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检测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58:39

多媒体检测报告篇1

看治理产品的种类:甲醛是很难清除的,产品也不可能说清除率达到100%。如果告诉你使用1款产品清除率达到100%,你信吗?我不信!多种产品共同使用,也不一定会产生满意的效果!

看产品的检测报告:很多业主不注重拿检测报告,或者是不知道检测报告的重点在那里?不仅要看功能性的检测报告,比如除醛率之类的,更要关注产品的安全性。有些产品刺激性强,给人造成非常不好的身体反应、例如流鼻涕、流眼泪等,那么这种产品不一定适合民用居住环境。目前判断产品安全性的依据就看检验时采用的标准,有医用级、化妆品级、食品级之分。而且检测报告结果不可能当天出或者在现场就出。

看检测设备。没有“多合一检测仪”,不可能一台检测仪会测试出六种室内污染有害气体。国家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只有甲醛可以使用便携式检测设备进行检测,苯系物、tVoC只能使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就是要前段采样,后端通过气相色谱仪分析后得出数据。所以,千万不要相信什么一次检测就能检测出了室内空气中的六种有害气体,且甲醛检测仪器是昂贵的!

使用光触媒/纳米光触媒:光触媒的优势很多,是纳米科技的一种应用,但是光触媒的陈本非常高,你用几块钱或者十几块买到的,都一定是假的产品。光触媒的使用如果要借助紫外灯,不要听别人说后期太阳光就可以,如果可以用太阳光,何来紫外灯的运用,不如从头到尾都不用紫外光。

多媒体检测报告篇2

2007年3月,一则《广州香蕉染“蕉癌”濒临灭绝》的报道宣称,广州香蕉林大面积感染了号称“香蕉癌症”的“巴拿马病”。经过各种媒体转载与广泛传播,引起消费者的恐慌。不少消费者误解为吃了香蕉易患癌症,结果导致香蕉价格大幅下跌,蕉农损失惨重。直到一个多月后,农业部新闻办权威消息,澄清香蕉生病根本不会挂果,所以市场上能看到的香蕉都没有染病。吃香蕉有毒的错误说法才被消费者接受。2012年,传得沸沸扬扬的西瓜“膨大剂”,起因是媒体放大食品安全中的问题。“膨大剂”名为氯吡脲,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种,具有加速细胞分裂、分化,提高坐果率和促进果实增大的作用。但来自中国农业科学研究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张朝贤辟谣,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明膨大剂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我国的膨大剂使用量都是严格控制的。此事被媒体诬陷放大后,消费者谈“瓜”色变,直接导致西瓜滞销,价格大大下跌,瓜农欲哭无泪。

二、专业报告通俗化有效解读检测信息

一方面现代食品工业技术具有专业性,很多情况下媒体从业人员不具备这些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遇到有关食品安全报道时政府、专家大多处于失声状态,由于害怕承担责任,政府专家很少有愿意在风口浪尖谈问题,这就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类报道信息不畅通。笔者常年接触市场监管部门,发现很多情况下,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对于食品监管问题做了很多工作,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舆论压力,大多数选择不公布信息或有限的公布信息。例如,不久前,有网友在论坛上发帖称,宁波东钱湖麻糍特别软糯好吃是因为加了塑化剂的原因,对于这一舆情市场监管部门反应很快,立刻做了检测,说抽检13家企业没发现塑化剂。如此简单的回复对公众来说,信息量并不完善,也无法体现监管部门及时有效的管控。得知这一信息,笔者与市场监管部门探讨决定邀请检测专家深入来解读检测报告,有力破解谣言。报道请专家还原实验过程,解释分析检测10多种塑化剂以及其他增白剂、糖精等添加剂的情况,用实验数据有力回击谣言。对于这类检测性报道,如果只简单公布结果,而不还原过程,读者获得的信息有限。比如上例中,就有网友仍然提问,只是检测的13家没问题,怎么保证全部麻糍没问题。而笔者通过还原现场执法所见的原料、还原商户制作过程、还原试验检测分析过程的“三还原”,渐进式呈现了事物的本来面目,有力击碎谣言。

三、疑惑话题不妨实验求证

除了运用专业的检测手段检测商品,邀请专业检测机构设计一些通俗易懂的小实验,把实验过程有效进行展现,也能达到消除疑虑,以正视听的目的。通过本报曾联合宁波市第二医院微生物实验室,模拟现实中隔夜西瓜、隔夜菜惯用的冷藏方法,对于覆盖保鲜膜能否减少细菌的情况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覆保鲜膜的西瓜,细菌几乎没有,未覆保鲜膜,细菌数量每升40万个,简单通俗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网络中“覆盖保鲜膜西瓜细菌猛增”一说属谣言。如今,一句官方或专家的简单答复,已经很难让受众信服。公众知情权意识的增强、专家公信力的下降,都要求“求证新闻”必须更加具体化和细节化,含糊、大而化之的表述只能让人们产生更多疑问。

四、问题食品报道展现动态全过程

多媒体检测报告篇3

1需求分析

1.1信息服务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是提供信息服务。目前,我国口岸卫生检疫部门缺乏能够提供准确、专业的医学蚊媒信息服务系统[15,16],亟需建立一个可实时收集世界范围内医学蚊媒及其传播疾病的信息系统,并及时与各口岸交换相关区域发生流行性医学蚊媒传播疾病的信息平台,使得各口岸可随时查看本口岸的优势生物物种,及时进行监控,发出预警预告。

1.2监测数据分析医学蚊媒数据是信息系统的重要实质内容,这些数据信息主要包括:对相关蚊媒的生物学特征及疾病传播特性等的文字描述信息,蚊媒的图片和分类特征图片信息,各口岸截获的蚊种及数量,截获时间及地点等。需要针对口岸蚊媒生物信息数据的特点,开发新的功能,进一步提高口岸蚊媒检测与疾病预防的能力。如利用已有的数据,通过程序分析某一段时间某口岸截获的具体蚊种的数量,得出该蚊种的截获率,或是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并结合本底调查的数据以达到蚊媒监测的目的。

