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镇应急工作总结和计划十篇乡镇应急工作总结和计划十篇

乡镇应急工作总结和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4:28

乡镇应急工作总结和计划篇1

各乡镇人民政府、西郊开发区、二十里铺工业园区管委会,区政府有关部门:

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的大事。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我区编制完成了崆峒区突发事件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配备了突发公共事件专兼职工作人员,开展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预案编制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预案还需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机构和队伍不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平台建设滞后,面向全社会的预防、避险、减灾等方面宣传培训还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不强,自救互救能力弱。为了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应急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甘政发〔2007〕25号)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平政发〔2007〕78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依靠法制、科技和人民群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建成覆盖全区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应急管理法规规章,建立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切实加强应急管理规划和制度建设

(一)编制并组织实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依据《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由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分别编制专项应急规划,区发改局汇总提出《“十一五”期间崆峒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力争10月底前完成,并抓紧组织实施。规划应体现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的原则,统一规划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项目和基础设施,科学指导专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二)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要根据崆峒区总体应急预案,尽快构建覆盖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的预案体系。各基层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本单位预案,明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加强对预案编制工作的领导和督促检查,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区政府统一协调全区的应急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根据崆峒区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应急管理领导机构统一为应急委员会,区应急委员会及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应急委员会成员单位均下设日常办事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职责,充分发挥在本地区及相关领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作用。加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及各类应急管理机构的协调联动。

三、认真做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工作

(一)开展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的普查和监控。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崆峒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工作的通知》(区政办发〔2007〕94号)文件要求,组织力量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普查监控工作,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对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隐患,要组织力量限期治理。同时,要加强对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排查调处,认真做好预警报告和快速处置工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务必于8月底前全面完成各类风险隐患的普查工作,并将普查结果汇总后及时报区政府应急办公室。

(二)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和预报预警工作。要按照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平政办发〔2007〕21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应急信息报告工作制度和预警体系,增强应急工作的主动性和超前性。进一步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报告程序、报告时限等,确保按规定及时准确报告信息,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现象的发生。要积极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工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项目,明确责任主体。特别要关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要害部位,定期收集、报送、研判、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重大紧急情况,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问题。建立预警信息通报和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预警信息,对不及时预警信息、造成重大事故的单位和责任人,要进行责任追究。

(三)大力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和科普宣教活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要制定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做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对地方和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的培训,并纳入区党校培训内容。同时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强化培训考核。各级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积极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教活动,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逐步推广应急识别系统。要在各种招考和资格认证中逐步增加公共安全内容。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扩大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覆盖面。新闻媒体应无偿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并支持社会各界发挥应急管理科普宣传作用。

四、不断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

(一)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和建设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应急平台体系。应急平台建设应依托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络,规范技术标准,按照资源共享和功能整合的基本要求,在加快区改府网络应急平台和移动应急平台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乡镇人民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逐步建成连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的应急指挥机构,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加大紧急信息接报平台整合力度,建立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的工作机制。

(二)大力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坚持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为重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明确行政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社区或村级组织负责人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确定专(兼)职的工作人员或机构,加强基层应急投入,增强第一时间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社区要制订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经常性地开展应急知识宣传;乡村要因地制宜加强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学校要在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公共安全知识和应急防护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增强师生公共安全意识;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切实落实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有预案、有救援队伍、有联动机制、有善后措施。区、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指导和检查,及时协调解决人力、物力、财力等实际问题。

(三)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落实“十一五”规划有关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点工程。建立充分发挥公安、消防、武警、、预备役民兵的骨干作用,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负其责、互为补充,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各类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应急救援专家队伍,逐步完善社会化应急救援机制,动员和鼓励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四)抓紧开展应急管理专家组的筹建。要把筹建应急管理专家组作为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处置过程中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作用,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应急管理的重大理论和技术研究,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民主决策。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要按照自然灾害类、事故灾害类、公共卫生事业类、社会安全事业类和综合管理类五个类别,抓紧选择适当数量的优秀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建完成各自的应急管理专家组,并于10月底前将专家组名单以文件形式报送区政府应急办。区政府将从各乡镇和各部门的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中通过遴选确定区政府专家组成员,建立区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

(五)积极开展应急演练。要把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应急演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制定演练计划,确定演练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演练活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原则上每年都要安排一次总体应急预案演练,区级各专项应急指挥部都要组织一次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同时,相关乡镇和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协调配合,组织开展联合演练,增强预案编制的完备性、应用的可操作性和流程的合理性,使各项预案切实可用、行之有效。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和应急演练开展情况要及时报区政府应急办公室。

(六)加强各类应急资源管理。建立区、乡两级及基层单位应急资源储备制度,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资装备、应急能力和紧急避难场所,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重要物资监测网络及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保障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需要。合理规划建设区级重要应急物资储备库,加强地方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加强应急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对有关技术资料、历史资料等的收集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为妥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七)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及直接受其影响的单位要根据预案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并按规定及时报告。乡镇人民政府和区政府有关部门要依照预案规定及时采取相关应急响应措施。事发地人民政府负有统一组织领导应急处置工作的职责,要积极调动有关救援队伍和力量开展救援工作,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件,并做好受影响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事故现场环境评估工作。应急处置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受影响地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灾后恢复重建要与防灾减灾相结合。逐步健全社会捐助和对口支援等社会动员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八)加强评估和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评估制度,研究制订客观、科学的评估方法。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对事件的处置及相关防范工作做出评估,并对年度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工作,完善分类分级标准,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及时、全面、准确地统计相关情况,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突发公共事件的统计信息实行月度、季度和年度报告制度。要研究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统计系统快速应急机制,及时调查掌握事件影响并预测发展趋势。

五、强化领导,协调配合,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合力

(一)进一步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政府各部门要在区委领导下,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西郊开发区、工业园区一把手是本行政区域、本部门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主持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定期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法追究责任。

(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国家、地方、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投入机制,增强高危行业企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同时研究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社会资源依法征用与补偿办法。承担公共安全工作以及预防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需由政府负担的经费,财政部门建立储备金制度,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并对规划布局内的监测预警、应急平台、物资保障等重点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应急管理部门工作经费给予保障。

乡镇应急工作总结和计划篇2

关键词:多任务水库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V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132-02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造成江油市水利工程普遍出现险情和受损。经水利部、四川省水利专家组现场初核,并按震损水利工程计算标准测算,江油市水利工程震损直接经济损失为21.96亿元。其中:水库有溃坝险情15座、高危险情45座、次高危险情127座,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堤防震损50.75km,直接经济损失0.93亿元;村镇集中供水40处、农村分散式供水工程47740处震损,影响人口47.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9亿元;中小型引水河堰8处、山坪塘1.52万口、输水干渠1700km、输水支斗渠1828km、渠系重点建筑1.9万处不同程度震损,直接经济损失14.9亿元;水电站受损16座,装机5.26万kw,直接经济损失0.77亿元;提灌站震损974处,水泵电机1082台,装机3.93万kw,直接经济损失1.66亿元。

经过3年的努力,江油市的水利工程灾后重建已经全部完成。现结合江油市水库灾后重建建设管理实际,提出了多任务水库灾后重建建设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1应急抢险

1.1集结队伍,成立机构

2008年5月12日下午第一波地震一结束,江油市水务局迅速集结干部职工,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安装应急电话,启动自备电源,就近临时办公,并安排老专家坐镇应急指挥中心指挥。

1.2现场抢险和查灾

江油市水务局共组织成立5个工作组,工作组由水利工程师和乡镇水利员组成,分片深入水库工程现场指导抢险救灾和收集险情情况。

1.3制定水库抢险基本措施

对出现险情水库制定抢险应急方案,形成了“疏散险情水库下游群众、放水减轻大坝压力、大坝裂缝覆盖、加强观测及预警”四项水库抢险基本措施。

1.4组织抢险物资

险情发生后,江油市政府及时安排了抢险救灾资金,水务局迅速安排专人组织彩条布、塑料薄膜等应急抢险物资,并分发到各水库,及时解决了抢险物资不足的燃眉之急。

1.5查灾报灾

现场工作组反馈的数据及时在应急指挥中心得到汇总,并由专人统计、审核,集中上报。2008年5月16日,江油市全市水库险情和受损情况已经上报到了国家防总,为上级安排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1.6应急抢险方案制定

地震后,黄委、长委专家组及时赶到了江油市,分多个小组奔赴水库现场并制定应急抢险方案,确保了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实施。

1.7实施水库应急抢险整治

为确保受损水库在主汛期前全面完成应急抢险,经上报有关部分批准,水库应急抢险整治不实行招投标制,江油市水务局及时落实多家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场施工,确保水库安全度汛。由于应急抢险措施科学、合理、及时,震损水库险情得到及时控制,保障了水库及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2灾后重建

2.1规划设计

水利灾后重建规划批复后,水库的初步设计得到了河南水利厅的大力支持。包括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在内的6家设计单位派出了2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派驻江油市,历时100余天完成了187座水库的初步设计并报上级部门批准。在此阶段,江油市水务局主要负责现场向导和收集数据,并参与方案研讨等工作。

2.2工程招标

水库的招标采用分乡镇打捆招标,一般单个标段以1~3个水库为宜。战旗水库(中型)由于投资规模较大,则按大坝土建、灌浆、管理房分标段招标;向家沟水库(小一型)由于出现了库岸滑坡地质灾害险情,则按枢纽和地灾分标段招标。

