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原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3:28

幼儿园环境原则篇1

一、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的园舍建筑、活动场所、设施设备、玩教具材料等有形物质环境必须要符合国家颁布的相关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不会对幼儿的安全和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安全不保,谈何教育。”因此,安全性原则是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最为基本的原则。

幼儿园建筑物要求坚固、安全,建材必须要经久耐用,以达到防火、防震、防风、防水的功能,便于安全疏散。建筑物的楼高、楼梯、扶手、栏杆、走廊、过道等都应该符合国家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幼儿园活动场地以及幼儿所需的设施设备、玩教具材料等也应该符合安全标准。同时应有专人负责检查与维修,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全面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然而,很多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往往把环境创设等同于物质环境创设,忽略精神环境创设。物质环境固然重要,如果幼儿园及活动室里四壁空空,游戏材料匮乏,孩子来到幼儿园无所事事,则会产生强烈的厌园情绪。幼儿园在加强物质环境创设的同时,也应该强调精神环境的创设。缺乏良好的精神环境会导致幼儿的被动学习以及无法在幼儿园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幼儿后续的全面发展。物质环境是幼儿园进行教保教活动的基础,而精神环境则是幼儿保教质量提升的关键。

三、教育性原则

很多幼儿园往往主要从色彩搭配、空间格局以及材料的质量等方面去评价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好坏,强调环境创设的装饰功能,忽略环境的教育功能。环境作为重要的隐性课程,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因此,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除了关注环境的装饰美,更要关注环境的教育作用。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来设计幼儿园环境,将环境创设与课程实施有效结合。比如,某班级正在开展有关“大蒜”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就可以带领幼儿在幼儿园户外某一区域或者班级的植物角种植大蒜,方便幼儿长期观察。

四、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该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及其年龄特征。比如,某幼儿园中班四月份在开展关于“春天”的主题活动,户外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然而教室的装饰却是以“冬天”为主题,显然该教室的环境创设不合时宜。此外,环境创设中也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征。游戏材料要随着年龄阶段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比如:小班的游戏材料要求结实耐用、结构简单、色彩明快、富有刺激感官等特点;中班在小班的基础上突出材料的操作性特点;大班更强调游戏材料的丰富性和探索性,与小班相比,大班孩子对色彩的要求有所降低,但是对材料的难度要求上有所提高。适宜性原则还体现在环境的创设应该具有儿童特点,比如幼儿园外部整体墙壁的粉刷以及室内装修应该具有童趣,体现真善美。

五、幼儿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参与权。很多幼儿园环境创设往往是教师在孤军奋战,从设计到布置,再到评价,都是由教师独立完成。教师是环境创设的总策划师,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虽然有时候教师也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但象征性较强,主要是配合教师完成预设任务。比如,某幼儿园要开展环境创设评比活动,教师要求每位幼儿从家里带来一盆植物。为什么带植物,幼儿只是听从教师命令而已。至于带来的众多植物如何摆放等问题,幼儿更是无权过问。幼儿只是环境的被动参与者和适应者,因此,对环境的改变也没有太大的热情和关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参与权,尊重幼儿在保教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六、经济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原则篇2

引言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幼儿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对幼儿园的环境要求逐渐提高,家长不仅关注幼儿园的教学质量,还关心其教学环境。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设计影响着幼儿的审美及其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影响着幼儿心理的发展。因此,幼儿园的设计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并逐渐实现其现代化、多元化与个性化。

一、幼儿心理特点

幼儿心理是不断发展的,其心理与认知能力将逐渐成熟。幼儿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具有形象性。幼儿可以使用符号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表示,将其观察到的一切物体简化成简单的符号,并以此为基础,进而实现对环境的认识。其二,具有游戏性。在幼儿阶段,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通过游戏进行学习,并在游戏中逐渐成长,儿童的生活将被游戏所占据。其三,具有自我性。幼儿心理在最初阶段将以自我为中心,通过不断的发展,逐渐形成与他人统一的目标,并能够遵循一定的生活原则,进而养成其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最终成为社会人[1]。

二、幼儿园环境的现状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整体环境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其中包括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与人际关系等。物质环境涉及幼儿园的室内、室外环境。室内环境有活动场地、活动设备、室内备品等;室外环境有运动场、活动场所与室外设施等。幼儿园环境对幼儿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着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

目前,幼儿园环境的现状不容乐观,幼儿园严重缺乏安全意识,过多关注其美观性,降低了其安全性,由于幼儿对环境充满好奇,并缺乏自我保护与安全认识,致使常导致幼儿划伤或摔伤等。同时幼儿的规划不合理,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将不利于学生的撤离;幼儿园忽视了幼儿的心理需要,缺乏游戏的趣味性,色彩的丰富性与功能的多样性等[2]。

三、基于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幼儿园多元化环境设计

(一)幼儿园多元化环境设计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设计过程中,安全是最为重要的,要坚持安全性原则,减少安全隐患,其使用的材料要安全,尺度要合理;要坚持开放性的原则,将幼儿园与社会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幼儿能够与社会进行接触,进而使幼儿的心理更加健康;要坚持主体性原则,通过幼儿园的环境,培养儿童的独立性,促进儿童创造性精神的形成,让儿童不仅拥有健康的心理,还能够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要坚持游戏性原则,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游戏性符合幼儿心理发展需求,针对游戏是幼儿教育中最关键的环节,在设计中要突出游戏性,逐渐提高儿童的综合能力;同时,要坚持教育性原则,幼儿园环境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功能,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环境,进行间接的学习。

