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源监测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4:54

大气污染源监测方案篇1

关键词:标准在线监测

中图分类号:X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20-02

1烟气VoC国内外研究现状

1.1概述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定义污染源是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构造(如车间等)。污染源按照排放方式不同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流动污染源。固定污染源指烟道、烟囱及排气筒等具有固定位置,排放稳定的排放源。固定污染源VoCs主要来源于喷涂行业、皮革行业、石油化工厂、印刷行业、污水/垃圾处理厂、加油站泄露、生物质、燃煤、半导体工业,冶金工业等。其主要特点是排放强度大、浓度高、污染物种类多、持续时间长,对局部环境影响较大,属于有组织排放监控点。对固定污染源进行在线监测能够检查污染源排放到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否符合排放标准的要求;评价企业净化装置的性能和运行情况,以及污染防止措施的效果,为大气质量管理与评价提供依据。

1.2固定污染源监测因子

结合国标、美国Ctm-028标准以及国内各行业标准检测要求,总结的固定污染源监测因子,主要包括常用有机溶剂及各行业生产原料,共计78种物质,包括酯类、酮类、醇、苯系物、烷烃和烯烃类组分。其中苯、甲苯、二甲苯三种物质的检测频率最高。

1.3国内外VoC监测现状

(1)aBB公司。

aBB公司生产的过程气体分析仪主要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监测,以及固定污染源排放监测,其监测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

(2)横河公司。

如图2所示。

(3)西门子公司。

西门子公司maxumtmed.ii工业色谱系统,是在西门子advancemaxum和pGC302气相色谱仪整合到一个单一的分析系统。从柱箱和电子组件到软件和通讯网络,系统都是以模块化方案设计。如图3所示。

1.4分析标准

目前我国国家和地方(主要为北京、上海和广州)均制定了相应的排放标准,对污染源排放限值进行要求和限定,其中国标6个,地级标准5个,行业标准一个。标准主要检测指标为苯系物、非甲烷总烃以及部分挥发性有机溶剂。

2VoC在线监测技术

2.1系统硬件方案

整个FiD分析仪的组成如图所示,由气相分离单元、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FiD检测单元组成。

FiD分析仪硬件设计整体框图如图4所示。

2.2烟气取样系统设计

烟气采样系统包括高温采样探头,用于实现高温采样,具有反吹功能,采样管采用180℃全程伴热,低温除湿器用于进行汽水分离,将烟气中的水除去,高温裂解和低温富集装置用于进行样品富集和裂解分析,多通阀用于进行样品切换,送入分析仪,其系统设计如图5所示。

3结语

通过分析国内外VoC的分析技术、不同公司的仪器比较和国内外分析标准的比对研究,并研究了烟气VoC在线监测技术方案,为VoC在线监测仪研制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虎威.气相色谱方法及应用(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2-8.

大气污染源监测方案篇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67-01

摘要:文章阐述了应急监测在污染事故中的关键作用,应急处理能力是处理突发污染事故的首要环节,通过说明应急监测的不足与发展,提出在应急监测和在现场处理中的建议和要求。

关键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监测仪器

环境应急监测在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事故处理的核心工作。在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中,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石油化工原料、产成品及有毒有害危险品的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均隐含着不同程度的突发事故因子。这就要求我们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监测、应急处理及其后置工作上力争做到最佳状态,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有力有效的保障,最大限度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人民的损失。因此,应建立先进的环境应急监测预警体系,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监测的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是及时有效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首要环节。

1防患于未然,做好应急监测准备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难以预测,因此要求应急监测准备工作要常备不懈。应急监测准备和响应贯穿于事前,事发,事后几个阶段,所以,防患于未然是事故防范的前提。在应急监测方面的准备措施包括:制定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标记重点源;应急监测培训及应急演习等。

1.1制定应急监测预案,做好应急响应的准备。

应急监测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用以明确事前、事发、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的行动指南。当事故发生时,要能拿出一份根据实际情况事先制定的应急监测预案,积极响应。其中包括各部门组织分工、应急监测作业指导书、现场情况报告表等细节性文件,并且要求相关监测人员及一线人员应该掌握相关的应急作业文件。“有备无患,反应快速、以人为本,确保安全、依靠科技,提高水平”是大名县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的基本原则,该站成立了以站长为总指挥的指挥中心,下设:应急监测办公室、现场采样监测组、实验室分析组、后勤保障组等四个机构。组织完善、分工清楚、职责明确。

1.2标记重点源,为突况提供可靠依据和确切处理方法。

在突发性应急污染事故中,因化学品泄漏等造成的环境破坏占很大的比重,而且对环境影响进行监测也是应急监测的重点和难点。在事前标记好可能会发生污染事故或存在有安全隐患的企业等重点事故源,详细标记内容包括:企业概况、存储物质情况(物料在装置内的状态、容量,化学品名称,中间和最终产物,地理环境等),总图布置,周围敏感点人口分布等信息。掌握了数据源的信息,不仅为监测仪器的准备提供依据,同时也对监测布点有了初步的方案。若在此处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时能够即刻知道可能是何种污染物的泄露和采取何种应急措施处置就会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

1.3积极参加应急监测培训,主动开展应急演习。

通过专业培训,才能很好的全面掌握应急监测技术。培训过程中,应急监测人员不但能够清楚的认识、了解工作中的失误可能带来的后果,而且能够提高自身处理应急污染事故的素质和能力。

2改进应急装备,促进应急监测的发展

先进的应急监测装备体系的建设是完善现代应急预警体系的必要条件。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一般都是直接读数,响应迅速,可以通过简便的操作方法快速的确定污染区域和浓度分布,为科学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提供最好、最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便携快速、实现准确监测数据的获取;(2)操作简单易掌握;(3)实用性、可操作性强,仪器本身无特别使用限制性;(4)结合我国现状与水平,力争做到在国内应用的普适性;(5)投入最小化,方法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6)满足便携式或车载的要求。

应急监测装备配置还包括交通配置,通讯及图文数据传输配置,安全防护配置和其他辅助功能配置等,它们都有各自的性能特点和配置要求,与主要的应急监测装备一起构成统一的应急监测系统。总之,应急监测装备的合理配置,最终是要实现高效快捷的应急响应。目前大名县环境监测站已经配备了突发性应急监测车、防护服、对讲机、美国哈希快速水质分析实验室、英国CRowContetra有毒气体检测仪等设备,可实现高效快捷的应急响应,为保障环境安全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3现场监测,应急的响应

近几年,我国突发环境事件频发,尤其是一些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需要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特别是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做到判断准确、措施有效、处置及时,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已成为当务之急。

现场环境应急监测要求快速、灵活、实用。

3.1我们需要确定监测因子。要在获取充足的现场资料的基础上,并利用充足的数据库资源进行分析,才能够确定污染因子。目前大名县环境监测站配备的美国哈希快速水质分析实验室,可快速分析水中CoD、BoD5、氨氮、pH等20多项常规检测。英国CRowContetra有毒气体检测仪,当现场污染因子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定性、半定量HCL、H2S、Co、CL2、HCn、nH3等100多种污染气体,提高了现场监测的效率。

