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职业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33:34

小学教育的职业规划篇1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

小学教育的职业规划篇2

摘要:本文从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三方面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2-0271-02

随着就业政策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原来存有“应急性、短期性”缺点的就业指导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在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已经很深入,在师资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而在我国由于这项工作起步较晚,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进程。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结合实践深入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情况、新方法、新思路,不断推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进程。

一、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许多人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在课程设置中着眼于学生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坚持自我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是随心所欲的,

而是要将个人的自我规划和学校、社会的职业生涯指导结合起来进行。

2.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最现实的主战场。高校应充分利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挑战杯”系列大赛等各种社会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合理定位、规划职业,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大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的机会,让学生深入到工厂、企事业单位,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工作的真谛,从思想和行动这两个方面认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平台,教育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积极的态度。

二、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

1.小学阶段职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人生设计要从娃娃抓起,

职业指导应从小学阶段持续到成年阶段,因为这样的指导能促进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自我和职业领域的认识,并且给他们带来自信。

2.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由于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之前不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和价值观,在选取专业时很少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中学阶段的教育必须改革,应配备专业人员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一定的职业理想,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3.大学期间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学生入学便开始,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系统地传授和训练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知识与技巧,

培养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教会他们如何根据自己的专业特征和个性特点,结合社会未来的发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最终找到一个能够发挥个人潜力,具有发展空间的理想职业。

4.建立完善全员育人,全程指导的系统化教育体系

高校应建立在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领导下的校就业指导中心、分院(系)、专业辅导员、专业指导教师四级辅导机构,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制定规划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战略和方案,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在正常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基础上,各分院(系)要依据本系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的指导服务工作。

三、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全程化的咨询服务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及时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测评、职业规划和职业咨洵等,为他们指明前进方向。职业规划指导工作要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还需要走向市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可以尝试与校外的专业职业指导机构合作,引入“战略合作伙伴”。

1.成立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

2.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小学教育的职业规划篇3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3-0072-02

职业规划,其内涵是对职业生涯进行持续系统地计划,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途径设计、措施办法等内容。从教师对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对国家及民族的重要性来讲,引导和加强中小学教师对个人进行职业规划,应成为基础教育发展不可忽略的环节。

1.要充分认识教师职业规划的意义。近几十年,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不断增加经费投入,促使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均衡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目前的教育“现代化”“均衡化”主要侧重装备和办学条件,并不代表教育教学质量的现代化。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任何时期、任何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本取决于面广量大的一线教师的职业能力、活力以及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因此,真正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主要不是靠经费、靠硬件,而是靠教师群体产生的内生动力。因此,每位教师个人职业的规划和严格按规划实施与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

2.要引导所有教师主动进行职业规划。学校既是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地方,也是成就中小学教师职业和事业的场所。要引导所有教师主动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就必须真正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来重视。要始终坚持“抓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抓教师队伍”、“教师的成就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培养学生必须与成就教师同步进行”的理念与原则。引导所有教师真正理解培养学生与成就自我的辩证关系,从而为其主动进行自我职业规划奠定思想基础。要让所有教师深刻理解自我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明白“没有目标的人生叫流浪,有目标的人生叫航行;没有规划的人生叫拼图,有规划的人生叫蓝图”的道理后,广大教师自我职业规划的主动性、自觉性、迫切性和递进性一定会不断提高。

小学教育的职业规划篇4

《今日教育》: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自主而理性地设定职业发展目标,设计、实施职业生涯发展方案的过程。调查表明,部分中小学教师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一些教师虽有规划,但大多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因此,执行起来难免被动消极。您认为教师消极应对的原因在哪里?如何实现观念的转变?

李源田:应该说,教师消极对待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如职业吸引力对教师生涯规划的影响,也有教师职业特殊性的影响,如工作环境缺乏变化、工作量大、学生富于变化、学校支持乏力等环境因素,还有教师自身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原因。今天,教师专业发展关乎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也是教师职业幸福的重要命题。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经历身份转变、角色转换与责任传承,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旦纠结于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容易出现消极倦怠情绪。此外,初级阶段的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一些简单化的评价难以满足教师内在综合的需求,社会对教师责任的高期望与教师荣誉感的低视域并存,导致部分教师缺乏职业尊严感。

要改变现状,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优化社会文化环境。荀子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要继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二是完善有效激励制度。要科学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制定鼓励名优教师成长的政策,为教师职业发展导航。三是教师提高职业认同度。教师要认识到,教育基本物质条件达标以后,教师就是教育最大的变量。而从社会、家长、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师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会尊重教师,教师奉献社会。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增强职业韧性,t望职业生涯。

《今日教育》:您怎么看待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重庆市教委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有哪些主要举措?

李源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对自身职业选择与发展进行的自主设计,教师专业发展侧重通过学习与实践,使其内在的专业性得到增强。两者相互联系,各有侧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路线图,指向不同发展阶段的职业目标,而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理想的脚手架,通过知、情、意、行等诸要素来建构。

市教委主要从制度设计、政策导向、经费保障和绩效评价等方面予以推动。制度设计围绕高素质专业化的总体要求,通过教育事业五年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规划来系统谋划定向。同时,从学历、职称、培训、荣誉、经费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支持促进政策,引领教师发展。通过数量、结构、质量、效益等维度对区县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评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今日教育》:有老师反映,高级职称、荣誉教师数量有限,多数老师很难达到这些目标,因而也影响了教师规划发展的积极性。您认为教师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这个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为老师合理制定生涯发展规划,提供哪些支持?

