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十篇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十篇

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9:54

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篇1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变化评析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1《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1.1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

首先是负债分类上的变化。原《小企业会计制度》是将负债以偿还时间的长短为标准划分为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两大类,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则将以负债的流动性为标准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这样的修改有利于核算企业的成本。

其次是负债科目上的变化。《小企业会计准则》在负债科目的设置上在增加一些科目的同时也取消了一些科目,具体表现为:增加了“应付利息”、“预收账款”、“递延收益”科目,取消了“预提费用”、“其他应交款”、“待转资产价值”三个科目。

再次,所有者权益的变化。在这方面主要的变化在于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资本公积仅把资本溢价考虑进去了,明确规定资本公积不得弥补亏损,并取消了其他资本公积。

1.2资产的变化

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在资产部分的变化最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科目设置方面的变化。对一些用词进行了改动,比如“现金”改为“库存现金”、“材料”改为“原材料”;增加了一些科目,比如将“材料成本差异”、“材料采购”、“周转材料”、“生产性资产”、“消耗性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累计摊销”;取消了一些科目,比如“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待摊费用”和“存货跌价准备”等。

其次是会计核算方面的变化:存货核算中取消后进先出法,因为这种核算方法严重偏离存货实际价值;无形资产的摊销统一采用年限平均法;长期股权投资取消了权益法核算,规定都按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的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小企业的资产不再使用公允价值而是使用按历史成本计量,并且取消了所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待实际发生损失时计入营业外收入等。

1.3财务报表的变化

《小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的变化主要在现金流量表方面,原来《小企业会计制度》对于现金流量表是根据需要的选择项,准则则把现金流量表作为小企业财务报告的必须项。这更符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有利于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

1.4利润、费用和收入的变化

利润层次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将原来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和利润总额四个层次,调整为三个层次,即营业利润、净利润和利润总额,即将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合并为营业利润。

费用的主要变化为财务费用的涵盖范围有所扩大。

收入的变化主要是收入确定的标准方面,主要以发出货物和收取款项作为标准,这样对降低小企业会计人员风险报酬的职业判断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增加可操作性。

2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评析

2.1《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优点

首先,衔接工作做得很充分。例如,为了和《企业会计准则》保持一致,新准则将“应付福利费”和“应付工资”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一个新科目,两个科目的余额在转账时应同时转入新科目。

新准则设置了“应交税费”科目,原账中“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科目的余额在转账时应一起转入新账的“应交税费”科目中等等。

其次,《小企业会计准则》已和税法相一致。例如,在所得税方面:采用统一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形式进行核算;依据税法计算资产的实际损失;开办费不是作为长期待摊费用而是直接计入费用;对资产减值准备不要求计提。只把资本溢价作为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处理折旧最低年限以及后续支出方法同税法一致等。在流转税方面一致性,主要表现为对原完整版会计准则中销售确认的几个条件不考虑,而是按照税法的规定来确定销售收入。

最后是基本实现了国际趋同。主要是在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选择上、会计核算方法上、适用主体上采用了国际标准。

2.2《小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首先,《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划型的标准方面存在着不合理方面。在这个标准上,主要采用最明显的行业标准作为企业划型的标准,这与我国的国情不相符,在我国,往往一个企业对于全国来讲是小企业,但对于一个地区来说是大企业,同样一个企业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中型企业,但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可能是小企业,因此,企业划型的标准应该把区域和经济发展考虑进去,而不应该仅仅把行业作为唯一标准。

其次,《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明确。主要表现为:小企业会计准则只采用了简化和尽量与税法一致的原则,没有采用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方向;《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思想不一致;《小企业会计准则》不再计提减值准备等,这与基本准则中不应高估资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相悖,虽然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但忽略了相关性。

总之,《小企业会计准则》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产、财务报表、利润、费用和收入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具有明显的有优越性,当然也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有待于今后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敏.小企业会计准则系列解读[m].上海:上海市财务会计管理中心.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S],2011.

[3]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2010.

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篇2

关键词:财务报表局限性对策补充

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核算取消了各种跌价准备的计提,资产价值按历史成本入账,资产在发生损失时直接处理。中小企业管理层最关心的是销售和成本控制,财务数据最终到他们手里时只有两张财务报表,他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而财务报表的专业性和局限性与他们知识结构的有限性相矛盾,导致中小企业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依赖程度不强,对财务人员的工作不够重视。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下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一)反映的是历史成本不是公允价值

由于《小企业会计准则》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入账而非公允价值入账,因此资产有可能被低估或高估。在物价波动较大或币值不稳定时,历史成本就不能真实体现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从而削弱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影响企业管理层决策。比如应收账款科目,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需要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才能做坏账认定,但实务中,小企业有很多应收账款,从实际发生坏账损失到取得“确凿证据”往往要经过一段时期,比如因客户“跑路”留下的应收账款,虽然对方经营的公司仍然存续,但企业负责人已知对方无能力清偿债务,维权成本又比较高,这时实际已是坏账,但账务上做损失处理仍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另外在国有企业中因为企业负责人变更,导致的“前任债务”会出现“拖延归还”等情况,这种债务风险也是不可控的,应该做一定的预提准备。但是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虽然“应收账款”公允价值已变动,但不能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来。同样对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算,也存在资产被低估或高估的现象。例如近二十年国内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房屋和土地使用权的入账价值和公允价值有时甚至相差几十倍、上百倍,仍按历史成本入账会导致财务报表严重失真,影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可性,从而影响利用财务报表对企业偿债能力及营运能力的分析判断。

(二)财务报表数据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财务报表中一些应该反映的内容没有得到有效的反映,从而影响对企业的分析评价。比如企业本期累计税金的缴纳,目前在“营改增”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缴纳增值税,但“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应交税费”科目不能反映增值税的累计缴纳数。这让企业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少了几分亲近感,因为在实务中,企业管理层比较在乎税务上的支出,例如企业负责人在外面交际应酬时,喜欢公告自己企业的纳税数和人工数,这实际也是企业的一种软广告,他们希望数据能够直接从报表上获得。另外企业管理层最关心的还有人工成本的开支,但是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报表中不能直接反映出应付职工薪酬的累计发生数,不能形成直观的比较,有时会延迟企业内部问题的解决,不利于人工成本的控制。除了以上两项资产负债表内容,在利润表上,其实每个企业负责人心里都有笔自己的账,这个“账”就是他们对本期收入、成本、费用的预期目标。他们喜欢把实际的发生数跟预期收入和成本做比较,虽然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没有做全面的财务预算,但在关键指标上,每个企业负责人都心中有数,只是很少形成全面的书面数据,所以如果能在利润表上体现当期和理想数据的比率分析,会帮助企业管理层的决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会提高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层心中的地位。

