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9:32

新媒体运营问题篇1

【关键词】医院;新媒体运营;问题;对策

一、新媒体运营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医院需要展示公众形象的平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大医院拥有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并通过网站向患者和社会大众传播医院信息。虽然医院网站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但医院官网在互动功能上是不足的,会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因此,医院在对外展示公众形象时,需要主动同社会大众进行互动,主动去表达自己意愿,并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医院的新媒体运营,就充当着这样一个角色。新媒体运营存在的价值,就是把医院的专业话语用社会大众听得懂、喜欢听的方式表达出来。

2、患者需要方便获取医院各类信息

当患者在就医之前,会碰到很多问题,如:去哪家医院看病比较好?我应该去挂哪个科的号?如何挂号?医院在什么位置?当天我能不能住院?等等问题。虽然患者可以通过医院官网获取到相关信息,但是信息的获取量是有限的。由于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同,所以有些信息是查不到的。医院新媒体平台可以填补这一空白,患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与医院进行互动,直到解决问题为止。医院新媒体的运营服务,为患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3、医院新媒体运营对舆论的引导作用

新媒体使得民众通过发微信、写微博、发起群聊等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任何人”进行信息传播,这突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大量的“坏消息”在莫名外泄,坏事快速传千里。真实的例子是,2016年1月,受“号贩子事件”及“北医三院产妇死亡事件”影响,很快就在新媒体上广泛传播,使得医生、医院成为舆论指责的对象,相关舆情持续发酵。医院新媒体的责任之一,就是让大家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并解释我们做的事情对患者有什么好处,还有对新媒体上的舆论进行引导。当患者看到医院新媒体信息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甚至误解,这时候就需要医院通过新媒体平台去进行话题的引导,为好的言论助力,传播正能量。

二、当前医院新媒体运营存在的问题

1、医院领导对新媒体运营重视程度不高

在医院新媒体的运营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医院没有新媒体运营管理的专门科室,新媒体运营更是被忽略,没有配备新媒体运营的专职管理人员,对医院新媒体运营没有考核和检查,导致了医院新媒体粉丝数量不高,内容长时间不进行更新维护,与网友互动少,面对突发舆情不能及时应对等问题。因此,医院领导要有较强的新媒体宣传意识,认识到新媒体运营对医院整体工作的深远影响,要进一步强化新媒体运营意识。

2、医院新媒体运营制度尚未完善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同时,相关制度应当不断完善。一些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为了引起关注不惜捏造虚假新闻。这些网络大V,利用新媒体的快捷传播与迅速扩散,造谣传谣形成所谓影响力,进而谋取不当利益,在误导民众判断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由于医院在新媒体运营的过程中,相关的制度尚未完善,导致了在舆情突发时,不能够及时应对。因此,医院应加快推进新媒体运营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运营规范与监督,使新媒体上的信息传播更加干净与安全。

3、医院新媒体运营缺乏监督

目前,医院对于新媒体舆情的监督引导难度较大,仍然缺乏对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监督力。在新媒体平台上,网友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在匿名的情况下毫无顾忌的发表偏激言论,对医院及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由于这些言论在发表时间上是不固定的,所以很难做到全面监督。另一方面,医院在新媒体运营上配置的工作人员很少,更加大了对新媒体监督的困难。因此,医院应健立健全新媒w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不良网络信息的大面积传播,将不良信息扼杀在初始阶段。

4、医院新媒体运营缺乏互动性

在日常工作中,医院通常在新媒体上医院新闻、医院公告、健康知识等信息,但对网友提出的问题及疑问,很少做出回应。在与网友接触的过程中,总会有摩擦有火花,有点赞的也有抱怨的。医院在新媒体运营中应第一时间发现大家是怎么说你的。对于点赞的,要及时迎合,把赞美声放大;对于抱怨的,也要及时安抚和解释,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加以改进,减少负面言论。粉丝对你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是一颗种子,医院在新媒体运营中应对好的种子进行悉心培育,把坏种子扼杀在摇篮里,多向社会传递出“正能量”。

三、做好医院新媒体运营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1、注重新媒体平台个性化的打造

根据《2016年北京市卫生计生系统网络媒体传播效果监测报告》,2016年度“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微信文章666条。其中“疾控防治”和“疫情讯息”两类文章相对较多。“黄热病”、“寨卡病毒”、“流感”、“麻疹”等疫情广受关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针对各类疫情及时相关态势及健康提醒。从新媒体平台运营角度来看,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这一平台功能充分运用。其的文章内容多样且鲜明,文章标题前都冠上“北京疾控提醒您”、“国内外疫情讯息”、“健康生活小常识”等主题字样,传播效果更加直接明了。医院在新媒体的运营过程中,切忌片面追求粉丝量、发文数等形式上的变化,要注意对新媒体平台的个性化经营,充分发挥官方微博和微信的实用价值。

2、在内容上需注意话题制造

新媒体运营在内容上,需注意话题制造,如公益活动宣传、正能量故事、健康科普文章、本地医疗动态等,实时相关信息,第一时间向社会传递最新资讯和健康播报。另一方面,就内容而言,微信文章篇幅较长,除了文章本身具备的价值外,标题的设置更需斟酌,巧设悬念、主题鲜明、趣味萌动等形式的标题均会吸引受众阅读,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微信平台紧抓受众眼球,在标题上下足功夫,文章标题前常冠以“三院科普”、“三院人文”等鲜明主题,其中,“三院科普”系列文章传播面较广,引发网民集中阅读、点赞。

3、加强与粉丝互动,提高网民参与度

医院在新媒体运营中,可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形式,提高网民参与度,例如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定期举行献血活动,长期进行征文展播,与参与者亲切互动,提高了微博活跃度。官方微博与粉丝之间的互动频率越高,单条微博的转发量和评论量也会对应增加,从而有利于账号和粉丝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主动传达正确的信息,以获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获得外部的理解和关注,才是新媒体时代有效的信息管理方式。

4、加强新媒体舆论管控,引导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

医院作为新媒体的管理者,在解决新媒体存在的问题上也居于主导地位。可以看到,近年来政府对于新媒体发展的重视和关注。医院对新媒体存在问题的解决与舆论的正确引导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只有医院站出来指导舆论方向,切实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使新媒体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崭新阵地,成为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杨勇,杨珊珊,余明阳.新媒体时代的员工管理[J].企业管理,2007.8.87-88.

[2]朱丽丽.一种新媒体经济现象的全球化意义[J].新闻知识,2004.01.14-15.

新媒体运营问题篇2

论文提要:本文分析了手机媒体目前在传播信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手机媒体作为新兴媒体,依托现代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手机媒体在为我们带来了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图从传播内容、技术、市场以及监管立法等方面探究手机媒体现阶段出现的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手机媒体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手机媒体作为大众媒介在兴起与兴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信息传播方面的局限性

1、新闻信息尚未成为手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媒介市场上手机与传统媒体的结合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自从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以来,许多大报相继推出了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电台也在一些大城市开始推广。但是手机尚未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主要原因在于手机媒体信息传播缺少深度和原创性,主要还是依托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4大媒体的信息内容。如果仅仅停留在复制传播新闻事实或描述事物的表面现象上,显然难以赢得受众。再者,当前手机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质量普遍不是很高,也没有推出为受众量身打造的特制手机新闻。虽然现在有些网站提供了手机订阅新闻短信的服务,但推出的个性化服务尚少。手机媒体的潜在受众大多集中在知识水平、消费水平、社会地位都比较高的人群,他们对信息的需要量多质高,而目前的手机媒体尚处于初创阶段,更不用说分众化与细分化的市场开拓了。

