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农业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33:30

循环农业分析篇1

关键词:循环农业;模式;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1引言

1.1循环农业的起源和发展趋势

“循环经济”一词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主要是指在人、科学技术和自然资源的大系统内,整个企业生产、资源投入、产品利用及其废弃物产生的过程中,把依赖传统型资源消耗的呈线性趋势增长的经济转变成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利用来发展的经济[1]。循环经济强调“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后来循环经济运用到农业中,逐渐开始形成经济、环境相互协调的思想。即农业发展必须尊重自然发展条件,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功能,保持生态平衡。循环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发展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方法,结合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技术学原理及其基本规律,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我国提出循环农业、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或是将农业废弃物利用起来,都要遵循生态系统基本规律和循环经济原则,形成物质多级利用的一种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国外早已开始实施循环农业建设,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物质的多次利用,减少资源浪费。目前我国开始重视循环农业的发展,以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与潮流。

1.2发展循环农业的目的与意义

目前,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农业发展也越来越优化,发展循环农业,可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既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又可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环境。将原来单一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模式转变成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主要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资源的消耗。发展循环农业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应对气候变化,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农业产业链条生态化、资源利用节约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走资源节约、产出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的现代化农业道路。循环农业的推动并不是单一的产业发展,而是各个产业的有机结合,可形成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渔业和加工业、销售业的结合,形成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农业的循环经济,就不可能建成整个社会的循环经济,更谈不上建立循环型社会[2]。循环农业的发展无疑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农产品产量的提升,这也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目前,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对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举措迫在眉睫,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浪费十分严重,对传统农业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都可采用循环农业的思想去解决。

1.3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点绝不动摇,循环农业的发展是顺应国家发展趋势,优化农业生态系统。2019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我国以农业为主要国民经济,而农业也是产生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为了保护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积极运用生态环境的自然规律,使用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式。循环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发展模式,是将原来的开环形转变成闭环形的模式,它既提高了社会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障。

2模式类型划分方法

2.1国外划分方法

国外主要依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是分别对输入端、过程性和输出端的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模式。减量化模式:美国精准农业采用的就是“减量化模式”,按田间每一个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作为指导,准确地管理各项作物和土壤,通过最大限度地优化农业成本投入(如种子、农药、水、化肥、农药等)来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和产量,避免过度使用化学物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美国精准农业的关键技术和内容主要包含有以下方面:一是改进操作方式,实行免耕法。如在冬季农闲时节种植适应寒冷气候的豆科类草,在春季播种前尽可能施用少量的生物除草剂来限制其生长,再直接进行作物的播种,从而实现豆科草与作物间作。这样既能很好地保持土壤的有机结构,达到避免肥料和水土流失的目的,又能很好地抑制病虫害滋生。二是采用现代生物新技术处理动物粪便。如利用苍蝇产卵的方式处理粪便,使它成为一种优质的蛋白饲料,达到资源多级利用的目的。此外,还可对粪便进行集中加工处理,以减轻有害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3]。再利用模式:德国的“绿色能源”农业就是采用“再利用”模式,从科技方面积极探索生物质能的循环及其再利用。德国科学家对油菜、甜菜、玉米、马铃薯等进行定向选育,从中制取乙醇、甲烷,成功研制出绿色能源,从菊芋植物中制取酒精,从羽豆中提取生物碱等。油菜是德国目前最重要的能源作物,油菜籽既可用作化工原料,又可提炼植物柴油,代替矿物柴油作为动力燃料[4]。再循环模式:日本循环农业模式的核心是从终端控制,将农业污染物变成新的资源,即“再循环”模式。如日本菱镇将下水道的污泥、家畜粪便、农业废弃物有机物投入到专门的发酵设备中,通过发酵产生甲烷气体用于发电,剩余的其他残留物进行固液分离。其中,固体成分通过再干燥成为肥料,液态部分通过处理后进行排放,充分体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5]。

2.2国内划分方法

国内对循环农业的分类有多种,尚未统一。根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可将循环农业模式类型划分为物质再利用、减量化、资源化和产业园四种模式。以“3R”基本原则为指导,基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农业产业链循环路径、服务功能等方式再进行细分。

3国内循环农业模式实践

3.1物质再利用模式

所谓物质再利用模式就是在物质的使用过程中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由于对农业废弃物的消除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此采用这种方式可缓解环境压力,将废弃物污染转化为资源。如湖北省实施的猪—沼—菜、猪—沼—果、猪—沼—茶生态农业模式,就是利用中间产物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猪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可用来发酵,生成的沼气可用于日常生活,同时可将沼液、沼渣当做肥料用于种植蔬菜、水果和茶叶等。

3.2减量化模式

减量化模式是从输入端尽可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增加农用有机化肥,采用有机化肥代替化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和节约资源。浙江省义乌市农业用水短缺,通过推广节水农业,在农业上使用喷灌和滴灌技术,提高了水的有效利用率,防止产生地面径流污染,大大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立体养殖模式是对传统养殖模式的高效整合,也是对土地资源和耕地资源的有效节约利用。四川省崇州市采用稻—渔结合种养模式,种植的水稻尽量避免使用农药、化肥,甚至不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但提升了稻米的品质,而且鱼苗在田里健康生长,不需要额外投放饲料[6],节约了成本。

3.3资源化模式

资源化就是再循利用环模式,是从输出端减少农业废弃物排放,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这样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较高水平,各元素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变废为宝,如收集雨水、秸秆还田等。通过增加产业结构和生产环节,做到对物质的充分利用,使各种资源能物尽其用,与环境友好相处,实现高效、高产、低耗。

3.4产业园模式

循环农业模式的实践并不是单一的产业发展,更多的是多个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产业园模式就是将种植业、林业、渔业、养殖业、加工业和销售业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的产业链,这既是对产业链的延伸,又提高了物质的利用效率,节约了资源。农业发展的本质是经济体系、农业技术和生态系统的融合,具体表现为植物生产、动物转化、配套加工增值、微生物循环。通过科学配置设计生产环节,优化食物链和生产链,借助资源和系统的耦合实现能流和物流的多级分层循环利用,实现农业产出的再生增值[7]。如安徽省茶叶集团利用茶叶原料制做绿茶酥、绿茶饼等或饲料,并充分利用茶园的优美风景开发旅游资源,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形成了一个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园模式。

循环农业分析篇2

关键词:循环农业;原理;应用;

前景循环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发展提出的一种新的环境友好型农作模式,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的方法,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农业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循环农业的基本原理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系统,是构建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实现形式、技术措施。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建立循环农业体系主要依据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能量耗散低熵原理。农业是开放系统,其功能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决定,只有通过外界能量的投入,才能降低系统熵值,提高系统的功能。因此,合理投入是人类对农业系统加强控制的关键途径,不能将循环农业理解为低投入甚至不投入的农业。认为只要依靠循环就可以实现耗散系统平衡的认识是不科学的。(2)资源循环再生原理。农业系统是一种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的人工生态系统,其资源类型:一是光热水等自然资源,需要周年高效循环利用;二是化肥、农药、机械等系统外购买性资源,需要尽量减少不合理投入并提高效率;三是秸秆、粪便等农业生产中间废弃资源,需要再生利用;四是农业系统排放到大气和地下的有害物质和温室气体等,需要实现可预见、可控制,减少无效排放。通过农业系统内循环和系统外反馈循环相结合,提高能量转化率和物质循环利用率。(3)物质组链加环原理。在农业系统中,物质沿着不同环节上的食物链营养级传递和转移,利用不同营养级的动物和微生物,分级、分次反复循环和利用,使上一级循环转移到下一级的物质,再次转化为能够为人们直接利用的生物产品和生物质能。因此,通过食物链加环、组链,减少非生产循环,增强生产循环,提高物质循环周转率,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减少废弃物排放。(4)生态经济协调原理。农业是生态经济系统,其产业目标既要获得生产力和经济效率,又要维护生态协调。在特定条件下,农业的经济功能往往和生态功能处于矛盾之中,因此,需要按照生态经济协调的原则设计循环农业产业体系,既要获得合理的生产力,又要将其建立在资源环境可承受范围之内,形成一种“经济高效、技术可行、生态安全、环境友好、社会认可”的可持续农业模式。

