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9:52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篇1

关键词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目标;职能;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伴随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作风、实现农村法制建设的重要价值目标而提出的重要制度改革,是政府部门行使行政权力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奋斗过程中,这一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法律价值和法律意义。首先,在法律上严格界定了行政管理机关与行政执法主体的关系。将日常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相分离,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理顺和协调执法组织的内部关系。其次,综合行政执法直接确定了执法主体的法律地位,有助于整个行政活动的明确化和依法行政的开展。再者,保证了行政执法活动的纯洁性和专业性,减少行政执法的“利导性”,进而有助于减少利益驱动的“行政不作为”和“行政滥作为”。最后,初步建立了长效行政执法机制,可以避免或减少“运动式执法”、“联合执法”等没有法律规范作为依据的执法活动的发生。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农业部门的法定职责,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进一步规范农村市场和生产经营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考。

1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要确立具体目标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要以县为单位,建立一个专职综合执法机构相对集中行使农业执法职能,逐步形成一个政治合格、业务精湛、作风过硬、高效廉洁的专职执法队伍。县级农业执法机构要实现“五有”标准,达到“四创”目标,即创一流的执法队伍,创一流的管理水平,创一流的基础设施,创一流的工作业绩,使县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1]。

2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要明确主要职能

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建立后,需要有法律、法规规定明确其工作职责。目前,在农业法律法规中还没有一项具体条款规定农业综合执法的工作职责,从各地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工作现状看,绝大部分县农业执法工作是以农资打假为主,主管种子、农药的执法。事实上,农业执法机构是一支种子、农药执法的专职执法队伍。这与开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要加强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县农业执法机构需要有统一行使的执法职能,集中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农业行政处罚权及行政许可权,即种子、农药、肥料、农业环保、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种保护、野生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等方面的行政执法权[2]。

3加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3.1加强执法人员管理

按照高质量、高标准、严把进口、敞开出口的原则,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把执法人员考试录用关。按照有关执法证件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严格发放和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政执法证》,执法人员实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建立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强化对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业务知识学习、作风纪律锻炼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3]。

3.2规范执法行为

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加强和改进执法作风,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始终坚持“六不准”,即不准从事经营活动,不准越权执法、违反程序办案,不准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款指标,不准借办案之机为自己和亲友谋利,不准接受吃请和收受好处,不准作风粗暴、野蛮执法。

4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1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全面履行农业部门法定职责的迫切要求

《农业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健全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目前,由农业部门负责执行涉农法律法规共计达98部。总体上看,法律法规赋予农业行政部门的法定职责得到了较好履行。但是由于存在认识不足、体制不顺、力度不大、手段不强等问题,影响了一些地方农业行政部门及时、全面地履行法定职责,导致有些职责履行不到位。全面履行法定职责,既是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法定职权,又是农业部门的法定义务。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农业部门法定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履行法定职责的重要手段[4]。

4.2实施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解决当前农业、农村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损害了农民权益,危害了人体健康。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规范农资市场和生产经营秩序,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是新时期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5]。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既有利于提高农业部门的执法效率,有效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又有利于打击违法行为,净化农业生产及市场经营环境,是农业执法体制机制的创新,是提高农业行政管理法制化水平的有效途径[6]。

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是农业部和省农业厅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重要决策。各县、市区农业部门要深刻认识和正视差距,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理清思路,采取措施,强力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

5参考文献

[1]江灿.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2007(9):87.

[2]朱小刚.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制若干问题初探[J].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5(18):58-60.

[3]余志伟.关于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理性思考[J].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5(18):52-53.

[4]石志勇.简述行政处罚不告知的法律后果[J].人民司法,2001(10):11-12.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篇2

一、全面完成机构组建工作。

根据“中共XX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调整XX县农业农村局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项的通知》X编发[2019]31号”文件要求,我局成立了XX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为县农业农村局下属副科级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核定编制18人,设大队长1名,整合畜牧兽医、果业管理、农业机械、动物卫生监督、植物检疫、种子管理、水产渔政等方面行政执法职能,内设办公室、财务后勤股、农产品综合执法股、农机执法股和畜牧渔业执法股5个职能股室。

全面落实县委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我局针对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的组建多次召开会议,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机构改革文件精神,切实把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对标文件精神和要求,从单位组建、职责职能、人员转隶、股室设置等方面严格要求,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完成组建工作,截止目前,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人员、办公地点、基础设施建设、执法车辆等基本配备到位,执法经费正在预算,涉及执法职能已交接到位,各项工作均已正常开展和推进,为我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切实做好支部选举工作,保证党建工作按期完成。