(二)幼儿园多元化环境的设计

基于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幼儿园多元化环境设计,在基地选择方面,要进行科学的选址,满足家长接送幼儿的需求,并要注重安全考虑,避免不利因素对幼儿身心的影响,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其环境要减少噪声干扰,使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从而促进其心理的良性发展。在规划方面,包括居住、教学、活动与办公等诸多空间,居住环境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可以进行个性化设计,从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促进幼儿主动进行学习;教学环境的大小、色调与装饰等都将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其空间要合理、温度要适宜、色彩要鲜明;活动环境要尽量贴近自然,不仅要满足游戏的需求,还要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在基础设施方面,要注重其安全性,对幼儿园环境中安全隐患进行清除,注重幼儿园的细节部分,其中对幼儿园的活动场地,对其地面可以选择软质材料进行铺装,台阶要符合幼儿的身体尺寸,其他设施要选择颜色鲜艳的木质材料或塑料制品等,既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植物搭配方面,绿化要合理,避免因植物划伤儿童的皮肤,或因过敏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可以选择灌木、草本植物或高大乔木等,让幼儿对植物有所了解[3]。

幼儿园多元化环境的设计包括诸多方面,如图形的利用、教学备品的选择、照明的安排等,要对其中涉及的元素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综合的规划,并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实现幼儿园的持续发展。

幼儿园环境原则篇3

1.1主体性原则

在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遵循主体性原则,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设计出幼儿喜爱的建筑材料质感和色彩、建筑造型以及空间组织。同时设计中要将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要求加以反映,将活动材料的使用功能加以充分发挥,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由于幼儿的好奇性和好动性较强,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设计富于童趣和变化的空间,这样才能有效维持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探索知识,发展自身的能力。

1.2游戏性原则

设计人员在对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可以采用游戏化的原则,对幼儿教育的特点进行把握,创造出具有多样性以及自由性的空间组织形式,满足幼儿的游戏活动需求。一般而言,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能够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发展,培养幼儿的人格倾向以及丰富的情操,促进其良好个性的形成。此外,幼儿在集体游戏活动中,会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建立起协调关系的准则,积累集体活动的经验,从而培养出良好的社会性态度与习惯。

1.3开放性原则

一般开放性原则主要是指设计人员在对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有效打破传统年级与年级、班与班之间的分离现象,从而提高幼儿健康成长的交往模式,满足幼儿之间的交往需求[2]。对空间环境进行开放性设计,能够促使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幼儿进行交流与交往,提高其语言共同交流的能力,增强其学习的能力。

1.4绿化生态原则

幼儿园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幼儿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开阔幼儿的思维。在对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必须要遵循绿化生态的原则,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幼儿在接触周围的自然环境时,能够全身心投入,激发自身的感官,从而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此外,幼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发现和分析问题,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激发探究自然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2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分析

2.1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相符

在对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必须要与幼儿的行为特征、心理需求以及生理需求相符合,尊重幼儿的行为,设计出具有主体性、开放性以及游戏性的空间,创造出满足幼儿心理与生理的建筑空间环境。此外,通过建筑造型手法设计幼儿喜爱的艺术行为,如韵律和节奏的组合、质感变化与色彩处理、体型组合以及虚实对比等。只有这样,才能将周围的环境为建筑的造型相融合,为幼儿提供健康舒适的教育环境。

2.2做到安全第一

在对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对建筑功能进行合理布局,注重建筑设计的安全性,从而促进幼儿的安全健康成长[3]。如建筑材料的选用、游戏器具的摆放、建筑构造的处理以及建筑构件尺度的把握等。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对建筑潜在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充分考虑,有效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为幼儿创造出安全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2.3具有创新性

在设计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时,设计人员不仅要遵守相关的设计标准,还必须对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实际生活情况等因素加以考虑和创新,从而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的建筑空间环境。如在幼儿园建筑中有效融合绿色生态,创造出健康舒适的环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由于人们在进行活动时,视知觉会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可以结合幼儿的视知觉感知特点,利用建筑的色彩设计、形态要素、尺度考量等手法,为幼儿的成长空间创造更多的条件。

3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优化策略

3.1加强幼儿交往空间的设计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幼儿园的室内空间组合往往采用班级活动为单元,幼儿的学习生活仅仅只能在室内进行。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对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班级的幼儿进行分开管理,导致幼儿之间的交流很少,同时现今大多幼儿属于独生子女,其平常的生活缺少交流,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因此在对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必须要为幼儿提供多层次的交流场所,如将主题与大小不同的活动角度设置在每个单元活动室中。此外结合幼儿的午睡习惯,利用屏风和轻质隔板将寝室去与活动区加以隔断,形成多层次的环境空间,从而丰富幼儿的交往空间。

3.2重视设计的细节和安全

由于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需要良好的环境对其加以保护[4]。因此在设计中必须要对装饰材料进行合理选择,尽可能采用原生态装修,如家具可以选用无漆原木材料,而地面可以采用耐磨防潮的水磨石地面。此外,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喜欢打闹和追逐,因此地面一定要选择具有弹性的材料,对地面高差以及锐角墙面尽可能避免;同时对于花坛等构造,可以选用软装饰或绿化、圆角等加以过渡。

