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交通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34:50

学校交通管理制度篇1

第一条:为了维护学院内交通安全秩序,提高通行效率,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办法》,并结合学院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在学院领导下,贯彻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依法实行归口管理;学院保卫处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门,凡是出入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以及参与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校园交通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方便师生的原则,保障校园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第四条:各处(室)、学院(系部)、商业系统应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所属部门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知识,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

第二章 机动车辆出入校门的管理

第五条:机动车辆出入校园应遵守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车辆管理制度。

第六条:机动车辆凭《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机动车辆通行证》进入学院,必须将通行证放置在挡风玻璃前,其它车辆进入校园应与相关部门联系,经保卫处批准,在门卫履行相应手续后,方可进入学院,无牌无证的机动车辆严禁进入校园;特殊情况,需经保卫处批准后方可通行。

第七条:在校园内举办的各种会议、活动时,外单位的机动车辆临时进入校园,由主办单位向保卫处联系同意后,方可进入校园,并停放到指定位置。

第八条:执行公务的公安、消防、救护、工程抢险等特种车辆进入校园时,门卫应主动了解情况,及时疏通,确保安全通行。并且向保卫处值班人员报告。

第九条:为学院生产、施工、生活等服务的校外车辆,由主管部门联系保卫处同意后,方可进入校园;超大、超重的货物运输车辆要按指定路线、场所行驶、停放;严禁乱停乱放,阻碍交通。

第三章 校园交通安全管理

第十条:机动车进入学院后须服从执勤人员的指挥、检查、管理;严格按照校区内交通标志、标线行驶和指定的停车场停放。

一、违反校园交通标志、标线,逆向行驶的机动车辆,造成交通事故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办法》由其承担主要责任,并接受保卫处的处罚。

二、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应停放在指定的停车场,如因随意停放车辆造成交通事故或阻碍交通的,由其承担主要责任。

第十一条:在校园内行驶的机动车辆不得在规定禁行、禁停区域内行驶和停放,如因工作需要,需经学院保卫处批准。在校园内行驶的机动车辆驶入规定禁行、禁停区域内,发生交通事故等,一律由其承担全部责任。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无证驾车,不得驾驶无悬挂号牌的机动车辆。违反此规定者,保卫处将责令其驶离校园,车辆通行证予以收回,并提出批评;对不服从管理者,保卫处将对其进行处罚。

第十三条:为了保障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所有进入校园行驶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须减速慢行,主动避让行人,严禁在校园内鸣笛、逆行,机动车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小时,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车辆将对其进行处罚。

第十四条:校园内设立的交通设施,未经保卫处的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移动、占用、损毁。各部门在校园内组织的活动不得妨碍安全,不得影响通行。

第十五条:《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机动车辆通行证》不准伪造、复制和转借他人使用,违规者没收通行证,并予以相应的处理。

第四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十六条:在学院内道路上发生一般交通事故,驾驶人员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同时报告保卫处,由保卫处进行情况调查和事故处理,保证道路的畅通。

第十七条:在学院内道路上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驾驶人员应立即抢救伤员,同时保护好现场,并迅速报告保卫处,由保卫处协助公安交警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和处理。

第五章:制度执行与监督

第十八条:学院保卫处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便利索取、收受贿赂,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学院保卫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接受学院师生员工的监督。

第六章:附 则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它相关规定作废。

学校交通管理制度篇2

随着青海大学加快“211”工程建设和办学规模不断加大,对外交流日益增多,校园里的交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科学设计青海大学校园内的慢行交通系统,加强大学校园机动车管理,加强大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是预防校园交通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校园交通安全问题,关系到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危;关系到学校的治安秩序;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加强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建立健全学校交通安全规章制度,加快校园道路标志、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标本兼治、常抓不懈,才是预防和杜绝校园交通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1]。近几年来,发生在大学校园内的道路交通事故已经威胁到大学校园的和谐稳定,如何预防大学校园内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怎样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本文就青海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探讨。

1青海大学校园交通管理现状

青海大学本部属于封闭式校园交通管理。校园具有独立的地理环境,由两个大门控制进出,平时进入校园的车辆一般为学校的公务用车、教职工、校内住户的私家车及部分校外车辆,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由校保卫部门独立承担,社会职能部门很少介入,校保卫部门工作量校大,其职责有分工,有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校园内设置有交通管理设施,校卫队专门人员对进入校园的人、车进行管理,不定期的对教职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管理力度较大,作用较为明显。

2青海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

2.1交通安全管理目前学校师生数量不断剧增,社会人员前来办事、培训的显著增多,进出的车辆也越来越多,使校园交通安全状况发生改变,管理制度的建设、硬件建设和人力安排以及交通管理措施不太完善,学校保卫处是校园交通管理的职能部门,由于没有交通管理的强制权及处罚权,对于违反校园交通规则的行为只能批评教育,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交通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校园交通的设计与组织,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立与维护,校园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校园交通事故的初始处置等都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而目前校园交通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规范性、科学性。面对复杂的校园交通安全环境及学校快速发展的势头,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滞后的局面亟待破解。

2.2交通安全教育青海大学校园道路并不狭窄,新建的道路更是宽敞,然而,“交通规则”的缺失,仍不断“制造”拥挤。最让师生担忧的“校园马路杀手”是摩托车和助动车。某些人交通规则意识淡薄,给学校交通安全管理打了不小的折扣。学校保障交通安全采取的措施,甚至受到人为的抵制。如为了防止车速过快,在一些交通要道设了减速带,结果却引来一些人的抱怨等。

2.3办学规模扩大,人员增多,交通工具增加近几年青海大学合并了原青海畜牧兽医学院、青海省财经学院、青海医学院及青海省农科院等院校、研究所,组建了新的青海大学,随着青海大学校园面积的增加,学生扩召等新形式下,办学规模不断增加,与社会交往增多,使社会车辆和人员进校数量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准的提升,高校教职工不少人具有购车能力,购车教职工越来越多,一年新增几十辆,这种无法节制的内增长,给高校校园安全带来新的压力。

2.4道路交通工具总体构成不合理,安全性能差由于学校规模大,学生分散住宿,有的学生住的地方与上课地点相距甚远,为了方便上课和回寝室,有的学生骑自行车、摩托车等情况,高校被称为“骑在自行车上的大学”。人车混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交通方式直接影响了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

2.5无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路口是交通事故多发地段平面交叉路口是道路网络的基本节点,在这个有限的空间内,汇集着各种不同流向的交通流,致使交叉口的交通非常错综复杂。当两股不同流向的交通流同时通过交叉路口时,就会产生交通冲突,这是产生交通事故的根源之一。青海大学目前的一些主要交叉路口无信号灯,在这些路段易造成交通事故。

3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有效管理途径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珍惜爱护人的生命,在校园交通组织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具体应采取如下安全措施:

(1)加快“青海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的修订、制订和贯彻落实。

(2)在学生上课和生活的核心区域内设置禁行区和禁停区,禁止机动车通行和停放;注意人车分流,尽量减少人、车平面交叉行驶,而宜多采用立交形式[2-3]。

(3)限制校园行车速度,时速限制在10km以内。在主要交通干道上设置橡胶减速带,迫使高速行驶的机动车自行减慢行驶速度,保证车辆、行人的安全;设立必要的交通安全警告和交通标识、标志。如限速标志、转弯标志、车辆慢行标志,以提醒驾驶员、行人注意交通安全。设立指示路牌,让外来车辆的驾驶员一目了然。

(4)设置固定停车点、停车场,划定停车范围和停车位置,既方便车辆的停靠,减少乱停乱放现象的发生,又可保障道路畅通无阻,防止交通阻塞。加强机动车停车场出入口的交通管理,防止出现交通混乱。