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作为新成立下属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党组高度重视大队支部选举工作,按照农业农村局党委《关于重新调整机关党组织设置的通知》精神,大队积极请示汇报,召开党员大会,经过充分讨论选举,产生新一届支部委员会委员和支部书记。目前,党支部委员会的组建工作已全面完成,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全面推进。

三、主要工作

(一)认真开展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今年来,我大队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扎实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检查工作,一是召开2019年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动员大会,同时与各农资经营企业签订了放心农资经营承诺书;二是下发了《XX县2019年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和《XX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秋冬季肥料市场专项检查的通知》等文件;三是全面抓好市场检查工作,全年共计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50余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300余家,查处案件25起,其中农药案件14起,肥料案件11起,涉案金额200余万元,进一步净化了我县农资经营市场,保证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年未发生一起农资安全事件。

(二)扎实开展畜产品市场的监督检查和监管工作。

大队成立以后,按照职责职能,为切实加强我县畜产品市场监管工作,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抓好养殖场、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经营门店、畜禽养殖、定点屠宰场的监管工作,主要通过以下方面:一是加强养殖环节监管,全面落实监管责任;二是加强屠宰环节监管,落实监督主体责任;三是加强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经营环节监管;四是加强活畜调运环节监管;五是加强生鲜乳生产、运输环节监管。通过几方面的工作,有效打击兽药、饲料市场安全,保证了我县畜禽产品经营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同时,在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我大队人员放弃休假,与县动控中心联合开展节日期间畜产品市场检查工作,规范定点屠宰场的屠宰行为,打击私屠乱宰的违法行为,保证广大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三)全力抓好农机市场安全。

农机市场是农业生产的要素之一,抓好农机安全生产,是做好农业丰产丰收的充分条件,再加之我县农机保有量较大,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农机具手续不健全等问题突出,每年农忙季节,都会出现农机事故,为有效预防和降低农机事故,打击违规经营不合格农机具的行为,我大队通过下发《XX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工作通知》及农机经营维修安全生产承诺书,结合重点时节、重点区域、重点机械等环节,加强市场检查和宣传,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意识和素质,有效降低事故率。

(四)深入开展果库安全生产和大气污染秸秆禁烧工作。

1、果库安全生产。针对我县苹果产业化程度较高,果库保有量大,安全生产责任大等原因,按照县安委会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认真实施,一是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全面深入做好安全生产大检查相关工作,同时我们召开了专题会议,部署此项工作,下发了《XX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涉农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文件;二是并安排人员分片区、分区域包联、督促、落实和检查,对重点对象实施每月检查一次,并将检查和整改结果报局领导小组办公室;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做好后勤保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各种方式,对安全生产大检查进行广泛宣传,同时,落实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保证安全生产稳步推进。

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80人次,出动执法车辆40台次,检查涉果企业120余次,查处隐患21起,其中设施设备(消防系统)不健全5起,不具备法定安全生产条件(叉车工无证操作,制度不健全)16起。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整改。

2、大气污染防治秸秆禁烧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把秸秆禁烧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继续保持秸秆禁烧工作高压态势,一是加强宣传引导,着力形成全民参与秸秆禁烧的氛围;      二是仔细筹划安排,努力形成严密的巡查监管网络;三是突出重点监控,落实好秸秆禁烧工作;四是彻底消除焚烧隐患,杜绝秸秆焚烧现象;五是建立禁烧应急预案,构建秸秆禁烧应急处理机制。农业农村局成立应急灭火队,全天候值班,确保通讯畅通,一旦发现火情,迅速到达事发地点,处理火点;六是加强值班及信息报送,确保信息上下通畅。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协调处置秸秆焚烧事件。总之,通过各种有效手段,确保不发生一起火点,不出现一起事件。

四、加强宣传,充分发动群众,不断提高法律意识。

群众的理解和参与是搞好依法治农的基础,大队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大造舆论,不断提高全县农民朋友依法治农的法制观念。在宣传工作中,做到了“三个面向”,即:面向上级、面向群众和面向监管对象,形成全方位的宣传格局。在面向上级上,不但向分管领导宣传,还主动向省市上级执法部门宣传。在面向群众上,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在面向监管对象上,积极开展监管对象的法制培训和从业水平,要求从业人员转变观念,以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和出发点,坚决抵制销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通过的宣传,群众依法治农的自觉性明显提高,特别是在秋冬季用肥高峰期,我大队通过一封信的形式,充分发动群众积极举报肥料销售“忽悠团”等不法行为3起,有效维护农资市场秩序,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五、加强执法培训,充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水平。

