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58:43

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篇1

一、任务目标

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推进饲养设施现代化、养殖品种良种化、生产管理标准化、质量监管全程化、生态环境友好化、市场经营产业化,加快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组织化建设步伐。具体目标是:年,在全市新发展(含改扩建和技改)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养殖小区50处以上,其中,新建30处。

二、建设内容与要求

(一)建设重点

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以发展标准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主要形式。新发展的标准化养殖场区,以奶牛、肉鸡、生猪、蛋鸡、肉牛、肉羊等优势产业为发展重点;现有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通过配套完善生产设施设备,推广统一的专用品种、统一的技术规程、统一的质量标准等技术改造升级为标准化养殖场区;新建设的养殖基地要符合当前畜牧业发展方向,高标准建设,带动全市养殖基地向标准化发展。

(二)建设内容

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内容,包括饲养场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软件建设内容主要指在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硬件建设内容如下:

1.管理区:管理区设在上风向,包括值班室、消毒室、办公室和技术服务室。场区入口设置消毒池,入口消毒室安装消毒设施或紫外线消毒灯。

2.生产区:生产区设在上风向,包括兽医室、饲料库、畜禽舍和饲养员居住室。肉牛、肉羊和奶牛场区设有运动场和青贮池。

3.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设在下风向,距离生产区50-100米,采用围墙和绿化带隔开。包括病畜禽隔离室、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间和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粪污处理厂或沼气池、粪便堆积发酵池等无害化处理设施是标准化基地建设的重点内容。

4.猪场发酵床:发酵床建设根据当地水位高低选取地下式和地上式。地下式发酵床要求向地面以下深挖80-90cm,地上式发酵床是在地面上砌成高80-90cm的坑。床底均为土地面夯实,建成后填满制成的有机垫料剂。发酵床的主体由有机垫料组成,垫料由木粉、秸秆、稻壳、花生壳粉、玉米芯等按比例配合,加入原土、食盐、酵素菌剂、天惠绿汁、氨基酸、乳酸菌、汉方剂、矿物质等,加水使含水量达到65%,经过2-4天发酵制成有机垫料猪场发酵床。

(三)具体要求

标准化养殖场区地址选择、规划布局、品种引进、日常管理、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疫病防治、废弃物处理与污染防治等要求,依照农业部畜牧业司下发的《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范》执行。具体要求如下:

1.标准化场区建设地点必须距离生活饮用水源500米以上,距离镇村居民区、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企业500米以上,距离干线公路500米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000米以上。

2.标准化场区必须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防疫条件,满足动物防疫监督与疫病监测工作的要求,自觉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管理,积极配合并主动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并持有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防疫合格证》,从事种畜禽生产的应同时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3.具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和配套的生产设施,布局科学合理,标准化场区周围有隔离墙和树木隔离带,生活办公区与生产区分开,出入场区净道与污道分开,大门入口处有消毒设施。

4.具有对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沼气池等设施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设施,其中的粪便处理池须防渗漏、防雨淋、不外泄。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应符合GB16548的有关规定。

5.引进饲养的畜禽如果属于在全市推广的主导品种,要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非疫区种畜禽场引进,经产地检疫健康并持有检疫合格证明。引进后隔离饲养观察不少于15天,经所在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测,无规定的动物疫病。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各镇政府)要认真研究制定本区域养殖基地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方案,明确领导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做好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工作。

(二)加大扶持力度。各镇政府要积极对接国土、畜牧、金融等相关部门,在用地、资金等扶持措施方面争取支持,重点扶持新建的标准化场区;争取的标准化示范项目资金、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优先用于扶持畜禽标准化基地建设。

(三)加强技术服务。畜牧部门要通过开展科技人员联系养殖大户、送科技下乡、现场指导等形式,加强宣传培训,强化对标准化饲养场区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在良种繁育、建场、饲养管理、技术服务、疫病防治等方面做好全方位服务,把畜禽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推广到每一处标准化养殖场、养殖小区。进一步研究完善和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菌种制作使用技术、养猪场舍及发酵床建设技术、垫料筛选应用技术、发酵床使用管理技术,以及夏天通风、降温和冬天采光、保暖等集成技术,规范菌种使用,规范猪舍建设,规范发酵床建设,规范饲养管理。

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篇2

一、畜禽养殖发展重点

根据全区发展布局和资源分布,突出区域优势,发展产业特色,重点构建防疫检疫体系,支持生态养殖和特色养殖,创建都市观光畜牧业,初步实现畜牧业布局区域化、品种优良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国际化、防疫网络化、服务社会化、产品无害化、农民组织化。

(一)主要任务

1、品牌创建和特色产业培育。围绕都市农业和中心城区的消费需求,鼓励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组织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争创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加大对畜牧特色产业支持力度,挖掘畜牧业发展潜力,培育新的增长点,重点支持干撒菌自然养猪法养殖、林下养殖模式和都市生态特色养殖。

2、标准化生态饲养。按照“统一标准、规模饲养、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支持3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标准化改造,加快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确立现代养殖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粪便排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3、良种繁育。加强优良种畜禽品种的引进,提高良种选育、推广使用能力。构建猪、牛配套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良种供种水平。

4、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动物防疫、监测、检疫监督体系,建立动物疫情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报机制。加强动物隔离场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检测体系,加快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和评估认证。加强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5、畜产品质量监测。支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实现动物和动物产品质量网络可控化;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完善提升区动物及动物产品报检中心,达到国内先进。支持已发证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改造,确保乳品质量安全。严格畜牧业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6、科技研发与推广。加强现代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畜牧龙头企业为主体,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支持畜牧业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联合,发展生物高新技术和新型兽药、饲料等产品,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建立健全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通过科技培训、示范带动等形式,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瘦肉型猪配套养殖技术、高产奶牛繁育与规范化生态饲养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全株玉米青贮及秸秆利用技术、配合饲料生产应用技术和数字化信息管理技术等。

7、畜产品市场信息。支持畜禽合作社建设和畜禽产品配送交易市场建设,推行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等现代畜产品交易方式和物流体系。积极组织产销对接会、产品订货会,逐步增加对北京、上海等地区畜禽及其产品供应量,不断扩大国内高端消费市场占有率。

(二)四大特色化项目

1、奶业项目。依托得益乳业、康智多公司,改扩建存栏3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奶牛饲养场(区)3处。

2、林下养殖产业化项目。全区林下养殖面积达到3000亩,放养畜禽数量达到10万头(只)。充分依托林坡地、农家乐饭店、荒山承包地、山区景区等大力发展林下放养土杂鸡和特禽,建设存养5000只以上土杂鸡或百头以上生猪规模化林下核心养殖基地3处,进行集中连片林下放养。通过成立合作社、注册商标等方式,实现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创建无公害品牌,使无公害畜禽产品直接进入超市。

3、生态养殖示范工程。以鑫牧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建设10个自然法生态养猪标准化养殖场,实现年出栏自然法养猪方式的生猪1万头,依托轩睿食品加工厂和盛乡源肉类市场,形成无公害生猪饲养、加工、销售联合体。

4、都市观光生态畜牧业。规划都市生态特色养殖园区,形成环保养殖、无公害种植为一体的环境友好型特色养殖园区,构建以玉黛湖、吉田园和中埠黑铁山佳海工贸特禽养殖公司为基地的都市畜牧业特色园区,将畜禽产仔、饲养、防疫、屠宰(挤奶)、加工(包括烹饪、腌烤)到制成品等一系列过程展现出来,展示畜牧生产过程,吸引游客观赏休闲体验,丰富发展畜牧文化内涵,形成观光、科普教育、生态养殖为一体都市观光畜牧业。

二、政策扶持措施

(一)建立稳定增长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强化对畜牧业的财税扶持。重点支持“七大任务”和“四大特色化项目”建设,逐步加大对自然法养殖、良种良法推广、都市生态特色园区和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等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和壮大畜产品龙头企业。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支持畜牧业担保体系建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现代畜牧业,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业保险,探索建立适合不同畜禽品种的保险制度,增加畜牧信贷支持力度。三是区财政对于技术先进具有带动示范能力,实施自然法生态养殖的企业、合作社进行标准化改扩建项目的给予补贴或奖励。对于发展特色畜牧业为居民提供无公害畜禽产品,并形成规模的园区、畜产品加工企业或合作组织给予奖励;对于获得市级、省级、部级畜产品名优品牌的企业和合作组织给予奖励。

(二)因地制宜设置禁养区、控养区和适养区

1、禁止养殖区的要求

(1)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调水工程干线及其设施的保护区域;

