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建设制度情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6:48

诚信建设制度情况篇1

市诚信办:

按照市诚信办的部署,根据鹤诚信发[2009]5号文件的具体要求,按照《细则》进行自检自查,现将**2010年诚信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今年以来,**政府按照上级有关诚信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结合南山实际,在制度建设、信息公开、诚信教育等方面下功夫,形成了政府带头、社会参与、全面推进的发展态势,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初显成效。

一是建立和完善制度、机构,将诚信建设抓实落靠。为确保建设诚信政府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区政府成立**诚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区长徐文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政府办,主要负责政府诚信工作推进的具体实施。制定下发了《**诚信建设责任制目标考核办法》、《**诚信建设实施方案》文件,明确了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及工作措施等,并及时进行了考核。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树立诚信政府形象。坚持多渠道、多途径公开政府信息。以“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社会监督”为工作着力点,积极探索新的信息公开办法,采用多种方式增强机关、窗口办事的透明度。积极利用网上办公对信息公开栏目进行了调整和梳理,建立了信息栏,使信息公开更加迅速。

三是开展公务员诚信教育。在现有公务员考核机制的基础上,将诚信纳入公务员考核范畴,建立了一套科学的、量化可行的政绩考核制度,鼓励机关工作人员带头讲诚信、守信用,共同塑造诚信政府的形象。

四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落实信息责任制、信息审核制度、及时更新维护信息公开内容制度,确保信息公开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坚持依法行政,对行政权力和服务项目进行全面清理。重点对行政审批主体、事项名称、实施依据、法定期限和收费标准等内容进行梳理。规范制发规范性文件行为,完善制件程序,增强制件的民主性和透明度;依法行使职权,职责到岗,责任到人;行政处罚坚持合法、公正、公开原则,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秉公执法;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评议考核制等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及时、全面履行行政复议决定;对违法行政给相对人造成的损失,依法进行赔偿。

五是追究失信责任。进一步拓宽信用监督和投诉渠道,全面受理群众投诉,及时曝光政府和行政部门的失信行为,处理工作人员的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不守承诺等问题,做到有报必查、有错必纠。

六是在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资质认证等工作中积极推进信用信息的广泛使用,充分发挥信用信息的作用,有效的规避了经营和投资风险。

七是按时完成市诚信办转呈的市诚信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根据市诚信办要求制定了鹤南政办发[2010]11号关于上报诚信建设指标考核有关情况的通知,各部门,各办事处对本单位的在政府诚信建设过程中,对出台政策和承诺事项兑现情况落实;在围绕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过程中所作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情况上报。及时发现、查实本单位的失信行为。

诚信建设制度情况篇2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社会信用体系是以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为主体,以合法有效的信用信息为基础,解决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守信者得到支持鼓励,使失信者得到应有的惩罚,从而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公平和效率。地税部门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成员单位,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意义重大。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税收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在观念上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大胆创新,在组织上精心策划、积极部署、统筹安排,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

成立领导小组:

二、明确思路,准确把握税收诚信体系建设的原则

税收诚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诚信为目标,以促进建立完善的税收法律体系、促进税务机关依法诚信征税、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为核心内容,建立健全税收信用制度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完善纳税信用记录,促进信用信息共享,构建依法、诚信、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

按照诚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要求,在税收诚信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一)公平公正原则。税法面前人人平等。税务机关应公正执法、公开办税,将自己的行政执法行为置于纳税人及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做到公平合理、公正无私。

(二)征纳并重原则。建设税收诚信体系,既要求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更要求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做到依法诚信征税。

(三)依法征纳原则。征纳双方必须以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各项政策规定为准则,纳税人依法享受各项权利、履行各项义务,税务机关依法执行各项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

(四)联合共建原则。税收诚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共建活动,与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五)循序渐进原则。税收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全市各级地税机关要立足实地、稳步实施、积极推进。

三、建立健全税收诚信体系建设的制度体系

我们要着眼于税收诚信体系建设的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制定并完善税收诚信体系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评定标准和评定流程,提高评定工作的科学性,进一步规范税务机关税收诚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四、优化纳税服务、落实办税公开,提高地税机关依法诚信征税能力

开展诚信建设,是征纳双方的共同责任,税务机关推行公开办税、诚信执法同样是构建税收信用体系的重要手段。全市各级地税机关要按照决策科学、监督有力、服务周到、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言而有信、言行一致的标准,坚决贯彻执行市局《纳税服务工作规范》,大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在税收诚信体系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

(一)坚持依法治税。我们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完善税收征收、管理、稽查工作制度,正确行使税收执法权。一要依法组织各项收入。要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二要认真落实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我们要严格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纳税人、课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目、税率、纳税期限、纳税环节、纳税地点、税收优惠和违章处理的规定,认真开展税收征管工作,确保税收的各项实体法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职能作用。要认真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开展税收征管活动,规范使用税务执法文书,切实加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等征管工作。

(二)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要积极推行省局《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系统》,加强对税收执法全过程的监管和考核,坚决纠正不规范的执法行为,严格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要继续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工作,切实纠正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在日常执法工作中的过错和过失,依法履行由于行政执法过错引起的国家赔偿。要严格执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制度和减免税集体审批制度,认真开展减免税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树立税务机关依法诚信征税的形象。

(三)整顿税收秩序。税收秩序是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公正的税收秩序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我们要正确贯彻执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营造和维护良好的税收环境。要加强与公安部门的配合,加大涉税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偷逃抗骗税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打击制、售、用假发票行为力度,防止个别纳税人利用假发票偷税骗税。要加强与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配合,规范集贸市场的税收管理,大力清理漏征漏管户。

(四)积极推进办税公开。要将办税公开作为诚信征税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行办税公开工作的意见》,充分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进一步加强对办税公开的管理,清理办税公开项目,完善公开程序,拓展公开内容,规范公开形式,强化监督制约。要按照纳税人办税流程,明确涉税事项类别和实施依据、形式、范围、时间以及承办部门等。

(五)落实各项服务承诺。我们既要认真履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各项义务,也要积极落实上级的各项服务要求,还要全面兑现自己做出的各项服务承诺,牢固树立地税部门诚信服务的良好形象。认真贯彻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将诚信征税建设与优化纳税服务相结合,建立健全包括规范执法、优化服务、考核监督以及文明礼貌准则在内的纳税服务体系,结合实际,明确纳税服务的工作流程与标准,诚信征税,努力构建和谐的诚信征税体系。

五、深化信用评价管理,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一)继续开展纳税人信用等级评定,合理评价纳税人信用情况。要认真落实《市纳税信用等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继续与国税部门的合作,坚持“量化评价、全程监控、公正客观、规范诚信”的原则,综合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管理情况、纳税申报情况、税款缴纳、账簿凭证发票管理情况、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等情况,对纳税人日常纳税义务履行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建立多指标综合评价系统,全方位反映纳税人诚信纳税情况,合理评价纳税人的信用情况,准确确定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积极推行分类管理和服务措施。

(二)健全和完善纳税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要在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税务总局实施分类管理的要求,区别管理不同信用等级的纳税人。对a级纳税人采取更加周到的税收管理办法,在管理上向纳税人提供更加便利的纳税服务,设立免检制度,开通定期政策辅导沟通交流渠道,预约申报、送票上门等便利措施;对B级纳税人落实规范的税收管理措施,鼓励B级纳税人积极依法诚信纳税,避免税务违法违章行为;对C级纳税人积极开展纳税评估约谈,加强监控,防止重大偷逃税等违法违章发生;对D级纳税人建立监控登记制度,随时掌握其依法纳税情况,经常性地加强对D级纳税人的巡查监控。