(三)财务报表的编制重结果、轻过程

财务报表通常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而不能具体反映其经济内容的实现过程,限制了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目前的信息化条件下,财务人员利用财务软件只需输入数据,财务报表即自动生成,财务报表上也只是反映经营成果的枯燥数据,数据背后的故事没有体现。没有把企业内部经营的实现过程有效反映出来,从而不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效建议。财务人员是企业的“内当家”,能接触到企业大量的原始单据,大到企业的销售单、材料领用单、采购单、工资单,小到辅料耗用、食品蔬菜的采购。应该说财务人员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有相当大的发言权,如果财务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以文字的形式描述下来,对企业管理层来说将是一个有利的参考依据,也有利于发挥财务人员的能动性。另外,在实际中,有的企业负责人认为资产负债表上科目太多,有些科目“看不懂”,比如“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又因为财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对科目的解释往往会有偏差或不全面,从而使财务报表不能发挥最大效用。如果对财务报表有些数据和科目内容做必要的“加减”,将大大方便中小企业管理层的查看和理解。

二、对策建议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笔者认为应该以人为本,从中小企业管理层的需求出发,大胆创新,在目前的财务报表结构下,再增加一张财务状况预估表和一张经营成果分析表作为对目前财务报表的补充。具体格式如下:

(一)财务状况预估表

有关对“财务状况预估表”的填写说明:

1.“项目”中只反映有期末余额的资产负债表“资产”和“负债”项目,最后取“净资产”。

2.“期末余额”按当期资产负债表项目实际填列。“财务估值”根据财务人员的信息收集和职业判断按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孰低填列。

3.“变化原因和数据分析”中的内容,需要更专业和全面的完善,可以由政府部门主导确定,同时也不是财务人员的必填项目,可以作为财务人员同管理层交流沟通的平台选择,从数据出发,避免遗漏和误导。这样也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利用财务数据留下书面判断,对未来经营和管理提供参考。

4.空白处可以由财务人员标注相关科目的重要信息。

5.本张报表只对内部参考。

(二)经营成果分析表

有关对“经营成果分析表”的填写说明:

1.“项目”中经营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中需要列示的应该是跟销售最相关的项目。具体可由中小企业按需选择。

2.“本月数”和“累计数”按实填列。

3.“财务分析”内容必须列示,从报表填列角度让中小企业必须制定目标,改善预算,形成良性循环。利用比率分析能给管理层提供直观的参考,促进企业开源节流。

4.本张报表只对内参考。

目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小企业数量占了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他们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但企业负责人大部分都不是学财务出身,他们需要专业的财务引导和直观易懂的财务模板。从现实来看,现在急需一套“公允、简便、有效”的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为他们提供参考和帮助。本文从财务数据的公允性和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出发,编制了“财务状况预估表”和“经营成果分析表”,希望对《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表有少许补充,也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为中小企业的管理层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篇3

关键词:股票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账务处理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并鼓励微型企业参照执行。下列三类小企业除外:(1)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2)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3)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母公司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企业(或主体)。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均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不涉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依照国外法律设立的企业。

(二)《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1)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三种例外情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不得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3)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公开发行股票或者债券的,应当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因经营规模或企业性质变化而成为大中型企业或者金融企业的,应当从次年1月1日起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不得转为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是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还是《小企业会计准则》,采取“自由选择、单项标准、一以贯之”的原则。大中型企业则应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二、投资股票的不同划分

本文所论述的购买股票,是指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股票。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对投资股票的划分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八条规定:“短期投资,是指小企业购入的能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下同)的投资,如小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投资股票的相关账务按照短期投资计入。

(二)《企业会计准则》对投资股票的划分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九条规定:“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取得该金融资产或承担该金融负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出售或回购。”《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投资股票的相关账务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计入。

三、购入股票和收到现金股利的账务处理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账务处理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八条规定:“以支付现金取得的短期投资,应当按照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作为成本计量。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不计入短息投资的成本。”

(二)《企业会计准则》的账务处理

六、其他

(一)持有期间取得的现金股利

企业投资股票,在持有期间取得的现金股利,无论是参照《小企业会计准则》,还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都确认为投资收益。账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因账务处理都相同,所以在此不做详述。

(二)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

1.如果企业购买股票、处置股票在同一个会计分期,则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相同。

2.如果企业购买股票、处置股票不在同一个会计分期,则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对利润总额影响有差异。(1)期末股票价格上涨,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相比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会增加利润。因为股票价格上涨,采用《企业会计准则》,会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利润总额;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不做账务处理,不影响利润总额。(2)期末股票价格下跌,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相比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会减少利润。因为股票价格下跌,采用《企业会计准则》,会减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降低利润总额;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不做账务处理,不影响利润总额。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小企业会计准则释义2011[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篇4

关键词:会计规范体系;小企业会计准则;完善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目前只包含《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的准则目前尚处于真空状态,没有专门针对小企业的准则。吴波从理论上分析了建立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必要性,他认为不同规模的企业适用不同繁简程度的会计准则,这是符合一般的会计原则的。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实现差别报告制度的一种形式,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企业会计准则》,应当考虑建立一套小企业会计准则。目前,我国财政部已经着手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在这个特殊时期,研究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建设问题意义重大。下面针对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建设中的基本思路及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1、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名称选择

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称谓,各国家和地区针对小企业的会计准则称谓不尽相同,像iaSB称之为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英国则称为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我国目前存在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专门针对小企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其名称定为“小企业会计准则”是比较恰当的。

2、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专门针对小企业的准则,因此应先界定什么是小企业,然后再根据小企业会计特点,制定适应的准则,这是符合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为小企业,小企业应当满足:

(1)不具有公众受托责任;

(2)规模比较小。

不具有公众受托责任是定性标准,规模比较小则是定量标准,一般由国家有关部门划定。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企业,可以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3、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

