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激励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9:37

新媒体运营激励方案篇1

关键词:葛宏案 传媒产业化 传媒体制改革 激励机制

2010年7月,“葛宏案”的开庭引起了新闻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据报道,开庭当天有“100多名来自《南阳日报》、南阳电视台及其他媒体的从业者旁听,将镇平县法院最大的审判庭包括过道都挤得满满当当”。引发这场关注的一个原因来自于葛宏受到的一项涉及47.8万元的指控,报社方面称这是6年来累计分得的广告奖励,不仅是经过社委讨论决定的,而且相较于广告提成简直微乎其微;但检方认为这项收入涉嫌贪污。鉴于这种状况广泛地存在于媒体之中,“葛宏案如何审理及判决,对于这些媒体从业者无疑具有指向性意义”。

其实,这是传媒因体制问题引发的诸多困境中的一个不大不小的案例。这些年,一方面传媒为了自身和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急于扩张,另一方面却受制于体制而步履艰难。因此,传媒人都寄望于正在进行的非时政类报刊转制能给传媒业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一、“葛宏案”暴露了体制的困扰

相对于法院的指控,南阳日报社员工则认为该社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是在葛宏任总编后的十余年,在他的带领下报社不仅通过改革取得了发行量上的突破,同时“广告收入也由10年前的不足800万元,达到2009年的4000多万元,固定资产由1000万元增至5000万元,同时跻身全国地市报50强,在河南地市报中也仅在《郑州晚报》和《洛阳日报》之后名列第三”。

一方面是检方控诉的违法操作,另一方面是给所在媒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和贡献,葛宏案透露出来的尴尬和矛盾“折射出地方党报的生存困境主要体现在:事业企业矛盾重重,产业运作举步维艰,分配创收缺乏规范,新闻宣传无所适从”。事实上,这种改革的困境不仅出现在地方党报,在早些年一些市场化探索较早的城市大报或有影响力的都市类报纸中也有出现。这既给所有从业者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对媒体体制改革尤其是激励机制改革的探讨。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传媒性质意味着传媒业在社会效益角色外的经济方面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种既要按照企业化发展又没有足够的经营空间的情况正是目前不少媒体所面临的困境。

尚未转制的媒体,大部分实行的是承包制,也就是定经营成本、定利润指标,完成后提取奖金。这种办法还是国有企业改革开放初期的做法。几十年过去了,国有企业经营者包括年薪制度、持股等激励机制早就实行了多年,而传媒业却依然实行早就过时的老办法。当然,这些年,也有一些传媒业借鉴国有企业改革的办法,进行了体制的创新,而这种创新证明非常有效。比如,《21世纪经济报道》在其主管单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支持下,早在2001年创刊时就引进了上海复星集团的资本,共同成立经营公司,成立董事会,由南方报业控股。《21世纪经济报道》经营管理层持股。体制、机制的创新,使之充满活力。从出周一刊发展到周五刊,利润直线上升。现在已由一家报纸变成拥有几家报刊的报系,在新媒体、会展经济,乃至与其他媒体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

但像《21世纪经济报道》那样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并不多。长期以来,上级对媒体经营者的考核主要是“内容导向”的考核,涉及的奖惩也是如此。“葛宏案”引发了人们对传媒集团考核、激励机制的反思。传媒人期待能通过体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动传媒人的积极性,激活乃至做强做大传媒业。事实上,中国传媒业也已成为国家主要产业之一,但也不能回避目前的困境,许多媒体正在遭遇由于“薪资危机”引发的大规模人才流失。这些曾为媒体做出贡献的人有些因得不到体制内应有的认可折损在体制外的诱惑中,而有些人却因改革中自认为合理合法的行为最终触犯法律而身陷囹圄。这其中自然有个人行为的失范,也有体制漏洞带来的遗憾。有人认为,目前类似“葛宏案”这样的经济案件在20世纪90年代转型期的国有企业中也曾出现过,那些带领企业取得了良好经济效应,却没能得到相应的认可和激励的人员,同样有许多走上了体制外的不归路。“当媒介机构已经成为产值利润接近甚至超过很多大型企业时,如果再不按企业的模式进行管理,就会造成体制性的错位。今天规范的企业已经不再频繁地发生如此恶性的经济案件,因为制约机制已经基本建立健全。”

二、体制创新是做强做大传媒业的必由之路

在媒体的市场化经营中,媒体企业有没有权力决定对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员工进行奖励;这个决定应由谁做出,又由谁监督;哪些奖励合法,哪些奖励违法:这些问题亟须通过深化传媒体制改革来解决。深化传媒体制改革,提高传媒业经营的自主性既是传媒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政府转变管理方式的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理顺媒体内部关系、解决媒体从业人员对薪酬和激励机制的需求也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推动媒体集团发展的需求。传媒产业已成为国家的主要产业之一,做大做强传媒业有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为此首先需要深化传媒体制创新。

1.做强做大传媒业需从体制上给予产业主体更高的自主性

体制创新是制度基于产业发展的地位和意义决定的。“技术进步、受众需求与制度创新是促进传媒业增长的几个主要因素。在这几个因素中,技术进步是基础,受众需求是核心,而制度创新是衔接这两个因素的黏合剂。”目前传媒市场激烈变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涌现给传媒产业带来的挑战。不同于过去新的媒介形态需经过十几甚至几十年的发展才能形成强大的影响,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在极短时间内就赢得了受众广泛的青睐,极大地挑战着传统媒体的发展。与此同时,受众群体的分众化、阅读习惯的碎片化也不断要求传媒产品做出相应改变。为更好地利用新的媒介技术、满足受众需求,体制创新被提到了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地位。

既然要作为产业来发展,政府就应支持传媒通过体制创新建立新的传媒监管模式,为传媒业提供更多自主发展空间。改变政府对传媒的监管模式势在必行,一方面由于现有模式的不完善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目前由于我国传媒业受到政府和市场的双重监管,“规制目标的双重性和实施的两难性”成为传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双重管理、双重失灵的状况也经常出现,“在市场规则应该发生作用的地方,政府规则掣肘,导致市场失灵;在政府规则应当执行有力的时候却仍然让市场力量博弈,从而产生寻租行为,权钱交易,最终导致政府规制失灵”。这种现象在最初的国企改制中也曾出现,根本原因是政府与市场角色的混乱,借鉴往昔经验,政府转换管理角色、建立新的传媒监管模式需要不断进行体制创新。改变政府对传媒监管模式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则要适应传媒业新的发展趋势的要求。“传媒融合成为世界传媒产业发展的趋势,大型传媒集团要求本国政府开放所有权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国都在经历着一场传媒规则上的变革”,我国也不例外。鉴于传媒业产业化特质日趋明显,对传媒业的发展从行政监管转为法律规范,在法律范围内给传媒业更多的经营发展自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传媒产业与国际接轨、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效动力。因此,体制创新是政府建立对传媒业更加科学、高效的引导与监督的必然选择。

2.做强做大传媒业需从体制上构建高效率的媒体内部机构

体制创新是媒体深入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的传媒早已不是一报、一刊或一种媒介形态的传媒,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化经营转型是许多大型媒介集团的发展方向。传媒业的竞争也早不是单纯的内容和采编人才的竞争,当大型的传媒集团越来越有现代公司特征时,建立现代公司式的经营管理体制是媒体顺利发展的保障。在改革中谁先找到了符合自身特质的管理体制,谁就占领了竞争的制高点。因此体制创新正成为许多媒体的重要着力点。以《南方都市报》为例,其刚刚成立的全媒体经营管理委员会就是一项崭新的尝试:不同于原来简单的采编两分开,这个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南方都市报》在整体上转向市场化,整个报社的管理按照市场规律来运行,在此基础上整合下属采编、发行、新媒体及其相关研究部门。这是都市类报纸对于市场化更深层次的探索。

3.做强做大传媒业需从体制上确保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体制创新还是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和保障。对于传媒这种知识密集型产业来说,人才的竞争是所有竞争的基础,这其中既包括采编人员、技术人员,也包括各级管理层人员。采编队伍的专业化能够适应细分受众的要求,吸引“职业经理人”进入管理层并用更专业的眼光制定符合市场发展的决策。只有将这两部分的人才集中起来,才能保证从各个部门到组织整体效率最高、利润最大。前文中“葛宏案”暴露出的问题正说明,一方面受媒体经营自的限制,另一方面受到传媒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的影响,目前媒体的人才流失严重,限制了媒体和整个产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需政府和传媒集团同时发力推动体制创新。前者须通过建立、完善新的体制给媒体经营更多的自,而后者则亟须根据市场规律,借鉴现代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经验缓解这一问题。其中,良好的薪酬机制和绩效考评、激励措施亟待完善。

在传媒发展中,针对采编的“评分制”已十分普遍,但这种激励方式不但存在着许多争论,同时与新媒体以及一些企业相比,现阶段的薪酬、激励都远远不能满足媒体从业者的需求,这也是造成现在人才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可见加快体制创新对完善媒体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所谓的体制创新是指媒体不仅能够决定自身奖励机制的幅度,也能够决定以何种形式进行激励。许多媒体集团在经济效益上足以与大型企业相媲美时,在保证国家对媒体控股的基础上将股权作为一种激励方式,不仅能够通过激励调动各阶层的工作积极性,更能够提升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三、媒体体制改革顺利进行需要多方协调

媒体体制改革是社会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需社会各界的努力,同时因现行的体制改革同样属于“摸着石头过河”,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为避免单纯在失误后“追责”,各种监管力量不仅要提前明确游戏规则,也要注重过程中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及早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将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具体来说:

从媒体的角度讲,既要积极探索,又要谨慎小心。目前,体制创新已为大多数媒体集团所重视,但科学体制的建立既需要专业人才、机构的加入,又需要受到政策法规的认可和保护。这就要求传媒改革的制度设计和实施过程要广泛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既要积极主动,又要小心谨慎。例如,公司化传媒集团在一些管理模式上需要引进现代公司的经营策略、内部管理、人力资源考核等因素,借助已有经验进行制度设计能够保证体制创新事半功倍。此外,公司在新制度的设定中要随时注意符合政策法规的规范,积极征求和听取法律顾问的意见,在一些拿不准的问题上要主动征求政府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决策的失误给自身及改革者带来的问题,才能找准改革的方向,提高改革的效率。

从政府的角度讲,传媒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政府以及法律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和保护。“媒介产业公共政策体系缺失、有效制度安排不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制约中国媒介产业变迁的最重要问题,是关系到国家传播业和文化发展的战略问题。”与任何一个社会领域的改革一样,制定相关的法律,明确改革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规范改革中的行为才能让探索有章可循。在传媒体制改革逐步迈向深水区的今天,改革每推进一步,必然伴随和要求政府角色的改变,从行政管理走向法律规范是市场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样的规律在早年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已得到证明。因此制定明确的法律规范媒体行为能将改革引至正确的方向;为所有合乎法律的改革实践提供保护能消除改革者的后顾之忧,更大地调动改革的积极性、提高改革效率。能否尽快制定科学的法律法规,在涉及公共问题的领域加强对传媒的引导和扶植,避免社会边缘人群被市场忽视;同时充分放开传媒集团的手脚,使其能够调动积极性应对市场竞争,这是传媒改革中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新媒体运营激励方案篇2

新闻网站为何缺少经营人才?

