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阅读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2:55

小班阅读总结篇1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阅读理解;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阅读迁移水平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贺平(1980—),女,河南濮阳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字化学习、基础教育信息化等研究。e-mail:。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脑的性能越来越强大、价格越来越低廉、体积越来越小、功耗越来越低,表现形态也越来越人性化。人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或是平板电脑,已经不是梦想,这在许多学校已经成为现实。所谓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即“利用网络技术将若干台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关的设备互联成小型的教学网络环境,每位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可随时上网在线学习”。[1]这是一种新型的、高度综合的学习方式,它尤其强调个性化与移动性,允许每位学生通过可交互的数字化学习设备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随着大量的智能化、便携式数字设备进入校园,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内开展一对一数字化阅读,这种新型阅读方式对学生阅读理解水平是否存在影响?这成为众多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所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一、研究问题

为了深入考察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效果,笔者长期进入中小学语文课堂开展考察与研究。H校于2009年9月开始参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性试验,并首批开设10个“数字班”。所谓“数字班”,即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在课堂网络环境下开展一对一的数字化学习。那些只有黑板粉笔或简易信息技术条件的相对传统情境下实施教学的班级被称为“常规班”。这两种形态的试验班均接受相同理念与模式的语文教学,如:教学时间相同,教学理念、模式、内容与方法完全一致,师资水平大致相同;每节语文课都会有8-10分钟时间阅读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文章,阅读内容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数字班学生均人手一网的笔记本电脑,阅读材料以超链接文本或网站的形式呈现,可随时上网查找或浏览相关资源,并在网络平台中与教师、学生交流感受、表达想法;而常规班学生则直接阅读纸质的线性文本材料。现如今,H校开展探索性试验已长达三年半,数字班学生表现出“更喜欢阅读”、“阅读能力更高”、“当堂迁移写话的表现更好”等特点。关于此,笔者之前以该校六年级学生为对象展开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整体强于常规班学生,长期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开展课内数字阅读会对学生阅读理解水平产生显著影响。[2]首批参与试验的班级中,既包括从三年级开始加入试验的六年级学生,也包括从一年级就进入试验的四年级学生,如今的四年级数字班学生开展常规化的课内数字阅读也已长达三年半。与六年级学生相比,长期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对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是否也存在显著影响呢?

本研究将对H校四年级两种形态的试验班(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进行对比测试,尝试用来自一线教学现场的数据解答以上问题。对此,本研究拟解决以下三个子问题:第一,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第二,不同性别的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第三,阅读理解水平的各维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在回答这三个子问题的基础上,进而对四年级与六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相关结论展开综合讨论。

二、文献综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成熟与普及,以屏幕阅读为主的数字阅读开始动摇传统纸质阅读的统治地位,许多国内外研究者先后展开多项关于电子显示与印刷显示、电脑屏幕阅读与纸本阅读之间的对比研究。这些关于两种呈现方式下的阅读理解水平的研究,大致存在着以下不同的研究结论。

第一种,大多数国内外学者认为运用电脑屏幕阅读与纸质阅读两种媒介方式下的阅读理解水平和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异。muter等人以大学学生和职员为研究对象展开两次验证性实验,以阴极射线管和纸张两种方式呈现文本,比较电子显示与印刷显示的可读性,两次实验研究均表明这两种呈现载体下的阅读理解水平不存在差异。[3][4]之后,国内也有学者展开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呈现方式下的阅读理解水平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5]此外,Kristine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ipad阅读电子书的阅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运用ipad阅读电子书和阅读纸质课本的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异。[6]

第二种,个别研究者发现屏幕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效果存在差异。如:matthew等人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一项研究中却发现纸质阅读方式下的阅读理解率要明显高于电脑屏幕阅读方式;而在回忆信息方面,使用电脑屏幕阅读的学生自由回忆记起的信息更多。[7]国内也有学者研究发现,文本的不同呈现方式对阅读效果有影响,且达到显著水平,具体表现为打印文本的阅读效果优于word文本的阅读效果。[8]

已有研究(见表1)普遍认为数字屏幕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效果“不存在差异”或“纸质阅读效果优于数字屏幕阅读”,由于这些研究多以短暂、非连续性的实验研究为主,比较缺乏自然、真实、长期的研究,并普遍对研究样本和变量进行严格控制,研究结论并不具备代表性和大范围的适用性。而笔者之前以H校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所展开的跟踪性研究,与以上两种研究结论均不一致。在阅读理解水平的整体表现上,数字班学生(长期在课内开展常规性屏幕阅读)与常规班学生(长期在课内开展常规性纸质阅读)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数字班学生明显优于常规班学生。这意味着,在自然、真实的学校情境中,研究对象使用电脑屏幕阅读的时间、阅读量大小、屏幕阅读行为是否持久等都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

三、测试题的编制

(一)研究框架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是读者主动构建自己对文本的“文本图式”或“认知地图”,并形成关于文本内容和文章结构的整体感知的过程。Kintsch等人认为,读者阅读时关于文本的表征可分为三种水平,即文章字词本身的文本水平、由命题及其关系构成的文章语义结构水平(包括对句子的理解水平)、与其他先前知识整合而成的更深层理解的篇章表征水平。[9]国内对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多种不同划分,如:有学者对文章阅读活动过程进行重新分析,将语文阅读过程分为文章微观理解阅读、文章宏观理解阅读、评价阅读和发散阅读等四个方面;[10][11]也有学者从字词的掌握、理解能力(包括理解语言的能力和理解结构的能力)、推论能力、评价能力等四个方面考察小学生的阅读能力。[12]

本研究在借鉴已有阅读理解框架的同时,结合阅读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和国内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从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等三个层面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加以考察,其中阅读加工水平包括词语理解、句子理解、篇章结构理解和篇章推断判断等四个维度。

(二)测试标准

采用自编《小学四年级阅读理解测试题》,测试题共包括2篇不同体裁和不同难度的文章,每篇文章后面均设有三类答题项,即4个单选题、1个纠错题、1个主观题,其中纠错题需要从指定的原文段落中找出错别字并改正,限时20分钟。测试题总计50分,分项评分标准分别为:每个单选题3分、纠错题每找出一个错别字并改写正确记2分(每篇共设4个错别字)、主观题按照三个等级分别记分(1分、3分、5分)。以上这三类答题项分别对应考察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

四、实施过程

(一)研究对象

H校四年级共5个班,其中4个数字班,1个常规班,数字班与常规班整体规模并不均匀。本研究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以不打乱原有的教学班级单位和不影响既定的教学秩序为原则,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体抽样。由于常规班只有1个,直接进入测试;而从4个数字班中随机选择了3个进入测试,以尽量减少抽样带来的误差。另外,四年级入学伊始,学校按照学业成绩表现将4个数字班所有学生进行了重新分班,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字班学生样本更加均匀和更具代表性。本研究共选择122名学生作为测试对象,其中数字班学生93名,常规班学生29名,男生63名,女生59名。

(二)数据分析

数字班的一对一数字化阅读与常规班的纸质阅读,均为长期的常规化课内阅读。为了有效检测两种班级形态的学生在某一时间点的阅读理解水平,并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与统一性,本研究采用传统的纸质测试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测试于2012年11月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测试前由主试者念指导语,测试结束后当场收回测试题,并由5位语文教师按照评分标准流水批阅试卷,学生的各题分项得分与总分均使用excel表格统计。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简单效应检验、偏相关分析等。

(三)信度分析

将测试获得的所有数据进行Cronbach’salpha检验,整套测试题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15。两篇文章的各个答题项信度系数分别为:词语理解0.706、0.722;句子理解0.704、0.713;篇章结构理解0.704、0.712;篇章推断判断0.707、0.722;识别校对水平0.690、0.677;阅读迁移水平0.687、0.694。吴明隆提出在信度系数的接受度上面,分层面最低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最好高于0.60,而整体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要在0.70以上。[13]因此,整套测试题的整体信度与各答题项的信度都达到可接受程度,信度良好,测试数据可靠、可信。

五、测试结果

(一)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比较

对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2):在阅读理解水平总分上,t=-1.81,p>0.05,不同

表2不同组别(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

阅读理解水平比较(m±sd)

*p

组别(数字班与常规班)下的学生整体阅读理解水平总分不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虽然数字班学生的平均分比常规班高3.97分,但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在阅读理解水平的整体表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第一,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比较。

在阅读加工水平总分上,t=-2.99,p

第二,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比较。

在识别校对水平上,t=-0.08,p>0.05,数字班学生仅比常规班略高0.06分,但不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在阅读迁移水平总分上,t=-1.81,p>0.05,数字班学生总分比常规班高0.43分,但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长时间在一对一数字环境下进行电脑屏幕阅读并不会对学生的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二)不同性别的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分析

对阅读理解水平总分进行2(性别:男女)×2(组别:数字班、常规班)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见表3):从性别来看,F(1,118)=9.78,p

