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安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1:36

幼儿园环境安全篇1

【关键词】安全教育;资源;家园合作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为做好幼儿安全教育,我们尝试充分利用和有目的整合幼儿园的周边环境资源来服务幼儿的安全教育活动,为孩子们创设温馨、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有效地开展幼儿安全教育活动的教学中,效果显著。

一、利用周边社会公共设施,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纲要》十分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孩子的安全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幼儿家庭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对幼儿实施安全同步教育,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为了让幼儿们了解消防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消防支队。体验了消防队员的工作和生活。当看到一辆辆消防车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时,孩子们唏嘘声一片!接着消防员叔叔为小朋友讲解了各种消防器材和它们的使用方法。最让孩子们激动的是,消防员叔叔们的实战演习!报警声响起,消防员叔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上了消防衣,火速到了“火灾现场”,并进行灭火。孩子们被消防员叔叔娴熟的动作和光一般的速度惊呆了!在互动环节中,孩子们还穿上了消防服,登上了消防车,这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向消防员叔叔问了好多问题:“为什么灭火器里喷出来的是白沫沫?”“我们幼儿园里的灭火器里装的东西,和你们的一样吗?”本次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和老师们都直观,全面真实地了解了最基本的防火知识、逃生方法及防火安全的重要性。

二、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和家庭可以把它看作是一车两轮,只有两轮同步互动,才能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纲要》提倡:“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每个职业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从事各种职业的家长便可被邀请到幼儿园来,展现各行各业的特色与风采,让幼儿获得更直接的经验。对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收益。

1.利用家长的职业资源,发挥家长职业中的专业优势,鼓励家长利用自己的专业资源为班级教育服务。子涵妈妈是超市工作人员,在“逛超市”这一活动中,我把她请到了幼儿园,为孩子们介绍“超市里的工作人员”。活动中,子涵妈妈告诉孩子们,超市里负责整理货架商品的工作人员叫做理货员;负责收款的叫做收银员;负责向顾客推销商品的叫做促销员;保护超市物品安全和顾客人身安全的叫超市保安员,等等。她又向孩子们介绍如果在超市走丢了,可以向超市保安员寻求帮助;可以站在原地不动等妈妈;还可以找理货员或者促销人员帮忙。在她详细的讲解中,孩子们获得了很多的安全知识。最后,带着孩子们走进超市,将学到的安全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发挥家长的特长资源。家长独特的兴趣爱好,也为安全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有的家长酷爱摄影,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便邀请他为我们做义务摄影师,家长喜欢绘画,便请他为我们班级设计安全提示牌,分布在班中的每个角落:“小心夹手”、“小心烫伤”、“小心有电”等等。每当有老师来到我们班时,他们就会自豪地说:“老师,小心夹手,是小优爸爸做的”。一个个温馨的提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也激发了孩子们对班集体的热爱之情。

三、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创设安全游戏情境,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1.有效利用园的墙壁、道路、楼梯,创设安全游戏环境。

为了让孩子们将习得的安全交通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经验,我们有效利用幼儿园的在活动场地,在场地上画了斑马线,摆放了交通标志,如:交通信号灯、交通警示标志、提示标志、车辆,车辆分流线、超车线、停车场标识、加油站等交通标志,创设游戏情景,将“过马路”的情境,在预设的情景中再现,通过游戏,让幼儿把习得的交通安全规则内化为自己的经验,真正的懂得遵守交通安全规则的重要性。

另外,在班级墙壁、区角、电器、盥洗间,我们还张贴了相应的安全规则的宣传图片,如:在电器、插座旁边张贴“小心触电”的标志;在门口处张贴“小心夹手”的标志;在盥洗间张贴“小心滑倒”的标志。真正地做到了让环境“说话”。

2.家园合作,共设游戏情景,进行幼儿安全教育。

为了进一步提高家长安全教育意识,改变家长观念。我们采用家园合作的方式,组织了郊游、超市购物、参观消防队等活动。在超市购物活动中,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知道了“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好东西”、“和爸爸妈妈走散了,知道向工作人员求助,或者向周围人求助,给爸妈打电话”;在双休日,我们带领幼儿们进行了专题绘画活动,与家长一起走进社区进行消防宣传。通过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让在游戏中习得了安全规则,并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

四、让幼儿将习得的安全规则有效地运用到真实生活情境中

幼儿园环境安全篇2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教育;途径;方法

幼儿的安全问题影响着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影响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快乐。幼儿园作为幼儿进行学习活动和自由活动的主要空间,其安全制度、安全设施等的设置以及安全教育的开展是影响幼儿安全的重要问题。因此,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需要幼儿园以及家长共同重视和承担。在幼儿园内部,幼儿园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幼儿园的环境特点,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把握安全教育的重点,提高幼儿园的安全水平。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途径分析

(一)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安全意识

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立足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健康学习的目标,以防止幼儿在学习和活动期间遭遇到身体上的伤害为目的。幼儿在幼儿园遭受到的人身损伤主要是由于安全设施的不合理配置、幼儿园带班教师的疏忽大意以及幼儿自身的活泼好动引起的。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必须要从教师素质出发,提高教师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让教师时刻注意幼儿的动向,保障安全隐患的及时排除,保障幼儿的安全。同时,幼儿园要针对教师展开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安全常识与知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方式,组织教师参加安全工作培训,提高教师的安全应急处理能力,促进教师安全素质的提升。另外,教师还应当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将安全问题放在幼儿园教育的首位,提高对幼儿安全的重视程度,为幼儿创造一个稳定安全的学习游戏环境。

(二)构建安全制度体系,排除园内安全隐患

安全制度体系是安全教育工作开展的制度保障,也能够对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制度约束。因此,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工作需要从安全制度体系建设角度出发,制定符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的安全规章制度,从法律法规的角度为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保障。例如,建立《托幼机构门卫制度》《食堂工作人员管理规章》《托幼机构安全教育评估工作》《托幼机构安全设施布置及易燃易爆品放置规定》,通过规章制度制定出违章违规行为的处罚标准和惩戒制度,将幼儿园教师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严格规范起来,防止出现违规违章操作行为。另外,幼儿园还应当对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及环境进行排查,组成具体负责幼儿园安全事故防范小组,及时发现并处理幼儿园的安全隐患,及时改进硬件设施,提高幼儿园的安全水平。幼儿园尤其要重视对教室、游乐设施、厨房、卫生间等环境的故障排查,做好这些区域的卫生、通风工作,保障幼儿活动环境的基本安全。