(5)严格控制校外车辆随意进入校园。对教师车辆、部分走读学生车辆和学校有业务往来的车辆要办理校园车辆通行证或经过校方许可后方能进入校园;划分社会机动车完全禁止进入区域范围;对校园内使用机动车(包括学校的通勤车等公务车)情况进行摸底备案,利用校园内的监控设备等对大学校园机动车的各类违法行为或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抄告制度。

(6)进一步加强学校师生员工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的专项宣传和教育。采取人性化的教学方法,使广大师生真正树立起交通安全意识,把遵守交通法光荣,违犯交通法可耻的思想融入师生员工心中,使师生员工真正懂得重视交通安全不仅是人的个人行为,也是一种无尚光荣的社会责任,从而做到“安全走路、安全乘车、安全骑车、安全开车、安全泊车”,进而把“违犯交规”的行为提升到违法行为的高度来认识。着重加强校内机动车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督促司驾人员遵纪守法;开设交通安全宣传橱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交通安全知识[4]。

学校交通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高等院校;校园交通;交通执法授权

在我国,高校保卫机构过去作为基层公安机关,具有一定执法权限,但是从1995年之后,随着我国法治建设工作的开展,高校保卫机关的执法权统一收归当地公安机关,而公安机关则主要依靠文保机构对高校治安等中国进行管理,结果,高校内部的治安行政执法力量并未加强,反而受到严重削弱。近年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和高校教职工待遇获得了明显改善,高校职工甚至学生购置车辆越来越多,加上学校与外界的交流也不断扩大,外来车辆不断进入校园,以至于校园交通安全和有序驾驶存在诸多隐患,从而对校园交通管理执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高校的交通管理中,主要有封闭式的交通管理、半封闭式的交通管理、全开放的交通管理这三种方式。在封闭式的校园交通管理模式下,能够进入校园的车辆一般而言只有学校的公务用车、学校教职工的私家车俩等少数车辆,高校的保卫部门独立承担校内的交通管理工作。在当今高校与外界交流不断深入、合作不断加深的趋势下,封闭式管理模式并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也鲜有高校采取这种方式。而全开放的交通管理模式则是校园几乎完全和外界融合在了一起,甚至没有围墙之隔,由于这种模式中,交通管理难度太大,目前在我国采取此种模式的学校也十分少,只有香港的城市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校区等少数。大部分高校所采取的都是半封闭的交通管理模式,校内不仅仅只有教职工、在校学生,显然这种管理模式的难度较全封闭管理模式更大。

我们以探究为目的,以调研为基础,将实践中高校道路交通执法、管理状态扑捉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试图对我国高校道路交通安全的执法授权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我国高校校园道路的交通执法授权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校园范围普遍扩张,校内外机动车辆日趋增多,对高校校园对交通秩序、车辆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保卫机构的交通管理任务也随之增多。

(一)交通管理、执法主体

我国高校校园大多是封闭或是半封闭式的,车辆的进出都要经过校门的控制。因为一般认为高校校园内的道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中所解释的道路有所区别,校园内的道路规划,如禁行、禁转、禁停区的设置,通常也是由高校自主完成,在我们所调研的学校中,所有校园内道路交通管理的主体都不是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行政机构,而是高校保卫机构,其中,有些高校保卫机构专门成立了交通管理科,如中国人民大学;而大多数高校目前仍是由治安科来行使交通管理职能。

(二)交通管理、执法方式

一般情况下,高校交通管理被排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调整的范围之外,不受一般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约束,但是一些省市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进行调整,如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不过,实践中,高校保卫机构更多是以规划的方式进行管理,多数高校都有自己制定的校园交通规章制度,自行制定交通线路、标识,而校园内的交通“执法”行为却比较少见,多集中在“校门”处,如社会车辆的放行与禁入、校内车辆的通行证的发放与管理。

对于校园内发生的交通事故,目前高校保卫机构的处理方式比较明确:轻微交通事故,一般由高校保卫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责任认定的相关条款处理,处理方式主题要是调解;而对于违法情节严重、造成重大伤亡的行为,则由公安机关的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当然,交管部门也必须依据有关规定及时处理,接到报案后立即派交通经常到达现场进行处理。

对于校园内并未造成事故的交通违规行为,特别是违反高校自行制定的交通规章制度的行为,目前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的授权性规定,高校保卫机构没有明确的处理方法,多是对这种行为采取放任的态度。

在我们所调研的高校中,高校保卫部门对于违章停车的车辆都会贴上“告知单”,告知驾车人违反了校内停车规定,尽快到学校保卫部门“接受处理”,并不会想交管执法部门那样实施处罚,事实上被贴“条”车辆的车主,也只有极少数会主动到保卫部门接受“处理”,而保卫部门所谓的“处理”,由于没有法律的授权,也只是以口头提醒和教育为主。

总体而言,我们目前没有任何法律对高校交通管理作出明确规定,高校交通执法主体不明晰,交管部门也因此无法进校门执法,由于缺乏强制性的执法权力,校园交通秩序的维护主要靠机动车驾驶员的自觉遵守,对于违反管理规定的机动车也只能以说服教育为主。

(三)交通执法、管理效果

在地方性法规及各高校内部交通管理规定的约束下,高校校园交通秩序得到了一定的保证,避免了一定数量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校园师生人身、财产的安全。但是,在实践和调研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由于具体的法律规制存在着问题,高校校园交通的管理难度比较大,管理程序比较复杂,这些都不利于建立良好的校园交通秩序,因而相关的法律规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高校校园道路交通执法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不完善

保证道路交通安全,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并与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第二次修订。同时,我国也出台了一些关于高等学校安全管理方面的文件与政策。如:1997年2月,我国教育最高主管机关了关于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的第一个规范性法规――《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的规定(试行)》:2002年12月,《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指出,“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明确要在重点高校派驻公安机构,负责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高校公安派出机构党的关系实行由上级公安机关党委和高校党委双重领导,以上级公安机关为主的管理体制”。但是,十多年过去了,公安机构派驻高校的问题如今并没有实现。此外,《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所定义“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而校园道路形成的初衷不是为了便于社会机动车通行而建的,它的存在原是为了校园内的人、车通行为主,因此,校园里的道路显然是不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管理范围,因而交警无法用交通法的规定对违章车辆进行处罚,同时,学校并未得到行政处罚法的授权,不是执法部门,也无权对违规行为进行罚款等处罚。

由此我们认为,目前我国有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等为高校的交通管理提供一定的法律依据,但是并没有专门的高校校园交通管理法规,并且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下,高校交通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管理主体不明确

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前,大学校园内的交通事故都是由属地派出所联合校保卫部门进行处理的,该法实施以后,一般的交通事故都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属地交警部门接受大学校园内的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但令交警部门和高校保卫部门颇感无奈的是,限于《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道路”的定义,目前针对于大学校园内的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因为不在交警实时监控和管理的范围,故多数均未受到处罚;而高校保卫部门作为校园道路的管理部门却又不能查处校园内的车辆交通违法行为,更没有处罚权,因为自从国务院于2004年1月1日颁布实施了《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以来,作为企事业单位的高校,其职能部门就不再具有执法权,校园内发生的交通事故就只能报交警部门处理,而交警部门除了对影响较大或当事双方协商不下的校园交通事故来学校处理之外,对一些小事故往往建议由高校保卫部门协调当事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加之,管理体制、人员等方面的原因,高校的日常交通管理一般都由高校保卫部门自行负责,交警部门是顾及不上的,这就造成了交警部门对校园道路的监管出现了缺位,而高校保卫部门想管却又没有执法权的无奈局面。