3.2需要精密、正确的布点方法。根据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化学品气体泄露事件,由于影响范围存在不可知性,通过气象等因素,判定风向、风速,在距离事故点较近的位置安排便携式气体应急监测仪器,精确布点,通过检测分析和计算,判断污染物浓度及扩散方向和范围。

3.3跟踪监测不可忽略,环境污染的影响往往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这期间需要对污染源及环境质量进行跟踪监测,更加确保事发环境及周边所影响环境的安全。

3.4污染事故发生后,地方政府,各部门,公众等都迫切了解事故现成的环境信息,监测信息的也尤为重要,采用正规方式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对稳定事故局势、安定人民生活都有很关键的作用。

大气污染源监测方案篇3

关键词:应急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仪器

环境应急监测在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求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事故处理的核心工作。在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中,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石油化工原料、产成品及有毒有害危险品的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均隐含着不同程度的突发事故因子。这就要求我们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监测、应急处理及其后置工作上力争做到最佳状态,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有力有效的保障,最大限度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人民的损失。因此,应建立先进的环境应急监测预警体系,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监测的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是及时有效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首要环节。 

一、防患于未然,做好应急监测准备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难以预测,因此要求应急监测准备工作常备不懈。应急监测准备和响应贯穿于事前,事发,事后几个阶段,因此,防患于未然是事故防范的前提,在应急监测方面的准备措施包括:制定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标记重点源;应急监测培训及应急演习等。 

(一)制定应急监测预案,做好应急响应的准备 

应急监测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用以明确事前、事发、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的行动指南。当事故发生时,各个基层单位和个人拿出一份根据实际情况事先制定的应急监测预案,积极响应。其中包括各部门组织分工、应急监测作业指导书、现场情况报告表等细节性文件,并且要求相关监测人员及一线人员应该掌握相关的应急作业文件。 

(二)补充完备应急监测装备和仪器,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一般都是直接读数,响应迅速,可以通过简便的操作方法快捷的确定污染区域和浓度分布,为科学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提供最好、最有利的支持和保障。对于应急监测能力的建设不仅仅是针对于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的要求,还包括防护装备,应急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目前有些地区监测站已经配备了突发性应急监测车,而且车上配备有车载式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 

(三)标记重点源,为事发情况提供可靠依据和确切处理方法 

在突发性应急污染事故中,因化学品泄漏等造成的环境破环占很大的比重,而且对其环境影响进行监测也是应急监测的重点和难点。在事前标记好可能会发生污染事故或存在有安全隐患的企业、化工厂等重点事故源,详细标记内容包括:企业概况、存储物质情况(物料在装置内的状态、容量,化学品名称,中间和最终产物,地理环境等),总图布置,周围敏感点人口分布等信息。掌握了数据源的信息,不仅为监测仪器的准备提供依据,同时也对监测布点有了初步的方案。若在此处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时能够即刻知道可能是何种污染物的泄露和采取何种应急措施处置就会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 

(四)积极参加应急监测培训,主动开展应急演习 

通过专业培训,才能很好的全面的掌握应急监测技术。培训过程中,应急监测人员不但能够清楚的认识、了解工作中的失误可能带来的后果,而且能够提高自身处理应急污染事故的素质和能力,增长应急监测处置经验。应急演习不仅可以使应急监测人员熟练掌握突发性应急监测的工作流程而且在使用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中提高工作效率。正确率的提高和仪器设备操作的熟练,有效的节约了现场监测的宝贵时间。

二、应急装备的改进,促进应急监测的发展 

先进的应急监测装备体系的建设是完善现代应急预警体系的必要条件。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便携快速、实现准确监测数据的获取;(2)操作简单易掌握;(3)实用性、可操作性强,仪器本身无特别使用限制性;(4)结合我国现状与水平,力争做到在国内应用的普适性;(5)投入最小化,方法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6)满足便携式或车载的要求。

应急监测装备配置还包括交通配置,通讯及图文数据传输配置,安全防护配置和其他辅助功能配置等,它们都有各自的性能特点和配置要求,与主要的应急监测装备一起构成统一的应急监测系统。总之,应急监测装备的合理配置,最终是要实现高效快捷的应急响应,为保障环境安全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三、现场监测,应急的响应 

近几年,我国突发环境事件频发,尤其是一些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需要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特别是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做到判断准确、措施有效、处置及时,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已成为当务之急。 

现场环境应急监测要求快速、灵活、实用。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监测因子,在获取充足的现场资料并利用充足的数据库资源进行分析,才能够确定污染因子。目前某些地区的监测站已经引用芬兰的GasmetFt-iR傅利叶红外多种气体监测仪,当现场污染因子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定性、半定量300多种污染气体,大大提高了现场监测的效率。 

其次,需要精密、正确的布点方法。根据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化学品气体泄露事件,由于影响范围存在不可知性,通过气象等因素,判定风向、风速,在距离事故点较近的位置安排便携式气体应急监测仪器,精确布点,通过检测分析和计算,判断污染物浓度及扩散方向和范围。 

再次,跟踪监测不可忽略,环境污染的影响往往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这期间需要对污染源及环境质量进行跟踪监测,更加确保事发环境及周边所影响环境的安全。 

最后,污染事故发生后,地方政府,各部门,公众等都迫切了解事故现成的环境信息,监测信息的也尤为重要,采用正规方式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对稳定事故局势、安定人民生活都有很关键的作用。 

大气污染源监测方案篇4

关键词:重污染天气;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04602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多次出现长时间、大范围的重污染天气,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辽宁省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项要求,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逐年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治理效果,但是重污染天气在冬季期间依然频发,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仍然较重。如何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空气污染对公众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的影响,是当前该省大气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1,2]。

2辽宁省重污染天气现状

辽宁省是2014年1月1日起全面建成并按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实施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根据监测数据统计2014~2016年期间全省共计发生重污染天气451天次,其中供暖期发生391天次,占比86.7%;非供暖期60天次占比13.3%。辽宁省冬季取暖期是重污染天气高发期,发生频率是非供暖期的重污染天数的6.5倍;2014~2016年全省重污染天气首要污染物分别是细颗粒物(pm2.5)占比90%、可吸入颗粒物(pm10)占比6.9%、臭氧(o3)占比3.1%。根据近年的监测数据分析,辽宁省的冬季取暖和春季沙尘造成了重污染天气发生的季节性特征,特别是取暖期不利气象条件、受外源输入型污染与本地污染源叠加更易形成持续时间长、污染重的重污染天气过程[3]。

3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存在的问题

在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方面,结合工作实际,编制和修编完成了两版省市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形成较为完善的全省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体系。2014~2016年间全省累计启动应急预案75次,在apeC、国庆阅兵等重大活动和节假日的环境空气保障工作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3.1预警预报能力急需加强

目前,辽宁省已建成省级和沈阳、大连市级的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对外预警预报信息。其余12个市也相应的建立了预警预报系统,但很多未形成真正的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能力和体系。由于预报能力和经验有限,重污染天气的预测预报可能出现偏差,导致出现“预警失误”、“滞后响应”或“提前结束响应”等问题[4]。

3.2责任部门责任未有效落实

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属于地方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应急响应的内容根据不同等级包括限产停产、车辆限行、学校停课等一系列措施,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完成。在辽宁省近3年的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实践来看,有的地方存在着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现象,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中的责任部门未有效落实相关责任。