2系统平台设计与主要功能

该系统针对检疫工作的需求,运用java开发技术,基于开放的国际化标准,采用典型的模型视图控制器软件设计模式(mVC架构),各层采用最流行且应用效果较好的B/S主体C/S配套结构技术作为支撑,从而实现上下层之间分离,并且保证下层对上层提供足够的支撑。客户端通过浏览器的统一界面,完成内部的信息处理和外部的信息查询,充分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流,为管理信息和收集各地的疾病信息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系统根据服务内容进行了前后台的功能划分,后台做为前台所有功能模块的支持服务,而前台以功能模块的形式设计实现蚊媒信息系统的每项功能,各功能模块共同构成蚊媒信息系统。按功能需求设计为5个模块:标本管理系统、疾病管理系统、信息预警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服务客户端。标本管理系统、疾病管理系统和信息预警系统共同构成医学蚊媒信息服务体系的主体,管理员在后台按照管理权限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更新及维护标本和疾病的相关数据信息,设置预警级别。普通用户通过信息服务客户端查询信息,上传数据。系统各模块的具体组织形式如图1所示。

2.1标本管理系统医学蚊媒标本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为馆藏标本建立电子档案,对标本进行分类管理,同时提供标本信息查询服务。该系统内包含库蚊、按蚊、伊蚊、阿蚊、巨蚊、蓝带蚊、脉毛蚊等百余种蚊虫的鉴别特征、形态描述、生活习性、分类讨论、医学重要性和地理分布等信息,以及形态学图像和视频资料,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在系统中输入欲查询的关键词,对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对采集的标本按采集信息在标本库中查询,鉴定此标本是否属于标本分类库中的一类,否则划分新类别或经过鉴定后归属某一类别中。并且在录入标本信息的同时设置标本所带疾病和标本关联区域。这一功能的执行需进行用户注册,由数据库执行管理的人员对其审核确定身份后,给予相应的权限,之后可以对口岸采集的蚊虫标本进行信息录入,包括编号、中文学名、拉丁学名、截获口岸、截获时间、鉴定地点等,也可以上传采集标本的图片。此上传信息在该系统内的一项功能页面上可由专家鉴定后再显示在系统首页上,也可由系统的短息和邮件的形式通知送检人员。

2.2疾病管理系统疾病管理主要包括自然疫源性病毒病管理、自然疫源性细菌病管理和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管理等功能。参照《自然疫源性疾病》中蚊媒传染病种类,对重要蚊媒传染病的病原体按照病原学、疾病症状、流行病学、预防与控制、发病机制与病理学、临床表现及诊断、实验诊断、治疗等内容进行划分,研究人员可以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上述信息进行查询。同时,也可以在该系统的后台对其进行维护,如添加新发自然疫源性病毒病的种类等信息,修改、删除等操作,并且后台还可以在维护疾病信息的同时,添加设置媒介生物疾病的分布区域和疾病的传播媒介信息,同时此信息也相应的被展示在前台疾病管理系统页面上。

2.3信息预警系统该模块功能多样,主要包括口岸标本信息上报、风险评估、监测信息统计报表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展现生物信息分布4个子模块。各口岸以普通用户身份上传蚊媒的本底调查、监测和口岸截获的数据。风险评估子模块以系统积累的监测数据为基础,根据预警对象的危害因素和可能性因素,对采集信息中的预警数据进行过滤,按照“关键词”分辨采集的信息,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自动计算风险等级并做出风险预警报告,将报告以消息窗口的形式自动弹出,提示用户。此外,还可根据要求自动群发邮件或短信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对于上传的大量监测数据,可在监测信息统计报表子模块中选择相应的菜单命令,按监测时间、地点等方式生成图、表等分析报告,简化了统计工作。同时,还可根据统计结果以地图的形式显示各口岸的蚊媒监测情况。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蚊媒监测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7],利用GiS可展现我国35个直属局及主要口岸,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基本情况、蚊媒及其传播疾病的种类、分布和出入境国家及主要交通工具等信息。

2.4系统管理对系统数据的管理,除了用管理员和非管理员的角色加以区分用户数据操作权限外,还针对口岸检疫工作的特点,以“行政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口岸检疫人员”的角色进一步细化权限分配,使系统的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各口岸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注册,经后台认证之后,分配权限,在该系统内进行相应权限的操作。

2.5信息服务端口岸医学蚊媒生物信息服务客户端用于提供蚊媒信息的查询和预警信息的接收服务。普通用户通过信息服务端,可访问标本管理系统和疾病管理系统的数据,可以查询口岸蚊媒的标本图片、本底调查与监测数据、口岸截获等详细信息。通过个人注册账户,可以接收预警分析系统的预警报告,或对口岸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系统特点

3.1蚊媒信息实时共享各口岸工作人员可随时录入检疫截获的媒介相关信息数据,并上传到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建立该口岸的媒介相关信息,其他口岸通过数据查询也可方便获得该口岸蚊媒的截获信息。

3.2全面的蚊媒信息服务与数据统计系统数据库除记录用户信息的系统权限管理模块的数据库外,主要由标本管理系统、疾病管理系统和信息预警系统3个主体模块的数据库组成,这些数据库不仅存储了蚊媒标本的图像,供分类鉴定参考的特征图片和文本信息,以及相关的视频数据,还有口岸截获具体蚊媒的详细数据,包括截获的时间、种类、监测地点、监测口岸、携带病原物等。信息的查询方式灵活,模糊查询的方式也更有利于找出全面的蚊媒信息,还可以通过疾病查询相关传播媒介,并进而获取各口岸的截获信息,反之亦然。该系统针对口岸监测数据的统计需要,提供了自动统计分析并生成统计图表的功能,或是以地图标注的方式,形象的展示出预警范围。这些功能简化了蚊媒监测繁琐的数据统计,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的方便了用户。

3.3实时预警与多渠道信息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实现实时预警。系统根据不断积累和更新的监测数据,做出实时的预警分析,一旦分析结果超过设置的预警级别,系统将以弹出窗口的形式及时发出风险警告。同时,系统还可以邮件、短信的形式通知相关人员,进一步确保了预警信息的有效性。