2、手机媒体负面信息泛滥。当前,手机通讯技术在建构出前所未有的个性化自由传播空间的同时,也传播了不少负面信息。手机负面信息主要通过短信传播,表现为虚假信息、不良信息、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危害社会公共安全信息等。笔者于2006年3月上旬在长沙市街头做过小型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公司职员、教师、大学生、退休人员等,发放调查问卷113份,回收100份。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都受到过手机垃圾短信的侵扰(见表1)。

泄露个人隐私的信息主要存在于彩信和可拍照手机上。可拍照手机用户几乎能够随时随地隐蔽拍摄,而且可以马上将所拍摄的图像随意发送到其他的彩信手机或互联网上。如今许多网站都有用手机偷拍的图片,成为网站吸引眼球增加浏览的一大法宝。

危害公共安全信息主要指利用手机短信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如2003年广东“番禺剧毒农药沉船案”以及“非典”中的谣言危机等,曾经一度搅得人心惶惶,正常社会秩序受到一定影响。

二、手机媒体技术层面的局限性

尽管手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款新功能的手机层出不穷,然而,手机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除了信息存储量有限、终端屏幕小、传输速度比较慢等受普遍技术制约的瓶颈之外,还存在着手机病毒和3G技术不成熟等缺陷。

目前市场上流行手机一般都拥有播放mp3、上网、播放视频、编发彩信等功能,这些功能在为人们带来便利与欢乐的同时,也为各种不良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通道和场所。随着彩信的流行,各种不良图片、色情暴力小电影等也开始在手机中传播,手机病毒的“温床”就这样滋生了。在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手机用户遭到手机病毒侵袭的占36%。“根据国内外现有的手机病毒报告,手机病毒最常见的危害就是通过干扰软件运行环境或修改硬件配置信息,而导致手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转。”而且黑客或病毒编写者通过病毒所携带的程序,还能窃取用户存储在手机里的重要信息,比如个人通讯录、日程安排、个人身份信息,甚至信用卡卡号和密码等,对机主的信息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另外,随着彩信的普及,图片的发送对手机的兼容性要求更高,这方面的技术问题将影响到各类信息的正面、快速传播,最终会影响到人们使用这部分业务的兴趣。手机与手机的互通将是一个技术上研发的重点,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另一个影响到手机多媒体信息传输的关键环节是“3G”的推广。3G的特点是高速度、多媒体、个性化。它不按时间收费而是按数据流量收费。它的速度很快,不仅能进行高效通话而且能高速浏览网页、参加电视会议、观赏图片和电影等。但是,目前3G手机价格普遍较高,受国内研发水平的限制,还没有真正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

三、手机媒体市场开拓方面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广告是媒体生存下去的重要保障之一。但是,现阶段的手机媒体在如何进入广告市场的问题上还在游移不决。手机有一个致命缺陷——显示屏固定且偏小。不符合广告商通过大版面、有冲击性的画面、图片、镜头以及有穿透性的语言来打动受众的需要。在选择广告市场运作方式上也存在困难,手机媒体的广告以何种形式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是采用不经过用户同意就发送的强迫型还是由用户自选或同意发送的选择型呢?同时,手机媒体的广告业务还需要工商、税务等主管部门的监督和职业培训

通讯产业的市场化决定了手机媒体走的也是市场路线,移动运营商、Sp(serviceprovider服务提供商的简称)、手机供应商以及手机用户之间就可能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具体表现在:用户在开通手机各项业务时,需要填写各种资料,但有的运营商为了谋取利益,不惜出卖用户私密资料;某些Sp大范围地发送短信给手机用户,言之可免费订阅某短信,但是实际上却要收费且有时收费很高,最终导致消费者对移动运营商在收费、计费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很反感。目前,移动运营商、Sp、手机供应商以及手机用户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但是在如何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利润如何分成等问题仍然纠缠不清。特别是如何提高商业信誉,吸引更多的手机用户使用手机的多媒体功能,是开拓市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手机媒体监管层面的局限性

对手机媒体的有效监管,是要有法律作保障的。由于手机媒体是新兴媒体,国内尚无相关立法。目前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两部法律明文规定了控制手机“污染”的相关条例。但是,相对于当前手机短信传播的自由现状,这些法规操作性不强。未来sp的内容究竟是由电信部门还是由广电部门亦或由文化部门来管理,尚无定论。另外,随着各种极富特色的手机文字、音频、视频作品不断涌现,如何保护手机作品着作权问题也值得相关监管部门探讨。

手机媒体问题的解决

一、合理配置信息结构,倡导积极健康的信息传播。

手机媒体的新闻信息面对的是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众多手机用户。因此.手机媒体在新闻信息的配置方面应该做到有针对性、内容精练、独创性与信息健康等。

首先,从受众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新闻信息。手机媒体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培育自己独特的、难以被模仿和移植的核心竞争力。按不同受众进行市场细分,选择受众比较关注的话题和事件,尽可避免对手机媒体而言并不具有报道优势的新闻。手机媒体应当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便捷性上大显身手,积极开发诸如新闻短信订制等业务,大力拓展手机新闻业务市场,扩大媒介影响力。

其次,手机新闻必须精简。手机传播新闻信息终究属于手机的附属功能,加之技术条件的制约,现在还不可能像传统媒体那样不间断地信息。所以,在新闻的选择方面,必须做到简而精。

再次,倡导积极健康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于新闻类短信,编辑要极其慎重,不但求快更要求准,尤其是重大新闻,要经过核对证实后才予以发送,这样才会减少假新闻的传播机率。同时,要力推绿色短信活动,如长沙“移动家校通”平台就为学校和家长构架了一个有效沟通平台。

二、防控结合,开发高新技术。

新媒体发展的最重要依托是高新技术,对新媒体的监管也要依托高新技术。监管部门可以启用自动监测系统监控手机媒体的信息传播。不论手机短信通过什么方式发送,都需要经过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短信网才能到达对方手机上。因此,移动通信运营商可以设置安全警戒线,启用监测系统,对不良信息进行判别并删除。对于可拍照手机侵犯隐私权或窃取机密,应该进行有效限制和约束。国外一些国家正在限制这种“隐蔽照相机”的使用范围,“在日本,健身房、全国性政府机关等场合不允许使用可拍照手机;中东的很多国家都在准备立法限制这种手机的使用。”。我国也可制订限制使用可拍照手机场合的相关规定。

对于手机病毒防控,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可能是在手机出厂前安装杀毒软件,之后运营商定期更新,或者通过提供网上下载来出售手机杀毒软件。由于软件开发尚需时间,目前用户对付手机病毒的办法主要是尽量避免一些可能会感染病毒的操作,并在使用中加倍小心。手机软件开发商也可以参照互联网“防火墙”软件技术,研制手机“防火墙”安全智能软件,以识别不良信息、恶意病毒信息,将之拦截、消除。

三、积极开拓市场,健全竞争机制,加强有效监管。

手机媒体正处于市场开拓期,市场开拓不仅有内容方面的开拓,也有用户层面的开拓。目前国内手机用户中拥有技术更为先进的中高端手机产品的为数不多,手机新闻信息传播的受众范围小,社会影响力不大。为此多媒体手机的平民化趋势是必由之路,这将有助于手机报、手机电视等方面的信息传播普及到普通大众中去。

在市场竞争方面,应当倡导良性竞争,反对恶性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就移动运营商而言,目前的局面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寡头”独霸天下,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占据剩余空间,手机运营商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惜放弃利润来打压竞争对手,从而导致一些恶性竞争的产生,而很多国外移动运营商则对我国移动运营市场虎视眈眈。因此,国内移动运营商既要做好应对来自国外同行竞争的准备,又要化解Sp与运营商以及用户之间的矛盾。

新媒体运营问题篇3

两个月后,又是在上海,我有幸与会议的三位顾问之一、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创始人罗伯特・G・皮卡特展开了一场对话,再次倾听了西方传媒学者对学术会议、传媒经济研究、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及目前国内传媒热点问题的睿智之语。

