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食品安全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8:15

高校食品安全现状篇1

【关键词】高校食品安全;应急机制;调查研究

1.问题与背景

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存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地因为各类矛盾和问题引发不同程度的危机事件。而在众多危机事件中,食品危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和负面影响都位居前列,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塑化剂事件等等。这些事件不仅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危害到公众利益和社会的稳定,使消费者对食品的信任降低至前所未有的程度,也暴露出我国食品卫生安全应急机制存在严重的问题,给公众利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后果。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数量和高校学生越来越多。据卫生部、教育部每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在学校。仅2004年卫生部接到的重大食物中毒报告多达154起,中毒人数合计8575人,其中学校中毒事件占108起,中毒人数达4921人,死亡6人,给高校信誉形象和学生的卫生健康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由此可见,为了保障高校食品安全,提高高校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学校食品安全长效机制是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向前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确保学校食品安全的基础,是维护校园秩序、师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减少食物中毒、应对突发事件的有力保障。①

2.样本与资料

本文采用的数据资料主要来自于笔者对松江大学城七所大学在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样本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性别、年级以及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民族等。在进行12份试调查之后,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视觉艺术学院七所高校160名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的学生发放了问卷,获得了数据资料。采用的文字资料来源于笔者对学生处的访谈记录。

在回收的151份有效问卷中,有45名男同学和106名女同学参与了调查。

其次我们对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以及研究生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划分,其中大一大二占46.4%,大三大四占50.3%,研究生占3.3%。

对样本主体进行划分之后,分别从应急预案、应急机制、应急法律法规、应急体制这四个方面设计问卷,以考察7所高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的现状,以便更好地进行的研究。

3.结果与分析

对划分好的大学生进行调查调研,获得他们对自己所在学校关于食品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现状的具体信息,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3.1对高校食品安全应急机制的现状分析

应急预防是建立应急机制里面非常关键的环节,也是在危机尚未发生时采取的预防措施,对保证高校食品卫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所调查的学生里面,只有6.6%的同学表示学校进行过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其余的同学表示没有进行过相关演练或者表示不清楚这件事。应急演练是预防内容里面一个非常小却非常重要的方面,从获得的调查数据来看,由此可见目前这几所高校并没有在一个比较近的时期内经行过普遍的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通过对学生处相关人员进行的访谈得知,有部分相关责任人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应急演练,而且没有其他有效地预防措施,在宣传的时候也只采用了校园宣传栏这种比较单一的形式。在对学校保卫处经行访谈得知,学校没有常设的应急领导小组,如果有突发事件发生,一般也是学校高层成立领导层,然后把应急任务分配下去。另外笔者还了解到,各相关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而在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上,往往是有需要的时候才会联系另外一个部门,很少有主动性的对接与沟通。

3.2对高校食品安全应急法律法规的现状分析

对法律法规的完善是建立食品安全应急体制不可或缺的,笔者着重调查了高校学生对其了解程度,罗列出了《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6部基本食品卫生领域的基本法律法规,另外也调查了学生对使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利益的意向。数据显示,在151名同学中,有超过半数的同学表示对6部基本法律法规都不了解。有63.6%的同学在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时,表示会通过法律来维权。此外,通过对医疗室访谈得知,相关负责人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也不熟悉,虽然对学校内部比如食堂有比较成熟的卫生考核制度,也有固定的应急流程,但是笔者还了解到,在食品突发事件发生后,医务室只承担了取样和保护现场的任务,学生治疗还有对可疑样品的进一步取证都是由校外机构承担,例如松江第一人民医院和质监局,学校医务室只发挥了非常微小的作用。

3.3对高校食品安全应急体制的现状分析

食品安全应急体制包含这个活动的整个过程,对于构建严格的高校食品安全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对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渠道做了调查,从调查数据中得知,有半数的同学选择了广播报纸学校宣传栏,但还是有半数同学选择了几乎没有渠道。由此可见,学生了解的食品安全信息的渠道非常狭窄,而且据同学反映大部分的信息都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对于这些食品是怎么生产加工到餐桌上面是一无所知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非常严重。

4.结论

通过对问卷和访谈结果的统计分析,笔者发现目前高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4.1预防体系还不完善

应急预防是高校食品安全应急机制正常运行的基础,可是个别高校领导重视不够,未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预防体系。学校缺乏常设的高校应急领导小组,常常都是等到时间来临才临时组建,这样的临时队伍很难保证决策的及时性和正确性。另外,学校相关部门,如学生处、保卫处、医疗室之间没有建立积极有效的联系,普遍存在只关心部门内部事务而不太注重部门之间衔接工作,可以预见一旦突发事件爆发,学校将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

要改变现状,一方面,学校应该努力培养提高高层管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理论素养和实战能力,培养危机管理意识,大胆探索新道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预防体系,争取将每一位老师学生纳入到这个体系中来;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细化学校各相关部门的权利和职责范围,加强巩固部门之间的联系,确保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来临时各部门能协调一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4.2信息不对称性比较严重

信息公开可以强化高校的公信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可以有效减少甚至消除谣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可以团结学校上下同心协力应对突发事件,同时信息公开也是对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体现。在对松江大学城七所高校的走访中发现,学校与学生信息沟通主要是走学校对学生信息传达这条渠道,不仅学生向上传达的渠道非常少,而且不容易将信息有效传达到学校高层。此外,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有选择性的信息披露甚至封锁消息是也并不鲜见。这些带有回避性的行为,无法给学生、公众一个真相,也让突发事件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学生无法正常表达诉求,更是给学校形象贴上了不负责任的标签。

高校在建立食品卫生应急机制时,首先应该正确认识信息公开的重要性,拓宽学校管理层与各部门、学生之间直接对话的渠道,以更多的形式为载体加强宣传,鼓励献言献策。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真实正确的信息,尽可能地让更多的老师学生理解学校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和所做的决策,团结更多的力量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

4.3评估反思工作做得还不够

突发公共事件中管理阶段随着突发公共事件结束而完结,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终结,突发公共事件所造成损失还要通过突发公共事件恢复体系加以解决。②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在跟学生处负责人的交谈中得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事故责任人受到追责,相关责任部门只会有一个总结报告,一般并无其他的措施,缺乏对整个事态的完整评估,无法对未来的工作有一个比较到位的预警。

学校应该在突发事件过后,对整个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风险评估,寻找事发原因,传播途径,以及覆盖的范围,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从多个角度总结在处理危机过程中的得与失,为以后的预防或者是处理积累正面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及时修正食品安全应急体制。

注释:

①白志军.《浅谈高校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重大意义》.《管理科学文摘》,2007年7月刊.

②贾水库,吴振民,何伟.《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03月第03期总第178期.

参考文献:

[1]刘庭甫.莫健新.葛敏军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探析[J].管理观察,2009(12).

[2]徐远平.汪尤利.数据挖掘在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控制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

[3]鲍长生.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制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5).

[4]白志军.浅谈高校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重大意义[J].管理科学文摘,2007(07).

[5]杜殿虎.论高校食品安全机制优化的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1(02).

[6]陈飞全.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机制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0(32).

