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监督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3:18

专项监督报告篇1

为响应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集团下发的《关于加强专项监督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通知》文件要求,改进XXX公司餐饮浪费行为的现象,我司近期开展了餐饮浪费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思路

为了切实做好餐饮浪费的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我部从思想认识、监督检查、执纪问责、健全制度规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五个方面着力入手,全面挖掘我司在餐饮浪费行为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剖析问题产生原因,找出解决的措施和方法,促进公司做好餐饮浪费行为的整治工作。

二、工作内容

(一)成立专项督导工作小组

我部为保障督导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专项工作组,工作组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主要方法与措施

1、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问题所在。

我部通过派遣专员,对单位食堂、公司所属酒店、工厂集中就餐点等重点场所,狙击公务活动用餐等重点事项开展专项监督,发现存在的不良现象和问题,进行一一登记和备案。

2、开展部门、个人自我查摆和剖析。

通过组织各部门和个人开展自我查摆和剖析活动,查摆自身存在的餐饮浪费行为,分析浪费行为发生的原因,继而找出问题根源所在,予以解决。

3、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对出现餐饮浪费行为的部门及个人提出诉责。在开展专项督导工作中,切实发现了个别部门、人员存在严重的餐饮浪费行为问题,对此我部作出相应的问责行为,要求其责任单位对其进行严肃批评及教育,并责令其进行整改。

4、明确各部门监督制度,形成长效监督机制。

通过组织各部门召开专题会,就如何监督管控餐饮浪费行为开展座谈,就如何管理监督所采取的手段与方法达成共识,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统一推行实施。

(三)问题内容:

三、问题原因分析

(一)人员节约思想薄弱

(二)物餐配送不合理

(三)事物口味不合

(四)取餐、就餐缺乏监督

(五)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四、下一步整改方向

(一)鼓励餐饮服务单位提升口味,提供免费打包等服务

(二)组织教育,提升员工的节约意识

(三)继续推进“光盘行动”。

(四)营造节约氛围,制作宣传板报和标识

专项监督报告篇2

一、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党的、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系列讲话精神及省市县各级扫黑除恶工作精神,按照“实事求是、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务求实效”的原则,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强化措施,主动作为,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切实解决当前我镇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为推进镇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问题导向,抓好整改落实。针对督查组反馈的问题,镇党委、政府深刻剖析问题根源,细化责任分工,不回避、不遗漏,找准症结下药,狠抓落实整改,要将坚持问题整改与根源整治紧密结合,全面提升整改质量,确保按期完成整改任务。

2、坚持举一反三,切实补齐短板。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督查反馈意见整改工作。要坚持标本兼治,突出补好薄弱环节,举一反三,深入查找梳理存在的问题,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信息公开到位。按照督查组的要求,实事求是,不讲理由,不讨价还价,坚决按时按要求完成整改任务,由点到面辐射扩散,彻底解决问题不留死角。

3、坚持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建加强自查自纠,防止反馈问题反弹,层层落实责任,上下形成合力;加强督查问责,形成有效震慑,建立领导小组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定期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明察暗访,确保措施到位,整改得力,成效明显。

三、整改任务

(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还不够扎实

整改情况:一是强化责任意识。镇党委、纪委切实扛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结合目前正在实施的西狭大道征地工作,在工作安排、氛围营造、加大宣传上发力,党委会议学习各级扫黑除恶会议精神3次,做出具体安排部署3次,微信信息4篇,悬挂标语6幅,工作氛围愈发浓厚;二是加强工作指导。党委会议明确各村包领导为村级工作指导员,在村级进一步宣传党和政府打击黑恶势力的坚定决心,进一步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的实际成效,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积极监督,深挖涉黑涉恶势力保护伞,用实际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未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宣传形式和内容还不够扎实

整改情况:一是2月25日印发了《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工作方案》,确定了扫黑除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宣传重点,在强化宣传方面明确了工作方向;二是丰富宣传内容。针对宣传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全面的问题,我镇及时研究宣传方案,在微信公众平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报道15条原则》、《关于公布扫黑除恶举报方式的公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应知应会工作手册》等4篇,内容涉及电话举报、宣传注意事项、工作开始时间、整治重点对象等方面,内容较为详实;三是创新宣传方式,结合工作实际,我镇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开展法制讲座、悬挂标语横幅、印发漫画册、村民代表大会传达文件会议精神等形式,将最新的工作动态及取得成果传递至基层群众中。

专项监督报告篇3

一、领导重视、全面部署

公司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学习动员大会,第一时间将通知精神传达到每一名领导干部,组织学习,提高认识,对照文件精神,认真学习,防微杜渐,克服思想上的薄弱点,全面做好自查自纠工作,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产生。会后各部门各子公司进行分别学习讨论。

二、落实两个责任,加强监督管理

公司党委自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纪检监察认真履职,财务部门严格把关,坚持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和坚持抓早抓小,把一切不廉洁的行为处置在萌芽状态。通过领导干部相互之间和员工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国庆节、中秋节期间未发现和未收到反映我公司领导干部有违纪违规的行为和问题。

三、多项措施,确保落实

一是完善监督制度。公司及时下发市纪委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强化正风肃纪确保“国庆”“中秋”清廉过节的通知》,在各部门各子公司进行宣传,做到全体干部员工人人知于心,守与行,郑重承诺不送收“红包”,不用公款接待,不乱用公车,坚决反对奢侈浪费。

二是加大明察暗访力度。为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公司作风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督查组。在节假日前后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路线的形式,不定期到各部门、各子公司,干部住所及其他有关场所开展暗访检查。重点对违反“禁酒令”、 违规公款吃喝、违规送收礼品、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违规使用公车、“私车公养”或向其他单位借车,涉赌涉毒、人员在位及值班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令行禁止。

三是严肃责任追究。对上级部门暗访组和公司“国庆、中秋”干部作风督查组发现的干部作风存在问题,做到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对抗拒检查、拒不纠正、顶风违纪的,按有关规定从严从重处理。如发现领导干部不抓不管、工作措施不力,导致节日期间发生干部作风严重问题的,要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尤其是党员干部参与的、送收“红包’的,一经查实,一律严肃按相关规定处理。

四是加强长假期间工作安排。公司节前组织相关部门和子公司,对国庆中秋期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制作国庆、中秋期间值班表,节假日期间保证每天至少有一位领导带队值班,每天都由领导带队到相关项目工地现场对施工进度和安全工作进行督导。

