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58:27

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篇1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及其指南,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投资成本与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用公式表示:股权投资差额=投资成本-投资对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投资持股比例。股权投资差额的产生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从证券市场购入某一上市公司的股票,购买价格高于或低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差额。

   第二,投资企业直接投资于某非上市公司,投出资产的价值高于或低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差额。

   第三,在会计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原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由于增资改按权益法核算时,由于被投资单位历年累积盈亏等所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

   会计准则规定,股权投资差额按一定的期限平均摊销,分期计入损益。对于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期限,合同规定了投资期限的,按投资期限摊销;没有规定投资期限的,投资成本超过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一般按不超过10年(含10年)的期限摊销,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一般按不低于10年(含10年)的期限摊销,同时摊销金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财政部印发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规定,母公司对于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所持有的份额相抵销时发生的合并价差,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以"合并价差"项目在长期投资项目中单独反映。

   从性质上说,合并价差的范围要比股权投资差额大。按照《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对于长期投资中内部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抵消时发生的差额,也应当作为合并价差。但从层面上说,股权投资差额的范围要比合并价差大,因为在不纳入合并的情况下的那些股权投资差额是不能称为合并价差。这就是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购前利润的会计处理

   财政部财会字[1998]66号文《问题解答》中明确了股权购买的确认标准,即:(1)购买协议已获股东大会通过,并已获相关政府部门批准;(2)购买公司和被购买企业已办理必要的财产交接手续;(3)购买公司已支付购买价款的大部分(一般应超过50%);(4)购买公司实际上已经控制被购买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从其活动中获得利益或承担风险等。显然,由此界定的股权购买日必定迟于收购资产评估基准日。有关文件还规定,收购企业对收购日前被收购企业的利润不能并计自身利润。但是,对被收购企业从资产评估基准日至购买日形成的老股东不再享有的损益(以下简称购前损益),收购企业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对此,实务界有不同认识。有的认为,这是收购企业从收购业务中获取的额外收入,应单独结算,收到这部分利润,作营业外收入;也有的认为,这是被收购企业对收购企业的一种捐赠,应列为资本公积;更多的同志认为应作股权投资差额。我们倾向第三种观点。

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篇2

关键词:财务问题负债融资资产负债率

1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现状分析

为了分析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现状,本论文选取2014年福布斯数据颁布的中国上市潜力企业100强排行榜中的10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资本结构考查,并将其2013年的资产负债率与2012年和2011年的进行比较,以了解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情况。

表1-12014年福布斯中国上市潜力企业100强

资产负债率分布情况比较

从表1-1中可以看出100家样本公司2013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率的分布情况为:

2上市公司负债融资面临的主要财务问题

2.1财务危机成本

财务危机指企业无法返还的到期并具有效法律性的债务。其成本由因破产直接导致的企业现金流的损失成本和间接的在企业被怀疑或被判定为陷入财务危机后引发的其他的诸如无形资产损失等不良后果这两项成本所构成。当公司发生财务危机时,如果其负债总额未超过其资产总额并且只是因为资金管理不当而引发的财务危机,公司还可以通过债务展期、债务重组或举新债还旧债的方式来补救。[1]

2.2负债成本

人为了解决问题,选择以企业管理者及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产生的成本形成企业负债的成本。相关资料的调查结果体现出我国上市企业的外源融资呈现出明显的举债融资比例大于股权融资的比例的特征,这点和国有企业融资结构相差较大。[2]

2.3股利支付不稳定

股利政策是指公司为进行分派股利所制定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和政策战略。其由股利支付水平和股利分配方式等构成。企业举债过多主要从企业内部因素的两方面来影响公司股利支付的稳定性:①资金流动性。当公司需要分发现金股利时,假如公司的自由流通的资金越丰富,资产的流动性越强,则企业分发现金股利的实力就会越强;否则,就越弱。②筹资能力。企业主要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和发行股票等方式来进行筹资,而企业通过这些渠道融资的能力即为筹资能力,影响一家公司的融资能力的主要因素有融资成本、融资结构、融资收益、融资风险和融资环境。

3上市公司负债融资财务问题产生的原因

3.1负债规模

企业在商定的时间内要归还多少负债的本金和利息取决于欠债的规模,一旦举债筹资的规模超过合理范畴将会比较容易使企业出现经营管理不善或战略性失误,引起损失。正常情况下,资产负债率的正常尺度为50%,最高值为65%,最低值为35%,但在我国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确高达80%,据美国的一家投资机构maximGroup2012年8月7日发表的一组数据来看,中国规模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负债金额累计达到175亿美元,大约合计为1110亿元人民币。整个光伏业负债率已经过70%,企业将处于大破产边缘。

3.2利息率

负债比率和举债额度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关键,在保持相同的债务规模的情况下,商定的负债利率水平越高,公司所需要承担的因举债产生的利息支出也越多,企业面临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会越大。[5]

3.3负债融资方式

若是企业进行债务融资的方式不恰当,比方说应该进行长期资本的募集却选择了短期贷款,或者相反,都会加大公司因筹资而引发财务危机。

4上市公司负债融资财务问题的应对措施

4.1控制合理的负债规模

在控制负债规模上,企业应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企业自身的偿债能力。企业的融资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本企业的资金运营状况及偿还债务的能力以避免资金危机和债务风险。二是确定股东及债权人的认同程度。不同的负债规模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企业的运营和还债效果,及时了解股东和债权人的认同度,能够平衡企业内部股东与经理人的管理,减少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矛盾。

