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阅读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3:05

个人阅读总结篇1

一、创设情境,教学生“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兴趣,数学阅读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时巧妙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研究“合并同类项”这节内容时,我设计了以下两道习题:

(1)计算:①13×2007+7×2007;

②86×2008-76×2008.

(2)当x=-1,y=3时,求代数式5xy-4x2y-4xy-6x2y的值.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计算比赛,看谁能拿到“红星”.因为学生没有合并同类项方面的知识储备,自然是“先计算后化简”,而教师则是“先化简后计算”,自然降低了解决问题的难度,节省了时间,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这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老师能做得又对又快又好呢?同学们想学老师这个本领吗?请翻开课本阅读……的有关内容.”此时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被激发,其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时常感到他们通过阅读而成功地学会了一些知识,以提高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自觉性.鼓励学生去阅读数学的一个有效办法是给予介绍、推荐好的阅读材料,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在教室的黑板报里以吸引人的方式经常陈列或张贴一些有趣的数学材料,使学生乐于进行数学阅读.同时,教师应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去,一改过去“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练读三结合”的方式.

二、抓关键词,教学生“精读”

数学问题中的关键词反映了数学题目中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关键词的精读与分析,可以迅速地了解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理顺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例如:某书店促销活动中,推出一种优惠卡,每张卡售价20元,凭卡购书可享受8折优惠.有一次小明同学到该书店购书,结账时,他先买优惠卡,再凭卡付款,结果节省了人民币12元,那么小明此次购书的总价值是人民币多少元?

关键词1:购书的总价值是人民币多少元?

思考:总价值的确切含义是什么?是实际的购书款,还是书本身的标价?

关键词2:节省了人民币12元.

思考:节省是相对于哪些费用提出的?

关键词3:先买优惠卡,再凭卡付款.

思考:(1)先买卡,再付款这句话反映了数量间什么样的关系?(2)付款额与书的总价值有区别吗?

学生在阅读时抓住了上述关键词语,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就明确清晰了,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再如在归纳了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是同类项”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这个概念,指出这个概念中印象最深的词“相同”,在阅读中体会三个“相同”的不同含义,从而明确三个“相同”是同类项概念的要点.

“精读”的把握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能抓住概念的限制条件.例如,阅读平行线的概念,必须注意“同一平面内”,阅读三角形的概念要注意“不在同一直线”等关键词.如果遗漏,会造成知识模糊.在学生阅读中抓住关键词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在关键词下面做记号和标序的习惯,以有利于今后的应用与复习.

三、纵横比较,教学生“复读”

数学中的定理、法则是反映数学对象属性之间的关系的,是解题的理论基础和工具.能否准确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此,应着重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纵横比较,尝试复读.纵横比较指条件或结论较为接近的定理和法则,复读的要求是阅读时注重弄清结构,掌握思想.

例如在讲授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平行线的这个性质与前面所学的垂线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来对照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去归纳这两个性质语句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深刻理解这两个性质前提条件的不同.

再如,在学完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后,学生运用它们说理时容易混淆,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分步横向和纵向的阅读.第一步是横向读,就是只阅读平行线的三个性质或三个判定,在阅读中去明确性质或判定中的条件和结论,从而归纳出平行线性质的本质是“由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推出两角的数量关系”,而平行线判定的本质是“由两角的数量关系推出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第二步纵向读,就是把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合起来读,通过阅读去比较性质和判定的条件和结论的关系.通过比较阅读训练可以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掌握重要的数学思想,深化内在的学习过程,从而起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四、阅读示范,教学生“会读”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课堂阅读指导策略,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读课本,帮助他们发现数学教材中语言文字的“魅力”,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努力借助课堂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做好示范,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当教学生阅读数学教材时,教师最好选择几段书上的内容,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时的做法以作示范.每当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后,还可要求学生在全面阅读教材和课堂笔记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提高以后“自读”的水平.

五、引入习题,教学生“解读”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将阅读引入到习题教学中,这也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热点.这类题型往往需要先阅读较多的文字,要求考生对文字、符号、图表和式子进行概括、分析,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观察、实验、猜想、调整、筛选,就其本质进行归纳、加工和提炼,然后做出解答.

例如,某公司有员工50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决定引进一条新的生产线,并从现有员工中抽调一部分员工到新的生产线上工作,经调查发现:分工后,留在原生产线上工作的员工每月人均产值提高40%,到新生产线上工作的员工每月人均产值为原来的3倍;留在原生产线上的员工每月生产的总产值不少于分工前原生产线每月生产的总产值,而且新生产线每月生产的总产值不少于分工前原生产线每月生产的总产值的一半.问:抽调的人数应在什么范围内?

此问题信息量比较大,在阅读理解时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推理、抽象思维、文字概括、书面表达等诸方面的能力.如果沉不下心来,不认真细致地品味,很难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和不等关系.学生对问题中的关键字词须细心揣摩、冷静分析,才能找到其中的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在习题教学中,适当、适量引入阅读练习,可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加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

个人阅读总结篇2

【关键词】阅读能力;英语;初中生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近些年来,我国的英语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目前,一些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盲目性较大,没有科学的进行规划,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速度缓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对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的五个步骤:

一、设定阅读目标

学生在阅读教材课文之前,应该给学生设定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带着目标去阅读。适当的阅读目标能够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设定阅读目标有两个要点,首先要紧紧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设置,其次要设定完成目标的时间,只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目标才算合格,否则学生阅读速度难以提升。

以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13

单元“Receivingmoneymakesmeuncomfortable.”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为例,为了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我设置了这样的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1)whydosomepeopleliketogivemoney?

