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改进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9:43

企业管理改进建议篇1

第一条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以下简称技术建议),和推行工厂现代化管理,是企业革新挖潜、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第二章技术建议和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的内容

第二条创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配方,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及开发新产品,节约原材料等.

第三条对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技术、工、夹、量具、试验方法、计算技术、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劳动保护、运输及储藏等方面的改进或建议.

第四条对医疗卫生技术、教育、保育以及利用自然条件等方面的改进或建议.

第五条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引进技术、进口设备的消化吸收和革新以及长期未解决的技术关键和质量关键等.

第六条对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的创新和应用,促进企业素质全面提高等方面的建议或改进.

第三章组织领导和职责范围

第七条技术建议与现代管理优秀成果评定小组成员由:厂长××、××、××、××等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组成.

第八条技术建议是在总工程师领导下进行工作,由××归口统一管理,技术建议管理员具体负责,基层单位设技术建议联络员.

第九条技术建议管理员职责

1.汇编全厂技术改进措施计划,掌握并督促技措实施情况,收集资料,在适当的时候提请评定小组进行评定,总结上报重大技术成果.

2.负责全厂技术建议资料处理,收集并推广厂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配方、新结构的应用与交流.

3.负责接待外单位有关技术改进方面的参观学习,并建立咨询业务关系.

4.协助领导组织对厂内重要的非标设备设计方案的论证及会审,并办理下达设计任务书.

5.负责全厂内技术攻关或招标的具本组织工作.

6.定期召开基层技术建议联络员工作会议,安排与检查该方面的工作.

第十条基层技术建议联络员职责:

1.编制上报本单位年、季技术建议计划项目,经批准后协助实施.

2.对本单位实施的技术建议项目验证、考核、分析和预鉴定,组织整理有关资料上报总师办.

3.总结推广技术建议成果,协助实施人员解决有关问题.

第十一条经营管理与合理化建议(以下简称管理建议)由××统一归口管理,全厂各管理系统(不含全质办)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实现的现代管理优秀成果均需报××,由××审查并定期提请厂评定小组进行评定(具体组织工作参照第九条,第十条进行).

第十二条厂科协组织实施的管理建议由科协归口提请厂评定小组评定,并报××备案,具体工作参照第九条,第十条.

第十三条属全面质量管理的tqc成果,由全质办归口管理,并报××备案.

第四章技术建议、管理建议的审查和处理

第十四条技术建议项目必须做到:

1.经过试验和应用,并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图纸资料和技术总结.

2.按照技术建议(现代化优秀管理)成果报表逐项填写,并经单位主管和受益单位签证.

3.凡属于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原材料、改进设备(备件)、新的非标设计等必须要有相应的工时定额员、质量管理部门、材料定额员、设备动力部门和使用单位等签署的效果证明.

4.一般项目经所在单位考察后签署意见,报总师办,较大项目须经三个月的生产试用验证,连同有关资料上报总师办.重大项目须经六个月的生产验证,整理全套资料上报,由××组织,××主持经厂评定小组评定后报上级主管机关.

第十五条凡经鉴定的技术建议和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其鉴定材料应包含以下内容:

1.能否纳入正式技术文件用于生产或经营管理工作.

2.能否进行推广应用与交流.

3.详细分析与核算经济效果,对无法计算出经济效果的应提出结论性意见,并由有关领导签字.

第十六条凡纳入正式工艺规范的技术建议项目,由有关部门与车间进行工时或材料定额的修改,并考核实施情况.对改变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性能的项目,根据产品图纸审批程序办理更改手续,并考核其批量生产情况.

第五章奖励与审批程序

第十七条凡申请技术建议成果或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奖励的集体(个人),应由实施者提出申请,填报项目成果申报表,并附第十四条所规定具备的材料(管理优秀成果须附论文或文字总结)报归口单位立案,交财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最后由归口单位组织厂评定小组进行评定审查,厂长签字.需要上报的则逐级办理报批手续.

第十八条凡成功而投产(或用于管理)的项目,以修改技术文件的日期作为该项目的投产日期,以连续十二个月为计算经济效益的有效期.实际年节约额计算公式为:

年节约价值=(改进前成本-改进后成本)×年产量-(一次性投资费用+报废损失费用+间费用)

第十九条凡被采用的技术建议和现代管理优秀成果,根据其贡献大小,给予荣誉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奖励标准如下表:

1.能计算出经济效益的项目:

奖励等级年节约或创造价值奖金额荣誉奖或其他审批权限

一100万元以上

二50万~100万元

三10~50万元

四2~10万元

五0.5~2万元

六0.5万元以下

*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获四~五等奖励者由厂长审批,六等奖由个管科审批.

2.不能计算出经济效果的项目:

奖金等级内容奖金额荣誉奖或其他审批权限

一长期未解决的技术攻关项目

二临时性技术攻关项目

三一般性技术革新项目

第二十条技术建议项目和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原则上每年××月、××月各评定一次.

第二十一条对借鉴已经应用的科技(或管理)成果,应降低一个等级奖励.

第二十二条奖金的分配应按参与实施工作人员贡献的大小合理分配,落实到人,各单位不得留成克扣.

第二十三条获奖项目不得重复得奖,如项目在如下名目下均可获奖(技术建议成果奖、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奖、iqc成果奖、节约奖等),则以获其中金额最高的一种奖励

第二十四条获奖项目如果经现次评审提高了奖励等级时,可补发差额部分的奖金.

第二十五条对弄虚作假骗取荣誉与奖金者,一经查出,应撤销其荣誉,收回全部所得奖金,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

企业管理改进建议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改进建议

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也迅速增加。据统计,全国工商注册的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占据了99%,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的收入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小企业。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为国家提供了大批工作岗位,解决了就业问题。由此可见,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中小企业也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管理上的问题而宣布破产,他们的财务管理工作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如何才能生存下去,这就需要中小企业改进企业的管理制度,关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保障。

2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大部分中小企业都采用个体经营的模式,这种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为一体,也就是说企业的投资者同样也是企业的经营者。这样的经营方式导致投资人同时拥有所有权和经营权。这样会对企业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这些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素质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管理理念也较为落后。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他们没有先进的财务管理意识,但又想将财务交给他人管理。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他们大多依赖于个人喜好等,这样很容易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的紊乱,财务管理也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同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也很少与同业人员进行交流和学习,这也造成企业的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2.2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与一些大型企业相比,企业的很多制度和体系还需要去完善,同时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太规范。正规的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都会设出纳和会计职务两种职务,而中小型企业的出纳和会计可能由一个人担任,后期的监督检查也跟不上,甚至还有一些中小企业都没有一个专门管理财务的部门,这样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很多隐性问题。

2.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他们不信任他人,因此大部分财务管理者都是企业领导的家属。而这些人基本都没有学过财务管理相关知识,更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他们对待财务也很随意,甚至在处理某些问题的时候还会考虑私人情感因素,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些因素导致中小企业很难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从而慢慢的退出市场。因此中小企业应该跟新观念,引进专业型人才,在企业内建立一个专业的财务管理部门。

2.4中小企业融资意识低下

中小企业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管理体系,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资产与负债的关系也不太了解,因此他们基本没有融资意识。再加上中小企业的投资规模比较小,企业资金不足及信誉较低等,致使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时比较困难,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方面由于中小型企业自身的规模较小,与大型企业相比,他们没有专门的融资筹资机构,这就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甚至核算都不健全,报表有失真实,融资风险加大;还有,我国没有一个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这也导致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办理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时会十分小心。

2.5中小企业财务抵抗风险能力低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或大或小的风险,中小企业自然也有相应的风险问题。而财务管理部门对于风险的管控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大型企业相比,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者没有较强的风险规划意识。同时他们处理危机的能力较差,这些因素导致当风险来临时,中小企业很难生存下去。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基本都没有制定专业的财务计划,同时也缺乏对企业资金的有效管理,因此企业的现金流动率较低。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他们没有较好的收款措施,导致企业的一些应收账款很难收回。这样一旦发生金融危机,中小企业的资金运转不开,很容易被风险吞没。

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改进措施

3.1更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中小企业要想稳定的发展下去,需要跟新观念,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学习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及法律法规,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中小企业应该组织多种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管理人员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中小企业在设置财务管理目标时,应该多加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