不少从事传媒业经营的业务人员,对平面、电视、广播的经营可以讲个所以然,但对网站经营还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这主要源于时下大众对网络经营也缺乏了解。目前一些单位支配广告开支的负责人,在他们小的时候没能像现在的孩子那样每天可触摸电脑,甚至是一些品牌企业的负责人,对网络不熟悉,对网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这样一种大的环境下,社会上的一些业务人员无所适从,于是不敢涉足网站经营这一行业。

新闻网站投入不足。由于新闻网站大多是属于报业集团下属的一个部门或单位,大部分新闻网站刚起步,采编人员工资奖金都要报社发,所以除了少数大的新闻网站有财政支持、宣传经费支持投入较大外,很少有新闻单位肯花大笔资金投入网站软硬件建设,因为目前网站投入与产出是不成正比的,甚至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所以在这种状态下运行的新闻网站,就难以吸引更多的经营者去涉足。

体制约束经营者的积极性。作为一项新的事物,刚起步的营销最难,而现有新闻单位体制是国有事业。一旦经营开拓出来后,苦苦耕耘有份,收获往往无缘。许多报社就网站经营还没有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合理的薪酬机制,所以一些从业人员宁可去干平面媒体坐等上门,坐享已经成熟的“果子”,也不愿干这份一下子吃力不讨好的网站经营。

大专院校培养网站经营人才意识淡薄。时下无论是哪所院校,在为传媒业输送网络经营人才的几乎为零。何况现在许多的大学生自身水平不高,要求却不低,怕吃苦,宁可在办公室干轻松活拿低收入,也不愿跑出去干挑战性强的工作赚大钱。在许多老师的眼里,认为传媒业是垄断性经营,创收比较容易,经营人才培养不培养无所谓。原来没有培养经营人才,现在大多数新闻单位不是活得好好的?其实他们不是非常清楚,现在有的城市传媒业管理者的苦衷,随着竞争加剧,这方面人才捉襟见肘。据《文汇报》报道:目前国内有5000多家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达55万人,但懂得媒体经营管理的人才却不到1%,而作为领军人物的媒体管理精英更是少之又少。

新闻网站

如何培养自己的经营人才

建立激励机制,把现有采编人才培养成多面手。

从一些新闻单位现有经营人员构成来看,大部分是从原采编一线过来的。从事过采编的同志,人脉资源广,对当地情况熟悉,所以联系业务效率高,相对成功率就高,而且能写策划文案,推出的经营项目也有的放矢,可以说目前一些新闻单位经营骨干大多数是这类人员,新闻网站也可参照。从本单位的平面媒体作为新闻网站经营人员来源,而且把本网站现有采编人员逐步培养成经营人员,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多劳多得,设立点子奖。尤其是目前网站经营还相对较困难的情况下,及早制订有利于解决经营人员后顾之忧的有效激励机制,在房贴、车贴、公休、培训等方面可以倾斜,平时对网站经营人员进行职业心理抚慰疏导。如此,尽管网站经营人员身心疲惫,但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他们为网站作贡献。

当然平时,新闻单位在设置及开展评奖活动中,也要逐步确立与采编人员至少是同等的地位。一方面要依托原有的经营人才,一方面引进一些高端的业内或业外经营人才,此外还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采编人员进行经营业务的理论培训、业务交流和实践锻炼,合格后充实到经营队伍中。尽可能做到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相互带动、良性提升,以较低的成本做好队伍结构调整,培养出一批经营人才骨干。同时明确标准,培养一批具有商业意识和媒体运营经验的媒体职业经理人。

经营者要看到网站发展的美好前景。网站的创收点很多,除了增速飞快的网络广告,还有前景广阔的网站制作业务,潜力巨大的手机报业务。另外网上购物、网络电影点击、网上购买、网络视频等等途径。只有让经营者看到网络发展未来的美好景象,让那些有志者留下来呕心沥血,抛洒汗水。新闻网站还要积极为网站员工做好职业生涯的设计,让他们觉得有奔头、有前途。

建立起规范的人才招聘、聘用、培养、选拔、考核体系,通过加强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形成培养、吸引、用好各类人才的科学机制和良好环境,鼓励人才创新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促进发展”的原则,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了薪酬福利改革,建立起了目标管理与相应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有效的工资奖金分配制度,向创造性劳动、关键性岗位以及开拓性人才、高素质短缺人才倾斜的奖励机制。及早建立起符合市场规律的人力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每过一段时间,可进行经营性岗位公开竞聘,竞争上岗工作,使许多有能力、有干劲的年轻同志脱颖而出,进入了重要的领导岗位。逐步建立自己的人才储备库。

新媒体运营激励方案篇3

[关键词]奥斯本智力激励法媒介创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23-0120-02

媒介创意作为媒体策划与创意方向的核心课程,其地位日益凸显。然而,作为一门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课程,媒介创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陈旧、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等问题,未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鉴于此,有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新的尝试和探讨,以期真正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奥斯本智力激励法,又称头脑风暴法、自由思考法,由现代创造学奠基人、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是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奥斯本智力激励法率先在美国大范围推广应用,之后传入欧洲、亚洲等区域,并有许多演变和发展,成为创意技法中最重要的技法之一。

本文就媒介创意课程本身的特点与教学过程中的困境,探析奥斯本智力激励法在媒介创意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媒介创意课程的特点

从广义上讲,媒介是指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门类,媒介包含所有面向广大传播对象的信息传播形式,既有以报纸、杂志、图书出版为代表的印刷媒介,也有以电视、广播、电影和音像制品为代表的电子媒介,还有伴随技术的进步不断衍生的各类新兴媒介。

创意,作为名词,是指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作为动词,是指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的过程。我们可以这样描述“创意”的概念:创意是思想、点子、立意、想象等新的思维成果,是创造新事物或新形象的思维方式,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辩证思维能力。[1]

媒介创意,是指现代传媒面向市场需求和变化,在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所采取的具有创新性、创造性的策略和构思。[2]

媒介创意最早出现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视野源自中国传媒大学于2002年开设的新型专业——媒体创意专业。此专业一经推出,立马受到业界和学界的热烈追捧。媒介创意课程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一门热门课程,顺应了当今媒介产业大发展的潮流,抓住了创意时代大众传媒的本质,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竞争与发展的需要,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典型特点。

(一)创造性

创,即创新、创作、创造、创立;意,即意识、观念、智慧、思维。创意是对传统的叛逆,是对常规的打破,是对自我的超越,是思维的碰撞,是智慧的对接,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毁灭的循环。

(二)实践性

媒介创意课程,主要介绍媒介创意的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媒介创意基础理论的学习,结合各种媒介创意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并通过创意实训演练,切实提升学生在媒介创意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综合性

媒介创意的综合性首先体现在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的综合性上。媒介创意作为一种策略和构思,必然要求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这将涉及传播学、文化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历史学、系统科学、市场营销等多个学科。

其次,媒介创意的综合性体现在其所涉及的媒介领域的综合性。媒介创意的要旨在于因势而变,不断推陈出新。媒介创意所主张的这种“变”体现在媒介发展的各个领域。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媒介创意成为媒介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其涉及传媒运作的方方面面,具体而言,主要涉及创意传播、创意经营和创意管理三大领域。其中,创意传播主要针对媒介传播的内容而言,创意经营侧重媒介宏观、外部和战略的谋划,创意管理侧重媒介微观、内部和战术的运作。

二、媒介创意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困境

目前,媒介创意的课程地位与教学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学界与业界的热烈追捧以及学生的殷切期待,另一方面是课堂教学未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积极性。

对媒介创意课程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媒介创意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困境,最重要的问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实现媒介创意课程所要求达到的教学效果,没有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使学生真正融入课程教学的情景之中。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参与度不高

教师通常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当下已显陈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也与媒介创意课程本身具有的创造性的特点相背离,没有办法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更不能满足媒介创意课程思考性较强的教学需要。

(二)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学生积极性不高

实践性是媒介创意课程最突出的特点。然而,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设置。这既违背了媒介创意课程本身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也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将奥斯本智力激励法应用于媒介创意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

奥斯本智力激励法一方面十分符合媒介创意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实践性的特点,能满足其思考性、实践性较强的教学需要;另一方面能很好适应媒体策划与创意方向以创新思维为核心,集艺术素养、传播智慧及经营管理策略于一体的现代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奥斯本智力激励法的实施基本分为五步。第一步,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落实参与的人员、分工和整个智力激励会的任务;第二步,热身阶段,主要任务是静脑,目的是让与会者在正式开会前心思安静下来,尽快进入状态;第三步,明确问题阶段,主要任务是使每一位与会者都对会议要解决的问题有明确的认识;第四步,自由畅想阶段,这是整个智力激励法的核心,也是创意性设想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鼓励每一位与会者大胆提出脑海里闪过的各种创意,并严格遵守自由畅想、延迟批判、结合改善、谋求数量四大原则;第五步,评价筛选阶段,可由专家完成,也可召集第二次智力激励会。

从上述理论依据和实施步骤我们可以看出,奥斯本智力激励法能够改变媒介创意课程目前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促进学生基础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共同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年来,伴随着以广告业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奥斯本智力激励法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其应用在广告实务领域后大放异彩,并向课程教学领域不断推进,产生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领域,奥斯本智力激励法,即头脑风暴法的相关研究较多,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总体上把头脑风暴法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如谭志敏、郭亮的《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要点》,于千千的《让学生的头脑卷起风暴——浅谈“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中的运用》,陈柏华的《论课程行动研究——兼论头脑风暴法和中立主席法》。另一类是在具体的专业、学科中头脑风暴法的应用研究,如李运萍的《头脑风暴法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张慧琴、杨惠丽、郭平建的《“头脑风暴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陈明生的《头脑风暴法与多媒体手段在“金融学”教学中的结合运用》。

媒介创意作为一门相对较新的课程,起步较晚,在其课程教学中应用奥斯本智力激励法的研究成果也不多,但是已有的奥斯本智力激励法在其他专业、学科中的应用研究能给媒介创意课程与奥斯本智力激励法的结合提供良好借鉴。

当然,对于奥斯本智力激励法在媒介创意课程中的真实教学效果,需要相应的实践和调查来说明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媒介创意课程的课堂上进行奥斯本智力激励法的教学实践,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不断修正实施程序,从而达到对其深化理解和合理运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初友,王国英编.top创意学经典教程[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1-3.

[2]陈勤著.媒体创意与策划[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2.

[3]贺寿昌著.创意学概论[m].金城出版社,2006.