四、严格要求,改进作风

一是严格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要求党员、干部和每一名员工都要牢固树立廉洁意识,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禁用公款购买赠送豪华月饼;严禁收送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或明显超出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严禁组织参加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或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严禁违反“禁酒令”等违规公款吃喝问题;严禁自定薪酬或者滥发津贴、补贴、奖金;严禁违规参加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严禁公车私用或“私车公养”;严禁涉赌涉毒;严禁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严禁违规出入私人会所或带有私人会所性质的隐蔽场所以及出现其他隐身变异“四风问题”。另外,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醒和约束,坚决抵制各种不良风气。

专项监督报告篇4

“常规武器”的力量 

在人大历史上,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一直是监督的“常规模式”。 

说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是“常规武器”,是因为使用频率高,为各级人大常委会使用,并且还是监督法中四种经常性手段之中的“经常”。资料显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中共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41个专项工作报告,15个决算、审计和计划执行情况报告。而湖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五年中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达到130项。 

当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步入常态时,人们更关注其实效,即如何走出“蜻蜓点水”的仓促和“说了白说,一审了之”的窘境。 

可喜的是,近年来人大常委会审议渐渐成了一种实质性讨论,对报告内容的具体审查也更加广泛而深刻,通过交办和督办审议意见等形式,努力提高监督实效。比如说,从2003年10月起,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开始整理、交办《审议意见》,使人大监督工作更有深度、更具实效。当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有关工作报告后,积极向国务院提出建议,促进了出口退税拖欠问题的解决。根据常委会的建议,国务院连续四年从超收收入中共拿出2422亿元用于解决出口退税历史欠账,及时作出改革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有力地推动了拖欠出口退税问题的解决。 

建立通畅的监督系统 

用好人大监督的“常规武器”,关键是监督“入口”和“出口”能够通畅。“入口”不通,议题不准,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缺乏针对性,缺乏民意基础;出口不通,审议意见落地无声,监督缺乏实效。 

监督法规定,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议题,根据七种途径反映的问题来确定,包括常委会执法检查、人大代表建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反映、各专委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调研、信访、社会关注的问题,以及“一府两院” 要求报告专项工作。 

在监督议题来源的路径中,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专委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调研的问题和“一府两院”要求报告专项工作往往受青睐。而代表建议、信访反映的问题没有与监督议题对接到位。这就造成代表建议年年提、群众重复信访比较集中的倾向性问题无法有效解决。资料显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共受理群众来信47万多件次,接待来访21万批次。在省级人大,一次人代会上代表提出的建议有上千件,群众每年的信访达上万件次。代表建议、信访反映的问题事实上成了人大监督的信息资源库,这里面包含监督法所提“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利用好这些信息资源,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更有现实针对性,可以促进社会关注问题的解决。因此,应充分发挥专委会、办事机构归集信息的作用,注意分析、综合代表建议、信访、舆论反映比较集中的信息,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人大监督的议题,以便从制度上、源头上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近年来,有的地方流行通过媒体在短期内向社会征集建议议题,这种做法引起了公众关注,也起到了收集一些社情民意的效果。但是,匆匆征集民意也有量少、面窄、质量不高的问题。笔者认为,人大监督应着重用好制度内的信息渠道,重视民意舆情的日常归集和分析,而不是另辟蹊径,大路不走抄“小路”收集监督议题。 

按照监督法规定,处理审议意见是人大常规监督的一着重棋。审议意见是联结监督程序与监督结果的纽带。处理审议意见是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出口”,直接关系到监督实效。监督“出口”若遭遇“瓶颈”,监督效能就很难释放。因此,交办审议意见、处理审议意见、督办审议意见、报告审议意见处理情况这些环节应当见诸实效。 

对于特别重要的专项工作报告,常委会可以直接作出决议,要求政府、“两院”执行,解决问题的力度和成效更大。比如说,2008年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的报告》,作出了决议,要求“举全国之力,扎扎实实做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 实践中,人大常委会就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的次数极少,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另外,监督法设定了监督公开原则,要求常委会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应向本级人大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保证公众对人大监督的知情权,促进人大监督不断增强实效。监督公开原则,尤其是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公开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启动,这是执行监督法、保障监督系统通畅的应当填补的空间。 

表决报告及问责之争论 

近年来,地方人大常委会对听取和审议的专项工作报告进行表决在一些地方渐渐推开。一项调查表明,湖北省17个市、州、林区、直管市中,有9个城市实施了对“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满意度测评,并在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中作了相应的规定。 

因为表决不“过关”,常委会否决工作报告的案例屡见不鲜。比如说,在2006年,有甘肃省金昌市、夏河县,湖北省荆州市,河南省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分别否决了交警、检察院、政府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看病难代表议案办理等报告。当年2月,因政府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存在严重问题,海南省临高县人大常委会否决了政府关于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报告。而更由于一些单位和部门敷衍了事,不做实质性整改,该县人大常委会于一个月后又否决了县政府的整改工作报告。郑州市政府办理看病难议案的专项工作报告未被通过事件更是位列 “2006年度中国十大宪法事例”之中。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还规定,对被否决工作报告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将启动质询、辞职、撤职等问责程序。 

这些表决和否决专项工作报告的案例,为媒体和民众所称赞。但随之而来的是关于表决专项工作报告是否合乎法理之争。 

有人认为,常委会对报告进行表决,是完善人大监督工作程序的制度创新,增强了人大监督的刚性和实效。监督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表决工作报告与监督法并不相悖。 

有人则持不同意见,认为表决专项工作报告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要慎重行事。 

应该说,地方人大常委会这种提高监督效能的探索精神值得肯定。监督法在规范人大监督的同时,也为人大监督工作创新预留了空间。如果把表决专项工作报告简单定性为“违背监督法”恐怕不够审慎。但是,表决单项工作报告确实面临着“妥当”、“科学”与否的问题。笔者认为,地方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如果对法律实施主管机关或有关部门的工作不满意,可以启用质询等监督手段,表决专项工作报告应慎用;对于事关大局、需要大力整改或推动的专项工作,可以对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有关机关必须执行人大常委会的决议。这样一来,既没有法律障碍,又可以解决审议疲软的问题。 

2002年8月底,首次提交审议的《监督法》草案曾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未批准工作报告的,可以由大会主席团提出处理意见,提请大会决定。”草案中还规定“工作报告未被批准的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应当于两个月内举行会议,听取和审议提出报告的机关根据代表审议意见再作的报告”。 

 

