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问题十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问题十篇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1:07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问题篇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141-02

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履行好国家的各项监督管理职能,特别是财务管理必须得到有效的监督。财物管理是指按计划对国家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控制,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率,有助于将我国行政管理职能得到最大化发挥。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其他企业单位的是它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宗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是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在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中,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并寻求解决方案。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业务不断增多,收入与支出数额巨大、次数频繁,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管理制度欠缺,办公人员的思想观念淡薄,财务预算与执行的不协调等。

(一)管理制度欠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财务管理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逐步得到提升,但我国的财务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漏洞,办事效率的提升速度也十分缓慢。目前,我国的管理与监督部门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但难以快速实施并推广,其原工作模式仍旧继续运转,导致新旧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交替变换。与此同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系统的管理方面仍很欠缺,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无法形成统一整体,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常常出现财务系统混乱的局面。另外,一些单位缺乏监督机制,容易造成内部缺失,而且又没有自觉遵守行政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其工作只处于形式上的应付阶段。一旦出现问题,单位有关人员就迅速撇清关系,也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思想观念淡薄

一方面,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观念淡薄,仅仅关注日常的收支工作和统计,缺乏创新,而从未在工作中认真思考如何将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如何为单位节约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如果其工作人员能这样为单位考虑,我国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上就不会出现大的漏洞,也可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消耗,甚至减少资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如若过渡滥用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在工作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另一方面,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疏于对各类凭证的核实与对账,因此,要加强办公人员的思想素质教育,以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

(三)财务预算与执行的不协调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易出现财务系统的混乱,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财务预算与执行的不协调。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工作不负责,对财务预算没有给予重视,资金使用与预算不相符合,随意挪动单位资金进行自行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金分配的混乱局面,并损害单位的利益。一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没有理财观念,随意使用单位资金,甚至有资金私用的现象发生,造成预算远不及执行中的花费。另外,单位缺乏监管部门,根据单位的资金预算对其执行进行有效监督;二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将单位资金用于旅游、聚餐等高档消费,造成单位的财务系统出现漏洞,资金的使用远超于预算,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损害单位的形象;三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分配没有明确的规定,对资金分配不能做到合理利用,各部门经常出现互相填补的现象,造成财务系统混乱,无法将实际所用资金与预算进行比对。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混乱的原因

(一)会计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协调

近年,随着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逐渐分离。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的会计制度无法适应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另外,一些政府部门内部职能未进行明确分工,行政与事业管理部门交叉管理,会计制度难以确定。因此,一些单位的职能部门就开始互相推脱,导致财务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实施。两套会计制度的存在扰乱了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正常运行。

(二)会计科目体系与经济业务要求不协调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复杂多变,而会计科目体系不够完善,很多业务都无法体现。因此,无法据实反映单位的实际情况,导致财务信息无法核实。会计科目与经济要求的不协调具体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业务时,会计人员在不了解会计科目的情况下,随意进行划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动向不明,无法进行财务查账。二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没有与上级部分交涉的会计科目,而这笔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将流入单位的黑账,很有可能导致账实不符,影响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

(三)预算与执行不匹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够规范,部门预算随意性较明显,过多的人为因素支配资金,导致很多项目不能按预期完成,不但会影响预算的严谨性,而且很有可能影响后期项目的预算与执行。单位的资金收入和支出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资金收入和支出的时间与实际不一致,另外数量也有可能有多又少。另外,预算中能动用的资金和实际账上的资金不一致,由于有些收入的一时难以到位,部分审批程序暂时不完善,实际账上无法支出项目经费,这样容易导致单位账上出现红字,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这种预算与实际执行不匹配的现象经常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导致单位的财务系统混乱。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将预算与执行相结合。

(四)单位内部缺乏监督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对单位内部的人员及经费缺乏监督管理,且执行效果欠佳。目前,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各项费用的审批程序过于简单,且很多单位的费用经常是事后审批,这样容易导致财务费用远超预算。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经常出现岗位职责不明的现象,这样容易导致等各种现象的滋生。因此,在单位内部一定权责明确,票据经手人与单位负责人不能是同一岗位,单位内部应当分设职能部门和监督部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

(五)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部门不协调

现阶段,集中进行核算的会计核算方式将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带去一些负面影响,可能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出现混乱或者错误,严重的还可能致使行政单位出现瘫痪。其一,单位管理预算与核算业务的分离将导致核算部门对单位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活动不甚了解。而无法全面实时地掌握部门经济活动,将难以确定核算的准确程度。其二,一旦资产管理部门与会计核算部门分离开来,一方面,跟据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会计核算人员将记录登记单位的原有资产的明细账;另一方面,事业单位本身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操作与管理,将会造成明细账和实物不符的情况。其三,由于是集中进行会计核算,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时间地域上的差异,原则上是第二年初返还财务核算结果,原行政事业单位将无法实时地对该年度的财务总核算情况进行查询,将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第二年度的财政预算。

三、解决措施

当今的网络大时代下,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面对如此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同样应该逆转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加强财务人员职能、提高其职业素质、优化财务人员的核算思路。在优化财务管理机制的背景下,促使财务工作人员向综合型人才转变,使财务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其特有的功效。

(一)改革财务管理机制

在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导向的前提下,根据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设立财务管理制度机制,使得财务人员的工作有度可依,有制可循,同时建立一个合理的内部监督制度,确保财务工作人员有制度可依,顺利的展开财务管理工作。另外,一个完整有序的财产管理体系是使国家财务开支范围得到严格的控制与遵守的前提,还可以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改头换面的财务管理机制能更好地被我国现代化经济大体制所包容,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二)树立财务人员新思想

第一,培养财务人员的经济价值观,使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及风险规避方面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识。第二,培养财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成本节约意识,掌握好资金出入的比例,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第三,进行合理的财务预算,做好多种准备来应对风险,掌握以小博大的尺度。

(三)简化会计核算流程

简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的会计核算,确保内部财务监督部门的公正性。财务工作人员应认真、客观地对每一项财务信息进行核对,以确保其真实性。多方面、多角度地对资金流动情况进行核查,完善每一笔收支明细工作,以确保其合理性。最后,随社会经济的进步不断改革完善财政管理策略。

(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优化财政管理机制的关键在于财务工作人员,信息爆炸的当今,单纯的书面记录手段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财务工作人员职业素质成为如今最首要的任务。而财务工作人员也须从自身做起,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不断的更新思想,以满足组织对个人的考验。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此不容忽视。通过分析当前财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并探究相关策略以解决,是针对改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前提所在。就其财务管理人员而言,必须敢于发现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中,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办实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需要,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姜涛.有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J].消费导刊,2013(10):56-56,58.