关于第七届世

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

记者: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已经召开六届,前五届都是在欧洲召开,第六届移师北美洲。为什么会把2006年的会议主办地选在中国北京?世界传媒学术会议选择主办地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

皮卡特: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选择在何地举办的依据是:举办国的传媒产业是否呈上升趋势,举办国的传媒经济发展有没有参会者感兴趣的问题,举办国是否有一批从事传媒经济研究的学者,举办国的学者都在关注什么研究什么。

申请的程序是由各国提交申请报告,参加会议的专家共同投票,最后由五人组成的世界传媒经济会议行动委员会根据各国的申请报告和专家投票做出最终决定。

当时申办2006年第七届会议的国家有荷兰、希腊等国,仍然是欧洲国家。会议行动委员会对各国提交的申请报告进行了严格的审议,中国对举办第七届会议准备最为充分,有来自4所大学、一家报刊社等多家机构组成的高层次申办团,有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中国学者在4、5年前就开始参加大会,和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中国代表团提交的申请报告内容充实,陈述充分,学者的申请热情非常高。总体说来,是中国传媒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申办团的团结、坚定、执着打动了大家,获得了申办的成功。

记者:现在距离明年5月的北京会议还有一年时间。据了解,大会组委会已经成立并正在推进各项工作。作为这项会议的创始人和北京会议的学术顾问,你对第7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组织工作有何具体建议?

皮卡特: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的传统是让尽可能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加会议,让各种声音汇聚交流,同时参会者是各国、各地区研究传媒经济的精英。2006年的第7届会议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第一次在亚洲召开,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因此我们希望中国的主办者能秉承这一传统,坚持参会人员多样化的原则,向世界发出邀请,让北京会议成为世界传媒经济研究的思想库和辩论场。

中国传媒经济的

研究和世界传媒经济的研究

记者:据了解,你这是第三次到中国了,每次来都是参与中国传媒学术界的活动,和中国的研究传媒经济的学者有了广泛的接触,对中国的传媒研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你对当前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现状如何评价?

皮卡特:中国传媒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传媒经济研究很活跃,研究传媒经济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涌现了一批专业的研究人员,研究的总体水平较之三、五年前有了很大提高。当然,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媒经济研究的理论性不够,对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融合不够深入;二是从目前的学术著述看,现状描述性研究较多,问题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哲学思辨不够。这是中国学者在今后研究中要警惕的问题之一。

记者:针对中国传媒经济研究存在的问题,你对中国传媒学者有什么具体建议吗?

皮卡特:中国的传媒有中国的特殊性,因此中国传媒经济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从这个角度说,我没有资格告诉中国学者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中国传媒经济研究刚起步,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的问题,还是有赖于中国学者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去解决。作为一个研究传媒经济多年的学者,我的建议是:加强传媒经济基础理论的研究,从现状研究向学理研究发展,建构中国的传媒经济理论框架,并融合到世界传媒经济研究范畴之中。相信不用多长时间,中国学者会有一批国际性的学术成果展现出来。

记者:正如你所说,中国的传媒经济研究才刚起步,一方面要解决自身研究中的问题,一方面还应该具有国际视野,了解世界各国的传媒经济的研究状况。你能否向中国的学者介绍些世界各国研究传媒经济的现状呢?

皮卡特:世界传媒经济研究在两个层次上展开。一是传媒经济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探索,诸如广播电视波段拍卖对节目价格的影响,由此诞生的交易成本理论对整个经济学都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还有传媒市场结构的研究、媒体兼并现象及其可替代性研究,作为许多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政府管理媒体的重要参考,传媒市场为双元市场的概念基本上确立。还有媒体的合并现象及其机制的研究、媒体竞争现象及其机制的研究,提出了伞状模型等。在这个方面,既有大量的实证经济学研究,也有不少的规范经济学研究,后者更偏向于政治经济学方向。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既有基本规律的探索,也不可缺少基本价值判断性的研究。二是各个传媒领域特殊现象及其规律的探索,诸如报纸的发行量问题、广播电视的收听收视率的问题、网络的点击率问题与它们的经营管理等。

从研究方法上看,国际上流行的或主流的学者多从事实证研究,并多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定量研究,通过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典型个案研究,也是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当然,也有不少学者进行定性研究,诸如法律政策的变迁、国际比较等方面的研究。

关于中国传媒产业

记者:你来中国除了和传媒学术界交流外,一定对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也有所了解。你看到的中国传媒产业是个怎么样的发展状况?

皮卡特:我对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有三点印象:一是发展很快,市场空间很大。但由此带来一个关键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如何面对快速发展的传媒环境,如何解决影响传媒业盈利的技术、设备、人员等障碍性因素。因此,要提高本国媒体内容的质量,一些投资应该放在生产媒体产品的设备上,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专业教育,以满足社会大众对大众传媒内容丰富化的要求。

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在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比西部地区快,因此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传媒业也呈现这种态势,而且东西部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尤其是技术、设备投入不足,影响了西部地区整体水平的提高。这也是中国传媒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是中国媒体的资本运营有待发展。中国传媒业的快速发展正在吸引着世界的资本目光,很多大的国际传媒集团开始关注中国传媒市场,投资传媒领域。但是,制度、政策方面还是一定的障碍,中国自己的传媒集团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有市场需求,需要和国际传媒集团对接,可现在还没有很好的接口。中国传媒资本市场的发展征程漫漫,任重道远。

记者:刚才说到传媒经济研究刚起步,很大一个原因是中国的传媒产业刚起步。或许你能给我们点建设性意见,分析发展中的中国传媒业和发达国家的传媒产业差别在哪儿,这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方位。

皮卡特:中国传媒业和国外传媒业最大的差别在所有权结构。我知道,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传媒业一直是国家所有或政府所有,产权没有进入市场。加入wto后,中国的广告市场和出版分销等在一点点地开放,一步步地走向市场,但产权关系还是带有政府色彩。这是中国传媒产业的一个特点,也似乎是现在你们谈论的一个热点。如何看待传媒业的产权问题,我想应该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做具体的分析研究。在中欧,传媒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国很相似,也是在一步步放开市场,哪些放开,哪些保留,各国的情况也不一样。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的报业出版业几乎都为私营,而在欧洲,电视、广播业都是公共产业,为政府资产,欧洲国家的电视广播运作得很成功,这方面中国也许可以借鉴。

几个热点问题

记者:接下来,我想就中国传媒业目前的几个热点问题向你请教。一个热点话题是关于3G牌照的发放问题。我们知道欧洲的3G之路早已启动,能否向我们介绍发展现状?

皮卡特:欧洲的3G市场大约在4年前启动,2年前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3G的出现受到了用户的普遍欢迎,因为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应用。欧洲各国3G牌照的发放方式各异,有的是政府指定,有的是进行拍卖。

虽然3G在欧洲已经正式运营,但无论政府还是运营商都面临很大的压力。在运营商方面,旧的系统已经运营了30多年,更新系统需要3-5年,关键是谁也不知道新投入的系统设备能用多长时间。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设备更新换代频繁,运营商担心巨大的投入能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这也造成了运营商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很积极,投资有限,而且现有的设备已经基本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了,运营商开发运用新技术的动力不足。在政府方面,3G的出现产生了很多问题,如何制定适合3G市场发展的政策是个考验。

记者:第二个热点问题是关于传媒集团的。中国的传媒正在走集团化、规模化和集约化道路。有些学者担心,大型传媒集团、“一城一报”出现会产生新闻垄断,违背新闻自由的精神。我们知道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一城一报”很早就有了,他们是如何看待这种问题、处理这种矛盾的?