2.3质量管理

震损水库工程质量采取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由于震损水库受损类型分为溃坝型、高危型和次高危型,故而在质量管理上应分清侧重点。溃坝型和高危型水库由水利工程师直接管理,分配到人,直接参与现场质量控制与管理,一般每人管理1~5个工地;次高位水库由水利工程师组织管理,乡镇水利员参与现场质量控制与管理,水利工程师组织管理1~2个乡镇,乡镇水利员一般每人管理1~5个工地;同时要求监理公司每个工地派驻1~2名现场监理,每个监理标段1~2名总监。

乡镇水利员和监理公司对水利工程师负责,水利工程师对水库指挥部指挥长负责。

江油市187座水库灾后重建已经全面完工,完工水库已经经过了2~4个汛期考验,所有水库至今无一出现工程质量事故和险情。

2.4进度管理

震损水库工程进度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管理制度。

根据震损水库的分类,按溃坝型、高危型和次高危型水库分步实施重建,包括工程设计、招标、工程实施、完工验收和竣工验收。

水库指挥部负责187座水库的前期规划、设计、财评、完工验收和竣工验收,全面负责中型、小(一)型以及溃坝、高危型小(二)水库的招标、工程实施管理。

各乡镇负责次高危小(二)水库立项、招标、工程实施管理。

所有水库的建设进度由水库指挥部统一控制协调,确保了重建任务顺利完成。

2.5投资管理

江油市187座水库灾后重建立项总投资36300万元,为我市建国以来在水库上的最大一次性投资,如何管好用好这笔资金关系到党的灾后重建政策能否落实、关系到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参建各方义务与权力的履行。同时也关系到参建的人员个人廉洁问题。

规划阶段:控制投资管理的关键是前期规划与立项,在项目初期,江油市水务局与河南援建的设计单位加强了沟通与联系,所有项目均由双方讨论后才确定最终方案。

招标阶段:水库指挥部安排专业人员全过程参与招标文件编制、财评控制价的编制、审查工作。

实施阶段:指挥部对工程现场计量、签证、索赔等事项统一进行处理,采取1人签证、1人核实确认的方式进行管理。

结算阶段:进度结算由指挥部专人审查,完工结算由水务局组织专家组统一审查后报审计部门审查,最终以审计报告为准办理完工结算;进度结算和完工结算比例均按合同约定执行。

决算阶段:由专人负责水库竣工财务结算办理及送审工作。同时工程人员积极配合办理。

审计阶段:由项目负责人配合审计工作,做好配合与解释工作。

2.6竣工验收

由于水库数量多,加之周边县市均有重建任务,验收机关需验收上千个项目,故而采取从各县市抽调专家组成验收小组,并按交叉验收的原则进行验收,验收质量和进度达到预期效果。

3交付使用

工程采取验收一批移交一批的方式,市(县)水务局和地方乡镇政府、水库管理机构及时办理移交手续,责权利分明,确保完建工程在试运行期和后期得到及时管理维护。

乡镇应急工作总结和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治理与避让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工作原则

地质灾害治理、避让搬迁工作遵循下列原则:

(一)统一规划。依据《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编制县城和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时,应当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其组成部分。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和镇总体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二)突出重点。各乡镇(街道)于每年底上报下年度地质灾害治理和避让搬迁计划,由县地质灾害防治联席会议综合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受灾害威胁的轻重缓急程度,确定全县年度地质灾害治理和避让搬迁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属地管理。各地质灾害治理和避让搬迁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以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为主体,统一组织实施。

(四)分类处置。因自然因素引发地质灾害的治理和避让搬迁资金由县乡两级负责落实;因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相关责任人负责治理和避让搬迁费用。

三、操作细则

根据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地质灾害采取治理(工程治理、简易治理、应急排险)和避让搬迁两种方式。工程治理和简易治理列入年度计划,应急排险是突发地质灾害后仍存在安全隐患急需排险的,根据发生情况及时确定。具体实施程序如下:

(一)工程治理。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制定勘查、设计方案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负责实施。政府投资的,须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责任人负责治理的,由责任人指定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开工前须到县国土资源局备案。

(二)简易治理。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制定治理方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负责实施,政府投资治理的,由政府视治理资金额度通过招标或指定施工单位进行治理;责任人负责治理的,由责任人指定施工单位进行治理。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程度较大级以上(含较大级)或治理资金在5万元以上的必须由有治理资质的单位施工进行治理。

(三)应急排险。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制定排险方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负责确定有治理资质的施工单位组织实施。

上述三类工程竣工后,政府投资的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竣工验收,验收通过后指定有关单位管理和维护。县财政局负责治理资金审核和拨付。责任人负责治理的由责任人组织竣工验收,县国土资源部门参加,验收通过后由责任人负责管理和维护。

(四)避让搬迁。根据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避让搬迁采用集中安置和零星安置两种方式。原则上以集中安置为主,无法集中安置的采用零星安置。

1.集中安置工作程序

(1)集中安置地选址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负责,并符合下列要求:

①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省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办法规定的农村建房用地标准等规定。

②必须符合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街道)建设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及交通、环保等相关规划,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③选址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避免产生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④集中安置地应尽可能方便搬迁住户的生产和生活。

(2)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编制避让搬迁安置方案,明确搬迁范围、安置地点和补助标准,与搬迁户签订避让搬迁协议,就拟搬迁地点、搬迁时间、过渡方式、原居住房屋拆除承诺、资金支付方式、争议解决方法等事项作出明确约定,并充分听取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的意见。

(3)乡镇(街道)集中安置方案纳入县年度地质灾害治理、避让搬迁方案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在搬迁前将集中安置方案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群众对其实施情况的监督,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

(4)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负责对搬迁户实行搬前、中、后全程管理,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避让搬迁验收;县财政局负责资金审核和拨付。

2.零星安置工作程序

(1)鼓励村民自行避让搬迁,特别是向中心村、集镇搬迁。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与搬迁户签订避让搬迁协议,协议内容应当包括村民搬迁安置方式(新建或购房)、拟搬迁地点、搬迁时间、过渡方式、原居住房屋拆除承诺、资金支付方式、解决争议的方法等主要内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将零星安置户汇总后上报县国土资源局,统一纳入县年度地质灾害治理、避让搬迁方案。

(2)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负责对搬迁户实行搬前、中、后全程管理,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避让搬迁验收;县财政局负责避让搬迁资金审核和拨付。

对个别已列入避让搬迁方案后又拒不搬迁的群众,应多做宣传、说服工作,经多次做工作仍不搬迁的,在主汛期和地质灾害易发期或该区域已地质灾害预警时,为确保群众人身安全,依照《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当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可将其强制迁入临时避险点,直至渡过危险期。

四、资金使用与管理

(一)因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避让搬迁资金纳入每年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同时各渠道补助资金实行合并捆绑安排使用,由县财政负责统筹安排。从2010年5月起由个人切坡建房等人为因素引发的治理、搬迁费用,按“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人承担所需费用,造成他人损失的应予以赔偿。

(二)县国土资源局和县财政局按照总量控制和轻重缓急相结合的要求负责共同制定全县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方案。

(三)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简易治理、应急排险的直接工程费用由县财政承担,政策性赔偿等费用由乡镇财政承担。县财政依据工程审计报告拨付资金。

(四)避让搬迁政策性补助资金,按照3万元/户的标准核拨给乡镇,由乡镇根据实际情况拨付给农户。政策性补助资金必须是农户原居住房拆平后,经县国土资源局验收合格方可申请县财政予以拨付。

(五)避让搬迁集中安置所需土地的征用价格和青苗补偿,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县征用土地补偿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安政发〔2009〕4号)执行,其中集中安置所用林地的平整及配套按2万元/亩计算、耕地的平整及配套按1.5万元/亩计算;零星安置的土地征用和青苗补偿按照2万元/户计算(包括带征350平方米/户,参照征用耕地补偿标准)。上述费用由县乡两级按6:4比例负责落实。

(六)完成年度地质灾害防避让搬迁计划的,验收后每户奖励1.8万元;超额完成的验收后,按超额每户奖励2.8万元。奖励资金由给所属乡镇统筹安排。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地质灾害治理与避让搬迁工作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县地质灾害防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对本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县国土局、财政局、民政局、规划局、水利局、交通局、教育局、旅委、安监局、气象局等部门要相互协作,各司其职,按照各自职责,全力做好防治工作。

(二)规范程序。有关乡镇(街道)每年向县国土资源局上报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或避让搬迁计划,由县国土资源局和县财政局负责拟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经县地质灾害防治联席会议审议后报县政府批准,列入乡镇、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乡镇应急工作总结和计划篇4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实施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防灾工程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广泛发动群众,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合理控制城镇开发强度,完善城乡地震避难场所和设施;加大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加固和改造力度,健全工程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抗震防灾综合能力,确保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落实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防灾工程排查鉴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各县市要在州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要全面启动、重点突出、分步实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经济实用;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兼顾;要强化管理、多方参与、务求实效,全面提高我州的抗震防灾水平。

二、目标和任务

自治州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防灾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自2008年起,在排查鉴定的基础上,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对不符合现行抗震设防标准的各类学校、医院、幼儿园、儿童福利机构、老年福利机构等公共建筑,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办公楼、影剧院、体育场馆、会堂(礼堂)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保障城镇供水、供热、燃气等生命线工程的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对不符合现行抗震设防标准的城镇多层住宅和棚户区的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抗震设防和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新建建筑严格按照国家抗震设防要求设计施工,进一步加强城乡抗震设防基础性工作,使自治州抗震设防能力普遍提高。

主要任务是:

(一)依据工程建设标准,广泛开展既有建筑抗震排查鉴定工作

1.排查鉴定范围、依据和原则。

排查鉴定的范围:各级各类学校、医院(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疾控中心)、幼儿园(托儿所)、儿童福利机构、老年福利机构等公共建筑;保障城镇供水、供热、燃气等生命线工程;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办公楼、影剧院、体育场馆、会堂(礼堂)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城镇多层住宅、棚户区。

排查鉴定依据:工程质量排查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及系列验收规范和国家、自治区其他有关工程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建筑抗震鉴定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及当地现行地震基本烈度执行;危房鉴定按照《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执行;工程结构检测鉴定按照《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和《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执行。

排查鉴定原则:

(1)工程质量排点对建筑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设计质量、施工技术资料及工程实体现状进行质量检查。检查过程中发现未进行质量监督、未按图施工、未进行竣工备案(验收)、无工程技术资料或主要技术资料不全、有质量缺陷(特别是结构质量缺陷)和质量隐患的工程,必须作进一步的质量排查(检测)或抗震鉴定,提出结论性意见及处理建议。

(2)抗震鉴定按照设计文件、鉴定标准、工程建造时当地抗震设防烈度及有关标准规范进行。

(3)1993年以前的工程按以下要求分类实施:凡使用预制楼板的砖混结构(包括底框结构,不包括有可靠连接的大型屋面板结构)、土木结构工程及棚户区建筑,可不做排查鉴定,直接列入加固改造计划;高层建筑以外的其他类型建筑工程应进行抗震或危房鉴定;高层建筑应进行质量排查(高层建筑的范围依据建筑工程分类,据JGJ3—91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m的为高层建筑)。

(4)1993年—2003年(含2003年)未进行施工图审查建筑工程的排查鉴定,按以下要求分类实施:砖混、土木结构的工程应进行抗震鉴定,对使用预制楼板且无整浇层的建筑直接列入加固改造计划;框架、框剪结构工程(不含高层建筑),跨度为30m以上的钢结构工程应进行质量排查;高层建筑、跨度为30m以下的钢结构工程可不进行排查鉴定。

(5)2001年(含2001年)以后通过施工图审查和竣工验收备案的建筑工程可不进行排查鉴定。

(6)已经过抗震鉴定、结构检测、危房鉴定的建筑工程,凡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本方案要求的,可不进行上述抗震鉴定。

2.排查鉴定和改造工作步骤、程序。

排查鉴定工作分单位自查、重点排查、抗震鉴定和加固改造四个步骤进行,纳入排查鉴定范围的建(构)筑物,由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本行业各单位进行自查,填写自查统计表(表一和表二),自查结果由行业主管部门分类审核汇总(表三、表四),报同级建设主管部门汇总(表五、表六、表七)。根据各行业自查情况,建设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纳入重点排查范围的建筑进行重点排查,在表一上填写是否需要鉴定的审查意见,反馈相关产权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需要抗震鉴定、危房鉴定和结构检测的工程,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产权单位委托具有鉴定资格的机构鉴定,鉴定结果反馈产权单位、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

经排查,不符合现行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都要纳入改造范围;经鉴定属于D级的学校、医院、幼儿园、儿童福利机构和老年福利机构等建筑,要立即停止使用,实施拆除重建;凡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城镇供水、供热、燃气等生命线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进行加固改造。凡纳入排查鉴定范围的产权单位,均应立即将工程设计图纸、施工技术资料、竣工验收资料、竣工验收备案资料、工程质量鉴定(抗震鉴定)资料(需要时)整理存放于单位办公室备查。

(二)坚持各负其责,做好城乡重要公共建(构)筑物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排查鉴定工作的自查、重点排查、抗震鉴定结果和加固改造方案必须经各阶段负责人签章

1.学校、幼儿园的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由州、县市教育局牵头落实,结合“两基攻坚”检查验收、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等工作一并进行。抗震排查(自查)工作于2008年8月31日前完成,抗震鉴定于2008年9月30日前完成,加固改造于2010年8月底前完成。

2.医院(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疾控中心)、血站(血库)、急救中心的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由州、县市卫生局牵头落实。抗震排查(自查)于2008年8月31日前完成,抗震鉴定于2008年9月30日前完成,加固改造于2010年8月底前完成。

3.儿童和老年人福利机构的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由州、县市民政局牵头落实。抗震排查(自查)于2008年8月31日前完成,抗震鉴定于2008年11月30日前完成,加固改造于2010年8月底前完成。

4.影剧院、体育场馆、会堂(礼堂)等文体设施的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由州、县市文体局牵头落实。抗震排查(自查)于2008年8月31日前完成,抗震鉴定于2008年11月30日前完成,加固改造于2010年8月底前完成。

5.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办公楼、城镇供水、供热、燃气设施等的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由各县市建设局牵头落实。抗震排查(自查)于2008年8月31日前完成,抗震鉴定于2008年11月30日前完成,加固改造于2010年8月底前完成。

6.多层商品住宅小区、单位自建住房、单位集资建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的抗震排查鉴定工作由各县市街道办事处牵头落实,建设(房改)部门进行指导,抗震排查(自查)于2008年11月30日前完成,抗震鉴定于2009年5月31日前完成,加固改造于2012年8月底前完成。

(三)坚持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城乡既有民居抗震加固改造工作

经鉴定需要加固的城镇住房,要提出加固措施,列入城镇房屋抗震加固改造计划,按照“谁所有,谁负责”的原则,由房屋产权单位按现行国家抗震设防标准组织力量进行加固改造。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的多层商品房,由开发企业或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组织加固改造。具备条件的城镇住房,可将抗震加固改造与建筑节能改造一并进行。

州抗震安居办要督促各县市增加投入,按照下达的工作计划,在确保两年内完成农村抗震安居房建设任务的同时。对于已有新建抗震安居房农户的危旧住房,要立即停止使用,坚决拆除。

对没有加固价值的城镇危旧房屋,纳入自治区和州棚户区(危房)改造计划,享受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危旧住房改造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配套、分步实施。

城市低保户和低收入群体住房需要拆除重建的,通过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予以解决;城市机关干部职工住房需要拆除重建的,通过单位集资建房形式解决;国有企业职工住房需要拆除重建的,通过州住房解危解困工程解决;城市其他居民住房需要拆除重建的,可出台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引导区内外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改造,其住房原则上在新建项目中通过产权调换的方式解决。

(四)健全管理机制,确保新建建筑符合现行抗震设防要求

各县市要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抗震设防和工程质量强制性标准,强化政府质量监管职能,确保新建建筑抗震设防和质量合格率达到100%。新建和改造项目要严格履行法定基本建设程序,抗震设防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的县城、乡镇和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儿童福利院)新建、重建的,原则上只建单层建筑,特殊情况需建多层的,应控制在三层以下。学校(幼儿园)、医院(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疾控中心)、儿童和老年福利机构等公共建筑和城镇供水、供热、燃气等生命线工程,应按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1度的抗震措施进行设计(即按乙类建筑设防);所有新建项目不论规模大小,一律进行施工图审查,不得漏项;新建项中一律不得使用预制楼板。要严格执行施工图审查制度,凡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施工图设计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一律不予通过审查,不得开工建设;超限高层项目必须由自治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审查。要进一步加强工程招标监督管理,重点对建设单位压级压价和施工企业低于成本价竞标进行监管,引导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合理定价,防止工程造价过低引发质量安全问题。要严肃查处转包、挂靠、违法分包和超资质承包等违法违规行为,择优选择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有效控制质量风险。要加强监理工作管理,规范监理单位行为,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在确保工程质量方面的作用。要积极稳妥地推行工程建设代建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

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监管,对于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影响工程质量的,依法严肃查处。要严格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工程建设各方主体依据各自职责,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要加强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凡未通过竣工验收的项目,一律不得投入使用。要建立大型公共建筑定期检查制度,发现质量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加强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充实技术人员,配备必要装备,落实工作经费,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要健全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充实村镇建设管理力量,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要加大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力度,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增强村镇建设技术力量。

(五)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科学指导城乡抗震防灾建设

各县市要加快组织完成城镇抗震防灾专项规划修编、编制工作,为城镇抗震防灾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抗震设防地震烈度8度以上的县,要针对分布在地震活动断裂带、建筑物密度大、危旧房屋集中、缺少可用于避震通道和避震疏散场地的地段,尽快编制以抗震搬迁改造为主要内容的详细规划。城镇要开辟必要的避震场所和疏散通道,确保抗震需要;存在地震灾害安全隐患的地段,原则上只拆不建。地震时可能发生水灾、火灾、爆炸、放射性辐射、有毒物质扩散等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不得建在城镇人口稠密地区,已经建设的,要限期进行搬迁。要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把抗震设防内容作为城市各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强制执行。要严把规划审批关,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规划不得批准实施;不符合抗震要求的选址、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六)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抗震防灾基础工作水平

各县市要在州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要制定完善地震等灾害应急管理预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指挥机构,确保信息畅通,做好人员、物资储备,强化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措施,提高地震防灾应对能力。要开展经常性的地震应急管理演练,及时发现和改正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全社会应对地震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自治州重要建(构)筑物抗震改造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高度,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实、抓好。

自治州已成立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防灾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安排部署和指导协调州抗震排查鉴定工作。

各县市应尽快成立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层层建立责任制,尤其要落实县市、乡镇和各有关部门领导的责任,确定专职工作人员,设立固定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办公用品,确保各项工作层层有人抓、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各牵头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各县市按期完成年度排查鉴定和改造任务。凡工作不积极,措施不得力,不能按时完成计划,影响工程实施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二)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

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各县市工作经费及建筑抗震设防能力排查鉴定工作费用,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各级财政纳入预算予以保障。

