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运营规章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12:05

电商运营规章制度篇1

笔者认为从国家主体层面来说主要是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首先应加快立法速度,完善通信法律体系。为了满足wto进一步开放电信市场,规范电信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电信网络和信息安全,我国也陆续制订了一些法律,如全国人大在2000年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国务院相继了《电信条例》(2000年)、《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6年)、《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0年)、《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2002年)等行政法规;信息产业部制定了一系列部门规章。这些法规和规章适应了电信业对外开放的需要,其中,《电信条例》和《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是电信行业最主要的两部行政法规。但中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电信法》,对电信业的管制更多的是依靠条例和部门规章。这与美国1934年出台的《电信法》、英国1984年出台的《电信法》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国目前通信业立法速度太慢,过渡期即将结束而通信法律体系尚未形成,此外,通信执法主体的设定和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不健全。为了适应电信业进一步国际化的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国际电信服务贸易的原则和要求,尽快出台《电信法》,提高立法质量。?

其次应建立独立监管机构,实现对电信运营商的有效管理。由于中国电信业长期政企不分,造成了监管机构的错位。信息产业部是电信法规的主要行政执法机构,但在电信价格管制和电信基础设施及重大电信投资决策和审批上则由国家计委负责,有线电视网络及其他电信专网的管理也依然分散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这说明我国尚不存在独立的电信管制机构,造成多头管理,这既不符合wto的有关规定,也影响管理效率的提高。鉴于此,我们应尽快建立一个独立于所有运营商之外的电信监管机构,来实现对电信运营的正常监督和管理。?

从企业自身的主体层面来说应该积极的适应规则,特别是国际规则,提升市场应变能力,增强自身综合实力。首先可以借3g牌照的发放,积极进取移动通讯市场的重组和变革。3g时代的到来对国内的通讯市场的格局必定会产生一定影响。中国在2007年必定进入3g时代。3g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演进和服务的丰富,更重要的是产业格局和游戏规则的变迁。在3g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刻,如何构建紧密的产业链,并策动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是移动运营商面临的新挑战。运营商整合产业链、构造生态系统的能力决定着3g业务发展的状态。韩国的cdma产业的发展得益于零部件产业、终端机产业、系统产业和运营服务产业为一体的体制,通过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链。这种体制的实施使cdma从开发到推广、到服务、到市场整体全面地突破和发展,从而使韩国从移动通信的落后国家一跃成为移动通信强国。 从四大运营商的经营现状看,中国移动实力最强,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均居首位,原本一直经营状况不佳的中国联通现在已经渐渐走出困境,而两大主要以固话为主的运营商的营业收入增长和利润增长都已显出疲势,这将促使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将借3g牌照发放之际积极争取进入移动通讯市场。在3g的技术选择和技术支持上,我们一方面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的研发,以期拥有更多的技术标准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借“请进来、走出去”的契机,利用国外成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技术上的跨越。

再次,通过差异化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电信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非常明显的行业,具有较强的自然垄断性。但与此同时,无论从国外还是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电信业又是一个竞争性行业。由于3g关系到上千亿投资,建一张覆盖全国的3g网络,投资可能接近2000亿元,如何布局以避免3g网络重复建设,就成为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如果不加控制地增加进入者,引来更为激烈的竞争,会将一些运营商带入资金的泥潭,这对中国电信业的健康发展将是致命的打击。在电信市场开放的情况下,这种影响还会进一步加大,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电信业的发展。有鉴于此,中国有关部门应该合理控制3g牌照的发放数量,新的市场竞争者如中国电信或中国网通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将发展重点放在优质的现有本地用户和宽带用户上,尽量避免与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展开正面的价格战,努力实现规模效益与有效竞争之间的平衡。构建后的格局应该能够同时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性和电信业的市场经济效率,是两者之间的一种平衡。这其实就是经济学中提到的“马歇尔冲突”:如果只强调规模,垄断是最好的,但没有竞争的压力,企业可能生产经营效率低下;如果竞争过分、过度的话,企业又没有市场规模,成本大幅增加,也无法达到优化社会资源的效果。?

最后,通过优质服务,培育用户忠诚度。用户忠诚度是电信运营商取得竞争胜利以及扩大和保持市场份额的关键。在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外资的进入,我国电信运营市场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市场份额的竞争,是争夺用户的竞争。只有服务质量好的电信运营商才能培育用户的忠诚度,防止用户的流失,扩大新的用户群。跨国电信公司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明显高于我国电信运营商。为了能与竞争对手,尤其是跨国电信公司展开竞争,我国电信运营商必须苦练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首先,从上到下都要树立市场观念,转变服务态度,以“消费者满意就是我的最大满意”为标准。其次,建立健全电信运营商的各项服务制度,根据消费者的反映和管制部门的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服务水平。第三,严格按照有关电信业的服务标准提供电信服务。这些标准包括《电信服务标准(试行)》等。最后,熟知市场细分,培育高消费用户。因为高消费用户的支出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而且比较稳定。在加拿大,14%的用户带来平均月收入的53%,且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因此,要将用户划分得越来越细,并针对其需要制定多种服务选择,从根本上做到用户需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总之,在wto要求中国全面开放电信后,我国电信运营业将面临更大的市场开放和国际竞争的压力,在全球竞争环境下,如果中国电信运营商能够抓住机会,不断改革完善自己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中国政府提供给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竞争平台,与世界电信巨鳄展开全面竞争。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必然能在世界电信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给国家发展带来更大的收益。?

电商运营规章制度篇2

三大运营商不约而同地选择在互联网等新兴业务领域迈出混合所有制的第一步,既有从全局出发的政策考量,也是面对业务融合与竞争不得不做的现实选择。新兴业务领域的混合探索

基础电信业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不同国企的功能界定、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国家安全维护等问题相互纠缠,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等待有关部门统筹确定一揽子改革方案。

相比较而言,竞争性的增值电信业务较为单纯,按照中央关于改革措施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要求,在混合所有制上先行一步顺理成章,也可以为将来主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积累经验。

面对ott业务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行业内愈演愈烈的竞争,运营商的传统业务收入增长乏力、成本大幅上升、利润开始下滑、“管道化”风险显现,面向互联网的内容、应用、能力开放平台等新兴业务在运营商长期产业布局中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

运营商将自身的业务转型概括为三条曲线(语音、流量、内容和应用)的博弈,如果说语音曲线是运营商跟时间在赛跑、流量曲线是运营商之间网络和服务的比拼,那么内容和应用曲线则是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面对面地短兵相接。

其实,三大运营商很早就已经开始在互联网领域布局。

几年来,虽然得益于母体的资源支持和互联网产业的繁荣,这些互联网业务单元在客户规模、业务收入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长,但总比互联网行业慢一拍,错过了支付、位置、社交等一个又一个业务爆发的时间窗口。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运营商的互联网业务单元从人员结构到体制机制都继承了电信行业的老套路,组织僵化、流程繁冗、养尊处优、缺乏动力、创新不足,开发、决策、运行、激励机制与互联网水土不服。而业务单元的股权结构或者话语权格局相对单一,更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想按照互联网行业的规律改造运营商的互联网业务单元,就必须通过引入合作资本、调整优化股权结构来实现公司治理和运作方式的实质性改变,混合所有制自然成为题中之义。

但混合所有制仅是运营商互联网业务战略中的一环,同时也不仅仅是引入其他投资者和员工持股那么简单。

事实上,运营商此前组建的互联网公司也不乏与他人合资者,比如中国电信的易信和中国移动的卓望,但产品和运营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便是在公司治理和运作过程中没有赋予其他股东足够的话语权,导致公司过多继承了电信行业的体制机制,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

在这场混合所有制的长跑中,如果说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实现员工持股是出发点,那么新公司基因上的“去电信化”和关系上的契约化便是两个落脚点,而按互联网行业规律办事和坚持市场化原则,则应作为跑道贯穿始终。基因上的去电信化

基因上的“去电信化”并不是简单否定运营商母体对新公司的一切影响,而是在引入投资者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投资者互联网基因的带入,帮助新公司按照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规律重塑战略、再造组织、搞活机制、打造产品。

重塑战略的关键一在于开放,二在于取舍,必须在战略上克服电信业全程全网、但求我有的封闭保守思维和片面追求“大而全”的产业布局惯性。互联网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环境,一个企业不可能上下通吃,也不可能独力打造一个孤立封闭的自循环产业链。

脱离了运营商母体的新公司,要学会在“成人之美”和“借人之光”中创造价值,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有限的资源和投入聚焦于存在比较优势的领域。