[2]孟建伟.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及方法探讨[J].经营者,2013(13):40.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问题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问题;策略

财务预算指的行政单位在进行日常管理活动的时候,根据每年的工作需求来对成本支出制定计算活动,以此来实现对预算内容的明确。同时,这也是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任务,借助于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严格开展来确保行政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可以按照计划一一落实到位,彰显出降低成本的追求。因此,行政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的时候,需要加强对预算的控制,确保在要有限的成本前提下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在进行财务预算工作的时候,依旧存在这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本文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探究来寻求行政单位财务预算工作开展方案,促使财务管理工作得以实现进一步地完善。

一、行政单位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问题分析

(一)预算编制的不足导致各部门之间交流合作的缺乏

在行政单位进行综合运算的时候,财务收支预算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需要围绕着单位的发展目标来进行一系列的预算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较多,且预算周期较长,因此既存在着一定的开展难度,也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但是在我国,行政单位的财务预算工作大部分都是由财务部门所进行的,因为财务人员本身并不会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去,导致企业的财务预算所需的相关数据内容是由过往的数据编制预算所决定的。这样的预算内容无法真正地表现企业的实际也去内容,也不能确保企业的各个部门的执行配合工作得以成为一个整体,可谓是“闭门造车”,所得的预算数据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较大。

(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理念落后,形式化特征较为明显

目前,行政单位的管理者尚未能实现对财务预算的正确认识,这也就导致财务预算工作难以得到应有的支持,财务单位的收支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开展计划,继而导致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未必能够成为事业单位实现不断发展的积极影响因素,行政单位会因管理体系的不足存在而带来预算管理工作的失效。这样一来行政单位的工作活动开展将会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困境,比如财务支出的随意增加、清单内容的不断更改以及预算编制的变化等。因为,行政单位的经营活动所需经费来自于国家财政,所以,行政单位需要上交一份财政预算管理内容,以此来让各部门的财政预算内容得以满足工作活动的开展需求。但是,因缺乏明确的预算指标,使得预算编制难以发挥出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成本使用的效益较低,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

一些行政单位本身在开展预算管理活动的时候就缺乏规范性,进而其所支出的一系列费用互相干扰,缺乏目的性,即使是有一个定额计划,也会因拘于形式而缺乏实际价值。再者,行政单位往往会选择以事后核算的形式来对预测内容进行补充,导致预测工作形同虚设。所以,行政单位本身的资金使用效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在我国,因为行政单位本身的性质较为特殊,其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度较低,所以行政单位往往会忽视了对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经摘要: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提出了处理行政单位财务预算问题的有效措施:一是采用科学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二是重视财务分析,提高决策水平,三是财务预算管理体系逐步精细化。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问题;策略济活动未能与相关负责人之间产生责任关系,激励机制也无法促使单位员工不断发展,执行能力缺乏实效性,行政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也就难以实现进一步地提高。

二、增强行政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能力的措施思考

(一)提高财务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

首先,为财务预算的编制活动准备充足的开展时间。在一般情况下,行政单位的财务预算工作需要按照相关程序内容来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分析与思考,以此来增强项目活动的开展操作性。所以,当对开展目的进行明确之后,需结合于对具体实施计划的设计来确保部门的相关工作内容得以发挥出更大价值。在此基础上来引导行政单位各部门工作活动的和谐开展,促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成为行政单位全年收支得以平衡的重要保障。确保行政单位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也相应地提高企业的生产经济效益与应当带有的社会效益。其次,选择更为规范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来增强编制内容的精准度。通过选择“零基预算法”来进行创新发展,以此来增强预算活动的开展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再者,对预算编制的转变。从国企出发来对预算编制进行改革创新,以此来落实预算经费得以落到实处。

(二)增强对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视水平,优化决策内容

通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统计分析,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中的主要矛盾,对财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干预,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从而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全局性。

(三)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精细化发展

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内容主要围绕着预算活动来得以落实,其需要针对于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分析调整来确保管理活动的开展成效。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基础,因此必须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单位的预算编制过程中,经费需要按照人员编制以及相关固定标准来制定,必须有明晰的项目作为指标,将项目分解足够细化,从而保证单列指标的相关工作到位。因此,想到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就必须完善这一国库管理制度,规范相关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立这一体系主要是为了对财政资金进行集中首付,能够有效的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必须明确零余额账户的功能、开户和撤销程序以及相关使用要求等等,以发挥零余额账户在这一支付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总的来说,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于不同的情况来寻求更为合适的方式方法,以此来提高其可行性与科学性,促使全员参与,积极运行。

参考文献

[1]张丽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4):240-240.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问题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会计分录

一、浅析行政单位财务核算变化影响及重点问题

(一)细化资产分类,注重资产的分类核算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重点对原有“固定资产”进行了细化,细分为“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益”、“公共基础设施”、“受托资产”科目。利用新制度要将旧账套中的固定资产科目中的余额按照新科目的分类,分别计入不同的科目内,实现资产的细化分类管理。在日常核算过程中,财务核算人员也要对新增资产进行用途分类,计入相应科目。例如,行政单位购买并安装了一套供当地居民使用的健身器材,按照旧制度规定直接计入“固定资产”,而现在要细化借记“公共基础设施”科目,贷记“资产基金―公共基础设施”。同时按照预算项目借记相关费用,贷记“零余额用款额度”。总之,新制度从会计制度上促进行政单位细化对资产的分类管理,财务人员也要分辨资产的用途和分类标准,准确核算。