(2)what’stheChinesemeaningof“it’sthethoughtsofcounts”

(3)whatkindofgiftdoesJohnprefer?以这几个问题为引导,学生的阅读效率明显提升。

二、初步理解阅读

完成第一步之后,学生对于文章已经有了浅显的认识。下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初步理解阅读,目的是让学生找出文章中每个段落的主旨句,并根据主旨句理解每一个段落。在初步理解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碰到一些陌生的单词、句型,此时不能急于让学生查字典、查生词表,而是要根据学生自己的阅读经验揣摩这些词汇、句子的意思,这样能够逐渐增加学生对语意的把握能力,提高英语理解能力。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1“Howdowedealwithourproblems”这篇文章第四段为例,在理解这一段时,学生准确的找出了主旨句“manystudentsoftencomplainaboutschoollife”,本段以此句为中心展开介绍。通读这段之后,我先让学生猜测大意,猜测之后,再逐步查字典、问老师,然后比较自己猜测的意思与正确意思的区别,从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理解的不足之处。

三、深入思考阅读

经过初步的理解,学生已经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课文中每个段落的意思,但是还不能够全面的掌握文章所要表达意思。这时,学生应该将每个段落连起来进行一次或者多次阅读,并进行深入的思考,要将阅读之前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解决掉,达到对文章中心内容的准确把握。

在阅读“Howdowedealwithourproblems”这篇文章之前,我为学生设置的问题是“Howmanywayswecandealwithourproblemsinthisarticle?”“whichwaydoyouthinkisthebest?”回答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但是对于第二个问题,则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对每段意思进行细致的分析。

四、快速复习阅读

学生完成阅读目标之后,应该对全文进行多次复习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时刻回想在之前阅读时遇到的难点,对于之前遇到的生词、陌生句型要反复阅读,直到熟练为止。同时,复习阅读要保证阅读速度,通过多次的快速复习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必要时,教师可以选取原文的某一段,然后将关键词汇去掉,让学生填空。

五、阅读经验总结

以上四个步骤之后,学生应该对本次阅读学习过程进行一次总结,可以将自己遇到的一些生词、短语、句型记录到专门的记录本上,并注意定期进行复习,从而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增加自己对英语句型的掌握。不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阅读技巧交流,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提高培养阅读能力的建议。在不断的总结中,学生可以增加对自己阅读能力的了解,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改正措施。

六、结论

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迅速提高,重点在于选择合适的教学步骤。本文提出的五个阅读能力培养步骤,设定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提升阅读速度;初步理解阅读和深入思考阅读,则是由浅入深的对文章内容进行把握,层层深入,并解决难点词汇、句型;快速复习阅读是为了让学生度对文章更加熟悉,对重点、难点理解更加透彻;阅读经验总结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总结阅读技巧,积累词汇、句型,提升阅读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个人阅读总结篇3

一、不打无准备的仗,引导学生做好阅读准备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充分的阅读准备,能够让学生“抢跑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缺乏立体、严谨的思维习惯,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准备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长期的阅读准备习惯(词汇累积;句型摘抄;优美文段记录)、掌握快速的阅读准备技巧(如:找标题、找关键词、找关键句)。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7BUnit3《Findingyourway》时,在开展阅读学习前,笔者首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针对阅读需求,做好阅读准备:因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的是“findingway”这个主题,于是笔者先让学生复习、学习与方向有关的词汇:“right”、“left”、“east”、“west”等;接着笔者让学生温习祈使句:“excuseme,mayiaskyousomequestion?”等;最后笔者让学生积累表示地点的词汇:“station”、“cinema”、“park”、“hotel”等。经过这样的准备,学生已经基本具备顺畅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的能力了。能读是会读、想读的基础,做好阅读准备是学生一切阅读活动的开始,教师应当十分重视。

二、不走无目的的路,引导学生制定阅读任务

初中阶段的英语阅读难度逐渐加深,不仅词汇量增多,语法难度增大,而且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文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目的性与条理性,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的英语水平与兴趣爱好,制定相应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对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割,分阶段、分时段地进行阅读,促进自身阅读效率与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7aUnit5《Goingshopping》这篇文章的阅读时,笔者围绕大纲知识点引导学生制定了这样的阅读任务:先让学生从文段中找出一句跟“goingshopping”主题有关的句子,有一位学生找的句子是:“iwantyoutogoshoppingwithmetoday.”接着笔者让学生从这句话中尝试分离出句型成分,学生几个人一组讨论之后回答:“其实是iwanttodosth这样一个句型。”笔者肯定学生的回答后,让学生继续探究,寻找与之相类似的句型;学生再思考,随后回答:“iwouldlikeyoutodosth这个句型跟它很相似。”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从阅读中发现知识点,在知识点分析中得出概念,在概念的探究中温故知新,层层递进不断积累新知识,获得新体验,最终提高阅读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每学必疑勤思考,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总结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期是学生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自我逐渐发展并成熟,已经具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监控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勤于思考问题,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授学生阅读总结的技巧(如以what、when、where、who为主线,建立思维结构导图),及时进行阅读总结。

个人阅读总结篇4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技巧阅读习惯

教师:“得阅读者得天下。”学生:“看不懂,一看就烦。”这两句话就说明了阅读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历,总结了一些关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做法,分为两部分叙述:课堂阅读教学和阅读技巧习惯养成。

笔者首先从教师的阅读教学入手:

1.开动脑筋,使阅读教学多样化。

对于难度不大的课文,可以采用自读教师点拨讨论口头复述或书面表达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结构、版块清晰的课文,可以进行各个段落中心意思提取,然后归纳总结文章大意;注重“任务型”阅读,设置各种不同任务,分组讨论,然后以小组报告形式进行总结;一些篇章,如信息搜索类的文章,可以组织进行小组竞赛;对于科技类或说明类篇章的学习,可以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实物、图片展示进行文章讲解;对于故事类的阅读篇章,可以通过课堂表演或活动设置,增加学习乐趣,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及重点句型的印象。

2.注重导入的有效性和过渡的自然。

一个好的导入或者过渡,对于阅读的教学至关重要。

首先要选择清晰的、时下流行的图片,吸引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注意力;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图片,促使学生更熟悉文章的内容或者单词;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展示能力,使用适当的视频对文章进行预热等。教师要注意适当控制导入的时间,不能喧宾夺主。

其次要讲究过渡。良好的过渡,可以自然地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得课堂教学更为顺畅。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在短时间内对重要的语法点、知识点进行总结梳理,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创设情境,或有点扩散,或使用故事,然后进行设疑,过渡到文章的阅读。

3.问题的设置要有梯度,要体现阅读策略。

对于题目的设置,注意控制难度比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促进注意力的集中。

对于阅读文章然后回答问题,还可以根据阅读策略设置。题目可以包含对相关信息搜索,根据文章意思推理,具体词语意思猜测理解和中心意思总结归纳,有助于学生对阅读策略的培养和应用。

4.合理控制阅读教学中的语法知识教学。

词句的语法固然重要,但是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应更多集中于对段落意思的理解,句子与句子相互间的联系而构成的语义,句子在整个文章中的作用。

5.注重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改进教学方法检测,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检测通常通过题目或回答问题进行。这种检测只能检测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或者对文章部分内容的理解,无法检测学生能否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更不能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整体意思。

教师可以使用更多方法检测和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找出中心句并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拟定文章标题,并讨论各个同学的题目是否贴合文章内容;根据文章内容设置推理类题目,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中心思想;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口头讨论、小组讨论、书面表达等。

