白,管理效率明显低下。

2.执法主体地位不明确。虽然文化市场稽查队伍初具规模,但是文化市场稽查权还没有能从法律上取得一种独立的地位,同公安、工商等部门的执法权的区别,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一些地方至今仍然是管理与执法一体,没有设立专门的文化市场执法机构。有的地方虽然设立文化市场执法机构,但没有纳入公务员序列,而是事业单位甚至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执法经费没有保障,结果滋生了许多弊端。

3.执法制度不健全。虽然制定了《文化市场稽查暂行办法》,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提供了基本的程序,各级文化市场管理部门也制定了许多有效的执法制度,但是,离依法行政的严格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尤其是《行政处罚法》的实施,对文化市场的执法提出了新的标准,与之相应的处罚制度、听证制度、复议制度等等在文化市场的执法领域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起来。

4.执法队伍薄弱。文化市场稽查队伍整体素质仍然不高,人员结构不合理,执法人员对法律内在精神缺乏正确认识,如教条主义,法律工具主义,把法律作为创收、谋取部门利益的工具,为罚款而罚款、为执法而执法等;个别行政人员的法治观念较差,依法办事的观念还比较淡薄,甚至还存在着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甚至破坏法制的现象,有的缺乏民主意识等等,同文化市场的执法要求不相适应。

(二)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执法理念不到位。从深层矛盾上探究根源,在于执法理念不到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依法行政的原则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执法实践中,存在”重文件轻法律”和”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律观念。非常容易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故行政处罚行为必须依法实施。

2.文化市场的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是指中央和地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业、事业的隶属关系对人财务管理权限的划分,计划管理的职责以及管理文化事务活动的制度。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是我国文化行政管理体制中一个体系。文化市场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市场体系,它超出了部门和地区的界限,这既是文化市场的本质规定性之一,又是它具有社会进步意义之所在。目前在我国文化市场执法中存在着条块分割,分兵把手的弊端,人为的割裂了统一的市场,造成政出多门,相互制肘,妨碍了政府执法力度和管理职能的实施。

三、基于服务型政府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模式创新

(一)重塑政府管理理念,树立全新的服务行政理念

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管理观念的转换是政府转变管理职能、规范政府行为、调整管理方式的首要条件。服务型政府建设就是要使政府公共行政从更多地强调“特殊集团”的意志到更多地强调社会公众的意志;从公共行政活动以政府自身的规则为导向到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依归;从强调公共行政对直接维护政治统治的工具性作用到强调对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性作用;从强调公共行政活动对上级负责到强调对社会公众负责,建立和发展广泛的社会公共责任机制。服务行政谋求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更谋求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发展公共责任机制。口将“服务”作为一种精神注入政府职能定位和政府行政之中,使政府成为服务主体,成为平易近人、脚踏实地的服务者。

服务型行政执法理念篇2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政府执行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003-02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与政府执行力的内在逻辑

(一)提升政府执行力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与社会信息化、市场化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这种变化给各国的政府治理都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挑战,从而引发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世界性政府职能变革浪潮:政府职能从“以管理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政府角色从“划桨”转向“掌舵”与“服务”。在西方公共管理的浪潮影响下以及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政府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设逐渐成为我国公共部门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总理,2005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服务型政府”,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更是首次将建设服务型政府设定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价值取向。

所谓的服务型政府,简单地说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部门必须明确自己存在的目的与宗旨,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服务型政府的最高伦理原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实现以政府为中心的管理向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转变,由官本位、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民本位体制的转变,为市场和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高效能的公共服务产品。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是一个全方面、深层次的工程,它不仅涉及政府服务理念的转变,管理方式的转换,更是政府组织内部的一场变革,一场体制与机制全面革新的运动。它不是21世纪政府部门喊出来的一个空虚的口号,而是各级部门必须达到的目标。

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服务行为的落实是关键。当前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心就应该实现由价值理念的建构向行政行为的优化过度,应注重增强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政府执行力不仅是政府各项政策实现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而且它的强弱也直接决定了政府的各项公共政策能否得到实施,公众的公共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否得到落实。由此可见,政府执行力的提升对于构建服务型政府具有重大的意义,政府执行力的提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内在动力

所谓政府执行力,是指政府组织内所存在的通过准确理解政府的目标及方向,精心设计方案并通过对政府的各种组织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法律、制度等进行集中有效的使用、调度和控制,从而有效地执行实施政府的公共政策、决策、法令、战略、计划以及完成政府既定目标的政府内在的能力和力量。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成果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的,我们说政府执行力高低决定了公共利益满足的程度,政策执行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而这与服务型政府的宗旨: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执行力的提升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提高政府政策的执行效率与效果,即提高公共利益的满足度,政府回应社会公共需求的能力,而这正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所以说,服务型政府的价值理念为政府执行力的提升指明了方向,它是政府部门不断提升其执行力的内在动力。

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大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它把为人民服务,提供公共服务作为政府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这就为政府执行活动提供了价值取向与目标导向。政府的执行活动不再像以往机械的、任务式的完成政策执行活动,而是充分吸纳了服务型政府所倡导的服务理念,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这使得政府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始终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为政府执行力的提升提供一个内在的驱动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建设服务型政府与提升政府执行力是相辅相成的。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政府提高其自身执行力的积极性与信念;在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同时朝着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前进。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政府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策