美国制定财务会计和报告准则的机构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英国自1990年起,会计准则由英国会计准则理事会负责制定。我国情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国部门规章层面的会计规范均由国家机关――财政部制定。财政部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在制定准则方面有足够的经验。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仍然应当选择财政部。

4、小企业会计准则模式的选择

戴维?苏塞娜认为,从短期看分立法比较理想,但从长远看一体法更可取。2009年iaSB的《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采用了分立法,即:单独制定了《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把与小企业有关的问题,集中在这个准则中阐述。

要选择合适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是很困难的事情,但不选择一种模式就无法有效建立小企业会计准则。在目前情形下,选择“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一个独立的具体会计准则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5、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

财政部制定会计准则需要经历四个步骤,即:立项阶段、准则的起草阶段、会计准则公开征求意见阶段、是准则的阶段。在关于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程序的一份调查问卷中,有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准则正式之前,应当举行听证会,以此来增强准则的公开性和独立性。另外还有被调查者表示,我国准则征求意见稿与正式稿时间间隔过短,应当适当延长征求意见时间。国际上一般征求意见稿与正式稿间隔较长(一般超过1年)。结合我国准则制定程序及调查反馈意见,制定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在适当延长征求意见时间的同时,应当在正式稿以前,增加听证会这个环节。

6、小企业会计准则应当重点简化的内容

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简化与可操作性是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简化主要应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忽略与小企业不相关的会计主题。制定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应当忽略每股收益、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这些与小企业不相关的会计主题。

(2)不允许某些会计政策的选择。一般给定的一个交易或事项,会计政策选择中一个政策会比其他政策易于操作。在关于是否允许小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调查问卷中,有近75%的参与者认为,应当允许小企业进行简单的会计政策选择,因为这种选择可以降低成本,给小企业一定的灵活性的同时,增强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3)确认与计量方面进行简化。在金融工具、套期会计等复杂的会计准则上,应当体现确认与计量的简化,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小企业的负担。

(4)披露与列报方面的简化。小企业的财务报告旨在满足小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详细披露对报表使用者有

用或者使用者关心的信息,对于那些无用的或者不关心的信息可以选择简化披露和列报。

2010年,财政部已经着手专门为小企业建立小企业会计准则,这使我国会计规范体系及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小企业会计准则建立后,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和部门规章基本完善,如图1:

图1我们可以看出,小企业会计准则建立后,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将有适用于上市公司及所有大中型企业的《企业会计准则》和适用于小企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构成,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完善。

参考文献:

[1]刘玉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及贯彻实施[J].商业会计,2007(1).

[2]葛家澍.关于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J].会计研究,2001(1).

[3]吴波.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分析[J].上海会计,2002(2).

[4]孙光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与模式选择[J].会计研究,2009(9).

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篇5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探讨研究

《小企业会计准则》从2013年元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该准则规定:“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但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特殊性和复杂性,很多企业会出现交叉现象,对于小企业的会计准则很难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确定,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无法适从,本文就《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问题进行论述。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企业的条件

经营规模较小。小企业会计准则适应于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主要是指国务院的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中固定的小企业的规模,或者是微型企业的标准等。

不承担社会公众责任。该准则承担社会公众责任的状况主要包括:企业的债券和股票等在市场上交易,如发行企业债的非上市企业和上市公司、准备发行企业债的非上市企业和准备上市的公司等;管理财务资源的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等,如金融性质的基金或企业,上市金融机构等。

不属于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或者子公司。企业中的子公司和母公司必须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对于小规模的企业经营需要按照小企业准则进行处理,同时也可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处理,如果该企业选择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处理,就不得再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小企业会计准则》是适应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且该企业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其中:股票、债务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型企业;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金融机构、其他金融性质的小企业;该三类小企业不得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相关条例和规定的执行。

按照本准则执行的小型企业在进行交易或者没有对事项进行规范的,需要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处理;如果小企业选择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准则》,则小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不得同时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否则会导致准则错乱,无法进行统一和规定;如果小型企业是公开发行债券和股票的企业,则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相关事务的处理,如果因企业的经营性质和规模等发生变化而导致企业转变为金融企业或者大中型企业时,需要在次年元月1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如果小型企业、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等已经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则不得转为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规定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等三种类型,同时根据企业的各项标准、营业收入、从业人员配置和资产总额等指标等分析行业特点。

《小企业会计准则》主要适应的范围:农业、林业、牧业、工业和渔业、批发业、交通运输业、建筑行业、零售业、邮政业、仓储业、餐饮业、住宿业、软件信息服务业、物业管理、商务服务、租赁、房地产开发经营等行业。其中工业生产中包括了制造业、矿产开采业、电力、热力、水生产行业和燃气行业等。信息传输行业还包括了互联网、电信以及相关的服务行业等。另外一些行业如科研、科技服务、环境、水利、公共设施管理、修理、居民服务和其他相关服务业等行业,同时也包括了娱乐业、文化、体育和社会工作等行业。

个体工商户主要是以家庭和个人为经营的主体,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电商的进步,使得个体工商户已经达到甚至会超过《中小型企业划型标准》中规定的小型企业的范围,因此税务等部门需要要求个体工商户建账建制。在现代“个转体”的背景下和前提下,将建账建制的个体工商户纳入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管理范围,不但有利于小企业的规范管理,也会使小型企业的组织会计核算更趋向于标准化和规范化,一致性更强。

对于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这些企业属于营利组织但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属于定量的小型或者微型企业,其规模较小,在2004年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个人企业和合伙企业不遵循《小企业会计制度》。随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逐渐取代了《小企业会计制度》,成为小企业会计核算的标准。因此在执行会计准则时需要按照《小型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只要是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小微企业或者营利组织均应该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相关细则,这样不但会让企业的会计标准体系更完整和统一,还会让《小型企业会计准则》能够在行业执行范围中更广,执行力更强。

《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之下,适应范围更广,在资产方面,准则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负债方面主要以实际发生额入账,扩大了应付职工薪酬的范围。其在所有者的权益方面,规定资本公积的核算范围主要是资本溢价。在收入方面,新准则减少了风险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避免了利润调节的风险,更利于销售和利润的回收等。而在财务报表方面,简化了现金流量表的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新准则对比《小企业会计制度》更有利于小企业的发展,适应范围更广。