李源田: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从初级、中级到高级,在一个区域呈现出“金字塔”型,越到“金字塔”顶端,人数越少。教师首先要知晓自己的起点和现状、优势与特点,在这个基础上来规划职业生涯,既有理想抱负,又能脚踏实地,让规划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要回应社会的热切期盼,遵循教师成长规律,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配合,合理设置教师高中初级岗位结构比例,科学制定职称评聘政策和办法,有效调动广大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今日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设计,往往是相对宏观的要求。教师在具体实施时,往往因为目标、阶段、措施等不具体或者不明确等因素,导致规划难以如期实现。您认为,在这方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可以提供哪些指导和帮助?

李源田: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质量和生态决定着一所学校或者一个区域教育的质量生态。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教育变革最大的变量。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蓝图,科学务实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有力抓手。因此,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该重视和帮助中小学教师践行职业生涯规划。

一是强化教师培训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已纳入每年新招聘教师入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在骨干教师培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中都有专题学习;教师教育机构,包括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中心等把职业生涯规划列入教师培训内容,指导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二是用好专业发展平台。当下,与教师发展相关的论坛、访学、研修、课题研究等专业发展活动丰富多彩,“基本功大赛”“优质课大赛”“骨干教师评选”“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应运而生,学校应创造条件并指导教师抓机遇,谋发展,借助发展平台,实现专业发展。三是构建治理促进机制。校长肩负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职责,优秀的校长一定会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好的职业规划应随着实践进程不断调整更新,学校要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完善治理结构来指导和服务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建立评价激励和促进机制,来推动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今日教育》:最后,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问题,您还有什么特别想说的吗?

小学教育的职业规划篇5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一、目前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规划主体的意识淡薄。根据舒伯的职业生涯彩虹图可知,进入大学后,我们从人生探索阶段的学生角色,正在逐渐向建立阶段的工作者角色转变,但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们,并未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2)规划方法的运用欠佳。国外有的学校在中学、大学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甚至有的学校在小学就开设了此类课程。而我国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在大学阶段才有所开设且课时少,同时,涉足此领域的国内专家学者不多,因此,我国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几乎都是源于国外。这些理论、测评工具及方法是否适合于我国的学生,还有待进一步探寻。

(3)规划环境的激励不足。在许多高校虽成立了就业指导教研室、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并未形成学生工作、教学工作和社会工作有机组合的多层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但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共同给予鼓励和支持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二、微博应用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

(1)准入门槛,受众面广。微博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运营成本、技术和时间的准入门槛都低。就运营成本而言,开通微博只需要通过一个邮箱,无需缴纳任何费用,便可用短消息的形式来信息,传达自己的心情和感悟等。就技术要求而言,注册程序简单,在使用过程中,只要你会打字或者使用手机等便可成为信息的者和接受者。就时间而言,作为信息的者,你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终端限制的、“全天候”的、“大量”的、“直播”的各式各样的信息,加之,由于微博的字数不超过140字符,所以可以实现科学地高效地使用碎片化的时间。微博的用户及受众大部分是学生,同时微博的强大作用也得到了学校管理者的认可,因此,将其应用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管理中是可行的。

(2)交互方式独特,传播及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殊性,既需要师生互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微博正好搭建了这一平台,微博是大学生获取资讯很重要的渠道之一,微博的多样性、交互性和自主性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因此,在微博上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宣传专区,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测评,帮助学生认识、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人格、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能力,在此过程中,微博实现了学生所关注的自我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完美结合。

(3)沟通效果明显,结果可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在于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理论来对自我进行分析、判断。因此,如何了解到学生真正所获,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所在。微博这一新兴媒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微博用户多对自己感兴趣的或是认识的人加以关注,因此,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类的微博,可以了解学生在职业规划教育中的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如何衡量的问题。

三、微博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一)提高认识,营造氛围——认知体系

提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认识,形成教育者、受教育者、家长以及社会人士共同关注、制定并实践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好氛围。对于教育者而言,在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地方在于培养学生的可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微博类产品发展状况和特点的关注力度,并实时实地地运用于教学或科研中;同时引导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念。对于受教育者而言,要充分认识任何外界给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都仅是建议和意见而已,最终的决定权在于自己。受教育者可以通过各类活动,来深入客观地剖析自我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客观地分析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客观地认知社会需求和职业需求,再结合“人职”匹配等相关理论,来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群、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应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简单的就业指导,它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校期间需要,出身社会工作时需要,工作多年以后还需要职业生涯规划。

(二)研究模式,设置课程。——课程体系

此处主要是探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狭义的课程体系即课程目的、内容、进程等,将微博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研制微博交互模式与教学计划,是微博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中最佳的切入点。例如:设计微博互动模块,在教学过程中,微博与课堂同步并设计微博互动。组建微博讨论板块,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微博理念指导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有四个教学阶段:自我的感知;自我的分析;环境的分析;判断抉择。通过微博,使学生轻松、自主、自信地学习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技巧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教师除了设计、掌握、实施这四个教学阶段外,还要对教学过程予以跟踪评估。