注:

本文是2012年度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课题“高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机制研究——以松江大学城高校为例”(项目编号B—8906—11—011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高校食品安全现状篇2

[关键词]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建议

1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现状

1.1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状况堪忧。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除极少数学校食堂配有更衣室、粗加工间、厨房、库房、备餐间等外,很多学校食堂仅有厨房和库房;绝大多数学校食堂的消毒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没有能够发挥消毒作用;各个学校的“三防”设施不全,有个别食堂存在苍蝇乱飞的现象。这些情况的存在,反映出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对食堂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资欠账太多,致使基础设施设备十分落后,卫生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特别是农村和民办学校食堂情况更加严重,已经严重制约和影响到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状况的改善,威胁着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

1.2安全意识不高,食品安全知识严重匮乏。调研中发现,许多学校食堂的从业人员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训,都是按照以往经验来处理发现的问题。有一些食堂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知识一问三不知,还有一些从业人员没有参加健康体检。虽然以前从业人员也参加过培训,但对他们自身来说,都是流于形式,培训结束一切照旧,卫生意识亟待提高;

1.3无两证经营现象严重,学校食堂管理存在许多盲区。根据前期统计,我市有一半以上的学校食堂存在无证经营的现象。出现无证经营现象的原因,据相关人员介绍,主要是由于这些学校食堂没有达到卫生条件规定要求,管理不规范,无法给予发证,也没有要求停业整顿或停业。还有一些是由于执法力量不足,机构改革不到位,没人去监管,很难对全市学校食堂实现监管全覆盖。

2 学校食堂加强监管的建议

为了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和控制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我市学校食堂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善学校食堂饮食安全的现状。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逐步完善学校食堂基础设施。目前,由于教育体制改革,在全市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寄宿制学校,但由于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重视不够,这些学校的食堂硬件设施极其简陋,卫生条件达不到要求,极易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威胁着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学校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学校食堂建设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不可分割的系统工作,把食堂建设作为最基础、最优先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经费投入,完善食堂的各种硬件设施建设,确保食堂的功能齐备,设施完善,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食堂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学校负责人要从思想上重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不能只讲教学不考虑学生安全,要做到两方面都要抓,而且都要抓好。

2.2健全机制,完善管理,全面提升学校食堂管理水平。建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为责任人的责任制,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学校食堂内部管理,在涉及食堂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工作,学校必须主动介入,有专人参与管理,特别是在采购、储存、加工、制作、消毒、保洁、留样等环节必须按工艺流程管理到位,避免食物的交叉污染、腐败变质,防止食物中毒。同时在聘用人员时,学校应通过审查备案,尽量保持从业人员的相对稳定。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有效促进整体服务水平。完善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机制,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卫生常识、食物中毒的预防、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以及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的培训。严把从食品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到餐桌等环节的各个关口。对食品原料采购源进行记录备案,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做到逆向可追溯。

2.3明确职责,加强监管,确保食堂卫生落到实处。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明确学校法人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加大对学校食堂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建立完善、科学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考核、奖惩办法,强化学校食堂管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食堂的日常监管,强化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

2.4加大宣传,强化培训,打造全社会关注的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相互配合,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和开展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广大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组织执法人员走进学校,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学习食品安全基本常识,让学生养成卫生、科学、健康、安全的膳食习惯,营造学校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自我保护能力。.

3 结语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学生是21世纪的新主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学生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要重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加强监管工作,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全国食物中毒报告情况的通报[J].卫办应急发[2008]24号.

[2]董晓梅,何志桂,麦承罡等.广州市部分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态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3):578-579,584.

高校食品安全现状篇3

关键词:高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089

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门”事件层出不穷,农夫山泉陷“质量门”,老酸奶“明胶门”,可口可乐“含氯门”等等,这些事件不断考验着消费者的承受力。伴随着一扇扇“门”的打开,食品安全令人担忧。

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地方,其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所有师生的人身健康和高校的稳定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以及国家的稳定。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已日益受到广大学生及家长、学校领导以及全社会的关注。

1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存在的隐患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各地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密切配合,坚持预防为主,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隐患。随着学生生源的不断增加和学校的优化整合,学校办学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样就使得学校食堂就餐人数急剧增加,压力也在不断增大。虽然国家对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不断的增加,学校办学基础设施条件也在不断得到改善,但就目前许多学校而言,国家投入到基层学校的经费主要用在了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上面,而用在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经费和后勤食堂基础的设施建设却相当的少,学校食堂的基本的设备设施差、人员不匹配、管理不规范。而且大多数院校都会采取承包或后勤社会化等形式完全依靠社会力量办食堂的情况普遍存在,客观上给学校餐厅的食品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使得学校食品安全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形势。

1.1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第一,硬件设施不齐全,功能配备不足。不少食堂做不到专锅、专灶消毒,更不用说配置电子消毒设备。洗锅、洗碗、洗菜共用一个池子的现象极为普遍。

第二,食堂员工卫生操作习惯不良。高校食堂从业人员大多是文化层次较低,年龄较大的临时工作人员,他们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多数人员是先进食堂后体检,或者根本不体检。此外,绝大部分人员没有工作服,其卫生操作的习惯也令人担忧。因此,加强食品从业员工的卫生意识和管理技能培训,给员工灌输安全卫生的理念刻不容缓。

第三,食物卫生问题。高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是一种全员活动。蔬菜应付性清洗或者根本不洗的现象几乎每个食堂都曾发生过。不少食堂为节约成本,售卖隔夜食品,特别是在夏暑蚊虫滋生的时节,由此带来的高校餐饮食物中毒现象时有发生,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师生健康,更扰乱高校正常的运转秩序,影响校园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后果极其严重。

1.2后勤管理社会化

由于学校的扩招,后勤服务社会化已成为一项必然的选择。学校食堂外包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个人承包的食堂只追求经济利益,为降低成本采购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由此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1.3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力度不够

部分高校对食堂的卫生安全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检查,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组织实施办法。此外,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由于当地卫生监督机构对学校食堂的卫生安全作业监督不够,把关不严,对尚未达到安全卫生标准的学校食堂也发放相应的卫生许可证,致使食堂卫生风险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消除[1]。

2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应对措施

2.1制定完善的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并做好员工培训工作

后勤餐饮部门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如食品存放制度,隔夜菜处理制度,餐具清洗消毒制度,留样制度等等。从采购验收到加工再到出售,层层把关,规范操作,确保食堂餐饮工作健康开展。在此基础上,要经常对员工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如定期举办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例会,邀请卫生防疫部门专业人士开展知识讲座,或邀请兄弟单位交流工作经验等[2]。从而提高员工的警觉心理,增强员工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

2.2改善食堂硬件

各高校要在经费上下功夫,适当加大对学校食堂硬件设施的经费投入,为学校食品安全提供物质保障。储存食物的场所和设备等应该保持清洁,避免霉斑、苍蝇、蟑螂的出现,保证储存仓库的通风良好,仓库内不能存放有害物质。食品要分门别类摆放,及时清除仓库内过期食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添置配备全新的现代化炊具、餐具的同时,应加强食堂设施设备的定期维修维护,确保正常运行,从而改善高校的餐饮环境。

2.3建立食堂满意度调查

可以通过强化意见箱或电子邮箱的信息收集,架起与师生沟通的桥梁,及时了解师生的心声。也可以通过组织学校各个年级生活委员召开生活会议,了解师生对学校食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食堂工作。

2.4加强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力度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又重于天,确保高校的饮食安全,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模式,对食堂卫生安全进行全面监控,制定有效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措施。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对不符合《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规定的,如加工制作和消毒等设施设备不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健康条件无保证,贮存条件不符合要求等,一律不发许可证。

参考文献:

[1]金玲,轩诗涛.高校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学校管理研究,2013,(12):340-341.

[2]张国海,甄梁.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3):279-280.

[3]关德军.高校食堂卫生安全隐患及其消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刘思强,黄念先,徐秀云,巫卓英.梅县学校食堂卫生现状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6,(4).

[5]李云.学校食品安全监管重点细节与应对措施[J].中国学校卫生,2009,(2).

[6]倪修寿,高茗,王德刚.合肥市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现状及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8,(8).

[7]孙玉昕.学校食物中毒原因分析与管理[J].职业与健康,2005,(6).

[8]张卫兵,蒋志群,顾帮朝,金峰.中国食品安全的立法思考[J].食品科技,2005,(3).