三、结束语

小企业会计的管理和应用必须要适应于当今社会企业大形势下的方向,才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小企业会计准则》不仅会关系到小企业会计的适用性问题,还会涉及到小企业报表审计,以及模糊问题需要给出判断的重要指导性作用。所以要加强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应范围的研究,让更多的小企业找到可以依靠的准则或者标准,统一性更强,更好管理。

参考文献:

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篇6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颁布的背景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将直接改善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分析该准则颁布的背景对理解该准则有重要价值。

小企业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同时资金短缺逐渐成为小企业发展的瓶颈。2008年美国华尔街发生金融次贷危机后,国内民营企业就出现了融资困难的问题。小企业融资问题就更加凸显。小企业通过银行渠道贷款的方式也非常困难。2008年后,因为资金困难倒闭的企业不在少数。为此,2009年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希望通过一些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企业类型的界定标准更加清晰明确。2011年6月23日政府颁布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三类。虽然之前也曾有中小企业的说法,但对中小企业类别划分非常粗放,没有明确标准。这种处理划分实际是不科学的,对小企业和微企业是极不公平的。对企业类型颁布明确的标准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提供了依据。

小企业和微企业的生存现状备受社会关注。小企业和微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几年国内的小企业和微企业经营困难。小企业和微企业的生产现状引起了党中央的关注。2011年10月12日,温家宝专门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研究扶持小企业和微企业的金融政策。会议确立了六项金融政策和三项财税政策。《小企业会计准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产生和颁布的。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扶持小企业和微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该准则是新颁布的会计制度,一些小企业对相关准则的应用还处于实践阶段。对该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做差异化分析可以有效的指导小企业的会计实践。

准则体系构成的差异对比。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是2006年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共十章90条规定,涵盖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两部分的内容。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的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利润分配、财务报表等等做了明确规定和要求。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含了基本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准则解释等等。整个企业会计准则有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从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已经陆续颁布1到4号的解释。至此,《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才比较完善。

对企业资产方面的会计处理对比分析。首先,对于一些企业,利用富裕的资金投资一些金融产品,以赚取一定的收益。该部分的收益是企业会计资产处理的重要内容。两个会计体系则有不一样的处理要求。对于符合小企业标准的企业,小企业会计准则将这部分投入确定为短期投资,按照购买价款和其中缴纳的税费作为成本计量。《企业会计准则》则将其确认为金融性资产,相关费用记为投资收益。其次,对坏帐损失的会计处理有一定差别。小企业将坏死帐纳入到营业外支出,冲减相应的收入款项。而企业会计准则则将其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最后,对存货会计处理的差异。小会计不设置待处理财产损益,存货损失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企业会计准则对存货的会计处理规定非常详细和明确,对存货摊销的方法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费用、借款等方面的会计处理也是不一样的。

对企业利润会计处理的差异分析。《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产品分成方式获得的收入做了明确的会计处理规定,这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是没有提到的。另外小企业会计准则在销售退回、劳务收入、营业税、销售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方面都佐做了规定和要求。而且这些方面的会计处于方式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和要求的内容都有差异,是财务工作人员重点研究的方面。例如:小企业的会计将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应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等等都纳入到营业税金继附加项目。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则将这些费用计入了“管理费用”。

其他资产核算方法的简化。《小企业会计准则》还简化了一些资产的转移价值核算方法。如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摊销要求采用一次摊销或分次摊销法,没有要求按五五摊销法;短期投资期末按总成本与总市价孰低计量,不需要分项比较计量,在短期投资转让时可不结转其已提的跌价准备。

待转资产价值核算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内容是外商投资企业待转的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的价值。外商投资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时,按确定的实际成本,借记非现金资产类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年终企业按“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账面余额,借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财政部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准则问题解答(三)》中将“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运用扩展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所有企业。

三、结束语

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2011年专门为小企业和微企业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事业发展的一大进步。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小企业和微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重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对相应的会计实践有重要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勇.宣传贯彻小企业会计准则,提升会计服务小企业效能[n].中国会计报,2011(11).

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篇7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实施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ofSmallBusinessaccountingStandardsimplementation

ZHoUQian

(Zhong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wuhanCollege,wuhan,Hubei430079)

abstractministryofFinancesinceoctober18,2011issueda"SmallBusinessaccountingStandards",andwitheffectfrom1January2013formallyimplementedsince,sofar,exactlyoneyear'stime.Basedonthesmallbusinessaccountingstandardsduringimplementationissueswerediscussed,hopingtopromotethesmoothimplementationofaccountingstandardsforSmes,helpenhancethemanagementlevelofSmes.

Keywordssmallbusinessaccountingstandard;businessaccountingstandard;implement

小企业划分标准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确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或处于创业和成长阶段的企业。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1年10月1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以财会〔2011〕17号印发,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1《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重要意义

截至2009年9月底,全国工商登记的中小企业从数量上说已达到4153.1万户,其中中小企业达1023.1万户,个体工商户达3130万户,站全国企业总户数的99.6%。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提供了60%以上。

当前一方面国家大力扶植中小企业,体现了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及其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关系着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具有重要意义。

2《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的简化

《小企业会计准则》在遵循基本准则的前提下,具体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简化、减少了职业判断,可操作性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规模还不大、相关的业务也比较简单,从而导致自身的会计处理并不规范,且对于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也不像一般企业那样广泛。所以,相对需要简化小企业会计处理的一系列要求。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简化处理,在会计确认上,采用了历史成本计量,并减少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容与空间。《小企业会计准则》借鉴了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简化要求,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简化:

2.1简化了会计科目的设置

《小企业会计准则》共设置科目66项,而《企业会计准则》共设置科目162项,减少了96项科目,大大简化了小企业的会计核算。除减少了《企业会计准则》银行专用、保险专用、证券专用、建造承包商专用、金融共用、租赁专用、石油天然气开采专用、农业专用、租赁专用等专项科目外,还大量减少了资产及负债类科目。