2循环农业的实际应用

我国循环农业实践模式以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为基础,其基本雏形是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和南方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重庆三峡库区是农业部规划的全国柑橘、蔬菜、生猪和草食牲畜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的核心区,是当地最具国际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但是,近年随着规模种养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规模养殖业产生的有机粪肥量大、肥效低、使用不便,逐步被化肥取代,往往弃用,加剧了面源污染。为此,从2008年起,重庆在农业部等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下,系统开展柑橘、蔬菜沼畜循环农业关键技术的攻关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模式的探索,取得积极进展,建立三峡库区柑橘沼畜循环经济标准化技术体系,建成沼液还田示范基地0.67多万hm2,打造“畜-沼-菜”循环农业生产基地3.13…万hm2。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2.1沼液肥水一体装备,整合诊断施肥,支撑化肥零使用针对传统“畜-沼-果(菜)”循环中沼液管灌易产气爆管,会生成磷酸镁铵(尿垢)结晶堵塞管网问题,研发沼液管道自动调压、固体结晶物收集装置和自冲洗工艺,发明沼液肥水一体灌溉装备,实现沼液管道便捷化利用,促进沼液大规模还田和零排放。针对饲料、冲水、畜禽种类的不同,沼液有效成分变幅大、用肥计量难问题,配套柑橘非充分灌溉和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测土测叶,支撑有机肥高效利用和化肥减量或零使用,同时替代灌溉水,节水节肥效果明显,已在长寿、开县、奉节等大规模应用。以长寿区农正农业为例,其万头猪场和166.67…hm2…晚熟杂柑果园,年施用沼肥10…t/667…m2,经营养监测,发现果园氮磷钙镁硫等大多数营养指标适宜,但是钾锌硼等元素缺乏,通过增施10…kg硫酸钾矿质肥补充,叶面喷硫酸锌、硼砂等矿质微量元素调控,近3年均实现全园化肥零施用,产品主要出口北美、东南亚等国,经济效益显著。2.2推动秸秆和粪污有机复合肥制备产业化,支撑化肥减量针对传统秸秆和柑橘皮渣资源化利用成本高、效益低问题,发明一种巨大芽孢杆菌m1,研发橘渣秸秆和猪牛粪便的高温自干燥发酵及其有机复合肥制备工艺,实现橘渣秸秆和猪牛粪便的高温自干燥、低成本腐熟发酵,先后研制出牛粪、橘渣、秸秆等为主料的有机无机缓释复合肥等4类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并全部获得肥料登记证,支撑有机无机缓释复合配方肥全面替代无机复合肥。如梁平县丰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应用柑橘营养诊断最适宜指标,研发氮、磷、钾为10∶4∶8的柑橘专用牛粪有机复合配方肥,替代15∶15∶15无机复合肥,年产能已达12…万t。重庆市重点推广的专用有机复合肥具有缓释性,符合柑橘生长的大量元素配方,富含有机肥,既有无机肥肥效高的特点,又有缓释肥肥效长的效果,还具备有机肥改良土壤、激活微量元素功效,适合撒施,省力省工,推动了柑橘专用肥有机化、配方化和缓释化,结合营养诊断控丰补缺,增产效果优于单纯无机复合肥,在重庆柑橘产区已经全面替代无机复合肥,卖出了无机肥的价格,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示范显著。2.3建立循环农业标准化技术体系,实现可复制、可推广围绕三峡库区柑橘、蔬菜、畜禽生猪、淡水鱼等特色产业发展,我们以循环农业为纽带,相关产业循环链交叉环节关键技术为基础,因地制宜建立8个“猪-沼-果”部级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并建成上百个果(菜)沼畜循环农业示范点。在合川区太和镇米市村蔬菜标准园内示范推广的“牛-沼-菜”种养循环模式中,蔬菜基地与邻近一家大型奶牛场达成生产合作,由奶牛场支付基地土地租金,安装直通基地的沼液输送管网,园区以有机肥形式,消化奶牛场产生的全部沼液、沼渣,解决蔬菜生产所需的大量有机肥,降低施肥成本,促进地力的保持。同时,基地采收后的玉米秸秆,又作为饲料供销给奶牛场,从而购建一条生态种养循环产业链,不仅节本增效,使基地年产蔬菜超过12…500…t,每667…m2收益超过…4…320元,销售总额达1…250万元以上,同时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此基础上,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等合作制定《nY/t…2627-2014…标准果园建设规范-柑橘》、《DB50/t…485-2012…农用沼液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技术规范》、《DB50/487-2012…柑橘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29项,建立从良种种苗到采收销售完整的循环农业标准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标准化工作体系,并通过国家标准委的评估验收,核心技术“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园区)循环经济标准化体系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被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收录。2.4探索畜沼果循环农业推进模式,取得积极进展研究集成4种沼液肥水一体灌溉推进创新模式;探索出以小型种养殖场为主要对象的分散养殖、分散利用模式;利用大型种植场消纳数个小型养殖场粪污的分散养殖、集中处理、集中使用模式;针对大中型养殖场和一家一户种植模式的集中养殖、集中处理、分散使用模式;围绕大中型养殖企业且配套较大规模的作物种植基地的集中养殖、集中处理、集中使用等4种沼液肥水一体管灌推进模式,推动循环农业技术装备化和产业化。核心技术得到农业部应用。总结凝练的“沼液肥水一体非充分灌溉技术”和“柑橘低碳绿色管护集成技术”被农业部定为集中贫困地区和全国生态农业基地主推技术,支撑产业化应用。据国家环保部《三峡公报》,以柑橘屏障带为主的三峡库区,化肥使用量由2007年的每1…hm2…1…000…kg降为2015年的320…kg,…减幅达68.0%,实现三峡库岸屏障区投入品的大规模减源,保护了三峡库区干流水质大部分时间保持在可饮用的国家地表Ⅱ水质标准,出库水质最差也没有低于Ⅲ类,效果显著。

3存在问题与前景分析

通过对重庆三峡库区“猪、沼、果”循环农业模式的探究发现,畜沼果循环农业在具体实践应用中仍有许多问题还需进一步关注和攻克:一是对种植需求重视不够,没有专项投资用于园艺作物沼畜循环利用环节;二是技术利用不够,凭经验和盲目使用有机肥较为普遍,取得的效果参差不齐;三是对养殖污染的处罚力度偏弱,部分甚至根本无监管,随意弃用污染环境。循环农业模式作为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尚需不断创新,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为资金、技术和人力在耕地上的集约利用创造条件。今后,循环农业在最大限度地保障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开发没有被有效利用的生态位,重庆循环农业更要积极推进畜沼果循环农业替代化肥技术模式的落地和大面积应用;及早建立“以果(菜)定沼、以沼定畜、以畜促果(菜)”循环发展模式,支撑养殖粪污零排放;建立柑橘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体系,支撑柑橘(蔬菜)沼畜循环替代化肥等举措,推进循环农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颖,尹昌斌,邱建军.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分类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6):1557-1563.

[2]高旺盛,陈源泉,梁龙.论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体系[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6):731-734.

[3]牟宁.循环农业的发展与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2):28-29.

[4]吕杰,王志刚,郗凤明等.循环农业中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现状、潜力及对策——以辽中县为例[J].生态经济,2015,31(4):107-113.

循环农业分析篇3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灰色预测;Gm(1,1);灵敏度分析;matLaB

2016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这是呼应中央提出的加强供给侧改革策略,强化农业供给侧生产方式创新,促进产业组织结构优化,推动农业绿色循环发展,完成农业经济和农村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农业是第一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底,然而随着农业的发展,整个产业面临着突出的资源约束和环境问题。人均资源占有量低、投入产出比例低、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低效益、生态环境恶化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一、数据的获取及假设

数据来源于2005年-2009年安徽省各市粮食产产量、化肥和农药使用量;2004年-2014年安徽全省除涝面积等。我们提出以下假设:(1)假设环境和政策没有变动,在模型建立和数据选取的情况下一致;(2)选取的各指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3)选取的经济指标是准确有效的。

二、综合研究安徽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1.研究思路

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状况和土壤管理四大方面。而这四个大方面又包含诸多不同的指标,故需要运用相关分析法筛选出主要指标,然后再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得出综合评价指标,制定出耕地质量等级标准;随着土地整治又会各指标的得到一些改善使得基础地力有改变的趋势,可通过灰色预测方法预测2020年的基础地力。建立农药、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的模型,并给出要使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的零增长,化肥利用率应提高的百分点。

2.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

(1)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分数

计算耕地质量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2)预测

由于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土地的理化性质像立地条件和剖面结构变化比较微弱,因此我们收集到了历年来有机化肥的使用量、气体So2的排放量、水库的库容量和排涝面积数据来分别反映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灌溉保证和排涝能力,最后我们用其综合变动百分点直接说明基础地力等级变化。

①数据处理

首先对收集到的数据都处理成今年相对于前一年变动百分比,计算公式如下:

②预测

我们根据上述得出的2005年到2014年10年的综合变动百分点,运用灰色预测方法预测2020年的综合变动百分点,预测步骤如下:

运用matLaB计算结果和误差检验结果,由此可知预测到2020年的综合变动为0.4849个百分点,与政府要求提高0.5个等级比较相近;用有机化肥使用量变动百分点来反映土壤有机质变动百分点,运用同样的方法预测出2020年提高0.5814个百分点。

3.建立农药、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的模型

(1)模型的准备

我们选取了安徽省2005年-2014年合肥、淮北、亳州、宿州等十个主要市区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农药使用量、化肥施用量构成面板数据。

以1995年的化肥利用率为基础,即该年化肥利用率近似为100%,我们根据2005年-2014年安徽重要市区的粮食作物播种面e、粮食总产量、农药使用量、化肥施用量用stata估计出近20年的化肥利用率,然后把化肥利用率的变化趋势绘制成图,见图。

由上图可知,安徽省近20年的化肥利用率自1995年起呈现先逐年下降,在1995年附近达到最小值后又平稳上升的趋势。查阅资料得知,2014年之前农民对于施肥方面还存在着盲区和错误认知,施肥方法不科学,施肥技术也较为落后,没有重视微量元素的作用。近年来由于政府的科技和财政补贴,对施肥方面相关文件的出台,使得化肥利用率渐渐提高。

4.模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Gm(1,1)模型

(1)模型的准备

安徽省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依据典型样点灌区全年现场典型观测的灌溉用水资料、灌溉试验和计算分析,得出典型样点灌区年度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2)模型的建立

三、结束语

为贯彻落实《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方案》,实现到2020年,安徽省全省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2个百分点的目标,建立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有机物含量比例以及耕地基础地理力。

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建立农药、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的模型,主张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有害物质。使得到2020年,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达到零增长,利用率提高6个百分点。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农村沼气工程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模型,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到2020年,安徽省农业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和产品质量得到全面改善,提升了全省的农业效益,从而保证了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使整个农业经济体系有条不紊地运行,农业市场更加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胡存智.中国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理论与方法研究--兼论《农用地分等规程》总体思路及技术方案设计[J].中国土地科学,2012(03).

