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0:07

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篇1

一、存在的问题

(一)核算不规范。有部分乡镇财务核算不规范,出现了帐帐不符、帐实不符等问题,即总帐与明细帐不符、帐面记载与实际发生的业务不符,如资产有帐无物、或有物无帐,与相关单位往来帐对不上等。

(二)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业务基础工作薄弱,存在收入票据和支出凭证不合法;滥发奖金和补贴;招待费用居高不下;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大额度支付现金等现象。

(三)超标、违规购车现象十分普遍,而且购车手段也是五花八门。违规购置车辆的途径主要有:一是以下设的附属单位的名义购置;二是通过拨款或借款给私营企业,由私营企业出面购置,汽车直接挂私企;三是通过借款给本单位职工,以个人名义购置:四是购置非集团控购车型;五是在购置标准车型后进行大量的改装,提高排量和车辆综合价格。总之,想方设法逃避集团购买力和政府采购的监控,以达到超编、超标、超额购车的目的。

(四)往来款项挂账时间长。一些乡镇债权、债务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金额较大,并且大部分往来款项已超过三年。主要是:1、挂账时间长;2、收支挂往来。3、余额大。4、与所属单位往来单方挂账。

(五)预算外资金未纳入乡镇政府财政统一管理,坐收坐支。既影响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益,也不利于廉政建设,弱化了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

(六)资产账实不符,存在账外资产。一是固定资产增减未及时入账。有的乡镇固定资产购建、报废、毁损没有及时作出相应的会计处理,致使会计账目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增减变化,如:某乡办公楼已交付使用多年一直未入账、已拆除旧办公楼及其配套设备也未核减固定资产,造成账物严重不符。二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较为薄弱,对固定资产没有进行规范的核算和管理。三是存在大量的账外固定资产。渔塘、马场、土地等资产在账外管理使用现象存在。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一)领导财经法纪观念淡薄、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下。部分乡镇场领导重发展轻管理,对债权债务不及时催讨、清理。并且新官不理旧账,新任领导对以前发生的债权、债务不闻不问,致使债权、债务长期不清理,应收的资金不能收回,该付的债务又无力偿还,增加了呆死账的金额。

(二)由于会计业务处理确认的口径不同所致。

(三)业务管理工作不到位,缺少正常的监督检查。

(四)部分乡镇领导存在“重钱轻物”的认识,放松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造成乡镇资产不清、家底不明、存在大量账外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游离于账外,既不便于监督和管理,也极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也易发生私设“小金库”和现象。

二、几点建议:

为了进一步加强乡镇政府财务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杜绝可能发生的违纪违规行为,针对上述问题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往来款项的管理,乡镇往来款项的核算应严格按会计制度规定,每年清理,减少挂账。并建立债权、债务呆死账的责任追究制度,促使乡镇领导改变新官不理旧账的作法,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整顿乡镇政府会计队伍,提高会计素质,重视培训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各乡镇场要有针对性地通过举办会计培训班、讲座或选派人员现场指导等形式对财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多为会计人员订阅一些书籍和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他们在农闲时进行自学,不断更新财会人员的业务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促使其认真履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责,严格按照规定将各项资金列收列支。同时还要当好家、理好财,管好用好每一笔资金,使各项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

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篇2

引言: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中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小型企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带动着经济的进步。但是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中,注重的是发展业务,加大业务量,使企业的营业达到最佳的状态,其实,这样的现象中还隐藏着一定的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就是经济问题。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内容,是整个企业的经济命脉,只有掌握住经济才能更好的控制和管理企业。一些财务方面的问题往往开始都是隐形的,但是一旦问题凸显出来那么就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打击,影响企业日后的发展。下面本文就基于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概括性的分析和探讨。

一、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和灵活的生产方式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中,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一定的阻力。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型企业得到了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激活市场经济以及促进就业等方面做了重要的贡献,起着一定的作用,而且我国现有的中小型企业数目已经有将近1000万家,占据了我国企业的绝大份额。但是我国绝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为了得到更好的利润,将目标锁定在如何获得更多的产品销量和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上面,没有把财务管理放在核心的地位,这样就会导致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现一定的问题。下面本文就对我国中小型企业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性的分析和研究。

1.中小型企业投资能力差,缺乏科学性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都在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在竞争的过程中,企业要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就要对进行一定的投资,不断研制出新的投资产品以及投资的项目,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投资管理的能力非常差,没有先进的技术能力,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盲目性非常大,缺乏科学性。

2.企业筹资管理存在问题

企业只有拥有足够的资金才能进行经营和发展,使生产经营更好的维持下去。但是现在我国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常常面临筹资困难以及借贷无处的境地。具有效统计,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贷款份额仅仅是信贷总额的8%左右,这一数据直接表明中小型企业在进行筹资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中小型企业进行借贷的银行很少,而且其发展的投资风险基金并没有足够的保障,融资的渠道过于狭窄,无法满足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实际需求。

3.会计机构不健全,缺乏制度进行管理

会计机构可以说是一个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今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并没有按照会计规范进行,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过低,没有专业的会计理论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就无法按照规定的核算方法进行规范的操作,在工作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大,缺乏专业的制度进行管理,所以说在我国一部分中小型企业中会计机构不健全、缺乏管理制度,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4.财务内部组织管理存在问题

在对中小型企业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财务内部的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内部人员流动性较大,素质不高,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进行过专业学习,对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好,不能正确的认识到企业财务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影响着企业财务内部的管理。所以说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显著问题之一。

5.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缺乏现代化管理理念

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中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这种管理模式会给企业的的财务管理带来问题,领导会对财务进行干预,无法开展有组织和纪律的标准化管理。致使在对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责任分工不合理,财务管理的观念非常落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观念。

二、解决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存在问题的方法

本文已经对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和探讨,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我国中小型企业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解决我国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就要对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下面本文就以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对解决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存在问题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1.提高中小型企业投资能力,并加强其科学性

投资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所以在对中小型企业的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提高其投资的能力,培养工作人员对投资项目的评估能力,加强投资过程的完善性和科学性。

2.对企业筹资进行一定的管理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和筹资渠道狭窄,对其管理不健全,面对这样的情况就要对企业的筹资和融资进行一定的管理。中小型企业经营的规模比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非常差,所以在对企业的融资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财务战略决策,分散资金投向,减低投资风险,使投资的程序更加规范,科学的预测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减少融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企业财务的管理水平。