(一)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执行力问题

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由于我国传统的行政体制,“官本位”思想等,严重阻碍了政府政策执行的实施,公共服务供给的严重不足,导致我国政府执行力的现状不容乐观,有很多问题急需我们去解决。

1.政府执行过程中的不作为现象

受我国传统的行政体制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各级政府组织内部的公务人员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行政不积极的问题。首先,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各级公务人员都视行政工作为“金饭碗”,这样从心理上造成了执行人员的工作惰性;而且普通民众也视这些公务人员为管理者,理所当然地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这样就更助长了行政工作人员优越的心理,表现在工作中就是行政执行的不积极与懈怠现象。有的政府组织是能推的工作就坚决不主动去做,实在是必须要去做的也是敷衍的表现一下。

服务型行政执法理念篇3

 

建设服务型政党要基于宪法理念,以宪法理念提升政党服务理念。在宪法条文中,有四次提到“努力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在宪法条文中加以明确规定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执政理念上的意义,而成为宪法赋予执政党的一种义务。也就是说,为人民服务是执政党遵守宪法的一种要求,人民选择了党,党就有义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人民利益服务和负责,保证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执政党要将服务置于宪法框架下。宪法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显然,党的服务作为政党活动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首先,作为理念的服务要树立宪法意识。不仅作为个人的党员应该守法,更重要的是作为组织的执政党必须守法,成为守法的先锋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其次,作为行为的服务要接受宪法和法律监督。这要求党将执政行为纳入到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法治轨道上来,自觉接受宪法和法律的监督。

 

建设服务型政党要维护宪法权威。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以及利益诉求的多样性和社会结构的多元化,特别需要维护宪法权威。当前,执政党最主要的是通过服务型政党的建设引导群众能够依宪自己办好自己的事。第一,服务于宪法赋予群众权利的落实。群众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宪法是群众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党组织必须自觉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诉求,为群众表达诉求提供服务和便利,通过各方利益表达使普通公民能够亲身参与到资源和利益配置的讨论、协商和决定过程,促进社会资源和利益得到公平分配。第二,通过宪法权威保障政党服务质量。当前,最关键的是依宪制约规范权力,加快党组织和政府职能转变,保证宪法在社会管理中更具现实性和实施性。在执行层面,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政党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必须以宪法权威为根本。社会利益矛盾纠纷的产生既有历史遗留因素又有社会转型期现实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权力制约机制不健全和权利保障机制不完善的结果。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党不能仅从态度好、服务及时周到等细节处着眼,而要站在对社会变革大环境的客观分析和科学评估基础上分析社会不和谐因素的产生原因。在协调利益关系时,遵守宪法原则,固守法律底线,既要防止不顾宪法权威,采用“花钱买平安”的方式解决问题;又要依法惩处冲突中滥用权利,损害国家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既要注重通过宪法权威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又要通过服务关注真正弱势群体的权益。

 

建设服务型政党要强化宪法意识。随着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民众维权意识、参与意识以及宪法意识的逐步增强,建设服务型政党只有从凝聚宪法共识开始,以宪法理念为价值追求,以宪法精神为方向指引,通过宪法实施和权威探索实现路径,才能突破服务型政党建设“为创新而创新”的思维,保证服务型政党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的正确方向,使服务型政党建设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强化宪法意识大局和党的事业发展大局。从整体来看,党必须更加注重依宪执政和依法治国。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自身就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明确与政府的边界,与社会的关系,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服务于国家政治权力的有效运行和社会权力的规范运行,不断审视其行为目的的合法性、权限合法性、内容合法性、手段合法性,以及程序合法性。