第一,不同性别的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比较。

表3不同性别的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

阅读理解水平比较(m±sd)

对阅读加工水平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主效应显著,F(1,118)=6.34,p

依次对各个维度进行方差分析。①在词语理解上,性别主效应、组别主效应以及性别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②在句子理解上,性别主效应显著,F(1,118)=5.27,p

第二,不同性别的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比较。

对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分别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识别校对水平上,性别主效应显著,F(1,118)=4.57,p

(三)阅读理解水平的三大变项之间的相关分析

为了考查学生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我们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偏相关分析,即控制某一种水平之后寻找另外两种水平之间的关系。对所有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见表4):阅读加工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呈现显著性正相关(r=0.303,p

表4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

三大变项之间的相关分析

六、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1.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数字班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班学生,而数字班学生与常规班学生的识别校对水平、阅读迁移水平以及阅读理解总分则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不同性别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在数字班与常规班内,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都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无论是在阅读理解总分上,还是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和阅读迁移水平这三大变相水平上,女生均明显优于男生。另外,在对性别与组别(数字班与常规班)的交互作用进行详细分析后发现,数字班男生的整体阅读理解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班男生,而数字班女生与常规班女生的整体阅读水平之间未呈现显著差异。

3.阅读理解水平的三大变项之间存在相关

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交互效应,具体表现为:阅读加工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都呈现正相关,而阅读加工水平与识别校对水平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

(二)综合讨论

笔者曾就H校六年级学生的同期阅读测试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如下。第一,数字班学生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整体呈现显著性差异,数字班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和阅读迁移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班学生。第二,无论数字班还是常规班,不同性别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都不存在明显差异。第三,阅读加工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都呈现正相关,而阅读加工水平与识别校对水平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14]截至2012年年底,H校四年级和六年级的数字班学生(长期在课内开展常规性屏幕阅读)与常规班学生(长期在课内开展常规性纸质阅读),坚持开展课内阅读均已达三年半之久。与六年级相比,本研究关于四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的研究结果既有不同,也有相同(见表5)。

1.关于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差异表现

在阅读理解总分上,四年级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六年级数字班学生明显优于常规班学生,这说明一对一数字化课内阅读对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更显著。

首先,对于四年级和六年级而言,无论是数字班还是常规班,学生们每节语文课中都会有8~10分钟时间阅读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文章,“每节课的识字量大大超出传统教学”,[15]这种长期且连续的常规性课内阅读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其课内阅读量已远远超过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3~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和“5~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16]然而,常规班学生的课内阅读材料仅限于纸质的印刷材料,而数字班学生除了阅读与常规班学生阅读内容相同的电子材料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主题资源,并且可以当堂与教师和其他学生通过平台交流与讨论,数字班学生也因而比常规班学生的阅读范围更广、视野也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这也是在大致相同的课内阅读内容的情况下,四年级和六年级数字班学生在阅读加工水平上都明显优于常规班的主要原因,也意味着一对一数字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识别校对水平并非简单的识字水平,而是学生对字形、字义和字音的综合反映,主要通过在指定的原文段落中找到错别字并正确修改进行考察,这就要求学生既能根据上下文判断字义、字音找出错别字,又要掌握字形并正确写出该字。儿童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四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看小说或故事时大多只注意事件的进程和变化”,[17]关注焦点多停留于文章或书籍的故事情节或整体概况,对单个的汉字或词语等细节方面的关注相对较少,而六年级学生则越来越多地关注字词与语法结构、“事物的规律性知识”[18]等,数字班学生可通过网络环境随时解决各种识字和阅读问题。因而,一对一数字化课内阅读对高年级学生识别校对水平的影响更显著。

第三,阅读迁移水平指学生将已掌握的语文知识、语言文字迁移应用到其他实际情境中的能力;H校的试验班学生在每节语文课都有8~10分钟的时间当堂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写作表达,其中数字班学生在电脑上打写,常规班学生采用传统的手写,长期的课内写话训练使得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迁移水平都同时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而本研究中,在阅读迁移水平方面,四年级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六年级数字班学生明显优于常规班学生,这说明一对一数字化课内阅读对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迁移水平的影响更显著。

2.关于男女生之间的阅读理解水平差异表现

关于“不同性别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否存在差异”的问题,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男女生性别差异随着年纪的升高有增大的趋势,女生在阅读能力上的优势逐渐明显”,[19]具体表现为三年级男女生差异不显著,四、五年级差异显著,六年级差异非常显著;国外研究也指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男女性别差异,且女生明显优于男生,“到青少年时期,这种差别倾向于消失”。[20]这里的“青少年”指年满13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社会群体,一般多为中学生。因此,从普遍意义上来说,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不存在明显的男女差异,到了中高年段后男女生差异逐渐显著,且女生优于男生,但到青少年时期这种性别差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本研究中,四年级数字班与常规班内,女生阅读水平都显著高于男生,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即中年段差异显著;六年级数字班与常规班内,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都不存在显著的男女差异,这与已有研究结论“小学高年段男女生差异非常显著”并不一致。这说明,不管是数字班还是常规班,大量的常规性课内阅读对高年段学生的影响比对中年段学生的影响更明显。此外,四年级数字班男生的整体阅读理解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班男生,六年级数字班男生的阅读加工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班男生,即数字班男生在阅读理解某些方面的表现更优于常规班男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长期的一对一数字化阅读在提高男生阅读能力、阅读心智方面具有比较积极的促进作用。

3.关于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的相关分析

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的交互效应均表现一致。首先,本研究的识别校对水平主要通过在指定的原文段落中找到错别字并正确修改进行考察,即便学生已经理解文章篇章或句子的大致意思,也未必能顺利找出错别字并予以改正。这意味着,阅读加工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识别校对水平,识别校对水平的高低也不决定于阅读加工水平,因此二者未呈现显著相关。其次,中高年段的学生开始从“学习阅读方法”到“通过阅读学习”[22]转化,对文章或书籍中结构与内容的整体理解不断增强,并越来越关注人物的内心体验和真实自我的表达,阅读加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迁移应用与表达的效果,因而阅读加工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呈现出显著相关。第三,数字班的电脑打写与常规班的传统手写,都是学生通过语言的自我建构与内化加工之后真正将语言迁移应用到实际情境的过程,这需要学生对汉字本身拥有足够的识字量,不但要认识字词、掌握字义字音,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并且正确拼写出来,因此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呈现显著相关。

综合来看,关于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的研究结论,与前文关于屏幕与纸质两种媒介下的阅读效果已有两种研究结论(不存在明显差异、纸质阅读明显高于屏幕阅读)均不完全一致。笔者所研究的数字班学生的电脑屏幕阅读与常规班学生的纸质阅读是基于长期且连续的常规课内阅读而开展的,而已有研究中的纸质阅读与屏幕阅读大都是基于某一次的阅读行为和效果而开展的研究,研究对象的选择具有较明显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本研究的研究样本仅来自于一所学校,样本量偏小,未来将扩大抽样范围到其他地区和学校,以获得更大范围的取样和进一步的验证与完善。此外,鉴于横向研究设计本身存在固有的局限性,未来将对同一批研究对象开展后续的跟踪性研究,以求更加清晰、完整地探求儿童数字阅读的发展规律。

(指导教师:余胜泉)

[参考文献]

[1]余胜泉,陈玲.1:1课堂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7,(11):25~29.

[2][14]贺平,余胜泉.1:1数字化学习对小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5):99~105.

[3]muter,p.,Kruk,R.S.,Buttigieg,m.a.&Kang,J.t..Reader-ControlledComputerizedpresentationoftext.HumanFactors,1988(30):473~486.

[4]muter,p.&maurutto,p..ReadingandSkimmingfromComputerScreensandBooks:thepaperlessofficeRevisited?Behaviorandinformationtechnology,1991(10):257~266.

[5]姜丽红.电脑屏幕与纸面呈现载体对大学生阅读效果的影响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8:64.

[6]Kristinee.Grace.ComparingtheipaDtopaper:increasingReadingComprehensionintheDigitalage[D].masterDissertation,BowlingGreenStateUniversity,2011.

[7]matthewa.Kerr,&Sonyae.Symons.Computerizedpresentationoftext:effectsonChildren'sReadingofinformationalmaterial.Readingandwriting.2006,(19):1~19.

[8]孙悦亮,肖崇好.限定阅读时间条件下文本呈现方式对阅读效果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297~300.

[9]Kintsch,w.,&VanDijk,t.a.towardamodeloftextComprehensionandproduction[J].psychologicalReview,1978,(85):24~40.

[10]莫雷.语文阅读水平测量(三)(修订版小学六年级适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

[11]温鸿博.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测评量表的编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6.

[12]臧铁军.小学生阅读能力诊断性测评研究(上)[J].学科教育,1998,(5):46~48.