3.4系统扩展性随着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对系统的服务需求也会随之增多,这就要求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升级。该数据库设计的系统具备可扩展性,为后续功能的扩展预留软件接口,在后续的系统改进与升级中,可以方便添加新的功能模块,或是单独修改某个功能模块而不影响其他模块的使用,不仅节约了系统升级成本,也提高了升级效率,从而减少系统维护和升级的成本。鉴于此,该系统在疾病管理系统中还预留了立克次体衣原体管理、自然疫源性螺旋体病管理的相关内容;在标本管理系统中预留了鼠、蠓、蝇、螨、蟑、虱、蜱的标本数据库接口。

多媒体检测报告篇4

【关键词】疟疾;媒介按蚊;监测;江门市消除疟疾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1.127

江门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2℃,年均降雨量2055mm左右,无霜期>360d,适合蚊媒繁殖和疟疾传播。江门市属下3区4市均有疟疾流行,曾经在1954年发病率高达95450/10万,流行虫种包括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江门市经过65年的综合疟疾防治,效果显著,发病率逐年显著下降,自2009年起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010年始均为输入性病例。随着全球化经济化、对外贸易常态化,输入性病例未能杜绝,时有发生。为了巩固江门市疟疾防治成果,现回顾性分析近10年江门市疟疾疫情及控制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集江门市2006~2015年各级疟疾年报表、防治工作年报表、媒介调查报表、网络疫情报告、监测报表等资数据,并进行统计与分析。

1.2方法

1.2.1血检对“四热”[1]患者采血,吉氏染色法进行镜检。全年进行,并以5~10月为重点月份。

1.2.2监测点监测选定三区四市各疾控中心和哨点医院为监测点,每年开展疟疾RDt检测和媒介监测。

1.2.3媒介监测每年5~10月选择适宜蚊媒繁殖及境外务工人员较多的新会区与台山市的山林地区,以半通宵人诱捕蚊法采集数据,鉴定蚊种和统计占比。同时对蚊媒行唾液腺解剖,镜检子孢子自然感染情况。

1.2.4个案调查对疟疾感染个案进行调查并及时上报。

1.2.5病例分类根据门诊疟疾个案调查登记表进行疟疾病例分类。分类为本地感染、省内感染病和输入性病例[2]。

2结果

2.1疟疾发病情况2006~2015年全市报告疟疾3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7/10万,其中恶性疟13例、间日疟14例、未分型3例,均能得到及时控制和治疗,治愈率为100%,没有发生二代患者。10年镜检“四热”患者血片共79480人份,检出疟原虫阳性23例,血片平均阳性率为0.029%,均为输入性病例,无三日疟,其中间日疟11例、恶性疟10例、卵形疟2例。

2.2病例分类和职业据2006~2015年江门市疟疾患者分类统计,本市发病仅1例为间日疟(2009年台山赤溪镇),占比3.33%;省外输入、国外输入29例,占比96.7%,主要为非洲国家及东南亚国家务工人员。

2.3传疟媒介2015年在江门市区3个居民点人房内调查,可见伊蚊、库蚊,未见按蚊。而2013~2015年在省级媒介监测点调查结果可知,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是江门市的优势种群,是主要传疟媒介。见表1。

3讨论

过往10年,江门市疟疾防治成就卓越。全市报告30例疟疾病例,其中输入性疟疾病例29例,省2010年始已无本地病例,提示江门市疟疾发病率与输入性病例有相关性,防治以输入性病例为主的流行态势一致[3]。由于江门市为“华侨之乡”,很多民众前往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重区务工或经商,当地居住环境、防蚊设施与意识较差,存在较大的疟疾感染风险[4]。同时,疟疾发病率也与跨境旅游量相关。因此,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做好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和工作是今后疟防工作关注的重点[5]。

90年代起,江门市已无监测到家栖性按蚊,而监测结果显示,作为当地传疟媒介优势蚊种的中华按蚊的数量、密度均显著下降。由此表明人蚊接触频率显著减少,有效降低本地疟疾发病率,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是有效的,疟疾防治工作成效喜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境外疟疾流行形势未发生根本改变,且疟疾传播速度快、易反复[5],江门市依然存在较大输入性风险,严重威胁到本市疟疾防治工作成果。目前现实情况是对流动人口抗疟管理存在困难。面对如此形势,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出入境防疫管理工作,有效预防二代病例,推动疟疾防治工作深入发展。同时,监测传染源是防止输入性传染源引起新的传播的主要有效策略。发现疟疾病例的重要手段是给“四热”患者血检,尤其是来自高疟区和从高疟区返回的发热患者,对其实行灭蚊、药帐防蚊、规范预防服药[6]。如措施滞后,出现第二代病例的可能性极高。

由于本市人口流动频繁,多发于青、中年,加强对此类人群的血检监测力度可及时发现疟疾病例和控制传染源。加大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疟疾的认知,同时对外出务工、旅游者进行疟疾知识宣传,增强重点人群意识。同时需加强镜检员培训,并对医务人员积极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其对警觉意识和诊疗水平,完成消除疟疾考核工作。继而完善市及下级疟防网络建设,重点管理和监测流动人口疟疾,尤其是从重疟地区回归居民和外来疟疾病例。再者,政府应保障疟防必需经费投入和做好配合工作,加强疟疾防治队伍的建设,继续做好江门市疟疾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晓俊,曾祥,陈凯,等.《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实施现状与应用评价.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5,33(3):219-221.

[2]郭传坤,黎军,林康明,等.广西2010--2012年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4):333-336.

[3]韩红芳.丰县2011-2014年疟疾输入性病例流行特征.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5,21(4):45-46.

[4]张学祥,周翠娥,何毅,等.2005-2010年四川省青神县部级疟疾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职业卫生与病伤,2011,26(6):386-388.

[5]潘波,林锦炎,林荣幸,等.广东省2004-2013年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15,31(6):845-847.