3.3预案响应实施的监督和后评估制度不足

在应急预案启动后,对应的是相应级别的应对措施。目前,该省的重污染应对工作中,重在对预警预报的形势研判和是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等的监督。虽然该省建立了现场督导组现场督查制度,但是对应急响应的措施是否真正落实到位和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时效性进行的后评估的监督管理存在一定的欠缺。各市每次的应对相应措施效果和实施后评估都主要以工作总结形式为主,缺乏好的量化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部分城市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相对较低。

3.4预警信息时效有待提高

从近年的工作实际来看,预警信息涉及诸多中间环节,比如应急预案的启动一般由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以传真或是短信指令的形式发送给各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再根据自身的职责传达给相应的部门执行预案响应措施,这样的中间环节就容易出现遗漏和滞后情况,影响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的时效。此外,对公众预警信息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有的缺少应急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对公众日常生活进行指导等内容,其时效、覆盖面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造成群众的恐慌和引起社会舆论、谣言等不良反应。

4对策与建议

4.1加强预警预报工作

加强完善全省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能力建设,为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工作提供好技术支持,提高省级和沈阳、大连预警预报的准确性和覆盖范围,对各市做好技术指导。同时要做好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基础性工作,开展全方位污染源调查,建立排放源清单,建立排放源清单的动态更新及维护机制,确保污染源数据的连贯性和时效性[5]。注重培养专职预警预报人员,加强环保、气象部门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提高预警预报的准确率。

4.2强化政府主导和应急预案体系衔接

要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切实将重污染天气应对纳入政府考核体系,明确责任部门分工和主要责任人,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中的响应措施逐一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事事有人管。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的预案体系衔接,细化工作流程,全面提升应急预案的实效性。

4.3科学论证,完善应急预案应急响应措施

加大科学研究投入,细化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基础上,做好污染物来源解析工作。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专家库,从应急预案的制定、出台、响应等方面和每一次发生的重污染过程科学性和实效性进行分析和评估[6]。根据分析和评估结果及时优化和修编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增强应急响应调控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实现精准治理雾霾。

4.4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后督察

严格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计划》要求,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地区和责任人实施责任追究。根据各地重污染天气的预警预报信息和启动应急预案情况,加强对重污染天气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落实工作情况实施后督察,对工作中履职不力的个人和部门依法追究责任,以确保应急预案中的各项响应措施落到实处。

4.5加强信息公开

针对重污染天气发生时,容易发生负面的社会舆论。要加强信息公开宣传工作,从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预警预报信息、采取的工作措施和流程、工作效果、防范措施等信息,要通过各种媒体及时给公众,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以客观和及时的报道把控社会舆情,避免谣言造成不良影响。

5Y语

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短期内辽宁省整体大气环境不能得到根本转变的情况下,积极开展重污染天气的应对工作对大气污染物的“削峰减频”的有效抓手,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的落实,对改善整体的环境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郜会青.关于城市大气污染现状与综合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40(7):98~101.

[2]马寅,曹兴,薛丽洋.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现状及对策探讨[J].甘肃科技,2017,31(18):7~9.

[3]张晓峰.辽宁省大气污染特征浅析[J].农业与技术,2016(13):137~138.

[4]杨岚.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应急管理,2016(1):44~45.

大气污染源监测方案篇5

   地震之后急需展开环境应急监测

   一、地震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

   (1)城市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

   城市里钢铁、冶金、石油化工、化肥、制药等行业以及化学品仓库一般都贮存着大量的酸、碱、光气、氯气、石油类物质以及其他化学品,多用卧式贮罐,在露天或罩棚内贮存。如果贮罐没有进行固定,地震时有可能会造成罐体翻滚、管路破损,导致罐内物质泄漏或流洒。城市中的剧毒药品,除各科研、教学和工厂实验室有少量储存外,主要集中在有关的工厂和化工仓库。这类剧毒药品如果没有进行特殊管理,地震时一旦发生库房倒塌或包装破坏,就可能造成火烧、水淹、雨淋及散失。在这次特大地震中,什邡荣化液氨化工厂和什邡市莹丰镇金溪化工厂就发生了液氨泄漏事故。

   (2)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被破坏

   地震强大的扭曲力很容易使城市排污管道破裂,造成大量污水四溢,弥漫于城市之中,造成严重污染。同时,可能对污水处理厂造成严重破坏,削弱城市处理废水的能力,间接地影响城市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引起地表水环境的恶化。

   (3)细菌和病毒从实验室外溢

   城市中保存的细菌和病毒,主要集中在有关的科研和防疫单位。菌种的种类和毒株虽很多,但数量都不大,一般存放在电冰箱内,地震时只要冰箱不被破坏就不致于外溢。但临时保存的菌种、病毒株多存放在玻璃试管、玻璃皿或玻璃瓶内,一旦遇到破坏性地震,试管、器皿被打破,就有可能外溢,造成传染。

   (4)放射性物质泄漏

   放射源主要集中在核电站、辐射防护研究和农业科学研究单位,其次分布于煤田地质勘探、医疗防疫单位,教学和生产单位较少存放。目前,我国核电站都是按照很高的抗震级别来建造的,抗震系统完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其他放射源则分布较散,一旦在工作时发生地震,或者个别单位不按规定包装、贮存,就有可能会对空气和水造成污染。

   (5)垃圾填埋场和尾矿库可能引起的污染

   地震造成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地面破坏,容易使原本填埋于土地深处的垃圾裸露于地表,引起环境污染。如果遇到阴雨天气或者城市水灾,将可能使这些垃圾四处漂浮、腐败,滋生有害微生物或渗出有毒有害物质。一旦地震造成尾矿库破坏,大量矿石废渣含有的重金属将可能造成水体以及土壤污染,对人体造成持久危害。

   (6)火灾和水灾造成的污染

   发生地震很容易引起城市大火,大量塑料质地的建筑材料、电线、油料、化学纤维的焚烧会造成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产生,给城市大气带来严重污染。如果遇到自来水管道破裂或者阴雨天气,将会造成这些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土壤、地下水,造成持久污染。如果地震引发了海啸,或山崩壅塞河道,或扭曲、破坏堤坝造成河流水库决口,淹没了城市,将会对城市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一旦发生水灾,将会使泄漏的化学有毒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病毒和细菌随城市污水弥漫于城市,造成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水灾还极易滋生蚊蝇,导致水体中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引起疫病流行。

   二、应急监测的主要对象

   (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地表水环境

   保障灾区饮用水安全是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开展应急监测是地震应急监测工作的头等大事,做好地表水环境监测工作是灾区防疫和灾后重建的重要依据。

   (2)城市大气环境

   地震可能会引起工厂、化学品仓库有毒有害气体的泄漏。如果地震引起城市火灾的话,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对城市大气环境开展应急监测十分必要。

   (3)辐射源

   地震中可能会造成放射性污染,开展对辐射源的监测很有必要。

   (4)土壤与地下水

   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垃圾填埋场和尾矿库的破坏以及水灾,可能会造成土地和地下水污染。如果农业用地和地下水饮用水源被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将会给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和人畜正常饮水带来威胁。