(2)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3)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4)环境质量达不到功能区标准的区域;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区域。

在禁止养殖区内,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已经建成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限期关闭或者搬迁。

2、控制养殖区的要求

(1)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和重要的河流、湖泊周边地区;

(2)高密度饲养区;

(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区域。

在控制养殖区内,严格控制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数量和规模,不得新建小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3、适合养殖区的要求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选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符合城乡规划,鼓励畜禽养殖者利用荒山、荒滩、荒地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地从事畜禽养殖活动,禁止利用基本农田发展畜禽养殖,养殖小区(场)选址时地势、水源、土壤、空气符合相关标准,距村庄、居民区、公共场所、交通干线1000米以上;

(2)建在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居民聚集区的下风向,未被污染、无疫病的区域;

(3)距离其他畜禽养殖场或者养殖小区1000米以上;

(4)距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等区域1500米以上;

(5)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4、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并具备下列条件:

(1)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和生产设施;

(2)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3)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防疫条件;

(4)有对废水、异味、畜禽粪便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治理和综合利用的设施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5)场(区)建设布局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污物处理区明显分开;

(6)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区畜禽养殖“三区”的设立范围

1、禁止养殖区:城市近郊和城镇聚集区,滨博高速路以东、济青高速以南、湖南路以西、南田路以北设为禁养区,在禁止养殖区内,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小区),对于已经建成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限期关闭或搬迁,关闭或搬迁的养殖场(小区)补偿标准按照《省土地征收管理办法》(省政府第226号令)第二十条规定;

2、控制养殖区:炒米山水库及引太干渠来水方向1公里范围。在控制养殖区内,严格控制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数量和规模,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小区);

3、适合养殖区:中埠黑铁山周边的荒坡和一般农田(范围:郭家、大寨、边辛、小王、大王、孟家等村)适合规模化生态养猪项目、标准化鸡场建设和以黑凤鸡、肉食鸽等品种的特色养殖加工基地;杏园办事处官庄周边的荒山和一般农田,适合规划养殖小区集中附近养殖户,腾出土地为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区提供环境保证,需规划500亩养殖小区;沣水镇炒米、东高、大高、高炳、梁鲁、张炳、四角方等的山坡地带和一般农田,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建立防疫设施齐全的养殖小区,以消化秸秆和生态养殖项目为主,实现种、养循环和林地养殖模式,为农民致富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需调整土地1000亩。在适合养殖区,要按照《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规定建设,科学的规划符合我区产业发展的都市生态特色养殖园区,安排以生态环保的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园区为主体。坚持种养结合,走农牧循环、动植物互惠的发展路线,科学划分畜禽养殖区域,合理规划区域载畜量,对适养区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水环境容量和耕地消纳畜禽粪污的能力,确定区域畜禽养殖数量,政府将优先扶持发展生态循环养殖,建立农业生态平衡体系。

养殖区的建设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畜禽养殖场(小区)选址要符合城乡规划,距村庄、居民区、公共场所、交通干线、其他畜禽养殖场(小区)1000米以上;建设符合都市农业园区的生态特色养殖,可参照市国土资源局和农业局《关于印发<市都市农业园区设施农用地审核程序(试行)>的通知》农字〔〕41号,进行土地手续的审核。二是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小区)要有对畜禽养殖场(小区)畜禽粪污和其他固体废弃物等进行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设施,并运转正常,同时功能区建设明显分开;三是同一畜禽养殖场(小区)内不得饲养两种(包括两种)以上的畜禽。

四、加强组织协调,落实扶持措施

(一)努力实现监管与扶持两兼顾。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努力做好养殖场监管与扶持工作,实行养殖备案制度,对登记备案的畜禽养殖场(小区),要主动搞好监督检查,确保养殖环节操作规范。经过备案的畜禽养殖场(小区)诚信度高、自律性强的,优先享受国家和省的相关扶持;已扶持的规模场,不主动备案和接受监管,实行“黑名单”制,今后将不安排扶持项目,切实落实监管扶持两促进,达到监管有效的目的。

(二)建立畜禽规模养殖监管扶持协调机制。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会同发改、财政、土地、科技等部门建立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加强监管、制定落实扶持政策,为畜禽养殖者提供资金、养殖技术、设施建设、质量安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服务,对于财政奖励资金建立使用和监管制度,确保奖励政策的合理,资金使用规范,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

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篇3

一、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当前,畜牧产业正处在由传统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县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0%以上,规模养殖户发展到300多家。畜牧业污染源主要来自规模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和废水等废弃物,我县畜牧业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是对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按照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沼气处理,就地消纳的原则进行处理,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领导,广泛宣传,营造畜牧业环境保护工作舆论氛围。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二级单位相关负责人和各镇(办事处)防检组长为成员的畜牧业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宣传、技术指导、与环保部门协调沟通等工作。充分利用电视、标语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强化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力量,共同监督养殖场户自觉遵守环保要求,全面推进畜牧业环境保护工作。平时利用送科技下乡、畜牧科技人员进场入户、技术讲座等活动,加强对养殖场户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养殖场户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循环农业和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意识,增强了养殖业主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加强引导,加大投入,推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近年来,我局将生猪标准化改扩建、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无害化处理补助等项目重点向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方面倾斜,平均每年向上争取相关资金约500万元,鼓励和引导规模养殖场科学开展粪污和病死畜禽等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大大改善了养殖场及周边环境。一方面大力推广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对于旧场加大标准化改造力度,督促养殖场配套贮粪池、沼气池、沉淀池、深度净化处理等粪污处理设施以及填埋、焚烧、高温化制等无害化处理设施,采用干清粪、控制用水、暗沟排污、固液分离、雨污分流等工艺,实现养殖粪污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从源头削减粪污产生量。另一方面,着力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加大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的推广应用,严格执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降低日粮中粗蛋白含量,提高饲料蛋白质和磷消化吸收利用率,减轻环境压力;规范兽药使用,禁止违禁药品使用,严格掌握兽药休药期。通过规范投入品的使用,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防止铜、磷和药物通过粪便进入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3、加强学习,总结经验,推广畜牧业环境保护先进实用技术。我局多次邀请县环保局领导及专家对畜牧系统干部职工、规模养殖场业主进行畜牧业环保相关知识培训。同时,积极组织规模养殖场负责人、业务骨干到外地调研学习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经验,目前,根据不同养殖规模和周边环境,我县总结推广“畜-沼-果(菜、林)”、“猪-沼-鱼”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走种养平衡、农牧互动、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畜牧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4、研究对策,科学防治,促进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今年,我局将畜牧业环境保护作为首要任务,已经代县政府起草并下发了“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分方案”、县适度规模场管理办法等,我局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进畜牧业环境保护工作,科学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一是加强实用技术推广,继续推广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模式,从源头削减粪污,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加强监管,对所有已建规模养殖场登记造册,鼓励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逐步实现达标排放,对所有新建规模场严格项目选址,并要求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三是加大扶持,整合畜牧项目资源,重点向养殖污染防治方面倾斜,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规模养殖场一律不予扶持。

二、实施《环境保护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及原因

1、部分养殖场业主环保意识不强。部分养殖业主只注重规模扩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环保设施的配套,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2、畜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普及率较低。畜禽环保养殖和畜禽粪污综合治理技术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涉及面广,畜牧部门环保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还很缺乏,致使养殖污染防治相关技术普及率较低。

3、大多养殖场粪污治理资金短缺。畜牧养殖业是微利行业,污染治理设施投资与运行费用较高,养殖业主单独治污资金匮乏,负担过重,致使养殖污染防治设施投入滞后于经济发展。

4、养殖业主因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费用过高,不愿意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三、进一步实施《环境保护法》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宣传开展畜牧业环境保护的意义,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和畜禽养殖业主的责任意识,争取广泛支持,增强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大力宣传畜牧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政策倾向,引导养殖业主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改善养殖场及周边环境。

2、强化技术推广。进一步加大技术示范、培训和推广力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畜牧科技推广人员及广大养殖场户技术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加快粪污综合治理、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及时梳理畜牧业环保工作遇到的问题,积极探寻经济、适用的畜禽粪污治理技术,促进生态型畜牧业发展。

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篇4

1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畜禽养殖场对外界环境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粪尿、污水、有害气体等。这些污染物对畜禽养殖场周围的空气、地下水造成污染,土壤富营养化,破坏当地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使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恶化。