3.3创造具有个性化的外部造型

一般在设计幼儿园建筑的造型时,可以采用动物、水波、音符以及树叶等转化的象征符号,并结合幼儿的心理,在建筑中对色彩效果的自然明快加以重视,充分发挥出色彩的作用。如蓝色等冷色调可以让幼儿保持安静,红色等暖色调可以让幼儿兴奋。此外,在对幼儿园建筑空间加以设计时,应满足色彩搭配的条件,从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如休息区可以采用冷色调,活动室墙面采用浅黄色和浅粉色等暖色调。

4结束语

幼儿园环境原则篇4

(1)内容方面:主要从教师的设想、愿望出发追求精致美观的视觉效果,缺乏教育性,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内容单调缺乏多样化。

(2)方法方面:以教师为主导,忽视幼儿、家长的参与和配合。

(3)形式方面:以固定画面为主、缺少动态环境和目标整合,且形式单一。

(4)层次方面:以墙面布置为主、忽略三维空间互动。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与现代幼儿教育思想、观念不合拍,跟不上幼儿教育发展的脚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可见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整个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位置,如何给幼儿提供一个色彩丰富、层次多样具有选样性和自由度的环境,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呢?

一、创设互动式环境的原则

我们应创造利于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的机会与条件,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支持和引领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互动。这种互动式的教育环境可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有利于萌发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体现环境教育的价值。

1.低、趣、整原则

低:位置低,所创设环境在幼儿视平线上下20cm。

趣:兴趣、童趣、情趣。

整:整合利用空间、将教育目标整合在环境中。

2.放手原则

给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和条件,提供适宜的、适度的各类材料,大胆放手、适时指导,相信孩子们是一群有智慧的群体。

3.自主管理原则

给幼儿提供参与环境创设的时间和空间,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养成习惯、建立规则;并在自己所创设的情景中感悟、学习、获得经验、得到发展。

4.就地取材原则

因地制宜,利用地域资源,废物利用,一物多用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二、充分凸显互动式环境创设中的三个主体与三种关系

(一)明确三个主体

1.幼儿

幼儿园教育只有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孩子的意愿、兴趣,重视幼儿的主动参与,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教育效能。环境的创设尤应如此。无论是在内容的设置、材料的选择、形式的采用、过程的管理等方面都应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2.教师

“一名好的幼儿园教师就好比一本百科全书。”教师首先要改变对环境创设的观念、态度,储备丰富的知识、具备敏锐的观察力,适时以生动的语言、科学的方法、有趣的形式介入,引领孩子进行各种活动。

3.家长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遵从平等、互助、尊重的原则吸引家长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来。可利用家长开放日、家园直通车、邀请参观等形式向家长介绍班级环境的创建情况和需要提供的帮助等,从而拓展其教育外延和内涵。

(二)把握三种关系

1.环境创设的内容与幼儿兴趣之间的关系

2.环境创设内容设置与幼儿的认知水平之间的关系

3.环境创设内容选择与主题教学之间的关系

三、如何有效地创设互动式环境

(一)利用有限空间,创设温馨开放的环境

创设温馨、舒适、寓教于乐的开放式活动室环境,引发幼儿“好奇―探究―发现―分享”,使之成为幼儿“自主学习、游戏”的场所。

1.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将活动室、墙壁、花板、走廊、阳台统筹规划,科学设置教学设施、活动区角、用具等;提高有限空间的利用率,创造出富有立体感和动态感的弹性空间。

2.区域设置有机结合

一是区域设置的名称、内容、材料的投放与墙面布置协调,形成立体空间:二是将相对吵闹的区域和相对安静的区域分开,避免相互干扰;三是将相关区域靠近在一起,便于幼儿知识的迁移。

3.营造氛围,凸显文化

活动区的设置、内容、材料投放墙面布置等都要整体设计,凸显区域文化,营造氛围。如,在区域内适当悬挂吊饰、幼儿作品,铺上地垫或地毯,使用色彩协调的装饰物等方法,使环境具有色调美和柔和感。让幼儿园环境充满“家的温馨、舒适与安全”。

(二)创设主题环境,提供幼儿学习的支持

将环境创设作为课程的重要资源,把教育目标整合于环境材料中,充分利用活动室空间使主题情景与班级环境相互融合,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发展。

1.将目标物化于主题情景中

充分挖掘主题活动所蕴涵的教育价值。一是师幼互动,共同参与主题情景的创设,让幼儿在创设过程中学习;二是引导幼儿在自己所创设的主题情景中感悟、体验、分享,获得经验、获得发展。

2.将目标物化于区域材料中

挖掘区域环境中玩具材料所蕴涵的教育价值,让幼儿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所需要的材料,在操作材料过程中探索、发现、创造,获取经验、获得发展。

3.将目标物化于班级墙饰中

布置互动墙面环境将教育目标整合于墙饰之中,使墙壁不仅能烘托出区域氛围,还具有操作功能,吸引幼儿参与操作,得到发展。

(三)创设自然角,促进教师幼儿互动学习

自然角环境的创建也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它让幼儿积极地参与而产生有效的教育作用,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的经验是互动的。如,教师提供的材料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幼儿的疑问、观察让教师高度注意,展开思考;教师适时的引领、指导激发幼儿更深入的探究。

(四)开展家园合作,搭建交流互动平台

家长是幼儿第一位老师也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各种不同职业或者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可以带给幼儿园丰富的教育内容,为幼儿不同的教育需要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请家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能有效地促进家园互动,使幼儿不断进步,如,创设“材料搜集处”“资源库”“宝宝展示台”“评比栏”“经验分享”等。既可以让幼儿互相学习,也方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活动情况。