(二)基建项目不再单独立账,并入行政单位账套中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增设了“在建工程”科目,用于核算行政单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生的成本。财务核算需要对两个独立的账套进行合并,应该注意相关科目的对应关系。将基建账中的“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用款额度”等科目余额转入行政单位对应科目,将计入工程项目成本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器材采购”、“采购保管费”、“库存设备”、“库存材料”等科目金额转入“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统一核算,将基建账中应收应付项目相对应地转入基本户账套中。将基建账中“基建拨款”、“留成收入”科目余额中归属于同级财政拨款结转的部分,计入“财政拨款结转”科目。行政单位的基建项目成本核算包含在本部账套中,较以前单独立账管理模式简单,但是仍然要从财务管理角度控制建设成本,节约建设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浅析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变化影响及重点问题

(一)“零余额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的应用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全国事业单位范围内的推行,事业单位都依规设立了零余额账户,按照财政部门要求进行预算资金管理。目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增加了资产类的“零余额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科目,净资产类的“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科目,这些科目设置正好适应了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当收到财政资金时,借记“零余额用款额度”,贷记“财政补助收入”。当需要支出资金时,借记相关费用科目,贷记“零余额用款额度”。年末决算时,按照指标文件的说明,将“零余额用款额度”中的余额区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然后,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或者“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贷记“零余额用款额度”。相应地将事业收入与费用对冲之后的余额,借记“财政补助收入”,贷记“财政补助结余或者结转”。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人员应该熟悉这些会计科目的应用,及时与预算编审人员沟通交流,了解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差别,保证财政资金的正确核算。

(二)注意对非流动基金科目的使用

“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替换了旧制度中的“固定基金”科目,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扩大了固定基金的核算范围,适应了事业单位的现实发展需要。事业单位不断地发展壮大,在对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也把自身发展作为工作重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考虑到了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扩大了对固定资金的核算范围,改用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资产投资活动。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人员按照资产投资活动的性质,将投资资金分类列入“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二级明细科目内。例如,事业单位购买一台电脑,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非流动资金基金―固定资产”。当需要计提折旧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政策的应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都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原则,更加科学合理地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计提折旧政策就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应用的突出表现。进行计提折旧有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新旧制度衔接要求对存量固定资产进行补提折旧。财务人员一般按照设备的通行使用年限,参照已用年限,计算应补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记“累计折旧”。第二,对执行新会计政策之后购买的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对于折旧年限的估算方法并不十分科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接触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政策,对折旧年限和净残值估算没有概念,一般采用社会通行的设备使用年限和残值率进行计算折旧。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情况千差万别,资产使用频率和周期都不一样,用统一的折旧年限并不能客观地反映资产的使用状况。例如,科研单位使用的电脑,配置相对较高,硬件设备更新较快。而采用5年的折旧年限就显得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应该缩短电脑的折旧年限,采用加速计提的办法进行折旧管理。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净残值估算方面的技术还需要不断摸索和发展,寻找适合本单位的折旧方法,从而客观地反映单位资产的使用磨损情况,使得财务信息更加准确。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十分重要,正确完整地核算经济业务,准确地编制会计报表,为单位负责人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从而帮助领导做出科学的经济决策。因此,财务人员应该认真学习会计制度,熟练运用会计科目,并不断完善和改进会计核算技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问题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资产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速度的加快,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很多环节上都表现的十分落后,例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管理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加强对新形势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是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否关系着行政事业单位能否顺利运行。财务管理系统是整个行政管理体系的发动机,是机器运转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体系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处于社会经济体系变革中的不仅仅只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经济体系中重要的存在主体,它的发展也面临着强大的外界压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这方面来说,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与监督体系有利于单位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将财务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建设内容,任何时候都必须强抓不放,通过严抓财务管理,将其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疏漏进行有效的弥补,进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系运行的顺畅,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造福更多百姓。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财务管理体制结构不完善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果不佳的关键因素。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甚至将财务管理制度与其日常的管理制度混为一谈。部分地方基层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虽然已经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其着重点仍然放在行政资金及资产流动管理等方面,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财政管理的内容却非常少。根据相关调查评估的显示,在我国,全年只有不到50%的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完整地对单位内部财务信息审计情况进行真实的披露,而其中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关系行政事业运营管理方面的财务缺陷信息的披露却缺乏主动性。

此外,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过于关注单位内部流动资金的控制,而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等方面的控制却比较少。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乏针对财务状况核算审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相关财务人员对相关的财务政策了解不够透彻,导致财务报告以及单位财务管理的运行流程等出现各种疏漏,进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中多个财务审计科目的准确性。

(二)财务预算管理位置、格式不统一

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资源等多方面都存在差距,财政预算规模大多而参差不齐,这是导致其在财务预算管理执行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重要表现之一。这也直接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设计、运行等都不可能达成一致,财务预算管理的位置、格式等都无法得到统一。从整个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单一、薄弱的财务预算管理模式也会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它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信息认定等环节的执行形成了阻碍,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标准得不到统一。此外,没有建立起对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行资金以及其他实物资金、固定资产等的控制管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位置、格式不统一,使得财务预算以及其他实物资产与财务报告所记录的数目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标准不统一的差异所导致的。

(三)资金管理及使用程序不当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也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职责。但是,目前一些单位存在资金管理及使用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对资金的使用不规范。未经批准就将单位资金进行随意调拨甚至外借,外借资金长期挂账,有的资金很难及时回收,造成呆账、坏账,致使国有资金流失。其次,不少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低下,缺乏成本管理意识,部分财务人员对部门经费几乎都是采取事后核算的方式,缺乏对各部门资金使用流向、用途以及资金效能等方面内容的审核、事中及事后监控。这就使得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往往会有对单位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不当的情况出现,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效率低下。

三、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财务管理体制建设,积极改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管理的理解以及其对相关财务管理信息的了解状况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动力源泉。如果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一直墨守陈规,不采取措施加强自身对市场环境以及新的财务管理理念的学习和更新,那么就可能会导致整个单位财务管理结构落后。因此,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前景来考虑,努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以及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理论素养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应该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相关能力素养的提高,例如可以通过外派人员培训来增强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新的从财务管理理念以及方法等内容的学习,以此来达到改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环境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财务管理人员还应该充分发挥其在财务管理中的执行和监管职能,利用财务管理的机会来正确评价单位内部各部门在运行过程中资金、资产管理及使用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应的建议来不断完善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二)对财务预算管理位置、格式加以统一