其中,《企业会计准则》资产类科目73项,《小企业会计准则》减少为32项;《企业会计准则》负债类科目36项,《小企业会计准则》减少为12项;《企业会计准则》共同类科目5项,《小企业会计准则》无《企业会计准则》所有者权益类7项,《小企业会计准则》减少为5项;《企业会计准则》成本类7项,《小企业会计准则》减少为5项;《企业会计准则》损益类34项,《小企业会计准则》减少为12项;《小企业会计准则》科目虽然只有66个科目,但其科目名称的设置与《企业会计准则》保持一致,一方面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另一方面与大中企业保持一致,符合与国际准则趋同的指导方针,遵循了基本准则与简化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2.2简化了相关业务的账务处理

2.2.1资产业务的简化

小企业的资产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发生损失时于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主要的简化内容如下:《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应收与预付账款的坏账损失的处理进行了简化;长期债券投资损失的核算于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长期股权投资损失也于实际发生时计入了营业外支出;小企业的周转材料只采用一次转销法进行会计处理;短期投资的处理与会计准则不同,取消了金融资产的四大类的划分与核算;长期债券投资只按照直线法而不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溢折价的摊销;处置固定资产无固定资产清理科目;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也只按成本法核算而没有权益法的核算。

2.2.2简化了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业务

小企业的非流动负债只包括长期借款及长期应付款,且两者均按照实际发生额入账,不需要进行溢折价的摊销;长期借款在只在应付利息日计提利息费用,无需按期计提;小企业会计的资本公积不得用于弥补亏损,只有资本溢价等。

2.2.3简化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业务

小企业已经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的销售退回时,不区分销售属于本年度还是属于以前年度,均在发生时冲减当期的销售商品收入;在劳务收入的确认核算中,只按照完工进度确认劳务收入;费用的会计处理中,小企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均构成销售费用;对于坏账损失、无法收回的长期债券和长期股权投资损失均作为营业外支出的处理;小企业确认所得税费用时,只需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税率为基础计算当期应纳税额,不存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处理等、

2.3大大简化的会计报表编制

小企业财务报表一般只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减少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其中,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不包括现金等价物,且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只采用直接法进行列报,无需采用间接法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列报,大大简化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小企业采用的是未来适用法对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进行了一系列的会计处理,取消了追溯调整的方法。

3《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特点

(1)我国现行的所得税法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协调,为税收决策和银行等债权人决策提供了准确依据。

税务机关需要根据小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做出能否给予税收优惠等各项税收决策,并且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法与小企业会计的差异;而银行机构等债权人也需要小企业提供各种准确的会计处理信息及其国家统一标准的财务报表,以其作为自身是否给予中小企业贷款的依据。由于小企业规模较小且会计核算规范性较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以《企业所得税法》为导向,尽量减少小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对于部分会计要素核算与《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采取了一致性原则。

《小企业会计准则》自颁布以来,在小企业中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从实施情况上看,现行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充分考虑税务部门和银行等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其中部分经济业务的处理更是与税法保持了高度一致,基本消除了会计与税法的处理差异,为税务机关做出的税收决策提供了准确依据。准则中具体与税法保持一致的主要有如下内容。

第一,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长期待摊费用除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还包括: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和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为简化核算,减轻纳税调整负担,方便小企业的实际操作,《小企业会计准则》对长期待摊费用的构成内容、界定标准、摊销期限均与《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完全一致。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大修理支出的界定以及尚可使用年限的规定与税法也完全一致。

第二,收入确认的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对确认商品销售收入的条件和时点基本一致。其将收入划分为日常经营活动形成的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两类,无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小企业对于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不要求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也不需要进行风险与报酬转移与否的职业判断,而是要求小企业采用发出商品或者提供劳务交易完成和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作为标准。

第三,由于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成本法核算,取消了权益法的核算,与税法保持一致。

(2)《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计价方法也与税法规定保持一致,减少了人员的职业判断,增加的税收政策的准确性。

小企业的资产均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且无公允价值,不会造成与税法的暂时性差异;考虑税法的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的规定与税法保持一致,且折旧费一般按照年限平均法即直线法计提折旧;生产性生物资产关于折旧年限的规定与税法保持一致,且只按照年限平均法即直线法计提折旧;对于所得税的处理中,对于暂时性差异按照应付税款法而不是资产负债观进行会计处理等等。

4《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规范化及国际化进程

目前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已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趋同,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也实现了与国际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接轨,从而真正全面地推进了我国会计发展的国际化进程。具体表现为《小企业会计准则》为小企业向遵循企业会计准则过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1会计科目名称设置上保持一致

通过上述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小企业会计准则》虽与《企业会计准则》很多方面不同,但是在会计科目的名称设置上与后者保持一致,一方面为日后遵循企业会计准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为两者进行有序过渡与衔接做好了准备工作。同时,对于那些不经常发生的业务或交易,《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也表明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为日后向企业会计制度的过渡买下了伏笔。

4.2遵循的会计准则可进行转换

现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还规定了小企业必须遵循的会计准则转为《企业会计准则》的条件:日后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中小企业,或者因经营规模或企业性质变化导致连续3年不符合小企业标准而成为大中型企业或金融企业的,小企业可由原小企业会计准则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2011.10.

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篇8

一、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必要性

(一)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小企业多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初期,发展迅速,与其他大中型企业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经营规模较小,经营方式灵活;不在或主要不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管理结构简单,管理效率较低等。这些一般特点和生产经营管理特点决定了小企业的会计特性。一般情况下,小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十分薄弱,对会计实务以及财务报表和相关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相对简单,会计信息需求同大型企业租上市公司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如果要求小企业同大型企业一样按照统一的会计准则标准执行,对小企业来说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易造成小企业的会计准则超载。

(二)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必要性会计准则的超载通常与会计准则的扩展相联系,数量过多,过于狭窄以及缺乏弹性的会计准则会给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以及财务信息对用户和企业进行决策的价值带来严重的影响,在应用时令人无所适从。引起准则超载的因素很多,其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众多用户的需求,需要更为详尽的准则和披露,从而以减少过多的判断和与会计原则相涉的诉讼数量,但结果却使得会计准则在数量、复杂程度以及专业性方面都有所增加,给实际操作带来不便。准则超载的问题之一,就是对所有的企业进行统一的准则要求,没有对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之间进行合理的区分,从而大大增加了其编制财务报表的成本。对此,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特设委员会对各种应对准则超载的方法做出总结,既有建立披露和计量的方法,又有采取公认会计原则的变通方法。其中,针对小型企业制定一套单独公认的会计原则,实行披露和计量方法的差别报告可能是解决会计准则超载问题的较好选择。目前我国还没有单独适用于小企业的会计准则,2006年新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已经成功地实现了国际趋同,但它仅适用于上市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背景下,其并不能满足小企业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同时也会造成这类小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不统一,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降低。因此,针对我国小企业单独制定一套具有前瞻性的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改革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研究历程