[4]金定海,郑欢编著.广告创意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新媒体运营激励方案篇4

本文就试图通过我们做过的一些咨询案例和大家熟悉的企业案例,揭开运用直复式营销的成功背后的关键。

直复式营销模式的“核心动力”在“水下”和“后台”

从营销的媒介和渠道来讲,如果说传统营销模式主要通过传统的媒介和渠道来开展营销,那么直复式营销主要基于互动媒介,或者互动媒介与传统媒介的结合的一种营销活动。这些互动媒介包括你知道的,如电话、直邮,网站,电子邮件、短信等,也包括你没有意识到的mSn/QQ,以及未来的3G和数字有线电视等。

表面上看,直复式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只是推广媒介与渠道的不同,比如我们收到的一个邮件或接听一个销售电话、看到的电视购物广告等。但更本质的东西在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看不到的后台:那就是客户数据,与营销数据。企业能不能有效“经营和管理”好数据是直复式营销能否给企业带来财富的关键。就好像我们看到一个邮轮在大海中航行的时候,是你们的轻盈,而我们看不到水下的涡轮和邮轮船内部的却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这些才是保证邮轮快速安全行驶的保障。当很多企业看到ppG“暴富”的时候,30多家企业中,很多是不过是东施效颦的行为。

你的直复式营销比同行领先一点点就可以带来巨大的财富效应

在当面市场竞争、多媒体时代,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的中国,尤其是很多企业还在“东施效颦”的时候,直复式营销一点点进步都会长生巨大的财富效应。

当其他公司,还在通过品牌广告和店面营销的时候,七星购物开始通过电视开展直接反应的直复营销,简单的激励就可以刺激客户的大量进线,一次性的销售就可以带来超额利润;

当别人还通过“广告+铺货”的方式卖衬衫的时候,ppG通过直接反应广告和数据库直投,一年多时间达到亿元的销售额;

当保健品同行还在通过线下的会议营销卖保健品的时候,益生康健的1元一瓶的高成本新客户开发,加上会员制的重复消费能力,成为保健品行业的黑马;

但是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将直复式营销模式融入营销体系中,通过营销变革提高企业的直复式营销的“内功”,那么直复式营销带来的成功一定是短暂的,昙花一现的。成功地将直复式营销模式导入企业的营销体系中,通过营销变革提升传统的营销,不但可以帮助企业突破企业发展瓶颈,开辟营销蓝海,还可以构建竞争对手短期内无法逾越的核心竞争力。事实证明,这个规律在任何行业,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是适用的。

培训行业的隐形冠军是如何进行营销变革的

以我们服务过的意见财务培训公司(一下简称a公司)为例,a公司靠10万元起家,在两年的时间里,成为财务培训行业里的龙头老大,目前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两千万元,并且在这样极其传统,很难做大的行业里,每年仍然以100%的速度增长,销售额数倍于竞争对手。

表面上看,a公司与其他培训公司一样,也是通过聘请销售人员销售课程,建立培训公司网站、在各种培训网站培训广告,电子邮件群发以及利用电话联系客户。但是其后面的营销流程、数据管理和数据质量、媒体投入、客户分析、客户和销售人员激励设计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带来的结果就是:

每周开办10个以上的课程,成功开办率远高于同行

在有限的人员和成本内,与上万名的大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客户关系牢牢地控制在公司,而不是销售人员

成功的激励设计保证每一批邮件和电话有更高的反馈率和销售转化率;

背靠数据、系统和流程支持的电话销售人员的投入产出远远高于同行;

当然由于任何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学习也是需要时间的,企业变革也是分步进行的,但我们保证每一步都强于竞争对手。

当a公司成立的时候,国内已经有大量的兼做培训培训,或专做财务培训的公司存在了,a公司老板试图通过直复营销的方式开拓市场。开始没有品牌,没有客户,缺少营销资金,为了生存必须快速获得第一批客户,a公司最主要的推广途径购买数据进行电子邮件群发和网络营销。

在两年前,的确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第一批客户。可贵的是,a公司老板当时就有积累和管理客户的想法,还专门买了一套CRm软件。

但是老板发现,买来的数据越来越差,群发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对群发工作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把各种成本考虑进去,群发已经无法进行下去。虽然有了CRm软件,但是客户数据的管理还是很混乱。CRm的软件定死的流程不符合他们的逐渐形成的营销流程,销售人员的效率越来越低。大量的工作还不得不靠手工操作,现有的CRm软件成了鸡肋。如何降低群发的成本,如何提高系统的效率,如何更有效地获取新客户,如何提高销售的转换率成为老板最头疼的问题.在这个时候,老板尝试跟我们合作。

1)我们从局部的工作入手,首先解决如何提高外购数据的群发效果。

首先我们的技术人员设计了一个电子邮件的清洗工具,对于无效的,错误的电子邮件马上剔除,并取出数据库已经有的电子邮件,通过这样简单的工作,无效群发的电子邮件数量减少近50%,也就是说成本减少了一半。

对所有购买的电子邮件列表,进行测试,反馈率太低的剔除,不再使用。

电子邮件的内容从直接的课程销售转变为,电子杂志,提供更有价值的资讯,有反馈的数据进入潜在客户数据库。两次没有反馈的数据,不再发送。

通过这样简单的改变,电子邮件群发的反馈率提高了6倍。

群发的为公司老板建立了信心,我们一步一步扩大营销变革的范围和深度。

2)第一年的重点是提高一次性销售转化率,同时扩充核心客户数据库

很多公司迫于指标的压力,一味的冲击短期的销售额,当公司需要进行电话的二次销售的时候,却发现没有可供使用的二次销售的客户数据,或者大量的低质量的数据无法给二次销售带来合理回报。

a公司开始就确定不放弃任何推广和销售的机会,扩充和丰富客户数据库,并为后续的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个阶段由于核心数据的质量和规模还不够,提高短期销售主要靠一次性的销售,但是我们设计的呼叫中心管理制度和客户数据管理软件,能够在基本不增加呼叫中心座席负担的情况下,把客户更多的信息留下来。马上开始二次销售。

2-1)建立客户数据的管理机制,建立许可的邮件发送平台

将所有的客户数据分为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所有外购的数据为外部数据,一旦客户有反馈,或者注册就转变为内部数据。对外部数据采用群发的方式。但对内部的数据,我们为客户提供的许可的电子邮件营销平台,开展可跟踪的电子邮件发送方式:可以准确记录到达,点击和转发。

虽然群发无法有效的管理,但是对于内部数据,管理人员可以随时了解每一次电子邮件营销活动的进展和效果,并依此对活动的策划、邮件的设计,发送人员进行考核并不断地改进设计和激励方式。

电子邮件营销团队还对客户数据的维护负责,为电话销售提供的销售机会成为电子邮件营销团队的重要考核指标。

2-2)取消现场销售,全部转化为电话销售人员,内训课保留部分现场销售。

通过我们的研究,对于几千元以内的产品,完全可以通过电话销售完成,通过电话的客户联系成本是当面拜访的50~100倍。

2-3)建立客户数据管理部,全面支持电话销售

高技能的电话销售人员是公司最宝贵的人才,也是营销成本中比例最大的一部分,为了充分地挖掘电话销售的潜力,a公司为每一个电话销售人员提供了全面的支持系统。电话销售人员不用花任何时间去搜集客户信息,外乎的数据全部由数据部门提供,数据部门成为每一个电话销售人员和电话销售的主管的提供数据分析服务。电话销售人员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提高销售转化率上。此外,我们还做了一下的改变:

我们为数据部门和质检部门专门设计了简单使用的数据分析的工具。

将电话销售脚本与广告的设计和电子邮件的设计统一进行设计。

将所有的大客户分配给每个电话销售人员,长期跟进并进行重复销售。

通过2个月的培训和调整,平均每天每个电话销售人员的外呼数量,提高了2倍,但是转化率却惊人地提高了3倍。

2-4)扩大新客户获取和一次性销售的渠道

有了后台营销流程的有力支持,a公司就可以投入更大的营销费用。

由于可以跟踪每个媒体的订单成本,并可以获得客户数据这个副产品,a公司就可以通过更多的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销售型的广告,并不断优化广告的组合,不断地调整广告的策划。

2-5)废弃原有的CRm软件,实施了支持现有流程和数据管理方式的多个适用的it工具

这些工具包括客户数据管理,发送平台,与呼叫中心管理等。我们从市场上成熟的众多的软件选择了最合适的简单适用的工具,并结合我们自己设计的一些工具,与现有的流程和管理模式紧密结合。通过这个系统,来自网站的销售机会可以自动地存入CRm客户数据库,不用手工导入,系统根据我们事先设计的规则自动选出外发电子邮件的列表,和外乎的列表;电子邮件的营销反馈也可以自动的导入CRm客户数据库;每一个电话销售人员可以在方便的界面下,给一批客户快速发送电子邮件、短信,甚至快速召开视频会议。课程运营部门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联系,提醒,调查和开展课后跟踪辅导。

软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整个营销系统的工作效率。为下一步规模化的运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开始导入直复营销模式后一年,该公司的销售额实现了从200万到超过1000万的惊人的增长。

3)第二年的重点是客户的重复销售和交叉销售

第一年除了销售收入外,一个看不见的隐形有益是积累了一万的核心客户数据,这些数据是实实在在有长期的财务培训需求的客户,并且与公司建立了关系的客户,数据库里有财务人员和培训部等决策人员信息。除了数据以外,a公司还建立了对这些数据开展高效数据库营销的人才、流程和工具也已经成熟。这些收获的价值其实远远大于1000万元销售收入。因为这些客户下一年为企业带来了超过2000万元的销售收入。

有了第一年的积累,第二年的战略重点全面转入品牌的建立和针对核心数据库的重复销售。

一个市场规模有限,相对成熟的财务培训市场,在已经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的情况下,仍然保持100%的增长率,而且第二年主要的销售贡献已经从一次性销售变为重复销售,利润的增加是销售的增长的3倍以上。

a公司公司围绕着直复式营销模式还酝酿着更多的营销变革,但是主要由于人才培育速度所限,计划在第三年开展。虽然我们和客户都能够看到,直复式营销的运营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即使现在,培训行业的其他公司还可能还还没有这样的意识,及时有,也需要时间和专业人员的改变。虽然这家公司不是一家著名的大公司,但是即使那些明星企业,如ppG,七星购物、麦考林、当当网等也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果这些公司也具备这样的精细化的直复式营销运营能力,在相投资的投资下,其营业额和增长率应该是目前的几倍。

所以我们管这种靠直复式营销模式成功的企业叫“隐形冠军”,正好在动物世界里,蚂蚁虽小,力气最大,跳蚤是跳高冠军。因为他们不是靠大众媒体的品牌运作,而是把所有的资源精准地投放到目标用户而不是大众,他们追求的是投资回报和增长率,和在目标人群的知名度,而不是大众的知名度。这样的隐形冠军在很多行业都存在,他们才是直复式营销模式的最好的学习榜样。比如我们服务的一家高端商业类杂志,曾经是国内零售价最高的杂志,每期的售价为75元,也是靠直复式营销模式建立,在三年的时间里发行量超过10万。北京有通过持续建立的学生数据库,专门针对中小学生销售学生服务和用品,去年的营销额超过5000万元,也是一个隐形冠军。

无论是隐形冠军还是靠新模式成功的明星企业,究竟是靠什么获得了持续的成功?成功导入直复式营销模式的关键是什么,通过我们的大量咨询案例和研究,以下的三点是关键

1)推广与销售渠道的加减法

减少高成本媒介,增加低成本媒介

如果你现在还在采用现场促销,不妨尝试采用电话营销;

如果你已经全面开展电话营销,不妨测试一下电子邮件营销的投资回报,或者初期的客户培育采用电子邮件或网络的方式,或者通过手机开展营销,也可以考虑用mSn的互动代替呼叫中心(如丽华快餐)等等。

如果你已经每年投入大量的广告预算,不妨尝试逐步增加销售型的广告,在推广品牌的同事,直接获取订单;

如果你正在通过会议营销的方式推广你的产品,你们可能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会获得更多的回报;

直复式营销即是营销推广和宣传新方式,既是获取潜在客户的渠道,也是销售的渠道。

在传统的销售渠道基础上,开辟直复式渠道,如目录销售、电视购物、家庭购物、建立和经营网上商店、开展电话销售等等,我们叫“直复渠道”,直复营销与传统渠道的紧密配合可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比如中国移动通过强化多渠道服务营销,营业厅逐步转变为体验店。

增加或减少推广渠道容易,但是能够经营好众多的媒介和渠道却是另一回事。如何将更多的媒介与渠道经营好,组合好,配合好,需要直复式营销体系的支持,我们称之为“多渠道零售”。麦考林就是通过“多渠道零售”模式,而不是电视购物,或者网络直销,或者目录销售,获得了红杉8000万美元的投资。