[9]臧立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

[10]崔海峰.记高校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腾飞[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

高校食品安全现状篇4

【关键词】iso22000标准;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体系

abstract:thenecessityofintensifyingthefoodsafetymanagementinrefectoriesininstitutionsofhigherlearningisexpoundedwithadiscussionofconstructingfoodsafetysystemoftherefectories,recurringtoiso22000,fromtheaspectsofpoliciesandregulations,conditionprovision,compilationofdocumentsofstandardizationandcultivationofqualifiedpersonnel.

keywords:iso22000standard;refectoriesofinstitutionsofhigherlearning;foodsafetysystem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全国各高等院校食堂条件、食品安全状况均不断提高。但伴随改革过程形成的道德、技术、环境和消费观念等风险也使得高校饮食安全风险加大。同时,原有的食品安全理念和食品安全措施和方法已经不适应现实需要。当前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均在不同程度实施高校食堂标准化建设,以期带动高校食堂更加健康发展[1]。因此,适时跟进形式,更新观念,改革举措,在高校食堂管理中引入iso22000标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推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法制化、标准化建设,从而提高伙食质量与服务水平,切实保障高校的稳定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在高校食堂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食堂强化食品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食堂是学校教学、科研、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师生提供饮食保障的重要任务。高校食堂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其加工服务方式、服务对象和从业人员状况决定了高校食堂是食品安全的高风险组织。首先,从高校食堂的工作流程来看,存在着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不合格、采购人员采购“三无”产品、验收人员验收把关不严、食品加工过程中未做到严格执行卫生标准、以及餐具消毒不规范等诸多安全隐患。其次,从高校作为群体组织的特点来看,高校学生作为高学历的群体在社会受到广泛关注,在校园中为相对弱势群体,消费水平低,对食堂伙食质量安全等维权意识低,具有相对高的耐受力,微小安全症状不容易受到重视,只有当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才引起重视,而这也往往容易诱发,这在高校管理中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再次,由于高校食堂管理的体制惯性和非公益性,导致食堂管理队伍人员的从业素质一般不高,责任心不够强,一旦管理松散不到位,容易怠工,不能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导致终端产品和服务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要求。因此,伴随高校办学条件的极大改善、学生及家长对食堂食品期望值和消费能力的日趋提高、社会对食堂安全问题的不断重视,强化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理应成为高校食堂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二、iso22000标准的构成及特点

iso22000标准共分8章32节,分别对标准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体系的确认验证和改进做出要求[2]。该标准整合了世界各国采用的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方面的标准与技术规程,进一步确立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国际标准,体现了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新理念与新模式。因此,从高校食堂构建食品安全体系的角度来看,该标准统一和整合了国际上相关的自愿性标准,涵盖核心haccp七项原则[3],结构与iso9001和iso14001保持一致,提供了一个全球交流haccp概念、传递食品安全信息的机制,对高校系统化地建立、实施和改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非常好的指导方法。

三、结合iso22000标准,构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体系结合iso22000标准,构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体系,最关键的环节在于高校食堂管理部门和管理团队要吃透iso22000标准的精神,根据高校食堂现状特点,把握建立安全体系的关键环节。从iso22000标准执行涉及的层面来看主要有: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生产控制、科技支撑、检测技术、信息交流、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应急反应和质量信用等内容。因此构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体系,应围绕这些着力点,凝练核心内容,逐步建立健全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体系。

(一)围绕食品安全方针,落实食品安全体系目标

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食品安全方针是食品安全管理的总方向和宗旨。遵守食品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是食品安全管理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法律义务。计划、过程和结果都是安全体系的一个部分,整个安全体系的目的都是围绕最低安全需求的文件法规的要求来运作。目前各地不同程度的在开展高校食堂标准化建设,安全体系建设涉及到的是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因此,就建设高校食堂安全体系而言,应主要结合食堂标准化建设对高校食堂提出的安全体系建设目标着力建设。

(二)延伸标准管理范围,加强食品供应链管理

iso22000标准要求组织要首先认识到其在食品链中的角色和地位,认识到由于在食品链的任何阶段都可能引入食品安全危害,因此要通过对整个食品链进行充分控制,确保在食品链内有效地相互沟通,以供给最终消费者安全食物。涉及到高校食堂的供应链管理范围包括两个部分:上游供应商供应链管理和食堂内部的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保证产品安全和质量以及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在具体供应链管理范围问题上,学校食堂应认真审定食品安全管理范围,将其对食堂操作过程的控制扩大到包括食品验收、加工和出售等环节,如原料采购、食品烹调加热、容器餐具洗刷消毒、备餐和售餐、餐厨工作人员的健康监督、饮用水的卫生质量等环节。通过合理扩大供应链管理范围达到控制食品安全的目的。

(三)重视基础条件投入,加大硬件建设力度

基础条件建设是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必备的条件之一,是保证安全体系成功持续运行的基础保障。从iso22000标准执行层面涉及的技术标准、生产控制、科技支撑、检测技术等来看,均属条件建设内容,虽然当前高校食堂硬件条件和以前相比有很大改善,但在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与iso22000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从食品安全现状诊断、危害分析、关键点控制角度来看,也需要对硬件条件、技术参数有细致的把握。硬件建设的依据需要详细按安全法规要求,结合高校食堂消费特点,收集和整理与食堂食品安全有关的各类管理文件、工艺、标准等,对照标准,找出现行管理体系与iso22000标准的差距,提出硬件改造方案进而确定需改进的方面。

(四)编制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完善管理制度建设

一方面,iso22000是一个适合于所有食品加工企业的标准,它仅表达了共性要求。为此,针对高校食堂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一个重要的工作是依照iso22000标准,编制开发与该标准配套的实用指南,制定符合高校食堂特点的具体适用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其他作业文件等规范性文件。这些具体文件应当从不同层次说明安全体系所需要的行动依据,管理手册阐述企业的食品安全方针、目标,概括性、原则性、纲领性地描述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描述实施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各相关部门及人员应开展的活动。其他作业文件即详细的作业文件,包括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供应链材料信息、食品特性、关键控制点确定依据、haccp计划、作业指导书,规范、指南、图样、报告、表格等。另一方面,iso22000标准强调要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注重实施过程控制、系统管理及持续改进。因此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着力引入全面质量管理,实施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以食品安全目标导向,通过体系的实施和运行和体系的监视和测量,实现持续改进的目的。

(五)权、责、利、能兼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食堂食品质量安全的最终实现和形成,主要是通过餐饮工作者具体的生产、加工、制作来完成的。一套完整的计划、沟通、记录、危害分析、关键点监控、减危方法等措施的执行均需要落实到团队的有机协调运作。iso22000标准中体现出来的信息交流、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应急反应和质量信用等内容均是对团队功能的描述。因此,加强食堂管理团队建设显得格外重要,需要从权利、责任、利益、能力等四个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需要提高食品安全管理负责人的管理水平,使之具备一定的卫生管理知识、熟悉iso22000标准的一系列知识,具备联络协调外部相关方以及处理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事宜的能力。其次,按iso22000标准要求,明确管理团队成员各自所担当的责任,并能保证可以按iso22000标准强调的得到有效沟通。再次,需要提升管理团队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加工、制作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强化其食品安全意识和能力。可通过各类培养、教育、培训等形式来提高队伍素质。最后,建立健全良好的绩效评价体系。这是iso22000标准得以贯彻实施的前提保障。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是高校食堂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iso22000标准只是一个参考的理论手段,真正做到建立完善安全体系,离不开对学校后勤管理现状和条件的客观认识,离不开对建立食堂安全体系目标和要求的把握,离不开对标准内涵的深层次挖掘,只有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勇于迈进,才能在高校食堂饮食安全体系建设中取得突破、获得成效。

【参考文献】

[1]gb/t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s].

高校食品安全现状篇5

关键词:大学生;食品安全;Kap;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7)04-0088-04

theCurrentSituationofCollegeStudents'FoodSafetyKapandinterventionmeasures

Chupanpanetal.

(LyuliangUniversityDepartmentofLifeScience,Lyuliang033000,China)

abstract:themanagementoffoodsafetyissuesrelatedtowideattentionbythestateandsocietyforalongtime.thecontemporarycollegestudentsisthenationalsocialistsuccessors,whosefoodsafetyknowledge,attitudeandbehaviorofcognitivelevelcannotonlyaffecttheirownhealth,butalsoaffectthepeoplearound,soforthecollegestudents'foodsafetyeducationisurgentlyneeded.inthispaper,thecurrentsituationofcollegestudents'foodsafetyKapisanalyzed,andthecorrespondinginterventioncountermeasuresisputforward.

