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垃圾分类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2:27

乡村垃圾分类方案篇1

一、目前开展情况。(一)结合职能,打赢大气攻坚战役。X.餐饮油烟专项治理。X年X月起,由县城管局牵头,在县城建成区开展为期X月的餐饮服务单位油烟和露天烧烤专项整治。历时X个月,至X年X月底,县城区X家餐饮服务单位和烧烤店已全部完成整治。并顺利通过验收。

X.坚持扬尘治理。从X年X月起,根据大气污染应急预案要求,我局洒水车坚持对县城区主要街道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冲洗,人休息车不休息,全面提升主次道路保洁水平。

X.露天禁烧督查。我局重点加强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以及周边乡镇等露天焚烧落叶、杂草、垃圾行为的巡查,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从X年X月起,截至目前,共发现并处理近X起露天焚烧落叶、垃圾的行为。

(二)狠抓落实,加强农村垃圾治理。为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模式,由县城管局牵头指导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X.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X年,指导全县各乡镇制定《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环境卫生三包责任书》;制定村、组垃圾池建设参考标准,并指导乡镇规划选址。县政府投入X万元加大农村垃圾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新建、改建农村生活垃圾池X多个;采购后压式垃圾运输车X辆、转运站配套转运车X辆、箱体可卸式垃圾收集车X辆。目前,全县X个乡镇生活垃圾全部运往乐山垃圾场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X年和X年,县城管局争取省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资金共计X万元,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我县x村、X镇X村等X个行政村的垃圾收集设备设施进行了再完善。X年,按省、市、县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计划分两批在我县X等乡镇修建垃圾压缩转运站。X年,由县城管局牵头,投资约X万元,建成X和研经等X座乡镇垃圾压缩转运站,并于X年投入运行。

X.扎实开展存量垃圾治理工作。X年X月,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做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工作的要求,我局代拟了《X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方案》,会同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在各乡(镇)自查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查。经查,我县有X立方以上的存量垃圾X处,涉及X个乡镇,主要分布在研城镇、马踏镇、三教乡、高凤乡和宝五乡,总量X万吨。我局先后邀请上海昊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桑德新环卫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四川中都设计院等专业治理公司现场勘察,拟定治理方案。经反复对比,拟采用四川中都设计院提出的“采取用X.XCm以上的土工膜覆盖,再加盖XCm的土覆盖,种植草等防渗透处理”方案对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治理。X年X月,我局向县政府上报了《关于治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相关事项的请示》,X月份,县政府批复同意“采取用X.XCm以上的土工膜覆盖,再加盖XCm的土覆盖,种植草等防渗透处理”方案对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治理。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经发改局立项,并完成测绘工作,正在进行设计和地勘。目前,我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X%;农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X%。

(三)常态治理,落实河道专项保洁。主要采用竹杆、鱼网等工具设置拦截网、人工清理等方式,实行全天轮流打捞保洁作业,对茫溪河县城区段河道进行保洁,确保河道整洁。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X.加大洒水降尘力度,尤其在重污染天气,严格按要求实施洒水降尘频次。X.继续加强油烟管控,加大巡查力度,督促商家使用油烟净化器。X.配合做好露天禁烧工作巡查。

乡村垃圾分类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清洁工程、建设幸福家园为目标,按照“生态绿化、卫生整洁、规范有序、文明健康”的标准,采取市级引导、乡镇主抓、村组联动、农户为主的方式,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整治,构建“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农村卫生清扫清运机制,改善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目标任务

将我市四个乡镇公路(S306、S205)沿线涉及到的行政村都纳入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范围,通过集中整治,在各乡镇、村建立布局合理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设施,实现垃圾定点收集、定期清理;力争村庄垃圾收集率达到90%以上,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同时建立和健全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垃圾日产日清,确保我市农村环境卫生有一个明显改善。

三、运作模式

1.推行科学的垃圾分类机制。要求农户对自产垃圾先进行科学分类。对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树叶、菜叶等有机垃圾采取在自家屋后就地堆肥或倒入沼气池作为原料;对建筑垃圾采取就地利用作为平地或修路的原材料;对乱渣乱草采取就地焚烧制作火土灰;对橡胶、塑料、玻璃等难以分解的垃圾倒入门前垃圾围;对可回收垃圾采取交回收公司等方式对生活垃圾进行科学分类。

2.建立完善的垃圾处理机制。建立健全“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户分类”:农户对自家产生的生活垃圾要进行科学分类,并将垃圾集中堆放在指定的垃圾围中,要求每户垃圾池建在房屋后面,同时负责好房前屋后的卫生保洁。“村收集”:各村负责将农户放在垃圾围的垃圾收集到每个村的垃圾收集箱中。“乡转运”:每个乡镇负责将各村垃圾收集箱中的垃圾清运至乡镇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处理。“市处理”:市环卫处将各乡镇压缩整理好的垃圾清运至垃圾填埋场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3.健全长效的运行机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市级负责大型清运设备的添置,并给每个村配备一辆垃圾清运车,各乡镇要建立保洁员队伍,对垃圾保洁清运人员工资、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管理等加大保障力度,各村要结合本地实际,筹集一定的保洁清运经费,采取“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一点,发动热心人士捐助一点,通过‘一事一议’向农户筹集一点”的方法,确保农村环卫机制的长效运行。

四、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设备建设要求

1.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设备。①四个乡镇在每个乡镇所在地建设一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与公厕配套),并建立配套的排污管网和水电设施,中转站统一由市规划局进行选址、设计,市政府统一购置压缩机,各乡镇提供建设地点,并负责建设和使用管护。②市政府给市城管局配备1台密封式垃圾转运车;每个乡镇自配一辆可卸式垃圾转运车,并给每个村配备一个垃圾收集箱,各级负责使用和保管。③公路沿线两侧100米内每2—3户修建一个固定的垃圾围,统一规格,统一颜色(果绿色油漆),统一喷字,由各乡镇负责修建。④以上设施设备由市乡两级出资,市财政统一采购。