皮卡特:媒体集团化和新闻自由确实在一定程度有矛盾。媒体集团化是发展的趋势,是增强实力、实现规模效益的必然之路,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违背新闻自由的精神。解决的办法主要在政府的制度、法律规范和行业监督。政府可以制定政策,规定在一定的区域保持两三家媒体集团,形成竞争态势;还可以要求一个地区除了本土化集团外,能够让外国公司进入;通过扶持中小媒体,发展社区媒体,以期增加市场的多样化,比如授权社区、学校建立社会公益性媒体等。当出现垄断化趋势时,要通过法律、制度,比如反垄断法来有效地制止,保证新闻自由。

记者:中国的传媒集团现在处在转轨、转制的关键时刻。按照国家的要求,媒体集团无论是事业转企业,还是企业转股份制,都要做到编辑采访和商业经营两分离。但在现实中,这点做起来很难。这方面国外媒体有什么做法能够向我们介绍吗?

皮卡特:编采与经营分开,是媒体为保证舆论的公正、独立而采取的一种运作方式。但据我了解,并不是所有的媒体都实行编采经营分开,有一些媒体这样做了,还有一些媒体没这样做,但是没有做并不表示放弃了新闻舆论的公正和独立。

新媒体运营问题篇4

电信运营商传媒人才现状

电信运营商无论是战略转型、自身发展、企业文化、内部稳定、外部环境,都需要培养一支懂传媒、又懂管理,学有专长、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以省级电信运营商为例,从事传媒和与传媒有关的人才:一是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形象宣传、自办报刊媒体采编人员,岗位设在综合部、公共关系部或宣传中心,职数6-10人;二是媒体广告、户外广告、业务展示、平面设计人员,岗位设在市场经营部门,职数2-5人;三是运营商各地热线、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等与互联网相关的编辑和设计人员,岗位设置在信息中心和互联网部门,职数在10-15人;四是从事黄页信息、户外广告等电信传媒体人员,职数在10-20人。

电信运营商传媒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中文、文秘、平面设计等相近专业毕业生,懂得媒体经营管理的人才凤毛麟角,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比较严重。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的核心工作是什么?2011年初,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初提出,中国电信要做“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应用和内容的参与者”。随着电信运营商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新形态传媒从业人员及复合型传媒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的电信传媒从业人员,大多出身于技术业务部门,不熟悉媒体运作规律,也缺乏现代传媒运营的思想,很难支撑起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发展的重任。

例如,一省级电信运营商在2012年高校毕业生中的招聘岗位为:现场维护、无线网优、it运维与支撑、客户经理、财务管理,看不出对传媒人才的需求。据了解,在电信运营商中普遍认为电信传媒就是广告,少有的平面设计人员只能停留宣传单设计,促销现场布置,领导讲话ppt制作,竞赛活动团队展示牌设计等。

上世纪90年代初,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起步时也网络了一批传媒人才,但是,随着it业的发展和互联网层出不穷的涌现,网络编辑职业引起业界和相关领域的密切关注,这批人才先后转到互联网公司。

电信运营商传媒人才需求

3G时代的到来,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纷纷问世。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一道新的风景线,多种宽带无线技术并存将是必由之路。无线通信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无处不在的最佳服务。无线终端成为电信运营商向信息服务转型的平台。电信运营商要借助终端实现突围,必需从“传输”向“传媒”转型。从传输信号向传播信息迈进。

电信运营商拥有户外、语音、平面、网络等传媒资源,加上与广电合作的iptV,以及由3G技术催生的手机等数码终端多媒体,电信传媒已经成为全媒体时代下的最有发展潜力的传播平台。但是,仅仅在形式上集结所有媒体还不足以成就“集大成者”的伟业,电信传媒在实现自身技术、客户数据、媒体经营上整合与集成后,需要大量传媒采编人才加入,从传播形式和内容上吸引受众,改变公众传媒资讯消费习惯,引领电信传媒做大做强。

电信传媒在中国属于新兴行业,正朝气勃发,对业内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的需求都呈不断上升的势头。电信运营商应该有计划地引进具有艺术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出版、编辑、版权、影视制片、影视媒体技术、广播电视数字技术、美术、动画、计算机等专业背景的高端创意人才和策划人才。

电信媒体多而不精,特点不够鲜明,在主流广告圈和客户圈中还没有形成品牌影响力,不利于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最佳的媒体服务。一个强势的媒体其本身也是一个强势品牌,在品牌名称、形象的打造上,电信传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传媒运营水平决定电信传媒的成败,这也是目前摆在各地运营商面前的最大问题,引进传媒经营人才刻不容缓。

电信运营商正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用户通过网络传播提出利益诉求,公众对运营商的误解,竞争对手的口碑抵毁等,给电信运营商带来危机和舆论压力,因此需要与媒体保持良好关系的公共关系人才。

电信传媒人才培养的途径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拥有高素质的人才,企业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电信运营商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新媒体急需的传媒人才,营造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氛围,从人才的成长:选拔、培养、考核等方面创建传媒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开发新媒体业务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企业转型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电信运营商正在成为一个综合先进技术、新潮思想、快捷信息的创新行业。因而对传媒人才的要求也与以前有很大变化,需要影视策划、影视后期、动画制作、频道运营、媒体管理、市场推广、整合营销等具有市场前瞻性、跨行业、综合性人才。

电信运营商现有人才队伍中从事动漫设计、广告设计、网络编辑等人才几乎没有专业培训的机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妨试行与高校传媒院系、传媒机构合作,加强对这类人才的业务培训。

成熟的传媒人才需要3年左右的培养周期,要想培养优秀的传媒人才队伍,仅仅依靠积累工作经验是不够的,要让从业人员多参与企业公关活动、产品开发、产品运营等策划工作,尽量多接触不同行业,积累自己的职业经验。

电信运营商在新媒体产业方面的人才、经验、技术、运营积累及储备都相当有限。应适时转变观念,从信息服务商的角度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在每年高校毕业生招聘中,考虑有计划地接受传媒专业的毕业生,特别是重视引进对新媒体人才需求设置的传媒人才。国内211高校基于大众传媒人才需求设置印刷出版、新闻传播、播音主持等传媒专业毕业生,择业心理倾向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等传统媒体。近几年大学二级学院或职业技术学院,针对互联网、电信增值、手机等新媒体发展设置的动漫、动画、游戏、影视等传媒专业,其毕业生有较强的市场针对性,电信运营商可予以关注。

新媒体运营问题篇5

短消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运营商在开展3G业务时,短消息业务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本文将论述短消息系统的互通网络结构,并对互通时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短消息业务实现了移动用户之间、移动用户和应用之间的信息传递,用户也可以通过短消息中心查询或预定信息。短消息业务提供终端发起、终端接收的信息服务,必须由mSC或SGSn及HLR配合完成。

不同平台及运营商间短消息的互通原则上都是由短消息网关完成的。短消息网关负责消息转发、协议转换、路由管理、话单输出等,具体包括互联网关和汇接网关的功能,前者用于SmSC和Sp之间的交互,后者用于路由信息的管理即与其它平台及运营商的短信系统互通。

与固定网短消息的互通

所谓固定网短消息,就是利用现有的固定电话网,向固定电话用户提供多种信息的服务。

为实现固定网用户和移动网用户之间相互成功发送和接收短消息,可以直接在短消息中心之间互通,也可以经过短消息网关互通,一般情况下为了使网路结构简化,网间结算以及组网方便,大都是经过短消息的互联网关互通。运营商通过网间互联网关的连接以及互联网关与短消息中心之间的连接达到互通的目的,也就是一方的短消息中心在向对方用户发送短消息时,该短消息经双方的互联网关提交给对方短消息中心,由对方短消息中心向自己全网内用户发送。

网络结构

和固定网短消息互通的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此方案中,运营商可新建3G移动短信网关,并与其他运营商的固网短信网关相连实现3G移动网短消息和其他运营商固网短消息的互通。