Keywords:Collegestudents;Foodsafety;Kap;Countermeasures

依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目前,国内存在的食品安全事件日益增多,从食品的原材料、加工、贮藏、销售各个环节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食源性疾病引起的中毒以致死亡事件频繁出现。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消费群体,他们食品安全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不仅影响其自身健康,还会影响到他们周围及更为广泛的社会群体。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的意识和认知水平,解决大学生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倍受社会关注。国内针对不同省市及地区的大学生Kap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储备不足,食品安全意识相对欠缺,难以很好地指导他们在日常生活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预防。本文将从大学生食品安全Kap的现况加以剖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

1国内食品安全现状研究成果

1.1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现状宋阳等[1]对成都市两所大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缺乏全面系统且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体现更为明显,普遍存在不妥的膳食行为,但是却有一定的健康饮食意识,愿意学习较多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并且可以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叶蔚云等[2]对广州市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及行为平均得分较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健康饮食认知水平,有意愿接受更多的知识,纠正不妥的饮食行为。赵建刚等[3]在兰州市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该市大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安全方面的认知现况不尽人意,应该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营养和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的力度,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对大学生增强营养健康教育,引导合理膳食行为的形成。国内很多研究人员都针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Kap进行调查,调查方式虽有不同,但结果都表明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不高[4-14]。很多学生有意愿深入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但是缺乏强烈的维权意识,仍然存有大量对健康有害的习惯,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1.2大学生食品安全态度现状黄晓等[15]以湖南省郴州市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表明他们对食品与健康的有关问题表现出高度的关注。金文进等[16]对天水市大学生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表示担忧,大量学生表示愿意多参加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并希望学校能定期开展一些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宋阳等[1]发觉在食品安全态度方面,其他专业类学生有意愿主动地获取食品安全知识,并且可以引导自己饮食行为的形成,医学专业学生对于参与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1.3大学生食品安全行为现状翟艳丽等[17]对山西省两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维权意识不高,有58.3%的大学生在购买到不安全食品时会选择不追究的方式,并且很少人在购买商品时会关注食品标签。左群等[18]对上海市三所高校大学生的食品安全Kap问卷结果表明,大多数高校学生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薄弱,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后,大多数采取忍受的态度,而不是用法律的武器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刘晓婷等[19]对某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他们食品卫生的意识薄弱,存在不良的行为。

2大学生食品安全Kap的影响因素

2.1大学院校中存在的教育局限很多的大学院校开设食品专业课程少,尽管有些学校会开设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公共选修课程,但大学生的学习激情并不是很高,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并且高校大多是在食堂张贴一些饮食安全知识,很少有集中性的对大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在校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社会舆论、医学类课程和食品专业类课程中讲授的相关知识,少部分来源于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政府的有关部门及学校对于食品安全知识的传播相对落后。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普遍不高,大多数选择的是自认倒霉的态度,这也与高校相关法律教育力度不强有很大关系。有些院校的专业课涵盖了食品安全中相关内容,因而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比率就会高于没有学习过有关课程的在校学生。

2.2校园内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的普及方式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大量的学者将目光投向了在校大学生,并针对在校大学生做了很多的食品安全Kap的问卷调查,使高校在大学生中进行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拥有了科学根据。由于食源性疾病案例在高校不胜枚举,因此高校也广泛举办校园内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活动,却有很多只侧重食品卫生相关知识,没有完全包含食品安全诸多方面。比如说,欠缺对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未举办如何在食品安全方面自我保护问题深入讲解活动等,并且在校生参加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是以获得学分、通过考试为重要目标,未能端正对于食品安全应该具有的严肃态度,不能实现食品安全有关内容及信息的宣传教育目标。

2.3国家政策不够全面,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当前中国食品安全政策不够周全,未能进行食品安全分段和有效的监督管理,存有诸多市场监督管理缺失及不到位的情况。2015年颁布的最新装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对政府、企业及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个人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政府应该将食品安全工作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计划,增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建设的能力,使食品安全工作具有必要保证基础。2008年9月,中国爆发了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其原因是某集团为了增加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而添加俗称蛋白精的三聚氰胺,致使饮用该集团生产奶粉的婴幼儿患有肾结石的疾病。2011年3月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河南某集团火腿肠中查出‘瘦肉精’。2012年,媒体报道出我国第一个影响巨大的地沟油事件,揭露了惊天秘密:曾在连续一年半的时间内,某企业购进1.45亿元地沟油用来加工7-aCa,使问题产品已遍及医药市场。最近几年连续出现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足可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种严峻的程度。这均可体现社会中有些食品加工公司没有认真遵循有关政策法令、职业道德,使产出有害产品流进市场,给食品安全问题带来隐患,带来更大有害的影响。

在这个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食品安全受到居民的V泛关注,已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借助移动网络和工具获取相关信息很快,对此类热点问题也有很高的关注程度,但由于在校学生对食品方面认识还存在一定缺陷,对有关传言是非判断还存在不足,容易产生误区和错误的认识。同时,还存在有些媒体为了造成社会效应、提升点击量及知名度,对于未经过专业权威验证的食品问题大肆宣传;或是由于相关企业的威胁,不能公开准确报道真实情况,使之有可乘之机,不顾其产生的安全隐患和产生社会危害,导致食品问题加大,最终导致居民信任危机。

3对策建议

3.1完善大学生的全方位健康教育模式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并将该教育纳入教学目标计划。高校可以通过选修课、实践课、专题讲座等载体,利用自媒体网络、校报、杂志、校内广播、微信公众平台等途径加大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力度,增强大学生对于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障大学生的生命健康权等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对于食品专业学生,可采用食品安全知识有奖竞赛、考试、现场事故处理和开设食品研究课题等各种学习方法,并开设食品相关课程。大部分调查研究发现电视媒体传播以及网络信息传递是大学生获取的主要方式,该现象表明此后高校应合理加大使用这两种重要的传播媒体传播关于食品安全的知识。通过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努力,在校学生可以在更多情况下,更准确及时地获得到食品方面的信息,同时有能力辨别食品有关信息的真伪。

3.2加强社会食品安全管理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更新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建立及完善食品行业标准,大力推广范围和力度,加大行业监督管理的力度。社会应提供多方面信息传达和反馈渠道,加强有关生产销售企业及制造商的行业自我规范并且加大社会媒体的监督力量,多角度多渠道反映问题,杜绝相关行业信息不良的传递链。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还需要加大对校园内外商品生产以及销售场所中所有人员的食品法律和制度及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并及时落到实处。加强对违法行为惩罚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杜绝犯罪分子侥幸心理。对于一些小食品厂、小作坊以及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小摊贩、游击队的状况,当地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性的统一管理,确保其出售的商品符合有关卫生标准。高校的食堂是大部分学生的主要用餐场所,高校应该对食堂的相关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例如,豆芽没有煮熟会引起食用人群中毒;豆浆应该要用煮熟的大豆,以破坏其中所含的毒素,以防止大学生食用之后的不良反应;发芽的马铃薯中的龙葵碱的含量很高,食用少量也会导致食物中毒等一些常见的饮食问题。

3.3建立高效的食品安全预防机制为了更好解决食品安全健康行为问题,还需要政府相关职能机构的共同努力合作,并与公共媒体及时配合,相关安全宣传行动成为食品安全常态机制[20]。HaCCp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应用中得到了充分发展和不断完善,并于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它和Cmp监管体系是国际认可的技术体系。HaCCp体系主要以预防为基础,是制止食源性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Cmp监管体系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进行控制和管理。将两者有机结合是当前行业认可的,有效控制食品安全的监督与管理体系。高校可以通过在校内建立HaCCp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体系,同时与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协同作用,可用来监控食品生产加工环境和有关人员的行为。同时,应当联合政府监管机构、相关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和校内安全机构、相关专业学者以及高校学生,建立大学生保障委员会,建立校园食品安全HaCCp和Cmp监督管理体系,并按时机制进行工作评价。由政府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和学校各自推举一位食品安全责任人,共同管理委员会协调食品安全相关工作,制定校内发生的食品问题预防方案及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对应措施,并根据相应时期易发的食源性疾病和校内外存在的食品风险进行阶段性应急方案的演习,以提高在校学生对于食品教育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4展望