[13]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44.

[15]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

[17][18]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35.

[19]臧铁军.小学生阅读能力诊断性测评研究(下)[J].学科教育,1998,(6):41~44.

小班阅读总结篇2

根据幼儿园制定阅读月的方案,特制定小班级部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活动目的:

1、借助阅读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营造读书氛围

2、渗透阅读理念,提高亲子阅读质量

3、促进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提升人文素养

二、活动过程:

(一)宣传阶段(11月1日-10日)

1、以飞信和班级qq群向家长下发活动方案及倡议书

2、制定班级的具体活动方案并传至网站

3、以飞信和班级qq群向家长及幼儿说明活动方案、具体要求,进行阅读书目、方法、理念的宣传

(二)实施阶段重点活动:

日常读书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活动、温馨睡前故事、图书角、表演角、儿歌、经典学习等活动照常开展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以下活动

第一周:

1、班级活动:整理并美化图书角

2、幼儿活动:利用晨间区域活动,每位幼儿参与阅读活动。

3、家长需配合:再次通过飞信和班级qq群的形式通知家长1、带幼儿参观书店,为幼儿添新书带入幼儿园,园内借阅,家中亲子阅读

2、利用拍照、录像等不同形式记录参与活动的过程及阅读感受,放表于我园网站。

4、教师活动:确定自己的阅读书目,撰写阅读心得。

5、记录家长借阅档案

第二周:

1、幼儿活动:利用晨间区域活动,每位幼儿参与阅读活动。

2、家长工作:征集亲子读书感悟、照片等

3、教师活动:上传网站一份读书体会

第三周:

1、幼儿活动:班级进行绘本故事讲述活动的评选,根据幼儿的讲述情况评选班级的故事大王

2、教师活动:自制大图书一本,为绘本教学展示课做准备

3、班级活动:美化创设表演区,让幼儿感兴趣,提高幼儿的参与性。

4、评选“读书小明星”

小班阅读总结篇3

摘要:现今不少幼儿园都以“分享阅读”、“早期阅读”作为园内特色,但园内图书区材料的投放与使用的实际情况是否符合阅读特色仍有待考察。文章主要选取贵州省某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的3个班级(随机抽取大、中、小三个年级班)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与访谈,研究得出各班图书区角投放的图书总数、图书种类、图书来源以及一周内各班级图书区角的基本使用情况等内容,并对材料投放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图书区;材料;投放;使用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134-03

一、问题提出

图书区,是班级幼儿进行自主阅读图书活动的专门区域。图书区所提供的阅读材料会直接影响幼儿早期阅读兴趣、语言能力、社会认知的发展。因此,合理投放图书区的材料应作为幼儿园教育促进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首要前提。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观察法(自制观察记录表)、辅以访谈法。

2.研究对象:图书区观察、部分幼儿及教师访谈。

3.调查内容:各班图书区的图书总数、图书种类、图书来源及一周内图书区的使用情况。

4.实施过程:

(1)以图书区与幼儿阅读、图书等为

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查询相关研究成果,对幼儿早期阅读材料进行分类,自制观察记录表,预设访谈提纲。

(2)对园内班级图书区进行综合观察,并在大中小三个年级班中随机抽取一个班,进行系统观察与半结构化访谈。

(3)对搜集的观察数据进行处理、对访谈内容进行质性分析。

三、调查结果总述

通过三周对不同年级班图书区的调查,初步可得出以下结果:

1.图书区设置情况。所调查三个年级班中均设图书区,且与美工区相连。美工区与图书区在材料与功能上具有互补性与相似性,区角设置在相邻位置起到相互辅助、辐射共振的功能。

从图书区安智位置来看:小班图书区位于教室靠里的位置,离进门较远,便于为幼儿阅读提供较安静的环境。中大班均设在进门不远处(与教师摆放班级所需生活物件的桌柜相邻),可方便教师查阅书籍。

从图书的投放方式上看:大班对类型、内容不同的图书(绘本与科普常识)进行了分类投放。小、中班的图书区的材料则未显示出投放规律,图书摆放杂乱、书页脱落,缺乏基本的图书投放方法。

2.图书区投放的阅读材料种类及来源。

(1)图书区阅读材料总数及来源。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小班图书区共投放书籍55本,中班共投放49本,大班投放30本。通过访谈得知:个别班级教师表示图书区内投放的书籍95%以上来源于幼儿园经费购买,小部分是幼儿家中带来,部分班级的图书全部为园内配备。

(2)图书区阅读材料种类。(如下表)

注:本文将“师幼共同读物”界定为图画占页面50%左右,故事内容及寓意较复杂的书籍;图画书也可称绘本(国外与台湾地区多称图画书为“绘本”)

从以上三个表,可发现研究班级在图书区投放阅读材料存在以下共同情况:阅读材料的投放量严重不足,远低于当前国际研究成果;可供幼儿独立阅读的书籍(如:图画书等以图画表现文字内容的书籍)所占比例仍然偏小,即使投放的图画书也是以国外绘本为主,缺少国内优秀图书;幼儿的阅读材料种类不够丰富,除了大班以外,中班与小班的国外绘本都来源于幼儿园所定的《东方娃娃》杂志,以致书籍重复率较高,且大量课程配套教材混于其中。

3.班级使用图书区阅读材料的情况。一周内,调查班级除大班幼儿每日利用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衔接空当自由使用阅读材料外,其余两个年龄班的幼儿并未出现自主使用图书区阅读材料的行为。年龄班教师对图书区角的使用情况是:一周内,仅有大班教师组织幼儿选择图书区角材料进行自主阅读,使用分享阅读材料引导幼儿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其余班级未利用图书区角组织活动。

四、问题分析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发现,该幼儿园图书区角材料投放上存在一些普遍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具体如下:

1.阅读材料的种类单一。幼儿图书内容是营养均衡的大餐,不仅要有科普知识、文学故事,还应该包括艺术绘画、百科全书、历史传记等。但调查结果显示:大班仅有绘本和科普常识两类书籍,且绘本中不重样的只有8本,换言之每本故事都有3~4本一样的,当然,每本图书多投放几本可以减低幼儿出现争抢图书的现象,但图书内容种类的缺少易引发幼儿失去与阅读材料互动兴趣的问题。中班的图书投放里没有一本专门的科普书籍,随着中班幼儿经验范围的扩大,孩子对一些生活中常听却不常见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迫切需要从阅读中获得这些信息。

对幼儿阅读书籍内容偏好进行调查,其中显示:选择阅读科普百科类书籍的幼儿人数占到总数的42%。幼儿对科普百科类知识的好奇,面临读物中这类图书的缺失,无疑是早早地关上了孩子通向科学未来的大门。

2.阅读材料缺乏针对性。绘本(又称图画书)是幼儿阅读材料中最普遍、最主要的一种类别。调查结果显示:三个班级的绘本都以国外绘本为主,这样的情况容易产生以下问题:这些绘本是否能被该年龄阶段的幼儿所接受?绘本内容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

很多研究都表明:国外绘本较国内绘本来说画面风格的个性更突出、绘画线条的冲击感更强,用色上也会与故事所表现的内容、情感一致,在内容上更富创造性与寓意,符合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方式。这些都是国外绘本中突出的优势,但在小班调查中,请幼儿挑一本最想听老师讲的一本故事书,五名幼儿都选择的是我国出版的图书,这些图书封面的视觉特点是:图像人物简单偏向电脑动漫设计风格,颜色以红黄等暖色调为主。园里投放的国外绘本的人物多为手绘风格,且以冷色调为主。然而,大班孩子在调查中,就选择了国外绘本,因为大班幼儿有了识字的基础,对故事情节能基本了解,国外绘本里滑稽、无厘头的内容与画面张力更能满足孩子们的创造性想象。

幼儿读物是色彩图画的艺术美与故事内容的文学美两者间的融合。因此,除图书外在形式上要符合年龄阶段幼儿的审美要求,还有图书内容的适宜性。小、中班的绘本几乎都来自杂志《东方娃娃》,绘本寓意上,多数都超过小班幼儿的认知范围与生活经验。

例如,经典绘本《爱玛的乌龟》,讲述一只乌龟听主人说了很多遥远的国度,那里有非洲大象、澳洲袋鼠、印度老虎和中国熊猫,乌龟就有了一个要亲眼见到它们的梦想,并依靠自己一步一步地爬行最终实现了环球旅行梦。这部绘本传递的感情是:鼓励孩子有梦想并坚持自己的梦想,用实际行动去实现它。