但是,2006年8月通过的监督法却没有工作报告“未通过”的规定。对于工作报告未获通过是不是启动问责程序这一问题,200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针对某省人大拟在《议事规则》中作出“工作报告在省人大或者常委会会议上两次未获批准,报告机关负责人应当提出辞职请求的规定”作出的答复是:“法律没有规定,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暂不做规定为宜。” 

工作报告未被通过,说明人大常委会对政府某一方面的工作不满意,而不是说报告的形式要件、文字表达有问题。有专家认为,若工作报告两次仍不被通过,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应立即提出辞职,“这是一个责任制政府和一个负责任的官员应当做的。” 

笔者认为,工作报告未被通过,有很多情形,比如说工作条件、法制环境等等,有的并不完全是法律实施主管机关的工作原因。人大应区别对待,不宜断然启动问责程序。 

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律的“真空”导致“未通过”案处理棘手的同时,也为地方人大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空间。可以预见,在监督实践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对“一府两院”报告“未通过”及处理程序,相关法律会作出更加规范而成熟的回应。 

审议意见的效力和形成 

关于审议意见的效力问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乔晓阳在其主编的监督法学习问答(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第1版)一书中有明确的界定:“审议意见从性质上说,不是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的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 

2006年9月,《全国人大机关贯彻实施监督法若干意见》将审议意见界定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人员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决算报告、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审计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报告的意见、建议”,“《审议意见》要努力做到真实、全面、准确、鲜明。不同意见要如实反映,供‘一府两院’研究整改时参考。”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在关于该意见的说明中进一步指出,《审议意见》是出席、列席常委会会议同志发言的综合,是对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报告的总体评价和对被监督单位工作的建议、批评与意见。盛华仁将审议意见的功能定位为“参考”,即被监督单位改进工作的参考,提供给干部管理部门作为考核了解干部的参考,报请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参考。 

监督法规定,“一府两院”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而不是执行。可见,审议意见并不具有实体性的约束力,只有程序性的约束力,即“一府两院”必须研究处理,并书面报告处理情况。 

在明确审议意见的效力问题之后,需要把握审议意见的内容和制发程序。实践中,对此有不同的做法。 

在审议意见内容方面,一种是包括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人员的意见、建议,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另一种只包括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建议。笔者认为,既然审议意见不具有法律效力,把列席会议的人大代表意见列入其中“参考”也并无不妥之处。 

审议意见的形成和交办大体上有三种途径:一种是由常委会工作机构、办事机构归纳整理后送请有关专门委员会负责人核阅后,报秘书长签发,分送“一府两院”研究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采用这种形式。另一种是由有关专委会或者其他工作机构整理后经主任会议审议后交办。如2007年11月,北京市各级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办法规定,“由有关人大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在常务委员会会议结束后及时整理,经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形成审议意见书。”第三种是审议意见经由人大常委会审议、表决后交办。 

笔者认为,审议意见是常委会组成人员意见的综合表达,审议意见无法也无须上升为常委会的统一意志,常委会表决审议意见明显不妥。主任会议负责处理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由主任会议通过并交办审议意见程序得当。 

专项监督报告篇5

十年辛苦不寻常

2015年,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就监督法贯彻实施情况开展全省大调研,对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责、增强监督实效的做法与经验、成效与困难进行深入剖析。从调研情况来看,监督法贯彻实施有力促进了各级人大监督工作的开展,为提升地方人大工作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推进了人大监督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监督法颁布实施前,各级人大开展监督工作的主要法治依据散见于地方组织法、预算法、审计法等法律之中,当时人大监督工作的突出特点是活力足、创新多,突出问题是各地人大监督方式不一、监督工作的持续性不足。监督法颁布实施后,明确规定了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检查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等七种监督方式,实现了人大监督领域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了全国各级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指向、方式和程序。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于2006年制定了《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贯彻实施监督法若干意见》,2008年通过了《湖南省人大常委会监督条例》,2014年出台了《关于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整理、转办、督办、通报和公布工作的操作流程》,并指导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建立健全了相关工作制度,有效促进了人大监督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

(二)开启了人大监督工作以上率下的新模式。长期以来,人大监督工作“突破在地方,规范在中央”,越往上走,常规性、因循性越突出,有突破、有新意的监督亮点大多在市县两级。但监督法颁布实施三年后,这种情况有了变化。2010年6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结合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进行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到2015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了18次专题询问,并出台了《关于改进完善专题询问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引领示范下,2011年,上海、湖南、贵州等20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先后开展了专题询问。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也纷纷跟进,并在制度建设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如浙江省温岭市、衢州市于2011年分别制定了《专题询问暂行办法》,福建省福安市2012年通过了《关于开展专题询问的暂行办法》。截至2015年底,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开展了5次专题询问,省、市、县三级人大常委会开展了139次专题询问。这种以上率下的监督工作新模式,增强了人大监督的协同性、权威性,推动了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破解。

(三)增强了部分监督领域的工作实效。监督法颁布实施十年来,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计划预算审查监督、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检查、备案审查等,在工作规范、监督实效、各方认同上取得了明显进步。如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已成为各级人大常委会最常用的监督方式,从议题选取、会前调研、审议意见形成和交办、办理情况跟踪督促、办理结果评价等,各级人大常委会都形成了详细、适用的制度和机制,并且在实践中还与代表工作、专题询问等结合起来,增强了监督工作的整体效能。财政预算决算审查监督,从“薄薄一张纸,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到预算资料成本成摞,部门预算上代表大会成为常规动作,预算决算公开逐步覆盖全部预算单位,政府花钱的透明度不断提高。2012年,湖南省建立预算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提前报告并提请审查批准制度,将省本级预算超收收入从“当年超收、当年使用”调整为“当年超收、下年使用”;2013年,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将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审计报告指出问题涉及单位必须向常委会报告整改情况,增强了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的完整性、约束力。

(四)保障了人大监督工作的实践探索。监督法实施过程中,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具体工作方式上进行了可贵探索。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专题询问,地方人大的代表大会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特别是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工作评议、代表评议,丰富了监督法实践形式,推动了监督工作开展。这些探索创新,大多是监督法与地方组织法、代表法、预算法等相关规定的结合运用,符合法律规范,在实践中得到各方的认可与支持。近年来,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加强跟踪监督,对审计报告指出问题、执法检查报告交办事项等,每年听取整改情况报告,持之以恒推动问题解决。湖南省娄底市、郴州市、湘西自治州等市(州)及部分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专项工作报告票决制,满意票不过半的,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后再次报告。还有的县市区探索对审议意见办理工作开展督查,对办理情况报告再次票决,压紧压实了整改工作责任。