   做好灾后环境应急监测准备工作

   一、主要应急装备的准备

   (1)遥感卫星与遥感飞机

   遥感卫星和遥感飞机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遥感监测具有监测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且便于进行长期、动态监测等优势,还能发现有时用常规方法难以揭示的污染源及其扩散的状态,它不但可以快速、实时、动态、省时省力地监测大范围的环境变化和环境污染,也可以实时、快速跟踪和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发展,以便及时制定处理措施,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2008年5月29日,中科院灾情监测工作组对德阳、绵竹市绵远河汉旺—小木岭段进行水质遥感监测,其数据显示,绵远河长滩—小湔坪段河面漂浮着大面积油污。德阳市环境监测站及时研究应急监测对策,相关技术人员于5月31日赶赴绵远河汉旺段实地勘察监测。应急监测组制定了专项监测方案,坚持日常例行监测与出现异常情况的应急加密监测相结合,从5月31日~6月7日,对汉旺水文站断面的石油类污染因子加强监测监控,有效预防了绵远河水体污染事件的发生。

   (2)高空采样气球和飞机

   地震过后,灾区可能发生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按污染区域及污染性质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区域性污染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气颗粒物(包括可吸入颗粒物)、有机污染物等;第二类为灾害性大气污染,如有毒气体的泄漏等;第三类为关系区域环境质量的污染物,如对流层气溶胶、臭氧、二氧化碳、甲烷。使用高空采样气球和飞机可以有效地监测臭氧、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等痕量气体成分以及气溶胶、有害气体等的三维分布。

   (3)应急监测车与应急指挥车

   地震发生后,环境监测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可能遭受严重损毁;道路、通信设施可能遭到严重破坏,给开展应急监测带来严重挑战。而使用应急监测车与应急指挥车将会有效地克服这些困难,开展空气和水质监测,能够及时提供准确的环境信息,防范污染事故。

   我国目前装备的应急监测车主要由依维柯、奔驰等中型车辆改装而来,一般配备有车载导航系统、空气监测系统、水质监测系统、发电设备、图像采集及传输系统、通信和指挥装置、生活辅助系统与安全警示系统等,是一个流动的环境监测实验室。目前,国内使用的应急指挥车一般由轻型越野吉普改装而来,通常配备有应急通信系统、图像采集及传输系统、指挥装置。应急指挥车体型小巧,越野性能出色,在应急监测车由于路况限制不能行驶的情况下,它可以运载应急监测设备和人员及时到达现场,保证应急监测工作有序进行。在普通车辆由于地形复杂、常规通信手段失效,难以完成对应急监测车、应急监测小组物质补给的时候,它还可以起到后勤保障车的作用。

   (4)便携式监测装备

   地震过后,当地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有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其所拥有的大型实验设备可能失去使用功能,这就需要携带大量轻便、简单的监测设备、仪器赶往灾区。此外,地震灾区的道路往往被严重破坏,甚至阻断,监测人员不得不步行到达指定的监测点位,这就需要携带便携式的监测仪器。各种试剂盒、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仪、便携式色谱-质谱联用仪等设备,都能很好地完成应急监测任务。

   二、后勤保障

   (1)油料和应急车辆零配件

   地震过后,加油站、油库可能会遭受严重损坏,而应急监测车与应急指挥车的行驶以及车载发电设备都需要大量的油料来保障。此外,震区地形路况复杂,很容易造成轮胎、车体外置天线和传感器损坏,一旦这些部件受损、不能工作,将对应急监测造成严重影响。

   (2)饮用水和食品

   必须考虑到在应急监测现场,可能是停人不停机的24小时监测,可能会在不同监测点位间奔波,因此必须做好水和食品的保障工作,精心选择、合理搭配,提供丰富的营养,保证人员精力旺盛。应急监测人员必须要随车、随身携带饮用水和干粮。各种瓶装饮用水、方便食品、压缩口粮、军用野战食品都是不错的选择。

   (3)实验耗材

   震区的应急监测时间长、监测项目众多,实验用水、各种试剂、试管、滤纸、药品、钢瓶气体需求量巨大,必须高度重视供应工作,保证应急监测工作的连续开展。

   三、开展应急监测的必要调查

   (1)饮用水源地与地表水系由于饮用水源地所在河流一般都会有支流注入或与其他水系有渠道、涵洞、水闸相连接,因此要仔细调查研究饮用水水源水系图,只考虑饮用水水源所在河流的污染防治工作是不全面的,必须从整个相交的水系,从整个地表水流域来全面调查。饮用水水源上游及周边区域内地震灾害及各种抗震救灾活动可能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的危险源,和污染源的种类、数量、位置等信息必须调查清楚,为制定饮用水水源监测项目提供依据。

   (2)主要污染源

   主要包括:生产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工厂或企业的生产装置、储存装置、化学品仓库等危险源的状况,重点为石化、化工、农药、磷化工等工业企业以及加油站、储油库、尾矿库等;抗震救灾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粪便处理处置状况;抗震救灾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状况;救灾中化学品的使用情况,重点为灾区防疫过程中使用的消毒剂;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的损坏和运行状况;地震造成的饮用水水源水体形态变化及底质变化对水质的影响;各种类型的辐射装置和辐射源的状况;各微生物实验室的状况。

   四、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案的确定

   可根据当地企业生产情况、污染源现场排查的最新信息,确定特征污染物质。密切监视各种潜在污染源,重点监测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污染物质,如果水质出现异常或存在潜在污染的可能性,要根据情况加密监测。当确认水质出现异常时,在保留分析样品备用的同时,应立即进行复查,如果持续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水质监测,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巡视,尽快排查污染源和原因污染物,将结果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并通知相关部门。

   (1)常规项目

   pH、电导率以及高锰酸盐指数(有条件的可以包括toC)对水质变化的指示性指标要进行重点监测,视情况可增加氨氮、酚类等其他常规监测项目。现场采样时要注意观察与记录水体的颜色、气味及漂浮物等感官指标,判断水体是否受到明显污染。

   (2)需要特别重视的监测项目

   要加强微生物学指标的监测,每日监测粪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出现异常时应增加常规病原菌监测。如果具备条件,每日可进行一次生物急性毒性监测,用于进行水质安全的综合判断,防止通过饮用水造成疫病的传播。

   (3)特殊项目

   如果条件具备,应该每日监测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质(重金属和有毒有机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苯、甲苯等尽可能做到每日监测一次;杀虫剂类六六六、DDt、敌敌畏等要做到每周监测一次以上。若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发现饮用水源上游控制断面水质监测结果出现大幅度变化或出现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等异常情况,应增加相对应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严密监控。

   建立高效率的环境应急监测制度

   一、做好应急小组组成工作,形成坚强的战斗集体

   (1)明确应急监测小组的工作职责。在国家、省、市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

   下开展工作。调度应急监测人员、仪器等,组织应急监测小组赶赴现场,指挥应急小组展开行动;通知监测站启动“应急监测预案”进行监测分析,制定应急监测方案,负责采样及分析化验工作;监测数据及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现场监察组。

   (2)应急监测人员的选派。震后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是事关防治次生环境灾害,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支持灾区重建的艰巨任务,责任极其重大;灾区基础设施被毁、生活条件艰苦;余震不断带来房屋倒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危险;各种监测设备复杂和监测方法繁多,监测劳动强度大。这就需要应急监测小组的领导有很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丰富的应急处理经验和很高的专业水平。另外,需要挑选组织纪律性好、知识技能全面、年富力强的工作人员组成应急小组。