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各县市要严肃财经纪律,不得截留、挪用补助资金,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定期向州党委、政府汇报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凡发现违规使用补助资金,采取瞒报、虚报等方式,套取补助资金的,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乡镇应急工作总结和计划篇5

农业气候资源开发能力、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为重点,全力推进气象“两个体系”建设,切实发挥气象为农服务的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统筹集约各种有效资源,以提升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气象保障。

二、基本原则

按照公共气象服务城乡均等化发展的要求,遵循“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分类指导、分级负责,需求引领、科技支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结合各乡镇的需求,立足现有基础,科学合理布局,强化薄弱环节,完善网络系统,延伸服务链条,积极推进农村气象技术装备和其它防灾抗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三、总体目标

利用2—3年的时间,在全县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显著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发展适合我县农村实际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成覆盖面广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网络和人工影响天气防御系统,构建有效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实现防御规划到乡镇,乡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组织机构、自动观测、精细预报、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象协理员到乡镇,应急预案、科普宣传、气象信息员、预警信息到村组,使灾害防御责任主体明确,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综合能力全面提高。

四、年重点工作

(一)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气象预警信息机制;完成各个乡镇行政区域经纬度读取工作;完成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经纬度实地测量工作;完成农安县行政区域内主要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分布调查、统计和分析工作,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数据库。

(二)建立县-乡-村三级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组建气象协理员、信息员队伍,建立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电子管理数据库;完成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的培训工作;完成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并开展工作;完成县-乡-村一体化的电子显示屏、大喇叭(全县60个以上的行政村)为主体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完成县、乡、村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的逐级编制;县政府出台乡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与农业局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防控专家联盟;完成《农安县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手册》、《粮食和经济作物高产栽培农业气象技术系列手册》及管理工作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防灾减灾明白卡的编写、印刷工作,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和防灾减灾明白卡发放制度;完成乡-村两级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的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工作;完成我县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建设。

(三)完成第二期人工防雹网络建设工作。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益,进一步加大标准化防雹站建设力度,更新现有10部陈旧火箭发射装备,新建2个防雹站,使地面作业装备控制面达到全县农田面积的接近75%,切实提高我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科技水平和总体效益。

(四)完成对现有陈旧的12个乡镇加密自动气象站改造升级工作;新购置4部自动气象站设备,分别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增设2个2要素自动气象站和在气象灾害关键区域布设2个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切实增强对突发气象灾害的自动监测和及时报警能力,进一步增强防御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能力。

(五)编制我县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气候区划图,编制出台我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对符合标准的部分乡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因地制宜开展诊断服务;完成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体系建设。

(六)年内,完成1个特色示范村的“三辣”种植大户的“直通式”联系,实现针对性和快捷性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政府将对气象为农服务进行资金投入,并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县政府对乡镇的目标考核内容。

乡镇应急工作总结和计划篇6

1、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

按照国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我市列入重建区,省政府又将我市划为重建区优先发展区域,全市区域空间总体结构为“一城两区六镇”发展思路,我科已于月初委托中国城市建设研究设计院分院编制,目前已基本编制完成。

2、三个专项规划:

根据川府办发电[]63号《关于编制“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紧急通知》以及省建设厅川建城发[]431号《关于请速报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实施方案的紧急通知》之要求,我科及时衔接城市建设研究院分院,城市建设研究院分院承担了《市灾后重建城乡和住房建设规划》、《市灾后重建农村建设规划》、《市灾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实施方案》的规划编制,目前规划成果已上报省建设厅。

3、集镇规划:

我市现共有17个乡镇,其中,西外乡、北外乡为城市规划区范围,按照广委发[]38号《市产业布局规划指导意见》,全市区域空间总体结构为“一城两区六镇”即“一城”—主城区,“两区”—经济开发区和三星堆产业园区,“六镇”—此次进行的这六个重点镇的片区规划编制,突破了现有的行政区划的限制,以二、三产业为支撑,完善基础设施,使之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居住的重要载体。片区的规划编制由中国城市建设研究设计院分院承担,片区的规划编制由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镇片区的规划编制由交大规划设计院承担,镇的片区规划编制由省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六个重点镇的片区规划编制已于年月进行了征求意见座谈会,其中镇、镇和工业点片区规划已于月日进行了规划评审,目前正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下一步准备进行镇的规划评审。

4、村庄规划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5各部门关于印发地震灾后重建农村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安排,完成了36个村庄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的规划工作,加快了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截止目前我市新农村已建成和基本建成的农民集中居住点有松林镇的红堰村,镇的石砚村、金鱼镇的青棡村、金轮镇的马嘶村、兴隆镇的东禅寺村和毗庐村等新农村农民集中居住点。

二、加大村镇基础服务设施投入,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程

全市14个乡镇的集镇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共计62条道路,总长28.12公里,公厕55座、垃圾中转站54处。按照局重建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完成对集镇道路、公厕和垃圾中转站的方案设计审核,除公厕和垃圾中转站由市城管局负责组织实施外,兴隆镇、镇、镇、镇、镇、新平镇、镇、松林镇和金鱼镇五个集镇道路已经进入施工阶段,其余乡镇均进入招投标,预计在月份将全面进入施工阶段。

房屋建设总投入达6581.30万元,其中:

(一)全市集镇规划区内建房206户、竣工面积28450平方米、投资额达2556.00万元;

(二)农村私人建房(灾后重建)282户,竣工面积达42706平方米,投资额达2668.30万元;

(三)招商引资企业15家、生产建筑用房竣工面积22620平方米、投资额达1357.00万元;

集镇基础设施的一旦建成,集镇载体功能明显增强,人居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逐步增强了我市城镇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农民的生活环境逐步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集镇住房维修加固

“5.12”特大地震后,我市集镇住房维修加固和灾后重建,经各乡镇认真负责地核查,按照省政府226号令的要求,对受损户进行逐户核实,需维修加固16633户,轻微损坏15778户,中度破坏511户,严重破坏308户,损毁重建36户。按照市重建办和局重建办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依据省226号令和市地震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科积极参与、协调、指导和监督各乡镇集镇房屋维修加固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截止月日止,完成集镇房屋维修和加固维修16597户,占应完成的100%,总计发放补助资金1287.50万元;完成损毁重建开工32户,占应开工户的88.89%;竣工19户,占应竣工的52.78%。配合市工作组圆满完成了对镇农村房屋维修加固和恢复重建发生农民群体上访事件的处置工作。

为加强农村灾后重建工作的管理和镇村灾后重建规划管理,我局下发《关于做好灾后重建农村永久性住房重建项目报建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农村灾后重建质量安全检查的通知》。同时草拟了《市镇村灾后重建规划制定管理办法》,并已报市政府。

四、严格规划管理,依法行政,加强服务、指导和管理

认真贯彻《城乡规划法》,履行日常的村镇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村镇建设工程报建率。最大限度地简化办事程序,为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一年来,依法办理村镇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90件;画红线255件;提供村镇规划设计条件意见书66件;方案图审批202件;村镇建设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3件;村镇建设项目工程规划许可证120件;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备案书173件;村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认可书32件。

村镇科按照上级部门的各项政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廉政建设,规范管理行为,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建立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单位自律机制,加强诚信建设,完善规划报批制度,层层把关,完善约束机制,规范行政许可。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一)规划编制工作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1、大地震后,我市财政受到较大影响,由于无援助省市的支持,此次规划编制经费缺口较大,有的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已完成,但由于经费的问题,无法提取规划成果。请上级部门给予酌情考虑。

2、村庄规划编制,由于涉及行政村,数量较大(182个),由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尚未完成,加之规划编制经费紧缺,无法安排新一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二)有的乡镇仍然存在规划执行力度不够,仍然存在未办理报建手续就动工建房的现象,下一步,将加大城建监察执法检查力度。

(三)灾后农房重建中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如未按设计图纸选型,自成户型;无上岗资格人员参与施工;建筑材料不合格等问题。

六、年主要工作和主要措施:

(一)做好正在进行的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集镇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尽快完善规划的审批工作。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着手进行6个重点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其它乡镇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修编。

(二)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宣传、学习和贯彻,规范“一书两证”制度,加大规划监察力度,坚决制止违法建设活动,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乡镇应急工作总结和计划篇7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分析;措施

1、我国农村公路发展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村公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公路的规模不断扩大,通达深度逐步提高,布局日趋合理,技术状况逐年改善,总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到十一五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382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到275万公里,占我国公路总里程的72%。中央投资极大地带动了地方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五年间全社会共计完成投资950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86.8万公里,其中新增农村公路52.7万公里,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45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中等级公路约占农村公路里程的75%;三级以上公路约占农村公路里程的18.9%;乡(镇)、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分别达到99.8%和97.2%,初步形成了基本通达乡镇、建制村的农村公路网络。此外,还有未纳入统计的村与村之间简易公路约154万公里,这部分公路技术和路面状况相对较差,等外公路约占55%,未铺装路面里程约占68%。应该看到,我国农村公路总体上仍处于以通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路网密度不高,技术等级低、路况差,通畅问题远未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差异日益加大。具体表现在:

1.1农村公路路网密度偏低,整体规模仍显不足。

就我国目前农村公路发展而言,除东部的一些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如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海南等省市农村公路密度尚可外,其它省(区、市)的农村公路整体规模仍显不足,农村公路网密度偏低,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农民越来越高的出行要求。