3.2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控制意识

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管理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明确风险控制的方法。如何才能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中小企业应该学习财务管理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的自身实力。与此同时,财务管理还要做好信息保密工作。对于资金及固定资产的使用要做好记录,需要注意的是记录人员要与财务管理人员区分开。同时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分析和预测风险,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者可以进行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并根据市场变化及企业自身经营模式,调整企业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3.3在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能有效的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和定位,互相监督,对财务各方面的管理都要做到职责分明,这样也能更好地保障企业物资财产的安全。同时财务管理部门还应该做好账目的核算工作,提高财务方面的透明度,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中小企业还应该引进一些专业财务管理人员,并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激发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创新精神,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4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进行创新

中小企业要想让自己发展的更加壮大,需要改变传统融资方式并进行一定的创新。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企业压力,并使企业的资金更好的周转,还可以帮助企业使用一些先进设备。企业可以采用直接方式进行融资,也可以选择融资租赁方式。这对企业财务管理者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企业特点设计出一套专用程序,减少投资活动的风险,让投资程序变得更加规范化。

3.5对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财务管理意识

中小企业应重视财务专业人才的选择和使用,避免使用非专业人员做财务管理岗位,中小企业应制定并认真执行财务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在职的专业人才,要定期进行专业技术的续继教育,组织学习新政策,要定期组织培训工作,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并对财务人员的培训进行考核,以达到培训学习的效果。

4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我国中小型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同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一些中小企业由于不当的财务管理而退出市场,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这对于他们也是一种难得的机遇,中小企业急需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就需要管理好企业的财务。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要重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健康改革与前进。

参考文献

[1]蒋才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大众科技,2011(3).

[2]由汶鑫.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4(14).

企业管理改进建议篇3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一、引言

全面预算的实施对于企业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各项活动的整体计划,是对经济活动的一个整体计划与相关财务状况的分析。同时全面预算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如全面预算在企业中良好的实行有助于企业健康迅速的发展。反之,如实施的不到位,则阻碍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对于风险的防范起到一定的作用,从而保证各项计划的顺利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在于“全面”二字,它具有全额、全程、全员的特点。“全额”是指预算金额的总体性,不仅包括财务预算,还包括业务预算、筹资预算和资本预算;不仅关注日常经营活动,还关注投资和资本运营活动。“全程”是指预算管理流程的全程化,即不能仅停留在预算指标的下达、预算的编制和汇总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预算的执行和监控、预算的分析和调整、预算的考核与评价,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对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全员”是指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一方面要求明确职责,落实各部门、各个员工的责任,树立良好的成本控制观念;另一方面是指企业资源在各部门间的协调和科学配置的过程。

二、我国企业实施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方面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全面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需要一些资料由相关职能部门提供,而一些职能部门只是消极地应付,甚至产生抵住情绪。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的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员工没有掌握全面预算的实质,素质不高,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都带来一定的难度。

2.预算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目前,许多企业不实行预算管理或只有预算编制,而没有预算执行控制、分析考核等整个管理过程,虎头蛇尾,开始振振有辞,未到年中就悄无声息。只是将预算当作财务的局部工作而非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模式来看待和执行,同时预算管理在定立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单位的实际情况,要么定得太高无法执行,要么定得太低没有动力等因素,使预算管理体制失去了其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3.预算管理的考评机制不健全。目前,大多数企业对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评价、考核与激励措施,或者考核方案只奖不罚,考核内容不具体,考核标准随意性强,考核指标的制定和权重与企业整体预算目标脱节,考核不能形成长效机制,使得控制不到位,考核无效果,致使全面预算管理难以推行。

4.全面预算的监控分析力度不够。全面预算编制完成之后,各项预算目标便成为相应各部门每个员工的工作目标,执行过程中必须以预算为标准进行严格的控制。但有些企业只重视与年度目标的比较,而忽视对全面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和分析,更谈不上对企业管理提出有效建议和改进,使全面预算的控制和督促作用失效。

三、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1.树立正确的预算目标。企业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是企业整体规划与动态控制的有效对策,是对企业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对策,是从财务的角度对企业经营实行全面的控制管理,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确定经营的目标,预算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战略安排,企业战略目标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与生存,在指定战略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保证整体目标不变的情况下,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随时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调整,保证企业目标的科学性与可实现性,推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提升领导干部及员工的预算观念。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领导干部及员工的思想观念有了大幅度的转变,特别是领导干部成功地实现了由过去的生产型向效益型的转变。但是在这个转型的过程,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人员的观念也需要不断的转变、不断的提升,如观念停滞不前,则有碍于企业的发展。企业领导干部应率先起带头作用提升观念,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才有助于管理水平的提升。

3.建立完善的分析、考核、激励机制。一定要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正确评价各部门的工作效绩。将预算目标完成情况与业绩、薪酬管理挂钩,强化预算约束机制。全面预算考评的目的,既是为了找出差异、分析问题、肯定成绩,也是为了奖优罚劣,调动员工执行全面预算的积极性。另外,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一部分,主要作用是统一思想,保持对公司战略理解和执行的一致性。所以在进行业绩考核时,我们应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和业绩评价机制。

4.加强对人员素质的提升。人员的素质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若全体员工的素质较高,则全面预算实施起来会起到良好的效果。而反之,若员工的素质偏低,全面预算将很难发挥其作用。所以,企业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措施加强对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加强员工理论知识的学习,并结合实践,妥善的运用于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对于预算管理来说,实行全员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5.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助推预算管理。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企业管理信息化已经开始普及。实践中,很多企业不同程度的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软件或者完整的eRp系统,这也为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及时性和可行性提供了方便。更为重要的是,企业通过eRp系统及时地将企业预算与企业实际执行情况的对比分析,为企业各项管理决策提供了及时而充分的数据资料,避免了企业决策的盲目和滞后。然而,在肯定企业信息化系统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很多非数字信息无法反映在eRp信息系统中。如:企业持有的专利究竟能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企业一些潜在客户对公司的影响有多大?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性及其变化对公司的程度有多深?这些问题提示我们在进行经济决策时,除了依据全面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外,还要考虑许多预算外的因素。

参考文献:

[1]王惠敏.浅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1(03).

企业管理改进建议篇4

[关键字]现金管理大型企业 账户管理 收付款管理 流动性管理

一、前言

现金,作为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部分,它始终是保证一个企业正常运行转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企业的一个完整经营周期中,现金会根据需要不断转变为原材料、存货、应收账款以及其他资产形式,并最终又回到现金的形态。现金管理对于企业的意义就在于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对现金及其等价物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对现金流入、流出及留存的统筹规划,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在确保现金流动性的前提下,力争将企业持有的现金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在现金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近年来,随着现代化信息的快速发展,众多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结合商业银行,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加强企业现金的管理,使主公司可以实现了解掌控分布各地的分(子)公司的现金流动的情况,达到企业现金控制最优化的目的。

二、我国大型企业现金管理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明显加快,我国企业的经营规模日趋庞大,逐渐向集团化和跨国化进行发展。这些大型企业对现金的管理是越发地重视,都在积极地探索如何在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现金管理,以改善当前企业现金管理的困境。在这些大型企业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以及产业朝着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企业的现金随着其规模扩大的同时日趋分散,因此凸显出很多现金管理上的问题。就目前而言,从我国大型企业的现金管理的情况可总结出如下几类大问题:

(一)企业现金应用效率低下

企业中现金集中管理和内部多层导致现金分散的矛盾已成为当今企业现金管理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这个矛盾致使企业对现金的管理缺乏统一性,下属公司多头开户造成企业缺乏有效地资金调度政策而导致现金调度不均,使部分子公司的现金大量闲置,而部分子公司却要依靠银行大量的贷款,最后造成企业“高存款…高贷款”“高费用”的“三高”现象。同时,也导致了下属公司投资决策的随意性,片面追求自己的利益,弃企业整体发展能力和战略目标于不顾。这种做法往往会致使企业现金使用的效率极端低下,当企业一旦遇到问题,往往容易出现现金流断裂的情况。

(二)现金管理的体系不完善

企业往往缺少系统的现金管理制度,对下属公司没有完备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通常对现金管理的要求要么过松要么过紧,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同时,企业现金管理的力度不够,企业对下属公司的现金情况缺乏及时的监控,下属公司时常会对主公司的要求进行敷衍,现金管理违规现象常常有发生,导致企业主体在总体的现金管理上失控。此外,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管理者往往过于追逐利润而忽视现金流,从而导致企业极易陷入现金流断裂的困境。

(三)现金管理信息不准确

管理工具由于企业自身组织架构越来越复杂,各下属公司财务数据分散管理,无法做到统一管理,当信息传递的路径越来越长,各种有效信息很难实时、准确地反馈到企业总部,导致总部往往靠事后的报表来对下属成员企业的现金进行控制和管理,使得决策者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有效资金信息,无法对集团整体资金实施有效管理、监督和控制。