2.垃圾收集清运处理队伍。市级清运处理工作人员由市城管局、环卫处负责调配,镇、村保洁员队伍由各乡镇负责组建,统一服装、统一管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乡镇2—3日要收集清理一次中转站的垃圾,市城管环卫部门及时调配工作人员将各乡镇的生活垃圾运至市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

五、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

公路沿线所涉及的四个乡镇及行政村充分利用标语、横幅、广播等多种手段,开展声势浩大的“三清五改”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及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宣传活动,促使广大农民自觉地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踊跃维护良好的农村环境。同时,镇、村两级成立生活垃圾清运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工作,通过召开乡村干部、党员骨干和群众户主等层面的会议,层层推进,全方位宣传发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组织实施阶段

全面完成户垃圾围、村垃圾收集箱和乡镇垃圾中转站的布点、建设、安装工作,各级垃圾运输车辆和各乡镇中转站工作人员、各村保洁员配备到位。各乡镇要建立健全卫生清扫责任制度、配备垃圾收集员制度、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制度、考核评比检查制度等制度,在实践中推动农村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工作全面有效地实施。

3.总结完善阶段

月上旬,各乡镇要将按照制订的实施方案进行试运行,同时召开村保洁员会议,进一步明确村保洁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制定各村垃圾统一收集工作考核细则,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工作顺利开展,并初见成效。

六、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方志炜任组长,市人民政府分管农业副市长姜正才任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农村工作部、市住建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水务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公路局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市整治督导考核办公室,办公室设市新村办,由市新村办主任刘德忠任办公室主任,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程友忠、市城管局局长王文军任副主任,各成员单位指派一名专人为成员,具体负责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工作的督导、考核、评比。各乡镇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做好村保洁员、垃圾运输车驾驶员及清运人员的选聘工作,制定人员、车辆和设备管理制度,搞好各村卫生保洁情况督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加强合作,确保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顺利开展。

乡村垃圾分类方案篇3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常态治理,技术路线,治理模式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相当重视,制定了多项政策方针,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作了大量投入。但是,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我省广大农村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缓慢,在居住环境、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均与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有着较大差距,当前农村生活垃圾的乱堆乱放更是突出了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因此,全面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是目前一项重要的任务,是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我国农村的地理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差异较大,垃圾的收集处理方式也会有所差异。为能使贵州省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全面有效的常态治理,还得根据贵州省省情及农村的特点寻求适宜的治理路径,使得我省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工作高效进行。

1国内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

1.1我国生活垃圾治理模式

相对于水处理和大气污染治理行业,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行业起步晚,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2000年以后发展速度加快,2007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期。至2013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3%。

目前我国垃圾治理已延伸至乡镇,但是农村仍然没有完善的处理和清运设施。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垃圾处理的相关政策,均旨城乡统筹建设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作为重点,实现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

从目前我国对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开展较为先进的省份来看,基本都推行农村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以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对于剩余垃圾主要遵循“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基本模式,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可按“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交通不便利或者转运距离较远的村庄通过收集后采取适当方式就近处理。

1.2我国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目前我国城镇垃圾约80%采取了处理措施,处理方式以卫生填埋为主,有少部分采取焚烧或其他技术,其中发达地区垃圾焚烧处理占比较大。

全国约有4万个乡镇、60万个行政村,大部分垃圾为随意丢弃,堆放;少部分被扔到指定地点统一清运至简易堆放场;仅有极少部分得到了有效治理。

四川省2009年以来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省8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山东省2011年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70%的县(市、区)实现了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浙江、江苏、广西、安徽等地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比如四川省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中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首先成立领导小组,成员包含省直38个部门,并定期开会总结及时提出新的需求和方案;其次制定城乡垃圾治理管理条例、农村垃圾治理标准等相关规定,各村庄还有村规民约,指导垃圾治理工作有序进行。在治理标准中对处理模式、处理工艺、设施配套等方面均作了相关规定;最后,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投资模式,鼓励村民缴纳部分费用,不足部分由省、市、县级各级财政成立专项资金支持。

1.3贵州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贵州省已建成和在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共计88座,建设总规模约为1.4万吨/日;已建成和在建的生活垃圾转运站约440座,建设总规模约为1.1万吨/日。但是其处理及收运范围基本为城市和小城镇,农村垃圾还处于任意堆放,田边、沟边、河边等垃圾随处可见,农村垃圾的治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只有小部分乡镇周边的垃圾是与乡镇垃圾一并运至指点地点进行简易堆放或者露天焚烧,但堆放点基本在农村范围内;少量的城市范围内的农村垃圾是纳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一并处理;只有极少部分的农村建有垃圾收集箱、垃圾收集池等,制定了保洁制度,但是终端处理还是简易堆放,形成集中污染。

我省农村生活垃圾占比较大,约占全省垃圾量的50%,经估算,农村垃圾产量约为1.3万吨/日,全省城乡生活垃圾总产量约为2.6万吨/日,而我省现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仅为1.4万吨/日,转运能力仅为1.1万吨/日,转运设施和处理设施的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环卫机制,农村上一级政府基本没有健全的环卫机构,有的部门虽然意识到垃圾的危害性,但是均停留在设想上、形式上,投入力度及执行力度远远不够。

因此,要使农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不仅要有匹配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还要因地制宜的制定收运模式及技术路线,同时要制定标准,建立管理机制,保证资金渠道,才能使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有效进行。

2贵州省农村垃圾治理方案的设置

2.1贵州省村庄分类及治理模式的确定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全省地貌分为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四种基本类型,以高原山地居多,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大部分农村只通三级及以下公路,山路崎岖,小型运输车辆时速一般仅为20-30公里/小时,而且人口居住分散,人口密度较低。

根据我省村庄的特点,可以制定不同的治理技术路线,具体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这类村庄的垃圾可纳入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与城市生活垃圾一并处理;

第二类:乡镇规划区内的村庄。这类村庄的垃圾可纳入乡镇收集体系进入乡镇转运站后一并运往垃圾处理设施;

第三类:近城镇村庄。这类村庄本文定义为交通条件较好且距离城镇20公里范围内的村庄,可采取“户定点――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

