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营销相关理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17:08

新媒体营销相关理论篇1

引言

新媒体营销互动性强、传播快捷、成本低廉、精准度高。旅游业是典型的信息密集型产业,旅游活动的异地性、旅游产品的无形性、旅游者需求的多样性等特征,使得新媒体营销契合了旅游业的产业特性,在旅游营销中广泛运用。随着旅游业新媒体营销实践的发展,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开展旅游业新媒体营销研究,对于指导营销实践,提升旅游业综合效益,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系统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分析旅游业新媒体营销研究进展,以期从中得到有益启示,促进旅游业新媒体营销理论与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媒体和新媒体营销的概念内涵

1967年,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新媒体”(newmedia)这一概念。新媒体的“新”是相对的,新媒体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现阶段,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宫承波(2007)将新兴媒体群概括为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互动电视媒体、楼宇电视、车载移动电视、户外新媒体等。大量研究中的新媒体为“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即w络媒体和移动传媒。本质上,新媒体营销是营销组织为实现整体营销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特性开展营销活动的方式、手段和过程。与传统媒体营销相比,新媒体营销更注重体验性、沟通性、差异性等方面。

新媒体与数字媒体、自媒体、社交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媒体形式有联系也有区别。它们在网络与通信技术基础、传播模式等方面相似,但数字媒体强调二进制的形式、自媒体以个体为重心、社交媒体注重分享、网络媒体强调平台。可以说,新媒体

集数字媒体、自媒体、社交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优势之大成。

二、整体概念上的新媒体营销

将“新媒体营销”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旅游业的新媒体营销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营销策略的探讨上。

与整合营销理论的结合是旅游目的地新媒体营销研究的一大特点。李曦(2014)从基本原则、营销主体、战略制定、品牌接触、信息聚合和效果评估六个方面提出了旅游目的地新媒体整合营销传播的方案。舒伯阳和马雄波(2015)认为旅游目的地新媒体营销存在可持续时间较短、技术与资金投入短缺等方面的问题,并从内容、媒体工具、平台、技术、关系五个方面提出了旅游目的地新媒体集成营销模式。

新媒体营销在旅游企业营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旅游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是应对旅游市场变化的必然选择。具体策略包括社区网络营销、微博营销、SnS网站营销和网络视频营销,硬件支撑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周卫芳(2015)对横店的新媒体营销应用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影视主题公园类旅游景区应用新媒体进行营销,应认真梳理营销前期、中期、后期三个不同时期的工作要点。朱冰倩等(2013)则以大庆旅游纪念品为例分析旅游纪念品新媒体营销策略。

总体而言,旅游业中整体概念上的新媒体营销研究多为质性研究,行文思路是先界定概念,然后对比新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阐述新媒体营销的优势,接着总结新媒体营销策略或模式,而后以案例予以佐证,定量研究较为缺乏。

三、旅游网站营销

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旅游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学者们开始研究旅游网站,并得出一些研究成果。比如,李彦丽、路紫(2006)对比分析中美旅游网站,进而提出全新的“虚拟距离衡量法”,用以预测旅游网站发展模式。任伊铭等(2007)建立智能化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了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评估了石家庄市10个旅游网站。也有学者研究旅游网站的某一分支,笔者通过搜索相关文献,发现关于学者们关于旅游网站方面的研究集中在目的地旅游官网、景区网站等方面。

有学者对我国的31个省市级旅游官网进行评价,高静等(2007)将营销战略、信息服务、交易处理、技术支持和网站运营作为一级指标,对官方旅游网站的营销功能进行评估,李君轶(2010)则从游客需求的角度出发,按照信息、交互、交易和关系四个层级和技术支撑构建了44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赵小丹(2016)从信息提供、信息互动、交易实现、关系维护四方面收集广西旅游官网游客评价,提出了广西旅游官网建设的思路。关于景区网站,李素娟(2010)从五大互动功能模块对34个5a级景区网站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大部分网站的互动功能都还有待改进。朱业思(2013)从内容性、互动性、促销性三方面实证研究了我国96个部级森林公园网站。王维祝、于伟(2009)认为旅游景区网站功能在旅游决策中发挥很大的作用。钟栎娜、董晓莉等人(2012)构建了基于可达性、体验性、有效性、互动性、商业性和营销性6个维度的共35项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张补宏和闫艳芳(2014)在网站设计、网站运营、网站发展三方面构建了包含36项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综上,旅游网站营销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研究对象基本涵盖每一类型的旅游网站,研究方法做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四、微博旅游营销

(一)政府旅游微博营销

政府旅游微博具有权威性、独家性、服务性、公开性、反馈性的特点。赵晨、张Z(2012)在总结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功能定位,通过对微博相关数据的分析整理,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保质保量、时时更新、贴近生活、亲民互动、完善管理团队等建议。北京东城区课题组(2011)通过案例分析,提出应糅合整合营销、关系营销、病毒式营销、事件营销及湿营销等多种先进的营销理念,形成一套有效的旅游微博营销运作体系。杨主泉和白鹭(2013)开展了微博时代的官方旅游营销创新研究,得出类似结论。王明珠等(2014)、王亿思等(2016)分别以广西旅游局、南京市旅游委微博为例,分析微博自身运行情况,用比较研究法、用户反馈信息调查法等探讨营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吕兴洋等(2015)运用回归方程分析了旅游官方微博短期营销活动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活动绩效主要受到粉丝基数、活动奖励和持续时间的影响,依此提出选取恰当活动奖品、设置合适活动期限、重视粉丝积累的建议。

(二)旅游企业微博营销

旅游企业应将微博营销上升到中长期战略的高度,坚定不移地贯彻,同时持续不断投入资源,才能取得成功。王朝晖等(2013)利用Vensim模型,分析微博在旅游企业中的营销效应,探讨微博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的优势。张和刘洁(2012)借鉴平衡计分卡形式,构建微博营销考核指标体系。该体系由品牌层面、用户层面、运营层面、资源层面四个层次系列指标组成。张国芬(2014)阐述了旅游与微博联姻对旅游景区及旅游消费者的影响,并应用Swot分析法对旅游与微博联姻后的旅游营销进行了分析,提出提升旅游微博营销管理水平、注重旅游微博信息质量、增加旅游微博粉丝数量等建议。马倩倩(2013)以广东aa级以上景区为例,运用pRaC法则这一微博营销整合理论,为旅游景区微博营销从平台管理、关系管理、行为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策略。贝宇倩和陆诤岚(2014)在作旅游景区微博营销效益分析时,除了对微博基本信息和内容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外,还探讨频率、粉丝数、平均转发数、平均评论数等指标间相关性,综合评估了景区微博营销效益。

综上可以看出,微博旅游营销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但当前热衷于微博营销的优势研究,较少论及其劣势与风险;无论营销主体是政府还是企业,是何种企业,营销策略均大同小异,针对性不强,有放之四海而皆准之嫌。

五、微信旅游营销

现阶段基于旅游和微信营销结合视角的相关研究成果仍较少。王天擎等(2014)通过分析微信旅游移动电子商务的现状,提出未来微信旅游发展的营销建议。李云(2014)指出旅游企业微信营销中要构建科学化的微信风险预警机制。周云倩(2016)把“瑞金旅游”微信公众号红色旅游营销经验概括为精准推送旅游信息、全面优化游客体验和增强与游客的沟通互动。姚丽芬等(2015)将旅游微信营销服务质量分为有形性、可靠性、信息质量、有用性、响应性、关怀性、交互性等7个维度,形成评价旅游微信营销满意度的指标体系,采用重要性-绩效复合分析(ipa)工具,对河北省旅游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营销满意度进行了研究。张补宏和章慧根(2016)结合RoStCm内容分析和UCinet共现,研究了惠州旅游官微的旅游l射形象。

目前对微信旅游营销的研究集中在微信公众号上,对于微信朋友圈、摇一摇等功能的关注不足,今后可全面考量微信的旅游营销可塑性,充分发挥微信作为当前中国最成功的自媒体形式所具备的营销潜力。

六、研究评述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旅游业新媒体营销进行了大量研究。在这些研究中,首先由于对新媒体概念界定的模糊和混乱,文献中对同一媒介存在多词表述,如新媒体营销与网络营销;新媒体、自媒体与网络媒体等,影响了旅游业新媒体营销研究系统框架的形成。其次,宏观中观层次的研究较多,如企业层面的营销策略、营销效果评价,关于旅游业新媒体营销的内在机理、受众心理和行为等微观的、深层次研究较为缺乏。再次,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研究,偶有实证数据也常为简单的描述性统计。旅游业新媒体营销是包括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在内的双向多变系统,不能仅作定性把握,只有定量化才能掌握其本质规律,旅游业新媒体营销的未来研究应注重如下论题。

1.采用比较研究法,对比分析不同营销主体、营销受众、营销内容和营销渠道的营销效果,探究最适宜的旅游业新媒体营销组合。

2.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新旧媒体在旅游营销过程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融合新旧媒体,提升旅游营销效益,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新媒体营销相关理论篇2

关键词:政治营销;新媒体;政府形象

中图分类号:D630;G206文献标识码:aDoi:10.13411/ki.sxsx.2015.02.007

abstract:politicalmarketingtheoryandChinesedemocracyvaluesinherentfit,whileitspracticalapplicationhasbeenrelativelyscarceinreality.newinternetmediadevelopmentprovidesadaptableenvironmentandfeasibletoolsforthegovernmentimagemanagementtransformingintopoliticalmarketingmode.itwillhelptopromotethepublicrecognitionofgovernment’simageinthenewmediaera,soastodevelopthegovernmentimagemarketingmodelbasedonthenewmedia,achieveorganicintegrationofthegovernment’simage,marketingconcept,marketingstrategyandpublicimage,andbuildsystematicimagemarketingstrategyincluding“relationshipmarketing”,“integratedmarketing”and“fullmarketing”.