(三)建立集中的信用数据管理平台,强化对信用信息采集、披露管理。一要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要依托现有征管业务平台,按照统一要求,及时采集、整理和录入纳税人的信用数据信息,为纳税人建立信用档案,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信用数据的集中处理、分析和应用。二要建立纳税信用信息披露制度。要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统一规范纳税信用信息披露的内容、程序、权限及要求,利用办税场所、新闻媒体或各级地税机关门户网站,定期向全社会公布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情况、欠税情况、非正常户情况,以及重大的或者恶性的涉税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三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按照与外部相关单位交换和向社会信用数据的需要和要求,定期向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和有关政府部门依法提供纳税信用情况。

六、广泛开展信用宣传教育活动,营造税务机关诚信征税、纳税人诚信纳税的社会环境

(一)积极引导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的提高是构建征纳诚信体系的基石。应当广泛宣传税法,把全社会的力量调动起来,逐步建立起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引导纳税人学法、用法、懂法、守法,督促其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并有针对性的辅导纳税人,不断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要在纳税人中大力宣传诚信纳税的作用,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律要求。要结合税法宣传、政策辅导等日常工作,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宣传,开展各种形式的税收论坛、座谈,把诚信纳税贯彻到每一位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中去。

诚信建设制度情况篇3

[论文摘要]当今整个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信用经济时代”,建设一个完善的诚信体系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然而与这个目标背道而驰的是现在的社会诚信度普遍偏低,这一被大家普遍认同的商业社会的基本原则却得不到普遍的遵守,诚信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呢?诚信又如何构建呢?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探讨。

据《京华时报》报道:近年来,合同交易只占经济交易量的30%,合同履行率只有50%左右。中国每年因不诚信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近5855亿元。由于市场交易主体的不诚信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妨碍我国经济国际化的竞争,影响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诚信缺失不仅仅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害,还将对整个社会体系造成深远影响。加强诚信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诚信的经济学含义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诚信已被人们公认为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原则之一,更多地应用于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行业内外竞争的秩序化。诚信不仅属于道德和法律的范畴,也属于经济范畴。现代意义的诚信是在中国传统信义原则的基础上并借鉴西方管理制度的一些经验形成的全新的理念,其出发点和目的是保证社会活动的顺畅进行,各方在诚信原则的协调下都能获得自己的利益,从而达到一种“双赢”或“多赢”的态势。世界经济学制度主义的创始人凡勃伦认为,诚信作为一种“人类制度”在市场经济的现实条件下,它遵循投资、收益、支出、回报等经济学的规律,可以用货币曲线来描绘。“诚信”的观念原本就是在人们追求利益的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通常情况下,诚信是要付出“成本”才能得到的,有了初级的诚信后还要付出维护诚信的成本和扩大诚信的投资,才能获得回报和源源不断的收益。诚信的投资与收益关系为正比关系,投资越大收益越高。但是这种比例关系还要考虑客观条件的因素,比如社会信用环境等。

二、诚信缺失的经济学分析

在这里,笔者用经济学关于“经济人”的人性假设理论来分析诚信缺失的原因。

“经济人”假设包含的基本含义:第一,“效用最大化”;第二,“有限理性”;第三,“机会主义行为”。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人或者企业,首先是一个“经济人”,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私利,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因而经济人要追求金钱或物质利益,而诚信是获得这些的手段之一。对诚信缺失原因的分析不妨建立在个人对成本收益比较的基础上。

如果市场主体是诚实和守信用的,就会给他带来好处,使他很容易地找到交易伙伴,低成本地进行交易,最终获取利润。此时,人是一个经济人,诚信是利益之源。另一方面,维持诚信也是有代价的。在交易中,必须要守诺,即便是自己遇到重重困难,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也必须要守信,以维持信誉。

市场主体是否坚守诚信取决于守信的机会成本与不守信的机会成本的比较。如果维护信用要付出极高的成本,诚信的动机会降低。如果不诚信会给市场主体带来巨大的损害,诚信的动机就加强。事实上,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是非常高的。都不遵守约定,则互惠的交易不能实现。其实每个人本质上都还是认同诚信的,而且诚信也能增进所有人的福利。那么为什么诚信又会缺失呢?诚信是在相互交往中实现的,问题也就出现在交易对象之间的博弈中。我们可以从这种博弈当中来分析市场交易主体的机会成本。交易实际上是一个囚犯困境式的结局:如果大家都信守承诺、诚实交易,对双方来说会形成双赢;如果一方守诺而另一方背信,背信一方就能得到比双方都守信还要高得多的收益,而守信者一定损失惨重。结果,当对方遵守承诺时,守信固然有益,而背信则更是暴利;而当对方不守约定时,守信就损失惨重,背信则可避免损失。这样一来,无论对方守信与否,背信都是最佳选择,因此双方都会选择背信。由于不守诚信,交易就无法开展,因此结果一定劣于都守信时的状况,此即囚犯困境,因此双方的机会成本都是相当大的。

在市场主体的交易中,不同情况决定了其机会成本的大小,也决定了其是否诚信。情况一,如果双方之间的交易是一次性的,结果诚信缺失的概率就非常大。不过,如果反复交往,结果会有所变化。因为一次易中不诚信的机会成本要小得多,而获利更多,而在反复的交易中,如果一方失信,则会导致对方的不信任,因此对方就会加强防范风险的措施,甚至会取消交易,机会成本就会大得多,自己获利的概率就要小得多甚至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无限连续交易博弈,每次交易的均衡都表现为双方都遵守规则、坚守诚信,因而是最优结局。情况二,和不同的人交易,每个人都只交易有限次数,但与不同人的一系列交易在时间上错开,而且其交易对象相互之间拥有共同的信息,这也等同于与同一个人连续交易,其结果是双方也会选择守信。情况三,和不同的人交易有限次数,但其交易对象也在时间上错开,但并不共享信息,或信息共享的范围是区域性的。由于信息传递的阻塞导致信息不对称,因此结果跟第一种情况是一致的,欺骗的动机会强化,而诚实的心理会减弱。

正如亚当·期密所说:“一个人如果常常和别人有生意上的来往,他就不盼望从一次交易契约来图非分的利得而宁可在各次交易中诚实守约。一个懂得自己真正利益所在的商人,宁愿牺牲一点应得的权利,而不愿启人疑窦。”

三、诚信构建的理性思考

1.建立以强制性建设为主的诚信制度

上述市场主体在交易博弈当中诚信缺失的分析是建立在没有外界约束的情况下,而外界的约束最好的方式便是制度。有效率的制度不仅会减少直接监督、法律制裁等方面的成本,而且可以通过对个人利益的尊重,消除损害他人利益的不良动机。制度的设计应该在承认个人利已动机的前提下,设计一套约束规则,使经济主体在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动机驱使下,能服从制度制定者的意图。

制度的形成有诱致性方式也有强制性方式。诚信的诱致性的制度变革,内涵着市场主体在博弈中自己教育自己,制度安排所需时间相对太长,故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诚信的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即政府在构造有关诚信的制度安排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强制性的推动作用。对我国构造诚信的制度安排的总体判断是强制性制度安排和诱致性制度变革的统一。但是,因为诚信的诱致性建设所需时间太长,所以,从总体上讲,应当是强制性推动为主的。