4.2保持适当的财务弹性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确定的财务灵活性是为了应对由于意外事故或投资的机会增加,产生额外的资金需求,公司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量的数量和其流动的时间的能力。企业在不同时期应该有不同的资金准备策略,在经营状况良好时,应积极的储蓄资金以备之后的投资;尽可能在日常筹资时保持一定的融资储备能力,防止在日后企业因预料外的情况发生较大的资金需求时,可以很快地融资度过债务危机。

4.3加强日常资金管理

企业的现金流的数量会因为企业的流动资产转变为现金的能力受到影响,它决定了公司融资能力的高低。因此企业应通过重视对资金的管理,在投放资金和融资时做到张弛有度,保持资本的流动性;建立健全企业的信用政策体系,做好资信调查工作,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加快资金周转率,防范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

4.4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树立风险意识,正确认识财务问题的发生缘由,是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的前提。经过对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各类经营情形进行全盘的数据化的分析,能够预先发现出公司潜伏着的财务问题,有利于公司管理者和有关利益人快速规避风险来削减亏损。

5结论

根据调查可知,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情况纷繁复杂且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能否了解企业的负债融资情况并在自身企业中合理的运用已经成为推动企业良好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应从内部和外部等方面出发了解现今的负债融资问题状况,及时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并结合当今市场和政府的运作机制,在确定恰当的债务利息率的情况下,合理的控制负债规模和结构,保持适当的财务弹性以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殷文博.论企业举债筹资风险及防范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9):104-106.

[2]冯萍.企业负债融资的分析与策略[J].特区经济,2006(6):259-262.

[3]刘庆相,饶颂,邓新军.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及对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1):47-50.

[4]李胜楠,牛建波.上市公司负债水平与投资支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5(3):44-48.

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篇3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

目前创业板股市中,诸多公司被立案调查。而从立案原因看,信息披露违规、涉嫌内幕交易、制造虚假信息以及大股东违规占款成为相关公司被查的主要原因。这些上市公司过度包装导致业绩快速变脸、侵占中小股民利益等等,使中小股民受到多重坑害和难以躲避的陷阱,给中小股民带来巨大的损失。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企业管理当局采用编造、变造、伪造等手法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的行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投资者因此造成的损失很难获得赔偿。因此,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是很有必要的。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

(一)虚构交易的主要途径是伪造收入。它是性质最为恶劣、欺骗性最大的一种财务造假的手段。具体有以下几种:(1)虚构原材款购入发票、伪造材料购入合同、材料运输入库单据、材料出库单据;(2)虚构产品生产班组和记录、产品入库单据、产品出库单(3)虚构销售合同、销售发票单据。万福生科公告显示,其收入前五大客户存在重大变动,存在着虚拟合同以及随意造假的行为。在其2011年9月27日登陆创业板前的材料申报中,主要客户就涉嫌虚构交易和虚增销售收入。比如,万福生科ipo时公布其第一大客户东莞市常平湘盈粮油经营部从2009年到2011年6月30日累计进货7571万元,事实上该经营部2008年刚刚成立,注册资本仅为2万元。

(二)虚增资产。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从万福生科半年报资产项目更正情况看,万福生科选择了虚增“在建工程”和“预付账款”来虚增资产,它的募集资金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这样做不至于引人注意。2012年上半年,万福生科的在建工程在没有项目转入固定资产的情况下在建工程账面余额从8675万元增加至1.80亿元,增加了9323万元。

二、财务造假的动机

(一)巨大的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行为受到各种各样的利益驱动,这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内在动因。申请上市﹑配股及避免股票被摘牌;扩大其融资能力;实现管理层的利益需求.

(二)低廉的造假成本。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会计造假收益很高,而会计造假成本却很低,会计造假违规惩罚力度远远不够。深交所给予万福生科和相关当事人公开谴责,并将违规行为和处分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不是由于财会人员不懂财会知识造成,而是有目的、有意识做出来的。他们利用关联方交易、会计政策变更、或有事项等较为复杂的交易和会计处理方法,故意做假账。因此,应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应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并建立奖惩制度,对遵守职业道德的财会人员进行奖励,对违反者进行惩罚。

(二)培育优质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要具备一定的质和量。要加大风险投资力度,加快高科技产业,为创业板输送更多的优质资源,以确保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其次,要减少创业板的运行风险,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是第一位的,因此,在挑选上市公司中应严格把关。

(三)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是防止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投资者可以通过创业者披露的详细的公司会计信息,选择合适的投资对象。而风险企业必须努力的工作,吸引投资者的投资,不至于出现被摘牌退市的危险。风险企业必须出具真实的信息,同时监督机构和会计部门进行严格的审计和监督,一旦发现虚假的信息即给予严惩。创业板市场的信息披露应比主板市场更加规范、透明,对信息披露不及时、不真实、不完整的,要有明确而严格的处罚规定。

(四)完善法规体系。在目前我国已经发现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件中,对责任人法律责任的追究不够全面。在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时,应加大对主要责任人的处罚。只有全面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才能更好地抑制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

(五)强调保荐人的责任,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创业板上市的门槛比主板要低,但不是一切条件都可以放松。保荐人制度应是建立创业板市场的一顶重要制度安排。保荐人由中介机构担任。由保荐人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并全面承担推荐责任。公司上市初审的权利主要放在保荐人身上,所以建立严格的保荐人制度非常必要,而且这一制度要落到实处,管理层要敢于查处保荐人的失职行为,促使保荐人更加负责地推荐上市公司,在企业上市后一段时间内,保荐人要担任上市企业的顾问,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督促企业履行有关义务。这样保荐人就承担了创业板市场的一部分风险.