Keywords:politicalmarketing;newmedia;governmentimage

政治营销理论是20世纪末兴起于西方的一种政治学研究范式,其主要特点在于借用市场营销的理论模型和方法论工具分析政治现象与政治过程,适用于民主政治生活中平等政治主体之间围绕政治观点、政治形象、公共决策和公共服务所展开的政治说服、传播与推广。在这个意义上,政治营销与中国民主政治生活在本质上是契合的,将政治营销应用于政府形象管理是可行的。

一、政治营销理论与中国民主政治价值观的契合性

政治营销是指“特定政治行为主体(政治候选人、政党、政府、利益集团、说客等)在全面调查和评估政治和社会环境基础上,明确价值,定位目标,选择战略,并运用有效的营销手段与众多社会行为体进行信息沟通、理念交流和产品服务交换,以获取民众(选民)的认同和合法性支持,最终改变社会行为体的行为进而实现其政治目标并取得政治权力或权利的活动、形式、关系和过程。”[1]政治营销理念在一国政治生活中生根并获得发展,要求一国政治生活至少具备一些基本条件。

(一)政治生活中具有多元化主体,且各类主体拥有平等的地位,彼此间存在相互需求

“公民们在财产、容貌、智力方面大相径庭,但他们作为公民彼此间是平等的。公民都是理性的个体,而说服是理性人类间唯一合理的关系。”[2]政治生活的多元化、政治主体间的差异性,带来不同主体间资源与需求的差异性;他们之间地位的平等性则使以说服为特征的政治营销成为可能。在一元独大或权力主客体关系固化的政治体制中,是不可能产生政治营销的理念与实践的。中国民主政治的价值观主张人人平等,执政党与政府并非实施统治的权力主体,而是以服务于全体人民为目标的现代政治组织,党的执政理念与政府的施政理念与现代营销理念中“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导向是一致的。

(二)政治竞争性的存在

政治的竞争性使得政治行动者倾向于通过政治营销推广自身的政治产品,增加政治环境的确定性。政治竞选是西方民主政治内容全面展开的前提,开放性的竞争机制使得政治营销理念很自然地渗透和贯穿于西方民主政治的全过程。中国的民主政治实践也不否定竞争性选举,例如:各级政府副职领导人的差额选举,农村村委会的选举等,都体现了竞争性选举的特征。在中国民主政治的细节中,与政治营销理念相契合的以人为本、以公众需要为导向的政治理念业已深入人心,只是公开的竞选活动发展还不充分,因而对政治营销的策略研究及实际运用方面还相对滞后。

(三)公民对政治过程具有监督权和最终的决定权

缺乏外部监督的权力就会产生惰性和骄横,失去提升公共产品质量的动力,不可能产生政治营销的理念与需求。在中国民主政治理念中,政治格局的形成并非权力的一次性委托或交易的结果,任何政治主体都不能依靠某一次“政治成功”而成为永久的权力生产者。中国民主政治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全部政治生活的目的以人民的福旨为皈依,公民是政治权力的来源,掌握政治生活的最终决定权。按照政治营销的理念,执政党和政府作为政治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需经营和维护与公民的长期合作关系:一方面用法律保障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广泛的发言权与决策权,另一方面努力去赢得公民的长期认同。

总之,政治营销理论主张从战略性、全局性的角度来构建营销网络,构建、维护和提升与营销对象的长期依赖关系,认为政治营销不是一笔笔零散的“小买卖”,而是一种中长期的稳定的服务与交换的关系,应该渗透于政治生活全过程。

二、政治营销理论与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形象管理的相适性

政治营销理论作为一种西方政治学研究的理论范式,是否切合于中国实际、能否应用于中国的政府形象管理并产生实际效用,需要从理论的价值观照和适用范围入手,对照中国政治价值理念与现实环境,观察二者之间嫁接、磨合的可能和内在契合性程度。

(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既丰富了虚拟社会的政治互动,同时也促进了现实生活中政治主体的发育和平等化的进程

微博等新媒体使用的低门槛拉平了现实生活中因为知识、地域、身份、职业等因素所带来的政治参与机会与能力上的不平等,同时也密切了不同阶层、不同话语体系的公民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了社会的交往度与凝聚力,使得民间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可合作的团体,形成一个个具有政治自主性与谈判能力的组织。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精密化的机构对原子化的个人的一种高压结构关系,而是发展成公权力机构与民间政治力量的平等博弈关系。这种平等的博弈关系结构恰好为政治营销提供了施展拳脚的空间。政治营销理论主张“以消费者为中心”,从对象的心理需求和切身利益出发来选择和打造营销战略,与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管理“以公民为中心”的理念转型不谋而合。应用政治营销理论来指导当前中国政府形象管理,使政府形象传播向政府形象营销转型,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二)新媒体为民间政治参与和政治监督提供了新平台,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力量崛起,从而带来政府治理格局和理念的变化――政治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变,以政府为中心向以公民为中心的转变

无论是作为公共社交平台的微博还是作为圈子社交媒体的微信,都不同程度涉及公共政治表达与讨论等,为民间政治参与的拓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与动力,对公权力机构的行为形成了新鲜有效的监督机制。这一变化,给政府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也对政府形象管理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危机;而政治营销理论的形象营销、网络营销、危机营销等范式,可为政府的日常经营或突发性危机事件管理等提供成熟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式。所以,“政治营销学是可以为中国式民主服务的一项政治技术”,[3]将其运用于新媒体时代的中国政府形象管理是可行的、恰当的。

三、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形象营销模型的生成

“营销理念中,探索并满足他人的需求是实现自身政治目标的前提。”[4]在政府形象营销中,政府形象是可调整、可优化的公共产品,对象则是消费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形象的顾客,政府形象如何建构、推广和营销,取决于顾客的心理期待和消费体验。因此,就政府形象营销而言,首先应该就公众整体的普遍性价值取向建构具有一般意义的形象营销模式,其次再根据公众个人的多元化消费需求设计人性化的、个性化的动态路径。

政府形象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构成要素既包含有形的客观实在,也包含无形的精神资源;既包含相对静态的机构、制度,也包含非常动态的行为、语言;既包含政府自身的一种主体呈现,也包含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主观印象;它是一种主观和客观相互建构的产物。因此,政府形象营销是一个包含多元变量的动态交互过程。依据各变量的逻辑位置和相互作用,可生成关于政府形象营销的基本模型(如图1)。

该政府形象营销模型包含四个方面要素:政府形象构成、营销理念、营销策略和公众形象感知。

1.政府形象至少可细分为制度规范形象、公共产品形象、公共服务形象、公务人员形象、技术专业形象、危机公关形象及物化环境形象等。其中,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功能,因此,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是影响政府形象的最核心要素。

2.营销理念主张“以消费者为中心”,即以公共产品的消费者――公众为导向,从公众的需求、公共产品的消费成本、公民的消费便利性出发,来改革塑造政府形象,实时回应公众对政府形象的期望。

3.营销策略是该模型的核心,主要包括环境分析、产品定位、营销渠道、策略整合等。环境分析是对政府的行政环境、公众的认知环境等的分析与把握,它是确定有利的营销策略的前提。产品定位是按照公众与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对政府形象各构成要素加以细分与设计,塑造出符合公众期待的政府公共形象。营销渠道,是政府形象输送的平台与工具的选择,可以通过现实渠道和网络渠道两条主线索来展开。策略整合,即根据不同情形,综合运用政治营销中服务营销、媒体营销、关系营销等多元策略,构建动态的立体的政府形象组合营销方略。

4.公众形象感知可分为理念认知、行为感知、效果识别和趋势研判等四个维度,以上四者综合起来构成政府在公众心中的主观印象系统,可视为公众对政府认同度的测量体系,是整个营销模型运作的动力和基础。

公众形象感知系统借助一定的途径,反馈到营销环节,以公众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会自主消化和处理公众意见,将政府形象的初始设计与公众形象感知的结果加以比对,对其间的差距与失真点加以审视与调适,优化形象塑造与营销策略,更新下一轮形象营销系统,如此循环,实现政府形象营销模型的良性运转。

四、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形象营销的系统性策略

政府形象营销模型中,营销策略是核心。营销策略的选择与实施决定整个政府形象营销的目标达成和后期完善,是政府形象营销能否形成正向反馈环的关键所在。

(一)细化环境分析,区分政府形象营销的常态与非常态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的普及化和高热度发展是当前政府治理面临的常态媒体环境。新媒体环境下,普通民众能够以极低的参与成本最大限度地激活公共政治议题,吸引社会的协同关注的自主参与。自媒体的活跃和用户群的极速增长,也吸引或倒逼政府开通问政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加强与社会和公民的在线交流,新的政民对话机制逐步形成系统。政府触媒触网,既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积极回应,同时也构成了政府治理新环境的本身。

突发事件、危机事件、政府信息的曝光率骤增是当前政府治理面临的非常态媒体环境。在面对突发性事件、公共危机事件尤其是因政府决策失误、行为过失、渎职失职等引发的危机事件时,政府的处置应对措施和水平对政府形象会构成重大影响。一旦处置不当,常态环境下精心经营的政府形象可能会在突发事件中严重失分甚至崩溃。在新媒体全方位监督、无时间和版面限制的报道环境下,政府的形象展示不能仅限于危机处置,同时要着力进行危机形象营销,有意识地对媒体舆论和公众意见进行正面引导。

(二)丰富形象定位,顺应新媒体环境实时更新政府的目标形象

传统的政府形象定位,一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理念,以勤政为民、清正廉洁、诚实守信、依法行政、务实高效等基本要求为主旨,目标是展示政府管理高效、作风高洁的形象。新媒体环境下,政府的传统形象定位之“高”在某些情况下却可能成为其形象营销的限制性因素。一些政府在线互动平台在回答网友提问和质询时公事公办的例常形象,被解读为“冷漠”、“刻板”、“高高在上”的权力傲慢。因此,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定位需要适当地“低”下来,追求更接地气、更贴民意的政府形象。在行为方面,减少单边行动,加入互动协商;效果方面,不求全面拥护,开放社会问责;态度方面,语言减少假、大、空;注入更多亲民、接地气甚至是“卖萌”的网络潮语等,使政府形象设计更为立体、饱满,在营销过程中,更具策略上的可操作性。

(三)拓展营销渠道,开发新媒体平台

政府形象营销区别于传统的形象宣传、形象传播,它更加注重主客体之间地位的平等性和消费的自愿性。因此,政府形象营销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如党报、官媒等具有垄断性或高度可控性的渠道,而应该更多着力于人人都能发言、个个都能评鉴的自媒体平台来开展,让政府形象营销在新媒体的意见市场中接受检验。政府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提供信息公开、便民服务的同时,也要将形象营销的思维贯穿其中,既为消费者提品和服务,也提升消费者对“供给商”的认同与依赖。总之,政府形象营销渠道的拓展,应如同志所言,“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5]

(四)注重策略整合,实现对政治营销诸环节的统筹

政府形象多维度动态呈现的特征,决定了营销策略的选择也必须是多种营销理念、营销方案的整合。首先,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形象营销的核心是服务营销。其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也是建构和发展政民互信合作关系的过程。新媒体时代,政民互动日益密切的情形下,建构和维系良好的互动关系,扩大并巩固公众对于政府形象的认同度,是关系营销的独特优势。再次,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政策取向、公共产品提供,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果和公众反馈,并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影响。新媒体环境下,政策反馈环的运转周期变短,公众印象的刷新频率提高,政府需要更加注重口碑营销。

总的说来,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形象营销往往不会局限于某一种营销策略的孤立运用,而是更多地采取“整体营销”的方式,在营销理念上关照到与内外部环境相关的所有重要行为者,核心思想是“合作”;在营销主体上依赖于政府各部门及全体公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即“全员营销”;在营销渠道上实现网络化、多元化,在营销策略上实现各种优势策略的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赵可金,孙鸿.政治营销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美〕肯尼斯・米诺格.当代学术入门:政治学[m].龚人,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113.