2.诚信制度的核心是加大不诚信的机会成本

由于市场主体的“经济人”属性,在博弈当中是出于自利的目的进行成本收益比较而决定是否守信的。而在现实当中,之所以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会选择不诚信,是因为不诚信的低成本和维持诚信的高成本。我们在制度设置中就必须针对“经济人”的自利目的,加大对不诚信的打击力度,增大其不诚信的成本。只要在制度中适当设计规则,使对不诚信行为的惩罚是可信的,并且惩罚的力度足以抵消不诚信行为带来的额外收益,人们就不会有激励去背离规则的约束。在社会上出现那么多不诚信现象主要原因就是现阶段我国诚信制度不健全,不诚信获益,而诚信相比会“吃亏”,在巨大的利益诱惑这之下,作为“经济人”必然会选择不诚信。因此,在诚信制度建设中,核心是加大不诚信的机会成本,让“经济人”为其不诚信付出应有的代价。

3.诚信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诚信体系的建设

我们在分析诚信缺失的原因时得知,不诚信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共享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就应通过诚信体系的建设构建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在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银行对个人信誉的记录就是一个信息共享机制,警察局对个人违法犯罪等污点的记录也是一个信息共享机制。这些机制足以保证一个人的交易信用为其他人获知,从而使得他的交易具有无限连续的性质。诚信体系在我国虽然已经受到重视并着手开始建设,但是以诱致性为主,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具有制度约束力的统一的诚信体系。这正是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既没有一个全国性的银行信用记录体系,也缺乏其他传递和共享个人信用的机制。因此,应该建立全国性的个人信用体系,让个人的诚信记录成为共享的信息。信息的共享可以将交易或交往变成无限连续的博弈,从而增加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

总之,市场主体的“经济人”属性在交易博弈中追求功利最大化是诚信缺失的经济根源。而要扼制“经济人”的不诚信就要强制性建设有效的制度进行外在约束。在制度设计中一是要加大不诚信的机会成本,同时要建立全国性的旨在信息共享的诚信体系。

参考文献:

[1]程国慧:《失信损失触目惊心》[n].《京华时报》,2002年3月13日

诚信建设制度情况篇4

一、工作目标

在乳制品、肉类食品诚信试点基础上,加快推进调味品、饮料、罐头、葡萄酒等行业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全部建立诚信管理体系;进一步发挥部门协调机制作用,研究制定省、市诚信工作联动机制;加大诚信标准宣贯力度,加快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进度;组织开展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积极探索失信惩戒和诚信激励机制;开展诚信建设专题宣传,营造食品行业良好诚信氛围。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诚信建设协调工作机制。一是按照《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适时召开部门联席会议,通报食品工业企业诚信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研究并协调解决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明确各市、行业组织在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职责任务。二是加强与工信部和各市经信委的联系机制。三是建立食品企业诚信建设工作监督及信息报送制度。检查督促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情况,建立定期报告制度。

(二)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工作指导。继续加强对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督促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逐步建立诚信管理体系。二是加大标准体系宣贯力度,按照《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继续加大对乳制品、肉类、调味品、饮料、罐头、葡萄酒行业实施指南宣传贯彻力度,发放教学光盘供各市相关部门及企业培训使用。三是开展培训交流。组织各市和重点企业参加诚信标准、制度培训,以及企业管理层、关键岗位人员培训。采取积极有效方式,开展地区、行业间学习交流活动,组织各市和基础条件较好的试点企业赴全国首批试点省学习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经验。

(三)进一步完善诚信管理制度。督促各试点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在原有管理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并完善诚信管理制度。重点建立食用农产品原料及其他辅料进货管理制度,生产过程及仓储管理制度,产品检验、不合格品处理制度,企业广告宣传、合同管理、标识管理制度,产品追溯、召回、申投诉处理、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从业人员诚信教育及考核、关键岗位人员诚信信息等相关记录档案管理制度,诚信内部核查、诚信风险信息收集评估、诚信危机处理和预警制度等7项管理制度。

(四)推进企业诚信体系评价。一是组织先期试点的乳制品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及时帮助企业纠正体系运行、自查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二是组织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按照《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规则(试行)》要求,依照企业自愿申请的原则,适时组织食品工业企业通过委托评价机构开展诚信管理体系评价。

(五)加强行业自律约束机制建设。一是各地食品行业协会要制定和完善行规行约,在行业内开展诚信宣言、公约、自查或互查等自律活动。二是食品企业要重合同、守信誉、依法生产经营,倡导文明诚信经商,提高企业和员工的诚信意识,形成有效的企业自律机制。

(六)加强诚信宣传与诚信文化建设。一是宣传诚信建设情况。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宣传企业诚信建设,对试点企业的好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宣传。二是组织食品企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交流。适时组织召开诚信体系建设交流会或组织参观诚信体系建设试点企业。三是开展专题宣传活动。通过咨询服务、张贴诚信宣传画、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营造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诚信奖惩机制建设。积极争取政府及财政支持,推动在国家食品储备、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公共服务、项目核准、技术改造、融资授信、有关资金政策、信用担保、社会宣传等方面参考使用企业诚信信息及评价结果,对诚信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同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失信曝光、分类监管和市场退出机制等手段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八)开展诚信体系建设监督检查。7月底前,各试点企业要认真对照标准体系,开展自查。8月底前,各市经信部门要对本市试点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全面了解企业诚信建设进展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在诚信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推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9月份,省经信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抽查。

三、工作要求

(一)明确工作目标。各市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把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提升企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立食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要结合地方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并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组织落实。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市要结合实际,加强对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地方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规范与自律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面合力推动、协同推进的局面。

诚信建设制度情况篇5

一、诚信的经济学含义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诚信已被人们公认为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原则之一,更多地应用于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行业内外竞争的秩序化。诚信不仅属于道德和法律的范畴,也属于经济范畴。现代意义的诚信是在中国传统信义原则的基础上并借鉴西方管理制度的一些经验形成的全新的理念,其出发点和目的是保证社会活动的顺畅进行,各方在诚信原则的协调下都能获得自己的利益,从而达到一种“双赢”或“多赢”的态势。世界经济学制度主义的创始人凡勃伦认为,诚信作为一种“人类制度”在市场经济的现实条件下,它遵循投资、收益、支出、回报等经济学的规律,可以用货币曲线来描绘。“诚信”的观念原本就是在人们追求利益的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通常情况下,诚信是要付出“成本”才能得到的,有了初级的诚信后还要付出维护诚信的成本和扩大诚信的投资,才能获得回报和源源不断的收益。诚信的投资与收益关系为正比关系,投资越大收益越高。但是这种比例关系还要考虑客观条件的因素,比如社会信用环境等。

二、诚信缺失的经济学分析

在这里,笔者用经济学关于“经济人”的人性假设理论来分析诚信缺失的原因。

“经济人”假设包含的基本含义:第一,“效用最大化”;第二,“有限理性”;第三,“机会主义行为”。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人或者企业,首先是一个“经济人”,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私利,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因而经济人要追求金钱或物质利益,而诚信是获得这些的手段之一。对诚信缺失原因的分析不妨建立在个人对成本收益比较的基础上。

如果市场主体是诚实和守信用的,就会给他带来好处,使他很容易地找到交易伙伴,低成本地进行交易,最终获取利润。此时,人是一个经济人,诚信是利益之源。另一方面,维持诚信也是有代价的。在交易中,必须要守诺,即便是自己遇到重重困难,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也必须要守信,以维持信誉。