多媒体检测报告篇5

一、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切实发挥网络优势,提高利用效率;加强内涵建设,健全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岗位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规范化管理,改善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对业务管理人员和实验室、现场流行病学等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加强重点传染病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

(一)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与预测预警工作。加强疫情报告和网络直报管理,杜绝疫情漏报、迟报和误报等现象,保证疫情信息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加强对全市54个公共卫生监测点的管理,降低漏报率;将承担农村公共卫生任务的80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市公共卫生监测点管理,推行症状监测,提高疫情和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敏感性;定期对我市的疫情发生趋势进行预测预警,综合评估疫情风险并提出防治措施,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警示信息。

(二)落实人禽流感、流感、非典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措施。密切注视呼吸道发热病人的动态信息,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报告工作。加强对市医院流感监测点的管理,保证监测质量;积极推广疫苗接种,保护易感人群;发现疫情及时调查处理并上报相关信息。

(三)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认真宣传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组织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提高防治能力;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发挥窗口作用,通过设置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处方、闭路电视等方式对就医群众进行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市卫生监督所要将《艾滋病防治条例》纳入经营性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培训内容,加大执法力度,监督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会同相关部门全面开展“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和全社会健康教育活动,加大对经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落实力度,会同民政、计生、公安等部门建立艾滋病高发省份常驻外来妇女检测长效机制,发现一例,筛查一例;继续加强与司法、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做好、吸毒人员以及看守所被监管人员的检测工作。妇幼保健机构要将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内容,对孕产妇和终止妊娠妇女进行艾滋病筛查,及时发现HiV抗体阳性者,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发挥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检测面。积极探索高危行为人群干预工作的新模式,充分发挥皮防和妇幼保健机构的作用,为重点人群和高危行为人群提质优、价廉和规范的诊疗服务,提高主动发现率和管理率;积极探索非政府组织开展经营性公共场所高危人群干预工作。推广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经验,全市要有三分之一的镇(街道)达到示范标准;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管理和追踪服务,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

(四)加强以霍乱、o157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外环境及重点人群的疫源检索,定期对可能污染的外环境及物品进行霍乱弧菌监测,及时对霍乱弧菌阳性的标本进行鉴定;加强腹泻病门诊(专桌)的技术指导和规范化管理,落实快检制度,做好疫情的预测预报;认真组织学习卫生部编印的《霍乱防治手册》,做好预防控制应急准备工作。

(五)全面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紧紧抓住提高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病人系统管理率、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率和病人家属筛查率等五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结核病防治网络。继续加强医疗机构呼吸道门诊和镇卫生院结核病痰涂片检测点能力建设,落实主动发现病人的激励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保持在70%以上;继续实施结核病规范化治疗,落实住院病人联系卡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初治涂阴病人完成治疗率达90%;加强免费药物的供应和质量管理,严格落实结核病归口管理,提高转诊到位率和追踪到位率,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100%;加强对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对新登记的涂阳肺结核病人直接接触的家庭成员和其他密切接触者要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按照病人就诊检查程序进一步检查。

三、加强监测,大力开展危害农民健康的地方病和媒介传染病防治工作

(一)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重点做好降氟改水工程前期水质卫生学检测工作,积极参与降氟改水工程的建设、管理等工作,推动降氟改水工程取得成效。继续开展农村饮用水调查和水质监测,掌握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和水氟变化情况,为改水工程和氟中毒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碘缺乏病防治。做好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会同盐务、广播电视等部门,组织开展“5.15”全国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活动,要重点宣传缺碘对幼儿智力的危害和普及碘盐对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作用,提高群众使用碘盐的自觉性。加强碘盐监测,掌握碘盐普及和非碘盐食用情况,积极与盐务部门配合做好碘盐普及工作。

(三)流行性出血热防治。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推广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有效保护高危人群。积极开展对乡村医生进行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培训工作,提高防治意识和早期识别能力,严格落实镇卫生院早期诊断和转诊制度,控制病死率;做好疫源地处理工作和应急接种的宣传,防止疫情扩散;做好血清学复核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率要达到100%。

(四)布鲁氏菌病和狂犬病等疾病防治。加强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及时上报监测结果,一旦发现疫情要与畜牧部门联动,采取果断措施控制疫情扩散。制定狂犬病监测方案和应急预案,开展人及动物狂犬病疫情监测,做好处理狂犬病应急准备,发现可疑犬伤人事件和疫情要尽快进行调查处理。加强新发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监测,密切注视国内外自然疫源性和人畜共患疾病疫情动态,加强检验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快速检验检测能力。

(五)媒介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动态掌握蚊、蝇、蠊与鼠类的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以及病媒生物的侵害情况,尤其要加强对特殊生活环境中病媒生物基本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利用工作,加强媒介疾病的预测预警和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大力宣传和开展控制媒介蚊虫孳生及个人落实防蚊灭蚊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止输入性恶性疟及疟疾的局部流行。

四、完善社区慢病综合防治机制,深入扎实地开展慢病防治工作

开展城市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实施慢病危险因素干预和健康管理,积极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和干预措施,加强居民营养改善和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工作。完善全市伤害和恶性肿瘤监测报告系统,加强流动人口和院前急救死亡报告系统管理,进一步提高死亡报告的报告率和报告质量。

五、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的整体水平

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法定职责,加强预防保健科和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医院内部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专业培训,及时收集、报告传染病疫情、疾病监测信息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一步规范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和相关信息的报告、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等工作,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加强医源性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的管理,防止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依法履行职责,建立对医疗机构指导、考核和监测、流行病调查工作机制,不断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

多媒体检测报告篇6

“一年一次的定点维护如何保证全年安全”

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工程师李立(化名)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现在国内电梯的设计、制造都有一套严格的国家标准,安装后还要接受国家特种设备监督部门的验收和年检。“目前建立的监管体系还是比较完善的,但检测不到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记者从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负责电梯检测的张弟华主任处了解到,根据目前各类电梯的制造和安装规范,小区垂直电梯的验收检测项目多达90余种,自动扶梯达70余种。“如果发现电梯在安装过程中存在问题,就不发给合格证,一定要整改,再检验。所以,经过验收的电梯,应该说都符合相关的安全规程。”张弟华表示。

但近期频发的电梯事故,却向一年一检的年检制敲响了警钟。

近日,北京地铁方面称,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6月刚通过电梯维保,未查出任何隐患。但距离去年8月的年检,已经有近一年之久。对此,也有网友及电梯业内部人士质疑:“年检只是一年一次的定点维护,不足以保证电梯的全年安全,尤其是一些超负荷运行的电梯。”

“无论商场里的自动扶梯,还是小区电梯,规定的年检项目都有50~60项,但实际执行起来,检测时间还不到1个小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方特检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电梯年检的过程中,特监部门真正检测出安全问题的几率并不高。“更多的问题是在电梯突然发生故障时才发现的。”