6.拓展介绍文章中的文化背景和提供更多相关信息。

比如阅读教学中的社会文化类文章,适当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更好地理解风俗习惯,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科技类的文章,可以提供更多相关信息,增加学生对科技知识的熟悉度,有助于阅读;对于叙事类的文章,可以加强情感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教师除了要改进平时的阅读教学之外,还要注重阅读技巧的学习和应用:

1.略读策略的培训。

略读的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文章的中心意思。这是一种选择性的阅读,阅读过程中只读所需要的内容,略过次要内容,可以根据文章的标题、黑体字、斜体字、关键词、首句、最后一句和结论句等定位所需信息,并进行阅读。

2.寻读。

寻读是快速寻找某一特殊信息的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寻找答案。阅读时有目的性,避免在无关的词语和细节上浪费时间。

3.猜测单词的阅读策略培训。

碰到生词,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猜测单词的含义。

4.策略的应用。

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比如表格、广告等文章的阅读,可以寻读策略;对于说明文、科技文,适合使用略读;对于提问文章中某个词或者短语意思的问题,学会在文章中把这些词或短语标注出来,并将选项所提供的意思代入文章中,这样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

在做阅读题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以下习惯:

1.先看题目,再阅读文章,这样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节省时间,提高准确度。

2.学会标注出中心句,并总结中心意思。

3.灌输时间意识,可以为自己平日每天的阅读设定一个时间限制。

4.善于总结。每次阅读练习之后,善于对出现的错误,所碰到新词汇进行总结,可以很好地提升阅读能力。

个人阅读总结篇5

关键词:动机英语阅读动机问卷调查信度检验

在心理学和教育学中,动机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动机被赋予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动机究竟是什么?又有哪些组成要素?作为外语教师,我们所关注的是外语学习动机,本文研究探讨的则是其中的阅读动机。

Gardner将外语学习动机定义为“个体由于愿望和满足感学习或努力学习外语的程度”。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要素,最为人们熟知的是Gardner和Lambert所区分的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以及后来融入Gardner的外语学习理论即外语学习社会教育模式里的融入性动机。Gardner和Lambert强调融入性动机的重要性有许多研究表明工具性动机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外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近年来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融合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心理学和教育学传统上区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个体做一件事的内在动机是由于事情本身,而其外在动机则是为了获取外在的好处。两者截然对立,毫不相关。Deci和Ryan的自我决定理论,虽然强调内在动机对自我决定的重要,但并不把这两者截然对立,而是把它们置于一个连续体中,在这个连续体上,外在动机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内在化,外在动机同样也会影响人的自我决定。

近年来在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上颇有建树的匈牙利学者D?irnyei介绍了许多其他动机理论,其中广为应用的动机心理学理论是期望―价值理论,D?irnyei认为这些理论源自atkinson的成就动机理论。在D?irnyei看来:“期望是个体对某个任务成功的期望,而价值则是个体认为这个任务成功所包含的价值。”D?irnyei认为跟期望要素有关的理论有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和自我价值理论。自我效能是人们对自己能力的评判,这种对自己某方面能力的评判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自我效能理论的倡导者Bandura说:“人们的所想、所信和所感影响他们的行为。”eccles和wigfield认为价值要素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成就价值、内在价值、外在功用价值和代价。成就价值体现在个体对掌握技能或完成好任务重要性的感知,代价指的是所付出的努力、时间和情感,是负面的。内在价值和外在功用价值根据mori的解释,显然类似于Deci和Ryan的自我决定理论中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Drnyei所介绍的动机理论中还有根扎于马斯洛需求等级的目标理论,主要是两个理论,分别为目标设置理论和目标定向理论。

总的动机和特定领域的动机并不一定相对应,有必要对外语学习特定领域的动机进行研究,对阅读动机尤其是外语阅读动机的研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逐渐开始。母语阅读动机研究者主要有Guthrie和其同事。其中wigfield和Guthrie的研究是为了把动机理论研究者和识读研究者的研究结合起来研究阅读动机,编制出关于阅读动机的问卷调查。他们借鉴了上述的自我决定理论、期望价值理论和目标理论,把阅读动机分为三大类别:1.能力和效能,包括阅读效能和阅读挑战。2.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其中内在动机包括阅读好奇、阅读欣赏和阅读重要性;外在动机包括阅读认可和分数阅读。3.阅读的社会方面:阅读的社会原因、阅读竞争、阅读顺从和阅读逃避。他们的研究表明阅读效能、阅读挑战、阅读好奇、阅读欣赏、阅读认可、阅读的社会原因和阅读竞争等因素信度较高,其他因素信度则较低。他们还发现阅读动机跟学校所进行的阅读项目中学生的阅读频率有关。Day和Bamford则把动机理论同外语阅读结合起来,他们借鉴的动机理论是期望C价值理论,并为此创建了一个外语阅读动机模式。他们认为构成外语阅读动机有四个变量:跟期望有关的阅读材料和阅读能力,以及跟价值有关的态度和社会文化环境。动机使人作出阅读的决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阅读动机构成的要素,笔者参照了国外学者的一些做法,即制定问卷调查表,同时对这个表格进行了信度检验,以便了解这份问卷调查表的可靠性。

一、问卷调查表的制定

本问卷调查的问题以笔者2010年的研究所用的问卷调查为基础作了一些修改。囿于当时笔者分析手段的欠缺,没有对那份问卷调查进行信度检验。原问卷调查参考较多的是wigfield和Guthrie的阅读动机研究和mori、Yamashita、Hitosugi和Day、apple、Kondo-Brown,及takase等日本学者的外语阅读动机问卷调查,因为日本学者对于外语阅读动机做了很多的研究。原问卷调查表是用英文制定的,考虑到用英文也许会由于一些问题的解读对学生的回答产生干扰,本问卷使用中文进行。具体的问题情况如下:把基于takase的母语阅读动机做了精简和修改,由8题减为5题,这些问题涉及母语阅读的兴趣、重要性、自我效能和阅读行为。在其他问题方面,则去掉了原问卷中的第14,24,34和38题,第40题被整个替换并增加了41和42两题。因此本问卷表的问题预期构成要素如下:1-5关于母语阅读动机,6-42为外语阅读动机,6-19为内在动机,其中6-10是阅读兴趣,11-14是动机缺失,15-19为阅读挑战,20-34是外在动机,阅读重要性为20-23,融入性24-27,工具性28-34,自我效能35-38,39-42则为教师要求。跟教师要求有关的问题增加到4题,是基于笔者上次研究的结果和台湾学者Huang的观点“要求可能是一个激发亚洲学生阅读很重要的工具。”