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专业性和政策性很强,涉及到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等多方面问题,而这就更需要有一支思想观念转变、工作态度端正、政治业务和法律学习加强、业务素质提高的过硬执法队伍。为此,大队专门针对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进行了教育,明确提出“文明执法、优质服务、执法为农、执法促农”的口号。同时,大队从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技能着手,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集中全队人员学习,每次都至少有半天。不仅如此,大队还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了执法培训。通过培训,为提高执法力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广大执法人员真正做到执法先懂法,办案法制化,执法程序化。

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

执法必须有据,制度必须健全,执法行为才会规范。大队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已经开始进行健全和完善农业行政执法相关配套制度的工作。大队成立后,结合大队实际,专门制定了大队工作职能、日常工作制度、人员管理制度、财物管理制度、监督廉政制度和大队工作流程等规章制度。同时,大队人员都签订了“农业综合执法人员廉洁从政承诺书”,确保执法环境,公开、公平、公正。为了便于执法人员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大队特别组织人员搜集精选刊印了《XX县农业综合执法队法律汇编》一书。目前,大队执法工作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了“制度到位,责任到人”的良好局面。

面对2020年新的一年,大队将振奋精神,努力工作,积极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农业法制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重视抓好农业法制工作队伍的能力建设,切实加强对农业法制建设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农业法制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健全法制工作机构,充实德才兼备的人员,积极争取将农业行政执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增加投入,解决执法机构的交通工具、取证设备、信息设备等必要的执法装备,不断改善和丰富执法手段。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努力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篇3

关键词农业综合执法;措施;安徽潜山

中图分类号D9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6-0298-01

农业综合执法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集中行使本部门行政执法职权,直接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和特定的农村事务采取措施并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十一章执法监督第87条第3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健全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农业综合执法的重点在县级,要做好农业综合执法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要充分体现执法的综合性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农业法》和中央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精神上来。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是国家从立法的高度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力和义务。义务具强制性,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履行。要充分认识到农业综合执法其综合性、专业性、规范性、复杂性的特点,建立健全机构,组建执法队伍,理清和归并职能,明确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职责[1-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用法律法规规范执法程序,行使集中后的各项行政处罚权。进一步扩大执法范围,充实农业综合执法内容,完善农业综合执法领域。根据农业生产、生活的特点,尝试跨部门综合执法,提高行政效率。潜山县农业执法工作从21世纪初开始,最初是在农委法规科的基础上,将分散在农业系统所属事业单位中的行政处罚权集中统一行使,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开展综合执法工作。2012年,县农委为进一步强化职能、稳定队伍,加大执法力度,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向县编委申报设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2013年4月,县编委批准成立“潜山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将种子管理、渔政监督管理、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农业环保行政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职能并入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加挂“县种子管理站”牌子,为县农委下属全额供给事业单位,同时撤销原内设的农业执法大队。潜山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建立了办案制度、执法人员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监督与廉政制度、投诉举报受理和纠纷调节制度等制度,对办案过程、执法人员、财务、纠纷和举报等进行监督和规范。同时,公布投诉和监督电话,实行执法依据、权限、程序和结果的公开。

2要加强立法与普法宣传

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3],认真落实农业普法规划,尤其要提高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法律意识,农业法律法规与他们的工作和利益密切相关,要严防普法工作流于形式。重点加大对《农业法》《农技推广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种子法》《畜牧法》《渔业法》等农业主要法律法规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期刊、宣传小册、培训班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普及工作。积极营造法治舆论氛围,提高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及广大农民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发挥好农业法律法规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潜山县农委将农业法律法规知识及农产品安全知识纳入新型农民、职业农民培训和送科技下乡计划,作为培训工作主要内容之一。且每年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法律法规宣传月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制作宣传牌匾、悬挂宣传条幅、印发宣传资料、组织执法人员上街接访等,宣传农业法律法规知识,解答群众问题,取得很好的效果。

3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综合执法队伍

目前,我国农业综合执法人员大多是农业技术人员“半路出家”,普遍存在着法律专业知识不足等问题[4],农业法律专业人员匮乏,整体执法水平有待提高。这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要进一步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通过系统的强化培训,更新知识,使其政治素质、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有一个全面的提高,使这支队伍不但能够认真学法、真正懂法,而且能够处处依法办事,运用法律武器去惩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利益,并做到持证上岗、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和廉洁执法。目前,省市农业主管部门每年都主办执法人员骨干培训班,效果很好,但名额有限,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在培训原有工作人员的基础上,要招聘法学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农业执法队伍中,提高农业综合执法队伍的整体水平[5]。

