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战略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7:43

企业财务战略分析篇1

一、矩阵分析法概述

矩阵分析法就是以矩阵的形式列举出企业所面临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与自身内部条件,然后进行知己知彼的分析,制定出若干个可行性的财务战略方案,最后通过定量化的方法选择出一个切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的最优方案。外部因素评价矩阵是对企业的生存环境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找出关键外部因素,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求出企业的总得分,以此评价企业的应变能力。内部因素评价矩阵按照同样的步骤对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弱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根据得分情况判断企业的竞争实力。Swot矩阵是在外部因素评价矩阵与内部因素评价矩阵列举出关键外部内素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分别将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内部弱点与外部机会、内部优势与外部威胁、内部弱点与外部威胁相结合,得出So战略(发挥优势,利用机会)、wo战略(利用机会,克服弱点)、St战略(利用优势,回避威胁)和wt战略(克服弱点,回避威胁)。Swot分析的目的在于产生可行的备选战略,而不是选择或确定最佳战略,并不是所有在Swot矩阵中得出的战略都要实施。

二、建筑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外部因素。1.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正处于全面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投资这架“马车”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全社会每年超过50%的固定资产投资通过建筑业转化成为新的生产能力和使用价值。因此,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向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10多个区域经济规划推出与实施的情况下,建筑业的行业规模仍将不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环境改造、能源建设市场等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2.行业分割、地方保护阻碍了全国性建筑市场的形成。我国建筑业长期沿袭旧的管理机制,国家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方政府均有相应的建设管理部门、建筑企业,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盛行,统一的大市场管理模式和体制远未形成。3.行业集中度低,建筑业产业运行低效。据统计,2013年我国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79528家,大量规模和实力相近的企业,其业务领域趋同,企业之间更多的是越来越激烈的价格竞争,建筑业市场带资、压价、拖欠工程款现象仍然屡见不鲜。恶性竞争造成了建筑企业的“优不胜、劣不败”局面。(二)内部因素。1.在经营理念上,重发展规模轻发展质量。很多大型企业管理层把企业收益的快速增长作为最重要的工作目标,把争夺承揽数量视为头等大事,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研究如何使企业营销收入不断增加、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为了扩大企业规模不惜采取超低报价等手段,其后果是企业经营生产规模上去了,但效益水平没有得到同步提升。这种粗放性的经营方式导致财务战略制订偏重投资规模、忽视投资质量,多以自有资金和举借外债方式来维持企业运营,资金结构不甚合理、现金流动不畅,财务资源配置没有得到优化。2.在管理模式上,企业规模较大但商业模式单一。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大型建筑企业的规模也迅速扩大,总体上,由于我国建筑业产业链被割裂为设计、施工、管理等不同层面上,不同产业链相互渗透存在诸多壁垒。而建筑企业基本集中在施工层面上,具有完整价值链能力的企业屈指可数,导致商业模式单一。大部分建筑企业仍然挣扎在业主招标、企业投标、砍价杀价、企业中标、项目实施,最终项目微利、甚至亏损的商业模式中。3.在人力资源上,人才总量大但高端人才不足。大型建筑企业人力资源较为丰富,工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较高,人才质量不断提高。但是高层次人才相对较乏,围绕企业自身专业优势的核心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还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创新。4.在内控建设上,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许多建筑企业内部结构松散,缺乏凝聚力,企业财务管理上过度分权,未达到系统化、一体化的高度,不少建筑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未构建整体的企业财务战略和财务监督体系,难以有效编制全面预算和进行财务分析,难以从企业整体发展的高度来统一开展筹资和投资活动。5.在资金融通上,自有资金短缺、筹资渠道单一。拖欠工程款或支付比例偏低,是建筑行业普遍问题。工程款拖欠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持续增加,企业经常性现金流短缺。除部分上市公司外,我国建筑企业筹资渠道单一,基本集中在银行贷款上,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成本。(三)矩阵分析法在财务战略制定中的应用。为配合企业总体战略,建筑企业财务战略的重点应分为两部分:一是以发展为中心,主要帮助达成战略发展计划;二是以利润为中心,主要支持实施战略运营计划。制订内容是要将企业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相结合,对企业的资金筹措、投放目标、渠道、结构、方式等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谋划,从资金上确保企业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在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上,有了Swot矩阵分析的结果,就可应用定量化矩阵进行筛选,确定最佳财务战略方案。应用定量化矩阵时,需对投资战略、融资战略和股利分配战略分别进行分析。

作者:严春燕单位:山东水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毕玮.财务战略矩阵模型在公司中的应用探讨———以某机械装备制造公司为例[J].中国总会计师,2014(6).

企业财务战略分析篇2

企业若要充分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不仅需要财务分析人员懂得如何运用会计数据,而且,还应该学会如何分析非会计数据,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阐述当前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分析了基于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的巨大作用,并建立分析框架进行研究,为企业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为企业制定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关键词:

战略;财务报表分析;构建研究

财务报表:通过会计语言向会计信息使用者呈现企业财务状况。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传统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就传统财务报表分析而言,并不能将企业过去、现在的财务状况呈现给信息使用者,关于财务报表的深层含义,并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如此也就失去了预测企业发展的作用。所以,改变传统财务报表分析模式,建立基于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框架,已经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一、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在我国,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拟写财务报告时,必须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来进行,就财务报告而言,它是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编制的,而且,在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中,存在大部分都不具备符合职业要求的专业素养,容易受到各种利益方的影响,因此,我国关于会计信息的运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如下:

1.财务报表本身局限性当前,在我国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中,计价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的,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靠性比较高,其缺点是相关性比较差,关于历史成本是通过货币的形式进行计量的,对于非货币财务信息来说,在财务报表中并没有反映出来,而且,关于机会成本,也未反映于财务报表中,就机会成本而言,通常是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因素。就目前而言,虽然有很多会计计量属性可供上市公司选择,如: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等,然而,因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完善,针对会计信息的造假行为,欠缺有效的惩罚机制,也没有相关法律作为执行依据,所以,在运用这些会计计量属性时,受到非常大的限制,甚至被某些公司用于信息造假的工具。对于会计政策和方法来说,具有很高的选择性,这就影响到财务报表的可比性。由于比较标准的不统一,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比较。在财务报表中,数据是经过分类汇总的,因此,对于企业财务的详细状况,财务报表并不能全面的反映出来。

2.财务分析理论、方法的局限性在我国,关于财务报表分析方面,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特别是随着跨国公司的出现,我国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存在极大的滞后性,已不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就目前而言,我国在财务报表方面,仍然采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如: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杜邦分析法等。这些方法虽然更加容易操作,而且拥有很强的适应性,但是,这些方法都更加偏重于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分析,而完全忽视了对战略决策、经营环境的分析,也就是说,更加偏重对“量”的分析,而不注重对“质”的分析。对于企业财务分析来说,它是针对企业某段时期内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描述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预测企业未来发展的作用,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存在很严重的“滞后胜”,不能从长远对企业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来说,财务报表分析针对不同的利益主体,包括:企业管理者、投资者、职工、客户、政府等,由于每一个利益相关者具有不同的目的,因此,财务报表分析必然存在不同的侧重点。

二、传统财务分析与基于战略的财务分析之间的异同

1.立足点不同就传统财务分析而言,主要就是针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即:财务报表分析。而对于基于战略的财务分析来说,能够从战略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它更加注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注重维持并提高企业竞争力。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它将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考虑在内,还考虑到企业经营的优势所在与劣势所在,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从而对企业财务状况、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分析,充分发挥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2.分析方法不同就传统财务分析而言,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有:比率分析、趋势分析、杜邦分析等,这些方法主要针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计算、比较,从而获得指标数据,然后再进行分析并获得结果,这种分析方法更加注重对“量”的分析,而不注重对“质”的分析,对于问题的性质缺乏分析。而基于战略的财务分析则不同,它立足于企业远大战略目标,在分析问题时,能够运用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比如: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等,基于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法并不仅仅分析企业基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还对企业业绩、现金流量情况进行分析。3.分析内容不同对于传统财务分析来说,侧重于分析企业内部情况,分析内容主要包括:资金流动过程、资产利用率、偿债能力等。而基于战略的财务分析则不同,它在按照传统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同时,还需考虑企业经营环境,并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分析方法是以实现企业整体发展为目的,分析内容更加全面。4.分析着眼点不同对于传统财务分析来说,主要针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而财务报表只是反映出企业在过去某段时间段的经营情况,因此,这种传统粉刺方法存在很严重的“滞后性”。而对于基于战略的财务分析来说,它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远大战略目标,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这中分析方法具有“超前性”,对企业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三、基于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框架的建构

随着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对高层的管理,而非仅仅着眼于基层,由原来的业务管理模式,转变为战略管理。基于战略的财务分析框架就是立足于战略管理理论建构的,具体方法如下:

1.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基于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制度(1)结合现金收支双线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实现对现金流量的控制,可使各项费用支出更加合理,而对于收入项目资金来说,也可以实现及时回笼;实施现金收支双线管理,可使企业财务结算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使企业关于资金的使用权更加集中,形成资金合力,从而使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大大降低,确保企业各项资金使用的合理分配,大大提高资金利用率。(2)结合目标成本管理。企业应该立足于实际发展状况,找到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方法,建立一套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制度体系,从而完成企业远大战略目标。(3)落实管理制度、加强预算控制。对于企业来说,在确定预算方案之后,就应该毫无保留的按照预算方案中的指示进行预算控制,其重点主要围绕两大主题来进行,即: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对于国家出台的预算政策应该坚决的执行,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应该做到及时的反映,并进行严格的监督,不仅如此,还应该加强制约,在执行预算时,融入企业管理策略,最终实现全员预算管理、全方位预算管理。(4)结合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利益。对于全面预算管理来说,它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并对整个过程进行跟踪和监控,若要完成各项预算指标,就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预算考核机制,根据预算指标在各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将绩效考核结果与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挂钩,做到奖惩分明。

2.建立四大财务分析系统,完善基于战略的财务分析制度(1)财务信息系统。对于企业财务部门来说,应该充分重视财务信息采集面的扩大,对信息的加工也应该不断的深入,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有机结合、会计信息与生产信息的有机结合,对于企业业务流来说,应该注重与财务信息流的统一,建立一套健全的财务信息处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可以实现对信息的收集、筛选、归纳、汇总、反馈。(2)财务控制系统。对于企业财务控制系统来说,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活动施以一定的约束和和调控,从而确保其按照预设目标和轨道来进行。对于企业来说,应该结合财务控制的具体内容,建立健全的财务控制系统,做到以人为本,以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导向、以实施全员、全方位预算管理为手段,以成本控制为前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施全面财务控制。(3)财务评价系统。针对企业各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对其过往经营业绩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与当前财务状况进行对比,并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预测,通过将财务分析各个环节细化,更加贴近于企业实践,对于企业财务分析中的隐藏的问题,也可以做到及时的发现,从而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最终实现企业制定的财务目标。第四,财务报告系统。对于将来的财务报告来说,应着眼于用户,将企业具体发展状况、经济实力、风险等财务信息详细地呈现给用户。建议将这些会计信息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核心信息、非核心信息,针对核心信息,需要强调的是计量的可靠性;

3.结合战略目标、建立完善的业绩评估体系(1)引入现金流量指标。由于当下财务指标存在人为操纵盈利的弊端,所以,为克服这一问题,应当以现金流量为基础,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针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进行评估,在各自的评估指标体系中,都需增设另一项指标,分别是:现金流量比率指标、净利润现金含量指标、现金保障倍数指标。通过引入现金流量指标,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出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分析结果也更加容易令人信服,不仅如此,也能为企业决策者预测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2)引入非财务指标。就非财务信息而言,往往能够从中找出关系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与企业战略存在紧密的关联性,着眼于未来发展趋势,因此,能够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预测信息。不仅应该注重财务信息的分析,还应该重视与非财务信息的有机结合,建立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及时发现隐藏的风险因子,并迅速解决。(3)引入可持续发展指标。这一指标的引入,更加注重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促使企业在追求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尽量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节约社会成本,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4)注重分析质量性信息。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应该注重对质量性信息分析。

4.提高财务分析人员专业能力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是所有资源中最关键的因素,企业人力资源直接关系着市场竞争的成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多数企业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弊病,那就是注重技术管理,而忽视财务管理,因此,当今的企业应该完全摒除这一通病,充分重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针对企业财务分析人员,有计划的组织其参加系统的培训,提高其财务分析的专业能力,上至企业经营骨干,下至基层员工,都应该组织其参加财务管理培训,并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考核成绩与其福利待遇挂钩,不仅如此,还应该注重引进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职工财务管理意识。同时还应该组织财务分析人员进行财务战略管理的培训,提高其财务战略管理理论知识水平,加深对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并将之应用到具体的财务分析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财务分析的作用,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四、结语

会计数据能够反映出企业经营战略的完成情况,若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没有将企业的经营环境和战略目标考虑在内,那么财务报表分析的真正作用则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而仅仅是一种数字游戏罢了。而基于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是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将企业战略目标联系起来,从而在长远的角度上全面的分析了企业财务状况,发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测作用。战略与财务报表的有机结合,对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闻新燕.构建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框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11).

企业财务战略分析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战略企业生命周期

一、企业财务战略的基本概念

随着进入信息社会后行业技术革新速度的加快,竞争环境变化多端,尤其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人们经常以为对企业的威胁来自外部环境,而事实上,企业成功的最大威胁往往在于战略问题。企业战略犹如指挥行动的大脑,它引导着企业发展前进的方向,具有极强的决策性,控制性。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财务战略犹如大脑中的脑干在整个公司战略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恰当的财务战略是确保公司战略取得成功的内在保证。

1、财务战略的定义

“财务战略”目前还没有一个一致的定义。但学术界已基本认同了两种观点。其一,从静态和动态、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两个角度对财务战略重新定义,即财务战略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依据企业总体战略,对企业长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策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财务战略的静态内容表现为集团的远景、使命、目标和策略等。而财务战略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其二,认为企业财务战略就是企业财务决策者为使企业在较长时期(如五年以上)内保持生存和发展,在充分预测、分析、估量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作出的长远谋略。它主要包括财务战略思想、财务战略目标和财务战略计划三个基本要素。笔者比较认同第一种观点,它以动态的观点指出财务战略的执行要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所谓环境必然包括其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等外部环境因素,这与笔者下文的观点不谋而合。

2、财务战略的类型

财务战略作为经营战略的支持、执行、保障体系,其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必须对企业总体的战略方针进行最切合时宜的基本定位。遵照这一原则,财务战略可归纳为三个综合类型,即:扩张型财务战略、稳健型财务战略、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扩张型财务战略,是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为了实施该战略,企业往往需要在将大部分乃至全部利润留存的同时,大量地进行外部筹资,更多地利用负债。随着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张,也往往使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表现出相对较低的水平。扩张性财务战略一般会表现出“高负债、高收益、少分配”的特征。稳健型财务战略,它是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稳健型财务战略的企业,一般将尽可能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和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效益作为首要任务,将利润积累作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为了防止过重的利息负担,这类企业对利用负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的扩张往往持十分谨慎的态度。所以,实施稳健型财务战略的企业财务特征一般是“适度负债、中收益、适度分配”。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是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防御性财务战略,一般将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和尽可能增加现金流入作为首要任务。“低负债、低收益、高分配”是实施这种财务战略的企业的基本财务特征。

3、财务战略的基本要素

财务战略作为战略规划体系的一部分,主要包括财务战略思想、财务战略目标和财务战略计划三个基本要素。财务战略思想是制订企业财务战略的指导原则。财务战略目标是企业财务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在较长时期内投资规模、水平、能力、效益等综合发展的具体定量目标。财务战略计划是将战略目标系统化、整体化,用以指导企业一定期间的各种活动,以达到预定财务战略目标的一种行为纲领。这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具有具体执行及实践特征的财务战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财务战略通常会受到资本市场、管理者风险偏好、经济周期、技术发展、企业组织形式、经营状况及消费者行为等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各种财务指标、财务数据更加难以准确预测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种既能保持企业内外稳定又能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财务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二、配合生命周期的财务发展战略

1、财务战略需配合企业生命周期的重要性

企业总体财务战略思想必须着眼于企业未来长期稳定的发展,具有防范未来风险的意识。因此长期性是企业财务战略较为显著的特点之一。企业财务战略需以全局性的视角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同时,财务战略作为整体战略的一个职能战略,其制订必须服从于企业整体战略,且必须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内外部环境,其战略决策较之以往更为复杂,因此其在制订财务战略时必然面临更多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而战略是环境分析的结果,环境恰恰是不断变化的,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如何及时调整自身的战略规划是涉及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大问题。这种配合企业经营战略及外部环境变化划分财务战略的方法给予笔者的启示即:一个有特色的财务战略至少有两个特点:首先要与经济周期相适应,其次要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略理论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与延伸。由此可见:财务战略的选择,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理财活动的行为与效率,进而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一个良好的财务战略当然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角度而应站在公司治理的宏观角度作出决策。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沿着一定的生命周期轨迹运行的,而企业在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风险及困境具有较大差异性。因此,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企业财务战略能够使企业财务战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同时,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根据其自身理论特点能够恰当融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所具有的财务特征,为财务战略的综合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2、财务战略需配合企业生命周期的必要性