(三)增强幼儿体质,促进自我保护

由于当前幼儿普遍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也过于保护,幼儿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安全意识较差,特别是城市儿童,其心肺功能、运动机能都无法与身体成长水平相一致。总体来说,当前的幼儿不愿进行户外活动,也很少参加运动和锻炼,幼儿的肌肉没有得到充分的活动和训练,肌肉储氧量较低,肌肉张力不足。因此,幼儿园应当针对幼儿的这个问题,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户外活动,通过户外的跑跳活动、小游戏等发生为学生提供蹦跳攀爬的机会,促使幼儿锻炼身体、强化身体机能,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保护能力。

二、幼儿园安全教育方法介绍

(一)环境引导法

创设环境,通过具体的环境引导幼儿进行安全知识学习,利用幼儿对图片、色彩、漫画、动画、声音等的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安全知识,通过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促使幼儿养成安全行为的习惯。例如,通过安全知识板报的方式让幼儿在颜色和图片中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再如,利用幼儿园的墙体装饰绘制出“不要攀爬,小心摔伤”“栏杆危险,不要攀爬”等用语和图片的标识,让幼儿从充满安全标识的环境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在实施某些动作之前相互警告、小心行事。

(二)情感体验法

情感体验法主要是利用幼儿对活动直接的感受和体验,从幼儿的情感角度引导幼儿的安全意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能够调动自身的感官,充分理解和体会到安全事故所带来的冲击,也能够充分理解安全的重要性。因此,情感体验法是一种能够调动幼儿参与到活动过程中。例如,幼儿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个“保护眼睛”的活动,让幼儿首先蒙上眼睛然后教师做出一个动作,让幼儿猜一猜这个动作,然后让幼儿挣开眼睛,教师重新做这个动作让幼儿识别。通过这样对比的过程,让幼儿体会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然后教师再针对保护眼睛体会应当注意的事项,保障每个幼儿能够体会到活动的精神。

(三)游戏体验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参加的活动,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也能够让幼儿在一种轻松自由的环境中理解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对安全教育的理解,同时利用游戏让幼儿学习自救的基本技能,掌握自由活动的规范。例如,幼儿通常都会对警察充满崇拜感,也经常会在平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警察抓小偷”的活动,而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种心理,让幼儿充当警察的角色,帮助其他小朋友过马路、看红绿灯,让幼儿掌握爸爸妈妈的姓名、电话以及住址,并引导幼儿学会电话报警等安全知识。

(四)生活场景法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实践的素材是学习安全知识的好方法,利用生活中的场景让幼儿学习安全知识,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例如,教师充分利用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场景,通过对幼儿晨检活动、午餐活动、室外活动、自由训练、集体活动等日常活动,引导幼儿养成安全行为的习惯。晨检活动时,教师可以对幼儿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然后对幼儿讲解小刀、小珠子等物品的危险性,提醒幼儿不要携带这些物品,以免扎伤自己、伤害到其他小朋友。

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幼儿园教育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中的安全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针对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活动,幼儿园要从幼儿活剥好动的特点出发,根据幼儿园的布局和环境设置具体的方法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有意识的实施安全行为,自觉遵守安全规则,学会自我保护技能,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小群.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安全教育中的应用――以《幼儿防火及火灾自救》动漫专题片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

幼儿园环境安全篇3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管理做法体会

幼儿园到底是孩子的乐园?还是失乐园?从校园近来频发的安全事故中,我们必须吸取血的教训,安全警钟时时刻刻的敲在耳边,安全责任分分秒秒的挂在心间,才不会导致祖国花朵过早的凋零,酿成悲剧。

要把好安全关,首先应了解幼儿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细节有哪些,才能逐一攻破。分析近几年来日渐攀升的幼儿园安全事故数据中,不难看出,幼儿园常见的安全事故包括:

1.幼儿园建筑、水电、场地、玩具、运动器械等设计不合理或年久失修,发生的幼儿摔伤、烫伤、触电、烧伤等重大伤害事故;

2.门房安全管理不到位,与家长的交接发生的幼儿走失、冒领、暴力入侵事件;

3.幼儿园周边环境复杂,规划及管理不到位,接送过程中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

4.食物、药品管理不当,发生的食物中毒或药物中毒现象;

5.部分教师缺乏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采用体罚或变相体罚产生的安全事故;

6.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考虑不周详、不细致,产生的拥挤、踩踏、摔伤等情况;

7.幼儿好奇、好动、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所发生的意外伤害。

针对以上分析结合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的精神,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根据本园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到“抓好细节、预防为主”。

一、完善制度健全组织,为幼儿园安全管理打好基础

(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抓好制度落实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提高教职员工工作自觉性的最好保证。保障幼儿园能够自主运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门房值班制度、幼儿接送制度、食品采购、留样制度、安全事故上报、奖惩制度、安全排查制度,除此之外,还应建立:晨检制度、幼儿外出活动制度、班级安全制度、设施设备使用及维修制度、学园安全排查制度、消防安全制度、交通安全制度……应细致地将幼儿园的所有人、物和时间进行细致的管理。

(二)成立幼儿园安全管理组织,明确组织成员职责

健全的组织是一切工作有序的保障。首先,幼儿园应成立以园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领导小组,组织成员应包括:分管安全后勤的副园长、总务、园医、幼儿园安全员、保安等成员。安全领导小组的成员分工合作,做好全园大型活动的安全预案制定、上级文件、会议的接收与传达,定期组织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并且,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议,将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并一一落实。安全领导小组应在园长的牵头下,逐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事事有人抓、层层有人管,使安全工作无死角、无漏洞。

二、精心设计学园环境,为幼儿安全成长提供保障

(一)从环境设计入手,预防是基础

线条圆润、色彩明亮、环境整洁,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一所安全的园所,应注意到以下细节的处理:

1.转角应圆润,墙角、桌角、橱柜角、台阶边角等无坚硬棱角。如有发现,应及时用软包条、软包角给予包边处理。

2.无明显、暴露的水电开关,如有存在建筑设计时水电开关、插座设计高度不合理的情况,应采用插座保护头给予处理。

3.无阴暗的视线死角。阴暗的楼梯角、阳台角等位置,容易成为调皮好动的孩子藏匿的位置,出现幼儿走失、被遗忘等事故。因此,学园应避免阴暗死角的出现,每学期环境布置时进行全面的检查,对阴暗、偏僻的视线、卫生死角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可以利用的活动空间。

4.精致、童趣的温馨提示,在幼儿园环境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各楼及各活动室可张贴色彩明亮、路线清晰的安全疏散图。在楼梯转角处、玻璃门等地方,张贴“上下楼梯需小心”“小心玻璃门”“上下楼梯靠右走”等温馨提示标志,提醒幼儿文明、有序地上下楼梯。

(二)从6S精细管理入手,管理是关键

由于幼儿园工作的特殊性,幼儿在园不仅要游戏和学习,更重要是生活,它包括吃喝拉撒睡,因此幼儿园内的日常用品项目繁多杂乱。如果随意摆放物品、环境缺乏管理则在无形中成为了对孩子的安全产生不利的隐患。为此,我园将目前广泛应用于医院、企业、工厂的6S精细化管理理念引用到幼儿园当中,实施一段时间后,收效颇丰,它使幼儿园内的环境更加整洁、物品归放更加有序,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安全隐患减少了。它强调运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等六大实施要素,使环境整洁、物品使用安全、便捷。

三、加强师生安全教育,为有序组织活动创造条件

安全教育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家长对孩子安全的重视意识,是实现幼儿园安全有序的基础。

(一)对教师进行安全培训

3~6岁儿童没有独立行事能力,在家中,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在园里,教师就是孩子的监护人。要保障孩子的安全,教师应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常见的安全常识。但幼儿园这一女性群体为主的工作队伍中,教师常常在危险发生时容易惊慌失措,处理方式不当。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应定期组织教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例如,每学期围绕消防灭火常识邀请防火中心教官来园指导教职工,如何使用灭火器、对待不同的火灾原因,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又如,针对班级管理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定期组织关于《班级常规管理与幼儿安全》的培训;针对教师组织活动的方式方法,开展《大型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教师如何合理地安排大型活动人员、时间、地点,使活动能够安全有序地开展……幼儿园还可以用趣味的形式,举行“教职工安全知识竞赛”、《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研讨会等,将安全培训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教研工作或工会活动中。

(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幼儿园环境安全篇4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幼儿成长;营造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很大,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对促进幼儿的成长有着重大作用,反之则会对幼儿成长产生负面影响。那么,怎样营造适宜幼儿成长的幼儿园环境呢?笔者经过多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总结,就此问题在下文中展开了思考和探索。

一、安全性原则

幼儿园的小朋友多为3至5岁的幼儿,他们基本上还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因而往往容易受到伤害,加上他们身体幼小,一旦受到伤害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营造适宜幼儿成长的幼儿园环境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应是安全。教师应在物品摆放、物品选择、清洁卫生等方面对其安全性进行考虑,最大程度上保证幼儿处于绝对安全的环境。比如,在摆放物品时,应把物品摆放得很稳固,尽量减少尖锐物品的摆放或者把尖锐物品、物品的尖锐突起部分置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所选择物品的材料应是无毒无害的,尽量把物品的尖锐部分改装得比较钝;在教幼儿使用剪刀等工具时教师不但应教会幼儿正确的使用方法,而且还应随时注意幼儿的使用情况,把意外消除在未发生之前;经常进行彻底大扫除,给幼儿提供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等。

二、幼儿化原则

在创造幼儿园环境的过程中,切忌以成人的眼光和心态对幼儿园环境进行布置。实践中,教师把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或按照自己的眼光挑选的幼儿作品陈列在教室里是极其错误的,因为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教师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得不到体现,不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幼儿园是以幼儿为主体的学习和生活场所,因此在营造幼儿园环境的过程中,重点考虑的应是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这就需要本着幼儿化的原则来创造幼儿园环境,通过按照幼儿的方式布置幼儿园来推动幼儿参与对环境的构思、设计和创造,从而培养幼儿的动口、动手和动脑能力。比如,在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作品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在哪里放置作品最合适,然后帮助幼儿把作品放置在自己喜欢的地方。

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原则

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幼儿园办学的主要目标。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从本地特色和幼儿的心理特征出发,在幼儿园环境的创造中融入德、智、体、美等教学内容,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比如,可以在幼儿园内设置认知区、德育区、美育区、体育活动区等专门区域。在认知区内,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便于实验的物品(如海绵、水、木块、镜子等),这不但能丰富儿童的感性认识,而且能让幼儿学习到认识世界的方法;在德育区,可以设置一些自制的体育器材(如沙包、毽子、藤球等)供幼儿开展体育活动之所需;在美育区,可以放置一些美工制作工具和材料,以供学生使用;在德育区,可以放置一些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图片及壁画等,让幼儿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与教育活动相适应的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不能一成不变,教师可以在保证幼儿园大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根据主题教育活动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幼儿园环境创造。比如,在对“寻找春天”这一主题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四周用花盆种一些植物种子,带领幼儿做种子发芽的实验;还可以在教室的窗台上摆一些春季开放的花卉,让幼儿对春天形成直观感受;也可在教室的墙壁上粘贴一些春季的自然景色图,以激发幼儿对春天的想象等。

五、就地取材和节约的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本地资源和废旧物品是很容易得到的,这些材料在勤于收集、精于构思的情况下,就能变成一件件精美的饰物和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用它们来装扮幼儿园将会体现出一番别有的情趣。如,可以把幼儿用蛋壳制成的灯笼、金鱼、企鹅等小工艺品悬于教室的四周,点缀教室。本着这样就地取材和节约的原则来创造幼儿园环境,不仅能节约幼儿园的运行成本,而且有助于培养幼儿节俭和环保的优秀品质,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在如何营造适宜幼儿成长的幼儿园环境这个问题上,我们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在理论上积极探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成功经验,本着安全、幼儿化、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与教育活动相适应、就地取材和节约的原则等来营造适宜幼儿成长的幼儿园环境。

参考文献:

幼儿园环境安全篇5

我园在实施物质环境创设时,首先考虑获的环境空间和摆设以环境优美、安全、卫生为主。下面就我园环境创设浅谈几点看法。

一、幼儿园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一)物质环境创设。我园绿化面积一百多平米,绿化率虽然不是太高,但环境美观、洁净简单安全、卫生。在户外活动时,让幼儿在种植园里种种花、播中其它植物如大蒜、葱、花生等。植物具有观赏、建造和烘托景观的功能,绿化体现了环境的自然、美观和舒适。除了环境绿化以外,幼儿室外活动场地的设置也很重要。室外环境是幼儿进行创造活动的组成部分,是室内活动的延伸和强化。幼儿的活动空间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我园在操场上设置了两个大型玩具,幼儿园一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除了早锻、早操、体育活动之外,幼儿还有一半时间是自由活动,因此大型玩具对于幼儿来说意义重大如果缺失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当然每个幼儿园存在不同的情况,应一切从本园实际情况设置,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园教育资源,创设出自己风格的物质环境。

(二)室内环境创设。室内环境室外环境它是和我们朝夕相处,它从感官上带给幼儿有关线条、粗细、大小、形状、色彩、等能给以刺激的一切物质。而室内环境是教师通过选择材料投放、利用区域空间形成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一种手段。但,实践发现室内环境创设特别是主题墙饰的创设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幼儿园的惯例要求教师开学初就好布置好环境,做好迎接幼儿回园,因此就造成教师教师动手操作的多,基本全是教师的手工作品,幼儿的作品少之又少。再者,由于开学初花了不少精力去布置环境,而且开学后,又忙于教育教学工作,常常存在忽略主题墙对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性。以下是结合新课改理念及我园的一些实践的看法。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可以诱发幼儿的积极行为,激发幼儿的思考,引导幼儿行为与活动,改变幼儿的认识和理解,在不断重复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例如:小班的娃娃家室内环境布置,可以设置为“我的一家”、“我和爸爸妈妈”的及区域里布置跟幼儿家庭的摆设一样有家的安全感,让幼儿带来和爸爸妈妈一起合照的相片,带她熟悉的玩具等等,让刚来园的幼儿减轻来园的焦虑症和不适应感。教师用心去体会幼儿走出家庭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对幼儿的关怀借助环境创设去考虑,内容隐含隐性教育课程,不仅能开发幼儿智力,而且还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又如中班的妙妙鼻创设,教师把各种各样的鼻子的图片贴在活动室里,还布置了我知道鼻子的功用。瞧,大象的鼻子能喷水,我的鼻子能闻香等。在区域里又把幼儿做的各种各样的鼻子造型来进行鼻子选美会。如大班的“我爱祖国“的环境创设,教师利用家长的资源收集中国地图、国旗、各种河流山川、名胜古迹、长城、56个少数民族、神七、神八上太空及宇航员的照片等,贴在墙上给幼儿欣赏,让他们不仅知道自己的祖国有多少平方公里,有多少个民族等,还激发幼儿从小爱祖国的愿望,立志当科学家、宇航员。在区域里粘贴幼儿”我爱祖国“的各种绘画、装饰画、手工作品等既给幼儿以美的视觉享受使幼儿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又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同时让幼儿了解多元文化。

“会说话的环境“反映了教师的智慧和勤奋。又反映环境记录对幼儿很重要,它让幼儿知道成人重视他们的工作和劳动,使幼儿热情地投入到学习和游戏中去,学中玩、玩中学,学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环境,就像是一位不说话的教师,默默地发挥着它特殊的、潜在的教育教学作用。

二、环境创设的意义

幼儿园环境安全篇6

【关键词】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4-0081-02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离开父母及家庭进入幼儿园生活是幼儿迈向其社会化进程中重要的一步,是幼儿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有关研究表明,3岁左右新入园的幼儿普遍存在分离焦虑。幼儿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焦虑情绪,表现为恐惧、焦虑、紧张和不安。分离焦虑会对儿童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有分离焦虑的儿童会常出现睡眠不好、烦躁不安、食欲缺乏、头昏乏力、心悸多汗等症状,甚至有些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最初一周内会出现感冒、腹泻等疾病。幼儿分离焦虑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导致持续时间过长,将极大地影响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及其对幼儿园生活的适应,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家长与教师如何共同协作,找到有效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对策,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及其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出现分离焦虑的主要原因

1.生活方式的改变引起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

幼儿在家时,家里都有专人照顾其衣食住行,在家庭中的生活作息较随意,当其有基本生理需要时都可以得到家人及时而充分的满足。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幼儿园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和生活制度,幼儿必须要遵守幼儿园各种繁琐的生活纪律与活动秩序。此外,师幼比例的失调导致教师不可能随时随地照顾到每一位幼儿,每一位幼儿的每项要求也不可能都能给予全部满足,幼儿要满足自己的需求很多时候需要自己独立解决。幼儿园作息规律与幼儿在家时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存在着极大的反差,而这直接导致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也是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重要诱因。

2.环境氛围的改变导致幼儿缺乏安全感

入园前幼儿一直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中,他们大部分时间与家人在一起,活动也较随意,熟悉的家庭环境容易给幼儿带来安全感,因此幼儿的生活过得无拘无束。幼儿园陌生的环境陈设、周围陌生的面孔以及旁人陌生的语言提示,让新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感到神秘又害怕。对于很少长时间与家人分离的幼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自然而然地使他们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极力地回避这个环境。此外,由于幼儿新入园,与班里的教师还没有形成基本的信任感,身边又没有父母呵护,还要学习各种集体活动的规则和自我服务的技能,幼儿自身能力的有限性与内心想达到外界要求的愿望冲突往往使很多幼儿产生挫折感。因此,幼儿处在陌生的幼儿园生活环境中,往往本能地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和依恋感,易出现哭闹、厌食、悲伤等焦虑情绪,从而产生分离焦虑。

3.教师公平对待及同伴平等相处准则降低幼儿归属感与自尊感

幼儿与家人朝夕相处,建立起了稳定的依恋关系。当前大部分的幼儿属于独生子女,从他们出生起,家里往往是几个大人照顾着一名幼儿,幼儿在家中处于主导地位,家里很多活动也以他们为中心。与家人的这种关系构成了幼儿安全感的基础,也是幼儿归宿感与自尊心的基础。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他们面临着个人地位改变所引起的“情感断乳”的心理冲击,以自己为主导的地位变成必须要学会与同伴平等相处及教师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与此同时,幼儿新入园,教师对每位幼儿缺乏足够的了解,教师面对整个幼儿群体,很难做到因人而异,随时随地照顾好每一个幼儿,满足所有幼儿的要求。因此,在家和幼儿园中地位的巨大反差应是新入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缓解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对策