(一)问题提出早在1952年,以George.o.may为首的会计师、律师和商人组成的团体在一份报告中称“公众利益并不要求将其应用于成百上千的小企业,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和所有者是紧密结合的。一些要求似乎只对少数公开发行证券的大公司合适”。他还补充到“会计这类企业提供的服务很重要,这与提供给大型公开募股公司的服务是不同的”。自此,对小企业采用有差别的披露和计量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

(二)发展概况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逐渐认识到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及中小企业的特殊性,且由于iaSB的前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并没有声明其制定的准则仅适用于或者主要适用于公开资本市场上交易的上市公司,导致许多发达国家和某些较小的新兴经济发展中国家的所有企业均要求使用国际会计准则,一部分企业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的成本远远高于效益。因此,有关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一直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等国际专业组织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非常关注的领域,制定一套能够普遍遵循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中小企业会计标准势在必行。2001年9月10-12日,联合国会计专家组(iSaR)在日内瓦召开的第18次会议上,将讨论和研究中小企业会计国际指南作为会议的重点,各国专家代表围绕中小企业会计指南的必要性、中小企业的分层标准、中小企业会计指南的指导思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我国政府也参加此次会议的召开,对加强中小企业会计研究的建设问题有深远的借鉴意义。2004年6月24日,iaSB了《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初步设想》的第一份讨论稿,其目的是确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是否应当为中小企业制定特殊的财务报告准则,为明确非公众会计责任主体提供一个参考框架。在2005年10月举行的公开圆桌会议上,参会者对中小企业确认和计量中可能予以简化的方面进行了讨论,包括递延所得税: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重估模式和减值迹象、资产组部分和残值;生物资产和农产品的公允价值模式以及合并财务报表;租赁分类和计量;雇员福利的设定收益计划;企业合并中商誉减值和无形资产确认;使用价值的计量和现金产出单元;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套期和终止确认;以股份为基础支付的计量问题;金融工具的债权和分类等,该会议的讨论内容形成一份草案,为2006年1月的征求意见稿做好了准备。2007年2月,iaSB正式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并于同年4月了一份对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概要,该征求意见稿是在完整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础上制定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于使用者需求和成本效益的考虑作出了适当简化,但是该意见稿仅以员工人数在50名或以上的公司为基础界定中小企业,未做出权威性的定义。iaSB认为任何使用中小企业准则的国家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这为2009年正式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奠定了基础。2009年7月9日,iaSB正式了适用于中小主体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下简称国际新准则),并于当日生效,该准则严格界定了其适用主体,大体从删减与中小主体不相关的主题;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以及披露的范围和语言等五个方面对完全国际财务报表做了简化,进一步减轻了中小主体执行准则的负担,并每三年对其进行修订。

三、我国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启示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我国根据企业的规模和性质将企业划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其中,微型企业是指雇员在8人以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以及工商登记注册和个体和家庭经济组织等,广义的小型企业包括微型企业。对于微型企业,由于其规模很小,纳税多采用定税制,不需要查账征收,且一般情况下,企业无专职会计人员核算,没有必要提供财务报表。笔者认为,我国制定小企业准则中不应当包括微型企业,这里所指的小型企业是指狭义的小型企业。从我国的会计规范从企业规模角度来看,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合在一起规范的,两者都适用于新会

计准则,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狭义的小型企业。

(二)小企业的界定问题对小型企业的界定历来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也是制定小企业准则的前提和基础,主要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标准来划分。国际新准则中将其界定为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的中小主体:不负有公共受托责任;需要向外部使用者公布一般用途的财务报表。其中外部使用者包括不直接经营企业的所有者、现在或潜在的债权人以及信用评级机构等。同时提出,如果主体持有债务性或权益性工具已在公开市场交易或者未在公众市场交易正准备发行或者以信托方式持有广大外部人士的资产也将视为负有公共受托责任。这里iaSB没有规定数量标准,而是更多的考虑了企业的性质,偏向于从定性角度来划分。我国在《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主要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三方面的定量指标,对不同行业加以规定,且该标准仅适用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笔者认为,对于小企业的界定,可以参照新国际准则,从小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原则和成本效益角度考虑,以是否负有公共受托责任来划分,既考虑到了资金筹集的标准划分,又涵盖了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这一类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企业的界定问题的解决。正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副主席胡安・约瑟・费文・德瓦勒在第三届注册会计师论坛上的举例,“目前正在探讨制作衣服的最好布料,那么,没有人会说布料的好坏取决于需要做衣服的人的尺码,相反,我们的分析将集中于所要制作的衣服的用途”。同理,如果在分析时决定哪种会计准则是适当的,那么分析应该集中于信息的用途而非企业的规模。因此,中小企业界定的关键并不在于企业规模大小,而主要集中在提供财务报表会计信息的需求上,即从性质上考虑其与大中型企业会计处理和披露的差异之处。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模式制定的选择小企业会计准则模式的选择有很多种,大体可分为三类:将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准则体系,与现有会计准则相并列,有着自己的理论基础;作为一个具体的会计准则,即与现有会计准则遵循同一基本准则;对具体会计准则的简化,即在现有准则后增加一项小企业的应用要求。这三类方法各有利弊。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的基本会计准则在整个体系中扮演着概念框架的角色。笔者以为,尽管小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在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上存在差异,但在会计基本假设、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定义和确认等内在的基本问题上和大中型企业基本一致,并无本质上的差别,所以在建立小企业会计准则时可采用第二种模式,这也与国际新准则的做法一致,既简化小企业在向大中型企业过渡时期会计准则选择和会计处理问题,又降低了制定准则的成本。