调查实际情况是:小班幼儿听后大多说“大象我见过”、“大象鼻子长”、“熊猫动物园里有”等。幼儿通过阅读理解获取的信心与图书内容间产生的鸿沟,难道是绘本内容有问题吗?显然不是,只是这些绘本内容与表达寓意都超出了小班幼儿的认知范围,所以这些图书也难以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因此,教师在投放阅读材料时要“量体裁衣”,不同年龄班级所投放图书应符合年龄班幼儿特点:以图画书来说,小班幼儿喜爱的故事形象更偏向于生活中常能见到或听到的人物和以卡通形象出现的小动物,图画书的内容要简单、贴近幼儿的生活;图书的外观设计上,偏爱单幅画页、图画版面大、颜色明快的图书。中班幼儿通过学习,已经能注意到故事所描绘的意境、表达的人物情感,思维更富有想象力,仅仅只是简单生活化的情节难以满足幼儿,中班幼儿偏好的图画书是情节内容、人物情绪有明显波折,富有小寓意的故事。进入大班,幼儿的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对一些匪夷所思的新异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他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故事人物的情绪、情感、还会对非逻辑的奇思妙想、出乎意料的神奇、神话故事充满好奇。这些都是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在图画书选择上出现的明显差异,在投放阅读材料时,教师要把握本年龄阶段幼儿的阅读偏好与发展需要,才能真正起到阅读材料既满足幼儿阅读兴趣又适应幼儿发展需要的作用。

3.图书区缺乏管理。这里提到的“管理”既包括对图书区的宏观管理,即幼儿园对各班图书区角的管理。幼儿园对各班图书区的设置、材料投放、环境布置等没有统一的规定,从而出现各班情况良莠不齐的现象。还有另一层面的管理,即各班教师对班级内图书区的管理,有些班级图书区的图书摆放不分类,教师对图书破损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图书常年不换、书架落满灰尘,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引导幼儿爱护书籍?

除此之外,教师使用图书区材料进行教育的落差也很大,有的班级承担“分享阅读”的课题,一周内有关语言(包括儿歌、故事、谈话等)的教育占了80%,而有的班级一周内语言教育活动为零,幼儿处于前阅读阶段,除大班孩子处于识字的启蒙阶段外,大部分幼儿都只具备了接收“图画语言”的能力,对图书里的“书面语言”都需要依靠教师悉心引导他们进行早期阅读,否则幼儿很可能在前识字阶段都在进行“假装阅读”,长此以往,必定会阻碍到幼儿书面语言意识的发展。

图书区材料更新是引起幼儿阅读兴趣的重要法宝,也是班级内部管理图书区角的必需途径,教师可利用各种资源。

例如:幼儿家长、幼儿园各班级之间进行阅读材料的分享、互换活动,保证幼儿能扩大视野,接触更多阅读材料,才能不断激发幼儿探索阅读材料的兴趣。除此之外,一个干净、温馨的图书区环境也会得到更多幼儿的亲睐,更好地发挥图书区角的功能。面对图书的破损、凌乱局面,教师如果工作繁忙实在无暇顾及那些“负伤”的书页,大可以组织一次“给图书看病”的活动,通过对图书的拟人化加工,激发幼儿内心的保护欲,自发地爱护图书,还可以发动幼儿一起粘补图书,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合作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谨记:幼儿才是图书区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史风艳.创设幼儿园图书区角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z3).

小班阅读总结篇4

当前,受应试教育阅读因素的影响,我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有喜也有忧:教师、家长对学生阅读的目的为应试阅读的居多,大量的书写作业占据了学生的时间,导致可供其独立支配的阅读时间很少,再加上电视媒体的消极影响,现在电视、网络媒体兴盛,那是因为看电视、上网很轻松啊,不像阅读需要动脑筋。但是,这两种媒介无法使我们产生一种主动阅读的意识。所以网络媒体不应该成为阅读的主流。学校与家庭缺乏正确完整的阅读指导,导致学生读书兴趣不浓、数量偏少、阅读习惯不佳、能力有待提高等现象。通过家访部分学生,家中除了《小学生图解字典》、《小学生同步作文》以外,人文类和科技类的书一本没有!有关专家认为,课外阅读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关系密切,老师和家长应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小学生增加阅读量并扩大阅读面。

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方法

要达到《课程标准》中“阅读量在400万字以上”这一目标,我认为,必须转变过去相对静止的阅读观念,必须转变过去教师疏于指导的做法。只有转变过去相对静止的阅读方式为流动的阅读方式,只有调动学生、班级、教师、家长四方面的阅读的积极性,还学生一个充分的阅读时间,宽松的阅读空间,课外阅读才会慢慢成为一种习惯。

1.生生传递阅读。

以前我是布置学生阅读某种书籍后,学生们通过各种方式寻找书籍进行阅读。教师对学生读书的过程,结果及方法虽然有指导,但是由于教师本身工作繁琐,来不及检查,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此外,一部分学生常常在书海中茫茫然旋转,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书来阅读,那些高深的书籍总是让学生望而却步。每当学生们走进书店,跨进图书馆,走马观花者多,看漫画者多,静下心来阅读经典作品的少。

生生传递阅读方式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它改变了上述弊端。生生传递,即把全班同学分成16个课外阅读小组,每组在一段时间共同传阅同一本书,并且这本书适宜学生阅读,即学生们阅读的自己喜好的儿童书籍,如《爱的教育》《木偶奇遇记》《安妮日记》《贝多芬》《昆虫记》等课表上推荐的书籍,这些书籍在学生中流动传阅,经久不息。其流程简单明了:如学生a阅读了《爱的教育》以后,将此书传阅给B,B传阅给C......如此循环,你来我往。传到两三个月后,课外阅读小组中的四个人就都读完了,全班同学坐在一起来交流交流这段时间本组的阅读感受。这种阅读方法需要本组四人经常交流,避免又偷懒的学生。时间一长,形成习惯就没有偷懒的了。

2.平行班交流阅读。

班级的藏书始终有限,个人的藏书更有限。“一人读书,两人分享,那么读书的快乐就变成了两份”,打破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阅读习惯,是一个共同提高好途径。每个班里都设有《图书流动登记簿》,下课了,同学可以通过推荐人的带领进入其他班借书,但必须在《图书流动登记簿》填上本班推荐人的姓名,这便于追踪图书的下落。同时班里经常开展读书活动,如诗歌朗读比赛、阅读交流手抄报比赛、书签设计比赛等,邀请平行班中喜欢阅读、有一定阅读水平的同学当评委,这样既可以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又可以让本年级的同学有进一步的沟通与了解,还地锻炼了同学们的交友能力,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丰富了大家的课余生活,促进了班与班之间的交流。此外,还有师生共读,教学相长;亲子流动,共同成长等方法。

三、建立评价体系

1.依据评价原则和评价内容,采用如下评价方法。

(1)资料查阅法。查阅内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月课外阅读计划》、《读书卡》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查阅时间:《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学期初审核、期末验对,其他内容每周查阅一次。

(2)活动评价法。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搜集许多信息,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有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因此在广泛调查学生阅读范围、篇目的基础上,每月开展一次阅读活动,每学期开展2-3次具有专题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或是阅读经验交流,在活动中评价学生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

(3)作品展示法。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有以各种不同形式表现个人阅读成果、独特感受的需要,有展示自己的独立发现的需要,研究人员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的机会。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班报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注重个性差异,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评定时间与成绩显现方式。

(1)评定时间。每周查阅一次读书笔记、读书卡,组内互相评价给出等级。研究人员不定期抽查,并写出评语。每月进行一次课外阅读总体评价,并填写评价表。期末师生依据平时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小班阅读总结篇5

实施方案

 

为组织举办好第十届全市中小学生读书节,促进中小学阅读活动普及开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生成核心素养,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淄博,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落实市委和市政府确立的“打造书香淄博”总体目标和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部署,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大力倡导经典诵读,坚持亲子阅读、教师导读、同伴领读与学生自读相结合,坚持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结合,坚持阅读与表达、阅读、写作、创作相结合,坚持试点推进与示范引领相结合,让淄博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养成习惯、终生阅读。

二、活动主题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三、活动内容

(一)书香校园建设项目。继续推进淄博市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不断推动中小学校优化校园阅读环境,丰富线上线下阅读资源,创新阅读活动组织形式,实现“校校有方案、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总体目标。各区县根据学校读书节组织、阅读课程开设、图书馆利用、读书社团活动,遴选、推介“书香校园”,并择优推荐参加全市中小学“书香校园”创建活动。

(二)校园辩论赛活动。辩论赛是一项基于阅读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主题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各区县和学校要按照“校校组织,班班辩论”的总体要求,认真组织好校园辩论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本校教师指导水平。各高中学校要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山东省第三届普通高中学生辩论赛的通知》(鲁教基函〔2021〕15号)要求,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层层选拔推荐。在区县辩论赛的基础上,选拔优秀代表队参加市级推荐赛(辩论赛通知另发)。

(三)教师导读课例征集项目。面向全市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继续开展阅读指导优质视频课例征集活动,课例既可以是整本书阅读指导,也可以是某一章节或某一主题的阅读指导。导读课例应为面向学生的日常教学课例,能起到激发阅读兴趣、教会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拓展阅读视野、丰富阅读收获等方面作用。各区县、学校要结合区域和学校优势及已有经验,认真做好教师导读项目的组织实施,以区县、学校为单位,积累部分导读课例资源。