再造组织的核心是以集中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替代属地化的利益格局,以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替代科层化的管理体系,由此来适应互联网业务一点接入和快速反应的需要。

在新技术条件下,按照专业分工开展集中化管理、运维、支撑,变条块分割的生产组织为条条下的集中专业运营,实现前端属地化、后端集中化,也是电信行业低成本高效运营的大势所趋。新公司的尝试可以为运营商母体的改革积累经验。

搞活机制是指在内部管理上给新公司松绑,允许其按照互联网行业的规律和企业实际管人管事配资源。

在用人机制上,取消国有企业用工编制的上限,按照实际需要配备人员,以市场化手段聘用人员,突破职务职级逐级晋升的限制,按照绩效实现人员能上能下,打开专业技术人才非管理类上升通道。在薪酬激励机制上,取消工资总额的限制,推动薪酬市场化,按行业规律确定薪酬结构,推行员工持股,实施股权激励,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探索向项目团队整体授予期权允许团队内部自由分配。在考核机制上,改变传统的Kpi考核模式,将核心指标由业务收入、利润调整到用户数量、占有率上来,适当关注利润率和成长率。

在投融资机制上,要为新公司的资本运作和腾挪创造更大空间,合理设定新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投融资决策权限,允许其一定额度内自行决策收购、出售、换股等投融资事项,以资本的力量撬动业务布局。在内部资源配置上,实施项目制,强化对产品经理的授权,权力和资源向产品经理下沉,开展内部不同项目团队的竞争,各项目独立核算,按照市场反应配置资源,机构间的协作可以内部结算,团队内的激励可以自由决定。

在退出机制上,从市场和自身实际出发有所取舍,关注退出可实现的财务回报,实现可进可退,不脱离市场化原则搞“输血”。

上述对新公司基因的改造千头万绪,归根于新公司脱离运营商母体的独立运作,而混合所有制恰恰是实现独立运作的前提和保障。

一方面,混合所有制可以帮助新公司克服改革的阻力和障碍,突破政策的限制和束缚。如果不引入混合所有制,新公司的所有投资、人员都来源于运营商母体,从理念战略到体制机制,所有的企业基因都难免随着人员和文化而带入,触及既有利益格局和传统运作方式的各项改革将举步维艰、突破无门。

同样,不引入混合所有制,用工、薪酬、决策等机制都还必须受制于有关国有企业监管政策的刚性约束,在重大商业决策上也更容易受到非市场化因素的干预和影响。一旦在混合所有制上取得突破,公司则可能享受国资委对此释放的政策红利,回归正常公司治理也有利于公司回归市场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混合所有制可以为新公司带入互联网行业基因,并提供资源和业务上的协同。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新公司的基因,所引入的便不能只是财务投资者,而必须是战略投资者,能够帮助新公司脱胎换骨、伴随新公司持续成长,包括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专注于互联网领域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等。

他们要么是公司进入互联网领域的教头和资助者,能够在战略制定、治理结构、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为新公司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可信赖的资本支持,通过人才、经验、模式、资本的输出帮助新公司尽快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要么是新公司的协同者,能够与新公司实现资源协同和产品互补,能够彼此提供入口、内容、通用能力,帮助新公司选择符合自身实际、契合流量战略、有利能力布局、具备成长性的项目,可以尽快融入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关系上的契约化

如果说基因上的“去电信化”是混合所有制的鲶鱼效应使新公司回归互联网行业规律、焕发内部活力,那么关系上的契约化则更具聚焦于按照市场化原则调整新公司与相关主体的外部关系。

从契约的角度重新定义新公司与运营商母体、战略投资者、董事会、管理层、员工等相关主体的关系,落脚于改进公司治理和理顺合作结算两个方面。

混合所有制下,新公司应当建立一套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公司法理论将公司看成一系列明示或默示的合同安排,即所谓的公司“契约关系”理论。在公司这种经济现象中,各种组成人员通过一系列合同明确各自的角色,形成权利义务关系,最终缔造公司的存在。这一理论有效地解释了公司与组成人员之间的平等主体关系和公司意思自治原则。

从上述理论出发,引入混合所有制之后,新公司与运营商母体之间便不再是类行政化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运营商母体只是公司的股东之一,与其他战略投资者、持股的管理层和员工在股东地位上并无二致。

公司章程作为他们制定或接受的共同契约,对他们产生约束力。股东只能在公司法和章程规定的事项范围内,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尽管运营商可能是大股东,但也只能和其他股东一道,通过行使表决权来选择董事、决策股东会职权范围内的其他事项。

如果是有限责任公司,只要章程有规定,股东的表决权甚至可以不按照出资比例分配,并且任何股东都不能随意干涉公司事务。

运营商母体必须改变通过发文件指挥下属公司的管理方式,不能对公司的具体业务指手画脚、横加干涉甚至越俎代庖。公司运作的独立性将因其独立人格而获得法律确认,并凭借多元股权结构最终得以落实。

相应地,公司、股东和董事、监事之间也是平等主体间的契约关系。董事会是公司的日常决策机构,由股东会选举产生、对股东会负责,但其职权范围来源公司法和章程(董事、监事默示接受的共同契约)。除法定职权外,公司法允许公司章程对董事会职权进行补充性规定。

考虑到互联网行业灵活、创新、瞬息万变的特点,应当通过章程赋予新公司董事会更大的权限,比如一定金额下投融资和资产出售的决策权、股东会授权下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计划的方案决策权,等等。董事、监事一经任命便在该范围内行使职权,一人一票,并对公司(而非股东)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

董事、监事行使职权的行为仅代表他个人的意志、操守和商业判断,而不必听命于选举他的股东。股东会可以决定董事、监事的薪酬和激励方案,设置经营业绩考核指标。董事、监事接受任命后,即视为与公司达成薪酬和激励协议,公司应当根据期末的经营业绩考核情况兑现薪酬和激励方案。

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在内的高级管理人员,由董事会产生、对董事会负责。公司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同样享有公司法和章程(默示接受的共同契约)规定的职权,并根据公司内部规章将权力授予公司的有关机构和人员。

公司章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总经理职权进行补充,比如赋予其在董事会一般授权下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计划的执行权等。董事会同样不应越权干涉总经理行使职权。董事会决定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和考核方案,并由公司将其转化为与职业经理人的劳动合同。同理,核心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也是劳动合同和股权认购合同关系。

在公司治理结构和日常经营管理中,新公司和各类组成者之间都是平等主体的契约关系,基于自愿和市场化原则而建立。各自的职权范围因公司法和章程的规定而具有确定性,不应被越权干涉。

这是一个过于理想化以至于实现起来非常艰难的公司治理结构,但它是混合所有制下新公司独立于运营商母体的方向性保障,是获得市场化活力的源泉。

除了公司治理,新公司不可避免地将与运营商母体、战略投资者展开资源协同和业务合作。这种协同和合作同样是契约关系,应当坚持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在新公司成立初期,运营商母体可以将资源和能力向新公司适当倾斜,但应当将其视为投入并予以权益化。从长期看,无论是接入还是结算,都应该按市场化规则进行,应当避免电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的交叉补贴。

综合来看,运营商互联网业务单元的混合所有制是一系列复杂的业务和制度安排,不能简单化为对外引资和职工持股。这个过程要关注运营商母体的改革诉求和决心,要关注战略投资者的基因带入和协同效应,关注股权激励效果和节奏。改革的一切部署都应当围绕着新公司的独立运作展开,最终落脚于企业基因的“去电信化”和主体关系的契约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场改革内容庞杂,过程艰难,需要系统的规划和长期的坚持。任何简单化、草率化的颟酣和莽撞,到头来都可能葬送这场改革。

无论如何,我们还是期待着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新公司脱胎换骨,真正成为遵循互联网行业规律、坚持市场化原则的市场主体,摆脱戴着镣铐在悬崖上舞蹈的危险与尴尬。

电商运营规章制度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支付结算操作风险管理

在我国新常态经济建设下,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电子支付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愈演愈烈,相比于商业银行传统的“三票一卡”业务,现代电子支付、快捷支付、闪付等新兴业务的支付结算风险加大,呈交叉感染态势。因此,一手抓业务发展,一手抓操作风险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迫在眉睫。

一、支付结算体系概述

(一)支付结算体系

支付体系是商业银行为了给客户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完成货币债权转移而进行的一系列综合安排,包括支付业务、支付渠道、支付系统、支付条线组织架构、支付监管要求和支付相关运维操作管理制度等。