(三)改善服务,寻求方法。——服务体系

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微博运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微博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和管理。同时,微博平台小组要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内容,如增强信息的采集力度,扩大信息的范围,加强对信息的筛选,加快信息的更新力度,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字、声频、视频相结合的服务内容,教师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的职业、就业等热点问题,通过微博的回复评论功能在微博平台上或微博群予以即时回复,或以组织者的身份通过微博发起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讨论,以实现与大学生更深层次的微博互动,提高学生的认识,实现课堂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探索微博服务的新模式、新规律,寻求适合本土化的适合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最后,建立对职业生涯规划微博运用小组工作的评估考核机制。

小学教育的职业规划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能为学生获得事业成功提供有效的方法和保障,如认识自我、正确地选择职业、分析环境和自我完善等。因此,构建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既能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又实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树立“以人为本,真诚服务”理念为核心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目标

职业生涯就是事业生涯,即一个人一生连续所从事的工作职业和职务的变化与发展。在农类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我们需要树立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开发人的潜能、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理念,要把“以人为本,真诚服务”的教育理念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思想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促使其全面发展。

二、构建全员育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一)“团队合作”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我院成立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的生涯发展教研室,并建立了一支具有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基础,熟悉学生的专业、职业方向和就业政策的职业化、专业化的队伍,“团队合作”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该专业性团队由7名专家和35名专业辅导员所组成的,其中1名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1名SYB创业培训讲师、11名KaB大学生创业培训讲师、14名国家职业指导师、14名国家心理咨询师,参加ttt培训教师34位,可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

思政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涯中的引导者,是与学生接触面最广、时间最长的老师,有比较充足的时间系统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融入到日常学生工作。

(二)“一班三导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班三导制”是一个班级配有3名导师,即一个班级配备1名班主任、1名专业指导老师、1名班主任助理,明确三名导师的各自职责,并要求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样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实现全员育人。

(三)“家校社会三结合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家校社会三结合制”是调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培育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家庭方面,家庭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健全家庭教育网络,实现家庭育人;在学校方面,不仅仅是学生工作队伍的教师参与学生服务中,更重要的是调动学校如后勤、图书馆、计财、工会等所有部门的教职工共同参与育人工作;在社会方面,全社会应关心大学生的生涯发展,支持大学生自我规划,让学生参加调查、见习、实习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树立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理念。

三、构建全方位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依据我院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计划而制定教育计划,形成特色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的规划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督促和指导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大一导向引导,大二定向培养,大三去向指引。我院独立配备可折叠桌椅的多媒体活动教室8个,实行小班化体验式教学,重视教学效果。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农类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包括个人探索(认识自身)、职业探索(认识职业)、职业素质塑造、就业形势和政策、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自我体验等内容。我院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确定必要的学分,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确确实实地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该课程是我院公共必修课程(2个学分),由24节理论课和14节实践课,分设职业生涯模块、就业模块、创业模块,内容涵盖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社会活动课程。

四、构建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评价体系

构建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课程监控体系是我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教育全进行监控、过程性课程考核和教学评价。我院成立生涯发展教研室,出台学工线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制度,并单列考核。

第一,全过程性课程考核在学期教学的期终阶段根据课程具体情况按排在各课程教学过程中,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进行整体的总结和评价,又是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考核。

第二,在评价方面,建立档案评价法,主要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形成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价。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访谈等形式。

第三,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评价小组,同时接受教学督导的检查,纳入课程质量监控体系。

五、构建全支持职业生涯后续服务体系

(一)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网络系统

建立自我测评系统自我测评系统为学生专门提供职业兴趣、职业人格、职业能力等倾向性和专业性测评工具。在校生可以通过自我测评系统及时、有效地掌握自己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为调整学习内容、状态等提供依据,进行有效自我认知和准确自我定位。

(二)构建职业生涯管理咨询系统

搭建个人与组织在职业管理方面的沟通桥梁,我院成立阳光职业咨询室,进行一对一咨询,组织的职业生涯顾问支持、协助职业生涯发展。这有助于大学生解决职业发展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职业生涯咨询提出有效的建议。

(三)成立校友会,提供后续支持服务

我院针对毕业生,由学院牵头,联合优秀校友,成立校友会,并分设地域性的校友分会,为毕业生提供交流合作平台。同时开展朋辈教育,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联合会和启航职业生涯规划社团,为毕业生提供后续支持服务。(作者单位: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题研究组.高职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2]鲁伟.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探索.职业技术教育[J].2010,31(11)

[3]胡志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99

小学教育的职业规划篇7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视角”(编号:10110t17001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9-0126-03

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能够在激发学生实际行动的同时,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在向学生教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基础上,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服务于行业企业的技术进步,侧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人才,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更加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工程的对接。项目教学法通过设置与行业企业技术技能需求实际相吻合的主题,利用项目任务驱动,能够将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技能学习与职业发展相结合,提升与岗位知识体系需求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因此,项目教学法适用于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对于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开展应用型人才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及工程师文化渗透有很好的作用。