(三)管理队伍整体薄弱,缺乏专业知识

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将校园道路划在其管理范围之外,但是该法规中的其他条款仍可作为高校保卫部门在管理校园交通的法规依据,如法规中的第6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第7条明确指出,“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加强科学研究,推广、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等,都充分说明了该部法规在交通管理中的指导作用。对照《道路交通安全法》,高校保卫部门在实施校园交通管理中主要问题首先是交通管理专业知识缺乏。交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需要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去考虑,交通事故处理也有一定的复杂性。而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保卫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部队转业,有从公安院校毕业,有从其他行业改行而来的,真正能受到过专业的、系统的交通管理知识学习的人不多。虽说他们对学校的整体交通情况都比较了解,但缺乏系统的管理理论支撑,就无法实现对学校交通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其次,人手不足,管理力度不够。校园交通管理具有一定的即时效应,在交通高峰期往往需要大量的人手去引导、分流道路交通压力。据了解,目前国内专门成立校园交通管理科的高校还是为数不多,不少高校的都是将交通管理与消防,或者与校园秩序等职能并在一起,兼职从事交通管理的比较多。而高校校园面积都比较大,校园秩序、消防等各方面的工作任务也比较重,有时交通管理就显得捉襟见肘,应付不过来。校内交通拥挤,车辆无序停放,部分车辆车速快、噪音大、尾气重,事故时有发生的情况还是没法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三、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法规

当前校园是交通法规的真空区域,没有交通法规的强有力的支持,校园交通管理人员在处理校园内各种交通违章行为时无法可依,不具备对违章人员的震慑力。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再有效的校园交通管理措施都不具备足够的约束力。所以应当建立专门的法律规范。管理一项事务,必须有相应的管理规范,以便管理得以顺利进行。目前,对高校校园交通的管理有许多的管理规范,有级别不同的各类管理规范,也有级别相同的各类管理规范,但是这些规范都不是专门针对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的。笔者认为,中国高校发展至今,仅依靠某些法律规范的部分规定进行调整,是难以处理其内部交通管理的诸多问题的。就算能,管理者也需要查阅大量的法律法规才能做出正确的处理决定,这不仅是增加管理者的管理难度,而且容易造成管理上的失误。因而,笔者建议建立一部专门针对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的法律规范或针对所有学校的校园交通管理法律规范。

(二)明确管理主体

高校校园交通的日常管理,如设置交通标志牌、制定相关校园交通管理规定、管理车辆的进出及维护校内交通秩序等,通常由其内部的保卫部门负责,笔者对此不持异议,而对负责处理校园交通事故的主体,笔者有不同看法。现阶段中国负责处理高校校园交通事故的主体主要是交管部门和高校保卫部门,管理的范围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规范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应有统一的管理主体,即交管部门,以保证事故处理的公正。当然,高校保卫部门依然可以管理,不过不是依其职权而是依交管部门的授权,且要及时向交管部门报告情况,而交管部门根据保卫部门的处理情况,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决定,同意的备案,不同意的给出处理意见或自己重新处理,这样,事故的最终处理主体依然是交管部门。具体来说就是,高校校园交通的日常管理由高校保卫部门负责,而涉及交通事故的,不论大小,最终决定权在交管部门。

(三)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在高校校园交通管理中,高校保卫部门与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一是要从观念上充分认识到高校校园交通管理问题是社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要在思想上给予充分的重视。二是在高校保卫部门建立专职的高校校园交通管理队伍,并加大对交通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特别是有关交通管理政策科学的知识学习,避免他们仅凭经验思考分析导致政策失效的现象。同时,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增强全局观念、提高自律精神,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工作质量的提高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胡华明,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田[J],高等函授学报,2010,(4)

[2]李伟,高校交通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风险管理,2011,(4)

[3]杨宁,管玉峰,校园车辆智能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3)

[4]刘艳华,中美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比较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12,(3)

[5]李新民,张健,高校校园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10,(9)

[6]刘艳华,中美高校校园交通管理比较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34

[7]魏志编,平安校园建的实践与探索――北京高校保卫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选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20

[8]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学校交通管理制度篇4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属地管理、各负其责、协作配合,全面排查、集中整治”的原则,进一步增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和校车管理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监管力度,规范全市校车管理模式,增强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确保全市学生交通安全,努力实现全市校车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完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校车道路交通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清理整顿接送学生的营运校车,强化宣传引导,增强师生、家长自觉抵制非法营运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严厉打击超员超载超速行驶、无牌无证驾驶、酒后驾驶、假牌假证、报废车、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车辆搭载学生以及乱停乱放车辆等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学生乘车安全。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全市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和校车管理工作的领导,市人民政府成立市校车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市校车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张轶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全市校车安全管理日常工作。

四、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

(一)市教育局:负责督促全市学校(幼儿园)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学生接送车辆安全管理制度,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学校(幼儿园)规章制度管理的考核内容。督促学校(幼儿园)做到“四定”:定人、定时、定车、定点,“五有”:有管理人员、有管理制度、有接送合同、有应急预案、有管理台账(包括车辆信息登记、学生分组登记、乘车点名记录、安全教育记录等),同时加强与市公安交警和交通运输部门的联系,做好校车运输过程的监管工作。

(二)市公安局:负责加强校车的道路交通巡逻管控和上学、放学高峰时段的重点值守,严格加强对过往学生接送车和集中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检查力度,依法从严查处超员载客、超速行驶、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货车、拖拉机、非法营运客车运载学生。根据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校车及运载学生车辆的安全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未经审批而非法营业的无证无牌车辆的打击惩治力度,确保我市校车有序运营。

(三)市交通运输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国务院第406号令)和《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依法加强对已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客运企业的监管。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提供校车服务的,必须按规定配备标准车辆,严禁使用不符合国家校车质量和安全技术标准的营运车辆运送学生、严禁使用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营运车辆运载学生;督促从事校车服务的营运车辆按规定在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维修企业进行维修和保养。严禁不符合《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条件或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安全记录不良的客运企业从事学生运载服务。

(四)市安监局:负责加强对学生运载车辆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协调各职能部门加大对学生运载车辆安全的排查,对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要督促整改到位,并组织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

(五)市广播电影电视局:负责组织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展校车安全管理宣传教育,信息,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六)市监察局:负责监督、推进解决校车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建立健全督办和问责机制。

(七)市物价局:负责对校车进行成本核算,核定收费标准。

(八)各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校车安全负总责,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认真研究解决因学校布局调整、学生集中住校后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配合教育、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做好校车标准审定、交通标志、停靠站点及行驶线路的设置和维护工作,落实校车管理制度,依法严厉打击校车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

五、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加大校车安全宣传教育

1.加强校车法规教育宣传及培训工作。市教育局要经常开展校车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做到宣传教育培训有内容、有记载,并每年组织一次考试。市教育局、市公安局要定期组织开展校车单位的业务培训,强化校车运营者的安全责任意识。

2.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市新闻宣传部门和相关责任单位要加大校车安全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注学生交通安全、理解和支持校车安全管理的正确舆论导向。学校(幼儿园)要通过家长会、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和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要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举报网络平台,方便群众举报违反校车安全管理规定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规范校车申请入户管理程序

校车必须符合国家《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在取得校车行政许可后,方可向教育、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申办校车入户登记手续。

1.提出校车使用申请。由车辆所有人填写《市校车申请表》、《市校车驾驶员申请表》后到教育部门办理校车申请。车辆所有人不属于学校的,应提供学校租赁该车的相关证明。市教育局对学校(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办学资质、资产评估报告、服务范围辐射区域进行评估,对使用校车的必要性、可行性实行听证会制度(不批准的,由校车管理部门说明理由),然后提交公安交警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征求意见,并及时向市教育局反馈,待市教育局提出审查意见后报市政府审批。