此方案互联点位于3G短信网关和固网短信网关之间(即虚线处),互联点清晰且便于3G短信及固网短信系统各自的计费结算及维护管理。

编号问题

目前,移动用户给移动用户发送点对点短消息的时候,被叫用户的号码(接受短消息用户的号码)就是移动用户的号码。但是,移动网的短消息业务除点对点的短消息以外,还包括了与各个iCp发送的短消息,为此必须给每个iCp分配相应的号码,而这些号码的分配是由移动运营商自行分配的。号码的分配当时并没有考虑移动网的短消息业务还会与固定网的短消息业务互通,因此给iCp所分配的号码是与固定网电话用户的号码类似的号码。据初步统计,已经被占用的长途区号达几百个,包括已经使用的和空余的,同样也占用了一部分本地电话号码。当移动用户向固定用户发送短消息的时候,被叫用户的号码与现有的iCp的号码是重复的,而且这种重复没有规律。因此,在固定网和移动网的短信互通时就需要解决号码的冲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信息产业部决定在固定号码前面加上一个标识码,即起用一个未使用过的号码“106”。当移动用户给固定用户发送短消息时在被叫用户号码前面加上标识码“106”,号码长度最长可达15位。

第三方短信互联网关

在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的时候,由于从固定网用户编号上无法区分其归属于哪一个运营商,故需经过第三方短信互联网关来完成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时的路由选择工作。

当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时,经过移动网的短消息中心到移动网的互联网关,移动网的互联网关不需要判别该用户是属于哪一个固定网的运营商,把短消息发送给第三方的互联网关,由第三方的互联网关去判别该用户是属于哪一个固定网运营商的用户,随后就可以把短信发送给此固定网运营商的短信互联网关,再经其短消息中心将短消息发送给用户。

在第三方短信互联网关上需要有相应的各本地网的不同运营商的号码分配纪录,且要保持实时更新。

与移动网短消息的互通

可采用3G互联短信网关与其他运营商的移动网短信网关互联的方案,互联短信网关可按照目的地进行接续和计费。互联短信网关之间可采用专线或者inteRnet相连。

由于移动网短信互联互通已经相当成熟,故本文不再赘述。转贴于

多媒体消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多媒体消息业务(multi-mediamessageService)提供了一种非实时基于存储转发机制的多媒体通信方式。它可使多媒体消息在手机、pC/pDa以及email客户端等多种通信终端之间实现互发互收。收发的信息类型包括:文本、图片、音频、email及视频。多媒体消息业务实现了移动用户之间、移动用户和应用之间内容丰富的信息传递,用户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消息中心查询或预定信息。多媒体消息作为一种位于ip网络层的增值应用业务,它可连接各种载体(例如:GpRS、CSD及HSCSD等),因此,也是面向3G网络的。多媒体消息业务的实现必须由mmSC、wapGw和HLR等网元配合完成。此外,多媒体消息业务要使用短消息中心(SmSC)来发送多媒体消息的通知给用户终端。

多媒体消息业务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是整个多媒体消息系统的核心,它主要负责存储并处理进出mmSC的消息,完成在网络上发送由文本、声音、图片及其他媒体格式组成的多媒体消息。多媒体消息中心内部主要分为mmSRelay和mmSServer,互通的功能主要由mmSRelay完成。mmSRelay负责在不同的消息系统之间进行消息传送,它在服务器和用户之间提供一个综合的功能,根据不同的网络综合不同的服务器类型。根据需要,mmSRelay和mmSServer可以合设也可以单独设置。

在多媒体消息业务系统中,mm4接口是多个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之间互联互通的保证。3Gpp多媒体消息规范本身对于互联互通就已经定义了mm4接口(在各个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中实现),因此,只要各运营商在3G多媒体消息业务网中遵循3Gpp规范设置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则不必设置多媒体消息网关就能实现多媒体消息的互通。但由于现有移动运营商的多媒体消息系统均未采用3Gpp的规范设置,中国移动的“彩信”是采用基于3Gpp规范并进行修改的非标准形式,而中国联通的“彩e”则是基于电子邮件的形式,故在与这些运营商的多媒体消息系统互通时,视其采用的多媒体消息系统结构的不同,可通过多媒体消息网关实现运营商之间的多媒体消息的互通。具体的多媒体消息互通网络结构图如下:

在此方案中,当运营商a与其他运营商的标准mmS系统互通时,可以将运营商a的mmSC和运营商B的标准mmS系统直接连接,此时互联点位于运营商a的mmSC和其他运营商标准mmS系统之间。当与运营商B的非标准mmS系统互通时,则需要通过设置mmS网关来进行协议转换,此时互联点位于运营商a的mmS网关和运营商B的非标准mmS系统之间。

即时通信(impS)消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3G系统支持的新业务非常多,本文将以即时通信消息(impS)的互通为例,简要论述一下3G新业务的互联互通。

新媒体运营问题篇6

目前,企业在新媒体营销方面的一大问题就是认识高度不够,普遍只是从技术层面考虑和操作,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想的随意,做的也随意,也就很难达成好的效果。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要取得好的效果,企业必须要提升到战略的认识高度,有了战略上的认识高度,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实施计划和投入计划。

二、加强组织和领导

新媒体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战略、策略、媒体组合、文案策划等方方面面,要想运作得好必须有组织有计划。现在企业普遍的问题是没把新媒体营销当回事,只是把新媒体营销当做一个附带的工作,由市场部、营销部或者办公室的人员代管代做,而这些人员大多非专业人员,在没有专业部门、专业人员、专门计划和专门管理的情况下,运作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要保证新媒体营销做得好,要有专业的组织管理来做保证,需要从高层、中层到基层都有一定的组织管理保证,高层要充分重视,中层要计划得当,基层要执行得力,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运营效果。

三、制定系统的运营计划

对企业而言,制定营销计划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新媒体运营问题篇7

让手机报从业者兴奋的是,政策利好似乎来了。2013年7月31日,国信办在四川召开会议,要求各省借鉴四川手机报经验,打造“一省一报”。手机报第一次被官方定义为“电子党报”,即新媒体党报,而非补充性媒体。那么全新的手机报该如何运营呢?本文从手机报的运营现状入手,分析发展近十年来的运营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试图为全新手机报探索多元的盈利模式。

一、手机报的运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诞生近十年来,手机报看似繁荣的背后,市场发展杂乱无章、严重失衡。大多数手机报的运营举步维艰,品牌知名度没有建立起来,经营陷入困境。另据数据显示,手机已成为用户的第一上网终端和随身媒体终端,搜狐、网易、新浪、凤凰等四大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用户下载量均过亿。[1]而手机报这一手机媒体似乎被时代和广大读者所抛弃,其发展形势似乎每况日下。

手机报的运营发展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1、依赖运营商,营销模式单一。

目前,由于手机报自身营销推广效果差且成本高,手机报主要依靠运营商推广发行,营销途径单一。例如,运营商对各省下达考核指标,省公司再向各市加压。这些营销方式的弊端已初露端倪,大量被“圈进来”和被“绑进来”的用户到期后不再额外花钱订阅,用户流失率居高不下,导致手机报的用户量很不稳定,难以形成规模。

2、收入靠订阅,盈利模式单一。

众所周知,手机报目前实现盈利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对彩信定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二是少量的第三方客户广告投放费。目前,多数手机报营利主要依赖用户订阅费用。

而在收入分配方面,运营商因掌握着用户和平台资源,以传统媒体集团为代表的内容提供商获利有限。这种局面存在巨大缺陷,也为手机媒体发展埋下隐患。

3、广告现“瘸腿”,发展模式单一。

媒体的经营需要两条腿走路:广告和发行。手机报运营和盈利模式的单一,直接导致手机报的广告“瘸腿”,内容提供商想发展手机报广告,却怕用户退订,很难得到运营商支持;运营商想发展广告又怕广告泛滥影响其品牌形象。