一、项目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基于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与行动学习法理论开展项目教学活动,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项目进行科学设定,教师发挥其引导、组织作用,发挥学生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最终营造出教师引导,学生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具有创新性、协作性的教学氛围。由此,引领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參与项目活动与项目合作时,提高学生互助能力、协调能力与合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起步较晚,利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愈发受到高校教育学者的重视。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操作路径是教师通过研讨设定一个符合教学目标和学习阶段要求的教学实践项目,将教材知识分解成若干有联系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以教学项目为中心,开展教与学的项目组织活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够促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中,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力。

1.选择并确定项目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第一步是选择符合教学实际和教学要求的实践项目,构建紧密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的就业需求,设定出难易适中、科学合理的项目课程,将其应用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应重视项目的趣味性,可采取场景模拟等方式。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对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正确认知并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2.划分项目小组

划分项目小组时要综合衡量班级的综合实力,按班级整体为单位进行分组,每组6~8人,每一个项目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整个项目实践过程的实施,在整个项目实际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协调和引导者的角色。

3.制订并完善项目实施方案

教师首先要制订好整个项目的实施方案,项目方案确定以后教师应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合理地采纳学生的意见,对项目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并制订考核方案,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项目实施效果。

4.按照计划方案开展项目

组长要发挥好自身职能,统筹安排项目内容,做好小组成员的分工,提高组员的执行力和协作水平。组长要实时监控组员的项目实践情况,及时纠偏,若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应积极向教师反馈和求助。教师要提高指导的针对性,耐心地帮助学生掌握和吸收相应的知识。

5.汇报结果与总结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对求职的正确认识,并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了提高项目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应制定出科学的考核标准,从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出发评估各小组及小组成员的能力水平。还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结果汇报工作,考核学生的项目学习效果,小组组长作为重要汇报人要将本组的项目实践结论进行充分汇报,并解答其他小组和教师的疑问。教师在汇报完成后要进行总结点评,帮助大家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二、项目教学法与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联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多样化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教育,项目化教学法是一种整合多方面的知识体系、为综合能力培养搭建综合载体的教学方法,应用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内进行独立课程的展示与体现,有利于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的新机制,加强跨学科的教学组织和跨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

1.切入点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飞速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多元化。在时下愈演愈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各个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精细化”,应用技术型大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地,应顺应时展要求和当前市场发展和行业企业技术进步的需求,着重提高学生的技术特长和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并基于此,做好项目教学,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等进行适度调整,以有利于提高项目教学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效,并有利于建立与岗位知识体系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结合点

其一,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中融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动态、特点等教学内容,以行业企业技术技能需求为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彻到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中去,有效衔接实践与教学、企业与课堂的互动,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其二,引进企业资源,探索校企共建的实践体系,推进校企人才培养工作室,校企共建课程、实验和教材,企业实习基地、工程教育实践中心等建设,与当地政府进行科技文化项目产业的对接,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建立起社会对创新教育积极支持的社会氛围。其三,将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引入项目教学法的师资队伍中,重视大学精神的凝练,积极探索适应人才培养特色的工程师文化,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知识能力与职业素养并重、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训互补、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互融”的一体化培养体系。

三、项目教学法在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措施

1.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平台

(1)紧紧围绕主导课程开展项目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紧密结合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在项目教学法中设定渗透创新创业的实操性教育项目内容,校内教学结合校外实践,课堂理论结合项目内容,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造多元的教育场所,使创新创业的价值取向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同时有效渗透专业课内容。如,在项目教学中体现创业基础、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内容,将通识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渗透到项目中去,同时要重视项目创新。

(2)将隐性课程融入项目教学之中,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环境。隐性课程是指高校校园文化及环境的营造,可在项目教学法中适当地增添帮助学校构建良好的学校文化的课程以及帮助学生认同学校文化的课程。在项目教学中,可将主题设定为丰富素质教育内涵和学校文化,并且深入贯彻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设置不同的子项目,包括素质拓展模块、创新创业教育模块等,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还可以为学生建造创业园区,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选择优秀的创业项目进行公示,帮助学生的个性养成。

(3)将实践课程引入项目教学之中,以项目为牵引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将实践课程和项目教学法有效结合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以丰富的创业项目为牵引,激励学生投入到项目实践中去,增强互动,将实践课程作为项目推进的重要手段。项目运作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能力,目的在于进一步推进学科协同、校企协同、师生协同,以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孵化

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还需要校企间进一步加强合作,企业为高校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和高校共同开展教育和实践活动。高校可借助和企业间的合作,开展更加丰富的项目教学实践活动,包括专门的创业创新教育项目、专业的职业入职培训项目、专业的技能操作项目等。企业还可以和高校合作设立专门的创业班,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真正落实创业创新教育体系,为项目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提供适宜的发展平台,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四、项目教学法在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例分析

以某高校为例,分析其应用项目教学法开展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具体内容。该高校在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时将课程内容分为七个项目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给予详细指导,注重对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开展和分配每一个项目之前都需要向学生讲解项目的具体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认知自我需求,根据自身实际构建项目框架体系。接下来教师对项目进行分配,并分好小组,组间自主学习和讨论,并进行自评和互评,选取优秀产品进行共享。