(四)“我读·我创作”项目。坚持阅读与表达、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创作相结合的理念,继续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我读·我创作”优秀作品评选活动,鼓励以建党百年作为背景,不限体裁,文字、绘画、视频均可,可与诗歌、经典诵读的创作与展示相结合。同时,各中小学要根据教育部、关工委《关于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教育活动的函》要求,组织开展好“读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演好中国故事”等主题阅读和创作活动,引导中小学生深入了解新时代,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市教育局将联合相关媒体,择优发表、展示优秀作品。各区县、学校也要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媒体等多种方式展示优秀作品。

(五)遴选优秀读书类社团活动。鼓励学生组建读书类社团并坚持定期开展活动,活动设计和内容要体现实际需要,贴近生活、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活动组织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参与活动策划、开展、总结等环节。社团活动要与教育资源、传统文化、课程改革、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紧密联系,在学校内具有知名度,在学生中具有较大吸引力。

(七)“淄博乡村儿童阅读发展计划”。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开展“暑期帮您看孩子”、爱与成长亲子共读、青少年公益阅读学堂、“图书漂流”“流动书包”等阅读推广活动,更好地满足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各区县各学校要做好乡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阅读发展计划,加强对重点群体的阅读关爱。

五、实施步骤

(一)发动阶段(2021年4月底前)。各区县、学校要结合本届读书节活动主题和主要活动内容,分别制定读书节活动方案,细化活动措施,确保活动效果。各区县汇总学校读书节活动方案,遴选区县读书节优秀案例。4月30日前,将各区县读书节活动方案、区县优秀读书节案例上传到读书节平台,参与市级读书节优秀活动案例征集展示。

(二)实施阶段(2021年4月-9月底)。各区县、学校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安排,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导向,分级、分项目有序组织实施,确保阅读成效。各学校要做好统筹结合工作,在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的同时,不得增加学生和教师的额外负担。其中书香校园建设,教师导读课例征集、我读·我创作、优秀读书类社团遴选等均通过逐级遴选推荐形式进行,具体报送时间和要求另行通知。

(三)总结阶段(2021年10月)。市、区县通过读书节系列活动展示现场会的方式做好读书节活动总结、展示,全面梳理读书节活动中的亮点、特色,积极宣传推广读书节活动成效。各区县读书节活动总结请于10月23日前报送市教育局。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阅读是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组织读书节活动,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承文化传统、呼应时代需求、积极参与书香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各区县和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筹划,广泛动员,认真组织,确保将读书节活动动员到每名教师、开展到每个班级、覆盖到每个学生、带动到每个家庭。要将读书节活动融入书香淄博建设系列活动,一方面发挥好校园读书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方面充分利用好图书馆、城市书屋等各类社会阅读资源,形成校园读书与全民阅读的良性互动。

(二)把握正确导向。各区县、学校要正确把握读书节活动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导向,着重组织开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党史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广大师生认真学习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辉煌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引导师生认真学习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重点学习不同时期涌现出的人民英雄和先进模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使青年一代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三)构建阅读机制。各学校要发挥主体责任,明确标准要求,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程序,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的质量。要建立相应的促进阅读活动机制,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培养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塑造良好品质和健康人格。

(四)塑造活动品牌。中小学生读书节活动是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活动,各区县和学校要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在做实做细做精上下功夫,通过整体设计、细致实施,实现读书活动的内容系统化、方式多样化、项目特色化、评价精准化。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宣传阵地、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加强对读书活动信息的宣传和读书节典型经验做法推广,提升活动水平,营造活动氛围。

 

 

 

 

小班阅读总结篇6

下午第一节课,各班按照学校要求,让孩子们自由阅读,畅游书海,品味书香。各班还举行了优秀阅读手抄报展评活动。根据班级情况还开展了课外阅读主题展示活动,低段是讲故事比赛;中段是诵读比赛;高段是读书演讲比赛。活动高潮迭起,异彩纷呈。

下午第二节课,学校教导处对本学期以来各班开展的课外阅读计划的制订和落实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

一年级:1.2班的开心故事会,学生“亲子阅读计划”,“亲子阅读记录卡”很有特色;1.3班的课外识字集锦,童谣集,绘画集很有个性;1.4班的小小手抄报,识字集也是硕果累累,尤其是他们设计的图文并茂的“亲子阅读计划”特别有创意。

二年级:2.1班的亲子阅读记录卡,小小阅读手抄报,观察日记让孩子们在课外阅读方面小试牛刀;2.2班的读书名言集锦,阅读手抄报,图文日记也很是惹眼,尤其是“读书的孩子是美丽的”这个阅读主题传递着老师对孩子的谆谆教导和殷殷希望;2.3班的开心阅读,“我会写、还会画”名人名言集锦,主题手抄报,学生小日记等展示看着也很过瘾,特别是他们的“好词佳句”阅读笔记如同一颗幼芽,让人真实地感知到孩子们在阅读的路上一定会有一个蓬勃发展的未来。老师的良苦用心让人感动。2.4班:开心讲故事,亲子阅读记录卡,小小阅读手抄报也赚足了观众的眼球。值得一提是:二年级孩子办的手抄报还有家长的鼎力相助,每份手抄报都是孩子和家长合作办成的,这才是真正的“亲子阅读手抄报”,这个点子好,招数新!

三年级:四个班级的步调相对一致,亲子阅读记录卡,阅读书签,阅读笔记,阅读手抄报,课外阅读评价表,书法作品集锦,学生作品集也同样内容丰富,尤其是他们设计的课外阅读评价表,分为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三个梯度,有评价指标,有自评、组评、师评、家长评四个项目,表册学生填写的也很认真,值得大家借鉴学习。

四年级:四个班级的展示也是大同小异,亲子阅读计划,亲子阅读记录卡,阅读手抄报,优秀阅读笔记展评,走进《爱的教育》专题集是一个不错的亮点,老师给孩子们推荐的书籍让孩子们阅读进行的异常扎实,包含着老师的辛勤指导,折射着孩子阅读成长的智慧光环。

五年级:亲子阅读计划,优秀阅读笔记,学生作品集,阅读专题手抄报,其中“学生读书成长册”构成了他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示平台,也是整个级段各个班级的一大看点和精彩亮点。5.1班的“梦里花香、童诗飞扬”手抄报让人过目不忘;5.2班的“趣味语文”手抄报也让人一睹为快;5.3班的“循环日记”记载着班级的新人新事,透视着老师的教育思想;5.4班的学生读书成长册不仅遗传了传统阅读笔记的基因,还在形式上增添了图文并茂创新因子,记录着学生阅读成长的足迹,内容包括我的阅读计划,我的读书名言,好词佳句采撷,图书漂流花园,阅读亲子对对碰,我的阅读感悟,家长的鼓励等栏目。当然他们也有配套的评价机制,他们这种工作上的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效仿。

六年级:亲子阅读计划,阅读手抄报,优秀阅读笔记展评,每个单元的专题手抄报,名字优雅、充满诗情画意的个人诗集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很值得大家学习的是6.1班和6.2班的“我的读书计划”制定的非常详细,有指导思想、阅读目标、读书口号、实施方法、进度计划、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项目;6.3班的读方法推介、个性化书签展示;6.4班的“好书推荐卡”让人眼前一亮,内容包括书名、作者、推荐指数、推荐人、推荐理由、故事梗概。六年级整个级段的手抄报,诗集,作品集质量上乘、形神俱佳。学生个人阅读笔记记录总量高达一万字以上。这些成果是老师指导的结果,是学生学习智慧的结晶,彰显着整个级段老师们团结协作、计划性强、扎实有效、按部就班、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

课外活动时间,同级段的学生相互参观交流,孩子们漫步在书香四溢的校园,流连在茫茫的书海中,欣赏着自己读书的成果,书香书韵犹如浪漫的诗行点缀在孩子们茁壮成长的路上。

小班阅读总结篇7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丰富内涵,为了创设全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书海中,扩大知识源,亲近母语,提高语文素养。同时通过开展课外阅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并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学校力争通过书香校园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扎扎实实地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从而也有效推动校风校纪的建设

二、活动目标:

1.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朗朗,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2.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务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老师,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行阅读型班级,阅读型学校,阅读型家庭的建设。

三、活动主题

全员阅读,领悟方法,同享快乐;润泽经典,濡养心灵,积淀生命。

四、活动措施:

1.加强组织。

建立以校长为主的阅读组织机构;班级要有阅读组织,班主任、语文老师要负主要责任,同时选威信高、负责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学生任读书组织委员。

(1)、创建书香校园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2)、创建书香校园实施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及全体语文教师