二、市场困境原因分析

手机报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但诞生10年来,却一直不被看好。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从业者对手机报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划。

手机报从诞生起,就被定义为第五媒体,其发展自然就不被重视,而导致行业乱象丛生。虽然传统媒体对手机报趋之若鹜,但是对手机报的内容建设和运营却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还是以办报纸、新闻网站的老传统、经验来运营手机报。

另外,由于在手机报的整个运营流程中,承担着手机报内容生产重任的媒体处于绝对弱势地位,低收益分配比例也无法激起采编方加强新闻内容品质、拓展个性化服务的热情,很多报社都只安排了四五个兼职人员负责手机报的全部事务。这些兼职人员本身都是传统媒体出身,他们运作手机报自然就只能以老观念来进行,这也严重阻碍了手机报的发展。

2、媒体对手机报的推广处于弱势。

目前手机报的运营模式中,手机报产业链价值必须通过内容提供商(cp)、电信运营商与技术服务商(sp)三方机构的合作来实现:媒体负责新闻内容的采编,技术服务商负责信息的数字化处理,最后由电信运营商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平台发送给手机用户。

在整个手机报的产业链中,完全掌控着手机报发行咽喉的电信运营商占有绝对主导地位,有限的订阅收入,运营商占绝大部分,媒体占比很小。即便手机报走向“wap”后,主要控制权仍然在移动运营商手里,手机报阅读流量的计价、内容传播的通畅程度乃至文本内容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运营商的影响。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成为了电信运营商渠道的附属物,而且绝大多数电信运营商人士认为手机报只是一种无线增值业务产品,而不是媒体,在手机报上与媒体就是一种信息合作的关系。

3、内容同质化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

在这个强调“内容为王”的媒介产品竞争时代,信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传播的便捷性固然重要,但是媒介文本的个性化和高品质才是赢得消费者和广告商青睐的关键。大多数媒体将经营报纸、新闻网站的老套路照搬到手机报发展中来,再加上手机报本身没有独立的新闻采编权,导致当前的绝大多数手机报都只是传统媒体的翻版或者综合浓缩版,内容缺乏原创性和同质化倾向十分严重。

另外,全国手机报定位大致相同,除了少数财经证券、惠农类之外,几乎都是综合新闻,传统报业中同质化问题被变本加厉地植入到手机报运营过程中来,如此宽泛雷同的信息结构自然无法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订阅量就起不来,盈利当然就上不去。

4、手机报广告发展严重滞后。

由于运营商为改变前几年因短信内容不规范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对手机报内容提供商提出严格限制和要求,并制定明确细则,其中一条即为不能随意发送广告信息,这在客观上封死了内容提供商对手机报广告的话语权。

手机报作为新传媒,广告效果如何,广告商更多处于了解阶段,对手机报传播效果尚存疑虑。另外,手机的阅读方式是用户拨动手机键盘逐帧阅读,这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一种强制阅读的局面,手机广告夹杂其中,易引起用户反感,甚至会有部分用户选择退订手机报,这也限制了手机报广告的发展。

新媒体运营问题篇8

曾经有一句话,大意是多看朋友圈会拉低智商。虽然有些夸张,却道出了一些自媒体的问题。各种虚假的知识,谣言被大量转发。每天都能看到各种段子手和各类鸡汤。然而,真正有营养和干货的内容却得不到足够重视。

昨天,笔者看到了UC联合新榜的自媒体调研报告,提到目前大约有40%的自媒体月度流量不足1万,同时有超过50%的自媒体没有任何收入。行业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些定量的分析和笔者的主观感受也不谋而合。

笔者有时看到其他自媒体发发鸡汤或者搞笑段子就轻松突破10万+的阅读量,内心也会有一些失落感。好在笔者也算享受过最初自媒体红利的人,这些年也积累了像你们这样一批忠实的用户。但对于新加入的玩家,错过了最初的流量红利后,很难获得高质量的流量。同时,没有好的商业变现模式又更加难支撑一些小平台的自媒体做大。最终形成一种负反馈。

有趣的是,和自媒体的凉秋对应的却是网红经济的春天。由于具有更加精准的流量,大量的广告商离开传统媒体,将更多广告投入到自媒体中。2015年前三季度,电视广告下滑4.9%,报纸广告下滑34.5%,自媒体广告上升23%。从papi酱估值3亿以及2200万的首单广告拍卖,都能看到自媒体的价值。

笔者在想,或许两者其实是同一个东西,本质是通的,但怎么打通是个问题。

从渠道角度看,流量入口巨头微信公众号占据领先地位。几乎所有的自媒体都会有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天天快报、一点资讯等竞品的开通率也不低。但过去几年我们也看到另一个现实的问题:微信虽然有巨大流量,但格局基本已定。微信公众号一开始的巨大红利也逐渐消失。此外,从企业的基因来看,腾讯的基因是社交,阿里的基因是商业。所以,微信公众号虽然有比较强的社交属性,但商业化能力比较弱。大量的微信公众号没有任何商业化能力,即使有也仅仅是做一些软文。对于许多初创的自媒体人来说,大家非常渴望找到一个新的平台,既能提供全新的流量分发,又能更多元化的商业化变现能力。作为自媒体老鸟的笔者,昨天就了解到一个具有这种特征的新平台:UC订阅号。

UC订阅号的优势:

UC订阅号是一款全新的自媒体平台,背后有阿里大数据和整个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支撑,而且阿里在商业化方面又有天热的基因。笔者认为自媒体运营者有三个最大的痛点:粉丝太少,变现太难,运营太苦。基于这三大痛点,UC订阅号也有针对的服务:

1)依托大数据的精准推送。UC订阅号依托阿里数据的强大背书,在当前日分发量高达60亿的优势基础上,实现有效、质优、多样、精准的推荐。让自媒体人不必担心自己的文章缺乏流量,让自媒体人的关注点重新回归到内容本身。UC的大数据来自于搜索、电商、视频、地图、社交、应用、游戏,移动几大互联网最top的应用场景。基于这些数据。分析用户阅读喜好、阅读层次、所处时间段、阅读时长、喜好资源(如视频、纯文本)等阅读行为,去给不同的用户做不同的推荐。这也导致自媒体可以不再担心流量问题,专注于内容的制作。也不会出现各种没有实质内容的标题党,伤害用户体验。

2)对优质原创内容的保护,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负反馈。将媒体定位为种子源,根据媒体定位,作出合适加权,根据其调性不同做不同的推荐。有效快速定位到深度垂直领域,保证优质文章的下发量和阅读量,同时,在利用强大算法筛选的同时配备以对自媒体进人工审核,保障内容质量。这样,优质的内容被保护,提高用户体验。

3)流量变现模式多样化:平台直接来做,包括商家合作,社群电商,广告等。阿里的基因就是商业化,这点我们从最近微博的商业化加速也能看到。对于大部分自媒体来说,是否能商业化关乎其长期生存的命运。UC依托阿里的商业化能力,能够满足各种需求。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初期可以通过广告分成、消费阅读来实现内容变现,随着社群规模的日渐扩大,可以以内容为介质向电商变现模式发展。过去一年微博对于自媒体的商业化也做的非常成功。UC订阅号也将借鉴微博的成功经验。

4)开放式的运营体系。大部分自媒体的问题就是平台过于封闭和中心化,同时由于公众号是单向交流,导致和粉丝的互动比较少。UC订阅号则采用分发与互动相结合的模式,利用人性化、开放式的社群化交互场景及多种运营模式的有效结合,实现自媒体运营能力的最大化,帮助自媒体轻松沉淀粉丝。有评论运营,自定义栏目和菜单,还有各类文章排版,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分析,以及第三方平台接入和社群运营。

分析,什么样的公众号平台会成功?