(五)进行平等对话,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幼儿园创设温馨、平等、友爱的心理环境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幼儿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幼儿快乐学习,自主游戏。

“站着观察,蹲下指导”:教师以高于幼儿的视角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以高于幼儿的心智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发展。

幼儿园环境原则篇5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环境设置;幼儿

幼儿园是广大幼儿成长、发育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关系到幼儿能否健康、快乐的长大,其整体环境的好坏十分重要。在幼儿园的日常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各类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要注意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合理的设置与维护,使之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乐园”。尤其在新的幼儿教育形势下,探讨幼儿园环境设置的相关策略,意义十分重大。

一、要围绕幼儿们开展环境的创建与设置,体现全面性原则

传统意义上的幼儿园环境,往往都是指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或者称之为实体环境,即幼儿园的设施、材料和教学环境等内容。在新时期的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已经针对幼儿园的环境设置做出了专门的说明,即幼儿园的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精神环境包括人的因素、情感的因素等。所以,无论是物质环境的设置还是精神环境的创设,都必须仅仅围绕幼儿们展开,要体现幼儿的成长需要与个性诉求,要依据幼儿们的需求变化适时的对幼儿园环境进行调整和变革。同时,幼儿园的环境设置要坚持全面性的原则,即把握好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关系,二者都要抓紧做好,绝不可偏废任意一方,事实也证明:只有统筹兼顾,幼儿园的环境才能焕发新的面貌,幼儿们的成长和学习才能真正体现成效。

因此,在把握好“全面性”原则的前提下,对幼儿园环境设置的思路和策略进行量化的调节,以期能够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幼儿们的快乐成长奠定基础,这是必然的合理化选择。幼儿园空间、设施和材料的设置,是实体的环境;而日常教学氛围、情感交流和幼儿个性的把控,则是“软性环境”设置的过程。只有全面掌握幼儿园重环境的设置思路和技巧,才能真正体现环境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才能让环境为幼儿成长、学习“加油助力”。

二、幼儿园人文环境的创设要有的放矢,体现对幼儿的关爱

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也是幼儿园环境设置的重要内容,更关系到幼儿们的健康成长和日常学习。具体来说,人文环境的创设应该遵循“人性化”、“和谐化”等主要原则。所谓的人性化,就是指幼儿教师要更加注重幼儿们的思想与情感,要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思维状况,并给予积极的回应。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透过与孩子们的平等和谐的交往来增进与他们的互信,要表现出对孩子们的信任、尊重、接受等积极的情感状态,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善意与温暖。这种良好的情绪传播与“蔓延”,其实就是幼儿园的人文环境的载体。要看到,当孩子们处于老师的平等对待和关爱的“包围”中,他们的个性会更加凸显、性格会更加和善、思维会更加活跃,学习也会更加努力。

再比如,教师在于孩子们的日常互动和交往的时候,可以适度采用身体语言来表述情感,体现关怀,如微笑的表情、善意的点头肯定、轻轻的抚摸、轻拍肩膀等。通过类似这样的身体语言,就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对老师的信任与尊重,并体会到师生之间的和谐气息。同时,创设良好的幼儿园人文环境,还可以通过引导幼儿们开展互动交流,情感沟通,建立相互关爱的和谐气氛来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往来提升他们的交际、沟通能力,这也是人文环境创设的一部分,也应该成为幼儿教师们的工作侧重点。总而言之,幼儿园的人文环境是整体环境很重要的一部分,甚至超越了物质和实体环境的作用,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努力为孩子们打造更为和谐、友好的人文环境。

三、注重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塑造和谐、融洽的幼儿园氛围

上文已经提到,幼儿园的环境不仅包括具体意义上的物质环境,还包括精神环境。如果把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比喻为“硬实力”,那么精神环境就是幼儿园的“软实力”;我们也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软实力”有时候比“硬实力”更重要。所以,抓好幼儿园的精神环境创设工作,是幼儿园主体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例如,要透过幼儿教师与孩子们的互动、交流,来提升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这对孩子们来说就是精神素质的积累;再如,在开展各类教学活动的同时,要积极启发孩子们的思维,让孩子们充分的展开想象,提升思维的发散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凡此类的实践活动和日常引导教学,都是精神环境创设的一部分,其目标是提升幼儿们的成长素养和综合素质。

再比如,透过自然环境的设置,来培养幼儿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能力和感悟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幼儿们的艺术领悟力以及审美能力,这其实也是潜在的培养精神美感的过程。总之,幼儿园的精神要素和精神环境不但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幼儿们的健康发育和快乐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广大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认识到精神环境的重要性,并自觉的将幼儿园精神环境的构建与维护作为环境工作的一个要点来抓,时刻不能松懈。

参考文献:

[1]郭星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4).

