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19:45

教师素质教育篇1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素质教书育人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0(a)-0189-01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谈到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积极推进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自身必须具有相当优秀而完备的素质。我认为,这些素质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创新意识和崇高的职业道德

教育事业需要大批有志之士为之献身,而献身教育事业同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而教师必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教育就是这样基础性、先导型的行业。从事这样的工作其社会意义自不待言,历来也深受人们的尊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决不应该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带有任何的雇佣思想,而要把它作为为之终生奋斗的事业。具有这种升华了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位优秀教师的先决条件,也是教师素质的首位条件。

2有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

教师应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此基础,才能对学生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否则,如果其世界观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如果其人生观是享乐主义、厌世主义、权力意志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则只能对学生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应该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思想品德,有高度的正义感、强烈的是非观念,忠于职守,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有此基础,才能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人格力量,感染、引导学生不断达到道德的高层次。反之,如果教师不能保持思想品德的较高品位,甚至不能恪守职业道德,违背起码的社会公德,教出来的学生怎么会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教师担负着育人育己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教育学生,一方面提高自己。终身学习是老师的职业要求,老师要不断地铸造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老师要刻苦学习,努力进取,以书为友,天天进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是书籍的王国,酷爱读书是老师的职业要求,老师要以自己的学习进取带领学生形成好的校风学风,老师要身教重于言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老师首先不做,校园无小事,事事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

3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遵循教育规律,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着眼于其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因材施教,使其在先天基础上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要认识到:“人的学习潜力是非常大的。每一位优秀教师、教育家都要从这一信念出发。没有这个信念,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教育家。“应试教育”的主要弊端是把本来作为一种手段的考试当成了教育的目的,一方面表现为“你考什么,我教什么”,不关心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就是不择手段地争夺生源,把因生源优势产生的高升学率作为教育的成功。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再固守这样的错误观念是绝对不行的。要通过科研掌握教育规律,真正提高育人的水平与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4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

在二十一世纪转瞬即至的今天,教师应该成为终身教育的先行者,还要长期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思想解放、观念新颖、学识渊博、意志坚强、勇于进取、善于合作、身体健康、仪表大方,并且尽可能多才多艺的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对教育现代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否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成为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有这样水平和能力的教师,必然能给学生以多方面深刻而有益的影响,使学生亲其师而近其道,逐步成长为具有优良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有更强的工作能力,这是包括知识转化运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艺术和教育研究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操作能力等;现代教育从任何一个侧面来说,都比传统的教育有艰巨性和复杂性。教师是否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它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一个永远不能改变的主课题。

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解、自我完善的能力

教师素质教育篇2

以上这些,都是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片面的做法,是一种表面的形式。素质教育决不是开几节活动课让学生说说笑笑、蹦蹦跳跳,更不是随意指派哪个教师去负责一个小组就行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顾明远说:“素质可以包括这几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等素质。那么素质教育的内涵是要面向全体,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均得到发展,使每个人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有一套关于素质教育理论的丛书就谈到了八个方面的素质教育,即心理、行为、道德、智力、能力、个性、劳动、审美。可见素质的概念之大,内容之多,从它的内涵来看素质教育具有潜在性、迟效性,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艰苦的逐步推进的过程。所以素质教育应该贯穿于所有学科的教学之中,重在课堂教学中去实施,去实现,课堂教学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让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各学科教学,使课堂时时渗透素质教育,才能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这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所得出的经验。要实施素质教育,使全体受教育者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我觉得除了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创建课程教材新体系以及改革人事制度外,目前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应该说,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会有高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也将是一句空话。

众所周知: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效应。所以说搞素质教育,实际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高素质。

怎样才算高素质的教师呢?专家认为是教书、育人、科研、管理集于一身的复合型教师才是高素质的教师。在我们乡镇学校我认为目前起码要有以下的素质:

1、具备素质教育观。

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掌握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必须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适应性。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有资料指出:我国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负担之重,超过所有国家学生。“应试教育”使肩负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祖国未来”束缚在考试的枷锁下,教育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因素。所以教师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刻不容缓,要真正把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不断地和有效地更新、掌握所需的科学知识,、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去创造性地工作。

2、具备高尚的师德。

“无德无以为师”。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教育中会渗透于全部的教育过程,它起的作用是难于估量的。因此,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处处以身作则,让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对人生尚处于懵懂时期的学生来说,教师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和可资仿效的榜样,所以高尚的师德,还得从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教师的举止要文明、稳重、端庄,给学生树立一个美好的教师形象。