   (3)明确应急监测小组各成员职责。最基本的要求是:定岗定人定项目。震后应急监测有3个显着特点:监测任务多、监测人员少、监测项目多。这就需要明确职责,建立流转良好的工作程序、高度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保障监测工作反应及时、井然有序,监测数据准确有效。这就要求应急监测小组要根据应急监测预案,明确小组的对外通讯、应急监测响应,确定现场监测的点位和频次、选择监测项目,做好监测数据的审核和上报,对后勤保障等岗位提出要求,迅速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实现“一人多岗、一人多项、一人多能”和克服困难,完成复杂任务的有机统一。

   (4)建立奖惩体系。震后应急监测是一项具有政治意义的准军事化工作。为了激励士气、鼓舞斗志,战胜各种各样的危险和克服形形色色的困难,必须要赏功罚过,明确立功受奖的行为和成果,对失误和过失进行惩罚,形成一支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钢铁之师”、“科技之师”。

   二、建立运转顺畅的工作制度

   (1)建立灾区环境预警和紧急监测工作制度。应急小组进驻灾区,长期进入应急状态,开展对灾区区域水环境、空气环境等的应急监测;如果一旦发生工厂、仓库化学物质泄漏或污水处理厂破坏等突发状况,就需要进入紧急监测状态。因此,尝试建立灾区环境预警和紧急监测工作制度很有必要。灾区环境预警需要根据饮用水源地与地表水系、主要污染源调查结果建立预警体系,并由此制订紧急监测预案。建立以预警体系、制订紧急监测预案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制度,对保障应急工作的良好工作状态会起到关键作用。

   (2)建立地表水重要监测断面、点位和饮用水源地的例行监测制度。定期定点展开现场巡查,仔细调研现场状况,精心遴选常规监测项目,适时增加特殊项目的监测;紧急状态下加大巡查频次、监测频次,确保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做出报告。

   (3)应急值班制度。设置值班电话,实现24小时专人值班,确保监测信息上传下达,快速处置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4)预警报告制度。对发现的可能发展或引发环境污染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监测小组应立即向本级和上级监测主管部门报告,在出现突发性事件的情况下,自动进入预警状态,进行跟踪监测,实行一天一报告制度。

   (5)紧急监测报告制度。当环境指标异常时,应立即启动紧急监测预案,安排专人每天对异常波动的项目和点位进行定项监测和现场巡查,并分析污染走势,每天定时向本级和上级环境监测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6)内部情况报告和信息制度。实行日监测报告的,上级环境监测机构应在一周内通报一次;实行周监测报告的,每半月通报一次。适时环境质量公报,公告城市环境质量和饮用水质达标情况,就群众关心的环境质量问题答疑解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7)终止制度。当环境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宣布解除环境应急干预措施,引发环境指标波动的因素已经消除、指标持续平稳时,环境应急监测可自动终止。

   三、现场特殊情况的应对

   地震过后的余震、暴雨和雷电天气以及随时可能产生的山体滑坡与泥石流,将给现场应急监测人员和仪器设备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这就要求监测人员必须充分掌握地震知识,在余震到来的时候不慌张,正确避险;及时掌握天气信息,做好恶劣天气作业的心理准备,做好现场防雷工作,合理选择点位,避免暴雨形成的城市内涝、道路泥泞给应急车辆行驶和人员的行走安全带来的难题;注重了解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预报,规避在奔赴现场监测的道路上以及现场监测点位上可能出现的危险。

大气污染源监测方案篇6

[关键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思路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我国已进入环境污染高风险时期,污染事故高发期(尤其是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事故)已经提前到来。松花江污染事故表明,突发性污染事故已成为社会稳定、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往往来势迅猛,在瞬间或短时间内造成大量的有害物质外流或外泄,若不及时施救,对周围环境将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的威胁和损失。

目前,基层监测站(四级站)最先得到污染信息,若能做到就近应急监测,可提供最快捷、最原始的监测数据,能对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及时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全面施救、监管的科学依据,为上级部门快速、准确处理污染事故赢得时间,把污染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2基层监测站监测工作现状

在日常的监测工作中,基层监测站一般只侧重于常规的监测项目,如水质中的CoDcr、BoD5、pH、nH3-n等项目的监测,大气中的nox、So2、“三苯”等气体及环境噪声的简单测定项目。由于监测仪器配备不足、监测手段落后,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往往“力不从心”,等待上级监测部门的支援和赶及往往又错过有效的时间,这样就失去了监测污染源头的最佳时机。

在污染事故发生时能及时高效地开展污染事故监测,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无疑是有效应对污染事故的重要方面。作为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监测部门只有在平时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发生事故现场有较好的“临场发挥”。因此,基层监测站应增设应急监测硬件条件,提升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至关重要。

3基层监测站应配置配齐必要的仪器、装备

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扩散、迁移,及时查清事故现场,应添置必要的监测仪器和运输工具。配备速度快、便携性能好、结果较为准确的采样设备、分析仪器(最好是采样分析一体设备)和化学试剂,尽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对下述内容:①污染物质的种类;②污染物质的概略浓度;③污染的范围及可能的危害做出判断。及时提供应急监测数据,为后续减灾救援工作提供科学的监测数据。同时,也要重视辅助设备、保护装备和通讯设备的购置和及时更新。有条件的基层监测站应配一辆应急专用车,将配备的监测仪器和辅助装备都放在车内,以保证在特殊情况下第一时间赶到污染现场。

4基层监测站应做好应急监测技术准备

4.1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建设一支应急监测队伍

应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能有效应对突发污染事故的环境监测队伍,负责确定污染物的浓度和成分。应急监测队队长由站长及行政负责人兼任,技术骨干和其他单位相关人员兼任队员。平时负责编制应急监测预案、污染源调查、设备保养、培训演练等。在事故发生时分为若干职能小组,分别承担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污染源调查、方案制度、现场采样、样品分析、数据分析、报告提交等任务。应急监测队伍的每个成员都要熟悉应急监测流程,知晓各自职责,掌握相关污染物的监测知识、技能,提出相应的监测方案,做出污染物性质和浓度的判断。

4.2污染物应急监测准备

4.2.1气体类污染物污染事故的应急准备

气体类污染事故主要是有毒气体,如Co、Cl2、HCl、HF、H2S、甲烷、甲苯、石油气等的泄漏(中毒)事故,一般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其中用于吸收有毒有害物质的大多数检测管,是采用硅胶载体吸附一定量的化学试剂而制成的比色式检测管。吸附效果好,反应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根据色度的变化程度,直接定性或间接定量测定有害物质的浓度。

4.2.2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准备

有毒化学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具有突发性、持续性和累积性,污染的程度和范围具有很强的时空性。所以对此类污染物的监测必须从静态到动态,从地区性到区域性乃至更大范围的现场快速监测,提供有关的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理措施。分析对象的时空变化决定了现场应急监测的技术和方法应是简便、快速、连续监测;能对浓度分布非常不均匀的各类样品进行选择性分析;从定性到定量分析都能做到快速准确。

4.2.3溢油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准备

石油工业中的原油燃料油、成品油和液体的化学试剂,在勘探开发及产品运输过程中,对周围均存在潜在的威胁。由于溢油具有扩散性、溶解性、分散性、乳化性和氧化作用、生物降解作用、沉降作用,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就会对陆地和水面造成严重污染。