服务型行政执法理念篇4

内容论文摘要:建设法治政府是我国依法治国的目标之一,法治政府的内涵有阳光政府、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等等。在建设法治政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行政执法,提高服务质量,以体现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为此,需要建立严格的执法监督机制、查处违法行政行为、建立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还需要在公务员队伍中树立行政服务的理念,以满足严格行政执法。论文关键词:行政执法;行政服务;法治政府前言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的重要阶段,直接关系到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目前,行政执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行政管理的目的没有很好地实现,或者在行政执法中出现了一些如暴力执法等不文明、不合法的现象,造成了政府信誉的降低。因此,有必要从法学的视角来研究如何严格行政执法,提高服务质量,建设有限政府、阳光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本文从严格行政执法,提高服务质量出发,对我国行政执法中的相关问题展开一些分析探讨,以期能够促进我国行政法治的实现。一、行政执法概述(一)行政执法的概念行政执法是政府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运用国家资源管理国家、社会的具体行政行为。它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时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和规章直接用于个人或组织,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得以实现的活动。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的重要阶段,这是因为行政执法所执行的正是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社会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也是法制建设中的一个难点,这是因为掌握行政权的有关部门在管理活动中有着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任何权力都有腐败的可能,加上我国行政权一向比较强大,社会对行政权的监督力度有限,因此行政执法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二)行政执法的特点行政执法与其他法律手段有一定的区别。本文将行政执法活动与立法活动和司法活动相区别,以此体现行政执法的不同之处。第一、和立法活动相比较。和立法活动相比较,行政执法活动是对法律的执行,而立法是对社会利益的第一次分配,属于法律创制过程,而不是法律实施过程,两者在法律实施机制中属于不同的地位和阶段。第二、和司法活动相比较。和司法活动相比较,行政执法活动是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而司法过程是为了解决社会纠纷。司法权具有被动性、终极性等特点,而行政执法活动却具有主动性,非终局性的特点。之所以说行政执法的非终局性,是因为行政执法本身也会进入司法审查的视野,如果行政主体违法执法,则会受到司法的审查,会被判决败诉,要求重新作出行政行为或者撤销行政行为。二、行政执法的要求(一)行政执法的重要性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到,行政执法在法律实施机制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行政执法,法律必将无法实现,而成为一纸空文。在现代社会,大社会小政府的理念已经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各国行政权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一些扩张,行政权已经介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经济领域更是如此。例如,2008年世界各国对经济采取的救市行动就体现了各国行政权对经济的强烈干预。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行政执法活动是实现政府管理社会目的的必要途径,例如,政府通过治安管理方面的行政执法,可以打击一些违法活动,保障社会的长治久安;从私权保护的角度来看,行政执法活动可以保护公民的私权利,维护纳税人应该享有的利益。当然,行政执法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这是因为权力都存在异化的可能,一些权力的行使者可能会为了一己之私,而越权执法或者不按照法律规定的途径来执法,因此需要法律对于行政执法保持一定的警惕性,防止出现违法行政行为。(二)严格行政执法本文认为行政执法的第一大要求是严格行政执法。严格行政执法有着丰富的内涵,本文将严格行政执法解读为亮点内容:第一、行政执法必须实现程序正义。程序正义是法治的一般要求,体现着法治的精神。行政执法必须体现程序正义,即法律实施者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来进行执法,而不能违反程序。法律程序的对行政权的制约,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思想,即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此外,行政执法活动中也应该给予相对人一定的程序性权利。例如,给予行政相对人申辩的权利、听证的权利以及申诉的权利乃至诉讼的权利等等,这些程序性权利也是法律所规定的,是法律赋予行政相对人的不可剥夺的权利。第二、行政执法必须尽可能实现实体正义。实体正义是指实体法上的正义,是一种目的正义。行政执法应该尽可能实现实体正义,以满足行政管理的要求和保护相对人利益的要求。之所以说行政执法必须尽可能实现实体正义,而不是说必须完全实现实体正义,是因为实体正义并非总是能够实现。例如,行政机关对相对人的违法行为采取了行政处罚,即使相对人确实是冤枉的,但是行政相对人在证据上不力,也会承受不利的后果。(三)提高服务质量行政执法的第二大要求是提高服务质量,行政管理活动在本质上是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具体来说,就是纳税人通过纳税来上缴税款,形成公共资金,政府通过利用这笔公共资金,来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以满足纳税人对于安全、便捷等需要。所以,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应该意识到行政管理活动已经不是单纯的管理,而是一种服务活动,是给纳税人提供的服务活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必须提高服务质量,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不能对行政相对人冷眼相待,更不能态度冷漠,而是需要以服务者的身份和态度,为行政相对人提供服务,目前,很多地方都建立了行政服务大厅,在大厅里实现多个机关集中办公,便利于行政相对人获取行政服务,这是一种很好的做法,值得推广,但是在推广过程中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保障行政服务理念的贯彻。三、行政执法在法治建设中的目标本文在上文的基础上,探讨行政执法在行政法治建设中的作用。法治体现的是法律对权力的制约,因此行政执法作为一种法律实施活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构建阳光政府阳光政府的建设是指政府行使行政权的整个过程,都应该公开而透明,除非特殊的涉密事项,公民有权知晓。阳光政府的价值诉求同样是为了监督权力,让政府运行在阳光下,拒绝暗箱操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当然,法治政府的阳光、公开同样是政府的法律义务。《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制定与实施,是在构建阳光政府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我们同样应该看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规,在效力层级上还不属于法律,因此,阳光政府的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构建有限政府“现代社会理想的状态是小政府大社会,政府的权力应是有限的,不能无事不管,对于通过社会自治能够解决的问题,政府不宜过多插手。”法治政府应当是有限政府,即法治政府的权力运行是有边界的。这种有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和法律的授予,这种授予是有限的;第二、政府使用权力的方式是有限的。政府对公权力的使用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且必须符合法定的方式。否则,即使使用公权力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公共利益,但是这种权力使用方式也是违法的。本文同时还认为,有限政府的必然逻辑结果之一还包括政府的责任有限。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既然政府的权力及其使用权力的方式是有限的,那么政府在使用权力过程中产生的责任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强调有限政府的同时,也应该明确这一点。法治时代是一个权利明晰,权力边界清晰的时代,我们应该承认有限政府的“有限责任”。(二)构建服务型政府所谓“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和民主公开的方式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公共性是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属性之一。它应以公民为本位或中心,以有效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来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的相关理论在上文已经有所阐述,本文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法治政府也必然是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体现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与状态:即政府是社会的仆役,而公民才是社会的主人。目前,我国官本位思想还比较浓厚,行政服务的理念还没有建立,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从教育的角度,来对各级政府的公务员灌输这样的理念,同时还要通过一系列的监督机制,来保障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四、严格行政执法提高服务质量的对策为了实现严格行政执法,提高服务质量的目标,本文根据法学理论和我国的法律实践,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一)加强执法监督机制建设目前我国行政执法存在诸如执法违法、随意执法、执法不公以及行政越权等问题,这反映了行政执法者法治意识淡漠,缺乏依法行政的基本素质。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因此,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也是构建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有限政府、透明政府、责任政府的保障。完善行政监督体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是指政府通过自身的内部建设,如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进行监督、监察部门的监督等,此外行政复议制度也属于这一种监督类型。外部监督是指通过党派、人民团体、其他国家机关来监督政府的行为。本文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司法监督。在法治社会,法律至上,政府行为的合法与否,可由司法机关来裁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司法审查机制的完善与否,直接表明一国的依法行政水平。因此,我国应该完善司法审查机制,通过司法审查机制来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一切制度说到底还是由人来执行实施的,法治政府的构建与公务员制度的完善存在密切的关系。我国公务员制度还处于草创阶段,其中的很多具体制度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公务员队伍的建设是公务员法律制度中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水平的提升。本文认为,在公务员队伍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公务员执法能力和执法素养的培训与锻炼,特别是应该加强公务员对法律的尊重。为此,各级政府应该进行定期的培训、学习、考核,以自主学习、培训辅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推进公务员执法水平的提升。(三)查处违法行政行为违法行政行为损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利益,损害了政府的威信,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应当查处行政违法行为,特别是对于暴力执法等行为应该严加查处。据媒体报道,近年来我国城管执法在执法过程中与社会的冲突比较大,特别是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暴力执法行为,甚至产生了一些血案,对于类似的行为,应该在制度上进行杜绝,同时还应该严查责任人,防止此类极端事件的出现。(四)树立行政服务的理念严格行政执法,提高服务质量,还需要各级执法部门的公务员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严格行政执法,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公务员的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是纳税人养活了自己,自己应该更勤勉地工作,一方面切实履行自己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从思想上要树立行政服务的理念,为构建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努力。结语本文从严格行政执法,提高服务质量这两个角度对行政执法中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我国在法治政府的建设中要建设阳光政府、服务型政府和有限政府,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就应该严格行政执法,提高服务质量,在具体对策方面,应该做到加强执法监督机制建设,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建设,还需要树立行政服务的理念等等。参考文献王一鸣.行政执法基础知识[m].湘新出准字.1996年版.第69页。陈战胜.浅析如何构建法治政府[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19页。论依法行政中的法治理念[eB/oL].http://www.lawpass.cn/xianfa/184.html郭荣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考[J].决策探索.2008年9月,第61页。凌学武.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困境和反思[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第20页。宋欣琳.行政执法中的法治理念探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9月,第47页