[2]崔远来,李远华,陆垂裕.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尺度效应分析[J].中国水利,2009(03).

[3]彭世彰,艾丽坤.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水安全[J].水资源保护,2012(03).

[4]许建中,赵竞成,高峰,黄修桥,李英能.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实例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01).

[5]毕守东,王冬平.安徽省粮食产量的最优加权组合预测[J].预测,2000(03).

[6]王建林,王宪彬,太华杰.中国粮食总产量预测方法研究[J].气象学报,2000(06).

循环农业分析篇4

关键词:循环农业;技术水平;综合评价;湖南省

evaluationandanalysesofthetechnologylevelofrecyclable

agricultureinhunanprovince

dengxu-xia,liuchun-yang

(collegeofeconomy,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28,china)

abstract:thetechnologicaldevelopmentisanessentialprerequisiteforthedevelopmentofrecyclableagriculture.accordingtothe“3r”principles,theevaluationindexsystemandmeasurementmodelforevaluatingthetechnologicaldevelopmentofhunan’srecyclableagriculturewereestablished.theresultshowedthathunan’srecylableagriculturaltechnologywasattheendofthepreliminarystage,andwouldstepintotheprimedevelopmenttime.thehindrancestothedevelopmentweremainlybelongingtolowleveloftechnologicalandsocialdevelopment.agriculturalresearchshouldbefurtherenhanced.reductiontechnology,recyclingtechnology,technologyforresourceutilization,andsystematictechnologyshouldbepopularizedinfuture.moreover,socialdevelopmentasahugebackupanddrivingforceforrecylableagriculturaldevelopmentshouldbeemphasized.

keywords:recylableagriculture;technologicallevel;comprehensiveevaluation;hunanprovince

循环农业实质上是循环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实践应用。而循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循环农业的发展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因而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循环农业技术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无疑是循环农业技术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循环农业技术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和方法进行认真地研究,有利于对国家或地区的循环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合理和有效地评判,从而对促进循环农业技术的进步,加速循环农业的发展进程,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循环农业技术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架

循环农业是追求低投入、低能耗、高效能、高产出的经济。它是一个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因此,循环农业的技术目标是“一高两低”,即资源利用高效率、物能投低消耗、污染物输出低排放[1]。因此,循环农业技术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系统性与层次性、动态性与稳定性、可测性和可比性、完备性与简明性、评价指标与系统目标一致性等原则。依据循环农业发展“3r”原则,即减量化原则(reduce)、再利用原则(reuse)、再循环原则(recycle),结合湖南省的实际情况,从循环农业技术体系目标出发来设计循环农业技术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循环农业技术水平评价涉及到经济、技术和社会3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经济方面包括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技术方面包括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社会方面包括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社会公平。三者自成体系,又相互作用。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湖南省循环农业技术水平评价指标。其中,具体指标的选取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指标选取要能充分体现上一级指标的含义和要求;二是要考虑指标数据必须具备可获得性。

2循环农业技术水平评价指标的界定

发展循环农业可以更为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能降低资源和环境成本,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发展循环农业需要技术支撑,而循环农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反映出循环农业技术支撑能力的强弱。因此,从经济、技术、社会

3个方面设置了相应的指标(表1)。

2.1经济指标

2.1.1经济水平指标①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指农村居民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是衡量农民从事各项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标志,也是直接影响农业持续生产投入的重要因素,反映的是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②农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即农业总产值与gdp之比。③粮食单产,即粮食总产量与耕地面积之比,指在粮食作物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上,平均每公顷耕地全年生产的粮食数量。④城镇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镇化率=(市人口+镇人口)/全部人口。2.1.2经济结构指标①农业科技贡献率,是反映农业科技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水平,也是能反映农业经济结构的重要指标。农业科技贡献率=应用农业科技的产值/农业总产值。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幅度指数,就是指农村非农产业的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该指标反映的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水平,也是循环农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非农产业的产值等于国内总产值减去农、林、牧、渔总产值。

2.2技术指标

2.2.1减量化技术指标①农业用水强度,指农业生产用水量与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值。②农业土地产出率,即农业产值与耕地面积之比。③农村用电量强度,即农村用电量与农、林、牧、渔总产值之比。④农用柴油使用强度,即农用柴油使用量与农林牧渔总产值之比。⑤农膜使用强度,即农用地膜覆盖栽培面积与总播种面积之比。⑥化肥施用强度,就是指农用化肥施用量与农作物播种面积之比。⑦农药施用水平,即农药使用量与农作物播种面积之比。⑧单位耕种面积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即农业机械总动力数与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之比。

2.2.2再利用技术指标①农副产品加工率,即已加工的农副产品总值/农副产品总产值。②耕地复种指数,是指一年内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用百分数来表示,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

2.2.3资源化技术指标①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即畜禽粪便利用量与畜禽粪便总生产量之比。②农用薄膜回收率,指回收的农用薄膜占农用薄膜总量的比例。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即秸秆利用量与秸秆总生产量之比。④沼气覆盖率,即沼气使用户数/总户数。

2.2.4系统化技术指标①信息化综合指数,体现农民对信息化产品的消费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由信息化、电话和计算机普及率3个指标加权而成。②农业规模化经营比重,指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③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这是一个定性的指标,其资料通过现行统计渠道无法取得,需要采取专家打分的方式取得。

2.3社会指标

2.3.1社会发展指标①农业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反映农业劳动力的基本文化素质和农业劳动力接受“两型农业”生产技术的能力,以及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该指标值越大越有利于“两型农业”的推进。②农村饮用安全水人数比重,是指农村饮用安全水人数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③森林覆盖率,即森林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森林覆盖率是反映森林资源与生态平衡状况的关键指标。对于森林在保持水土、净化大气、调节气候、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3.2社会稳定指标①农业就业比例,反映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比重。该指标表现了农民就业与收入来源渠道的多样化状况,也间接反映农业发展的经营规模。这是一个负向指标,农业劳动力就业越多,对农业资源的压力越大[2]。②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表示食物支出占个人收入的比例,用以衡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状况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3.3社会公平指标①农村社会公平度,即农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②农业政策支持力度,农业政策的支持力度越大,说明政府对循环农业技术的投入越大、越重视。

3权数的确定

本研究从易操作性角度考虑,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的是同级指标比较法,就是将同级指标进行比较,根据每个指标对于上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大小来进行权数分配。循环农业技术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100%,其中,经济指标占20%,社会指标占30%,技术指标占50%。对二级指标、三级指

也是根据同样的原则进行权数分配(表1)。

4期望值的确定

建立指标体系的关键与难点在于期望值的确定。期望值直接反映循环农业技术水平所要达到的目标,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合适,目标太高会导致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目标太低又无法达到激励的效果。在期望值的确定过程中,本研究主要参考了两型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等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关指标的期望值和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以及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关指标的当前水平,结合湖南省循环农业技术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确定其期望值(表2),从而构出起湖南省循环农业技术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5计算模型

5.1测算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综合评价指标法进行测算。

5.1.1指标实现度的计算在实现度(s)的计算时,分正向指标和反向指标两种情况[3]。

正向指标实现度:pij=xij/xij′

反向指标实现度:pij=1-xij′/xij

其中,xij为现值,xij′为目标值。此外,实现度超过100%时,都按100%计算。为了防止某项指标完成出色,遮蔽其他指标完成的不足,从而更加强调整体水平。

5.1.2综合指数(总实现度)的计算运用综合评价法对循环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综合评价指数(z)为各指标得分之和,各单项指标得分(fi,j,m)等于各项指标实现度(si,j,m)与指标绝对权重(ni,j,m)之积。即,

z=σfi,j,m,fi,j,m=si,j,m×ni,j,m×100%

5.2制约度的计算

循环农业技术发展评价是对循环农业技术发展水平现状之考察,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找出循环农业技术发展的障碍因素,有的放矢地对湖南省循环农业技术发展进程中的行为与政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有效地提升循环农业效率与效益。

本研究采用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和制约度3个指标来诊断循环农业技术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制约度分别表示单项指标与分类指标对循环农业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值,该指标是循环农业技术发展障碍诊断的目标和结果。计算公式为:三级指标制约度:nj=vj×tj/σ(vj×tj)×100%

二级指标制约度:mj=vj×qj/σ(vj×qj)×100%

一级指标制约度:bi=σmij

其中,qj为因子贡献度(即二级指标的绝对权重),tj也为因子贡献度(即三级指标的绝对权重),均代表单项因素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即单因素对总目标的权重;vj为指标偏离度,指标偏离度表示单项指标与循环农业技术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定义为单项指标实现度与100%之差,计算公式:

tj=xj×rj×wj

qj=rj×wj

vj=1-pij

其中,rj为第i项一级指标的权重,wj为二级指标中第i项分类指标所属的第j个单项指标的相对权重;xj为三级指标中第i项分类指标所属的第j个单项指标的相对权重;pij为单项指标的实现度。