1.1污染水体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水的生化指标极高(猪粪尿混合排出物的化学需氧量浓度最高可接近100g/L,细菌总数可达104~105个/mL数量级)。高浓度的畜禽有机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畜禽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会使对有机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此外,污水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会严重污染地下水,降低水的含氧量;水质中有毒物质增多时可使水体发黑发臭,无法饮用。

1.2污染土壤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及污水过量施用于农田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结构;畜禽粪尿、污水过量施用还可使农作物徒长、倒伏,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1.3污染空气畜禽养殖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臭粪素、酚类等有毒有害成分,严重影响周围的空气质量,危害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据畜禽舍内采样测定,小型养殖户因规模小、饲养密度低,舍内氨气浓度一般为6~35μg/m3,而中大规模猪场因饲养密度高,舍内氨气的浓度高达150~500μg/m3,同时含有大量甲烷、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通过扩散作用污染猪场周围空气。

2养殖业污染治理面临的问题

一般来说,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容易被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并随之得到治理,而养殖业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往往被忽视;且畜禽养殖业是典型的高风险弱质产业,受各种因素(如市场价格波动、疫病、天气等)影响较大,尤其是小规模的养殖户,资本积累能力差,几乎没有能力进行污染治理,“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无法有效实施。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法规支持。2001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出台的《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条例,是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行政执法的依据,但这两个文件所规定的执法对象经营规模过高,对于低于这个经营规模的畜禽养殖污染就没有执法依据;环保部门按照单户的养殖规模进行执法,但其难以随时掌握养殖场(户)的养殖规模。因此,这两个文件实际上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不强。

3宿州市防控养殖业污染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9号令)的精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控,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促进宿州市畜禽养殖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宿州市政府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2011年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计划的通知》要求,由市农委、市环保局制定了《宿州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实施方案》。

3.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控方案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控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点多面广,任务重,治理难度大,为此宿州市成立了以政府领导为组长,农业(畜牧)、环保、财政、监察、发改、科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共同抓好畜禽污染物减排治理工作。为加强对农业环保工作的领导,落实市政府与市农委签订的2011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完成总量减排的目标任务,市农委成立了以刘文利主任为组长的宿州市农业环保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强化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建立起工作机制。为完成宿州市2011年规模养殖业总量减排的目标任务,该市于2011年4月13日组织各县区畜牧兽医局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各县区环保局负责农业污染普查的人员、市农委有关科室、市环保局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宿州市2011年农业环保重点工作会议,贯彻学习《宿州市环境保护工作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统计分析、汇总规模养殖业有关数据,安排部署了规模养殖企业环保重点工作。

3.2突出抓好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物减排项目实施工作为统筹畜禽规模规模化养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宿州市农委多次组织专家,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综合利用、分类治理”的养殖污染防控思路,探索出以下几种符合实际、可操作的生态畜牧发展之路,为宿州市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2.1大力推广沼气工程,坚持综合利用,减轻畜禽养殖污染目前宿州市畜禽养殖污染主要采取沼气池厌氧发酵、回收沼气的初步治理办法。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推广粪便干、湿分离,尽可能把干粪回收生产有机肥,少量粪便随废水进入沼气池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回收利用,沼液、沼渣进行生化处理或进入氧化塘、调节池后最终返回农田、菜地、果园等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实现零排放。积极引导农村发展农牧、鱼牧、果牧相结合的牧-沼-果、牧-沼-鱼、牧-沼-菜等种养模式,实现有机营养物质的多层次利用,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目前宿州市已经建设户用沼气池3280口,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全市共建设农村沼气项目4.6780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每年产沼气1708.80万立方米,相当于1.172万吨标准煤,为农民增收节支四千多万元,带动农户改厨、改厕、改圈,因地制宜推广北方“四位一体”和南方“猪-沼-果”等能源生态模式,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3.2.2以发酵床养殖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宿州市集中扶持泗县慧川养殖公司、向阳养殖合作社、绿叶养殖公司、四山养殖公司、天宇养殖公司和埇桥区段广峰养猪场、三益猪业专业合作社、赵团结养猪场、灰古富民养猪场等15家规模养殖场开展“生态环保发酵床”零排放的养殖技术。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粪污利用方向,分别选择“发酵床养猪技术”、“三改两分再利用技术”(即改水冲地面粪污为人工清理干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固液分离—粪便与尿液分离,雨污分离—雨水和污水分离;将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进入牧场进行再利用)、“畜禽固体粪便处理与利用技术”等合理的技术路线,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

3.2.3加大力度改进畜禽养殖方式对小型养殖企业和农村散养户,采取种养结合、资源综合利用的办法,按照雨污分流、干湿分开、饮污分离的治理要求进行基建改造,减少排污量,进行综合治理和利用;大力开展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农业畜牧和环保部门积极配合各乡镇政府,根据确定的各乡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共同组织小区区域划定,集中搞好水、电、路和粪便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小区内新增的畜禽养殖企业,严格小区准入关,实施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各县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进行指导,提出养殖方式、治污方法、综合利用等指导意见。对实施零排放技术改造的养殖企业,各县区给予资金扶持。

3.3强化监督检查,加强目标考核为了解各地农业环保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完成2011年规模养殖企业减排项目计划,宿州市农委、市环保局组成联合调研组于6月16日到泗县、灵璧县开展规模养殖企业污染物减排调研工作。市农委、市环保局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监管,确保限期治理工作“责任落实、时间落实、措施落实、投入落实、监管落实”,同时强化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工作,指导和帮助企业选择适宜的畜禽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方式,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做到畜禽养殖场建设与污染治理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3.4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控的宣传力度宿州市政府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控的宣传力度。一是把畜禽污染物治理技术作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大力宣传《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环境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二是通过新闻媒体、科技人员入户指导、帮助养殖户算对比账等形式,开展环保养殖和畜禽排泄污染物治理的宣传工作,使减排畜禽污染物、防控畜禽养殖污染成为广大养殖户的自觉行动。三是组织开展畜禽污染物减排工作的交流会和研讨会,部署减排工作,推广先进经验。

4养殖业污染物减排重点工作的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畜禽养殖污染涉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事关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全面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的舆论宣传,引导全社会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的参与和关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为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篇5

关键词: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方式;防治措施;环境污染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713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5-0086-03Doi:10.13535/ki.11-4406/n.2015.35.042

一个国家人均对畜禽产品的消耗量,被看作是这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和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为满足人民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畜禽规模化养殖已成为我国目前养殖业发展的主流。然而,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我国在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过程中没能做到全面推广“干清粪”及“雨污分流”新工艺和要求,随之带来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方式的多样性,排放方式种类有干粪类、湿粪类和污水类等,使之带来的环境污染对人、畜健康造成了影响,养殖生产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显突出。据我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在农业源中,畜禽养殖业排放的CoD、氨氮总量分别为1268.26万吨和71.73万吨,占整个农业源排放CoD、氨氮总量的95.8%和78.1%,在全国排放CoD、氨氮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41.9%和41.5%。我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4年1月1日起已经正式施行,如何有效解决好养殖生产与环境污染这一矛盾,笔者通过对长期实际工作的总结认为:要就畜禽养殖业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方式采取不同的有效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技术,才能达到畜禽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减量化排放要求,实现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方式的形成

1.1干粪类排放方式

本文将畜禽养殖业以干粪形式排放污染物的方式称为干粪类排放方式。目前,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有三种途径形成干粪类排放方式:一是采取“干清粪”工艺清理分离出来的畜禽干粪;二是通过对水冲粪、水泡粪湿法清粪工艺的养殖场湿粪采用筛滤、离心、过滤、浮除、沉降、沉淀、絮凝等固液分离技术进行处理后清理分离出来的畜禽干粪;三是通过对养殖场污水处理后所产生的粪渣。

1.2湿粪类排放方式

本文将畜禽养殖业以湿粪形式排放污染物的方式称为湿粪类排放方式。目前,畜禽养殖业湿粪类排放污染物方式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水冲粪湿法清粪工艺产生畜禽湿粪;另一种是水泡粪湿法清粪工艺产生畜禽湿粪。

1.3污水类排放方式

本文将畜禽养殖业以污水形式排放污染物的方式称为污水类排放方式。目前,畜禽养殖业污水类排放污染物方式源于三种途径:一是来源于采用水冲粪清粪工艺的畜禽养殖业直接排放含畜禽粪的污水;二是来源于水冲粪、水泡粪湿法清粪工艺的养殖场通过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固液分离处理之后含畜禽尿粪的污水;三是来源于养殖场冲洗畜禽室舍的污水。