(六)建立证监会、交易所和企业自律三位一整体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创业板市场的高风险使监管显得更为重要。因此,除了政府部门的监管,还必须形成多层而多方位的监管体系,以维护市场秩序。证监会是制定规则、监控市场的最高层,其专门面向创业板市场的企业发展审核委员会将代表证监会把好市场第一关;证交所将履行主要的监管职责,根据监管制度对市场参与者进行监管,对上市企业严格按照交易所规则进行审批,监督其按规运行,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企业要建立合理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监管。上市公司必须设有足够有效的内部监控系统,确保公司遵守财务及监管规定;必须设立独立董事,成立由独立董事为主席的监察委员会,委员会应具备适当的权利及清晰的职权范围;此外,其他社会中介机构、新闻媒体等也具有监督职能,这主要依靠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提供信息及媒体曝光来实现.

参考文献:

[1]罗精晖、苏立群.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手法及甄别方法.大众科技,2010.(5)

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篇4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

众所周知,我国的证券市场通过多年的艰苦探索和丰富实践,在调节经济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和转换企业机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然而,在证券市场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产生,其中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不真实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所谓财务信息是指货币形式反映特定经济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动的各种数据资料。财务信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信息,它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等。本文将从探讨现有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财务信息质量现状出发,阐述财务信息虚假披露的关键问题以及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建议与对策,从而保证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披露,提高公司质量,保障证券市场秩序,使我国的经济不断向前繁荣而健康的发展。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要求遵从实际,追求市场的高效率。这实际上就要求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要规范,披露的信息要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真实即财务信息披露的信息真实客观。准确即披露的财务信息不模糊不清、使人们产生歧义。完整,并不是将财务信息完全彻底的公开,而是除去商业秘密、证监会依法获取的非公开人间和信息以及法定不予披露的其他信息和文件外,完全披露能够影响投资证券判断的财务信息。及时即披露的财务信息要及时有效。基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诸多规范,深入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现阶段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面临质量不高的现状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弱市有效市场阶段。陆续出台的相关法律和法规,进一步完善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增大了信息透明度,然而事实上离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标准规范还有一定距离。

2.财务信息虚假披露的现象层出不穷

一般财务信息虚假即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不能客观和公正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我们将财务信息虚假大体分为违规造假型、滥用判断型、差错失误型和规则漏洞型四个类型,它的主要表现为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财产虚增或虚减,损益表上的虚增或虚减和现金流量表上的数字虚拟等等。由于披露财务虚假信息有利可图,某些上市公司铤而走险,导致此现象层出不穷。

3.财务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与及时

理论上财务报告应披露凡事能影响决策者的定量信息与定性信息,然而在实际操作上上市公司出于担心泄露商业秘密或其他原因,并不充分披露财务信息。例如上市公司的研发信息一般披露很少或者完全没有披露来保证将来在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财务信息披露不够及时,当上市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产生变化时,公司应当尽快及时财务信息,但一些上市公司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披露这些财务信息,这为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创造了条件,损害了证券市场效率。

4.民间审计难以发挥作用

资本市场的最后一道关卡是注册会计师,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人员的基本职责是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以保证经其审计合格的财务报告能够客观公允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然而随着外国一些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不断入侵中国会计市场,会计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这就导致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招揽生意不能做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公司审计,这对上市公司的形象、投资者的利益和证券市场的效率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违规成因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违规的原因包含制度层面的和技术层面的,究其本质为财务信息提供者与财务信息使用者之问信息的不对称。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违规的主要成因有四:

1.没有建立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规则与有效的监管制度

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尚未成熟,会计准则与审计状况亟待提高,而且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监管乏力等问题。

2.上市公司利益遭受大股东侵占

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国家股比重大,流通股比重小。尽管《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明确规定“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应实行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上市公司与大股东利益分不开,大股东运用多种手段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例子数不胜数。

3.凭借内幕交易非法牟利

近年来,起步晚的我国证券市场呈现出过强的投机性,为庄家进行违规行为创造了有利条件。庄家坐庄和出局的关键手法是炮制题材和适时地披露题材,有了上市公司的配合,庄家运作如鱼得水。正是因为财务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问信息不对称,某些上市公司和庄家就可能操纵财务信息和伪造财务报表,凭借内幕交易非法牟利。

4.公司谋利手段不正当

基于历史因素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结构不完善,治理机构存在先天不足,公司内部人员控制问题有些严重。部分上市公司在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时,违规披露公司财务信息。比如为了跨过我国在上市公司配股上设置的净资产收益率的门槛,有些不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选择了虚构利润。

三、完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对策

1.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

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寻求保障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实的出路时,不约而同的重视公司治理机制。前提是公司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要遵纪守法和坚守职业道德,树立健康良好的经营理念。在加强内部监督上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并由独立董事负责对公司重大关联交易审计发表意见。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经理及其常委进行监督检查。保持监事会在形式和实质的独立,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共同履行对公司财务报表的监督职责。

2.建立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建立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包括制定财务信息披露规则和制定财务信息披露规则体系两个方面。所谓财务信息披露规则是指上市公司进行财务信息披露工作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所谓财务信息披露规则体系即在内容、形式和时间上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的约束和要求。

3.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

发挥好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作用是防范财务信息虚假的关键。人们对审计的信赖度随着审计的独立性程度而增长。此外,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是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允许公司制和合伙制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公司制占主要部分。我们知道公司制在法律上承担有限责任,而合伙制则承担无限责任。我国应积极改革为合伙制,运用加大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与会计造假的违规成本的手段,使得上市公司依法审计和规范经营。