1.项目一:制作创业计划书

创业计划书的制作和项目教学法对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及提高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直接相关,因此在进行项目教学时教师要将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创业内容结合起来作为学生制作创业计划书的理论支撑。每个学生根据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制作自己的创业计划书,制作完成后可进行项目展示。

2.项目二:在创业计划书中規划职业发展路线图

创业计划书中需要有和职业生涯相关的清晰明了的规划线路图,帮助学生按照清晰的产品框架和设计思路开展创业项目实践活动。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功底,充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整体内容,为真正创业提供线路指导,体现产品特色。

3.项目三:创业计划书中要进行“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项目侧重于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认识自己,包括自身的优缺点、兴趣、行为习惯等,以此形成对自我的清晰认知有助于学生更科学地匹配职业需求。在实施该项目教学活动时,要将每一个维度分解开来,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认知自我的途径,对学生每一个维度的评估均可借助相应的工具——测试量表,以提高学生自我分析的精确度。

4.项目四:结合整体环境制作创业计划书

分析外界的环境是帮助学生了解家庭、学校环境、社会经济和职业、行业大环境,提高学生对社会职业变化的敏感度,并结合自身实际做好创业计划。在实施项目教学活动时,同样可以对每一个子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创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结合自身的发展能力和目标充分利用可用的优质资源,规划自我创业发展道路。

5.项目五:确定职业目标,引领创业计划

职业目标的确定对学生求职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能有效引领学生进行创业。当前毕业生就业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没有明确的职业追求,因此,应该重视对学生职业目标选择重要性的灌输,并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项目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需求,制定好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并积极做好未来就业的心理、知识、能力准备。该项目可将项目分解为“长远目标确定”和“阶段目标确定”两大子项目,并丰富每一子项目的实践内容,确保项目实践课程对学生有成效。

6.项目六:严格执行创业计划书中的项目

在确定职业目标之后,学生应严格执行创业计划书制定目标实施措施,以确保目标的达成。目标确定以后,学生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实施措施。根据目标项目的子项目确定该项目教学中的子项目,措施的制定要包含任务(含方法)、标准、时间三方面的限制标准,措施应尽量具体、有针对性和较高的可执行性。为了提高阶段措施的实际成效,学生可借助文字、图像等使项目各实施阶段措施更加清晰。

7.项目七:对创业计划中的目标和措施进行评估与调整

结合创业计划书的目标对职业发展目标和措施进行预评估与调整,这个项目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可预见性地发现职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变化,从而及时地采取调整措施。社会是变化的,职业的变化性要求学生根据变化来调整自身计划,从而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要求,这就需要学生能深入分析行业需求,结合自身的求职需求,分阶段采取措施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因此本项目可分为两个子项目,包括“规划的评估”和“规划的调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评估时间、评估主体、评估的内容等方面做好项目设计,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项目规划调整。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能获得对职业的深入认知,经由创造性的学习提升自身的创新创業水平。

作者:赵倩

参考文献: 

[1]张显悦,郗婷婷.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47-149. 

[2]游义兰,刘毅.项目教学法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3):181-182. 

[3]何代钦.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0):82-83,86. 

[4]梁川,滕翠.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1):138-139. 

小学教育的职业规划篇8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4-0068-02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专家认为,当前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显得被动、盲目,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社会对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导致定位不清,学习针对性不强,并最终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下降。为此高校应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职业知识水平、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一、国外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历程

早在1898年,美国底特律中央中学校长杰西・戴维斯就开始在学校教育中探索实施教育咨询和职业咨询,强调职业信息的重要性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创立世界上第一个职业指导机构――波士顿地方职业局,1909年帕森斯等人出版了职业指导专著《选择职业》一书,阐述了人与职业相匹配的理论,构建了帮助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并使人的特点(特性)与职业要素(因素)相匹配的职业指导模式,确立了职业指导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标志着职业指导理论的创立。1910年英国颁布实施《职业选择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教育机关承担的职业指导责任,有力地保证了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但是基于人职匹配理论的职业指导模式过分重视职业信息的作用,以求职者了解职业信息资料为主导,忽视了对求职者内在心理分析的研究,于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以当事人为中心的职业指导方法和应当给予当事人自我认识的机会,赋予他自我成长责任的理念。罗杰斯的方法和理念不仅得到普遍认同,而且把人们的认知引向深入。20世纪50年代,金兹伯格等人通过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进行调研,提出“职业发展是一个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的新观念。舒伯提出“生涯发展理论”,把职业选择纳入到生涯发展之中,看作是生涯中的一个环节,并赋予职业指导以新的涵义:“职业指导即协助个人发展并接受统一完整的自我形象,同时发展适切的职业角色形象,使个人在现实世界中接受考验,并转化为实际的职业,以满足个人需要,同时造福社会”。这一界定使职业指导从重视职业信息转向重视人的发展上来,具有鲜明的教育学意义,并且使职业指导转向生涯辅导阶段,由此开始了盛行至今的西方大学生生涯辅导,职业指导成为生涯辅导的内容之一。