对溢油事故的应急现场监测,一般采用红外分光测油仪。无条件在现场完成的,可采回水样,尽快在实验室分析。

4.2.4农药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准备

多数农药污染事故都是突然发生,如药厂爆炸引起毒气泄漏,农药包装破损引起农药溢流,以及规模不等的农药中毒事故等。适用于农药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简易工具可备有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5建立应急监测机构

要顺利完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任务,首先要建立应急监测相关机构,制定应急监测工作计划,做好保障工作。应急监测机构应包括:技术负责人、质控负责人及高业务素质的监测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并以从事多年监测工作、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组成应急监测专家组,指导监测工作。健全的应急监测机构,业务素质过硬的监测技术专业人员是完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工作的保证。

6提高应急监测的技术支持能力

为了提升应急监测能力,全面了解辖区内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毒、有害物品的种类、数量,掌握这些危险化学品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状况,排查污染事故隐患。基层环境监测站应制订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置预案,要建立一套相应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电子信息查询系统和应急监测体系,可满足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对有毒有害危险品的测定。信息查询系统可对有毒有害危险品的理化性质、现场应急监测方法、实验室分析方法、环境标准、现场应急处置及环境恢复、危险源所在地理位置及联系人、联系方式等进行快速查询。

基层环境监测站开展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调查时,需要对企业生产工艺中使用、生产、储存的化学品及三废排放、油库分布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通过调查备案,可以掌握本辖区内化学危险品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并建立危险源数据库和具有针对性的应急监测预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心中有数。根据危险源的调查结果,针对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物建立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数据库。分析方法数据库的建立主要依据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的标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同时要做好防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危害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环境安全意识。

为防患于未然,提高全站人员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变能力,应定期组织全站人员熟悉应急监测仪器和防护设备,不定期组织应急小分队人员进行应急监测操作演练,以检验设备、熟练操作,形成一支“拉得动、打得响、联得上”的应急监测队伍。

参考文献:

[1]沈振月.强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管理[J].中国环境监测,2000,16(2):50-53.

大气污染源监测方案篇7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现就河南县2018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落实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污染减排

河南县已制定印发了《河南县政府办公室转发河南县2018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河政办〔2018〕198号),我县主要节能减排工程是县城污水处理厂和一期集中供暖工程,县环境监察大队基本能保持每月1次的监察频次,节能减排工程均已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并按期进行监督性监测,建立了主要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台账。

(二)水污染防治

河南县已制定了《河南县2018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河国环林字〔2018〕109号),《方案》中环保部门牵头治理的问题有11项,2018年规定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基本均已完成。我县水污染治理前期储备项目有3个,其中1个已纳入国家a类项目储备库,2个已纳入国家B类项目储备库。

(三)大气污染防治

    河南县已制定印发了《河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河南县2018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河政办〔2018〕128号)。依托中央环保督察组来青督查契机,我县已制定《河南县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方案》,《方案》中已制定逐步淘汰县城周边40余台小型燃煤锅炉的具体工作计划,2018年我县共淘汰小型燃煤锅炉5台。同时制定了《河南县城集中供热(二、三、四期)工程除尘脱硫设施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并已完成三期集中供暖工程安装脱硫除尘设施。

(四)环境执法监管

河南县监察大队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巡查等方式对辖区内重点污染源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和一般污染源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按规定进行常规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情况提出可行的整改建议。

2018年共出勤300余人次,检查企业12家,编写现场检查笔录54份、整改通知书3份、行政处罚书3份,处罚金额14000万元。我县排污企业基本能保持一般企业1次、重点减排工程2次的频率。目前正在编制国家重点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工作考核资料清单。

(五)环境质量监测

河南县已完成2处地表水、2处集中式饮用水监测任务,县城空气自动站房运行正常,已按期上报各类环境监测报表。

(六)环境监督管理

河南县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企业中县城污水处理厂已完成4次监督性监测,一期集中供暖工程已完成下半年监督性监测。河南县绿草源食品有限公司(省控企业),2018年未运行,故未做监督性监测报告。我县涉及危险废物企业尕孔水电站,已制作危废管理台账,并与有资质的危废处置中心签订协议,危废处置率达到100%。我县医疗废物由黄南州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处理,收集率能达到100%。结合总量控制管理要求,目前对河南县绿草源食品有限公司和污水处理厂的新版排污许可证核定工作正在申报中。2018年我县共编写环境信息27期,信息采集率达到40%。为了加强项目管理,争取环保项目,我局已建立项目储备库。