(二)支付结算业务

现代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主要以传统的“三票一卡”(汇票、本票、支票及银行卡)为主要支付结算工具,以电子渠道结算为发展趋势。主要包括现金、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定期借记、定期贷记传统支付方式,票据类支付工具和卡基类支付工具和新兴电子支付工具。以某城市商业银行为例,近三年主要支付结算工具使用情况如表1-2所示。

由此可见,商业银行非现金支付工具得到广泛使用,传统的支票类业务依然占据重要位置,现代化支付系统汇兑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支付结算工具,已远超传统的汇本支业务,占据主导地位。

(三)支付清算系统

在我国,支付系统可以分为三类,即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清算系统及第三方支付清算系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便捷的金融支付服务,各层级的支付系统逐渐相互连接,相互补充,构成了中国支付清算体系总体构架。

商业银行支付清算系统是支撑各种支付结算工具和社会资金运动的大动脉,实现了全国商业银行点对点连接、实时清算,加快了社会资金周转,提高了支付结算业务资金清算效率,降低了支付结算业务风险。

二、支付结算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部门规章制度滞后,支付结算业务监管流于形式

我国商业银行以监管部门制定的《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度为支付结算管理依据,但上述法规制定时间过长,已远远落后于当今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管理要求。目前商业银行支付系统发生了大变化,结算票据较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公转私业务条件进一步放宽和简化;对一些新兴业务,例如电子印章效力等电子银行业务问题尚需制度规范;空头支票行政处罚流于形式等等问题需重新修订和规范。因此,支付结算监管制度从某种程度上已丧失其业务指引、督导和约束作用,亟待重新修订和完善。

(二)商业银行重业绩,轻管理,支付结算业务风险意识淡薄

商业银行重经营、轻管理,重存款、轻结算,注重效益、忽视风险防范。过于抓存款、贷款等业绩指标,注重规模效益和利润,忽视风险管理和监督职能的发挥。

(三)商业银行内控不力,造成违规违章操作

当前,商业银行建立的内部管理制度中有些管理制度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内控控制流于形式、有章不循、违规违章操作是导致商业银行各类风险案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四)商业银行流程因素带来支付结算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转型与改革的背景下,营运集中化处理渐成趋势,将会计业务处理由前台网点串行操作转变为后台中心的集中并行处理,使全面风险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其操作风险主要根源于人员、流程、系统等方面。

1、人员因素

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员工道德原因、因岗位职责混淆或因业务操作生疏而引起操作风险。

2、流程因素

主要包括内部作业风险和流程外包造成的风险。前者是由于业务流程设计缺陷导致作业流程在安防、制约监督机制方面出现问题,从而形成的风险;后者是在业务外包时因操作或管理问题而引起外包商履职不力,进而危害银行经济利益。

3、系统因素

指因业务系统失灵、或存在漏洞、误操作等因素而造成商业银行损失的风险。

(五)人员素质因素带来的支付结算风险

指商业银行业务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不能胜任其岗位工作;或在当前商业银行业务知识和业务系统更新快、业务岗位调整频繁的情况下,业务人员不能适应新业务知识,接受程度较差,从而带来支付结算业务操作风险。

(六)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带来的支付结算风险

目前,商业银行虽然在电子渠道业务领域采取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比如设置用户名与密码、动态口令等,但仍然面临一些技术和业务风险,事前防范为主的防控体系潜在危机越来越大。技术风险主要包括设计缺陷风险、技术漏洞风险、及黑客攻击等风险;业务风险主要是因一些客户对操作系统不熟悉导致误操作或因安全意识不强将账号、密码等泄露他人产生的风险。

三、支付结算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监管部门、商业银行内部支付结算制度

商业银行监管部门应充分借鉴国外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管理先进经验,结合目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修订落后或不适应现行支付结算业务的相关法规制度和管理办法。修订后的《支付结算办法》应涵盖最新支付结算业务操作流程、新兴支付结算业务介绍和风险防范。对电子渠道业务内容进行重点修改和明确,切实起到指导和规范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作用,为支付结算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特别是强化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需尽快构筑比较完善的电子银行法律体系。

(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支付结算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应加强支付结算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将支付结算管理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转变业务发展方式,创新服务渠道,深入研究新业务新做法,重视支付结算业务风险管理。应在健全支付风险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应明确商业银行、政府部门等对金融风险的管理责任,制定应急救助方案、长效保障机制,共同努力化解支付结算业务风险;还应增强商业银行的经营实力与发展后劲,弱化操作风险。

(三)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监督制约机制

1、健全完善岗位责任制

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各业务条线、重要岗位和重点环节的业务流程制度,特别是重要岗位应严密内控,实施科学的内控岗位分工。采取监控措施,加强操作流程管理。例如近期为加强身份核实,某城商行研发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录音录像功能,使个人身份识别和开卡环节更加科学严密。

2、健全内控制度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评价,是对银行各条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和运行结果独立开展的调查、评估、测试和分析的系统性活动。

支付结算业务操作风险评价选取重要业务建立控制点,通过建立样本对风险点进行评估,最终确定各项支付结算业务内控风险比率。指标数值的获取大部分通过非现场系统模型库跑批,随着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侧重点的相应变化,适时调整各项指标的权重占比,从评价结果中归纳出各分行内控管理的缺陷环节,并选取样本对风险点进行验证,以对支付结算业务起到警示监督作用。对支付结算业务操作缺陷从制度的完备性、流程的合理性方面考虑控制薄弱环节,健全内控管理,防控支付结算业务操作风险。

(四)强化流程因素带来的支付结算业务风险管理

1、制度规范

在支付结算业务大集中的趋势下,建立科学有效的业务制度是支付结算业务高效、低风险运营的基础和根本。应多方衡量业务集中化纳入范围,科学设计业务流程及业务环节风险控制措施。科学评估制度的合理性,并根据业务处理和风险控制要求对业务流程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2、检查辅导

在对传统业务处理方式的检查辅导基础上,强化业务集中处理的风险研究,定期对相关业务进行专项检查,防患于未然,并确保业务集中化高效运行。

3、系统建设

营运集中化处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因而更依赖高科技信息和影像技术,易导致信息系统新型操作风险。应从以下方面来规避风险:

一方面要做好信息系统技术保障,设计及维护好系统,优化和拓宽系统功能,以满足集中化处理业务系统风险控制要求;另一方面要针对外部突发事件建立有效应急预案,将操作风险减少到最小。

4、优化组织架构

建议建立商业银行总分行前后台分离的集中操作支付结算业务服务体系,探索专营机构等多种经营组织形式。建立包括作业中心等完整的业务集中处理中心,实现后台业务的集中管理,提升营业网点业务处理效率,促进网点营销化转型。

(五)强化电子银行技术风险管理和客户安全意识的提高。

首先是要加强电子银行技术风险管理,确保电子银行技术安全可靠。其次,将电子风险纳入全行统一风险管理体系,实现电子银行全渠道、全流程风险监控,向以数据为基础的管理方式迈进。

(六)人员管理

商业银行在日常管理中要培养、引进电子银行专业人才,要加强对临柜员工思想道德及责任心的教育,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和学习,防范员工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应积极开展业务宣传活动,培养自律学习型团队,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员工风险责任意识。加强一线员工业务培训,定期组织技能竞赛,同时加强柜员考核和员工管理,从而防范支付结算业务操作风险。

四、结束语

综文章所述,为防范银行支付结算操作风险,应从建立健全支付结算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内控管理、电子银行风险管理和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着手,建立统一科学的支付结算体系,不断完善支付结算业务管理体系,健全支付结算业务风险预警监督机制,才能降低支付结算风险,保证支付结算体制正常运转,满足广大群众支付结算业务需求,最终促进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冰.加强商业银行支付结算操作风险管理的思考[m].河北金融

[2]王曦晶.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风险与控制分析[J]时代金融

[3]《北京金融评论》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金融评论》编辑部

[4]马晶晶.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管理研究

[5]耿军.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6]黄诗娴.支付结算业务风险及防范要点介绍[J].经济研究导刊

电商运营规章制度篇4

【题目】移动宽带产品营销有效方式探究

【第一章】某企业移动宽带营销研究绪论

【第二章】市场营销理论和文献综述

【第三章】【第四章】移动宽带业务目标市场定位分析

【第五章】移动宽带业务市场营销策略

【第六章】宽带产品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结论/参考文献】通信企业移动宽带业务推广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XX移动宽带业务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1XX移动宽带业务简介。