2.营造氛围。

加强“书香校园”环境建设,突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张贴或书写创建“书香校园”的宣传画、警示语、口号等。班级要加强“书画班级”环境建设,要有阅读园地,各类表册制度,黑板报、图书角等符合班级的特点,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阅读环境。

3.落实活动。

(1)建设班级图书角。

各班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以语文教师为主)相互配合,协作建设好自己的图书角,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图书资源,围绕相关阅读主题充实书柜,并建立健全相关阅读制度。(很多漫画书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严禁各类漫画书进入校园,作文选之类的书也要有选择的入柜)。

(2)保证阅读时间。

固定读书时间,一般为:晨读、午间阅读、托管、双休日大阅读,提倡并鼓励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读书不少于半小时。

(3)明确阅读要求。

要求学生:低年级学生读后把页码或标题记录下来,有家长签字证明;中年级摘抄精美词句、名人名言等;高年级做好读书笔记(内容可以是摘抄精美词句篇、名人名言、警句、歇后语等。内容摘要,也可以适当写些自己的读书体会。)

(4)开展阅读活动。

设立“校园读书月”。每学期设一个“校园读书月”,本学期设9月份为“校园读书月”,其主题为“书香伴我行”。

开好“班级读书会”。各班每周或间周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

开展其他各类读书活动。根据每学期定的读书主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等各类读书活动。

充分发挥宣传效益平台。有效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和校园网的作用,开办好书介绍、读书心得,每周一诗(词)等栏目,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4.落实评价。

(1)建立学生的“读书成长册”。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栏目设计如:个人小档案,读书计划书、家校联系卡、读书笔记、读书获奖记载等。每学期一本。班主任做到三个一:即,“每周一检查,每月一整理,每学期一装订。

(2)学校每学期要进行“读书明显”、“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的评比活动,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3)学校将把各班“书香校园”建设情况纳入评估项目。同时,不定期开展阶段性的系列交流和评比活动。

5.档案整理。

以班为单位,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协助教导处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五、时间安排:

“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9月—10月,为发动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制定公布方案,计划,初步改变校园环境,教导处利用各种机会,各个平台向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发出倡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第二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6月,为重点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是:完善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教导处将不定期地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和参加市镇级组织的活动。

第三阶段:2011年7月,为总结评估阶段。

主要任务是:总结本次活动的具体做法(含各班总结),好的经验在全校交流推广,参加镇组织的相关展示、评比、总结和评估活动。

六、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

各班要把读书活动作为推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对读书活动的组织实施,成立专门的“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小组充分调动班干部和学生的积极作用为活动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2.规范管理。

学校把此项活动纳入常规工作进行分级管理,明确职责。各班要有创建计划、相关制度、活动记载、成果汇报等,协助各科组和教导处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3.确保落实。

各班级要以“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不断创新、长抓不懈”为原则,各个科组,各个班级、各个学生、各位教师全员参与,以班主任广泛发动,辐射家长,力求读书活动收到实效。

附:活动口号

1、与好书交朋友。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4、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涵养人文精神。

5、我阅读,我快乐!我读书,我成长!

6、让读书成为最美丽的校园风景线!

7、读书--为你的心灵、智慧和品味插上腾飞的翅膀。

8、品读书滋味,悟读书乐趣。

小班阅读总结篇8

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主要从词汇、句子结构和语义层面对阅读文章进行分析,对阅读效果的检测也只侧重于词义辨析、主旨大意和句意解读上,阅读题型的设置也只以判断正误和多项选择为主。这种阅读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阻碍了学生深层次阅读能力的提升(李言株,2019)。笔者以《新视界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中Unit2ReadingBooks为例,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深度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1.阅读前——预知和讨论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王娟,2019)。在阅读课文前,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的导入环节。以Unit2ReadingBooks为例,教师首先向学生抛出讨论问题:whatarethegreateststoriesyouhaveread?然后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或者视频,激发起学生讨论和探究的欲望。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形成图片化的记忆。在讨论中主要采取生生互动的模式,学生可提问的内容包括但不局限于“wheredidyougetthestory?”“Haveyourecommendedthebooktoothers?”等。提问的内容可发散但不能脱离主题。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解读文章标题,组织学生预测文章大意、作者的读书经历等。

2.阅读中——巧设问题和绘制思维导图

在阅读文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创新性提问不是就课文已知的事实进行提问,而是针对课文主题挖掘深层含义,发挥联想,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真实世界,建立真实语境,开展真实交际,从而使学生进入用英语思考、交流、做事和做人的环境之中(夏纪梅,2003)。”以Unit2ReadingBooks为例,当读到作者介绍家里的一面墙的书架上全部陈列的都是书时,教师可就真实场景引导学生提问,提问内容可涉及是否有书房,书房的图书量是多少,最喜欢读的书有哪些等。把学生带入读书的回忆中,开展真实的交流。在阅读论文时,学生要养成批判性阅读的习惯,避免盲目和无计划的阅读。首先,教师指导学生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交互阅读”相结合的多种阅读模式,从篇章的整体出发,归纳总结主旨大意,提炼关键词或者论点。其次,引导学生寻找和分析求证每一段的主题句,了解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最后,以学生为“主导”,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展示思维导图作品,促使学生学会分析、评价和质疑。

3.阅读后——续写文章或组织辩论

在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大意、写作风格、人物塑造或背景知识等进行评价,对节选的阅读文章或者开放性结尾的阅读文章进行续写;对正反论述性的阅读文章还可以组织辩论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及面对不同观点所应具有的包容态度。

二、思辨能力的评价体系

按照著名批判性思维专家恩尼斯的归类,批判性思维检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检测批判性思维某一方面的测试;另一类是检测一个及以上批判性思维方面的测试。也有一些覆盖批判性思维多方面的测试,比如罗思高阶认知过程测试、探询技能测试、新泽西推理技能测试、推理与交流评价和阅读能力中的推论能力测试等(武宏志,2015)。其中“阅读能力中的推论能力测试”由琳达和辛莎研发,针对6年级至8年级的学生,主要测试阅读理解中推断问题的能力,只有选择题和构答反应两种题型,相对单一。目前,对阅读能力的测试普遍采取国际上公认的“国际批判性思维阅读和写作测试(theinternationalCriticalthinkingReadingandwritingtest,2006)”。该测试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总分80分,非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对文章写作目的、具有争议的问题、结论、假设等8个问题进行论证。第二部分总分20分,主要考查学生评论文章的能力。本文主要选择该测试作为大学英语批判性阅读能力的检测工具。

三、思辨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教学实践

为了检测大学英语深度阅读中思辨能力的培养效果,笔者于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西安某大学会计专业大二年级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中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批判性思维阅读课教学实践。参与受试的实验班共36人,对照班共36人。实验班按照本文前面提到的思辨能力培养的三种路径(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进行授课,对照班则按传统的阅读模式进行授课。

1.前测

笔者于2018年8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行了检测。前测试题(总分30分)共两个题型:题型一来源于201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初赛阅读理解SectionB匹配题,共5题10分,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型二来源于2017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SectionC深度阅读,多项选择题,共10题20分,主要考查学生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前测采用在线测试,考试时间30分钟。实验班和对照班应考分别为36人,实考分别为36人。统计测试结果得出,实验班学生平均分18.92分,对照班学生平均分18.65分。前测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英语深度阅读中学习效果基本一致,可以作为受试班级进行教学实践。

2.后测

笔者于2018年12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深度阅读能力进行了再次检测。后测共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为阅读在线测试,测试题和前测题题型一致,题目难度基本一致。在线测试第一部分选自201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决赛阅读理解SectionB匹配题,共5题10分;第二部分选自2018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SectionC深度阅读,多项选择题,共10题20分。笔者用SpSS软件对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实验班的平均分高于对照班5.17分,两班的阅读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Z=2.25,p=0.030.05)。第二环节为英语辩论赛,辩论赛的主题为“GiveBeggarsmoneyornot”。实验班和对照班每班组队一组,每组辩手6人,每组剩余30位学生编入自由辩论组,在自由辩论环节围绕主题进行举证和总结。本次辩论赛是全英文的定题辩论,正方为对照班,反方为实验班。辩论前所有准备工作由辩论组组长安排,反方组(实验班)组长在准备阶段组织了所有辩手阅读文章、搜集资料、提炼观点、设置问题并在组内进行正反辩论的操练演习,预知对方辩友的提问策略和辩论技巧。正方(对照班)组长先分工、再组织主要辩手查找资料,编写问题。没有进行组内的正反方辩论预演。本次英文辩论赛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辩论赛设有专门的评价量表,总分70分,考查点涵盖预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反驳能力、质疑能力、举证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评价能力共7项,每项10分。实验班和对照班此轮辩论赛的总分分别为60.2分和39.1分,实验班在每个单项上的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班,尤其在预测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方面,实验班呈现明显优势,两个班的得分差距分别为3.7分和3.3分。