笔者认为,自媒体时代1.0已经结束,最初的流量红利分割也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流量为王。拥有最大社交流量的微信公众号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龙头。但是看未来,什么样的订阅号平台能成功?由于最初的卡位已经不再有意义了,差异化服务会越来越重要。平台型公司对于自媒体的意义在于几个方面:流量,商业化,社交,运营。差异化服务太重要,简单提供流量没有意义。如何解决用户痛点也至关重要。笔者发现,大部分自媒体平台还是过于封闭化,很难搜到别的东西,导致自媒体人变现出现问题。未来一个更加开发,产品线打通的自媒体平台才更有价值。通过一个订阅号,获得其他资源。UC订阅号的价值也有很大部分来自于其开放的体系。

UC产品矩阵,开放体系的核心:

UC有12年的浏览器积累,清楚网络供给、需求两端的情况,UC浏览器全球月活超过4亿,是全球第二大的浏览器,用户量已经超过Safari,仅次于Chrome。以UC、高德为核心,配合神马搜索(中国第二)、阿里文学、pp助手、阿里游戏(中国第二)等,阿里移动事业群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一,相互引导、配合优势明显。所以我们看到在渠道方面,阿里具有神马搜索,pp助手。在转换变现方面,UC可以依托阿里汇川平台。我们看到整个体系是非常开放的。商家可以从一个体系向另一个体系切换。下图是Bat生态圈的对比。我们看到阿里相对弱的就是内容。此次推出UC订阅号,也看是否能补充阿里在内容端的弱势。

展望自媒体未来:

新媒体运营问题篇9

一、概念的定义

新是相对旧来说的,是一个哲学上相对的概念。从哲学上发展运动的观点看,新的一定会变旧。因此,今天研究概念中的新媒体,若干时间后会成为那时研究概念中的传统媒体。

今天研究概念中,研究者可以广义地把媒体形态分为三类,如下:

平面媒体(printmedia)

网络媒体(networkmedia)

移动媒体(mobilemedia)

在十年前的2001年的概念中,旧媒体代表传统媒体,包括平面媒体,电影,电视,户外广告,印刷品,Dm等;新媒体概念则包括网络媒体,因为那时还没有出现手机为载体的新新媒体(newnewmedia),手机媒体出现的标志是2004年江南春的分众传媒。2006年以来,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出现了阿里巴巴、百度、谷歌等为代表的网络公司,网络媒体成为了主流媒体的组成部分。任何东西,一旦成为主流,就不能再冠以“新”的概念了。那时起,研究概念中出现了三个并列的概念:传统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移动新媒体(或叫第五媒体),均承担传播符号、传播概念的功能和作用。

二、手机媒体在营销应用中的利弊

手机媒体优点非常突出。准确、快速、低成本。用一条短信告诉客户产品资讯,目前还没有比这更准确、更低成本、更快速的媒体方式了。但缺点也同时很突出,涉及骚扰信息、欺诈信息,涉嫌客户个人资料的隐私侵权等等。2010年9月1日,大陆规定了手机实名制。截至2011年3月,大陆手机用户接近7.5亿。这么大的量,进行实名制,存在执行困难。

社会法律规范体系越来越严格。2011年4月8日起,最高人民法院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7号文件明确规定,发送诈骗短信5000条以上可以定诈骗罪,列为刑法打击的具体目标。

因此,手机媒体作为移动媒体的代表,其产业前景,尚不明了。

截至2011年3月,上海近6000家短信公司发生转型的大约3000家,高达50%以上。没有转型的短信公司依靠大客户支撑的模式毛利率越来越少,企业运营成本越来越高,汽油涨价,上海最低工资从2011年4月1日起调整为1280元每月,物价上涨,导致企业的每月运营中,徘徊在保本、微弱利润和微弱亏损的锚定区域之间。

三、手机新媒体3G时代的业务模式前景探索

应用类的手机媒体信息服务由于使用数量少,单价低,短信公司无法维持基本生存。广告类的因为法律限制、骚扰短信、垃圾短信等,也被多重打击,举步维艰。今后3G时代,手机新媒体可能出现的业务模式包括手机搜索、手机报等Sp和Cp结合的内容服务提供方式,收入模式也主要是来自用户付费。目前的天气预报等,都是中国移动等垄断经营。

四、手机新媒体的新业务模式制胜关键点

一旦出现手机搜索、手机报等专业Sp和Cp结合的、以内容服务和资讯服务为主、采用手机扣费方式运营的商业模式,则新业务模式制胜关键点主要集中在:

第一是提供内容的质量。资讯内容的质量很重要,其实就是把报纸办在手机上。人们通过手机看新闻、天气、资讯、购物信息、完成手机支付等。资讯很关键。如何整理资讯,传送资讯,如何获取客户许可、如何让客户免费体验,需要前期投入的成本多少,风险如何等,均需要细致的科学方法进行评估。某种程度上,内容决定成败。

第二是资费定价。资费定价并比当前移动公司的高,每月两块或一块钱。举办这么一个产业模式,需要团队多大,工资多少,福利多少,每月需要多少成本,税务多少,等等,然后每个客户一块钱中,毛利率多少,需要多少客户群数量才能持平?多久能达到持平的客户数量?Ka大客户如何产生?都是系列的专业问题。定价有个上限放在那里,利润率是问题。

第三是内容监管。通讯管理局如何审批,如何对内容进行监管,也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能管理问题。通讯管理局和宣传部之间如何量化分权,使得管理上更科学,也是问题。

五、小结

手机新媒体的发展,目前看问题重重,但不等于没有出路。问题就是出路的导师。解决了问题,就有了出路。

新媒体运营问题篇10

【关键词】媒体资本运营

所谓媒体资本运营,或称媒体资本运作,就是将媒体所拥有的可经营性资产,包括和新闻业有关的广告、发行、印刷、信息、出版等产业,也包括媒体所经营的其他产业部分,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价值成本的流动、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运作,优化媒介资源配置,扩张媒介资本规模,进行有效经营,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

一、我国媒体资本运营环境分析

我国目前媒体资本运营的制度环境主要是目前广电行业的市场化。

中国广电业在建国之后,始终是在政府的直接管理下有计划地按行政级别和行政区划开办电台、电视台。从行业结构上看,从文革结束到现阶段,起重要作用的广电行业政策依据是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的“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以“四级办广电”为代表的行业政策导致了行业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此外,信息资源、频道资源作为广电行业的特殊资源,在“全面开花”又“各自为政”的现行管理体制下,这些资源的开掘和使用大量存在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其次,行业定位不明晰造成的广电业与电信业之间的矛盾。第三,广电行业定性模糊。近年来,广电产业化是一个十分敏感问题。一方面,政府明确广播电视属于第三产业。从国际惯例而言,按照美国最新的“北美产业分类标准naiCS”和欧盟“inFo2000计划”中对产业的定义,电视作为一种产业,连同印刷出版(含软件)、电子出版、电影、录音、广播以及传播、信息服务等等,统称为“内容产业”,是网络经济和传统媒体的很大一个产业。另一方面,出于宣传管理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考虑,广电行业仍属于事业单位性质,这就使之在经营方面只能采取一些表层改革措施,同时,造成了资本进入行业的障碍。

上述实际情况使得媒介的市场化要求日益强烈。一方面,从市场的角度看,包括卫星、数字化、因特网在内的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电子媒体间的竞争与较量,各类媒介为积聚资产、壮大实力、扩充影响而在行业内外的扩张兼并的市场需求日益强烈;另一方面,从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需要出发,为了尽可能解决上述种种问题,以促进广电行业发展并使之具有能应对全球化竞争的能力,同时也对应于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和延伸,新一轮广电行业改革在政府、媒介与市场的互动中悄然启动。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82号文件,以下简称82号文件),以82号文件为标志,新一轮广电改革的主要政策导向在下述几方面产生了明确的影响。一是从行业结构上直接促成有线与无线的合并。二是在媒介运作上明确了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指导性原则。2000年11月17日,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广播电视电视集团化发展试行工作的原则意见》,和2001年8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的《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分别指出“可兼营其他相关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多媒体、多渠道、多品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性传媒集团”以及“实行多媒体兼营”、“实行跨地区经营”等。从较早成立的几家广电集团的内部构成看,跨媒体、跨行业经营已经是集团存在的重要方式。而一旦跨地区经营成为现实,中国广电乃至整个传媒业将重新洗牌,在资源分配和经营控制的不同层面上,产生新的链接、断裂和整合。