幼儿园环境原则篇6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环境创设利用

一、教学环境对于幼儿园教学的重要作用

幼儿园是幼儿知识学习的起点,也是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地方,幼儿园教学中进行必要的教学环境创设,对于幼儿教学的有序推进及其孩子的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必须要实现科学性与教学的一致性,使其更好的发挥对于幼儿学习的鼓励和启发作用,使幼儿通过更多的环境接触和互动参与到创设的环境中,实现对环境的充分利用。

幼儿园教学环境的创设,能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幼儿能够更好的与教师互动。教学环境的好坏与孩子的心理健康及其知识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关系,创设一种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使其在更为直观的理解和接收知识,实现其心智的开发。这种教学环境的创设也为教师与幼儿提供了更好的交流活动的平台,使其幼儿更好的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从而是孩子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

二、幼儿园教学环境创设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幼儿园教学环境的创设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实践中为了创造更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要坚持一定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一致性的原则。幼儿园教学环境对于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环境创设时,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其成长特点出发,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来创设相适应的环境,使幼儿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和愉快。将环境的创设与幼儿的发展相结合,能够更好的激发其兴趣和爱好,能够将环境资源予以充分的利用,实现幼儿的健康发展。在环境的创设时,坚持贯彻一致性的原则,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使得幼儿园所创设的环境既能满足幼儿智力发育的需求,也能够实现其思想道德等的发展的需求,并呈现出可持续的特点,使得孩子们能够在创设的环境中实现全面发展。

其次,幼儿园教学环境的创设应该具有科学性。环境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将环境与教学相结合,能够使幼儿在较为轻松和欢乐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在环境建设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保证所要创设环境的科学性。将幼儿园教学目标、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及环境特点予以充分考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设计规划,保证所创设的环境能够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使环境能够更好的为幼儿教学服务。这种科学性设计的实现,要从多方面出发,保证幼儿拥有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并且该种环境能够有效的为幼儿的学习服务,对于其智力的开发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注重环境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教学环境的创设是为了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在教学环境的创设时,便要从两者互动的角度出发,保证环境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使幼儿参与到教学环中,在教学环境创设时,融合教学相关的材料及其场景需求,为幼儿园教学提供更为适宜的教学场所,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而这种教学与环境创设的互动,能够有效的提高环境的利用效率,实现其对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

三、幼儿园教学环境的利用

教学环境的创设只是为幼儿教学提供了一个场所、一个更有利于教学开展的场景,其效果的实现还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环境充分应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充分利用教学环境来推进其教学:

第一,在分析幼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应用教学环境。幼儿园教学主体环境的创设时考虑的幼儿的成长特点及其对环境的需求,在将该种环境应用于幼儿教学中时,教师也要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充分的分析,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差异采用不同的环境进行教学。将环境的美感充分应用的同时,也发挥环境对于幼儿智力启发和知识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使幼儿能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学习知识,并且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二,充分利用环境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在教学环境创设时会融入相关的主题内容,教学中为充分利用所创设的环境,教师可以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在主体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发挥引导和推动的作用,充分利用教学环境创设时所营造的适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布置,更好的吸引其注意力,使其主体环境下进行自主探索,实现其自主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第三,环境的应用应该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因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会存在一些个体发展的差异,在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师便要充分认识该种个体差异的存在。在教学情境的应用时,将幼儿间的差异与环境教学相结合,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得每个幼儿都能够在情境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保证所创设的环境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第四,幼儿园教学环境的利用应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实践中,幼儿园教学环境创设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创设完成后,为保证其作用的发挥,教师便要充分该种环境所提供的有利条件为其教学服务。在教学中,将创设的环境与幼儿教学的实践相结合,实现资源的充分应用的同时保证幼儿教学的质量,从而实现环境教学的良效互动。

环境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环境能够促进幼儿知识的学习及其智力的开发。为充分发挥环境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时,便要从幼儿的成长特点出发,充分了解幼儿的成长需求,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环境。幼儿教师应该将所创设的环境与幼儿的成长有机结合,使环境对于幼儿教学的作用得到全面的发挥,实现环境创设对于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英.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J].小学科学:教师,2011(5)

[2]冬梅.幼儿语言教学环境创设策略[J].大观周刊,2011(50)

[3]陈巧英.浅谈幼儿园有效主题环境的创设[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9)

幼儿园环境原则篇7

关键词:地域文化;民间游戏;园本课程

G613.7

地域文化资源是民族文化教育的立足点。当前,随着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普及,众多国内幼儿园都在着手开发园本课程。园本课程的理论根据在于教育只有贴近儿童的生活,才能发挥显著的效果。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牢牢立足于本园实际,将各种民间游戏资源巧妙地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对幼儿园和幼儿的发展都具有积极地价值和意义。

一、地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构建中的作用

(一)是对幼儿进行地域文化教育的需要

幼儿园地域文化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处于一种明显的未成熟状态,待发展空间大,对环境的易感性更强,环境的浸染和熏陶往往对幼儿后天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2]而将地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有机结合,可以激发儿童对家乡生活乃至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增强儿童的民族认同感。因此,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幼儿园课程,是对幼儿进行早期地方民族文化教育的需要。

(二)是幼儿园拓展教育资源的需要

有效挖掘与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能有效解决幼儿园经费紧张、拓展可利用教育资源、为儿童提供优质学前教育环境。目前幼儿园的教育经费普遍比较紧缺,而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构建的富有生命力的民间游戏课程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民间游戏课程大多利用的是可以再生的、自然地、原始的乡土游戏资源和材料。如固原本地的玉米芯、麦秸、石头、泥巴等易得的自然材料,有效降低了幼儿园的办园成本,拓展了教育资源。使得教育由此与儿童鲜活的生命、鲜活的生活状态紧密相连。

(三)是幼儿园内涵化特色化发展的需要

体现地域的特色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基本前提。课程地域化要求挖掘地域蕴含的教育资源,从地域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特点出发,开发适合幼儿学习的地域素材和活动,以加深幼儿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幼儿对地域的感情。课程地域化的过程也就是课程民族化和地方化的过程。