2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方式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干粪、湿粪及污水中都含有大量污染物,如BoD5、CoDCr、氨氮、磷、重金属,还有残留的兽药以及大量的病原体等,如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将会造成水体、大气、土壤的严重污染,因为,一是养殖业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含病原体多的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过多的有机物质进入水体后,其有机物分解将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发臭,导致水生生物死亡,过多的氮和磷还会使水体富营养化;二是畜禽养殖排放的污染物在厌氧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nH3、H2S等恶臭气体,这些恶臭气体将影响和危害畜禽养殖人员及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三是畜禽养殖业排放的污染物中含有过多的氮、磷、钾等养分,未经处理就直接、连续、过量施用,会给土壤及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使农作物减产、推迟农作物成熟期、影响后续农作物的种植等,所以有必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技术对其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科学的处理。

2.1干粪类排放方式采用的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

根据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干粪类污染物中含大量的氮、磷、钾等养分实际情况,怎样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是笔者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目前,国内外对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干粪类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生产有机肥料已有非常成熟的工艺。例如:位于新余市的江西一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0000m2标准化蛋鸡养殖场2014年底建成,其干粪类污染物经过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后生产有机肥料处理工艺技术的实施运行效果非常成功。其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江西一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0000m2标准化蛋鸡养殖场产生的鸡粪采用自动清粪机设备,干粪清理自动化,鸡舍清理出的鸡粪由专用车辆运至有机肥厂进行处理,鸡粪在运送至堆肥厂后,与锯末和秸秆等填充料进行一定比例的预混,其中鸡粪75%、填充料25%,同时加入少量的发酵液,之后进行自动化的翻料,经过一段时间的生物发酵堆肥处理。产生的有机肥一部分就近出售至珊娜果园农用处理,其余出售给市内农业种殖业,环境及经济效益明显。

2.2湿粪类排放方式采用的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

无论采用什么综合措施进行处理畜禽养殖场湿粪类污染物,都必须首先进行固液分离。采用筛网式、卧式离心机、压滤机等设备处理都可以完成湿粪类污染物的固液分离,固液分离之后的干粪采用前面2.1的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生产有机肥料,达到“资源化利用”目的;固液分离之后的废水可采用“厌氧+氧化塘处理技术”和“厌氧+好氧池处理技术”两种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技术进行处理。

2.3污水类排放方式采用的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

根据目前国内外畜禽养殖场污水成熟的处理技术来看,处理工艺的前端工序都必须进行固液分离。采用筛网式、卧式离心机、压滤机等设备处理都可以完成废水的固液分离工作,固液分离之后的粪渣采用前面2.1的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生产有机肥料;同前面2.2一样,固液分离之后的废水可采用下列两种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技术进行处理:

2.3.1厌氧+氧化塘处理技术。厌氧处理具有造价低、占地少、能量需求低的特点,还可以产生沼气,而且处理过程不需要氧,不受传氧能力的限制等,因而对有机物具有较高的负荷潜力,能使一些好氧微生物所不能降解的有机物部分得到降解。厌氧常用的方法有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器、厌氧接触反应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流化床、升流式固体反应器等。

氧化塘处理法是利用天然水体、土壤和生物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综合作用来净化污水。这类方法投资省、工艺简单、动力消耗少,但净化功能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氧化塘处理法是自然处理法的一种主要模式。厌氧+氧化塘处理技术处理畜禽养殖场废水的具体工艺流程见图2:

2.3.2厌氧+好氧池处理技术。好氧池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同时合成自身细胞。在好氧池中处理污水,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最终可被完全氧化为简单的无机物。

厌氧+好氧池处理技术处理畜禽养殖场废水的具体工艺流程见图3:

以上两种处理技术都采用了厌氧工艺,因为从治理技术来看,要在实现去除CoDCr、BoD5的同时,还要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不可缺少厌氧工艺。

3对污染源的防治措施及管理对策

3.1科学制定畜禽养殖发展及污染防治规划

为了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合理制定畜禽养殖发展及污染防治规划,合理划定禁、限、可养区,限期对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进行全面清退,不得新建任何形式的畜禽养殖场;对限、可养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规范畜禽养殖行为。

3.2严把行业准入关

落实以村委为单位的网格化监管模式,新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先征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同意,然后向畜牧兽医、土地规划、环保、林业等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方可建设,对未批先建且对环境影响较大、投诉较多的养殖企业,应从重从严处罚,让各养殖业违法成本远高于守法成本。

3.3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和清洁养殖技术

积极使“干清粪”及“雨污分流”工艺技术在规模化养殖场得到全面推广,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要求养殖场建设雨污分流管道、粪渣储存场及污水处理设施,鼓励对粪渣、污水进行农业利用或污水达标排放。

3.4加大治污的投入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各养殖业主了解未合理处置的畜禽养殖粪污对环境的影响,明确各养殖业主为第一治污责任人;二是各级政府负责各辖区内的环境质量,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或依靠大型养殖企业或引进社会资金,在密集散养区建设集中式粪污沼气工程或有机肥加工厂;三是地方政府要常年设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用于奖励通过合格验收达标排放的养殖场或研发出投资少、易操作的适合养殖场的污染治理技术;四是推广有机肥的使用,对生产有机肥的企业及使用有机肥的种植者给予奖励。

3.5严格考核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一是明确责任主体,细化部门工作职责,严格考核机制,把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制定统一的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明确养殖承载力、农田施用量、畜禽粪污储存等主要指标;三是实行网格化监督管理,将日常监督管理工作重心下移,落实到以村委为单位的监督管理网格。

总之,只要结合实际,运用技术、法制、行政、政策等手段,通过节能减排与末端处理相结合,大力推行“干清粪”及“干湿分离与雨污分流”的清洁化生产方式和生态化养殖技术,就能有效地解决好养殖生产与环境污染的之间的矛盾,实现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减量化排放”的目标,从而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S].2014.

[2]李涛.浅析畜禽养殖业废水现状及治理技术[J].科技资讯,2013,(18).

[3]张安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刻不容缓[J].湖南农业科学,2012,(24).

[4]陈蕊,张怀友,等.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农业环境科学报,2006,(25).

[5]金书秦,韩冬梅,王莉,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美国经验[J].环境保护,2013,41(2).

[6]程振煌,梁业林.我国畜禽养殖业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J].当代畜牧,2009,(1).

[7]中国肉业网.两部委:“十二五”将重点治理畜禽养殖污染.http://.

[8]包丽君,李霞,朱疆,等.畜禽养殖污染的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J].农业装备技术,2013,39(1).

[9]张金鹏,彭道和,李庆华,等.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湖北畜牧兽医,2011,(7).

[10]李远.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不容忽视[J].环境经济杂志,2007,(Z1).

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篇6

【关键词】畜禽养殖;管理;启示

我国是畜禽养殖大国,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凸显。2014年,畜禽养殖业CoD和氨氮排放量为1049万吨和58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5.7%和24.3%[1]。畜禽养殖业排放的CoD接近全国总量的一半,畜禽养殖污染已到了不得不治的阶段。美国被公认为水污染防治政策完备、管理措施到位的国家,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2]。

1中美畜禽养殖共性特点

比较中美均是畜牧业大国。我国2014年畜牧业产值超过2.9万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美国每年畜牧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48%。除畜牧业产值占比相近外,美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高,畜禽粪便以还田为主,与我国畜禽行业发展形势以及污染防治管理方向一致,具有很好的经验借鉴基础。1.1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秩序增长美国2005年80%以上的养猪场规模都在1000头以上,其中55%的养猪场规模在5000头以上[2]。我国2015年整个畜牧业的规模化率为39.6%,比2012年增加5.5%,“十三五”期间目标是突破50%。2015年生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规模化产能占比达43.3%、48.3%、17.5%、37.2%、45.5%[3],各类畜禽养殖规模以上比重均呈逐年递增趋势,规模化已成为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将会不断提高。

1.2畜禽粪便还田是主要综合利用方式

美国的大型农场主十分重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紧密联系,会根据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量确定种植规模,畜禽粪便还田是基本的综合利用方式。我国同样鼓励畜禽粪便还田,国家层面加大力度引导畜禽粪便还田利用,国办、农业部等管理部门通过出台文件和资金补助,鼓励畜禽粪便和废水科学还田利用。全国畜牧总站在2014年对全国上报的2802个标准化养殖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方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粪便还田是占比最高的处理利用模式,各类畜禽品种比例分别是:生猪40%、奶牛38%、蛋鸡41%、肉鸡40%。

2美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经验

在畜禽养殖环境保护方面,美国现有法律法规包括联邦、州、地方三级体系,通过养分管理规划等管理手段实现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此外行业协会、大学等也充分发挥了技术支撑和宣传辅助作用。