4要加强部门及区域协作与对接

由于执法对象和区域的特殊性,农业执法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面临着执法面广、难度大的难题。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局限性和限制性比较大。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了确保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加强区域、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与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及与兄弟县(市)联动协作机制。开展信息共享,互通互报,组织联合行动,做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形成执法合力,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并将涉嫌犯罪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对接,让违法行为人收到应有的惩罚,起到惩治犯罪份子、维护公平、正义,遏制违法犯罪活动的作用。

(下转第300页)

(上接第298页)

5积极创造条件,完善保障机制

农业综合执法要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必须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一定倾斜。在机构设置、队伍建设、活动发展、人员装备、基础设施配备等方面增加投入,提供必要的办公、办案设施场所,拨付开展执法、普法活动经费,配备调查取证设备、交通、通讯工具、质量检查检测仪器和档案信息处理设备,逐步改善执法条件,保证农业执法的科学性、权威性。农业部对此高度重视,通过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项目,对部分县级农业综合执法给予大力度支持,但大部分地方财政支持没有很好跟进,执法工作经费无保障。只有切实保障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经费,并将其纳入财政预算,进一步改善执法设施提高执法手段,才能使农业综合执法工作逐渐步入文明、高效、和谐、人性化的执法轨道[6-11]。

6参考文献

[1]钟人祥,曾文.农业综合执法切实服务三农[J].江西农业,2015(9):40-41.

[2]陈桂凤,王宝柱.马龙县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调研报告[J].云南农业,2015(6):64-65.

[3]王卫.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思考[J].江苏农村经济:品牌农资,2015(5):30-31.

[4]孙任洁.加强农业执法查处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农村经济:品牌农资,2015(1):28-29.

[5]罗海军,余辉.加强农业执法规范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J].现代园艺,2015(21):110-111.

[6]蔡妍霞.强化农业执法手段建设之管见:基于重庆市农业综合执法实践[J].南方农业,2010(2):9-11.

[7]周宏华.宁波市多措并举地提升农业综合执法水平[J].浙江现代农业,2014(3):42-43.

[8]蔡恒.我国行政执法组织创新与行政体制改革协同性研究:兼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组织的合理性和局限性[J].江苏社会科学,2004(3):99-104.

[9]王乐君,李迎宾,陈朱勇.创新农业执法体制提升依法行政能力[J].农村工作通讯,2009(19):46-47.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篇4

1.1建立完善了法制机构农业部门充分认识到建立农业法制工作机构和执法机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行政机构改革的契机,经各级编委批准,建立了农业法制工作机构和专职执法机构,一改过去的分散执法为综合执法,农业法制执法体系已基本形成。

1.2执法队伍不断壮大组建了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干部到农业法制和农业执法队伍中,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得到不断壮大发展。

1.3树立了农业执法的新形象实行综合执法以前,农业(畜牧)系统普遍存在执法形象不好、执法地位不高、执法水平较低等现象,通过实施行政综合执法,树立起了行政执法队伍的社会形象,社会地位也因此而大大提高。

1.4综合执法效果显著在建立农业法制机构后,农业部门采取各种措施,有效抓好了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加强执法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协调处理了内外关系,实行综合执法,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农资打假战果成效明显,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二是推动了农业部门职能的转变,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三是锻炼了执法队伍,提高了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水平。

2.农业综合执法面临的困难

2.1认识不到位执法主体形象不突出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下传统思想的束缚和影响,依法行政特别是依法治农一直没有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没有把农业执法摆上议事日程,认为可有可无。首先造成组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受阻,虽已成立的机构呈现“四不象”。其次是借口财政困难,执法机构编委不给编,经费不依法纳入财政预算,农业执法部门难以主动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和权力,导致执法力度小,执法效率低,重大案件拿不起,一般案件抓不住,执法主体形象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2.2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差不少地方的农业执法人员有相当部分未经正规的培训和考核,无行政执法资格证,不懂专业技术,甚至不熟悉农业法律法规和与农业相关的法律;更不具备执法人员基本的业务素质及胆量和胆识素质,不具备农业执法的能力,严重影响农业执法的公正和执法的效率。

2.3执法环节不协调,执法力量单薄由于各种原因,农业执法人员只能或者习惯于审批、登记、发证前的管理。对监督检查、案件查处等事后监督涉及不多,甚至放弃不管。加之执法力度单薄,难以形成合力,对违法者打击不力,农业执法的各个环节不能有效地协调,导致有的单位和个人有禁不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2.4执法监督不到位,各级监管不得力权力缺少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农业综合执法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全方位本应受到多个方面的监督。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监督不得力。导致不少地方出现地区保护,部门利益,“权大于法、情重于法、”乱处乱罚,“吃卡要拿”等违法违纪行为不断滋生。有的执法部门不仅执法不公平、不公正,而且还变相成了违法单位或个人的“保护伞”。