2.驾驶人资质审查。车辆所有人应到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查询驾驶人具体情况。校车驾驶人必须符合校车驾驶资格。对租赁车辆作为校车使用的,该学校要掌握驾驶人基本情况,并与车辆所有人、驾驶人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加强对校车驾驶人的安全教育,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3.纳入源头化管理。车辆所有人持《市校车申请表》、《市校车驾驶员申请表》及办理的校车注册登记资料,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审核资料、录入信息、签章、建立档案。

4.确定校车性质。市公安车辆管理部门在审查车辆所有人提交的相关证明、凭证时,应审查《市校车申请表》、《市校车驾驶员申请表》及相关校车许可材料,根据车辆使用性质确定专用校车或非专用校车以及幼儿校车、小学生校车或其他校车,并存入本地机动车管理档案。

5.核发校车标牌。经审核符合校车许可条件的,由市公安车辆管理部门对已配备校车安全设备,在核发机动车行驶证时一并核发校车标牌。

(三)建立校车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校车和运载学生车辆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让校车和运载学生车辆整治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学生乘用车辆的运营和管理工作真正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教育、交通运输、公安、物价、宣传等部门要加强协作与监管,确保校车单位在正常情况下有序经营,不得随意抬高营运价格。教育和公安部门要建立健全校车、运载学生车辆和驾驶员管理台帐。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对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的校车运营者的监管。公安交警部门要根据《国家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校车及运载学生车辆的安全管理,严厉打击超载、无证、超速行驶、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对所有学生乘用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一律按上限进行处罚。确保我市校车和运载学生车辆的有序运营。

学校交通管理制度篇5

为切实加强幼儿园校车交通安全管理,大队针对当前辖区内幼儿园已正常开学,为确保涉校安全,狠抓校车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确保源头隐患“清零”,坚决防范校车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最大限度地确保广大师生出行安全。

一、狠抓源头监管,全面开展隐患“清零”行动。一是认真清查所有校车及其驾驶人,逐一检查车辆注册登记、年度检验、申请校车使用许可、乘载学生、运行范围等情况,并逐一清查驾驶人驾驶资格审验记录、交通违法、违法记分和交通事故情况,建立校车及其驾驶人安全管理台账;二是对校车通行集中的农村道路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摸清安全隐患底数。对校车集中通行的道路,特别是乡村道路,存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以及缺少防撞护栏、防撞墙和减速带、提示警告标志标牌等安全设施的,及时向主管部门提出改造建议,并加强重点管控,对不具备通行条件的坚决禁止通行;三是督促辖区幼儿园加强校车安全内部管理,落实交通安全责任,与驾驶人签订交通安全责任状。督促校车企业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车辆、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安全管理、教育培训等制度,坚决杜绝违法违规和存在隐患的车辆驶出校门、驶入路面。

二、狠抓源头制度完善,确保校车安全有序。一是检查学生接送车辆台账制度完善情况,对情况不明、底数不清以及安全责任和措施不明确的及时更新完善;二是检查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明确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督促把好学生接送车辆离开校门安全检查关;三是检查学生接送车辆随车照管人员落实情况,是否严格遵循为每一辆学生接送车辆确定或配备随车照管人员,负责保障学生儿童在车辆上的安全,监督驾驶人安全驾驶、规范驾驶、文明驾驶;四是检查学生接送车辆驾驶人安全教育制度落实情况,督促学校定期组织驾驶人接受交通安全教育,不断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五是检查学生安全教育制度落实情况,督促学校制定学生儿童搭乘校车的安全守则和应急防护知识,教育学生儿童认真学习遵守。

三、狠抓路面管控,保持违法严管态势。针对辖区道路交通的规律特点,坚持保安全、保畅通、防事故相结合,严查校车违法,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一是每天安排警力,采取定点检查与流动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重点路段的管控,严肃查处校车超员、超速、无牌无证等以及其余相关交通违法行为;二是集中进行校园周边秩序整治。大队结合实际,在学校周边道路严厉查处无牌无证、超速、酒后驾驶、乱停乱放等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并对使用违规车辆接送学生的,一经查处,予以顶格处罚。同时,组织警力逐一核查校车、校车及驾驶人的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记录,对排查出的逾期审验、交通违法未处理、违法记分等驾驶人情况,督促按规定要求及时“清零”。

四、狠抓主题宣传力度,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一是组织宣传民警深入辖区幼儿园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准备幼儿园相应的宣传材料,开展交通安全常识与基本法律法规知识教育。通过上交通安全课、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教育学生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习惯,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二是充分发挥好农村“两站两员”作用,及时劝阻、纠正“黑校车”、非客运车辆接送学生等违法行为,对非法营运的“黑校车”、接送学生车辆依法严处,做到查处一起,教育一片的效果,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出行安全

学校交通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高校;国际交换生;柔性管理

一、高校国际交换生自身面临的问题

广泛意义上的交换生指在交换国家、地区、学校或研究机构达成一致协议情况下,经过一定的选拔程序到固定地点进行学习的学生。交换对象可以是中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等,交换范围也可以是国际性的或国家内部的交换。通常是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学习,其目的并不是拿到交换学校的学位。就高校国际间的交换生来说,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一)心理适应问题

当交换生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初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没有朋友,常常会有种孤独感。如果语言又不能过关的话,适应新的环境更加困难。因此,在对初来异国的交换生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注意他们这段时间思想和心理上的动荡。

(二)语言环境问题

作为国际间的交换生,交换地一般很少用到自己的母语,如果没有很好地掌握所在地语言的话,不仅会给生活造成不便,还会使交际受到影响,更加加剧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问题。最重要的是作为交换生,必须要在交换学校进行相应的课程学习,修到相应的学分,如果语言不过关,将会使他们的学习也受到影响。

(三)文化和价值取向问题

我国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比较注重集体利益,强调集体荣誉感,而西方文化更多的是强调个性和自由,强调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注重个人自身的发展。文化的不同也导致价值取向的不同,导致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不同。这种差异性也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相应的问题。

(四)专业学习问题

交换生交换学习可以在专业学习上进行国际间的交流,扩大了视野,对专业学习有很好的帮助。然而要熟练掌握接收国语言非一日之功,可能要一段时间(甚至要很长时间)的训练方可学习专业。因为交换时间的固定性,对语言的学习占用了交换生学习专业课的时间,因此也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五)学分转换和学分认证制度问题

交换生只在接收学校取得学分,要回本国取得学位,不在接收学校取得学位,因此交换生就需要相应学分的转换。而合作高校之间通常在专业学分的要求及课程设置上会有偏差,导致学生在学分的认证或是转换之间出现问题,从而出现学分不够或是推迟毕业等情况。

二、高校对国际交换生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人本性”理念的缺乏

长期以来我国对交换生的管理通常会走向两个极端:或者把他们当做贵宾来接待,重服务疏管理,忽略了他们来华学习“求学”的主要目的;或者把他们看成和中国学生一样,居高临下,管得过多而忽视了他们不同的文化和国情背景。没有真正的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对交换生的管理中,让交换生既能有宽松愉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又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文化冲突、心理问题的处理

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提出“文化休克”理论,是指一个人或群体进入到陌生的文化环境生活、学习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初来异国求学的交换生肯定会有一段时间的心理动荡期,在此期间交换生由于不适应或对学校安排不满等情绪甚至造成学校管理的问题。国际交换生通常来自不同的国家,成长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及生活习惯,因此,不同国家的交换生也存在着理解困难、交际矛盾甚至冲突。学校管理人员对不同文化的不熟悉也会造成交换生及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

(三)交换生管理实践缺乏“情感性”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学生从小被教导要尊敬甚至服从老师,因此在学校的管理上也更多的是强调学校的权威性,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对学生进行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而国外的文化更加注重师生的平等,因此在管理上更倾向于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学校管理人员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管理方式来管理交换生,忽视对他们进行情感及价值目标等柔性因素的培育,会让他们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影响交换生自身的学习生活及对他们的管理。