要有效地缓解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笔者认为家长及教师在入园前都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孩子入园后积极沟通、共同合作,才能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1.家园互动,帮助幼儿做好入园的心理准备,家长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

幼儿入园前几个月,家长要开始有计划地将幼儿要上幼儿园这个事实告诉他们,并对幼儿园的生活进行描述,对上幼儿园后会发生的变化也要一点一点地传递给孩子,让幼儿了解即将发生的变化,有助于幼儿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教师与家长要做好沟通联系,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把幼儿未来在幼儿园生活所用的毛巾、水杯等标记作为礼物送给幼儿,让幼儿提前熟悉自己将要使用的物品的标记。家长根据教师介绍的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在家有目的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提高自理能力,使幼儿形成与幼儿园同步的作息规律,尽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和要求。家长有意识地改变一切活动以幼儿为中心的观念,减少对他们的溺爱,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为幼儿提供自我锻炼与自我服务的机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参照教育部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家长也可以带幼儿来幼儿园参观,让孩子看看幼儿园的各种功能室,玩一玩室外的组合玩具,看一看其他孩子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使孩子对幼儿园环境有初步认识。此外,教师也要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以便幼儿入园后教师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减少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所遇到的挫折,缓解新入园幼儿产生的分离焦虑。

2.幼儿园营造家庭式的环境氛围,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进入幼儿园后,新环境、新规则常常使幼儿在提取原有生活经验时遭遇失败。家庭最容易让幼儿产生安全感,因此,幼儿园可以通过环境创设等营造家庭式的环境氛围来降低幼儿的分离焦虑。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创设不论是室外还是室内,都应当是温馨而又充满童趣的。环境创设不仅应当考虑幼儿园实际的教育教学需要,更需要借鉴家的元素,使幼儿感受到家的氛围。教师可以和幼儿、家长共同布置教室,选择一个区域贴上幼儿的全家福,允许幼儿把家里最喜欢的玩具放在教室里,这可以逐步转移幼儿对于家人的依恋,降低幼儿对于幼儿园环境的陌生感,进一步形成对新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从而使幼儿逐步淡忘与家人分离所带来的痛苦,帮助幼儿在新环境中找到归属感,较快适应新环境。

此外,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安排新入园幼儿的一日生活也可以有效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教师在一日活动的时间、内容安排中,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多组织一些分散的独立活动或平行活动,尽可能地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集中次数,缩短集中时间。幼儿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喜欢户外活动,教师可多组织一些户外活动,户外大型玩具及很多新奇的事物使幼儿在活动中无所拘束,幼儿的注意力就会很容易从思念家人转移到当前感兴趣的事情上,这有利于孩子情绪的稳定,缓解分离焦虑。

3.建立和睦良好的师幼及同伴关系

良好的师幼、同伴关系能有效减轻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彼此之间的互动既是幼儿与教师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基本方式,也是幼儿与同伴交流的主要方式。互动是指幼儿与教师、同伴以及周围环境之间通过语言、动作、图像、符号等媒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种双边或多边的建构过程。幼儿园要重视建立积极的师幼及幼儿同伴互动,进而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与同伴关系。首先,幼儿园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基础上,积极主动与幼儿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努力帮助幼儿建立起积极的期盼。其次,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新入园幼儿之间的互动活动。由于新入园幼儿之间缺乏相应的了解,对同伴充满了陌生感与排斥感,再加上新入园幼儿自身缺乏相应的社交技能与社交经验,教师责无旁贷要扮演好幼儿互动的中介,积极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的关系,使幼儿在与同伴、集体的互动中,建立起新的依恋关系,从而消除分离焦虑。

逐步减轻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需要家长、老师共同的努力。家长与教师要注意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因势利导,尽早发现并尽自己所能为消除幼儿分离焦虑提供支持,为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及日后终生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志敏.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

[2]苏林雁.幼儿焦虑障碍的研究进展[J].幼儿保健杂志,2006(10)

[3]张慧编译.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J].幼儿教育,2004(8):5

幼儿园环境安全篇7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是保教工作的基本条件

(一)物质环境——办园至今,我们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环境的教育功能,进一步加大资金的投入改善硬件设施,努力创设一个充满时代气息,充满童趣、充满人文关怀的整洁、温馨、舒适而优美的环境。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园支出200余万元用于维修校舍、幼儿园绿化、购进各类大小型玩教具、更换玩具柜、添设教师私人物品存放柜等,使我园环境集美化、绿化、儿童化为一体,为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精神环境——在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物质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将心理环境的创设放在重要位置。我们要求每一位教职工从自身做起,把自己融入环境中,积极创设宽松、和谐、宽容、信任的人际关系,努力优化师幼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等。

二、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保教工作的关键

(一)培训给予教师最好的福利

我们的理念是:把培训当作给予教师最好的福利!近几年我园以各种途径加大了对年轻教师、骨干教师、以及经验型教师的培训力度。为开阔教师视野,学习吸取先进的幼教理念和教育方法、经验,每年投入10多万元分批分组选派教师到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南京、大连、长春以及州内的兄弟园所参观学习,让她们吸收新知识来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互勉互励、尽快成长为我园的栋梁。

(二)团队建设提高教师各种能力

以集体学习、研讨、竞争的方式,营造浓厚的集体氛围。今年根据我园实际情况开展网站建设的培训与讲座,提高教师上机操作水平,鼓励每个教师积极参与网站建设和班级博客的制作。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探讨、反思使教师树立了师幼共同成长的观念,尊敬幼儿,面向全体,因材因人施教,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幼儿所接受。

(三)实践反思教师发展的手段

现代幼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一个具有对教育活动有反思、分析、发现和实践的教育研究者。鼓励不同层级水平教师不断寻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每年我们结合实际开展环境创设评比、年组操评比、教师简笔画竞赛、教师赛课、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们既展示了自己,也让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在一次次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带头辐射