5.3阶段划分

将循环农业技术的发展阶段划分为起步阶段、初级阶段、发展阶段与实现阶段。循环农业技术的起步阶段40≤z<60;循环农业技术的初级阶段60≤z<80;循环农业技术的发展阶段80≤z<100;循环农业技术实现阶段z=100。

6结果与分析

6.1测算结果

用以上循环农业技术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来量化评价湖南省循环农业技术发展的进程,2011年的测算结果为57分。测算结果表明,2011年湖南省循环农业技术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末期,很快就能进入循环农业技术的初级阶段。

6.2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意在测度湖南省循环农业技术发展的综合水平,做出评价并找出循环农业技术发展短板与障碍因素,因此,将着重三级指标实现的比较分析。对三级指标实现度、偏离度等进行测算、比较,结果如图1所示。

参考上述阶段划分标准以及数据的三级指标实现的总体分布情况,本研究以指标实现度小于25%作为低于整体发展进度,以大于80%作为高于整体发展进度,因此,三级指标中实现度超过整体进程的有5个,从高到低分别是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森林覆盖率、粮食单产、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城镇化率;实现度低于整体进程的指标也有5个,从低到高分别是化肥施用强度、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用电量强度、农膜施用强度与农副产品加工率。

6.3诊断

对一级指标的制约度进行了比较(图2),可以看出,制约度由高到低依

次是技术指标、社会指标和经济指标。说明湖南省循环农业技术的发展在技术支持这一块还有待加强,但在经济、财政支持上表现良好。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湖南省对于循环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视程度与投入力度较大。

比较二级指标的制约度(图3)可以看出,制约度最大的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表明目前湖南减量化技术与再利用技术水平还不高,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循环农业技术的进步;另外社会稳定与社会公平对循环农业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循环农业技术的发展制约度最小的是每公顷农业的经济水平和经济结构,这与近些年来湖南省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以及对循环农业技术发展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

比较三级指标的制约度(图4)可以看出,制约度最大的是农副产品加工率、农村社会公平度、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与农业就业比例,表明目前湖南在农副产品加工利用这方面还比较弱,农产品再利用技术水平还不高。另外在社会公平、农民生活水平与农业就业状况等方面都不够理想,制约了湖南省循环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循环农业技术的发展制约度最小的是粮食单产、农药使用水平、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农用薄膜回收率和森林覆盖率,这与湖南省近年来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技术是分不开的。

7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围绕经济、技术与社会3个层次目标,建立了循环农业技术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得出湖南省循环农业技术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指标制约度的计算,当前湖南省循环农业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技术水平低,其次是社会发展水平较低。

根据以上评价结果,针对湖南省循环农业技术的主要制约因素,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力度研发与推广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和系统化技术;并且要加强社会发展的进程,加强社会大环境对循环农业技术进步的支撑与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潘晓峰,张永峰,那伟,等.松辽平原农牧结合循环农业技术发展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10,35(6):54-57.

循环农业分析篇5

一、德青源的循环模式

处于秀丽的松山脚下的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其绿色环保的理念体现于蛋鸡饲养及蛋品加工的各个环节,实现了生态养殖、食品加工、清洁能源、有机肥料、订单农业、生态种植的循环。

(一)生态养殖环节

德青源的鸡苗来自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其全资子公司――黄山德青源种禽有限公司,此公司是亚洲最大、国内最先进、科技含量最高的现代化种禽生产基地,这样从源头保证了高质量鸡苗的引进。鸡苗在雏鸡场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多次的接种免疫,18周后转入蛋鸡房,13排全自动的鸡舍里温度适宜,有自动的饲料和水喂养、粪便收集及鸡蛋收集系统。对鸡场实施电子监控,实现远程信息化管理。鸡舍一天三次消毒处理,拒绝外人参观,尽可能的减少鸡群得病的几率。同时,在鸡饲料方面,设有专门的鸡粮厂,有一套先进的饲料加工过程,保证高品质的饲料供应。

(二)食品加工环节

食品加工主要包括壳蛋厂和液蛋厂。壳蛋厂是专门的鸡蛋分级包装厂,从鸡舍传送过来的鸡蛋,首先运用引进的鸡蛋全自动分级包装设备,剔除裂纹、血斑、肉斑等不合格蛋后,再对鸡蛋质量、重量、颜色进行分级,同时用专用喷码设备和可食用墨水在鸡蛋表面喷涂防伪编码,可由此查出鸡蛋的生产时间、批次、车间等信息。然后再由人工进行第二次分级包装,这样有效地保证了德青源鸡蛋的品质和信誉。鸡蛋从产下到运到各大超市的环节非常短,保证了及时为顾客提供新鲜的鸡蛋。液蛋厂是对形状怪异或是破壳等不符合标准的鸡蛋进行蛋白液、蛋黄液和全蛋液的生产和包装车间,包装后的蛋液销往各大快餐食品店。

(三)清洁能源环节环节

园区建有沼气发电厂,将每天产生的鸡粪、废水收集起来,进行发酵,产生沼气,沼气可以提供热能或是发电,不仅满足自己所需,还为附近农户提供了用于照明、做饭及部分供暖的生活用清洁能源,实现园区污水的零排放,保护了环境。

(四)有机肥料、生态种植与订单农业的循环

沼液、沼渣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料,一方面用于本公司种植园里的大棚蔬菜和水果,供应纯天然无污染的新鲜有机蔬果,另一方面将其免费提供给附近的居民,用于种植公司所需玉米,公司喂养所需的玉米、大豆主原料,来自于延庆县种植户,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并对农户进行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指导,这样保证了园区优质有机饲料的来源,同时提高了周围农户的收入。

在经过经过10年的发展,德青源已经形成了一条由订单农业,到生态养殖,再到食品加工、清洁能源以及有机种植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绿色、安全、营养、美味、新鲜的高品质食品。

二、德青源的效益评价

我们从德青源的生态循环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效益评价。

(一)从企业的经济效益来看

1.企业成本低

相对于德青源提供的高品质的鸡蛋,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因为沼液、沼渣种的玉米病虫害更少,产量更高,是绿色食品。利用生态模式使项目相互循环,资源反复利用,减少了生产投入,增加了收入,控制了废弃物的产生。成本显著降低,所获利润远远高于普通鸡蛋。

2.技术效率高

德青源始终同步全球领先技术,并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供应商与合作伙伴,以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欧盟和美国标准。为了保证饲料来源的安全,德青源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种植的有机肥施用等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实行现场培训,使农民掌握绿色食品的种植技术,从源头保证了原料品质。循环产业技术的运用及循环技术在周围农户的培训推广,带动农业生态的快速发展,最终形成养殖、种植的融合和协调发展。

3.品牌效益好

德青源结束了中国鸡蛋几千年“三无”产品―无标准、无生产日期,无品牌的历史,推动并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部鸡蛋标准,开创了中国鸡蛋品牌之先河。德青源在2008年夺得世界蛋品行业最高奖―全球水晶鸡蛋奖,成为蛋品世界冠军。国家科技部基于对德青源在中国蛋品行业的科研实力和技术成果的认可,在?郧嘣囱蟹⒅行幕?础上组建国家蛋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德青源作为蛋品行业的“国家队”承担蛋品安全生产与加工技术的工程化与产业化责任,成为中国蛋品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引领中国蛋品产业方向,推动中国蛋品技术创新。

(二)从社会效益来看

1.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食品安全,生活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及服务的企业来说,产品的品质,是体现这一主题的核心。

德青源人始终把食品安全,消费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安全、营养、美味、新鲜的高品质鸡蛋。德青源通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通过全员参与、全程把控、全面落实,成就了其品质为先的标杆企业形象。

根据aC尼尔森2007年市场研究结果,德青源生态鸡蛋目前在北京品牌鸡蛋市场占有率高达71%,是消费者最信赖的鸡蛋品牌。

2.环境效益好

循环农业分析篇6

关键词农村工业化;循环经济;博弈

中图分类号F22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0)09-0001-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9.001

我国农村工业化已经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途径。然而,由于资源和环境意识淡薄、科技水平不高等原因,我国农村工业一直存在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等弊端。严峻的客观现实要求在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农村工业化向新型农村工业化转变。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中作为循环经济主要发展主体的上级政府、基层政府和农村工业企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博弈关系。本文拟通过分析农村工业化利益主体各方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博弈关系和制约因素,进而提出我国新型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1我国新型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1我国新型农村工业化的内涵

农村工业化是在农村范围内建立和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通过工业化来推动农村经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具体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工业化推动农村三次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实现农村资源配置合理化过程;二是通过工业化过程推动中小城镇的发展,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的融合,实现农村人口转移和中小城镇人口聚集的过程;三是用工业化的理念和技术对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进行改造,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四是农村工业化的过程也是现代工业文明对农村社会进行全面渗透、影响的过程,通过对农村教育、卫生、法制意识和社会道德的全面洗礼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富裕和生活现代化的过程。新型农村工业化则是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低和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的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工业化协调发展的过程。新型农村工业化在内涵上除了包括依靠“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和实现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的工业化发展来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要求外,更多地强调了在工业化进程中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机制建设,实现农村工业现代化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新型农村工业化的根本要求和主要内容。我国新型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在政府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农村工业企业通过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再利用等方式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机制,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在遵循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基础上,以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废物和资源高效回收、循环再利用为特征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新型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循环经济的系统运行见图1所示。