“住宅电梯的年检一般不涉及钢结构和支撑强度检测,主要是检验一些安全开关。自动扶梯也是检测一些放断面、缝隙连接处等,不会每一项都做。”他坦言。

“日常维修保养大多流于形式”

除了国家质监部门的“验收关”和“年检关”外,按照《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所有电梯为了保证安全性,应该每15天保养一次。“不能出具维保合同的,就不发给‘使用合格证’,也不予年检,这是一项强制性规定。”张弟华主任表示。

张弟华主任告诉记者,电梯的使用安全主要取决于日常维护保养,“只有保养到位,才能使电梯时刻处在安全有序的状态。这有赖于使用单位和维保方都能严格履行维保合同。”

“虽然形式上每部电梯都有人在定期清洁、、检查和调整,现实中,却有不少负责电梯维保的公司为了节约成本,使维保流于形式。”中国电梯协会张乐祥副秘书长告诉相关媒体记者,现在全国大约1/3的小区电梯或商场扶梯,由电梯厂家进行维保,其余由第三方公司负责,维保质量参差不齐。

“没有报废年限或是电梯的最大弱点”

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多位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表示,没有明确、统一的报废年限,或许是威胁电梯安全的最大隐患。

“其实,行业自己认定的使用年限,一部电梯一般也就在15-20年间。超过这个年限,电梯就可能需要大修,甚至停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李立告诉记者,“但这只是行业设计上的一个估计,国家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

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市多个老旧小区后发现,20世纪90年代的房子装有电梯的,“服役期”大约都已接近20年。甚至在一个小区里,1980年生产的电梯还在“坚守岗位”。

“我国目前没有电梯强制报废制度。”那名特监部门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证实,“有些太老旧的电梯,最后往往是因为实在无法通过年检而报停的。”

该工作人员还指出,电梯年检时,只要满足了最低安全要求,一般都会通过。如果一个重要项目不合格,就会责令整改。“但是,有些老旧电梯的问题太多了,我们估计根本就整改不了,就会直接下令报停,但这种情况比较少。”

该工作人员同时坦承,以年检的方式“叫停”电梯,其执行力堪忧。“对报停的电梯,特监部门会出具不合格报告,各区县的特设处会去给电梯贴封条。”他说,“但电梯毕竟没‘挪窝儿’,有的小区被下了报停单,业主把封条一撕,还一直在用。”

记者调查发现,在各省市自行制定的《电梯安全监察办法》中,只有个别省市提及电梯报废制度。例如,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青岛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住宅电梯使用15年以上或者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经安全技术评估确认已无法保证安全,且无改造、维修价值的应当报废。”

多媒体检测报告篇7

2007年3月19日,中国新闻社新闻《茶水当作尿液样本送检,医院竟化验出“发炎”》。几位记者装成患者,将事先准备好的茶水送到杭州10家医院检测,结果有6家医院检测出茶水有炎症。

此报道一经,各大网站开始纷纷转载,由此又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讨论。就在此事在全国惹得沸沸扬扬,医生群体又一次成为“千夫所指”之时,一场全国性的医务人员的专业行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自发展开。

仅仅用了50个小时,全国92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务人员就自愿、自费地完成了用茶水做尿常规化验的检测。茶叶是自己买的,挂号费是自己出的,检验费也是自己掏的,所有的检验化验申请单都用了“茶燕飞”的化名,然后汇总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医生们表示:只为回击那些不负责任的错误报道和恶意的中伤,用清澈的绿茶为自己正身。

茶水“发炎”了?

据《青年周末》对中新社两位报道此事件记者的采访,由此揭开策划“以茶代尿作尿检事件”的背后故事。

每年的“3•15”,各大媒体都开始策划“3•15”相关选题。

“从2月份,我们就开始策划该做些什么,民生话题始终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们把大方向定在医疗、房产、汽车行业。但是怎么做出新意,的确费脑筋。于是,我们向各个行业的专家请教,希望从他们提供的信息里获得新的角度。

“2月底的一个下午,我们四五个记者去拜访一位医学专家。这位专家比我想象的健谈,他跟我们聊了很多,包括医患关系、医疗价格黑幕什么的。这里面当然也就涉及了民营医院。大家都知道,浙江是一个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专家给我们提醒说,现在媒体关注的已有新闻都是一些表面的,甚至是事后的,放“马后炮”。他建议,你们应该报道一般人不知道的事实真相。这时他开了句笑话:‘就是拿一杯茶水也能验出问题来’。‘茶水怎么可能化验出问题来?’同去的几个人听到后,都觉得不相信。从专家那里出来,我们在路上还互相问相不相信。

“这句话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我们也怀疑。但如果是一般人说出来的,我们可能也就当作玩笑了,但是这是从业内权威人士嘴里说出来的,他掌握的信息肯定都是比较内幕的,尽管当时他可能只是一句玩笑话。”

之后,两位记者协同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新闻007》栏目以此展开了调查。“我们想到拿镜头来记录调查的全过程,展现事实,也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就这样,我们和之前就有过合作的。”

3月1日,中新社记者与浙江台正式展开调查。

几天的调查发现,在暗访的10家医院中,有6家医院结果显示“有炎症”。其中一家医院检验显示查出红细胞和白细胞。

3月19日,中国新闻社新闻《茶水当作尿液样本送检,医院竟化验出“发炎”》。此报道一经,各大网站开始纷纷转载,由此又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讨论。

各方表态众说纷纭

对于此事,评论随之而来――有拍手称快大骂医院缺乏医德的;也有说记者给原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火上浇油;还有认为记者调查方式有问题,怀有恶意的。

网友“南山国老”评论道:正确的诊断建立在可靠的病史、细致的体格检查和准确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之上,准确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依赖于合格的标本、合适的仪器和合格的技术人员。不同的标本要求用不同的仪器来检测,并且不的超出它检测的上限和下限。你用一个假标本要求实验室做出一个正确的结果是不可能的。过去有人用鸡蛋清加尿造假病骗的住院、休息,最后发现后被单位开除。现在记者用假病史,假标本造假新闻,欺骗世人,挑起患者和医院的矛盾。这个记者不仅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也缺乏做为记者的基本道德品质――追求真实。