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篇5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066-03

财务治理的实质是一种财务权限划分,从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财务管理体制,它是企业财产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发展到公司制这一时期的产物。而相互制衡是财务治理中的基本状态,在这种制衡关系中,高层与中、下层经营管理者之间,终极所有者与法人财产所有者之间,彼此的关系既表现为权力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又表现为依靠契约相互界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任何一方超越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作为或不作为都有可能使这种制衡关系遭受破坏,从而产生财务治理问题。

一、目前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特有的股权结构导致公司为控股股东或高管层控制

一般说来,股权结构直接决定着公司控制权的分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不合理的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种种非规范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目前

(二)规范信息披露制度,降低信息不对称性

首先,完善立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通过法律手段强化管理者在信息披露中的法律责任,制定有关信息质量管理法规,对管理人员责任与权利、提供伪劣信息的惩处作出明确规定,并加大惩处力度。其次,完善上市公司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制度,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会计基础。强化公司约束机制,坚决制止管理者任意违反财务规定,自行支配企业财产物资的经营行为。再次要建立健全以注册会计师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会计师事务所在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中起着独立审核、严格监督的外部审计作用。以外部审计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是会计信息到达外部使用者的最后一道关卡。这一监督体系的完善程度和运行效益,对于市场上的信息流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最后,政府对信息市场要进行适度管理,通过行政手段强化企业外部监督,通过政府审计机构、财税部门加强审计监督,并与会计管理部门合作,建立会计信息规范体系,规范企业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披露会计政策选择和变更、重大环境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行制度,上市公司所有股份都有上市流通的权利,并提高社会公众股的比例。

(三)强化债权人在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强化债权人在财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抑制“内部人控制”现象,并形成银企之间的互动关系。编辑整理

参考文献:

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篇6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对策

一、公司财务治理的含义

财务治理的实质是财权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理配置,即在明确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前提下,规定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形成有效的财务决策、激励、约束和评价机制,规范财务信息的生成、呈报和披露机制,达到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均衡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财务治理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以财务权力为客体,以财务权力分配为核心,以财务信息为载体,以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为治理目标。有效的公司治理有利于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股权过度集中,缺乏多元股权的财务制衡

国家股一股独大及股权的高度集中一直都是中国上市公司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这种股权过度集中,缺乏多元股权的财务制衡,使得股东大会对中小股东形同虚设,中小股东不能有效地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去。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维护,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愿的权利被侵犯,造成上市公司中财务治理结构的不合理现象日益严重。

(二)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由于我国实施的是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就是全民所有,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全民对公司的产权并没有约束力和积极性。因此,容易产生“所有者缺位”问题,从而使得股东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股东难以对经营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这样就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内部人控制。这将严重破坏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得股东和董事之间的信任委托关系变得薄弱。

(三)缺乏激励与约束相容的业绩评价机制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财务治理权的配置必然导致成本上升,委托人欲实现自身目标的最大化,只能采取各种方式对人的行为进行激励和监督,降低成本。有效激励和监督的前提是正确合理的业绩评价。激励与约束彼此相关,光有激励,没有约束,是行不通的。

(四)信息披露机制不规范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相分离的。企业上市以后所有权更分散,所有者的权利不断弱化。经营者在一定的信息披露规范框架下,根据自身的利益,对披露什么财务信息,以什么样的方式披露以及何时披露进行选择。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机制监管力不充足的情况下,甚至有的企业还出现了伪造收入、利润等恶劣事件。

(五)董事会受控股股东影响过大

在我国董事会缺乏独立性,董事大都由控股股东提名,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中董事往往被控股股东所控制。董事会虽然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却没能发挥实质性的监督功能,对控股股东的行为起不到应有的约束限制作用。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人员结构不合理导致权力失衡,董事长存在的可能,中小股东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维护。

三、完善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基本对策

(一)优化资本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散化,提高股权的流动性

“一股独大”或股权集中在极少数股东手中,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促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散化,并且前几大股东之间应均衡持股,从而起到权利相互制衡的作用,并克服股权集中所带来的各种弊端。为了能够真正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必须解决股票全流通问题。具体建议:一是进行国有股减持,同时引进其他所有者,实现股权的多元化。二是确定今后发行新股全部实行全流通的发行制度,上市公司所有股份都赋予上市流通的权利,并提高社会公众股的比例。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应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挖掘。随着现代公司的发展,加强对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可以调动经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经理层的行动要受到约束,对他们的经济后果负责任。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就要实行合理的报酬组合制度,使经理人员的利益同公司利益挂钩,并与所有者利益一致,实现激励兼容。通过建立经理人员报酬与其经营业绩挂钩的报酬机制,探索多样化的薪酬制度,有利于提高经理人员努力程度,打破经理等内部人由于委托―关系而造成的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背离,减少对公司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的利益损害。

(三)强化债权人在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强化债权人在财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抑制“内部人控制”现象,并形成银企之间的互动关系。中国企业的债权人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重塑银企关系机制可以考虑如下办法:(1)允许银行向企业投入股权资金。这样银行就可以以股东的身份享有企业的部分控制权,并使债权控制与股权控制相互补充。(2)在企业董事会设置兼职债权人董事,债权人董事一般不干预企业的经营与财务,但在监督企业财务决策、防范风险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四)规范信息披露制度,降低信息不对称性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可以使各利益相关者及时、准确的掌握对方的信息,减少一方利用信息不对称性对另一方产生的欺骗。加强各方之间的相互监督,确保各项商业活动顺利进行。完善信息披露机制,要求各家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监管要求,并结合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和交易事项进行披露,确保披露出的信息的质量,对维护各方经济参与者的权益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春红,曲炜楠.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模式分析[J].财会通讯,2009