2.1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美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三级政策体系中,由联邦政府颁布的环境法律适合解决共性的问题,各州和地方政府在结合自身实际的状况下会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环境法条文,通过具体而详细的法律措施去实现污染防治的目标。不同层级的政府各司其职,中央层面负责制定宏观的统筹性法规,地方政府负责制定微观的实施性细则,环境管理要求既做到了统一协调,又实现了因地制宜。美国联邦政府制定的多部法律法规都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的规定,如《清洁水法》、《联邦水污染法》、《动物排泄物标准》等[4]。其中《清洁水法》里视集中养殖业为点源性污染,纳入排放许可证管理范畴,非点源污染主要使用最佳管理实践(Bmps)进行防治[5]。对如何控制非点源污染,联邦没有制定出具体的政策,只是要求各州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非点源污染控制计划,并与点源污染计划结合来实现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州级的法规政策较联邦法律则更为具体。采取哪些政策措施实现环境质量标准和要求,要靠州一级政府制定出较为详细的规章制度。如伊利诺伊州1996年颁布了《畜禽养殖管理条例》(LmFa),条例包括:新建设施和搬迁设施建设的要求、养分和废物管理计划、畜禽设施运营者的培训管理和认证、财政激励和资助措施、安全距离要求等。又如俄克拉荷马州要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在申请执照之前,要先制定预防污染计划,还规定对猪场经营者和猪场员工实行9小时课程强制教育以及每年3小时的回顾学习[6]。城市和县级政府会制定地方发展规划、土地使用计划等一系列的地方环境保护法规。规划和土地使用计划对畜禽养殖的数量和布局提出要求,控制牲畜饲养数量用于防止牲畜粪便的集中产生给土地消纳能力带来重大压力,提出布局要求用于防止畜禽养殖废弃物对禁止畜牧经营的区域带来环境影响。

2.2细致的养殖场分类管理

在法律层面,美国将畜禽养殖场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进行分类管理。将存栏1000个动物单位以上的养殖场划为点源污染源;1000头以下的养殖场,根据其养殖设施、排放状况等,由环保局的地方管理人员或相关负责人通过现场考察来确定是否属于点源。点源污染被纳入排放许可证的管理范畴,排污许可证包含了一系列目前最佳可用技术的排放限值和达到标准的最后期限,用于保护受纳水体的质量。非点源污染主要通过最佳管理实践(Bmps)进行防治,Bmps是指任何能够减少或预防水污染的方法、措施或操作程序,以经济激励、规划、鼓励型政策手段为主。分类管理充分考虑了操作层面的可行性,既避免了对规模较小养殖场的过高要求,也未放弃其开展必要的环境管理。在监管层面,美国环保局对集约化规模畜禽养殖场(CaFo)进行严格的环境监管。集约化规模养殖场包括大规模CaFo(大于1000个动物单位的养殖场)、中等规模CaFo(300至999个动物单位的养殖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养殖场。环保局要求所有集约化规模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养分管理规划;每年必须提交施肥和养分管理年度报告;必须具备储存所有粪尿的储存区,设置污水防护措施,保障25年一遇的24小时强度的降水不会出现径流;养殖场与周边公众有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每年检测粪便,每5年检测土壤,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施肥率。这些监管要求和措施为畜禽养殖场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导,降低了守法难度;也为环境监管提供了执法依据,提高了监管效率。在管理层面,美国环保局和农业局强制要求集约化规模养殖场实施综合养分管理计划,其他养殖户自愿执行。管理计划报告中要明确畜禽种类及年粪尿产生量,确定粪尿中的养分浓度,以及作物信息并量化所需营养成分,根据检测报告或是经验系数核算施肥信息和所需要的土地面积,做到四个标准:正确的时间、正确的粪尿来源,正确的施肥率、正确的施肥方法,确保农场主不过量施肥。畜禽粪便综合养分管理计划保证了“种养结合”的科学性实施,既实现了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又避免了综合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

2.3全方位的配套支撑

在美国有多方渠道为畜禽养殖场的环境保护提供项目资助和技术支持,包括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大学等研究机构。美国农业部、环保局、水土保持委员会等会帮助养殖业主落实和进一步完善养分管理管理计划。美国政府承担75%的养分管理计划项目补贴,对新养殖业主及弱势群体补贴可提高到90%。此外,美国环保局与农业部开展了多种合作,旨在引导养殖场进行自我约束,防止环境污染。现有的四类合作项目包括:养分回收和利用的项目、农业与动物养殖研讨会、农畜禽粪尿利用知识以及保护水环境方面的防治技术推广视频、环境保护的奖励项目等。民间协会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全美养牛协会有会员4万余名,包括27个育种机构和23万个种牛农场;全美养猪协会有会员8万余会员。协会的主要工作包括帮助政府推广环保计划、提供环境保护和粪污管理服务方面的技术信息、技术培训、资助相关的科研项目等。第三方咨询公司能够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从安全距离要求、储粪池设计要求、养分管理要求等方面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从而使农场主能够从各渠道及时了解管理要求和实际技术操作。大学等研究机构会帮助政府部门给养殖场主提供培训,讲解养分管理计划的基本知识,辅以具体实例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同时,对于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成果会及时推广,将使用者受益作为新科技被使用和被认可的标准。

3美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及政策建议

在我国畜禽养殖不断走向规模化的进程中,美国经验对于我国畜禽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可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方法。

3.1制定畜禽养殖场分类管理要求

从美国经验看,点源和非点源养殖场分类管理,提高了管理效果和行动的操作性。目前,我国畜禽养殖管理按养殖数量分为规模化养殖场和非规模养殖场。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文件要求,规模以上的养殖场需要履行严格的污染防治责任,包括选址要符合法规要求、依法环评、配备污染治理设施等。今后还需根据实际情况遵守排污许可管理规定和环境税规定。对非规模畜禽养殖场,我国现阶段的法律法规还没有明确提出管理要求,但非规模养殖场(户)占比高、污染重,已逐渐成为各地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以生猪为例,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养殖场(户)数占全部生猪养殖场(户)数的99%左右,养殖量占全部产能的57%左右。而非规模禽养殖场大多无污染治理设施,冲粪废水直排、粪便乱扔乱堆、气味难闻,严重污染当地环境,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群众投诉较多,急需措施减缓环境影响。因此建议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对非规模养殖场的环境保护要求,以废弃物禁止乱排乱放为底线,引导和鼓励非规模养殖场开展综合利用或者污染处理。

3.2完善畜禽养殖属地精细化管理

美国在畜牧发展和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方面形成了联邦、州和地方三位一体的法律法规体系,有效控制了畜禽养殖污染。我国目前在国家层面有《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指出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地方还需进一步制定细化的可操作的政策细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工作负总责,要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政策,包括环境保护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养殖发展规划、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项目环保准入要求等,因地制宜落实国家要求。地方环保部门在监管中,重点关注畜禽养殖场的合理选址,以及粪便和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行效果,避免养殖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学习美国种植养殖综合养分管理的经验,以源头控制和还田利用为主要环境污染防治手段,实现种养平衡。建议采取整县推进的形式,统筹考虑县域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有机需求,研究适合我国不同区域的计算方法和经验系数,以全县域农田、林地、草地和园地作为畜禽粪便的消纳场所,定量计算作物对粪便中氮和磷的养分需求,用于核算发展畜禽养殖需配套的土地面积,或是确定县域畜禽存栏量,提高种养平衡的科学性此外,针对畜禽粪便还田重金属累积影响问题,在严控饲料重金属添加量基础上,还需关注畜禽粪便重金属对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贡献,分析粪便还田导致的重金属累积与土壤-作物系统的风险响应关系,提出合理的控制对策,目标是实现安全还田。通过完善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要求,逐步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3.3建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社会化运作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的社会化运作机制。地方政府通过强制措施和扶持激励政策,引导养殖企业、农户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以“谁污染谁负责,谁治理谁受益”为准则,鼓励专业技术公司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提高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处理的专业化水平。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设立投资基金,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处理和利用工艺研发和运行模式创新。选择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基础较好的县开展社会化运营试点示范,典型引路,探索社会化运营机制。

参考文献:

[1]《2014年环境统计年报》,环境保护部.

[2]金书秦,韩冬梅,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美国经验,环境保护,2013,41(2):65-67.

[3]《中国畜牧业统计2015》,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畜牧总站.

[4]蒋松竹,蔡琼,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现状及思考,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35(10):93-98.