3.解决农业综合执法困难的主要途径

3.1政府必须为农业综合执法提供保障首先明确农业(畜牧)综合执法大队的行政机构性质。为推行综合执法、稳定队伍和保证农业综合执法公正性奠定基础,尽快转变观念,把农业行政执法作为转变职能,优化服务,确保“三农”利益的重要内容;二是合理定编,农业综合执法量大面宽,涉及面广,必须保证执法力度。农业综合执法的人员定编人数要结合各地现有农业人口状况核定给编;三是切实解决农业执法的装备、交通通讯、办公场地、现场勘验及案件查处等必须的工作条件,为农业综合执法提供必须的工作保障,营造良好的内部执法环境。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篇5

长期以来,广饶县农业执法被分为农业、畜牧、农机监理等领域,由于执法职责分散、交叉,执法力量薄弱、松散,执法成本和执法相对人负担相对较大,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需求不相适应,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要求不相适应。为完善县农业综合执法体系,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广饶县积极探索实践县农业执法资源整合。

一是整合职责任务,归并执法机构。以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为依托,整合农业行政执法、畜牧执法、农机监理综合执法等职能,组建了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撤销了县动物疫病防治监控中心挂牌机构县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大队,不再承担畜牧综合执法职能;县生猪屠宰管理办公室不再承担私屠乱宰违法行为查处等职能;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挂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广饶县分校、县种子管理站牌子)不再承担植物检疫的执法检查等职能;县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不再承担农机监理综合执法职能。二是加强编制配备,组建执法队伍。在划转原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和原县动物疫病防治监控中心人员编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人员编制,目前,编制总数已达到23人。按照人随编走的原则,将两个单位17名执法人员整合到了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组建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执法队伍,为农业综合执法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合理设置机构,科学配置职能。整合后,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为县农业局直属单位,明确了其“履行法律、法规及规章赋予的农业综合执法及监管职能”等职责任务,配备大队长1名、副大队长3名,下设办公室、案件审理室和三个执法中队。

二、优势与成效

(一)执法力量有效整合,从源头上避免了执法交叉、推诿扯皮等现象。通过整合归并农业、畜牧、农机监理等执法职能,把本来分别由多个单位行使的农业行政执法权集中到一个单位,改变了以往农业执法力量分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现象,避免了相关单位各自为政、相互扯皮、互相推诿等情况,降低了执法成本,提高了执法效率,保障和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二)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执管分离”。在农业领域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以后,把动物防疫行政执法、私屠乱宰违法行为查处、农业机械执法检查等职能从原单位分离出来,统一划归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行使,初步实现了管理权、审批权与监督权、处罚权的适当分离,强化了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改变了过去一些单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既管审批管理又管监督执法的体制机制,为推进其他领域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

(三)管理职能科学配置,有效保证了执法工作高效协调。在这次农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中,科学合理地界定了县农业管理机构和综合执法大队的权限和职责,既调动了两方面的积极性,又避免了互相推诿或重复管理。同时,农业管理机构与综合执法大队之间建立了共享信息资料和工作联系制度,管理机构在日常事务性检查中发现违法行为,及时通报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进行依法处理,有效保证了综合执法的效率。

(四)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有力促进了依法行政水平提升。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着力改变以往分散执法、突击整治的行政执法方式,大力推行规范化管理。强化制度建设,制定了《农业执法巡查制度》《农业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等工作制度,严格执法标准,细化执法措施,加强执法管理,抓好行政执法责任落实,严格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确保执法人员廉洁自律,秉公执法,使执法行为更加公平、公正。建设农业综合执法巡查管理平台,建立执法人员和行政相对人(单位)的数据名录库,通过平台自动摇号确定执法巡查对象和执法人员,按照随机抽查的要求开展执法检查工作,避免选择性执法和有针对性执法弊端,实行阳光执法、和谐执法。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整合后,按照职能职责要求,开展了以农业法律法规知识、行政执法程序、执法办案技巧、执法文书制作、涉农处罚条款、农业投入品管理知识、假劣农资识别、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等为内容的系统培训,加强了岗位训练与执法实践,按照“实体法和程序法并重、法律知识与操作技能并重”的要求,培训执法人员快速发现问题、有效锁定证据、正确判断违法行为、严格遵守执法程序的能力,逐步提升了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和执法办案水平。