绕不过的问题与困难

毋庸讳言,监督法本身的缺陷、各地工作情况的千差万别、基层人大建设的长期“欠账”、民主法治建设的整体滞后,给监督法贯彻实施带来了诸多困难,直接影响了监督法的实践成效。

专项监督报告篇6

第二条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监事会(以下简称监事会)以及监事会对企业实施监督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监事会由省政府派出,省国资委受省政府委托负责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协调监事会和省级有关部门和地方有关部门的联系。

第四条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5人,其中职工监事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监事会主席、副主席、专职监事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担任1至3家国有企业监事会的相应职务。

第五条监事会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一)出资人至上原则。坚持国有出资人立场,维护国有资产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过程监督原则。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对企业运行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

(三)有效监督原则。依法监督检查,讲究方式方法,保护经营者创新精神,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及时性原则。发现危害及可能危害国有资产安全的问题,及时提出监督意见、建议并向出资人报告。

(五)不干预原则。不参与、不干预企业正常的经营决策和经营活动。

第六条监事会的主要职权:

(一)监督检查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企业遵循国有出资人意志、维护国有资产合法权益的情况;企业执行公司章程和重要管理制度的情况;

(二)监督检查企业国有资产运行和保值增值情况;企业利润分配、弥补亏损方案执行情况;企业战略规划、经营预算、经营责任合同的执行情况;企业资产重组、改制及产权转让的情况。

(三)监督检查企业财务账目及有关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独立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对企业重大风险和问题提出预警和报告。

(四)监督检查董事、经营班子成员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执行企业职务的行为,评价其工作业绩,对其奖惩和任免提出建议;当董事、经营班子成员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企业的利益时,要求其予以纠正。

(五)监督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风险防范体系、产权监督网络的建设及运行情况;指导企业所属全资、控股子企业的监事会工作或专职监管工作。

(六)在监督检查时,有权约谈企业领导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有关情况和问题进行调查了解。

(七)出资人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七条监事会主席主持监事会工作,召集监事会会议,督促、检查监事会决议的执行,协调监事会与企业及其他部门的工作关系。监事会其他成员在监事会主席领导下,按照监事会内部分工履行职责。

第八条监事会按照知情、调查、报告、建议、纠正的工作要求,通过参加会议、阅读文件、查询资料、实地察看、听取汇报、专项检查等形式履行监督职责,通过实施日常监督、重点监督和内控制度监督实现对企业运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第九条监事可以列席企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以及与企业经济工作相关的综合性会议和专题会议。

第十条监事会可以根据监督工作的需要对企业有关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时可以作进一步的调查。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协助其工作,费用由企业承担。

第十一条监事会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可以建议企业自行改正;发现紧急重大问题时,应及时向省国资委报告,必要时也可直接向省政府报告;发现存在严重问题时,报经省国资委批准后,可以对企业进行核查和专项审计。

第十二条监事会对企业所属子企业依法进行检查时,经与企业主要负责人协商同意,可调用企业内部审计、监察力量。

第十三条监事会要加强与地方财政、税务、审计、监察、工商等其他监督部门的工作联系和信息沟通,形成监督合力。综合运用中介机构的工作成果,提高监督效率。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及时向监事会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及经营管理活动信息,不得拒绝、隐匿和提供虚假信息。监事会履行职责所进行的各项工作,企业应当予以协助配合。企业不予协助配合造成后果的,或者妨碍、阻扰监事会正常履行职责的,将追究企业相关负责人及其他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十五条监事会应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作出客观分析、评价,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并按照要求向省国资委提交工作报告。报告应当体现及时性、客观性、准确性原则。

监事必要时也可以独立向省国资委报告企业的重大问题。

第十六条监事会工作报告分定期报告和专项报告。

(一)定期报告主要反映企业经营中的重大情况,对董事会的重大决策、年度工作、财务执行情况、企业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等进行分析评价,并对企业存在问题的处理建议。定期报告分半年度报告和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于7月底前完成,年度报告于次年4月底前完成。

(二)专项报告主要反映企业以及企业以出资人身份行使职权的领域发生或可能发生国有重大资产变化、重大资产损失和违规违法行为,监事会对企业进行专项检查的情况,以及根据监管工作实践就某一问题形成的意见、建议。专项报告一般为一事一报,及时报送。对紧急、突发的重大情况,可以先口头报告,再书面报告。

第十七条监事会工作报告设密级,监事对报告事项要确保真实,涉及的内容可以要求企业予以核实,但报告中有关分析评价、意见建议等内容不得随意透露。对报告中涉及监事会职权内事项,要敢于坚持原则,提出纠正意见并督促落实。

第十八条监事会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召开监事会议。监事会应当制定本企业监事会会议规程和议事规则,完善会议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监事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专题会议。

第十九条监事会定期会议每年召开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

(一)审议通过监事会工作计划和报告;

(二)审议通过监事会对企业的监督检查报告;

(三)审议监事会主席或三分之一以上(含三分之一)监事提请审议的事项。

第二十条监事会专题会议不定期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

(一)讨论、审议专项检查事项;

(二)讨论、审议需要提请省国资委进行专项审计或核查的事项;

(三)讨论、审议监事会向省国资委提交的重要的专项报告;

(四)其他需要讨论和审议的事项。

第二十一条监事会会议应当由全体监事参加;监事若不能参加会议,应当向监事会主席或会议召集人请假并委托其他监事行使表决权。监事会决议应当经半数以上监事通过。监事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监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监事有不同意见应在会议记录中予以记载。

第二十二条监事会召开的重要会议应当形成会议纪要,由监事会主席审签,并报省国资委备案。

第二十三条监事会成员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得泄露工作秘密和企业的商业秘密;不得接受企业的任何报酬、福利、馈赠;不得参加由企业安排、组织或者支付费用的宴请、娱乐、旅游、出访等有可能影响公正履行公务的活动;不得在企业入股和为自己、亲友及其他人谋取私利;不得在企业报销与公务无关的任何费用。企业发现监事会成员违反有关规定的,应及时向省国资委报告。

第二十四条省国资委对监事会事务进行指导,发挥监事会作用,运用监事会监督检查成果。在考核调整企业领导班子时,应充分听取和重视监事会主席意见。在制定国有资产监管的规章制度,研究决定企业改制重组、产权变动和业绩考核等重大事项时,征求监事会意见并适时通报结果。