我园每学期都组织手拉手园的骨干教师到园里跟班学习。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培训方式,提高手拉手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和园长的管理水平,深入对手拉手幼儿园的帮助、指导,使手拉手幼儿园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园里经常选派骨干教师到“手拉手”幼儿园进行现场指导,交流管理经验,并针对幼儿园的薄弱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意见和建议,并邀请手拉手幼儿园的园长、骨干教师到示范园跟班学习。通过“传、帮、带”活动,使手拉手教师的保教水平和技能得以大幅度的提高。

三、创新幼教模式提升保教质量

(一)特色办园促进全面发展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从基本的线条开始,发展幼儿的美育。每天下午为特色活动时间,开展小班涂色、撕纸;中班折纸;大班绘画;学前班水墨画活动。几年来,在全国美术绘画竞赛中,几百篇幼儿作品获奖,幼儿园获得优秀组织奖、指导奖。

(2)为了开拓幼儿眼界,我园还组织幼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每年多达50次。根据班级的不同主题、节日和课时安排,带领幼儿参观珲春口岸、制衣车间等近30个部门单位,进行不同内容、多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式参观、访问、教育,拓宽幼儿视野,丰富幼儿思维,让幼儿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滋养,使幼儿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园的实践活动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每年电视台黄金段播放1至2次,图们江日报每年登报10次以上,每月教育信息网上报8次以上。

(3)有效利用种植园地,从春天一颗小菜籽到秋天的丰收,尽收眼底,使幼儿在小小的田地中得到最大的收获。

(二)安全管理稳步发展

我园坚决执行省、州、市教育中心的各项指示,从园舍设备的使用与维修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消除不安全隐患,落实安全措施。通过安全工作会议、安全知识培训、签定安全协议、健全安全常规检查制度,教职工人人都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安全自救知识;及时修缮设施设备。尤其重点抓好幼儿食品安全,幼儿伙食所需用品也一直在定点超市购买,做好台帐记录,保证了幼儿伙食安全。各班把安全工作纳入班级日常管理日程,在日常活动及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三)科研兴园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2005年以来,我园先后承担了全国“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促进幼儿创造人格与创造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十一五”省级规划课题《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研究》和州课题《幼儿园艺术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已圆满结题。现又承担“十二五”省级课题和州级课题的研究,处于实施阶段。在课题研究中,教师撰写的上百篇论文、案例、教学心得,在国家、省、州、市级各项活动中获奖,或在各种教育刊物上发表。我园光荣地被确定为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重要课题实验基地。2007年我园被评为“省科研先进幼儿园”,现有省科研骨干2人。

(四)构建民族文化启蒙教育

幼儿园在室内墙饰、走廊文化、装饰颜色、选材等方面,突出朝鲜族文化特征,将朝鲜族文化理念通过环境积极的渗透给幼儿,为幼儿活动空间营造出浓厚的民族气息。在幼儿一日活动当中,注重强调民族礼仪、民俗游戏、民族文字、民族传统等内容的教育,每月进行一次民族传统教育主题活动并进行评优,为幼儿创设各种直接接受本民族文化教育的活动环境,使优良的朝鲜民族文化传统在这里得到继承和发展。

(五)家长工作衡量保教质量尺度

衡量一所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高低,家长工作是一把重要的尺度。

幼儿园环境安全篇8

为了有效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大邑县以“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作为践行《指南》的突破口,珍视环境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价值,优化户外环境,促进教师发展,提升办园质量。通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初见成效。

一、转变观念: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在《纲要》和《指南》理念的引领下,大邑县确立了“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研究课题,并对“低成本高质量”的内涵进行了明确界定,即:幼儿园在利用教育资源时,尽量考虑到投入的物质资源本身的购置成本、时间成本、运行成本、改变成本等总成本相对较低,却能收到相对较高的教育价值。该课题有利于纠正目前幼儿园在户外游戏环境氛围、功能布局、材料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不足,形成较为科学的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理性认识。

二、扎实推进: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推进机制

为了确保课题顺利推进,我们构建了行政、教研、师训“三位一体”课题实施小组,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专家引领导方向,教育研究为核心,行政推进作障,教师培训贯全程”的运作模式。拟定了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制定了《创新项目课题研究小组及工作职责》《创新项目课题管理制度》《创新项目课题培训制度》等制度。

(二)研培共进,充分挖掘本土资源

1.选择具有典型户外环境特点的2所幼儿园作为试点园。其中,晋原城区南街幼儿园(以下简称“南幼”)的特点是:幼儿园为小学教学楼改造而成,户外活动空间狭小,束缚了该园户外游戏活动的开展。另一所为乡镇园,即安仁幼儿园(以下简称“安幼”),其特点是乡土资源丰富,户外活动空间宽阔,但被闲置,未尽其用。

2.开展理论研讨与培训,提高教师对户外游戏环境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价值的充分认识,提升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和自然资源的觉悟和能力。具体历程如下:

2013年12月,大邑县教育局对8所幼儿园的户外环境进行空间、场地和材料的抽样调查,从调查中发现:户外环境布局“功能单一,刺激不够”;户外环境材料“舍近求远,解渴不当”;户外环境成本投入两种极端“盲目节约,给力不足”与“高价设置,挑战不足”。所以说“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是改善大邑县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现状必然要求。

2014年2~3月,邀请四川省陶研会幼儿园园长学术委员会专家实地诊断、指导和修订研究方案。

2014年4~5月,开展此项目的讲座和培训,在专家的指导下,分析当地文化元素和乡土资源,并结合幼儿发展需求进行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的整体规划和改造。

2014年6月,开展试点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过程性评估,并对环境中材料提供进行调整。

2014年7月,四川省陶研会幼儿园园长学术委员会在大邑县召开了以此项目为主题的省级现场会。7月在南幼和安幼召开“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园长培训会。

2014年9~11月:试点园围绕“幼儿与户外游戏环境互动”的观察和支持策略进行研讨。本县其他9所公办园开展推广研究。

2014年12月,阶段性成果总结,撰写了《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报告》。

三、成效初显:实现师、幼、园共同成长

(一)探索出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有效管理机制

建立了“摸底――诊断――研讨――评估――示范――推广――全覆盖”的项目工作推进机制。探索出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有效方式:①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创设“亲和宜人的环境氛围”;②结合环境地理特征,规划“丰富合理的环境布局”;③研究材料的开发与运用,投放“趣味持续的环境材料”等。