(五)执法力度持续强化,有效整治了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农业综合执法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200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集市等交易市场400场(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0万份,立案查处案件21起。通过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遏制了假劣农业投入品在农产品生产中的使用,严厉打击了植物繁殖材料调运过程中无检疫手续行为及假冒受权品种(植物繁殖材料)行为,全面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监管能力,确保了农产品消费安全。

三、问题与不足

(一)执法力量薄弱,制约工作开展。目前,全县有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900余家、种子(种苗)生产企业30余家、农业机械1.95万台、动物诊疗机构3家,农产品生产(养殖)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生产主体650余家。执法领域和监管对象点多、面广、执法任务繁重,现有17名工作人员仍无法满足执法工作需要,且执法人员对农业法律法规系统学习的时间较少,缺乏必备的农业法律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从而影响了执法和办案效率。县农业执法无专用执法车辆,当前从其它单位调剂1辆公务用车,难以满足当前工作需要,亟需配备必要的执法装备。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篇6

目前,由农业部门执行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已达38部,执法职能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动植物防疫检疫、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业安全生产等6个方面。总的看,改革开放**年来,我国农业法制建设成就显著,农业执法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一是农业执法由分散走向综合,农业执法日趋规范,农业执法地位和执法形象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9个市(地)、1762个县(市)开展了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共成立了10个省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204个市(地)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1916个县(市)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植物检疫、动物防疫、渔政渔港监督等法律法规授权的专业执法队伍也得到了规范和发展。

二是农业部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已全部纳入综合办公,很多地方的农业部门也相继开展了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大大方便了申请人,得到了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为深化农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农业行政审批行为,农业部在中央国家机关中率先设立了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大厅,将原分散在各司局受理的行政许可事项,纳入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大厅统一受理,统一回复,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每一项行政许可项目都明确了审批内容、法律依据、办事条件、办理程序、承诺时限和收费标准。

三是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了部、省、县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截至20**年底,已建成部级(部级)质检中心323个,省、地、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1780个,检测范围涵盖产地环境、投入品质量、农产品等各个环节,检测技术人员达1.96万名,检测能力大幅提高。

二、当前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相比,农业执法体系建设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的不适应。

1.思想观念不适应。一是有的单位或个人对农业执法在全面履行法定职责、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及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有的单位或个人缺乏责任意识,存在“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管”、“重检测,轻查处”等倾向。三是有的单位或个人缺乏协作配合意识,沟通协调的主动性不强,办法不多,工作不到位,难以充分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四是有的单位或个人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不善于在现有法律中寻找工作的依据和手段。

2.体制机制不适应。一是农业执法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农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事后监管和检验检测体制尚未完全理顺。还有很多地方尚未实行综合执法,多头执法、队伍分散、力量薄弱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检验检测体系不够健全,检测技术和设施装备落后,检测能力和水平与农业部门日益繁重的农业执法任务不相适应。二是执法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各地在事后监管中往往各自为战,一些行政许可信息不及时、不具体,影响了对违法行为的及时认定和查处。

3.人员素质不适应。一是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现有农业执法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多,法律人才少,低学历人员多,高学历人员少,难以胜任日益繁重的执法工作。二是政治素质有待加强。一些农业执法人员碍于情面不愿执法,或者怕得罪人不敢执法,削弱了农业执法的权威。

4.保障能力不适应。一是科技支撑薄弱,较强能力、较高水平的农业科研机构数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修订滞后。二是执法经费不足,很多地方执法经费难以保障,有的甚至连人员工资都无法保证,“以罚养罚”、“收费养人”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三是农业执法装备陈旧、匮乏,很多地方缺乏交通工具、取证设备等必要的执法装备,执行重大任务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此外,农业执法没有统一着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执法的形象和权威。

三、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的思路

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农业部门要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执法体系,尽快完善农业执法体制,努力创新农业执法机制,大力提升农业执法能力,不断强化农业执法保障,切实履行农业部门法定职责,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健全农业执法体系。以事后监管、行政审批、检验检测为重点,加快形成机构合理、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农业执法体系:一是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构建以综合执法机构为主干、与法律法规授权机构执法相结合的事后监管体系。二是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以“一站式”综合办公为基础的行政审批体系。三是加强农业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构建以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为骨干的检验检测体系。

2.完善农业执法体制。加快改革步伐,整合执法资源,全面提高执法效能。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力争3年内,在全国农业县(市、区)全部实行综合执法,实现行政处罚职能统一行使,执法人员统一管理,执法力量统一调度,执法文书统一规范,为农业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大力推进行政审批综合办公,统筹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快推进农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增强农业执法的技术服务能力,提高农业检验检测机构公信力。