3、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

“德高为范”固然重要,但学高才能为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教师的学问、业务技能要求高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也应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既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要转变教育观念,屏弃传统陈旧的教法,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法、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并将其有效的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主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

4、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

教师素质教育篇3

1.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来的,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而“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学校体育占有重要的位置。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不仅可以育体,而且有育德、育智、育美等方面的功能。

2.部分体育教师的现状

2.1专业思想不稳定,队伍稳定性差。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目前学校体育地位依然很低,体育工作得不到学校行政的有力支持,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待遇低,“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依然存在,严重挫伤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2学历达标率逐年上升,但学识水平还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学历水平的提高并不能真正标志一个人学识水平的提高。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体育教师的学历达标率逐年上升,但“混文凭”的现象很严重,有的教师通过几次函授学习,轻易地就拿到了文凭,但实际却没有真正学到应该掌握的知识。建议有关教育行政部门严格把关。

2.3知识结构单一而陈旧。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忙于应付考试,忽视体育教书育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4教学方法落后于素质教育的实践。

一些教师不注意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教法和手段陈旧,只重育体而忽视素质教育中其他方面的培养,教学效果落后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致使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对体育课不感兴趣,课堂气氛呆板、沉闷,这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相差甚远。

3.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体育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3.1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

体育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道德观念的传播者,担负着培养人才的社会职责。因此,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和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体育教师必备的首要能力。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以对国家和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投入到看似平凡但具有重大意义的体育教育工作中。

3.2全新的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必须用全新的教育观念武装自己头脑,树立以下教育观:

3.2.1全员教育观。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使所有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的教育。因此,体育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避免存在只重尖子生而忽视普通生和后进生培养的观念。

3.2.2整体教育观。素质教育是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育教师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着手。

3.2.3主动教育观。素质教育是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教育。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内容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

3.3渊博的知识

体育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体育教师自身的科技文化水平对培养学生至关重要。因此,具有渊博的知识是体育教师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3.4综合的教育能力

现代学校体育的功能正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它要求体育教师具有综合的教育能力。

3.4.1娴熟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诸能力中首要的、最基本的能力。体育教师应全面掌握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还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会讲解、会示范、会教授、会保护帮助等。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使用专业体育术语为学生授课,使学生觉得新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用心去授课,与学生交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素质教育篇4

一、素质教育下师范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的重要性

从国际师范教育发展的新趋向看,那种倾力于教学技能训练的“能力本位”的师范教育,逐步被着眼于全面培养的“情感性”师范教育所代替。正如美国学者拉莫斯所言:“如果师范教育只重视专业角色中的智能的培养,而不把道德的、精神的培养作为主要的和本质性的部分,那么师范生就没有领悟教师专业的全部含义并对之作出体认和判断,这种师范教育是残缺不全的。作为师范类的教师更要以自己的敬业精神和扎实的职业技能来影响自己的学生,使他们在师范院校就读期间有个好的榜样和准绳,在自己未来的教育工作中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师范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精神

(一)敬业乐业精神

“敬业”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崇敬。任何一个做教师的人,首先应当对教师专业有清晰而独特的了解和认识,怀有强烈的尊严感,方能建立起坚定的专业信念,也才能对社会的各种评价做出正确的、理性的判断。

“敬业”还需“乐业”。“乐业”就是教师对自己专业工作表现得兴趣盎然、心甘情愿。一个人一旦投入教师专业,就需不为物欲左右,不为名利所动,做到淡泊明利,宁静有为,由“敬业乐业”而获得人生之乐。

(二)勤学进取精神

教师是教育者,同时也应当是学习者。只有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才能真正成为知识和文化的化身,也才能担当起培育英才的重任。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新观念、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涌现,教师几乎每天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只有不断勤奋上进,把学习当作自己工作乃至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否则,“如果学生对教师在知识方面产生怀疑,那么师生之间赖以建立多种关系的基础就会消失。这时候,教师也就不能称其为教师了”。

(三)开拓创新精神

“教育即创造”是人们公认的原理。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教育对象千变万化,学生个性千差万别,时展对人的要求又日新月异。教师的专业工作,不允许教师墨守成规,也不允许教师一味地固执于个人经验,而要求教师敢于借鉴,勇于开拓,依据变化的情况,不断寻求适合教育对象的教育方案、方法和手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更科学、更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

三、师范教师应具备的职业技能

师范教师职业基本技能是指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三笔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技能。