第二十五条省国资委对监事会成员进行日常管理,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水平。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按有关组织程序考核其履行职务的情况,对监督检查中成绩突出,为维护国有资产权益作出重要贡献的监事会成员要给予表彰。

第二十六条监事会成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企业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隐匿不报的;

(二)失职或渎职造成国有资产权益重大损失的;

(三)与企业串通编造虚假检查报告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情节严重的。

第二十七条监事会依法履行职责所需的办公、专项检查等有关费用有企业承担。企业按财务规定在管理费用中列支。

第二十八条监事会应根据监事会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企业的监事会工作制度。

专项监督报告篇7

为积极做好专项工作评议,进一步增强人大监督实效,2013年*月28日至?*月2日,__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__*带队,专程赴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石峰区、常德市安乡县和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荆州市荆州区,学习考察开展专项工作评议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学习考察组先后与五个区县人大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并就具体实施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通过学习考察,大家对如何推进专项工作评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五区县开展专项工作评议的主要做法

20__年《监督法》颁布实施后,全国许多地方人大按照《宪法》、《监督法》的要求,对履行人大监督职能、增强监督实效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此次学习考察的五区县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新开展专项工作评议,并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规范工作程序。五区县人大根据《宪法》、《监督法》及省、市人大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分别制定了专项工作评议的实施办法,并经过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实施办法对开展专项工作评议的目的、原则、评议的对象、内容及方法步骤等都作出明确规定。专项工作评议时间跨度较长,五区县在具体实施中大体分为准备、调查、评议和整改四个阶段。每年确定了评议对象和评议内容后,各区县再制定专项工作评议实施方案,就专项工作评议实施的具体时间、调查对象、评议调查组人员组成等事项作出详细安排,保证了每年专项工作评议规范、有序进行。

(二)确定评议对象。五区县将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直属机构,法院、检察院和垂直管理部门都纳入评议范围,每年根据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不同形式确定评议对象。芦淞区、石峰区由各工作机构推选,主任会议研究确定4-6个部门,对其进行评议,原则上每届人大常委会对被评议对象的工作至少评议一次。樊城区、荆州区由各工作机构推选,主任会议讨论后提交常委会票决确定5-8个部门,对其进行评议。安乡县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议题,经主任会议讨论研究后,由常委会票决确定评议议题,自实施以来先后对规划、广播电视、农电、经适房、廉租房等专项工作进行评议,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取得了良好的监督效果。

(三)广泛深入调研。五区县在确定评议部门或议题后,都成立评议调查组,由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组成,也可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或群众代表参加。调查组深入到被评议部门及其服务对象、基层群众当中,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调阅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掌握真实情况,形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写明专项工作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经主任会议讨论后向常委会报告,为常委会会议审议和满意度测评提供参考。

(四)民主公开测评。五区县都是召开常委会会议进行评议,其中芦淞区、石峰区、樊城区、荆州区的程序相同:一是听取被评议部门的专项工作报告;二是听取评议调查组的调查报告;三是由常委会组成人员、调查组人员、列席常委会会议的代表及其他同志评议发言,被评议部门负责人回答有关询问;四是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当场宣布测评结果。常委会将评议情况向区委报告,通报垂直管理部门的上级主管部门,同时向社会公布。芦淞区和石峰区规定,测评结果为“不满意”的,常委会可以启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程序。樊城区规定测评结果作为区委实绩考核和组织人事部门公务员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安乡县在会议评议时不立即进行测评,而是形成评议意见交有关部门研究处理,于六个月后听取评议意见整改情况的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

(五)整改贯穿始终。五区县坚持把整改放在突出位置,贯穿于工作评议的全过程。评议调查前,要求被评议部门开展自查自纠,做到“未评先改”;评议调查期间,将收集到的意见及时反馈给部门,要求对照问题,采取措施,做到“边评边改”;集中评议后,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意见,向被评议部门印送专项工作评议意见,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做好整改工作,实现“集中整改”,有效地推动了相关工作开展。

二、五区县开展专项工作评议的特点及成效

五区县实施专项工作评议以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完善,组织程序更加规范,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中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一)坚持服务大局,得到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五区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选择确定每年的评议对象,在制定年度专项工作评议计划时向党委请示,评议结果及时向党委报告,保证了专项工作评议在党委的支持下顺利开展。

(二)坚持依法规范,取得了良好的监督实效。五区县从确定评议对象、评议内容,到调查、民主评议、整改等环节,都严格依据监督法要求,按程序推进,按规定办理,不走过场,力求实效。同时注重监督与支持相结合,通过深入调查了解,给被评议部门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操作性强的建议,帮助部门改进工作,增强了部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意识,使部门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为民服务水平,达到了以评议促进工作的目的。(三)坚持公开公正,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五区县开展专项工作评议的议题和部门由常委会票决确定,调研中邀请相关代表、专家、群众参加,常委会评议时列席人员可以发表意见,整个评议过程始终保持公开、透明、民主,让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了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活动,密切了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可。三、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实践证明,开展专项工作评议,有利于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有利于推动“一府两院”改进工作,是人大监督向实质性推进的深化,符合法律原则,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实际需要,应当进一步坚持、发展和完善。

(一)开展专项工作评议是贯彻党的十精神、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现实需要。党的十报告指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专项工作评议,融人大常委会监督、人大代表监督和公众监督为一体,是更直观、更全面、更具有操作性的监督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具体体现。

(二)开展专项工作评议是履行监督职权、增强监督实效的重要途径。五区县开展专项工作评议,从范围上将垂直管理部门纳入监督对象,更有利于对本行政辖区内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从内容上,都是围绕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常委会票决确定被评议部门或议题,有的还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集中性,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人大监督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三)开展专项工作评议是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方式的创新和发展。开展专项工作评议,是对“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这一监督手段的延伸和拓展。专项工作评议过程中,既有调查研究、视察、执法检查,也有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程序,是人大监督职权的综合运用。同时,专项工作评议吸收代表、专家、学者、群众等参加,使监督过程更加民主、公开,评议结果更加公平、公正,符合宪法和法律精神,是人大监督方式的创新和发展。

(四)开展专项工作评议是对“一府两院”改进工作的有力推动。开展专项工作评议,有利于引导群众了解并支持被评议部门工作,为部门工作营造良好氛围;有利于被评议部门了解社会各界的意见,对自身工作作出正确估价,找准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因此,评议只是手段,保障发展、促进发展才是目的,通过这种监督形式,能够评出新作风,评出新气象,评出新干劲,评出新动力。