3.结论

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和后测的数据分析不难发现,思辨能力和大学英语深度阅读效果呈正相关关系。

4.不足之处

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对促进学生的阅读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并潜移默化地获得预测能力、推理能力和评价能力等批判性思维必备的素养;也使学生从走马观花地阅读学习中开始体验深度阅读带来的惊喜。但此次的教学实践也存在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英语阅读中的思维训练方式相对单一。并不是所有的阅读文章都可以用思维导图形象表达出逻辑关系,诗歌、小说等其他类型就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另一方面是评价方式无法避免主观化。此次教学实验的范围比较小,在授课中培养途径还比较单一,在评价维度上也只涉及思辨阅读的7个方面,对于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技能“解释”和“自我校准”尚未涉及。

小班阅读总结篇9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的阅读能力被视为重要的、高价值的能力,人们普遍认为阅读能力是学习成就的主要表现,也是一个人未来成功从事各项工作的基本条件。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成功的基石,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基。

中小学加强图书馆建设,特别是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让学生终生受益,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书香校园建设包括师生读书所需的配套硬件设施设备、书刊资料建设、学校读书环境建设、读书活动的组织与评价等。其中,配套硬件设施设备、书刊资料建设、学校读书环境建设是书香校园建设的基础和保障。笔者就中小学书香校园环境建设与装备提出建议。

一、建设理念

(1)改变学校图书馆现有建设模式,变常规的藏、借、阅分离为藏、借、阅一体化建设与管理模式,方便师生学习与管理。

(2)创新学校图书资源建设方式,变注重总量达标评价为注重更新的评价模式,激励师生共建共享。

(3)变学校师生阅读定区域、定时间的单一模式为校园内随时随地阅读的开方式、多样化阅读模式,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及个性化阅读。

(4)创设多样化校园阅读物质载体和多元化阅读文化氛围,为学生阅读提供优良环境,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建设内容

1.重构图书馆阅览室

革新和改造现行标准下的图书馆阅览室建设标准与方法,重新构建以学生为本和符合中小学生阅读方式的图书馆阅览室。其基本框架如下:

(1)将藏书室与阅览室有机融合,形成藏书与阅览功能区域相互融合,书架与阅览座位相互协调,师生取还方便、闲适阅读,具备举办小型会议、进行一般接待等功能的开放式、多功能的图书阅览室。

(2)将传统纸质图书的阅读条件与现代网络多媒体数字阅读条件有机整合,形成具备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两种方式相融合的物质环境和基础条件,即建成优质的纸质图书阅览室与数字图书阅览室。

2.构建学校阅览室

创设全方位、多元化的图书阅读环境,利用学校图书馆、教室、公共走廊等区域,打造阅读环境,使校园处处可读书,时时能读书,形成学校阅览室。阅览室不再是狭义的图书馆专用室,而是一个广义的读书空间,实现学校即阅览室。其基本框架如下:

(1)建立班级图书柜。以班级图书角建设为核心,配置与班级文化相协调、有特色的图书柜和计算机终端,将一定数量的图书、期刊存放到班级,开通网络端口,通过班级进行管理,实现开放式阅读环境建设。

(2)建设学校公共阅览室。在校园内具备建设阅览条件的公共空间、走廊等地,配置公共图书架柜、计算机网络终端和有特色的、舒适的阅览桌椅等,放置一定量的图书、期刊,开通网络端口,建设可随时随地阅读的环境。

3.打造阅读文化氛围

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营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书香氛围,将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寸土地、每一株花草、每一个角落布置成传承经典的文化场所。

可在校园中张贴读书标语,设置阅览橱窗。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及教室、走廊等布置读书名言,展示学生作品,从而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

4.创新图书管理模式

让学生参与管理或自主管理图书,实现借阅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创新管理模式,以让图书被学生充分阅读为目标,注重图书管理的效益与效果,修订图书馆工作的管理办法和评价办法,减轻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使图书管理工作不断趋向实用和方便学生。其基本框架如下:

(1)废除现行的一些不实用的管理与考核方法,形成基于学校阅览室的图书阅读管理办法与考核办法。

(2)建立以图书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为核心的管理团队,让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成为班级图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管理者与领导者,形成图书馆管理、班级图书管理、公共区域图书管理人员网络。

三、学校阅览室功能定位

书香校园环境建设体现的是一种全方位、多元化的校园阅读立体模型,主要由4个部分(区域)构成,让书香文化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

1.图书馆

图书馆是面向全校师生提供图书、报刊、音像、数字化资源等文献的检索、查询、阅览、借阅等服务的主要区域,是书香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基础构成,其应该满足以下功能:

(1)能够为读者提供书、刊、报、数字化资源的综合;

(2)能够满足班集体开展阅读活动和开设阅读课的需要;

(3)能够满足小型会议、教研活动、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等教学、教科研活动的需求;

(4)能够满足传播图书馆文化、介绍图书馆资源、培养信息利用技能的需要。

2.班级图书角

班级图书角是以班级为基础,利用班级空间合理设置图书柜、配置图书,为本班学生提供就地、便捷的图书、报刊阅览环境,并利用班级电子终端和宣传专栏给学生提供查询资料、展示自我的读书平台,是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

(1)有一定量的图书、期刊等供学生随时随地取阅,有网络终端,能满足学生便捷地进行网络阅读、自主学习、检索与查询的需要。

(2)有读书专栏,为学生开展专题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交流、互动平台;能展示交流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与热情。

3.校园书吧

校园书吧是合理利用校园公共区域所设置的开放式读书阅览区域,面向全校师生,随时随处提供图书、报刊、网络资源等资料的查询与阅览的服务区域。

校园书吧能为全校师生、家长创造开放、宽松并兼有休闲功能的课余、课外读书环境与条件,让全校师生、家长能享受读书,能与学校进行信息交流。

4.读书文化、读书交流平台

读书文化、读书交流平台是利用校园公共区域所设置的读书宣传橱窗、展板、标识等,或利用学校公共服务平台,如广播、电视、网络等,引导师生读书,开展读书活动,展示师生的读书成果,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1)传播中国、世界文化,让师生随时随处感受文化的浸润,提高人文修养,学习文化知识。

(2)展示、宣传、交流读书成果,激励学生读书、学习、求知、奋进。

(3)营造深厚的书香文化气息,展现学校办学思想,彰显学校文化与办学特色。

四、书香校园环境建设建议

1.学校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参照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图书馆建设标准,核心是把藏书室与阅览区域融为一体,把传统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与数字图书的在线网络阅读功能有机整合。学校图书馆的馆藏图书应以年增长图书的情况作为评价图书数量的主要指标,而非学校的馆藏总量。学校图书馆的馆藏图书不应以存放在藏书室、排列整齐为重要工作评价指标,藏书室的图书在强化管理的前提下,应尽量推到学生手中、班级图书角、公共区域。

2.班级图书角

班级图书角的建设,要根据教室场地大小进行科学设计。要符合班级整体环境布局,合理设置,方便管理,有利于班级学习。班级图书角应建在通风、干燥、避光处。图书柜要有特色,尽量与计算机网络终端融为一体,与读书专栏墙整合协调。

基本内容包括:书橱(柜)、报刊架、计算机终端、读书宣传栏、图书、工具书、报刊。其中,书橱、报刊架可以合二为一,整体设计,书橱(柜)应具备储藏班级图书角所有图书和报刊的功能。计算机终端根据需要选配。图书可来自学校图书馆的集体借阅,也可由学生推荐自带,用于交流。

3.校园书吧

校园书吧,其本质是一个有特色的、有文化气息的小小阅览室,建设应符合学校整体环境布局,应具备良好的阅读空间和舒适的阅读环境,通常设置在校园内通风、安静、避光处。

基本内容包括:书橱(柜)、报刊架、阅览座位、计算机终端、触摸式学习终端、读书宣传栏、图书、报刊。其中,计算机终端、触摸式学习终端为选配。

4.读书文化、读书交流平台

多形式、多手段地利用学校的走廊、墙壁以及景观区域和活动场所,利用各种载体形式(如展板、壁画、橱窗、雕塑等)打造校园读书文化。

可因校制宜设计打造学校的文学长廊、艺术长廊、科技长廊等。文学长廊可介绍从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到现代文学中与课本有关的名著名作及文学家故事等,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艺术长廊可布置名家书画、学生优秀书画习作等,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科技长廊可介绍学科知识,拓宽阅读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可设置学校图书阅读橱窗和学校读书专题网站,配置好学校广播、电视、网络等相关设备,为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支持。

五、书香校园环境管理

(1)学校对书香校园建设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有检查、有评价、有总结。要有学校领导分管,并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应实行校长领导下的图书馆馆长、班主任负责制。