市场主体是否坚守诚信取决于守信的机会成本与不守信的机会成本的比较。如果维护信用要付出极高的成本,诚信的动机会降低。如果不诚信会给市场主体带来巨大的损害,诚信的动机就加强。事实上,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是非常高的。都不遵守约定,则互惠的交易不能实现。其实每个人本质上都还是认同诚信的,而且诚信也能增进所有人的福利。那么为什么诚信又会缺失呢?诚信是在相互交往中实现的,问题也就出现在交易对象之间的博弈中。我们可以从这种博弈当中来分析市场交易主体的机会成本。交易实际上是一个囚犯困境式的结局:如果大家都信守承诺、诚实交易,对双方来说会形成双赢;如果一方守诺而另一方背信,背信一方就能得到比双方都守信还要高得多的收益,而守信者一定损失惨重。结果,当对方遵守承诺时,守信固然有益,而背信则更是暴利;而当对方不守约定时,守信就损失惨重,背信则可避免损失。这样一来,无论对方守信与否,背信都是最佳选择,因此双方都会选择背信。由于不守诚信,交易就无法开展,因此结果一定劣于都守信时的状况,此即囚犯困境,因此双方的机会成本都是相当大的。

在市场主体的交易中,不同情况决定了其机会成本的大小,也决定了其是否诚信。情况一,如果双方之间的交易是一次性的,结果诚信缺失的概率就非常大。不过,如果反复交往,结果会有所变化。因为一次易中不诚信的机会成本要小得多,而获利更多,而在反复的交易中,如果一方失信,则会导致对方的不信任,因此对方就会加强防范风险的措施,甚至会取消交易,机会成本就会大得多,自己获利的概率就要小得多甚至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无限连续交易博弈,每次交易的均衡都表现为双方都遵守规则、坚守诚信,因而是最优结局。转贴于中国论文下情况二,和不同的人交易,每个人都只交易有限次数,但与不同人的一系列交易在时间上错开,而且其交易对象相互之间拥有共同的信息,这也等同于与同一个人连续交易,其结果是双方也会选择守信。情况三,和不同的人交易有限次数,但其交易对象也在时间上错开,但并不共享信息,或信息共享的范围是区域性的。由于信息传递的阻塞导致信息不对称,因此结果跟第一种情况是一致的,欺骗的动机会强化,而诚实的心理会减弱。

正如亚当·期密所说:“一个人如果常常和别人有生意上的来往,他就不盼望从一次交易契约来图非分的利得而宁可在各次交易中诚实守约。一个懂得自己真正利益所在的商人,宁愿牺牲一点应得的权利,而不愿启人疑窦。”

三、诚信构建的理性思考

1.建立以强制性建设为主的诚信制度

上述市场主体在交易博弈当中诚信缺失的分析是建立在没有外界约束的情况下,而外界的约束最好的方式便是制度。有效率的制度不仅会减少直接监督、法律制裁等方面的成本,而且可以通过对个人利益的尊重,消除损害他人利益的不良动机。制度的设计应该在承认个人利已动机的前提下,设计一套约束规则,使经济主体在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动机驱使下,能服从制度制定者的意图。

制度的形成有诱致性方式也有强制性方式。诚信的诱致性的制度变革,内涵着市场主体在博弈中自己教育自己,制度安排所需时间相对太长,故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诚信的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即政府在构造有关诚信的制度安排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强制性的推动作用。对我国构造诚信的制度安排的总体判断是强制性制度安排和诱致性制度变革的统一。但是,因为诚信的诱致性建设所需时间太长,所以,从总体上讲,应当是强制性推动为主的。

2.诚信制度的核心是加大不诚信的机会成本

由于市场主体的“经济人”属性,在博弈当中是出于自利的目的进行成本收益比较而决定是否守信的。而在现实当中,之所以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会选择不诚信,是因为不诚信的低成本和维持诚信的高成本。我们在制度设置中就必须针对“经济人”的自利目的,加大对不诚信的打击力度,增大其不诚信的成本。只要在制度中适当设计规则,使对不诚信行为的惩罚是可信的,并且惩罚的力度足以抵消不诚信行为带来的额外收益,人们就不会有激励去背离规则的约束。在社会上出现那么多不诚信现象主要原因就是现阶段我国诚信制度不健全,不诚信获益,而诚信相比会“吃亏”,在巨大的利益诱惑这之下,作为“经济人”必然会选择不诚信。因此,在诚信制度建设中,核心是加大不诚信的机会成本,让“经济人”为其不诚信付出应有的代价。

3.诚信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诚信体系的建设

我们在分析诚信缺失的原因时得知,不诚信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共享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就应通过诚信体系的建设构建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在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银行对个人信誉的记录就是一个信息共享机制,警察局对个人违法犯罪等污点的记录也是一个信息共享机制。这些机制足以保证一个人的交易信用为其他人获知,从而使得他的交易具有无限连续的性质。诚信体系在我国虽然已经受到重视并着手开始建设,但是以诱致性为主,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具有制度约束力的统一的诚信体系。这正是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既没有一个全国性的银行信用记录体系,也缺乏其他传递和共享个人信用的机制。因此,应该建立全国性的个人信用体系,让个人的诚信记录成为共享的信息。信息的共享可以将交易或交往变成无限连续的博弈,从而增加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

总之,市场主体的“经济人”属性在交易博弈中追求功利最大化是诚信缺失的经济根源。而要扼制“经济人”的不诚信就要强制性建设有效的制度进行外在约束。在制度设计中一是要加大不诚信的机会成本,同时要建立全国性的旨在信息共享的诚信体系。

诚信建设制度情况篇6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诚信已被人们公认为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原则之一,更多地应用于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行业内外竞争的秩序化。诚信不仅属于道德和法律的范畴,也属于经济范畴。现代意义的诚信是在中国传统信义原则的基础上并借鉴西方管理制度的一些经验形成的全新的理念,其出发点和目的是保证社会活动的顺畅进行,各方在诚信原则的协调下都能获得自己的利益,从而达到一种“双赢”或“多赢”的态势。世界经济学制度主义的创始人凡勃伦认为,诚信作为一种“人类制度”在市场经济的现实条件下,它遵循投资、收益、支出、回报等经济学的规律,可以用货币曲线来描绘。“诚信”的观念原本就是在人们追求利益的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通常情况下,诚信是要付出“成本”才能得到的,有了初级的诚信后还要付出维护诚信的成本和扩大诚信的投资,才能获得回报和源源不断的收益。诚信的投资与收益关系为正比关系,投资越大收益越高。但是这种比例关系还要考虑客观条件的因素,比如社会信用环境等。

二、诚信缺失的经济学分析

在这里,笔者用经济学关于“经济人”的人性假设理论来分析诚信缺失的原因。

“经济人”假设包含的基本含义:第一,“效用最大化”;第二,“有限理性”;第三,“机会主义行为”。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人或者企业,首先是一个“经济人”,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私利,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因而经济人要追求金钱或物质利益,而诚信是获得这些的手段之一。对诚信缺失原因的分析不妨建立在个人对成本收益比较的基础上。

如果市场主体是诚实和守信用的,就会给他带来好处,使他很容易地找到交易伙伴,低成本地进行交易,最终获取利润。此时,人是一个经济人,诚信是利益之源。另一方面,维持诚信也是有代价的。在交易中,必须要守诺,即便是自己遇到重重困难,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也必须要守信,以维持信誉。