(二)促进了师幼成长,提高了家长参与度和满意度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和孩子一起创设并开展一系列的自主游戏,教师们学会了观察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也发生了转变,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得到了有效防止和纠正。同时,儿童在获得体能发展的基础上更多地有参与体验冒险、合作、创新等机会,多维度促进了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全面发展。家长作为重要的资源和支持者被更多地“卷入”幼儿园有意义的活动中,更能了解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的价值和儿童发展需求,对幼儿园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提升了幼儿园的社会影响力,办园特色得到彰显

2014年6月19~20日,四川省陶研会幼儿园园长学术委员会在大邑县召开了以本项目为主题的省级现场会,共有20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幼教同行参加。2014年6~12月,安幼、南幼分别接待了来自乐山、宜宾、西安、沈阳等省内外300多所幼儿园共2000多人来园参观,南幼有限空间的巧妙利用,安幼充分利用乡土材料,有机融合安仁古镇文化元素的户外环境创设获得了同行的高度赞誉。

四、且行且思:探求项目研究的新跨越

本课题的实施,对于县域城乡幼儿园如何切实为幼儿营造安全、童趣、平等、互动的教育环境,引导和支持幼儿深入探索和创造性地表达,多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取得了可以推广的成果;对于有效解决农村幼儿园户外空间被闲置,城区幼儿园空间狭小、未充分利用等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推广模式。

幼儿园环境安全篇9

关键词:幼儿园;活动单元;空间;可变性

幼儿期是人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对幼儿的行为、性格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其内部空间建设和内部处理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此,结合幼儿园环境特点为如何打造适合幼儿的活动单元空间进行策略分析。

一、幼儿园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

幼儿大多对自然环境有着很深的热爱,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大气、生物等都有浓厚的兴趣。为此,幼儿园外部空间环境的塑造要贴近大自然环境,为幼儿的成长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清新的空气和优美适宜的居住环境,通过幼儿园外部环境的打造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园外部环境的打造上要充分注重幼儿户外活动场地的建设,结合幼儿园场所周围环境和幼儿成长需要为他们打造一个适合学习、游戏的场所。

(二)内部环境

幼儿园的内部室内环境建设包含幼儿园具备的各种功能性房屋和建筑形式,幼儿园的活动单元能够承载幼儿日常活动,具体包括活动室、幼儿居住寝室、卫生间、衣帽间等。活动室是幼儿平时学习、生活和游戏的重要场所,对空间朝向问题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在冬天每天达到三个小时左右的日照,活动室场所的占地面积是50~60平方米,地面铺设所应用的材料要能够采暖。幼儿寝室主要是为幼儿提供中午休息的重要场所,对朝向、通风等具有一定的要求。卫生间是幼儿重要的生活场所,对通风、地热、地面清洁、渗水性、防滑性等有着很高的要求。衣帽储藏间是幼儿存放衣服的重要空间。

二、幼儿活动单元的空间可变性

幼儿园内部各个场地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活动单元空间无法完全达到相应的设计标准,活动单元空间内的组成需要满足基本的空间设计要求,并对空间位置、整体设计进行适当的调整,顾全空间上各个空间的内部功能,提升空间内部的可变性。

(一)幼儿活动内部活动室空间可变性

幼儿的活动室布置包括幼儿大班翻版、围绕钢琴摆放的成圈的小椅子、紧靠着墙体的矮柜子、堆放在矮柜子上的玩具、学习桌上幼儿的作品……这种安排是中班和大班幼儿室的内容,小班幼儿活动室的设计需要充分把握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活动空间的安排。小班幼儿活动室的安排不必过于复杂,要以简单、实用为主。

(二)幼儿活动内部厕所空间可变性

现阶段幼儿空间设计的关键是实现男生和女生的分寝室,特别是大班幼儿形成了比较鲜明的性别意识。在幼儿的行为活动、服饰穿着等方面都显示出了幼儿对性别的认知。为此幼儿园厕所安排要体现鲜明的性别意识。

(三)幼儿活动内部寝室空间的可变性

幼儿最为理想的内部寝室空间是幼儿各自都拥有独立的空间让他们自行午休,在午休的寝室空间内还需要安排相应的卫生间,从而为教师在空余时间对幼儿的照顾提供必要的支持。在幼儿活动空间存在局限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幼儿寝室和幼儿活动室进行合并处理,在空间形式上进行创新设计,提升对幼儿活动空间的使用频率。

(四)幼儿活动内部衣帽储藏空间的可变性

在幼儿活动单元进门的地方需要教师安排一格格的衣帽架,方便幼汗乙路。在衣帽架子上还可以存放幼儿换洗穿的东西,在每一个格子间上贴好幼儿的照片,从而方便幼儿查找自己的物品。

在衣帽储藏间的旁边要设置教师和家长联络的区域,在区域上放置记录家长每次接送孩子的登记本,并由教师记录幼儿在幼儿园每天的学习生活,包括幼儿的学习情况、幼儿在幼儿园开展的游戏、幼儿在幼儿园吃的东西等,从而加强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及时和教师沟通幼儿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发展。

(五)幼儿园地上、墙上和天上空间的可变性

在幼儿园的地面上,教师可以为幼儿画上各种类型的图案和颜色,并通过游戏的方式提升幼儿对信息接受的灵敏度,对幼儿多方面的能力进行训练。另外,幼儿园墙体的安排布置,除了要做好美化工作外,还需要根据节日及时更换墙体设计的主题。

综上所述,幼儿园活动单元空间的可变性实现能够在对幼儿园各个活动空间优势的充分利用下为幼儿的学习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促进幼儿的成长发展。为此,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幼儿园发展实际和幼儿生理、心理需要为幼儿创造适宜的学习成长环境,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徐艳桦,何力,郝靖欣.浅析幼儿园活动单元的空间可变性[J].山西建筑,2010(4):53-55.