橡国国际靠多渠道推广和多渠道销售支撑背背佳热销十年,制造了整体销售达60万件的神话。橡国国际不仅仅通过电视购物获得了一次性的销售收入,还通过网站、Dm和电话等直复渠道和传统地面销售渠道,把背背佳产品的在国内销售潜力彻底开发出来,卖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2)不断地提高重复销售的能力与客户获取成本的风险控制

一次型销售就足以获得足够的利润,仅仅靠你的产品和服务,客户就会自动地一次一次回头购买,这样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熊瞎子掰苞米”式的营销很难获得持久的增长。ppG之所以快速成功,又迅速趴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次性销售远的利润无法支撑巨大的客户获取投入。

重复销售能力是回收客户获取投入以及主要利润的来源,也是未来的销售额的主要来源。益生康健只所以敢把“1元一瓶”的广告打遍天下,众多的媒体的闲置媒体愿意帮他宣传,并按照销售额后付费,是因为其后台强大的重复销售系统的支持。

前面提高的商业杂志,一本杂志一年的订阅费才700元不到,但是它能够500元开发一个新的订户,这不是一般的杂志敢做的,但是这个杂志续订能力可以保证这样的订单获取成本,仍然可以盈

持续地提高重复销售的能力不仅仅局限于搞一个会员俱乐部,提高电话回报人员的技能和提取外呼电话的清单等方面,更大的潜力来自于营销流程的优化、客户数据和营销数据的管理和分析能力以及后面要介绍到的激励创意的设计能力。

3)激励营销的创意

今天的消费者越来越“懒惰”,越来越“挑剔”,如果你不去主动地刺激和激励,自动地来消费,并重复消费地比例会越来越少。

传统的广告和促销需要创意,成功的直复式营销模式更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意,刺激客户来尝试你的产品和服务,重复购买。传统的激励更多的是大众的统一的优惠和折扣,但是直复式营销的激励可以针对不同人群,在不同的时间,提供个性化的激励。激励客户初次尝试,激励客户填写信息,激励休眠客户的再次消费,激励多次消费,激励客户交叉消费,激励客户介绍客户等等是直复式营销的永远的创意,也是直复式营销的成功的关键。

激励的设计和优化,需要直复式营销运营系统的支持,同时直复式营销系统也只有在反馈激励打动客户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更大的回报。

前面介绍的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直复营销的公司,就为此专门建立了两个专业部门,一个是激励的创意和设计部门,一个是测试部门,对所备选的直复营销活动的激励方式,首先进行局部的测试和优化,并获得可靠的数据后,正式开始营销活动。

一家有机食品销售的小型创业公司,开发一个集团用户,向这个客户的员工销售有机水果,一次获得30万元的销售,一单生意净赚10万,老板觉这是一个非常成功,也非常划算的生意。但是我们告诉她,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个错误可能导致她以后从这个客户身上,少赚10倍以上的终生价值。通过我们的激励策划,他们做了小小的改进,就获得了300万元的销售额,赚了100多万元,而且以后还可以持续地向这个客户的员工销售有机食品。

首先获取客户的数据,集团公司和员工不会自动地告诉你“我是谁”,获取客户的信息是需要代价的,需要激励的创意。老板设计了一个问卷调查,委托集团的后勤部门向所有的员工发放问卷,凡是填写问卷和个人信息的员工,都可以免费获得一斤的有机水果。你们如何回收获取客户信息的投入哪?随后马上对填写信息的人开展重复销售,在制定的期限内,订购水果提供半价优惠。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不但获得了巨大的利润,还清空了已经过季的全部库存。

如果传统营销就是“玩感觉的”,那么直复式营销就是“即玩感觉,又玩理性数字”两者相符想成。

当然直复式营销模式的成功还有很多因素,,而且以上三个方面的提升是永无止境的过程。但是三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只要超越竞争对手一点点,都会获得惊人的回报。

需要说明的,我们这里讲的直复式营销模式不是找一个数据库营销买一批数据,发一批邮件,有句话将“内因是决定变换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也只有具备直复营销的管理和数据运营能力的公司,才能用好外部的数据库营销公司,只有在成功的激励策划的前提下,外部的直复营销执行公司才能帮你赚钱,但是外部的直复营销执行营销公司无法帮助企业用好企业内部的数据,如何进行重复销售,除非你把你的核心数据交给外部公司。

还有,直复式营销不是传统营销的隔离和对立,而是传统营销自然的衍生,并通过多渠道的推广和销售,和基于营销数据的分析来提升传统营销的回报。直复式营销不但可以融合传统营销,还可以在各行各业,创立全新的商业模式,近几年出现的所有明星的商业模式,其营销创新最根本,最核心的部分一定是直复式营销模式。

新媒体运营激励方案篇5

【关键词】广播节目版权版权开发确权交易平台维权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

节目版权开发收益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广播电视机构经营收入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例如,英国广播公司(BBC)版权收益占到总收入的29%,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占比达50%。而在我国,大陆地区广告收入一直是各级广播电台的绝对产业支柱。2016年,全国广播广告经营受经济下行、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广告投放分流、新媒体巨大冲击及广告监管更加严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陷入收入下滑的经营困境。市场现状迫使广播行业寻找新的增长点。从理论上讲,节目版权资源是广播电视内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相较于电视节目,目前,广播节目版权开发收益在收入中的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也意味着重视节目版权开发的广播电台将牢牢掌握发展先机,在媒体融合发展时代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需求来看,传统广播的接收终端收音机已受到新兴媒体的冲击,用户对智能型终端的依赖性日益增强,音频网站、手机音频客户端、平板电脑终端、车载终端等对音频节目内容的需求日益突出。由于广播行业版权管理起步较晚,广播人在迈向节目版权开发这片“蓝海”的进程中步履维艰。

一、广播节目版权开发面临的困局

(一)普遍缺乏版权开发战略规划

当前,已经开展节目版权管理、节目版权开发业务的广播电台大多对版权开发没有清晰的顶层设计,版权确权及版权开发运营主体职责不明、责权不清,节目制作、版权管理、运营开发链条脱节等问题十分突出。导致传统的广播节目产能不能直接转化为新媒体音频版权产品产能,因此也就难以生产出丰富的、符合互联网等音频市场需求的内容资源。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版权管理虽然起步较早,2008年即成立了专门的版权管理部门,目前已经建立起贯穿节目生产全流程的版权管理体系,但因体制机制原因,版权开发的“临门一脚”问题尚未解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建台77年来积累了近100万条节目资料,每天生产播出300多小时新节目,这些节目资源中的绝大多数在满足节目制作和播出后即处于沉睡状态,其潜在的巨大增值空间还有待挖掘。

(二)节目版权确权工作面临历史欠账和现实难题两大瓶颈

长期以来形成的广播媒体版权管理意识薄弱、版权管理工作滞后,导致其库存的节目资料大多版权状况模糊不清,大量资料的版权信息残缺不全。媒体融合发展环境下,节目版权权利关系愈加复杂,除了广播播出适用“法定许可”制度,广播节目在网站、“两微一端”等渠道的传播及进行版权开发,均需事先取得节目中使用的各种作品权利人的许可,即对节目进行确权。由于广播节目版权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向权利人支付的确权费用也没有可参考的支付标准。

(三)缺少一个能满足广播节目传播方式多样化,满足参与各方资源共享、版权交易、版权保护等需求的广播节目交易平台

由于传统广播经营方式单一,广播媒体原有的地域传播的限制,广播行业一直未能形成全国性的节目市场,各地电台之间自发形成的节目交换、买卖也未成气候。为适应传统广播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情境下的节目版权开发要求,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必须搭建一个能实现节目内容多渠道分发,便于用户存储、检索、交易、结算、传送、下载和版权保护的交易平台。

(四)商业网站、内容聚合平台违法使用广播节目内容、直播流资源的情况非常普遍,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

生产广播产品的电台在音频内容制作方面有明显优势,掌握大量的优质节目版权资源,其享有的节目版权或邻接权受到的侵害却十分严重。例如:2016年,“考拉Fm”未经许可,擅自通过信息网络以直播或点播的方式传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6个频率的节目;“懒人听书”未经许可,擅自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名牌节目《商业传奇》《财富人生》《央广商学院》等。

二、广播节目版权开发摆脱困局的对策

(一)实施“一把手”工程,对节目版权开发进行全局统筹和战略规划

在媒体融合发展情境下,节目版权开发要成为广播媒体新的经营增长点,意味着广播媒体必须改变原有的内容生产方式,从传统的播出机构转变成面向多用户、多平台服务的内容供应商,这种战略转变只能在“一把手”的有力领导下才能实现。只有在战略上把版权生产、版权管理、版权利用、版权开发的产业链理顺,广播媒体才能确立自己在整个产业链条的定位,形成节目制作部门、版权管理部门、运营开发部门的良性互动机制,进而才能源源不断地生产优质内容资源,充分挖掘内容资源的价值,实现节目版权价值的最大化。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版权开发就是在全局战略统筹下的成功范例。BBC版权部门约有400人,介入版权生产、使用、经营、开发的全过程,具体职责有:第一,管理创意素材库,主要用于版权二次开发;第二,获得最新创意构想和全方位购买产品;第三,实现节目专家、技术专家、版权专家和商业专家的紧密配合;第四,负责运行从开发部提出开发项目到公众体验测试再到市场价值评估的整个版权开发程序。除此之外,版权部门还要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运营,包括标签管理系统、文件档案库管理和电子系统管理等。由此可见,版权开发涉及到媒体运营的方方面面,必须从全局的战略高度统筹版权开发。

1.打造精品内容

坚持用户思维、市场导向,全面整合队伍、技术、资源,突出声音特色,主动适配广播电台、音频网站、微信、微博、手机音频客户端等不同终端和应用场景,策划制作内容丰富多样、用户喜闻乐见、适销对路的优秀节目。在节目策划阶段,就应该考虑将在哪些平台上、以何种方式传播这些节目内容,节目中使用的素材的版权问题如何解决,把版权确权成本列入内容生产的总体成本之中。在节目制作阶段,应通过书面形式妥善处理与权利人的版权关系,打造出版权无瑕疵的精品内容。

同时,要注重对传统广播精品内容的多媒体运营。英国广播公司4频道(BBCRadio4)拥有《荒岛唱片》、广播剧《阿彻一家》、杂志型节目《女性时间》等多档播出时间长达几十年的王牌节目,由于其注重满足网络时代年轻受众的互动需求,着力挖掘节目品牌及主持人在互联网的影响力,上述王牌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仍然保持了良好收听率、强大影响力。

2.建立销售价格体系

由于广播节目版权交易量小,市场化程度不高,广播节目缺乏规范、统一、可参照的销售价格体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以每期几百元向地方台出售《海阳现场秀》节目,还曾将上个世纪50年代录制的话剧节目仅以每分钟1200元的价格出售给节目制作公司,但这些价格都不是经由一个严谨、审慎的评估体系形成的。价格体系是节目版权实现价值的必要条件,应该综合考虑人工、设备、管理等制作成本、确权成本、可能带来的边际效益、在不同的渠道销售、用于不同的用途、授权期限及使用地域等因素,同时还要兼顾内容的独创性、珍稀性,以此来测算并设计销售价格体系。

3.建产品评估机制

节目产品评估可以为策划生产节目、后续的激励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是提升广播媒体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应依据媒体融合发展需要,由单一的节目收听调查转变为跨媒体传播效果监测,全面采集节目产品在传统收音机端、车载终端、移动互联网终端、计算机(pC)端等多渠道、多终端的收听数据,建立以用户数据和营销数据为核心的全媒体传播环境下的节目产品评估机制。