(四)现金管理的方法陈旧

当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后,继续采用传统手工现金管理方式势必将导致企业的现金管理效率低下。由于缺乏有时效性的技术,企业的现金划转、银企对账、凭证生成等业务操作仍然采用手工处理,这极大地降低了现金的周转率,也给企业的账务处理带来了繁琐巨大的工作量。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少适当的监督方式,很多下属公司背着企业在银行设立多个账户,使企业主体对整个企业的现金难以实施有效集中,不能进行有效地投资。

三、我国企业加强现金管理的必要性

(一)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需要

“现金为王”是现代财务学里面最核心的理念之一,现金流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企业经营的效率和动力。企业的现金要不断地周转,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经营周期,企业才会有发展和生存的能力。要是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流,那么就不能及时地偿还债务或分发股利,于是会造成债权人与股东的信任问题。也无法及时地为员工支付工资、对外投资以及对必要材料的购买。所以,企业在关注账面利润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现金流的情况。

(二)集团化扩张地需要

随着企业地扩张,很多企业向着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其下属公司地设立以及公司间地相互并购与重组,使企业整体在扩大地同时资金却日趋分散,其财务的管理效率日益降低;再加上各下属企业问的财务流程和财务软件差异较大,使企业不得不花费很多资源去处理繁琐的财务操作。因此,企业现金控制的成本、效率问题急需解决。

(三)风险管理的需要

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使企业的外部环境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200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中,无数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因为现金不足,不得不面对破产的困境。加强现金管理是企业增强资金平衡能力,防范资金流动风险的一个选择。因此,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现金管理方案,有效地统筹安排现金的流人和流出环节,使公司下属的现金流的在企业主体的管理和掌控下,保证企业所制定的财务管理方案有序正常地执行。避免下属公司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等现金风险。

四、改进企业现金管理问题的建议

笔者认为,企业现金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账户的设置、收付款的方式以及现金流动性这三个方面。要改善企业现金管理的情况,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现有的技术和现金管理服务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改善。

(一)账户管理

通常企业会因业务和财务的需要与多家银行合作,因此会开立多个账户。对于下属企业很多的集团企业来说,其设立的账户之多,类型之广。企业主体往往不能有效地掌控这些账户的信息。造成主体企业不能将各个账户里的现金进行有效地集中,使资金较为分散。企业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现金管理的需要,通过银行对账户进行整理和简化。银行根据企业的需求合理地开设相关性较大的并且关闭多余繁琐的账户。此后,银行根据银行认同的设计方案构建现金管理的账户体系。把企业客户的实际信息维护到银行系统中,比如该企业的属性、企业下属公司的属性以及母子公司的账户和用户等。同时,企业主体还应该与下属企业进行充分协调,确定核心账户和成员单位客户。这样便实现了账户的集中管理。这样企业总部便可以通过银企直联、网上银行系统,根据银行建立的账户体系对总

部一级账户以及下属公司的次级账户的余额和交易情况进行远程的掌握,对企业现金流人流出的信息与数据进行集中,达到随时了解各下属公司的现金头寸情况。此外,企业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系统将账户余额进行对账,通过电子对账系统接收到的对账单据确认无误后,将信息通过系统反馈给银行,这样取代了纸质单据的传递,提高了对账效率。

通过账户管理能及时地掌握企业整体的现金状况,监控重大异常的现金变动,提高现金操作的安全性,控制现金操作的风险。为企业现金管理的决策提供支持。解决了企业主体对下属公司缺乏监控以及账户繁琐过多的问题。

(二)收付款管理

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增大,供应链条地不断延长,企业各种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数量急剧增多。加快企业的收付款,对于优化企业的现金流、提高现金留存和控制现金流向有着积极地意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企业远程集中处理批量资金收付的能力,同时银行技术的不断提升也能为企业的收付款管理给予极大的帮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近年来出现并流行起来的会计和报告业务管理方式。它的是将不同国家、地点的实体的会计业务拿到一个共享服务中心来记账和报告,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了会计记录和报告的规范、结构统一、而且由于不需要在每个下属公司都设会计,节省了系统和人工成本。企业可以将所有收付款业务的只能统一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进行业务的处理和管理。在集中结算的时候,下属公司的所有机构均不直接参与现金收付的业务中,由财务共享中心统一完成结算,处理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以及后续账务。

通常,企业对应付账款都是尽可能地延迟支付以保证较久地持有现金。但是由于下属企业内外部环境差异很大,当其进行自主付款时,企业主体很难对他们进行控制,导致企业资金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所以,企业可以选择集中付款管理,总部将所有下属公司的所有应付账款科目集中起来,并且支付权限由总部统一管理。这样,总部便可以根据企业整体现金需求来管理安排应付账款,最大限度地使用商业信用延迟付款,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集中支付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母公司核心账户直接支付;另一种是母公司核心账户下拨现金进行支付(见图1、2)。同样,对应收账款的实现是针对企业的客户,而他们付款的方式和习惯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变成现金的时间不一致、相关信息不完整,于是给企业的收款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整个收款过程中,由于涉及到银行、企业、客户三方面,企业通常无法直接控制收款的清算渠道,所以只依靠其自身的资源和实力很难改善这种情况。如果企业通过对应收账款的集中处理,凭借企业整体优势,通过选择一个合理的收款银行,为自己建立一个高校方便的收款渠道。

通过采用集中收付款的方式,企业对现金的流人和流出速度进行了控制,以优化其先进管理的目的,并且从单纯的账户现金的管理上升到营运现金的管理。同时也对资金的流向和数量有了更多可以预测的来源和信息,增加了预测的精确度。此外,企业能更好地发挥整体的优势,能更合理安排内部的资金。

(三)流动性管理

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必须要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则不能为企业带来最佳的收益,因为流动性强的资产往往收益较低;如果过少的话企业则无法完成日常的购买支付、债务偿还等活动。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对现金流动性的管理才是现金管理最为核心的问题。通过流动性管理,这些大型企业可以高效地集中各下属公司的现金进行集中操作,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及时抓住市场的机遇,以最为实惠的价格进行采购或者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通常来讲,建立现金池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现金池最早是由跨国公司的财务公司与银行合作开发的现金管理方式,通过统一统筹划拨企业整体的资金,最大限度降低集团持有的净头寸。

现金池对有很多下属公司的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将下属公司的资金归集到总部账户,由企业主体统筹管理现金的使用。现金池同样需要银行的相关技术和平台的支持。银行根据之前的对公司账户整理的结果,把那些与现金关系紧密或者对企业影响较大的账户纳入现金池中,然后根据企业主体与各下属公司的商量协调,企业与税收部门、律师的沟通的结果为企业设计出符合企业需求的现金池体系。在现金池体系中,企业结算本部的现金

池中主账户可以将各成员单位现金池中基本账户和一般账户上的余额自动划拨到现金池中,再将现金池中的资金根据实际情况下拨到资金不足的次级账户中。这样企业集团的资金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不再需要从外部进行融资,也免除了很多繁琐的手续,减少了利息支出,还可以避免避个别账户因为资金不足造成透支情况需向商业银行交纳罚款的风险,实现大型企业内部现金共享的模式。其次,集团企业可以通过现金池管理模式了解成员单位子账户现金流量的具体情况,可以将集团企业现金池中多余的资金集中起来,更有效率地进行投资活动。(参见图3)也可以与银行签订协议,将大量的闲置资金委托给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理财,获取较高的收益和回报。

此外,在企业现金内部共享时,下属公司再想总账户申请委托贷款时,也要支付相应的利息;反之,下属公司向总账户发放委托贷款,也要收利息。利率由企业主体来制定,但是不能与市场利率差距过大,否则有被视为逃税的风险。

通过现金池的模式,大型企业可以把外部融资变为内部融资,减少利息的支出。将现金盈余下属公司的现金转入到缺乏现金的下属公司的账户中,使这些公司不需要进行外部融资,降低了外部融资的成本。而且,还可以将多余的现金归集到企业主体进行有效地投资。提高了运用资金的效率。

(四)金融工具及风险管理

加强各类金融投融资工具管理。通过与商业银行对接现金管理系统、特别是流动性管理功能所提供的信息与数据,对商业票据的发行与支付、托管业务与信用证开具、外汇与衍生品交易的前端与后端等投融资工具进行有效组合和运用,为整个公司现金管理真正创造价值。企业通过流动性管理提供的实时现金头寸数据,经过科学决策,在确保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前提下,通过与银行对接的现金管理系统进行企业现金与有价证券的交易转换。