(一)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

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训练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普通话技能的训练。师范类教师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是:

1.能说较标准的普通话,达到或接近国家语委制订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标准。

2.能用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谈和朗读。

3.能掌握各种教育教学口语形式的表达技能。

(二)书写“三笔字”和书面表达技能

书写“三笔字”技能训练是指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规范书写技能的训练;书面表达技能训练系指教育教学常用文体写作技能的训练。

1.书写“三笔字”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掌握3755个第一级汉字的字形、结构、笔画、笔顺。

(2)熟练掌握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楷书或行书的书写技能。

2.书面表达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是:

(1)准确使用和书写标点符号。

(2)行文行款格式正确。

(3)行文内容符合相应文体的要求。

(三)具有科学研究的能力

教师素质教育篇5

要认识教师,就必须认识教育,特别是中国现代的素质教育。

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化,要求教育优先发展势在必行,我们必须站在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高度思考教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之路。无论城镇化建设,还是新农村建设,都需要智力支持,都需要高质量的人才。基础教育不仅要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打基础,又要为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做准备。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

以前,我们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性质是什么?是仅仅把少数人从多数人当中选拨出来,送上大学,甚至送出国门,还是要为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打基础?是为少数学生的发展服务,还是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服务?是仅仅着眼于知识的发展,还是着眼于学生的做人、求知、办事、健体、即德、智、体诸多方面全面发展?从思想上解决上述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认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贯穿着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思想,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教师的和谐发展,着力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素质全是考出来的吗?不是,是靠科学的教育思想,用先进的教育方法去培养、去熏陶、去诱导,去促进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主动挖掘潜能,开发秉性的结果。只有培育学生的品德与修养,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素质教育的最好成就。教育的本质是育人,素质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的人变为高素质的社会人,那靠谁来实施素质教育呢?当然是教师。怎样的教师才能实施好素质教育呢?

一、相信人人都有才的教师,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潜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她是这样一个人:她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就是今天所应当培养的学生。

就目前而言,各类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社会各用人部门的反映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无论什么岗位,无论职务高低;都需要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而后者显然已成为公民从业上岗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希望学生将来成为一名合格公民,我们就应该相信知识就是力量,道德也是力量,人格、理想、情感都可以产生力量。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做一个关心他人的;一个能克服困难和挫折,勇于进取的人;一个律己严格,待人宽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的人;一个堂堂正正的有中国心得人。只有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教师才会把全部爱无私的奉献给学生。师爱是教育的核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二、相信人人都能成才的教师,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办法,好途径

现在我们需要创造一种或几种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而不是挑选适合目前教育方法的学生。学生的发展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千差万别的,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各自发展的个性特色。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相信学生人人都能成才。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让学生在平等、尊重、理解、信任、关心、支持、赞许、鼓励的氛围中塑造自我。引导学生:人人树立理想,个个成为栋梁;生生确立目标,处处学会做人;时时增长才干,天天增强体质。理想远大而不空谈,思想开放而不放任,学习刻苦而不孤傲,勇于参与而不附和,兴趣广泛而不浮浅,仪态文雅而不奢华,行为规范而不拘泥,谈吐文明而不懈怠,讲究礼貌而不呆板。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激励比控制更为有效。自尊心是学生的第一情感,是学生参与活动的主要精神支柱,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和激励,便没有学生的健康发展。期望是影响学生动机的重要因素,教师合理的、适度的、入情的期望会产生神奇的激励效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表现在对学习活动的参与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吸引学生参与、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生动的学习,主动地发展是激励教育的出发点。以尊重、激趣、参与、和谐四要素为核心的激励,是尊重人的权利,关心人的生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

三、依靠科学发展的教师,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地发展

教师只有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前提下,以“大朋友加指导者”的身分出现、交往才有可能顺利地进行,这时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要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开展一些如“文明礼仪岗”、“青年志愿者”、“学雷锋小组”、“法制宣传队”、“科技支农小分队”、“环保行动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教师要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亲身体验,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

教师素质教育篇6

关键词:教师素质;素质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022-02

一、引言

同志指出,教育工作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作为培养人的学校,自然成了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而学校在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因为这一关键因素是关系教育方针能否贯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教育教学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所有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任何一位教师的个体素质都会对学生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先提高教师群体的素质。