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篇9

一、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必要性

党的“十五大”以来,为促进包括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在内的所有中小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政府陆续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旨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总体数量得到显著提高,获利能力明显增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就工业来看,截至2004年底,我国共有中小工业企业27.3万家,全部中小工业企业的资产合计达13.6万亿元。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扩大社会就业以及建设和谐社会方面起重要作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但是实现我国“十一五”计划宏伟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目前,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已制定了针对中小企业的会计准则;美国在部分准则中已开始注意差别财务报告问题;欧盟、联合国国际会计准则与报告政府间专家组对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制定了法令或指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对小企业的会计问题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专门设有小企业工作组,已立项研究制定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近日,在伦敦举行的一次会计专业会议上,3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会计团体和区域性会计组织的首席执行官们表达了他们对开发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并且足够简化的会计准则指南的支持。同时,他们也都认同会计业的一项重大挑战,就是使对财务信息和鉴证服务的准则要求同时满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模各异的会计实体的需要。而这些要求也应尽量地直接、清晰并且简明易懂。根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调查,95.77%的欧盟中小企业、97%以上的亚太区企业和美国99.7%的企业主表示,有关的会计准则简化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解决。现在,这些问题不但已被列入了iFaC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实务(Smp)委员会的议事日程,也同样吸引了iFaC下设的商业会计委员会的关注。而前者目前也在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提供定期的建设性意见,以确保在制定国际会计和审计准则时,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的福祉。

随着我国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使得小企业实际上已不堪那些强加在它们身上的准则的重负。将目前针对所有企业的一套单一的公认会计原则概念改为两套公认会计原则——大企业会计原则和中小企业会计原则,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会计专家和国际会计组织的重视。加紧对制定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进行研究,可以尽早建立起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适用、高效的会计准则体系。

二、中小企业界定

中小企业的界定对制定财务报告规范具有很大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尚未对“中小企业”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不过他表示不会只考虑企业规模大小的因素。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并不仅限于业务规模小的公司,任何没有涉及公众责任的企业都有采用该准则的可能性。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小企业定义为:营业额相对较小,年总收入低于500万美元。典型特征有:(1)所有者经营;(2)少数的其他所有者;(3)可能除某些家庭成员外,所有业主活动都牵涉到企业事务的管理;(4)业主的利益不怎么变化;(5)只有简单的资本结构。

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在200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工业中小企业是指从业人员数在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在4亿元以下的企业。中型工业企业要求同时满足职工人数在300人以上,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和资产总额在4000万元以上等条件,否则视为小型企业。

三、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原则

(一)差别报告原则。差别报告就是将企业按规模大小分为不同类型,在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时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采取有所区别的做法。从财务会计的角度看,由于中小企业有着与大型企业不同的特点,中小企业财务报告的详细程度、报告对象、报告方式等均应有别于大型企业,也就是说应该对中小企业实行差别报告。中小企业的结构比较简单,对财务报告的需要与上市公司大不相同,如果采用较简化的会计准则将有助于它们减少遵循成本和负担。遵循成本包括企业在进行财务核算和报告时,为遵循准则规定而支付的各项成本之和。主要有聘任合格的会计师成本、培训费、审计费、咨询费以及必要的软硬件投资成本等。

(二)重要性原则。对于会计信息而言,重要性是指当一项会计信息被遗漏或错误地表达时,可能影响依赖该信息的人所做出的判断。与过少的信息一样,过多的信息也会产生误导。呈报的信息太多时,真正相关的项目就可能被掩盖,影响预测和决策。重要性是决定会计信息应否提供的关键。中小企业财务报表的用户主要是银行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关注的主要是企业的短期现金流量、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等。相比之下,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用户比较广,包括股民、债权人、供应商、银行、潜在投资者等,他们注意的是公司的长远盈利增长潜质。因此,多数人承认中小企业的确没有必要披露一些不实用和没有意义的信息。

(三)紧密结合实际原则。在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及规范形式上应充分考虑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现状,注重简单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我国高层次的会计人才短缺,特别是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一些较复杂的会计概念,如合理估价及资产折损等所涉及的估算需要额外的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而中小企业既没有足够的资源也没有必要来做到这一点。

(四)成本效益原则。会计信息的成本包括收集、整理、编制报表、查核鉴证、分析及解释所花费的代价等。至于会计的收益,对公司而言,可能会提高经营效率,获得资金的融通或吸引投资;对投资者和债权人而言,可充分了解投资报酬及风险,使其资金处于最佳运用状态。与此相对应,社会经济资源也得到最优配置。如前所述,中小企业遵循准则所花费的成本必须小于其预期获得的收益。只有当会计信息所能带来的效益高于成本时,才值得提供。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主席格雷厄姆•沃德指出:“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这样的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者们的目标,应该是制定出简明扼要、相关性强、容易理解的准则指南,以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使他们遵循准则的利益大于支出。这意味着,他们准备、审计和财务报告的各项成本之和应该与其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需求成正比。”

(五)可扩展原则。中小企业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快速成长性,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因此,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充分考虑到小企业向中型企业转化、中型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化的情况,互相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于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在不同准则与制度之间的转换。

四、制定完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具体措施

从财务核算与报告的角度看,目前的划分标准对小企业的界定过于广泛,不利于实际操作和把握,将企业分为四类似乎更妥,即将目前的小型企业再划分为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主要是个体经营者或者家庭经营企业,因为这类企业规模很小,纳税大多数采用定税制,不需要查账征收,管理人员不需要正式会计资料进行管理,企业也无专职的会计核算人员,没有必要编制财务报告。如果按照目前《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披露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会计报表附注似乎勉为其难。同时,划分微型企业的做法与联合国国际会计准则与报告政府间专家组的《小企业会计指南》的思路相一致。

(一)对于微型企业。若企业采用定税制,则对其财务核算不作具体要求;对于稍具规模者需要查账征收时,只需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简单的财务报告就可以满足其纳税需要。因此,针对该类企业的会计准则应强调实用性和简洁性,没有必要专门制定针对这类企业的会计准则,但需要制定指导性的会计制度以引导和帮助该类企业建立账簿体系,并把这类企业会计核算和报告与纳税结合起来。

(二)对于小型企业。小型企业不能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但对外借款,需要有正规的会计核算制度和编制财务报告。目前,我国小企业会计报表有4张,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必须编制;现金流量表由企业选择编制;应交增值税明细表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编制。从核算和报告内容上应该比中型企业简单、比微型企业详细一些,可以建立一套单独的会计准则。