强化风险管理,有效规避投资和金融市场风险,是企业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的前提。通过现金管理系统的风险管理功能的有效发挥,完整地采集和全程跟踪各类资金业务信息,运用详细的现金流预测分析手段对各种操作风险进行管控;通过基于市场即时利率、汇率信息的金融资产的市场风险分析工具,全面分析判断企业潜在的风险;通过对各种投资工具的风险收益分析,为企业提供优化的投资组合与解决方案,管控企业各类投资行为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强,现金管理一数字时代的网络金融服务,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许宁,集团企业现金管理模式研究及实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5)

企业管理改进建议篇5

关键词: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建议

一、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对各部门及员工制定绩效计划、实施绩效教育、评价绩效考核等以达到企业的最终目标,绩效管理的最终给目标是提供企业及员工的绩效。企业的绩效管理分为上层管理和下层管理,上层管理指的是对企业各部门的管理,保证部门绩效的完成,而部门绩效是由下层的员工绩效组成的,下层员工绩效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绩效管理的效果,是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部分。所以,绩效管理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够采取各种措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提供员工及企业的绩效。

绩效管理体系主要分为四部分:(1)设计绩效管理制度。设计工作是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建立了统一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才能对企业接下来实施的绩效管理工作提供规范的制度保证,是员工的行为符合绩效管理的要求,并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员工工作,确保部门及企业目标的实现。(2)绩效管理保障体系。在合理设计完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明确各部门及员工的责任之后,企业需要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制度,确保绩效管理的责任落实,将奖惩落于实处,不纸上谈兵。(3)绩效管理目标体系。建立企业及各部门的目标,才能给员工以前进的方向及动力。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制定合理的企业目标并层层细化落实到各部门,落实到职位职责设定,最终实现绩效管理的目标。(4)绩效管理的过程。绩效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绩效的计划、辅导、考核、结果及反馈四个部分,从实体上解决了员工如何通过自身职位来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

二、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现状

1.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

首先,大部分国有企业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吧侧重点放在了绩效考核的阶段,误将绩效考核认作为绩效管理的全部。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企业绩效管理的效果,导致各部门及员工只是在最终考核上下功夫并未真正达到绩效管理的要求。如前所述,绩效管理包括绩效的计划、辅导、考核、结果及反馈,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绩效管理是由各环节衔接而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有把握好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绩效管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其次,企业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理解不足。管理者通常将绩效管理看作室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对其不闻不问,得不到企业领导的支持,绩效管理工作很难有效开展。绩效管理理念的宣传不到位,执行不彻底,导致员工不理解绩效管理存在的意义,只是将其视为年末工作的考核,甚至将其误认为是企业克扣奖金的一种手段。同时,侧重于绩效考核的绩效管理权力源于人力资源部门,其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敷衍,不认真的考核造成无法公开公平的考核,最终导致了绩效管理的流于形式。

2.绩效管理与企业发展脱轨

有效的绩效管理应是将企业发张战略逐层分派任务至员工,但现实中常出现的想象是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与部门目标及员工目标之间是脱轨的,绩效管理不能发挥其实现企业目标的作用。企业在最终给员工发奖金时常发现,员工个人的行为虽然是符合企业最终目标的要求,但与其部门的目标却是不相衔接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企业忽视了个人绩效与其部门之间的关系。

3.绩效管理过程缺乏沟通

沟通对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沟通的重要作用之一。但在国有企业背景下,企业上下级之间常常是缺乏沟通的,下级不敢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按照上级的要求执行,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问题,也不敢及时向上级汇报请示。这样一来,上级完全不了解企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遇到困难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拖延了时间,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损害了企业的利益。这种单向沟通下的绩效管理注定是低效的。

4.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首先,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不合理。国用企业对绩效管理只是“拿来主义”的思想,完全借鉴其他公司的模式或是套用咨询公司的一般模式,缺乏针对企业自身各部门、各岗位的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这样缺乏针对性的考核指标明显缺乏公平性,容易引发员工的不满,造成负面效果。

其次,缺乏明确的绩效标准。绩效标准是是考核员工工作是否达标的唯一标准,是考核者了解员工工作过程、肯定或是批评员工工作的依据。企业中的绩效标准很多是定性的,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每个人理解的定义不同,这样容易造成考核过程中的主观性过强。

5.国有企业的特殊性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是相当的复杂,有时这是影响工作效率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有时候因为人际关系的原因或是与相关者利益关系的问题,考核者在考核的过程中会有失去公平公正的可能。这样就造成考核结果的不准确性,绩效考核变成形式上的程序,而不能真正反映出员工的能力和贡献。

6.缺乏对绩效考核结果的深入分析

人力资源部门将将绩效考核的结果总结在几张表格之中,缺乏对考核过程中获取资料的进一步研究分析。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获取的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但我国大多数的国有企业都只是将绩效管理的结果作为薪酬方面的补充调整,没能对管理期间得到的深层次信息加以分析利用。

三、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建议

1.正确认识绩效管理,明确绩效管理的定义

真正意义上的绩效管理绝不仅仅是取决于绩效考核的结果,成功的绩效管理应该绝大部分程度上取决于与绩效考核相关的整套绩效管理的过程之中。因此,企业管理者不能将绩效管理看作是绩效管理部门的责任和工作,也不应将其认为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而应当将其作为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管理工具。管理者应当加强关于绩效管理的宣传和引导,让每个员工了解并支持绩效管理的工作与作用。

2.创造有利于绩效管理实施的环境

对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要建立健全积极动态的监督纠错机制,被赋予一定权力的绩效管理部门相应的就应该担负起责任,当其不能正当行使权力的时候要给予必要的处罚。绩效管理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在运转过程中将会受到来自企业内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作用,因此要在绩效管理动态运行的过程中有效的调整各组成部分,以适应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避免错位情况的发生,确保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从整个体系设计上要确保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与部门及员工个人之间的目标是相符的,将企业的整体目标科学地分解为各部门各员工的绩效目标,通过每层绩效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因此,需建立全面且平衡的绩效指标体系,并随着企业实际运行情况适时予以调整。

3.注重管理过程的沟通

绩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是由于缺乏良好的沟通造成的,国有企业沟通方面应重点关注的两个问题是:(1)单向沟通变为双向沟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时相互的,领导应多深入与员工交流工作,做到信息畅通。(2)建立非正式的沟通途径,加强上下级之间各方面的信息交流。

4.建立科学合理对的绩效考核体系

首先,绩效考核的指标要在普遍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突出企业及岗位特有的指标,凸显不同敢为员工的绩效差距,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要建立明确的绩效标准,避免歧义。在定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使用定量的标准,便于实际操作。

5.严格考核机制

严格考核者的行为,对考核者本身实行考评制度,杜绝因为利益或是私人关系宽松考核的现象出现。转变自上而下的考核方法多方位多主体的相互考核,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同时,加强考核者的培训,更新完善考核的内容。

6.积极利用考核过程中的资料

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应该是多方面的,不应只是局限于年终奖金的挂钩上,将考核结果与职位调整、解雇退休、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相关环节联系到一起,可以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现状的分析,剖析了现阶段绩效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改变传统绩效管理的错误认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希望对我国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具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当前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估问题与对策分析[J].情报杂志,2008.

企业管理改进建议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制度制度化管理

1制度化管理的涵义

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在《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一书中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其作用是提供人类在其相互影响中的框架,使协作和竞争的关系得以确定,从而构成一个社会特别是构成了一种经济秩序”。这意味着对国家来说,制度旨在规范人类的行为,从而创造一种正常的经济秩序;对企业来说制度是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规章条例等法律关系,同时结合人的心理因素,构建一种企业制度化管理氛围,以此推动企业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制度化管理简单的说就是以企业制度为标准,把制度看成是企业的法津法规,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企业处处以制度为准绳,使工作流程化、标准化、透明化,促进员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制度化管理是中小型企业迈向大中型企业、集团化公司的必经过程,是企业实现“法治”化的具体表现。

2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逐渐认识到制度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并把制度化建设纳入到企业的议事日程。但是基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企业发展状况,我国中小型企业当前在制度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2.1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由于中小企业处于发展初期,部门设置比较单一,有的部门只一个人,甚至几个部门只设一个人。部门的单一、人员的设置不合理以及一人多岗、职务交叉重叠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规范,“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的现象普遍并存。

2.2经验管理占有较大比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或者有了管理制度也形同虚设、朝令夕改,处理问题时“人治”化成分居多,企业管理完全依照老板的好恶来处理,处于一种随意、松散的状态。经验管理在一些中小企业里甚至居于主导地位,想当然、乱指挥现象普遍存在。经验管理导致企业经营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