四、对我区开展专项工作评议的几点建议

五区县开展专项工作评议时间较早,经验成熟,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我区应当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专项工作评议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制定方案,积极稳妥推进,确保专项工作评议取得实效。

(一)明确专项工作评议的目的和原则。开展专项工作评议,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监督职权的一种手段和形式,其根本目的是促进“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增强宗旨意识、法制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做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真正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专项工作评议必须在区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工作计划安排要向区委请示,评议结果要向区委汇报,争取区委对评议工作的指导,确保专项工作评议紧扣全区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二是坚持依法评议。要严格按照《监督法》和各级人大的有关办法、规定进行,切实做到依法、规范、科学、有序。三是坚持实事求是。要深入广泛开展评议调查,充分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保证评议的科学性、准确性。四是坚持讲求实效。要通过评议,切实督促、帮助部门改进工作,真正达到以评议促工作的目的。

(二)把握好组织实施中的关键问题。监督法中没有对专项工作评议的具体事项进行明确规定,我区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对实施中的关键问题予以明确,确保专项工作评议顺利开展。

一是关于专项工作评议的主体。专项工作评议的主体是区人大常委会,由主任会议组织实施。建议在评议工作过程中,吸收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参加,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代表和群众可以列席常委会会议,对专项工作报告发表意见,但不参与表决投票。

二是关于专项工作评议的对象。专项工作评议的对象应为区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区人民政府直属机构,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驻周垂直管理的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

三是关于专项工作评议的内容。建议我区专项工作评议的内容为:贯彻落实区委决策部署、全区中心工作及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完成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情况;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其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四是关于专项工作评议议题的确定。建议议题确定程序为:1.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在区人大网站及有关媒体上公告,面向各级人大代表、广大群众公开征集评议议题;2.区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根据公开征集议题情况,分别与联系部门对接,并提出2-4项初步议题建议;3.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综合初步议题建议,提交主任会议研究,确定向常委会提出议题建议;4.区人大常委会会议以差额投票表决方式,每年确定4-6项专项工作评议议题;5.根据评议议题,确定相对应的被评议部门和单位。

五是关于评议结果的运用。建议评议情况和评议结果向区委报告,向区政府和区委组织部书面通报,将其作为对部门和单位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垂直管理部门的评议情况和测评结果,向其上级主管部门书面通报,建议将其作为对部门年度工作考核的参考。区人大常委会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开评议结果,增强评议透明度。

经两次测评均为“不满意”的,报经区委同意,属于区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人员由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启动免职程序;不属于区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人员按干部管理权限建议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工作调整。

(三)突出抓好四个主要阶段。专项工作评议时间长,跨度大,我区在确保评议质量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程序,科学安排时间,从而提高效率。建议分为准备、调研、评议、整改四个阶段:

一是准备阶段。专项工作评议议题确定后,区人大常委会适时召开被评议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提出要求;被评议部门和单位应按照要求,做好有关准备工作,并结合自身工作或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制定《评议调研方案》,组成评议调研组,统一组织专题调研。评议调研组由熟悉相关工作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常委会相关机构人员、相关区人大代表组成。必要时,可邀请部分驻周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及相关专业人员参加。

二是调研阶段。评议调研组按照《评议调研方案》的要求,组织开展评议调研,可采取听取工作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走访、公开征集意见等方式,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深入了解有关情况,形成调研报告,经主任会议研究后,提交人大常委会供会议评议时参考。

三是评议阶段。召开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对专项工作进行评议。评议分为5个步骤:1.听取被评议部门专项工作报告;2.听取调研组的调研报告;3.专题询问,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专项工作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题询问,被评议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回答询问;4.会议评议,对专项工作进行评议;5.满意度测评,由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现场打分,并当场宣布测评结果。经第一次测评为“不满意”的,被评议部门和单位应当在下一次常委会会议上报告整改落实情况,然后由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第二次测评。

专项监督报告篇8

北京市教育督导制度的建立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906年(清光绪32年),随清末“废科举,兴学堂”设京师督学局。1987年,北京市教育局督学室建立,为北京市现行教育督导机构奠定了基础。1996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同时举行成立和挂牌仪式,这标志着北京市现行教育督导机构基本形成。2007年,市政府任命了正局级专职主任,进一步增强了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和相对独立性。目前,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行政编制17名,设主任1名(正局级),副主任3名(副局级),内设综合处、督导一处、督导二处3个正处级内设机构。

2010年2月,北京市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成立,编制12名,同时核增处级领导职数1正1副,主要承担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的理论研究、工具开发、数据库管理和维护及事务性工作。2012年,筹备设立北京市督学研修中心,主要承担督学专业化发展的理论研究、督学资格认定、督学资源库建设和管理、课程的研发和培训工作。以上两个机构的成立将进一步促进北京教育督导的专业化发展。历经20余年,北京市教育督导积极构建现代化教育督导体系,扎实推进教育督导思想和理念、体制和机制、内容和方法手段、制度和督学队伍建设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制定督导监测指标体系

2007年初,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启动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办法和评价数据库等基础研究工作。2008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价方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制定了督导监测的指标体系和工作方案。

同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价方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制定了督导监测的指标体系和工作方案。督导监测的指标体系包括了《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督导评价指标体系》中可以量化的经费保障、办学条件、干部教师配置、普及水平等4项一级指标和27项二级监测指标。2008年6月,召开“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专项督导启动大会”,并对全市18个区县和燕山地区办事处进行督导、监测。

■建立督导监测工作机制

在督导监测工作中,我们抓住“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撰写报告、结果应用”几个主要环节,初步建立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监测的工作机制。

一是各区县在自查自评的基础上完成数据采集任务,形成本区县数据库,并报送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二是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专家和督学,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核实区县数据,经过统计测算、分析整理和归纳总结,形成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督导监测报告。

三是建立督导监测结果的报告和公布制度。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督导监测,并建立了全市均衡发展状况数据分析系统和信息平台。2010年,我们通过综合差异系数和经济学领域的基尼系数,对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分析,形成了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专项督导报告。这是全国第一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督导报告,在全市乃至全国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评价。