二、问卷调查的对象和信度检验结果

本文卷调查对象为中国药科大学2013级英语专业学生,共100份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对这份英语阅读动机的信度检验结果如下:

1.1-5题母语阅读动机信度检验结果Cronbachα为0.689;

2.6-10题英语阅读兴趣信度检验结果Cronbachα为0.801;

3.11-14题英语阅读动机缺失信度检验结果Cronbachα为0.791;

4.15-19题英语阅读挑战信度检验结果Cronbachα为0.434,这个值低于0.5,内部一致性较低。去掉最高值第18题,重新进行信度检验,第15,16,17,19题阅读挑战信度检验结果Cronbachα值为0.499,非常接近但仍略低于0.5,再去掉最高值第19题,再次重新进行信度检验,第15,16,17题阅读挑战信度检验结果Cronbachα为0.616。

这样经过前后两次分别删除第18和19题后,阅读挑战变量的Cronbachα值达到0.616,内部一致性有很大的提高;

5.20-23题英语阅读重要性信度检验结果Cronbachα为0.744;

6.24-27题英语阅读融入性信度检验结果Cronbachα为0.852;

7.28-34题英语阅读工具性信度检验结果Cronbachα为0.697;

8.35-38题英语阅读自我效能信度检验结果Cronbachα为0.703;

9.39-42题英语阅读教师要求信度检验结果Cronbachα为0.483。

教师要求这一变量下几题的信度检验(Cronbachα)略低于0.5,内部一致性较低,去掉最高值第41题,重新进行信度检验,第39,40和42题信度检验结果Cronbachα为0.569。

去掉第41题后,教师要求这一变量的信度检验(Cronbachα)达到0.569,高于0.5,作为测量态度情感的英语阅读动机,这样一个问卷调查是可以接受的;

10.这份英语阅读动机总表结果Cronbachα为0.827:

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本次调查所用阅读动机问卷(测量工具)各分量表中共有3题分别影响阅读挑战和教师要求的信度,故将这3题去掉,去掉后,该英语阅读动机问卷总信度(Cronbachα)为0.827;各分量表信度多数在0.70以上(最低均在0.5以上)(下表)。以上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该量表还是可信度较高的测量工具。

三、讨论和结语

以上分析表明,这份动机总量表除其中3个问题外,总体可信度较高。关于学生对这3个问题的回答为何和有关变量里的其他问题不太一致,笔者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答案,在此尝试作一点简短的解释。笔者认为,第18题“如果我不认识所读英文材料的所有生词,我会焦急”和第19题“长而难的英文文章让我望而生畏”应该都和阅读挑战有关。平常很多学生都反映,生词是造成阅读理解的一大困难,长而难的文章也是如此,这样的阅读材料对他们而言当然是一种挑战。这两题和其他3题明显不同的就是这两题是反向题目,但已经作了调整反向题目的处理,应该不会对结果有影响。仔细比较一下这两题和前面3题“虽然阅读英文会有困难,我喜欢这个挑战”、“即使我不能完全理解我所读的英文,我不会放弃阅读”、“即使我所读的英文材料乏味无趣,我通常都会把他们读完”,似乎前面3题更宽泛一些,而这两题更具体一些。应该说很多学生虽然有这种接受挑战和困难的意愿,但面对具体的困难,他们可能还会打怵,另外畏难是否一定意味着不接受挑战还是存疑的,这是笔者设计问卷时没有考虑到的。第41题“完成每项阅读作业对我来说很重要”的回答和教师要求这一变量的其他3个问题的回答不太一致,这3个问题分别为“我做英语阅读因为老师鼓励我们做”、“我做英语阅读因为阅读课要求做”、“我总是完全按照老师要求做我的阅读功课”,不知道是否由于措词的不同影响学生的回答,笔者认为,阅读作业是老师布置的,自然是跟教师要求这一变量有关的,当时加了这个问题还是为了看学生是否把老师的要求内化。这是否意味着一些学生虽然认同遵从教师的要求的必要性,但并没有完全认同其重要性?这只是笔者尝试的一个解释,并没有任何证据。

动机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又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有不同的组成因素,也可以用不同的测量手段,问卷调查是一个常用的手段。我们不可能期望我们这个问卷调查能够涵盖一切要素和问题。虽然我们这份问卷调查表的总体信度较高,但有3个问题的回答和变量内其他问题的回答一致性较低也提醒笔者在设计问题时,对于变量内各个问题的关联要仔细分析,如宽泛性的问题和具体的问题。此外,还要对问题的措词非常谨慎,毕竟,对于一份问卷而言,它的可信度是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apple,m.extensivereadingandthemotivationtoread:apilotstudy.DoshishaStudiesinLanguageandCulture,2005.8(1):193-212.

[2]Day,R.&J.Bamford.extensiveReadingintheSecondLanguageClassroo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

[3]Deci,e.&R.m.Ryan.intrinsicmotivationandSelf-determinationinHumanBehavior.newYork:plenum,1985.

[4]D?irnyei,Z.teachingandResearchingmotivation.newYork:Longman,2001.

[5]Gardner,R.C.SocialpsychologyandSecondLanguageLearning.London:edwardarnold,1985.

[6]Gardner,R.C.thesocio-educationalmodelofsecond-languagelearning:assumptions,findingsandissues.LanguageLearning,1988.38(1),101-126.

[7]Hitosugi,C.&R.R.Day.extensivereadinginJapanese.ReadinginaForeignLanguage,2004.16(1):20-39.

[8]Huang,S.-c.Reading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whatsituationalfactorsmaymotivatelearnerstoread.System,2006.34:371-383.

[9]Kondo-Brown,K.affectivevariablesandJapaneseL2readingability.ReadinginaForeignLanguage,2006.18(1),55-71.

[10]mills,n.Self-efficacyofcollegeintermediateFrenchstudents:Relationtoachievementandmotivation.LanguageLearning,2007.57(3):417-442.

[11]mori,S.Redefiningmotivationtoreadinaforeignlanguage.ReadinginaForeignLanguage,2002.14(2):91-110.

[12]Stern,H.H.FundamentalConceptsofLanguageteaching.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3.

[13]takase,a.Japanesehighschoolstudents’motivationforextensiveL2reading.ReadinginaForeignLanguage,2007.19(1):1-18.

[14]wigfield,a.&J.t.GuthrieDimensionsofChildren’smotivationsforreading:aninitialstudy.ReadingResearchReport,1995.34:9-33.