服务型行政执法理念篇5

一、扣紧一个中心: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从转变政府职能、作风和施政行为的高度,把“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情为民系”的思想深深扎根于脑海,落实于行动。要以“亲情服务”为切入点,从群众最盼的事情做起,带着感情,从群众最急的事情办起。要树立行政与执法就是为辖区和社会稳定与发展提供保障的理念,突出服务职能,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坚持让“群众满意”的原则,通过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赢得居民群众对城管执法工作的支持和参与。

二、抓住两个重点:长效管理,执法整治。管理是执法的基础。通过落实卫生管理网络、辖区日常保洁和“门前三包”责任制等具体管理措施夯实基础,减轻城管行政执法的压力。执法是管理的手段。通过综合执法整治可以解决一些突出的市容环境问题,提高主次干道、窗口地区、新村小区等重点部位整体环境质量。??

三、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城管执法与城市规划、市政建设、住宅小区开发相结合。坚持建管并举的原则,努力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水平。二是城管执法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结合市、区重点工程以及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认真制定管理预案,确保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发展协调一致。三是城管执法与社区建设、创建工作相结合.

四、健全三个机制:一是执法队伍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依法行政的管理机制关键在于加强队伍的作风建设。要以建设政治过硬、业务精通、手段科学、作风优良的城管执法队伍为目标,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主题,加强对《行政许可法》的学习,不断提高城管队伍依法行政的能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考核激励机制,以制度管理人,以事业凝聚人,以任务锻炼人,以责任推动人,以感情团结人,通过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群众的亲和力,更好展开城管执法工作。二是以人为本的运作机制。城市管理的对象方方面面,但最终的受益者是居民群众。因此,要树立“以人为本,文明执法”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意识,利用城管网站、城管110以及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促进城管工作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在工作中做到高标准,在方式上体现人性化,做到最大程度为群众服务。三是各方参与的机制。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治安、卫生、人口、交通等各项工作的管理。因此,要搞好城市管理工作,必须在“人人支持城管”的基础上,协调各方关系,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创立区各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居委会、居民群众等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新格局。

五、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法工作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依法权益,创造整洁,优美,有序的城市生产,生活环境,保障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服务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随着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逐步实施,对我们的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要始终记住执法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有做到执政为民,廉洁奉公,才能求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执法人员要切实加强道德修养,努力学习先进思想,通过自重,自省,自律,自励不断改造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服务型行政执法理念篇6

关键词:行政执法;问题;对策;研究

一、水行政执法背景及意义

为促进水务事业的健康发展,长沙市对水务管理体制作过一些积极探索,进行过一些改革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实现了城乡水务管理一体化,由过去的九龙治水转变为一龙治水,将原长沙市公用事业管理局、长沙市水利局的涉水职能进行整合,新组建成立了长沙市水务局,但就总体而言,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尚未取得重大突破。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长沙作为拥有4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应尽快建立一个科学有序、先进高效的水务管理新体制,营造出一个社会井然有序、市民安居乐业、人水和谐的城市环境。这是新时期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切实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这也是本文主题研究总体背景所在。