(四)对交换生课程学习和学分认证方面的管理还不完善

交换生在交换期满后要回国进行学历课程和大学学习方面的认证和学分的转换。比如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对伊拉斯谟中高校合作模式的要求很高,有着相应的学分评定标准。而如果交换国的接收学校没有本国所开设的相关课程,或是不能进行相应的跨专业选择所需学习的课程,就会使交换生无法取得相关学分,导致回国后推迟毕业,延长毕业时间,影响交换项目实施的质量。据调查,伊拉斯谟项目中23%左右的交换生因出国交换学习的学分在回国后不能得到合理认证而推迟毕业时间。

三、柔性管理在高校国际交换生管理中的优势

所谓柔性管理,就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法,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的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从本质上不同于以制度和职权为条件,以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学生评价、量化考核、奖惩规则等为手段进行管理的刚性管理。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根据人们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注意人的情感和内心感受,突出人性化,更容易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管理,从而达到管理的最佳效果。

对交换生的柔性管理是指管理交换生不仅要按照学校规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还要在交换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结合他们自身的差异进行个别的特殊、细化的管理。它更强调“人性化”,在教学和管理中更多地考虑交换生的利益,更加强调对交换生管理的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注重平等和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据交换生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运用柔性管理的原则,对其进行管理,以不断获得高校优秀交换生,提高交换生教育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

四、对高校国际交换生进行柔性管理的措施

(一)交换生管理工作应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对交换生进行管理要真正地以交换生为出发点,寓管理于服务中,用服务促进管理,让管理更加人性化。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理解他们的文化差异,同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从各方面对他们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平常多多开展中外学生联谊等活动,帮助处于心理动荡期的交换生及早走出孤单,扩大交际圈,更快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沟通

校园文化可以反映学校的精神,是联系和协调学校成员行为的纽带,是对交换生进行柔性管理的支撑和保障。优良的校园文化可以使交换生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同时激励他们参加各种校园活动,扩大他们的社交圈,加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针对交换生的文化乡愁和文化休克现象,管理人员要及时和交换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学校也可以设置相关的心理咨询室,对交换生可能出现的心理等问题给予及时的疏导和化解。

(三)提高教学质量,完善交换生课程学习和学分认证方面的管理

学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交换生的学习和交换生对学校的认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高校要完善交换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高校管理人员可以去交换生课堂进行听课,实地了解和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可以建立交换生对教学的测评制度,及时反映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定期举办一些师生座谈会,一方面教师可以加强和交换生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动态,另一方面交换生也可以向教师提出他们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更好地对他们进行管理。同时,高校管理人员要根据交换生的特殊情况,对学习选课系统进行适当调整和变动,方便交换生跨专业和学科选课需求,同时相应开设他们所需学习的内容。在学分认证方面和合作院校及时沟通协调,统一完善相应的学分认证制度,保证国际交换生能修到相应的有效学分,不致延迟毕业。

(四)关注交换生的民主要求,充分发挥精神激励功能

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指出:“管教的目的是养成—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让别人来管理的人。”而交换生的成长背景及文化背景也决定了他们有着强烈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思想。因此,在对交换生的管理过程中,不能以过度的条条框框来约束他们,要充分发挥民主意识和民主思想,发掘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到对自身的管理上来。比如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开设等充分听取交换生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鼓励引导交换生、留学生组织的建立,促进交换生自身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组织对交换生自我管理的功能。让交换生参与自身的管理也有助于提升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师在对交换生的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帮助交换生制定计划目标,充分发挥精神激励功能,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完成学习。

(五)健全的规章制度,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

古人云:过刚易折,过柔易卷。我们讲对交换生进行柔性管理并不是否定刚性管理的重要性,而是在保留刚性管理合理环节的基础上,实施更能彰显人文关怀的柔性管理,刚柔相济。首先,交换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语言和教育背景。交换生的特殊性要求高校不能简单的套用规章制度,必须要注意管理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可变因素。其次,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也不利于管理人员和交换生之间的协调。让交换生处于被动管理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学校管理意识,阻碍交换生和管理人员的沟通,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不利于管理人员的管理。这就需要高校管理人员采用符合交换生心理特征的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来对他们进行管理。然而我们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交换生管理若没有刚性规则为依托,将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很难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约束和规范。所以,刚性管理要作为管理的前提和保障,柔性管理则是刚性管理基础上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升华,是对刚性管理的完善和补充。高校管理人员要在规则制度上体现刚性,实现规范化管理;又要在管理的文化和服务上体现柔性,刚柔相济,真正实现对高校国际交换生良好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高丽蓉,李晓培.开展交换生项目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01).

[2]艾忻.留学生管理向国际化迈进[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

[3]宋鑫.浅析“文化休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09).

[4]吉艳艳.欧洲伊拉斯谟项目探析[J].文教资料,2009,(04).

学校交通管理制度篇7

我县是全市七区九县率先实行集中办学的县份,也是全市唯一成立校车公司的县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学生衣食住行安全,高度重视校车安全工作,将校车安全作为每年的头等大事摆上日程加以推进。目前,全县集中办学的12所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除了走读、由家长接送、乘坐客车火车公交车的学生外,其他学生全部使用县学运校车服务公司提供的标准校车上下学。全县有标准学生校车24台(其中51座校车15台,56座校车5台,19座校车4台),采取学校错日放假、错时放学的方式接送4313名学生上下学,其中,每周接送3566人,校车每周往返200班次;每天接送747人,校车每天往返46班次。

二、校车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建设情况

根据校车条例,结合县域实际,我县实行“政府主导、公司化运营、部门监管”的校车管理体制机制。

(一)加强领导,发挥政府在校车安全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早在2012年,我县成立了县长任组长,各乡镇、各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全县校车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教育局,会同公安、交通等部门做好全县校车安全管理日常工作。同年,制定印发了《富裕县校车安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各乡镇政府、相关部门、使用校车学校的校车安全管理职责。2013年,成立了主管教育副县长为总召集人的校车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安监、教育、公安、交通、财政等部门及乡镇政府参加的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校车安全重大问题。

二是给予政策扶持。在用地上,给予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县政府将污水处理厂南侧林源木业北侧占地1万㎡的土地,给校车服务公司作为公司建设用地。在财政补贴上,提供资金支持,县政府将校车空驶油料补贴纳入财政年度预算,每年拿出231万元,采取经费包干形式予以发放。

三是完善设施保障。全县各村屯设立了286个校车停靠站点,在村屯主要路口设立停靠站牌,设置了学生室内候车场所。2016年,县政府投入近30万元,为校车安装了“安芯”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校车公司、交警大队、教育局、学校对校车运行实时监管。学生上下车刷卡,家长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或微信及时接收校车信息,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二)完善制度,实行校车服务公司化运营

一是成立了校车公司。2014年,在县政府的倡导下,由有接送学生意向,具有客运资质和较高社会信誉的县禹华客运公司,组建成立了县学运校车服务有限公司。校车公司现有管理人员7人,每台校车配备1名驾驶人和1名随车照管人员,按照定线、定(地)点、定时、定座、定检、定责“六定”原则,提供优质的校车服务。

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公司制定了包括安全教育、校车安检、车辆调度、校车监控、恶劣天气预警、考核奖惩等在内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每月对校车进行一次全面安检,校车驾驶人发车前和收车后每日两检,每台校车一本档案。公司配备专门人员负责校车运行日常监控,为每名校车驾驶人配备大功率对讲机一部,发现问题可以通过对讲机,或者校车监控平台输入文字/语音指令及时妥善处置。

三是实行绩效考核。公司制定了考核奖惩办法,与聘用人员签订用工合同和责任状,根据服务质量奖优罚劣。去年,公司就曾对一名服务态度生硬、与家长发生口角且屡教不改的照管员进行了辞退处理。