第四类:远城镇村庄。这类村庄本文定义为交通不便利或距城镇20公里范围外的村庄,主要采取“户定点――村收集――村处理”的模式。

从以上四类分类不难看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整治的难点在于近城镇村庄和远城镇村庄。

2.2垃圾收运设施的设置

不管是哪类农村的垃圾收运,均包含有户定点、村收集,以及村垃圾运输环节,遵循“源头分类减量、就地消纳”的原则,每个村庄均应配备标准垃圾收集桶、垃圾收集点、废物回收站、垃圾收集车辆等。

2.2.1标准垃圾收集桶

标准垃圾桶的设置数量可根据户分类收集和户混合收集来设置,如果从户开始分类收集,按5-10户设置一组标准垃圾收集桶,分为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可利用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等,便于村民在投放时自行分类,垃圾桶要有标志便于识别和分类投放。垃圾桶装满后,再用人力车或者与垃圾桶配套的小型运输车分别运至相应的点投放,比如废物回收站、垃圾收集点等;

如果是在户内粗分类后混合投放由保洁员来进行细分类,按5户设置一只标准垃圾收集桶。垃圾收集桶装满后,用人力车或者与垃圾桶配套的小型运输车运至垃圾收集点或者废物回收站由保洁员进行细分类。

2.2.2垃圾收集点

垃圾收集点可采用密闭式垃圾收集池、移动式垃圾收集箱,或者是采用垃圾收集房,在收集房内设置盛放垃圾的容器。垃圾收集点可按每200人设置一座,或者是按照村庄面积每200米服务半径下设置一座。

垃圾收集点的垃圾装满后,用人力车或者电动车或者与垃圾收集箱配套的小型运输车分别运至相应的点投放,由保洁员进行分类,按类别分别投放至废物回收站的分类池;也可以只把有毒有害、可回收、可利用的垃圾暂时投放在废物回收站,不可回收垃圾直接运输至附近垃圾转运站或者垃圾处理设施。

2.2.3废物回收站

按每个村庄设置一座废物回收站,废物回收站分为不同类别的单格,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可利用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等,各种类别的垃圾装满后再用小型垃圾运输车外运至相应的处理地点。

2.2.4垃圾收集车辆

农村垃圾收集过程中的收集车辆,一是用于将公用垃圾桶内垃圾收集至各收集点的垃圾收集车,其以人力车为主,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可配电动三轮车,每辆收集车服务人口为500人左右,原则上一个村庄至少要配一辆垃圾收集车,每辆垃圾收集车配置一套垃圾清扫工具(扫把、铁铲、劳保用品等);另一是与垃圾收集点配套的垃圾收集车,其以勾臂式收集车为主,用于将各收集点的垃圾运至垃圾转运站或者垃圾处理设施,每辆车的经济服务半径在20km以内,服务人口为3000人左右,每天工作时间为8个小时,吨位以0.8吨左右。

2.3垃圾处理设施的设置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设置需要从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综合效益等多方来考虑,并且实际的调查表明并不是每个乡镇、村庄都有必要单独建设垃圾处理场。目前,垃圾处理场的布点方式主要有“一镇(村)一处理设施”(即单独处理),区域性联合集中处理以及并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等方式。由于并入大城市处理系统的方式的限制条件明显,仅限于城市周边地区采用,而对于大多数远离大城市的乡镇、村庄,前两种处理方式比较适用。

按照目前我国对生活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结合贵州省省情,以上三种处理模式的适用范围主要如下:

1、并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模式的服务范围界定:以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为中心,运输距离(转运站至无害化处理场的距离)在30公里以内的区域,垃圾统一运到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以水泥窑协同处置场或者垃圾焚烧厂为中心,运输距离(转运站至无害化处理场的距离)在50公里以内的区域,垃圾统一运到区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处置场处理。

2、区域性联合集中处理模式的服务范围界定:不能纳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地域上相邻距离不超过30公里的两个或以上个数的乡镇,可在区域组团的核心位置集中建设一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区域性联合集中处理场建设规模不宜小于40t/d。

3、“一镇(村)一设施”模式的服务范围界定:不能纳入以上两种模式范围内的乡镇或村庄,可单独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设施的工艺应结合当前政策、经济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适用于小规模的生活垃圾处理工艺。

3建设运作模式

3.1项目投资模式

县级人民政府作为项目建设的实施主体,应负担建设资金筹措的主要任务,各级地方政府应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给予重点扶持,统筹相关部门或机构组织项目资金。其资金筹措可争取中央资金、省级补助、政府发债、市场投资等,运作模式可采取以下几种:

1、由政府投资建设,培养专业的队伍或者委托有资质、有经验的垃圾处理企业进行运行管理,政府支付垃圾处理运行费用。其优点是可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减轻政府投资压力,项目建成后仅需支付垃圾处理运行费用。

2、采用ppp模式进行项目运作,采取城乡收运处理一体化的模式建设,委托垃圾处理企业运行管理。其优点是政府可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及各级资金补助,不足部分由垃圾处理企业投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投资压力,确保建设工期。该模式下项目的投入小于传统模式的投入,消除费用的超支;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平滑政府财政投入;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其风险分配合理,应用范围广泛。

3、对于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还可以以村为单位委托保洁维护,由村民通过村内公开竞争的方式承包。其优点是实现管干分离,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3.2管理体系

完善垃圾治理的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和组织机构,是落实垃圾有效收集和处理的重要保障措施。

3.2.1管理机制

落实责任主体,以县主管指导、镇参与执行、村落实到位为基本原则,进行层层责任考核,各层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依据,对工作不力的严肃问责,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加强村、镇等基层政府对垃圾治理的管理力度。必须派专人对运营单位进行监督管理,还要引导村名参与配合。

3.2.2组织机构

不仅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组织机构,落实责任,运营单位也要制定企业机构设施,由政府进行监督。

3.2.3宣传引导

农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重点还在村民,需体现其主体责任,明确其义务,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以村民组为单位召开户主大会,全民动员,全名参与,共同搞好农村垃圾治理;

2、印发宣传资料,增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唤醒缴费意识;

3、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使村民在户内就能做到垃圾分类减量,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加强垃圾回收,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废品回收企业发展。