图1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循环经济的系统运行图

Fig.1thesystemperformancediagramofrecyclingeconomyintheprocessofruralindustrialization

1.2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杜传忠等:中国农村工业化发展循环经济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9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工业企业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农业部统计资料显示,全国乡镇企业2009年实现增加值92500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65000亿元,销售产值251000亿元,产品销售率为94.72%,占据了我国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下依然实现了产销衔接的良好局面。农村第三产业2009全年实现增加值21200亿元,以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农家乐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已成为农村企业发展的新亮点(卢永军)。2009年农村企业总就业人数达15580万人,对农民收入增加的贡献率超过了60%,加快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我国农村工业化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如生态环境、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约束瓶颈。首先,我国农村工业化面临较突出的资源与环境约束。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工业企业一直采取依靠资源大量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此导致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对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5倍,美国的3.9倍,日本的8.2倍。我们消耗了全世界36%的钢铁,16%的能源、52%的水泥,仅创造了全球7%的GDp(李毅中)。目前,我国农村工业面临着由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导致的资源环境压力的挑战。农村工业企业布局的分散性增加了废物排放、环保设施处理的难度。据统计,我国农村工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排放量已超过了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而污染物处理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由于我国农村工业化起步晚,农村工业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农村工业主要分布在采掘、建材、金属制品、食品、纺织等能耗高、附加值低的传统行业,而科技型、高附加值产业如电子、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和数量偏低。农村产业层次偏低、产品技术含量低制约了农村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再次,农村工业企业管理粗放,科技创新能力低。由于长期的城乡分割体制和技术水平发展滞后,我国农村工业企业管理方式普遍落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经营思路,市场观念陈旧、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由于科技技术创新投资回收期长、风险高,农村工业企业往往缺乏技术创新的意识。长期停留在低水平制造技术上运转,严重制约了农村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

走新型农村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方向,也是转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我国新型农村工业化的总体发展趋势是:①农村工业的发展要适应全球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走环境友好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提升我国农村工业产品的“绿色品质”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有效克服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要求,增强农村工业企业竞争优势。发展绿色产业、生态产业、环保产业等体现循环经济与节能经济的新型工业将成为农村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流;②由以往依靠资源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为动力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采用先进技术发展新型农村工业,以扩大内需为支撑,发挥农村工业化的后发优势,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再次,新型农村工业化的推进将进一步实现农村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协调发展,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现代产业体系是新型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方向。③新型农村工业化将进一步实现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这是因为再生资源回收重复利用扩大资源开发产业,既纵向拉长了原有的产业链条,又横向拓展该产业的一体化生产体系,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环节和经营范围,必然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2我国新型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循环经济发展主体博弈行为分析我国由传统的依靠资源,环境投入的农村工业化向新型农村工业化转变的根本要求是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循环经济中涉及的主体主要有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本文称为“上级政府”)、县和乡两级政府(本文称为“基层政府”)、农村工业企业及居民(本文认为上级政府代表了农村居民的利益和诉求,故在博弈分析中略去居民这一主体),三方主体存在着是否发展循环经济及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博弈关系。本文假设三方在博弈过程中遵循理性经济人的行为方式,都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2.1上级政府与基层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行为博弈

上级政府作为中国特色新型农村工业化道路的积极推动者,要求基层政府关闭或整顿农村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型企业,督促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清洁能源生产清洁产品,发展循环经济,而基层政府往往为了追求政绩或本地区经济利益而主要追求短期目标,如产值的增长、速度的增加,而不惜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由此,两级政府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方面存在着利益不完全一致的行为博弈关系。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讲,上级政府监管基层政府执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是其职责所在,基层政府执行发展循环经济战略实现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其职责内容。因此,可以假定当上级政府对基层政府进行有效监控并达到了循环经济发展目标时,双方的收益均为零(完成了政府职责,不存在政府缺位现象)。假设上级政府进行了监控,而基层政府未能有效执行时,上级政府对基层政府的处罚额度为B(可能是经济处罚,也可能是其它处罚,这里统一货币化为B),则基层政府的收益为-B,上级政府的收益为零(B将用于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由于上级政府在对基层政府监控时要发生成本费用,因而上级政府存在放松管制的可能,假如上级政府在未对基层政府进行监控的情况下,基层政府依然实施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则上级政府的收益为节省了的监控费用,设该数值为a。地方政府监管并推动实施循环经济保证生态环境属于正常履行其职责,其收益为零;假如上级政府未对基层政府实行监控,地方政府也未在本地监管农村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发展,这意味着基层政府节省了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笔费用C,则地方政府的收益为C,而上级政府则要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实施治理,假设这项治理费用为D,则上级政府的收益为-D。根据以上假设,可以列出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在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上的博弈矩阵(见图2):

图2上级政府与基层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上的博弈矩阵

Fig.2thegamblingmatrixinthedevelopmentofrecyclingeconomybetweenhigherauthoritygovernmentandbasicunitgovernment

通过对图2博弈矩阵的分析可以发现该博弈是一个混合策略博弈矩阵。上级政府和基层政府为了实现各自的最大期望收益值,必须以一定的概率随机选择各自的策略行动。假设基层政府执行上级政府战略的概率为pt(0≤pt≤1),上级政府积极管制的概率为pg(0≤pg≤1),在其中一方行为选择概率不同的条件下,另一方的期望收益将会随之发生变化。把这一关系在坐标图上表示出来(见图3(1)和(2))。图3(1)横轴表示基层政府执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概率,纵轴表示相应概率之下的上级政府期望收益,当基层政府执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概率值小于pt时,上级政府的期望收益值开始小于零,上级政府的选择只有加大监控力度,提高基层政府的执行概率值;而与之对应的是当上级政府对基层政府是否执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选择进行监控的概率值小于pg时,基层政府的期望收益值就大于零。基层政府的选择将开始倾向于不执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上级政府的选择只能是提高监控概率,加大监控效率和惩罚力度。

在新型农村工业化进程中,上级政府和基层政府在发

图3上级政府与基层政府博弈的混合策略选择

Fig.3themixedstrategychoiceofthehigherauthoritygovernmentandthebasicunitgovernmentintheirgambling展循环经济方面的总体利益是一致的,但我国实施的财政分权体制和基层政府的GDp政绩取向使其存在着与上级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博弈关系。从上述分析可知,基层政府的短期目标取向使其倾向于不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在上级政府法制不健全或者监管惩罚力度不严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发展循环经济的缺位现象。因此,上级政府只有健全相关法律和制度,明确基层政府执行发展循环经济的职责,完善对基层政府的考核和激励奖惩机制等。通过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才能使基层政府选择与上级政府要求及意愿一致的行为方式。

2.2政府部门与农村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上的行为博弈

由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投入成本高、收益回收期长且存在较大的外部性,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农村工业企业是不可能自觉自愿发展循环经济的,基层政府部门与农村企业之间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存在着利益博弈关系。假设Re为农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所获得的收益,该收益包括资源节约、产品品牌收益和长期的生态受益等;Ce为企业所要支付的成本,包括发展循环经济所需的技术升级、设备购置、人员费用等;Rg为政府部门监管农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所获得的收益,包括政府形象提升、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收益等;e为政府部门的监管费用,包括人员、设备、信息收集等费用;p为农村企业不发展循环经济导致环境污染可能遭到处罚的概率,F为处罚的数额,pF为所要支付的罚款的期望值;D为由于企业未发展循环经济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政府部门所支付的治理费用。pF-e-D为当政府部门对农村企业监管失效的情况下所获得的收益值。政府部门和农村企业的博弈属于混合博弈模型,假设政府部门对农村企业进行监管的概率为(0≤≤1),企业执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概率为θ(0≤θ≤1)。则双方的博弈矩阵如图4。

设Ug为政府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中获得的效用,Ue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所获得的效用,根据图4博弈矩阵可

图4政府部门与农村工业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上的博弈矩阵

Fig.4thegamblingmatrixinthedevelopmentofrecyclingeconomybetweenGovernmentdepartmentandruralindustryenterprise以得到下列两个效用等式。

Ug(,1-)=[θ(Rg-e)+(1-θ)(pe-e-D)]+(1-)[θRg+(1-θ)(-D)](1)

Ue(θ,1-θ)=θ[(Rg-Ce)+(1-)(Re-Ce)]+(1-θ)[(-pF)+(1-)0](2)

利用一阶导数条件对(1)、(2)求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时的最大效用值Ug和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时的最大效用值Ue,可以得到下列等式:

δUgδ=θ(Rg-e)+(1-θ)(pF-e-D)-θRg+(1-θ)D=0(3)

δUeδθ=(Re-Ce)+(1-θ)(Re-Ce)+pF=0(4)

通过对(3)、(4)的计算可以得到政府对农村生产企业是否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监管的概率*和农村生产企业执行政府政策发展循环经济的概率θ*。

*=-Re-CepF(5)

θ*=1-epF(6)