目前,西方许多国家的职业规划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而且形式多样,如职业日、职业兴趣测试、社会实习等等。西方国家往往注重学生对社会工作经验的积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邀请社会各界职业人士到学校发表演说;学校还定期组织一系列的模拟实践活动。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二、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职业指导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首次将心理测试手段应用于学生职业选择中,这标志着职业指导在我国开始建立。1919年,黄炎培等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社刊《教育与职业》杂志上发表《职业指导号》,从介绍西方国家职业指导的理论与经验入手,结合当时的经济与社会状况,提出了在我国开展职业指导的必要性。1920年,中华职教社成立了职业指导部,组织力量对社会职业状况进行调查,对职业选择方法进行演讲,开展了一系列的职业指导活动,如1924年在上海、南京、济南、武汉举办对中学生的升学与就业指导。192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为社会服务的组织“上海职业指导所”,1929年,成立了海外职业指导部。此后,各地又建立了一批职业指导所,为发展我国职业指导事业奠定了基础。但是当时的旧中国,连年战争,经济凋敝,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职业规划教育发展缺乏相应的社会条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应的“统包统分”就业制度,职业指导没有得到足够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几乎没有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指导的理论书籍也相当缺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由“统包统分”的计划型模式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型模式转变,就业制度的改革及就业形势的变化,使得各高校开始关注就业指导工作,普遍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就业指导课。20世纪90年代中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我国高校逐渐掀起职业规划教育热潮。目前,“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的职业规划教育理念已为多数教育工作者所共识,但总体看来,我国职业规划教育在高校起步晚,发展缓,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程度还不高,基本上还处于移植、借鉴西方先进理论和方法的萌芽阶段。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模式的本土化和创新,是当前急需思考和解决的现实课题。

三、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构想

1.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各高校可以原有的就业指导中心为依托,设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该机构集教学、科研、测评咨询、实习服务于一体,为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了解职业规划知识、体验真实职业环境、进行职业规划设计提供辅导和帮助。

2.创建本土化的职业规划理论和测评工具。目前我国职业规划教育所运用的理论和测评工具,很多是从西方引入的,由于语言体系、中西方文化、风俗习惯、劳动力市场特性等方面的差异,它们的适用性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相关行政单位及科研院所要从国家、地区的社会实际需要以及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理论设想,采用有效研究方法去揭示客观规律,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特色。2007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成立全国首个大学生职业规划研究所,设立之初就承担了《广州地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教育体系的构建》课题,在此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3.培养高水平的职业规划师资队伍。在我国现阶段,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人员基本上是“半路出家”,多数是从行政、党务、政工、学生工作等岗位调拨而来,比较注重就业政策的宣讲、就业程序的管理,而缺乏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及掌握职业动态、预测职业发展趋势的相关经验,拥有职业规划师资质的“专家”型教师更是少之又少。鉴于目前高校职业规划师资队伍匮乏、人员流动大、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各高校应积极投入,一方面培养专业的师资人才,设立专职教师;另一方面外聘业界专家,开展咨询、讲座,提升本校师生职业规划素质。

4.实现“全程式”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2003年教育部文件要求高校“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各地方教育、就业主管部门也出台了相应文件。高校纷纷根据自身情况开设“职业规划课”或“职业(就业)指导课”,很多高校针对新生开展了职业规划教育。由于我国中小学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大一新生普遍对职业规划及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比较陌生,因此职业规划教育要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应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各有侧重,实施完善而富有层次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一年级侧重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市场对职业的需求和要求,帮助学生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二、三年级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各种职业测试、咨询、社会实践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发现自己的职业意向和职业潜能,结合所学专业,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力和素质。四年级侧重求职技巧的指导,通过制作简历、模拟面试等就业各环节的指导与训练,帮助大学生掌握正确的求职方法;开展就业政策、就业法律辅导,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有关劳动与就业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供就业信息及用人单位真实可靠的资料等。