1.2通达深度不够,建设任务依旧艰巨。

十一五末,全国仍然有128个乡(镇)、45662个建制村不通公路(其中包括不具备通公路条件的乡镇、建制村),不通公路乡(镇)、建制村的比重分别为0.3%和6.2%。目前不通公路的乡(镇)大多在中西部地区的偏远山区,工程艰巨、造价高,需要各级政府给予更大的扶持力度。东部地区在完成“通达工程”和“通常工程”任务的同时,还面临着路网密度和技术等级进一步提高的压力。

1.3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偏低、路况较差,通畅问题还未解决。

1.3.1等级结构。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主要以四级以下公路为主,等外公路占相当大的比重。到十一五末,我国县乡农村公路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约16万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5.7%;三级公路38万公里,占19%;四级公路77万公里,占44.4%;等外路里程约22.4万多公里,占19.8%,四级和等外公路占农村公路总量近77%。

1.3.2路面状况。农村公路的路面状况也不容乐观,全国未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基本上集中在农村公路上,十一五末达到86.6万公里,约占全国未铺装路面公路总量的89%,占农村公路里程的61%;简易铺装路面26.6万公里,占农村公路里程19%;两者合计113.2万公里,占农村公路里程80%。

1.3.3乡、村通油状况。到十一五末,全国仍有大量乡(镇)、建制村未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全国乡(镇)、建制村通油(水泥)路比重仅为81%、55%,还有7562个乡(镇)、21.3万建制村未实现路面硬化,晴通雨阻现象在农村公路中时有发生。

2、制定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必要性

尽管我国农村公路的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但总体上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要求,当前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是交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2.1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

目前,城乡差距的扩大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出行条件差致使城乡间人员、物资交流不通畅,农民行路难、生活质量不高,这不仅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关乎党在农民心中的威望,关乎农村稳定的大局。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城乡联系,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2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又是启动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较突出的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小城镇发展,推进农村现代化,通过投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和当地建筑材料修筑农村公路,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农村市场的消费潜能,为建立城乡有机关联的市场体系、构筑大流通方式、扩大全国市场规模创造条件,进而拉动内需,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2.3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交通现代化目标的客观需要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在于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而农村公路是农村实现小康的基础。从交通体系看,构成我国公路交通的基础是农村公路,占公路总里程75%的农村公路仍然是交通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道路质量差,晴天扬尘,雨天泥泞,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干线和农村公路互为依托,农村公路对干线公路网起着重要的支撑和集散作用,需协调均衡发展,以发挥公路网的整体效益。

3、农村公路发展战略规划

根据《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1世纪前20年农村公路建设总体目标是:全面完成“通达”、“通畅”工程,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基本形成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总体目标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到2010年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公路;二是到2020年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分阶段分地区具体发展目标和任务如下:

3.1“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东部地区:继续安排乡通村公路建设,全面实现“油路到村”。中部地区:继续实施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全面实现“油路到乡”基本实现“油路到村”。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通乡公路,基本实现“油路到乡”、“公路到村”。为确保以上目标得以实现,“十一五”期间交通部实施了千亿元建设工程,即中央投资1000亿元,改建沥青(水泥)路50余万公里;实施通达工程,投资400亿元,确保了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实现通公路目标。农村公路建设规模约81万公里,其中:东部地区约20万公里、中部地区约50万公里、西部地区约11万公里(未含村通公路里程)。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坚持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统筹城乡的原则,着力改善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交通运输基础,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组织实施以西部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为重点的全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网络结构,增强整体服务能力。到“十二五”末,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90万公里。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大农村公路桥梁新改建、渡改桥、安保工程等专项工程的实施力度,强化质量管理。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着力推进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公共财政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管养规范化、常态化。统筹城乡客运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稳步提高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鼓励城市公交向城市周边延伸覆盖。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班车,90%的建制村通班车。

3.22011-2020年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目标和任务。

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390万公里,新增农村公路170万公里。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的密度和服务水平,形成以县道为局域骨干、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4、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政策措施

为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实施,各级政府必须把发展农村公路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条件,作为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切实抓紧、抓好。

4.1明确各级政府职责、权限和义务,分工协调,共同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省(区、市)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国家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有关政策要求,制定本省(区、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开展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筹措、落实建设资金;因地制宜地制定技术标准;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管理;调动各地、市人民政府的积极性,加快建设步伐。

4.2确保国家和省(区、市)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较为稳定的投资来源,逐步形成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等多渠道的农村公路投资新机制

4.2.1国家每年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在200亿元以上。

4.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财政投入。

4.2.3继续利用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资金,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力度;继续争取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支持农村公路建设。

4.2.4积极探索加大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的有效渠道:统筹考虑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建设资金,推行“以路养路”政策,将建设干线公路缴纳的重点公路工程营业税及收费公路营业税等用于农村公路发展;利用冠名权、绿化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等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路;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等。

4.3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能力

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和应急演练。推进国家、省、市公路交通应急救援保障中心建设,加快建成信息互通、协同高效的公路网管理和应急平台体系,加强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运行监控设施建设,建设部级危险品事故应急物资及装备储备库和省级公路应急保障基地,建立国家、省、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车队。构建覆盖全国干线公路和重点水域的气象监测网络和预报预警服务体系。

5、结语

总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要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确保建设有序、协调地开展,需要有更长远的考虑,有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因此,制定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牙祖荣.公路建设养护经济化的必要性探讨[J].广东科技,2009年14期.

[2]杨帆.农村道路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2期.

[3]过秀成,胡斌,陈凤军.农村公路网规划布局设计方法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2,(2)

乡镇应急工作总结和计划篇8

"一财政投入(100)","经常性投入(70)","1.随着经济的发展,县,乡政府逐年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本级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30分).","查财政决算,卫生事业费决算","1.卫生事业费占本级经常性财政支出比重10分(全市排序,依次计分);卫生事业费每增长1个百分点计2分最多计10分;卫生事业费增加幅度每低于本级经常性财政支出1个百分点扣5分,扣完10分为止."

,,"2.县财政对县级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结核病防治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业务经费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25分).","查编委文件,卫生事业预决算","2.县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结核病防治机构有1处不实行全额预算管理扣5分;业务经费增长5%以上不扣分,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1分."

,,"3.乡镇卫生院的预防保健人员工资实行县级财政全额负担,业务经费保持一定增长幅度(15分).","查财政预,决算","3.乡镇预防保健人员工资不实行县级财政全额负担扣10分;业务经费增长5%以上不扣分,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1分."

,"专项投入(30)","4.乡镇卫生院改造,两个体系建设等上级专项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并落实配套资金(30分).","查报表,资料","4.上级专项资金不及时,足额拨付每项扣5分,扣完15分为止;配套资金按到位率乘15计分(配套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资金/应到位资金)."

"二医疗卫生服务(200)","医院管理(120)","1.本年度县(区)的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综合考核情况(40分).","以考核结果计分","1.县级医疗机构医疗质量考核平均得分在90分以上不扣分,85-89扣10分,75-84扣20分,60-74扣30分,59分以下扣40分."

,,"2.医疗市场清理整顿实施方案,措施到位,效果明显(20分);","专项检查与现场抽查相结合","2.发现一处无证执业,超范围执业各扣5分;发现一处医疗机构有私自采血,不按规定用血扣5分;发现一处有对外承包租赁科室,非法医疗广告扣5分,扣完为止."

,,"3.提高医疗水平,降低医疗纠纷,事故发生率(10分).","市医学会提供资料","3.发生一起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扣10分,三级以下扣5分,扣完为止."

,,"4.县级医院参加市统一组织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中标药品零售价格(20分).","查帐目,报表,市招标办记录","4.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支出占药品采购总支出80%以上得20分,每下降5%扣5分,扣完为止."

"二医疗卫生服务(200)","医院管理(120)","5.实行单病种限价收费,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10分).","查资料","5.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实行单病种限价收费超过20种,专科医院超过5种,不扣分,每减少一种扣2分,扣完为止."

,,"6.急救站服从市紧急救援中心调度指挥,努力提高急救成功率,不私自设置120以外急救服务联系电话(10分).","抽查辖区内设急救站的医疗机构","6.根据市紧急救援中心有关资料,发现一处急救站私自设置120以外的急救联系电话扣10分."

,,"7.履行部门职责,执行《山东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手术规定》(10分).","抽查2处医疗机构","7.查出一起违反规定行为扣10分."

,"中医药工作(30)","8.开展重点中医专科,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技术(20分).","查资料,实地查看","8.县级医疗机构达不到两个以上中医特色专科,扣10分;推行中医药适宜技术达不到20项扣10分."

,,"9.积极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振兴中医药事业(10分).","医政科提供资料","9.开展创建活动得5分,省级先进县得8分,部级先进县得10分."

,"卫生支农(10)","10.开展"千名医生下基层"活动,有相关的政策,措施;医生下基层有工作记录;严格执行城市医生晋升副主任医师前到农村总计服务一年的规定(10分);","查资料,实地查看","10.无方案,无记录扣5分;不执行相关规定扣5分."

,"医疗机构三级联合(10)","11.开展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纵向联合,落实辅助检查,门诊病历互认互用制度(10分).","查资料,实地查看","11.县级医疗机构与乡镇卫生院未落实双向转诊制度扣5分;县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3个以上乡镇卫生院不扣分,缺少一个扣3分,扣完为止."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30)","12.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有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措施和政策(10分).","查资料","12.无社区卫生服务规划扣5分;按照规划标准每缺少一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扣5分,扣完为止."

,,"13.60岁以上老人,7岁以下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建档率达9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达标率100%(20分).","抽查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服务站","13.重点人群建档率不达标各扣5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建设不达标每处扣5分,扣完为止."