企业生命周期一般是指从一个企业设立到其消亡的整个过程所经历的期间,是企业生命运动的轨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大多数企业的发展可分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企业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阶段特色,正确把握本企业的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战略非常重要。不同的企业类型和同一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财务战略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选择。任何一种战略即使其成就再辉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公司产生实效。那是因为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的起点,都在不同的背景下运作,都有基本不同的资源类型。因此,并不存在一种能适用于所有跨行业公司的最佳解决方案。所谓在商场上每一笔生意都是独一无二的,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家针对具体环境处置问题的原创性和想象力。将财务战略与生命周期理论结合的优势之一,就是既能针对企业发展的共性分阶段及时调整财务战略,又能够因地制宜制定出具有独创性的发展规划。这种兼具共性及特性的财务分析方法,对于绝大多数财务战略的制定无从下手的企业来说,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3、处于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财务特征

(1)初创期。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其经营风险是最高的。在这个时期,财务特征是现金需求量大,经常需要大规模举债经营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与市场的拓展,企业的现金净流量一般为负,难以形成内部资金积累,因而存在着很大的财务风险,股利政策一般采用非现金股利政策。由于资金短缺,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较大,为了更好的发挥企业优势,聚合企业资源,并发挥财务整合优势,财务管理的重点应是如何筹措资金,通过企业内部自我发展来实现企业增长,企业通常会保持稳健原则,采取稳健与一体化的财务战略,即实行股权资本型筹资战略、一体化集权型投资战略和零股利分配政策;通过资源的集中,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发展期。处于发展期的企业产品的定位与市场渗透程度已大大提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业务拓展,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但企业集团仍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压力,快速发展的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压力,市场的不断开拓,大量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造成了巨大的现金缺口,技术研发、资本投入等的大幅投入使得的企业从本质上被要求采取稳固发展型的财务战略,即实行相对稳健型筹资战略、适度分权型投资战略和剩余股利政策;发展期的企业通常会向外界传递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的信号,因此其融资环境较之以往已有较大提高,然而,如何恰当运用手中的筹资资源使企业保持在恰当的债务水平是企业继续发展的关键。

(3)成熟期。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其基本标志就是企业的市场份额与占有率地位相当稳固,经营风险较低,但同时其市场增长潜力不大,企业同时有足够的实力对外借款,为了避免资金全部集中在一个行业所可能产生的风险,一般会采取多元化经营,因此应采取相对扩张型的财务战略,这样既能分散财务风险,又能有效利用资源,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在多元化扩展的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也是财务战略的重点所在。

(4)衰退期。处于衰退期的企业需要通过新产品的开发与新产业的投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经营上的调整,须对企业进行二次定位,一方面,某些行业或经营领域需要退出而某些行业或领域需要进入,另一方面伴随着经营方向的调整,内部需要适时组织再造与更新。衰退期是企业集团新活力的孕育期,它充满风险,同时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并不是没有财务实力而是其未来的经营状况充满变数,故应当采取防御型的财务战略,即实行高负债筹资战略、一体化集权式投资战略和高支付率的股利政策。这样既能保证财务的集权化管理又能保障企业再造,有充分的现金流作为物质保障,保证了企业经营的连贯性。

总之,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随企业发展周期来确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集团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往往差异悬殊,从而财务战略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从这层意义上讲,财务战略的实施也可理解为财务战略基本定位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化。同时作为一种全面分析的方法将企业财务战略纳入企业生命周期也是财务战略方法的综合应用。

三、企业财务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战略应因地制宜、及时调整

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财务战略是灵活多变的,不能只局限于条条框框。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家企业的财务战略都是基于特定条件下的选择,可谓千人千面,随物赋形,难以进行标签式的分类。每个公司所处的环境、背景、实力都有较大的差异,很难一概而论,但基本原则是相吻合的。正如不可能有财务理论会宣称可以预见某一特定时刻,某一特定股票的“真实价值”一样,作为一种财务理论也很难宣称其理论是包治百病的良药。毕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疑难杂症”,我们是需要“对症下药”的。所谓在商场上每一笔生意都是独一无二的,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家针对具体环境处置问题的原创性和想象力。我们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能够与教科书中揭示的财务特征完全相符的案例,但通过对比发现,绝大多数公司所表现出的财务特征与其所处生命周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2、财务战略调整应灵活、有效

作为职能型战略,财务战略在其执行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很难适应生命周期的变化而不能及时调整其财务战略。在实践上存在时滞性,很难保证财务战略具体执行的有效性,同时不能根据现实情况客观判断出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和生命周期。对此,首先,企业应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保证财务信息能够及时反映企业、市场变化,使财务战略制定者及时加以调整;其次,根据公司整个战略规划制定能够应对其内外环境变化的应急机制,财务战略作为公司治理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执行过程中始终遵循配合整体战略发展的思想。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为谋求和维持竞争优势,在对外部机会与威胁和内部优势与劣势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主要财务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与手段所进行的总体规划。财务战略需以公司战略为依据,与其他职能战略相配合,综合考虑市场、社会、产业、政策等大环境才能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

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管理在企业集团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企业集团的存亡与兴衰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众多研究财务战略的理论之一,根据企业的生命周期制定财务战略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并积极运用这种与市场,与环境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延波:高级财务管理[m].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2]郎咸平:运作[m].东方出版社,2004.

[3]郎咸平:整合[m].东方出版社,2004.

企业财务战略分析篇4

【关键词】财务报表战略分析

一、山东东阿阿胶公司简介

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阿胶及系列产品生产企业,公司拥有中成药、保健品、生物药三大主导产业。其前身为山东东阿阿胶厂,1952年建厂,1993年由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1996年成为上市公司,同年7月29日,“东阿阿胶”a股股票在深交所挂牌上市,隶属央企华润集团。

二、基于财务报表的战略分析

(一)母公司向子公司提供资金的三种方式

1.长期股权投资

2014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期末金额为6.23亿元,而合并财务报表中金额为0.74亿元,“长期股权投资”项目母公司金额与合并报表金额的差额约为5.49亿元(6.23亿元-0.74亿元)是控制性投资的基本投资规模,同时整个集团对外的长期股权投资为0.74亿。

2.其他应收款

在东阿阿胶2014年度的报表中,其他应收款母公司期末金额为6.23亿元,而合并财务报表期末金额为0.44亿元,其差额约5.79亿元就是本公司向子公司提供的除了基本入资以外的资金。

3.预付款项

在东阿阿胶2014年度的报表中,母公司年末预付款项金额是0.74亿元,合并报表预付款项金额是2.13亿元,其差额约-1.39亿元。因此,本公司通过预付款项向子公司提供资金的迹象不明显。

(二)扩张战略

企业实现增长或扩张有两个途径:一是靠经营;二是靠对外控制性投资。下面主要分析东阿阿胶对外控制性投资所能产生的效应。

下表是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财务报表的部分信息。

首先,“长期股权投资”项目母公司金额与合并报表金额的差额约为5.49亿元(6.23亿元-0.74亿元)是控制性投资的基本投资规模。其次,母公司通过“其他应收款”项目向子公司提供资金5.79亿元(6.23亿元-0.44亿元)。这部分资金也是母公司的控制性投资。

由于东阿阿胶的年末预付款项母公司数据小于合并报表数据,没有出现越合并越小的态势,因此,子公司易以预收款的方式从母公司获得资金的状况不明显。

结合东阿阿胶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截止当年末,企业的控制性投资占用本公司资源的规模为5.49亿元+5.79亿元=11.28亿元。

进一步分析:在资产总计中,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数据的差额为-9.88亿元,这-9.88亿元就是控制性投资增量撬动的资源。也就是说,企业用11.28亿元的投资增量撬动了-9.88亿元的资源:子公司整体可利用的有效资源至少是约1.4亿元(-9.88亿元+11.28亿元)。从这一情况来看,子公司扩张的状况很差。

(三)集团管理

1.筹资管理

首先,分析母公司报表。2014年度,母公司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应付债券和长期借款项目金额都为0。母公司货币资金年末是25.13亿元,而合并报表中货币资金有25.5亿元。因此,母公司没有融资性借款且货币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

然后,分析合并报表。合并报表中,短期借款等项目也都为0,因此子公司也没有融资性负债,子公司年末的货币资金存量也较高。其他应收款的合并报表数据小于母公司数据(由于预付款项的合并数据大于母公司数据,因此母公司以预付款项的方式向子公司提供资金的情形不明显),同时母公司以及合并报表财务费用数据均为负,其中母公司财务费用为-0.67亿元,合并财务报表中财务费用为-0.4亿元,且母公司数据绝对值大于合并报表数据绝对值,这说明母公司利息收入大于利息支出以及银行业务手续费之和,对于整个集团来说利息收入也大于利息支出与银行业务手续费之和。