(三)健全机制,加强校车运行的日常监管

1.加强部门联动。一是信息共享机制。每学期校车办将统计后的学生交通方式、校车运行时间表报有关监管部门共享。乡镇学校校车运行方案在上报校车办的同时,报乡镇政府一份共享。二是专项督查机制。县校车办联合县安监、公安交警、交通运管部门,定期深入校车公司、学校、乡镇政府,对校车安全管理、村屯道路整治开展督查,校车道路检查每半年一次。三是道路险情报告机制。校车办公布了乡镇政府主管校车领导的电话,校车在行驶途中出现抛锚,校车驾驶人在向公司报告的同时,可以直接打电话向乡镇求助。四是突发事件应急预警机制。对道路施工、雨雪雾霾天气等,校车办及时发出预警,去年,及时向安监部门富甘公路辅路校车难以通行预警,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2.抓好校企联动。一是每学期开学前,校车办、公安交警大队联合举办校车安全管理培训,学校和公司及时沟通,做好开学前准备工作。二是学校与校车公司一起编排校车运行方案,发放《致乘车学生家长告知书》,定期开展校车安全演练。三是在做好学生交接的同时,共同抓好学生乘坐校车教育,车下的安全教育归学校,车上的归公司,照管员与学校做好对接。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已经把驻寨校车司机当成自己的员工看待,如龙安桥学校在学校社团活动中,成立了由驻寨校车司机组成的安心团队,驻寨校车司机也很乐意帮助服务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按照教育部门校车综合治理的职责,我们联合交警、运管等部门重点检查校车运营情况6次,通过向教师问卷调查、向学校领导了解情况、各学校通过微信等手段征询学生和家长意见、安全股在各个学校周边暗访等形式进行摸排,主要有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个别营运出租车辆存在超员现象。

二是学校放假开学期间门口交通拥堵校车出入学校困难。

三是校车存在极少数学生不扎安全带现象。

四是恶劣天气校车运行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措施:

一是针对营运出租车超员现象,交警、运管部门加大检查力度,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使运营车辆违法成本增大,从而杜绝超员现象的发生。

二是教育局会同交警队向县政府申请资金,在第一中学等八所学校门口道路安装违停监控设施,违规必罚;交警部门划分片区在学生上下学期间严格执法,规范车辆驾驶行为。

三是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主题黑板报等形式加强乘车安全知识的教育,同时对校车照管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加强安全意识,开车前必须检查所有学生安全带扎系情况,发现有未扎安全带的学生督促其扎安全带,待全部乘车人员扎好安全带后才可启动车辆行驶。

四是针对恶劣天气校车运行存在安全隐患,采取密切关注天气预警情况,有恶劣天气影响到校车行驶的情况,采取调整放假及开学时间的措施,避免行车安全隐患。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要继续加大校车服务绩效考核力度,修订完善校车运营管理考核办法,将校车服务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发放校车运营补贴资金的重要依据。

二要继续加大校车安全管理力度,我们即将出台新的校车安全管理办法,对校车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组成人员进行调整,进一步明确责任,确保校车规范运营,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学校交通管理制度篇8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徐英杰、书记王咏才为组长的学校周边交通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副局长担任,成立了交通整治工作办公室,由担任办公室主任,为成员。将此项工作作为专项整治行动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门召开了党组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制定了具体措施,明确了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随后,召开了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学校负责人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要求各地教育局、各学校要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按照市教育局的指示精神,各县(市)、区教育局都明确了一位副职领导为责任人,负责本次交通整治和指导学校开展护导教育等工作,各市直学校都明确了一位校领导为责任人,具体负责本校开展教育、护导、举报等工作。

二、制定措施,狠抓落实

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各负其责、综合治理”的原则,市教育局积极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宣传,提高广大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彻底整改消除校内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大力加强校内基础工作,改善校园道路行车条件,部门协调,共同整治,创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重点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版权所有

1、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各类学校结合德育工作,结合生命安全教育,结合自我保护教育,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家长的交通安全宣传和引导,使广大学生家长认识到良好的校门交通安全环境需要各方的共同配合,接送孩子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在整治工作中,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各类学校都把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广泛号召、典型引导、学习培训、检查评价、总结表彰等方式,积极组织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广大师生、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明显提高,有力的配合了本次交通整治工作。

2、加强学校内部交通安全整治,确保校园内部交通安全。学校门口实行交通管制,要求外来车辆未经门卫许可不得进入教学区,学校保卫人员或门岗要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机动车辆不得进入封闭式管理的学生宿舍区和操场;教工生活区道路要有明显标志,车辆不得乱停乱放;学校用车要定期进行检查、维修,确保车辆安全,对严重违章肇事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3、加强对出租校舍、场地的管理。各有关学校对学校校舍、场地出租情况进行了清理,杜绝将学校场地出租给无证无照经营户。

4、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校门前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主动与当地公安、建设、交通、安全行政监督管理等部门加强联系,消除本单位(学校)存在的各种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确保广大师生交通安全。尤其是学生宿舍在校外的学校,要与交通警察部门紧密配合,建立起联防共防机制。各学校门口值勤护导的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进校、离校时的护导工作,还要配合交警、交通协管员做好校门口的交通秩序维持工作,发现门口存在交通安全问题或对劝说不听的乱设摊等情况,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同时,各学校还积极配合市交管部门提出的整顿省会学校、幼儿园周边道路交通环境、保障师生安全出行的7项举措,设置了家长等候区、落实了斑马线、警示牌等各种标志。目前,学校周边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三、建立报告制度,严格责任追究

为及时反馈交通整治的成果,我们建立了专项整治工作的周报制度,每周定期将本地区、学校的整治情况报告教育局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对造成道路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的部门、单位和学校,要按照《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负责人员和直接责任领导的责任。

通过几个月来的整治,学校、幼儿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学校、幼儿园门卫对车辆、人员出入管理不严格,登记措施落实不够好;上下学学校护导教师有时不到位,家长接送孩子时有时不能按照指定位置等候;一些学校对治安隐患的排查还不够深入,整治后仍有反复;对本次交通整治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进一步巩固集中整治取得的成果,防止发生反弹。

学校交通管理制度篇9

幼儿园校车安全工作总结范文一

本学期我园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认真落实“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这个工作方针,把安全放在幼儿园工作首位狠抓落实.为了进一步落实文教办对幼儿园校车安全大检查的工作,强化我园的安全工作,增强教师和幼儿的安全意识,确保幼儿人身安全,保证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我园针对自身情况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强化了幼儿园校车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力度.我园成立了校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幼儿园通过与安全分管领导、司机、跟车老师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明确各自责任.对校车驾驶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并签订安全行车责任书,增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幼儿园还建立了完善的校车档案,并有校车、驾驶员和跟车老师安全管理制度、幼儿日常乘车记录.

(二)幼儿园严格落实校车和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规定校车驾驶人员的资格条件,对校车驾驶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按时参加车辆年审,加强车辆安全检查力度,认真做好每天的校车安全检查

,

校车日常维修、检查及定期检修要有记录,每次出车前和回园后的安全检查,做到小问题不放过,检查不合格不上路.

(三)

幼儿园校车接送幼儿,教师严格执行上班制度,认真清点幼儿,注意管理好坐车幼儿的上、下、乘坐安全.如果幼儿无人接送,跟车的教师要负责到底,安全无误地将幼儿送到家.