幼儿园环境安全篇10

《纲要》中规定:“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而幼儿的健康是全方位、可持续的身心健康,与此同时,幼儿心理安全需求是其身心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安全是人追求的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此外,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幼儿的心理安全需求出现在婴儿期,这一阶段属于信任与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如果父母和婴儿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既满足婴儿的身体需求,也满足婴儿的心理安全需求,那么,这将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幼儿心理安全教育的意义

好奇心强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探索欲望。这种环境既包括客观的物质环境,也包括主观的精神环境,如幼儿园中的主要人际关系———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以幼儿探索客观环境为例,国外研究者沃克和吉布森曾进行了一项实验———“视觉悬崖”实验,后来被认为是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研究者制作了平坦的棋盘式图案,用不同的图案构造以造成“视觉悬崖”错觉,并在图案的上方覆盖玻璃板。将2~3个月大的婴儿腹部向下放在“视觉悬崖”的一边,发现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慢;当把6个月大的婴儿放在玻璃板上,让其母亲在另一边召唤婴儿时,发现婴儿会毫不犹豫地爬过没有深度错觉的一边,但却不愿意爬过看起来具有悬崖特点的另一边,纵使母亲在对面怎么呼唤也无济于事。这个实验在一定程度说明了,幼儿在婴儿阶段时已经具有心理安全需求的动机,如果没有抓住幼儿心理安全教育的时机,导致幼儿缺乏心理安全感,这将不利于幼儿内在探索兴趣的发展。

(二)幼儿心理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人格结构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并依次渐进发展。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快乐是建立在心理安全满足基础之上的,弗洛伊德从人格的最低级阶段就谈论到了心理安全教育的意义。安娜•弗罗伊德在其父亲的人格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心理防御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为了获得快乐、避免痛苦会采取一定的防卫机制,如压抑、否认等具体手段,这些都会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安娜•弗罗伊德在具体的实施方面对幼儿心理安全教育提供了蓝本。2.蒙台梭利倡导的教育思想蒙台梭利在其教育著作中这样指出: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有准备的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指充满爱与快乐的心理环境;二是指经过教师组织与安排的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符合幼儿发展兴趣的、数量适当的材料和教具。在蒙氏教育中,特别注重营造一种充满爱心和亲情氛围的、家庭式的心理环境。众所周知,家是爱的港湾,是一个人情感的归属地。幼儿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生活,更利于其建立良好的心理安全感,发展真实的自我。

二、目前幼儿园隐性课程中存在的幼儿心理安全教育隐患

(一)部分幼儿教师职业品质不高

幼儿教师职业品质包括思想品德品质、基本文化素质、教育技能素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等。但有些幼儿教师认为自己面对的是幼儿,因此降低了对自身的素质要求,表现出把幼儿教育事业作为谋生的职业追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幼儿教育理论知识的动力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弱;缺乏追求教育专业化的意志。由于部分幼儿教师缺乏应有的爱心和责任心,致使幼儿园虐童事件层出不穷,这将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环境创设存在基础性的方向错位

目前,幼儿园无论是在班级环境创设上,还是对幼儿园的公共区域环境规划方面,都存在着基础性方向错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物质环境创设过分地以美为价值取向。环境是会说话的教育要素。教师根据幼儿对色彩的认知偏向,通过精心布置班级环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强化其色彩刺激。但是,如果教师不顾及幼儿的年龄特征,一味地追求视觉上的刺激,在班级内装饰过于花哨,那么环境将失去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以成人的观念为价值取向。环境是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交互创设的,但在一些幼儿园中,仍存在着一切教育活动以幼儿教师为主导,完全忽视了幼儿主体性作用的现象。在环境创设中,幼儿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完全丧失了环境创设的主人公身份,因此,这样的环境只会让幼儿感到疏远,产生焦虑,不利于其心理安全感的满足。

(三)一日活动安排和衔接不合理

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主要是在一日活动中进行的。有些幼儿园盲目地追求小学化,忽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增加一些小学内容课程,减少幼儿户外活动时间,给幼儿造成心理上的负担,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同时,部分幼儿园在制定一日活动安排时,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这样往往会使幼儿表现出焦虑不安、恐惧等情绪。

(四)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存在不和谐因素

部分幼儿教师由于职业素质不高,容易对某些幼儿形成刻板印象。由于幼儿身心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能较好地理解“规则”和“秩序”,这给幼儿教师的管理与教学带来了难度。此外,部分幼儿园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出现“小学化”趋势,“成绩”“幼升小指标”成为考核幼儿教师的重点,使得那些影响教师教学进度的幼儿就成了教师冷落的对象。这种不和谐的师幼关系严重地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幼儿之间形成的同伴关系,能减少不利因素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它在幼儿人格的形成和情绪情感的培养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的幼儿教育实践也表明,对于中途转入到其他班集体的幼儿来说,他们需要一段时间来融入新的集体,无论生活还是学习,他们都处于被接受的阶段,不容易从同伴那里获得心理满足感,往往会表现出攻击他人、保持沉默等情绪特征。

三、充分发挥幼儿园隐性课程对幼儿心理安全教育作用的策略

(一)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爱是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幼儿教师只有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幼儿教育工作中。同时,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热爱,是推动其无私地为幼儿服务,并能有所作为的内在精神动力。幼儿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生理成长需要,而且还要关注幼儿的心理成长需要。这就要求幼儿教师首先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善于运用幼儿教育规律,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二)提供真实的准生活环境和有准备的学习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外部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蒙氏教育中,教师的职责是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一方面,幼儿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尽可能是真实的和可操作的活动材料。这样既能使幼儿熟悉幼儿园环境,获得心理安全感,也可以使幼儿通过基本的生活活动与练习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中,成为环境的主人。在瑞吉欧教育的基点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元素,被称为“第三位老师”。他们把包含着丰富教育信息和资源的环境作为教育的“内容”,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学习。无论是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还是精神环境都属于幼儿园的隐形课程,都对幼儿心理安全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合理制定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规章制度

幼儿园一日生活时间不宜划分过细、过碎,要尽量减短各环节的转换时间。如,大班幼儿喝牛奶的时间完全可以在自由活动中进行,没有必要统一进行,这样既可以避免因个别幼儿拖延而导致过渡环节时间长,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自我纪律和自我管理意识。同时,一日生活安排要相对稳定,这样有利于增强幼儿的时间观念、秩序感和计划性。如果安排过于混乱,容易使幼儿成为时间的“随从”,迷失自我,容易焦虑,不利于其心理安全的满足。但是,每个环节的具体时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存在一定的灵活性。

(四)建立良性的师幼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