2.3管理制度不合理,难以执行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为了体现其运作正规化、程序化和透明化,盲目照搬照抄一些大公司先进的管理制度,甚至有些中小企业为了急于做大做强,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惜重金请咨询公司前来诊断,制定了比较完美的企业管理制度,但结果发现与公司的实际情况格格不入,很多方面难以跟进和配套实施,操作起来举步维艰,最后制度只能作为一种装饰企业门面的摆设。

除了以上问题之外,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虽然认识到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加大了制度化建设力度,但是制定的制度过于严格、呆板和僵化,对员工灵活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起到了到抑制作用。久而久之,企业的整体运行逐渐陷入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恶性怪圈,危及制度建设的终极目标。

3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制度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3.1制度建设要切合企业实际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基石,一个规范、公平、合理的制度是企业赢得人才争夺战的最为有力的武器。但是任何完美的制度如果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时有阻于企业发展,对企业自身而言就不是合理的制度。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建立制度的时候,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传统,必须保证制度能获得大多数员工的认同和支持,以便于制度的顺利推行与实施;另一方面,企业的制度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严越好,关键在于制度是否具有可行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否则企业制度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管理的改进和效益的提高,反而会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混乱,进而对企业造成负面的影响。

3.2管理者要以身作则按企业制度办事是企业制度化管理的根本宗旨。企业各级管理者不仅要组织制定好企业的管理制度,还要成为执行制度、遵守制度、维护制度的模范带头者。要谨记严下先严上的道理。管理者本身的榜样作用就是对员工的激励和约束,我国40%以上中小型企业由于存在着家族基因,老板以及核心管理人员没有外在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其行动游离在法制之外,也构成了制度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因此,不断提高各级管理员工的执法水平对我国中小型企业加强企业制度化管理显得特别重要。

3.3管理者要宣传教育企业制度如同国家法律一样,一旦制定并发生法律效力后就应像普法工作那样,向全体员工进行宣传和教育,让企业员工知晓,使员工做到令行禁止。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一般员工,都应当从思想上树立起法制意识。我国中小型企业由于其规模以及员工素养的局限性,要让员工从思想上树立起法制意识,企业必须加强人文和法制培训,加大各种制度的宣传力度,更要有针对性地为员工进行宣传、解释,不断提高员工对制度的知晓度。企业员工只有树立了法律意识,当制度的内涵被员工从心理上接受并自觉遵守与维护而形成习惯时,制度才能凝固成一种文化,进而达到自觉、自发、自动按照制度要求规范其行为,完成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形成良好的守法氛围。

3.4企业制度要严格执行贯彻制度是规范制度的核心,也是制度保持权威性、强制性的根本保证。在执行制度时,管理者要经常向下属进行规章制度的教育,以警告或规劝其不要触犯,否则会受到惩处,任何人包括管理者,只要触犯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对违反一般管理制度的行为,应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但对触犯天条式的管理制度,触及到了企业核心价值的任何小奸小恶,都必须从严处置,决不能心慈手软。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管理已由传统的“人治”化管理进入了现代化、法制化、信息化管理的新阶段,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创业初期应尽可能从“人治”化管理向“法治”化管理不断靠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流于形式,企业管理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在企业管理制度上决不会存在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事情,要不断地追求能够使企业提高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最佳管理模式,要契而不舍地加强企业制度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化管理氛围,使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3]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

[4]奥斯特罗姆等编.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企业管理改进建议篇7

关键词:风电企业;企业管理;管理模式

一、风电设备技术简介

何谓风电设备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风能来发电的技术,通常其主要成果是由发电机来呈现的。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以及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的一再枯竭,人们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开发可再生资源上面。比如:如何利用风能发电、水能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利用等等。目前市面上生产的太阳能汽车就很受一些国家的人们欢迎,但由于其造价昂贵、产品不完善等原因并没有在全球普遍使用。

据调查显示,目前对于风电设备技术的利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增长的白热化阶段。“在过去10年里,风电总装机容量平均年增长率达28%。”德意志银行曾经面向全世界一条研究报告,预计“未来几年全球风能产业将保持每年20%的增速,到2015年,该行业总产值将增至2006年水平的5倍。”在2008年全球风能利用率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美国所占增长比例是49.7%,紧接着是德国和西班牙。而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也不甘示弱,意识到对风电技术利用的重要性。在2003年之前,中国对风能利用情况都一直停留在几乎为零;2006年以后慢慢增长,2007年增长得最快,高达108.4%。

能源是一个国家生产和发展的动力,是国民生产、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过去几百年里,人们的能源利用相对较狭窄,仅限于煤、石油等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上面。这些不可再生资源,一旦地球上枯竭就再也没有了。如果需要其再产生的话,必须得等上几千、几万年。这是一个弊端。另一方面,人们在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渣。这些废气和废渣,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其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所以,大部分对此是直接排放到空气和地面上。这种结果,直接造化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各个国家开始纷纷寻找新的可替代的可再生能源。风能,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二、风电设备技术利用

1.水平轴式风力机

刚开始人们对风电技术的利用,仅限于风车式的转轴,称其为水平轴式风力机。分为小型的水平轴式风力机和大型的水平轴式风力机。小型的水平轴式风力机比较常见,通常可以在电视上看见莫大的平原上,一排排类似风车样子的就是风力机。而大型的水平轴式风力机就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大型的水平轴式风力机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以空气为动力的发电系统。通过风力推动叶片的转动,从而推动机器内部的风轮转子转动,其产生的动能经过增速器再推动发电机的转齿转动,即产生了电。原理看似挺简单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2.垂直轴式风力机

相对第一种的水平轴式风力机,垂直轴式风力机先进许多。具有很多自身的优点。如启动风速需求较低、噪音较低、拥有先进的CFD设计方法、有效利用率比较高、在安装和维修方面也是比较方便。垂直轴式风力机的构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最上面那端有升力叶片和主轴;中间有两个阻力叶片;最下面一层则是底座和支承翼。目前,其叶片的构成材料是碳纤维符合材料,具有耐高温、热稳定性好、耐疲劳等优点。

3.风电建筑一体化

风电建筑一体化属于一种比较新颖的风能应用,也是目前外国运用得比较多的一种风能系统。利用建筑本身的特点,来用风能发电。建筑本身占有一定的高度,将发电仪器防于建筑上面,可以相对的提高风速。其次,结合建筑的占地,可以相对减少发电仪器的占地面积。总的来说,风电建筑一体化的使用若能普及起来,自家用电自家供应的话,显然是不错的想法。

4.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也是一种新颖的风能应用。风,即原有的风力发电仪器。光,即太阳能光伏发电仪器。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一方面既可以利用风力发电;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光能发电。相比于单独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输出率波动小、能量大。结合二者的优点,尽可能的利用风能和太阳能。有个国家甚至产生了一种风光蓄互补发电系统,是一种在风能、光能利用的基础上,加上蓄电池。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的特性,用较小的蓄电池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稳定性。目前这两种方法普遍受大家欢迎。

三、风电企业管理现状

1.电力市场的约束导致利润下滑

负责国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副司长史立山,在2012年北京召开的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上发表讲话表示,“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风电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出现不少矛盾和问题。其中,电力市场约束已成为制约我国风电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

广义上的电力市场,是指与电力相关的生产、运输、使用以及销售等环节的综合。狭义上的电力市场,仅仅是指具有竞争性的电力市场,其参与方包括电能生产者和使用者,两方就电能等产品进行协商和竞价来进行交易的过程,以市场竞争为基准,来确定电能价格。即电能的买卖。电力市场是一级学科电力中延伸开来的二级学科。

凡是进入市场的商品,都会有其自身的缺陷性和盲目性。目前,很多国家在电力行业都实施打破以往的垄断性措施,使其进入市场,其初衷是为了让电力行业能够更好的发展。殊不知,在电力市场中也会有一定的约束性。自2008年统计以来,中国在电力市场的交易呈现出冥想下降的趋势。导致电力企业自身的利润迅速下滑,到了不得不裁员和停工的地步。在很多风电企业,他们为了保住在市场中的所占份额,采取恶性竞争的不正当手段,出现一些放弃风能发电的现象。

2.不顾市场无序竞争和盲目发展

相反,一些风电企业为了规避电力市场所带来的风险,直接选择不顾市场的方式,采取无序竞争和盲目发展。据资料显示,中国的企业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产业结构类似、产业技术水平低下等等。有专家深入讨论过为何中国的企业会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但绝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停留在宏观上面,极少有人能透过宏观层面研究微观上面的问题。每个人都知道,企业就是国家经济的一个个细胞。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企业。当然,企业会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秩序,而市场的结构也会相对应的影响每个企业的生存,二者缺一不可。