XX移动自2009年起发展家庭宽带业务,始终坚持以客户为导向,立足高起点,持续投资建设,做优服务,在家庭宽带市场取得了一定成果,获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截至2016年底,XX移动用户数已超千万。为响应宽带中国和宽带江苏战略目标的实现,XX移动不断优化网络资源配置,积极响应国家提速降费号召,在提供优质、专业的宽带业务同时,合理降低资费水平,向广大用户推出了好用但不贵的极光宽带业务。

与传统宽带业务相比,极光宽带充分利用中国移动4G用户资源,推出了至尊家庭宽带、包年宽带和消费送宽带[12]三种业务模式。其中至尊家庭宽带业务是指用户开通4G飞享家庭套餐后赠送50m、100m或200m的宽带服务;包年宽带是指在手机消费满一定数额的情况下(通常费用很低),另外再支付一定的宽带费用享受移动50m或100m的宽带服务;消费送宽带和包年宽带类似,只是后者是一次性支付全部的宽带费用。

优质的宽带产品和服务除了丰富的业务模式外,还与宽带产品本身的速率和稳定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XX移动宽带接入方式主要包括光纤到户(FttH)和光纤到楼(FttB)两种方式,其中FttB最大可提供100m宽带接入,而FttH可支持最大200m的宽带接入。

从目前技术水平和成本因素考虑,FttH是当下最优的接入方式。随着我国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XX移动正通过实施接入网光纤化改造,光纤到户普及率不断提高,宽带用户的接入速率和接入质量获得显着提升。

在宽带业务服务方面,XX移动也不留余力。XX移动为了满足广大用户的宽带使用需求,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宽带服务。一是在宽带已覆盖区域,推行宽带快速装移机及修障服务,提供宽带安装和修障进度查询服务;二是根据用户预约时间提供装移机等服务;三是公开公布两天装机、一天维修、超时赔付宽带服务承若,为用户提供高品质服务;四是宽带包年用户自协议期前一个月和到期的次月,提供到期提醒服务,通过宽带网页推送、手机短信、电话外呼、上门服务等方式,将宽带协议到期时间、续约途径等信息及时准确的通知用户。

3.2peSt环境分析。

3.2.1政治因素。

2017年初,工信部的《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13]提出到2020年,宽带中国战略各项目标全面实现。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14]。实现这一宏伟战略目标,离不开全国各地各宽带运营商的建设与规划,而在这过程中,XX移动无疑走在了华东乃至全国的前列。

2016年,XX地区全市互联网固定宽带用户数达到2877.2万户,普及率36.1户/百人;全省FttH用户数达到2024.1万户,FttH覆盖家庭达到6075万户,居全国第3位。全省使用8m及以上带宽接入产品的用户达2478.2万户,占全省总宽带接入用户数的92.3%,比东部地区高1.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3个百分点;使用20m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的用户数达2106万户,占全省总宽带接入用户数的78.4%,比东部地区低0.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15]。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江苏宽带市场是一块大蛋糕,在国家多项政策的刺激之下,全省能够很好的落实,在此基础之上,无论是电信、联通还是移动,都需要不断更新宽带营销策略,在这场激烈的宽带市场争夺战中占据有力位置。

3.2.2经济因素。

江苏省[16]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截至2016年底拥有人口接近8000万,GDp总量76086.20亿元,人均GDp95259元。下辖13个地级市,其中苏南地区被誉为中国最繁华的城市群。2017年是党的召开之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落实全省十三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江苏将奋力推进网络强省建设的步伐,以新作为助力两聚一高新实践。在国家和全省的利好政策之下,江苏固定宽带业务市场一定大可作为。

3.2.3社会因素。

根据《江苏省十三五信息通信业发展规划》要求,充分发挥南京、苏州、镇江、扬州等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典型示范效应,持续推进全省光网城市建设,推进网络平滑提速升级。推进光纤宽带网络深度覆盖,新建区域直接部署光纤网络,已建区域加快光进铜退网络改造。到2020年,宽带接入实现万兆入商务楼宇、千兆入楼、双百兆入户,全省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82%。

江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江苏每年的常住人口均在增加,已由2012年的7920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7998.6万人[15]。江苏还是高等学府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仅南京市就有53所大中专院校,在校大学生约有40多万,稳定的人口增长拉动固定宽带用户数的增长,为宽带市场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可能。

3.2.4技术因素。

FttH作为目前性价比最高的宽带接入技术,已经被业界广泛应用在宽带业务中。FttH的优点众多,一是它是无源网络,从局端到用户端均可做到无源;二是它带宽大,且适合较长距离传输;三是技术成熟,可承载多种宽带业务类型;四是它成本较低,原材料丰富。

正是FttH这些优良的技术特点可以完美的契合宽带业务的迅速发展。XX移动虽然是宽带业务市场的新进入者,但是XX移动拥有大量的移动用户,并且可以实现在宽带市场上持续性的高投入。所以,XX移动有实力在本地区宽带市场是占据一定的份额。

3.3五力模型分析。

XX移动作为本地区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之一,与当地电信、联通在全业务方面进行直接竞争,但本文希望通过全面分析,尽可能多的考虑多重因素分析XX移动的竞争环境。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五力模型分析法通过分析五种竞争作用力,可以为企业分析竞争环境提供重要依据。

3.3.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与宽带业务息息相关的的供应商主要包括内容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尤其后者的关联程度最高。随着近几年提速降费不断推进,宽带运营商的利润空间面临着不断被压缩的困境,为了摆脱这样的困境,宽带运营商不得不想方设法节约开销,采取省级和集团两级集中采购方式正是为了在采购方面节约成本的主要措施。

集中采购设备类型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核心层设备,这一类设备的主要特点是对设备的性能要求较高,因此这些设备的可选供应商较少,所以运营商的议价能力较弱。早前该领域一直被国外设备供应商如思科、贝尔和爱立信等巨头所垄断,随着近几年华为、中兴和新华三等国产设备供应商的快速崛起,这对国外设备供应商形成了强烈打压,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宽带运营商的议价能力有所提升。另一种集中采购的设备是接入层和汇聚层设备,也包括一些通信材料等,这类设备的主要特点是技术含量不高,一些中下设备供应商也可参与其中,这就使得该市场中供应商较多,而各个供应商为了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不惜使用价格战这样的手段。但现今很多宽带供应商并不是通过出售设备来提高收入,而是通过售后的增值服务如培训、维保等获得较多收入,这就使得宽带运营商在与设备供应商之间的议价过程中处于被动局面。

绝大多数用户接入宽带是为了获得海量的互联网资源,而这些资源主要掌握在如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手里,我们也称这些互联网巨头为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

总的来说,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与宽带运营商是相辅相成的,但从实际市场发展来看,还是宽带运营商的议价能力较强。如2017上半年,乐视因拖欠中国移动部分服务器维护费用,中国移动毅然停止使用乐视视频资源。所以,宽带运营商在内容提供商的选择方面还是具有较大的选择权。

3.3.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宽带业务主要面向家庭用户和企业用户,宽带运营商对这两者的议价能力各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单个家庭用户和单个企业用户的利润相差巨大。

对于家庭宽带用户,如果有两家以上的宽带运营商接入,那么宽带家庭用户拥有一定的议价能力,但却十分有限。因为电信宽带业务是国家垄断行业,家庭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并不大,即使近几年媒体不断曝光宽带市场上种种不规范行为,国家也出台多项相关规章制度,但无疑这只是挤压了一些规模较小的宽带运营商,对于国有三大宽带运营商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压力。

对于企业用户而言,这样的宽带接入用户往往资费很高,各大宽带运营商都不想放过这样的大客户,所以各个都使出浑身解数,绝大多数宽带运营商都成立集团客户部,目的也在于此,因此这样的宽带用户反而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3.3.3新进入者的威胁。

宽带业务市场曾经是国家完全垄断市场,但随着2014年12月25日工信部《关于向民间资本开放宽带接入市场的通告》,民营宽带运营商允许进入宽带领域。伴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广电运营商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在宽带市场上大干一场。作为宽带业务市场的新进入者,民营宽带运营商和广电宽带运营商的出现势必会对三大运营商的宽带业务造成一定的冲击。

民营宽带运营商与传统电信运营商相比,在网络覆盖范围与网络质量都不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利用价格和促销手段获得一部分市场份额。而宽带业务又是一种需要前期大量投入的业务类型,而且绝大多数的网络内容资源掌握在如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这样的企业手中,要想获得网络内容资源,必须支付高额的出口费用,这直接影响到民营运营商的利润空间。