"三农村卫生(300)","乡镇卫生院改革与改造(100)","1.按照乡镇卫生院改造规划和改造目标责任书完成改造任务(30分).","查计划,实地查看","1.列入省,市2006年改造计划,当年未完成改造目标责任书确定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乡镇卫生院改革与改造100分全部扣除."

,,"2.县,乡政府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及时,足额拨付改造资金(20分).","查财政决算,卫生事业费决算","2.乡镇卫生院经费占卫生事业费比重(全市排序,不含专项经费)10分;改造资金按到位率乘10计分."

,,"3.实行乡镇卫生院改革,稳步推进乡镇卫生院上划县级管理(20分).","查文件,资料","3.人,财,物全部上划县级管理得20分,部分上划得10分."

,,"4.加强乡镇卫生院内部管理,促进乡镇卫生院和谐,快速发展(20分).","抽查2个乡镇卫生院","4.乡镇卫生院业务工作量,业务收入与上年持平不得分,增长5%以下得3分,增长5-20%得10分,增长20-30%得15分,30%以上得20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0)","5.做好深入细致的基线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和方案,积极开展试点工作(20分).","查资料","5.省级试点县覆盖全部乡镇,市级试点县覆盖3个以上乡镇,县级2个以上乡镇开展试点工作不扣分,每少一个乡镇扣10分,扣完为止."

,,"6.落实财政补助资金,保证基金安全运行(35分).","查基金帐簿,报表","6.县乡级财政资金到位率乘30计分,发现一处违规使用基金扣5分,扣完为止."

,,"7.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扩大覆盖范围(20分).","查报表,资料","7.各试点县区参合范围农民参合率85%以上不扣分,每下降5%扣5分."

,,"8.成立办事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25分).","查编委文件,财政拨款单","8.未成立专门办事机构扣10分;人员经费财政未全额负担扣10分,办公经费不落实扣5分."

,"乡村一体化管理(100)","9.加强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村级卫生资源,推行"三制六统一"管理,科学设置中心卫生室(70分).","抽查3个村卫生室","9."三制六统一"每缺一项扣5分,扣完30分为止;村卫生室"三室一房"每缺一项扣5分,扣完40分为止."

,,"10.落实《乡村医生管理条例》,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规范农村卫生医疗市场秩序(30分).","抽查3个村卫生室","10.查出无证执业,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执业每个扣10分,扣完为止."

"四公共卫生(300)","两个体系(60)","1.全面完成"两个体系"建设任务,完善功能定位,建立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20分).","查资料,看现场","1.一处县级医院未建立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扣5分,扣完10分为止;一处乡镇卫生院未建立扣3分,扣完10分为止."

,,"2.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设置规范,职责落实,信息畅通(20分).","查资料","2..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经费不到位扣10分;未按要求报送信息扣10分."

,,"3.乡镇防保人员达到1-2.5/万,并上划县卫生局管理(20分).","查编委文件,资料","3.防保人员配备在1/万以下扣10分;未上划县级统一管理扣10分."

,"重点传染病,地方病防治(100)","4.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妇幼机构,二级以上医院建立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实验室,完成外来妇女HiV筛查工作,实施高危人群干预(30分).","综合考核","4.县级妇幼机构,中医院未建立筛查实验室各扣5分;未完成外来妇女HiV筛查任务扣5分;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城市<80%,农村<50%,高危行为人群<85%,四免一关怀落实率<100%,换水游戏开展率<100%各扣2分;高危地区入住人员监测率<100%扣5分."

,,"5.设立结核病防治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落实人员经费和项目配套经费,结核病人实行归口管理(30分).","查文件,拨款单等","5.无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员,不落实人员经费扣10分;项目配套经费达不到标准,每下降10%扣2分,扣完10分为止;结核病人发现指标完成率<全省平均水平扣10分."

,,"6.制定重点传染病暴发疫情控制预案,发现疫情及时处理,确保不出现重点传染病的暴发流行(40分).","查记录,资料","6.未制定重点传染病暴发疫情控制预案扣10分,传染病疫情暴发控制不得力或发生重点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的扣20分;无疫情应急物资储备扣5分,财政不及时,足额拨付疫情应急物资储备资金扣5分."

"四公共卫生(300)","免疫规划管理(50)","7.免疫规划管理综合考核情况(20分).","查资料","7.免疫规划管理综合考核85分以上不扣分,60-84扣10分,59分以下扣20分."

,,"8.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做好规划免疫接种工作(30分).","查资料,记录","8.有达不到省级示范门诊或市级规范化门诊的扣5分;"五苗"接种率小于90%或者发生规划免疫一类疫苗针对传染病暴发流行扣8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专项经费落实不到位扣8分;发生非规划免疫针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并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扣9分."

,"卫生监督(50)","9.开展《传染病防治法》执法工作(10分).","抽查医疗机构","9.未对医疗机构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监督,检测扣5分;未对疫情检测报告监督,检查扣5分."

,,"10.加强食品,公共卫生场所监督,确保不发生重大食物中毒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做好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职工的健康监护(30分).","抽查2个单位","10.每发生一起重大食物中毒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扣10分;未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扣5分;未组织专项检查扣5分;未全面实施餐饮单位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或未落实卫生员管理制度的扣10分."

,,"11.落实执法责任制,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文书,实行错案追究制;不发生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案件(10分).","查记录,抽查3份行政处罚文书","11.行政处罚文书不合格每份扣5分;发生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败诉案件一例扣5分,扣完为止."

,"突发事件报告(10)","12.传染病暴发疫情,重大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规定时限,程序报告(10分).","查记录,资料","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按时限,程序报告扣10分."

,"妇幼保健(30)","13.加强医疗保健机构妇科,产科建设,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按时完成"新筛","听筛"任务,建立健全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完成妇科疾病普查任务(30分).","查资料","13.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分别超过20/10万,10‰的扣10分;新筛率达不到90%扣2分,听筛达不到当年活产数90%,复查率达不到90%扣3分;迟报,漏报,错报妇幼保健信息扣5分;妇科疾病普查人数达到农村总人口的10%不扣分,每降低1%扣1分."

"五爱国卫生及红会工作(100)","爱国卫生(70)","1.积极协调调度各部门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卫生城市成果得到巩固发展.","市爱卫会提供","1.巩固卫生城市成果,未能通过市级初审扣10分,未能通过国家,省级卫生城市(县城)复核验收扣10分."

,,"2.认真落实滨政办发明电[2006]42号文件,经费到位,按照"五统一"要求开展灭鼠工作,鼠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范围之内(25分).","专项检查与实地查看相结合","2.春季,冬季两次灭鼠缺少一次扣5分;鼠药未参加全市统一招标采购扣5分;灭鼠经费按到位率乘10计分;"

,,"3.开展争创省,市级卫生乡镇,村庄,户,卫生先进单位活动,按照规定程序培植,考核,验收(15分).","市爱卫会提供","3.年内新创各级卫生乡镇,单位,村庄,户不少于5个,每减少一个扣3分."

,,"4.积极开展农村改厕工作,国家农村改厕试点县全面完成下达的任务,其他县选择1-2个乡镇进行试点(10分).","现场查看","4.农村改厕试点县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扣5分,每减少10户扣1分;非项目县改厕不少于50户,每减少10户扣2分,扣完为止."

,"红十字会工作(30)","5.红十字会组织建立健全,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开展救灾独立募捐和救灾扶贫工作(20分).","查活动记录","5.未开展独立募捐活动扣10分,未开展救灾扶贫活动扣10分;"

,,"6.完成年度应急献血任务(10分).","市红会提供","6.未完成应急献血任务,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3分,扣完为止."

"六奖励分(30)",,"1.国家,省,市在本地召开卫生工作现场会,推广工作经验.","查记录","1.卫生部5分/次,省卫生厅3分/次,市委,市政府2分/次,市卫生局1分/次(最高不超过10分)."

乡镇应急工作总结和计划篇9

这次全县防控禽流感及畜禽春季防疫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根据国际、国内禽流感疫情发展的形势紧急召开的。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分析当前禽类传染病的发展形势,总结我县几年来畜禽防疫工作,安排部署全县禽流感防控及20*年畜禽春季防疫工作。下面,就当前禽流感防控和全县畜禽春季防疫工作,讲以下三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形势,站在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高度,

重新审视动物防疫工作。

最近,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部分省区市接连发生了H5n1亚型病毒引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造成大量家禽死亡,大量易感禽类被紧急扑杀,致使禽类出口贸易被停止,给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牧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部分国家出现因感染禽流感病毒而导致人死亡的事件。目前,疫情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疫情正在进一步扩大蔓延,给牧业生产安全和人类的生命安全敲响了警钟。

现在,对病源的调查还没有得出确切答案,一些专家认为是候鸟迁徙带毒而引起的。如果这种提法成立,那么寒冷的北方就是候鸟的原栖息地,随着春季和夏季的到来,栖息南方的带病毒候鸟将陆续迁徙北方,这样势必给北方造成极大的威胁。我县位于我国的东北,春、夏两季将有大量的候鸟从南方迁徙而来。因此,随着气候的变暖,我县也将成为严重的受威胁地区。