[3]吴泗宗.市场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68.

新媒体营销相关理论篇3

关键词:高校出版物;新媒体营销;营销模式

随着SnS平台、微博、微信等一系列新媒体的兴起,高校出版物的营销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纸媒传播,以数字出版为核心的出版界变革转型已成为业内不可逆转的趋势。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5年全国18-70岁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是79.6%,较2014年上升1%。手机阅读、互联网在线阅读、平板阅读、光盘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较2014年的58.1%上升了5.9个百分点,可见数字化阅读方式呈现较快增长势头。新媒体的诞生和扩散,不但使得高校出版物营销环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更推进了高校出版物的传播规律与营销模式的深度复合演化。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出版物新媒体营销变得更为紧迫。

一、高校出版物与新媒体营销的耦合

1.新媒体营销的内涵

新媒体是基于新技术而诞生的一种全新媒介形态,譬如数字电影、数字报纸、触摸媒体、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数字电视及移动电视等,覆盖范围广、反馈迅速、互动感强、传播速度快且途径多等是其主要特点。新媒体营销,又有“社交媒体营销”和“社会化媒体营销”之称,是新时代背景下,为顺应人们消费行为模式的转变而借助各式各样的社会化媒体工具,展开公关、销售、营销及客户管理的新型方式,具有个性化、及时交互、多媒体、海量共享、社群化和超文本等特性。新媒体的载体包括微信、微博、论坛、博客等新兴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新媒体营销是营销领域在新时代的衍生物,它使品牌和产品的营销传播更为精准有效,强化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实时沟通和互动,丰富了品牌和产品营销的传播手段。

2.高校出版物传统营销之殇

高校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图书产品即为高校出版物,以教材、教辅用书和学术著作为代表。这类书籍的市场需求特点是:第一,针对性强,师生是主要供给对象;第二,季节性强,有特定供给时间段;第三,具有统一采购及团购属性等。实体店铺销售是高校出版物以往营销的主要模式,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网上电子书城的日渐崛起,打破了高校出版物旧有营销模式的单一格局,分化出三大类各具特色的营销模式:一是纯粹的实体书店营销模式;二是主打实体书店,辅之电子书和网上书城的营销模式;三是电子书、网上书城和实体书店并重的营销模式。传统营销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一是传播渠道单一、闭塞,中间环节较多;二是更新速度及传播速度较慢,且传播成本较高;三是缺乏清晰的营销定位,消费者的差异化及精细化需求未得到反映;四是信息内容范围较窄,仅限于出版物内容;五是受众参与度低,互动感弱,主要以出版方推介为主,受众难以与出版方进行沟通交流,意见无法得到反馈,更无法对出版方决策产生影响。

3.高校出版物新媒体营销的创新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使得媒介发展日趋碎片化,受众群体也呈现出细分化特点,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营销思维模式。怎样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创新营销模式,日渐受到大众的热议和关注。新媒体在高校出版物营销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交互平台的诞生,快速地转变了消费终端读者缺位的局面,为出版社、作者和读者之间创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也带来了更多元的传播可能;另一方面,它彻底颠覆了传统模式下,以高校出版物为核心形成的学术著作、教材和相关用书等整个出版资源在出版状态下的绝对垄断,转变了纯粹由高校出版社及作者决定相关书籍市场格局的局面。

二、高校出版物新媒体营销模式的探索

高校出版物借助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营销的模式创新,分别是数据营销模式、多态互动营销模式、整合营销模式和话题营销模式。

1.数据营销模式

数据的获取与整合能力将成为企业营销未来的主要竞争点。所谓数据营销,是基于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及互联网发展基础上,日渐崛起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营销推广模式。它并非只是一种单纯的营销手段、平台、工具和技术,更是一种企业经营理念的体现。它转变了企业在市场上的服务模式、传播模式及营销模式,彻底颠覆了企业营销传播的基本价值观。随着数据营销的深入发展,未来市场的营销面貌及营销格局将产生根本性转变,发展前景极其广阔。高校出版物与大数据、云端的结合催生了高校出版数据营销。借用目前业界推崇的新媒体营销实战“3C”理论,高校出版物通过网络营销方式,获取大量基础数据,可以进行高校出版物全产业链大数据营销策略。在具体的营销过程中,出版产业的整个环节链都会被数据营销覆盖,从前期策划中期编辑后期发行售后服务,数据营销都与其息息相关。两者的结合意味着:第一,需整合高校出版社内部信息系统,打通企业内部的数据流。通过多维度的数据重叠复合分析,精准地决策出每种各具特色的出版物所适合的网络投放媒体、目标受众、广告内容、投放时长及投放方式等。高校出版社通过大数据分析还可清晰掌握各区域读者的不同阅读偏好,各选题的合理推送时间段,以及销量增长时间点的预估判断。只要获取的数据信息足够庞大,不管是插位营销,还是差异化营销,不管是在营销方案的选择或设计上,还是在选题的斟酌和思考上,高校出版都能较为精准地获得所需的大数据营销导向。第二,对消费者行为数据的分析。通过访问ip与市场的定量化分析、文本沟通的定性解析、读者的沟通互动反馈,以及新技术对关键词的抓取,可以科学挖掘出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和偏好,以及购买习惯和粘性,可以为营销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以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这些多平台多维度的数据,其实就是在刻画用户脸谱,在预测用户行为方面具有极大优势,从而提高其营销转化率,更好地进行精准性营销。

2.多态互动营销模式

多态互动营销是指多形态和多渠道媒介融合的互动营销。新媒体具有典型的立体化、个性化、互动性和社会化特点,无论是微信、微博还是网络社区、论坛、贴吧,都有其特定的人群。因此,高校出版物在出版前,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博客以及其他的新媒体形式,与读者及终端消费对象就公众关心的某个主题或话题进行互动。如微博的“精英体验”———宣传———粉丝购买,以及微信中的草根营销、点对点互动等。书籍出版后可通过各式各样的新媒体传播运用,达到多渠道、全方位、多层次的沟通与维护。如高校出版社可以通过天涯论坛、百度贴吧等对出版物的内容展开互动讨论,接收读者反馈,并借助图像、视频及音频等辅助要素,让读者更深入了解出版物的内容和意义。宣传与推广、解释与说明并不是这种互动的首要出发点,更重要的是在于创造一个让彼此近距离对话的机会,倾听才是其核心所在。通过这样的互动,高校出版知悉并了解新的媒体环境及市场趋势,掌握消费终端读者的真正需求及目标对象的阅读倾向,在无形中推动了相应学术观点的表达和传播,最终达成众多受众与粉丝对内容的关注,从而实现多态互动。再譬如,很多高校出版发行人员和编辑均开设作者微博或个人微博,凭借作者和出版社的广泛影响力吸纳粉丝,并与其建立起深度互动联结,从而提升高校出版的名气和影响力。多态互动营销模式淡化了显性的营销意识,以平等姿态传递信息,提高了读者的信任度,可以达到较好的营销效果。

3.整合营销模式

整合营销是高校出版物新媒体营销发展的重要方式。因为整合营销是一个将企业、用户紧密联系而且互动自如的过程,它所发生的媒介平台不限于一个,而是可以运用到所有网络媒体和移动终端。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配合传统媒体,通过具有持续性和策略性的线上线下沟通,增强客户服务管理及公关关系管理的维护,最终达到整合营销的目的。例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视界》丛书除了对常规营销渠道的把控之外,还尝试利用微博营销手段,展开《视界》专题的互动讨论;创建《视界》微信公众号,与读者建立长效沟通,产生情感联结;联手腾讯,举办《视界》传媒营销学术沙龙,将学术讨论引入大众对话中等。高校出版物的整合营销策略步骤如下:第一,采取由内向外的新媒体营销方式,编辑在朋友圈分享宣传,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出版物推介。第二,直接与受众互相关注成粉丝,或互加微信好友,拉近营销距离,并借助线上线下活动的展开、视频音频的等手段拓宽营销半径。第三,联手第三方机构,传播综合信息给受众,持续吸引受众注意力,增加受众持久关注度。随着新传媒时代各种媒介的兴起与推广,可能会有更多、更好的方式为高校出版物进行新媒体营销服务。

4.话题营销模式

高校出版物专注于专业化的选题,应尽量和受众展开话题互动,借助受众即为自媒体的特性实现信息的传播和扩散。话题营销是最具影响力和有效性,且最为方便快捷的一种营销模式。通过话题营销的开展,高校出版物可与受众建立起深度沟通,产生联结互动,同时借助受众自媒体力量,达到爆炸式传播和扩散信息的目的。从广泛意义而言,话题营销归属于口碑营销形式之一,主要是将其广告对象化作受众的交流主题,从而达到营销目的。具体如下:第一,借助新媒体了解到目标受众关注的焦点。新媒体大环境下,每个人既是信息接收者,也都是自媒体传播者,能不限时间地点利用新媒体发表个人言论和观点,并通过转发分享他人话题展开二次传播,进而进行话题创意。第二,在完成话题创意后,营销人员需创造性地将营销出版物信息植入话题中,让出版物信息与话题形成自然承接,进而将受众关注焦点从话题过渡至高校出版物,使得受众在话题传播的过程中,同步传播高校出版物。第三,借力意见领袖,辐射社会大众。营销人员要善于整合新媒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包容开放性、高效便捷性、传播扩散性和深度互动性,通过各大新媒体平台意见领袖的强势发声,引导话题方向,达到多渠道传播话题,广泛影响受众的目的。第四,在通过KoL发声和新媒体整合营销实现话题引入后,营销人员需同受众展开多元互动,并令互动内容契合受众心理,驱使受众踊跃加入讨论并自主转发传播,才能切实地令话题持续发酵升温,直至高潮,取得完美成效。第五,引导话题最终转化为购买流量。由于话题是基于新媒体平台传播的,高校出版社需将购买渠道在承载话题的新媒体上及时公布告知,该购买渠道可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譬如,既能通过线下书店进行购买,也能利用微博、微信、豆瓣图书和官方网站来公布购买链接,引导客户前往购买,真正实现话题营销向实际销售流的转化。

三、结语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出版物正在新媒体的浸润下发生变化,新媒体营销变得更为灵活多变:信息更为海量、用户需求更为细腻、手段更为多样、市场效果更为不确定。高校出版物在充分考虑移动终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以及自有特性的基础上,以移动终端和网络媒体等数字媒体为传播平台展开话题营销、数据营销、整合营销及多态互动营销等新媒体营销活动,将传统营销模式的创新变革同网络媒体的新兴发展有机融合,早日构建起一个富有活力的高校出版物新媒体营销模式,实现高校出版物的扩散式传播,充分发挥其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力文.新媒体整合营销传播策略[J].传媒,2010(8).