3.健全会计机构,加强制度管理

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强化中小型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其对会计制度的管理和重视的程度。同时也要对会计队伍加强建设,对会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在此基础上也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对财务部门的会计工作进行规范,使账目完整、精细,进而给领导者的决策提供一定的保障。

4.加强财务内部组织管理,建立预警机制

加强财务内部组织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要建立财务预警机制,把财务中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同时也要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如果财务内部出现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要及时的采取决策,减低企业可能的损失。

5.转变财务管理观念,树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

在对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转变管理的理念,更新管理的观念,树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全面的管理。将新型的财务管理理念落实到企业财务的各个职能部门,而且财务的管理手段也要进行更新,要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账目的人工化向信息化、电算化和网络化过度,进行先进的管理。

结束语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市场经济不成熟和自身先天发展条件不利造成的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不断的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也将会更加突出。因此,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及时有效的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搞活中小企业,是保持国民经济强劲活力的重要举措,这不仅需要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竞争能力,也需要全社会为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更均衡的发展,

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经济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严重不足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多渠道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

2.国家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导致中小企业长期处于不利地位。

3.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甚至限制其贷款。

4.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

(二)日常管理不严,财务控制薄弱

日常管理不严导致财务控制较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达到资金的充分利用;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三是存货控制薄弱,周转周期长。很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几倍,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大大限制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三)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不高,管理思想落后。

(四)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缺少,是影响中小企业财务核心作用难以很好发挥的主要问题。企业普遍注重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对会计人员重使用轻培养,会计人员满负荷地工作只能使其被动地处理日常事务,却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对介入财务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

二、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成立中小企业管理委员会,设立特定基金,打破分行业管理格局。特定基金包括担保基金、互助基金等,其资金来源可以是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及中小型企业的入会费,实行基金封闭管理运行,集中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二)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往往由一人或几人创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一致,因此其经营管理和决策随意性很大。企业大多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企业主自认为经验很足,不需要繁杂的内控制度。另外,受利益驱使,也不愿意执行内部控制,因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则会有效地防止不合法行为的发生。因此有的即使有制度也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有些企业过于注重业务的扩张,而忽视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在这些企业里,最重要的部门往往是市场营销部门,而应对其监督和控制的财务和内审部门却成了单纯的服务部门。

(三)简化中小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首先,要建立以税务报表模式为主体的财务会计报表体系。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规则,涉及如何与税务要求协商一致的问题。在中小企业中,税务会计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财务会计。由于中小企业的税务会计没有必要单独设置一套独立于财务会计之外的账、证、表体系,只要在编制纳税申报表时,根据税法规定调整有关财务会计处理收益的内容即可,所以,为了能够准确反映和监督应税收益与差异,以及方便查询,可以设置辅助账簿进行详细记录。这样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通过辅助账簿的差异调整就可以得到衔接。

其次,简化财务会计报表及信息披露。会计信息在会计报表中是否被详尽、充分地披露还是被简要、粗略地列示,主要是看其是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否有利于人们作出满意的决策。由于国家目前退出对小企业的所有权的控制,中小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基本不存在,从而小企业对外提供会计资讯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纳税的需要,税务部门并不需要小企业提供类似於大型企业及上市公司所必须对外提供的对投资者经济决策有用的资讯。

(四)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规范企业会计秩序

强化中小型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加强企业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会计违法行为的发生,还有利于会计人员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其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这就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从企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靠企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增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生产力研究,2007,(02).

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外贸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进出口权逐步放开,对于外贸公司而言,不仅原有的政策优势荡然无存,而且要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和日趋激烈、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对外贸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给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虽然国有外贸企业多年推行改革,已取得了可喜成果,在财务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历史积弊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反映在财务管理上的弊端还是很多,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记账管理阶段,与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观念滞后

   尽管外贸企业已经被推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然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观念和习惯却不能很快改变,虽然也树立起了一些市场经济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感,但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有效防范措施却十分滞后。

   以前,企业把财务管理仅仅理解成是借钱、付款、执行财务纪律,是财务部的事情,财务管理游离于经营活动、经营管理举措之外,财务管理根本称不上管理,已丧失其本来意义。

   现在,国有外贸企业进行改革,不管是整体改制,还是分离改制,都是向业务骨干倾斜,大部分的业务员成了公司的股东和主要领导,又形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和以前不同的是,企业领导不仅独权,而且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领导层都是业务出身,对业务比较熟悉,因而,在日常决策和工作中,不自觉地偏向业务方面,存在重业务、轻财务、重融资、轻管理的情况,形成了效益是业务做出来的,而不是的财务管理出来的观念,财务管理没有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贸企业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不良资产多,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而企业管理不善是其产生的主要根源。面对架子很大而实际质量不佳的空壳化资产,许多外贸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关注资产质量,但不良资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集中体现在:

   1、应收款项欠亏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应收款项管理体制没有质的改变,应收款项清欠的呼声很大,得力措施却很少,边清边欠、前清后欠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几年来,外贸公司为解决应收账款问题制定了许多措施,如明晰资金管理权限、限制结算方式风险大的业务等,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堵塞了逾期收款产生,但也导致公司业务贸易机会的流失,形成应收款项管理与业务开拓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一味“堵”的做法,使外贸企业不能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管理措施,在控制风险的能力上十分薄弱,如在赊销时缺乏严格、科学的调查程序;销售后对对方的监控不力;货款拖欠后保全债权的行动迟缓等等。

   2、投资能力弱,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外贸竞争压力越大,外贸企业就越急于寻找多种经营的路子,但由于在投资领域缺乏经验,方向难以把握,投资盲目,失误较多。二是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投资所占的比例较大,成百上千万的资金投入项目,造成资金大量积压和沉淀,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更大。三是在投资领域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即使投入巨资占领控股权,但经济效益却每况愈下,如果再加上投资合作伙伴选择不当、银根紧缩筹资不利、投资监督不力钱权交易等情况,损失就更加惨重,企业很容易限于困境。

   (三)筹集资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外贸企业因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企业自有资本很少,外贸经营使用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周转。目前,外贸企业面临的是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形成了越不能贷款,业务越无法进行,越不开展业务,越无法贷款的恶性循环。

   1、融资方式单一,争取银行借款困难。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外贸行业目前在商品和价格竞争的余地越来越小,付款方式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国内贸易结算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利用商业信用周转的时空越来越狭小,因自身原因,又不能通过发行债权或股票进行融资,只能从银行融资,融资方式单一。而争取银行借款又十分困难,主要原因:一是规模小,风险大,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二是外贸属于流通企业,竞争激烈,很难找到借款担保,就连贸易项下融资,如开立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押汇等往往也是通过抵押或担保都相当困难,更别说一般流动资金贷款了。