4.搞活激励机制,激发创新动力

版权产业是基于作品的创作、传播和社会公众的消费而形成的一个产业,涉及了创作者、传播者和消费者三个主要环节。开拓节目版权开发这片新天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创作出高质量的节目产品,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人才创新的原动力是一个必须破解的命题。建议从经费预算或开发收益中预留奖励费用,量化细化考核体系,对在节目产品创作、收益方面取得突出贡献的主创、营销团队或个人进行奖励,除了薪酬外,也应考虑职级、精神等层面的奖励因素。上海广播电视台在激励机制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允许其下属的阿基米德Fm客户端管理团队持有公司30%的股权。

(二)进行精细化、集约化的版权确权

绝大多数广播节目在制作时会利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还会涉及到演播者、嘉宾等权利人,通过确权获得著作权人及邻接权人的许可,才能顺利实施节目版权开发。

1.新节目确权

所谓“精细化、集约化”版权确权,是指以个案具体目标为导向,根据利用方式限定确权内容,根据利润预估控制确权成本。在实施版权确权之前,版权管理部门应根据版权运营部门的明确需求,并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方案,明确:取得多大限度的版权或版权使用权(“限度”包括许可使用期限、许可使用地域、版权经济性权利13项权能中的哪项或哪几项、是专有许可还是非专有许可、是否可以转授权等等);如何支付确权费用;如何将取得的相应版权或版权使用权授权给版权运营部门使用等。

2.库存节目确权

各级广播电台在发展过程中还积累了大量库存节目,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拥有库存节目近100万条,但大多数节目版权信息记录并不完整。库存节目确权的特殊之处,就是需要通过回溯清理,对节目的版权信息逐一查遗补缺,之后才能开展后续的版权清算、确权工作。

(三)以中国广播云平台为依托,搭建广播节目交易平台

中国广播云平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媒体融合的重点项目,一期工程于2015年投入使用。该平台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智能检索等先进技术,建设基于全国广播电台互联互通的云采编、云媒资和云平台,面向广播行业、商业机构、个人用户提供资源共享与定制化服务。广播是地域性很强的媒体,依靠国家电台现有的强大技术平台搭建节目交易平台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在中国广播云平台后续建设中,可以考虑搭建节目版权交易系统,聚合各级广播电台可经营的节目版权资源,系统提供共享、互动、支付、版权保护等业务内容,为资源共享和版权交易提供展示平台和技术支撑。

(四)打击侵权盗版,维护自身权益,净化市场环境

1.由行业主管部门整顿市场环境

充分发挥中国广播版权委员会的作用。这一组织拥有100多个成员台,大家可以抱团取暖,积极倡导节目版权保护的行业自律,促请政府主管部门根据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严厉打击对广播节目的盗版、侵权等非法行为。

2.主动维护自身权益

如果对一些商业网站、内容聚合平台严重侵犯广播节目版权的行为不采取维权措施,将不利于广播媒体自己生产的内容发展壮大,不利于广播新媒体传播渠道的发展。2016年10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腾讯公司通过网络非法传播该台录制的《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节目提讼,此案为该台就著作权提起的第一例诉讼。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广播媒体版权维权应有战略统筹,原因在于:维权的目的是震慑侵权行为、维护自身权益,但在广播媒体自身新媒体传播渠道目前影响力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有效扩大优质节目版权资源的传播、覆盖和销售,还要综合考量节目传播与权利维护、行业发展与自身利益的平衡协调等因素。

三、结语

新媒体运营激励方案篇6

论文摘要:电视频道运营是电视业整体改革发展的基础,是电视机构整体运营、人才整合、资金流动、节目经营的基础。本文结合中国电视频道运营的现状,论述了构建电视频道绩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电视频道绩效管理的概念、目标、战略战术和电视频道绩效管理的激励机制,旨在为中国频道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和为中国电视业和电视机构的运营发展提供一点思路。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电视行业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我国共有2100家电视台3600多个频道,其中通过上星对全国播出的频道超过50个。电视台管理的理念也从过去单纯要求电视台做“党的喉舌”,到现在同时强调电视台的经济属性,即“两个效益”的协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媒体间竞争的加剧,大量同质化的频道和形式雷同的节目迫使各个电视台从频道资源的量的扩张逐步向分众化、专业化的方向转变。而作为产业集团中相对独立的电视频道如何去经营管理,更需要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绩效管理机制来进行评估和认定。所以,本文从电视频道运营入手,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绩效管理机制在频道运营中是如何发挥它应有作用的。

1电视频道运营的现状

所谓“电视频道运营”,就是把电视频道作为一个基本的经营单位和核算单位,相对独立地进行经营管理。具体来说,就是电视媒介经营单位根据电视的内在规律和电视受众的特定需求,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其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比较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受众群体的需要。

中国电视频道运营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1995年11月30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四套加密卫星电视频道,分别以播出电影、文艺、体育和少儿、农业、科技、军事等专门节目为主,这标志着我国频道运营的大幕正式拉开。接下来,随着1999年中办82号文件的出台以及2001年年中广电总局关于“无线、有线合并”通知的下达,我国的频道改革制不断深入,频道制运营成为了我国电视业的主流。我国电视频道在电视台(产业集团)中扮演角色也从最初的节目展播平台演变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这主要表现在,最初只有电视台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营单位,电视台内部实行中心制,如总编室、新闻节目中心、文艺节目中心等,这些中心与台之间不能以独立的形式存在。频道出现后,成为节目的亮相舞台:“节目─台─观众”变为“节目─频道─观众”,这就要求频道成为节目制作和市场运营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由于频道既独立于台,又高于栏目,体现鲜明的电视品牌特征,这就使得频道走上完全独立的道路,成为最为重要的电视经营资源。

2建立电视频道绩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总体上看,我国电视频道运营还只是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由于我国广播影视长期以来实行计划事业型为主的体制,我国的电视媒体的管理上往往表现出粗放式随机性的特点。表现在频道经营管理上就是,频道的整体定位还比较模糊,缺乏对今后发展的长期规划;不计运作的投入与产出,不认真体察与研究观众的收视期待,更不会细致评估传播或者宣传的实际效果,简言之,就是管理缺乏系统性、经营缺乏计划性、决策缺乏科学性、生产缺乏合理性。要改变目前的状况,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要期待相关的法规与政策的调整与跟进。从微观角度讲,特别是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的电视频道的内部运作来说,就有必要以一种精细化的管理代替先行的粗放性管理。绩效管理体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控制手段,它将已发生的结果或者行为和预先确定的目标进行对比,来判断现状的好坏,供管理者采取下一步管理活动提供分析决策信息。可以说,进行绩效管理与评估是电视频道在寻求精细化运营管理的最佳选择。

当前,整个广电行业正在进行“制播分离,转企改制,三网融合”等一系列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大变革,这种变革命不仅包括内容和技术层面的调整创新,还包括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上的变革转型。据悉,继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制播分离方案获得批准之后,湖南广电集团,山西广电总台也递交了各自的体制改革方案。实际上,管理是个复杂的体系。其中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流程优化和成本核算,对于广电行业时下的发展尤为重要。作为基础管理的一部分,绩效管理与上述各个环节都有很强的关联度。因此,本文下面从绩效管理这一话题入手,管窥广电业管理水平领先者之秘诀。

3健全的绩效管理机制助推电视频道快速发展

当前,80%的电视台经营得不好的根源在于缺乏健全的绩效管理机制。通过研究发现,从国内排名靠前的媒体集团到地市级媒体平台,很多媒体都有过聘请管理咨询公司做“外脑”的经验,但是管理变革能达到什么效果和程度,则不尽相同。就绩效管理而言,笔者觉得,“一定要先从战略管理入手,然后做组织架构,最后才是绩效管理。战略是方向,组织架构决定了在怎样的组织基础上运作,最后才是把组织目标分解,分级进行考核”。现代管理理念也认为,明确目标与责任是提升执行力的首要条件。只有目标层层分解,考核层层落实,才能最终形成全员绩效管理。

3.1绩效指标要体现战略战术

管理学上,绩效管理是包括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在内的一个闭环系统。作为绩效管理流程中的一个环节,绩效目标如何制定是技术,也是艺术。绩效目标的制定源于对未来发展的判断,绩效目标怎么定,看情况,看基数,看增长。我们用电视广告营收目标举例,“每个城市的经济结构不一样,关键要看两个数据:当地消费水平和人均消费量,以及电视媒体在本地的市场份额。”我们制定指标一定要上下沟通,不能强迫,要告诉电视从业人员绩效指标制订的利与弊,权利不到位给权利,资源不到位给资源,激励不到位给激励,给他们支持。指标一旦制定,就不会情易改动。考核指标的确定对电视台是把双刃剑,是广电业绩效管理的难点。比如,频道一般用收视率进行考核,但是广告营收和节目制作是分不开的,联动指标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出现一线(节目制作部门)指责二线(广告经营部门),二线指责一线的情况。笔者所在的天津电视台改革前的情况就是如此,“搞经营的搞经营,做节目的做节目,各管各,内部经营出现扯皮的现象。后来电视台请来了咨询公司指导管理变革,首先对台里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将原来以功能划分设置的新闻部,文艺部,专题部,广告部等各部门,改成了各专业频道,,节目购销公司,技术中心,广告经营中心。在绩效考核上,对频道内的节目生产部门按照收视率,市场份额和广告承载三项指标进行考核,收视率,市场份额以及广告承载各部分的比例分别是50%,20%,30%。组织架构和考核指标大大提高了经营和节目生产部门目标的一致性和积极性。同其他台一样,天津电视台对频道既有收视率考核和市场份额考核,也有广告承载和互动协作的考核。今年1-10月份,天津电视台自办节目在当地的市场份额位居省级以上城市台前十名,天津电视台一直以来倡导的“媒体资源价值最大化”的理念和“整体作战”的思路,并有一套完整的目标管理,绩效管理规范来保证。具体到执行当中,月度考核只考核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季度考核考核的是整体作战,互动协作的情况,会有广告经营支持奖,活动冠名奖等,年度考核则主要考察广告承载,频道在广告经营上面做了多少贡献,包括自办栏目承载了多少广告额,创收了多少利润。采取“加权打分”的方式,把收视指标,经营指标,管理指标等各类指标联动起来。注重收视,就把收视的指标定得高一些,注重利润,就把收视的指标定得高一些;注重利润,就把利润的权重定得高一些。此外,电视媒体毕竟有其特殊性,对于具有政治导向性的新闻节目,就不能简单地用收视率和广告指标进行考核。对此考核制度的总原则就是“导向金不换,收视硬道理”,对所有节目实行“导向一票否决制“。据了解,大部分电视台对于新闻内容都没有硬性的考核指标,大都采取了“一票否决制”的考量方法

3.2绩效管理要帮助员工完成任务

绩效管理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也不是简单的激励,而是为了帮助员工有效地完成任务。如果只问结果而不管过程,往往会使得下属无所适从。每个员工都要有一本绩效考核手册,到年底竞聘时,考核达到良好才有竞聘的资格,达到优秀的才有竞聘的条件。对部门考核则全是硬指标,完成了指标的120%是优秀,100%-120%是良好,100%是合格,100%以下就是不合格。湖南广电集团采取了一种取巧的办法。完成了广告任务,频道能拿到50%的收入,集团拿到另外的50%;而任务以外的部分,频道可以拿到70%至80%,其余则归集团。至于任务的制定,则要考虑来年的资源情况,当年的完成情况,并给足发展的后劲。除了常规的绩效考核,电视台还可出台名目繁多的管理办法对频道和栏目进行考核。举例来说,天津电视台就出台了《频道考核管理办法》,《节目经费管理办法》《天津电视台创意奖管理办法》和《栏目警告和推出管理办法》。栏目做得好就追加经费,表现差就适当删减经费,减到20%就打住,减经费不是目的,即使栏目触碰到底线,也不会马上拿下,还会有两个月的考察期,目的都是为了鞭策和激励后进,帮助员工完成工作任务。