据20*年末统计,我县禽类饲养量已达到1180万只,有175、5万只禽类及3、85万吨禽蛋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等国家。如果防控不利,一旦我县发生禽流感,发病禽类将大量死亡,疫区范围内的禽类将被全部扑杀,投资几百万元,历时三年建设的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所取得的成果将毁之一旦,畜禽产品贸易将被长时间封锁,将给全县养禽业造成高达2、26亿元的经济损失,占全县牧业总产值的30%。这不仅将严重影响全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而且完全可能引发公众恐慌和社会稳定,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党中央、国务院对防控禽流感工作极为重视,*总书记、*总理分别做出重要批示,并强调指出:出现疫情坚决扑杀,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国务院还专门召开了第37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工作,并制定了禽流感防治工作预案,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加大力度,认真搞好疫病的防范工作。*总理还亲自到禽流感疫区主持召开防控工作会议,国务院成立了以国家副总理为组长的防控禽流感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先后两次召开新闻会通报疫情。

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对防控禽流感工作高度重视,省长洪虎、副省长杨庆才先后多次召开了全省防控禽流感工作会议,代市长蓝军同志当选市长第一个会议就是全市禽流感防控工作会议。国家、省、市主要领导对防控工作都非常重视,分别就防控工作做出指示和要求。去年,我省的局部地区发生口蹄疫、疑似禽流感等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潜在的威胁仍然存在。我县的畜禽防疫工作,由于县、乡(镇)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近几年来没有重大疫情发生,但是疫情隐患也相当严重,20*年5月,我县三岔河镇等少数几个乡镇出现了禽大量死亡现象,被确定为疑似禽流感病例,县牧业局在省、市牧业局的全力支持下,控制了疫情,没有造成我县禽类的大面积死亡。据了解,近几年,在我县还有牛羊口蹄疫等疫病零星发生,虽然面积较小,但是也说明我县的畜禽防疫工作仍存在着问题和漏洞。

发展牧业生产,前提是必须做好畜禽防疫工作,没有较好的畜禽防疫工作,畜禽产品也根本站不住脚,出不了门,也就更谈不到畜牧业的发展。最近几年,我县部分乡镇发生的牛、羊口蹄疫和疑似禽流感疫情,足以证明畜禽防疫工作还存在着严重

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畜禽防疫经费不能全部到位,据牧业部门掌握,仅从*年到20*年,全县各乡镇累计拖欠畜禽防疫经费高达350万元,牧业部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开展畜禽常规免疫工作。这里值得提出的是,由于资金问题,从*年到现在,禽流感免疫工作没能纳入我县常规免疫程序,这是极其危险的;二是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对畜禽防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省、市政府要求,县、乡(镇)两级政府主要领导是畜禽防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但是,我县仍有部分乡镇的少数领导同志对此项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还有极少数乡镇领导同志认为搞畜禽防疫就是为了收费,完全误解了畜禽防疫工作的真正含义。事实证明,畜禽防疫工作开展得不好的乡镇,畜禽疑似病例发生的就偏多,群众遭受的损失也就越大;三是部分基层畜牧站干部职工尤其是村级畜禽防疫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畜禽防疫费不能及时到位,乡镇畜牧站根本没有办公经费,村级畜禽防疫人员多年不能得到劳动报酬,有的乡镇畜牧站没钱购买疫苗,甚至还有的乡镇畜牧站已经处于瘫痪状态。

据了解,多年以来,乡镇畜牧站除畜禽防疫费外,根本没有一分办公经费,有的乡镇连最基本的畜禽防疫费都收缴不上来,还有的乡镇即使收上来了,乡镇政府也不愿意交给畜牧站使用,一到畜禽防疫季节,乡镇畜牧站长就得一遍一遍往乡上跑,和要小钱差不多。出现以上问题,是多年来对畜禽防疫工作的不重视造成的,也是引发我县发生畜禽疫病的直接原因,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面做好禽流感防控和畜

禽春季防疫工作。

禽流感防控工作和今年的畜禽防疫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按照国务院、省、市政府的要求及我县畜禽防疫工作的实际情况,今后一个时期,应全力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制定紧急预案,召开紧急会议,落实工作责任。

为有效防控禽流感在我县发生,各乡镇政府要按照市、县应急预案的作法立即制定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在畜禽防疫资金、物资贮备、疫情监测点设立、疫情处理、预备队伍和人员组建等方面都要做好临战准备,同时,各乡镇应立即召开全乡(镇)干部参加的紧急会议,就财政专项紧急防疫资金、农村防疫费统一收缴、紧急免疫用苗、地毯式消毒用药等资金落实工作和应急防疫队伍组建工作做出部署,特别是要把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及国务院以及省、市政府会议精神落实到实处,警醒各级干部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资金,迅速行动起来,扎实有效地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

(二)立即实施“地毯式”大消毒和禽流感疫苗紧急接种免疫等积极预防措施。

根据禽流感的流行特点,国际动物卫生组织,世界粮农组织以及我国的专家认为,预防和控制禽流感最主要、最重要的措施是对易污染的禽舍、堆粪场所、经营禽类产品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对易感禽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这是目前发生禽流感的国家和地区普遍采取的做法。因此,各乡镇要立即组织防控工作。一是开展“地毯式”大消毒。对易受污染的畜禽舍、禽类产品集散地、冷库、畜禽粪便堆积地、畜禽定点屠宰场(点)、家禽交易市场及受禽粪便污染的地方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各乡镇要统一抽调人员,组成消毒大队,分成若干个小组,深入到村屯,逐家逐户进行消毒;二是全面进行禽流感紧急免疫注射,由县牧业局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统一组织购进禽流感疫苗和消毒药品,以各乡镇为单位,由各乡镇统一组*织免疫注射,并建立免疫登记卡,免疫登记卡由县牧业局统一组织制定,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屯、屯不漏户、户不漏鸡、鸡不漏针,确保免疫率达到100%;三是发挥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作用。检查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进出县境的所有车辆进行消毒。四是各级财政、公安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在财力、人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三)严密监控疫情动态,严格疫情报告制度。

为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禽流感疫情,全县每个村都要设立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监测点,指派专职兽医技术人员值班,发现可疑疫情及时上报,为严格保密制度,防止疫情泄密,按照《国家保密法》和《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规定,对可疑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必须经省级认定的专家组进行现场临床诊断定性,初步判断后,立即采取隔离封锁等控制措施,疫情报送一律不得明传,疫情报告要以乡镇为单位,每天向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及防控领导小组报送一次。

(四)统筹兼顾,及时开展畜禽春季防疫工作。

鉴于当前畜禽防疫工作的严峻形势,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求,今年畜禽春季防疫工作从2月10日开始到3月20日结束,历时40天。各乡镇在开展禽流感防控工作的同时,及时开展畜禽春季防疫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项目,保证资金、保证时间、保证密度、保证质量。

(五)积极筹措资金,保证经费,确保各项紧急防疫措施落到实处。

多年来,多数乡(镇)政府主要领导认为,收缴畜禽防疫费是牧业部门的事,乡镇政府没有责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省、市政府要求,畜禽防疫费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生产性费用,必须由乡镇政府统一组织收缴后,再交给牧业部门使用。乡镇政府负责落实畜禽防疫经费和防疫物资贮备。但是,全县真正能按照要求做的寥寥无几。因此,从今年开始,各乡镇一定要保证畜禽防疫经费足额到位,畜禽防疫费不能及时收缴到位的,要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坚决不允许有新的拖欠畜禽防疫经费现象的发生。对以前拖欠的畜禽防疫费,由县牧业部门制定还款计划,各乡镇应按照计划适时偿还,决不能因防疫经费问题而导致疫情发生和蔓延。从当前的形势看,这不是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所以,要求各乡镇政府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得力措施,保证禽流感防控经费和春季畜禽防疫经费在2月15日前全部到位。

三、成立组织,加强对禽流感防控和畜禽春季防疫工

作的组织领导。

乡镇应急工作总结和计划篇10

一、充分认清防汛防滑工作形势,汲取经验教训。

县委、县政府果断处置,去年“7.18特大灾害。应对有力,各乡镇、相关部门全力以赴,齐心协力抓好了抢险救灾、灾民安顿、基础设施恢复、灾民重建这场硬仗,现在可以说,这场硬仗我取得了重大胜利。特别是因为我各个层次的工作扎实细致、尽心竭力,灾后社会大局比较平稳。7.18特大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经验教训值得总结。一是路断桥毁通讯电力不通的应急状态下,基层干群自救互救是减少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线力量,启示我防汛工作的重心必需下移。同时,也充分证明我实践中总结推行的乡自为战、村组自救、院户联防、预警到户、责任到人、提前转移、平安避险”工作机制是完全正确的也是今年和今后防汛防滑工作中必须坚持的二是部门通力协作配合,集中力量,统一调度指挥是救灾取得进展的重要措施,启示我防汛防滑必需打总体战,形成工作合力。三是严肃防汛防滑值守监测、信息传送报送、灾情统计纪律,赢得防汛防滑工作主动权的重要环节。灾情发生,社会各个方面都非常敏感,没有严肃的纪律作保障,就会带来一系列工作的主动局面。四是强化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避险意识是抓好防汛防滑工作的基础环节。五是以人为本,科学规划,以避为主,综合治理,防治结合是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出路。防汛防滑的首要目标、核心任务是保证人的平安,基本手段是以避为主。