[5]韩冬梅,金书秦,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国际经验与借鉴,世界农业,2013(5):8-12.

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篇7

一、推进畜禽粪污治理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情况

为全面贯彻农业部和省市各级部门要求,原平市制定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2014—2020年)》,环保、农业、畜牧等部门加强畜禽粪污治理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推进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科学分离,发展园区养殖,引导支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标准化改造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推进畜禽粪便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支持规模养殖园区或联村(单村)建设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强化病死动物收集、暂存、装运、无害化处理的环节监管。2014年以来,原平市畜牧兽医局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的通知》《基层畜牧兽医安全生产要求》等文件,要求所属各单位和生产经营户依法落实畜禽粪污治理和无害化处理监管责任,全面加强监督检查。规范病死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工作程序,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落实养殖场主体责任,加强巡查监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规范场区建设,对新建场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规划指导,建立病死动物和粪污无害化设施;对原有场进行监督管理,规范改进布局设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政府环保、农业、畜牧等部门协同配合,规范禽畜粪污治理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畜禽养殖场按照要求分别建设粪便堆放场、尿液和污水储存池、沼气池,粪便和尿液、污水经存储及发酵处理后由运输车辆拉至田间地头施肥使用。几年来,共治理畜禽养殖场58户。目前,全市备案的规模养殖场已基本建成化尸窖和深埋坑。养殖密集区域建成容积150立方米的化尸窖14个,达到主要乡镇全面覆盖的要求。

二、问题分析

1.养殖场户对畜禽粪污正确处理的认识不到位。虽然广泛进行政策宣传,实地开展监督检查,但养殖场户数量众多,宣传监督工作不够及时全面,使得有些养殖场户对环境治理认识不到位。

2.畜禽粪污处理基础设施数量不足。随着养殖量的不断增大,粪污处理基础设施供不应求,需要进一步加大粪污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

3.生态养殖新技术、标准化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定期对养殖场户进行宣传培训,但养殖场户对新技术的掌握还有不足之处,生产水平还有所欠缺,需要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学习新技术,培育新能力。

三、综合治理的建议

1.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和养殖技术宣传培训。各相关部门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要求的宣传力度,使生产经营户了解相关要求,把畜禽生产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上来。

2.严格执行养殖行政许可(备案)条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畜禽规模化养殖用地审批手续,建设时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制度;建好后确保畜禽粪便、废水、废气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等环保设施正常运转、各项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并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各职能部门应依法把好准入关,对相关的违法行为应予以依法指导纠正或查处。

3.加大对畜禽粪污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畜禽养殖一方面保证城乡居民肉食的供应,另一方面是保证农民就业和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和资金、技术扶持,对规模化畜禽污染治理重点项目和环保建设工程要给予重点扶持。激发养殖户对污染物治理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利用畜禽粪便和病死畜禽为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综合利用实现“养殖—生态—环保—效益”齐发展。

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篇8

关键词:畜禽养殖业总量减排对策大埔县

畜禽养殖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粪便和废水,废水中的氮、磷含量很高,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废水排放入水体,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甚至威胁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1-3]。因此,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搞好畜禽养殖业减排工作已成为现阶段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1.大埔县现阶段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根据2010年大埔县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大埔县畜禽养殖业排放CoD2211吨,占全县排放总量的30.6%,排放氨氮299吨,占全县排放总量的34.9%。多年来,大埔县积极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大力支持畜禽养殖企业从非规模化向规模化转变,目前大埔县畜禽养殖业中规模化养殖场所占比例较高。根据2010年大埔县污染源普查数据,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放CoD1424t,氨氮297t,分别占畜禽养殖业排放总量的64%和88%,各种禽畜中以生猪排放量最大,生猪排放CoD1747吨、氨氮288吨,分别占畜禽养殖业排放总量的79%和85%。

2.大埔县畜禽养殖业减排存在的问题

2.1污染防治政策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现有环境政策中缺乏对农业污染控制整体而系统的政策框架,强制性、引导性的农业环保技术标准和规范相对缺失。同时,畜禽养殖业减排涉及农业、畜牧、环保等多部门,亟待在管理体制和责任落实上进一步明确,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沟通制度,形成合力。畜禽养殖业减排考核、监督、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也有待进一步制订和完善[4-5]。

2.2减排意识薄弱,专业技术指导力度不够目前,养殖户年龄偏大、文化和技术水平都较低、大部分养殖场主重经济利益,严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及畜禽养殖业减排的观念,使总量减排工作难度加大。此外,由于现有技术、人员及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农业、环保等部门对基层养殖户的相关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不够。

2.3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宣传力度不够目前,各级相关部门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宣传工作力度不够,缺乏多层次、全面和深入宣传养殖业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没有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

2.4资金投入不足畜禽养殖业污染遗留问题多、基础薄弱,现有治理资金多用于治理设施建设,用于推动科学养殖、扶持综合利用体系建设资金不足。畜禽养殖业减排缺乏信贷、补贴、税收等激励性措施,企业和养殖户治理积极性不足,自发投入乏力。

3.畜禽养殖业减排主要措施

3.1优化空间、产业布局制订出台畜禽养殖规划,以环境容量来控制养殖场的总量规模,调整养殖场布局,制订畜禽养殖场农业配套土地面积最低配置比例标准。加快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的调整,禁养区范围内禁止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同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与居民区要设定卫生防护距离[6-7]。

3.2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环境宣传教育政府应广泛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宣传工作,多层次、全面和深入宣传养殖业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营造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舆论氛围,使“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循环养殖”的观念深入人心。政府还应结合农业生产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畜禽养殖业企业的污染物减排意识。

3.3加大过程控制改变养殖模式,鼓励干清粪养殖模,强化固液、粪尿、雨污三分离,降低污水产生量和污染物浓度,畜禽粪便通过干燥、堆肥、能源化实现污染的过程控制。在畜禽养殖场(小区)大力推广5种鼓励减排模式,按照叶广东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减排技术指南中“生态型”和“环保型”的要求进行建设。

3.4推广循环利用、强化末端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应结合各地区特点选择适合的污染治理技术,以工程手段为辅、生态治理为主的方式进行治理,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减量和贮存设施。以农牧结合、渔牧结合等多种形式建立“猪沼果(鱼、稻)”和“猪沼草猪”等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粪污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与循环利用。

4.结语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总量减排是“十二五”期间完成大埔县总量减排任务的关键,地方政府应从政策引导、环境监管与宣传、清洁生产和环境监管等方面制订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总量减排的相关对策保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1]许振成,吴根义.“十二五”农业源减排对策与措施[n].中国环境报2011-05-17(002).

[2]庞志华,柯滨,罗沛聪,等.东北地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总量减排对策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12,38(3):59-63.

[3]石棒涵.农业污染现状与影响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l(11):262-263.

[4]陈以礼.关于畜禽养殖污染减排的思考[J].污染防治技术,2012,25(1):62-64.

[5]肖清.浅谈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其防冶对策[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7):211-212,238.

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篇9

关键词:畜牧业;生态;生产;鄂州市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3-0021-04

近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鄂州市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城郊型农业定位,将畜牧业作为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加以扶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实施优质三元猪工程、种草养畜工程和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促进了鄂州市畜牧业向现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2012年,鄂州市生猪出栏113.27万头,家禽出笼1475.35万只,肉类总产11.02万t,禽蛋产量5.09万t,畜牧业产值达到32.78亿元,在农业中的比重达到25.7%。经过几年的努力,鄂州市畜牧业实现了由传统副业向农业支柱产业的跨越,在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畜牧业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生产能耗高,抗风险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在新的历史时期,鄂州市畜牧业要得到快速发展,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大力建设生态畜牧业,走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路子,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生态成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

1建设生态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1.1资源优势

鄂州市是城乡结合型城市,耕地面积达4.23万hm2、山林3.45万hm2、水面4.34万hm2,净化缓冲畜禽粪便污染的能力很强,生态畜牧业具有宽广的发展平台。从土地方面看,鄂州市农作物以水稻、小麦、蔬菜、果树为主,综合复种指数大,需要大量的有机肥。据测算,全市耕地、林地每年需要有机肥500万~800万t,是目前鄂州市畜禽粪便产量的12~20倍。从水面资源看,鄂州市拥有梁子湖、花马湖、五四湖、四海湖等多个面积在667hm2以上的湖泊,且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水质标准,高标准的精养鱼池面积就达133.33km2,按照“猪-沼-渔”配套模式,全市水面可消化畜禽粪便达200万~300万t,相当于解决600万~1000万头生猪的排污问题,是目前鄂州市生猪养殖量的6~10倍。只要我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完全可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1.2科技优势