3.3薪酬激励是绩效管理的关键

任何一个绩效考核体系都是和薪酬挂钩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的努力获得应有的回报。薪酬激励是绩效管理“计划─实施─检查─激励”管理循环中的最后一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薪酬激励的结果决定了新一轮绩效管理循环的效果和质量。在薪酬体系上面,要尽量做到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两个原则。笔者认为,可以确定“整体薪酬,为岗位付薪,为绩效付薪”的薪酬管理理念。整体薪酬,就是每月所有职工的薪酬总额与频道当月的总收入挂钩,即每月的薪酬总额是当月收入的一定比例。这样,薪酬总额总是随着总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收入增加,则当月的薪酬总额就增加,总收入下降,则当月的薪酬总额就随之下降。为岗位付薪,是指薪酬分配的依据之一是岗位,分配上不看学历,不看资历,不看职称,只看在什么岗位上,岗位的重要性是决定职工收入高低的重要因素。为绩效付薪,就是要彻底改变“大锅饭”分配模式,频道的薪酬总额由频道的总体绩效来决定,部门,栏目的薪酬总额由部,栏目的绩效决定,个人的薪酬由个人的绩效决定。具体操作起来,每个月初,频道首先根据各栏目在上个月的收视排名和收视率核算出各栏目组的绩效考核系数。具体办法是,若实际排名和实际收视率达到或超过目标,则绩效考核分配系数为实际收视率/指标收视率(大于1);若实际排名和实际收视率只有一个达到或超过目标,则绩效考核分配系数为1;若实际排名和实际收视率均没有达到目标,则绩效考核分配系数为实际收视率/指标收视率(小于1)。频道总监可以根据薪酬总额,各部门(栏目)的绩效考核系数以及各部门(栏目)的岗位设置情况,将薪酬总额一分不少地分配到每个栏目,栏目负责人再将员工的考核情况换算成岗位薪酬,分配到每个人员。这种薪酬分配办法使得每个部门和栏目组的负责人和员工不仅关心本栏目的考核结果,更关心本部门或其他频道的考核结果。这是因为,在频道薪酬总额不变的前提下,如果一个部门或栏目的绩效考核结果与上月相同,但其他部门和栏目的绩效考核结果与上月相比都有增加,那么该部门或栏目的薪酬总额一定会下降。即使所有的部门和栏目的绩效考核结果都增加,增加最少的部门和栏目的薪酬总额也会下降。这样频道上下就形成了“不进则退”和“进步慢也是退步”的意识和理念。采用这种绩效管理的激励性作用,可以体现出来栏目与栏目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职工个人之间你超我赶,一种积极进取的频道文化氛围。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任何组织只有不断新陈代谢,才能发展。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体制,让“人才能流得进,庸才能流得出”,保持流动的机制,激励在岗人员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努力工作,电视媒体才能更好地发展和稳定。而对于电视频道经营者来说,只有不断实践并探索全新的绩效管理的方式,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员工工作质量,才能提高电视媒体的整体绩效,使我国电视媒体在世界媒体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志刚,《当前中国电视媒体的三大缺陷及对策思考》,中华传媒网,2004-4-29.

新媒体运营激励方案篇7

关键词:高速公路;营运公司;青年集体;执行力;方案

1提升执行力的现实意义

高速公路营运企业为了满足营运环境和营运工作的需要,企业员工以青年员工为主。根据团中央的定义,35周岁以下员工比例在60%以上的集体,称之为青年集体[1]。因此,把青年集体作为研究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企业执行力的范本,具有现实的意义:第一,高速公路营运企业,以青年员工为主;第二,高速公路营运企业青年员工个体,最容易受彼此的行为互相影响和约束,企业的执行文化对他们影响最大;第三,执行力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青年集体的执行力,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影响执行力因素分析

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机制,必然由生理、心理、认识和有意行动四个子系统所构成[2]。由此推论,青年人的生理决定着青年特质;在企业特定环境中,青年员工的心理决定着其工作满意度,青年员工对企业的认识,决定着其企业认同感;青年员工的有意行动,决定着其团队协作水平。本文把影响青年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划分为青年特质、工作满意度、企业认同感、团队协作水平等四个维度,通过调研发现,高速公路营运公司青年集体在主观能动性上表现在重物质、轻奉献、企业认同感不足、工作满意度较低、团队协作出现薄弱环节等问题,影响青年集体的执行力。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主观能动性。

对影响执行力的四个重要要素进行细分后发现:第一,在执行文化方面,要明确企业精神等核心价值观和营造企业的执行氛围,这是提升企业执行力最根本、最基础的因素;第二,在制度建设方面,制度的制订要有依据,执行力要有标准,制度化,也要制订激励性的制度,尤其是制度是否可具操作性,能否完整地实施,也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执行力;第三,在组织结构方面,组织的构建,要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执行力,部门的设置、划分要清晰、明确,部门职责、岗位说明书要适应执行力;第四,公司领导方面,主要体现在公司领导自身的能力和行为对员工执行力的影响和作用上。

3提升青年集体执行力的方案设计

通过分析青年集团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及青年员工的特质,下面,本人结合在共青团的工作实践,通过设计针对青年集体的企业执行文化建设的路径和载体,探讨高速公路营运公司青年集体提升执行力的方案。具体如下:

(一)建设青年员工职业发展导航,明确工作目标和职责

员工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不明确,是影响其工作主观能动性的一个原因。因此提升其执行力,应从建设青年员工职业发展导航开始,对员工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发展性的培训教育,进一步帮助员工把个人兴趣、志向、专业和企业的需求、规划、职业发展道路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符合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又符合企业青年个人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条提升青年员工执行力的有效途径。方案设计如下:

1.入职培训。“新入职员工培训”项目可以建立员工培训基地,每次集中培训期限为7-14天,包括半军化管理、职业发展交流、个别访谈、同行业参观交流和拓展训练等多种形式,使入职培训率为100%。

2.岗位提升。培训内容包括“岗位再提升班”培训、九型人格与性格领导学培训、各类管理学培训等;一些专业技术,比如机电维修岗位等,可以通过开展传、帮、带的导师带徒制,比如每周四晚进行为期两小时的集中培训,对维修人员技术进行岗位提升。

3.民主参政。通过办公oa网、微信群、QQ群论坛等渠道全面公开司务内容,开辟司务会议题搜集平台,公布总经理(书记)感言、总经理(书记)碰头会议纪要、日常工作讨论等等内容,为青年员工提供共同参与管理的平台和机会。

4.竞争上岗。针对部分出现空缺的管理岗位,可以通过公开、公正、公平地组织实施竞争上岗。

(二)运用现代媒体工具,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影响执行力的第二个因素是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协作,关键是信息分享平台和企业资源的共享。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媒体对青年员工的影响非常深刻,青年员工感叹“时间都到手机里面去了”。因此,加强青年集体的团队协作能力,必须运用各类媒体对信息进行整合,对资源进行共享。为此,加强团队协作、提升执行力的途径,既要注意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也要注意利用互联网、自媒体等新兴媒体,整合资源和信息,以有形化的载体向青年传递团队协作的氛围。方案设计如下:

1.企业内部oa网、微信群、QQ群、微博。针对青年员工的特点,一是要为员工提供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平台,促进青年员工在信息和思想交流中,提出自身的诉求并得到解决;二是可以定期社会的热点问题以及青年员工感兴趣的话题,引起他们的热烈讨论,在讨论中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团队观点。

2.开通企业微信公众号。对关注企业微信公众号的员工予以考核加分,激励广大员工关注。版面上,可以开设公路动态、互动地带、有奖竞答、服务平台等栏目,使全线员工不必奔赴管理中心就能及时掌握信息要闻。互动地带栏目还可以定期邀请各中高层管理人员、优秀员工代表进行现场访谈。

3.企业内刊。每月编辑、发行一期电子版企业内刊,开设综合报道、营运一线、青春风采、员工论坛、时尚地带等栏目版块,向企业青年员工传递企业经营发展情况、企业理念和文化建设。

(三)开展面对面思想交流,提升公司领导影响力

公司领导与员工的面对面交流,可以满足企业青年学习交流提高、消除思想困惑、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需求;同时传播当代管理思想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培养青年员工的研究兴趣和学术教养。方案设计如下:

1.青年学堂。建立企业青年学习制度,邀请专家学者、培训讲师与企业青年员工进行交流和探讨;与大学合力开办学历班,提升青年员工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解决执行力薄弱环节的“人”的因素。

2.日常非正式交流。公司领导深入一线、基层单位,和员工面对面交流,比如“总经理(书记)与您面对面”互动活动,与广大青年员工进行工作、生活、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沟通,为提升青年员工执行力身体力行。

(四)树立榜样示范和荣誉激励,激励青年员工爱岗敬业

搜集和挖掘企业的经典故事、典型人物,对其事迹进行宣传。方案设计如下:

1.重大典型宣传。举办“身边的楷模”事迹巡回宣讲活动,在企业青年中形成学习好榜样、争做新贡献的良好氛围。

2.评优表彰。在提高青年员工主观能动性,提升其执行意愿方面,奖励制度有着更加深层次的作用。可以通过定时或不定时的业务考核,对出类拔萃的杰出员工,及时进行包括评优表彰、岗位晋升、外出培训考察等等的奖励。

(五)营造执行文化氛围,加强企业文化陶冶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促进企业管理健康、高效发展。如果说,企业管理是一个人的身躯,则企业文化是一个人的灵魂。因此,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方案设计如下:

1.宣扬企业精神。把企业精神和企业目标结合在一起,分解到各部门、各收费站。员工在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用奖罚制度的形式,把员工对企业精神的理解和执行情况进行固化。

2.开展文化活动。突出特色,围绕经营管理核心内容,策划、开展“企业文化周”活动,以活动带动培训,以培训促进业务。

3.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组织青年开展“编织爱心围巾”活动,让贫困山区儿童在寒冷冬天多一件防寒物品;组织青年员工到光荣院慰问孤寡老人,点燃青年员工的爱心火焰,让他们更加懂得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4.运用情感感召。定期开展各类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活动,如三八妇女节知识竞赛、外出参观学习、五四青年歌唱比赛、春节团拜会等,凝聚员工向心力和归属感。

5.紧扣员工需求,深化贴心服务。通过组织开展“幸福牵手”、“团购商品房”、“你的心事有我听”等活动,拓展青年员工的交际面、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解决住房难题等。

(六)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制度执行力

制度管理方面,应伴随企业的管理行为、管理流程和管理技术不断更新和创新,构成一个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管理流程紧密相联又相互促进的完整体系;体现了管理受控、流程合理、持续改进的原则,保证了制度执行力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新媒体运营激励方案篇8

初中政治教学教学要素教学过程

笔者多年从事初中政治教学工作,对政治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制约政治教学成效提升的主要方面还是在于教师的因素,部分教师的创新思维不够开阔,对新课程理念领悟不够深刻,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以及教学空间拓展等方面上有待于提升。本文主要针对笔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效开展简要论述。