(2)学校应根据书香校园的管理需要合理设置岗位。班级图书角应实行班主任监管下的学生自主管理,要明确一定数量的班级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校园书吧应配备管理员1~2名,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班级图书角和校园书吧的计算机终端,应定期升级和维护。

(3)建立健全图书馆、班级图书角、校园书吧等区域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及效益评价机制。所有制度按规定上墙,并严格执行。

(4)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等应有每学期阅读计划、活动总结和开展阅读活动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以及业务工作的资料档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阅读情况,制定有学校自身特色的课外阅读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小班阅读总结篇10

【关键词】阅读;悦读;活动;私人订制;资源

阅读如呼吸一般,是生命的需要。然而,现在小学英语阅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对阅读兴趣索然,迫于考试的压力和各种阅读竞赛的缘故,他们都只是在消极地“被阅读”。那么如何唤醒学生的阅读休眠,激发学生的阅读渴望呢?反复思忖,顿悟:那就是要我们广大英语教师不遗余力地做好“园艺工”,为学生搭建英语阅读的平台,追求一种完美的阅读境界――悦读。

“悦读”,顾名思义就是要让学生把读书变成自己的爱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阅读,用快乐的心去感悟阅读,从阅读中品味生活的情趣,从而让生命收获更多的喜悦。这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由于阅读中存在拦路虎,学生有畏难情绪,所以对阅读有种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觉。面对这种现状,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从开展阅读活动、阅读私人定制、开发潜在阅读资源几方面入手,最终让学生对课外阅读“想说爱你也容易”,实现小学英语阅读的华丽嬗变。

一、开展各种阅读活动,聚集“悦读”大本营

阅读要配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向快乐出发。阅读活动有很多种,如手抄报、写作、词语接龙、讲故事、演讲、阅读、课本剧表演比赛等。大致可分为静态、动态、动静结合三种形态。

(一)“纸上谈兵”寻合作

结合课外阅读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素材,举办全班或全校的手抄报比赛。既可以自行独立完成,又可以小组合作完成,然后拿出来展示评比。学生在完成手抄报的过程中,要找很多相关阅读资料来选取自己需要的素材,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找材料相互交流讨论,这无形之中拓宽了学生的阅读层面,也提高了学生的筛选能力和鉴别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笔者平时还引导学生摘抄精美的英语短句、短文,坚持写短小的英语日记,仿写、试写小短文,定期开展交流会,让学生将自己阅读到的精美英语短文和自己写得好的文章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交流。我们学校还给学生征订了多种英语阅读报刊,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英语小文章投稿,让学生从读报、写报并向报刊投稿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学校还通过校园杂志、学校和班级网站、微信平台、博客等,对学生的文章给予发表。对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像对待书本文章一样学习,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此外,还可借助每学期的全校“英语节”活动,以整班形式向全校学生推行自主型阅读成果,以实现更大的激励作用,所有以上的成果展示都可以给学生颁发证书、奖品等,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实战演练”争天下

对于小学生而言,对英语有持续浓厚的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表演是培养孩子兴趣的重要方式之一。角色扮演给学生提供了说和做的机会,可以把课堂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场所和生活中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寓教于乐让他们在表演中展演中掌握知识,体验英语学科的魅力。我们教师要紧紧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其心理,开展英语歌曲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课本剧比赛等,让他们全体动起来,站到舞台上,在“实战演练”中争夺属于自己的天下。每年我们学校都举行课本剧比赛,一年一度的课本剧比赛让孩子们异常兴奋。他们自己选剧本、编排、导演、表演,从服装道具到一言一行,都精心准备,力争第一,大有不比出个高低誓不罢休的气势。把剧本搬上舞台,使学生有了生动运用语言、活化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而有意义的语境中扮演相应角色,从而运用角色的语言与其他角色产生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增强语言素材积累,学会倾听,提升交流能力,同时形成新的语言认知,从而提高听、说的语言技能。

(三)“相得益彰”谋发展

以读的形式举行阅读比赛,这是动静结合的阅读竞赛活动。如选定好同一课外英语阅读篇目,让学生进行英语朗读比赛。主要从语言准确、吐词清晰、语音准确、音调音高等方面进行评价。语言流利:对朗诵文章的熟悉程度高,朗读流利,连读、词重音、句重音、语调合适,节奏准确、适中。语言技巧:得体的肢体语言,感情丰富,有诵读技巧,和观众有共鸣……通过阅读竞赛,使学生了解彼此的朗读优势,认识自身的不足,互相取长补短。今年三月的阅读月,笔者就对本校六年级的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每班抽取5人参赛共,100人),邀请学校领导和外校英语教师担任评委。总分为100分。比赛结果为90―100分的有31名学生,占到总人数的31%;80―89分的有53人,占到总人数的53%;70分以上的共有84人,占到总人数的84%。这样的比赛结果受到了领导和评委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产生了良好的教学影响。我们相信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阅读水平会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二、走向阅读私人定制,还原“悦读”真面目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因而学生在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极大的自由发挥、发展空间。未来的社会呼唤终身学习者,一个人通过自主阅读进行的学习,才是唯一的“定制学习”,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协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顺应阅读偏好,自主建构阅读世界,这样的阅读指导才是最适合学生的,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二)趣味书吧游

大多数孩子心底对书还是非常喜欢的,之所以不爱阅读,是因为他们没遇到点燃自己阅读激情的书籍。笔者鼓励班上的孩子们在周末都去书店或是图书馆泡上半天,类型丰富的藏书,精致的封面o计,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完全可以深深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有尝试阅读的欲望。可以让他们挑选最感兴趣的书拍下封面与简介,发到班级群里,分享自己的收获。此后每每有新书上架,总会引起孩子们的围观与热议,阅读氛围不言而喻。

(二)童心荐书园

儿童的世界只有走进才能了解,他们之间会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好伙伴喜欢看什么书,会为儿童寻找自己的偏好提供“镜像”。那么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应把握这点,让他们每读到一本喜欢的书时就将书名、作者、简介用彩色的便签写好贴在“童心荐书园”里,并对书进行趣味难易的介绍,供大家选书时参考。五彩缤纷的“荐书园”让童心碰撞,一本本不起眼的书,在“众星捧月”中备受青睐,掀起一轮又一轮“伙伴效应”的读书热潮。

(三)素读好时光

抛却一切的束缚,才能回到本我,童心和童书才能深度融合,儿童对自己阅读偏好的感认才最深切。因此,我们大力提倡放空心灵的“素读”:倚着点,靠着点,喜欢就好;安静地,出声地,放松就好;坚持到底也好,半途而废也好,随性就好;不提问,不写读书笔记,更不强制。我们只需要创设宽松的环境,给予正确的引导,真正的阅读就会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三、利用潜在阅读资源,拓展“悦读”新空间

“利用潜在阅读资源”就是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网络等外部资源去影响学生。“潜在阅读资源”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具有显性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学生进行课外英语阅读和交流的机会非常少,因此,我们可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和学校英语教学的实际,充分利用一些可利用的物质资源,精心打造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课外阅读机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英语,爱上英语并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网络资源先行

利用闲暇时间组织学生们观看相应的英语电影、动画片等,既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又拓宽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如“KingLion”“Harryport”等。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英语网站,如旺旺英语学习网(http:///)、中国英语学习(http:///)、腾讯外语(http:///en/)等网站,引导学生通过这些网站寻找阅读素材,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同时要求学生们把他们认为好的英语文章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学生自主性阅读学习英语提高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班级建设随后

每个班级要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建设属于自己的阅读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畅游在阅读海洋中。如组织学生定期出英语黑板报,利用黑板报刊登一些英语小故事、英文歌曲,介绍一些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推荐一些英语读物等。要求每个班级创设英语角,开辟英语学习园地和办好英语图书角等等,精心打造班级学习英语的文化建设,充分营造学习英语的快乐阅读氛围,为学生阅读英语、学习英语、交流英语、爱上英语搭建平台。

(三)校园环境跟上

学校是传播文化、培育人才的主要阵地。优美的育人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一所学校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主要条件。精心设计的校园环境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这充分体现了环境育人的作用。笔者所在的学校精心设计英语校园环境和各种形式的英语校园文化,学生一迈进校门,就会感受到英语运用的环境,每道楼梯口、每面墙壁都有英语,让学生时时、处处、事事都能见到英语、用到英语,随时随地受到英语的感染和熏陶。学校专门辟出空间作为“englishSquare”“englishSalon”,校园广播专门抽出时间段播放英语广播,让学生真正达到“耳濡目染”。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全部知识的总结”。当然,读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如果把学生掌握的知识比作一棵树,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看不见的“根”,教师的作用就好比园丁,在园丁“浇水”“施肥”“捉虫”的精心呵护下,根须才能越扎越深,呼吸地底深处的元气,知识之树才能日益繁茂,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仇非.浅谈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6).

[3]傅小平.小学英语教学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4]苏霍姆林斯基著,毕涉芝等译.育人三部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