[2]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1.

[3]谢文辉.新媒体背景下的出版营销之道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4(5).

[4]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m].吴怡国,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10.

[5]马伟.新媒体时代下微营销的模式及趋势[J].出版广角,2014(17).

[6]陈建军.图书利用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分析[J].中国出版,2014(8).

新媒体营销相关理论篇4

关键词:休闲农业;旅游;新媒体营销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165-02

引言

休闲农业旅游是人与自然环境经过长久作用从而形成的统一和谐的农村景观,这个有机的整体是由自然环境和物质环境、非物质环境组成的。近几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自我销售意识、营销手段,并且营销理念明显滞后造成了很多地方的休闲农业旅游影响力不够,制约了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特点与新媒体营销大大的契合,所以加大加强对新媒体手段的利用,改变过去老旧的营销方式,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选择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就要利用新媒体营销手段。

一、新媒体营销的概念及主要方式

新媒体营销是在信息化、网络化的环境下,利用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和手段开展的营销活动。新媒体营销活动仍然要现代营销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参与式媒介,尽可能地满足客户需求,以达到开拓市场、增加盈利。

2011年,微信出现在我们的社交软件中。经过几年的发展,微信被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它的地位可与QQ相媲美,甚至超越QQ。微博自2013年兴起,截至今年已有超过5亿人注册。拥有着极强的互动性,这就意味着通过微博来进行宣传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微电影是近年来,网络上出现的一种新的电影方式,其不同于传统的大银幕制作,这是一种简短的小成本的电影视频,但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他主要方式还有各种论坛、搜索引擎等。

二、新媒体与新媒体营销的优势分析

(一)新媒体的优势

1.信息传播的交互性。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单向传播的方式,由一点对多点变成了多点对多点,新媒体使人们可以更为主动地接收外部信息,也可以参与到信息的讨论及传播中,使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信息交流实现了双向互动传播。

2.受众人群的广泛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接触新媒体的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这就将新媒体的受众人群的范围无限扩大,而传统媒体则不能做到这一点,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大展示空间。

3.信息传播的高效性。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更及时、更便捷,同时打破了传统的媒体在传播空间时间上的限制。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随时接受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沟通,并且到目前为止,新媒体是对信息传播得最快的传播媒介。

4.信息的低成本性。信息在新媒体上的费用接近于零,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就是因为这样的低成本性,使得新媒体成为了传播媒介的主流。人们在互联网做营销传播,省去了房屋租金、水电费以及人工费等,同时还减少了由于多次交换带来的经济损耗。

5.多媒体展示的多面性。新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时,拥有多种多样的展现形式,有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信息交换的形式也有很多种类,这使得人们接受信息更为直观,同时加深信息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

(二)新媒体营销的优势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新媒体营销成为了一种重要经营管理手段,新媒体营销相比与传统媒体营销来讲具有以下优势:

1.营销针对性强。新媒体营销是针对产品概念诉求以及问题分析,作为一种新形式的营销,从心理上去引导消费者,通过媒体表达出来,使消费者认同某种思路或者是某种观点,从而达到宣传企业品牌与销售产品的目的。因此,相对传统媒体营销而言,新媒体营销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对消费者影响也更深远。

2.营销效率更高效。在传统的媒体营销中接受信息是非常被动的。而在新媒体营销过程中,信息的者和接受者可以很轻易地实现角色的互换,接受者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与其他人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成为信息的者,使传播方式发生根本的变化。因此,新媒体营销减弱了信息传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产品营销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营销方式更灵活。传统营销由于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不具备实时更新休闲农业旅游信息的条件,减弱了营销效果。新媒体营销能够使营销中的主客体进行沟通,这样就使整个营销过程产生了交互性,在信息时,新媒体营销就要在短时间内了解旅游者的内在需求要素,并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从而能对休闲农业旅游营销进行及时跟进了解,实现了“个性”的新媒体营销效果。

4.营销成本低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营销成本相对而言过高,对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来说,性价比非常低。在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推广,论坛互动等方式不需要花费金钱。即使请专业机构来运营公众号、网站、搜索引擎等,其花费也比传统媒体要低得很多。刚好适用于小成本经营的休闲农业旅游,运营者掌握了前期的基本运行模式之后,完全可以实现后期的自我运营,学习成本也较低,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三、休闲农业旅游新媒体营销的对策建议

第一,建设有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一定要针对旅游者需求进行。根据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调查研究结果,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主要因素分别是旅游资源、旅游商品、旅游软件服务,结合一般旅游产品开发涉及因素,分析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产品、市场的可持续开发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景观、乡土风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商品、旅游服务等诸要素。

第二,注重新媒体平台的应用。休闲农业旅游的经营者们可以通过微信进行营销。如旅游经营者当局可以开设官方微信,并做好微信的运营,在官方微信里及时地更新一些旅游目的地的信息。此外,近年来在微信上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商业体,即微商。还可通过做“微商”的方式来宣传促销。旅游经营者们可以通过在“微店”里经营休闲农业旅游产品或委托旅行社经营旅游精品线路的方式,从而达到宣传旅游目的地的目的和效果。

微博的营销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微博上最受欢迎的就是旅游类的文章和美食类的文章。因此,休闲农业旅游也可以契合受众的胃口。从众心理大家基本上都有,对那些名人更是有一种特别的崇拜。此外,人们又具有一种求实心理,热衷于一些抽奖。因此,通过微博营销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进行大规模抽奖的方法来吸引观众,休闲农业旅游通过微博推广吸引游客。

微电影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所以,我们的休闲农业旅游经营者也应该对此重视起来,为景区景点拍个高质量的微电影,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而且成本也低。央视微电影《阆中之恋》为阆中赚足了人们的眼球,电影的拍摄地阆中迅速成为热门的旅游地,让旅游者无限向往。

搜索引擎已成为中国网民使用最多的搜索渠道,所以休闲农业旅游经营者也可采用搜索引擎的营销方式,通过网站搜索推广,挖掘休闲农业旅游的潜在人群,帮助休闲农业旅游获得更大的市场。

第三,注重新媒体营销平台人员及技术培养。新媒体营销平台的建设不仅仅是技术公司的任务,休闲农业旅游经营者应积极加入到平台的建设当中。当前许多公众号或者app的初期运营都是由技术公司完成,技术人员并不熟悉休闲农业旅游核心产品与业务,造成平台投入使用后不适合于休闲农业旅游产品。所以,乡村旅游经营者应该积极参与到新媒体营销平台的运行中,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技术培养或者招聘此方面人才,以此来负责营销。

第四,新媒体营销与服务建设相结合。相对传统营销而言,新媒体营销有着很强的互动性。休闲农业旅游应在做好营销的同时,发挥它的服务功能。这些新媒体平台所起到的并不是简单的平台作用,某种程度上它更像是休闲农业旅游过程中的一名优秀的导游,它可以指导旅游者迅速地找到所需的信息,并对游客提出的一些要求做出回应。所以,休闲农业旅游需要围绕平台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

第五,新媒体营销的效果评估与维护。新媒体的即时性和互动性,使得旅游新闻营销策划的执行变得迅速而有效。在整个新媒体营销的实施过程中,对新媒体营销中涉及到的各个相关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估,并且得到相应的反馈,同时根据反馈调整营销方案。

结语

休闲农业旅游运用新媒体进行营销已然是大势所趋,调整完善传统的营销模式,才能得到长远健康的发展。要结合传统营销模式和新媒体技术手段,重点运用新媒体去营销,这样才能使休闲农业旅游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林枫.分析乡村旅游新媒体营销初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马寒.农家乐旅游新媒体营销策略初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李勃.浅谈云南休闲旅游农业发展[C]//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4]刘换菊.乡村旅游的新媒体营销模式探究[J].中国商论,2015,(34).

[5]黄蓉.休闲农业旅游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新媒体营销相关理论篇5

[关键词]新媒体;企业公关;营销战略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02.092

[中图分类号]G206-F[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2-0120-02

新媒体的出现彻底终结了以“人”和“传统媒体”为公关工具的落后时代,公共的实质就是沟通,新媒体通过各种方式拉近了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加深客户对企业本身的了解。本文将对新媒体语境下的企业公关营销战略进行分析研究,分别从新媒体的重要内涵、公关营销相关研究、新媒体下的企业公关营销趋势、新媒体下促进企业公关营销的有效措施四个部分进行分析。

1新媒体的重要内涵

新媒体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也被称为数字化新媒体。它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后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形态,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的“第五媒体”。新媒体之所以会受到广泛关注,与其自身优势分不开,它以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新媒体的发展掀起了传媒产业革命浪潮,在当今社会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并且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新媒体具有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实时等特点,与传统媒体“主导受众型”不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用户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随时存储或查找相关内容,大大提高了效率,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媒体产业核心竞争力,引领时代潮流,为我国媒体产业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希望。