个人阅读总结篇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不仅意识到语文课外阅读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而且也对此提出了不少好的指导建议和方法策略。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师也能够对学生提出一些课外阅读建议并进行一定的指导,但在评价上还存在着很大的欠缺,往往是指导建议多,而评价结果单一,甚至是忽略评价。这就导致了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开头热闹,收尾草草。所以,在职业院校的语文课外阅读实践中,评价问题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因素,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多维度的评价内容

(一)阅读数量评价

职业院校的一二年级,可以由教师开阅读书目,分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让学生在阅读必读书目的同时还可以有选择性地阅读选读书目,建立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档案袋,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档案管理,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成长情况。通过建立学生课外阅读档案制度,记录学生在每一阶段的阅读情况,做到及时评价和有效指导。教师要每个月、每学期、每学年、每个阶段及时做综合评价,计入学生课外阅读档案袋,促进学生成长。

(二)阅读质量评价

阅读数量可以量化,评价操作较为简单,而阅读质量就比较难评价,但是阅读质量又是语文课外阅读评价的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态度评价。即学生对课外阅读所持的态度是什么,态度决定一切,这个问题是全面了解学生阅读情况、进行针对性课外阅读指导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学生是喜欢阅读还是不喜欢?是自主阅读还是被动阅读?是觉得有必要阅读还是觉得没必要阅读?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对学生阅读质量的一次摸底,对课外阅读持肯定和积极态度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表现得更积极,更有计划性和阅读自信;而持消极态度的学生则在课外阅读中表现得被动和无计划性,缺乏阅读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这方面的评价可以采取谈话法、调查问卷法、观察法等方式进行。

2.阅读习惯评价。习惯是一种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形成阅读素养,受用一生。这方面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读书笔记、摘录、写读后感等,课外阅读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做读书笔记、摘录等来保证。好的记性不如一支笔头,要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阅读之后做好读书笔记和摘录,写读后感。为此教师要加大检查的力度,给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形成阅读的能力。比如,阅读要兼具速度与效率,阅读要具有流畅性等等。

3.阅读能力的评价。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对阅读材料的认读能力、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对材料内涵的鉴赏能力、对阅读材料的拓展应用能力。主要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内容的把握程度、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以及通过阅读学生是否能够对文本进行自主的个性化解读,包括体会文本的风格特征、表现形式和语言特征等等。对阅读能力的评价可以设计一些灵活开放的语文课外阅读鉴赏理解题目,重在使学生诉说出自己的个性化解读,获得阅读的自信心与愉悦感。也可在课外阅读课上设置专题,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开放性交流,聆听同学们的见解。

4.阅读过程的评价。鼓励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拓展视野,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素养,为走上职业岗位及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阅读数量的多寡或者阅读任务是否完成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关键看阅读的主体——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在阅读中一点一点的积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才会有质的突破,这个阶段不一定是在学生时代,但学生时代的阅读积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阅读过程的评价很重要,它起到总结、反思、鼓励学生阅读的作用。此种评价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或者情景表演课、好书推荐会等活动进行,完整的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与交流、质疑问难、学习方式多样化等情况作出评判。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评价需要建立在学生课外阅读档案袋基础上,切实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一个很好的掌握,才能在活动中注意到学生的改变。

二、多样性的评价方法

(一)检查评分评语

传统的评价方式在职业院校语文课外阅读评价方法中不可能完全抛掉。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摘要和读书笔记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而直接给出分数是最直观有效的评价方式。分数只是一个符号,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看待和运用评价的结果。在课外阅读管理中给学生评分有其必要性,分数表明的是学生在课外阅读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表现。当然,课外阅读管理中不能仅靠教师来给学生打分,可以综合学校活动、社区活动、家长等共同给学生打出的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而评语更能给学生指出课外阅读中的不足和缺点,提出改善的方法和措施,用评语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兴趣并明确努力方向。评语的叙述要体现“平、实、高、远”的特点,切忌虚无飘渺、不切实际的无稽之谈,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或盲目自信,在对学生进行评语评定时,要最大限度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全面、客观、中肯地描述阅读状况,及时有效地肯定学生的进步。

(二)活动展示评价

面对课外阅读林林总总的活动展示,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活动展示有三:一是美文诵读比赛;二是读书报告会;三是展示读书笔记。这三类活动既是过程性学习活动展示,也可以理解为成果展示。在活动中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能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三)社会活动评价

职业院校的学生最终就是进入社会,所以语文课外阅读的评价方法可以更多的和社会接轨,可以设计“社会阅读卡”,鼓励职业院校的学生走出校园,到社区为老人、小孩等广大群众讲故事、诗文朗诵,进行广泛阅读宣传,营造社区读书氛围。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社区、电台等举办的阅读方面的活动,由社会人士对其进行评价,记录在“社会阅读卡”上。

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一)学生自评、互评

学生是课外阅读的当事人,对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最清楚,让他们参与课外阅读评价,其目的是让他们通过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课外阅读,提高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学生学习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课外阅读评价采取学生互评的方法,其出发点是基于对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倡导,学生互评也是一种交流学习的方式,在思维与观点的碰撞中发现自身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资源,并且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心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获得同伴的鼓舞,对课外阅读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和动力。

(二)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评价时要同时考虑班级或固定群体的总体情况、学生个体的个性化特点,不要单纯用班级的总体情况这一尺度去衡量某个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盲目下结论。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相评价结合,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作出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反馈,注重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化解读能力、创新意识,关注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能力的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教师评价的作用在于切实肯定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取得的成绩,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及时提出适切的意见和建议,激励学生,调动他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加健康的发展。

(三)社会人士评价

闲暇时间的课外阅读主要是在课外,所以如果能动员家长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种学生课外阅读课、综合实践、情景表演会等活动中来,作出对自己和他人孩子的评价,也是一个很好的评价参考。另外,学生参与的社会活动,可以由社会人士对学生的活动成果通过“社会阅读卡”作出评价,这也可以作为学校对学生评价的一个依据。

四、有效的评价结果反馈

评价结果的反馈是评价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一项评价活动的结束不是只得到结果,教师还要进行结果的反馈、反思与利用。在评价结果的反馈上,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定性结果与定量结果相结合。课外阅读评价的结果不能只是一个分数,这样将严重影响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水平的提高。定量虽然是评价结果最常用的形式,但教师还需综合运用定性描述来对评价结果进行丰富和充实,从而使学生更加清楚自己的阅读情况。

(二)评价反馈内容要综合全面。既要呈现综合结果,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综合情况,了解自己在总体中的等级位置,也要呈现单项结果,对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各方面都按具体指标进行评价,并给出具体评价意见,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注重评价反馈的时效性。语文课外阅读评价的结果必须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于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学习,否则评价结果将会失去原有的作用和目的。学生一般在评价刚结束时比较关注自己的评价结果,如果此时将阅读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能充分引起他们对课外阅读评价的重视、激发其改进课外阅读的决心。

参考文献:

[1]曾祥芹,韩雪屏.阅读学原理[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2.