5.拓展和完善职业规划教育的形式和方法。西方国家在职业规划教育上所采取的形式多样,既有课程体系,也有活动体系;既有大型的讲座,也有中型的团体辅导、工作坊,还有一对一的职业咨询。此外,西方国家还非常重视计算机系统在职业规划中的应用。这些宝贵经验值得我国高校学习和借鉴。结合目前高校实际情况,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可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方法。(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从历史和现状看,我国不像西方国家那样从小学开始就推行职业规划教育,整体上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的启蒙,而职业规划大赛整合了职业测评、生涯人物访谈、职业咨询、团体辅导、作品展示与比赛等多种形式,在大学生中有力宣传了职业规划的意识、理念和方法,起到了较好的启蒙教育作用。当然,职业规划大赛也要与时俱进,要根据不同地区、学校的特点不断丰富其形式,今后要逐渐将重点放在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上,在增强大学生的可就业性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取得政府和用人单位的支持,通过大赛这个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实习乃至就业机会。(2)鼓励学生职业发展社团建设。目前很多高校大学生组建了职业发展社团,如浙江大学就拥有与职业发展、就业指导相关的社团达四个,2006年重庆大学成立“全市高校第一个以职业规划为发展主旨的社团”。高校要搞好职业规划教育,离不开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职业发展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就业类社团,其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与推广。所以高校应积极鼓励、引导、支持该类社团的建设和相关工作,赋予其更加灵活的政策,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3)引入商业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办学。职业规划咨询和培训无疑是继外语、考研培训之后最为火爆的领域,目前在这个领域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培训、咨询机构也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树立了一定的口碑并且拥有相对成熟的运作模式。高校引入商业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办学,可以达到资源优势互补,使学生有机会从多角度、多渠道去了解社会,了解行业。(4)建设计算机辅助职业辅导系统。鉴于我国高校存在职业规划师资短缺,无法充分满足学生需要的现状,高校可开发建设计算机辅助职业辅导系统。2004年,我国首个高校网上“职业测评”系统在清华大学开通,该测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就业中心和北森联合开发的国内第一套针对大学生、研究生就业的测评系统。以此为契机,很多高校和专业机构通过整合社会专业资源开发出职业规划网络课程、职业规划自助系统、教师辅导辅助系统等,在职业规划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后要进一步完善这些系统,以专业化、系列化的产品提供给尽可能多的大学生。(5)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推进校企合作。高校应利用多种渠道,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走向社会的机会,加强其与社会的联系。如组织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等。高校还可采取校企合作,开辟就业实践基地,举办各种各样的有企业参与的培训班、工作坊,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环节,派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创造学生和企业接触的机会。例如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开始全面实施“三维体验式”就业教育模式:一维体验职业角色。从2006年起,东北师大根据学生的初步求职意向,每年安排450人到温州、深圳、沈阳等地的40家中学及企业上岗工作一个月,通过这种“岗前预就业”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职业生活,寻找职业感觉,确定职业发展方向。二维体验求职过程。东北师大每年都在准毕业生中遴选出130名“就业形象大使”,此后近一年中,他们作为校方工作人员,直接参与用人单位接待、洽谈面试等校园招聘全过程,从而全方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规格需求,提高自身择业技巧。三维体验就业环境。通过开展学生自愿报名,校方出资组织赴全国各地重点学校与知名企业参观走访的“走进名企名校”活动,东北师大学子提前实现与用人单位的“对话”。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高校应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规划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顺利成长,充分发挥其潜能,以实现未来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

[1]石晓燕.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12).

[2]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职业指导的历史沿革[eB/oL].;jses-sionid=DC9F89F54D68D233FB651525a597C136.web36_8020,2008-01-23.

[4]刘世勇,周春燕,储祖旺.美国高校生涯辅导的特点及其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07(4).

[5]高佩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人才开发,2005(3).

[6]陈刚.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的理念及实践[J].人才开发,2005(5).

[7]芮国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探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6).

小学教育的职业规划篇9

【关键词】新疆;中职院校;双语幼师;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影响因素

近年来,自治区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依然存在学前教育资源短缺,普及程度不高,投入不足,师资队伍数量短缺、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幼儿园之间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突出等薄弱环节。对于未来的幼儿教师在职前阶段是否对自己已经基本定向的职业有高度的认同感,这是整个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关键力量――幼儿教师能否不断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良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准教师产生职业认同感,提高教学效能感,减少或避免产生职业倦怠现象,这对于促进未来新疆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新疆幼教师资来源的质和量都令人担忧,随着幼儿园教师入职考试的正规化和完善化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寻求理想的工作环境的难度不断加大。面对比较艰难的就业形势,这就需要新疆中职学校加强对幼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新疆中职双语幼师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研究,将使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目前新疆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走向,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就业指导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新疆中职幼师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本课题以巴州师范学校中专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13级、14级、15级三个年级共3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当前中职幼师生职业规划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中职幼师生规划意识薄弱。其中二个问题的调查问卷显示如下,问题一:你了解职业规划是怎么回事吗?回答“不了解”的201个,占67%;回答“听说过,但不了解”的21名,占7%;回答“了解一点”的78名,占26%。问题二:你将来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回答“当一名优秀幼儿教师”的195人,占65%;回答“当幼儿园园长”的45人,占15%;回答“自己开办一所幼儿园”的12名,占4%;回答其他的48名,占16%。上面的调查虽然只是很小的范围,但目前新疆大多数学前师范教育单位反映的情况也大体如此。目前幼儿师范教育尚未将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纳入到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来,学生尚未得到这方面系统的指导。即使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设置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只是零星的和分散的。大多数的幼师生未曾自觉地思考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也没用职业规划方向的信息储备,更没有将对未来的简单构想上升到职业规划的自觉意识。

第二,中职幼师生认知方法简单,生涯定向模糊。认识自我是中职幼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的增长,中职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在不断增强。但他们的心理并不完全成熟,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不够深刻,容易理想化,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不够全面。在职业准备阶段,即幼师专业学习阶段,中职生应当根据自己的知识及能力的优势和劣势,确定学习目标,选择训练重点,规划各学科应完成的学业任务。然而很多中职幼师生在进校后因为环境变了,学习内容和方式变了,从初中的老师喂养式被动学习变为现在的放养式自主学习,感到很不适应,茫然无措,无所事事。主要是因为没有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没有依据工作要求和自身特点进行规划与设计,于是不知道从哪里做起,没有学习动力,因而也就没有学习效率。

第三,中职幼师生规划与行动的脱节。中职幼师生从入校之日起,其人生职业的定位就已经相对确定了,即将来要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幼教工作者。因为幼教职业的特殊性,幼儿园保教与教育相结合,这样的工作模式势必会让工作变得复杂,难度加大。然而,一部分的幼师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即使在二年级的幼儿园实习过程中逐渐树立了牢固的专业思想,有了初步的职业规划,但是仍未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方案。有了目标却不思考如何实现目标的计划,目标也就束之高阁。