二、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素质教育的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育家毕比博士在其所著《开发国家的教育本质》一书中指出“教育的本质是教师品质的反映;没有好的教师,不会有好的教育;由于教师品德、素质的提高,教育才会有所进步。”由此可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会教,学生才能学会;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教师善教,学生才能学好。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灵魂,是主宰;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通过教师来实施;各种教育观念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来验证,所推行的教改要靠教师来实践。我们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更应花气力提高教师素质。因为教育设施只为教师育人提供物质条件,而教师会教、乐教、善教,充分利用办学条件,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尚有不够完善之处,但是由于教师的素质较高,其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因而能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使办学条件得到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相反教师的素质较低,其积极性不高,教学态度不端正,或者教育能力不强,即使有足够的教学仪器,也不能搞好实验教学;图书馆有万卷书,也不能很好地组织学生阅读;办学条件再好,教育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高。

因此,要想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素质教育的实施如果离开了教师,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应转变教育理念,进行教育改革。而任何教育改革的成功,都取决于教师对改革方案的态度、对改革方案的掌握、对改革方案的适应程度。特别是教育改革尚处于探索时期,更需要教师敢于否定过去那些不适应的方面,勤于学习和掌握过去不熟悉或不够熟悉的东西,具有克服困难、不怕曲折的无畏精神,勇于探索新的领域,攀登新的高峰;更需要教师树立科研意识,增强课改观念,敢于尝试,乐于探究,合理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规避不足之处,扎扎实实的打造自己的教学特色;更需要教师转变教师角色,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努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更新教育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需要教师搭建互动平台,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更需要教师具有团队精神,积极参加集体教研,互相探究,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因此,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当教师的知觉和态度有了明显变化,并且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时,才能取得教育改革的最终成功。

四、实施素质教育亟待提高教师群体的素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要育人必须首先提高育人者的素质和师德素养。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播者,教师同时又是年轻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为高素质劳动者的成长打好基础。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根本保证,是新的历史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群体的素质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1.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决定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存在和发展方向,同时还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刻地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即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度的责任感、顽强的意志力、严格的科学态度。还应该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学生,淡薄名利,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科学文化素质。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这是作为教师的一种基本素质,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宽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等;应该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以及如何将它们传授给学生,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教育科研素质。教师应该对科技、生产、社会的发展给教育带来的影响有预见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信息的传递除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该拥有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驾驭能力,娴熟地运用多媒体等教育手段;对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能力;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变情况,能及时、正确处理的应变能力,以及创造工作业绩的教育科研能力。

4.开拓创新素质。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敢于突破,开拓创新。要能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束缚,大胆进行教改教研,勇于实践、创新求异,探索一些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5.身体心理素质。身体好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难以胜任此项工作的。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教师经常不断地熏陶和指点,因而教师必须注意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学会自我调节。这就要求教师热爱本职工作,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融洽,在学生中有威信;能监控和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恰如其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活、工作积极乐观。

五、结语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知识迅猛发展,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全面发展,要不断自我加压、发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进一步扩展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R].[2007-08-31].

[2]刘延东.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J].人民教育,2009,(19):5.

[3]董步峰.教育,呼唤有思想的教师[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9,(11):30.

教师素质教育篇7

   论文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所培养的人的素质。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较高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素质教育是指为发展及提高人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也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的创造力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具有全体、全面、全程的特性。作为人的素质,则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因材施教,形成受教育者的稳定的品质和个性特征。如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知识可以用言传口授的方式,由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素质则不能用传递的方法去掌握。人们用言传口授的方法,给予别人的是关于素质的知识,而不是素质本身。

   教师素质是指教育教学工作特有的品质和能力,它不仅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而且还具有专业特征。

   实施素质教育意味着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对事业的热爱,还要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它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研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成为教育家式的教师。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观念陈旧、理论匮乏,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是制约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因为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教学方法过死,使学生变成了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考试方法僵死,考试内容死板,使得学生死读书本;对学生以分定优劣的评价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育观念的改变。

   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教师应树立符合时展步伐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质量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提高认识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

   二、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随着知识的剧增,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师所学的知识和传授知识的办法对他们的职业岗位赋予的要求将越来越不适应,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技能,形成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为这样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利,还对成长中的学生基本能力发展指导有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面临着“学习的革命”的严峻挑战,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不懂电脑、不会外语、不会捕捉和使用信息的人。称职的教师应该是学科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多元化集一身的综合型教师。

   三、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具有现实性和应用性。培养一支既会教学又懂教育,既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有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师队伍,其结果可直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真正动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也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教育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行动准则。教师队伍是一支教育科研的强大生力军,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起着教育理论工作者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增强科研意识,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科研方法,参与科研实践,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四、开拓创新能力