广电宽带运营商拥有媲美传统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覆盖范围,同时也拥有传统电信运营商所不具备的电视直播资源。但由于广电运营商的网络覆盖主要是窄带类型的传输介质,这一类介质已经不适用于高速度、大带宽的宽带接入业务,所以广电运营商需要在这一方面支出额外的大笔费用进行网络线路的改造。同时,由于国家不断推进三网融合,民间学者也在不断呼吁,这使得本身广电运营商最大优势的电视直播资源也被传统电信运营商蚕食。

总的来说,宽带市场中的新进入者与传统电信运营商相比还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竞争优势,新进入者所带来的威胁短期内并不会影响到传统电信运营商。

3.3.4替代品的威胁。

对于固网宽带业务而言,4G和wLan业务属于最大替代品威胁。目前,无论是电信、联通和移动,4G网络已经大规模部署,从4G网络的覆盖范围和网络质量两方面综合考虑,如今的4G网络已经相当成熟和可靠。在高铁和城市地铁车厢中都能看到使用手机浏览各种信息的用户,这也是4G网络最大的优势更为便捷的接入。但随着4G网络的不断完善,运营商大量的投资份额将向固定宽带业务倾斜,这反而对固定宽带业务是一个利好因素[17]。再者,4G网络是通过流量进行计费,目前来看费用较高。而固定宽带可以包月或者包年,费用远低于4G网络。wLan是前几年各大运营商热炒的一个技术无线接入技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目前只是在某些商场和写字楼等公共场所部署,无论是覆盖范围还是网络接入速率都不尽如人意,目前已经淡出运营商主流接入技术。就中国移动wLan业务而言,其资费价格虽然较4G资费便宜很多,但接入速率只相当于2m带宽,只能满足一般办公环境,难以承载如视频、图片等大带宽的互联网业务。

综上所述,4G和wLan业务各有优点,这也是对于固网宽带的最大威胁所在。

3.3.5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表3.1是国内三大运营商截止2016年底宽带用户数和市场占有率,中国移动宽带业务的快速崛起改变了以往电信、联通独占天下的竞争格局,使得本来就竞争十分激烈的宽带市场变得更加残酷。

在江苏市场上,三大运营商在城市、乡镇甚至是农村基本都实现了固定宽带全覆盖,所以在覆盖范围上三者都属于直接竞争。而电信作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运营商,其定价策略、促销策略和渠道策略等方面都具备极强的竞争力,XX移动相比作为市场追随者,在多个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定价策略。

为了能更好地说明三大运营商在固定宽带业务上的定价策略,笔者走访当地三家运营商营业厅全面了解宽带业务的价格,并结合网友对三家宽带质量的评价,对比分析得出三家的定价策略。

从上述各运营商宽带业务定价来看,各运营商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其宽带产品的划分也不尽相同。例如,移动最低带宽为50m,而电信和联通提供了8m和20m带宽的选择,虽然用户的选择余地更大,但是从定价上看,用户更多的倾向于选择价格接近,带宽更高的移动宽带。

在宽带优惠幅度的角度来看,移动和电信均有两年期的优惠政策,而联通则没有提出两年宽带另有优惠的定价策略,这不利于稳定已有消费者群体,对保持客户存量方面十分不利。在高带宽方面,仍然是移动和电信占据优势,如果单纯考虑价格因素,那么电信200m的价格是移动200m价格的2.5左右,从消费者角度看,大多数用户望而却步。而在用户体验方面,电信和联通均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成熟稳定的网络架构,用户体验较好,相比较移动由于刚步入宽带业务市场,在网络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只能依靠中国铁通和一些第三方出口疏导它网流量,用户体验较差。但随着移动在宽带业务上的稳定持续投入,这一方面的问题相信会很快得到解决。

综上所述,电信宽带属于高价格高质量,可以被定性为优质优价;联通宽带属于价格居中同时具备高质量,可以被定性为物有所值;移动宽带属于低价格低质量,可以被定性为经济实惠。

(2)促销策略。

XX移动的在促销活动中都会强调自身的优惠政策,无疑这是移动宽带最大的卖点,一年50m宽带399,两年50m宽带699。相比较本地区的电信和联通,这样的价格十分亲民。XX移动借助海量移动用户资源的优势,采取移动手机话费补贴宽带业务的促销策略,而且可以看出这是不计促销成本的,如全家手机消费满98元可办理50m宽带,每月30月,再补贴240元话费。

本地区的电信也存在类似的促销策略,即20m宽带一年800元,两年1400元。相比移动而言,价格较高。但鉴于电信宽带的品牌效应和高质量体验,仍受众多消费者喜爱。相比较本地区联通宽带业务虽然拥有高质量的网络和资源,但受制于公司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无论是在营业厅数量还是促销活动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并未形成让市场认可的促销策略。

电商运营规章制度篇5

经销商编号: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执照号码:_________

法人代表:_________? ?

地址: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

电子邮件地址:_________

甲方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组成并有效存续的中国企业法人,根据乙方的申请,甲方授权乙方为甲方的销售加盟商,按甲方委托范围帮助甲方推销产品,为顾客提供服务。经协商一致,双方达成以下条款,以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并共同遵守履行。

一 定义条款

本合同所称甲方之营运细则及规章制度是指甲方公布的《店铺连锁销售政策》(附件一),及甲方以其他方式公布的,涉及乙方从事_________所应当遵守之业务准则和纪律规范的总称,以下简称“营运细则及规章制度”。

二 保证条款

1.甲方保证其为依法存续,有权签订本合同的法人组织。

2.乙方保证其为任一形式法人,对_________有良好认识,所提供资料真实可靠。

3.乙方保证其经营活动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法规的规定。

4.乙方保证不从非甲方渠道获得甲方产品,或私自组装、销售甲方产品。

5.如双方已签定《分销商协议》或《终端经销协议》,双方明确自本合同签定之日起,上述合同同时失效。

三 期限

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至第_________月(以合同签订之日所在月为第一个月)最后一日止。

四 乙方受甲方委托的范围

乙方在甲方现有销售的地区从事下列受托事项:

1.致力吸收产品知识与学习销售技巧。

2.根据《店铺连锁销售政策》致力于帮助甲方招商,吸引符合资格的法人加盟。

3.帮助甲方推广产品,为顾客提供售前服务。

4.按甲方产品统一零售价推销产品,在取得顾客订单后,为顾客提供送货上门等售后服务。

五 乙方结算价格与其他收益

1.乙方结算价格按《店铺连锁销售政策》所规定的折扣让利与甲方结算。

2.乙方签约后应足额上交_________元作为服务保证金。

3.乙方其他收益包括开店补贴、安装维护费和年终奖,按《店铺连锁销售政策》所规定的相关条款与甲方结算。

六 双方权利与义务

甲方权利与义务:

1.依照本合同规定按时与乙方结算。

2.监督乙方依本合同及甲方的营运细则及制度,充分履行本合同。

3.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和修订有关的营运细则或规章制度。

4.如乙方违反本合同的约定及甲方的营运细则及规章制度,甲方有权提前终止本合同或根据公司处分等级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口头或书面告诫、暂停履行合同、缓发或扣除部分或全部收益,不予续约或立即终止合同等。

乙方权利与义务:

1.法人代表签署本合同并按合同要求,遵守甲方的营运细则及规章制度,充分履行本合同规定的义务,接受甲方监督。

2.依照本合同规定与甲方结算。

3.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并执行甲方所有运用于乙方的营运细则及规章制度和有关补充修订。

4.乙方应在本合同约定的范围以内为甲方办理受托事务,非经甲方特别授权,乙方无权代表甲方或甲方其他营销商或人员,乙方应对其行为自行承担法律责任,乙方在处理受托事务中受到的损失及对第三方造成的危害,由乙方自行承担法律后果。

5.乙方不得诋毁甲方及其他营销商或人员,不得扰乱甲方及其他营销商或人员的正常经营秩序。

6.乙方应具备营销服务能力,资信良好,如在双方签订本合同之前,已有其他甲方营销商与甲方签约,则乙方不得在以已签约的甲方营销商店铺为中心的_________米半径范围内开设或发展分店。

七 合同的解除或续期

1.合同期限届满,双方不再续约的,本合同自然终止。

2.如甲方不能按规定与乙方结算,乙方有权随时单方终止合同并获得合同期内已产生的各项收益,乙方欲提前终止本合同的,甲方应予允许,但乙方仍应与甲方完结因履行本合同而产生的债权债务。

3.乙方不能充分履行本合同义务,包括但不限于违反甲方的运营细则及规章制度的,甲方有权提前终止本合同,并与乙方结清因履行本合同产生的债权债务,因乙方违约给甲方造成损失的,甲方有权追究乙方的违约责任。