3.创新农业执法机制。建立农业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执法协调会商机制,建立不同层级、不同区域农业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机制,建立农业执法中的检打联动机制,建立执法监督检查机制和执法考核评议机制,进一步推动执法机制创新。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篇7

为了切实提高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深入开展,根据市农委要求,结合我市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实际,制订下半年执法培训工作计划。

一、培训目的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加强对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人员综合法律,业务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全面增强农业综合执法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工作作风过硬、廉洁自律、精通法律法规知识的行政执法队伍。

二、培训内容

1、综合法律知识。

《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纳要》等相关法律法规。

2、专业法律知识。

《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种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的特别规定》、《农药管理条例及实施办法》、《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肥料管理办法》、《海南省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3、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

《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海南省农业行政复议、听证制度》、《海南省农业行政执法责任考核、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农业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海南省农业行政处罚回避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4、邀请省植保、种子、土肥站专家到我市讲授农药、种子、肥料产品包装、标签标识管理办法及农资产品识假辩假知识。

5、部、省今年下半年有举办执法培训班的,争取选派执法人员参加;在条件具备时,选派执法骨干到先进省市考察学习。

三、培训时间和方式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篇8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综合执法;农业现代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5)15-0332-01

农业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资源与动力,运用各类信息平台,为农业发展提供农产品、农药、种子、化肥等供求信息,农业、农村产业政策信息,以及招商平台信息。农业综合执法是指为保障农业生产顺利开展,农业综合执法部门通过监督执法手段,对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执法监督。党的十后农业部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意见》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着力强化市场信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信息化水平,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各地农业部门纷纷建立信息化监管系统,加强了农资市场准入监管,加强了农资台账信息化监管,提高了农资执法监管效率。

山西省是一个农业小省,长期以来依靠煤炭工业带动经济发展,而随着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农业成为山西全面转型的重点与难点。回望发展的历程,山西农业产业状况落后、经营理念滞后、市场表现欠佳,发展相对困难。过去煤业的快速扩张,使农业被严重冷落,而现在吕梁人开始新一轮的思考与探索。作为山区地带的吕梁,要发展现代农业困难重重,必须依靠信息化技术。2013年,市委创造性地实施“8+2”农业产业化振兴3年计划,是吕梁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之举。在这一计划的带动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也必将进入到新的阶段。

1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认识程度不高

农业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保障[1]。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但在一些基层部门却存在着认识上的问题,地方政府不重视农业发展,农业部门领导不重视信息化建设,农业综合执法部分工作目标不清晰,工作重点不突出,这些认识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对现代化农业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1.2资金保障不足

近年来,虽然国家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增多,但是在许多基层部门,由于地方财政有限,再加上领导对农业的不重视,给予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安排份额较少,无法满足农业信息化的长远需求[2]。于是一些基层的农业综合执法部分由于资金保障不足,农业执法办公、速测等设备不能适应现代执法的需要,农业行政执法信息互动、资源共享机制相对落后,农资台账信息化监管系统运行不佳,零售店农资监管信息系统应用培训班举办期数较少,不利于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开展。

1.3信息化人才缺乏

一方面,农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信息化人才,而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更是如此。目前,许多基层的农业综合执法人员并非专业人员,法律法规知识相对薄弱,很难将信息化建设和农业综合执法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一些基层部门举办的农业执法信息化培训班较少,课程流于形式,再加上一些年龄较大的执法人员对信息化热情不高,信息化技术接受能力较弱,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

2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策略

2.1提高信息化认识

党的十和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了将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的道路,各级地方政府及农业部门,特别是农业执法部门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摆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将信息化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争取又快又好地做好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工作。另外,地方政府也需要制定好农业信息化规划,将农业信息工作纳入各涉农部门年终考核内容,鞭策农业综合执法部门的工作,提高总额和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水平。

2.2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

在提高农业信息化认识之后,政府部门就要加大对农业综合执法部门的资金投入,保障农业执法和农资监管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吕梁市农业综合执法要借“8+2”农业产业化振兴3年计划这股东风,申请经费项目,整合投入资金,建立各级农业执法联动机制,形成农业执法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团结协作、行动协调的格局。建立优秀的信息化监管系统,实现农资市场准入监管,实现农资台账信息化监管,提高农资执法监管效率。另外,在对涉农企业、店铺监管的同时,争取市财政信息化建设补助资金,加强对它们的信息化培训,强化试点单位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进一步推进全市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3-4]。

2.3建设信息化队伍

一方面规范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提高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者的法律法规专业知识,提高执法技能和业务素质,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氛围。另一方面通过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信息化培训,主要内容要包括农业投入品监管系统、农业执法通、农资零售店经营管理系统的操作应用,利用执法通设备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切实提升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水平。

3结语

随着国家对农业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也必将进入到新的里程碑。未来需要不断地研究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对策与方法,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4参考文献

[1]张新民.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展望[J].农业经济,2011(8):35-37.