美国自1982年起对小企业取消了以下11项信息披露:(1)递延所得税;(2)租赁;(3)利息资本化;(4)内含利息;(5)补偿性存款余额;(6)企业合并;(7)困难债务重组;(8)研发成本;(9)终止经营;(10)经营税收收益;(11)投资税抵负。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对公司财务报告及公司有关会计信息的披露,只对在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注册的公司有法定的约束力,对其他企业没有约束力。我国小型企业会计准则应简化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长期投资、融资租赁、借款费用、应交税金、或有事项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的核算,减少不必要的披露内容,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豁免一些报告要求。

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篇10

关键词:会计准则;小企业;利税

小企业本身的规模较小,会计基础薄弱,会计核算和处理业务比较简单,而且一些小企业中的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所以与一般企业的会计工作相比,小企业的差距是比较明显的。而不同的会计准则中关于会计业务的处理程序也是有一定的差距,小企业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我们就小企业实施这两种不同的会计准则对小企业利税的影响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对比。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概述

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在2011年由国家财政部颁布的,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小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利润分配、财务报表等一系列会计处理活动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和介绍。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一些内容的适用性不强,因为我国小企业的规模较小,在利润分配、债券管理等方面与一般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如果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开展小企业会计工作,那么小企业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对我国小企业的发展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在对于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完善小企业会计核算法规,提高小企业会计工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更加适合小企业的会计处理工作。小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会计准则对小企业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就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利税的影响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对比。

二、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利税的影响分析

1、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存在差异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中规定,在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要根据投资主体对被投资主体的影响程度以及市场公允价值的可靠程度等采用权益法和成本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处理,而在成本法核算中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要对企业获得利润是在投资前产生还是在投资后产生要明确分清。另外一种是不考虑是否为投资前或者是投资后的利润,而是要考虑长期股权有没有贬值。但是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要采用成本法,在小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期间,小企业应该将自己应该分到的金额作为当期的投资收益,这种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比较简便。

通过两种不同会计准则对小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采用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就可以利用权益法进行核算,这样小企业的投资收益变化就比较大,从而对小企业的所得税以及损益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而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的时候增加了投资收益,小企业承担的税费支出就会相应增加。

2、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差异

对于资产的处理,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坚持的是谨慎性原则,对企业的各项资产都需要进行全面的计提减值准备,例如,对于企业的存货、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固定资产、企业在建项目、企业无形资产等等。但是这些都比较适用于一些较大的企业中,在小企业中不适用。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主要是以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主,小企业的规模较小,而且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比较单一,按照谨慎性原则进行集体资产减值准备很可能导致小企业以此调节自己的利润,所以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小企业资产不能进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要按照资产成本计量。

通过以上的分析,如果小企业采用企业会计准则那么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中就存在比较强的职业判断,从而在调节小企业当期的利税额上存在一定的空间。而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只在企业的资产发生实质性的损耗时才将损耗计入当期的费用中,也只对企业当期的利税额有相应的影响。

3、长期债券投资折溢价摊销差异

在企业的长期债券续存期间确认债券利息的时候在两种不同的会计准则中的规定是不一样的。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债券的溢价和折价要在债券存续期间计算利息的时候要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实际利率法要在每期利息收入确认中按照实际利率和账面最初的价值乘积来计算。但是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在长期债券溢价和折价在债券存续期间计算利息要采用直线摊销法,在直线法中每期的溢折价摊销额和实际的确认投资收益是相同的。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两种不同的摊销方法最终导致的利息费用的总和是一样的,但是不同方法的使用会对不同年度的利息费用摊销额产生很大的影响。

4、借债费用资本化处置差异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企业购置固定资产借款的资本化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购置固定资产借款发生的利益、汇兑差额以及溢价折价的摊销在满足借款资本化三个条件的基础上,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应该资本化,计入购置的固定资产成本中,在固定资产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后发生的就应该要直接计入企业当期的财务费用中。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购置固定资产发生的借款费用在计算利息的时候应该将固定资产开始购置到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的所有利息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中。

通过对两种不同的会计准则的分析,在借债费用的资本化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是比较大的,两者的各有自己的优势,小企业如果选择小企业会计准则,那么当期企业的财务费用将会减少,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利润也就增加,相应的企业所要支付的税费也就加重了。

5、无形资产摊销差异

对于小企业无形资产摊销处理中,两种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固定无形资产的摊销要考虑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摊销要从无形资产可供使用开始一直到无形资产不再作为为止。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要求将无形资产分为不确定使用寿命资产和有限使用寿命资产,对于不确定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不能进行摊销处理,只能在最后会计核算的时候进行减值测试,对于有限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要在其寿命时期内进行摊销。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将所有的无形资产物业认为是有限寿命的,都需要进行摊销处理。无形资产在使用中按照使用年份进行合理的摊销,对于不能可靠估计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的情况,无形资产的摊销期不能小于10年。

通过分析,在执行不同的会计准则中,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当期的费用将会增加,相应的,当期利润就会减少,但是当期需要承担的税费支出也会相应减少。

6、企业开办费处理差异

在企业开办费的处理中,两种不同的会计准则下处理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要将企业的开办费用在企业的“长期待摊费用”中进行核算,而核算的内容与企业所得税以及企业的其他的实施条例之间的差距是比较大的。但是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企业的开办费用直接计入企业当期的费用中,企业开办费用不再是长期待摊费用。而长期待摊费用核算内容和摊销期限与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是一致的,各种固定资产改建支出和其他的一些长期待摊的费用都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摊销。

对企业开办费用的处理方法不一样,导致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开办当期的费用将会增加,当期的利润逐渐减少,这样当期的所得税支出也就会减少。

结论:

总之,小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采用的会计准则不同,那么不仅会导致会计处理中使用的方法不同,同时也能对小企业当期的利税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小企业要寻求自己的发展就应该在运行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然后结合两种会计准则,分析它们对企业利税产生的影响,帮助小企业在符合会计准则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的收益,增加企业的利润,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作者单位:抚顺市天麒房产测绘咨询中心)

参考文献:

[1]虞金菁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性及其影响[J]商业会计,2012(12)

[2]李清华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关收入会计处理之我见[J]现代商业,2011(05)

[3]杨艳琴,王旸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的协调问题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

[4]王秀敏浅析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J]财会月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