(七)环境法治宣传

大气污染源监测方案篇8

一、工作开展情况

认真执行《县打赢蓝天保卫战等九个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我县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各项工作。(一)建立污染防治工作机制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生省、州污染防治决策部署,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及时调整了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组成人员(泸委办发〔2020〕43号),并成立了污染防治工作委员会,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县经济信息商务合作局局长和生态环境局局长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组织机构。(二)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做好本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制定印发了《县打赢蓝天保卫战2020年度实施计划》(泸环委办〔2020〕8号)、《县重污染天气环境应急预案》(泸环委办〔2020〕2号)。2020年1-11月,县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率达100%,空气质量优良率100%。2一是加强城区餐饮油烟治理。落实监管常态化,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巡查、检查开展“查经营证照、查治理设施、查油烟排放”专项行动,责成烧烤摊点及宾馆饭店安装油烟净油化设施,安装率达100%。二是加强道路扬尘管控。加强渣土运输车辆执法检查,在公路干线设施检查点位,对于未采取覆盖的渣土运输车辆进行处罚,并进行警告教育。目前已开展执法检查16次,处罚车辆39辆。加大城区道路保洁力度,进行道路洒水降尘。加强对施工场所扬尘污染的监督执法,要求城市施工现场务必做到“六个100%”,对水泥企业实施堆场、料仓和传送装置密闭化改造,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三是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组织开展辖区锅炉使用及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经排查,我县境内无使用10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情况,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无使用燃煤锅炉的企业,城市建成区范围以外有两家企业使用10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小锅炉,由于该两户企业所在地均未通管道天然气,煤改电运行成本过高,已提出保留使用10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小锅炉的申请。四是全面推进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已完成我县辖区内7家在用加油站埋地油罐双层罐更新改造,减少了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五是加强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管。强化“黄标车、老旧机动车”淘汰清理,强化机动车注册登记工作,对未满足国家阶段性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新购置机动车不予办理注册登记。截止目前,共注销普通摩托车123辆。六是强化路面巡查管控工作。严厉查处已达到国家报废标准机动车上路行驶的交通违法行为。截止目前,共对查获的已达到报废标准的各类车辆进行集中销毁、解体共计14台;其中大型货车3台,小型汽车11台;对已达到报废标准的各类车辆共计扣留81辆,其中摩托车75辆,小型汽车6台。七是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监管工作。制定印发了《2020年县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工作方案》,全面开展县域内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截止目前,我县已组织填报49辆,审核通过并发放环保登记号码20辆,因信息录入不全而退回重填29辆。八是加强油品质量监管工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销售、储存和使用不合格油品、车用尿素违法行为开展了专项检查。在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中,针对加油站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整改和规范,确保了全县成品油市场消费安全。2018年-2020年,共抽样成品油、车用尿素15批次,未发现销售不合格油品。九是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我县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目前已更换城市公交新能源汽车18台,其中2路公交5台、4路公交5台、8路公交8台。十是严控烟花爆竹燃放。制定了《县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禁限放的通知》,划定烟花爆竹禁限放区域,严控烟花爆竹销售审批,逐步减少烟花爆竹销售点位,减轻烟花爆竹燃放导致的大气污染。十一是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制定印发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将秸秆禁烧与森林草原防灭火结合起来、种养循环结合起来,推进秸秆“五化”利用,我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5%以上。十二是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大力推行“有山皆绿、重点补绿、身边增绿”,深入开展大规模绿化国土行动,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46.8%,绿化覆盖率达46.89%,人均公共绿地11.5平方米。十三是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积极开展露天矿山整治工作,经排查整治,我县涉及露天矿山四宗,其中两宗的采矿权已向州自然资源局申请矿权注销。(三)大力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入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河长制等系列水污染防治相关工作。一是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监督管理。在完成前期县城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问题排查和整改的基础上,定期对辖区内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巡查,重点对保护区内发生的污水排放、垃圾倾倒、违规建筑等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排查,定期检查维护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隔离设施、界标、警示牌等设施,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安全及水质安全。二是定期开展水质监测。我县委托第三方机构完成县域内大渡河段2个出入境断面(鸳鸯坝、大岗山)开展23项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指标月监测;2个城市集中式水源地和11个乡镇集中式水源地水质季度监测;疫情期间应急监测工作。全县流域断面和水源地取水口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以上,达标率100%。三是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和安全信息公开。组织相关部门按月对水龙头水质开展卫生检测,监测结果表明,我县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为100%。各部门根据职责每季度通过县人民政府网站定期向社会公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出厂水和水龙头水质监测信息和安全状况。四是认真谋划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编制《县总河长制运行规则》《2020年县全面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要点》《县2020年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实施方案》《县2020年度大渡河(段)“四张清单”》,召开河(湖)长制工作专题会,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按照机构改革部署,对全县各级河(湖)长、联络员单位和城区段责任单位进行了调整。五是全力推进“四项行动”。强化大渡河垃圾监管,清理库区垃圾1200余吨;有效制止挖采行为1起,并对当事人处以罚款1万元;处理向大渡河河道内倾倒建筑垃圾事件1起;截至目前,全县县级河长巡河223次,乡镇级河长巡河677次,村级河长巡河1400余次,共发现问题81条,整改完成81条。开展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按照《县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方案》,正在对开展河湖划界工作。六是积极推进下泄生态流量整改工作。已组织22座水电站完成“一站一策”工作方案编制,并由水利、生态环境、发改等部门对“一站一策”进行了认定。督促所有电站与运营企业签订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监测合同,确保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达标。目前,我县已全面完生态下泄流量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安装工作,确保最小下泄生态流量。七是加强环境执法检查。加强对辖区内的污水排放检(四)大力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制定印发并组织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县工作方案〉2020年度实施计划》(泸环委办〔2020〕3号),着力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绿色发展和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众健康,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年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不达标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管控。一是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根据国家《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聘请第三方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完成了我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县耕地类别划分成果中优先保护类耕地74652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94.03%,安全利用类耕地4656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86%,严格管控类耕地88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0.11%,划分成果经审定已报送至州级。二是加强重点企业土壤环境管控。配合州生态环境局和第三方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监测采样;完成对县城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壤环境监督性监测。制定印发《2020年县土壤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方案》,严厉打击涉土壤污染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全面推进土壤环境执法工作。三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要求畜禽养殖场(小区)、畜禽养殖专业户、畜禽养殖散养户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按照“两分离、两配套”的要求,建设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干粪堆积发酵、粪污及污水输送利用设施,配套足量的土地消纳粪污及污水。依据全国直联直报系统和统计监测,我县规模养殖场畜离粪污综合利用率达10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四是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我县制定了化肥农药零增长实施方案和农药化肥控制减量指导方案并下发各乡镇,采取物理防治取代化学防治的方式,2020年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为160kg/公顷,单位耕地农药使用量为7.26kg/公顷,农药化肥使用量在逐年减少。五是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废旧农膜回收处置。认真执行《关于切实抓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的实施方案》《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通知》,按照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原则对农药废弃包装物、农膜进行回收。截止目前,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率达85%。(五)大力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完成危险废物年度申报登记工作。制定《州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2019年度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及2020年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工作的通知》(泸环发〔2020〕10号),组织完成48家产废单位的危险废物纸质申报登记和系统申报登记。其中:医疗废物产生单位21家(县级医疗机构4家,乡镇卫生院10家,个体诊所7家),汽车维修单位18家,水电站等工业企业5家,加油站等其他产废单位4家。二是完成2019年度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统计与。三是完成2020年度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定了《县2020年度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方案》,并于10月20起,对筛选的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进行了现场督查考核,本年度共抽查考核25家企业,其中,考核达标23家,基本达标2家,无不达标企业。产废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为97.6%。四是开展严厉打击涉废铅蓄电池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生态环境局联合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经信局、县市监局印发了《县严厉打击涉废铅蓄电池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泸环发〔2020〕68号),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组织召开了维修行业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处置工作推进会,重点传达学习了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专项行动方案,鼓励废铅蓄电池产生企业加强与州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单位合作,逐步提升正规渠道废铅蓄电池收集处理率。目前我县已有5家涉及废铅蓄电池企业已与什邡开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处置协议,15家维修企业签订不产生废铅蓄电池的承诺书。五是积极启动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制定印发了《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泸安委〔2020〕3号)、《州生态环境局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实施方案》(泸环发〔2020〕99号),明确了专项整治目标、整治范围、整治内容及整治时间安排和保障措施。及时召开了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动员部署大会。六是做好肺炎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监管工作。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对工作的通知》(泸环发〔2020〕13号)、《关于印发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预案的通知》(泸环发〔2020〕19号),强化疫情防控期间生态环境执法检查,做好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监管。七是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工作。组织产废企业使用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严格执行电子转移联单,组织企业系统填报年度管理计划和年报。加强日常环境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贮存、转移、处置利用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实现危险废物等管控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六)开展2019年度环境统计业务填报完成8家企业排污数据统计填报审核。(七)完成总量减排目标任务2020年通过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程完成cod减排量75.8吨,氨氮减排量12.9吨。比2019年新增削减量cod5.2吨,氨氮2.8吨。达到本年度州级下达的水污染物减排目标。(八)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按照国家、省、州统一部署,完成了我县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报告、总结报告,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编制及资料归档。我县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顺利通过州级验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门联动效益不明显。机构改革原因,涉及改革部门职能划转,导致一些工作脱节。加之,污染防治工作涉及发改、经信商务、公安、农牧、住建、综合执法、交通、水利、市场监管、自然资源、林草、卫生健康、综合执法等多部门,治理主体多,但少数部门认为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对行业职责不清楚,污染防治工作还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二是污染防治工作人员少,生态环境执法力量弱。因机构改革和环保垂改,生态环境部门职责增加,但我县生态环境部门现有人员均为混岗使用,无专职执法人员,执法常态化工作开展非常困难。各部门专职污染防治工作人员少,工作开展慢。