3.3运行费用保障

要确保设施建成后能够正常运行,必须保证其运行费用的稳定投入。各级地方政府应将垃圾收运处理费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建议按照“政府承担大头,村民分担小头”的模式来统筹解决垃圾治理的运行费用。

垃圾处理收费要加强监管,垃圾处理费实行专户存储,收费收入要全部用于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不得擅自截留、挪用,否则依法予以查处。

4贵州省农村垃圾治理的发展路径

综上所述,要做好贵州省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要把握好其发展路径。首先,要有指导依据,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就要求要编制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专项规划,或者是行动计划、或者实施方案等,制定统一的指标,再由各县级因地制宜的编制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规划或者计划或者方案,并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内容纳入村庄规划;其次,要保障稳定的资金渠道和构建严格的管理体制,以保障垃圾治理工作有序的进行;再次,要制定实施计划,分时序、分批次的制定目标,逐步完成,最后形成常态的治理。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农村生活垃圾五年专项治理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黔建村字[2015]84号;

[2]贵州省乡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技术指南;

[3]四川省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经验借鉴;

[4]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CJJ205-2013;

乡村垃圾分类方案篇4

一、加强宣传。

为提高全乡村民爱护环境意识,我乡撰写了《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致雅河乡全体村民的一封公开信》。公开信中,针对垃圾分类、建筑垃圾、秸秆垃圾、随意堆放粪便堆以及厕所环境等影响我乡人居环境的实际问题,向全乡村民发出了号召。并由乡政府出资,印发10000份,发放至学校、企业及每户村民手中。同时,请县电视台的主持人录制语音,为各村的保洁员购买了喇叭,保证每个村每天都有喇叭在人员密集场所持续播放《公开信》,确保宣传取得实效。

二、发放《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并设置垃圾禁倒警示牌。

5月18日,《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乡政府及时发放至机关人员、学校及各村、组,以垃圾分类法治宣传为重点,提高全乡人员垃圾分类意识。同时,要求各村指定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并在重点区域和场所设置了垃圾禁倒警示牌,教育提醒全乡村民改陋习、提素质。

三、组织乡政府机关干部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答题活动。

我乡着力培育绿色环保意识,组织开展“垃圾分一分生活美十分”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的同时,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开展了《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应知应会测试题》答题活动,并要求参与答题人员在答题中找差距、找不足,努力提高自身理论基础;同时,要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向亲戚朋友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争做垃圾分类的表率。

四、加强对保洁公司的监督考核。

出台对保洁公司的考核办法,对其负责的全乡道路、道路两侧及路边沟内积存垃圾、塑料垃圾、生活垃圾以及电线杆、墙体、门面等平面上小招贴、涂鸦等工作内容进行考核打分,督促保洁公司保证工作质量。

五、越冬垃圾清理。

乡村垃圾分类方案篇5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6号)、《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X政办秘〔20XX〕X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秘〔20XX〕X号)精神,加快推进我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原则,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创造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优良人居环境,为努力把我镇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新兴滨江城市奠定良好基础。

(二)工作原则

1.政府推动,全民参与。落实政府管理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分工,保障所需资金,强化公共机构和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城乡居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提高广大群众认知度、参与度。

2.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结合我镇实际,合理确定分类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原则,通过建立示范试点,发挥示范典型引领作用,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3.完善机制、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采取政府和市场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引入专业化服务公司,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4.协同推进、有效衔接。注重源头管控,减少过度包装,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统筹实施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提升分类回收和处理水平。

(三)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全镇基本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法规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设施体系和工作体系,垃圾分类工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明显提高。

二、实施区域及分类要求

1.

公共机构、相关企业。公共机构、相关企业的生活垃圾分类,以“三分法”为基本要求,即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类垃圾作为强制分类对象。机关、公共机构、相关企业有食堂的,必须对“餐厨垃圾”进行源头单独分类收集。建筑(装潢)垃圾、大件垃圾,原则上与生活垃圾分开,单独分流处理。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在达到基本分类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类。

2.居民小区。居民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以“三分法”为基本要求,即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类垃圾作为分类对象。居民小区内有餐饮业态的,应当将“餐厨垃圾”纳入分类。在规范分类投放点的基础上,每个居民小区设置1-2个垃圾分类收集亭。建筑(装潢)垃圾、大件垃圾,原则上与生活垃圾分开,单独分流处理。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小区,在达到基本分类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类。

3.商业综合体及餐饮企业。商业综合体及餐饮企业生活垃圾分类,以“四分法”为基本要求,即将“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类垃圾作为分类对象。

4.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实行农户源头分类和保洁员二次分拣的“两次四分”方法,即居民农户源头将垃圾分为易腐烂垃圾和不易腐烂垃圾,并定点投放有害垃圾。村保洁员对不易腐烂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分为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

三、分类方式

1.“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垃圾的主要品种和投放暂存、收运处置方式,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执行。

2.生活垃圾分类标识颜色、分类投放容器的配置要求,按照《XX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导则》执行。

3.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管理责任人的职责按照《XX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导则》执行。

4.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根据实施区域情况,采取公开招标引入专业化服务公司,或者由社区和物业公司直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

依据上级规定,制定配套《XX镇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标准》《XX镇住宅区生活垃圾分类操作规程》等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适时出台《XX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二)强化宣传教育体系建设。

编制《XX镇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持续普及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报道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和典型案例(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充分发挥村(社区)作用,组织开展入户宣传,发放垃圾分类手册、一封信等资料,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

发挥村(社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作用,并积极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等协调对接,协同推进村、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全镇纳入生活垃圾分类开展范围的镇直单位和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村、社区,必须设立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经统一培训后,持证上岗,负责本单位、村(居)垃圾分类的宣传、指导、监督、服务和统计等工作。

(四)推进“两网融合”,建立可回收物资源高效利用渠道。

采用“互联网+”的方式,整合城乡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优化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布局。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收运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两网融合”。引导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采取连锁经营方式,整合个体回收人员,建设统一、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采用社区、村预约回收、定期上门收集、集中分拣转运等方式,最大限度方便居民交售可回收资源。