之后,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新闻会上给予回应:卫生部已经请专家进行了专题研究,证实这件事医院没有任何错误。该报道误导广大公众,并且已经使很多患者对医院检查结果产生了怀疑。

毛群安说,卫生部对此报道十分重视,立即组织北京各大医院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进行专题研究。北京的医疗机构也用茶水作为检验样本让各大医院进行化验,许多医院的化验结果也报告出现了假阳性。但专家一致认为,医疗机构的检验仪器,是针对有特别指向的检验品。比如尿检仪器,它没有鉴定样本是否为尿液的程序,其任务对提供的样本等同于尿样,自动识别白细胞、红细胞、胆红素等指标的含量;如果放进去的是茶水,只要其中含有和尿液中可能检出的相同或类似物质,仪器就会自动辨别生成结果。

毛群安说,让医院的尿检程序去检验茶水,无异于人为打乱了有具体运行环境设定的电脑程序。大家相信该新闻策划的出发点也是希望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但由于不了解医疗服务,结果事与愿违;卫生部组织专家研究认为,该报道有悖于媒体记者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是误导公众,不利于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毛群安调侃道,推而广之,如果媒体今后都策划这样的新闻,明天可能是啤酒,后天是酱油,医院要应对这种情况,必须在检验前加一个程序,先鉴定这是不是尿液,再开始化验病情,那就复杂了。

对于一些公众担心的医疗仪器检验的准确性,卫生部认为,目前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部门已经掌握一种设计好的质控方法,来检测仪器工作的准确性。

医疗活动是非常复杂的技术服务,“我对媒体做这样的事情提出批评,并不意味着卫生行政部门不接受舆论监督;应该说在当前的情况下,舆论监督对于我们发现一些问题、特别是发现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帮助和参考。”

毛群安希望,媒体记者在发现和揭示医疗服务的问题时,前提应该是尊重科学,应该首先了解医疗服务,而不是像这样别出心裁、事与愿违。

用茶为自己正身

就在此事在全国惹得沸沸扬扬,医生群体又一次成为“千夫所指”之时,一场全国性的医务人员的专业行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自发展开。

仅仅用了50个小时,全国92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务人员就自愿、自费地完成了用茶水做尿常规化验的检测。

丁香园医学论坛的相关调查:

根据《记者用茶水冒充尿液送检医院化验结论称发炎》的内容,我们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一、材料

1、一只100毫升崭新的玻璃杯(超市卖的一次性纸杯子也可以),如果玻璃杯曾经使用过,请高压蒸汽灭菌后使用。

2、绿茶5-10克(刚刚铺满/覆盖住纸杯子底部即可),由于“柴燕菲”等作者没有指明使用何种绿茶,考虑到杭州盛产西湖龙井,建议使用西湖龙井。如果您所在地点没有西湖龙井,请标注绿茶或者其他茶叶的种类和使用数量(暂不建议使用可乐、陈醋、止咳糖浆、酱油、啤酒、碘酒等其他类似颜色的替代物)。

3、检测设备:由于全国各地三甲医院使用的自动化检测仪品牌不同,无法完全统一,建议大家按照本院设备进行确定,并在结果中注明检测设备。

二、实验方法

1、进行检测的“患者”统一使用“茶燕飞”之姓名,以便后期数据收集、整理和统计。

2、使用刚刚煮沸的开水,倒入半杯即可。

3、静止放置,至温度达到室温即可。

4、取茶叶水上清10-20毫升,置入试管或集尿杯中送检。

5、取茶叶水上清5毫升进行尿常规的常规镜检。

三、结果回报方式:

将结果化验单扫描成清晰图片。

丁香园网站之后公布了统计结果:

1、参加三甲医院数量:92家

2、回收有效检查报告单:136份

其中:

未检出“阳性”项目的报告单数量:9份,占总数6.61%

已检出“阳性”项目的报告单数量:127份,占总数93.4%

在127份检出“阳性”项目的报告单中:

比重(SG)降低:68份,占总数53.5%

酮体(Ket)检出:43份,占总数33.9%

尿胆原(UBG)检出:65份,占总数51.2%

胆红素(BiL)检出:57份,占总数44.9%

白细胞(LeU)检出:42份,占总数33.1%

红细胞(eRY)检出:28份,占总数22.0%

小科普

Q:在茶水尿常规检查中,为什么会出现“红细胞”或“潜血”阳性报告?

a:尿液潜血分析试纸的反应原理是:利用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的假过氧化物酶活性催化分解过氧化物,产生新生态的氧,氧化指示剂,使指示剂显色,从显色的强度可以得知尿液中血的浓度。也就是说并不是测的完整的红细胞,而是亚铁血红素,所以如果红细胞已经分解,仍然可以测出阳性。

因此检验科经常会报出:RBC++,镜检阴性的结果。如果茶叶中含有假过氧化物酶活性物质,同样可以分解试纸的过氧化物样本,产生新生态的氧,氧化指示剂,使指示剂显色。

Q:在茶水尿常规检查中,为什么有的镜检也会报告发现红/白细胞?

a:镜检属于形态学检测,需要检验人员的经验判断。如果肉眼在显微镜下看见非常典型的红/白细胞才报告,虽然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但是降低了诊断的敏感性。

因为尿液中的细胞(如果确实有的话)形态千变万化,总有不典型的、不太像的,或者完整细胞形态已经被破坏,仅留下细胞的碎屑或残渣。所以作为一个检验人员应该兼顾敏感性与特异性,看到典型的细胞要报告、看到不典型的细胞要考虑患者可能患有的疾病后再报告。

多媒体检测报告篇8

周:由于在新房装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大量人造板材、油漆涂料,因此装修结束后或多或少会有甲醛残留问题,大家应及时去权威的检测机构进行室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有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名单,可登陆国家实验室认证认可委员会的网站进行查询,各地的质检、环保、建材质检站大多都有检验资质。在申请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时,要注意验看检测机构有无通过计量认证,在通过计量认证的项目中,有无室内空气检测这一检测项目,即出具的检验报告有无Cma标志。

许:目前各地的室内空气检测机构鱼龙混杂,收费标准也有很大差异,读者应怎样选择鉴别?