   新的世纪惟有创新才有希望。教师的创新能力表现在能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勇于改革,敢于创造。在教育教学中,要敢于有所突破,在理论上要敢于在前人基础上求新求异,向前发展;在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探索规律,大胆创新实践。

   五、高尚的职业道德

   新型的教师职业道德,应当是具有高尚的社会道德规范、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的学识和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渗透着自己的思想、立场和观点。因此,教师本身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所具有的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敬业乐教、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行为,其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六、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魄健康是指人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及灵敏性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一项既包含脑力劳动又包含体力消耗的艰苦工作,身体健康是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其次,教师的工作是通过听、看、写、讲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听力、视力和声音,耳聪目明以及声音洪亮是教师必备的身体素质。

   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强。精神乐观向上能造成一种和谐以及生机勃勃的氛围,给学生情绪上的感染。教师需具备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以积极的情绪对待生活、工作和学生,要经常表现出风趣幽默的健康情绪。宽阔的胸怀和愉快的心境,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持不懈地了解学生及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这种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及教书育人所必需的。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一代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每一位教师都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程景民现代素质教育概论[m]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

教师素质教育篇8

根据英语素质教育的特点和内容,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探索新时期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旨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在未来职业中既懂英语又具备综合素质的需求。

一、英语素质教育的特点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自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它不能被机械地教,机械地学。现代英语教学理论已经充分证明,语言虽然可以学得,但更主要的是习得的。因此,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与其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学生如果要想学得好,首先要学得活,就要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

二、英语素质教育的内容

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内容,就语言本身来讲,主要是听、说、读、写、译这几方面的素质。这也是学校教育中所要解决的主要内容。

三、适应新形势对英语教师的新要求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对教师的新要求,除了爱岗敬业以外,英语教师还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具备既教书又育人的素质

教书育人为社会育出有用之才是教师的远大理想。为收获理想之果,英语教师还要将创新教育理论与本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既教书又育人的素质。

2.具备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素质

新形势下,许多教师采取自学或参加继续教育的措施,拓宽知识的广度,特别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素质,以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将广泛用于英语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去。

3.具备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的素质

众所周知,“一言堂”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考试的机器,这些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新课程给教师指明了教学方法更新的方向。首先,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其次,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学习。再次,教学要体现“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具备科学研究的素质

教师素质教育篇9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保证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体的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呢?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这一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观念;师道;内功

0引言

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即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四个方面的素质。换一句话说,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是要通过努力让学生学得“自由”,学得“主动”,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容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本身首先必须提高素质。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应必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认同素质教育

建国以来我国大部分高校受苏联的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基本上雷同于前苏联的模式,应试教育占绝对的统治地位。现在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着重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环节重要角色的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认同于素质教育。要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而不口头上,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尽快地从应试教育的樊笼里跳出来,要有开拓和创新精神。

2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紧跟时展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业务水平和宽广的知识水平。教师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知识,还要跟上时展的步伐,了解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要学会旁征博引,为学生打开更多的通往知识殿堂的门窗,更好地激励他们的求学欲望,从而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才和接班人。

另外,作为一名教师在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技术后,还要掌握先进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作为高校教师,还必须要有一定科研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展的要求。

3强化师德,展现人格风采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对人民老师标准的一个评判。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活动,其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有人说教师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现实生活中,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感,他们把教师看成自己学习上的导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可以说任何一个成功的人,无不受益于教师高尚人格的影响。作为老师就要有乐于清贫、甘心奉献的精神。

4博学多思,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般来讲,为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还需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4.1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掌握语言的艺术,学会说话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对语言的掌握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和简明、形象、亲切、诙谐风趣等。

4.2课堂驾驭能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战场。一名教师能否驾驭课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课堂,将是一种涣散自由的课堂;没有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课堂,仍然走回了应试教育的老窠臼。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学课堂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做到触事不惊,掌控自如。

4.3感情控制能力为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与学生共鸣的教学情境。在实际生活中,教师也难免有自己的苦恼和忧愁,但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学会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决不能把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在学生面前始终保持一种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奋斗者的形象。

5重视情感因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情感素质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教学活动中,师生是共同的参与者,是具有复杂思维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情感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的精神面貌和对教学、对学生的态度以及衣着打扮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微妙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学生被激发的情感是愉悦的、积极向上的,对学习会起到非常好的正面激励作用;相反,如果课堂气氛枯燥、沉闷,必然会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的活跃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以及与学生的交往中,不能总是端着架子,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和说教的方式对待学生,这样只会拉大师生间的距离,产生隔膜感与逆反心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实行素质教育,教师必须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处处留心,建立起相互信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去学习,创造一个激发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利环境。