市场主体是否坚守诚信取决于守信的机会成本与不守信的机会成本的比较。如果维护信用要付出极高的成本,诚信的动机会降低。如果不诚信会给市场主体带来巨大的损害,诚信的动机就加强。事实上,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是非常高的。都不遵守约定,则互惠的交易不能实现。其实每个人本质上都还是认同诚信的,而且诚信也能增进所有人的福利。那么为什么诚信又会缺失呢?诚信是在相互交往中实现的,问题也就出现在交易对象之间的博弈中。我们可以从这种博弈当中来分析市场交易主体的机会成本。交易实际上是一个囚犯困境式的结局:如果大家都信守承诺、诚实交易,对双方来说会形成双赢;如果一方守诺而另一方背信,背信一方就能得到比双方都守信还要高得多的收益,而守信者一定损失惨重。结果,当对方遵守承诺时,守信固然有益,而背信则更是暴利;而当对方不守约定时,守信就损失惨重,背信则可避免损失。这样一来,无论对方守信与否,背信都是最佳选择,因此双方都会选择背信。由于不守诚信,交易就无法开展,因此结果一定劣于都守信时的状况,此即囚犯困境,因此双方的机会成本都是相当大的。

在市场主体的交易中,不同情况决定了其机会成本的大小,也决定了其是否诚信。情况一,如果双方之间的交易是一次性的,结果诚信缺失的概率就非常大。不过,如果反复交往,结果会有所变化。因为一次易中不诚信的机会成本要小得多,而获利更多,而在反复的交易中,如果一方失信,则会导致对方的不信任,因此对方就会加强防范风险的措施,甚至会取消交易,机会成本就会大得多,自己获利的概率就要小得多甚至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无限连续交易博弈,每次交易的均衡都表现为双方都遵守规则、坚守诚信,因而是最优结局。情况二,和不同的人交易,每个人都只交易有限次数,但与不同人的一系列交易在时间上错开,而且其交易对象相互之间拥有共同的信息,这也等同于与同一个人连续交易,其结果是双方也会选择守信。情况三,和不同的人交易有限次数,但其交易对象也在时间上错开,但并不共享信息,或信息共享的范围是区域性的。由于信息传递的阻塞导致信息不对称,因此结果跟第一种情况是一致的,欺骗的动机会强化,而诚实的心理会减弱。

正如亚当·期密所说:“一个人如果常常和别人有生意上的来往,他就不盼望从一次交易契约来图非分的利得而宁可在各次交易中诚实守约。一个懂得自己真正利益所在的商人,宁愿牺牲一点应得的权利,而不愿启人疑窦。”

三、诚信构建的理性思考

1.建立以强制性建设为主的诚信制度

上述市场主体在交易博弈当中诚信缺失的分析是建立在没有外界约束的情况下,而外界的约束最好的方式便是制度。有效率的制度不仅会减少直接监督、法律制裁等方面的成本,而且可以通过对个人利益的尊重,消除损害他人利益的不良动机。制度的设计应该在承认个人利已动机的前提下,设计一套约束规则,使经济主体在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动机驱使下,能服从制度制定者的意图。

制度的形成有诱致性方式也有强制性方式。诚信的诱致性的制度变革,内涵着市场主体在博弈中自己教育自己,制度安排所需时间相对太长,故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诚信的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即政府在构造有关诚信的制度安排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强制性的推动作用。对我国构造诚信的制度安排的总体判断是强制性制度安排和诱致性制度变革的统一。但是,因为诚信的诱致性建设所需时间太长,所以,从总体上讲,应当是强制性推动为主的。

2.诚信制度的核心是加大不诚信的机会成本

由于市场主体的“经济人”属性,在博弈当中是出于自利的目的进行成本收益比较而决定是否守信的。而在现实当中,之所以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会选择不诚信,是因为不诚信的低成本和维持诚信的高成本。我们在制度设置中就必须针对“经济人”的自利目的,加大对不诚信的打击力度,增大其不诚信的成本。只要在制度中适当设计规则,使对不诚信行为的惩罚是可信的,并且惩罚的力度足以抵消不诚信行为带来的额外收益,人们就不会有激励去背离规则的约束。在社会上出现那么多不诚信现象主要原因就是现阶段我国诚信制度不健全,不诚信获益,而诚信相比会“吃亏”,在巨大的利益诱惑这之下,作为“经济人”必然会选择不诚信。因此,在诚信制度建设中,核心是加大不诚信的机会成本,让“经济人”为其不诚信付出应有的代价。

3.诚信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诚信体系的建设

我们在分析诚信缺失的原因时得知,不诚信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共享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就应通过诚信体系的建设构建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在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银行对个人信誉的记录就是一个信息共享机制,警察局对个人违法犯罪等污点的记录也是一个信息共享机制。这些机制足以保证一个人的交易信用为其他人获知,从而使得他的交易具有无限连续的性质。诚信体系在我国虽然已经受到重视并着手开始建设,但是以诱致性为主,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具有制度约束力的统一的诚信体系。这正是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既没有一个全国性的银行信用记录体系,也缺乏其他传递和共享个人信用的机制。因此,应该建立全国性的个人信用体系,让个人的诚信记录成为共享的信息。信息的共享可以将交易或交往变成无限连续的博弈,从而增加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

总之,市场主体的“经济人”属性在交易博弈中追求功利最大化是诚信缺失的经济根源。而要扼制“经济人”的不诚信就要强制性建设有效的制度进行外在约束。在制度设计中一是要加大不诚信的机会成本,同时要建立全国性的旨在信息共享的诚信体系。

诚信建设制度情况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深化在政府、企业、农村等重点领域的诚信体系建设,为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实现富民强镇新突破奠定全面、坚实的诚信支撑。

二、活动目标

开展“诚信建设年”活动,要把责任、服务、奉献、法制等诚信意识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通过开展“五比五争”活动助推诚信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一是比优质服务,争当服务基层的标兵。二是比效能提速,争当两个先行区发展的先锋。三是比解放思想,争当科学发展的旗手四是比团结协作,争当维护和谐稳定的基石。五是比清廉正派,争当廉洁勤政的表率。力争使全镇人民诚信意识有新的增强,政府、企业、农村等各领域诚信环境有新的改善,全镇加强诚信建设的氛围更加浓厚。

三、活动内容

一是诚信政府建设

听民意、尊民权,建设阳光机关。坚持公开办事、畅通民意与民主决策齐抓共管,健全公开办事机制,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畅通社情民意绿色通道,继续发挥公开电话监督作用;对农村建设、低保分配、困难群众帮扶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要征求各方面意见,公开操作,提高透明度。

转职能、解民难,建设服务机关。机关干部要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建立机关干部包村制度,每名机关干部要联系120户以上群众,通过开展驻村蹲点、包村扶贫和大走访等多种活动,在群众中掌握情况、解决问题、转变作风,实行机关干部包村制度,每一位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和大学生村官根据自己的岗位特点,选择1个争创目标,提出明确的争创措施,并作出公开书面承诺,张贴在党务公开栏,接受群众监督。所有机关干部要制定工作承诺书,细化工作内容、量化指标成效,机关要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承诺落到实处。

定承诺、抓落实,建设责任机关。围绕机关干部工作目标承诺,定责任、压担子、明奖惩。进一步转变作风,增强行政执行力。完善制定《机关日常管理制度》,围绕工作部署抓落实,今年镇党委政府部署的园区建设、城镇改造、新农村建设、机关干部包户活动等重要工作,都要分解任务、明确时限、责任到人。成立督查考核小组,定期检查工作落实情况,重点纠正机关干部在工作落实中出现执行不力、乱作为、效率差甚至违规操作等现象。在镇区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开展以“我为企业做贡献”和“我为群众谋福利”竞赛活动。