二、地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中的应用

(一)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游戏课程中的应用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又主要蕴含于各民族人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固原自古就是文化名城,有许多自然文化景观。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的六盘山曾以气壮山河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而驰名中外;奇特的山中峡谷地貌和漫山遍野的野荷,汇集了北国风光之雄浑、江南水乡之靓丽。须弥山石窟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它特有的丹霞自然景观和丰厚的历史、人文景观以及它具有的浪漫神奇色彩,使人流连忘返,其雕像之美,让人称奇。固原市幼儿园就分别从“红色六盘、萧关古道、丝路古城、花儿家乡”的四大文化元素入手,深度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影响和熏陶。

(二)地方各类艺术资源在幼儿园游戏课程中的应用。

固原市幼儿园地处宁夏六盘山下,悠久的历史积淀及浓郁的乡土文化氛围为进行民间游戏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民间流传着大量丰富的游戏资源,如回族的拔腰、踏脚、跳房子、踩草垛等传统体育游戏;民间剪纸、泥塑、草编等美术游戏;喜闻乐见的《马兰开花二十一》、《拍花花手》等童谣说唱游戏;以及舞龙、旱船、高跷、抬轿子等观赏游戏,这些游戏都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创作、流传下来,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和浓厚趣味性的游戏,它曾经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百玩不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人的脑海中留下了属于童年的美好回忆……

挖掘民间音乐和地域音乐资源,引导幼儿体验和感知民间音乐作品的独特风格和情趣,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

三、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构建民间游戏课程应遵循的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民间游戏课程包含着特定的传统文化内容,并且经历了多年的历史检验,无论是游戏内容还是游戏形式上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都具有相当的适宜性。因此,对于教育者而言,重要的是要选取那些适宜的教育资源进行筛选和创编,选取不同儿童操作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并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对之进行适当的改造,以更好地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4]

(二)游戏性原则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实现的,而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玩伴等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樱所以游戏环境就成为影响幼儿游戏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它诱发、支撑和发展着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儿期是最富有艺术创造的阶段,幼儿在民间艺术活动中的活动就是快乐地玩游戏,游戏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愉快的情感体验,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着艺术的变化,快乐地想象着、创造着。

(三)生活性原则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由于幼儿的认识水平有限,我们在选择地域文化教育内容时,应充分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题材,使幼儿在熟悉的生活天地里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感悟。

(四)艺术融合原则

把地方民间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资源融合在一起,这是对艺术文化的再创造,幼儿在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典的音乐的对话中,用美术和身体动作等一些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这些文化进行诠释,尽情地释放着自己潜在的能量。艺术与童心相碰撞,产生的是最浅白最直接又是最高深最抽象的艺术。

总之,加强地域文化教育是当前时展对幼儿园提出的新要求。为促进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与认同,培养幼儿的民族气质与世界胸怀,我们遵循适宜性、游戏性、生活性、艺术性、启蒙性等原则,创设一种兼具传统与现代、民俗与时尚相融共生的地域文化特色环境;构建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本土文化教育园本课程,同时为幼儿提供以游戏为主的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以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意志与个性品质等得到全面和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54

[2]吴志芳.幼儿园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原则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64-65

幼儿园环境原则篇8

[关健词]适宜环境、幼儿和谐发展

《规程》中提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新《纲要》也进一步强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创设适宜的幼儿园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一、以幼儿为本,注重整体设计环境

为了更好地让环境创设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我们在规划整体环境时从幼儿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儿童化、乐园化、教育化等原则,使整个环境中充满美的气息。幼儿一走进幼儿园就能感受并能融入这个环境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得到美的享受。

我们特别注重内容选择、设计构思、使用材料、色彩调配、装饰布置等方面融入童话的意境,符合幼儿教育、活动、休息及嬉戏等多种需要;使用材料尽可能安全、美观、有层次;色彩调配则在力求和谐的前提下,多运用鲜艳的色彩,使幼儿受到视觉美的享受;装饰布置中注重了幼儿的参与性使之成为动态环境。全园整体创设适宜的环境,有统一的计划、部署安排,并随着时间、季节、学期的变化随时更新。

二、因地制宜,有效的创设室外环境

室外环境是幼儿户外活动的地方,我们在创建绿色幼儿园的过程中,充分进行不同层次的硬件绿化之外,还在有限的环境中将美好的内涵渗透其中。如针对幼儿对色彩感受比较明显的特点,将室外装饰成色彩鲜明的效果,寓意着幼儿五彩的生活。孩子们在绿草坪上游戏、玩耍,与环境产生共鸣;教师与幼儿共同制作环保宣传、活动规则等系列卡片,让每位幼儿在不经意中认知自然常识、懂得爱护绿化、遵守规则;操场上,教师、家长共同收集废旧物,制作了可供幼儿游戏的各种器具,整个户外环境被点缀得充满生机,成为幼儿运动、游戏的最佳场所。

三、结合教育内容,创设室内环境

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创设,要从幼儿的需要、教育的需要出发。遵循普遍性原则和特殊性原则。首先考虑幼儿年龄、心理特点,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需求等,本着整齐、有序、童趣、视觉舒适、比例适度等要求。然后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布置,而且给幼儿足够的尝试与参与空间,使室内环境丰富多彩并且富有变化。

1.在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主题,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与喜爱的内容为主,并有安全、环保、自救等内容,有卡通的、动物的、大自然的、幼儿创作的及其他各种造型的,用主题形式来组合,还在专门的墙面及区域提供给幼儿生成的内容。

2.在色彩的运用上力求鲜艳和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运用既符合实际又不乏充满想象的搭配;大到墙面、橱柜的色彩,小到区域活动的提示标识的创设中都能显示。