一、发挥情感因素作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深有体会,师生之间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增强师生教学互动的默契性,而且可以深化教学理解,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观点,政治学科更是如此。针对这一特点,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兼顾学生的情感因素,将其作为营造和谐教学氛围的重要途径。首先,笔者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耐心细致的和蔼态度,对于学生提出来的问题都是耐心解答,从不训斥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其次,在教学中,笔者还运用激励手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尤其是对于一些后进生,他们在其他学科往往会因为成绩的滞后而产生自卑心理,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进行激励,多创设一些机会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另外,在教育教学中,笔者还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如针对学生在心理障碍方面的问题,及时予以心理辅导,和学生谈心沟通,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政治学习活动之中。

二、体现信息媒体作用,丰富课堂教学过程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教学手段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手段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初中和政治教师应当抓住这一契机,将多媒体手段作为提升政治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笔者在教学之余,强化了对多媒体手段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以多媒体手段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首先,是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政治教学中,如果采用空洞的口头说教,学生难免会产生枯燥感,教师如果在教育教学之中加入一些生动的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内容时,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播放了一段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短片,讲述的是一位苏州青年乐于助人的事迹,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效果就较好。其次,多媒体手段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教材之中的教学信息毕竟是有限的,难以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此,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手段的拓展作用,向学生补充大量的教学信息,让教材变得更加生动丰满。如教学《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内容时,笔者向学生播放了《改革开放30载》专题片,学生通过视频资料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丰富了教学过程。另外,在一些教学情感较为丰富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氛围的营造与熏陶,如教学《放飞理想立志成才》时,辅之以《我们明天更美好》优美的旋律,学生受到的情感震撼更加强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探究自主学习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已经具备了较为独立的思维能力与强烈的参与意识,教师不能单纯地将学生当作教学灌注对象,要注重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笔者主要开展了探究合作为主题的教学模式尝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给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了让学生的合作效果体现出来,笔者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明确牵头学生进行组织,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将教学活动围绕着一组思考题开展,教师点拨启发,最后还要进行汇总与梳理,完善教学成果。例如在教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笔者摒弃了以往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探究题:“(1)在我国,消费者具体可以享受那些权利?(2)我国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建立了那些组织?(3)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采取什么方式维权?(4)公民在享有权利时还要履行什么义务?”引导学生结合补充的教学案例进行探究学习,在关键环节进行难点点拨,依靠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实现了教学目标,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建树学生身边榜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学成效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学案例与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到教育成效的空洞。为了深化对学生的教育成效,笔者主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有意识地选择一批典型,通过在学生中建树典型的方式发挥引领作用,让学生学有目标。例如,在教学《好习惯受用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优良的意志品格》等内容时,分别在班级学生中选择一名在这方面做的较好的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号召学生向他们学习,在班级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深化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实践证明,远离学生生活的榜样所产生的示范作用,远远没有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典型发挥的作用来得大。笔者通过选树学生身边典型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内在要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五、组织主题实践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

初中政治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活化,以创新的教学模式来促进教学成效提升,其中演讲、辩论等都是较为有效的途径。例如,在教学《胸怀全球迎接挑战》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青春激情,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笔者在教学之后组织了《我们是跨世纪新一代》专题演讲活动,学生们在演讲活动中释放了青春的激情与活力,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再比如教学《和父母平等沟通》之后,部分学生就与父母沟通的方式等问题产生了分歧,对此,笔者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辩论,通过辩论,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了父母对子女的爱,让学生明白,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成才,教育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正确对待与父母的关系与沟通交流,在辩论中明晰了思想,纠正了偏颇,深化了教学成效。

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新媒体运营激励方案篇9

一、传媒集团凸显公司治理隐忧

近两年,国内上市公司频频出事、丑闻不断,先有中国航油、创维数码,后有伊利股份、健力宝及四川长虹。其时间上有些巧合,但从公司类型及出事原因看,却有惊人的相似――问题都出在公司治理机制上。传媒业也没能幸免。从广州日报黎元江贪污受贿腐败案到“北青传媒”高管被拘事件,都暴露出传媒集团在公司治理上隐忧重重。

谁来监管黎元江

黎元江一度曾是传媒业声名显赫、叱咤风云的“明星”人物,被称作中国报业第一人。在他的领导下,《广州日报》由原来的10万份发行量、3000多万的固定资产,发展成为163万份的发行量、40亿总资产的巨型报业集团。其发行量在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排第二,仅次于《人民日报》。

但正是这个从报社总编辑走向广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宝座的人物,在掌控广州日报社十多年的时间内,收受他人财物33万元、美元1.9万元、港币1万元,最后因“严重的贪污受贿腐败行为”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10万元人民币。

黎元江的悲剧,很容易让人想起、、、等一批贪官纷纷落马的现象。分析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腐败分子不能坚持党性原则、不能洁身自好等个人道德因素自然不能忽视,但这些个体原因却无法解释为什么腐败行为会接二连三地出现?为什么黎元江能权倾一时惟我独大?为什么黎元江能毫无顾忌地挥霍公款?为什么黎元江能明目张胆地收受贿赂?谁来监督这个广州日报的“no.1”?显然,黎元江案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制度性原因――虽然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是国内第一家传媒集团,但它并没能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规范的治理结构及治理机制。特别是报社领导层权力过大,但却没有相应的监督机构与约束机制。假使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有健全的监督机制,有完善的财务制度,有严格的审计程序,有科学的考核方法,黎元江的悲剧应该不会发生。

“北青传媒”事件说明了什么

“北青传媒”首开内地报业境外上市之先河,展现了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作的无限希望。然而,“北青传媒”上市不到一年,却出现了业绩狂跌、股价下滑、丑闻缠身的状况。“北青传媒”2005年中报显示,200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8%,其中广告收入下降36.9%,净利润大幅下跌99.76%。同时,由于公司管理层6名经营管理人员接连遭到司法部门的刑事羁押,公司股票10月3日在香港股市停牌,停牌前报收于13港元。

不可否认,“北青传媒”上市对内地报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5年《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分析,“北青传媒”成功在香港上市,成为首家境外直接上市的内地传媒企业,为开辟安全的融资渠道取得新突破。但“北青传媒”上市后出现的一连串丑闻,不得不引起业内冷静的反思。

上市还不到一年的“北青传媒”不仅业绩大幅下滑、股价大跌,更出现了管理层涉嫌违法的事件,这不能不令人为其扼腕叹息。应该说,作为内地媒体到海外上市的第一家公司,不论是国内传媒业还是香港市场都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传媒集团做大做强的目标,更希望它能走出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的公司a股化的阴影。但“北青传媒”的这几位高管不是顺势做好公司,给投资者以优厚的回报,而是将公司上市视为“圈钱”与“上市公司利益个人化”的大好机会。就个人利益而言,他们达到了目的;但从公众利益而言,他们丧失了基本的商业伦理,将会对其他传媒集团到港上市造成信任障碍。“北青传媒”事件说明,虽然“北青传媒”按照上市公司要求,建立了一套公司治理结构,但其监督机制极其薄弱,监督作用普遍缺失,公司治理结构成了一个空架子。

二、传媒集团公司治理的四大“死穴”

传媒集团公司治理,是对传媒集团的舆论宣传、经营绩效进行监督与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治理的目标不仅要提高传媒集团的经营效率,实现治理绩效的最大化,而且要保证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实现决策层、管理层、监督层相互制约,从而保证传媒集团决策的科学性,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中国传媒集团经过近十多年来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传媒市场已初具规模,传媒集团经营运作框架已基本构成。但从“黎元江案”及“北青传媒”事件不难看出,国内传媒集团虽已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甚至已在港上市,但毋庸讳言,在国有产权制度没有进行根本性改革的情况下,这种治理结构虽不同于传统治理结构,但与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仍相距甚远。多数传媒集团实际上是“翻牌公司”,挂牌之前与挂牌之后,集团体制、经营机制、报纸质量、广告收入和发行量均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可以说,目前中国传媒集团内部治理结构还很不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传媒集团在公司治理结构及治理机制上还存在一些“死穴”。

1.管理者选择机制先天不足

以黎元江为代表的传媒经理人,大多是第一批引领传媒改革潮流的人,他们观念超前,具有市场意识,在媒体成长中功不可没。黎元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撰写过多部专著,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能力,不到40岁就被提拔为《广州日报》总编辑(属厅局级干部),开中国媒体圈年少居高位之先例。众所周知,传媒属于智力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本的作用显而易见,而一位既懂经营、又熟悉业务的管理者更是至关重要。可以说,每一家成功的传媒集团都深深打上了其掌门人的管理风格与个性烙印。

在中国,传媒集团治理结构使管理者在经营上拥有越来越大的实际控制权。因而,传媒集团各级管理者经营管理能力的优劣,也就越来越影响到传媒集团的风险状况与经营效率。管理者好的决策可以增加盈利,错误的判断与决策将增加风险,并可能导致传媒集团面临灭顶之灾。所以,如何选择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如何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至关重要。一个适当的激励与监督机制固然能促进管理者努力工作,但解决不了管理者的经营能力与水平问题,因为它不能使一个平庸愚笨的人具有当管理者的资格。由此可见,在传媒集团经营中应该有一种机制,保证真正有才能的人去当管理者。这一机制就是管理者的选择机制。

虽然传媒集团现行的治理结构比传统新闻单位的治理结构有了很大的改进,但管理者的选拔机制却始终没有改变。新闻单位管理者过去是国家(政府)通过行政程序来任命的,目前治理结构中行政干预最主要的手段,还是对传媒集团管理成员的任免权。从表面来看,国家(政府)是传媒集团的资本所有者,拥有传媒集团的投票权、监督权、重大决策权以及经营者选择权,是符合传媒集团治理结构最优安排的效率原则与本质要求的。但是,政府是一个特殊的资本所有者,其资本所有权的职能要由政府官员具体行使;政府官员拥有传媒集团经营者选择的实际投票权,但这样的投票权实际是廉价投票权。因为官员与资本家不同,他们有权选择经营者,却不必为选择不当的后果承担责任。

2.管理者激励机制扭曲

在中国,除了物质利益上的激励,“官本位”对于传媒集团的各级管理者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传媒集团的管理者各有相应的行政级别,不同的行政级别控制权大小不同,收入与待遇也不一样,特别是依据控制权获取的额外收益更是相差悬殊。因此,与西方传媒集团经营者想成为资本家相反,中国传媒集团管理者都想当官(当然,“官本位”激励的本质仍是物质利益上的)。不过,在中国,行政干预使传媒集团经营目标发生偏离,管理者的业绩很难评估,导致管理者的升迁缺乏客观标准。而且管理者选择机制先天不足,使管理者的选择者没有内在压力去选拔优秀的管理者,因而各级管理者依靠手中的实际控制权获取非法控制权收益的同时,向上级经营管理者与政府官员行贿就成为不断升迁的捷径。可见,在现行治理结构下,“官本位”的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扭曲的。

如果传媒集团的管理者是由政府官员而非资产所有者选择的,而政府官员有权选择却无须为此承担责任,那么他们就没有适当的动力去发现和任命有能力的人当管理者。另一方面,良好的业绩并不能保证在位管理者能一直干下去,管理者也就不可能有长期的激励精神,他就没有必要为“老板”卖力。

在国有独资的单一产权结构下,由于传媒集团的所有者缺位,加上激励机制薄弱,使管理层容易出现内部人的自利行为。这主要表现为管理层在决定传媒企业发展、经营和分配等重大决策时,出现个人独断现象,经营行为短期化,过分的在职消费以及工资、奖金等收入增长过快,侵蚀利润等。此外,管理层还可能利用行政上的超强控制,将经营性亏损推脱为政策性亏损,由此转嫁自己的风险与责任。