二、我国媒体资本运营的对策

1.宏观主体方面——政府正确引导

在我国媒体资本运营中,政府应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构建媒体资本运营的良好环境。在媒体产业化发展条件下,资本运营主要是通过市场来进行。因此,政府的首要作用是构建媒体资本运营的市场环境,主要包括:清除市场障碍、完善相关法规、加强中介机构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建立和完善国有媒体资本运营体系。我国媒体单位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政府一方面是宏观调控者,另一方面又是媒体单位资产的现实所有者。因此,在媒体资本运营中,政府必须坚持政资分开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国有媒体资本运营体系,确保运营的高效和顺利。

第一,确保媒体单位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法律地位。第二,明确媒体资本运营的主体和客体。当前可将媒体可经营资产统一交给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局管理,媒体单位内部组建的资产经营公司负责具体经营。这些媒体资产经营公司是介于政府和媒体单位之间的一级经济组织,它与政府之间是委托关系,与媒体单位是产权纽带关系。这种组织机构,清楚地界定了出资者和经营者,可以克服过去媒体单位进行经营活动“政资不分”的弊病。从运营客体来看,当资本运营手段引入媒体资源配置时,必须明确其所支配的有限范围,这是关系到保持我国媒体事业“喉舌”性质的重要问题。经验表明,媒体资本运营的客体只能是媒体的经营性资产,包括广告、发行、印刷、信息、出版等产业,也包括媒体非新闻业的产业部分。第三,发展和规范证券市场。虽然目前我国媒体单位还不能直接改制上市,但是一批媒体单位通过诸如子公司直接上市或子公司买壳上市等间接途径上市已是不争的事实。政府一方面要发展证券市场,加快国企改革的步伐,促进国有资本的证券化,尽快实现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在证券市场流通,加强交易方式的信息化改造,使资本的流通、转移更加快速和有效;另一方面,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使之健康发展,从而在包括媒体在内的资本运营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四,贯彻“依法监管”的原则。政府监管媒体的资本运营活动必须贯彻“依法监管”的原则,即监管的权力必须依法授予,监管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当的监管行为必须依法追究等。其目的是要使政府部门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既维护国家的公共利益,又保护媒体单位的合法权益,保证监管的廉洁、务实和高效。这在传媒业领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随着媒体进入资本市场,原来有些监管的方式已不符合“依法监管”的原则。

(3)对媒介资本运营进行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资本运营主要是市场交易行为,但政府也不是被动、无为的,相反,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使资本运营的规模、方向、方式等朝着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

第一,政策引导。资本运营必须要有政府的政策导向,即政府要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政策及相关的财政、金融、税收和外贸等配套政策,为资本运营提供政策导向和基本框架。对于那些符合媒体产业政策要求的资本运营行为,应给予全方位的大力支持。

第二,信息服务。由于“位差”的限制、市场信息的不完全

和决策系统的相对不完善等原因,媒体单位在资本运营中的行为不免有一定程度的短期性和盲目性,所以要求政府从宏观全局的高度通过有关信息服务加以引导。而政府所处的特殊地位也使它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因此,政府可以定期媒体产业结构调整信息,提供市场需求分析预测,组织媒体单位产权核定评估,向媒体单位提供投资参考等。

尽管政府在媒体资本运营中的作用十分重大,但政府的行为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否则不仅会给资本运营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障碍和干扰,而且还会影响到资本运营的成败。因此,在媒体资本运营中,政府发挥自身作用的关键是建立起以市场选择约束机制为微观基础的宏观社会资本配置、运行机制,为资本运营的顺利进行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

2.微观主体方面——媒体编营分离

虽然我国政府目前逐渐在加强自己的引导作用,降低干预成分,但是政府的行政干预色彩依然很浓,媒体没有在市场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编辑事务和经营业务仍然由一个受政府委托的领导班子来管理,这样会政企不分,不能达到应有的效率。

(1)两权分离:专业办报专业经营。目前,一些报业集团的领导者提出设想,在报业集团内部社委会与董事会不再合一,而是实行社委会与董事会平行领导制,社委会负责编辑事务,司舆论导向、政治立场之责;在对经营部分实行现代公司制度改造前提下,由董事会负责整个集团的经营业务(广告、发行及其他经营项目),负责资产保值、增值,但无权干涉编辑业务。尽管在实际体制改革中的具体操作环节和制度各地可根据本地区、本行业和各媒介自身的特点各有不同,但这一改革设想符合编营分离的基本思路,是值得肯定的。而这一思路目前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传媒业界的共识,编营两权分离改革符合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并有助于其借助资本运营以实现规模扩张,其具体优越性体现在下述几点:

a、有助于媒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完成宣传任务。B、有助于确立编辑独立原则,促使新闻从业人员恪守新闻专业理念。C、有助于政企分开,扩大传媒融资范围,打开多元融资渠道。D、有助于规范媒介的经营行为。

实现两权分离后,一方面媒介经营公司可以大规模引进专门性人才从事媒介营销工作及其它所属产业经营,加强经营行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提高经营效率。同时,又可在媒介外部由政府部门针对媒介经营公司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强、内容广泛的规章制度,成立专门性机构监督、核查传媒经营行为,这样内外并举以规范传媒公司的经营有助于真正实现效率增长的目标。

(2)实施两权分离必须解决的问题。要以编营两权分离作为媒介内部制度创新的核心,为媒介有效资木运营提供制度保障,目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a、明晰产权,严防资产流失,促进有效运营。实施两权分离首先需要将媒介经营性资产进行准确的评估。这一工作必须由权威的、独立的中介机构进行,以对媒介现有的各类物质资料、无形资产进行准确、公正的专业性评估,防止在实行两权分离的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产权明晰后,也有利于引人业外资本后成立的经营性公司划分产权主体、明确经营者的责、权、利,避免无谓的纠纷,鼓励、促使资本有效运营。在目前情况下。为确保媒介国有,可用法规形式确保媒介资本结构中国有资本方的控股地位。

B、明确领导体制,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实现两权分离的具体制度形式各地区、各媒介视本地区和自身情况不同,可有所区别。但为了切实保证政、事分开,保证意识形态的安全性,同时也为了保证经营行为不受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按市场规则有效运作,两权分离实行的领导体制必须保证编辑部门和经营公司各自相对的独立性。类似于社委会的编辑机构仍可实施党委领导下的社长或总编负责制,但不干预经营公司的日常运作;经营公司实施类似董事会负责制,同时设监事会,负责资本保值、增值,不干预社委会日常工作。两个机构在集团内部基本平行,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并将这种相对独立性作为制度在集团内部严格执行。

C、经营管理部门,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媒介集团内部的广告、发行、印刷及其它多种经营的产业机构,实施两权分离后,必须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接受严格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同时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和媒介特点的媒介经营公司的治理结构,在公司内部建立有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激励机制,这将是媒介经营公司改造中的核心点。

D、成立中立的、权威的中介和核查机构。两权分离后,为规范媒介经营行为,有必要尽快引进、建立中立的、具有公信力的权威中介和核查机构,对媒介的广告、发行行为实施监督,对于发行量、阅读率、收视率等关键性的数据实施调查和核查,彻底杜绝虚报发行量、收视率的市场欺诈行为,规范市场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