4.合同期满,如乙方愿意与甲方续约的,应当按照甲方的有关规定办理续约申请,甲方对是否接受乙方续约申请保留最终审核权。

5.本合同期满前,乙方如欲续约,应当按照甲方在相关企业资料上公布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否则须自行承担可能不能续约或不能按时续约的后果。

八 其他

1.乙方不得以甲方职工、受托人和任何身份代表甲方发表、签署任何文件或承诺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乙方签约前,已拥有包括英尼克产品介绍、营运细则及规章制度等资料,签约时乙方已经阅读并完全了解本合同及甲方各项相关企业资料,乙方同意并愿意遵守。

3.甲方应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但甲方可根据市场突变情况及国家新的政策要求,在事先征询乙方意见基础上,对公司的营运细则及规章制度作出相应的调整,乙方若同意接受则双方续约;否则,乙方有权对甲方的上述调整提出书面异议并要求终止合同和保护其在协议终止前的权益。

4.允许甲方为提升乙方的事业形象或表彰业绩,制作在各类英尼克资料中使用乙方从事为英尼克事业的图文资料,对此双方无需进行协商。

九 纠纷的解决和法律适用

因本合同或履行本合同产生的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协商不成,应向甲方所在地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若有一方不能接受仲裁结果,任一方可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本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十 提示与合同的生效

甲方已提请乙方注意对本合同印制条款作全面、准确的理解,并应乙方要求作了相应的条款说明,签约各方对本合同的含义认识一致,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餐饮业加盟合同书·连锁店加盟合同·瑜伽加盟合同·家具加盟合同

·特许加盟合同·商场超市加盟合同·加油站加盟合同书·酒类专卖店加盟合同

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

电商运营规章制度篇6

关键词:中国电信业;3G;对策

从2007年开始,中国加入wto的5年保护期已经走完,国际电信企业正在进入中国这一开放的电信市场,国外电信业拥有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且即将进军中国电信行业,中国电信业各项业务势必会受到冲击。目前,我国的电信市场虽然运营商数量有多家,但从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上,都存在一家独大的现象。寡头垄断的局面依然存在,没有形成有效竞争格局,所以,当前我国电信市场亟需国家对产业走向予以引导,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生存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国电信行业的结构。怎样使中国主要的四大运营商均成为竞争力极强的企业,应对wto全面开放电信业后的中国电信市场乃至全球化电信市场的竞争。

笔者认为从国家主体层面来说主要是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首先应加快立法速度,完善通信法律体系。为了满足wto进一步开放电信市场,规范电信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电信网络和信息安全,我国也陆续制订了一些法律,如全国人大在2000年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国务院相继了《电信条例》(2000年)、《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6年)、《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0年)、《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2002年)等行政法规;信息产业部制定了一系列部门规章。这些法规和规章适应了电信业对外开放的需要,其中,《电信条例》和《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是电信行业最主要的两部行政法规。但中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电信法》,对电信业的管制更多的是依靠条例和部门规章。这与美国1934年出台的《电信法》、英国1984年出台的《电信法》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国目前通信业立法速度太慢,过渡期即将结束而通信法律体系尚未形成,此外,通信执法主体的设定和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不健全。为了适应电信业进一步国际化的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国际电信服务贸易的原则和要求,尽快出台《电信法》,提高立法质量。

其次应建立独立监管机构,实现对电信运营商的有效管理。由于中国电信业长期政企不分,造成了监管机构的错位。信息产业部是电信法规的主要行政执法机构,但在电信价格管制和电信基础设施及重大电信投资决策和审批上则由国家计委负责,有线电视网络及其他电信专网的管理也依然分散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这说明我国尚不存在独立的电信管制机构,造成多头管理,这既不符合wto的有关规定,也影响管理效率的提高。鉴于此,我们应尽快建立一个独立于所有运营商之外的电信监管机构,来实现对电信运营的正常监督和管理。

从企业自身的主体层面来说应该积极的适应规则,特别是国际规则,提升市场应变能力,增强自身综合实力。首先可以借3G牌照的发放,积极进取移动通讯市场的重组和变革。3G时代的到来对国内的通讯市场的格局必定会产生一定影响。中国在2007年必定进入3G时代。3G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演进和服务的丰富,更重要的是产业格局和游戏规则的变迁。在3G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刻,如何构建紧密的产业链,并策动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是移动运营商面临的新挑战。运营商整合产业链、构造生态系统的能力决定着3G业务发展的状态。韩国的CDma产业的发展得益于零部件产业、终端机产业、系统产业和运营服务产业为一体的体制,通过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链。这种体制的实施使CDma从开发到推广、到服务、到市场整体全面地突破和发展,从而使韩国从移动通信的落后国家一跃成为移动通信强国。从四大运营商的经营现状看,中国移动实力最强,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均居首位,原本一直经营状况不佳的中国联通现在已经渐渐走出困境,而两大主要以固话为主的运营商的营业收入增长和利润增长都已显出疲势,这将促使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将借3G牌照发放之际积极争取进入移动通讯市场。在3G的技术选择和技术支持上,我们一方面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的研发,以期拥有更多的技术标准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借“请进来、走出去”的契机,利用国外成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技术上的跨越。

再次,通过差异化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电信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非常明显的行业,具有较强的自然垄断性。但与此同时,无论从国外还是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电信业又是一个竞争性行业。由于3g关系到上千亿投资,建一张覆盖全国的3g网络,投资可能接近2000亿元,如何布局以避免3g网络重复建设,就成为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如果不加控制地增加进入者,引来更为激烈的竞争,会将一些运营商带入资金的泥潭,这对中国电信业的健康发展将是致命的打击。在电信市场开放的情况下,这种影响还会进一步加大,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电信业的发展。有鉴于此,中国有关部门应该合理控制3g牌照的发放数量,新的市场竞争者如中国电信或中国网通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将发展重点放在优质的现有本地用户和宽带用户上,尽量避免与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展开正面的价格战,努力实现规模效益与有效竞争之间的平衡。构建后的格局应该能够同时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性和电信业的市场经济效率,是两者之间的一种平衡。这其实就是经济学中提到的“马歇尔冲突”:如果只强调规模,垄断是最好的,但没有竞争的压力,企业可能生产经营效率低下;如果竞争过分、过度的话,企业又没有市场规模,成本大幅增加,也无法达到优化社会资源的效果。

最后,通过优质服务,培育用户忠诚度。用户忠诚度是电信运营商取得竞争胜利以及扩大和保持市场份额的关键。在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外资的进入,我国电信运营市场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市场份额的竞争,是争夺用户的竞争。只有服务质量好的电信运营商才能培育用户的忠诚度,防止用户的流失,扩大新的用户群。跨国电信公司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明显高于我国电信运营商。为了能与竞争对手,尤其是跨国电信公司展开竞争,我国电信运营商必须苦练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首先,从上到下都要树立市场观念,转变服务态度,以“消费者满意就是我的最大满意”为标准。其次,建立健全电信运营商的各项服务制度,根据消费者的反映和管制部门的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服务水平。第三,严格按照有关电信业的服务标准提供电信服务。这些标准包括《电信服务标准(试行)》等。最后,熟知市场细分,培育高消费用户。因为高消费用户的支出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而且比较稳定。在加拿大,14%的用户带来平均月收入的53%,且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因此,要将用户划分得越来越细,并针对其需要制定多种服务选择,从根本上做到用户需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总之,在wto要求中国全面开放电信后,我国电信运营业将面临更大的市场开放和国际竞争的压力,在全球竞争环境下,如果中国电信运营商能够抓住机会,不断改革完善自己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中国政府提供给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竞争平台,与世界电信巨鳄展开全面竞争。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必然能在世界电信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给国家发展带来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jamesk.shaw.电信业战略管理[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

[2]余辉.wto与中国电信产业体制的深化改革[j].浙江社会科学,2000,(4):46-52.