总结:东阿阿胶当年的融资性负债基本为0,但是母公司和子公司年末都有大量的货币资金存量。公司融资需求小,同时资金利用效率低。

2.销售费用管理

东阿阿胶2014年报表信息显示:母公司销售费用为5.45亿元;母公司营业收入为33.17亿元。销售费用率大概为16.43%。而合并报表显示,销售费用为7.51亿元,这意味着子公司大概有2.06亿元左右的销售费用。合并报表的营业收入约为40.09亿元,从而子公司的营业额约为6.92亿元,进一步计算得出子公司的销售费用达到29.77%,比母公司的销售费用率更高。

总结:在销售费用的管理上,东阿阿胶采用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方式,母公司的销售费用率约为16.43%,子公司的销售费用率约为29.77%。

三、总结

战略对于企业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战略是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策划中的核心,其次,是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策划的重点和关键,第三,企业战略是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策划中的“指向标”。对企业战略进行分析,也十分有必要,战略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而从财务报表出发进行分析,也为企业战略分析提供了一种可能。本文就结合山东东阿阿胶2014年度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我们对山东东阿阿胶企业战略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企业发展和扩张方式以及集团管理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东阿阿胶对子公司投资的撬动效应欠佳,同时公司融资需求小,同时资金利用效率低,除此之外,企业采用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战略分析篇5

有效资本市场假设,事实上是关于理财行为的一个环境假设。有效资本市场的概念,是以下列假设为出发,即:“金融市场上各种证券的价格完全地反映了所有可得信息。”[1]p672该假设实质上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在金融市场的延伸,它是联结财务管理与金融市场的基本纽带,是财务战略投融资的基本前提。有效市场的有效性表现在资源配置有效性、市场运行有效率(资本市场的金融服务要完善,使市场运作能够有效率的自如进行)、评价的有效性和信息有效性。有效市场的形成是投资者相互竞争所引起的,作为投资者都竭尽全力研究所得到的信息,研究的结果使所有信息都发掘殆尽。有效市场分为弱式市场(市场最低程度的效率)、半强式市场(高于弱式效率程度的有效性)和强式市场(市场最高程度的有效性)三个等级。其划分的意义,在于人们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信息对有效资本市场的公允对策模型进行经验上的验证。三个等级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符合半强式有效性的市场必然符合弱式有效性,符合强式有效性的市场必然符合半强式有效性和弱式有效性。实证研究表明,强式有效市场只是一个抽象而已,大凡有内幕交易的市场或市场中存在“犹抱琵琶半遮面”刺激别人去猜相关信息就不具备强式效率。一般而言,人们研究证据往往与半强式假说一致。有效资本市场假设,对财务战略管理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市场没有记忆、相信市场价格、没有财务幻想、投资者自我选择、公司股票的需求是有较强的弹性以及内部信息是极其重要的。对投资者而言,该假设提供如下启示:⑴股价不能被预测,而只能被现在不知道的未来事件所影响;⑵带着寻找价值被低估的个股的企图而对个别股票作详细分析是没有用的;⑶投资者应尽量减少交易的次数,以使交易成本最小化;⑷在投资活动中,资本规模是非常重要的;⑸最佳的管理是组合管理;⑹应充分认识到投资的风险;⑺对投资专家、顾问的言论不能完全相信,因为市场有效,投资者根本不可能通过他们的建议获取超额收益。[2]p9该假设的内涵还派生出市场公平假设和资金借贷无限制假设。前者是指理财主体在资本市场上公平竞争,不存在内幕交易;而后者则指无论哪个理财主体都可以依市场利率水平借贷所需资金。

二、财务风险与收益均衡假设

现代财务领域中有关风险与收益均衡理论主要包括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旨在寻求一种最佳的投资组合,按照美国著名学者马科维兹的观点,有效投资组合是一种具有预期收益水平下的最小风险或一定风险水平下的最大预期收益的投资组合。它对于企业进行多角化投资,分散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具有重要作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多样化投资组合中资产的风险和所需要的收益之间的关系。套利定价理论认为,风险性资产的收益率不只是同单一的共同因素之间具有线性关系,而是同多个共同因素之间具有线性关系。财务风险与收益均衡假设意味着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由于高风险项目的预期收益较高,所以投资者有时也会选择风险高的投资项目。问题的关键是此时人们更加关心如何能够降低风险,使收益率一定的时候风险最低,或者风险一定的时候收益率最高,以及如何确定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来帮助企业作出合理的财务战略决策。该假设还体现在:融资风险与融资成本的逆反性和资产流动性与收益性的互换性。财务风险与收益均衡假设是评估股票、债券以及新投资机会价值的重要前提。由于此假设作用的发挥,企业竞争性财务战略制定与选择才具有生机和活力,现代财务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许多著名的理财数学模型都与财务风险与收益均衡假设有关。

三、财务资源稀缺性假设

受资源稀缺经济学思想的影响,研究战略财务管理必须建立在财务资源稀缺性前提下探讨财务资源的配置问题。财务资源通常指企业所有的资本以及企业在筹集和使用资本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财务专用性资产。财务资源比资本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尽管资本是财务资源中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形态。基于财务资源稀缺性假设,战略财务管理者一方面应策划、提供并控制为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和高效的战略管理体系以及实现战略目标所必须的财务资源;另一方面则应考虑开发具有创新性的财务战略方法,将有限的财务资源配置出最佳的财务利益,以支持公司或企业的业绩改进,进而实现战略财务管理目标。

四、财务战略管理者———理性人假设

财务战略管理者———理性人假设是指从事财务战略管理者的所有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的或随机的决策,他们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大化。财务实践中,可以利用这一假设,设计出一套完善的利益调控机制,按理性人的原则去处理各种财务关系。当战略管理者面临种种选择时,一定要选择最有利于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实现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社会价值的全面实现。如果理性人发现正在执行的方案是错误的,都会主动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使自身行为由不理性变为理性。该假设也是企业建立各种财务战略决策模型的基础。因为对不同方案的比较分析都是假定财务战略管理者从理性的角度出发的,从若干财务战略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如战略管理者总是选择最佳的筹资方案,形成最佳的资本结构;总是选择那些风险相对小,而收益相对大的投资组合;总是选择有助于建立健全战略管理者激励机制,将管理业绩和物质利益挂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该假设可派生出另外一项假设———资金再投资假设,即指企业有了闲置的资金或产生资金的增值,都会用于再投资。财务管理中的货币时间价值原理、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的计算等都是建立在此项假设基础之上的。

五、非对称信息假设

非对称信息是指财务战略管理各方当事人拥有不完全相同的信息。其含义有两点:⑴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⑵交易双方对各自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地位是清楚的,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缺乏相关信息,但可以知道相关信息的概率分布,并据此对市场形成一定的预期。非对称信息的产生,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后。前者称之为逆向选择现象;后者称之为道德风险现象。这些概念来源于信息经济学,但也是企业从事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前提。该假设在财务战略管理中将直接转化为收益和风险。一方面,资产持有者会因非对称信息的存在而要求较高的风险报酬;另一方面,资金需求者也可能因非对称信息较少而能以较低的资金成本进行财务活动,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增值。这就要求财务战略管理者在资金供需双方之间,进而在财务风险与报酬之间实现一种均衡。

六、财权占优假设

财权是现代财务的核心概念,它表现为某一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包括收益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预决策权等权能。这一支配权显然源于原始产权主体,与原始产权主体的权能相依附、相伴随。而随着产权的分离,财权的部分权能也随着原始产权主体与法人产权主体的分离而让渡和分离。这样,法人产权主体在拥有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等产权权能的同时,也拥有了与此相联系的收益权、投资权等财权。[3]p9该假设的含义之一是公司是否拥有独立自主的法人财产权与公司是否能独立理财在涵义上是协同的。对财务战略管理者而言,财权是否占优,财权占优机制有无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投融资决策和利益分配决策的结果。如企业投资决策权不到位,企业就无力对投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企业融资决策权不到位,企业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因规模扩大而筹措所需的资金,有效的资本结构也就难以形成;企业收益分配决策权不到位,就无法真正体现利益分享原则,利益激励也就形同虚设。也就是说,没有财权占优这一假设,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机制的运行及其目标的实现,就成为一句空话。

七、委托———假设

公司企业在本质上是由若干个人之间的一组相互重叠的“契约关系的综合”。根据这一契约,一个人或若干人(委托人)雇佣另一个人(人),授予其一定的决策权力,使其代表雇主的利益从事财务管理活动。委托———关系的本质体现为各方经济利益关系,委托人和人之间各有不同的“个人利益”,他们受个人利益的驱动,从市场进入企业,以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该假设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基本内容都产生较为强烈的影响。在投资领域存在着委托人投资权益被架空的担心与人投资饥渴症之间的矛盾,从而在战略财务管理中产生委托人的投资决策权集中于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行为。即使人履行一定的投资决策权,委托人也必须以一定的投资报酬率指标约束和考核人的投资行为。在筹资领域存在着委托人增值的稳健性与人的增资扩张性,委托人的防范股权稀释与人的增资扩股行为,委托人的风险防范意识与人的负债经营的矛盾。上述两者的权衡与妥协促成了以杠杆利益为核心的筹资决策技术的形成和应用。在收益分配领域存在着委托人既得利益的实现与人企图留有大部分收益以便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产生了股利分配政策。[5]p45