[2]孙伟.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篇7

  一、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相关概念解析

  (一)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

  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主要包括财务事项等经营信息和非财务事项信息,主要是指财务会计信息、法律事务、资产评估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财务会计信息是最根本的,它是公司各方面情况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对象

  1、公司信息披露的对象首先是公司的股东,包括国家股东、企业法人股东、社会个人股东和外商投资者。

  2、公司信息披露的对象还包括公司的各种债权人,如银行、原材料供应商、公司债券持有者等。

  3、政府的有关管理部门也是公司信息披露的对象。代表政府的证券监管部门有必要通过各上市公司的定期或不定期报告,掌握各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实现对证券市场的有效管理,保证证券市场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维护公众的投资利益。

  4、证券市场上存在一些打算购买股票或债券的投资者,他们被称为潜在的投资者。这些潜在的投资者也是公司信息的使用者。

  5、公司信息的披露对象还包括公司职工。从自身利益出发,公司职工同样希望公司能以公开的方式提供有关信息。

  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在质和量两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与此同时当前上市公司财务信自披露仍然存在着可信度低、决策有用性不强和时效性差等几方而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可信度低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不真实的表现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会计政策与手段使用不当。有的上市公司不顾职业道德,配合庄家炒作进行利润包装,少计费用和损失,不恰当地提前确认或制造收入和收益;二是利用销售调整增加本期利润。为了突击达到一定的利润总额,如扭亏或达到净资产收益率配股及格线,有的公司在报告前做一笔假销售,再于报告后退货,从而虚增本期利润;三是将费用扫在“待摊费用”科目,采用推迟费用入帐时间的办法降低本期费用。

  2、违反有关证券和会计法规,编制虚假财务报表,误导市场。

  3、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我国上市公司发生关联交易的情况十分普遍。其主要手段有:①关联购销。上市公司与关联公司之间通过低价购进,高价售出,应收帐款高额挂起,在不产生现金流的情况下,达到形成高额利润的目的;②资产重组。由于我国对资产价值评估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及操作规范,加上地方政府刻意参与,使得上市公司常以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公司为依托进行系列资产重组、资产置换,达到将不良资产转让给关联公司,将优良资产转让给上市公司,使上市公司短时间内经营业绩有较大改善;③费用分摊。上市公司改制上市前,一般都将企业社会性的非生产性资产剥离出去,但股份公司上市后仍需要存续的关联公司提供各方面的服务。这些服务涵盖医疗、饮食、物业等多方面。各项服务收费的具体数量和分摊原则是否合理外界无法判断,操作弹性大。当上市公司不理想时,通过调低收费价值和上市公司承担比例,达到增加利润目的。

  (二)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不强

  财务信息披露是会计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必须考虑的因素,然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在非财务事项、预测性信息、和财务信息内容上的缺陷使得披露的财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不强。

  1、非财务事项披露不够

  会计信息也是一种商品,相关性差不能适应会计信息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对于投机成份较浓的市场,投资者对相关性的需求有时甚至比可靠性还要高。相关性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的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经营背景等非财务信息、对投资者决策尤为需要。上市公司非经营信息的评价已成为证券市场投资选择的重要环节,年报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现行年度报告体系往往局限于财务数据及其相关说明,而没有考虑用户全面了解企业的机会与风险以及企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的需要,在非财务数据的披露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2、预测性信息披露不规范

  

  我国上市公司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的随意化主要表现在:①有关部门对企业披露预测性信息的要求太低。体现在:强制披露主体范围过窄,仅限于上市公司上市时;要求披露的内容太少,仅要求披露盈利预测信息,其他重要的预测性财务信息则没有要求;盈利预测的披露渠道主要局限于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②没有完善的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外部监管机制,对企业约束不够,新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可靠性不高。③责任不清,没有建立盈利预测保险制度。盈利预测存在重大偏差,误导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时,由于责任不清,不知追究企业管理当局还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笼统归结为宏观环境的影响,推卸责任了事。

  3、信息披露内容不规范

  现行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不系统,散见于各种规定之中,因此信息披露制度不稳定,不易执行。从内容上来看,也不够规范,《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虽对公司收购的信息披露有所规定,但并没有解决下列诸多的问题,如大股东应披露的会计信息包含的具体的内容;公众吸收、消化信息的时间段;对公开披露信息的虚假性,严重误导或重大遗漏方面,以及专业性中介机构公开披露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都没有明确的界定。

  (三)信息披露时效性差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根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一般按年、月编制。《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六章第57条规定,上市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的前六个月结束后60日内提交中期报告,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120日内提交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报告”。这种定期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前提下,对决策是有用的,信息使用者可以大致准确地顶测企业下一年甚至以后儿年的财务状况。但面临的现实是,知识经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经营活动不确定性日益显著,因而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期就大大缩短。

  

  三、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往来日益密切,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不仅仅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融入世界资本市场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一)规范财务信息披露是我国引进外资,推进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迅速,需要大量吸收外部资金。近几年西方经济持续衰退,大量资金未能找到适当的投向,资金使用成本很低,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对海外资金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但目前我国公司吸引外资或在海外上市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国内公司按国际惯例充分披露信息的困难较大,而国外投资者对国内公司提供的信息也存在许多疑虑。外商投资者难以通过公司提供的信息准确地评价公司的投资价值。因此,按国际通行的方法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信息的可比性,不但有利于吸引外资,更将进一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国际化建设。