经济发展伴随着我国居民膳食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事件在我们生活中也时有发生。在我国居民中,营养不良现象与营养过剩现象同在,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为此,开展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的宣教,减少慢性病就很有必要了。大学生是我国居民中的特殊的群体,有关他们食品安全的知识、态度、行为不单关系到大学生本身的饮食健康,且与其将来接触的人息息相关。虽然大学生对于关于食品安全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他们在食品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仍需接受有关的宣传。大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保持着积极主动的了解态度,但在其遇到问题食品时,维权意识较差是大多数大学生共有的,同样提醒学校和社会相关单位应当加大对有关企业的监督,完善食品问题的应急管理控制体系制度,创建有关食品的保障委员会,加强并拓展与学校有关监督管理部门的交流,共同打造食品安全问题的防御体制系统。从多方面对大学生以及校内校外从事食品产品生产有关人员采取针对大学生膳食特有的创新性教育学习,加强对食品相关知识宣讲,纠正大学生对于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理念,养成积极、正确的食品安全行为,全方位纠正和有效防止食品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实践较缺乏,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单独开设普及食品安全教育知识相关的一些实践,这就对高校提出了加强相关投入要求,合理把握课堂及课余时间开展工作。此外,还可以展开一些讲座等活动。因此,一方面在大学生中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宣传教育活动,如鼓励其他专业学生选修“食品安全与营养”的有关课程;另一方面还要照顾到关于政治、经济、学生心理、饮食文化习俗等其他条件的环境,对应相应情况采取有各自特点的宣传活动,纠正不正确认识和观念,拥有合理的饮食习惯,使在校大学生成长为拥有健康以及具有较高的食品安全意识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i

[1]宋阳,张然,张立实,等.成都市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02-306.

[2]叶蔚云,高永清,尹章汉,等.广州市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47-848.

[3]赵建刚,胡云霞,靳素琴.兰州市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9):93-94.

[4]田粟,赵丽娟,孙磊,等.石家庄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0,35(5):543-545.

[5]徐上知,张东星,马丹,等.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0):1512-1514.

[6]赵海峰,王慧芬,温凯婷,等.山西省不同学科类型院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3(10):736-742.

[7]刘小华,占华剑,李舒梅,等.赣州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1901-1902.

[8]梁洁,向志锐,刘燕文.广东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3):218-219.

[9]余慧琳,张伟,韩霜.商丘职院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08):79-81.

[10]陈麒,周令.医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干预[J].医学探索,2013,11:242-243.

[11]张国富,梁海燕,卜勇军,等.新乡市2所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比较研究[J].中国校医,2014,28(2):84-86.

[12]曾芳,孙振球,许林勇,等.西部两县低年级小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7(2):131-135.

[13]李惠,吴锦涛,张爱超,等.某大学在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3):70-72.

[14]陈子慧,卢玲玲,李世聪,等.广州市2所中学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及培训效果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3,39(4):66-71.

[15]黄晓,李晓东,贺莉萍,等.湖南省郴州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2):155-157.

[16]金文进,张燎.天水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陇东学院学报,2013,23(5):110-111.

[17]翟艳丽,张建斌,宋慧娟.山西省两所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和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11):880-882.

[18]左群,王忆.上海市三所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Kap调查与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3(2):46-49.

高校食品安全现状篇6

关键词: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G478;R155.5

一直以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都是重难点工作,也是整体的食品安全监管薄弱部分,如何加强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消除食堂食品安全隐患,对学校管理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学校食堂食品的安全现状探讨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与应用。

一、当前我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很多学校的管理者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缺乏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以约束,甚至缺乏膳食管理机构与相应的管理人员,食堂的经营与管理并不在学校重要事务管理工作中,大多学校管理者都将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而将食堂食品安全作为软任务执行,缺乏管理态度及执行力度[1]。其次,我国很多学校的食堂设置属于自管的类型,也就是承包管理经营,缺乏外界定时定期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长期的经营中不检查、不投入,将安全责任抛之脑后,还有的学校甚至将学校食堂当作赚钱的场所加以经营,出现严重的以包代管现象。再者,很多学校的食堂普遍投资较少,于是导致卫生条件差,而伴随着学校的发展与扩建,食堂的建设与管理却完全跟不上学校进步的步伐,尤其是一些地段偏远或城镇小学,录取的学生大多为农民工的子女,就更忽略学生对饮食的搭配与安全性。学校食堂的卫生情况不良,比如食堂的布局不合理,卫生条件非常差,各种设施布置简陋,食堂区域没有根据使用功能进行分区,在防尘、防蝇和防老鼠蟑螂方面的设施不完善,使用盛放饭菜的餐具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在操作上的不规范以及生熟不分等情况都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一些学校的食堂食品原料采购工作把关不严,没有严格执行食品采购的索证流程,也缺乏相应的约束制度,在进货验收时流程不规范、不做账或做账不完整,特别是一些学校的食堂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以承包形式经营,为降低成本而有意采购卫生条件较差的原料,导致校园饮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最后是学校管理以及当地行政部门管理之间的协调性问题。学校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而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往往点到即止,重指导,轻惩处,或是由于当地其他行政干预难以执行到位的监督,最终都会导致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情况管理不严。还有一些地方性的教育行政部门极少监督学校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缺乏严谨的事故防范意识,再加上很多学校本身的注重成绩和教育、轻视安全和隐患的侥幸,更是没能肩负起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责任。

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模式研究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学校的校长自始至终都应该成为学校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重视完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工作,健全责任制,保证学校食堂提供的食品途径责任至个人身上,并由横向、纵向延伸拓展[2]。此外还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与检查,将制度实施落实到底,确保食堂工作者的培训率与体检率都能达到百分之百。

(二)强化研究,合理谋划

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需要与其他餐饮服务的安全监管工作相联系,并将其放到全局性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中去规划和研究,尤其在中考或高考以及夏秋季节等重要阶段时更要进行彻底的食物防毒工作。要将学校的食堂建设成为安全性工程,确保其硬件设施设备得到有效的改善,必须遵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以及《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一旦违反相关规定的,必须关闭重建,指导符合要求与标准为止。而学校食堂的重建或改建后必须得到当地卫生部门安全预防性的卫生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为学生提供食物。

(三)坚持原则,细节把关

坚持监管人与负责人统一的原则,并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定期对食堂的食品卫生进行检查,同时进行不定期抽查,丰富督查形式,保证学校真正将食品安全的要求落到实处。要通过细节把关的方式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放到学校的发展任务中去,主要把好六关:(1)采购进货关,避免假冒伪劣的食物进入学校;(2)验收存储关,保证食品食用质量;(3)加工关,严禁因人为加工的因素而导致食物存在安全卫生隐患;(4)样品保留p,必须做好留样的工作,并以标准形式存放,做好相应的登记记录工作;(5)消毒清洁关,严格落实相关的消毒工作,遵循消毒制度,并做好记录;(6)食堂工作人员健康卫生关,确保工作人员具备健康证以及培训资格证[3]。

(四)创新方法,整合机制

首先,学校必须实行定期的食品安全检查制度,以预防为主,监督学校在每周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彻底清查,全面排除安全隐患,杜绝食物中毒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各餐饮服务部门也要对安全卫生工作进行抽查,针对就餐人数的配套设施以及硬件条件等情况进行全面整改。其次,要完善食品安全应急机制,针对食物中毒情况有合格的应急处理预案,同时紧抓专业培训和演练,提高实战能力,提升处理水平。再者,要坚守严格执法的原则,实行量化分级管理的模式,保证学校食堂的分级率为100%,并建立食品安全的监管信用档案,有不良记录的单位不但要依法查处,同时还要进行重点的监管。最后,要真正落实学校负责人制度,从整体上强化学校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应该成为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管理工作,学校管理人员必须对食堂的食品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抢抓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对食品卫生安全的联合性检查,加强监督作用,落实责任制,全面消除食堂食品的安全隐患,为广大师生提供安全卫生的饮食环境。

参考文献:

[1]朱艳红.大同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6,2(32):79-80.