二是诚信企业建设

争当守法经营的表率。引导企业树立对党委政府和人民的责任意识,在信贷、纳税、履行合同等方面讲究诚信,把不偷税漏税、不制假造假、不搞合同欺诈、不拖欠职工工资等作为企业经营守法的基本准则。要严厉惩处企业违法行为,对存在合同违约、偷逃税费、商业欺诈等不良企业,整合金融、税务、工商等部门加大惩罚处置力度,维护自由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争当品牌生产的表率。引导企业树立对客户消费者的责任意识,把产品质量信用作为企业诚信建设的重点。引导企业抓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开展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等争创活动,以优质产品取信于客户和消费者,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社会认可度。同时强化专项治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特别对那些制假售假的“黑作坊”,要坚决一查到底,依法从重处理。

争当和谐发展的表率。引导企业树立对职工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在职工维权、环境保护、慈善募捐等方面承担责任。遵守节能减排法规政策、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督促食品冷藏、石材加工等重点行业加强污染治理,勇于担当保护环境的实践者。实行企业包村制度,鼓励企业投身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包村扶贫、捐资助学等慈善活动。

三是诚信社会建设

全民学习教育,树立诚信理念。广泛开展针对不同行业和群体的诚信教育。抓好机关干部的教育学习,每周二、五下午定期组织机关干部交流自学,提高行政和业务能力;农村各单位要利用广播、会议等形式,加强宣传,提高群众诚信意识;学校要把诚信意识培养融入日常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教育学生养成诚实守信习惯。通过教育学习、发放明白纸等多种途径加大对社会服务单位等的诚信教育,引导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提供规范服务。

开展主题活动,打造诚信环境。在机关、企业、农村、学校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建设诚信机关”,“建设责任企业”,“建设文明农村”等形式多样的诚信主题活动,带动各行各业形成人人讲文明、讲诚信的良好风气。

四、工作步骤

(一)学习动员阶段(1月31日-2月4日)。镇党委、政府召开“诚信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印发活动实施意见。各单位要组织开展“五个一”集中学习整顿活动:即组织一次宣传活动,搞好一次集中学习,开展一次问题查摆,建立一套诚信标准,公开一次诚信承诺,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开展系列诚信创建活动,通过找差距,补不足。公开一次诚信承诺,接受社会监督。

(二)制定方案阶段(2月5日-2月10日)。结合集中学习整顿情况,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包括时间安排、具体内容、建设标准、操作步骤等,并按规定时限上报。要建立本单位开展“诚信建设年”活动的档案,包括活动时间、参加人员、活动主题和内容、落实措施、取得成效等。

(三)推进落实阶段(2月11日-11月30日)。要把“诚信建设年”活动贯穿于各自的业务工作,大力实施效能建设肃风行动,干部治庸提能行动,诚信文化提升行动、社会管理创新行动、全员工作问责行动等行动。

(四)总结评选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本阶段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各单位要做出书面总结报告,针对活动中,查摆的问题及整治成效,要实事求是的总结。同时邀请相关人大代表、党代表和政协委员等进行评议,评选出若干个诚信建设先进典型,并进行表彰奖励。

五、活动要求

一是成立组织,分级落实,加强检查督导。各单位要把开展“诚信建设年”活动摆在重要位置,成立诚信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设计活动方案,找准活动重点,明确工作职责,落实整治措施,定期交流工作、汇报情况。镇党委、政府将抽调专人对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每月召开活动调度会,并将5月、11月确定为“督导落实月”,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诚信建设制度情况篇8

促进全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全面发展

同志们: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民间组织队伍日益壮大,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一支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其地位和作用也日渐突出。目前,我市共有民办非企业单位3200多家(其中市属民办非企业单位282家),专职从业人员6400余人,涉及教育、劳动、科技、体育、文化、卫生、民政、中介服务等多个领域。这些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等发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全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市社会公用事业和服务领域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由于民办非企业单位产生和发展的时间不长,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还不够健全完善,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和社会公益意识不强,营利化倾向较重,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组织行为不规范,自律机制不健全,信誉缺失等。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规范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行为,提高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社会地位,通过诚信立业、守法经营,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为“平安济南”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根据民政部《关于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和诚信建设活动的通知》精神和前一阶段省厅的安排部署,市民政局决定在全市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开展诚信建设活动。

一、开展诚信建设活动是新形势下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要求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民间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兴的社会组织,公益性、非营利性和自律性是其本质特征。培育发展民间组织的一个重要任务,就要引导他们加强自律建设,打造诚信品牌。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诚信建设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诚信建设活动,有利于促进民办非企业单位全面发展。不讲诚信或者诚信度不高,是当前制约民办非企业单位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有些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比较薄弱,尚未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有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制观念淡薄,以非营利之名行谋利之实,影响了民间组织的整体声誉;有的缺乏社会责任感,不按章程办事,缺少社会公信力;有的自律与诚信创业的能力不足,以公益服务回报社会的作用不明显,等等。同时,社会对民间组织的性质缺乏认知,对其作用缺乏认可。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既有体制方面的原因,同时还有民办非企业单位自身方面的原因。作为公共事业和社会服务领域的执业群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应该秉承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把自己的执业行为与建立公共道德统一起来,把诚实守信的传统道德与现代信用制度结合起来。从这方面来说,开展诚信建设活动,建立健全诚信体系,不仅是规范和发展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必然要求,而且对建立整个社会的信用制度,促进民办非企业单位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二)开展诚信建设活动,有利于完善民办非企业单位市场经济行为。现代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对社会主体诚信的发育程度要求也越高。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之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遵守市场经济原则,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自律与诚信建设。在质量体系健全的市场,诚信竞争变的越来越重要,有序的市场竞争要依据良好的质量诚信来保证。目前,我市民办非企业单位总体发展势头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和问题,个别单位举办活动、广告哗众取宠、弄虚作假,对服务对象没有实实在在的承诺,能力建设也有待进一步加强。诚信是规范民办非企业单位市场行为、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基础,民办非企业单位只有立足长远,提高社会责任和公益意识,以群众利益为导向,以诚信为立身之本、发展之道,竖起诚信的大旗,打响诚信品牌,才能在公众心目中创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开展诚信建设活动,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民间组织管理方针。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是民间组织的管理方针。在构建和谐社会、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政府逐步把一些管理职能交给民间组织。培育民间组织发展壮大,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民办非企业单位只有适应形势要求,通过诚信建设,才能抓住机遇,不断提升素质和能力,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只有通过诚信建设,向社会公开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有关活动信息,增加民办非企业单位的透明度,才能为社会各界监督其行为提供前提和条件。开展诚信建设活动,是解决民办非企业单位存在问题的治本之策,有利于把民间组织的管理方针落到实处,逐步建立长效管理的体制。

二、开展诚信建设活动的几点要求

民政部和省厅把20__年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各县(市)、区民政部门和各民办非企业单位,要充分认识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抓好全市民办非企业单位诚信建设。下面,我谈几点要求: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前一阶段省厅下发了《关于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诚信建设活动的通知》,召开了全省民办非企业单位诚信建设动员会。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学习省厅和这次会议的有关文件精神,在深化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组织领导,统一部署,周密安排,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合理调配工作力量,切实搞好这次诚信建设活动。市里已成立了由市民政局牵头,教育、劳动、科技、体育、文化、卫生等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参加的协调领导小组。希望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调度情况,及时督查指导,发现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不断促进民办非企业单位诚信建设的深入发展。

(二)完善机制,规范行为。开展诚信建设就是要求民办非企业单位不断加强自律意识,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提高法律意识、公益素质和管理能力。全市民办非企业单位要积极自觉地参与到这次诚