(五)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做好垃圾分类亭选址、土地征用、地面硬化建设管理,并做好宣传设施建设工作。对现有生活垃圾收集点、转运站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可回收物和各类其他垃圾分类收集、计量、中转等功能。

乡村垃圾分类方案篇6

 自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清洁乡村活动的决策部署,迅速动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大宣传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二0一三年工作总结情况

(一)重点领域、区域推进情况

1、家园清洁方面。

①清扫房前屋后垃圾杂物、清运沿路垃圾等情况

为确保环境卫生不留死角,全县集中干群力量开展村屯卫生整治工作。在实行单位包村、包屯进行大排查的基础上,动员全县干部、职工回原籍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各乡镇包村工作队积极进村入户,召开群众会议,听取群众意见,引导制定村规民约及保洁、垃圾清运处理制度。对于群众提出的各难点区域实地调查,研究解决方案。同时加强房前屋后的清理,划分清洁责任区域,落实人员做好环境卫生的打扫和垃圾的清理工作。

截止2013年12月底,全县共出动搬运垃圾车辆1500多车次,清运、填埋、焚烧垃圾约达28428多吨,各村屯口,公路沿线乱堆乱放垃圾基本上得到了清理。

②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及开展垃圾综合处理示范村建设情况

2013年,全县基本实行“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各乡镇明确要求乡环卫站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垃圾收集点收集垃圾,并运到县垃圾填埋场处理。路程比较偏远或人口较少的村屯以就地填埋、焚烧进行垃圾处理。小型焚烧炉试点工作分别在古寨乡、百龙摊镇、林圩镇进行。目前全县共建设村(屯)垃圾池1687多座(其中村屯垃圾池123座;屯级垃圾池1564座)。村级垃圾池设置有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两部分。全县11个乡镇共有37个屯申报开展垃圾综合处理示范村建设工作,目前总体工作开展情况良好。

(二)重点场所方面。

   1、实行街道整治常态化管理,确保干净整洁、畅通有序。

在保证重点抓好县城街道的整治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乡镇街道的整治工作。由于历史原因,各乡镇的主(次)街道一直是综合整治的重点问题。活动开展以来,各乡(镇)党委、政府对该项治理工作十分重视,把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精心研究并制定了科学的整治规划和实施方案,层层落实责任主体,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单位、部门齐抓共管,干部、职工以身作则分片包户深入一线作表率,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实施。

     活动开展以来,各乡镇共清理街道卫生死角垃圾500多吨,清除“牛皮癣”1000余处,拆除、清理违章设置的户外广告和店招牌共计630个。

  2、认真抓好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公共场所、学校周边及公路沿线的环境整治工作。

一是组织全民参与的“弯腰行动”及在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美丽里当•清洁校园”等活动,使群众以及在校师生进一步了解清洁乡村活动并参与到活动中来,确保乡村环境清洁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二是组织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开展旅游景区、公共场所、公路沿线和田间地头随手捡活动,坚持“每天一小捡、三天一中捡、一周一大捡”的制度。

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公共场所、学校周边及公路沿线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有效整治。各乡镇共召开群众大会2300多次,动员群众230000多人参与清理垃圾活动,有效保证了重点整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长效机制建设情况

1、建立环境综合整治制度情况

一是建立巡查制度。除县“美丽办”正常开展日常巡查工作外,县城各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每天都对各单位卫生责任区的落实情况进行巡视和检查。二是建立督查制度。县、乡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重点整治点进行重点督查,对存在乱扔倒垃圾、乱堆放杂物、乱搭盖建筑、乱放养畜禽、乱摆设摊点、乱涂画张贴、乱停放车辆、乱堆放建筑材料等八种乱象,立即教育群众,责令整改,并通知责任单位及时跟踪督查。三是各乡镇基本上成立了综合执法办公室,组建城管中队,充实城乡环境整治队伍。

2、探索建立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新机制情况

由于我县属大石山区,有相当规模的地方交通不便,所以处理垃圾方式必须要因地制宜。目前各乡镇都积极引导群众将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纳入了村规民约,明确规定垃圾产生、处理的责任主体,成立理事会,收取和管理经费,使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成为全体村民的自觉行为。

3、创建垃圾分类处理体系。

目前对垃圾分类工作仍还处于发动宣传阶段,部分地方已经正式启动该项工作,其主要做法是对易于处理的垃圾采取填埋和焚烧的方式就近处理,对不能就地处理的垃圾要拉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4、建立清洁乡村日常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哪个地方出了问题,追究哪个地方责任人的责任。二是制定村规民约。各包村工作队和村定工、半定工进村入户召开村、屯两级群众会议,制定村规民约,让村民自治,互相监督,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通过村规民约规范和强化村民的卫生意识。三是成立屯级清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让村民积极主动参与环境卫生管理,提高生活质量。四是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保洁工作制度、信息传递、上报反馈和通报制度等,为活动的开展落实保障措施。五是深入村屯召开动员会和村民大会,引导群众讨论制定《保洁工作制度》、《垃圾清运制度》、《监督管理制度》、《村规民约》等,目前全县各村屯基本健立或健全了各项保洁制度,制定了村规民约,从制度上保证活动有效、顺利开展。六是通过召开村级屯级村民大会,制定了保洁制度,每家每户上缴3-7元的垃圾处理费,由村屯自行收取,用于聘用1-2名保洁员将屯级垃圾池垃圾清运至村垃圾池,由镇转运到县垃圾处理场。

5、建立文明创建评比机制情况

目前已下发了创建评比机制的有关文件,全县各乡镇都在积极开展“五星级农户”创建评比活动,形成了户与户评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通过以屯为单位开展户与户评比活动,建立评比制度,实行日督查月评比,选出清洁示范户,以此带动全屯群众向示范户看齐,逐渐改变传统陋习,培养卫生文明意识,做好门前屋后和田间地头的清洁卫生,共同提升清洁家居环境,形成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的良好风尚。

二、二0一四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建全清洁乡村长效机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不同方式、不同特色的运行处理模式。

2、完善农村生活垃圾缴费办法及使用管理制度,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年度收缴率达90%以上。