目前市场上企业存在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同种性质的企业存在过多,直接导致了无视市场的存在,各顾各的发展,即无序竞争和盲目发展。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企业破产。很多企业为了谋求眼前的小利润,没有长远目标,与其他同行业之间形成价格竞争。市场就像一把无形的手,控制着每个企业的发展。而另一只手就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调控发挥的是主要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发挥的是辅助作用。

3.行业、企业管理不细致粗放

在行业、企业管理中,采取粗放的策略。何为粗放管理,即不计较成本和效益的不细致的管理方式。每个企业的成本和效益与企业的利润挂钩,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总额。如果企业采取不细致粗放的管理策略,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这些方面都无法提高。粗放的管理,其实是一种放任自由的管理方式,是一种没有长远规划的模式。采取粗放型的管理,企业本身的决策就存在巨大的风险,没有稳定性,这对员工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粗放管理追求短期收益,不注重长足的发展。这种管理方式在很多国企都有体现,一个大型的国企少则几千人,多则几万人,从最初的几十人规模发展到如今的水平与企业的管理分不开。当市场转向发生变化后,企业依旧没有注意到这一层面的细小变化,仍然采取粗放管理的话。这样的企业是不长久的,很快即将衰败。

4.并网难和“弃风”问题十分突出

并网难是指风电企业没有进行全部同行业联网。各种各样的风电企业参差不齐、良莠不齐,很难并网。弃风,“是指在风电发展初期,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自身特点导致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对于我国刚开始的风电企业,更应该加强对风能的重视力度,而不应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直接暂停。并网难和“弃风”问题在我国风电企业中十分突出。

四、风电企业管理建议

1.扩大电网的规模,降低风电企业的不稳定性

2.合理配置风电资源,国家实行宏观合理补偿

3.开发与风电能源所对应的设备,来适应市场

4.建设大规模的风电能源储蓄设备,供其所需

五、总结

综上所述,风电设备技术是全球很多国家都很重视的一门技术。目前,其发展程度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风电设备技术的研究,对我国以后的能源利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减少传统化工能源对环境的破坏,极大的提到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程度。针对风电企业的管理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理应有针对性的解决,发展并壮大风电企业是全国人们一致的愿望。风电企业要面向市场、面向大众。树立长远的发展观及风险意识,加快提高风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国家运用宏观调控为辅助手段,规避电力市场所带来的弊端,更快更好的促进电力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健.对风电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期刊.2011,(10)

[2]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管理[m].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编辑部.2011,(10)

[3]刘润生.北京电网运行:“大值班模式”[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2009,(12)

[4]王丽.甘肃风电发展问题研究[J].mBa硕士毕业论文集刊.2012,(9)

企业管理改进建议篇8

关键词:煤炭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2-0020-03

1我国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1.1应收账款的概念

应收账款一般是指企业通过销售商品,向目标客户所收取的款项,该款项作为收款人向付款人提供的商业信用,凭借双方的合作信誉实现。作为一种信用销售模式,应收账款已经成为客户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现金管控成本较高的状态下,客户更倾向于选择“账期”较长的客户进行合作,应收账款也是企业所使用的重要促销手段。如企业能够通过有效的方式开展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则能够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基础上,保持自身的资金安全。

1.2我国煤炭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混乱现状

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保持企业的资金安全,并通过赊销这一促销手段来打开市场,而部分企业为了获得客户,往往存在盲目扩大应收账款规模的情况。如山西煤炭行业,2015年延续了持续低迷的状态,2015年山西原煤产量为9.44亿吨,同比增长0.6%,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长1.5%,增速比上年降低1.9个百分点。2015年山西煤炭行业累计亏损94.25亿元,同比减利增亏108.29亿元,从2014年7月起到2015年12月,山西煤炭全行业已连续18个月亏损。

在市场状态低迷的情况下,部分煤炭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份额,只能够通过不断扩大赊销规模来吸引客户,而且煤炭行业的低迷带来了上下游企业经营水平的下降,无力支付到期货款,使坏账、超期账款的规模不断提高,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比较粗放,对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加剧了应收账款管理混乱的现状。

2XSm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不足分析

XSmD公司作为山西省煤炭上市公司,在需求下降、行业利润率不断下降的基础上,XSmD公司2015年报净利润1.41亿,同比下降48.39%,在企业利润不断下降的基础上,XSmD公司的应收账款规模却呈现明显的增长,制约了XSmD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1应收账款管理环境不够完善

在过去煤炭行业发展迅速,各企业收益率较高,整个市场活跃的状态下,即使煤炭企业有坏账、超期账款,也能够通过高额的收益来填补空白,但是在行情低迷的状态下,煤炭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并没有良好的管理环境,在外部环境方面,整个行业对财务粗放的管理方式使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开展困难,由于整个产业链的低迷运作,XSmD公司的客户应收账款不断提高,相应的XSmD作为客户方也有大量的超期账款,这种行业的“赊销”模式加剧了应收账款管控的难度。

在企业内部,管理者为了追求政绩,订单往往没有通过有效的风险分析就成交,基于老客户的“情面”,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也无法有效开展。

总体来看,行业低迷使应收账款规模提高,而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又加剧了煤炭行业运营发展的低迷状态,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2.2债权和债务风险评估工作缺失

XSmD公司对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根据XSmD的年报显示,2013年,XSmD公司的应收账款规模为2,669,996,921元,占总资产比重约为5.78%;2014年增长至4,544,355,825元,占总资产比重约为9.43%;2015年应收账款规模为4,337,361,471元,占总资产比重约为8.30%,根据数据显示不难看出,虽然2015年有小幅度回落,但是相较于2013年,XSmD公司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长,占总资产的比重较高。

在2015年,坏账准备已经达到58,187,123元,相较于2014年增长11%,而在2016年上半年,坏账准备仍呈现10%以上的增长状态,其中山焦国贸的坏账所占总坏账比重的60%,但2016年XSmD公司仍与山焦国贸签订了大型订单,在应收账款风险评估缺失的情况下,XSmD公司应收账款规模持续增长,坏账、超期账款的总体余额也不断增长,公司的现金与资产管理都将遭到影响。在整体行业发展不景气的状态下,XSmD公司迫切需要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式来实现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

2.3财务管理信息技术水平较差

XSmD公司作为煤炭企业,煤炭开采、加工、装卸的各个场地距离较远,财务信息的传递时效性差,无形中增加了应收账款的管理压力。我国煤炭企业在经营初期,管理模式普遍比较粗放,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XSmD公司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持续影响下,信息化投入规模不足,也没有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来协助应收账款规模的有效控制。鉴于煤炭行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工作难度较大,西方发达国家的煤炭企业往往在eRp平台中增加财务管理的专用模块,使账款的管理效率提高。

相比之下,在近几年煤炭行业发展低迷的状态下,XSmD公司信息化建设投入每年仅能够保持现有的信息平台稳定运行,没有保持信息平台的持续开发,部门管理者在查询应收账款时需要通过复杂环节才能够实现,同时员工、管理者关于应收账款的沟通交流也不够充分,使应收账款管理工作难以实现。

2.4内部审计监督力度较低

XSmD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应该在完善的审计工作下进行,这样才能够根据交易方的历史信誉情况与应收账款质量审计来判断成交的合理性与应收账款风险,但是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XSmD公司急于成交订单,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不够深入。

以与包钢合作为例,2015年包钢应收账款规模达到834,836,295元,占应收账款比重的18.9%,其中约有42%账款为3年以上,而且包钢近几年也呈现出明显的主营收入与利润下降的窘境,在此基础上,与包钢的订单应该通过合理的审计工作开展后再进行,但是2016年3月XSmD公司再次拟定与包钢签署1.33亿元的合同,其中预付款仅为合同金额的30%,XSmD所承担的应收账款风险再次提高。审计工作的缺失还体现在部分销售人员为了追求订单成交,盲目扩大营销规模,甚至出现与客户相勾结的情况,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持续影响下,XSmD公司对审计结果重视不足,造成应收账款风险不断提高。