   2、资金运用不当,缺乏融资成本观念。企业盲目上项目,挤占流动资金,在资金运营上往往流动比例下降,影响正常周转。另外,企业对融资成本的观念比较淡薄,资金报酬率低,业务利润仅仅够支付银行利息。

   (四)财务监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薄弱。企业改制后,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但对决策层的控制仍是个难点和盲点。管理层把控制看成是对下属员工的管理手段,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使得公司股东形同虚设,监事会制度更是流于形式,董事长和总经理缺乏有效的分工和相互制约,争权夺利,没有科学的决策机制,个人说了算,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

   2、会计核算只有反映,没有监督。对财务人员的挑选,以是否“听领导的话”为标准,财务人员对经理言听计从,不敢监督。整个业务流程只有业务员知道,别人插不进去,收购商品和结汇都是滚动的,一笔出口的采购应该与哪笔销售收入、出口费用相对应,只有业务员才清楚,财务人员只是根据业务员的“配单”来做账,对实际发生的业务活动无法进行有效的跟踪,业务过程,只有到收汇时才能看出,这时再谈控制风险已经晚了,根本谈不上对业务的监督。

   3、财务核算失真。有些外贸公司有业务,为了逃税等目的,常常做一些“真自营假”、“假自营真”的花账,有些外贸公司自身业务没有一笔,仅仅靠提供服务生存,为了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实际业务人拿到出口退税和业务利润,违反会计真实性原则,将做成自营,财务账面所反映的不是经济业务的实质,表面上亿元的自营收入,都是过账,其实质是收入,所以,很多财务分析指标失去其真正意义。外贸企业只是一个票据流转中心,一台收汇机器、付款机器、退税机器,帮助业务人逃避税收的机器。

   (五)财务人员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外贸企业多年动荡、改革,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财务人员跳槽选择了更稳定、待遇更好的单位,造成财务人员队伍不稳定。另外,财务人员仅仅注重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没有将工作重心由对凭证账簿的管理转移到对业务环节和原始业务信息的管理上,对财务管理的各个工作阶段所应具备的专门知识,包括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方面以及筹资、投资和分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不能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改善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路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的积弊,也有新生的问题,既有宏观的因素,更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一套有效、科学的、完善的、灵活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是一朝一夕、一个财务部门就能搞好的,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资产结构、产品结构、经营方式等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相关财务管理体系。所以,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没有包治百病的通用方法。

   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手段和思路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不管具体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要想建立有效的、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企业要形成财务管理是生产力的共识

   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上下要纠正财务管理只是算账、报账的观点,要树立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资金管理、经营决策、风险控制、盈利分析、偿债能力、内部监督等实施管理的活动,有其他任何管理无法替代作用的观念。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上形成前进的动力。

   (二)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做事才能有的放矢。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的目标在成本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应兼顾股东、员工、合作伙伴等与企业关系密切的利益主体,这样企业才能长久发展,否则,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导致失败。

   (三)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财务管理的基础

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篇5

一、当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

企业普遍注重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对会计人员注重使用而轻视培养,会计人员满负荷地工作只能使其被动地处理日常事务,却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对介入财务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

2、不能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

在核算事项中,导致出现重核算轻管理,重视资金运作和会计结算,轻视会计资料的加工处理和经济活动分析,淡化了财务管理自身在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和参谋决策作用。

3、监督、控制、考核不力

企业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体外循环严重,事前控制乏力,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缺乏可行的考核办法,企业对投资情况、资金收支、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利润分配等重大决策掌握不全,投资决策随意性大。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处于从属地位,迫使会计人员做假账、报虚数,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加上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社会审计受利益驱动走过场,财务监督乏力、滞后,缺乏监管措施,潜亏问题严重。

4、投资能力不强,且缺乏科学性

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投资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第一,投资缺乏整体战略意识。一些中小企业没有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所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只是为了眼前的需要,而没有体现它与整体战略的关系,造成投资浪费。第二,项目投资人员配备不合理。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做不到合理配备投资人员,不合理的人员配备导致项目投资成功率低下。第三,投资风险大。中小企业由于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偏低,主要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较强的风险意识,投资随意性大,导致其投资项目风险更高。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1、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首先,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必须贯彻落实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资金的使用、周转涉及到企业的各方面,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到层层落实。其次,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资金使用产生最佳的效果,资金的来源和使用必须有效配合。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合理地分配资金,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配合合理。最后,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规避风险。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管理上的相互制约,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来做。

2、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促进全面发展

从企业的特点及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可知,要解决其会计规范化问题,光靠一两家企业自我完善和会计人员努力是很难达到的。近两年来政府对企业的发展给予极大关注,已于去年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它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律举措,反映了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的战略决策。它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还从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方面规定了一系列鼓励措施。为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各级政府部门、银行金融机构要将该法措施落到实处。

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篇6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原因;对策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党和国家提出对农村经济实现大发展方向进行确立的新思想,财务管理上的工作能否得到有效的开展对于农村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更好的解决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应该对会计的基础工作进行制度上的规范,同时还要加强群众监督以及审计监督,堵塞财务管理漏洞,这样才能让农村财务管理上的工作效率得到真正意义的提高。

一、农村财务管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农村财务监督渠道不明确首先,司法机关上的监督力度不能得到有效的施展,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农村干部在工作运行管理中存在的很多贪污枉法行为,公安机关不能插手对此立案侦查,这种案件的构成与民事案件没有任何的相关性,这就直接导致了村级干部的经济问题成为法律规定上的空白,对此,相关管理部门也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对此问题进行解决的好办法。其次,纪律检查机关在监督上的力度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由于权利管理上的分层机制,村干部如果是党员的话,纪委可以运用相应的权利对其进行查处,但如果遇到其他的情况,那么纪检委上检察机构就没有与之对应的管理办法了。最后,群众在监督上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分散的家庭经营模式让村民的集体观念以及管理意识非常淡薄。许多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对集体的事项基本不做关心与过问,这就导致许多集体事项无法得到有效的群众监督,许多事物在村干部领导班子中间直接被内部消化了。