长期以来,我们将执法看作是政府的权力和责任,水行政执法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水务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实施依法治水方略。在实施依法治水方略中,依法行政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要依法行政,行政执法则是关键性环节。

(二)有利于实现和履行水行政管理职能。行政管理就是服务。从一定意义上讲,行政管理是通过行政执法的具体途径和强有力手段来保障实现的。可以说,没有行政执法,行政管理就没有了具体的措施和有效的手段,就不可能实现所谓的行政管理职能。因此,行政执法是实现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方式。

(三)有利于转变执法理念,提高水务管理水平。我国目前的水务管理水平还不高,水务管理体制也有待完善,改革水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水务管理水平已是当务之急。因此,本文探讨的水务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有助于破解执法难的现实问题,有利于转变执法理念,提高水务管理水平。

(四)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促进行政体制改革。2010年,长沙将长沙市公用事业执法监察队与长沙市水政监察支队的执法职能进行整合,是行政改革之初无法彻底转变整体职能、理顺体制的情况下,对现有执法职能的有限调整以及机构的适度整合。这种体制的适度整合在执行层面上涉及到政府职能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调整与不同层级之间的分配,对于政府职能转变、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行政管理部门和领域都已陆续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和规章,虽然尚未达到健全、完善的程度,但整体上已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我国的行政在整体上已初步实现了由“管理型”到“执法型”,由“人治型”到“法制型”的转换,行政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已转化成了行政执法。为了解决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一些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一直在探讨怎样更好地提升我国行政执法水平,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对于提升我国的行政执法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此作一简要概述:

一是以姜明安教授为代表,系统研究了行政执法的理论体系。姜教授对我国行政执法的性质、地位、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制度及运作程序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关于行政执法研究的初步的理论体系。他在《行政执法研究》一书中指出,行政执法没有统一的概念,其基本含义应当从具体的场合出发加以确定。他认为,行政执法是使法从文本规定转化为人们的实际行为规范,行政执法使权利从“应然”变成“实然”,行政执法秩序从静态设计转化成动态建构。同时,他还指出了行政执法的九大原则,并对行政执法中的法律适用和法律解释,行政执法程序的基本制度、所涉及的基本问题,行政执法监督的概念与分类,行政执法监督的地位和作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做了探讨。

二是以杨解君教授为代表,着重强调执法理念的重要性,并以新的执法“理念”为指导,对执法方式、执法制度的创新进行了系统研究。杨教授在《行政执法研究一理念引导与方式、制度创新》一书中指出,行政执法是一个独立的学术概念,行政执法主体不单纯是行政机关、授权组织,还包括行政相对人、行政第三人。行政执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行政执法还具有双服务性,既服务于公共利益,又服务于私人利益。因此,他提出了行政执法的五种理念,即法治理念、民主理念、服务理念、契约理念、和谐理念。指出在新的理念下,对我国行政执法方式进行系统的完善和构建,建立与之相适宜的行政执法制度。

三是着重于研究行政执法的现实性问题,提出具体的执法方式和制度。徐景波与李勇、李卫明在论文中指出,目前我国行政执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随意变更行政执法行为,交叉执法、重复执法,违规增加和扩大罚款项目,执法环境差,不讲程序、违规操作等方面。并从健全法规,理顺执法关系,建立和健全执法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建议;林依霖在论文中指出,“我国行政执法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执法依据落后,执法依据软弱无力,执法体系存在条条矛盾和条块矛盾,监督机制不完善,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并提出了几点提升行政执法水平的建议。

四是以具体区域或具体行政执法部门为对象,研究某一区域或某一个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问题。李祝才、陈少平在论文中具体研究了我国环境执法领域中的现状与对策;聂建农在论文中具体研究了福州市农业行政执法的体系建设及运作;段红在论文中具体研究了档案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从法学研究角度,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发展时间长,法治研究起步早,行政执法研究一直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在众多西方先进国家中,法国有着“行政法母国”的称号,行政法成熟较早,已有大约150年的历史,具有完备的理论和制度,为后来许多国家行政法的立法和实践提供了珍贵的参考。基础理论方面,在狄骥和奥里乌的公共服务理论和制度理论基础之上,行政法学界又进一步衍化出了诸多分支学说,法国行政法最早定义了行政法治原则:第一,行政行为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第二,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要求。首先是形式合法。形式合法是指行政行为的方式和程序符合法律的规定。其次是目的合法。第三,行政机关必须以自己的积极行为来保证法律的实施。

在国外,由于几乎找不到专门的水行政执法部门,所以对水行政执法的研究少之又少,我们只能通过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来寻找一些国外研究,早在19世纪后半叶,德国学者瓦格纳率先提出了“公共服务”的概念,从学者研究的结果来看,服务型政府在西方称作是公共服务,20世纪70年代,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不断完善,政府强调工作效率和社会服务,并提倡政府服务应向社会开放。政府的职能是服务,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在政府工作中要重视人的权益,并指出公民权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地位。一些学者研究了欧美等国的城市管理,他们认为,在欧美国家中,公共设施建设和运营都是地方政府职责,欧美地方政府通过委托、授权、承包、合同等形式,把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给非政府组织或个人,政府只负责监管。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