3.治理结构形同虚设

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其治理机制是否健全完善,直接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为了防范上市公司的委托风险,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应建立起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集体决策、可追究个人责任的董事会议事制度。并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对企业财务和董事行为进行监督。“北青传媒”在上市前曾公开表示,公司在中介机构的帮助下,已对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进行了改选,重新修改了公司章程,充实了具有媒体采编和经营管理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建立并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但事实上,作为上市公司的“北青传媒”,其公司治理明显存在信息披露不足、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据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公司副总裁钮明任职北京青年报社《北京青年周刊》主编、出品人及事业单位法人代表的同时,还是一家私人公司北京京城报业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大股东和法人代表,持有该公司50.1%的股份。这家公司与“北青传媒”广告部门业务往来非常密切。“北青传媒”上市后,有关文件并没有对这些情况进行披露。

2005年6月,副总裁郑谊被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反贪局带走,之后被正式批捕。对此,“北青传媒”没有披露任何消息,而且在2005年8月公布的中报里也没有任何显示与披露。2005年9月,副总裁钮明也被带走“协助调查”,“北青传媒”仍然没有披露任何消息。这两人都是“北青传媒”的高级管理人员,公司却只字不提,拖延达三个多月,直到被媒体揭露后才公告。

虽然目前国内几家传媒上市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的要求建立起的法人治理结构,比一般传媒集团治理结构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其相应的治理机制也不够健全。

4.监督机制弱化

黎元江的贪污受贿行为,如筹建广州记者乡村俱乐部买地时收受贿赂3万元,购买印刷机生产线时收受贿赂美金1.9万元及港币1万元等,诚然与其私欲膨胀、道德败坏相关,但也是报业产权制度不清、缺少监管结下的恶果。

改革开放以前,新闻单位治理结构中的监督机制应该说是有效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原有的监督机制受到冲击,而适应新形势的机制尚未健全。因此,我们更应该假定人是“经济人”,具有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倾向。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经济人假设”是主流经济学的一切理论推导和政策选择的基础和分析起点。该假设认为,在市场经济社会,人都具有利己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力,这意味着人们普遍存在着尽可能增加自身利益的愿望和行为。

现行传媒集团被赋予了更多的经营决策权,而其内部人控制的治理结构中,传统政治化的监督机制削弱了,而新的资本化的监督机制尚没有建立起来,监督机制的弱化,也给黎元江等人的腐败行为创造了条件。目前传媒集团里普遍存在的是非资本所有者的监督,这种监督权叫做廉价监督权。拥有廉价监督权的内部与外部监督者如果进行严格监督,固然也能增加传媒集团的利润并降低传媒集团的风险,但并不能从中增加自己的收益与效用,因此期望这些监督者努力工作,是不符合“经济人假定”的。从经济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假定出发,拥有廉价监督权人的最优选择是,放弃监督权并与经营者合谋串通,结成利益共同体而损公肥私。据此,我们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传媒集团模拟现代法人建立起来的内部治理结构约束力不强,监督效果难以达到期望水平。

(作者单位: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

参考文献:

高明华:《权利配置与企业效率》,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李健:《公司治理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卢昌崇:《企业治理结构》,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新媒体运营激励方案篇10

一、明确办台思路,找准经营管理的发力点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审视媒体,其生存之本必须要赢得两个市场,一个是受众市场,一个是广告市场。要赢得这两个市场就必须要有好的媒体产品和好的媒体经营。所以,我们着重确定了这样的办台思路:新闻立台,经营铺路,管理先行,有效监督。 1.新闻立台,经营铺路。 以节目推动经营是赢得受众的第一步,目标是占领受众市场。我们以新闻节目、新闻专题构筑全频道的节目主框架,通过消息传播、背景宣传、深度报道、信息服务、咨询对话等多种形式来确立新闻频道的权威性、多样性、可听性,从而进一步细化受众市场,为经营方向的确立找准坐标。 做好经营这篇文章,批准切入点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运作之初就确立了依托节目开拓广告市场的大方向,然后,通过开办一些有针对性的节目。吸引更加细分化的专业受众,吸引面向这些受众的广告投入,对启动一些专业广告市场效果明显。

随着广告市场的发展和客户要求的提高,对广告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把价格战略放在其次,而是把全方位的专业服务付诸实践,目的只有一个,为客户创造效益,让客户对广播的投入实现连续性和最大化。 2.管理先行,有效监督。 确立规则,制定标准,强化日常管理。完善运作流程的规章制度,强化广告经营的日常管理是广告经营的必修课。面对广告经营牵涉面广、工作接点多、业务流程长、往来金额大等特点,制定了三级管理(主任、副总监、总监)、四级监听制度(广告审查员、专职监听员、主任、副总监)。

我们一方面围绕外部环境制定媒体自身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是在总的原则框架内确立我们自己的各项竞争规则,并不断使之适应时展的步伐,从而释放出媒体应有的政策效应和机制效应,达到更加有利于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平衡。

二、注重策划及服务理念

现代营销学讲求双赢原则,随着媒体和企业经营的双边成熟,广播媒体必须改变过去被动接受、参与意识淡薄的状况,因为企业的广告行为已日趋规范,他们期待寻找理性的、可以带来更大利益的合作伙伴,人情投资已属例外。这就要求我们的广告从业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帮助企业出谋划策,改进服务,使媒体和客户同时受益。为此,我们不但坚持将广告当节目来做,视之为传播艺术;而且坚持个性化广告,充分理解客户的特殊需求;第三,坚持感情的交流和互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创意水平。

语言、音乐、音响是广播广告的三大要素,如果利用不好就会造成形式单调乏味、内容空洞、情节虚假、比喻不当、思维不连贯的后果。这就要求广播广告的创意人员多借鉴其他媒体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媒介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思考,逐步提高创意水平。例如,我台在“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税法宣传月”“非典时期”“非典之后”都创制了一大批有着新鲜创意的公益广告,受众喜闻乐听,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肯定,而且经济效益也逐渐显现。

2.重视文案创作

广播媒体的广告文案带有该媒体的个性特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面对如林的媒体,广告主更愿意选择能针对其特点,提供成熟的文案,有着明确投入产出分析的合作伙伴。为此,我们对每一个新开发的客户都尽心尽力创作文案,而且往往提供三份以上的不同创意方案。无形的听觉因素变为直观的文字表现,使客户对预期的效果有一个更全面的感受。同时也表明我们的诚意,为进一步合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3.加强整体策划 可以说,广播广告经营还停留在各自为战的阶段,不利于广告经营的长远发展。我们要逐步建立起一个全面的广播广告操作平台,制定统一可行的经营策略,采取统一策划、各个击破的广告战术。甚至可以实现全线连动,地毯式推进,轰炸式播出,充分显示广播广告的优势。

4.大力推广社会化活动

广播电台举行社会活动户外SHow,有着其本身独特的优势。通过举办各种类型,大大小小的广播社会活动,让广播走出狭小的直播室,走向街头,走向社会,从而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媒体知名度,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当然,应该保证质量,同时进行成本核算。成功的户外活动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结果。本台年初举办的“频道推介暨新年交响音乐会”就是一次成功的社会推广活动。

5.注重视听率调查,完善广播广告的售后服务

广告主往往注重研究两种收听率:一种是一般收听率,一种是目标受众收听率。如果我们能够向广告商提供这些详尽的数据,就有可能使他们的决策不一定都盯住所谓的黄金时间,因为不同的客户,其目标受众不同,黄金时间的分布也会不同。广播窄播化和受众分散化,实际上是为广告主提供了更多的媒介机会和更准确的定向广告方式。去年,我台委托某调查公司进行了有关收听率、受众范围、节目受欢迎程度的社会调查,获得了一系列详尽的科学数据,展现了本台的广告价值,促进了经营创收。广告客户根据收听率数据,不但事先评估广告投放的效果,还可作为相互间议价的手段。例如,《广播书场》、《金色夕阳》是我频道深受中老年人欢迎的节目,我们在其周围有意识的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保健品及药品广告,不仅得到了老年人的欢迎,更成为客户争相投放的播出区域。

此外,我频道建立了档案微机输入制度,规范了广告播出明示单,健全了广告运行汇报制度,完善了广告售后监播反馈制度,为广告客户提供了越来越全面的售后服务,同时也为领导进行节目调整和创收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挖掘市场潜力,拓展创收领域

1.强化服务功能,和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对广告主而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他们的广告投放愈发理性,他们不仅仅希望拿到最为优惠和有价值的媒体广告位置,更需要一种更专业的传播手段,把产品最大限度地推荐给消费者,并创造实实在在的销售业绩。所以,为其提供优质高效的售前、售后服务,已是具有产业经营功能的广播媒体不能不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了。为此,本台广告管理部针对客户的广告投放行为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同时建立客户数据库,对所有企业进行分类,找出其投放的目的、方向、额度和多投入的可能性。这样做,不但可以随时捕捉市场的变化,了解客户的需求,便于及时采取措施服务客户,改善自身。

2.拓展门类,增加创收渠道

拓展广告源是广播广告实现跨越性增长的必由之路,我们的大多广告还集中在医疗、药品、保健、美容、酒类等行业,没有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许多新兴的行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势头,广告从业人员要善于研究形势,及时捕捉信息,积极挖掘新的广告源,开辟新的增长点。

广告部门要对商品的发展前景、市场潜力、销售周期和社会生活需求等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研究,从而确定周期性的创收主体、创收方向,并能提前介入潜力创收主体的营销策划中。

3.拓展区域,延伸创收触角。

我频道目前的广告客户基本上是本地行业,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我们的广告人员应把目光放远,将触角伸长。目前,我们与北京、石家庄、杭州等一些城市的广告公司进行着不断的接触和了解,以期达成进一步合作的可能,这样的突破能走多远还是一个疑问,但是引进广告业务制使得这种延伸成为可能。

4.尝试广播广告制

实现业务,分担风险,应是媒体的一个发展方向。广东台、上海台、北京台等在这方面都进行了成功的尝试。这一模式的运作在地市级台尚未推开,是有着经济环境、媒体方面、人才方面等诸多原因的。联系我台的实际,可在这方面进行尝试,在非重要时段(或某类产品广告)搞一些试验田,然后积累经验,逐步推开。

四、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培养高素质队伍

1.确立绩效奖励政策。为鼓励创收,加大创收力度,我频道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奖励举措和绩效考核机制,目的是多劳多得,奖勤罚懒,让广告大户先富起来,让“创收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

2.培养高素质的创收队伍

进行广播经营,不但要了解广播、热爱广播,而且要发挥其优势,回避其劣势。此外,广播人必须具备现代广告经营的理念和头脑。一方面,我们抓紧现有广告队伍的素质培养和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招募新的人才。我们希望我们的广告人员是在一个竞争有序的环境中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五、实现规模经验彰显品牌魅力

广播媒介的广告部门要树立“大广告意识”,要着眼于树立频道、电台的整体社会形象,不要只是局限于拉客户和制作广播广告,要全台形成一盘棋,集合优势,统一谋划,分步实施,形成规模效益,从更高的层次上去考虑广播媒体资源的开发。

例如,2002年将药品、保健品广告时段“砍”掉40%,同时广告价格也提高40%以上,虽然阻力很大,但是还是下定决心,牺牲眼前利益,采取了这一保证频道形象的一大重要举措。

时至今日,由于坚持新闻立台、节目品牌、频道整体形象,使得频道招揽广告的优势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