2公关营销相关研究

公关营销是以公关工具为主要工具的营销,是以公关为工具为导向的传播,即社会市场营销,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脱颖而出的、极富有生命力的市场观念,也是“感性消费观念”“明智消费观念”“生态强制观念”“社会公众利益观念”综合。在公共关系营销阶段,企业除了继续使用传统的促销手段之外,越来越重视把以提高企业形象和信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关系促销活动,作为现代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重点手段来予以采用。企业形象作为一种极为宝贵的营销资源,已成为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关营销可分为两部分,分别为行销公关和营销管理。行销公关是营销为主题的公关,其作用是为达到营销计划的目标。营销公关的范围很广,包括宣传产品,赞助活动,举办特别活动,参与公共服务,编制宣传印刷品,举办记者招待会,邀请媒体参观采访,支持往来厂商及其业务等。营销管理它具有二个部分,一是战略营销,二是战术营销。依照传统的理解,营销公关也就只是战术营销层面的“一个部分”;这也决定了它的作用--企业众多促销工具中的一种。公关营销是拉,巧妙地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让品牌悄然于心;公关营销偏软,客观,不动声色,建立良好舆论环境,形成良好口碑;公关营销容易建立美誉度,影响社会舆论,使社会舆论朝着有利于企业,品牌,产品销售的方向制造宣传效应;公关营销的成本不高。公关营销的运作一般有三个阶段:步合作阶段,基本合作阶段,深入合作阶段。公关营销它的推广方法也有许多,如信息,电子邮件,资源合作,搜索引擎,快捷网址等。公关营销在不同的情况下也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企业在制定及实施其市场营销政策时,必须全面顾及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和社会公益三方面的内容。一般的策略有四种:刺激性营销策略,扭转性营销策略,开发性营销策略,再次性营销策略。

3新媒体下的企业公关营销趋势

3.1公关营销感官化

在新媒体发展下,企业公关营销逐渐呈现出感官化,从“静态公关”转变为“动态公关”。营销感官化最大的价值在于建立接触、创造体验。用户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甚至嗅觉来感受,以此达到企业营销目的。例如,微信营销战略,微信营销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商家只需要进行微信官方认证、微信推广便可以打造出一个相对健全的企业微信营销模式。微信营销是一个低成本、高收益的营销手段,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当微信消息推送到用户手机后,用户就能第一时间得到提醒,充分保障了信息的有效性。此外微信营销的形式相对多样,如官方账号、公共平台,为企业提高了多种渠道。同时,微信营销给予用户相应的尊重,不会为用户带来困扰,用户只有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某品牌的官方微信才能收到信息,不会导致信息泛滥的情况出现。微信还具有一个强大的功能——朋友圈,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渠道对商品进行宣传,再通过朋友圈得以分享,一传十、十传百,这个商品的推送信息会被越来越多的用户看到,达到微信营销的最终目的。

3.2公关营销投资化

在新媒体发展下,企业公关营销逐渐呈现出投资化,广告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用户经常能在电视、微博等媒介看到企业广告。这种做法不仅能充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还能加深用户对企业产品的了解,以此达到企业营销目的。例如:新媒体为电视营销创造了新的机会,企业通过现代通信、数据库技术充分提高了配送效率,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此外,用户的不断增加也为电视营销送去了福音,用户可以在数字电视平台上浏览相关信息,这种便利、快捷的方式受到了很多用户的喜爱,充分提高了企业收益,形成良好口碑,让更多用户认识到企业产品,达到了企业营销目的。

4新媒体下促进企业公关营销的有效措施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微信、微博营销方式为企业营销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营销涉及的范围也逐渐增大,如日常生活用品、蔬菜、水果、服装等,为人们的生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白领而言,简单、便捷的生活方式更具效率。新媒体下的先进的企业营销便很好地迎合了这一点,充分满足了社会发展现状。要促进企业公关营销有效开展,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管理、树立先进营销理念、突出商品个性充分吸引用户、提高企业营销人员素质水平,充分顺应时代要求。

4.1加强信息化管理

为促进企业公关营销,企业必须树立先进营销理念,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合理规划,将顾客放到第一位,以顾客的需求为要求,努力扩大经营规模,吸引更多客户的注意。为了提高我国企业公关营销,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管理,将相关商品的语音介绍和视频信息充分应用其中,充分吸引更多用户,同时还能吸纳更多资金雄厚的加盟商,可谓一举两得。

4.2突出商品个性特点

要促进企业公关营销,企业必须根据地域发展实际特点对商品进行创新,可以利用Logo来突出商品个性,此外还可以扩大经营范围,从生活日用品到书刊阅读,甚至出行车票的预定等,充分吸引顾客,真正做到以顾客的需求为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理念”,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

4.3提高企业营销人员的素质水平

销售是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织与其利益关系人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序。销售就是介绍商品提供的利益,以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过程。销售人员是制约企业营销水平的关键因素,据此企业必须加强对企业营销人员素质培训,提高企业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对用户实际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充分满足用户各种需求,为企业带来更多利益。

5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顺应时展,为了满足人们实际需求,我国各企业公关营销模式必须不断创新,利用主流媒体,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口碑。新媒体的诞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为快节奏的生活带来了较高的效率,它打破了传统营销模式的地域限制与消费者人群的限制,且传播范围极广阔,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促进我国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罗娟.公共关系与企业营销战略[J].中国城市经济,2011(24).

[2]姚利权.国内注意力经济学研究综述——“注意力经济”视角下的营销战略[J].北方经济,2011(21).

[3]宋巍,蔡文菊,贾静.试析新媒体营销路线的探查与运用[J].中国报业,2013(12).

[4]李海鹏.企业公关营销研究[J].管理观察,2013(14).

[5]陆伟.企业如何运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J].信息与电脑,2013(11).

[6]贾昌荣.新媒体驱动下公关营销路线图[J].国际公关,2012(5).

[7]张伊,王辉.浅析微博营销的商业价值及运作模式[J].科技信息,2012(30).

新媒体营销相关理论篇6

关键词 事件营销;传播原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12-0068-03

作者简介 张晓英,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经济学。(江西 南昌 330013)

一、企业事件营销传播的内涵与特征

1、事件营销的内涵

事件营销是指营销者在真实和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行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通过制造热点新闻效应的事件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兴趣和注意,以达到提高社会知名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和最终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目的的手段和方式。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具有明显的商业营销宣传性质。按照其中传播事件的性质,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的运作手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利用现有的社会热门事件或话题;二是人为制造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门事件或话题。“借势”、“造势”就是社会对这两大类型运作手法的通俗表达。

2、事件营销的特征

(1)有高频率的大众媒体作传播支持,有广泛的消费者受众面。

(2)利用具有轰动效应的传播话题,借用或者策划密切相关的事件,产生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3)事件作为营销传播的核心,贯穿于过程的始终;事件营销传播作为一种阶段性的营销策略与传播手段,传播周期较长。

(4)投资回报率高,是建立企业知名度与接触媒体较为廉价的工具。

二、企业事件营销传播的动因

1、营销传播时代的到来。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市场营销管理》一书中提出营销必须与市场沟通:“现代市场营销不仅要求公司开发出优秀产品,为其制定有吸引力的价格,并使之易于为目标消费者买到,还必须与现有和潜在的消费者沟通。每个公司都不可避免地承担起沟通者和促销者的角色。”企业导向型、产品导向型的市场已经成了昨日黄花,营销传播的时代已经到来。现代的企业要学会与消费者沟通,将企业的各种正面信息及时传递到外界。“请消费者注意”,已经变成了“请注意消费者”。企业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营销传播活动,与消费者进行正面、积极的沟通,才能保持企业与品牌的生命力。事件营销传播则是其中一种营销传播新方式。

2、传播超载的信息时代。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人们每天都在商业信息的海洋中,不断增长的商业信息造成信息的传播量超载到信息爆炸的程度。针对消费者的大量商业信息超出了人们的负荷限度,产生自然的心理防御。为了在复杂的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为了有效突破消费者越来越严密的心理,企业急切需要新的、富有成效的营销传播方法,需要加强营销传播活动的创造性,增加营销传播活动给消费者带来的附加价值,事件营销传播由此应运而生。

3、不同于广告传播等传统营销传播方法的独特优势。国内媒体收费居高,许多企业好的产品却无广告宣传经费。媒体费用的高涨,使得企业的广告经营成本相应提高,广告传播的投资更为谨慎。媒体的多元化趋势,传统传媒的广告效益因受新媒体的干扰而不断下降。导致了众多企业纷纷降低广告传播支出在营销传播总支出中的比例,重新评估广告传播的贡献,重新分配营销传播资源。实施事件营销传播带来的新闻价值,比普通硬性广告更具可信度和易传播性。事件营销传播利用媒体与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事件,突出广告传播环境复杂盼重围,在营销传播成本投入较低的情况下,成为比较有效的一种营销传播方式。

三、企业事件营销传播的原理解读

(一)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

“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传播媒介的效果和作用在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大众传播只要对一些问题给予重视,集中报道,并调动受众的注意力,就能间接地影响公众舆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隐含着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当今社会,信息已成为公众生活的主要方面,人们认识、了解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除了学校、社区,就是大众媒介。大多数人接收着传媒相同的信息,传媒作为重点报道或介绍的东西,也会引起重视,将它作为日常交际谈论的话题,通过口头传播、人际传播的扩散途径,加强社会公众对传媒报道重要性的感知与肯定。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在事件营销传播中的应用

(1)传媒对各种事物有选择性的报道,将影响着受众对周围事物重要性的判断。传媒对事物有选择性的报道,源于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公共传播活动中的把关人角色,不是先天有的,而是社会大众和那些代表大众利益的社会主流阶层和力量赋予的。所以,媒介提供给社会的议程并不完全是媒介自己设置的,而是替别人或者就是由别人通过媒介设置的。

(2)“借势”与“造势”是企业在开展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为了扩大事件的声势与影响力,经常使用的两种运作方法。“借势”与“造势”都是为了引起媒体和公众注意,借以营造有利于企业的社会舆论环境,增加事件的影响辐射力,最终促成企业的市场销售与品牌传播目标的达成。企业无论是通过借势还是造势的舆论营造方式,在事件营销传播运作上凭借传媒开展的新闻传播、广告传播等大众传播活动。正是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为事件营销传播活动营造一个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争取宝贵的注意力资源

(1)注意力资源对企业及营销传播活动的重大影响。托马斯・达文波特在《注意力经济》中为“注意力”下定义道:“注意力是对于某条特定信息的精神集中。当各种信息进入人体的意识范围,人将关注其定的一条信息,然后决定是否采取行动”。“注意力是信息加工的一种内在机制,它的基本作用在于对信息进行选择,用以调节行为”。“注意力”对于企业的含义在于:目标受众群体关注企业的某一个事件、某一种行为或传播信息的持久尺度,是他们维持对企业和产品的正面态度、或扭转负面态度乃至采取实际购买行动之前所必须经历的一种心理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争取注意力资源在事件营销传播中的体现。营销传播的目标是让消费者从注意、理解、购买到建立忠诚度的一个过程。1、注意力资源是大众传播媒介议程设置的目的,而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又是取得注意力资源的有效手段与途径。2、传播活动是注意力资源消耗最多的领域,而媒体是现代社会人们进行思想和信息传播活动的主要场所。媒体可以通过注意力的导向作用,将受众的注意力导向一个特定的对象、企业和某个特定的事件,从而实现社会注意力和个