行政执法问题关系到我国法制化的进程,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尤其在水行政执法方面,相关方面的深入研究还不够全面,实践部分研究还不够,理论缺乏系统性,当前一般局限于解释法律规章制度和总结实践经验,缺乏从理论到实践全面系统的分析,理论的优势没有得到全面释放,研究成果也没有更好地转化到现实中。长沙市于2002年正式组建了长沙市水政监察支队,2010年,长沙市人民政府在机构改革中,将原长沙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和长沙市水利局的涉水职能进行整合,组建了新的长沙市水务局,实现了长沙的水务一体化管理,涉水行政执法职能也进行了整合和调整,但目前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以长沙市的水行政执法实践为例,通过相关研究,试图为长沙走出水行政综合执法困境提供解决思路,力求对长沙现行的水务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长沙的发展进程。同时,长沙作为现代大型省会中心城市,水务管理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其水务管理经验对于其他类似城市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

[2]杨解君.行政执法研究一理念引导与方式、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9.

[3]徐景波,李勇.论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4]李卫明.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东方论坛,2005年第3期.

服务型行政执法理念篇7

论文关键字:以人为本服务型政府市场营销理念个人价值

论文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价值和需求越来越得到承认和尊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开始为人们接受和重视并在社会各领域开始回归。市场营销管理与行政管理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我国的行政管理正在开始承认并接受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以及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都是行政改革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动因。

市场经营者为了赢得顾客,使利润最大化,最为有效的方法便是满足顾客需求,以顾客为本,将“商品特性”转化为“顾客利益”,让顾客感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愿意长期使用,以便占领市场永续经营。我们权力机关的行政管理面对广大民众,同样要满足民众需要,以民为本,赢得民心长期执政,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走向和谐、美好和富裕。

行政管理以人为本是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起着决策、引导、协调、监督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党之所以提出科学发展观,也正是基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很好坚持以人为本价值的所带来的诸多问题。诸多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行政管理的工作者尤其是领导干部没有意识到以人为本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人民根本利益之间的关系所造成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待民众要像对待顾客那样,从基本的礼貌待人满足民众(顾客)需求入手,珍惜上帝(人民)给我们的工作机会(行政权力),服务上帝。所以,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的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自己的管理目标,彻底改变作风,彻底改变简单粗暴的管理手段,真正的深入到人民群众去,为市场服务、为群众服务,只有这样,行政管理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发展的要求。可以说,市场经济是行政改革人本化趋势的内在动力,以人为本的市场营销理念应在政权机关得到运用。

市场营销是要寻找顾客,创造需求,满足顾客为之服务,才能赚取应得的利润;行政管理是面对大量的现成的“顾客”,面对大量的需求,人民赋予了我们权力,人民养活了我们,我们只有做好服务。市场营销对于商家来说,顾客需要的才是我们该卖的;行政管理应将群众的利益视为奋斗的宗旨。销售的前提将产品的特性转化为顾客利益;政府执政应将人民赋予的权力,施惠于民。市场营销是要积极主动寻找顾客,保持联系并建立亲情关系,沃尔玛的总裁60%的时间工作在基层,成为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商业典范。政府执政要官员深入群众,经常保持沟通,而现实中我们与领导沟通的机会却很少。商家需要信息反馈;政府需要了解民情,这样才只能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而这一点我们的领导者有做得怎样呢?商家视顾客为上帝;官员应将自己作为公仆,视人民是父母。市场营销讲究商业礼仪;行政干部也应彬彬有礼。市场营销讲究要服务好顾客,节约成本;政府要建立服务型政府、节约型政府。商家怕失去顾客,没有了市场;政府不能脱离群众,丢掉民心。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强烈。市场化改革唤醒了公民的权利意识,社会组织和公众迫切要求政府保障其基本权利,政府应是公平正义的守护神。

服务型政府的服务必须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利益,并不断去满足这种需求和利益。离开这个出发点,服务无从谈起,以人为本是政府服务的核心理念。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理论界也将建立服务型政府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选择目标。这就要求政府首先是要改变以往重管理轻服务的传统管制型管理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和施政原则,把社会和公众作为服务对象,为社会服务。政府权力还要从无限转向有限。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即必须仔细区分政府的权限,政府必须向市场和社会分权,增强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减轻政府负担,缩小政府规模,精简政府人员,适应服务行政的要求。在具体服务规则方面,政府部门应注重提高服务效率,特别要强调公开性和透明度。公开与透明,能够减少政府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公职人员的可能性。服务程序要便捷、规范,使公民到政府机构办事能享受到真正的服务。唯有这样的政府,才能较好地体现公共服务精神。放弃过去单一的命令式的管理手段,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为市场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环境提供服务和保障。

以人为本己经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它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终极目的,与全球化所要求的政府管理理念应具有顾客导向和市场导向的本质相一致。强化以民为本的意识,在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设施等方面倡导人性化,突出公众的利益。倡导服务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参与意识、公开意识、换位意识等。在行政执法中落实以人为本,首先就要求行政法律法规的人性化。行政执法中的简单粗暴甚至野蛮无理己经成为一大社会公害,严重损害着政府的形象。政府行政执法方式的人性化趋向需要执法观念变革和执法制度创新的支持,政府执法应当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表达法治的人文关怀,对真实的个人的人格与尊严、生存与生活、命运与前途要真情关切。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是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之一,政府执法应充分尊重相关人的人格,充分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是行政执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制度文明,本质上是如何善待人类自己,如何尊重人,平等待人,如何为多数人服务,是我国的行政改革必须坚持的以人为本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销售技能》广州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C]人民出版社2001683.