平安度汛的责任压力十分重大。一是从现实的条件看,2011年防汛防滑的形势更不容乐观。地处巴山腹地、山高坡陡、沟溪纵横、地质结构复杂,生态脆弱、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等因素临时存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人有多高”分散居住结构,防汛防滑平安工作量大面广,加之“7.18灾害对山体、河沟破坏的后续影响,决定了防汛防滑工作的临时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防汛防滑必然是一个持久战,而且是不容乐观的耐久战。二是从工作性质看,防汛防滑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富平安,事关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大局,责任重于泰山。这项工作不只是一项保民生、保稳定的政治任务,更是一项经济工作,对于我这样一个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脆弱的山区县来讲,少遭灾就是发展,灾难面前尽最大努力防止和减少损失更是加快发展。三是从全球的视野看,世界性气候变化异常,极端天气频频呈现,灾害损失不可估量,且有越演越烈之势。因此,不敢存有任何侥幸心理,必需做到高度戒备、警钟长鸣,随时做好应急的准备。四是从今年的特殊性看,今年既是一个经济年,也是一个政治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县宏伟蓝图已经展开,要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实施“一十百千”目标,平安发展是基础和保障。同时,今年又是建党90周年和省市县乡镇四级换届的政治年,尽职尽责,带好班,站好岗,保一方平安,都给我增加了更重的责任、压力和考验。因此,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一定要坚持清醒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铭记灾害教训,以高度的警觉、扎实的工作和强力的措施,及早着手,争取工作主动权,认真做好今年防汛防滑各项工作。

二、有备无患,怕字当先。细致谋划度汛万全之策。

单怕万一”世界范围内极端气候变化所造成的自然灾害屡见不鲜的背景下,常言道:不怕一万。自然灾害的发生总体呈现多发、易发、频发,不按惯例出牌这样一种变化趋势,所以要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需时刻绷紧防汛防滑这根弦,从“怕万一”动身,克服“去年发大灾、今年可能不发灾”这种侥幸心理,周密准备,防患未然。要坚定不移地按照“乡自为战、村组自救、院户联防、预警到户、责任到人、提前转移、平安避险”工作机制,认真总结“7.18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抓住单薄环节,落实各种平安度汛措施上下功夫,把存在各种隐患排查的更深一些,把各种应对措施研究的更透一些,把应急预案制定的更周全一些,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各乡镇、各部门要立足于“防大汛、救大灾、抢大险”以怕字当先,从最坏处打算,充分准备,确保万全。

迅速对辖区内水库、电站、水利设施、滑坡、河沟沿线、灾民重建安排点、危房校舍等重点部位全面开展检查,一抓隐患排查整治。做好主汛期前的隐患检查整治是发现问题、查找单薄环节、平安度汛的重要手段。各乡镇及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由分管领导带队。重点检查防汛防滑责任制、巡检查险责任制、防抢撤预案、防汛防滑物资、抢险队伍、通讯保证、隐患处置、措施落实等情况。严格执行检查结果登记制度,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原则,实行整治消号,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限期整改,对整治难度大一时无法解决的要落实应急防范措施,落实具体监测人员,定期回访调查。对于有能力解决的病险河段、路段、滑坡治理等工程,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抢抓有利时机,科学谋划,抓紧实施,抢修一批应急工程,把问题解决在险情到来之前。水利部门要强化行政执法,加强河道管理和整治工作,对于直接影响群众生命财富平安的行洪障碍,要按照“谁设障,谁清除”和属地管理的原则,依法限期完全清除,确保行洪畅通。县住建部门要负责对县城堰溪沟、陈家沟、贾家沟淤积物尽快清理,国土局要组织加快县城西坡治理,危险部位要采取应急措施。

有效避灾减灾和组织抗洪抢险的重要依据和前提。当前已经临近汛期,二抓预案完善和演练。完善好预案是做好防汛防滑工作的重要内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严格依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根据山洪灾害规律,呈现的滑坡点情况,迅速修订完善外乡镇、本部门各类预案,要按照“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要求,保安全、不死人、少损失”上下功夫,做到规范内灾害情况保安全,超标准灾害情况有非常措施,最大限度防止灾害发生,减少灾害损失。防汛防滑成员单位都承担着预防灾害的重要职责,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制定出各自的应急预案,特别是发生像“7.18那样的路断、杆倒、电断、水断等紧急情况下如何组织防抢撤、应急保证等方面,成员单位都要认真研究,制定周密的应急方案。预案方案完善后于5月初报县防汛办、防滑办备案。水利部门要切实把全县所有电站的水利工程汛期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逐一落实防汛方案和抢险预案,精心组织水库汛期调度管理,科学避灾防灾;水利、国土等部门、各乡镇要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的宣讲学习,加强防汛防滑预案的学习宣传,把宣传面进一步扩大到基层群众,使干部群众熟练了解掌握预案流程,一定范围内组织开展实战演练,预警到户,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出现险情时及时有序组织抢险救灾。结合全市“防汛减灾警示宣传教育月”活动,五月初市政府将在县佐龙镇蜡烛村举行2011年防汛应急演练活动,县水利、国土部门、佐龙镇要精心组织,把整个演练活动再想细致、周到些,确保活动实效,提高县乡防汛综合水平和应急能力,增强全民防汛意识。汛期,各乡镇要把预案的宣传寓于日常的工作之中,坚持同安排同布置同落实,主要领导要身体力行,随时过问了解掌握情况,分管领导、包村包组干部要加强群众面的广泛宣传,坚决杜绝预案挂在墙上,遇险却不知所措,手忙阵脚乱的情况呈现。

重点组织和培训好应急抢险队伍,三抓应急队伍建设。各乡镇、各部门要抓紧健全各类防汛防滑组织。保证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胜。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好职责,深入到各乡镇村组、险工险段实地解决问题,出现险情时,领导必需带头,靠前指挥;各乡镇要强化对党团员、民兵为骨干的防汛抢险队伍和应急分队的组织,保证在遇险时能及时赶赴灾区投入抢险战斗,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公安、武警、消防官兵以及防汛防滑有关部门要倾力做好抗洪抢险的具体事宜,做到军民一心,携手抗灾。

依照总额不减,四抓物资贮藏调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省防总制定的物资贮藏计划。品种适当调整的原则安排抢险物资,达到级配合理,足额储藏,定点为主,适当代储的要求,特别是对重点险工险段,要就近储备、统一使用,确保一旦汛情险情呈现,立即调配使用。民政、粮食等部门要加强救灾物资的盘存和储备,确保灾后救灾物资及时有序发放。各乡镇要建立应急抢险救灾物资贮藏库,落实专人管理,确保出现险情时在最短时间将应急物资调配到位。

加强撤离道路、预警设施、照明设施以及转移指示牌、重点地段堤防等防洪设施建设,五抓防洪设施建设。各乡镇、有关部门要以保证人民生命财富平安为首要目标。保证一旦出现洪水,受威胁区的群众能快速平安撤离。各乡镇、有关工作部门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设防、讲求效益、保证规范的原则,切实加强对“7.18水毁河堤、堰渠和排水、防汛保安设施的恢复重建和新建工程项目的管理,保证建设质量,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不时提高防洪抗灾规范。对重点地段、重点部位水毁设施目前确不能修复的必需制订应急措施,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平安度汛。

三、尽职履责,善修德政。保一方水土平安。

使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能致富是德政,什么是最大的德政?通过我工作。抓好防汛防滑,保证人民的生命财富平安,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更是大德大政。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从抓防汛防滑保群众安全的角度动身,把抓防汛防滑工作作为贴近民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证群众生存发展最大利益的最大形象工程、德政工程,变主动为主动,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的支配、调配和投入,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努力实现保境安民、尽职履责的终极目标。

乡镇长是本辖区防汛防滑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一要全面夯实责任。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防滑工作责任制。各乡镇要调整空虚防汛防滑指挥部成员。对防汛防滑工作负总责,必需将防汛防滑工作任务、措施、责任落实到位。一是坚持重点部位监测责任制。对于重点城镇村庄、重点工程、电站水库、滑坡、山洪、泥石流等多发地段、重点部位,要落实包抓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监测测报人,保证适时紧急避险。二是坚持信息测报责任制。各乡镇、有关单位要严格执行汛情险情演讲制度,必需在最短时间内向上级演讲有关情况;水利、气象部门要提早开展雨情汛情测报系统,特别是山洪灾害预警设备监管和维护,完善测报方案,落实测报责任,努力提高预报的时效和质量,为指挥决策提供准确依据;文广、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要千方百计保证通讯疏通。三是坚持汛期值班责任制。要认真落实防汛防滑部门、重要机关、重点部位的值班责任,严格值班和交接班日志、水情观测日志、雨情观测日志、值班电话日志、传真收发日志、防汛电话日志值班工作制度,规范值班行为,严明值班纪律,保证信息疏通,运转有序,坚决处置麻痹大意、心存侥幸、的工作态度。

提高全民警觉性是作好防汛防滑工作的重要一环。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通过村组干部群众会、公告公示栏以及广播电视等媒体,二要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水患意识。深入开展防汛防滑预案、相关法律法规、预防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通过到户宣传、发放撤离明白纸等方式,使广大群众熟悉报警信号,明确撤离路线,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要运用好“乡自为战、村组自救、院户联防、预警到户、责任到人、提前转移、平安避险”工作机制,坚持重心下移,深入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不时提高群众自身科学避灾防灾的警觉性、自觉性和应急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损失,保证人员安全。

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导致人民群众的生命财富损失,三要严格防汛纪律。防汛防滑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没有过硬的队伍、没有铁的纪律,打赢这场战斗是没有保证的因此,防汛防滑工作中,必需做到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从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严禁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这点在7.18应急期得到集中应证,只有上下协调一致、齐心协力才干保证防汛防滑、抢险救灾等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汛期内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和防汛防滑值班的工作人员必需在班在岗,手机必需保证24小时疏通。对工作漂浮、不负责任、擅离职守的有关人员,将严肃追究责任,尤其是对于未履行带班值班,贻误抢险时机的对上级下达的防汛任务推诿扯皮或顶着不办的造成不良后果,一律从重从严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党纪政纪乃至法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