高校食品安全现状篇7

【关键词】幼儿园/学校;食堂;卫生

中图分类号R1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9-0068-02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大,幼儿园及学校的数量明显增多。幼儿园、小学时期是儿童青少年体格与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1]。学校集体食堂是广大幼儿、学生的重要就餐场所,其卫生状况的好坏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全面了解内蒙古某地幼儿园/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规范食堂的经营行为,提高管理水平,预防学校食源性疾患事故的发生,2012年3-5月,笔者对该地51所幼儿园/学校的食堂进行了重点的现场监督检查,现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3-5月,对内蒙古某地(旗县级)公立18所、民办33所幼儿园/学校食堂进行卫生状况调查。

1.2方法

依据卫生部、教育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2-3]有关规定,进行食堂卫生现场专项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餐饮服务许可证》办证情况、从业人员持有健康培训合格证情况、是否建立卫生管理制度、食品索证情况、环境卫生、食品库房储存、防鼠防蝇防尘设施、餐具消毒设施[4]。食具消毒效果检测[5],采用无菌操作,将2张大肠菌群快检纸片贴于餐饮具内侧,30s后取下,放于无菌袋内,36℃培养16~18h,观察结果。纸片保持紫兰色为阴性,纸片变为黄色背景上出现红色(橙红色)斑点或者片状红晕为阳性。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51所幼儿园及学校食堂卫生管理状况比较

公立幼儿园/学校在餐饮服务许可证持有率、环境卫生、采购食品原料索证等情况上显著高于与民办幼儿园、学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51所幼儿园及学校食品卫生状况

检查的18所公立幼儿园及学校共有从业人员47人,全部持有有效健康培训合格证,占100%。检查的33所民办幼儿园及学校共有从业人员39人,持有有效健康培训合格证的有25人,占64.1%,存在的问题有,食堂地面积水或潮湿,存放生熟食品的容器、用具未分开或无明显标记,防鼠、防蝇设施不健全,个别从业人员不注意个人卫生,且在现场监督检查发现正在工作的人员有4人未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上岗,占10.3%。公立幼儿园/学校与民办幼儿园/学校的从业人员有效健康培训合格证持有率以及餐具消毒设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0.152、4.232,均p0.05)。见表2。

表2幼儿园及学校食品卫生状况所(%)

类别食品库房储存

防鼠防蝇防尘设施

餐具消毒设施

有无有无有无

公立(n=18)18(100)018(100)018(100)0

民办(n=33)27(81.8)6(18.2)30(90.9)3(9.1)24(72.7)9(27.3)

字2值2.1640.4844.232

p值>0.05>0.05

2.3幼儿园及学校食具消毒效果监测

公立幼儿园/学校餐具大肠杆菌检测72份,合格率93.1%;与民办幼儿园/学校餐具大肠菌群检测132份,合格率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2.82,p

表3幼儿园及学校餐具大肠菌群检测结果

类别检测份数(份)合格份数(份)合格率(%)

公立726793.1

民办1327153.8

合计20413264.7

3讨论

近年来,为全面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切实维护广大师生的健康权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国食药监食(2010)160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食(2011)135号),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两部门还通过印发紧急通知、通报、预警等多种方式进行专项部署督促。从总体上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6]。但亦有个别学校疏于管理,学校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了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为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笔者所在区各地卫生监管部门就辖区内的各类学校重点检查了食堂是否获得餐饮许可,管理制度是否落实,人员健康管理是否到位,原料采购、加工制作、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否规范,清洗消毒是否符合规定等。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该地公立幼儿园及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较好。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公立幼儿园及学校的大部分资金是由国家拨款,所以食堂的卫生设施能得到保证。(2)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岗位追究制的实行,公立幼儿园及学校领导对幼儿园及学校的食堂工作越来越重视。(3)公立幼儿园及学校的领导负责人卫生法律意识和食品卫生观念比较强。

而民办幼儿园及学校食堂安全状况较差,食堂普遍存在无证经营,食堂硬件设施不到位,管理水平低下,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学生饮食安全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食堂建筑和设备是设立食堂的基本条件,食堂内部布局合理、基础设施达标,可以有效减少食品的交叉污染,防止食源性疾病的传播[7]。民办幼儿园及学校大部分为个人投资兴办,是作为一种产业在经营,要考虑效益回报。为了减少投资成本,对食堂设施的投入能少则少,能简则简,食堂面积不足、内部布局不合理、基础卫生设施差的问题,往往没有达到食品安全基本条件就开始收员开办经营,给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埋下隐患。(2)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食堂的整体卫生状况和各方面的操作[8],但民办学校、幼儿园食堂的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主要是以家庭模式为主,办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普遍法制观念淡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不强,对食堂管理的相关办法知晓度也有待提高。建议相关部门对学校领导培训的次数和对新上任领导的培训要求要有所规定,培训内容着重在于食堂管理的相关法规和卫生知识。(3)民办幼儿园及学校的生源多为外来打工人员的子女、农村小孩及家庭条件差的小孩,家长只追求低学费而忽略了对食堂卫生的要求;且平时忙于工作,对子女的饮食状况不够关注,未对经营者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为经营者提供了便利。食堂从业人员参与食堂经营的各个环节,个人卫生意识会直接影响食堂的卫生状况和饮食安全,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意识比较差,且人员流动性强。提高食堂工作的准入标准和工资待遇,加强法律法规和相关卫生知识与行为养成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加大对私立幼儿园的环境与食堂的卫生监督和管理,降低幼儿及学生的健康危害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书梅,高桂玲,等.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食堂卫生现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7):625-629.

[2]黄祥莲,李宏,李东,等.违反食品卫生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卫生法制,2004,12(2):30-32.

[3]陈至立,张文康.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3,15(2):154-157.

[4]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S].2005.

[5]卫生部.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S].GB14934―1994,1994.

[6]孙家来,周骏马,杨文武.后勤社会化对学校和幼儿园食堂卫生安全的影响[J].中国校医,2005,19(6):610-611.

[7]郭小玲,应晨江.HaCCp体系在学校餐饮管理中的应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5,16(2):67-68.

高校食品安全现状篇8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党中央一直以来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食品安全状况怎样?笔者就我区20xx年食品安全状况组织科教文卫工委和部分人大代表进行了全面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供决策参考。

一、我区食品安全总体情况及分析评估

20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我区食品安全各监管部门以民为本、依法行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理顺监管机制,严查问题食品,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全区食品安全总体形势平稳。

一是建章立制,出台有关食品安全的政策文件。全区上下高度重视,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大事来抓。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区20xx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意见》、《20xx年度**区食品安全工作综合考评办法》和《关于做好食品药品知识六进五个一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并与11个镇、街道(包括椒渔、农场)和10个部门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状,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了镇(街道)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增加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考核。

二是建立食品定期检测评价及信息制度。作为20xx年区政府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我区对14个农贸市场,4个大型超市和水果批发市场的33个品种的蔬菜,17个品种的水果,19个品种的水产品和大米、面粉、食用油等食品实行果蔬每周评价、水产品每二周评价、粮油产品每四周评价的信息制度,有效地扼制各类有害食品进入市场,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市场食品安全状况知情权。评价结果显示20xx年我区食品安全形势总体良好(以20xx年6、7、8三月为例)。

**区20xx年6、7、8三月食品检测评价报告

食品

合格率(%)