目前,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以及财务管理的评价报告的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更为真实的反映,这不仅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是对广大社会公众负责的表现。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实际操作方面来说,必须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财务预算管理的指标体系,对财务预算管理的具置、格式等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的预算、评价报告等更加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

(三)加强资金、资产管理,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资产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其关键就是要确立以财务风险防范为依据的会计审计制度。具体来说,首先必须建立起完善且独立运行的会计审计部门,并给与相关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足够的工作权限和自由度,要让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深入到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体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财务风险防范、预算评估等环节,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资金、资产管理体系。其次,积极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财务部门应该加强对单位各部门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控制,将过去对各部门资金使用的事后核查模式改变为全过程跟踪核查及控制模式。最后,还应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资产的清查盘点制度的建立,以此来防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失。

总之,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应该在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及控制过程的基础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通过改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来避免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不当而引发更多财务问题的发生,以此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健康、良好地运转下去。

参考文献:

[1]吴珍.浅析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贸,2014(03).

[2]付毓姣.浅谈地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09).

[3]李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2(05).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问题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新常态;问题和对策

一、新常态概述

新常态是指经济不断的发展进步,经济发展结构在发展中不断得到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变得更加合理,我国步入新常态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表现。充分认识新常态下的发展新要求,增强新常态背景下的适应力,行政事业单位发挥主动性,做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面对更多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新常态具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增长动力发生了转换,由原先的要素驱动转向了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结构更趋于合理。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结构中的比重下降,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逐渐崛起,比重也在不断上升,开始驱动着我国经济增长。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是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刺激了消费需求的增长。经济水平的增长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为加大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不仅需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还要为推动增长动力,不断做出努力。

二、新常态角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管理认识不深

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存在认识不深的问题,没有较强的财务管理意识,个别领导为完成绩效,而降低了对财务预算管理的关注,并且具有较低的财务知识水平,所以,个别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与其他工作的重视程度相比,重视程度低。当财务管理出现问题时,个别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当作普通财会人员对待,使得当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时,没有得到相应的解决,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存在隐患。加上,陈旧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缺少专业财务管理培训以及先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的机会,使得财务管理人员难以激发高昂的工作热情,导致了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能力得不到提升,引发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在新常态背景下,发展进程缓慢。

(二)不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由于不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开支没有合理规划,财务支出量大,在财务部门对下级财务部门进行拨款时,核对方面会出现问题,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登记上多以专项经费为主,财务支出方面存在很大的出入,行政事业单位因为不明确的资金往来,财务账目的资金使用情况与项目支出存在不符,专项资金使用不到位,账面混乱,会有坏账风险。不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就会导致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不透明。不透明的财务管理体系,群众会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上升不信任感,这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不利于与群众的沟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信息的传递造成了影响。不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还会使单位内部人员在管理上缺少约束力,会滋长财务人员的不法行为,容易产生贪污、挪用公款等现象,这会对行政单位的形象产生不良后果。

(三)财务预算监管不严

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会出现监管不严的现象,表现为:财务预算工作人员缺少对财务预算编制的认识,加上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借助拨款发展项目以及维持日常工作开支,没有存在较深的财务预算编制意识,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分配上存在不合理问题,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秩序被打乱。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在资金的支出上严谨度低,使得项目的建设效用没有得到完全施展。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在预算编制的审批上监管不严,容易出现预算编制内容的参考价值降低。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缺少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以及监管不严,导致了财务预算管理部门,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度不高,使得各项财务预算管理措施实施不到位。例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人员向单位借用一笔款项,但是财务预算管理部门没有向借款人催缴,这种现象极易造成财务账目不清的问题,有呆账风险。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不高的另一表现就是,原始票据的监管。松散的监管制度使得,财务人员容易从原始票据上入手,原始票据存在造假现象,这会给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造成不良影响。

三、新常态角度下,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重视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

从新常态角度下,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提升财务预算管理的管理水平,需要从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入手,营造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健康发展的氛围。首先,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度,加强对相关领导财务知识的培训,促进各级领导财务预算知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促进管理能力的提升。其次,除了对行政单位的各级领导进行财务知识培训外,还要对财务预算人员进行培训,使财务预算人员自身能力的提高,更好的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服务。最后,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加强法律意识的引导,杜绝非法行为的产生。

(二)保证财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财务预算编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工作开展的根本,在编制上具有一定复杂性。为确保财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在时间上,要给予财务预算编制人员宽裕的时间,核对好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开支,还要进行总结预算工作,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率。财务预算编制需要建立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并结合国家经济水平,根据更加合理、准确的数据进行财务预算编制。新常态背景下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与传统财务预算编制相比,规划也更加的科学,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分配也逐渐趋于合理。为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分配更合理,需要明确各项资金的使用明细,严格控制资金的支取途径,对支取标准进行严格审核。

(三)提高财务预算监管力度

为将财务预算编制实施到位,需要财务预算的监管作用,提高财务执行力。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有利于明确所有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促使工作人员更好的完成岗位任务,确保财务预算编制实施工作的完成。提高财务预算监管力度,还体现在单位票据的监管上,加强核实票据内容的真实性,降低财务风险。严格处理单位内部出现的违法乱纪行为,为所有财务管理人员以及群众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提高财务预算监管力度,就是要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工作,努力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透明化,提升群众对政府单位的信任感。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受群众监督,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更正,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预算工作的有效性以及真实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部门还应直接接受各有关部门的监管,在对待有关部门的审核时,要认真对待,认真负责。

四、结语

新常态角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应该更加的透明化。所以,为增强财务预算管理的透明度,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应该接受公众的检验,利用公众的监督作用,有利于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有效降低了财务预算管理中违法现象的产生,使得财务预算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的提升,促进工作能力的进步。完善财务预算监管机制,财务预算编制工作在审计部门的监管之下,能够有效发觉存在的问题并纠正,保证了账目的正确率,行政事业单位也要积极接受相关部门的检验,对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符合新常态下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新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楠.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7(07).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问题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预算