八、竞争财务优势源于创新假设

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的目的之一是要谋求获得某种竞争财务优势。竞争财务是“一种以顾客价值为目的,围绕企业竞争优势,以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宗旨,服务于企业竞争战略的财务管理”。[6]p1“顾客价值”,是竞争财务管理中最核心的概念,核心竞争力是竞争性财务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从一般意义上讲,竞争与战略是相辅相成的,竞争财务本身可以看作是财务管理与企业竞争战略有机结合的产物。在竞争财务实践中,企业往往借助于竞争战略制定相应的竞争财务预测、决策模型,并围绕培育与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以获得和保持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和战略地位。竞争财务优势真正的来源在于管理者的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形成竞争财务优势的源泉。

九、利益相关假设

利益相关假设的提出是源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大多遵循“股东至上主义”逻辑,认为企业的“所有者”就是那些投资于企业专用性资产并享有“剩余索取权”的人,这种思想在英美外部治理模式中体现的较为充分。但事实上,股东并不必然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作为一种契约性组织,是由各个利益相关者所构成的“契约联结体”,其所有权不同于财产的所有权,不能简单地用物权的方式来定义企业所有权的归属。在现实的企业中,拥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主体,不仅仅是出资人或股东,企业管理人员、一般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同样参与了这些权利的分享,从而成为影响战略财务目标的利益集团。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要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合理需要。企业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将使企业变得更加有利可图,健康的生存和发展。忽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将可能立即危及企业自身的生存。由于企业管理者需要管理价值的欲望日益强烈,致使曾是水火不相容的两大管理学分支———公司战略与财务,经剧烈冲突后融为一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作为财务战略管理者,在制定、选择和实施财务战略过程中,就必须把利益相关作为其战略管理的基本前提,企业的财务行为与财务关系应紧紧围绕着相关利益集团的不同要求而均衡展开,并最终实现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该假设旨在引导财务战略管理者既考虑出资人或股东的利益,又要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既适应当前战略制胜时代的要求,又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财务的特征。它又派生出道德经营假设和信任合作假设。前者在承认企业是盈利性组织的现时,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后者则是缘于管理从来对信任有着天然的依赖。财务战略联盟的形成,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十、财务战略选择:环境决定假设

管理要适应环境并能改造环境。把握环境的现状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利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是制定财务战略的首要问题。如果把整个企业财务战略工作看作为一个系统,那么,企业财务战略以外的并对企业制定和实施财务战略有影响作用的一切系统的总和,便构成财务战略环境。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总是处于某种特定的环境之中的,环境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政治法律环境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强烈的刚性约束特征。经济环境主要由经济体制、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公司治理结构、行业竞争、投融资管理创新、全球经济一体化等要素组成,它既影响企业财务的规模和质量,又影响着企业财务的内容和活动方式。社会文化环境诸如教育、文化、科学和观念等,也会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产生持久的深远影响。[9]p36-39特别是企业文化,它是一种管理文化,更是一种经济文化。企业理财是在一定文化背景基础上的一种理性活动,它不应与自身的文化传统有明显的对立与冲突。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美)弗雷德里克著,李扬、贝多广等译。货币银行金融市场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2]杨松,西方学者对证券市场信息有效性的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7,(1)。

[3]伍中信等。高级财务管理理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4]宋献中。财务理论与机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5]冯巧根。竞争财务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6]程淮中。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环境分析[J].黑龙江财专学报,2001,(3)。

企业财务战略分析篇6

【关键词】生命周期;财务特征;财务战略

一、企业财务战略与生命周期概述

(一)企业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是企业职能层战略的组成部分,指运用战略管理的思想,从战略角度上对企业的财务资源进行管理。财务战略既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哈利森和约翰认为:财务职能因其控制着企业经营战略所需要的最重要资源之――资金,因而在组织中具有战略地位,并在其所著的《组织战略管理》书中提出了“财务战略”,且将财务战略定义为:企业为配合其发展与竞争战略的实施而须提供的资本结构与资金的计划,该计划包括一系列的财务决策,如合适的负债杠杆、资金来源、资金计划、资金与费用预算、各利益相关集团的财务利息以及股利政策等。本文提到的财务战略是指从战略的角度上对企业的财务资源进行管理的活动。

(二)企业生命周期

爱迪斯在他的《企业生命周期》(赵睿译,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一书中,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了研究。他指出,企业的生命周期要经历成长阶段(企业的孕育期、婴儿期与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与老化阶段(稳定期、贵族期、官僚期与死亡期)。他认为,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可能会陷入不同的陷阱。本文假设企业为生产型企业,并借鉴产品生命周期原理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二、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下的财务特征

(一)创业期企业的财务特征分析

企业初创期,创业企业家为企业带来最初的资本、技术、亲自参与管理,寻找并开发市场。此时企业典型的财务特征是经营风险高,融资压力大。由于初创期企业尚未构建起完善信用档案,偿债能力弱,而且资产抵押能力有限,缺乏信用和担保支持,因此很难获得信贷支持,这个阶段资金主要来源于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公司的投入。初创企业的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企业创业期要求较多前期投入,而此时企业却面临着现金流的严重缺乏。同时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获得扩大的市场份额往往需要提供信用政策,这使得企业在特定的会计期间内净现金流可能为负数;但是,初创企业往往建立在一项或几项新技术的应用或者新的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能获得有较大的投资回报率和较强收益能力。

(二)成长期企业的财务特征分析

经过艰难的创业期,企业进入成长期。成长期企业的市场不断扩大,产销量提高,大规模的生产使产品成本下降,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也随盈利能力的提高降低。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企业对资金规模的需求也开始扩大,但是此时企业的融资能力也不断增强,企业不但可以通过债务融资,甚至可以通过上市来进行权益融资。开始创业的成功,使创业者更富于冒险精神,为了扩大规模,企业往往选择较为积极的财务政策。成长期企业的财务特征可以归结为低风险,高报酬,高积累。

(三)成熟期企业的财务特征分析

在成熟期,财务状态较为平稳。企业成熟的生产技术、稳定的产品市场份额、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使得企业现金流转顺畅、盈利水平稳定、资本结构合理,财务状态处于十分稳定的时期。成熟期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优,但是这时的企业可能会变得保守。然而由于产品生命周期开始进入衰退期,市场开始萎缩,所以企业存在着潜在的经营风险。此时企业的财务特征是高经营风险、低财务风险、高收益。

(四)衰退期企业的财务特征分析

衰退期企业财务状况逐渐恶化。由于生产产品的工艺技术过时,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供大于求。价格战造成企业的盈利下降,削弱了企业的积累能力;过度依靠商业信用,造成企业应收帐款增加、坏账损失增加。经营业绩下滑,致使股价下跌,发行股票等直接融资困难,银行信贷紧缩,企业筹资能力降低,企业的财务状况开始恶化。此时的企业财务特征是高经营风险,高财务风险,收益能力低。

三、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财务战略选择

(一)初创期企业的财务战略选择

1.筹资战略

通常在初创阶段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渠道比较少,应采取主要以自有资本为主,借入资金为辅的战略。由于企业几乎没有稳定的现金流入,很难获得资金,另外资金成本过高,增加了企业的偿债压力,因此向私人股东发行更多的股票或从银行直接贷款这种方法不是很适用。这时企业最好的融资选择来自于风险投资资本家,相对于银行,他们愿意承受更高的风险;相对于股东,他们不会过度干预企业的经营运作。企业也可选择“买壳上市”的方法来融资。企业可以选择并购一个与本企业有业务关联度,而且合并后容易整合“壳公司”,通过壳资源来获得发展的资本。企业通过“买壳上市”,没有前三年业绩的压力,也没有复杂的申报手续,能够节省上市费用,从长期来看对企业以后的发展是有利的。

2.投资战略

采取集中化投资战略,企业为了持续经营必须在初创阶段不断开辟新市场,以此来积累资金。由于市场上同行业或者相关行业已占有一部分市场,因此初创企业必须利用有限资金投资于某个特定市场,增加主要业务的销售量,最大限度发挥企业的能力,站稳这一特定市场,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3.收益分配战略

企业初创期收益通常很低且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现金流入量通常小于现金流出量。留存收益是很多处在这一阶段企业的主要的资金来源,高积累低分配政策是处在这一阶段企业的典型做法。因此,为了满足企业经营所需要的大量的资金,企业可采用不分配股利的政策,将留存收益积累用于企业未来的经营和发展。