(二)农村财务管理监督透明度不高许多村级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公开性的透明度,导致财务在公开力度上不能达到规定的标准,有些农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橱窗形式的公开,但是在公开内容上不完整,并对许多重要的公开事项进行模糊处理,这就致使群众根本无法直接对资金的用途进行全面的了解,还有一些村会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延后性的公布处理,这也致使村民无法在问题发生时,及时行使自己的民主上的监督权利。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致使许多村屯进行了合并和精简,很多基层经管站会与其他部门进行联合部署上的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办公的人员进行了缩减处理,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也会被相应的削弱。

(三)农村财务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基层干部在工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管理上的问题,许多村干部的想法是对上级下达的命令进行简单的处理就算是完成了任务。对于自身对业务管理上的作用,根本做不到积极的重视,并且许多管理人员认为村级自治不应该过多的插手流程上的问题,这种认识上的片面化,就会导致镇村干部对于财务管理上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群众在对上级反映财务方面出现的问题时,往往也得不到及时的调查与解决,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财务混乱问题的扩展,并且也会使得许多不法人员钻了制度上的空子。农村财务管理部门在对村级账务进行管理时,不能一贯坚持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对于财务收支上的票据,有时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就直接盖章了事,这也是直接导致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直接原因。财务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许多政策与规章制度都没有得到很好运行与贯彻,这就会直接导致许多财务上的管理人员根本无心学习,没有全面掌握财务法规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在工作的开展上也不能按照规章制度对业务进行处理,不能及时接纳财会人员的意见与建议,造成财物管理上的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同时又产生了新问题。

(四)村级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财务人员有着严格的要求,财务人员的稳定性是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根本保证。但是目前农村的财务管理人员有很多都是由村干部来确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很多的村干部在村委会和党支部换届的时候。会计或者是出纳人员也会跟随着换届,从而形成了财会人员流动性大的现象。同时,农村的财会人员普遍存在着学历低、业务素质差的现象,队伍很不稳定,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很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在农村工作而外出打工,农村的财会人员找不到比较合适的人选,这样村干部就造成了一些对于财务比较生疏的人员来担任会计或者是出纳的现象,这些财务人员是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专业性不强、职业素质较差,基本是无证上岗。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乡(镇)、村级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乡(镇)、村干部要端正思想,摆正态度,提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要把加强财务管理放在农村经济管理的首要地位来抓,将财务公开和政务公开有效结合起来,加强财务管理公开透明度,利用社会监督职能,提高广大乡(镇)、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从而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着力解决制度不健全、民主理财观念不强的问题。

(二)整章建制,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体系要进一步贯彻执行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各项管理制度,制定村级财会人员工作守则,公开招聘村级财会人员,竞聘上岗,择优录用。要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如民主理财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等,通过制度来规范财务工作。实行村会计委托服务制,将村级财务全部集中到乡(镇)管理中心管理,实行县、乡、村三级管理,重大事项的财务开支报请县经管部门审批,日常开支报乡(镇)审批,从源头上杜绝铺张浪费,贪污、挪用等行为。

(三)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介,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举办培训班,定期进行各级财务人员业务培训讲座,让每个财会人员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作为财务会计人员必须要从自身的职责出发,充分地遵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会计管理工作,否则就会出现上述的问题,而且如果不及时的进行纠正,这一现象就会急剧的恶化,因此必须要重视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和业务水平较低这一问题。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知道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这项工作能否得到有效的开展,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重视程度,所以各级政府的管理人员应该对农村财务管理事务进行严格的监督与处理。与此同时,各级干部还应该对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上的出现问题予以重视,积极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制定出科学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村财务管理上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确保农村经济可以稳定运行的发展。

作者:王桂文单位:黑龙江省肇州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目前许多学者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并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收到了一定效果。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挖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上的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对策,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角色,从多个角度进一步挖掘发现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问题,提出更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为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贡献力量。

1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1.1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分析

财务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企业管理财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高层次的企业管理工作,必须对企业所面临的财务管理环境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否则,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决策的重大失误,甚至会使企业财务工作寸步难行。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外部环境的不利方面主要来至于:缺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政策;税费多,税制不规范;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缺少金融支持体系,融资渠道单一。

1.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分析

内部环境的不足表现为: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偏低,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财务管理环节薄弱;财务理制度不严格;缺乏投资分析,造成投资失误。

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融资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其主要原因:第一,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第二,国家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以及国家的优惠政策是否贯彻执行。第三,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第四,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

2.2 投资方面的问题

投资是企业财务管理和理财的重要手段,在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投资盲目性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二是中小企业往往只关注结果所谓的利润而忽略了内部投资带来的效益。

2.3 内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很多中小企业对这方面的执行力度不够重视缺乏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四、不注重财务管理制度,而经营不利和内部财务管理弱化等因素会加剧债务水平,造成企业过度负债

2.4 观念及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

一是家族企业文化上的排他性,从而严重影响了对人才技术等社会资源的整合使得企业生命力减弱。二是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缺少,是影响中小企业财务核心作用难以很好发挥的主要问题。三是企业高管对于收权与放权存在的问题。

3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3.1 积极争取和利用外部政策支持,搭建融资及税收平台

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资金经营的能力差等决定了它通过市场融资资信很低的特点。这从客观上要求国家通过相关政策给予适当的扶持。其一、我国已经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小企业促进法》。其二、国家先后四次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国务院还专门出台了扶持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轻纺行业发展的六条意见。在加大税收扶持力度的同时,中央财政也加大丁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其三,加强市场开拓与对外合作。通过举办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为中小企业搭建了“展示、交易、交流、合作”平台。

在融资政策方面:对于具有科技型、高成长性特点的未上市的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并为其提供创业管理服务,并在中小企业板和创投资板扶持上市融资;成立中小企业基金。包括特定用途基金、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互助基金等,集中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金融部门要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吸纳推出国际国内先进的金融产品,如专利贷款,品牌质押贷款等业务,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3.2 面向市场,采用科学的投资策略

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中小企业更要注重稳健理财,避免盲目扩张或多元化经营。中小企业强烈的成长意愿与技术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筹资能力及管理能力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其理财思想须比大企业更为稳健,切忌操之过急,盲目扩展。公司实行稳健理财的观念是可取的,但在公司多年业务处于平稳发展阶段,且有着一定的闲置资金,应该适当扩大规模,进行科学投资,虽然某些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应该为闲置的资金寻找恰当的出路,以谋求更广的增值空间,带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公司又害怕风险也会随之上升。此时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防范或者减少可能出现的风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议企业在进行再投资的时候进行比较详尽的可行性分析,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分析新的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收益、成本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风险。此时就应该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功能。