6月份

7月份

8月份

果蔬

98.54

98.72

99.20

大米、面粉

100

88.89

80

食用油

100

100

80

水产品

100

100

93

三是食品配送工程和食品示范乡镇工作全面开展。制定《**区学校食品配送工程实施方案》和《**区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用三年时间实现建城区学校和街道(镇)中心校以上学校食堂达到100%定点配送或采购,校内商店建成大型超市直营连锁店或“放心示范店”,店内食品配送率达到80%的总体目标。在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活动中,全区农村食品安全放心店全配送工程全面启动,选定华联超市作为配送方,负责为全区232家食品安全放心店实行全配送,力争从源头上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四是食品安全监管网络逐步完善。建立了由工商、卫生、农业、质监、商管、海洋与渔业、食药监等部门组成的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并对组成部门基层监管网络实施全面整合,建立统一的镇(街道)食品药品安全专管员,村(居)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队伍,在各镇(街道)设立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做到定员、定责、定岗,扩大监管区域,初步形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监管网络。

虽然我区食品安全形势总体良好,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主要有:

一是每个月的安全态势并不平衡,食品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从食品检测数据看,不但青菜、西兰花等一些蔬菜农残超标现象仍有存在,而且一些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不会有农药残留的生长在地下的植物食品也存在农残超标,如萝卜和芋头,农残超标达33%。2%左右的不合格蔬菜也主要是由于农残超标或施用不合格农药造成的。在20xx年卫生部门开展的食品监督抽检中,虽然相当一些食品合格率达100%,但在其他一些食品中,熟肉制品合格率73.1%,凉菜合格率76.7%,餐具消毒合格率65.9%。在调查中,还发现生猪带病屠杀现象屡禁不止,伪劣食用油充斥市场,水产品使用非食用添加剂等,这些不合格食品将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构成很大威胁。

二是豆制品安全形势尤为严峻。我区豆制品生产单位大多规模小,生产环境较差,加工设备简陋,卫生设施缺乏,部分豆制品生产单位还存在掺杂使假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给食品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全区54家豆制品生产企业只有6家持证生产,其余48家无证生产,而6家合法企业的卫生安全状况也令人担忧,生产的豆制品合格率也只有10%,豆制品生产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三是学校宾馆餐饮行业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在20xx年上半年省有关部门的暗访中,中心幼儿园、灵济小学、下陈小学等三所学校幼儿园卫生不合格。目前,我区中心校以上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也仅占76.7%。在大型餐饮企业中,餐具大多无消毒,消毒的合格率也偏低。小餐饮小副食品店的状况更差,在20xx年4月份区卫生部门开展的“五小”行业示范街专项整治中,发现江城南路、中山支路、星明路、中山西路、江城北路、建设路、沧海路等7条街中的194家小餐饮小副食品店,77家无卫生许可证,82家卫生设施不到位。

四是特殊区域的食品安全问题仍令人担忧。学校附近,外来民工聚集区,以及流动餐饮摊点,农村婚丧事、庙会时的聚餐点,进货渠道乱,卫生状况差,消毒杀菌不到位。加上农村执法力量薄弱,市场监管缺位,农民购买食品既不查验证照,又不索要发票,致使一些过期食品、“三无”食品以及大量的散装食品进入农村市场,成了安全隐患的源头。

五是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全区除了对城区菜场进行有效监管,集镇中心菜场逐步配置检测设备外,广大农村菜场和临时菜场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无检测设备,无监管人员。最近农村菜场发生的“呋兰丹”事件,备受关注。在学校食品配送工程中,中心校以下的村校是卫生监督的薄弱点,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需引起高度重视。

二、我区食品安全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重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成了我国十大民生热点问题之一,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把食品药品安全列在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六个主要问题之首,可以想象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保障食品安全,是党执政为民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建立完善的宣传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要高度重视开展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科研教育机构、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宣传教育体系,进一步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营造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社会意识。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者学习掌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食品安全规范等知识,树立食品安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提高保障食品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加大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企业的打击曝光力度,同时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优秀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评选。

(二)要建立完整的预警体系,出台食品安全应急预案。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规定,落实各自的职责。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对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做出快速反应,严格控制事态发展,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做好食品安全事件的善后处理及整改督察工作。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形式,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演习演练,以检验和强化应急准备、协调和应急响应能力,并对演习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以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三)要建立健全的食品配送体系和连锁经营体系。进一步完善配送工程,扩大配送范围,延伸配送终端。村校、民工子弟学校要逐步列入配送范围。要加强对农村婚丧事、庙会聚餐的食品安全监管。建筑工地民工食堂的管理要逐步规范,在审批工程施工许可证时,有关部门要先核发工地食堂卫生许可证。食堂的临时工、勤杂工也要做到持证上岗。进一步加大示范乡镇建设,完善连锁店经营。加强农村固定菜场检测设备的配置。

(四)要建立科学的食品生产体系,从源头上抓好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在全区开展土壤污染与防治调查研究,加大土壤治污力度,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扩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如三甲、海门街道的榨菜基地;洪家街道绿色葡萄产业基地;三甲、下陈街道的茭白基地;章安、葭沚街道的大棚蔬菜基地;椒北的山地蜜桔基地等。深入开展农产品产地编码和绿色认证工作,加大食品方面的品牌建设,积极扶持农业企业和合作社,为绿色食品的品牌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高校食品安全现状篇9

【关键词】高校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

一、高校饮食服务社会化的现状

1.市场经济带来的压力大

由于物价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市场行情瞬间千变万化,高校饮食服务社会化后,完全放开的进货价格,与相对平稳的校内饭菜价格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这是高校饮食服务工作的大问题,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转换并给仍受计划体制制约的高校饮食服务工作带来空前的压力。

2.饮食卫生安全隐患大

伴随着高校餐饮业的快速发展,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正日益加大。

(1)道德风险:改革打破了过去的分配制度,导致一部分人心理失衡,出现恶意投毒现象。

(2)技术风险: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行,使得高校饮食服务人员流动性加强,技术人员不再稳定,新上岗的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缺乏有效考核和监管,导致加工技术不稳定,容易引发中毒风险。

(3)环境风险: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的大量使用及其他环境污染的加剧,给食品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

(4)消费习惯性风险:现在的消费观念要求品种多、花色艳、公开透明、餐具公用或一次性便携、全天候消费。这些消费要求都极大的增加了食品在加工后、消费前被二次污染的风险。

3.饮食服务队伍难以适应需要

目前的状况是饮食行业员工素质低、队伍不稳定,已严重影响了饮食行业的发展,制约了饮食服务工作上档次、上水平和进一步发展。

4.物资采购方面重视力度不够

市场变化如云,采购部门未能及时摸清各种原料市场的细微变化,没能对所购物资进行细致的检验,生产出来的食品质量肯定不合格,满足不了师生需求,本身的经济效益也必将受损。

5.资金问题,成本核算不到位

现在的高校食堂大多数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经营者往往缺

少全成本核算等专业知识,在资金预算,成本方面容易出现问题。

二、高校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重点

1.深化饮食服务改革,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1)要转变观念,摆脱“福利型”、“供给型”的陈旧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接轨的途径,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克服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办饮食服务思想和思维模式。

(2)要制定和完善增强高校饮食服务工作内在活力的激励机制和调控机制,变被动为主动,变“等、靠、要”为“争、创、闯”,努力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和发展能力。

2.加强卫生方面的监控管理

(1)各高校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食堂的经营,加强对食堂的监管力度。增加对学生食堂基本建设和卫生设施的经费投入,制定一套完整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与责任制度,落实好食品卫生管理措施和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机制。

(2)提高饮食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理论知识水平。食品卫生监督检验部门和学校都应高度重视高校饮食从业人员的营养卫生及业务知识的教育工作,对饮食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进行严格审查,没有相关的职业资格就不能上岗。

(3)对大学生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教育。这是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独立生存、生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将营养与食品卫生和健康之间的基本知识普及全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转贴于

3.加强采购过程的管理

高校后勤饮食物资采购,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对于降低饮食服务成本,保证饮食服务质量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管理。