由(5)可以看出在政府对企业不发展循环经济的处罚pF既定的条件下,当Re-Ce≥0时农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收益大于成本,会自觉发展循环经济,政府就没有必要进行监管了,因而政府监管的概率*=0;当Re-Ce≤0时农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所获得的收益小于成本,不可能自觉发展循环经济了,政府的监管概率*≥0。由于在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条件下农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本Ce是稳定的,Re往往会影响农村企业决定是否发展循环经济,当农村企业仅仅考虑短期收益时,Re就十分小,甚至远远小于成本Ce,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政府就不得不加强监管;当农村企业把长期受益、品牌收益和生态收益计入Re时,企业就会自觉发展循环经济,政府的监管就可以适度放松了。这说明,政府部门积极做好对农村企业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和观念提升是促进农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由(6)可知,在政府监管成本e稳定的条件下,政府对不发展循环经济的农村企业的处罚概率p和处罚额度F的数值越大,pF值也就越大,企业执行循环经济的概率值θ*也就越大。可见政府部门的监管程度和惩罚力度对农村企业是否发展循环经济具有较大作用。尽管在(5)、(6)函数式中作为未来的治理费用的D值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但对于政府部门来说,D值越大越有可能加大监管力度。但对于只考虑短期政绩GDp的基层政府而言,可能认为环境治理是下任政府的事情,所以对本届政府的监管力度几乎不产生影响。

2.3农村工业化发展循环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三方博弈行为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首先,上级政府在新型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担负好法律制度和发展战略制定者角色以及基层政府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激励者和监督者角色。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严格的监督、科学的激励机制是上级政府在博弈中达成目标、实现收益最大化的基础;其次,基层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具有矛盾同一体的性质,既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执行者、被监督者,也是贯彻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的实施者和监督者。一方面,地方政府在短期利影响和GDp政绩考核约束下有不执行循环经济的取向;另一方面,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上级政府的政策执行者,负有监督和引导农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职责;第三,农村企业是新型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由于农村工业企业普遍缺乏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对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掌握的科技资源有限,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四,基层政府、农村企业对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越充分,在执行上级政府和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主动性也就越高,有助于提高各方在博弈中采取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取向。

3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综合前文分析,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推动我国农村工业化向新型农村工业化转变,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是使上级政府、基层政府和农村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行为博弈中实现收益最大化,这就要求从解决影响各方博弈行为的因素着手采取相应措施。第一,健全和完善循环经济法律和制度,强化上级政府在博弈中推动循环经济有效实施。当前,要完善现行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关键是增强其可操作性。在制度建设上,一是要健全税收和财政制度。以资源的稀缺性、开发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为准实行差别税率并扩大征收范围,充分发挥税收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引导机制,健全对农村企业发展高新环保技术和循环经济技术革新的财政支持制度。二是要加强绿色GDp核算制度建设,将绿色GDp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将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纳入考核内容。法律和制度的效用除了健全以外,关键是强化执行和惩罚力度。

第二,遵循市场规律,健全对基层政府和农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有效的循环经济激励机制是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促使基层政府、农村企业自觉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关键在于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政府逐步放弃对资源性产品价格干预,使其能够真实体现市场需求,强化对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来解决生态环境外部性问题。激励机制是建立在完善的市场体系基础之上的,要完善包括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排污许可证拍卖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引导农村企业自觉遵循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原则。从经济利益上促进基层政府、农村企业和居民既享受生态环境补偿,也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第三,加强对基层政府、农村企业和居民发展循环经济意识的教育和宣传力度,强化基层政府和农村企业在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充分运用各种大众媒体制造舆论,深入、灵活开展循环经济的教育活动,引导基层政府、农村企业自觉意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行为。

第四,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农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科技支持。循环经济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政府有责任提供以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支持,引导农村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高新技术产业。

第五,加强产业生态园区建设,为农村工业企业提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平台。我国农村企业的分散性特征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生态产业园区够运用管理集成和技术集成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聚集效应,建立产业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循环再利用”的生态循环结构。加强生态产业园区建设,为农村工业企业提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基础设施和先进技术,有助于降低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投入成本,增强其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编辑:于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卢永军.盘点2009: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成就与思考[J].经济月刊,2010,(3):60-63.[LuYongjun.inventories2009:thedevelopmentachievementandponderingtoourcountryRuralenterprise[J],economicalmonthlypublication,2010,(3):60-63.]

[2]王志雄.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农村新型工业化研究[D].福州:福建农业大学,2005.[wangZhixiong.StudyonnewtypeoftheRuralindustrializationUnderSustainableDeveloppmentStratagem[D].Fujian:FujianagriculturalandForestyUniverisy,2005.]

[3]范丽霞,李谷成.我国农村工业化回顾与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3):21-23.[FanLixia,LiGucheng.theReviewsandForecastsourCountryRuralindustrialization[J].industrial&Sciencetribune,2008,7(3):21-23.]

[4]赵雪阳,吕军.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博弈分析[J].生态经济,2009,(7):131-134.[ZhaoXueyang,LvJun.Gameanalysisofecologic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theRuralindustrializedprocess[J].ecologicaleconomy,2009,(7):131-134.]

[5]朱玉林,陈洪.论乡镇工业循环经济模式[J].生态经济,2006,(7):72-74.[ZhuYulinChenHong.ontheCirculaieconomyofVillageandtownshipLevelindustey[J].ecologicaleconomy,2009,(7):131-134.]

[6]同春芬,杨煜璇.中国农村工业化及其环境污染的原因初探[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3):37-41.[tongChunfen,YangYuxuan.RuralindustrializationandprimaryinvestigationonitsCausesforenvironmentalpollutioninChina[J].JournalofJiangnan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2009,8(3):37-41.]

[7]郭彬.循环经济评价和激励机制设计[D].天津:天津大学,2005.[GuoBin.ResearchonevaluationandincentivemechanismofCyclingeconomy[D].tianjin:tianjinUniversity,2005.]

[8]冷淑莲.资源环境约束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价格月刊,2007,(11):12-15.[LengShulian.Studyon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QuestionUndertheRestraint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J].pricemonthlypublication,2007,(11):12-15.]

[9]刘凌波.乡镇工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利益博弈探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LiuLingbo.analyzestotheBenefitGamblingBetweentheRuralindustryDevelopmentandenvironmenteconomy's[D].Beijing: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2008.]

[10]任保平.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新型工业化及其制度供给[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5):46-52.[RenBaoping.thenewtypeindustrializationandwhoseSystemSupplyUndertheRestraint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J].JournalofHubeieconomicalCollege,2004,(5):46-52.]

[11]韦钟华.生态补偿制度研究[J].今日南国,2009,(1):147-149.[weiZhonghua.StudyontheecologyCompensatoryRegime[J].todaysouthernChina,2009,(1):147-149.]

[12]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中国环境与发展:世纪挑战与战略抉择[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theinternationalCooperationCommitteeofChinese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the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StrategicStudiesofCpCCentralpartySchool.Chinese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theCenturyChallengeandtheStrategyChoice[m].Beijing: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publishinghouse,2007.]

theGame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ResearchtoRecyclingeconomyin

theprocessofRuralindustrialization

DUChuanzhong1LiUYingji2

(1.Collegeof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nankai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

2.Collegeofeconomicnankai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

循环农业分析篇7

[关键词]循环农业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农业清洁生产小额信贷公司

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指出,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农村人口占70%以上,农业资源不足、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发展循环农业意义重大。政府要采取强有力的财政、金融手段,促其发展。

一、循环农业是解决我国农业经济问题的重要途径

循环农业以资源循环利用为途径,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重点,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它有利于解决我国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农民收入低等问题严重。

1.循环农业有利于缓解我国农业资源短缺问题

我国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低。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5年我国人均耕地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0%,而且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由于水蚀、风蚀、沙漠侵吞,以及城市建设、农村住房扩大,致使耕地面积每年减少百万亩。2003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43亩,2005年下降到1.4亩,2006年将低于1.4亩。我国人均水资源仅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27%,而且地区间分布不平衡。

我国传统农业是“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单程线性结构型经济,其显著的特征是“两高一低”,即资源的高消耗、废弃物的高排放、物质和能量的低利用。按照这种农业发展模式,农业资源再利用率低。它不能解决农业资源短缺问题。

循环农业有利于解决我国农业资源短缺问题。循环农业有着一般循环经济的3R特点:一是Reduce,即“减量化”,尽量减少进入农业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节约农业资源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二是Reuse,即“再利用”,提高农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减少一次用品污染;三是Recyle,即“再循环”,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中产生的副产品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例如,西峡县农民利用棉籽壳、花生壳、玉米芯、豆秧种植白灵菇。再利用白灵菇的菌渣种鸡腿菇,种过鸡腿菇的菌渣与腐草混合,继续种草菇。种过草菇的菌渣经过发酵后又成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可见,循环农业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农业生产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节约农业资源。

2.循环农业有利于改善我国农村环境质量

我国农村环境质量问题严重。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的《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指出,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增大,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环境状况令人担忧。

循环农业有利于解决我国农村环境质量问题。循环农业全面开发生物食物链和腐屑食物链,使农业资源体系中提供经济产品的每一环节所生产的非经济产品,均成为下一环节的利用原料。循环农业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利用-再生产”的循环机制,实现农业资源低消耗、废弃物低排放、物质和能量的高利用。在“麦秸――养牛―沼气―食用菌”循环模式中,农民将麦秸、玉米秸进行青贮或氨化处理,加工成牛饲料。养牛业发展了,又利用牛粪出沼气。沼气又为孵化提供能源和照明,最后沼渣还田种粮。农业生产中的副产品循环利用,减少了农业生产中废弃物的排放。农户房前屋后不再脏乱差,田间地头少了粪尿污染物,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环境的协调发展。