(四)校车安全:上学期国内校车事件频频发生,一次一次的血

的教训,时刻警告我们校车安全排查工作和整治工作不容迟缓,这是一根紧绷的弦,丝毫不能松懈,不可忽视校园校车的每一个安全整治排查的工作环节,我园每周定期给校车司机、教职工召开安全工作的会议,加强跟车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时刻对司机们的“安全第一,宁等三分,不抢一秒”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教育,校车内的安全工作,教育司机不超载,不超车,不超时、不抢道,幼儿上下车的安全教育,教育幼儿安全带的正确使用,教育幼儿在车内不能乱动,以免碰伤,教师随时在车内实施安全教育,司机必须做到定期对校车的排查和检修,时时刻刻加强跟车教师对幼儿在车内的一切安全事项和指导.

一、明确各成员职责

行政对本园校车直接实施安全管理;落实工作岗位人员并明确其职责.对校车上所涉及的组员进行安全行车教育,做好安全教育,并随时抽查各岗位人员的工作.

跟车教师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幼儿安全负责,发现安全隐患或发生安全事故应积极处理,重大问题及时向幼儿园汇报或者报警;阻止家长上校车.

校车司机:每天对车容、车况、安全性能(特别是制动系统)进行自查.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发现车辆安全隐患和技术故障要及时报修,并做好校车的例行维修保养工作.随车老师:时刻开展乘坐校车安全宣传教育,劝阻不安全行为;及时化解校车内幼儿之间的矛盾.

办公室:及时收集上级对校车安全的要求,转达至车管理组长;根据需要.拟订各类校车管理制度等.

二、具体应急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加强对师生、家长进行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家长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定期检查对校车灭火器、救生锤的设施配置.

3、严格要求校车相关人员履行自己的职责,组长和副组长随时进行抽检.

(二)接送幼儿安全责任状

为确保幼儿入园、离园、乘车绝对安全,杜绝一切伤亡事故的发生,

特制定本责任状.

1、值班教师按时到岗看护好上班之前的每一位入园的幼儿,协助跟车教师保护幼儿上下车.

2、各班统计好当天入园人数及变动情况.

3、跟车接送幼儿教师,必须提前到岗,按时、定点(记清上车人数)接送幼儿.晚离时,各班在教室前站好队,核实人数及路线准确无误,待车停稳后,把幼儿送上车,与跟车教师交接好.

4、接送时,幼儿全部上车坐稳后,由教师关好门,再示意司机起步.

5、途中不准开车门,不准幼儿将手臂、头伸出窗外.教师在车门处就坐.

6、禁止幼儿私自外出教室或者大门,外出必须有教师看护;教育幼儿不与陌生人打交道,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7、接送教师必须增强责任心,规范行事,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校园安全、校车安全关系着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的健康和幸福.

四、幼儿安全教育:

严格实行教师定期给幼儿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幼儿防范把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当中,安全知识最终要转化为安全行为才是教育的根本,才是最有现实意义的.我们的教师给幼儿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游戏、学习、训练、实践活动.

将安全工作作为教师师德考核的标准之一,同时把安全工作列入到全园教工的日常工作的考核范围内,根据工作的有利,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在新学期中需要加强我的业务学习,希望在大家的配合中,把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安全工作做好防范措施,加大力度,“预防为主,防范于未然.”让园内的孩子们在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中开心的度过每一天.

幼儿园校车安全工作总结范文二

在全体车主、司机的共同努力下,在区、乡、校领导的有力指挥下,我校运送学生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现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__”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省、市、区政府关于中小学安全工作的有关规定和会议精神,高度重视中小学生上、下的安全问题,采取有力措施管理好校车营运车辆,保证学生生命安全.

二、组织领导

学校非常重视安全运送学生工作,专门成立了校车领导小组,并进行了具体分工,组长由校长李英伟担任,副组长由庄汝祥担任,成员有邹清来、关世松、王亚杰、以及各班主任教师.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谁出现问题追究谁的责任.

三、具体做法

1.

我校本学期乘坐校车上、下学的学生有345名,分布于10个自然村,乘坐的车辆10台,其中公交车3台,校车7台,还有20名学生乘坐电瓶车.

2.

加强学生管理

学校经过研究,派出6名教师于放学时专门负责学生乘车问题.每天必须有两名教师在大道边指挥交通,察看学生乘车情况,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各任课教师于第七节课放学时组织学生站排按顺序上车.

每天放学前我校的《红领巾广播站》都进行安全教育,教给学生一些安全常识,乘车的注意事项;每星期一升旗仪式我校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冬天,天冷路滑,车辆刹车困难,行人穿得多瞭望困难,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教育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

3.

向家长发宣传单

进入冬季学生上、下学安全更加突出,针对此情况,我校向全体学生家长发去宣传单,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管理好学生,经常对学生进行教育注意安全,提醒家长不要让孩子乘坐“三无”车辆,同时经常提醒车主检查自己的车辆,保证学生安全.

4.

加强车辆及司机的管理

管理人员每天放学前,必须到校门前指挥校车按指定位置停靠,经常提醒司机注意安全事项.如:不要疲劳架势,不违章驾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安全.经常察看校车情况、司机精神状况,同时通知校车,如果遇到特殊天气,可推迟到校,一定要保证学生安全.

入冬以来,我校向车主发放两次宣传单,提醒他们一定要注意安全,经常保养车辆等等,确保安全.

5.

注重校车安全员的培训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本学期从全校选出10名有责任心的同学当安全员,定期对安全员进行培训,教他们一些管理学生的方法,保证同学们在行车时的安全,同时要求他们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一定在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告,备有安全联系电话.

6.

及时除路面积雪保安全

入冬以来,每次降雪我校都及时除路面积雪,同时往路面撒炉灰保安全.

7.

在各方面的努力下,20__年_月交通队为我校门前设立了交通安全指示牌、斑马线.

四、存在的问题

1.

校门前的横道太窄,停靠车辆太少,大部分校车只能在大道边停靠,造成交通拥挤.我校已经向区、乡有关部门都打了报告.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定并下发《科苑街道办事处关于对辖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保及校车安全进行集中整治的通知》、《科苑街道办事处关于成立校园安保和校车安全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利用专题会议等形式提高辖区内各学校校长的认识,促使各校加强领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承担起辖区内校车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认真分析研究当前校车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真正把校车安全管理摆在重要位置,扎扎实实地把校车安全管理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坚决杜绝因管理不善引发的校车安全事故.

二是认真开展校车安全集中排查整治行动.扎实做好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接送车辆的摸排、登记工作.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制定方案,拉网式地对辖区内每一所中小学校、幼儿园自备、租用接送学生、幼儿的车辆安全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摸排,要逐园、逐车登记造册,建立“一车一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基础实、台账全.详细掌握辖区内校园用于接送学生幼儿数量、车辆状况、车辆所有人、车辆保险、责任书签订、校车登记、标识办理、驾驶人员、运行时间、运行路线、使用性质等基本情况.对不符合条件的校车立即下达书面整改通知书.联合公安机关、交管部门进行督促检查,严查校车超员、超速、带病运行等交通违法行为.

三是建立校车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健全校车管理台账,严格落实校车使用和校车驾驶人员日常管理各项制度,切实加强校车的日常监管.严格校车报备、审批制度,健全完善校车动态监管机制,及时掌握校车的行驶状况、运行时间、行驶路线等基本情况.加强校车驾驶人员教育管理,学校、幼儿园在聘用校车驾驶人员时应及时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所聘用的校车驾驶人员必须身心健康、作风正派、举止文明、无嗜酒等不良习好,无犯罪或严重违法记录,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史.