服务型行政执法理念篇8

论文关键字摘要:以人为本服务型政府市场营销理念个人价值

论文摘要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价值和需求越来越得到承认和尊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开始为人们接受和重视并在社会各领域开始回归。市场营销管理和行政管理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我国的行政管理正在开始承认并接受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以及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的和时俱进都是行政改革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动因。

市场经营者为了赢得顾客,使利润最大化,最为有效的方法便是满足顾客需求,以顾客为本,将“商品特性”转化为“顾客利益”,让顾客感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愿意长期使用,以便占领市场永续经营。我们权力机关的行政管理面对广大民众,同样要满足民众需要,以民为本,赢得民心长期执政,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走向和谐、美好和富裕。

行政管理以人为本是全球化趋向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起着决策、引导、协调、监督的不可替代的功能。我们党之所以提出科学发展观,也正是基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很好坚持以人为本价值的所带来的诸多新问题。诸多新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行政管理的工作者尤其是领导干部没有意识到以人为本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没有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人民根本利益之间的关系所造成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待民众要像对待顾客那样,从基本的礼貌待人满足民众(顾客)需求入手,珍惜上帝(人民)给我们的工作机会(行政权力),服务上帝。所以,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的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自己的管理目标,彻底改变作风,彻底改变简单粗暴的管理手段,真正的深入到人民群众去,为市场服务、为群众服务,只有这样,行政管理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发展的要求。可以说,市场经济是行政改革人本化趋向的内在动力,以人为本的市场营销理念应在政权机关得到运用。

市场营销是要寻找顾客,创造需求,满足顾客为之服务,才能赚取应得的利润;行政管理是面对大量的现成的“顾客”,面对大量的需求,人民赋予了我们权力,人民养活了我们,我们只有做好服务。市场营销对于商家来说,顾客需要的才是我们该卖的;行政管理应将群众的利益视为奋斗的宗旨。销售的前提将产品的特性转化为顾客利益;政府执政应将人民赋予的权力,施惠于民。市场营销是要积极主动寻找顾客,保持联系并建立亲情关系,沃尔玛的总裁60%的时间工作在基层,成为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商业典范。政府执政要官员深入群众,经常保持沟通,而现实中我们和领导沟通的机会却很少。商家需要信息反馈;政府需要了解民情,这样才只能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而这一点我们的领导者有做得怎样呢?商家视顾客为上帝;官员应将自己作为公仆,视人民是父母。市场营销讲究商业礼仪;行政干部也应彬彬有礼。市场营销讲究要服务好顾客,节约成本;政府要建立服务型政府、节约型政府。商家怕失去顾客,没有了市场;政府不能脱离群众,丢掉民心。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强烈。市场化改革唤醒了公民的权利意识,社会组织和公众迫切要求政府保障其基本权利,政府应是公平正义的守护神。

服务型行政执法理念篇9

我国行政方式理念的变革

我国的行政管理领域,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是高度集权集中、多用刚性管理手段的高权行政方式,它易于形成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的紧张关系,激化政府与民众的矛盾。因此,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探索实行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注重科学性、有效性、经济性的包容性发展模式,就需要尊重自由平等、有助于实现和保护人的基本权利包括发展权利的新型行政管理方式相配合,于是非强制性的柔性行政方式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起来,发挥着积极作用。其实质是人们正在重新认识和合理调整政府机关的角色、职能和法律关系、法律地位和社会作用,其突破口和抓手是积极采用“增量的行政管理方式”(包括行政指导、行政契约、行政资助、行政奖励、行政调解等许多行政管理方式,它们区别于存量行政方式,即传统的刚性为主的行政管理方式,如行政命令、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征用收用)―尊重并有效保护市场主体的利益、愿望、积极性的一系列新型的行政管理方式。

由管制型、秩序型、管理型政府转向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这是一场深刻变革。在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系列要求基础上,2010年11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第五部分(题目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第14条提出,“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第15条提出,要“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这里提及的创新执法方式,要求政府机关须认真履行服务职能,积极运用柔性行政方式。

党的十以来,中央继续对此提出了一系列原则要求。十报告提出,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由此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为此,必须“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新型行政方式以柔性为主

建设充分体现服务精神的现代法治政府,这是人民政府“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行政价值观。如何主动回应推进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成为当下重大的深化改革课题。而从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入手―由易到难地从管理方法到管理机制再到管理体制逐渐革新,正是人们选择的一个理性、可靠、高效的行政民主之路,是中央人民政府确立的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方针。

处于深化转型发展时期的我国行政机关,普遍面临着任务重、要求高、环境复杂、手段不足等问题,如果囿于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制度和运行机制,单纯依赖行政命令、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检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刚性的传统行政管理方式(也称为“存量的行政管理方式”),虽似重拳出击、立马见效、立显权威,但也易于激化矛盾,强化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已不能满足行政监管实践的客观要求。因此,通过行政民主化导向的行政管理创新(包括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改造那些存量的行政管理方式,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实效,就成为行政改革的紧要课题。

与刚性管理方式相对应、相配合,近年来体现行政民主性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越来越多,正在改变行政管理和行政法制的面貌。那些体现参与性、互动性、协商性和可选择性的新型行政管理方式,如“增量的行政管理方式”,在行政实务中运用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广,发挥出特殊的行政管理功效,有助于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有利于推动政民互动、构建和谐社会。