人注意力的分配与再分配。唤起消费者强烈的共鸣,改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服务的态度,促使消费者对企业有利的购买决策。

(四)营销传播资源的整合

1、营销传播资源加以整合,才能达成高效传播。著名学者唐・舒尔茨认为,整合营销传播就是一种适合于所有企业信息传播及内部沟通的管理体制,而这种传播与沟通就是尽可能与其潜在的客户和其他一些公共群体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关系。企业要使营销传播活动获得高效率,首先,必须对各种营销传播资源加以科学、有规划的整合。资源一旦获得整合,能够产生更强的一致性,提高企业把信息送达顾客的能力,更加有效率地完成营销传播的任务。其次,“消费者导向型”的市场环境也迫使企业必须对营销传播资源加以合理整合。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多,市场营销的功能正由战略型向策略型转变。企业的营销者只能通过各种营销传播资源的整合,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2、营销传播资源的整合在事件营销传播中的体现

(1)整合多种媒体渠道:传统的营销传播活动中,营销传播者通过对付费与非付费媒体的配比,控制信息的流动。企业一方面通过电波传媒进行事件信息的高空传播,另一方面配合平面、户外、路演、终端等多种形式的地面推广活动,整合信息传播的多种媒体渠道,通过立体交叉的媒体网络传播同一个核心事件。

(2)整合多种媒体渠道传播的信息:我们常说“从一千个角度说一件事情”,使受众能够多角度地接收企业发出的信息,累积企业的品牌认知度。企业要传播的核心事件,应成为多种媒体渠道传播的核心内容。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的传播对象有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企业的内部员工以及企业的股东等人。即使传播信息的内容与角度有所不同,企业也必须确保通过多种媒体渠道的信息在呈现的语调、态势都具备一致性。

(3)整合多种营销传播工具:企业想要圆满完成某项事件营销传播活动,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营销传播工具譬如广告、促销、公关等,事件营销传播可以说是一个多种营销传播工具协同合作的传播平台。广告、促销、公关三者各有优势。要想更好地完成事件营销活动,必须对三者加以整合。

四、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策略

(一)营销传播渠道策略:大众媒介的角色定位。大众媒介在事件营销传播中担任两种角色:一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二是协同的事件组织者。大众媒介资源是否得到优化配置、使用,关系到企业事件营销传播是否能由个体策划传播顺利转化成公众传播,从而关系到最终传播效果的实现程度。

(1)大众媒介充当单纯的信息传递者。“信息传递者”,是大众媒介在企业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最基本的角色定位。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围绕的事件如有不错的新闻报道价值,将引起传媒的争相报道,而企业无需花钱购买传媒的版面、时段,传媒在此中充当的正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发挥的正是大众传播重要的“议题设置功能”。企业在开展事件营销传播活动时,为增加传播的辐射力度,利用大众媒介的传播资源,配合着事件营销传播的进程,进行相应的广告传播等,履行的是“广告投放功能”。

(2)大众媒介充当协同的事件组织者。“协同的事件组织者”,是大众媒介超越传统角色的突破。对于成熟品牌,媒介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战略资源的一部分。品牌栏目将成为企业开展事件营销传播、传递品牌文化与内涵的有效平台,大众媒介与企业合作开办品牌栏目,将企业所要传播的核心事件贯穿于节目制作的始终,借品牌栏目的开播而传播开来,能够在目标受众群体中形成热点话题,给媒体和企业带来宝贵的注意力资源,带来媒体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双赢合作创举。企业借品牌栏目的平台策划各种话题事件,不仅彰显了大众媒介不断增强的客户经营意识,还突出媒体在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更为主动、更具发展潜力的角色定位。

(二)营销传播方式策略:接触管理推陈出新。唐・舒尔茨在《新整合营销》中提出了“接触管理”一词,并解释它:“接触管理的定义是选择并决定营销者在什么时间、地点,或者在什么状况下与消费者沟通。表明的是‘信息的传达’和‘信息的内容’分量相等,甚至更为重要。”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实施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接触管理”,不注重与消费者沟通方式,传播出去的信息可能石沉大海,不知所终。反之,如果企业重视“接触管理”,注重营销传播方式的创新,传播的信息可能就会脱颖而出,先发制人,占据市场先机。

(三)营销传播事件选择策略:切合品牌核心价值。企业产品的品牌核心价值是选择何种类型、性质的事件进行营销传播的衡量中心。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资产的主体部分,它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利益与个性,是驱动消费者认同、喜欢、爱上一个品牌的主要力量。品牌核心价值是一个企业开展任何形式的营销传播活动的原点,即企业的一切营销传播活动都要围绕品牌核心价值而展开,必须是对品牌核心价值的体现与演绎,并丰满和强化品牌核心价值,使企业建立恒久不衰的竞争优势。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营销手段也日趋同质化,通过产品差异营造的优势有效期越来越短,品牌核心价值带动的品牌整体优势随之越来越可贵。

新媒体营销相关理论篇7

城市旅游营销把旅游目的地作为一个产品,采用一定的方式、策略,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把产品推销给已有的及潜在的目标市场。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营销载体,还为城市旅游营销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机遇,并逐渐形成以事件营销为主的城市旅游营销新方式,能否运用好新媒体及与传统媒体的进一步整合成为城市旅游营销获得成功的关键。

在最新一次“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旅游营销事件(2010-2011年)”评选活动中,张家界的“翼装飞行穿越天门山”、“借助《阿凡达》推广乾坤柱”两起营销案例分别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旅游营销事件奖与优秀旅游事件奖,成为唯一一个斩获两大奖项并且获奖案例最多的城市。张家界旅游营销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中国旅游营销三十年变迁,通过对张家界旅游营销传播渠道的梳理及创新点的分析,于我国城市旅游营销创新性发展及模式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城市旅游营销的传播渠道变迁

旅游业是旅游城市的立市之本,三十年来,无论是开展传统的活动营销,还是进行新媒体时代下的事件营销都为积极盘活旅游市场做出了突出贡献。伴随着媒介传播方式的丰富和转变,城市旅游营销的传播渠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围绕文学艺术作品开展的平面媒体营销

在纸媒一枝独秀的年代,张家界就曾借助我国著名艺术家吴冠中的名人效应,对其1979年冬写下的游记散文《养在深闺人未识》进行包装,并于次年元旦发表在《湖南日报》,张家界的自然风光开始逐渐被世人知晓。此后,陈复礼、简庆福关于张家界的摄影作品在香港《中国旅游》杂志的发表,掀起了港澳台以及东南亚范围内的张家界热。2001-2003年,《迷人的张家界》、《索溪峪的“野”》等七篇以张家界风光为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于此同时,通过不定期开展绘画、摄影作品大赛,创办旅游杂志《张家界》进行具有官方色彩的宣传。

这些传统营销模式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文艺气息与鉴赏价值,影响力持久,通过主流媒体传递主流城市文化,受众面广。但长期以来,信息传递、传播维度与方式相对单一,受众被动接受,印象不够深刻,难以持久维系。

(二)借机大型节庆活动打造的电视媒体营销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张家界以“奇绝险峻”为元素,打造依靠山水资源而又有区别的“挑战”文化。1999年,张家界举行了“穿越天门”世界特级飞行表演,实现了人类首次驾机穿越自然山洞的壮举。此次活动的巨大成功带来营销新启发:即极限挑战与悬念营造的结合,辅以电视媒体直播,能获得极高的关注度。围绕这一思路,天门山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挑战”活动:2006俄罗斯空军天门山特技飞行表演;2007法国“蜘蛛人”徒手攀爬天门洞百米崖壁;2010中瑞高空王子挑战天门山索道;2011美国“翼装侠”滑翔穿越天门洞;2012法国轮滑大师挑战天门山99弯通天大道等,天门论“勇”成为张家界旅游新坐标。

在以活动为主的电视媒体营销中,拥有丰富经验的旅游专业人士和民营企业开始为城市旅游营销注入新鲜血液,活动的本身的特性也使得此阶段营销的传播具有半官方性、时效性、持续性等特征,但有些活动的策划前期需要较大的投入或者具有一定的风险,活动内容与模式也容易被复制。

(三)借势热点事件策划的新媒体营销

资源是有限的,创意却无止境。以叶文智为代表的一些敢于突破常规的创意策划人才,成为张家界旅游营销的领军人物。早在1998年,叶文智为黄龙洞标志景点“定海神针”投保亿元,创世界为资源性资产办理保险之先河,得到超过2000家媒体的关注,张家界的事件营销已悄然萌芽。2009年,张家界因《阿凡达》导演卡梅隆“黄山原型说”而引发了“阿凡达之争”,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多层次的营销,悬赏、更名风波不停,推出“阿凡达之旅”精品旅游线路,最终有力的开拓了国内外旅游市场。此外,2009年的“卡通市长”,以及第一个旅游城市版《江南style》都让张家界成为一时广为瞩目的焦点。

新媒体不仅带给城市旅游营销新机遇,更是降低了全民参与营销活动的门槛,让个人的力量在自媒体传播中发挥到极致。但借势热点与平台门槛的降低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事件营销也往往引来舆论与争议不断,只有好的创意才能接受住广大受众的考验。

二、新媒体时代城市旅游营销的传播特色

任何形式的营销活动,都需要借助特定形式的物质载体。近几年以微博为平台、智能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如火如荼的发展,不仅使其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样也成为了营销活动热衷的平台。

(一)低成本赚得高关注度

新媒体语境下的营销往往都是搭了热点事件的“便车”,其制作和营销成本相对于传统的营销手段要低很多,但这并不影响到营销的效果,相反能够赢得更为广泛的关注度。当然,高关注度并不代表城市旅游业得到了相当的实质收益,但至少在节省动辄百万的宣传推广费用方面,事件营销更符合纳税人的期盼。

2012年11月4日,《张家界style》正式。据张家界市旅游局市场科的统计,15天内通过百度搜索“张家界版江南sty1e”关键词相关网页为280万页,相关新闻为1200篇,相关视频为900个,新浪原创微博7万多条,YoUtUBe视频网站点击率超1500万次。由此可见,视频在短时间内获得了相当高的关注,并且绝大多说的网友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而这个没有斥巨资打造明星阵容的视频,实际花费不到五万元。