3、完善农村卫生管理制度,乡村环境卫生问责制度等,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环卫管理体系,确保我县清洁家园活动持续稳定推进。

(二)工作任务

1、因地制宜,拓宽农村生活垃圾运行处理模式。从县污垃办今年就垃圾处理方式调查结果及实际处理来看,拟就地填埋、焚烧垃圾的自然屯占全县自然屯总数均不足10%,而实际操作过程尚未能真正起步。古寨、百龙摊、林圩焚烧垃圾示范点现在只是落实在面上(可以说有些是迫于压力),设备安置已有时日,但并没有真正启用。县污垃办为了落实县领导的指示精神,在各乡(镇)多方选点建设垃圾焚烧炉,但都以群众不配合、成本费用过高至今仍没有得以进一步落实。实际上,到现在为止,就地填埋、焚烧垃圾还只是极限在口头上。全县近一半的乡镇对财政下拨的村级垃圾清运费用在使用上随意性较大,其中一些乡镇村级垃圾清运实际上还没有启动,大部分垃圾池“池满为患”,为了清除异味,有些地方只能是“一把火”一烧了之,附近群众苦不堪言。全县60%以上的乡镇所建的垃圾池也只是流于形式,有些从建池到现在只是应付检查才拉一两次,其他时段均以“一把火”对垃圾进行处理,垃圾池及周边“臭气冲天”、“烟雾弥漫”,成了当代环保的新杀手。

2、继续开展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建设。在2013年底前完成周鹿、永州、金钗镇垃圾中转站的前提下,2014年完成加方、里当等乡镇中转站建设,避免垃圾清运过程中无谓的运距、装卸等费用,切实减轻财政资金压力。垃圾清运“村至乡镇中转站”费用从村(屯)所收取的垃圾处理费支付,乡镇至垃圾场的费用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实现垃圾处理工作的常态化管理。

3、加大对各乡镇农户垃圾清运费收缴工作的力度,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年度收缴率达90%以上。农户垃圾清运费是否收缴到位,是关系到清洁家园活动的最终成功与否,是落实清洁家园活动长效机制的根本前提,农村垃圾清运、保洁员工资的落实,都与收缴情况息息相关。只有农户参与缴费了,才能涉及到其根本利益,最大限度调动其参与“清洁乡村”活动,从源头上根本解决垃圾的污染问题。

  4、认真抓好乡镇街道的整治工作。由于历史原因,各乡镇的主(次)街道一直是综合整治的重点问题。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对该项治理工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精心研究并制定科学的整治规划和实施方案,

5、创建垃圾分类处理体系。

目前对垃圾分类工作仍还处于发动宣传阶段,2014年,在全县各乡镇全面启动该项工作,其主要做法是对易于处理的垃圾采取填埋和焚烧的方式就近处理,对不能就地处理的垃圾要拉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6、建立清洁乡村日常管理制度。

一是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哪个地方出了问题,追究哪个地方责任人的责任。二是全面制定村规民约等制度。制定《保洁工作制度》、《垃圾清运制度》、《监督管理制度》、《村规民约》等,让村民自治,互相监督,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通过村规民约规范和强化村民的卫生意识。三是成立屯级清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让村民积极主动参与环境卫生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7、将建立文明创建评比机制制度化,积极培育乡村新行为、新习惯、新风尚活动。目前已下发了创建评比机制的有关文件,全县各乡镇都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评比活动,形成了户与户评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但关键的还要进一步将该项工作制度化。通过以屯为单位开展户与户评比活动,建立评比制度,实行日督月查评比,选出清洁示范户,以此带动全屯群众向示范户看齐,逐渐改变传统陋习,培养卫生文明意识,做好门前屋后和田间地头的清洁卫生,共同提升清洁家居环境,形成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的良好风尚。

 

 

 

乡村垃圾分类方案篇7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努力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质量,坚持用宣传引导的方式帮助农民形成良好卫生保洁习惯,用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用科技的手段促进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程,创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

二、主要原则

(一)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二)分级负责,上下结合。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

(四)集中整治,长效管理。

三、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落实清扫保洁、垃圾收集、集中处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环卫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到2010年,全县农村基本实现环卫保洁达标和垃圾集中处理,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9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四、运行模式

(一)资源利用型。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无机与有机垃圾分类,回收可利用物资,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

(二)集中收集型。按照“户集、村收、乡镇集中填埋”的思路,以30—45户为一个保洁点,按每个保洁点“1名保洁员、1套保洁工具、1套保洁衣、1个垃圾屋”的标准组建农村保洁队伍。

保洁员每天到农户家中收集一次垃圾,公共场所每周打扫两次,垃圾屋垃圾每周清运一次。

(三)就近简易处理型。在偏远的行政村建设垃圾填埋场,自然村设置若干个垃圾屋,垃圾收集后就近进行填埋。在河流和邻近水源地附近不得搞集中填埋,防止污染水源。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9年2月--3月)

1、制订方案。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开展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运作模式、政策措施和组织领导。各乡(镇)在2009年3月底前,将实施方案报县政府(送县新村办)。

2、宣传发动。召开一次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动员会,传达省、市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本地农村垃圾处理工作。

3、编制规划。各地要依据县域、乡镇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编制垃圾无害化处理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区域内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点等环卫设施建设。

(二)实施阶段(2009年4月--2009年12月)

全面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力争年底全县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7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0%以上(其中:历年新农村建设点垃圾收集率达到9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

(三)验收阶段(2010年1月—2010年6月)

由县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按照方案要求和目标,现场对照查看,并结合日常督查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县直相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农工部,办公室主任由县委农工部(农办)领导兼任。