3XSm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建议

3.1营造良好管理环境

为了开展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工作,XSmD公司应该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首先XSmD公司管理者应该提高对应收账款的重视程度,虽然煤炭行业低迷,但是为了参与市场竞争,“赊销”已经成为煤炭企业竞争的重要方式,XSmD公司的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订单的成交仅仅是账面利润的增长,因应收账款规模提高,坏账、烂账而产生的损失使企业的经营压力将不断提高,所以XSmD公司管理者应该转变应收账款管控意识,在经营过程中尽量减少应收账款的产生。XSmD公司应该在整个企业内强调应收账款风险的管控工作,在行业低迷的状态下,员工应该树立应收账款风险管控意识,在日常销售、财务活动中,应时时关注应收账款规模的变动,订单的签订尽量让客户多付定金,使账款规模得到有效控制。XSmD公司的财务工作人员应该提高个人素质,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考取高级职业资格证等方式,使自身职业素质逐渐提高,能够根据应收账款信息的变动,及时的进行风险预警与相应的会计操作,控制账款规模,规避账款风险。管理环境的营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XSmD公司以发展、动态的经营管理模式开展应收账款管理工作。

3.2完善风险评估工作

为了完善风险评估工作,XSmD公司首先应该设置应收账款风险指标,在风险指标中应该结合XSmD公司的应收账款规模、账款超期率、某客户的应收账款坏账率等内容进行科学设置,当相关财务信息达到预警指标线时,通过预警系统进行报警。风险评估指标的设置应该结合煤炭企业的发展特点来实现,对于各个销售部门都应该设置相应的风险预警指标,当应收账款风险产生以后,能够迅速根据各部门的工作将权责归结到个人,使风险预警指标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完善应收账款风险的评估工作,XSmD公司应该成立专职的风险管理小组,在传统由财务部门负责应收账款管理的基础上,由于财务部门工作繁冗复杂,对应收账款的专项管理力度不足,在专职管理部门的约束下,应收账款管理工作能够实现有的放矢,同时管理小组也可以根据客户应收账款规模的变化,针对性的对应收账款的组成、期限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于已存在大量坏账的客户,再签订合同时应该及时将风险信息传递给管理者,协助管理者科学决策。应收账款工作小组应对整个XSmD公司的应收账款风险评估工作负责,在应收账款管理水平提升,企业风险降低时,也应该通过必要的奖励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3搭建信息沟通平台

XSmD公司作为大型集团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完成,只通过财务部门无法满足应收账款管理需求,所以XSmD公司应该加大信息投入,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使沟通效率得到提高,除传统的电话、邮件以外,也应该通过先进的沟通软件来提高沟通效率,及时传递应收账款的数据信息,避免煤炭企业开发现场过于分散而产生的账款信息不对称。XSmD公司也应该在eRp系统中单独增加应收账款管理模块,根据上文分析不难看出,2014年XSmD公司应收账款规模4,544,355,825元,占总资产比重约为9.43%,应收账款管控工作对公司收益、盈利质量的影响非常明显,所以XSmD公司应该在财务管理模块中单独增加应收账款管理模块,有权限的员工能够在系统中查阅应收账款的变动情况,XSmD公司也应该使应收账款管理模块与风险预警体系相结合,当应收账款数据信息达到警戒线时,及时传递报警信息,并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应收账款管控数据与图表,使管理者能够更清晰的对应收账款管控工作进行分析与决策,通过科学、现代、高效的管理模式,最终提高XSmD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水平。

3.4强化内部审计制度

XSmD公司为完善应收账款管控工作,应该使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首先XSmD公司应该扩大审计范围,现有的财务报表审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应收账款管控的需求,例如与客户的应收账款规模逐渐提高,在账面上只能够反映出不良账款,而产生的原因、其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程序都无法通过审计工作来发现,审计效果无法发挥,所以XSmD公司应该扩大审计范围,针对现有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增加相应措施,使审计工作更加全面,从应收账款的产生阶段开始,对应收账款的产生、回款、追查内容实现全面的账款审计,使审计具有动态性与全面性,使审计的效果得以发挥。

在保证审计全面性的基础上,还应该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由于审计工作需要收集大量关于应收账款的信息,包括最初的合同审查、应收账款管控、催收、最后的坏账处理等环节,这需要审计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到各个环节,而当某个部门不配合审计工作,将造成审计工作难以开展,所以XSmD公司管理者应该强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审计工作,并保持审计工作的地位,任何部门的工作不能对审计工作产生影响,发挥审计工作对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

4结语

通过本文研究能够看出,XSmD公司的应收账款构成中,大客户的应收账款规模不断提高,坏账率也逐渐上升,但是XSmD公司为了维持经营,仍与大型客户签订订单,造成应收账款管控工作陷入恶性循环,XSmD公司应该审时度势,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加强应收账款管控工作,使财务风险管控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吴小军.应收账款风险管控探究[J].财会学习,2015,(11):68-69.

[2]付应.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风险与管控[J].财经界,2015,(24):

78-79.

[3]李永会.强化应收账款风险管控提升企业营运资金效益探讨[J].财经界,2015,(19):116-117.

[4]杨晓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中国商论,2015,

(25):33-35.

企业管理改进建议篇9

[关键词]改制企业;合理化建议

目前,多数国有企业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改制、重组,建立起了以完善的法人制度为基础,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标志的新型的现代企业制度,更好地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一、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是改制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职工群众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改制企业必须运用好合理化建议活动这个有效载体,凝聚起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促进企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是改制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化建议活动有利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使改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牢牢地抓住机遇,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改制以后,大多数企业跨入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行列,即使在国有控股企业中也有大量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存在。十七大报告同时指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上这些政策是我们党从现阶段中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实际出发所做出的重大决策。改制企业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实现使企业发展更快,对社会贡献更大,让职工收入更高的改制目的,本身就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体现。

2.合理化建议活动有利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促进生产经营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市场竞争的规则是优胜劣汰,改制企业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通过经济技术创新、转换经营模式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开展合理化建议则是促进企业挖潜改造、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的最佳途径之一。改制企业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可以不断革新技术方案,发挥现有资金、设备及人力资源优势,把各项消耗指标降至最低水平。要努力学习、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使企业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合理化建议活动有利于发扬民主,增强改制企业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危机感。企业通过合理化建议活动这个平台,鼓励职工就生产技术、内部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一方面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便于企业领导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为国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认识到发展道路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其忧患意识:再就是体现了对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尊重,对于加强基层政治文明建设,发扬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危机感增强了,就会更加关心企业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状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企业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去。

4.合理化建议活动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先进管理理念,促进职工利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的和谐统。合理化建议大多数来自职工群众,其中有很多内容是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可以让企业领导更好地倾听职工的呼声,大力推行亲情式管理,结合企业实际及时地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业、解难事,在维护好国家、企业利益的同时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使三者的利益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改制企业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搞好改制企业工会的组建工作。工会是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企业在改制以后,很多人在思想上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认为企业改制了,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工会组织可有可无,出现了削弱工会职能的现象。为此,各级工会组织要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和“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使工会组建与不断变化发展的企业状况相适应,会员发展与不断壮大的职工队伍相统一,工会组织体制的延伸与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协调,力求使改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取得新进展。此外,改制企业中已经建立的工会组织要有所作为,积极地开展工作,切实履行职能,配合企业行政,紧紧围绕生产经营,扎实有效地把征集合理化建议活动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深入广泛地开展起来。

2.突出维护职能,认真搞好两个维护。要激发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热情,工会就必须突出维护职能,认真搞好“两个维护”。“两个维护”体现在改制企业中就是工会应努力维护好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只有企业发展了,才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要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关心职工生活,注重安全生产,随着企业的发展,使职工群众的生活条件、劳动条件、作业环境等不断得到改善,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参加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等活动,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只有搞好“两个维护”,才能形成企业、职工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真正实现双赢共赢。

3.发挥教育职能,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合理化建议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根植于职工群众,需要以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做基础,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合理化建议的“含金量”,要搞好改制企业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就必须抓好职工队伍的素质建设。企业工会组织要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载体,建立起学习的长效机制,组织职工群众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方面的学习。要培养他们的大局意识、自立意识、维权意识,提升他们的工人阶级主人翁责任感,逐步形成工人阶级的良好品德、新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的心理;要鼓励他们要以自强不息、拼搏创新、优胜劣汰、宽容坚韧的心理,去克服保守、嫉妒、攀比、依附等消极情绪;要以劳动创造一切的观念、劳动者独立人格的意识,去克服散漫保守等不良心态,成长为新型的工薪劳动者。改制企业的工会组织要主动参与企业职工教育方案的制定、职工教育的管理,认真做好企业内部的文化和技术教育工作,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读书活动和群众性的文体活动,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职工自我教育、自学成才、自觉成才,争做知识型职工。同时要依法维护职工受教育的权利、进行职业培训的权利,为新型“四有”职工队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管理改进建议篇10