(1)规范饮食物资采购计划管理,科学地编制采购计划,切实做到保障性,效益性及有效性原则。

(2)严格物资采购价格管理:对大宗物资(米、面、油、肉、禽、蛋、燃料等)或实行招标定价,而对于一般物资实行询价审批制度。

(3)加强采购物资验收管理:要设立专职人员对采购物资进行全面的验收。验收人员一是要对采购物资卫生安全进行检查验收,凡属应提供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合格证、市场准入标识(QS),均要求采购人员提供,并对采购物资进行卫生安全检测,严把采购物资卫生安全关;二是对采购物资的质量等级、价格进行验收,防止以劣充优;三是对采购物资的数量、金额进行核实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地解决。

4.加强饮食成本核算与管理

作为后勤饮食服务工作,食堂的成本核算管理是学校食堂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伙食优质价廉,提高饮食服务综合效益的关键。

实行全成本核算,符合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符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逐步加大间接成本回收比例,有利于饮食服务社会化。深化改革,加快饮食全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进程。

5.加强现代化网络系统监控管理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遍发展,现代网络系统管理已深入到每行每业。加强现代化网络系统监控管理对高校后勤饮食服务的社会化具有重大的影响。

例如,广州大学城内十所高校的学生食堂都实行了网络化管理,学生使用统一发售的校园一卡通就餐,持有校园一卡通者可在十所高校的任何食堂就餐。通过掌握各食堂的经营收益状况间接地了解其内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利于学校主管职能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协调和监督,从而达到食堂经营效益和服务水平双提高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加强校园网络论坛监控管理。增强学校主管职能部门与食堂经营企业和学生消费者双方进行信息沟通。通过沟通和管理,达到学校食堂服务育人和维护学校稳定的作用。

三、总结

高校后勤饮食社会化改革是一个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大举措。通过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既满足了学校近年来大规模扩招所面临的师生饮食保障问题,又解决了原后勤饮食服务人员的劳动用工问题,减少了人员工资和设备投入等经费支出。高校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是整个后勤体制改革中的一部分,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它给校方在管理和监控体制上带来了新的变化,提出了许多新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将改革进一步深入。从而更好地达到高校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以保.高校饮食服务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6,(5):67-68.

[2]刘传会.HaCCp系统应用于高校饮食安全管理的探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7-9.

[3]陈鑫.和谐发展高校饮食的几点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07.

[4]王燕,陆惠珍.不同经营模式高校食堂的卫生管理现状比较与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6):451-452.

[5]侯彦喜.高校学生饮食卫生安全与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298-4299.

[6]李耀水.对高校后勤饮食物资采购管理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80.

高校食品安全现状篇10

【关键词】卫生保健调查;食品处理和加工;对比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R179G47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7)04-0370-02

学校是一个特殊场所,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落实管理责任,保护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控校园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笔者对广州市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10个行政区域及从化、增城2市共84所学校食堂,其中公办学校62所,民办学校22所;城区学校68所,乡镇学校16所;普通高校5所,中学25所,中专、技校30所,小学24所。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根据《广东省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办法》,自编《广州市学校卫生工作评分表》,现场查验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并进行量化评分。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校食品卫生的组织机构及各种卫生管理制度,有效证件(如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的健康证),厨房布局,加工场所环境卫生,餐具消毒设施、冷藏设施和食品库房卫生状况,食品采购索证、食品、副食品的卫生质量、食品留样共11项。学校食堂能够完全按以下标准配置及操作的,得满分,否则缺1项扣1分,直至扣完为止。以5分为满分,得分3分及以上的认为该项合格,得分低于3分的为不合格。

1.2.2标准界定(1)食堂布局:食堂必须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仓库、原料处理场所(粗加工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配餐销售间、餐具洗消间及更衣室等;食堂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各加工操作场所应按原料、半成品、成品加工的先后次序安排,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接;各功能区间标记清晰。(2)场所环境卫生:食堂地面应以耐磨防滑、不渗水、易清洗材料铺设,并有一定坡度;食堂内外环境整洁;及时清除垃圾,不留异味。(3)食品冷藏管理:食品存放要冷藏,熟食品和剩余食品放凉后置于4℃以下冰箱保存;剩余食品的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h;冷藏食品(包括剩余食品)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处理后,方可继续出售;冷库或冰箱(柜)应分架(柜)存放生、熟食品,且标识清楚,避免交叉污染;冰箱等冷藏设备要定期清洁;保证冰箱的冷藏效果。(4)食品留样:食品留样采用能便于清洗消毒的器皿盛装;留样量为100~150g;留样时间为48h;并按要求做好留样记录。(5)食品库房存放:原料仓库应设存放食品原料的平台或货架,通风良好;食品原料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调味品用有盖容器盛放。(6)餐具消毒设施:餐(饮)具洗消间应设固定专用洗、冲、消三级池,并配备餐具保洁柜;所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并严格按说明书使用;配备高温消毒柜的,严格按消毒柜指示时间消毒,定期检查,保证消毒效果。(7)食品采购索证:在采购食品时,必须确认食品生产经营者持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禁止向无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的经营者购买食品。采购畜禽肉类原料时,必须索取兽医卫生检验单位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采购定型包装食品时,必须索取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或者化验单。

1.2.3资料统计分析数据全部录入VisualFoxpro6.0数据库,经核对逻辑错误后在SpSS10.0上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总体情况调查的84所学校食堂中,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的有80所(95.2%),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证率为92.8%;厨房布局合理,工作流程、功能区标记清晰的有62所(73.8%);食堂环境整洁,地面无积水,加工场所卫生状况较好的有77所(91.7%);食品冷藏管理规范的有57所(67.8%);库房食品存放符合要求的有52所(61.9%),食品采购索证齐全的仅有40所(47.6%)。

2.2不同办学性质学校的比较学校食堂卫生状况,公办学校合格率明显高于民办学校。其中在持有有效的食堂卫生许可证、食堂布局、场所环境卫生、食品冷藏管理、餐具消毒设施、食品采购索证等方面,公办学校的合格率明显高于民办学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城乡比较城区学校的食堂卫生状况合格率高于乡镇学校。尤其在食品采购索证方面,城区学校的合格率为52.9%,而乡镇学校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学校食堂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食堂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卫生安全知识不足调查显示部分食品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淡薄,卫生知识缺乏。如在原料采购索证方面,总的合格率仅为47.6%,而民办学校及乡镇学校合格率更低(分别为27.2%和25.0%),大部分学校食堂尤其是民办、乡镇学校没有按《食品卫生法》相关规定向供应商索取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食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等相关证件,或索取证件已过期而没有及时更换。如果发现所购原料食品不合格,则难以向供应商追讨责任。建议有关部门定期向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针对民办、乡镇学校开设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卫生知识与相关法律知识培训班,提高管理人员对食堂卫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使食堂采购人员和炊事员具备相应的膳食营养知识和鉴别各种食品质量的能力。

3.2食堂从业人员未能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制度部分学校食堂从业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在洗菜池里处理肉类,或不按操作规程泡洗蔬菜;食品冷藏管理混乱,出现生熟食品混放、用有色胶袋盛装食品等现象。调查显示民办学校、乡镇学校上述情况较为突出,其食品冷藏管理、食品库存合格率明显低于公办、城区学校。建议各级各类学校应建立、健全食品卫生管理组织、制度,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实施承包经营时,学校必须将食品卫生安全作为重要条款列入承包合同,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3.3学校对食堂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较为缺乏,各种卫生管理制度和措施监管不到位,尤其是部分学校主管领导对食堂实行承包经营后,认为承包后如出现食品卫生问题应该全部由承包方负责,放松了对食堂卫生安全工作的监管,没有建立相应的食堂管理制度,也没有专人负责。建议卫生部门在学校逐步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食堂卫生许可审查和经常性卫生监督实施量化评分,应用危险性评估的原则[1],根据评分结果对食品卫生信誉度进行分级,按照不同级别确定相应的监督频率。此外,教育部门应将食品卫生安全列为学校等级考核指标进行督导;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广东省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办法》等要求,以督查、自检、互检等形式定期对学校食堂进行卫生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