[2]张珍.高中语文阅读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个人阅读总结篇7

【关键词】学生速读能力培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2-0145-02

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的时代已经感觉到知识是没有穷尽的,而人可以用来求知的时间是有限的,这中间存在着矛盾。那么今天,这个矛盾显然尖锐得多了,因为我们面对的知识比庄子的时代增加了若干倍,而每个人可以用于求知的时间并没有增加。所以必须找到有效的途径、有效的办法来克服这个矛盾,其中非常重要的办法就是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

这在许多先进的国家已受到很大的重视,已经有国际性的阅读协会在研究阅读教学面临的各种新问题。今后的语文教学不能不从新的角度来研究处理阅读教学问题。以往在阅读教学方面,我们重视理解和记忆,表现在教给学生读的东西要反复细致的分析,以致达到“满堂灌”的程度。用意无非是帮助学生把所读的东西理解的尽可能透彻一些。另外要求学生把读的东西记住,以至于能够背诵。但是,对于训练学生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重视不够,基本上是听之任之。学生能够读得快些固然好,读得不快也不去管他。总之,并不设计出有效的办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理解和记忆当然是不能忽视的,但是如上所述,速度问题不能不提到日程上来了,而这三个方面又是相关的。要读得快,同时就要求理解得快,并且理解得准确,能够很快地从所读的内容中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而没有重要的遗漏,没有错误或者理解得不够的地方。读得快,也要求记得快:要在几秒钟、几分钟,总之很短的时间之内,把理解了的需要的信息输入到大脑。因此,快速阅读的能力包含着快速理解和快速记忆的能力。快,容许略,不容许粗,更不容许错。快速阅读的能力不是一个孤立的能力,理解、记忆、速度三个方面构成阅读能力的整体。阅读教学必须从这样的角度考虑。从这个意义上说,满堂灌、死记硬背都不仅仅是方法上不得当的问题,而是不能适应今天和今后需要的问题。阅读的材料必须增加,阅读的速度必须提高。把很少的阅读材料慢慢地嚼得稀烂,吞进去,记住了,即使材料再好,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也是不够用的。

总之,“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已经不是“神童、才子”的专利,而是我们一般人都要具备的阅读能力。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总结出了几种训练学生速读能力的具体办法:

一快速扫描法

要读得快,就要眼睛看得快。小学生开始读书时,往往要用手指着书上的字一个一个念,这样读书当然慢。我们要让学生养成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学会合理扫视,纠正按“字”阅读、默读时动嘴、眼动没有规律等不良习惯,逐步扩大学生的“视知觉广度”。“视知觉广度”大,由于眼球注视时间短和中途回视的次数少,其阅读的平均速度就比较快。据实验,“有经验的阅读者每一次注视所能阅读的内容至少是初学阅读者的三倍”。用“快速扫描法”训练速度的方式有很多。低年级可以用卡片、幻灯展示词组、句子、句群,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扫视,然后由学生回答。例如,用幻灯显示:“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然后问学生:“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方?什么原因?怎么来的?”等问题,要学生回忆这些句子,同时也使他们明白记叙的几个要素。到了高年级就可以用整篇(段)文章进行扫视训练了。

二提纲摘要法

要提高阅读速度,必须养成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使他们在阅读时善于发现重点,善于发现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这可以用摘要法进行训练。对于训练材料,首先要求学生抓住各段大意。掌握段意最方便、常用的办法是抓“主句”。当然,若没有“主句”可抓,则要求学生快速总结。其次,要求学生能够迅速抓住文章的脉络。第三,要求学生迅速找到中心思想。有的文章,标题就说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有的则通过主要事件来表达中心思想,只要根据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确定中心思想。第四,要求学生写内容提要,有的是写情节提要,有的是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有的可制图表。第五,要求学生摘录警句和佳句等。这几种要求,不是每篇文章都要做到的。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和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就能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三恰当提问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无论阅读何种书籍,要把应当记忆的记忆起来,把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把应当研究的研究出来,总得认清几个问题――也可以叫做题目”,“善于读书的人,一边读下去,一边自然会提出一些问题和题目来”。在培养速读能力时,一定要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迅速阅读后回答。学生则要迅速在书上找到或者自己总结出答案。教师提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性,既要让学生思考之后能回答,又要有所收获。在教师提问之外,学生若能自己提问,当然大可奖励。但是提得有无价值、是否得当,还需教师指导。有些文章的内容,可自由编一些题目来概括。到了高年级,还可以进行专题阅读,由教师出一专题,让学生自找参考书阅读后解答,养成学生“选读”的习惯和能力,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四定时竞赛法

个人阅读总结篇8

关键词:元认知自我监控策略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培养途径

一、引言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一直是教学重点,因为阅读在外语语言基本技能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这一问题长期以来是研究者和老师探究的难点。而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课着重在老师的教上。阅读课上不是老师讲题、学生做题,就是老师对阅读文章中的词汇语法短语及句子进行详细讲解。这种只强调结果及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忽略了学生的策略运用和阅读方法,这样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摆脱过分依赖老师的习惯。自我监控研究是近几年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课题之一,它是在元认知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而自我监控策略是最基本的元认知策略之一,学生在阅读时运用自我监控策略可以使他们在英语阅读活动中监控、反馈、调节和修正阅读过程和阅读理解,而自我监控的过程是学生对照制订的阅读计划,及时总结,克服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增强阅读的效果,不断反思阅读过程中出现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增强自我意识,调整阅读技巧的过程。因此自我监控策略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自我监控策略的相关研究

自我监控策略是最基本的元认知策略之一,而自我监控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心理学家Snyder在1972年首先提出的,在他看来自我监控是人在自我表现方面的心理结构,是个体被具有社会适应性的情景线索所引导而产生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naiman(1978)和Krashen(1980)同样把自我监控作为一种心理词汇。akande(1997)则认为自我监控是一种个体对自己行为的系统观察和记录。根据心理学家Zimmerman(1994)来看,他认为自我监控就是一种学习结构,而这种学习结构则是由动机、环境、方法和结果这四个因素构成。