3.3 建立财务预算,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形成合理的资金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使资金应用得到最佳的效果。在改善资金结构的同时要维持一定的付现能力,以保证日常资金运用的周转灵活,预防市场波动和贷款困难的制约,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一般来说,流动性强的资产收益低,这就意味着企业应尽可能的减少闲置资金,即使不将其投资于本企业的资产也要将其投资于能产生收益的其他资产,避免资金闲置带来的损失。当企业实际的现金余额大于最佳的现金持有量时,可采用偿还债务、投资有价证券等策略来调节实际现金余额;反之当实际现金余额小于最佳现金持有量时,可以用短期筹资来调节实际现金余额。

3.4 转变观念,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

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主就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大小事务都要拍板,这个时候就需要放出一部分权力来让专门的负责人来决策,自己只需提些意见,甚至可以不过问。以部门主管负责制的方式来建设公司的队伍,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的发展进入良性轨道,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出卓越的业绩。在企业健康发展过程中,企业主“放权”是一个大的趋势。我们这里讲“放权”不是一味地放,在必要时还得要学会“收权”。有些申小企业,由于内部管理制度还不是太规范,有时候会出现部门利益协调不一致,部门主管间矛盾激化,经营业绩一团糟,这是就需要企业主来协调,特别是对一些问题部门,要收回其主管的一部分权力,甚至企业主要亲自来抓该部门,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协调。所出来的问题会得到改善的,这就是“收权”显力的地方,

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篇8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摘 要: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的环境要求,高校财务如何适应高校的超前发展、如何适应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务管理、如何在多渠道筹集资金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查找问题、寻求对策,已经成为每个高校财务管理人员面临的新课题。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信息与成本核算不透明、财务预算不切实际、预算执行效果不理想、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审计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对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政策不适应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审计监督,堵塞管理漏洞。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公开化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151-02

收稿日期:2015-02-07

作者简介:史峰源(1992-),男,河北冀州人,本科,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许延明(1969-),女,山东蓬莱人,硕士,副教授,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内部控制。

一、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1.工作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高校财会的工作重心基本还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方面,过于注重核算职能,而忽视了内部管理职能。这种工作模式严重滞后于高校改革,是造成当前高校财会工作被动的根本原因。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经费基本来源于政府拨款,高校财会主要是“核算型”、“报账型”。学校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财务任务就是把钱用好,导致高校缺乏应用“经营型”财务管理的环境和土壤。通常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效益最大化”,而高校财务管理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收拨、分配和使用资金上。人们对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在高校财务管理中都很模糊,造成了财务管理目标不明,水平不高。

2.管理体制不够顺畅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呈现出办学形式多元化、规模扩大化、筹资多渠道化、经济业务复杂化、内部控制要求严密化的局面,对财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一些学校内部在财务开支、创收分配、会计核算等方面的财经政策和制度上不能协调一致、政出多门。

另外,一些院校对校内各单位会计机构管理不到位。造成学校一级财务部门难以掌握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且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院校财务运行和管理状况,会计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人员素质跟不上新的财务管理要求

高校会计在整个企业的经济业务过程中有着反映和控制的功能,是整个过程的核心。一方面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使高校单一靠财政资金进行扩张的愿望难以实现,因此高校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就需要财务人员在融资方面下功夫;另一方面高校主要是靠举债来适应扩招需要和扩大建设规模,一旦资金链断裂,势必陷入财务困境,财务状况恶化。还有一些高校在进行产业投资时,缺乏财务方面的可行性分析。这一切都与高校财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财务管理观念保守、对新的财务管理要求不适应、对新的财经制度执行教条化有直接关系,导致财务管理工作难以深入。此外,高校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更新较慢、专业水平较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企业实有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与账面数字相差较大。

2.财务信息与成本核算不透明

在部分高校中,信息不透明、传递不通畅现象普遍存在。这些现象,易导致一些问题的滋生,如管理层无法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基层单位、教职工也不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更不能有效地发挥民主监督职能。

3.预算管理不科学

高校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两张皮”。财政布置的部门预算与学校内部综合预算无论是编制时间还是编制范围都不一致。一是编制时间不协调,部门预算一般在预算年度的前一年10月份开始编制,经过两上两下的预算流程,经过人大会议审批,一般到预算年度的3月份才下达。而此时高校的许多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校内预算已经开始执行,因此作为全面预算的部门预算难以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且缺乏预算的严肃性、约束力。而学校内部综合预算是当年学校财务部门于2月开始编制,最后在4月前经过学校党委会研究通过后,下发到校内各部门。从范围上看,财政布置的部门预算是学校的“大”预算,包括全校教育正常经费、专项经费和预算外资金的收支、附属单位上缴款等,预算的编制要求精细化、具体化;而学校内部综合预算只包括全校教育正常经费、专项经费的收支、附属单位上缴款中可支配的部分,预算编制较粗,属于学校二级单位的很多预算收入均未纳入学校综合预算。

4.对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政策不适应

高校推行政府集中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不尽人意。由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专业化和多元化的,使得政府采购中心实际操作很困难,费时费力,造成资本运作不合理,无法满足学校工作的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当前政府集中采购成本比原来的学校独立采购成本高。当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学校资金收支活动处于财政监督之下,学校在克服和减少支出的随机性的同时,经费使用权受到了限制。

5.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审计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一是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寻找着相应的效益评价方式,主要从规范指南,目标范围等多方面着手。然而,部分高校在涉及学科建设经费使用的规章办法中只提及到“绩效评价”,并没有从绩效审计的角度进行考虑。二是由于领导层的忽视,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开展的绩效审计也大打折扣。三是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弱化。有些高校的审计部门隶属于纪检部门,过于密切的行政关系很难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缺乏独立性,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就很难发挥,陷入形同虚设的困境。

三、改进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关键首先是财会队伍必须通过继续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化知识体系,转变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在科研实践中,准确地把握事业发展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办学资金的使用效益。其次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要有良好的现代数学、法学和信息网络技术基础。高校应在分析外部环境、校情及财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根据变化的环境,及时对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运行状况、财务管理体制和新经济业务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

2.财务信息公开化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等学校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学校财务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高校资金的来源已由过去单一的财政拨款转变为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补充的筹资方式。教育经费的紧张局面得到了缓解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各地区和部门要加快建立财务公开制度的步伐,明确职责、程序、公开方式和时限要求。建立财务信息长效公开机制、创新公开方法、扩大公开范围,将财务信息公开面向广大社会群众,提高学校的财务透明度。