(二)成长期企业的财务战略选择

1.筹资战略

企业由于占领了部分市场,产品销量逐渐上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开始增加,企业的筹资相对变得容易了。筹资渠道的拓宽,使企业既可以考虑银行信贷,也可以考虑上市融资。对于已经进入发展扩张阶段的企业,可以采用吸引“麦则恩投资”的方式来获得融资,这种投资是一种中期风险投资,根据被投资对象的具体经营状况进行灵活的调整,以此来平衡资金供求双方的利益关系。企业在使用风险投资时,一定要注意利用杠杆原理来平抑风险。当然也可以选择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方式,这对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来说是一种具有潜在吸引力的筹资方式。企业可以给投资者发行可转换债券并赋予投资者选择的权利,由他们选择是持有至到期日接受债务还是将债务余额转换为该企业的股票。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高速成长的企业,如果其他类型的企业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则会带来很多问题。因为对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给予长期贷款会产生较高的投资风险,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利率。另外,还可采用兼并收购方式,使企业获得协同效应,通过换股的方式进行兼并收购,可使企业在不纳税的情况下实现资产的流动和转移,从而达到扩张的目的,并且提高了企业价值,但是会给企业带来风险。

2.投资战略

成长期应当采取一体化投资战略,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进行横向或纵向扩张,拓展现有的业务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企业在行业内快速扩张;品牌体现产品和企业的核心价值的,成长企业应加大品牌的投资建设,构筑品牌的竞争力,为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加快人力资源的储备和开发,成长企业应将人力资本投资纳人投资战略;继续追加销售投人,开拓市场,为进人成熟期奠定市场基础。

3.收益分配战略

企业有一定的现金流入,但企业必须把这种现金流入再次投入到销售中来扩大市场份额;当企业当面临比较有利的投资机会,可以采取少分配股利的政策,将留存收益投资于对企业有利的项目。企业可在定期分配少量现金股利的同时采用股票股利的分配方式,一方面鼓励企业投资者,另一方面积累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

(三)成熟期企业的财务战略选择

1.筹资战略

企业产品进入回报期,高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使这一阶段净现金流入不断增加,企业对外部资金需求逐渐下降。企业充裕的资金使得企业偿债能力大大增强,这一阶段企业筹资能力、抗风险能力都很强,企业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筹资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具体表现为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套现为流动资产,如将应收账款作为资产出卖获得资金,这样能改善企业财务指标,增强筹资能力。这种方法相对于股权融资来讲,有不分散股权和控制权的好处,不会对发行企业形成追索权,因而可分散风险。

2.投资战略

可采用多元化投资战略,采取分散风险的原则,避免将全部资产集中在单一行业,可以将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积累下来的资源投入到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行业和产业;当然也可以继续采用兼并收购方式,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占领更多市场并开拓新市场,寻找企业继续成长的路径。

3.收益分配战略

企业现金流量充足,资金积累规模较大,能随时筹集到企业所需的资金,股利支付能力较强,可以采用较高的股利分配政策来满足投资者取得收益的期望,鼓励投资者继续投资本企业。

(四)衰退期企业的财务战略选择

1.筹资战略

企业进入衰退期的根本原因是市场需求的转移。由于利润空间开始缩小,企业可能会考虑缩减当前的经营规模,转让或者变卖设备,缩减某一方面的业务,以此积累力量来寻找新的市场。这一阶段企业的根本任务是防止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并争取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在这一时期,如果企业存在委托关系时,公司经理为了避免企业的倒闭,尽量延缓衰退的时间,可以在不损害股东利益的同时采取一系列的财务战略。

2.投资战略

在衰退期企业可以考虑实施战略并购重组,通过兼并某些竞争对手来对行业进行重组,直到拥有市场份额的控制权,从而获得一定的财务回报。

3.收益分配战略

企业的现金需求量开始减少,可能会导致现金流入超过现金流出,如果经营中不需要使用这些增多的现金余额,那么为了吸引投资者投资,可以将这些多余的资金用于分派股利,因此一般采用高股利分配政策,以作为投资者在初创阶段和成长阶段低股利的一种补偿。

参考文献

[1]艾迪思.企业生命周期[m].赵睿,何燕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陈佳贵.关于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蜕变的探讨[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1995,(11).

[3]张勇.现代企业生命力―现代企业生命周期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

[4]谢国珍.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选择[J].中国农业会计,2006,(6).

[5]马明珠.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财务战略分析[J].化工管理,2006,(6).

[6]程仲鸣,王海兵.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对财务管理目标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3,(23).

[7]杨霞.产品生命周期与企业财务策略选择[J].商业会计,2006,(4).

企业财务战略分析篇7

[关键词]企业;竞争战略;财务会计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06.021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01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的发展,加入到会计行业工作的人员也在大幅度增加,但会计中关于诚信的问题也越发引人关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设有财务这个部门,企业的制度也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完善,管理企业的标准也更加科学化。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管理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地探索和完善。

1竞争战略环境下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现状

企业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对财务会计的管理。企业中财务考虑管理主要包括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这两种工作。企业要跟上当前经济发展的步伐,就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会计的制度,拉近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距离,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时应引用当前最新的国际会计准则理念。

会计核算是企业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其所表现的形式较为多元化,需要进行全面地分析。解决会计核算问题,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的会计准则。除此之外,由于每一个企业的运行方式和产品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一些著名的企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比如:一家企业中有可能同时生产三种不同的货品,也有三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和管理方式,其中都会产生一些费用,如果没有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类,很容易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运行中,必须做好财务管理的工作。目前,我国各大企业的经营模式在不断的创新和实践下,规划出一条走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经营路线,这种经营路线,使企业高层对财务管理有了重新的认识,更加重视财务会计管理的作用。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不是非常重视。

2企业竞争战略下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策略

2.1提高企业领导人对财务管理的关注度

如何把企业领导人从关注会计核算数字上引导到财务管理上来,除了领导人自己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之外,财会部门要自身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完善考核机制,在内部控制、成本管理、筹投资决策及税收管理等方面发挥主观积极作用,开辟企业可持续获取利益的有效途径,从而促使企业领导人积极主动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中来,并有意识地带动其他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2.2从预算与资金管理方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个企业在运行和操作的过程中,都会涉及营业预算、财务预算及专门决策。成本预算与资金预算对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完善预算的准则,达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在确保企业经济运行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在预算的基础上展开生产经营的管理活动。以企业资金管理作为起点,预算企业运行中所需要的资金,最后掌握好资金的流通。会计人员要想有效解决预算与资金管理的问题,就需要综合考虑当下经济时代中的货币时间和真实的价值,然后由会计部门的主管统筹好所需资金、获取的经济效益及划分的成本。企业要重视资金的安排和统筹,尽量让从事会计工作多年的会计部门管理人员来负责,如果选择会计经验少,并让很多人同时进行管理,很容易出现资金散乱的现象,导致不能进行优化配置。因此,企业中的财务会计部门只有重视预算和资金管理这两个环节,才能确保企业经济效益不受客观原因的影响,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3加强企业会计人员对财务会计管理的认识

要提高企业经济的效益,就需要完善财务会计管理的制度。虽然目前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在很多企业中都普遍存在管理人员缺乏对会计部门重视的状况,而且企业管理人员对于财务会计管理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都不够全面。因此,要让企业员工及领导人员充分认识到财务会计管理的作用,企业领导人可以对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加深企业会计人员对会计预算和管理的认识。另外,合理的奖惩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度,让每一个员工都可以在科学制度下进行工作。

2.4完善考核制度,改进非生产性开支管理

即使在全球经济化的时代,企业在会计准则中引用了国际会计的理念,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的企业考核制度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完善考核制度,在确保投资人获取经济效益前提下,合理且科学地制定管理考核制度。对经营期间所产生的成本及收入进行科学化统计。

要确保企业运行期间的经济效益不受影响,建立管理、财务及经验等费用的开支标准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根据相关的指标及标准展开工作,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企业进行技改投资管理,主要是进行合理地规划及组装,所涉及的问题会比较多。企业进行技改,必须综合考虑相关的问题,才能有效避免经济受到损失。另外,企业还需要以环节控制为中心,加强成本管理工作,在采购、设计及生产的过程中,全方位管控成本。

3结语

在竞争战略环境下,只有重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加强企业会计人员对财务会计管理的认识,完善考核制度,改进非生产性开支管理,才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战略分析篇8

一、对新常态思维的理解

结合笔者的体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新常态思维:

(一)新常态下的思维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新常态的形成,归因于当前市场环境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驱使。因此,如何有效破解市场困境和适应当前的产业政策,则成为了企业管理层需要面对的问题。破解问题的第一步便是转变经营观念,从而就体现为在新常态下来建构与之相适应的经营观念。在企业的目标管理下,也就意味着在财务管理中需要建立起与新常态相适应的思维方式。