(二)组织策划者的民间属性

无论是自行创设议题,还是借助外界热点,事件营销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事件传播过程中舆论的走向往往并不明确、难以把握,稍有不慎,整个城市及管理者的形象将因此而损害。因而组织策划者的身份设置尤为重要,要尽量持有民间属性。

民间属性首先表现在策划者具有“草根”身份。在“阿凡达”事件营销中,从乾坤柱更名为“哈里路亚山”到成立“阿凡达办公室”,每个事件都戳到网民的兴奋点,忙着给张家界政府上纲上线。但张家界市坚称是民间所为。同时,“草根”邓道理浮出水面,他是一位新闻爱好者,正是他发表在红网的质疑帖与悬赏贴将事态推向了高潮。其次,民间属性还表现在特殊参与者树立的亲民形象。代言“国际乡村音乐节”的市长赵小明与《张家界style》中的旅游局正处级调研员郑亚平,分别成了网络红人“卡通市长”、“稻草局长”。正因他们特殊的身份,创造了事件营销中引来广泛关注的争议点,也一改以往官员高大严肃的形象,与民同乐,最终得到越来越多网友的支持。

(三)对热点事件的创造性模仿和二次创新

并不是所有的热点事件都能纳入营销策划的范围,要通过精心筛选,对事件进行创造性模仿和二次创新,力求做到与城市旅游的完美结合。就《张家界style》来说,视频取景于张家武陵源天子山、袁家界、十里画廊、黄龙洞、宝峰湖等景点,既可以欣赏到世界罕见的的张家界地貌风光,也融入了湘西赶尸、三棒鼓、茅古斯舞蹈等神秘的张家界民族文化,还可以邂逅美丽的《阿凡达》“纳美人”。也就是说,张家界版《江南style》的视觉形象是彻底张家界化的。与“乾坤柱”“拿来主义”式的更名不同,这一次,《张家界style》获得了更多的青睐。观众在娱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到视频制作者传达张家界值得一去的用心。

三、全媒体语境下城市旅游营销的创新方向

(一)政府凸显服务职能,做好口碑营销

曾有不少旅游营销经典案例都是由政府或企业发起,打造具有轰动效应的事件或形象工程,再重金邀请各大媒体传播开来以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但在全媒体整合的环境下,政府应更加凸显服务职能,尊重并认可民间已成长起来的新兴主体,为民间力量的发挥腾出更多的空间。

首先,重视品牌资产。品牌是无形的财富,政府需要通过整合当地旅游资源,同时着手邀请经验丰富的旅游专业人士全面介入景区总体规划、景点项目策划等工作,打造具有地区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品牌。其次,做好口碑营销。无论何时何地,推广地方旅游资源最高层次的营销方式是口碑营销,从完善公共服务软硬件设施、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品质、制定合理的门票收费标准,到加强安全管理、市场监督,只有各部门面面俱到地贴心服务,才能得到游客们口口相传的良好评价。此外,还需建立激励机制,如设立旅游宣传贡献奖,鼓励全民营销。

(二)创设话题的深加工及营销模式的进一步升级

互联网时代,要想通过事件营销达到推广城市旅游的目的,需要对时下的热点有比较敏锐的洞察。成功的事件营销是排他的,要有抢占先机的速度,要有与资源相契合的价值和特色,更重要的是要尊重新闻的真实客观性,避免陷入恶意炒作的误区。

内容方面,基于城市形象的塑造,逐渐从创造性模仿向自主性创意迈进。从长远来看,借势营销终究只是昙花一现,二次借势营销更易让人感到审美疲劳。再者,比创意吸引眼球更为重要的是城市的美誉度,必须杜绝使用类似“我靠重庆”、“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等低俗无意义的概念营销。

模式方面,多种营销模式整合,逐步形成营销产业化。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一元化的过程,对旅游营销来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营销策划者需要对比自身优势,灵活搭配运用活动营销、体验营销与事件营销,以期营销最大化地体现地区文化特色。

(三)突出新媒体,进行有效的媒介组合与精准营销

媒介的发展是一个叠加的过程,谁也无法替代谁,不同类型的媒体各有优势。为此,在进行旅游营销时,除了突出新媒体的主要地位外,还需要采取不同的媒介组合宣传策略,把握旅游者的旅游心理需求,刺激旅游者的消费冲动,从而扩大营销活动的影响力。另外,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对市场细分进行精准营销是当务之急。旅游地需要根据自身旅游资源的特色,进行特色旅游的开发,利用网络来进行受众的精准营销,并触发数字生活空间的创意者不断地分享和创造有关旅游资源和品牌积极的、有影响力的内容。

新媒体营销相关理论篇8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培养模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新型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存在浸淫职场多年,工作经验丰富的营销人才,很多已被当下新媒体环境将其已有成绩洗劫一空,因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不再需要固守陈规、不懂前沿技术的人才。市场营销专业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的共性,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探索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

市场营销是企业进行业务扩展的必要手段,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将市场专项拓展为更加广阔的市场平台,企业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就需要对企业进行宣传推广和营销。新媒体就是实现提升企业市场知名度和产品宣传推广的重要途径,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与新媒体联系密切,且从年龄方面来说,呈现高龄与低龄的趋势,这有力说明:只有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才能更好、更多地为企业开拓广泛的市场,新媒体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据统计,全国1000万家中小型企业中,至少10%的企业需要新媒体营销人才,在新增的创新创业型企业至少50%发企业需要新媒体营销人才,企业需求总量达300万家,按照新媒体营销团队最低配置标准计算,平均每家企业需要新媒体营销人才3人,2015年新媒体营销人才需求达900万人,远高于2015年全国应届毕业生总和。据一项调查显示,新媒体市场营销人才每年以20%的人才需求增长、30%的薪资增长。为此,社会各企业对掌握新媒体市场营销人才需求非常旺盛。所以培养新媒体营销人才势在必行,新媒体营销人才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催生的,与新媒体密不可分,而人才培养又与高职院校息息相关,因此,探究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随着我国对技术性人才的大量需求,我国高职院校数量不断增加,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基本满足了社会经济增长对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需要,其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革新、发展,但仍有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能紧跟时展要求。以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全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过于陈旧,依然采用多年前的课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原来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上基本没有涉及新媒体营销等课程,严重滞后社会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通过系统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如下:

(一)教学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占比不足50%。且在比例失衡的情况下,多数实践教学为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难以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变化。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特别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至关重要,学生不参与实践,不经过市场调研,仅仅依靠教师课堂上的理论讲解,不仅不能深刻理解课堂知识,甚至有可能真正参加工作后,发现学无所用,不知所措,因为市场是瞬息万变的,特别在新媒体环境下,市场信息更新迅速,仅仅依靠教师简单的理论讲解,参加工作后,高职学生难以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久而久之,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因此,在教学中,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真正发挥实践课程应有的作用,对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很有必要。

(二)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

近几年高职院校快速扩张,导致全国高职教师紧缺,不少高职院校聘请刚走出校园的年轻教师,他们从一个校园直接进入课堂教学,没有真正的市场经验,教师普遍缺少实践经验,不能将前沿的信息及时传授给学生。加之市场营销专业与社会需求贴合更紧密,这直接造成高职市场营销与社会需求脱钩。

(三)教学方式方法跟不上市场节奏

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求更高,但一些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缺少相关课程,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很少进行互动式教学,更很少与时下社会需求相关联,导致学生在创新等能力上培养不达标。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在新媒体时代环境下,对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会面临很多挑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更加努力,构建一个满足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

(一)增强新媒体技术培训,推进教师能力提升

新媒体环境下技术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应借助新媒体渠道及时获取信息,例如微博、微信和各类手机app客户端,一方面获取信息咨询,另一方面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新媒体环境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技术指导让学生借助新媒体自行或团队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需具备更丰富、更前沿的知识与能力,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现这一目的。

第一,选派一定数量教师外出培训。通过选派教师参加新媒体各类培训,利用寒暑假进行集中性实践培训,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拓展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发散性思维,紧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二,鼓励教师到新媒体应用较多的企业挂职。高职院校与当地新媒体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通过教师与新媒体企业的密切结合,首先做到教师与社会需求吻合,其次满足高校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实现多赢。

第三,针对新引进教师,制定传帮带计划,所有新引进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均设置一名帮带教师,以及一名企业导师,让新进教师快速掌握教育教学技巧。

第四,筹建新媒体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小组,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享、授课评分等提升教学能力,推动师资队伍健康发展。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变传统枯燥理论教学

传统填鸭式理论教学在新媒体环境下应成为过去时,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应积极与新媒体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第一,积极应用新媒体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开展教学,以天猫店铺为例,以实际案例教会学生如何开店铺、推广产品、设计海报等,并安排案例给学生,让学生提交完整的营销方案。

第二,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影像资料、微信互动、微课堂等。

第三,在授课过程中,多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语

新媒体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企业的营销策略也在不断地跟随新媒体的特点而改变,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应随之改变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必须通过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包括改进教学方法、教师队伍、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等,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潘家俊,杨震伟.新媒体营销人才培养的时代价值分析[J].上海职业教育,2016.

[2]黄春丽.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新媒体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商论,2016(05):203-205.