  (二)规范财务信息披露是防止信息垄断、扩大投资的必然要求

  股票市场是一个对信息极其敏感的市场。许多政治、经济等外界因素以及公司的经营业绩,重大事件都会引起股价的波动。一旦这些信息被少数人垄断,他们就很可能利用这些信息在股市上兴风作浪、牟取暴利,而大多数投资者则要蒙受损失。为了防止少数人垄断信息,就必须使信息公开化,通过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让广大投资者同等地获得可能影响股价的信息,保证投资者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只有建立清晰、明晰、及时、快捷的财务信息披露方法体系,提高投资者去伪存真,甄别好坏的能力,才能使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真正得到保障。

  (三)规范财务信息披露是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的股份制企业中,由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改组的约占85%,这些公司无论是内部管理机制还是在市场中的行为,多少都还带有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色彩。通过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公司经常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中,才能促进经营者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质。

  四、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对策

  事实证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破坏了上市公司的诚信形象,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为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企业改革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论文网]

  (一)完善财务信息的市场环境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不真实主要原因在与需求主体缺位,为此必须完善财务信息的市场环境,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投资者素质。

   1、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首先必须完善公司产权制度。完善的产权制度是股东等市场主体根据真实财务报告进行交易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使得股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才能形成其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经济上的契约关系,进而形成真实财务报告的需求主体。为此有必要推行三级法人制度使投资主题明确化,落实股东权利使董事会受到股东大会的有效制约;其次必须完善上市公司的内控机制,完善公司章程,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的权限,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并尽量避免董事和经理交叉任职,从而确实建立起董事会和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经理对董事会负责的制衡机制。

  2、提高投资者素质。提高投资者素质,使其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从而能根据自身决策需要,更好地阅读、理解和分析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并善用股东权利,针对会计信息披露上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向公司董事及经理人员施加必要的压力,使之得以改进。与此同时,广大投资者还应增加法律意识。投资者应该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利益,针对会计信息披露上的一些违法行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有关责任人士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3、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完善证券市场法规体系,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建立以《证券法》为核心的证券制度规范,制定完善的会计准则和审计执业规范。

  (二)完善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内容,鼓励自愿提供非财务信息

  企业报告应考虑投资大众的广泛信息需求,满足用户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机遇和风险,以及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的需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整类型应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企业管理部门对信息的分析说明。主要说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未来的发展趋势;②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信息和经营状况信息;③未来的预测信息。包括企业面临的机遇和风险,企业的发展和开发投资计划;④股东和管理人员信息,包括董事、大股东、管理人员的持股情况、酬金以及关联交易方面的说明;⑤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企业经营业务,资产的范围、内容、规模,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等。

  鼓励支持上市公司对企业非经营性财务信息的披露,主要包括管理当局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发展规划、增值表、环境保护报告等,既有对过去经济事项的解释,又有对现在情况的说明,还有对未来结果的预测。

  (三)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奖惩机制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违规披露一方面是其私利因素影响的,然而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督,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能够有效的规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

     

  1、强化业务检查。中注协应建立、健全对事务所的业务检查制度,并加强对同业互查的组织与领导,有步骤地开展执业质量检查工作。在上述业务检查及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所发现的会计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证监会应在其职权范围内,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厉惩处,绝不姑息迁就,对于其中构成犯罪的应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在注册会计师的惩处上,中注协应会同财政部门、审计署、证监会、司法部门等各方监督力量,尽快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委员会,制定惩戒办法,统一惩戒尺度,对违法乱纪的注册会计师,及时予以严肃处理。总之,各有关执法部门应强化执法意识,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会计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公正执法,铁面无私,维护股票市场发展的正常秩序。

  2、加大对违规财务信息的处罚力度。一方面要加大惩处面,除对有迹象显示存在信息披露违规情况的上市公司进行针对性的查处以外,还应对上市公司年报建立正常的抽查复审制度;另一方面加大处罚力度,对信息披露中存在虚假或重大遗漏的上市公司,应给予严格的处罚,比如采用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摘牌等方式,严重的还应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3、建立举报违规奖励基金。只有建立起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形成高效严密的监督网络,才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上升的势头。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个面向全国的举报上市公司违规违法行为的奖励基金。对于举报者的举报,经调查核实确有其事后,给举报者以重奖。

  

  结  论

  规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在优化财务信息市场环境的同时,完善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内容鼓励提供非财务信息,加大监督和奖惩力度,促进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规范,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经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2]孟凡利,周经吕.会计信息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年.

  [3]葛家澍.中级财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99年.

  

  [4]齐萱,白默.关于构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实证分析

   [j].会计之友,2005,(7).

  [5]曹梦菲,王平.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问题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1).

  [6]张波.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财会研究,2002,(10).

  [7]李全中,靳惠.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中州审计,2001,(12).

  [8]齐兴利,周丰滨,石树文.关于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1,(1).