不管元认知策略被研究者划分为多少种,自我监控策略一直被认作最重要的元认知策略。在二语习得领域,根据学生控制对学习反馈的主动性,自我监控也可被称为自我纠正、自我更正或自我修正。Rubin(1987)首先把元认知作为一种策略运用于学习者在交际语言中的找错及观察听者怎样去获得和接受信息的过程。Charles(1990)则第一个把自我监控策略运用于写作当中,他把自我监控策略定义为一种技巧,即学习者在把作文交与老师之前将作文的一些注释和存在的问题标注在文章旁边的技巧。Harris’s(1997)把自我监控策略当成自主学习的一部分,它可以让学习者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以达到学习所需。Cresswell(2000)也将自我监控策略运用于写作,是学习者在写作中将问题和注释标注在页面空白处以便让老师给予答复和帮助的过程。oxford(1990)则把自我监控策略定义为语言习得和生成中找错和纠错的行为。o’malley&Chamot(2001)将自我监控策略划分为语言学习过程中对输入和输出的检查、验证及纠正。Coleman&webber(2002)认为自我监控策略适用于学生的公共课和专业课,它是学生记录数据以达到目标行为的过程。

总的来说,自我监控策略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正确认识分析的监控,更好地发挥其主动性和主体性。

三、自我监控策略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阅读作为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阅读活动和阅读策略向来是无数国内外研究项目的焦点议题。众所周知,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所以一些非语言因素,比如阅读心理、阅读策略、背景知识、阅读习惯等也会对阅读过程造成影响。人们在阅读时需要思维积极参与的智力活动,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自我监控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Rubman(2000)等对192名小学生的研究发现,运用故事情节串联板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监控水平,从而提高阅读成绩。王彤炎(2000)在研究中指出,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过多注意阅读材料本身内容的误区,认为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重在方法指导,提出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自我监控阅读教学程序。谢强(2000)指出自我监控意识和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阅读理解的质量效果,教师应自觉向学生传授自我监控知识,以身示范使学生能感知到自我监控在阅读理解中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采用提问回答、角色互换等方法,强化学生的自我监控意识。

根据自我监控策略和阅读策略的定义,二者可以相互作用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阅读策略可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模式,因此阅读者在阅读时通过这两个模式的相互作用,运用已知的背景知识来完成阅读。而自我监控可以使个体在阅读时对阅读过程进行评估和调整,即对正在进行的阅读理解的判断和对阅读时遇到的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和解决办法。要培养学习者的自主阅读能力就必须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和信心,以及摆脱对英语老师的依赖,从而进行自觉阅读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阅读者主动探讨从而融入阅读材料之中,并对阅读过程和结果不断地控制调整和反思,而自我监控策略正是帮助阅读者运用这一过程,保证自主阅读的开展,加强自主阅读能力。因此,自我监控策略对学习者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四、学生如何用自我监控策略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由于元认知自我监控策略是使个体在认知的过程中适当地调整计划,运用合适的方法策略并不断地评价其学习过程以达到预期目标,它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监控。吴兰花(2004)将自我监控在学习中的运用分为(1)对学习活动前计划性和准备性的自我监控;(2)对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意识性、方法性和执行性的自我监控;(3)对学习活动后的反馈性、补救性和总结性的自我监控。因此下面将根据这三类来探讨学生如何用自我监控策略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1.对阅读前的自我监控

英语阅读者的自我监控在阅读前主要体现在计划性和准备性两方面上,也就是阅读者自身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设置阅读的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相关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阅读任务并对阅读任务做好计划安排。学生在进行计划和准备时需根据自身素质结合相关的学习任务,比如学生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和阅读动机,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来选择,并选择合理恰当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以提高阅读效率达到理解的目的。另外,阅读前所提出的相关问题可以引导阅读者在阅读时监控阅读过程,将问题带入阅读当中,为进一步的阅读过程做好铺垫和心理准备,从而使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地阅读下去,达到对材料更深一层理解的目的。因此,阅读者对阅读前计划性和准备性的自我监控不仅可以使他们增加对阅读的信心提高了阅读效率,而且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从而自觉、自发、自主地进行阅读活动。

2.对阅读过程中自我监控

英语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自我监控主要是指对意识性、方法性和执行性的自我监控。他们在阅读时运用自我监控可以对阅读过程的注意力加以跟踪、对阅读材料进行自我提问并监视自己的阅读速度和时间。这些监控策略的运用可以使阅读者在阅读注意方面和阅读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产生警觉,以便遇到时可以及时找出来加以纠正。同时使阅读者清楚哪些地方难于理解或者不能理解以便于自动改正,也可以使他们意识到阅读之前所选择的阅读策略是否在此行得通或有效,如不行就要选择其他阅读策略。另外,阅读者可以利用自我提问的方式在阅读进行过程中加以停顿来反思自己是否已经理解前面已读内容并判断之前的预测是否正确;辨别判断材料所给出的重要线索,利用对前后文词义的猜测等手段完成阅读要求。当阅读者一发现不理解的部分时就退回去重新阅读困难的片段;在遇到不熟悉或者难于理解的部分时放慢速度;阅读考试时先做简单的题目忽略并跳过难题等。因此在阅读过程中的自我监控可以使阅读者监控阅读文章的整体脉络梳理、题目的理解情况,调控自己的理解思路和理解结果。这样既培养了阅读者的对原文把握的意识、对原文整体性的意识,提高了阅读者的审题能力、总结能力、提炼能力和表达能力,又使阅读者意识到了阅读的主旨是在于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技巧及写作内容,并不断反思和总结阅读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矫正阅读过程,补救理解上的不足,清楚阅读思路,调动已有的认知水平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形成较好的语感,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加强阅读效果,增强他们的阅读自信心,提高阅读兴趣,进而学会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觉地运用自我监控进行自主阅读。

3.对阅读后的自我监控

对阅读活动后的反馈性,补救性和总结性的自我监控可以使阅读者清楚地了解自己是否完成了既定的阅读目标,对阅读活动的结果进行检查反馈,对出现的错误进行补救和纠正,以便他们在以后的阅读中可以通过利用调整阅读策略,总结此次阅读的优点和不足和此次阅读中存在的需要改进的弱点,考虑是否对以后的阅读采取一些改进措施来达到阅读效果。阅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后的自我监控来进行自我评价,总结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是否有效。因此,阅读后的自我监控可以帮助阅读者有效地调控自己阅读过程,使他们从被动接受信息的阅读者转变成为主体的主动和积极的参与者,从而消除了阅读者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使他们成为真正的自主阅读者,进而提高他们阅读能力,从阅读中扩大知识面。

五、结语

通过以上对学生英语阅读中元认知自我监控策略的探讨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自我监控策略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自我监控在阅读中可以使学生摆脱对老师和其他外部因素的依赖,自发地、自觉地、独立地对阅读前进行准备和计划,对阅读过程中进行调节和控制,以及对阅读后进行反馈总结和补救,使阅读活动成为一个习惯、自主、自觉的过程。因此,英语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和需要对元认知自我监控策略的有效合理的运用可以使他们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自主阅读模式,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Cresswell,a.Self-monitoringinstudentwriting:Developinglearnerresponsibility.eLt.2000.