对于柔性为主的新型行政管理方式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应有辩证认知,它们具有广泛的法律依据。柔性行政方式的法律依据,在多数情况下是法律、法规、规章作出的具体规定,也可能是法律、法规、规章确立的法律原则,在一些情况下还可能包括立法目的、立法精神、法律价值以及特殊条件下的社会公德、当地习惯、国家政策等成文或不成文的广义法规范,它们也被称为条理法。例如,在我国现行法律文件中就有如下关于法律原则、国家政策、社会公德、当地习惯等条理法的具体规定:《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民法通则》第六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物权法》第七条规定:“物权的取得和行使,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物权法》第八十五条规定:“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仅从这几个法律条款,便可管中窥豹地把握条理法的基本轮廓。

服务型行政执法理念篇10

论文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价值和需求越来越得到承认和尊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开始为人们接受和重视并在社会各领域开始回归。市场营销管理与行政管理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我国的行政管理正在开始承认并接受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以及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都是行政改革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动因。

市场经营者为了赢得顾客,使利润最大化,最为有效的方法便是满足顾客需求,以顾客为本,将“商品特性”转化为“顾客利益”,让顾客感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愿意长期使用,以便占领市场永续经营。我们权力机关的行政管理面对广大民众,同样要满足民众需要,以民为本,赢得民心长期执政,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走向和谐、美好和富裕。

行政管理以人为本是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起着决策、引导、协调、监督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党之所以提出科学发展观,也正是基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很好坚持以人为本价值的所带来的诸多问题。诸多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行政管理的工作者尤其是领导干部没有意识到以人为本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人民根本利益之间的关系所造成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待民众要像对待顾客那样,从基本的礼貌待人满足民众(顾客)需求入手,珍惜上帝(人民)给我们的工作机会(行政权力),服务上帝。所以,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的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自己的管理目标,彻底改变官僚主义作风,彻底改变简单粗暴的管理手段,真正的深入到人民群众去,为市场服务、为群众服务,只有这样,行政管理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发展的要求。可以说,市场经济是行政改革人本化趋势的内在动力,以人为本的市场营销理念应在政权机关得到运用。

市场营销是要寻找顾客,创造需求,满足顾客为之服务,才能赚取应得的利润;行政管理是面对大量的现成的“顾客”,面对大量的需求,人民赋予了我们权力,人民养活了我们,我们只有做好服务。市场营销对于商家来说,顾客需要的才是我们该卖的;行政管理应将群众的利益视为奋斗的宗旨。销售的前提将产品的特性转化为顾客利益;政府执政应将人民赋予的权力,施惠于民。市场营销是要积极主动寻找顾客,保持联系并建立亲情关系,沃尔玛的总裁60%的时间工作在基层,成为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商业典范。政府执政要官员深入群众,经常保持沟通,而现实中我们与领导沟通的机会却很少。商家需要信息反馈;政府需要了解民情,这样才只能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而这一点我们的领导者有做得怎样呢?商家视顾客为上帝;官员应将自己作为公仆,视人民是父母。市场营销讲究商业礼仪;行政干部也应彬彬有礼。市场营销讲究要服务好顾客,节约成本;政府要建立服务型政府、节约型政府。商家怕失去顾客,没有了市场;政府不能脱离群众,丢掉民心。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强烈。市场化改革唤醒了公民的权利意识,社会组织和公众迫切要求政府保障其基本权利,政府应是公平正义的守护神。

服务型政府的服务必须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利益,并不断去满足这种需求和利益。离开这个出发点,服务无从谈起,以人为本是政府服务的核心理念。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理论界也将建立服务型政府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选择目标。这就要求政府首先是要改变以往重管理轻服务的传统管制型管理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和施政原则,把社会和公众作为服务对象,为社会服务。政府权力还要从无限转向有限。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即必须仔细区分政府的权限,政府必须向市场和社会分权,增强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减轻政府负担,缩小政府规模,精简政府人员,适应服务行政的要求。在具体服务规则方面,政府部门应注重提高服务效率,特别要强调公开性和透明度。公开与透明,能够减少政府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公职人员贪污腐败的可能性。服务程序要便捷、规范,使公民到政府机构办事能享受到真正的服务。唯有这样的政府,才能较好地体现公共服务精神。放弃过去单一的命令式的管理手段,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为市场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环境提供服务和保障。

以人为本己经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它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终极目的,与全球化所要求的政府管理理念应具有顾客导向和市场导向的本质相一致。强化以民为本的意识,在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设施等方面倡导人性化,突出公众的利益。倡导服务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参与意识、公开意识、换位意识等。在行政执法中落实以人为本,首先就要求行政法律法规的人性化。行政执法中的简单粗暴甚至野蛮无理己经成为一大社会公害,严重损害着政府的形象。政府行政执法方式的人性化趋向需要执法观念变革和执法制度创新的支持,政府执法应当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表达法治的人文关怀,对真实的个人的人格与尊严、生存与生活、命运与前途要真情关切。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是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之一,政府执法应充分尊重相关人的人格,充分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是行政执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制度文明,本质上是如何善待人类自己,如何尊重人,平等待人,如何为多数人服务,是我国的行政改革必须坚持的以人为本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销售技能》广州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C]人民出版社2001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