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篇8

【关键词】XBRL,上市公司,现状,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XBRL由CharlesHoffman在1998年研究出来,次年10月XBRmL测试用的原型初步建立完成。在我国,2003年上证所开始实施基于XBRL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标准,2004年共有730余家上市公司采用标准化报送系统报送2004年第一季度报正文,中国成为第一个正式在资本市场中采用XBRL标准的国家。从最早证券交易所的XBRL实例文档报送试点到公布XBRL财务报告通用国家分类标准,目前各行业正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分别制定各行业扩展的分类标准。从实践角度看,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与国际强国相比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上市公司XBRL财务报告发展现状

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例,在2002年XBRL技术刚刚被介绍到国内的时候,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就同中国证监会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一道组成联合项目组,研究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过程中应用XBRL技术的可行性。在2011年年度报告披露期间,上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在交易所的官方网站同步披露年度报告的pDF文件和XBRL实例文档。2012年1月18日,St兴业率先开启2011年年度报告披露大幕,截止4月27日,所有上市公司均已提交年报XBRL实例文档。由于加大了披露前XBRL实例文档的复检力度,XBRL实例文档的质量达到了开展此项应用以来的新高。

然而目前我国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并不完善,在提交财务报告时仍需提交FpD文件,所以XBRL财务报告的优势不能很好的体现,致使很多公司认为XBRL只是另一种合规负担?,尽管目前许多公司都被要求在外部报告中遵守XBRL应用要求,但企业实施动力不足。

三、上市公司XBRL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对XBRL财务报告认知度低,缺乏积极性

大多上市公司对XBRL财务报告实施效果感觉一般,个别上市公司更是满腹牢骚,对XBRL财务报告的实施非常不满。上市公司应用XBRL财务报告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在XBRL实施过程中,相当多的上市公司是由eRp系统产生各种财务报表,需要XBRL报表时,通过XBRL格式转换器进行转换,最后形成XBRL文档,上市公司并没有从这种模式中得到任何好处而且又费时费力,上市公司只是为外部监管单位提供一份实例文档而已。因此,上市公司在实施方面敷衍了事、投资者反映冷淡也不足为奇。

(二)数据存储空间较大,信息处理效率受网络影响较大

美国web服务咨询公司的ZapthinkLiC在报告中指出:“当增加所有的XmL编码和描述符后,1GB的传统数据库信息将扩充到20GB”。咨询服务公司teleChoice的CeoDannyBriere说:“由于XmL固有的冗余特性,对XmL数据的管理将增大应用服务器的负担,因需要对XmL数据做析取、分析和频繁地转换成HtmL这样的格式,这将导致大量占用应用服务器上的CpU”。

(三)XBRL的数据信息源不能与上市公司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一体化

XBRL技术在开发之初,都是相关交易所设计的。每个交易所都有自己的课题组。而eRp虽然也是软件开发商等外部机构所开发,但是在引入到每个企业内部中时,一般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二次开发,其功能一定是服务于内部营运管理。因此,要想把XBRL和eRp连接起来,eRp软件同样需要修改[2]。其难度可想而知。这不仅要求企业首先要认识到XBRL的作用,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去做这个事情,同时对于人力的专业素养也有很高的要求,这对于企业来说,显得太过于为难。

四、上市公司XBRL财务报告实施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和人才培养

XBRL对大多数人来说还属于新生事物,需要花费一些精力和时间去熟悉认识。要想XBRL财务报告发挥其价值,需要相关人才和技术的支撑。国家加大投入和宣传的同时,也应更多的去考虑如何使财务使用者从XBRL财务报告中得到切实的利益,优化软件,降低XBRL财务报告的成本。上市公司也应积极配合,组织专业培训,引导财务人员对XBRL的钻研和学习,注重人才培养,将专业人才培养并入公司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二)在上市公司eRp系统内添加XBRL功能模板来实现财务报告自动化生产

可以让eRp厂商在系统内预设置一套映射规则模板,将企业eRp系统内的财务项目于XBRL分类标准元素建立对应关系,系统根据映射关系和eRp系统内的财务数据直接生成财务报告[3]。或者是将XBRL功能模块根据企业eRp系统内财务报表结构直接生成扩展分类标准,然后将eRp系统内的财务数据生成为财务报告。

(三)完善XBRL分类标准的扩展

现阶段对于各国的分类标准而言,都是在不断的完善当中由于缺乏标准和不清晰的定义,财务报告中的很多信息元素还不能被标记。公司通过对分类标准的扩展来提高XBRL数据披露的质量。然而,所有的国家都希望随着分类标准的发展和成熟,元素的扩展将会逐渐减少。元素的扩展可以增加公司信息披露的针对性,同时元素的扩展也降低了公司之间信息的可比性,由于公司在元素的扩展中缺乏一定的标准和知道,会产生错误,影响信息的质量。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应该关注分类标准的扩展。

(四)加大软件开发力度,提供技术支撑

XBRL是一种计算机语言,这就需要软件开发商与企业的沟通交流,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将他们的财务报告使用软件方便地转换成XBRL的实例文档。实例文档生成后,如何检验实例文档的正确性也是软件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这个正确性不仅仅是检查实例文档中的数据是否符合分来标准中的计算机链接库和实例文档的一致性校验,还要检查它和企业原财务报告的数据是否相同。

参考文献:

[1]秦长城.XBRL窘境与出路――专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王立彦[J].新理财,2014,(8):59-61.