3.循环农业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我国农民人均收入低。由于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农民的人均产出低,生活困难。

循环农业有利于解决我国农民收入低问题。循环农业将农产品生产环节中产生的非主要产品,转化成另一种农产品生产的原料,能够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的生产方式。被农业部授予“中国食用菌之乡”的金坛市,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食用菌―食用菌废弃物―生物有机肥”的循环链,这个循环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生出财富。2006年仅“食用菌产业链”一项,就获得经济效益7000多万元,农民人均增收近两百元。可见,循环农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农民增收创造机会。

二、发展循环农业的财政金融对策

循环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它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加快发展循环农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循环农业的发展,政府要采取有效的财政金融措施。

1.有效利用财政资金发展循环农业技术

循环农业是一种技术创新。循环农业技术是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外部经济效益。所谓农业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地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之中,通过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农业管理水平,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所谓农业绿色制造是指综合考虑资源的优化利用和环境影响的加工系统,使农业产品从生产设计、生产加工、包装、运输、使用到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农业清洁生产、农业绿色制造具有节约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功效,能带来巨大的外部效益。因此,政府要利用财政资金,支持循环农业新技术的发展。

(1)提高财政资金对循环农业技术的支持力度

循环农业技术具有较大的外部经济效益。政府要利用财政资金,支持学习、利用、开发循环农业新技术。

①政府财政资金补贴农民参加技术培训。2006年6月河北省焚烧秸秆造成的烟雾全面笼罩北京,导致北京和河北省部分地区大气环境受到污染。如果农民能学习这种能将各种无毒、无害、无霉变的植物秸秆及茅草、树叶等快速制成饲料的分解技术,应用这项秸秆分解技术制成饲料喂养畜禽,生产的肉、蛋、奶,就能为小麦秸秆找到好用途。目前,这项技术制成的分解剂已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和材料化循环利用技术,能够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应给予农民补贴,鼓励农民学习掌握此类循环农业实用新技术。

②国债项目支持农民采用循环农业新技术。青海省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2003年~2004年)支持了农村沼气建设。产沼气率达到90%以上,绝大多数农户安装了半自动出料装置,部分农户用上了沼气灯。既改变了农村脏、乱、臭的面貌,增加了农户收入,又有效解决了农民毁树伐木烧柴做饭的问题。

③财政资金支持开发循环农业新技术。我国政府提出加快循环发展,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这些技术既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又能减少对大气、土壤和水的污染,能产生外部经济效果。因此,为解决农村垃圾再利用问题,政府财政资金要支持研究农村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发电、垃圾填埋供热、制造化工原料等循环利用技术。另外,目前农用地膜再利用、废水循环再利用,在农村也还没有成熟的技术,政府财政资金都要支持加紧研究。

④财政资金用于推广循环农业技术。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要保障循环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各级人民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以及从农业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的渠道,筹集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南京林业大学科研人员找到把废弃的玉米秸秆转化成葡萄糖,然后再把其加工成酒精的方法。如果能推广利用玉米秸秆制酒精技术,不仅为玉米秸秆再利用找到了途径,而且有利于环境的改善。

(2)提高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用好农业财政资金,才能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政府要加强农业财政资金管理,避免农业财政资金预算不落实,农业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农业财政预算执行进度慢等问题。提高农业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

①严格农业财政资金预算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规定要求,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农业财政预算不准留有缺口,不准虚列支出。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农业专项资金要认真落实,对上级财政部门支持安排的农业项目要优先调度资金,及时拨付落实到项目。

②严格农业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运行和项目实施的跟踪问效管理,按照项目管理的程序要求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和项目后续管理工作。青海省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2003年-2004年)管理取得了成功。采用了资金专账专户管理,严格实行“一户、一池、一卡”并及时进行跟踪服务,按进度及时拨付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了项目公示制。

③建立农业财政资金监督检查机制。推行农业财政专项资金和项目公示制度,提高农业财政资金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接受社会公众和广大群众的监督。财政部门要加强系统内监督检查和审计部门检查,严格农业财政资金运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监控,强化日常检查和重点检查。对违规违纪事件,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有关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规定》等法律法规,严格查处。

2.利用银行贷款资金支持循环农业主导产业发展

循环农业的发展必须以适应当地农业经济和环境的主导产业为支撑。培育循环农业的主导产业,要发展“工业型农业”。“工业型农业”是指在现代农业生产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化,采取工业生产或工程管理的办法来组织引导并协调农业生产和经营;或者把农业作为一个工程,借鉴运用工程项目论证、立项、设计、施工、评估等办法,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制,保证农业生产增产增效。发展工业型农业,培育循环农业的主导产业,需要银行资金支持。

(1)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满足循环农业的资金需求,提高农业贷款比例,政府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政府通过建立国有金融、合作金融、民间金融和外资金融并存的农村金融组织机构体系,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各金融主体的农业贷款资金比例,支持循环农业主导产业发展。

①鼓励小额信贷公司服务农业。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山西、陕西、贵州等5省区开展“只贷不存”的商业性小额信贷试点,为农业贷款开辟了新途径。政府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山西平遥两家小额信贷公司成为全国首批商业性小额信贷试点公司。鼓励其对循环农业主导产业提供资金供给,政府应对小额信贷公司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灵活的利率制度。

②支持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2006年邮政储蓄成为我国第五大银行,被允许从事贷款业务,这为循环农业利用邮政储蓄资金带来了机遇。促进循环农业产业链发展,政府要利用邮政储蓄具有遍布全国城乡的三万七千余个营业网点的优势,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彻底结束邮政储蓄只存不贷、被指责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的历史。

③鼓励三大金融机构向农业倾斜。加强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功能,促进其增加支农信贷投入、扩大农户贷款覆盖面,满足循环农业的资金需求。政府应对三大支农金融机构实行央行专项票据、税收减免、贷款利率上限放开、保值储蓄贴补息等特殊政策。

④引导其他商业银行资金投放农村。一些商业银行把从农村吸收的存款资金,以贷款形式投放到城市,或撤走农村网点,导致农村地区金融资源严重不足。政府应适当阻止金融机构从农村撤离资金和机构,同时对设在农村的金融机构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促其留在农村、发放农业贷款。

循环农业分析篇8

【关键词】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着手建立生态农业理论,并逐步应用于农业生产建设当中,当前已形成了具备中国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因此构建农业循环经济评价体系,解决农业发展而产生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等现实问题,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内容

(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评价路线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评价路线包括对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方法,其是以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为基础,开展综合性评价,展示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评价路线:确定评价目标收集汇总资料综合评价建立指标体系、指标量化、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评价结果结果定性分析。

(二)农业循环经济主要评价指标

当前的农业资源、环境容量和生态阈值制约下,要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及提升经济效益的出发,应用循环经济学的农业生产及农业生产体系,运用物质能量及回流,形成能对物质循环利用的闭环型农业生产系统。切实降低资源的投入,提升循环利用水平,加大农业产出量,减少废物产生与排放,实现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统一。

(1)类指标结构。类指标体系可划分三个层次,目标层、控制层及指标层。控制层指标依据循环经济"3R"原则可设置4类指标,分别用体现区域之中农业生产系统的资源投入指标、用以体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要实现的社会效益、用展现农业生产中系统内资源循环利用状况的资源利用评价指标、经济效益的农业产出指标、用以农业生产中对生态环境及资源安全影响的外部效应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从4方面构建:

一是选取部分进入农业生产中的物质及能量指标,从而反映出农业生产系统的现状及投入状况,其中,农机总动力耗电量及化肥施用等代表了农业物能的投入,而沼气池则反映出这一地区循环经济的投入状况;

二是选取农药与农膜运用水平与化肥有效运用系数反映出农业生产中对资源的利用程度,而复种指数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则能分别凸显出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及废弃物资源化的能力;三是选择农业GDp、耕地产出率等指标,判断农业循环经济的效益;四是选择森林覆盖率、有效灌溉系数和人均耕地面积等以反映出农业发展对于生态环境及资源安全的影响。

(2)刻度指标建设。立足于减量化、再循环利用原则,从农业生产出发,兼顾社会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根据专家的建议,对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确定参评因子以构建农业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对指标重要指标要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分类指标和单项指标权重。分类指标包括4项:一是投入指标,权重为0.298,各单项指标包括农机总动力权重0.472、化肥使用强度权重0.250、农业劳动力权重0.118、生产中的物质消耗占农业GDp的比例权重0.077、农村用电量权重0.050、沼气池个数权重0.033;二是利用指标,权重为0.523,各单项指标包括农施用权重0.522、农膜使用权重0.064、化肥有效利用系数权重0.267、复种指数权重0.107、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权重0.040;三是产出指标,权重为0.122,各单项指标包括农业GDp权重0.467、农民人均纯收入权重0.156、人均粮食产量权重0.293、耕地产出率权重0.030、单位畜禽商品化率权重0.055;四是外部效应,权重为0.057,各单项指标包括森林覆盖率权重0.625、有效灌溉系数权重0.239、人均耕地权重0.163。

二、完善我国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

(1)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投入,是限制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所以,要利用农业循环经济原理,优化对化石能源消耗较大的农业结构,解决滥施农药化肥现象。在满足农业生产及消费目条件提前下,不断提升农业资源利用率。一方面加强平衡施肥技术推广与运用,通过配合节水滴灌、增施有机肥及生物农药技术等,实现节水、节地、节肥等,提升农膜回收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提高石油、电力及煤炭等能源的使用率,加大农村沼气及太阳能等可再生类能源的比例,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2)完善农牧结合的循环生产模式,不断提升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循环利用。应形成合理的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特别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及农业新技术,推动资源能得到更高效地运用。具体措施包括:一方面形成农牧相互结合的可循环生产方式,包含秸秆高效还田、种养殖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等,同时应充分发挥农业废弃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农村用沼气,提升沼气利用技术及效率,加快农村生态家园的开发与建设,有效发挥出户用沼气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核心作用。

(3)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群众收入水平提高和农业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出龙头企业在资本、技术及市场等方面的优势,运用产业带动、村企互动、科技驱动、服务拉动及外向牵动等不同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及农民的增收。

(4)形成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鼓励政府部门在推动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引导农业经营主体行为,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农业循环经济的积极性。激励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企业及农户,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基金,对农业产品减税和让利,对农业循环经济开发项目给予贴息贷款等措施,积极扶持与强化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引领更深入地实施农业循环经济的开发,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再循环,进而提升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缓慢,体现出数量与质量结构具有非均衡性。所以,为了实现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国家采取相关的政策,进一步提高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梅,张素琴.主成分分析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19).