3.在材料上有多种选择,各种纸张、纸盒、吸管、树枝等,更多的接近幼儿的生活体验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既渗透了环保的意识,又能鼓励幼儿、家长共同收集,每班的互动墙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

4.在形式上强调师生共同参与,根据幼儿生成的主题,教师与幼儿共同设计完成,互动增强的同时幼儿的能力也得到发展。渗透了一种和谐,一种适宜,更加有利于幼儿的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四、综合利用,创设公共适宜环境

作为环境创设的一部分,幼儿园的整体正厅、走廊、各班的家园栏既是宣传幼儿教育工作的一个媒介,又是让幼儿感受教育的一个载体,更是一个幼儿参与的平台。步入正厅,幼儿园的园风、园训、教育理念展现大家面前,使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幼儿园走廊是幼儿活动一个延伸场所,走廊环境创设更是从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出发的,贴近并表现他们的生活。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设计与生活教育相关的故事或教育内容画面展示。通过夸张的人物造型、绚丽的色彩、简单的文字语言,幼儿与家长在看看、讲讲、笑笑中潜移默化的产生着互动。

五、在创设适宜环境中应注意的问题

1.环境的创设直接关系到课程的设计、实施、发展和幼儿主体性等方面的发展。墙面、活动区等是在课程实施中环境的一部分,它们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和材料记录下已经和正在实施的课程,使课程不断的延伸。

2.适宜的环境创设中,不可忽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培养。在主题活动中,让幼儿在布置过程中进行描述、意图讲解,不仅促进幼儿语言和情感的发展,还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感和乐意助人的优良品质,使幼儿学会约束自己,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家与园共创适宜环境。在家园联系环境里,我们把最新的、最好的教育幼儿的信息传达给家长,及时征求家长的意见,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和孩子都感受到进步,感受到成功,感受到自豪。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也得到家长的积极支持、配合。

幼儿园环境原则篇9

1明确早期阅读与终身学习的关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的内容要求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和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对于人来说,念书是某一阶段的事,而阅读是贯穿一生的事。早期阅读对幼儿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说早期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是毫不过分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

2理解早期阅读的内涵,确立主要目标

幼儿园早期阅读是指3-6岁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学和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为内容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融观察、记忆、思维、表达等多种认知为一体的综合过程。幼儿教师指导幼儿阅读先要准确理解早期阅读的概念,不可狭义化,懂得图的阅读是文字阅读的门槛,是建立阅读兴趣的关键,是拓展想象,推理,判断的适宜形式。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有以读图为主、选择性、视听阅读、口语与书面语同步阅读等几个特点。幼儿教师必须明确在指导幼儿阅读过程中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掌握阅读基本方法是最重要的目标。

3抓住阅读的关键期,走出误区

有调查认为,中国有60%的人存在阅读障碍,其中有看见书就烦、不愿意看书的;一看书就困、书只是催眠药的;书是看了、看不懂的等。从教育学角度分析,首先是因为教育工作者对人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尤其是在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学前期,未能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语言教育。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情况综合分析,当前我地区幼儿园早期阅读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误区。

(1)早期阅读目标定位不准。有部分家长与老师认为,早期阅读重在让幼儿获取知识,扩大视野,陶冶情操,认识只停留在直接目标上。

(2)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令人担忧。

(3)早期阅读教学安排不足。幼儿园重精读,轻泛读,幼儿阅读量不足;重结果,轻过程,师幼互动不足;重集体阅读,轻个别阅读,个别指导不足;重看,轻说,幼儿表达与交流不足。

(4)早期阅读材料选择不当。首先,幼儿图书内容片面化,家长首选的还是“智力类”图书。其次,内容不分地域远离幼儿生活。另外,故事情节、语言不符合幼儿口语经验。

(5)阅读环境的创设利用不当。家庭阅读时间、精力等投入不足,例如给孩子买玩具的投入远比图书投入大,带孩子闲逛的时间远比阅读时间多;幼儿园早期阅读环境和气氛普遍缺失。;家园合作力度不够。

(6)阅读教学以片面强调识字、记忆、诵读。

4家园协调,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

在兴趣和习惯的的培养中,家园必须协调一致,否则幼儿园激发出的兴趣往往会被家长错误的言语或急功返利的态度下扼杀,因为不少家长不重视孩子的阅读,总希望孩子多阅读、早阅读、快阅读,因而增多了对孩子的督促检查,“威逼利诱”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培养儿童对图画书阅读的兴趣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儿童的求知欲。这个方法主要是在读物内容和幼儿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幼儿引入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中。如“一只凶恶的大灰狼说晚上要去吃小羊,可最后小羊却把大灰狼赶跑了,你们知道大灰狼是怎么被赶跑的吗?”创设的问题情境注意问题应该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并具有启发性,易造成幼儿心理上的悬念。"这样势必就要求幼儿有目的地听。幼儿在这样的引导下,培养起在听的时候对所听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从而养成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二是利用兴趣的迁移。儿童对某一方面的事物和人物特别感兴趣,成人可以因势利导把幼儿对其他事物的兴趣转移到阅读活动中。所以,幼儿园应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园联系册,半日开放等通径,向家长宣传正确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是幼儿园单方面培养就能达成的,如果家庭没有阅读环境,不进行阅读活动,幼儿更难形成阅读习惯。最好家长要有阅读习惯,以起到楷模作用。同时,家长要为孩子选择恰当的时间,地点与其一起阅读,尽可能将时间地点固定下来直至形成自觉反应。