3.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预算管理是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强化预算管理,一是要加强预算的参与机制,预算管理必须得到校领导的支持,然后让各职能部门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经过多方讨论,经校长办公会审核批准,形成正式预算;二是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强化预算约束力,克服学校预算约束不强、内容不实和执行不力的情况;三是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益,。无论是一般公用经费还是人员经费均按定员、定额来测算,对专项经费实行滚动预算,建立预算项目库;四是遵循“量入为出、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的预算编制原则,采取民主科学的编制程序和方法,尽早准备。

4.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日常资金运作的基本控制手段,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止高校收入流失,资金转移、有效监督费用支出的关键。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各个岗位的不同职能与性质,进一步明确各部门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并在此基础上,赋予其相应权力;严格规定相关办事流程与操作规程,确定相应的追究责任制度,包括责任查处措施与奖惩方法,将责任、权力与利益相结合,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权有所属、责有所归与利有所得,从而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5.强化审计监督,堵塞管理漏洞

科学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审计,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使一切资金流动和价值转移都必须纳入财务部门的统一管理之中。另外,还应该加强外部审计控制,外部控制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不断改进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使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堵塞管理上的漏洞。

参考文献:

[1]徐肖成.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财会月刊,2013(3):57.

[2]曾秋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分析[J].财会月刊,2012(1):56.

[3]陈国碧.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自然杂志,2013(2):54.

[4]陈汉文.高校财务管理[J].会计研究,2012(2):78.

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篇9

一、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目标不明,职能不清,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以“报账型”为主的财会工作模式严重滞后于高校改革,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在计划经济环境下,高校经费基本上是财政拨款,高校财会主要是“核算型”、“报账型”,学校的任务就是把人才培养好,财务工作也只是把钱用好,高校缺乏应用“经营型”财务管理的环境,通常的企业财务管理“效益最大化”目标难以引入高校财务管理中。高校财务管理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收拨资金、分配资金、使用资金;很多人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财务管理“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不甚了解。二是财务重核算、轻管理,工作重点还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方面,过多地强调服务职能,忽视了内部管理、内部监督的职能。三是财务人员素质与新的财务管理要求跟不上。一方面国家将逐步集中财力办好重点高校的重点项目和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这使得高校单一靠财政资金来铺摊子,满足学校扩张的资金需求愿望难以实现;另一方面高校为适应扩招需要,扩大建设规模,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这些资金来源大多数是举债,一旦资金链断裂,势必陷入财务困境,财务状况恶化;此外还有一些高校在进行产业投资时,风险加大。而高校财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财务管理观念保守,对新的财务管理要求不适应,对新的财经制度执行教条化,财务管理工作难以深入。

(二)财务信息与成本核算不透明

目前一些高校信息公开程度差,暗箱操作普遍,校务公开常常局限于教代会,内容只是学校的预算分配和执行情况。学生的学费究竟用于何处,学生是一笔糊涂账。至于学校的收入来源是否合法、有无偷税漏税问题、收入分配管理是如何进行的、效益如何,教职员工和学生都不知道。教育收费问题是社会的敏感问题,学生收费涉及教育成本的核算与分摊问题,但长期以来,教育成本的核算与分摊标准究竟如何定,收费用于什么用途,都缺乏一个透明的机制。

(三)财务预算不切实际,预算执行效果不理想

1.财政布置的部门预算与学校内部综合预算无论是编制时间还是编制范围都不一致。从时间上看,前者是预算年度的头一年九月开始编制,经过“两上两下”,最后在预算当年一月的人代会通过后才下发预算控制数;而后者是预算当年学校财务部门于二月开始编制,通过多次商量,最后在四月前经过学校党委会研究通过后,下发校内各部门的预算。从范围上看,前者是学校的“大”预算,范围包括全校教育正常经费的收支、专项经费的收支、预算外资金的收支、附属单位上缴款、其他收入等,预算的编制要求细化、具体化;而后者只包括全校教育正常经费的收支、专项经费的收支、附属单位上缴款,以及预算外资金的收支和其他收入中可支配的部分,属于学校二级单位的很多预算外收入未纳入学校综合预算,预算编制较粗。

2.预算执行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对各部门预算经费难以做准确、具体的分析,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也难以正确、完整的评价。目前,基本上只进行笼统的、总括的分析评价。预算执行中还存在着预算的内容不实、约束不强、执行不力的情况。

3.预算控制作用未能真正发挥。由于预算管理不切实际,导致预算管理形同虚设,资金利用效率低,收支管理缺乏硬约束。

(四)对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政策不适应

1.高校推行政府集中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不尽人意。由于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专业性、多样性,政府采购中心实际操作难度较大,耗时费力,资金运转模式不合理,往往无法及时满足学校工作的需要。从经济性来看,现时的政府集中采购成本比原来学校自主采购时的成本可能还要高。在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时,学校资金收支活动处于财政监督之下,学校在克服和减少支出随意性的同时,经费使用权受到了限制。

2.高校实行“银行代收学费”程序烦琐,“票款分离”政策难到位。实行“银行代收学费”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从源头上遏止腐败的重大举措之一,高校财务都能够很好地贯彻执行,在实际工作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按“票款分离”政策的相关程序和要求,财政部门只把收费收据卖给银行,学校对学生开据《收费通知书》,学生持该通知书到银行再填写《缴款通知书》,在缴了费后又由银行开出收费收据,最后学生持交费收据回学校注册。一方面整个程序较为烦琐,家长、学生大有怨言;另一方面学校开据《收费通知书》后,学生不及时到银行缴费,给学校收费对账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出现学费该收的收不起来,催收难度增大,以至学校不得不与银行协商变通为由学校从银行借出收据,并向学生开具,银行集中收费或学校零星收费收取现金,最后汇总统一由学校填写《缴款通知书》。从实践来看,收费管理较麻烦,“票款分离”的政策难到位。

(五)重投入,轻考核,资产流失严重

由于学校事业支出不要求对培养成本进行核算,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因此,长期以来高校过于重视找项目、要资金、购设备,而轻视了对资产使用的管理与考核;只重视社会效益,而忽视了经济效益;只重视教学、科研等计划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对已购资产的管理和充分利用;资产管理特别是对二级单位资产管理不深入,流失现象突出。