作者简介:宋琪(1976-),女,辽宁开源人,三门峡市人民公园副主任,经济师,研究方向:财政税收。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63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36-02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严格遵循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才能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合理性、规范性。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三个阶段。最终要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加强和改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可以更好的堵塞漏洞、规范财务主体行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节约财政资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只有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制定适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才能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向规范化道路迈进。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出台了若干政策进行财务支出方面的改革,取得一些成果,但是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不配套不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依然是过去的方案和政策,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制度和财务实务不匹配、不协调现象依然严重。

1、资金利用率低下,财务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产生此类状况的原因,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管理理念,资金利用不规范,成本思想淡化。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都是采取事后核算的管理模式,没有在事前和事中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单位对经费的处理只是关注收支平衡、帐面平衡上,而没有对财务资金的用途进行必要性分析、资金使用进行效能分析。所以导致财务资金出现二方面的矛盾,一方面资金使用效率不能提高,另一方面经费短缺。

2、预算执行不规范、预算标志不完善、经费使用缺乏约束性计划性。财务管理的龙头工作是部门预算,财务预算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缺少必要的编制程序,导致预算工作粗略,预算编制缺少科学性、项目编制不细化,导致部门预算缺少准确性。财务预算缺乏全面性分析,没有按照单位工作方向和发展目标制定政策,单位财务收支的全貌不能很好的体现。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如预算约束力不强、预算内容不实、预算执行不力等状况。行政事业单位有部分领导出现随意开口子、批条子现象,所以导致很多资金没有按照正常预算进行支配,从而造成预算变更现象频繁,预算执行能力不强的问题。有的单位在财务预算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控制,造成资金浪费现象严重,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买车等现象严重,既增加了财政负担,又影响了事业单位公众形象。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1、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是影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因素之一。在新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会计制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传统会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我国1997年制定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从而促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分离。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深化,会计制度已经不适应事业单位新的财务管理要求。从我国政府行政部门的设置状况看,有的部门既有事业单位也有行政单位,因此,出现二者混合管理的局面,有的部门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收支预决算,有的单位按照行政单位模式执行收支预决算,所以出现执行状况不统一、不规范,财务报表年度数据统计不能形成统一的标准。

2、会计科目不完善,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能规范执行的重要因素。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日益复杂化,原有的会计制度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省、市级行政部门增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量增加,会计科目出现混乱现象,对资金动向反映不准确。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存在严重缺陷。预算部门在具体指定预算细则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判断,不能从实际、大局出发,为铺张浪费提供了机会。部门预算过程中,具体项目操作不够严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不能实施预算的项目进行预算项目设置,最终导致财务资金预算短缺,预算编报缺少准确性。预算实施过程中变更现象严重,预算的严肃性大大减弱。从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运行特点看,出现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不协调,专项资金收入与支出出现脱节现象,项目还没正式获批的时候,就开始建立资金预算,导致经常性预算现象严重,挤占了专项资金;项目资金来源不能及时到位,导致项目无法顺利开展;项目获批后由于资金出现了变更,或者经费被用于其他项目,导致项目经费短缺,影响项目正常运转。

3、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现象严重,部门与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协调。会计核算实行集中控制之后,给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会计核算管理和单位预算管理出现分离,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状况很难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全面准确的表现,对资金来源和业务运行缺乏必要的了解,此类因素都对会计核算产生制约。其次,核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出现分离现象。会计核算是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要求进行编制,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登记是严格按照单位内部运行模式进行处理,二者在具体帐目上会存在不统一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问题篇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而言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事业单位应充分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的实质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新常态发展需求的财务管理机制和工作思路,构建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保障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常态的含义和特征,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提升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关键词:

新常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1新常态的含义及特征

1.1新常态的含义

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经济的增长速度应符合结构,应进一步优化,社会进入新常态就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条件和环境已经或者是即将发生重大的转变。因此新常态增速下降了几个百分点,而且他也不会只是进行一两年的调整,因此如果无法正确认识新常态的新趋势新动力的核心特征,就很难适应新常态的发展需求,进而难以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应符合新常态的要求。

1.2新常态的特征

新常态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实现经济结构的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结构中农业以及制造业的比重逐步降低,并且服务业的占比不断提高,服务业逐步替代工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二,新常态下,不仅提高了需求结构当中的投资率,而且提高了消费率,消费已经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第三,提高了收入结构当中的居民收入比例。第四,新常态下将更加重视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基于此在新常态下进行了先进生产力的进一步扩大,并逐步放弃使用落后的生产力,不仅仅是促进了新的增长动力,而且还使得某些行业付出了一定代价。

2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思想认识不深刻重视程度不足

新常态下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思想认识不够深刻,财务管理意识相对淡薄,某些领导重视的是单位绩效,因此对行政部门的工作重视程度较低而忽视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有甚者对于财务的法律法规,知知甚少甚至是并没有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因此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把财务管理工作单纯的作为各项工作的附属工作。甚至某些行政管理人员只是将财务管理人员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收付款人员,对于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没有进行高度重视。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政管理创新意识,并且没有进行先进的财务理论学习,财务预算业务能力较低,进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很难符合新常态下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

2.2财务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进而导致专项资金的供应范围较大,在省级主管部门以及财政部门进行专项资金的划拨时,核对过程中经常出现资金和项目的脱节现象,进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科目均为专项经费,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稳定性,导致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管理错综复杂,混乱现象严重,据相关研究显示,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的账面余额占其流动资产的40%以上,而这中间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坏账或呆帐。

2.3预算管理控制不严

新常态下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控制并不严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于预算的编制工作认识程度不足,行政事业单位只想着从财政拨款中要钱,而对于财务预算的编制以及评估工作重视程度不足,进而导致资金难以进行合理的分配,使财务预算管理混乱,在进行预算支出过程中也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许多项目很难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除此之外,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所采用的编制方法不够科学,编制的时间过于紧凑,准备不够充分,进而导致预算编制的内容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有带进一步提升。第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健全费用支出审批制度,导致开支范围随意扩大,采用各类接口进行补贴或者是奖金的发放,并且随意进行资金使用用途的更改,进而导致专款不得专用等现象日益突出。