(二)明确职责分工。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的协调指导、规划编制、组织实施、检查考核等工作,以及抓好垃圾中转站的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工作;各乡镇(街办)负责辖区内农村垃圾处理的具体组织实施,本地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垃圾屋、垃圾清运车等环卫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做好保洁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行政村负责本村范围内垃圾屋的设置建设,专业保洁队伍的建立,明确农户的垃圾收集清运及公共区域责任分包,制定村规民约,对农户遵守保洁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县委农工部(新村办)负责行政村、自然村垃圾处理的监督、检查、指导工作,把村庄垃圾处理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范围,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农村改水、改厕相结合,与发展农村沼气相结合,与加强农村有机肥使用相结合,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相结合,将新农村建设点建成生态文明示范点。宣传部门(新闻媒体)负责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建设部门负责村镇垃圾处理规划编制的监督、检查、指导工作。城管执法部门负责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周边村垃圾处理的监督、检查、指导工作,同时,对垃圾处理工作的技术、标准进行考核、检查、指导。农业部门负责把农村沼气项目与农村垃圾处理进行有机结合,加强沼气的技术指导。发改委负责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的上报实施工作。卫生部门(爱卫办)负责开展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活动和农村公共卫生的监督、检查、指导工作。供销部门负责农村部分垃圾回收的指导工作,调动农民利用和处理垃圾的积极性。民政部门要适当增加补贴,大力支持农村垃圾处理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农村垃圾处理资金投入使用的管理与督查工作。交通部门负责农村垃圾运输道路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环保部门负责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中环境保护的检查、指导工作。科技部门负责利用高科技产品处理垃圾的指导工作。

(三)多方筹集资金。本着“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及“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一方面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筹资的新路子,扩大资金来源,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个人捐资,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采取“各级财政补一点、村组集体拿一点、受益农民筹一点”的办法,建立“县级补贴、乡镇为主、农户适当缴费”的机制。县财政拿出32万元对搞得好的乡镇进行奖补,各乡镇对*-2008年的新农村建设点按每个村投入不得少于1500元的要求,建设好各建设点的垃圾点的垃圾处理设施,乡镇经费于于2009年6月底前一次性拨入乡镇财政所新农村建设专户,10月底前落实到具体建设点。其它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经验收达到要求的适时拨付。

(四)落实相关要求。各地要按照标准化、无害化要求,加快配备乡(镇)、村垃圾处理设施及工作人员,做到“三有”(即:一有垃圾中转站、垃圾桶、垃圾屋、填埋场,二有清洁工具及运输工具,三有保洁员)。具体要求为:

1、完善设施。户配垃圾桶(箱)。按照方便村(居)民投放要求,每户至少设1只垃圾桶(可用塑料水桶代替);村建垃圾收集屋,配备保洁员和保洁车。每个自然村按每40户(不足40户按40户计算)修建一座占地4㎡的垃圾屋(高2.5m),并配一名保洁员和一辆保洁车及清扫工具;乡镇设置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每个乡镇至少要修建一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离县城较远不能与其共用垃圾填埋场的乡镇至少要修建一座简易垃圾填埋场(少数偏远村可根据实际情况就近建设简易填埋场),并配备垃圾清运车。

2、注重养成。村委会或村小组要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制,引导农民每日自觉清扫房前屋后,形成保持村庄清洁卫生的习惯。做到垃圾要入桶入箱,禽畜要圈养,柴草要集中堆放,可回收物质要分开存放。保洁员负责村庄道路和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以及垃圾的收集与清运,同时负责对村民门前“三包”制度的检查督促。

3、创新机制。针对村民生活习俗、经济水平、文明素质不尽相同的实际,各地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合理确定垃圾处理模式,要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不搞“一刀切”。县城近郊的农村采取“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方式,实现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其他地区采取“村小组收集—村委会转运—乡镇集中填埋”的方式,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减少污染源;偏远村庄采取“户收集—村小组简易填埋”的模式;还可探索其他符合当地实际的方式等。

4、强化督查。县里由县委农工部(新村办)牵头组成督查组,实行一月一次督查,二月一次调度对各地进行督查;各乡(镇)也要实行月检查、季调度制,抓好工作落实。督查工作要建立台帐,将每次督查发现的问题、整改要求、复查情况记录在册,整理归档。要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

乡村垃圾分类方案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以统筹乡村发展、实现乡村一体化为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构建环境整洁、生态优良、民风文明、社会和谐的新农村。

二、工作目标

通过在全乡范围内推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逐步提高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逐步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逐步建立乡村一体化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确保20*年全乡实施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村达100%,使全乡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三、运行模式

根据我乡实际,因地制宜,采用建立垃圾焚烧炉的运行模式:

1、集中收集。每个村根据实际情况聘请卫生保洁员负责将村内垃圾存放点的垃圾统一收集到村垃圾分拣处理场。

2、就地分拣。保洁员将垃圾分拣场内的垃圾进行按类分拣。先分出有机物和无机物,再把无机物又分成可利用的和不可利用的两类。

3、集中焚烧。将分拣出的垃圾进行集中焚烧处理。

四、扶持政策

全乡各行政村全部列入农村卫生环境长效管理,乡政府考核到村。卫生保洁考核达标(95分以上)的,按每人每月1元补助到村。未达标的按每人每月1元×得分数%计算补助到村。

五、实施步骤

按照"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要求,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1、宣传发动,全面部署阶段(4月1日--4月底)。主要任务是制定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广泛宣传发动,召开工作会议进行部署。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阶段(5月份)。主要任务是已通过村庄整治验收的村在5月10日前。未通过村庄整治验收的村在5月底前建立并实施垃圾收集分类机制。

3、督查落实,总结提高阶段(6月份)。主要任务是检查评估,建章立制,完善长效考核机制。

六、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协调。实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工作是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一个重要抓手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是针对当前农村环境的突出问题,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风文明所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各村和乡属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务必抓出成效。各村和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做好村庄保洁员的选聘;制定完善人员、车辆和设备管理制度;搞好各村卫生保洁情况督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顺利开展。

2、深入宣传发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切实转变广大农民的卫生观念,让农民真正了解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益处,逐步提高卫生意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自觉主动地搞好日常保洁和垃圾收集,配合支持村保洁人员工作,夯实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工作深入开展的群众基础。

3、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多方筹集资金,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筹资的新路子,扩大资金来源,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个人捐资,支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乡政府将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所需资金进行补助、奖励。各行政村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并积极探索建立垃圾有偿清运机制。

乡村垃圾分类方案篇9

一、总体要求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具体要求,突出抓好农村垃圾治理,打造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二、工作目标