信建设活动中来,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己任,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综合能力。一是要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组织结构,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要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实行承诺践诺服务,不断提升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社会公信力;三是要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各级民政部门要建立民办非企业单位诚信档案,将每个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自律情况、经营活动、年检情况、突出事迹以及重大失信事实等全部记录备案,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并按诚信度划分等级,向全社会公布。(三)采取措施,确保实效。一是通过今天动员大会,50家不同行业的市属民办非企业单位向全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出倡议,诚信建设活动正式启动。二是广泛动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诚信服务主题活动,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支持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公益活动,回报社会。教育、培训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要积极为下岗职工、残疾人、低保对象等弱势群体提供教育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文化和职业技能,为实现再就业创造条件;文化、体育类要向社会开放活动场所,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演出和健身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科技类要积极宣传科普知识,开展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医疗卫生类要通过义诊、讲座,普及公共卫生知识,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社会福利机构,要为困难老人提供帮助,向社会老人开放活动场所,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四)广造舆论,强化宣传。利用多种形式,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广泛宣传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宣传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和事迹,通过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公众心目中的社会形象和公认度,提升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社会地位,推动这一活动向纵深发展。

(五)规范执法,整顿市场。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大对非法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违法活动的执法查处力度,依法维护民办非企业单位合法权益,规范执法行为,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今年,市民政局已确定,对部分市属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专项执法检查,重点对民办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进行检查。各县(市)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重点和执法方式,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的力度。

诚信建设制度情况篇9

文曹玉书

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国首部部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是指导信用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保障。《纲要》的与实施,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结合工程建设行业的实际,充分认识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乘《纲要》和实施的东风,加快工程建设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促进行业更好发展。

工程建设行业贯彻落实《纲要》的基本思路和主要途径

狠抓信用信息的采集

信用信息的采集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全面、完整、准确的信用信息是形成信用档案的必要条件,也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重视信息的采集,并作为重要基础性工程来抓。

工程建设行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包括四个方面企业基本信息、信用等级信息、优良信息和不良信息。基本信息是指反映企业基本情况的有关信息;信用等级信息是指由i程建设行业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专业评审机构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价确定的信用等级信息;优良信息是指在工程建设活动中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为规范、诚信经营,受到相关部门及社会团体的奖励和表彰,所形成的优良行为记录;不良信息是指企业在工程建设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受到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理或未受到处理但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所形成的不良行为记录。如因质量安全事故、市场违规行为、恶意拖欠工程款、恶性重大社会影响事件等行为形成的不良信息。

信用信息采集贵在系统科学。要做到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持续。为此,我们要采取四项措施,是制定信用信息采集制度,保证信息采集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特别是统一信息采集标准,建立信用信息指标体系,在充分考虑工程建设行业特征和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下,明确信息采集的广度指标以及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反映出企业信用真实状况。二是拓宽信息采集渠道。注重协会内部沟通,在日常工作中全面获取信息;注重与相关部门或社会团体联系,及时了解各方掌握的信息;注重群众参与,通过群众来信和社会举报等途径广泛收集信息;注重媒体,主动以媒体公开信息为线索,核实采集有效信息。三是加强备方乏、司的支持和配合,避免信息缺漏和重复采集,降低采集成本,提高信息价值。四是建立信用信息电子档案。通过科学的信息存档,将采集数据纳入信用信息数据库,进行系统管理,提高信用信息使用效率。

强化信用机制建设

信用机制建设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我们要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信息披露机制、激励惩戒机制、社会监督机制,全面推进工程建设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是实现信用资源配置,有效监督信用行为的重要途径。我们即将上线的“中国工程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平台”,就是以统一代码为基础的实名制信息共享平台。它将通过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使信息使用者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信用状况,实现信用资源不断向信用状况好的企业集中。同时有利于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无路可遁,威慑和倒逼企业、个人守诚信、惧失信。

建立信息披露机制。信息披露机制是提高工程建设市场透明度的重要手段。信用信息的公开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加强信息在不同市场参与者的传递,提升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实现市场的公平公正。我们将通过信用平台向社会公开信用信息,重点披露优良信息和不良信息,包括优良或不良行为的内容、授予或处罚部门和时间、奖励或处罚文件、记录部门和期限。其中如果涉及到法律诉讼或仲裁的,需要披露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生效法律文书相关内容。信用信息披露的过程是一个永续的过程。我们要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披露制度,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相结合的公开方式,做到信息披露的真实、及时和充分,形成动态、适时、持续、合情合规合法的信息披露机制,保障工程建设活动在阳光下运行。

建立激励惩戒机制。奖惩机制是信用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也是推进行业自律的重大举措。要建立工程建设行业“红黑名单”制度,对诚信先进企业组织专题活动进行推介,在工程质量、项目成果、科技创新等方面着重扶持;对信用等级较差者或失信者实行限制或惩戒措施,从而达到褒扬守信、惩戒失信的目的,实现信用监管的作用。

建立共同监督机制。全社会共同监督机制是实现信用建设长效化的有力保障。随着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会涌现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只有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引导各方市场参与者勇于揭露失信行为,乐于建言献策,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实现工程建设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长久发展。我们还要广开言路,在信用平台上开设社会监督专栏,通过多种渠道,达到全社会共同监督的目标。

加强诚信软环境建设

诚信软环境建设是信用体系建设水平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通过诚信环境的不断优化,使环境承载能力与工程建设行业发展状况相适应,促进行业的全面协调发展。搞好诚信环境建设,要加强以下两方面工作。

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就是要站在工程建设行业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使诚信文化与行业发展共生共荣,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因此,做好诚信文化建设工作,我们要坚持系统推进,使之成为工程建设企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重要行为准则,从而引领行业发展方向;要推动诚信文化入基层,使企业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牢固诚信发展根基;要丰富诚信文化表现形式,积极开展诚信典型创建活动,培养和推广一批社会信誉度高的诚信典型,挖掘他们的诚信品质,组织展示工程建设企业诚信、奉献、发展的良好形象。

加快信用人才培养。目前,我国信用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信用人才,已成为信用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应摆在重要位置,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抓。要根据工程建设行业信用建设发展需要,重点抓好信用评估师和信用管理师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做优做实信用评估师培训工作,更加注重“诚”和“信”两方面评价能力的培养,提高信用服务质量。积极开展信用管理师培训工作,为企业的诚信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切实帮助施工企业,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下,创新管理手段,运用信用管理技术与方法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和防范。要造就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信用人才队伍,形成内外呼应、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把诚信基点放在提高工程质量上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企业的生命和灵魂,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诚信建设成果的体现。恪守质量诚信,履行社会责任,是工程建设企业的崇高使命。我们只有将诚信的基点放在提高工程质量上,把质量诚信作为工程建设的根本原则,作为工程建设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工程建设行业才能持续前行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强化工程建设各方诚信主体意识。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各方劳动成果水平的标志,各方既是工程项目的建设者,也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构建者,落实工程质量诚信人人有责。各方都要强化诚信主体意识,以诚为本、以信为纲,把好关、守好岗,传递诚信的正能量,共铸诚实守信的良心工程。借此机会,我们也呼吁广大工程建设企业积极发挥诚信主体作用,加强诚信建设,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将诚信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项目建设是实现工程质量目标的过程,也是落实诚信建设的过程。质量诚信集中反映在工程项目全过程中,形成和实现于各个阶段和环节,与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相互融合。诚信是在全过程实现的,当然要在全过程中进行风险防范。近年来,出现的工程质量失信问题,追本溯源,就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某个阶段或环节出了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常抓诚信,用诚信铸就优质工程。迄今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的1997项工程项目无不彰显诚信本色,闪耀诚信光芒。我们要总结经验、再铸辉煌,用诚信来促进和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当前要认真抓好的几项具体工作