多年以来,鄂州市已同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华中农业大学是国家一流的农业院校,该校动科动医学院的动物遗传育种、动物传染病等专业是优势专业,有熊远著、陈焕春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学科带头人,国家动物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就设在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陈焕春教授带领的技术团队具有强大的技术服务实力,在亚洲都是首屈一指,可为鄂州市生态畜牧业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同时,通过十几年的发展,鄂州市已建立了健全的动物防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网络,涌现了一批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型人才,在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高楼养猪、沼气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全市拥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80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76人,可以承接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任务。

1.3区位优势

鄂州市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近郊,信息畅通,交通发达,北可与东北、华北饲料基地联姻,南可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城市互动,战略空间很大。特别是鄂州市被列于武汉“8+1”城市经济圈后,随着武汉两型社会示范区的建设,将获得省委、省政府更大的政策支持,武汉市的信息、技术、资金、项目将源源不断地流入鄂州市,鄂州市的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可以直接进入武汉超市。各种力量的汇集与重组,可以从更广的层面、更大范围调动、激活鄂州市现有畜牧生产力资源,促进鄂州市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壮大。

1.4产业优势

一是种源丰富。鄂州市拥有湖北省原种猪场、大丰猪场等一批高规格的种猪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可以向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供种,获得高端利润,而且可以对鄂州市生猪杂交改良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持,加速畜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进程。二是随着鄂州市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一批高效立体种养模式在一些地方得到推广和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涌现了一批畜牧科技示范户。杨叶白沙、燕矶映山、葛店秋千等地推行“猪-沼-菜(果)”模式,面积达667hm2,蒲团周、瓜圻、泽林建新等地的“鸭-渔”混养模式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发展势头很好。三是沼气池建设日益普及。近年来,市政府把沼气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十大工程之一,加大了资金投入,在广大农村大面积推广沼气池建设,为畜禽养殖场(户)排污系统的改造与建设创造了条件。

2建设生态畜牧业的基本思路

2.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充分利用武汉“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加大同武汉城市圈在技术、信息、资金、市场上的融合与对接,大力推广高效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加快传统畜牧业的提升与改造,根据环保、生态、高效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科技水平,着力打造生猪、家禽、牛羊三大生态畜牧养殖板块,推动鄂州市畜牧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逐步形成良种生产、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环境保护相配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畜牧业产业体系,不断增强鄂州市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2奋斗目标

到2015年,全市推广“猪-沼-菜(果)”模式种植面积1万hm2,“猪-沼-渔”、“鸭-渔”模式配套水面面积1.33万hm2,“林-草-畜”种养面积0.53万hm2,建设沼气池20万m3,高效立体养殖模式及排污设施配套率达98%,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98%,资源化率达95%;推广高新技术30项,培植高标准的科技示范户300个,培训专业农民3000人,使养殖场(户)技术培训率达100%,畜牧板块内畜禽产品的无害化认证率达90%,畜牧科技贡献率达55%以上,年节本增效2.0亿~2.5亿元;引进1个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完成武昌鱼肉类联合加工厂和市西山牛羊屠宰场的技术改造,达到年屠宰加工生猪200万头、家禽3000万只、牛羊6万头(只)的生产能力;力争全市生猪出栏200万头,家禽出笼3000万只,牛羊出栏6万头只,肉类产量达21万t、禽蛋产量5.8万t,畜牧业产值达44.6亿元,在全市农业中的比重达35.9%。

2.3产业布局

全面实施“一主两辅”发展战略(即重点发展生猪,加快发展水禽和牛羊养殖),根据“三退三进”(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超市)和“三个结合”(畜牧业发展同两型社会建设相结合、与沼气工程建设相结合、与龙头加工企业建设相结合)的思路,加强“三沿”(沿边、沿湖、沿江)地区畜牧业的投入力度,着力打造100万头生猪、2000万只家禽、6万头(只)牛羊三大生态畜牧养殖板块,辐射带动全市畜牧业的良性发展。

生猪产业:建立以106国道和樊李路沿线的90个村为主的100万头优势三元猪生态养殖示范板块。在抓紧做好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园项目落户的同时,在杨叶、太和新建2个万头父母代种猪场,使万头以上规模的种猪场达到6个,全市年产祖代种猪3万头,父母代种猪7万头;在杨叶、燕矶、新庙、段店、葛店沿106国道的40个村建立“猪-沼-菜(果)”养殖示范片,发展生猪养殖小区5个、万头猪场8个、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达200个,配套建设沼气池3.5万m3,改良菜地(果园)33.3km2,年出栏优质三元猪40万头;在蒲团、杜山、长农、东沟、沼山、太和沿樊李路周边的50个村建立“猪-沼-渔”养殖示范片,发展生猪养殖小区6个、万头猪场10个、500头以上专业养殖大户300个、配套建设沼气池5.5万m3,套养水面0.33万hm2,优质三元猪出栏量达到60万头;改造1家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使其达到年屠宰加工200万头生猪的生产能力。形成供种、养殖、屠宰、加工、冷藏、销售一条龙,使全市生猪生产突破200万头,实现产值30亿元。

家禽产业:依托梁子湖生态资源的优势,在涂镇、太和、沼山、东沟等沿湖乡镇的20个村建立优质肉鸭养殖示范板块,培植年出笼10万只以上规模的肉鸭养殖大户200个,配套养殖水面0.33万hm2,年出笼优质肉鸭2000万只;在花马湖、五四湖、四海湖、三山湖区域培植300~500户水禽养殖大户,发展蛋鸭200万只、肉鸭500万~800万只,配套养殖水面33.3km2;在涂镇配套建设1家10万套父母代种鸭场,引进3000万只禽类屠宰加工厂1个,带动全市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使全市年肉禽出笼量达3000万只,禽蛋产量5.8万t,实现产值12.6亿元。

牛羊产业:重点开发长江沿岸和江新洲等优质林地0.33hm2,根据“林-草-畜”养殖模式,在树林之间种植优质牧草,引进发达国家肉牛养殖理念,按照”分区轮收、分群饲养、集中补料、短期育肥“的方式进行牛羊养殖,建立牛羊人工授精站一个,逐步改良牛羊品种,增加机械投入,提高优质牛羊的出栏率,达到年出栏优质肉牛3万头、肉羊3万只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2亿元。

3建设生态畜牧业的主要措施

3.1狠抓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力度

生态畜牧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和协作。市委、市政府应当把该项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成立专班,大造声势。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市农业局、发改委、财政局、土地局、环保局、电力局、建设局、规划局、公安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专班,负责项目的规划、申报、组织、管理和实施,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强对生态畜牧养殖示范工程的宣传,大造声势,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鄂州市生态畜牧业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突出重点,强化投入。要根据“三个优先”(优先补贴标准化生产、优先补贴草食畜牧业、优先补贴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加大梁子湖沿线水禽养殖场地道路、电力、栏舍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江新洲人工草场的建设与改造,强化生猪养殖板块标准化生产模式的政策补贴。对于规模大的养殖户,要做到“三免”,即免费技术培训、免费场房设计、免费提供防疫,做到设计一个、监管一个,达标一个、补贴一个。对于水禽养殖示范场户,要按照政府建设、低价招租的办法进行实施,用最大的诚意、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服务,吸引私人业主投资肉鸭养殖业。三是创新思路,广聚财力。进一步加大“跑步进京”的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府的大项目,扩大投资规模;大力推行“联户联保、多户一保”的信贷模式,积极培植大型金融担保公司,减化信贷手续,扩大信贷范围,增加信贷额度,为广大畜禽养殖户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打破常规,将农村沼气工程、农村改水改厕工程等相关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把政策用足,把“亮点”办亮,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资源。

3.2狠抓品种改良,优化生产结构

一是建设种源大市。加大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园种猪场的建设力度,加快杨叶、太和2个万头父母代种猪场的规划论证工作,按照"三群两室"的建设要求,在梁子湖区高标准建设一个10万套父母代种鸭场和15~20个标准化的孵化场,逐步形成生猪、肉鸭、蛋鸡的良种繁育体系,力争达到年产各类种猪10万头、优质鸭苗3000万、鸡苗1000万只的生产能力。二是在全市范围内配套建设20个生猪人工授精站和1个牛羊人工授精站,负责对各生猪养殖小区、各乡镇中小型专业养殖大户、沿江牛羊养殖场(户)提供配种服务,年提供生猪40万头份、牛10万头份、羊5万头份,解决8万头母猪、3万头母牛、1万只母羊的配种任务,使规模化养殖场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母猪养殖专业大户和母猪养殖合作社,以“订单”方式向“150”模式猪舍、零排放猪舍提供优良、充足的仔猪,形成种猪生产、仔猪培育和商品猪养殖的相对分离,实现生猪生产的社会化分工。