[2]梅方权.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12):22-26.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篇9

一、努力做好涉农规范性文件制定

1、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认真贯彻省、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要求,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必要可行”的原则,努力将符合科学发展、切合我市实际、反映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求、体现农业部门职能转变和农业管理方式创新的经验做法上升为规范性文件。按照年初计划、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协调分歧、法律审查、讨论决定、签发公布的程序,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的起草任务。

二、加强普法宣传教育

2、健全完善学法制度。继续完善农委系统领导干部、公务员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坚持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并将其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坚持心中有法、自觉学法、带头守法,切实提高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3、突出普法工作重点。根据中央、省和市有关“六五”普法工作的统一部署,按照农业“六五”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认真做好规划和计划实施工作。深入学习宣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为核心的法律法规,确保农业“六五”普法取得新成效。

4、开展多种形式普法活动。注重把法律法规宣传和业务工作推进紧密结合起来,把法律法规宣传和执行法律法规贯穿融合起来,结合2012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日、12.4法制宣传日、“法律进乡村”和“法律进企业”等活动,注重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短信等媒介,扩大影响面,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不断增强农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和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

三、全面加强农业综合执法

5、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在加强日常监管和巡查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农事季节,组织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执法行动,重点开展以整治种子、农药、肥料、兽药和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为主要内容的农资打假保农集中执法行动,从源头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加强对群众生活中使用量多、危害性大的农资产品质量的抽检力度,加强违禁药物、隐性成份、有害微量元素等方面抽检力度,开展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执法行动。加强农资生产企业产品和使用环节投入品的抽检力度,加大对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使用违禁药物、销售不合格食用农产品等违法行为的立案查处力度,加大动物卫生监督和植物检疫违法案件查处,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6、加强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围绕“五有”(有机构、有队伍、有手段、有制度、有成效)目标,积极争取农业部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试点项目,为基层农业综合执法机构配备执法装备,提高执法能力。组织开展执法行为管理大检查活动,围绕“逐步实现机构建设正规化、人员素质专业化、经费投入制度化、执法监督经常化”和农业部“六不准”的执法规范,推进综合执法“规范运行、提高效能”,努力创建执法示范窗口单位,提升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水平。

7、完善执法工作机制。健全执法协调协作机制,积极推动综合执法、部门执法相互间配合协作,推进资源、力量、信息共享,形成执法工作合力。对重大执法活动、跨区域案件、涉嫌犯罪案件,要按职责分工协同联动,健全执法信息共享机制,积极开展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提高执法效率。

8、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改进执法方式和作风,积极推行说理性行政执法。坚持日常执法与集中执法结合、教育与处罚结合、处罚与服务结合,努力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积极探索推进行政指导制度,采取教育、劝导、示范等方式,为行政管理相对人提供法律服务、政策指导、技术支持,引导其自觉守法,切实做到疏堵结合。

四、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

9、做好农业执法证件管理。严格落实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执法人员管理档案,做好执法证件的审核、清理、发放工作,切实加强农业执法证件管理。

10、组织开展执法教育培训。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年度轮训和继续教育活动,开展办案实例教学,加强理论素质教育,不断完善提升实效的培训方法。切实提高农业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和办案能力,努力提升农业行政执法队伍整体形象。

五、大力推进依法行政

11、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要按照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完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机制。进一步规范决策行为,推进落实重大决策的听取意见制度、听证制度和公布制度。完善决策评估制度。

12、强化执法监督。继续开展农业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案卷评查活动,在各单位开展案卷自查自评的基础上,组织集中评查或互查活动,加强对行政处罚主体、执法依据和执法程序的监督,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办案水平。加大对行政处罚实施情况的督查,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不断规范执法行为。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篇10

儋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

根据《关于调整市部分事业单位及领导级别配备等问题的通知》(儋编办[2009]41号)精神,现就儋州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机构编制“六定”方案事宜上报如下:

一、单位名称

儋州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二、隶属关系

儋州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市农业工作委员会。

三、工作任务和职责范围

儋州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受市农业工作委员会委托,依法行使全市农业、水行政处罚权和水行政许可权。

(一)负责宣传贯彻国家和省有关行政执法的方针政策及农业与水务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