建设和利用好工程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平台

我协会一直十分注重信用信息工作,今年初即决定投资60万元建立“中国工程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平台”,今天将正式启动上线。协会之所以倾注大量财力来开发建设此平台,目的在于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载体和支撑,提高信用体系建设水平。这是我们全行业共有的平台。我们要和各关联协会和工程建设企业共同努力,精心建设好、切实利用好这一平台。

扩大平台的覆盖面。要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信用信息数据库,确保平台建设有规模、有内容、有影响。首先是“广覆盖”。平台要将所有会员企业,施工总承包级(含)以上非会员企业,其他勘察、设计、监理、招标等工程建设企业吸纳进来。目前,我们掌握的信用信息主要是会员企业,而且深度也有限。全国工程建设企业总量79528家,总承包级以上企业7000余家,协会会员只有2500余家。因此,平台的信用信息数据缺口很大,任务也很重。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分类推进,加快扩容速度。希望各关联协会按照要求提供相关企业名录和相关信息。其次是“多层次”。平台信息包括企业基础信息、优良信息以及不良信息,企业的信用等级,涵盖企业市场行为、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合同履约等各个方面。通过深度挖掘企业的信用信息,全面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

重视不良信息的征集和使用。对优良信息我们要积极宣扬,发挥正面引领作用;对不良信息要加大曝光力度,以起到警示作用,增强平台的威慑力。在不良信息的征集和使用上,我们要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有效办法;要通过地方提供、业主反映、社会举报、司法衔接、媒体曝光等多种渠道汇集信息;要注重不良信息的甄别和认定,做到严肃对待、认真核查、深入分析、事实确凿、证据充分i要制定负面清单,列示行为禁区,加强警示和告诫;要根据不良行为的严重程度,确定不良信息期限,对屡错屡犯、情节严重的企业列入“黑名单”。

加快实现互通共享。信息的互通共享有利于实现信用资源整合,发挥平台效益。平台建设有统查询接口,将与国家信用数据交换平台对接,与各关联协会、其他相关行业、各大型工程建设企业、相关媒体进行链接,实现互联互通共享。为了确保信息流转畅通,希望各关联协会明确责任人或联络员,加强与协会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提供相关信息。

加强平台管理。为确保平台正常运行,我们专门制定了《中国工程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平台管理办法》。在信用信息的采集、审核、和使用,奖惩机制,监督管理以及信息数据库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和措施,使平台运行与管理更加规范、有序。现在已有一个初稿,还要征求意见,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使这个办法更有质量。

继续做好信用评价工作

我协会开展信用评价工作从2004年至今已有十年,主要采取企业自愿申报的方式,截止目前共有422家企业参加了此项活动。接下来,我们要以《纲要》颁发和平台启动为契机,继续做好信用评价工作。

建立行业信用标准。以目前的评价标准为基础,建立行业信用标准,将企业信用相关内容细化、量化、标准化,让企业在内部自测或外部评估中有明确的度量标准。

创新评价模式。扩大评价范围,平台所有企业按照要求提交申报资料,参加信用评级。改变评价方式,充分利用平台网上申报系统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加强动态管理,继续坚持实地访谈的做法,按年度对网评企业进行抽查和现场复核。我们还将采取招标方式,面向社会引入影响力较强的第三方专业评审机构,参与评价工作,以确保评价质量。

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对评价结果,通过协会网站、杂志以及相关主流媒体进行宣传。希望各关联协会要支持和协助,进行推广应用,对评价结果互认互用。

积极做好诚信企业推介活动

《纲要》指出,要加强对守信主体的奖励和激励,加大对守信行为的表彰和宣传力度。在以往的诚信企业推介活动方面,我们通过向商务部上报信用优良企业名录,向特大型央企推荐信用优良企业作为其合格分包商,建议银行予以授信支持等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下一步,协会将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好推介工作。

做好诚信成果与经验交流活动。在信守底线、践行诚信的过程中,广大工程建设企业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闪现出“诚信至上”的道德光辉,有的企业主动更正业主多计算的工程量,对业主诚信;有的企业多年无私奉献公益事业,对社会诚信:有的企业严格履行内部经济责任约定,赏罚分明,对员工诚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许多企业的诚信事迹都是成功的案例和珍贵的管理成果。要组织企业进行诚信案例分享和成果,推动工程建设行业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风尚。

诚信建设制度情况篇10

一、推进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对于今天市场主体的生存发展来说,除了经营规模、管理、人才等影响因素外,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中最主要的就是诚信。市场主体诚信包括经营信用、资金信用、质量信用和完税信用等诸多内容。从目前全市市场主体信用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假冒产品”、“价格欺诈”、“虚假广告”、“滥收费用”、“买货容易退货难”等方面的信用问题已经显而易见,有的诚信缺失,违规操作,弄虚作假,虚报利润,虚假验资,虚报资金,抽逃出资,偷税漏税,造成不良后果,反映出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市场主体对诚信的关注程度不够。缺失诚信己严重影响到市场主体自身的发展和全社会的信用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讲,甚至遏制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以,在全市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体系,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十分必要。

二、市场主体信用缺失的表现形式和危害

一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除了企业本身的规模、经营理念外,就是企业的信用问题。信用缺失大大增加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

二是由于信用缺失,使得新的更快捷现代化和交易手段和方式得不到发展。

三是拖欠贷款、合同纠纷、拖欠民工工资、信用缺失让人不敢投资。影响民间资本的启动,也让一些企业遭受了重大损失,让一些具有重大发展前景的项目因此而流产。

四是信用缺失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本身不讲信用,没有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也谈不上在市场竞争中以信用取胜的战略思想。

三、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体系的措施与对策

一是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建立市场主体动态数据库。首先应从源头上抓好治理,既要使市场准入提速,又要保证为市场输入健康守法的主休,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主要记载企业和个体户的登记情况、许可证情况、警示情况、年检情况、商标注册情况、奖励情况、合同管理、消费者投诉情况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检查的情况。还包括破产企业、违法吊销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不良记录;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股东的不良记录以及违法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的不良记录。

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守合同、重信用”公示活动,实施企业信用警示制、公示制等制度,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把诚信建设作为企业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企业内部全面开展,把诚信作为企业和企业家的理念,作为管理者和全体职工追求的目标,把诚实守信思想覆盖到全体员工,覆盖到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和经营行为。同时,加强企业负责人的管理。企业诚信问题与主要负责人的人品、操守、道德直接有关。企业一把手的守纪守法、诚信经营,可以带好一班人,可以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可以给全体员工做好榜样。企业负责人不老实、不诚实,追逐名利,就会把企业引上邪路,就谈不上企业的诚信。因此,加强企业负责人的管理也是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作为社会诚信中的主要载体,必须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企业的诚信经营有助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品质,推动社会风气的净化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三是要严厉查处买卖合同、装饰装修合同、房屋租赁合同、购销合同、加工承揽合同、涉农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加强对格式合同的管理,提高履约质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是全面建立“经济户口”和企业信用档案。作为工商部门要在信用体系建设中不断加大信用监管、信用查处、信用教育和信用评估力度,以“经济户口”为依托,充分发挥“12315”投诉申诉举报中心的作用,全面开展消费维权进市场、进商厦、进学校、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