周:以甲醛检测为例,正规机构的检测方法大体相同。检测前,至少关闭门窗1小时,以0.5升/分钟的流量采样20分钟,然后当天带回实验室检测;同时要在室外上风处同样抽取空气,以扣除空白;并记录当时的大气压强、温湿度,以便校正,采样所用的设备都经过计量检定。第二天可以告知检验数据,一般收费为400元/点(即一间房)左右。一些不正规的检验机构,利用百姓对专业标准不了解、且急于知道检测结果的心理,不按照国家标准检测,用一些简单的试剂滴一滴,或用甲醛测定仪简单地测一下,马上告知检测结果,收费也便宜得多,有些只有100元/点,这样的检验质量可想而知。

许:出于经济考虑,只选择较少项目、较少检测点进行空气检测,此举是否可行?

周:室内空气检测的成本较高,检测也比较费时,还需要较大型的交通工具,所以,全项检验的收费较高(约2500元/点),一般人会觉得承受不起。正因为如此,有些检测机构把检验费降到了800元/点,但只检测甲醛、苯、tVoC三项。因为其他检测项目,如氡和地理位置、地球的地理运动、所用的无机建材有关;而氨是由混凝土防冻剂引起的,在我国南方城市一般不使用防冻剂。所以,一般家居可只选测甲醛、苯、tVoC这三项。选测地点只选人长时间呆的房间如卧室即可,这样既可减少费用又能达到较实用的检测目的。

许:万一室内甲醛等有害物质超标,有什么办法清除?

周:家居的除醛方法很多,但传统方法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能暂时降低甲醛浓度。尤其是一些民间除醛验方,如放桔子皮、薰香等,对清除甲醛更是无能为力。一般地说,大家可采取以下方法减少甲醛危害:

*注意勤通风,降低室内有害物质的浓度,这是最基本的举措。

*在房间角落里放置一些竹碳或活性碳,利用活性碳对有害物质的吸附性,降低有害物质浓度。

*在室内或家具内喷洒甲醛消除剂(注意:不是空气清新剂),利用甲醛消除剂中的胺基与甲醛起化学反应。喷洒后注意门窗先要关闭一段时间,人不要呆在房内,然后再开窗通风。

*在房内种植吊兰,可降低甲醛浓度。

许:有没有更新、更有效的家居除醛方法?

多媒体检测报告篇9

一、追求轰动效应,缺乏应有的冷静与理智

河南省上蔡县大程公司现有总资产3.5亿元,企业于2002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4年6月又在业内首批通过HaCCp管理体系认证,首批获得国家食品市场准入资格,是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基地。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众多媒体面对一份封面既无公章,又无CaL质量检测资格章,最后的检测专用章加盖的竟是黄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业务专用章,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的检验报告竟然无一提出质疑;更有媒体居然在搞错国家标准后仍然在显著位置上大篇幅匆忙报出,唯恐让竞争对手抢了先机。这种极不冷静的报道态度,最终造成了大范围的社会恐慌和一家正规的民营企业濒临倒闭。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大众传媒是社会公众了解信息的主渠道,这使得新闻传播能即刻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特别是事关社会公共利益或公共安全的事件的报道,由于涉及公众切身利益、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一经发表便有可能引发强烈的社会恐慌或震荡。在我们新闻报道中,对这样一类本来应该冷静思考、谨慎操作的新闻事件,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却往往表现为“匆忙解决那些自己都知道还没有完全掌握的问题”。①媒体之所以热衷于制造轰动效应,还有受商业利益驱使的重要原因。对于日趋市场化的传媒来讲,发行量、收视率已成为其生命线。为了获取广告商的青睐,大众传媒不遗余力地追逐受众的数量,倾心于生产“适销对路”的传媒产品。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许多传媒在运营模式、操作方法乃至编辑方针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了商业化取向,刻意追求“卖点”和“看点”。

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公信力已经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而成为竞争致胜的重要砝码。媒体这种刻意追求轰动效应而造成的失实报道行为,最终伤害的必然是传媒的公信力。而能否做到报道的客观、全面、公正,则是衡量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每当发生较大的社会变动或突发事件之际,保持冷静的头脑是媒体领导者和工作人员的首要精神状态。”②这就要求作为“把关人”的媒体从业者在知识和思维深度方面必须高于普通公众,具有宏观审视社会态势的能力,始终处于理智清醒的传播状态,保证能够及时、准确、客观地传播信息,这既是尊重受众知情权的需要,更是塑造媒体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二、滥用媒体权利,虚情代表公众发言

这一事件中,湖北的部分媒体在没有弄清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就争先恐后地贸然刊发报道。俨然是在以“社会公众的代言人”的身份为公众利益而鼓与呼,但当相关媒体得知自己的报道有误后,却并没有立即采取措施挽回影响,反而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置受众的知情权于不顾,继续刊发有关报道,以讹传讹,致使“豫花”牌面粉是“毒面粉”的消息迅速在全国传播。这不仅使社会公众受到了愚弄,同时也使一家好端端的民营企业因蒙受不白之冤而濒临破产,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

大众媒体权利是与传播直接相关的概念,它是指媒体的支配者通过占有并操纵媒体,实现对接受者或被支配者的信息控制,使其在认知行为和价值判断上服从于媒体支配者的利益要求。③在我国,大众传媒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实际上是在代表人民行使媒体主体权利。因此,它更应该准确、及时、客观、公正地向受众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但由于对这种媒体权利的约束毕竟是建立在以理念、道德、伦理为基础的自律上的,因此,缺乏社会监督的媒体权利运用使得以监督社会为基础的媒体权利被无限放大化了。

特别是在媒体日益产业化的今天,虽然今天的传播无可否认地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受众为中心的新时代,但是,只要是市场行为,追逐利润就是最基本的目标。于是,当媒体自身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媒体首先考虑自身的利益也是不言而喻的。

我国的传媒面向市场虽然不能等同于西方的私有化,但是,市场化的大众媒体同样也需要把受众看做是消费个体,“经常采用收买受众的方式,来扩大其在受众中的影响。这种对受众的收买方式之一就是把自己打扮成社会公众的代言人,强行代表社会公众发言,有时难免做出一些民意的事情,甚至完全损害公共利益。”④