电商运营规章制度篇7

电子支付服务:增加用户备付金管理条款

“除了电子商务法,还没有其他的法律对电子支付从法律的角度予以规范,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欧阳昌琼在审议中详谈了电子支付。

欧阳昌琼说,目前我国对电子支付的有关规定散见于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里,法律支撑显得比较弱。电子商务法草案三审稿第52条第2款规定,“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为电子商务提供电子支付服务,应当遵守国家规定”,但是相关规定都低于电子商务法的法律层级。对此,欧阳昌琼的建议是,一是充实有关电子支付的条款,对于电子支付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原则性的规定,作为今后电子支付管理的上位法。二是在电子商务法中作出一个授权规定,授权国务院或者人民银行对金融领域里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问题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从而使得我们在电子商务中的金融类产品、金融类服务和电子支付问题有法可依。

“在支付结算或电子支付中隐含也很有可能受到损害的消费者权益,这就是备付金的损失。”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庆平建议在电子商务法中增加对电子支付服务中备付金的管理条款。

具体内容是:“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接收备付金提供电子支付服务的,不得挪用备付金。用户可以按照约定要求电子支付提供者将其备付金划至本人银行账户,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不得设置障碍或者收取不合理的费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存放备付金的账户申请查询、冻结或者扣划,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建议增加这样一个条款,理由是备付金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客户的合法权益,也是非银行支付服务中的主要风险点,亟须高位阶法律文件明确监管底线,加强监管。”郭庆平说,由于备付金账户汇集了支付机构全部或者大部分待清算资金,一旦对该账户进行冻结或者扣划,将直接影响到支付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其他用户的合法权益,也必然影响到电子商务的正常运行。因此,建议明确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存放备付金的账户申请查询、冻结或者是扣划。

个人信息保护:增加用户维权索赔制度设计

“电子商务经营者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更加严格限制。”杜玉波委员建议对审议稿第23条,增加一款关于电子商务经营者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特殊限制规定。也就是,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在成立交易并履行提供商品、服务的必要限度之外收集相对人的个人信息,并严禁将此类个人信息进行交易订立和履行以外的使用。

韩晓武委员说,近些年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屡屡发生,立法应该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特别是信息安全问题作出规定,特别是在公民信息安全受到侵害后,在公民据以维权、起诉、索赔等方面的制度设计方面,应该有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

法律责任承担:让用户可选平台“先行赔偿”

“草案中罚款的额度没有区分不同类型与规模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全部的责任条款所规定的最高罚款额是50万元,建议对不同的违法行为进行性质上的区分。”鲜铁可委员说,设定不同的处罚额度,可以根据违法所得处以一定倍数的罚款,特别是对经营平台者,如果违法所得比较大的时候,只规定一个总的数额有点处罚过轻了,针对违法所得,要有相适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罚。

全国人大代表方燕建议草案第57条第3款明确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承担“先行赔偿”责任的内容。

电商运营规章制度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监管难度;管理制度;惩处力度

近年来,电子商务平台越来越丰富,经营品类越来越齐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但由于电子商务是新兴的商业经营模式,相关监管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电子商务过程中各种信用问题频出,对工商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亟需转变管理理念,探索优化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的对策,以促进工商行业长远稳定发展,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一、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时代的产物,它以互联网为市场交易场所,买卖双方通过通信信息媒介开展信息沟通,并依托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行市场交易,交易方式更加简单便捷。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发展路径的不断增加,电子商务业务范畴越来越广泛,电子商务的优势性越发凸显:政府机构、商户、个人等都能通过电子商务渠道采购商品,从而减少了外出采购的时间、精力、交通消耗等;商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商品交易,不再需要专门租赁销售门面,从而大大降低了销售运营成本。电子商务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它毕竟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交易,虚拟性与不确定性更强,各种失信事件屡见不鲜,亟需加强对电子商务开展工商管理。

二、电子商务对工商管理的影响

(一)难以及时确定交易者身份

传统模式下纸质营业执照是商家开展商业活动的前提与准绳,商家只可在线下开展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内的商业活动,而电子商务模式下,交易双方依托网络媒介在线上即可完成交易活动,打破了传统工商管理的时空限制,营业执照对商家的约束性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商家甚至没有办理正规的营业执照,使得工商管理部门很难及时掌握交易主体的真实信息,从而大大加剧了工商管理的难度。

(二)工商管理监管难度加大

电子商务模式下商品交易场所与交易行为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工商管理部门很难对商业交易活动开展商家经营实力资格审查、商品品质抽查等监管活动,而缺乏足够的工商监管不仅无法保障电子商务平台能严格遵循工商管理相关法律开展经营活动,不能有效为消费者权益提供足够的保障,也不利于电子商务市场交易活动的有序进行。而且电子商务平台在管理理念上与传统工商管理有很大的出入,电子商务平台更重视商品的项目推广,更追求商品的曝光量与销售转化率,在商品质量管理上偏向自由化,为电子商务假冒伪劣产品销售泛滥埋下隐患,不仅侵害了消费者权益,还对平台声誉有所影响。

三、电子商务模式下加强工商管理的策略

(一)完善电子商务管理制度

为优化对电子商务商户的工商管理效果,首先,工商管理部门应正确认识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壮大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认真审视当前工商管理条例是否能满足对电子商务平台的工商管理需求,在哪些方面需要逐步完善。其次,要加强与电子商务管理平台的沟通与合作,认真分析当前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行特点,并联合制定专门针对电子商务管理的制度,譬如电子商务准入制度等,进而在电子商务管理平台的支持下更好地开展虚拟经营主体监管工作。再次,应制定严格的电子商务商品上架管理条例,通过多方审查来提升商品上架的规范性,对商品质量与品类开展相应的审查,以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最后,工商管理部门还应联合电子商务管理平台制定消费者保护计划,为消费者提供购买、退货、投诉等权益保障,以全方面保障消费者权益。

(二)设立电子商务认证组织机构与监管部门

营业执照是商户开展合法经营活动的前置条件,是工商管理部门及时掌握交易主体身份信息、经营实力的重要途径,对商户商业活动的开展也起着一定的约束作用,因此,在电子商务盛行的时代,工商管理部门应专门针对电子商务领域设立一个认证组织机构,全力负责电子商务商户经营资质、经营主体身份等审核工作,并加强对电子商务商户信息数据系统建设,以及时掌握全面的电子商务商户经营信息,为后续网络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此外,电子商务在我国经济中影响力越来越大,工商管理部门还应专门开设电子商务监管部门,提升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对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操作规范等认识,制定科学的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体系,以更好地开展电子商务监管行为,提高对电子商务的管理质量,为电子商务营造公平有效的市场发展环境,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提高工商管理人员综合素养

随着“互联网+”的到来,工商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挥网络监管优势,建立网络交易信息传递与共享机制,将监管权利下放,通过各部门协作来提高电子商务活动监督质量与效率。此外,工商管理是一项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工作,工商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将直接影响对电子商务的工商监督管理效果,工商管理部门应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其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水平,以灵活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工商管理活动。当然,工商管理部门还应结合实际发展需求适当引进高素质管理精英,加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工商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加大惩处力度提升威严性

惩罚不是工商管理的最终目的,而是提升工商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工商管理部门除了要加大对电子商务的监管,还应制定完善的工商管理惩处条例,加大对电子商务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并辅以相应的新闻宣传报道,以提升工商管理法律条例的威严性与对电子商务商户的威慑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电子商务的到来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冲击,对工商管理带来了挑战,工商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监管力度,通过完善电子商务管理制度、专门成立电子商务认证组织机构及监管部门、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养、加大惩处力度等途径,为电子商务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以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参考文献

电商运营规章制度篇9

关键字: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管理;配送管理

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80-01

一、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一)在电子商务极大地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

传统的物流和配送企业需要建造大面积的仓库,而现代物流企业通过物流信息管理功能,可将分布在各地分属不同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成为虚拟仓库,进行统管理和调配使用。这提高了物流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优化了库存配置,又刺激了社会需求,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可见,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具有重大的影响,它把物流业推向了一个高度,为其提供了空间发展的机遇。

(二)电子商务引发现代物流观念的变革

把电子商务作为商业竞争环境时,它对现代物流理念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物流系统中的信息变成了整个供应链运营的环境基础。网络是平台,供应链是主体。电子商务是方式,其次,企业的竞争是以物流系统为依托的信息联盟的竞争。更多表现在以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更有技术含量的竞争。

二、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明确的物流配送战略

在电子商务中,物流发展至今已上升成为一个关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而不止只是企业的一个部门的运作合理化的问题。这些战略内容包括:自建物流体系、何时何地建设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规模等。

配送中心的建设花费大笔资金,要靠其高效率的运营实现企业经营,降低成本来获得更大的利润。如果配送中心长期无法正常运转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

(二)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不配套,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虽然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观念、制度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与社会的需求差距较大。目前,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与完善、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都难以适应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要求。

在体制上,我国的物流管理依然是区域、部门分割管理的状态,南北区域之间缺乏协调统一的发展规划,都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发展。

三、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流成为物品空间移动的主要方式,因此,只有应用各种先进的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管理技术对物流配送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向客户提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增值服务,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职能

积极发挥政府对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进行支持和帮助。首先,针对当前我国物流产业管理分散的现状,政府从明确管理部门入手,建立统一管理全国物流的机构或组织,由其承担组织协调职能。其次,政府需要不断完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实现物流标准的统一,建议调整区域性和部门性的法规,制订通过一部全国性的物流法规;最后,国家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建信息化物流配送系统,政府应加大对于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主要是交通运输、配送中心和信息通讯设施等,形成分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电子商务网络配送提供良好的物流环境。

(三)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管理实现平台整合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在自身信息化的基础之上,与上下游企业的信息系统集成,实现物流配送管理的扩展,在随时随地以顾客服务为中心的环境下,仅有在线功能是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商务企业与经营场所企业进行战略联盟,行成互补从而产生了合作模式配送。

对于现在的网络技术而言,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电子商务环境下,随着经济自由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发展,物流领域的政策不断放宽,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引起人们对物流的高度重视、对外包物流的兴趣。电子商务环境下,关于物流配送的方式也会逐步多样化,全面的为人们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宋远方.姚贤涛《电子商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6月.