(二)思维的新常态化

那么,如何来理解思维的新常态化呢。在外因影响内因、内因起主要作用的逻辑关系下,企业管理层需要自觉打破现有的思维定式,而要以一种“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来面对企业的经营问题。这就意味着,管理层需要打破自身惯性思维的束缚,来主动和能动的去创新性的解决企业在发展中所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二、新常态思维应用于企业财务战略构建中的方式

具体而言,将新常态思维应用于企业财务战略构建中,其方式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整体把握企业外部环境所面对的新常态

企业管理层(决策层)需要通过经营形势分析和市场调研,来全面把握外部环境所呈现出的新常态。这里的新常态包括:市场需求偏好的新常态、产业政策导向的新常态。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出炉,其中,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论述中,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未来企业外部环境的新常态。

(二)在目标分解下厘清财务战略构建的任务

在目标管理下企业管理层需要进行目标分解,来为财务战略的构建提供具体、清晰的目标导向。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在全面预算管理、外源性资金筹措、成本控制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职能。因此,企业在制订未来3年至5年的财务执行目标时,就需要根据财务管理的功能板块来明确任务。

(三)主动能动的去开展财务战略的构建工作

企业财务战略的构建根本还是需要依托财务人员的集体智慧,而且财务战略的构建不能脱离实际,从而财务部门的负责人连同部门成员,需要主动和能动的去开展工作,需要站在服务的角度去开展工作。在配合企业对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塑造等方面的要求,财务战略在构建中应增强对以上两项要求的支持力度。

三、实践途径

根据以上所述,实践途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以下,笔者以较为典型的物流企业为例进行阐述。

(一)对企业外部环境新常态的把握

在“商流决定物流、物流支撑商流”的产业关联效应下,近年来物流企业的业务量普遍下滑。另外,在国家推出绿色发展战略下,也倒逼着物流企业需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绿色物流建设。与此同时,在营改增试点下物流企业被长期困扰的重复纳税问题得到了改观,证明产业政策导向是正面的。

(二)分解目标明确财务部门的任务

基于上述对企业外部新常态的把握,在目标分解下便为财务部门明确了战略执行任务。该任务可以归纳为:一是解决企业绿色物流建设中的资产重置问题;二是提升企业人力资本存量问题;三是支撑企业市场推广中的品牌塑造问题。上述这些问题,都将在未来的3到5年内完成,因此,成为该物流企业财务战略构建的目标导向。

(三)突出重点完成财务战略的构建

企业财务战略分析篇9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本质上,低碳经济就是一种追求高经济效益,低消耗,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

企业的财务活动是通过对资金进行筹集、投入、分配等环节,以支持企业经营活动得以正常运转的一系列资金运转活动。可以说,财务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一个企业的财务政策是否考虑到企业的长期的全局的利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走势。低碳财务管理,即是以实现节能减排为目的,通过将低碳理念贯穿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以支持企业进行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经营活动,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财活动。

有人认为,低碳经济具体就是对生产经营活动中资源的配置、利用的约束,但是它和企业的理财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如前文所说,财务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一个企业是否能实现全面的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还受到财务活动的“低碳”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说,低碳理念对企业的理财行为也产生了一种无形的要求。只有在财务策略中合理融入低碳理念,才能给企业的低碳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企业,尤其是对不可再生资源有较强依附性的企业,势必以此作为目标来规划自身的财务活动。

二、低碳经济理念下企业制定财务政策的思路

(一)企业的财务筹资策略主要包括:

(1)重新审视财务融资渠道与资本市场,改进融资方式,提高企业筹资能力。随着“十二五”时代的到来,国内大力提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开创科学发展局面。节能减排的发展任务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政府在未来一段时间必然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在此,低碳经济得到一次绝好的发展时机。企业应该把握住“十二五”规划所带来的机会,利用国家针对低碳经济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带来的便利,如吸收国家财政直接投入的资金,或是享受金融机构带来优惠贷款条件,选择资本成本更低的、筹资效益更高的融资来源。同时,企业可以考虑增置实现低碳化的专项筹资项目,即筹集到资金专门投资于购置满足低碳要求的机器、设备、技术,最终达到资源环境建设的目的的项目。低碳化的专项筹资项目一方面可以解决企业建设一整套低能耗、低污染的生产经营系统所需要的资金,另一方面向公众传达了资金使用方向的信息,有助于企业树立起保护环境,对社会负责的形象,进而提升企业价值,实现企业低碳经济的目标。

(2)拓宽企业的融资范围,实现筹资重心的转移。如何实现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自主创新是一个出路,而实现创新还必须有一定的人才和技术基础。所以企业在融资、投资时,必须转化思路,积极开阔技术、人才来源的渠道。传统意义上的筹资活动重视对财务资本、有形资产的筹措。而在新时代下融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企业在金融资本上的需求,更应该考虑企业对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等无形资本的需要。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制度的变革,是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的决定力量。传统的粗放生产方式中,企业之所以如此注重金融资本的筹集,是希望借此扩大生产规模,通过投入的增加来提高产出。但在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的现代,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方式只会被高效率低成本低碳型生产方式所取代。那么,一个企业如何转变成低碳型的生产方式,最终还是要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优秀的人才。这些资源是可再生的,可重复利用的。人力、知识资源的投入往往带来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所以,企业的筹资重点应该转变到对知识、人才的筹集上。

(3)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偿债能力,适时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在现阶段,低碳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巨大的资金、技术投入,而且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企业应该谨慎选择资金来源。在众多融资方式中,债务筹资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债务比重的增加,会使平均资本成本趋于降低,同时加大公司的财务风险。因为低碳项目的投资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在低碳产业的这些特征下,财务杠杆的作用就表现的特别明显,企业一旦出现亏损,债务负担就很容易被放大,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所以,企业在制定融资战略时,不能盲目选择债务筹资的形式,应综合考虑风险与资本成本后进行合理选择,提高企业筹资灵活性。一定要认真衡量自身的偿债水平,比较不同方案的筹资效益,选择资本成本和风险最小化的筹资结构,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这里的资本结构,不再局限于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比例关系,它们属于金融资本内部的比例关系。企业的资本结构可以定义为不同资本形式、不同资本主体、不同时间长度及不同层次的各种资本成份构成的动态组合。广义的资本结构还包括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等无形资本的比例上。在创新成为发展源泉的前提下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可以通过在经营过程中运用融资、投资的手段,使各类资本达到最优化组合,实现企业知识资本利用率最大化的目的。

(4)企业应合理规划筹资活动的方案,使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在时间上相配合,减少因为时间过早或滞后而带来的资源浪费。在低碳经济下,知识资源与人力资源显得格外重要。而这些无形资产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时效性。科学技术迅速更新换代,人才资源更是容易流失。随着时间的变化,它们具有比有形资产更宽阔的价格浮动空间。另外,摊销无形资产,支付人力薪酬,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担。所以企业在筹资时一定要注意到筹集到的资本的时间价值。

(二)企业的财务投资策略主要表现在:

(1)完善财务投资的基本原则。传统企业为了实现获利、增加企业价值的投资目标,提出了安全性、流通性、收益性三个基本原则。在低碳条件的约束下,企业还应该增加一条社会责任原则。顾名思义,社会责任原则是指,企业的投资活动应该考虑其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技术、制度的创新和改革,使能源消耗最小化,避免给环境造成破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回避与相关者的利益冲突的项目。同时在评价收益时,还有纳入对环境带来的成本。对于现有的大多数企业中,社会责任的实现往往意味着超额成本,一般情况下,企业追求社会责任,可能是以收益的降低为代价。但是在完成向低碳的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后,即建立起系统的完整的节能生产体制后,社会责任的实现是可以同收益同相增长的。

(2)理性选择投资方向,顾及企业的长期利益。企业的投资按投资的方向可以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企业对内投资应该把重点放在知识资本和人才资本的积累和扩展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开阔多种能源,建立清洁、高效、持久的能源生产体系。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考虑新兴产业的金融资产投资。企业对外金融性资产投资通常都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所以,企业的投资是必须建立在对这些金融产品的收益性、风险。流通等指标的有效评估上。投资于这些新兴产业的金融产品,一方面,这些新兴产业具有高收益、高发展潜力的特点,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拥有可观的经济收益,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支持这些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科技的发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3)构建低碳约束下投资方案评价体系。对投资方案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分析出投资项目的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一次判断投资项目是否可行、是否有投资的价值。现有的企业一般通过折现现金流量发、回收期法和会计收益率法就可以比较出一个方案的优劣。但是,在低碳经济的要求下,企业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首要目标,评价项目能否实现企业的环境效益,是否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低碳历程有无贡献、贡献度大小等。

(三)企业的利润分配策略主要表现在:

(1)扩大对低碳项目的资金积累。企业可以设立实现低碳化的专项留存收益,可以从企业总的利润留存中提取,但是区别于一般的留存收益。低碳项目具有高风险的特点。通过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对低碳化项目资金的积累,可以减少企业的外部融资,特别是债务融资的需要,合理规避偿债风险。

(2)实现以人为本的分配政策,在分配过程中体现人力资本的地位。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原则即是要保证各方的权益。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随着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率不断增大,在利益分配过程中,企业应该强化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在此,企业有个重要的问题即是如何留住人才、招揽人才。通过扩大其分配比重,可以体现人力资本的主导作用。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同时调动已有人员的创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发掘企业的发展潜力,最终实现企业的长远利益。

(3)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保证企业实现低碳化的项目资金能够正常周转。企业可以设立实现低碳化的专项筹资项目。但是,为了鼓励股东加入低碳化项目,仅凭激起股东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不可靠的,企业还可以考虑赋予股东在利益分配上的优先权,如在分配股利时,把低碳化项目的股票放在和优先股相同的顺序上,以减轻股东的投资风险,激起股东投资于低碳化项目的兴趣,落实低碳化的项目资金的可靠来源。

三、结论

总之,企业要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要谋得生存和发展,就得把低碳的理念合理融入企业的运作中去,随着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调整企业整个运行机制,使之适应低碳化的要求,而在这些活动中,最基本的就是做到财务活动的低碳化。以低碳的财务管理带动整个企业的节能减排。

企业财务战略分析篇10

关键词:金融环境;变迁;财务战略;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139-02

一、中国金融环境变迁的背景分析

(一)中国金融制度改革过程的历史回顾

中国金融制度改革进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4年。国家对企业的资金供给由财政渠道变为金融渠道,无偿的拨付变为有偿的贷款。金融部门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国家实行“拨改贷”以后,试图在资金的使用中引进硬约束来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企业预算“软约束”的存在使得此计划泡汤。中国金融部门继续承担起了国有企业的资金供给角色,此时,制度的变迁成本向金融部门转移。

第二阶段:1994—2003年。国有银行体系长期积累的风险开始显现,这一阶段的改革内容是很丰富:确立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地位;将四家国家专业银行改造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同时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将城市信用社组建为城市商业银行;发行特别国债充实国有银行的资本金;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承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国有商业银行从欠发达地区撤出效益不佳的分支机构。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国有银行进行产权改革并进行以健全公司治理为核心的股份制改造。四大国有银行均已陆续上市。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划分可以看到中国金融制度演进的轮廓,从维持对经济增长的高成本支持模式,到迫于压力进行经营策略的转变,再到引进产权约束来真正摆脱这种发展模式。

(二)中国金融制度变迁中的特点

1.金融制度变革具有强制性。中国金融制度的变迁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的制度变迁,这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使得变迁方向总是有利于政府的。在经济改革中,金融改革更加具有政府主导性,其原因就是金融与政府的利益联系更为密切。中国政府的能力、国家对金融的垄断以及国家在金融制度变迁中追求金融控制力效用等,决定了政府在以前和今后的金融制度变迁中起决定性作用。

2.金融制度变迁的渐近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式决定了金融体制的改革注定也是一种渐进式的改革。金融制度变迁一开始就确定了有步骤、分阶段、有局部到整体、有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过渡的目标。虽然政府一直在努力进行金融改革,但是实质性的困难并没有解决,金融制度改革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3.金融制度变迁具有滞后性。滞后性是指金融制度变迁始终落后于经济制度变迁。从中国改革的实际进程看,金融制度变迁一直依赖于经济制度变迁,在金融制度安排的创新选择方面存在着对经济制度变迁的“模仿”,这就不可避免地使金融制度变迁滞后于整体经济制度变迁。总体上看,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落后于其他经济领域的改革,金融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也低于其他要素和消费品市场。

二、中国金融环境变迁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影响

(一)金融环境变迁对企业融资战略的影响分析

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国的融资体制的变迁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财政主导型的融资体制阶段。政府在融资体制中占主导地位,财政是资金配置的主要渠道,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银行发挥的作用较小,银行只为企业提供一些临时性、周转性的中短期贷款。

第二阶段是国有银行主导型的融资体制阶段。企业自筹、发行债券以及其他形式融资规模迅速增加,融资渠道产生多元化。企业成为投资主体,居民成为储蓄主体,银行成为储蓄转变成投资的中介机构。该种融资体制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但企业融资基本还是依靠银行。

第三个阶段多元化的融资体制阶段。在金融环境变迁的过程中,证券市场建立并日渐完善,证券市场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场所,在整个融资活动中能起到接连公众投资和企业纽带的作用。

(二)金融环境变迁对企业投资战略的影响分析

企业投资行为的顺利开展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还影响到宏观经济运行以及保持资本市场活力的重要因素。中国企业的投资体制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投资体制改革开始起步。投资体制表现出的行政化、指令性以及审批化的色彩非常强。

第二阶段是投资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阶段。民间形式的投资主体开始成长并开始壮大。同时,计划经济体制在整个实体经济中所起到的作用范围也开始缩减。这对企业的投资体制由计划经济方式导向转变成市场经济方式导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个阶段是投资体制改革的创新与深入阶段。1992年开始中国的投资机制从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政府投资行为已经走向决策科学化、信息透明化以及流程规范化,政府成为投资宏观调控中的主体。政府将资金主要用于涉及到国家金融安全和市场资源无法达到有效配置的经济社会发展领域。

第四阶段是投资体制改革的系统化新阶段。明确提出企业作为企业投资主体,改革并完善中国企业投资的运行机制,最终达成了“谁进行投资、由谁投资、谁得到好处,谁承担风险,促进市场化”的原则,使得企业在投资决策方面有了合法的依据。

(三)金融环境变迁对企业收益分配战略的影响分析

企业收益分配战略的制定也是随着金融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78—1984年,为实施扩权让利和利改税政策阶段,在这一阶段,国家开始恢复和实现奖励工资、计件工资和浮动工资制度,到1983年,企业开始将报酬与效益联系起来。

第二阶段是1985—1992年,为承包经营责任制阶段,随着国家承包条例的颁布,企业的能动性得到提高,并且拉开了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序幕。

第三阶段为1992年至今,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在收益分配上的改革制度主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三、在金融环境变迁的大背景下,企业调整财务战略的对策

(一)企业应当根据金融环境变迁,不断调整投资、多渠道融资,同时重视现金流的管理

对于非核心主业,赢利能力不强,发展前景不明朗的产业采用调整结构策略,保证核心要素的资源需求。同时,加大新产品开发与新产业的投入,从战略高度重视“软实力”的投资等。除银行贷款外,企业要积极合理运用票据、债券、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掌握金融创新产品,熟悉市场运行规则,合理运用金融工具,是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规避市场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

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要全面树立以资金管理为主导的财务管理理念,强化现金流管理意识,高度重视企业现金流管理,强化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管理,努力缩短资金循环周期,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运转安全。妥善处理资金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的关系,倡导资金集中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增强资金保障能力。

(二)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要与经济周期性相协调

众所周知,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任何国家、任何体制下的经济实体都无法避免的一种常态经济变化现象,而经济周期性波动也是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所以,企业管理层必须客观面对,时刻关注经济周期性的变化,并据此选择财务战略,尽量减少其对企业发展战略不良影响。总之,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和实施都要与经济周期相结合,并进行动态调整。

例如在经济复苏阶段应采取财务扩张型财务战略:增加厂房设备,增加融资,提高产品价格,开展营销筹划,增加劳动力。繁荣后期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在经济衰退阶段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停止扩张,停产不利的产品,停止长期采购,削减存货,减少雇员。在经济萧条阶段,特别在经济处于低谷时期,保持市场份额,压缩管理费用,放弃次要的财务利益,削减存货,减少临时性雇员。

(三)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必须与产品生命周期相适应

在企业成长、成熟期,资金相对充裕,企业已拥有核心能力和相当的规模,可以考虑通过并购实现外部发展。在企业衰退期,销售额和利润额已明显下降,企业应考虑如何改制、变革企业组织形态和经营方向,实现企业蜕变和重生,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在成熟期则一般采用稳健型财务战略,而在衰退期企业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

参考文献:

[1]Cukiennan,a.,neyapti,B.,1992.measuringtheindependenceofcentralbanksanditsfactsonpolicyoutcomes.thewordBankeconomicReview6,353-3987.

[2]Stulz,Renem.2005,theLimitsofFinancialGlobalization,thejoumalofFinance,V61LX,no.4,1595-1638.

[3]高兰根,王晓中.中国金融制度演进的逻辑与困境[J].金融研究,2006,(6):170-179.

[4]杨和茂.浅论企业财务战略的科学性选择[J].财经界,2011,(3):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