教学中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时尤其要注意情感因素的作用。一般来讲,现代教学媒体对学生的视觉、听觉刺激较强,而信息量较之于传统方法又大得多,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很容易疲劳,而教师的角色又往往被忽视和淡化,被冷冰冰的机器所取代,极易形成呆板的“人一机”模式,课堂气氛相比于传统方法更易于陷入单调、沉闷,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节气氛,灵活掌握节奏,调动学生的情绪,消除疲劳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项伟大面艰巨的事业,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积极投身到位素质教育的大潮之中,改变传达陈旧的教育思想,建立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和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永成.素质教育更应重视教师的素质[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8(4):21-22.

[2]赵光明.浅谈如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J].科学咨询,2010(2).

教师素质教育篇10

一、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素质是基础

(一)教育观念转变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教师应加强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研讨活动,在教学的实践工作中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形成适合时展的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教师观和学生观。要加强教师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要求教师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以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及教师自身高尚的道德风格和精神风貌,发挥多方面的作用。要把培养少数尖子生成才的观念转变为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是人才,成为社会的劳动者。这样就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必须由分数评价转变为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学生能力评价和特长发展为标准。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分水岭,使学生找到自我、认识自我,在没有思想压力下接受教育。教师要面向全体,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的,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并用教师的良好行为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潜移默化,从而使学生个体能力和谐发展。

(二)文化科学素质

要有较为渊博的学识,即有较为精深的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是基本要求。其次是对专业知识的不断扩充,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以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知识范围广泛,知识层次高,达到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有一桶水。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求,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将最新最准确的知识传播给学生。丰富和提高文化知识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有博学多识的教,才能培养出多才多艺的学生,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因此,提高教师文化科学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三)教育教学能力

要进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能力型人才,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艺术水平,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教师要精通本科教学内容,站在本学科知识的“制高点”上,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其次要熟悉教学基本理论,掌握教学规律,在教学中做到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取学习方法。同时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即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会动脑、动口、动手。

教育教学能力,首先以教学基本功为基础,包括掌握教学大纲,精通教材,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教学原则与基本教学方法。其次,要具备专业基本功,所教学科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广度与深度,同时具备“三笔字”、“简笔画”、“板书”、“教学语言”、“教态”、“备课”、“教具准备”基本功要求等。总之,教师不应只拥有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应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全才,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够使素质教育顺利地开展。

(四)科研意识能力

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科研为先导,建立科研意识,努力探索适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授课模式。教师要根据社会总体要求、人才需要和学生个体的发展去调研,它包括:教育理论、品德素质、教学方法、教育评价、能力培养及学法指导。素质教育要求教研工作必须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素质教育为总目标,既要研究教师如何教,更要研究学生如何学;既要研究知识如何传授,更要研究能力如何培养。要富有创造精神,不断探索改革创新,要有打破陈规,超过前人的胆略,勇于实践,不怕失败。积累经验,总结提高。在教学研究过程中积极创出适合现代教学和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新路子,为素质教育的推行铺垫。

二、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该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社会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国家号召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涵义,是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片面地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前途的大小,有用无用。进入社会后,一个人有无出息,不是以工种的好坏来决定,而是看你在你从事的工作中,有没有能力干出一番成绩来。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经过从教二十多年的观察、了解、分析、总结得到:步人社会,精明能干,成为有用之才的人,往往是那些在校中等以上学生占绝大多数,那些每次考试分数第一的学生为数不多。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但是传统教育却把教学变成老师单方的活动,“老师滔滔地讲,学生静静地听,老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完全以老师的旨意循规蹈矩地完成课堂教学。老师四十分钟讲得条条是道,学生背着手,端端正正地听,这堂课就上得成功,如果学生开展讨论,动手操作,就认为课堂纪律乱,这种教学观念对吗?让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呆板:机械地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发挥,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要靠大脑积极活动,动手实践,如果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通过大脑的积极活动,知识就不容易理解、掌握和记忆,更不能迁移,不能迁移就不能创新。创新学习指导过程,是根据创新学习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学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性能力,素质教育就得不到实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变“传统型”为“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思维,敢于提出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哪怕是错的,只要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都要给以鼓励,要尽量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潜力,哪怕一点点进步的火花,都要通过肯定、鼓励把它点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