电商运营规章制度篇10

在世界各国金融业竞争日趋激励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银行的跨境业务不断增长,并购活动不断增多,多样化和专业化趋势日趋明显,金融创新的步伐不断推进,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急剧增加,后果也更加严重,内部控制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商业银行稳定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商业银行具有资金杠杆率高、信息不对称性高、利益相关度高、失败容忍度低的“三高一低”特征,使得各国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监管都尤为重视。随着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商业银行有必要建立和执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防范降低内控风险,以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刚性监管。没有发展的内部控制,等于是慢性自杀;而没有内部控制的发展,则发展越快损失越大。如果不能依法稳健经营并拥有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商业银行势必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竞争力,甚至面临存亡抉择的境地。因此,只有建立和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并兼顾本国国情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确保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的安全运行,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内控观念存在偏差

我国商业银行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注意把握内部控制的全面性,总是认为内控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装订等整章建制方面的工作,从而忽视了内控机制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有些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只是稽核审计部门的职责,忽略了对其他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管理。这种认识偏差反映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就必然对所发生的问题采取事后补救的办法,从而完全违背内控机制的特点,导致金融风险隐患。此外,观念上的偏差还表现在基层部分工作人员还未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内涵,导致业务开拓与内控制度建设缺乏同步性,特别是新业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风险隐患较大。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内部控制措施难以落实、会计控制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2、外部竞争激烈导致经营风险增大

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更加复杂多样的风险。有些基层商业银行受利益驱动,重业务发展,轻内部控制,致使一些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以扩大资产规模为战略重点的商业银行为获取较高的资产收益和资产增长速度,压低价格和放宽条件发放贷款,使银行资金营运风险程度加大。另一方面,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商业银行为占领并扩大市场份额,各种金融新产品和新业务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外迅速滋生,使得银行在不知不觉中承担了各种潜在风险。所有这些有利于金融发展的外部条件,都无法确保金融机构自觉地遵循金融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客观规律。

3、内控机制尚不健全,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一是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牵制力。一些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在部门之间不能很好的构成相互关联的整体,有的甚至是相互抵触的。银行内部各业务部门在具体行使监控职能时职责不明确,或齐抓共管,或相互推诿,不能形成协调和制约机制。二是制度建设滞后。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使银行业务和办理各项业务的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管理滞后和改革中的探索有一定过程,一些新业务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操作程序和相应的制度,存在无章可循的空档。另一方面,国内多数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建设上更多着眼于完善和加强制度建设,内控制度设立过多、不考虑成本代价,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执行的效果往往缺乏有效的衡量、评价手段。三是缺乏赏罚有度的激励约束机制。目前有的银行不仅对违规违纪人员没有明晰的处罚条款,更无相应的执行主体。致使有关人员的责任、权力、利益脱节,贷款风险无法得到控制。而奖金激励方式极大地助长了管理层的道德风险,为追求高额奖金和红利,管理层盲目创新业务,无视内部控制过程中对风险的控制,形成了利润第一的经营价值观,这决定了内部控制的失效。四是控制制度效率低下,流于形式。控制分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当前商业银行主要采取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控制的种类和手段单一。部分制度不切合实际,执行流于形式或难以实施,只发文件不抓落实,遇到具体问题,以种种“理由”加以变通和回避,甚至对某些规章制度视而不见,这是银行经营风险增加、发案率增高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4、权力制约失衡,稽核监督职能弱化

一把手负责制的经营管理模式虽然有利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但由于权力没有受到约束,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督机制,权责失衡,导致个别负责人越权行事、、行贿受贿等不良现象发生,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目前,各商业银行都实行了系统领导的稽核管理体制或者总稽核负责制,但稽核部门作为同级行的内部机构,没有独立性,稽审职能和权威性没有充分发挥,对领导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另外,有些监督检查本身缺乏力度,检查走过场,起不到应有的警戒作用,加之稽核监督的滞后性以及稽核手段落后,这些都影响了稽核监督功能的发挥,没有起到查错防漏、控制风险的作用。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

1、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加强内部控制文化建设

银行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一种氛围和条件,影响员工控制意识和实施控制的自觉性,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银行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通过塑造良好的内控文化来影响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一种控制观念溶入到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员工将自觉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把内控意识形成理念、变成开展一切工作的行为准则。最后,要在这个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尽量地覆盖商业银行各个环节,实现内部控制的全程化。

2、建立全面的内部风险控制系统

一是要严格授权审批制度。根据经营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制度执行以及资产等状况,实行差别化授权制并进行连续有效的监督。加强风险事中控制,在充分论证被授权单位在经营职责、业务范围、质量效益、内控水平等的基础上,对各经营单位实行差别化授权,改变目前单一的授权方式和被动大额授权的现象。二要严格高风险管理制度,加快建立信贷风险控制体系。西方商业银行采取明确的信贷授权管理体制,主要体现为个人信用授权和非集权决策相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也应借鉴其经验,同时提高贷款五级分类的准确性,将贷款的增量管理和存量管理结合起来,将贷款的赢利考核和损失考核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内控管理水平。三是建立风险测量预警机制,实现风险的有效防范,将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业务开展之前,应先衡量业务风险程度: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也应对其风险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提出防范措施,规避和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

3、完善会计控制体系,明确职责分工

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部门是银行内部的第一监控部门,因此国外许多商业银行都赋予会计主管或财务总监以特别的权力和地位。总结经验,我们应对现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流程进行全面的整合、梳理和优化,通过对会计业务流程中风险的系统排查,突出对业务风险点的防范,找出各环节的风险点,制定出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规章制度,设计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作业流程。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重点控制环节和要求,使每个会计岗位的操作都有章可循。

严格岗位分工,切实根据业务运作的实际要求,因事设岗,因岗定人,按照每一项业务至少必须有两个岗位或两人以上参与记录、核算和管理的要求,明确各岗位或员工在业务操作中的责权划分,按各自的工作性质、权限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严格岗位分离制度,加强风险的事前防范,在岗位之间形成严格的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的机制。

4、强化稽核监督

稽核监督是内控机制中不可缺少又无法替代的一个重要环节,商业银行要确立稽核工作的权威性地位,尽快构造一个具有独立性、超脱性和超前性的现代化稽核监督体系。要在商业银行内部实行一整套银行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的监督机制,通过这些制约机制最大限度地防范控制风险的发生,变以补救为主的事后检查为以预防为主的事前防范,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稽核人员要坚持原则、熟悉业务、办事公道,并注重年龄、知识结构的合理配备;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采取各种形式加强监管人员的岗位培训,增强监管人员业务检查分析能力,使之适应银行业务不断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有效提高稽核工作质量打好基础。

5、加强银行电子化,建立电脑系统刚性控制

银行业务的日益现代化,要求银行内控手段更加有效率、更加安全可靠。因此,要加强电脑在内部管理上的应用,选用专业的电脑技术人员。完善电脑管理系统程序的运行,防范外部网络风险,使非法侵犯计算机的行为处于稽核的监控之中;通过开发系统控制软件,将各项业务内部控制的各环节,包括监督业务人员、电脑人员以及电脑系统检测都编入计算机程序,由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刚性控制,避免人为越权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和各类风险隐患。同时银行内部审计部门也应利用建立适用于新形势的计算机审计网络,通过网络可随时全面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动态和会计信息,实现事前的预防和事中的监控。

【参考文献】

[1]苏国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理论与事务前沿[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2]郭彩恋:如何加强银行内部控制的管理[J].财经界期刊,2008(11).

[3]车迎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办法实施指南[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郭金伟: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