(六)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审计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004年国家审计暑对北京地区18所高校进行的审计和审计调查表明,近年来各高校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的同时,有些院校财务管理比较混乱,如收支不实、管理不规范等。审计中也发现了不少违纪违法现象,如收入不入账、出借账户、私设小金库等;擅自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改变资金用途等;在教辅材料、图书和设备采购、绿化和建设修缮等项目中暗箱操作、利用职务之便索要或收受钱财,产生经济案件等等,这些都给高校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规章制度不落实,有的单位领导重业务轻财务管理,未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即使有制度也不执行。二是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表现在:(1)领导认识不够。高校领导认为内部审计会束缚财务部门正常的工作,会激化职能部门的矛盾,甚至会阻碍高校改革和发展;(2)内部审计人员压力大,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必然会使内审工作的开展受到许多限制,使他们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不是坚持原则,而是看脸色,商量着来,尽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3)内部审计地位不高,独立性有限,开展工作较被动;(4)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影响了审计质量,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内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管理部门抽调而来的,专业的审计人员较少,加上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后续再教育,使内审工作难以纵深拓宽。

二、改进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掌握财务管理的新知识和新方法,以适应高校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当前,财会队伍能否通过后续学习,补充和更新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彻底转变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深入教学、科研实践,准确把握事业发展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能否改进财务管理、促进办学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以适应高校财务管理新要求的关键所在。应在分析外部环境、校情及财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进行不断的实践探索,以此作为强化各项财务管理能力、提高办学资金使用效益和高校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科学制定财务管理目标,完善财务分析评价制度,建立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分析(信息处理)能力,增强财务信息与成本核算的透明度

1.根据“利益相关者产权论”的原理,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确定为“相关利益主体价值最大化”。相关利益主体包括:一是政府,作为学校的所有者、教育经费的主要投资者和公共设施的提供者,要求学校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和提供科技服务;二是其他合作办学投资者,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追求投资财富最大化;三是学生(顾客),通过高考选择学校提供的专业(产品),在交纳学费后进入大学学习,他们要求掌握最全面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为今后谋取职业打下较高的起点和扎实的基础;四是教职员工,希望自己有好的工作环境、好的发展空间、好的待遇,能够更安心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这几个利益主体,通过学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作用,资金才可能按照价值规律不断运动。这就要求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能力,在教育经费的筹资管理、分配管理、使用管理、投资和成本管理中,运用预算、定额、定员、可行性分析、预测等科学方法,开展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在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中,积极发挥财务的参谋、助手作用,使财务管理向“决策型、控制型”拓展。

2.制定和完善财务评价制度,建立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分析(信息处理)能力。财务分析评价是运用事业计划、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对高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评价,以求得对高校经济活动和发展状况的规律性认识。科学的财务分析评价既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又是一种检查的手段。它的主要作用在于:一是正确分析学校财务运行和财务管理状况,为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提供依据;二是促进综合财务计划的顺利实现,加强财务调控能力;三是促进学校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努力增收节支。

3.改进财务分析方法,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将客观的会计数据转化为决策信息,提高会计数据的使用价值。

4.增强财务信息与成本核算透明度。积极开辟高校信息公开专栏,及时公布学校预算分配和预算执行情况,特别是教职员工和学生关心的收费问题、费用支出问题等。

(三)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研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高校预算是学校年度内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是学校日常组织收入可控制支出的依据。强化预算管理,一是要把部门预算和校内综合预算合二为一,部门预算就是学校每年执行的预算;二是推行校内部门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单位,对学校所属的各部门要求其编制预算,编制方法方面,要试行和推广“零基预算”法,克服学校预算内容不实、约束不强和执行不力的情况;三是实行预算经费定员、定额管理,无论是人员经费还是一般公用经费均按定员、定额来测算,对专项经费实行滚动预算,建立预算项目库;四是完善预算的调整制度,对调整时间、方法、程序等作相应的规定。

此外,还要加强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研究,使学校预算编制和执行与之相适应,提高学校资金运作效率。

(四)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分析财务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防止高校收入流失,资金转移、有效监督费用支出的关键。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中,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以预防控制为主,防止发生不法行为。二是注重程序制约,对主要业务的控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特别是对外投资、物资设备采购、基建项目招投标、学生招生及收费等。三是注重责任牵制,在机构设置与岗位分工时,一定要明确各部门及上岗个人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并要制定追究、查处责任的措施与奖惩办法。

(五)建立统一规划、统一采购、统一调拨的资产管理体系,合理配置和有效考核相结合

1.完善资产购置制度。对需购置的设备,从技术性、经济性、实用性等多方面进行科学性论证,做出详细预算申请,加强购置环节的管理。

2.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凡是学校的资产,无论是通过投资、出租、出借或其他形式转移给校办产业、其他单位或个人经营使用,学校均要收取资产占用费,补偿资产在运行中的损耗。

3.实行岗位责任制和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经济处罚制度,把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4.坚持财产清查制度。定期检查财产物资的使用与保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5.建立资产合理流动制度。在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正常开展的同时,通过投资、出租、出借、调拨等方式,盘活学校闲置资产,物尽其用,提高有效利用率。

6.归口管理,分级考核。一要打破目前财产物资分口管理散乱、难以及时清理、调拨的局面;要打破实验室分属于各教学或科研部门形成的服务面窄、设备分散、利用率低、实验室之间交流少的局面,按学科建设或专业设置特点调整实验室,组建综合性大实验室,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二要建立资产登记、使用和保管等制度,健全对二级单位资产管理考核的制度,防止高校资产流失。

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篇10

[关键词]财务报告分析财务管理对策

一、财务报告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报告分析的概念及意义

财务报告分析,简称财务分析,是指以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进行评价和剖析,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财务分析既是已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又是财务预测的前提,在财务管理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重要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报告分析是评价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2)财务报告分析是挖掘企业潜力、改进财会工作、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3)财务报告分析是合理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通过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获利能力的高低、偿债能力的强弱及营运能力的大小,可以了解投资后的收益水平和风险程度,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2.目前财务报告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报告分析的理论不够完善。在许多《财务管理》理论书籍中,介绍的财务报告分析指标和方法只局限于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析,这是不够全面的,也是不够完善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产要不断增值,企业的利润要不断增长,都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但是,若忽视了现金流量的分析和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有害的。在财务管理实践中,有些企业因为现金流量不足,即使在盈利的情况下,由于不能偿还债务而宣布倒闭的例子已经不再是少数了,因此,现金流量的分析显得十分重要。(2)财务报告分析的方法不够科学。在《财务管理》、《基础会计》的理论书籍中,对财务报告分析方法的介绍仅有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四种方法。其中的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其涵义不明确,界限难划分,很容易混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容易操作。(3)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不够丰富。在一般的情况下,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和《财务管理》理论书籍的内容是一样的,包括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分析,具体内容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而缺乏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分析,对关联方关系及交易披露的分析,以及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析,另外,也没有对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估计与分析。所以,许多中小投资者不能得到全面的、科学的、丰富的财务报告分析资料,造成投资决策的失败。