5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

5.1提供适宜的阅读材料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早期阅读教育必须为儿童提供具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内容。父母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该从孩子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挑选那些接近孩子生活经验的阅读材料,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图书能帮助孩子形成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逐渐认识到书面语言和图画符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5.2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早期阅读教育重点在于为儿童提供大量的前阅读经验,因而需要向儿童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成人可以利用一切机会,场所,让儿童感受丰富的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良好的阅读环境还包括儿童能够随时自主地选择喜欢的阅读材料,营造一个自在、有趣,具有亲和力、舒适感而且情感丰富的阅读氛围。恰当地为儿童提供图书阅读时间,让孩子惬意、自由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6把好图画阅读到文字阅读的过渡环节

幼儿园环境原则篇10

关键词:保教指南幼儿户外活动思考

根据“保教指南”的基本原则明确的提出了“幼儿园需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健康第一的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户外活动是幼儿接触大自然,享受阳光的重要平台,幼儿天性好动,活泼开朗,对于户外活动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心,因此合理的开展户外活动结合保教指南提出的要求是当前幼儿户外活动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户外活动现状分析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户外活动在幼儿园中的重视程度是明显不够的,教师普遍以幼儿读物和教材为核心,脱离了幼儿的学习认知习惯,用小学生以及中学生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来知道教学,对户外活动的认识不足。要么是将幼儿以教材为中心的教育作为重点,要么是放羊式的教学,尤其是在私立幼儿园,户外活动少之又少。其次,从安全角度出发,随着当前幼儿园安全事故屡见不鲜,教师和幼儿园担心承担安全责任,极少组织户外活动,组织的形式也极为单调。再次当前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活动材料较为单一,活动的器具和数量也不充足,对自然户外环境的利用率不高,没有很好地利用户外资源,有的幼儿园有广阔的户外场地,可是却缺乏使用价值。而有的幼儿园却没有户外场地,尤其是在偏远农村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或者是人地矛盾突出的发达地区,幼儿活动的场所只有室内教室,几乎没有多余的场地供幼儿玩耍,组织户外活动。最后,当前幼儿园的户外活动随意性较大,没有计划性和教学型,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使得户外活动的整体质量不高。

二、如何在“保教指南”的指导下开展户外活动

(一)创设有利的活动环境

创设活动情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从整体上把握,营造和谐的户外活动的环境,设置充分和谐的户外场地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方面发展。在整体的布局上需要充分考虑一切因素,比如土堆、草地以及植物和盘山公路等,通过设置各种标志和装饰物增加整体布局的立体感。将户外活动的场地布置成多层次、多视角的“教科书”,满足各方面的幼儿发展需求。其次,合理划分,将整体活动场地变为各个活动分区,使活动场地的划分实现区域化和科学性。按照不同的活动功能可以将活动区域分为不同的大小和形状。最后还需要科学的投放有利于户外活动的玩具和设备。

(二)设置丰富的材料和设备

除去购置基本的活动用具,比如橡筋、球等,还需要相应的根据具体的户外活动环境和活动需求吧,充分利用现场条件,变废为宝,制作更多的活动玩具,从材料的数量和种类上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和需求。其次还需要提供满足不同幼儿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的活动材料,幼儿期的孩子正处于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不同幼儿具有不同的需求和认知习惯,应该针对性的设置户外活动环境,尽可能使更多的幼儿都有体验户外活动,健康发展的机会。另外在材料和设备的应用上还需要充分发挥创新精神,通过活动材料,发挥户外活动的功能,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形成。并且还要善于找到幼儿的兴趣,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具体要求,将原有的水平和教育目标和内容相结合,为幼儿的想象和创新提供充足的空间,满足其不断发展的需求。

(三)科学合理地安排户外活动

结合不同的时节和教学需求安排户外活动,制定相应的户外活动作息表,根据现有的实际幼儿环境和场地条件以及幼儿园的班级情况合理统筹和规划户外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户外活动时间。尤其是在于幼儿相关的节日,组织大型的户外活动,借助此机会让幼儿融入节日的气氛,并且增加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机会,让户外活动成为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组织幼儿户外活动需要遵循的原则

教师在组织户外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教保指南”的具体要求,在现实中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户外活动场地环境安排户外活动。在组织户外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一)渐进性的安排户外活动量:渐进性原则是指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活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从幼儿的实际接收能力出发,结合其认知发展规律,渐进性的安排户外活动。

(二)周期性原则:周期性原则是指要将幼儿的户外活动作为教学的必要环节,并且长期安排户外活动,实现其经常性,避免现有户外活动下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和户外活动缺乏的局面。

(三)动静结合的原则:户外活动并非只有动态活动,还需要考虑静态的户外活动,保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户外活动的同时穿插教育教学的功能。

(四)全面锻炼原则:全面锻炼原则是指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保持活动的全面性,避免局限于某一方面,要从多角度和多方面锻造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五)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主要是指对幼儿个别化的对待,从幼儿的特征和实际情况开展户外活动,充分考虑幼的认知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和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以及性格设计户外活动。

综上所述,户外活动在促进幼儿认知发展能力、锻造幼儿身心素质以及培养良好的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在户外游戏和活动的过程中会获得课堂上难以获得的乐趣和人生哲理的感悟,为其生长和发展提供了契机。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身心素质提高的催化剂,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的需求,达到学前教育的目的,充分利用户外活动进行教育是重要的发展趋势。在“保教指南”的原则指导下,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幼儿户外活动。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8期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