大气污染源监测方案篇9

   近年来,崇州市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可喜的是,水、气、声等环境质量至今仍然保持优良水平。这是因为,崇州这片大地的碧水蓝天,有一双双金睛火眼守护着,那就是市环境监测站的全体工作人员,他们每一位都是保护环境的“哨兵”。截至8月底,各项监测工作有序推进,共出具检测报告306份,获得监测数据3.6万余个。

   当好环境保护“耳目”线上线下无缝监测

   在采访过程中,不停有企业的负责人前往环境监测站办公室领取监测报告,“我们对重点企业的废水排放都是每个季度会进行一次监督性监测和在线监测仪比对监测工作的。”该站站长方君介绍,监测站对企业,特别是重点污染源企业进行了在线监测。该站的技术分析人员会配制在线监测仪的比对样本,与在线监测仪监测结果进行比对,这样就不会出现企业作假的情况。”方君说,一台监测仪配制3组高、中、低浓度的密码样。除了监督性监测和在线比对监测,技术人员还会不定期对企业排放的废水进行抽测,并出具检测报告汇报领导。

   该站按照四川省、成都市环境监测工作要求,结合总量减排工作,开展全市2家国控、6家省控和10家市控重点污染源以及2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12家纸厂、7家制革厂等重点企业一季度一次的监督性监测和在线监测仪比对监测工作。同时,开展重金属污染源及重金属重点区域专项监测。每季度对该市涉重金属的7家国、省控制革企业和4家铅酸蓄电池企业开展铬或铅重金属监督性监测;按照成都市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对该市省控重金属防控单元区域的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土壤等实施半年1次的专项监测,积极开展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为污染防治和总量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据了解,2012年以来,为了更好地进行环境监测,当好环境保护的“耳目”,该站新添置了环境监测仪器52台(套),开展pm2.5、有机污染因子等项目监测。全站现有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微波消解仪、原子荧光光度计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60余种近200台(套),基本能满足该市环境管理和监测工作要求,环境监测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当好空气“哨兵”24小时监测空气质量

大气污染源监测方案篇10

关键词:环境监测;作用;环境保护;应用

当下,带动社会经济的主要为工业制造业,但是,同时工业也带来诸多环境隐患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生态发展,并致使自然界生态环境恶劣,这种影响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威胁。而伴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出现,这一问题逐渐得以改善,并弥补了自然生态原有问题中的诸多环境隐患。

一、环境保护下监测环境的发展现状

我国环境监测自70年代起步开始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现代环境监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使环境监测经历了“认识不断深化、队伍不断壮大、能力不断增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作不断深入”的发展过程。尤其在“九五”期间,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和管理体系,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存在地区差异大、整体水平不高的现象。

二、环境保护下环境监测的关键作用

1、环境保护下环境监测的生态环保内容

环境保护工作的任务非常繁重,因为它所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水污染问题、大气污染问题、土地污染问题。环保部门需要而临的环境保护工作范围遍及全国,通常对己经出现的环境污染治理一也是治标不治木,治理过后还会反复出现。所以,总是在发现严重污染问题之后进行突击治理是非常不明智也不合理的保护环境方法,我国环保部门必须采用更科学系统的治理方案碜龌繁9ぷ鳌U馐保环境监测就能发挥明显的作用了,它能让环保部门少做些无用功,找到更好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向。环境监测系统会收集到我国各地的大气、水流、土壤等自然环境的被污染情况,之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一分析处理。这样环保部门就可以通过环境监测系统来查看我国各地的环境污染情况,有利于环保人员更直接的发现环境污染之间是否有关联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

2、环境保护下环境监测获得参考依据

我国环保部门在开展工作时也需要有参照标准,环保工作者在确定某地的土质、水流、大气等自然环境是否被污染时,需要与在一定好的环保标准进行比对。看这些自然环境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标准,如果出现被污染的情况,也需要用标准来衡量环境的污染程度。所以环保指标的制定对开展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要。环境监测系统的使用就可以为我国制定明确的环保指标提高有利依据。当环保部门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需要收集到自然环境不同时期的各方而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以了解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在不同时期受到的污染情况,或者是相同时期不同的地方受到的污染情况。这些数据能够很好的反应出我国的环境污染情况,对制定环保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三、环境保护下环境监测的具体应用方式

1、创新环境监测技术内容

生态环境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维系着大部分生命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加强生态环保效应,应着重展开生态环境的监测、监管工作,监测内容应依据地域实质需求开展,目的在于促进生态环境的有效进步,使其在未来更为协调的发展。有效监督环保工作,应从环保基础理论内容开展,以避免污染类气体或能源造成生态污染问题优先,改善现有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措施,运用全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根据现阶段环境保护措施的缺口问题,制定创新形式的环保措施。创新内容应依据地理环境问题开展,改善现有生态污染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现有检测技能,改善原技能中所存在不足,引入全新技术观点,中心置于加强环境效应。当下,应针对生态问题严重区域实施相应监测技术措施。

2、完竣环境监测的预报体系

伴随着环保缺口问题的日益加深,改善现有环保模式变得极为重要,因此,应妥善开展区段式环境监测系统的建设工作。在监测系统中,架构体制内在最为重要的预报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环境问题得以呈现,且弥补了大部分环保问题隐患。同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应采取对监测系统的应用,监测预报系统的优势在于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将问题点进行上报,以备相关人员及时处理问题隐患。检测方式可通过设置相关监管人员开展,监管人员应接受严格培训,且通晓各类环境问题的基础常识。监管人员的日常工作应做到反复检索区域内环境,对区域发现问题隐患,依照科学、规范的手段进行解决,待未解决问题应进行体制上报,避免问题点因其他因素而扩散,以至问题隐患的恶化、严重。完竣检测体系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人员入手,建立详细监管人员体制,将检测内容引入体制,并逐渐培养体制人员的生态环保责任心。第二种方式:加强现有监测技术规范,使之充分适应现阶段生态的基本需求,监测技术已逐步跟随治理方案变更而衍生多种技术规范,但是,其主旨却未曾变更。环境检测主旨内容便是对环境给予保护,且在保护的同时设置相关检测措施,以防止环境恶化问题的延伸。

3、在国家监管下监理相应的环境监测机构

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是我国的重要任务,建立部级的环境监测网络能让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更全而。首先,部级监测网络要对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建立监测网络,比如空气、噪音、地下水、地表水等等。其次环境监测网络需要以不同的地市级来划分出层次,具体分为省、市、县、镇四级。最后就是对监测到的数据信自、实现在线传输、整理、分析等功能。这样对国家了解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很大帮助,也能更好的针对各地的污染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治理方案。

结论:如何规范操作生态环保已成为现阶段最为严峻的一项问题,而待问题未解决阶段环境恶化亦越发严重。其中,伴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衍生,其技术理念已弥补现阶段环境恶化的多项问题,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现阶段拥有三种方案,其中最为透彻的解决方案为在国家监管下监理相应的环境监测机构,这种方式可有效保障当下环境朝向有力因素面发展。在实际的检测系统之下,其基础措施工作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逐步带领起检测系统原有优势。在今后的发展中,仅有引入健全化的环境监测系统,才能解决生态环境中的根本性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