[2]Harris,m.Self-assessmentoflanguagelearninginformalsettings.eLtJournal,1997,(51/1):12-20.

[3]oxford,R.L.LanguageLearningStrategies[m].newYork:newburyHousepublishers,1990.

[4]o’malley,J.m.&Chamot,a.V.LearningStrategiesinLanguageLearning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

[5]董奇,周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个人阅读总结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065-02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阅读能力的高低对于有效信息提取速度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从这个角度来讲,阅读能力是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四个能力中最为重要的。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能力也占据了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位置,《标准》中明确指出对于学生的教学要使其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要能通过阅读去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表达等。

其实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都很重视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十分有限。改变这一现状,还需要老师加强自己的素质培养,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使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一、加强学生字词积累

阅读能力是小学三年级以后才会出现的教学任务,因为只有经过一二年级对于生字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才能实现阅读,所以,阅读能力的前提就是要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如果学生连字词所表达的含义都分辨不清,自然就不能理解文章或语段所表达的信息。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就是要增加学生的字词积累,只有做到在阅读中没有文字障碍,阅读才能顺利进行。

课堂上的字词积累,只是一个有限的慢速的积累,毕竟,三年级以后,教学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帮助学生识字。简单来讲,课堂的字词积累是有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觉的字词积累,通过课外实践,自觉地进行语文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减少阅读过程中的生字障碍。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在拥有了一定量的字词积累以后,就要开始注重阅读方法的培养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简单轻松地理解文段信息,更加深入地挖掘文章含义,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阅读能力强。相反的,就算学生有一定的字词储备量,但在阅读的过程中找不到正确的方法,抓不住文段的关键信息点,得不到文段的主要内容,也就不会有很好的阅读能力。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遇到不能把握文章中心含义的学生,往往采取语言暴力方式打击学生的信心,这是不行的,也不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起到帮助;老师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阅读方法的教学上,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不同的文章所需要运用的阅读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小学老师在教学生阅读方法之前要先明确文体的类别。就小学来说,最多接触的文体就属记叙文,包括写人、叙事、写景、抒情等记叙文。在明确了文体和类别以后,就是具体阅读方法的教授了。在记叙文中,找到文段描述的主体,对主体部分的描述可用精读法,其余的描写可用略读法,这两种基本的阅读方法对小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三、训练学生思维方式

阅读能力是对文段的信息进行提取再综合加工形成自己的理解的过程。在这个信息提取的过程中,主要依赖的是学生的字词积累以及阅读方法,对信息的加工则需要依赖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提取文段信息以后,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对信息进行整合得到对文段理解的结论。从小学教学的角度来说,对信息的整合主要要求学生要有联想和发散性思维。语文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必须要打开学生的思想空间,才能让学生不拘泥于文段的文字限制,将信息的加工发挥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进行写人的记叙文阅读时,文段所描述的场景学生可能不熟悉,但是主人公类似的经历,或者心态,学生也许会似曾相识。这时候老师就需要调动学生的联想思维,将学生带入到文段的场景中去,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去理解、去感受。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思维方式自然就被打开,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会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知识是没有边界的,对于阅读的内容的选择,同样也是没有完结的。多种多样的文体,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学生的视野。所以,对学生阅读训练进行适时的归纳总结是很有必要的。所谓归纳总结,就是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文体进行总结,归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纠正学生在阅读中的误区。在长期的归纳总结下,学生就可以形成对复杂文体的辨别和对不同文章的理解,也就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语段的特点,适时地进行一些强化训练,让学生在强化训练中寻找特点和不同,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于不同文体的理解和阅读方式。学习就是一个由难到易的过程,经过不断的强化训练和归纳总结,学生对于在与阅读中遇到问题的处理能力大大增强。当学生形成归纳总结习惯的时候,在阅读中不论碰到什么问题,都能够合理运用方法进行解决,而这就是教师所希望的学生阅读能力真正形成的时候。

参考文献:

[1]杨国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2010,(12).

个人阅读总结篇10

要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插上翱翔的翅膀。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并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目前最为重要的工作。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实践,阅读课堂的“下放”就成了当务之急,老师必须要还学生以自由,才能使学生体验到个性化阅读快乐。

首先,在“读”上下功夫。我们都知道阅读教学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读”,学生既然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自然要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了。要让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的合理性,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时遵循科学规律对文本进行“百遍”阅读。如果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去解决一些问题,阅读的第一步基本上就可以完成任务了。在这一点上,学生大多能够比较理想地完成任务,只要教师带领学生做过类似的一些预习,学生就会模仿教师的方法和步骤规范地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另外,如果学生还能够通过阅读发现一些问题,阅读就进入了第二个境界。我经常让学生在预习过后,提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留出一定量的时间来专门解决学生的疑难。其实,学生的大多数疑难问题,都在课堂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假设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一些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授之以渔”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在这种时候,老师经常要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得出更规范的总结性学习规律,比如在进行小说阅读时学生对于人物性格的分析经常出现一些思维的误区。我就在点拨的时候为学生总结了我的个性化总结,比如主题等于时代背景加上主要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等于人物身份加上任务性格。人物性格等于描法加上表达效果等。而描法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得出较好的归纳。再前进一步,在循序渐进的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做到坚持阅读,善于思考,就会达到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的境界。这也为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以读促写,以写激励阅读的效果。

其次,在课堂上,老师要将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讨论中自然生成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和阅读体验。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小组合作探究法重新对自己的阅读方式和方法进行有效的修正,从而达到以趣促学,以竞争促进步的局面。另外,使用学案教学法,也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堂阅读课,我都会让学生进行学法总结。在学生从生涩到自如的讲解,竞争,互相挑剔,互相欣赏,甚至互相激励的场景,使语文阅读课堂上出现生气勃勃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