[2]曾绍伦,任玉珑,王伟.循环经济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J].生态环境学报,2009,(02).

循环农业分析篇9

摘要在探讨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核算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循环经济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然后,分别从会计目标的拓展、会计核算内容的增加、会计信息的披露以及计量方法的综合利用四个方面探讨了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的核算策略。

关键词循环经济农业企业会计核算

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的经营模式正发生着明显的变革,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向“资源―产品―资源再生”的经营模式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一个封闭的资源循环模式,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这也给企业的会计核算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新时期,农业企业的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直接相关,因此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需要适当的予以变革。

一、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以及循环经济在经济领域的逐步影响,我国国内市场的开放程度得到迅速的加大,使得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变得更加严峻。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下,西方国家的贸易壁垒有所降低,但是所谓的“绿色壁垒”则显示出不断增强的趋势。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在进口商品时,不但要求最终的产品达到环保要求,同时还对产品从原材料、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可回收性等产品的全周期都提出了对应的环保要求,对我国的农业企业,尤其是农业外贸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我国的自然利用效率偏低,在资源产出率、利用率、综合利用程度以及资源回收等方面都极为欠缺,使得农业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障碍。

二、循环经济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

1.企业受托责任增加,会计目标得以拓展

在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受托责任从传统的经济领域开始往自然资源领域、环境领域拓展,导致农业企业的会计目标在广度与深度方面都得到了延伸。在具体的业务方面,表现为不但需要向企业的利益相关方提供财务、经营成果、现金流等信息,同时还要提供自然资源减量程度、资源再利用以及资源再循环等产品前期过程的财务信息。而且信息的使用者不但涉及到传统的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同时还包括国内外的环保组织、社会监督机构等。

2.企业核算内容增加,核算难度增加

循环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体现出所谓的“3R”特征。也就是自然资源与废弃物材料的减量化(reduce)、投入的资源与排放废弃物的重复利用(reuse)、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与再生(recycle)。

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开始往生态农业的方向发展,通过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资源进行多次循环利用成为了我国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建设模式,形成以资源整体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业企业经济、资源整体循环的发展变化。同时,农业企业经营过程中还需要投入资金进行环保设备的建设,以实现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保证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产业之间所产生的废弃物可以得到循环利用,最终达到零排放的目标。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还需要以品种标准化为基本目标,通过质量标准化的方式进行农产品原料的采购,直接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换率,促进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程度的提高,使得生态农业生产链得以延长和拓展。而当前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还不足以应付农业企业所涉及到的上述工作内容,对应的核算体系还没有形成,增加了农业企业核算的难度。

3.导致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目标的拓展

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具有经济和物质的封闭流动特点,使得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表现出的目标不再只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信息,在将环境信息纳入到会计报告中的同时,还需要分析环境信息给企业所经营项目造成的影响、企业可以利用环境信息实现企业效益增加的方式等进行分析。最终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污染物排放的最低。基于此,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目标应该是以环境信息的分析与披露,以提高企业资源循环程度和利用效率为目标的信息总结。

三、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的核算策略

1.合理拓展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目标

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和强化,企业必须在考虑并达成自身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促进农业企业在社会责任意识方面的提高。在设计到企业会计主体内容的设计式,必须充分的考虑到不同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并努力在其中需求一种代与代之间公平合理发展的方式,为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留下理想的自然资源存量。因此,农业企业在设定会计目标时应该对会计核算目标予以适当拓展,不但需要向投资者。债券人以及政府管理机构等提供对应包括环境信息在内的会计信息,同时还需要向环境利益相关者提供循环经济受托责任的设计模式等相关信息。这就要求现代农业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必须针对资源减量化与环境保护所引发的会计事项进行计量,对整个生产过程形成一个全面的衡量。

2.适当增加会计核算的内容

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应该负责对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的责任,以确定循环经济下农业企业会计的相关要素。这包括会计目标、会计核算对象、核算因素等,形成一个完善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对包括企业经济资产、负债、环境资产、利润等在内的所有内容。在农业企业资产核算的过程中应该将企业的绿色固定资产、环境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纳入到核算内容当中;在负债核素中将环境负债项目纳入其中,增加对应的账户支付企业需要缴纳的污染治理费用;在资产所有权益分析中添加环境资本核算科目;在企业的收入核算过程中不但要对经济收入进行核算,还需要对环境资源、自然资源等环境收入进行核算;费用核算过程中需要增加环境保护支出、资源成本支出以及废弃物回收支出等几项内容,将环境会计纳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当中。

3.完善会计信息披露

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包括企业经营、环境保护工作及其财务状况等相关信息,因此需要在传统会计信息披露的基础上进行持续的完善。这可以以传统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方式为基础,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分析书等分析由于环境资源问题给企业财务及经营带来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可以在企业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进行单独披露。

通过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进一步说明由于农业环境资源问题而导致农业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等发生对应的变化。因此,在农业企业的会计报表中适当增加与循环经济相关的项目,同时采取单独披露的方式可以达到相关的目标。在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以及报表附注中明确列出循环经济会计政策下的相关信息;编制详尽的资源环境责任报告,形成对应的会计报告,该报告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以补充的形式附于环境会计报告之后。在该报告中,应该对农业企业的资源耗费、资源的再生和利用状况、基于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获得的环境效益,带来的社会效益,产生的经济效益等,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审查、核实,保证其给利益相关方带来影响的真实性。

4.合理丰富会计计量方法

随着循环经济会计核算方法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企业会计计量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循环经济会计核算与计量的需要。因此,基于循环经济模式之下的企业资产、负债、费用、收入以及企业利润的计量等都应该通过货币与非货币相结合的计量方式,对环境统计量进行分析,例如可以对废物排放量等进行分析。在循环经济背景之下,现代的农业企业会计计量能够通过将计量方式的精确性与模糊性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定向计量与定量计量。同时,还可以采用数字计算与文字叙述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所有的会计信息接受者、使用者以及企业利益相关方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情况有一个全面、客观、深刻的掌握,尤其是对企业的环境工作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货币计量作为企业财务会计高你工作的重要前提与假设,因此循环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理论应该将非货币信息转化成为量化的货币信息,以此方法作为循环会计计量方式的重要途径,综合采用诸如机会成本法、预防性支出法以及价值评估法等方法,对会计计量方法的多重性进行完善。

结语: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方式的实施是将来农业企业的发展方向。本文在探讨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核算重要性的同时,探讨了循环经济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之后,分别从会计目标的拓展、会计核算内容的增加、会计信息的披露以及计量方法的综合利用四个方面探讨了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的核算策略。为农业企业逐步向绿色、高效、可循环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循环农业分析篇10

>>衢州市衢江区茶树良种化现状及成效衢州市衢江区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宁国市生态及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泰州市姜堰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德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衢州市衢江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做法白山市生态科技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衢州市衢江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建议衢州市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模式分析山区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衢州市衢江区中心公园规划设计衢州市柯城区柑桔园地土壤现状及改良措施贺州市八步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衢州市区公有营业房公开拍租现状及对策衢州市城区内涝成因及对策分析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浅析柳州市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兴宁市生态林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云和县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衢州市衢江区2011―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4]衢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区推行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eB/oL].(2015-4-29)[2015-11-26].http:///qzfzcbmzsjg/qjqqfb/zcwj/xzgfxwj/201504/t20150429_526930.htm.

[5]衢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江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5-4-29)[2015-11-26].http:///qzfzcbmzsjg/qjqqfb/zcwj/xzgfxwj/201504/t20150429_526931.htm.

[6]衢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江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5-10-08)[2015-11-26].http:///qzfzcbmzsjg/qjqqfb/zcwj/xzgfxwj/201510/t20151008_558796.htm.

[7]衢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江区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5-10-08)[2015-11-26].http:///qzfzcbmzsjg/qjqqfb/zcwj/xzgfxwj/201510/t20151008_558797.htm.

[8]张棋,郑水明,叶学珠,等.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践模式和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900-4904.

[9]席建峰,高飞,房苏清,等.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2(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