二、搞好财务报告分析的对策

1.建立企业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体系

(1)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指标。这类指标是从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和净现金流量三个不同的角度反映现金流量的构成。

利用这一公式可以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现金流入量的构成比率,进而从三个大的方面说明企业现金流入量的来源。一般而言,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量保持较大的比重为宜。另外,还可以就每种来源内容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如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中现金流入量的结构等。

利用这一公式同样可以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现金流出量的构成比率,从而从三大方面说明企业现金流出量的来源。另外,还可以在三大类流出量内部计算结构比率,使流出量结构分析更加具体化,以便企业管理者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做出控制现金流出量的决策。

利用这一公式可以从净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投资性现金净流量和筹资性现金净流量在总现金净流量当中所占的比重。如果在企业全部现金净流量中,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占的比重较大,说明企业现金主要来自正常经营业务,当然,首先应当保证全部现金收支净额为正数。但是,如果是经营性现金收支净额占全部现金收支净额比重较小,或者为负数,投资者或企业经营者必须给予高度关注。

(2)现金流量营运能力分析指标。这类指标从营运资金的角度,反映现金流量的各种比率。

利用这一公式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对资本支出、存货增加支出及发放现金股利等现金需求的满足程度。净现金流量适当比率如果大于或等于1,即表示企业从经营活动中得到的资金足以应付各项资本性支出、存货支出增加额和支付现金股利的需要,不需要对外筹集资金。反之,净现金流量适当比率如果小于1,表示资金不足,需要对外筹资。

利用这一公式可以衡量企业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已被保留的部分,对其重新再投资于各项营业资产的保证程度。该指标分母中各组成部分是某个时点上的存量,其中:固定资产总额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可直接取自资产负债表;其它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其它流动资产与其它长期资产的合计;营运资金为流动资产合计减去短期投资、其它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三项后的余额。

(3)现金流量偿债能力分析指标。这类指标从偿债能力的角度,反映现金流量的偿债比率。具体有以下分析指标:

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好;反之,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差。该指标大于1,表明当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可以满足偿还本期到期债务;该指标小于1,表明企业需要对外筹资或出售非货币资产才能偿还短期债务。究竟企业的现金流量短期负债比率应是多少,才算偿付能力强,这要根据企业往年经验结合行业特点来判断。

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企业偿还全部负债的能力越强;反之,指标数值越小,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差。在该指标中,其分子只包括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净现金流量,而分母却包括了企业的全部负债,因此,该指标是会计稳健性原则的一种体现。其实,在理财实务中,还可以用全部现金净流量作为分子来计算。

当该指标数值较小时,还表明了另一种情况,即企业需要对外筹集资金,或出售非货币资产以获得所需资金。当该指标数值过小时,企业将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该指标究竟多高合适,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4)现金流量盈利能力分析指标。该类指标从利润和现金流量的关系中,反映现金流量的盈利能力。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对利润做出的贡献,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企业经营效益越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越高;反之,亦然。它的逆指标(即分子分母倒过来)则表明企业的盈利质量,这个盈利质量指标大于或等于1,表明有大量的应收账款,企业利润质量较差,风险较大。

该指标数值反映了主营业务在当期收回现金的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分子分母在时间上的一致性。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当期主营业务实现的越好,对现金流入量的影响也越大;反之,对现金流入量的影响越小。

该指标从投资者的角度,反映了现金对股利的保证程度。该指标数值越大,企业投资者的投资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投资者的保证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综上所述,以上四类十项指标中,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联,企业在运用现金流量指标体系时,应进行综合考核比较。因此,可以计算现金流量综合评价指数进行全面评价,现金流量综合评价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该套指标评价体系还需经过企业实际数据和财务状况的检验,才能逐步合理和完善,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如何,有待经过实践的验证。

2.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报告分析方法体系

按照定量分析理论将财务报告分析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种:(1)比较分析法。即将两个质量相同的指标做静态对比,从而揭示不同空间、同一时期、同类指标间数量差异的一种方法。其指标的实质是不同空间条件下,同类指标的横向对比。(2)结构分析法。即利用财务报告中的分类资料,将总体分为若干类别,然后计算出各类数值的比重,用以反映总体结构特征和总体内部构成的方法。它可以分析事物的性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3)动态分析方法。即同一总体的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动态对比,用以反映某一指标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4)强度分析法。即将两个性质不同但又有一定经济联系的财务指标进行对比,用以反映财务现象的强度、密度、普遍程度和利用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这里用强度分析法取代了现行的比率分析法,主要是利用统计原理的科学方法规范财务报告分析方法的理论,以避免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概念上的混淆不清,这是对财务报告分析方法的一次创新。(5)因素分析法。即以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性财务指标为对象,从数量上测定分析各因素对综合指标在方向和程度上的影响。一些财务指标往往受到多项因素的共同影响,通过因素分析可以分析出影响财务指标变动的主要因素,从而正确了解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做出改进和提高的决策。(6)长期趋势分析法。即将若干年的财务报告有关数据排列成时间数列,并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定基对比、逐期对比或计算移动平均数,分析财务指标增减变动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以上六种分析方法是利用了统计分析的理论而设计的。统计基本理论是研究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它在财务报告这种经济现象的分析方面的应用体现在以上六种方法中。它们都是科学的,概念和内容都是清晰的,完全可以指导财务报告分析的实践工作,它使财务报告分析的理论更加完善,方法更加科学。

3.增加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

除了上述的财务报告分析以外,在《财务管理》的财务分析一章,还应增加以下内容:(1)企业财务报表附注的分析;(2)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的分析;(3)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分析,以及会计造假情况的分析;(4)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析;(5)审计报告的分析;(6)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估计与分析。

增加这些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不但可以完善《财务管理》中财务分析一章的内容,还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财务报告分析的实践工作,对于促进财务分析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李胜: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