一、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民主管理,就是要职工当家作主管理企业。在股份制企业中,实行民主管理,切实保障职工当家的权利,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股份制企业的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实行民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股份制企业开展民主管理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保证路线,它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过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三座大山,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是依靠人民群众,今天建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党一向倡导依靠群众管理企业,并在长期实践中,健全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机构,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企业的具体体现。

(二)企业实行职工民主管理,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保证

科学管理、民主管理都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社会主义企业的民主管理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它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管理。从二者的关系来看,企业管理民主化是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因为广大职工在生产第一线,对于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最了解、最有发言权,他们有搞好企业的愿望,也具有搞活企业的能力,科学管理需要职工的广泛参与。调动企业广大职工的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就能形成强大的生命力。如何充分培养、发挥广大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和当家作主的积极性,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在当前推行的经济体制中,把企业经营的好坏同职工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广大职工很自然地要求行使管理企业的权力,搞好安全生产、办好企业。而扩大自、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依靠专业管理和民主管理相结合,使广大职工充分行使管理企业,当家作主的权力。

二、当前企业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尽管股份制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对职工民主管理作了积极的探索,但是,在实践中如何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切实保障职工民主管理企业的权利,依然受到种种困扰,对于职工民主管理在股份制企业中的地位、作用和形式的确立,亟待总结完善。

(一)存在的问题

1、职工代表大会作用受到削弱。股份制企业虽然坚持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依据有关规定逐级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但是,职工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内容受到一定的限制。职工代表大会听取和审议的企业发展规划、企业财务会计报告、重大投资计划等相关议案,必须经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审议通过之后,才能对外公布。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打了折扣。第二,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上述有关议案,依据规定程序及时公告,一般不作修改,职工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已无实际意义。由此,造成民主管理流于形式。

2、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范围缺乏规范。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民主管理制度对公司制企业界定了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范围,没有进一步明确民主评议确切人员。领导干部和职工代表就评议的范围产生争议,影响了评议领导干部的质量和效果。

3、职工代表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作用、力度尚显不够。职工的意志难以通过职工代表充分反映在企业管理层的决策中。致使职工履行民利受到约束,很难实现企业职工的民主管理。

4、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方式亟待改进。职工与企业管理方就有关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职工权益事务互相协商、讨论、达成理解和合作,签订集体合同,是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工资、福利、劳动保护、工作时间等职工最关心、最敏感的关键问题上,多数情况下企业行政方总是以各种理由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能充分听取职工方意见,只能是采取变通方式达成协议。职工民主参与的份量难以影响管理方的决策,职工方的意愿无法充分表达。

(二)对策和建议

虽然职工民主管理受到所有制形式的影响与制约,但是,不同所有制形式只能影响职工民主管理的形式和途径,职工主人翁地位和民主管理的根本原则不会变。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根本方针,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体现。组织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内在要求。

1、完善职工民主管理的参与机制。工会应规范调查收集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工作程序;指导职工代表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为职工代表履行职权撑腰,建立一套监督考核措施,严格奖惩。企业决策层讨论决定的重大问题,应事先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代表组(团)长联席会议、工会委员会以及其它形式,广泛调查收集职工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分析,归纳整理,由职工方代表(工会主席)在会上充分表达和反映,确保表决权的质量和份量,最大限度代表和维护职工利益。

2、切实提高职工代表大会质量。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以后,尽管企业民主管理的渠道和实现形式发生了变化,但职代会的功能是其它任何制度所不能代替的。职工代表所反映的是职工的意愿和利益,审议和决定诸如劳动定额、工资分配、奖惩办法、劳保福利等与职工息息相关的问题。企业应确立职代会地位,在企业管理体制上明确其作用。同时,应坚持先参与后决策的原则,凡企业管理层需要决定、批准的重大事项,先交职代会充分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管理层认真听取职代会意见后再做出决定。职工代表大会各项决议草案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让职工代表表达真实意愿。建立职工代表巡视制度,在职工代表大会闭会后,监督代表提案和各项决议落实到位。加强职工代表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职工代表的政策水平、管理能力和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水平。

(三)充分发挥工会在职工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公司法》指出:“公司职工依法组织工会,开展工会活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劳动法》也明确规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这样就把工会代表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地位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工会参与企业民主管理,除了履行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构职责,及工会主要负责人进入决策层参与决策和监督外,还应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活动,代表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一是广泛开展经常性的民主管理活动。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并对好的职工建议给予奖励。确保职工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联合纪监、审计等部门深入开展“厂务公开”活动;建立“职工满意度”调查制度,畅通职工与管理层信息沟通,多方面拓宽民主管理渠道。二是完善平等协商制度。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谈判,聘请劳资、法律方面的专家担任职工方代表参加协商谈判,上级工会组织应派人参加协商谈判,营造协商谈判公平环境,提高协商谈判质量。由此,构建起一种制度平台。要建立健全劳动关系矛盾预警和疏导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作用。要善于借用“外脑”从企业外部聘请法律专家、劳动问题专家,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和援助,为工会维权工作出谋划策。四是开展劳动法律法规监督检查工作。工会组织应强化“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的理念,注重学习研究上市公司法规政策,加强与企业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认真落实工作执法检查职权,监督管理者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上级政策,在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有效实施职工民主管理。

三、我厂民主管理的主要形式和做法

几年来,纳雍发电总厂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形成了民主管理运行机制,为切实保障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推进企业的民主管理中,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有效机制。从企业内部建立约束机制,在制度上保证职工了解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职工群众对企业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建立和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职代会民主管理的质量也不断提高。

随着各项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如何使职代会成为职工关心企业的论坛,商讨企业发展大计的阵地,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平台,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的纽带,爱护监督关心干部、密切干群关系的桥梁。一是争取党委的领导与支持。职代会议案的出台、企业政策的制定均由党委会把关,坚持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保证职代会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二是把好预审关。职代会召开前,将职代会文件发给职工代表,特别是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和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疑点、难点,提前与职工见面,广泛征求意见。三是把好提案落实关。职代会召开后,及时对提案进行梳理和归类,送相关部门落实。几年来,我厂坚持定期召开职代会,审议通过了安全劳动保护、生活福利、女职工等职代会专委会组成人员及《纳雍发电总厂职工行为规范》等多个议案。在职代会休会期间召开了二十次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纳雍发电总厂组织结构设置的说明》、《纳雍发电总厂中层干部年终效益工资考核分配办法》、《纳雍发电总厂职工年休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重大决策,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二)充分发挥厂务公开主渠道作用,不断丰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内涵。实行厂务公开是推进企业民主政治的重大举措,是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措施;也是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把推行厂务公开这项工作作为重点来抓,突出职工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突出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需要让职工清楚的问题;突出容易引发矛盾的问题;突出关系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体现民利,民主决策的问题。坚持以职代会为推进厂务公开的基本形式。企业重大决策、生产经营方针目标的确立必须公开。每次召开职代会之前,行政将要做的重大决策、改革方案、生产经营方针目标和任务,事先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在尊重职工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反复研究和多方论证后,再提交职代会讨论审议,待职代会通过后付诸实施。设置厂务公示栏。将职工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等内容进行公示。

(三)构筑多种民主管理平台,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机制建设中,还需构筑多种民主管理平台,推进民主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发展。职工由过去的单纯“参战”到现在的主动参与管理,出谋划策,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大量热点、难点问题,堵塞了管理上的一些漏洞,给企业注入活力。

1、以民主评议为平台,建立企业持续发展的人才竞争机制。建立人才公开竞争机制,使各方面人才脱颖而出,是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厂在2002年通过内部公开竞争,所有岗位的职位均实行公开招聘,通过公开聘任岗位、聘任标准,广大职工可依据条件应聘,并进行任前公示,这种阳光操作,从根本上激活了用人机制。通过民主评议干部,使干部的选拔和任用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对干部实行民主评议,在评议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看业绩、重公论”。“看业绩”就是以工作成绩为标准;“重公论”就是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尺度。使干部既能重视职工评议,又能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监督。职工代表的客观公正评价又给了各级领导以鼓舞,增强了他们的工作激情,从而使企业涌现了一批带领职工拼搏、不断推进企业发展的干部队伍。

2、建立民主管理机制,构建企业持续发展的和谐氛围。为激发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我厂历来重视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将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旨在为职工打造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平台。今年到9月30日止共收到911条合理化建议,一、二季度完全实施或部分实施的有124条,共有89条合理化建议受到厂部表彰和奖励。由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管理措施到位,使得我厂合理化建议活动成了企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该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使职工感受到了自己对于企业的价值,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生产管理的积极性也得到了较大地提高,大家纷纷献计献策,为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出主意、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