新媒体营销相关理论篇9

本文通过对于近年来数篇硕士学位论文的个案研究、个案间的比较,发现了实证研究在旅游网络营销中的重要地位,并评析了目前此类实证分析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关键词:

旅游;网络营销;研究方法

1前言

依靠网络营销在旅游市场营销中越来越普遍。旅游产业中的各个环节都产生了适应旅游网络营销而建立的网络媒介。这里所说的旅游网络营销包括广义与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旅游网络营销是指各类与旅游业相关的组织、机构,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的一系列与旅游业相关的活动,狭义的旅游网络营销是指旅游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以销售旅游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活动①。本文以广义的旅游网络营销为基础。为了了解旅游网络市场营销研究的方法,本文选择了《旅游网络营销绩效评估研究》(张瑜,2013)、网络自媒体对青年旅游决策的影响研究(高婷,2010)、新媒体背景下旅游纪念品营销研究(朱冰倩,2013)、微博在旅游信息服务中的角色研究(彭敏,2013)、新疆旅游网络营销策略研究(冯玲玲,2011)等五篇硕士学位论文,并对其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2论文个案分析

高婷(2010)在《网络自媒体对青年旅游决策的影响研究》中,运用文献分析与问卷调研的方法,探讨了自媒体及其在旅游领域中的作用。这一研究中,作者首先将自媒体对需求的影响分层展开,再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消费者的决策过程,最后运用量化分析对于前述的理论分析进行测量,遵循了定量与定性结合、理论走向实践再回归理论的道路。在实证研究方面,该研究结合调查问卷和量表两种手段,分别从不同角度来了解自媒体。其一,通过调查了解自媒体的使用状况和在旅游消费行为中扮演的角色;其二,通过量表,考察自媒体旅游信息对旅行者出游策略的影响。量表的设置参考了口碑研究、信息搜寻研究和网络上传信息意愿研究等来设置,并以假设检验来监测研究之合理性。这一研究在方法方面的不足主要在于样本对象的选取上欠缺考虑,以及某些准确性的控制方面。前者主要在于样本选取方面是否具有随机性,即他们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是简单随机抽样,全文中未见证明抽样合理性的叙述。后者作者亦有发现,“量表设置是参考其他相关研究中所采用的量表,因而可能会造成问卷量表衡量的误差……问卷所涉及的答案需要受访者回想过去的经验,资料准确性难以保证。”

张瑜(2013)在《旅游网络营销绩效评估研究》中,选择使用了层次分析的评估方法对延安旅游网络营销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首先从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的现状和旅游网络营销绩效评价的影响因子,分析出旅游网络营销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网络性、中介性、服务性,并据此提取出后续实证分析的绩效评价指标。同时,建立旅游网络营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指标体系的模型主要根据平衡计分卡的模型为参照,结合旅游网络营销绩效评估的实际情况,以网站、游客、旅游企业、营销效果、社会效果这几个方面为研究对象,各个研究对象又以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各个指标。最后用层次分析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说明,将旅游相关方的各个绩效评价有关的元素进行分解,一般分为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层次明确的基础上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做出决策分析方法。该研究在用统计指标体系分析的同时,也采取了案例分析的方法评价了延安旅游网络营销的基本情况。这一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两个。其一,旅游市场的动态性。在旅游市场的不断变化中,旅游网络营销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也要随之而改变,在现有的旅游市场中,游客实地挑选快递邮寄的现象已初见,但该文没有考虑其指标的建立;其二,论文的第四章所讨论的旅游网络营销绩效评估指标的权重问题,以及评分中要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在评分中由于游客调查问卷的不全面与评分人员个人认识能力的限制,结果的科学性在实践中有待进一步考量。彭敏(2013)在《微博在旅游信息服务中的角色研究》一文中,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运用的方法完成研究。该文章通过使用内容分析法对各种材料、记录的内容等作客观和系统定量分析,把媒介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建立有意义的类目,并以此来分析信息的特征,通过对数据进行频率、均值等基本统计学分析,以及对应分析等定量分析。以达到进一步挖掘数据的内容的目的。同时,该研究充分运用了QSRnvivo8.0、RostCm6.0、eXCeL和SpSS17.0,对收集的材料内容进行分析整理,以提高材料分析的效率和质量。本研究的不足在于,只选取了微博排行前3位的旅游微博进行研究,研究时段仅限定为3个月。由于旅游产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而网络营销传播的效果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那么,3个月的研究时段略显不足,其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朱冰倩(2013)在《新媒体背景下旅游纪念品营销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归纳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分析,阐述新媒体背景下旅游纪念品营销方式的转变,并发掘新媒体营销的优势,结合实际案例阐述新媒体营销的具体渠道及策略。该研究,用归纳法对旅游纪念品营销、新媒体营销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与分析;用文献研究法搜集、查阅新媒体及旅游纪念品营销的相关文献,提炼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奠定研究的理论基础;用问卷调查法,从实地调查问卷、网络调查问卷等调查分析大庆旅游纪念品的市场、开发设计及营销等问题,调查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旅游纪念品信息的主要获取途径和来源,以便于对新媒体在旅游纪念品营销中的运用更有针对性;用实证研究法,以大庆旅游纪念品营销为案例,从开发理念、到设计制作,再到营销策略和后期的营销保障,将新媒体贯穿融合全过程,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冯玲玲(2011)在《新疆旅游网络营销策略研究》中,运用调查问卷法、文献分析法、深度访谈法、对比研究法,分析了新疆旅游网络营销的现实。该研究,通过旅游网络营销市场的调查问卷,用SpSS13.0进行分析,细分和定位新疆旅游网络营销市场;通过对实施网络旅游经营者的访谈,了解旅游经营者的竞争优势和目前新疆旅游网络营销的企业存在问题;通过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进行比较,将新疆和发达地区的旅游网络优势对比,挖掘新疆旅游的潜在比较优势。这篇文章融合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并且由于有调研数据的支持,能够比较好地支撑作者的结论。

3横向对比分析

前面在每篇论文的角度,分析了其使用的研究方法,下面进行简单的横向对比,进一步分析学位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表1中是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汇总。可见,实证研究法是旅游网络市场营销这类应用性论文选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统计数据与推断的实证研究十分流行②。其中,统计技术尤其受到学界的重视。纵观这几篇论文,的确体现了统计方法与技术应用的繁杂。然而实证研究的其他方面并没有在论文的结构中得到足够的体现,以至于,摆现状、将问题、提策略在几篇论文中仍然能够看到影子。这一点使得硕士生从事的学术研究停留在政策建议这一块小角落,而不能更深入地探讨旅游网络营销行业的话题。

4结论

前面分析了五篇与旅游网络市场营销相关的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总的来说,论文的方法构成多种多样,各个角度的论题都能综合运用定量定性方法,并且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研究。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全面地认识实证研究的含义并将其融入到论文的撰写和研究的开展中,是我们未来学术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石秀珍.新媒体中的旅游产品营销新策略[J].管理观察,2013年15期.

[2]温芳,杨妍.基于新媒体平台的旅游演艺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以南京《夜泊秦淮》为例[J].中国市场,2013年09期.

新媒体营销相关理论篇10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培养模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新型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存在浸淫职场多年,工作经验丰富的营销人才,很多已被当下新媒体环境将其已有成绩洗劫一空,因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不再需要固守陈规、不懂前沿技术的人才。市场营销专业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的共性,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探索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

市场营销是企业进行业务扩展的必要手段,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将市场专项拓展为更加广阔的市场平台,企业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就需要对企业进行宣传推广和营销。新媒体就是实现提升企业市场知名度和产品宣传推广的重要途径,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与新媒体联系密切,且从年龄方面来说,呈现高龄与低龄的趋势,这有力说明:只有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才能更好、更多地为企业开拓广泛的市场,新媒体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据统计,全国1000万家中小型企业中,至少10%的企业需要新媒体营销人才,在新增的创新创业型企业至少50%发企业需要新媒体营销人才,企业需求总量达300万家,按照新媒体营销团队最低配置标准计算,平均每家企业需要新媒体营销人才3人,2015年新媒体营销人才需求达900万人,远高于2015年全国应届毕业生总和。据一项调查显示,新媒体市场营销人才每年以20%的人才需求增长、30%的薪资增长。为此,社会各企业对掌握新媒体市场营销人才需求非常旺盛。所以培养新媒体营销人才势在必行,新媒体营销人才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催生的,与新媒体密不可分,而人才培养又与高职院校息息相关,因此,探究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随着我国对技术性人才的大量需求,我国高职院校数量不断增加,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基本满足了社会经济增长对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需要,其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革新、发展,但仍有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能紧跟时展要求。以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全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过于陈旧,依然采用多年前的课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原来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上基本没有涉及新媒体营销等课程,严重滞后社会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通过系统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如下:

(一)教学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占比不足50%。且在比例失衡的情况下,多数实践教学为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难以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变化。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特别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至关重要,学生不参与实践,不经过市场调研,仅仅依靠教师课堂上的理论讲解,不仅不能深刻理解课堂知识,甚至有可能真正参加工作后,发现学无所用,不知所措,因为市场是瞬息万变的,特别在新媒体环境下,市场信息更新迅速,仅仅依靠教师简单的理论讲解,参加工作后,高职学生难以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久而久之,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因此,在教学中,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真正发挥实践课程应有的作用,对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很有必要。

(二)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

近几年高职院校快速扩张,导致全国高职教师紧缺,不少高职院校聘请刚走出校园的年轻教师,他们从一个校园直接进入课堂教学,没有真正的市场经验,教师普遍缺少实践经验,不能将前沿的信息及时传授给学生。加之市场营销专业与社会需求贴合更紧密,这直接造成高职市场营销与社会需求脱钩。

(三)教学方式方法跟不上市场节奏

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求更高,但一些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缺少相关课程,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很少进行互动式教学,更很少与时下社会需求相关联,导致学生在创新等能力上培养不达标。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在新媒体时代环境下,对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会面临很多挑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更加努力,构建一个满足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

(一)增强新媒体技术培训,推进教师能力提升

新媒体环境下技术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应借助新媒体渠道及时获取信息,例如微博、微信和各类手机app客户端,一方面获取信息咨询,另一方面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新媒体环境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技术指导让学生借助新媒体自行或团队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需具备更丰富、更前沿的知识与能力,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现这一目的。第一,选派一定数量教师外出培训。通过选派教师参加新媒体各类培训,利用寒暑假进行集中性实践培训,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拓展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发散性思维,紧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二,鼓励教师到新媒体应用较多的企业挂职。高职院校与当地新媒体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通过教师与新媒体企业的密切结合,首先做到教师与社会需求吻合,其次满足高校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实现多赢。第三,针对新引进教师,制定传帮带计划,所有新引进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均设置一名帮带教师,以及一名企业导师,让新进教师快速掌握教育教学技巧。第四,筹建新媒体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小组,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享、授课评分等提升教学能力,推动师资队伍健康发展。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变传统枯燥理论教学

传统填鸭式理论教学在新媒体环境下应成为过去时,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应积极与新媒体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第一,积极应用新媒体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开展教学,以天猫店铺为例,以实际案例教会学生如何开店铺、推广产品、设计海报等,并安排案例给学生,让学生提交完整的营销方案。第二,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影像资料、微信互动、微课堂等。第三,在授课过程中,多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语

新媒体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企业的营销策略也在不断地跟随新媒体的特点而改变,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应随之改变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必须通过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包括改进教学方法、教师队伍、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等,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潘家俊,杨震伟.新媒体营销人才培养的时代价值分析[J].上海职业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