媒体若为了自身的媒体利益而主动放弃社会责任,放弃社会行为规范的约束,放弃正义的价值尺度,其结果不仅改变了自己对于媒体权利的伦理态度,失去文化的自觉,也改变了大众媒体权利运用的原则和手段,正是一种媒体权利的滥用。

三、法律意识淡薄,传媒人职业素养亟待提高

在这次事件中,媒体忽视或者故意漠视法律法规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大众媒体违反法定程序擅自没有食品质量检验资质单位的检测结果。在我国,只有经过国家认可的专门机构才具有对相关产品进行监督、检验和抽查的资格,而且检测范围也有严格的规定。从检验单位的资格上看,黄石市疾病防预控制中心显然不是法定的粮食品质检验机构。就算它有这种资格,别人委托检测之后的结果也应向它的主管部门或政府的执法部门举报,要求执法部门按照执法程序处理问题,媒体绝对不能随便公布。其次,部分媒体在明知报道失实后,却依然置蒙冤企业的名誉权于不顾,继续刊发不实之词,对未来的法律纠纷显然认识不够,也暴露了部分新闻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职业素养低下的现实。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的政策,更多的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体现的;而我们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媒体习惯于以某种观念替代法律来判断事物。”⑤由于这种历史工作惯性,我国大众传媒往往不遵守既定的法律程序甚至导致报道失实,从而引起社会公众对媒体社会角色错位的责难。满足受众的知情权是记者的天职,但记者不是超脱于法律之外的“无冕之王”,他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从事新闻报道活动。作为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律具备公开性、明确性、对等性以及强制性等特点,市场化时代的大众媒体尤其需要树立法律意识,组织新闻报道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准绳。

注释:

①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31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②⑤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第1版,105页、237页,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③赵继伦:《论大众媒体权利的滥用及其社会控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4)。

④郝雨:《传媒市场化对受众的威胁》,《新闻记者》,2004(10)。

多媒体检测报告篇10

一、把握科学有效地整合工商工作资源。建立广告监管长效机制的内涵

工商工作资源是开展工商工作可以依靠和利用的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体制的和观念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资源总和。

科学有效地整合工商工作资源,建立广告监管长效机制,就是要运用系统控制、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最优地或合理地调控配置各类工商行政管理资源,使之达到优质、高效、低耗的运行状态。从而保证监管目标的实现。

二、科学有效地整合工商工作资源是建立广告监管长效机制的客观需要

1.是新时期监管好广告市场的现实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作为市场营销的手段越来越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使得网络广告影响力日益增大。但同时虚假违法广告越来越多,查处难度越来越大,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目前工商部门负责广告管理的工作人员有限,在大量的广告监管执法中,只能疲于应对。再加上新闻媒体单位作为一个被监管的特殊对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监管难度较大,这也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2.是广告监管不断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加强广告市场监管,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工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广告监管在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广告信息的多样性,决定了广告类别的多样化,同样也决定了广告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只有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完善社会监管网络,形成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发挥社会各界力量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才能切实加强广告市场监管。

三、建立广告监管长效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1.法律滞后。对于发展迅猛、载体众多、宣传形式多样的违法广告,执法部门在查处时,法律规定的罚款数额比较低,再加上无强制执法措施,导致违法行为与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对等,不足以惩戒违法者。

2.体制不顺。当前,我们实行的是多头监管的广告管理体制,对媒体广告的管理,工商、药监、卫生等部门都有管理职责。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广告由食品药品管理部门事前审批,医疗服务广告归口卫生部门审批。行政监管职能改革后,工商部门对广告的管理为“事后监管”,由事前审查备案变为事后监测检查。广告载体较为分散,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监管难度。从需要前置审批的药品、医疗等广告看,这些广告都要省级药监、卫生部门审批,致使这些广告审批监管呈现“审批的看不到,看到的管不着”的状况。这种审批和监督分离的现状形成了监管“真空”,使一些违法广告因此有了可乘之机。

3.能力不强。基层工商干部存在业务工作能力不强,对法律法规不熟悉,不会监管、不会执法情况还较普遍。

4.环境不优。从实际情况来看,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的情况仍然在较大层面上存在。导致在广告监管和被监管方面,部门见利益就“当仁不让”,遇责任就“互相谦让”,对自己部门利益不造成影响的就可以整合,影响部门利益时就不愿整合或消极对待整合。如新闻媒体单位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宣传喉舌,地位特殊,对媒体的监管难度大,工商部门承受了方方面面的压力。

四、科学有效地整合工商工作资源,建立广告监管长效机制的方法和模式

1.整合系统内部资源。建立和完善省局、市局、区县局、工商所四级联动执法机制。各市工商局按照“属地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广告市场的巡查和监管;各级工商所要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市场巡查,以户外广告、印刷品广告、食品广告、医疗广告等为重点,加大监管力度。通过整合监管执法力量,深化联动执法,细化联动内容,下移广告监管重心,全面加大对广告市场的监管力度;整合合同与广告监管两大职能,制订推行媒体广告合同参考文本,工商系统内部建立广告备案管理制度,要求合同双方在规定期限内将签订的媒体广告合同文本报工商部门备案审查,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一律叫停,对拒不整改或故意隐瞒违法情节的依法立案查处。

2.整合政府部门资源。广告管理涉及宣传、广电、卫生、新闻出版、药品、教育、司法、工商等多个部门。由于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广告,管理的部门是不同的,导致了管理权限的分散,存在相互扯皮、互相推诿、执法不到位等现象。因此,在短时间内不能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的情况下,应由当地党政领导牵头组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有关部门的责任,实行综合治理。工商部门应主动加强与宣传、卫生、广电等部门的协调,定期召开会议,相互通报广告监管信息。联合井展执法行动,形成部门合力,提高监管效能。

3.整合信息化资源。广告监测是工商机关维护广告市场秩序,掌控广告市场动态的重要手段。应在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实现广告监测系统与行政执法网络的对接,构建实用、实战的广告监管执法平台。加强对经营性网站广告经营登记工作,开发网络广告智能监测系统软件。逐步建立省、市、县(市、区)三级媒体广告监测网络,完善监测制度。省、市、县三级要分别做好各级媒体广告的监测,并根据监管需要对各媒体广告进行不定期抽检,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监测情况要定期向各级党政领导、新闻媒体主管部门和媒体单位负责人汇报或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