3.3狠抓技术推广,提高科技含量

一是按照“建学习型机关、做专家型干部”的总要求,通过创建模范岗位、树业务标兵等形式,大力营造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按照有技术、有思路、有作法、有胆识、有干劲的“五有”标准选拔和使用干部,积极培植业务带头人,逐步打造一支精干、务实、廉洁、高效的畜牧兽医队伍。二是依托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的技术人才资源,以鄂州大学、市农广校、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等教学阵地,开展养殖业主、动物防检员、畜牧服务中心主任等多项专题培训,加大对人工拾粪工艺技术、高效养殖模式配套技术、标准化畜禽栏舍建设技术、程序化免疫技术、环境治理技术等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新品种的推广和普及,通过3~5年的时间使全市规模化养殖私营业主达到畜牧兽医中专以上水平。三是推行技术人员挂站连场责任制。每个畜禽养殖重点乡镇和养殖小区必须配备1~2名技术人员,专门从事技术服务工作,及时解决生产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市畜牧兽医局要将饲料、畜产品检验和动物疫病监测资源进行整合,为专家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实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行动计划,及时制定《畜禽养殖小区技术规范》、《无公害食品技术操作规程》等相关配套技术资料,认真组织实施。

3.4狠抓加工增殖,培植精品名牌

一是利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武汉“8+1”城市经济圈建设的机遇,通过项目开发,完成对武昌鱼肉类联合加工厂的技术改造,达到年屠宰200万头生猪的生产能力,实现生猪屠宰、分割、包装、冷冻“一条龙”。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同山东永惠、武汉精武等家禽加工企业沟通和联系,用最优惠的政策吸引他们到本市投资兴业,在梁子湖区建立一个年宰杀3000万只家禽的加工企业。三是依托武汉市高等院校密集的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成熟的畜禽加工技术和关键设备,加快技术攻关,力争在禽蛋加工方面实现突破,建立一个年加工鸭蛋2亿枚的禽蛋加工厂。四是积极鼓励畜禽养殖户参与流通,同大冶、武汉等周边县市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订单生产,发展期货贸易。五是培植精品名牌。加大对梁子湖及本市畜禽产品的宣传和推介,加强标准化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

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篇10

关键词:畜禽养殖;存在的问题;对策措施;五河县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3-0106-02

目前,五河县畜禽养殖小区发展迅速,每年都有5~6个养殖小区涌现,“集中地方、分户饲养、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独立核算”的小区规模养殖模式,不仅有利于管理、防疫、防盗和推广新技术,而且有利于标准化生产,提高了畜禽养殖的生产效率,促进养殖、加工、经营、销售各环节联结,提高了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了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但是,在建设养殖小区的过程中,也存在缺乏科学规划,盲目建设,管理混乱等现象,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为了积极探索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的新模式和新机制,使建设和管理与标准化生产紧密结合,就养殖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谈谈个人看法。

1存在的问题

1.1选址不合理

建设过程中,为了交通便利、扩大影响、便于检查,有些养殖小区建设在距离村子、公路比较近的地方,极易造成疫病的发生和传染。忽视当地的风向、地势、环境和污染源的远近等因素,致使养殖小区的臭气造成空气污染,畜禽排泄物造成村民饮用水的污染。

1.2规划设计不科学

缺乏统一规划。一是圈一片土地,承包给养殖户自行建设,布局混乱,畜(禽)舍建设不统一,建筑材料不同、房舍走向、面积大小及配套设施混杂。二是生产区、生活区和废弃物处理区没有严格分离。三是多畜种混养,不但饲养鸡、鸭、鹅,而且有猪、牛、羊等多个品种。

1.3防疫消毒制度不健全

防疫消毒没有完全制度化。不注重消毒和卫生,消毒卫生制度仅仅是流于形式。养殖场门口未设消毒池,即使有消毒池也无消毒液;生产区门口未设消毒间,非生产人员可以随便进入;畜舍内外环境和公共场所也不进行定期消毒。防疫程序千差万别,有的养殖户以为免疫接种多多益善,相反有的养殖户图省事,该防的病不防,购买低价劣质疫苗或采用不恰当方法接种,结果不仅起不到免疫作用,甚至还造成疫情扩散。乱丢病死畜禽,乱堆粪便,乱扔药品、饲料包装袋(瓶),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扩散。绿化是净化小区内环境的有利措施之一,但许多小区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圈舍建得密不透风,未留下充足的绿化空间,不利小区可持续发展。

1.4缺乏统一管理

建设养殖小区是为了形成规模化饲养,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实行统一管理。但许多养殖小区建成后,无章无制,没有自己的统一管理组织或机构(如协会、合作社等),无人协调小区内公共基础设施问题,比如水、电、路问题。引种、供料、防疫、消毒和产品销售等相互之间不进行信息交流,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有的甚至恶意竞争,导致生产秩序混乱,效益不高。

1.5重建轻管

有的为了完成目标任务或争取资金补贴,大力宣传和鼓励建设养殖小区,没有及时帮助农民购买畜禽入住小区,存在有“区”无畜的现象,有的小区畜禽存栏率极低,造成大量土地和房舍闲置浪费。有的群众打着建小区养殖的幌子占地建房。

1.6资金短缺

资金短缺是制约小区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技术服务跟不上。

2建议与对策

2.1科学规划设计

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调查研究,组织畜牧、土地规划、环保等部门,制定《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按当地特点、优势与发展目标,指导养殖小区建设,对养殖小区用地、供电、供水、交通、防疫、物质供应、生产布局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养殖小区前,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对小区的选址、建设规模、畜舍建设标准、生产区和管理区的布局等进行多方面论证,对审定不符合要求的小区建筑设计图纸或场址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规定的,应及时纠正。

2.2加强防疫,确保养殖小区健康发展

效益靠规模,成败在防疫,认真做好养殖小区的防疫工作,加强对防疫的监督和技术指导,督促养殖小区制定严格的防疫制度,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并及时组织同步完成小区周边区域的免疫注射工作,确保养殖小区的健康发展。每个养殖小区都要有配套的防疫、消毒、疫病诊断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提高疫病的控制和预防能力,不断降低养殖风险。

2.3推行标准化生产

通过建立健全养殖小区卫生防疫制度、人员物品管理制度、畜禽出入养殖小区制度、消毒制度、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等。制定科学操作规程、防疫程序、制定品种、产品质量控制标准,加快养殖小区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着力打造优质畜禽产品品牌,不断提高饲养水平,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养殖小区快速发展。

2.4加强管理

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和《兽药管理条例》。加强对小区养殖户的管理及培训指导工作,以提高防疫消毒意识。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等规定,抓好养殖小区内企业或个人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发证工作。同时在养殖小区内建立服务管理机构,比如成立养殖协会或联合会等合作组织。由该组织负责协调养殖小区内的日常管理、品种引进、饲料供应、疫病防治、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管理工作,使防疫制度、消毒制度、技术培训制度等规章制度能落到实处,使养殖小区步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保证养殖小区健康发展。

2.5加强环境保护

解决环境污染是实现养殖小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摆在畜牧业生产发展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地区实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予以治理:一是制取沼气。将小区内畜禽粪便统一集中后与水混合,经厌氧发酵处理能产生大量沼气,可供区内养殖户照明、煮饭。沼液是营养丰富的肥源,是发展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的重要保障。二是实行粪尿分离,除臭减污。尽量减少用水冲粪便,在畜禽舍内垫上锯木屑或稻谷壳等,使粪便迅速干燥。各户将粪便送到小区内的粪便处理场。处理场可用塑料簿膜做顶盖,利用太阳光和风蒸发粪中水分,干燥后制成颗粒状肥料,供为农用。三是采用好氧生物堆肥处理技术减少污染。就是将畜禽粪便单独或与其他填充料混合堆肥,使其发酵后作为农用。

2.6加强技术服务

通过举办学习班、现场观摩、定期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养殖小区内的养殖户进行培训,推广普及先进实用的现代科学饲养综合管理新技术和疫病防制技术,实现良种与科学方法配套,全面提高小区内生产水平。业务部门要开展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入区蹲点帮扶活动,结合“科技入户工程”,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入区蹲点,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切实解决好防疫、配种、诊疗等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