■督导监测的结果及成效

从督导监测的结果来看,全市教育资源配置基本均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

一是全市义务教育区域间均衡状况。4项一级指标中,普及水平为均衡;经费保障、办学条件和干部师资配置等指标为比较均衡。27项二级指标中,9项均衡,主要为学生毕业率、体质健康和教师学历等方面;8项比较均衡,主要为专用教室和图书达标率、生均教育经费、骨干教师及高级职务教师比例等方面;8项基本均衡,主要为生均音体美器材室、占地面积、公用经费等方面;两项不均衡,分别为市级骨干教师比例和每台学生机使用人数。

二是城乡学校间的差距在显著缩小。对比城镇和农村两类学校的27项二级监测指标,农村学校有9项指标高于城镇学校,集中在办学条件和经费保障方面;6项监测指标与城镇持平;低于城镇的指标12项,集中在干部教师配置方面,其他指标差距不明显。

专项监督报告篇9

关键词:监督法;专项监督;执法检查

监督法颁布后,引起了全国的重视,各地都掀起了学习监督法的高潮。但在学习和适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认识。较为突出的是认为监督法是部对“事(工作)”不对“人(领导干部)”的法,监督法规定的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七项监督职权基本上都是工作监督,因而觉得监督法颁布后人大对领导干部个人监督的手段少了,监督的力度小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认为,监督法规定的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七项监督职权虽然都是工作监督,但工作是“人”(领导干部)干的,工作干不好,“人”(领导干部)就有问题。因此,人大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就是对“一府两院”领导干部的监督。这就需要在实践中深刻领会监督法,把监督法的精神学精、吃透。下面谈点个人看法:

一、需要领会的问题:专项监督如何界定

监督法基本廓清了监督谁、监督什么、怎样监督的问题。监督工作的各个方面,监督法用七个章节分别作了规定。居于七个方面之首的是第二章内容,即“听取和审议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这应该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能取得监督效果的重要监督内容。专项工作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何确定议题,成为各级人大常委会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监督法第9条对议题确定的途径作了六个方面的原则规定,即:(1)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2)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集中反映的问题;(3)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4)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在调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5)人民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6)社会普遍关注的其他问题。实际工作中,六个方面所含盖的问题可能很多,不同社会群体对不同工作的利益攸关度不一样,“突出”、“集中”、“普遍”也都是较为模糊的概念,而如何确定专项工作监督的议题,依据人大常委会集体行使职权的原则,需由常委会决定。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对工作全局有准确的把握,需要道德良知和社会正义感,需要为民请命的勇气,更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为此,要建立两个机制来保证议题确定上的程序化和规范化。

一是建立议题收集机构,成立专门班子。班子成员不仅是常委委员,也可以吸收人大代表参与。及时把这些问题准确全面完整地传递给同级人大常委会,确保相关信息全面、不迟、不失真,为开展专项监督提供原始素材,奠定现实基础。

二是建立议题筛选机构。筛选要围绕监督法第9条六个方面的问题。但六个方面的问题肯定会形形色色,筛选就是要对收集到的问题按一定标准,进行必要的提纯过滤,一般要符合两个基本条件,才能列入专项工作监督的重点。首先要符合监督法中的“突出”、“集中”和“普遍”的原则,而不是个案或小事;其次是当地群众反映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如涉及政府口的三农、义务教育、环保、安全生产、拆迁等问题等;涉及两院口的告状难、执行难、赔偿难、刑讯逼供、超期羁押、错案不纠、徇私枉法、司法不公等,都可以作为专项工作的议题。

二、需要领会的问题:对计划和预、决算的审查如何精准到位

人大常委会监督的第二个方面内容,即监督法第三章规定的“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报告,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这项工作内容早就列入了人大监督的范畴并在实施,如每年一次的人代会上就有相关的专门议程,定期召开的常委会也有相关的议题安排。但这些监督到目前为止,都有程式化的倾向。譬如对财政预决算报告的审查,可以说,一次人代会开下来,代表们虽听了相关工作报告,但对财政的钱怎么花的,花到什么地方去了,没有几个代表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因为报告的内容十分粗略。这样事实上就不可能真正起到审查、监督作用。这些报告提交人代会或常委会批准,便纯粹成了程序安排,鲜有不通过的例子。要实施监督法所要求的有效监督,就必须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报总账与查细账的关系。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向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工作报告一般只报总账,如收入与支出总量,收入与支出的大致构成。实际上的收与支的情况十分复杂,仅凭报告是无法看出其是否合理合法的。要实现有效监督,只有深究财政部门具体的收支事项,即查细账才能解决。而这项工作往往很难开展:一是需要相当精熟的财务知识;二是工作量相当浩繁。对此,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业机构和人员来完成。

二是原则审查和绩效审查的关系。对财政预决算的审查应有两个方面,一是看收支是否平衡,二是看收支是否合理。目前主要是审查是否平衡,几乎没有人追究收支是否合理,特别是支出的合理性审查几乎是空白。这就使得全社会普遍存在明明是“面子工程”偏说是“实事工程”、明明是“政绩工程”偏说是“民心工程”的现象,成本意识普遍缺失,导致遗留问题连绵不绝。对此,人大常委会完全可以对有关部门的支出(即花钱)听取专项汇报,也可以通过询问或质询的形式进行监督。(报载某县农民以纳税人身份状告财政局未经预算批准就添置了一辆小轿车是乱花纳税人的钱,财政局长居然说农民不交农业税就不是纳税人,没有资格告他。姑且不论农民算不算纳税人,这位局长的公仆意识淡薄到何等程度也可见一斑)。

三、需要领会的问题:执法检查中如何确保检查落到实处

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人大通过执法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之后,如何保证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笔者认为,各级人大常委会要侧重在两个方面加强监督:

一是要加强对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首先要明确执法主体和执法范围。即将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分门别类,按照执法机关的工作职责,逐级确定执法部门和单位、执法人员的资格和条件、执法工作的具体范围。如编制《行政机关实施法律法规主管部门目录》,建立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等,从而避免执法机关在执法工作中存在的责任不清、管辖不明、越权执法、有利就争、无利就推的现象。其次要规范执法程序。程序是权利得以保障的前提。要督促落实执法公示制度,将执法的标准、条件、时限、收费、结果等内容公之于众,完善执法文书,增强执法的透明度,以公开促公正,便于执法相对人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是坚决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这是实施执法责任制的核心环节,也是实施有效监督的法宝。对执法主体不合格、执法程序不合法或执法有过错的单位和个人,要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其相应的行政、经济、民事或刑事责任,并对责任追究情况跟上监督。