完善“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市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有效治理农村垃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全区98%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实现“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农村畜禽粪便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农村地区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达到95%以上。

三、工作内容

(一)全面治理农村生活垃圾

1.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各乡镇、村组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卫运行机制,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以乡镇政府为主体,充分发挥乡镇环卫机构的作用,确保各项工作顺畅开展。从2016年起,用3年时间全面巩固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市处理”模式。强化日常清扫保洁,集中整治村容村貌环境卫生,保持村镇常年干净整洁。力争到2018年底前实现乡镇90%以上的生活垃圾集中到市进行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前端减量收集率达到80%,全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95%以上的村庄。(牵头单位:区城管执法分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环保局、区农牧林业局、区商旅投促局、区爱卫办、区供销社)

2.加快完善农村垃圾收运设施。本着“区域共享、合理布局、集中建设”的原则,加快片区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逐年关闭现有的乡镇小型垃圾填埋场。各乡镇负责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的定点、建设及建成后的运行、维护管理等工作;区级有关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并按照以奖代补方式给予支持。到2020年底前,建成乡镇区域性小型垃圾压缩中转站2个;彻底解决垃圾收集和转运过程中的脏、臭、飘散和遗撒等问题。(牵头单位:区城管执法分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环保局、区农牧林业局、区商旅投促局、区爱卫办、区供销社)

3.建立农村环卫运行保障机制。加快推进财政资金主导、农民适当缴费的经费分担保障机制,各乡镇政府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村镇垃圾治理工作,区上安排资金给予补助。建立稳定的村庄保洁队伍,根据各村民小组实际合理配置保洁员,明确保洁员在垃圾收集、村庄保洁、宣传监督等方面的职责。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的保洁义务。(牵头单位:区城管执法分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环保局、区农牧林业局、区商旅投促局、区爱卫办、区供销社)

(二)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卫生乡镇、村创建,深化农村环境连片治理“以奖促治”政策,加强对农村地区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单位的监督管理,依法储存、转移、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坚决查处非法倾倒、堆置工业固体废物行为,推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集中处置农村地区工业危险废物。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织申报一批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2016至2020年,新增完成5个建制村的环境综合整治。(牵头单位:区环保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城管执法分局、区农牧林业局、区商旅投促局、区爱卫办、区供销社)

(三)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1.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开展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责任措施,建立健全秸秆收运储体系。以2015年为基数,农作物秸秆利用率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底前,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牵头单位:区农牧林业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环保局、区城管执法分局、区商旅投促局、区爱卫办、区供销社)

2.规范畜禽规模化养殖。推行政府、业主与社会资本合作,加大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设施标准化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力度,大力发展区域生态循环农业,促进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到2020年底前,建立1个病死动物专业无害化处理场;每年完成4个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的粪污治理与综合利用工作;规模化养殖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85%以上。(牵头单位:区农牧林业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环保局、区城管执法分局、区商旅投促局、区爱卫办、区供销社)

3.大力引导推广加厚地膜的生产和使用。积极探索建立农田残膜和农资包装物回收利用机制,科学布局和适当增加回收网点,开展回收利用示范建设。到2020年底前,残膜从耕地移除比例达到80%以上。(牵头单位:区农牧林业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环保局、区城管执法分局、区商旅投促局、区爱卫办、区供销社)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乡镇人民政府是农村垃圾治理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履行主体责任,统筹安排部署,逐级分解目标,把各项工作抓牢抓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强化落实,建立议事协调、工作协调、信息通报、督促检查等制度,建成领导有力、部门联动、责权分明、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宣传教育

采取多种舆论宣传方式,引导农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努力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经常性组织开展农村卫生清洁户评选等活动,全面宣传开展农村垃圾治理的重要意义和好做法、好典型、好经验,使“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注意环境保护”成为自觉行动,促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三)强化资金保障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落实农村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的日常运行经费及维护修缮经费。加大区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农村垃圾治理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并加大对边远乡镇的资金倾斜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将农村保洁、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委托给企业负责,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治理。

乡村垃圾分类方案篇10

为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难的问题,切实有效地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建立长效保洁机制,为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打好基础,更好更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按照“统一收集、集中分拣、生态处理”的农村垃圾生态处理方式,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生态处理,达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

二、实施内容

(一)建立垃圾分检场。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建立独立垃圾分检场,500人以下的行政村根据就近节约、方便的原则,建立几个行政村共享的垃圾分捡场。垃圾分捡场选址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场所设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既要避免空气和水源污染,又要便于运送垃圾;垃圾分捡场按照有关部门提供的设计图纸因地制宜进行建设,必须具备完善垃圾分捡和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垃圾分捡对收集来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分出金属垃圾、纸、玻璃、塑料泡沫制品等可回收垃圾进行变卖;秸秆、剩饭馊菜、水果类垃圾进行堆肥处理,通过生物降解,还田利用;建筑垃圾、渣土进行就地堆埋;卫生间废纸、废电池、废日光灯管等有害垃圾,破旧衣服,泡沫等不可回收分解垃圾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集中堆放,然后由县环卫处统一处理。

(二)配置垃圾箱(房)。村内设置垃圾箱(100人左右设1个),各行政村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固定垃圾房。

(三)配备卫生保洁员。根据村人口数或分捡处理场覆盖人数配备村卫生保洁员,村级卫生保洁员负责清扫村内公共场所、清运垃圾箱(房)中的垃圾到垃圾分捡场、对垃圾分捡场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将有害垃圾定期运往乡镇(街道)集中堆放场。

(四)修订村规民约。制订卫生保洁村规民约,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包垃圾清扫、包垃圾进箱(房)、包无污水溢流。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镇党委、政府建立农村垃圾生态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委会主任委员为具体责任人,全体村干部都要分工合作,责任到人。住村干部和农村工作指导员要做好参谋指导、帮助解决村干部在工作中碰到的困难,疏通协调,争取资金,督促各项工作要求按进度完成。

2、广泛发动。农村垃圾生态处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广大干部群众长期自觉参与。要采取多种形式,统一各级干部思想认识,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搞好宣传发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村民逐步养成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