3新常态下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措施

3.1提升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新常态下想要真正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水平,首先应提升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且创造一个良好的财务预算管理环境,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加强财务管理意识,并且主动参与和学习财务相关知识,主动参加到各类培训活动当中,以提升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积极参加到相关管理工作当中。除此之外,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还应定期的进行财务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和业务处理能力,不断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并逐步建立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在严格规范相关工作人员行为的同时,应积极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更大程度上发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职能。

3.2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预算的编制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想要切实提高预算编制水平,首先应保证预算编制时间的充足性,只有在充足的时间下,财务管理部门才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原则进行预算编制,并且对之前的预算经验进行充分总结,在年度收支需求的基础上,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进而有效保障其执行效果,并且能够符合社会整体效益的发展需求,在满足单位发展需要的同时也能够与国家的财力进行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而准确的预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方式来进行预算指标数的确定。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需求,因此应采用先进的分析方法和科学的预算手段来进行分析和测算,除此之外还应加大对预算的细分处理,对于单位资金的使用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和规划。除了进行支出总额的控制之外,还应加大对财务预算结构的控制力度,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利用水平。在全面考虑各类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预设编制,进而帮助事业单位做出正确决策。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透明度,从而加强预算监督。

4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时,应争做阳光下的单位,努力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接受大众的监督和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让社会大众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监督管理过程中,进而防止某些人员和单位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进而有落实事业单位真正的服务职能,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还应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并规定审计部门定期的对各部门财务收支情况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审计监督,并对各部门的财务管理信息进行清查核算,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改正,确保帐实相符,行政事业单位还应主动接受检查部门、财政部门以及相关监督检查部门的监督管理,进而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满足新常态下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小娟.新常态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14).

[2]刘国辉.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经济,2016(03).

[3]樊颖丹.新常态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4).

[4]曲艺.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会计,2016(0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问题篇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在针对财政管理方面政府也制定了新的政策,新政策的制定使得行政管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给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带来了影响,因此对财务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财务管理出现了制度滞后的现象,导致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行政单位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管理上存在的这些问题。要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来针对加强财务事业的管理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促进财务事业的快速的发展。

一、行政财务管理的概念

运用国家权利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就是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可以管理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是行政事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范围也越来越广,包括文化教育、经济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协调企业同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是行政管理要协调的内容。对计划的分工执行和控制是行政管理对内部各部门之间关系协调的基础;企业的运行在各部门之间要明确分工基础才能得以健康而稳定地发展。

由于改革开放的到来,使得我国的行政管理事业不断发展,在管理事业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行政财务管理是以国家的经济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在对财政管理进行分配、调剂和预算时,要加强对其的核算,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新新算法可以对政府的权力进行控制,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公平的预算,预算法具有可诉性。

新预算法规定了预算审点从收支平衡、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转变的内容,同时将收入预算由约束性转向预期性,明确各级政府不得向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下达收入指标。这样规定,为年度预算控制方式的深化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从而迎来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深刻变革。

二、行政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近几年,由于行政事业在不断加大对单位预算的情况和相关负责人的审查中,发现了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

①是不合理的财务岗位安排,有些单位的财务岗位一直是由一个人担任;②是不合理的使用现金,部分单位直接使用现金进行大额的支出,而不是使用支票来结算,可能存在私吞公款的情况;③有些部分对相关债务登记不及时。

2.不按规定使用资金,乱收费现象的存在

①少数单位没有保证到专款专用,导致不能及时的把资金拨到用款单位去,有挪用问题的存在。②有些单位存在票款分离、收支两条线等问题的存在,使得行政收费不能及时的上缴。③不按要求合法收费,有些单位大量收取各种费用,存在违规收费的问题。

3.固定资产管理的不规范

固定资产管理是资产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但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管理的松散化,因为缺少相关的制度,就造成了资金流失的现象。

①有些单位由于长期对固定资产的不盘点,导致了账薄记录与实际的情况不一致;②账外资产是由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引起的;③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变化情况,没有及时的进行处理;④有些单位不按国家固定来办理相关的手续,导致了固定资产的减少。

4.财务人员的素质

事业单位忽略了对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教育,导致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偏低,尤其是在接触新的东西时,不遵守纪律,对工作不负责。有些单位由于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出现帐薄纪律与实际不符的情况,使得资产大量流失。

三、解决方案

通过新新预算法的开展及宣传,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全面了解的新新预算法,准确的把握新新预算法,增强对预算法的认识,把新新预算法和财务管理贯穿起来,以此来推动改革。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单位可以通过竞争的方法来提高财务人员的能力,还能吸引外界优秀的管理人才来完善让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确保岗位的合理分工,加强单位的管理,减少各种违反制度现象的出现。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内部部门,及时发现其中的漏洞,并加以改正,以此来消除风险。

2.合理使用资金,杜绝乱收费现象

单位在使用资金的时候要保证专款专用,及时的把专项资金拨到用款单位;不要随意的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票款分离”的制度,要能及时的上缴各种行政收费;单位的收费要严格按照规定来收取,不要出现随意乱收费的现象。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价格监督检查分局从2007年7月开始在广西各地开展了房地产价格专项检查,一共检查出广西各级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房屋中介服务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公司等单位441家,查出违法收费金额917.5万元。由此可见,乱收费现象严重。

3.合理的管理固定资产

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可以更好地利用固定资产。对于固定资产的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从管理制度的角度入手。让财务管理成为固定、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总体来说就是要做到明确责任,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来看,事业单位的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责任落实,资金的支出和来源必须及时的按照规范入账,还要对已经入账了的进行查看,确保财务工作的落实。单位人员要以身作则的遵守制度。

4.资金流动的管理

①需要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动进行监督。②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以此来减小财务风险和增强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③行政单位要有健全的制度,来确保财务的增值,采取奖惩制度,让财务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从而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益。

5.对财务报表进行深入的分析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行政单位的资金渠道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由以前的国家财政拨款转变为现在的自己赚的自己花。由于行政事业的不断发展,行政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化了。因此对财政分析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财务报表的分析需要技术性很强的人来对其进行分析。分析行政事业的预算、执行和债务的比例,可以借鉴行政企业对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例如:26岁的高某,2012年8月,被上海一家贸易有限公司聘用,同年9月,老板让她兼任出纳员,负责公司的现金管理、发票报销、支票兑换等工作。但她却在这上面钻了空子,因为只有一个兼职财务,只要保证每个月的财务发票和金额一致就行,所以从当年的10月开始,她就多次采用虚报账目、以个人消费发票冲账、购买假的电子机票等,来非法侵占公司的巨额资金。这个例子说明了公司在财务岗位方面不要局限于一直让一个人担任,要根据需求多招聘几位,来保证公司的账单正常。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下,带动了行政事业的发展,完善了财务体制。虽然财务管理体制在不断的进步,但其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怎样才能改善行政管理的水平,这就需要国家来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且行政单位要完全遵守规章制度。还要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分析,降低成本和改善资金结构,以此保障资金的使用率。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促进行政事业的快速发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需要财务管理系统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邬红芸,金鸿,李小军等.环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环境,2012,27(5).