二、影响新疆中职幼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分析

第一,学校教育对中职幼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中职幼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大部分学生是在初中毕业后就进入到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年龄普遍偏小,作为未成年人尚有很大的身心发展和学业发展空间。与一般中职生不同的是,幼师生自我完善、自我定位的任务更重要,所以必须重点设计好学业阶段的路程,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学业任务,做到在身心健康、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等方面全方位进步与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师生需要学校的职业规划教育,他们在学校所受的教育程度和水平,直接会影响他们的职业选择方向和他们喜欢的职业概率。而实际,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为期三年的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只是在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当中有所学习,这对于日后幼师生实习与就业的职业选择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幼师专业认同的教育引导并给与就业指导。

第二,家庭教育对中职幼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家庭是个人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造就个人素质、影响人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从幼年起,就受到家庭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一定的行为模式。有些学生还从家庭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学到某种职业知识和技能。此外,家庭成员在个人择业和就业后的流动中,往往产生一定的干预或影响,也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产生很大影响。许多学生深受家庭中父母或亲戚的影响,他们从亲人的教育或态度中形成了对幼教职业的最初看法和认识,从而影响到对职业的选择。例如:大部分幼师生会觉得幼儿园环境优美,有基本的收入和报酬,相对稳定舒适的工作环境,工作相对不是很疲劳,没有特别紧张的感觉,能从工作中得到乐趣和满足,从而选择幼教职业。

第三,环境变迁因素对中职幼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当今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展变化快,因此,个人职业发展必须考虑职业环境需求和变化趋势。近年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第一轮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新疆的学前教育发展成效显著,截止2014年底,全区共有幼儿园3955所,较2010年增加1392所。但发展水平总体较低、底子薄、起步晚,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发展不均衡,无论是幼儿园的数量,还是学前教育质量,都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仍然迫在眉睫。在目前新疆良好的就业环境中,对中职幼师生来说,只有认清自我,认知社会,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就业意向,多学知识,练就技能,抓住机遇,才能适应未来的职业环境,迎接社会的挑选。

【参考文献】

[1]刘淑玲.师范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小学教育的职业规划篇10

关键词:水利行业;高职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教育部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要内容,要求各高校将职业发展类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生结合个人志趣,了解社会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相比其他类型教育,水利行业高等职业教育更具职业针对性,良好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是职业院校学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效果的好坏对高职学生就业对口率和满意度高低有重要因素,

因而其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对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和外部职业环境的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确立其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拟订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和调整方案。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普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掌握规划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m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二、水利行业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点

1.职业岗位(群)确定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明确。如水电站与电力网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有面向水电站与电力网的运行值班员,面向机电设备安装、检修等的安装检修工,面向水电站与电力网机电部分设计的机电设计员;水利工程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有农田水利规划设计员和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员。

2.职业生涯发展的路线清晰

每个职业岗位都有其独特的职业发展路线,高职学生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明确,因而其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路线清晰。如水利工程施工员其发展路径颇为宽广,从以往的经验看,项目经理、设计师、结构工程师等大都要经历施工员这个阶段的锻炼,职业发展路径“施工员―工长―标段负责人―项目经理”。

3.行业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程度高

水利行业高职院校重点着眼于其行业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把宏观规划与微观实施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水利行业与高职院校的“双主体”作用,将行业发展、行业文化,行业资源等融入到教学中,形成合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突破。

三、做好水利行业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1.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职业规划教育

做好行业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构建学校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间的合作机制、学校与校友的联系机制、努力建立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机制,使各类资源形成一种优势合力,共同推进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为学生做好其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创造条件。如水利行业主管部门为高职学生提供相应的政策,水利水电企事业单位克服“学历歧视”,按照实际需要吸收高职院校毕业生实习和就业,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实践育人方面对高职院校给予支持。

2.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指导课程设置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出发,以“始业教育―职业发展―人的发展”为主线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因此,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的全过程,培养高素质水利技术技能型人才,致力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明确职业方向、规划职业生涯、掌握求职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实现高质量就业。因此,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水利行业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分阶段实施,分阶段列入教学计划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系列课程,并配套开展职业认知实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模拟面试等实践项目。

3.设计全过程教学体系

依据国家对职业指导类课程的相关要求以及“以生为本”的课程设置原则,结合水利行业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和目标,将水利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过程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如下表:

4.强化“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团体授课、集体指导的基础上,依托就业指导中心、咨询辅导室、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等机构或组织,针对每个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基于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通过应用现代化信息及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辅导及咨询。

5.以增强素质为宗旨,建设职业规划教育队伍

水利行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与专业发展紧密结合的,除了由校内就业指导人员承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外,还需结合水利行业高职院校学生未来职业特点,邀请水利企事业单位知名人士、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参与到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来,并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及业务水平的培训,提升其岗位胜任能力,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6.实施第三方评价,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效检验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可从学生、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等多维度来体现,联系第三方调研机构进行包括应届毕业生或毕业多年后学生的就业率、就业去向、对口就业率等相关情况的调研,调研结果可以直观地反映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学生今后发展的影响,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高职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能为其整个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探究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策略对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学院、行业、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莉.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