四是严格实行校车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各中小学校长是校车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校车安全管理纳入学校安全目标管理责任考评,督促使用校车的学校、幼儿园与辖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签订校车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与校车驾驶人员签订安全行车责任书.强化责任追究,对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导致发生校车交通安全责任事故的,要严肃追究学校、幼儿园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幼儿园校车安全工作总结范文三

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根据《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以深入贯彻《道路交通安全法》为主线,以“三基一化”为重点,以创建“平安畅通县区”为契机,认真开展校车安全管理和整治交通违法行为为重点的系列整治行动,提高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和交通法制安全意识,安全隐患和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保证了校车安全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平稳,为本县创造了良好的校车安全和道路交通环境.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能,指导、协调、督促狠抓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校车安全是安全工作重中之重,高度重视校车安全工作,认真落实“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这个工作方针,把校车安全放在安全工作首位,指导、协调、督促狠抓落实.一是安委会办公室下发《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整治方案的通知》及转发上级关于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下发转发五份文件),提出具体校车安全工作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地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彻底排查,认真整改,消除隐患;二是多次召开教育局、交通局、安监局、交巡警大队、__区初高中学校长联席会议(召开四次),座谈讨论如何抓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特别是__区初高中学生节假休息日放学乘车安全问题.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由教育局统一安排将各镇园区不同方向的学生统计出来,并实施错开放学时间段,避免学生放学乘车拥护混乱,由交通局统一调配运输车辆,合理安排各方向学生能够及时乘车,交巡警大队出在学生放学乘车时间段出警维持秩序,由各学校统一安排教师指导学生列队乘车;三是组织人员进行现场督促检查(共联合检查四次),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相关单位和部门,协调处理,解决问题;四是抓好全县学校安全知道教育培训工作,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我们对全县中小学校校长和安全管理人员(含幼儿园园长)进行了安全知识教育培训(上半年共培训226人),效果明显.

二、强化了校车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力度.在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整治活动期间,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成立校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一是要求学校、幼儿园通过与安全分管领导、司机、跟车老师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明确各自责任;二是对校车驾驶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并签订安全行车责任书,增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

;三是学校、幼儿园要建立完善的校车档案,并有校车、驾驶员和跟车老师安全管理制度、学生日常乘车要有记录;四是学校、幼儿园要严格落实校车和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规定校车驾驶人员的资格条件,对校车驾驶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按时参加车辆年审,加强车辆安全检查力度,认真做好每天的校车安全检查

,

校车日常维修、检查及定期检修要有记录,每次出车前和回校园后的安全检查,做到小问题不放过,检查不合格不上路;五是学校、幼儿园校车接送学生、幼儿,教师严格执行上班制度,认真清点学生、幼儿,注意管理好坐车学生、幼儿的上、下、乘坐安全.如果幼儿无人接送,跟车的教师要负责到底,安全无误地将幼儿送到家.

三、广泛开展校车安全管理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和师生安全意识.一是加强对师生、家长进行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家长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定期检查对校车灭火器、救生锤的设施配置;三是严格要求校车相关人员履行自己的职责,组长和副组长随时进行抽检;五是以会代培,教育学校、幼儿园教师,必须协助跟车教师保护幼儿上下车,必须提前按时、定点清点上车人数;六是教育学生、幼儿上车坐稳,途中不准开车门,不准幼儿将手臂、头伸出窗外;七是结合六月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广泛进行宣传校车安全知识,印发宣传材料,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意识.

四、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检查,强化日常安全工作管理.一是每月每季度进行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定期召开校车安全管理联席会议,通报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情况,部署下一步工作安排和计划;三是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

1、__区初高中学校节假星期日,学生乘车拥挤问题,主要是放学高峰时段,突显出车辆运力不足.

学校交通管理制度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维护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生命安全为中心,以“全面排查、集中整治”为原则,坚持“属地管理、各负其责”,严厉打击非校车、非客运车辆接送学生,集中整治校车安全隐患,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有效预防和避免涉及学生和儿童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领导

成立市中小学幼儿园校车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副市长组长,任副组长,市教体局、市交管大队、市交通局等单位及相关乡镇场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体局,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三、整治时间

2011年5月6日--6月5日

四、整治内容

校车是否按规定喷涂粘贴专用校车外观标识;乡镇场、学校、幼儿园是否对校车、校车驾驶员等情况建立档案,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交警、运管部门备案;学校、幼儿园是否实行校车“六定”管理模式,即定人(固定驾驶员、随车管理教师)、定车(固定班次)、定座位(固定学生座位)、定检(定时对校车进行检测维护)、定线路(固定接送线路)、定时间(固定接送时间);学校、幼儿园是否对校车管理做到三个严禁,即严禁超速、严禁超载、严禁“超龄”(严禁使用报废车、拼装车);学校、幼儿园租用的校车是否具有客运营运资格,与车主单位签订租赁合同,合同上是否有保障安全及明确安全责任的条款;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与校车管理工作人员、校车驾驶员、随车管理教师是否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学校、幼儿园是否与有关学生家长签订《学生乘坐校车安全责任书》,明确学校、学生、家长、车主单位等各方责任;学校、幼儿园是否建立防范校车交通事故的制度、措施和应急预案;学校、幼儿园是否按照规定对自有校车驾驶员和师生定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校车是否办理登记入户手续,是否在年检合格有效期内。

五、工作措施

(一)狠抓落实工作。由教育、交警、交通等部门及有关乡镇场街道开展联合开展整治,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做好校车的专项整治工作,坚决遏制校车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使用的校车,要签订《校车安全运行目标管理责任书》,把责任分解到位,保证这些车辆的安全监管到位。整治行动结束后,必须研究建立长效校车监管机制,逐步把整治工作纳入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

(二)集中严查整治。由教育、交警、交通等部门单位及有关乡镇场街道安排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执法队分南中北片4个小组(具体分组情况附后)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三)加强路查路检。公安、交通部门要组织人力在校车通行的路段查控,严查严处校车交通违法行为,重点整治无牌无证、假牌假证、套牌套证和报废车辆作为校车上路行驶的现象,以及校车严重超载、超速的行为,对严重违法行为进行新闻曝光并依法严肃处理。

(四)严查租用个人车辆作为校车的行为。针对部分学生本人及家长联合租用私人车辆接送学生的行为,各学校要认真进行排查,教育学生及家长不要使用此类车辆接送学生,发现情况要立即向公安、交通、教育等部门反映;教育、交通、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的督促检查,从源头杜绝这种行为,要采取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加大道路管控力度,发现此类车辆,要依法严肃查处。

(五)完善交通违法抄告制度。公安局交警大队对校车驾驶人的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情况,除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还要定期向教体局和校车使用单位通报,由教体局督促驾驶人使用单位对违法、肇事人员进行处理,对交通安全责任不落实的学校,促使教体局对学校进行整顿,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学校的责任。

(六)督促学校落实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制度。教体局负责督促校车使用单位落实设立跟车安全员制度,检查校车使用单位的车辆和驾驶人的管理及学生、家长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落实情况。公安局和教体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醒广大市民和机动车驾驶人,特别是校车的驾驶人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做到守法驾驶,安全出行。学校师生要自觉拒绝乘坐未经检验合格的车辆和超载车辆。公安局要按照定岗、定人的原则,配备交通民警,负责组织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各乡镇场街道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大对本辖区内学校幼儿园校车的安全管理力度,确保安全措施落到实处,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职能部门、各乡镇场街道、各级各类学校务必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作为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做到明确专人负责,确保任务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处罚到位。

(二)明确职责,加强协作。教育、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及相关乡镇场街道要密切协作,确保接送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车辆的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教育部门负责检查、督促学校是否按整治内容进行逐一落实,并定期对整治落实情况进行通报,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公安交警部门负责做好维护道路交通安全、交通秩序以及车辆、驾驶员管理工作,严格执法,坚决禁止拼装、报废和有故障车辆上路接送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杜绝超载现象的发生;交通运管部门负责加强对接送学生营运车辆的管理,要经常对载运学生的交通工具进行检查,严厉打击非客运营运车辆从事接送学生行为。各乡镇场街道负责本辖区内校车安全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