[2]陈芳.当前事业性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改进方向研究[J].中国商贸,2013,(26).

[3]陈素贞.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问题篇9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事业单位,尤其是行政单位,其职能决定了单位财务核算以及资金运行不可能完全市场化运作,各单位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事业单位在财务制度的执行中,由于各种制度与现实衔接的标准细化不够,或执行人的素质问题,造成财务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是进一步规范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必要措施。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费审批不严格。随着财政经费拨付的减少,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经费的使用上应该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控制,以减少本单位的资金压力。但是,由于多年以来形成的制度管理漏洞,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下级经费的使用审批上依然较为宽松,并不严格按照制度予以规范或控制,对下级的不良行为较为纵容。例如,按规定下级在经费的申请和使用的过程中,必须有相应的主管领导及项目负责人签字,通过几级领导的会签来完成经费的划拨及使用,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某位高级领导的授意要比制度本身更具“规范力”。

2。预算管理缺乏力度。在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中,一般都存在着预算管理的某种漏洞,这些漏洞或许是存在于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也或许是存在于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兼而有之。例如,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往往只有本单位财务部门的参与,而其他部门的参与却较少,这就使得所编制的预算往往与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有偏差;而在另一方面,各部门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又缺乏必要的管理和规范,时常出现挪用预算、少报补报、多报多用的现象,从而又加剧了所编制预算与实际情况的偏差,给本单位的预算管理造成了较大的混乱。

3。会计核算较为混乱。从理论上说,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是反映其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及成效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而从实际上看,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中却普遍存在着会计核算工作混乱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这些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例如,在某些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工作常常出现一人两岗、一人多岗的情况,负责记账工作的会计人员还同时负责审核以及保管等等;此外,在具体进行会计核算时,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账表核对这些必需的会计工作常常不能得以有效的执行,而会计稽核这种定期的监督检查工作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

4。固定资产管理缺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上,也存在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在购入固定资产时常常出现决策盲目的问题,对准备购入的固定资产缺乏合理的可行性分析,从而导致固定资产在购入后其效用的发挥并不理想;而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上,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也往往出现管理缺位的现象,对该单位购入、使用、停用的固定资产,并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或固定资产卡片给予相应的管理;而对那些已经变卖、报废或者变更用途的固定资产也没有及时入账进行相应的登记或处理,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

二、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1。强化会计核算及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为了有效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加强其会计核算工作的效果和质量,通过有效的内部牵制制度对其会计工作的岗位重新进行合理分工,防止一人两岗、一人多岗情况的出现;而对于会计核算工作也要充分的保持其严肃性,使之在对单位所发生的经营业务做到正确、及时、合理给予入账反映的基础上,充分提高其会计信息的质量。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通过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账簿而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专门的管理,以充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2。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性与预测性。现阶段,应尽快推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目前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刚刚起步,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要确实深入基层,广泛了解,深入调查,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必须强化的项目、费用,单独立项,分项预算。如办公费、小车费用等,将其中有效的、先进的办法和标准,作为预算控制依据纳入控制目标,使之贴近实际,提高预算的可信度以及可操作性。每个单位应当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出现的差异,应及时报告,供预算编制部门及时了解情况,研究对策,使部门预算更加切合实际。

3。预算的编制及执行过程与绩效相挂钩。行政事业单位在对预算所实施的管理上,要通过将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情况同各部门的绩效密切地联系起来,从绩效评价的角度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力度。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通过要求单位各部门负责人积极参与,来提高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的力度,避免了预算与实际有较大偏差情况的出现;而在预算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对那些擅自挪用、恶意多报、谎报预算等诸多违反预算使用规定的行为,要根据其绩效的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经济或其他方式的惩处,从而达到以儆效尤的结果。

4。加强经费审批及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费的审批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审慎、不够严格的问题,应对其进行制度上的完善及改造,增加对经费审批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例如,实行会签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该制度的优越性,对缺乏相关负责人签字的经费审批事项要拒绝进行处理,如果无法进行判断或取舍的要积极向上进行反映,寻求上级主管部门的处理建议和意见。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防止经费审批过程中的恶意授权,从而达到从内部杜绝财务舞弊行为发生的目的。

5。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现代财务管理要求财务人员不但具有传统的核算型素质,还要具备管理型和经营型的素质,不仅要掌握专业财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才能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实施财务管理,对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全面的掌控。为此,要有目的的组织财会人员参加各种专题培训学习,较快地更新知识,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定期召开业务学习会,交流工作经验和认识,从中取长补短,发挥群体优势;继续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资格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此外,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外部监督者,财政部门一方面要依法履行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责,深入基层掌握情况,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从资金管理到资产管理,从非税收入管理到集中支付管理,从资金结算到会计核算,从内控制度的制定落实到财务人员的任职资格,从事前预警、事中监控到事后规范,全方位、全过程实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单位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要定期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特别是新制定的管理制度要及时贯彻下去;要利用财政部门的宣传窗口和渠道,随时做好政策的解释工作,反复宣传政策,以达到深入人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金海.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金融经济,2008;20

[2]房蒲建主编.行政事业财务管理.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

[3]季步江主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新华出版社,1997

[4]张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s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问题篇10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行政单位资金产生的效益不是利润,而是社会服务。要如何将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离不开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包含: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会计核算与监督等内容,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才能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规范内、外部财务关系,合理编制预算,科学配置资金,加强会计核算、加强资产管理,对如实反映财务状况,有效预测经济活动,控制、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财务管理包含的内容广、范围大,但管控的难点也是最容易出纰漏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这四个方面,本文就现阶段这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阐述如下:

(一)预算管理方面

部门预算的实施,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让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开支都有章可循,有比较、有控制,有效防止了腐败和浪费。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削弱了预算的严肃性。

第一,预算执行力度不够。有预算并不代表资金就能有效利用,不代表财务管理到位,通常出现的是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编制约束力不够,重预算、轻决算,预算数与决算数相差甚远,经费之间随意调剂。虽然近年来对“三公经费”监管力度增强,预算执行正在一步步规范,但除“三公经费”以外的其他经费管理仍很宽松,乱支乱用的现象仍很严重。例如,将其他费用随意列为办公费用,或者套取项目支出资金来弥补公用经费的不足。预算执行不到位也就失去了预算编制的意义。

第二,预算资金管控力度不够。预算执行不到位,是因为管控力度不够,缺乏管控手段,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不是按工作、项目的轻重缓急来安排。这种情况往往是还未到年底资金已用完,正常的日常工作都无法开展。或者预算资金充裕,资金执行缓慢,在年底“突击花钱”,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

(二)收入管理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因各地区财政拨款保障程度不同,许多单位要靠其他收入来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而其他收入则成为单位资金使用监控的“盲区”。行政单位的经费保障除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管理的财政资金外,还有部分其他收入不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没有实现真正的“收支两条线”。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因为资金用途界限不清,也会导致财务处理混乱,这样就使得其他收入成为财政预算内资金的调剂,滋生了腐败。

(三)支出管理方面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很好地为财政资金把好了“出口”关。但在现阶段,国库集中支付只是把好了财政资金的“总额”关,支出项目是否规范、合理;支出是否产生了相应的社会效力,都因国库集中支付授权支付比例较高、政府采购范围不广等原因而无法统计与监督。

(四)固定资产管理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大多是财政拨款,在经费支出中列支,个别单位为增加经费使用基数,通常用采购固定资产的方式消耗财政资金。这必然会导致资产的重复购置、闲置、记录不全、浪费等问题。只有加强资产的管理,才能杜绝浪费与腐败。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逐一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预算管理,强化开支的计划性

合理的部门预算编制为充分利用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浪费提供了有力参数。但如果不强化执行力度,疏于管控,再好的预算编制也就形同虚设。所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开支的计划性,合理安排经费的使用。首先是确保人员经费、日常运行经费,然后再安排其他项目支出,严格控制追加的预算。很多单位为争取到更充裕的财政资金,对无项目计划或不是必要的项目申请财政资金,然后改变资金的用途,用作其他开支,造成浪费。所以应严格预算的执行,严格经费支出管理,建立严格的经费开支审批制度,对于每项开支都必须按规定的权限审批后方可报销,并不得超过预算额度。

(二)加强对“其他收入”的管控力度

现阶段,各地区财政资金保障力度程度不同,其他收入的存在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其他收入又是行政事业单位管控的难点。要很好地监管其他收入资金,应当扩大预算资金范围,将其他收入同样采用财政资金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国库集中支付”平台,将其他收入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进行支付,真正实现“收支两条线”。将其他收入与财政资金合并管理、计量,也就全面反映了单位的实际收入与支出数,为财政拨款、单位资金预算安排提供真实、准确的参考。

(三)加大支出管理力度

监管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出,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资金的使用是否有效,是否存在浪费与腐败的关键就在于此。为什么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流出管控并不严格,甚至偏向虚增支出,借此来加大支出基数,以获取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最终的原因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出无“成本”观念。

一般的企业投入了资金就要实现盈利,否则就会被淘汰;行政事业单位拨付了财政资金,就要看到社会效应,否则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因此,“成本”的控制不论是对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大成本控制力度,就要引入一般企业的成本管理概念,及时统计、公布日常公用经费、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使用进度,出现超支或进度放缓的现象要及时查找原因,真正做到动态了解资金开支情况,并及时调整。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先明确考核对象,以预算目标为核心,评价“投入―产出”比。考核经费使用是否落到实处,是否遵循了“成本节约”原则,是否收到成效,最后按执行情况给予奖励或批评。改变节不节约一个样,管不管理一个样的现象。

同时,加大“国库集中支付”管控力度,也就是严格了资金的使用,是管控经费流出的有力举措。在国库集中支付实际操作中,授权支付能支取现金,因此管控力度较直接支付弱。有些单位为套取财政资金,甚至虚设支出内容,导致预算与实际支付不一致。因此,要很好地利用国库集中支付这个平台把好预算的“出口”关,就必须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增加财政资金的直接支付,减小授权支付比例,大力推行公务卡制度以及扩大政府采购范围等,这些都是把好预算“出口关”的有力举措。使得资金分配在哪里,流向哪里都可以利有国库集中支付平台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要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就要把握好三个环节:采购―使用―处置。首先是采购环节,现阶段强力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但很多单位怕麻烦,或想方设法绕开政府采购,达到套取财政资金的目的。所以强化政府采购是关键,必须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同时固定资产的采购要有计划性,单位要有严格的审批制度。

在使用过程中,要建立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入库验收、保管、分发、使用、检查、维护等制度和办法。对每一件固定资产按照名称、型号、购置调入时间、原值、使用去向等详细内容,建立资产档案,做到一物一卡,有物必有卡。凭着物卡,建立资产分类明细账。做到物、卡、账三者统一。同时,依据物卡落实使用人和保管者,做到环环相扣。使用人只有事先取得物卡,才具有使用固定资产的资格,同时也承担起保管好固定资产的职责。通过建卡,发挥卡的作用,以卡改变账实不符,或有物没账或有账没有物的现象,切实做到有物必有账、有账必有卡、有卡必有物,达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物相符。

在处置固定资产时,应做到在弄清资产家底的基础上,对单位占用使用固定状况进行综合评审,该报废的报废,该追回的追回,该转让的转让,依法依规处置固定资产,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是否充分利用,甚至业务工作是否能正常运转,都与财务管理活动息息相关。财务管理渗透贯穿于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与调控,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坚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财务管理,落实到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每个细节,才能以较小的消耗取得尽量大的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为湖南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