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篇9

2.有效市场理论。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市场上任何时候的证券交易价格都能正确反映所有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和全部信息(包括公开和未公开的信息),有效的证券市场是不会被上市公司“欺骗”的,投资者能“看透”财务报告中所内涵的信息,上市公司的充分呈报,可以使利益各方都受益,从而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如果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误导甚至欺骗证券市场,强调正面信息、遗漏负面信息或使负面信息模糊化,那么有效的市场对不充分、低质量的呈报的反映是要求更高的回报率,并且会使股票折价。因为,上市公司最小化地强制公布的信息,主动的、竞争性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从其他渠道获得私人信息和有机会获得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并且寻求那些提供有用信息的投资机会。因此,如果公司不呈报足够的信息,其将面临更高的资本成本。没有更多的会计信息,投资者就不愿以更高的价格去购买股票,市场流动性就低,公司发展所需的资金就难以募集。

三、上市公司两种财务呈报方式相结合的必要性

(一)理论上结合的必要性

理论上,上市公司的财务呈报是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的结果,强制性财务呈报和自发性财务呈报看上去是一对矛盾的概念,但实质上这两种财务呈报方式是有内在联系的,二者的选择都是以提高财务呈报有效供给和会计信息质量为目标的,从理论上讲,即使没有政府的强制性财务呈报规定,上市公司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自发性财务呈报行为。但特定契约转为财务呈报实践,则依赖有效的契约,而契约的有效在实践上很难实现,因为管理当局不可能与利益相关者一一签约,同时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股权分散化,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成多元化趋势,因而需要签订无数的契约,这不可能做到,即使做到了,也降低了证券市场的效率和公平。而有效市场理论和信号理论的前提是必须存在一个有效的市场,即证券市场、经理人才市场和兼并市场是有效的。但是信息本身的不对称性、公共物品性以及供给垄断性等特性,往往导致市场的失效和失败,以上诸多原因决定了上市公司的财务呈报必须坚持以强制性呈报为主。

(二)实践上结合的必要性

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篇10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着缺乏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以及充分性等问题,甚至由于上市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粉饰绩效,操纵利润来制造虚假信息,再加上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致使财务信息的职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财务信息披露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利用企业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j第二,报表中存在大量虚拟资产;第三,很多上市公司对或有事项所涉及的项目采取回避态度,及时进行披露也往往不全面或过于简单,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二)信息披露不及时

信息披露不及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我国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规定的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期报告,年度报告的编制周期过长;第二,监管机构往往难以准确确定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上市公司往往根据自身利益需要自行选择时机披露重大事件;第三,上市公司每天都有大量新信息生成,而会计的确认、计量,核算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不断产生,受到技术手段和信息生产成本,传递成本的严格限制,会计信息的披露只能是间断的、周期性的,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难以保证。

(三)信息披露不充分

部分上市公司没有把信息披露当成自身应承担的义务和股东应获得的权利,而将其视为负担,往往不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进行全面披露,有意或无意遗漏依法须披露的重要事项,或通过故意夸大事实和隐瞒事实的方法来误导投资者。

(四)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上市公司会计制度不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还不完善,对相关责任人的界定还比较模糊,对违纪,违法行为的处理也并未明确。如:《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都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做出了规定,但是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问题还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缺乏相关的实施细则。

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问题的成因

(一)上市公司的内在原因

首先,上市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粉饰绩效,操纵利润来制造虚假信息。这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一旦被取消配股资格或停牌。会对企业本身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导致企业的声誉扫地,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为了在证券市场上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提高竞争力,便通过会计造假虚增企业利润而隐匿企业债务和不良资产等负面信息。其次,当前上市公司在管理上并不完善,会计规范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在公司内部存在着执法不严,处罚不力的问题,而相关法律,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等并未对会计规范的执行性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这在客观上加剧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问题。

(二)证券监管监督乏力

当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并不完善,许多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都是在极其严重时才暴露出来,这大大加重了上市公司在财务信息披露中的投机行为。一方面,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其对市场的监管往往是根据政策的导向来调控股市的升降,而不是在自由发展的证券市场中进行事中监督;另一方面,交易所在运作过程中很少严格约束会员,造成很多市场违规行为。

(三)违规处罚力度低

我国上市公司因财务信息违规披露所受到的处罚远远低于其获得的收益。第一,对上市公司违规披露的处罚主要是行政处罚,处罚力度较小,难以起到威慑作用:第二,由于对上市公司的违规处罚具有时效性方面的限制,使很多上市公司怀着侥幸心理,不断进行财务信息违规披露:第三,在刑事责任制度方面,相关法律虽有所规定,但真正因财务信息披露违规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并不多见,而民事责任制度的弱化更是大大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

(四)注册会计师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注册会计师行业目前存在执业质量低,职业道德差的问题,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因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在执业过程中受利益驱动,而忽视执业质量与职业道德,不按照审计准则和行为规范的要求来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和编写审计报告。此外,随着上市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经营业务也日趋复杂,注册会计师受审计成本和精力限制,难以对账项进行详细审计。

三、完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和控制结构

要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必须从上市公司自身方面着手,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要完善上市公司股本结构,加强非流通股的市场流通,探索让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的有效措施,建立独立的国有股股权行使机构,代表国家行使股东职权;第二,完善上市公司内部监督结构,发挥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内部监督作用并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以有效摆脱经理层对财务信息的控制,实现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再监督;第三,完善经营者的选任和考评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完善的专业经理人市场及其职业道德标准,处罚条例,在专业经理人市场内设立监管机构,负责监管职业经理人员。

(二)建立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首先,要制定科学配套的会计规范体系。其次,要完善财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上市公司在财务预测信息披露中的相应责任应该在相关法规中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如上市公司没有故意提供虚假财务预测信息,注册会计师也已经按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了审核,他们无需对财务预测信息的质量承担责任;而对于有意虚假财务预测信息以误导投资者的行为,则要根据《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及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坚决给予打击。

(三)加大对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首先,要完善相应的刑事制度以规范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解决如何搜寻确凿证据的难题,寻找对法人犯罪有威慑力的处罚方式,加大其违规成本。此外,有关部门应在认定违规行为,确定违规责任后,严格秉公执法,并考虑执法成本的合理化和适度化,兼顾效率和公平,以最少的成本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