四、需要领会的问题:监督中如何做到工作监督和对人监督的有机结合

监督法实施后,人大的同志有很大困惑。认为监督法不是放权,而是收权,不是松绑,而是束缚。对人的监督少了,对事的监督多了。人大代表和委员个人的监督权少了,常委会的集体监督权多了。不光原来没有实行过但大家热盼的弹劾制度没有规定其中,就是大家实行过,并认为是行之有效的一些成熟做法,如人大任命的干部的述职制度、个案监督制度、人大对领导干部个人的评议制度等都没有作规定。这些东西是地方人大创造的。地方人大创造的制度要不要规定?监督法制定时,为了避免争论,就没有规定。目前监督法的规定,既是集体(工作)监督原则,也是对事(人)监督原则。这是很大的指导思想的转变。我们应当适应这个转变,领会这个转变。其实,监督法虽然没有规定对干部个人的监督制度,但有些条文,实际上已体现了这种精神,具体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人大任命的干部的监督:

1.通过“专项工作监督”来加强对干部的监督

“专项工作监督”是监督法最为详细和具体的规定。通过“专项工作监督”就可以就可以实现对“一府两院”主要领导人的监督。而且监督法第8条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安排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这就把对事和对人的监督变成了经常性的监督。

2.通过“执法检查”来加强对干部的监督

如果说“专项工作监督”主要是对“一府两院”主要领导人的监督,没有涉及分管领导和部门领导的话,那么通过“执法检查”这种监督形式,就可使监督面扩大。对“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既可以按监督法第四章的规定办,也可以结合第六章的规定,辅之以询问和质询手段,从而使监督手段显得有力度。

3.通过“特定问题调查”和“撤职案的评议和决定”来加强对干部

专项监督报告篇10

各国都规定在公司中设立监察人或监事会,各企业在管理上还是存在许多问题,财务会计信息失真,资产状况不良,潜在问题突出,重大决策失误,对外投资效益差,内部管理混乱等不良现象,有的甚至亏损严重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后果。向各国有企业派出监事会,不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企分开,从体制上,机制上建立健全规范的监督约束制度,加强监事会监督体制的健全和建设显得特别重要。

加强监督事会体制的建设,建立健全与《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相衔接,与企业股权结构相适应的监督制衡机制,从而更好地履行法律法规、公司章程规定的职权和国资监管机构赋予的职权,是当前的国有资产监督体制的发展方向。汝城县国资管理中心按照这个方向,不断规范监事会设立,不断创新监督方式,不断完善监督职责,推动监事会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一、分类监督,不断规范监事会设立

在新形势下,对监事会的设立实行“分类监督、一企一监”的方针。

一是对国有独资企业、独资公司实行“外派内设”的形式。所谓“外派”:既是由国资中心派出监事会主席、若干公务员身份的专职监事,他们的人事关系仍在国资中心,薪酬福利与企业无关,向国资中心报告工作,从而保持监事会的“外派性”、“独立性”。所谓“内设”:既是监事会不再称“汝城县国资管理中心企业监事会”,而是以企业名称直接冠名,如“公司监事会”;由企业选举若干名职工监事,与外派监事共同组成监事会长驻企业,监事会开展业务的费用有企业承担,一句话,监事会就是要作为法人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紧紧融入企业。

二是对国有控股企业、参股企业,按照出资比例和公司章程,国资中心派出公务员身份的专职监事或推荐监事会负责人人选,与其他股东依法组成企业监事会。派驻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的国资中心身份监事会人员,一方面对国资中心负责,并按照国资中心的要求依法履行职责;另一方面对其他股东负责。

二、突出重点,不断创新监督方式

一是突出监督重点。首先突出财务监督这个重点。《监事会暂行条例》规定监事会的四项主要职责,核心是财务监督,离开了财务监督这一核心,就失去了对企业评价的基础。其次突出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职行为的监督。主要检查企业会议制度、决策程序、决策权限是否明确并成文、检查经营运作是否按照制度执行。第三突出出资人的关注点。主要是涉及国有资本权益和资产安全的事项。对企业改制重组、产权转让及重大投资深入检查,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判断。第四突出企业的焦点和热点。密切关注企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企业职工反映强烈的重要事项和问题,及时化解矛盾,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改进工作方法。坚持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和年终集中检查相结合,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实现当期监督。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和年终集中检查是监事会履行职责的三种主要方式。日常监督是当期监督的重要基础,充分发挥派驻监事的作用,及时了解、掌握和跟踪企业重要经营管理活动,确保日常监督到位。针对日常监督发现的危及国有资产安全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项检查,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出资人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年终集中检查是监事会在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的基础上,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对企业年度经营业绩和主要负责人经营行为进行的定期检查。监事会通过提交年度报告、专项报告、月度报告和要情报告,及时反映和报告企业的情况和动态,解决出资人与企业因时空距离造成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三、强化措施,不断完善监督机制

一是严格工作制度。国资中心派出的专职监事必须长驻企业,派出的监事会负责人,在企业工作的时间每周不少于两个工作日,以加强对企业董事和高管人员的监督,加强对派驻企业监事工作的检查及管理。

二是强化报告机制。各监事会的监督检查报告由国资中心办公室直接送中心领导传阅。需要向政府领导报告的,根据中心领导的批示意见摘其要点经主要领导审定上报。对监事会的监督检查成果,高度重视并充分运用,需要查处的问题坚决予以查处。

三是加大考核力度。每年开展一次“优秀监事”和“优秀监督检查报告”评选活动,对监督检查工作成绩优异、为维护出资人权益贡献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违反有关规定、不履行监督职责、渎职失职的,追究其责任。

四是落实“知情权”。即“四个重要”的落实:重要会议要通知,重要资料要提供,重大事项要通报,重要文件要抄送。所谓重要会议要通知,是指企业召开的董事会会议、经理办公会、年度工作会等有关会议,都要提前通知监事会列席或参加;所谓重要资料要提供,是指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和有关经营管理资料,要主动及时地向监事会提供;所谓重大事项要通报,是指出资人关注的投融资、担保、产权变动、大额资金流动、领导薪酬、人工成本以及人事任免、内部改革等重大事项,要及时向监事会通报;所谓重要文件要抄送,主要是报送董事会或董事长、总经理的文件、资料等,均应送监事会负责人传阅;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制发的文件,都应抄送监事会。

五是加强监事会工作。国资中心至少每半年研究一次监事会工作,认真解决监事会工作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充实监事会的力量,定期对监事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监事会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