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策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36:49

建筑工程技术策划篇1

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承担了全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综合管理,包括标准的制定、组织实施和对标准实施的监督。其中,在标准制定方面,包括标准的计划下达、编制、审批和印刷出版四个环节。每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工程建设国家、行业标准达数百种,每年的出版码洋达数亿元之多,因此,标准规范的编辑出版也成为一些专业性出版社的支柱性板块。其中,建筑工程类标准规范占工程建设标准总量的30%以上,每年的出版码洋近亿元。另外,建筑工程类标准规范具有权威性高、影响力大;覆盖领域广、销量大、读者数量多;专业性强,技术要求贯彻执行力度较高等特点。基于此情况,建筑工程类标准规范相关图书的编辑出版也成为一些出版社拓展业务的重要方向之一。笔者从事了多年建筑工程类标准规范编辑出版工作,结合这几年的实际工作情况,针对建筑工程类标准规范如何进一步开展相关图书的选题策划,给出以下建议。

1.分析特点,合理切入

标准、规范、规程都是标准的一种表现形式,习惯上统称为标准,只有针对具体对象才加以区别。规范一般指在工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中,对设计、施工、制造、检验等技术事项所作的一系列规定,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等;规程则是指对作业、安装、鉴定、安全、管理等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所作的统一规定或专业性要求,如《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等;对术语、符号、计量单位、制图等基础性要求,一般多采用标准,如《建筑结构制图标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等。综上所述,针对建筑标准规范的品种多、范围广、技术性强、实施对象的不同,在对建筑工程类标准规范进行逐步细分的基础上对其相关图书进行选题策划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入:

以技术应用为主的标准规范

这类标准规范主要为针对工程勘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的通用性要求。针对此类标准规范技术性强、专业程度化高、应用推广要求较大的特点,既可策划突出工程应用的规范应用手册系列图书,又可策划针对条文解读性质的规范理解与应用系列图书,还可以策划突出专业性较强的规范应用详解系列图书。如针对《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所策划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理解与应用》等相关图书;针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所策划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应用详解》等相关图书。

以技术指标为主的标准规范

这类标准规范主要是以制定基本技术内容、计算方法和相关参数选取为主的基础性标准。针对此类标准规范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强,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可以策划以指导型为主的应用技术导则系列图书。如针对《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所策划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应用技术导则——严寒和寒冷、夏热冬冷地区》等相关图书。

以普及培训为主的标准规范

这类标准规范主要是对相关从业人员普及基础性知识、培训基本技能,以规范行业发展,提高从业人员岗位素质,使之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针对此类标准规范对普及培训的要求较高、量大面广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的策划价格较低、可读性较强的培训(辅导)教材系列。如针对《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所策划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培训教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岗位资格培训教材》等相关图书。

以宣贯实施为主的标准规范

这类标准规范主要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法规、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所制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统一技术措施。针对此类标准,可以策划相应的实施指南(手册)、宣贯辅导教材等。如针对我国第一部涉及多专业、以达到建筑节能设计要求为目标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为配合我国建筑节能政策全面展开并确保该规范在全国范围内的顺利宣贯实施而精心策划的《宣贯辅导教材》一书,就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然,以上各类并不完全独立,可针对各类标准规范的不同特点,结合当前国家政策方针、相关领域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角度,合理切入,深度策划。

2.紧贴作者,深度挖掘

策划建筑标准规范类相关图书在选择作者这一环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即作者是现成的(标准规范的主要起草人)且极具权威性(编写国家、行业标准的均为该领域的执牛耳者)。因此,策划此类图书的工作重心就由原来的如何选择作者转移到了如何抓住作者上来。上文所介绍的分析标准规范对象特点,找准合适的切入点是吸引作者的一个方面,只是充分不必要条件,下面结合笔者开展选题策划的心得体会,简要介绍如何进一步抓住作者的两个必要不充分条件:

以作者为本

作者是作品的灵魂,是作品的大脑。建筑工程类标准规范的主要起草人均为该领域的权威专家,直接决定了作品的起点和高度,具有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因此,紧紧围绕作者,最大限度地深度挖掘作者这个宝藏,以作者为本,则是每个编辑必须做好、做足的功课。如,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作者在此领域近期所发表的文章,进而了解作者近期的工作重点、课题方向等意向信息;通过查阅、分析研究建筑标准规范的编制会议纪要、专题调研报告、征求意见、审查意见等相关资料,巧妙找准作者的“痒处”,启发作者的创意情绪,激发作者的写作热情,用我们的专业素养将作者深度“套牢”,从而最终和作者建立起紧密的“情感”纽带关系。

提前介入

建筑标准规范的编制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主要的流程大致分为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形成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意见——形成送审稿——专家审查——形成报批稿——编辑出版等几个阶段。针对建筑标准规范具有政策性强、权威性高的特点,选取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与行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的以及在政策上有宣贯培训要求的标准规范,重点关注、缜密分析,提前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密切关注标准规范的编制过程,积极参加标准编制的重要阶段,获取第一手资料,选取合适的切入点,提前介入策划相关配套图书,并配合标准规范的实施日期同步推出,借助标准规范的社会属性,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技术策划篇2

关键词:土建建筑工程、前期规划、重要性

abstract:inacivilengineeringandconstruction,theinvestorsmorefocusontheimplementationstageoftheproject,andignoredintheearlyperiodoftheprojectplanning,somuchsothattheconstructionoftheprojectencounteredmanydifficulties,causedseriouswasteofmoney,alotofengineeringprojects,oreveninthebuildingwaywasforcedtodiscontinue,causedmanyirreparabledamage.actuallytoaprojectisthebiggestimpactontheearlyplanning,itistocontrolthefunds,ensuringtheprojectsuccessfullycompletedthekeytobe.inthispaperthedefinitionofprojectplanning,themaincontentandtheroleofthecivilengineeringandconstructionplanningofasimpleanalysis.

Keywords:civilconstructionproject,theplanning,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前我国土木建筑工程在规划立项到建筑设计中存在一个断层,不少设计任务书制定不合理,从而导致土木建筑工程设计的不合理,以至于项目在建成后无法满足需求,社会、经济效益欠佳,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效果。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技术人员与经济人员没有进行实时沟通,搞技术的人不注重经济,搞经济的人不注重技术,导致技术与经济不能很好融合。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建筑师与业主处于一种茫然的设计状态,不少大型项目在后期运用中才发现有许多不合理之处,但此时为时已晚,究其原因还在于设计者的专业知识不足,缺乏可靠的设计依据,同各层投资人员缺乏沟通交流;近几年来,一些名曰“房地产项目策划”、“商业项目策划的”策划“团队”迅速走红,但此类“策划”主要同“创意”相结合,策划者提供的方案虽然新颖,但缺乏科学依据,从而导致不少工程项目“中看不中用”。基于这种社会现状,土木建筑工程前期规划就应用而生。

一、土木建筑工程的前期规划

1.土木建筑工程前期规划的定义

前期规划就是揭示业主、投资者、建筑师、社会之间相关价值体系,说明设计目标、设计思路等各种建筑信息的过程。庄惟敏先生将工程前期规划定义为:它特指规划师在建筑学的领域中,从建筑科学的角度出发,以实物调查为主,辅以一般经验与规范,通过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对研究目标进行分析,最终将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实现建筑目标所需的方法与基本步骤。换言之工程前期规划就是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为建筑工程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工程前期规划是工程建筑的第一阶段,它是对事实学、技术学、规范学的有机整合,以事实学为主要依据,以规范学的相关法律法规、经验、参考资料为依据,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通过规划师的分析,最终确定工程前期规划的目标――土木建筑工程规划书。

2.土木建筑工程前期规划的主要内容

工程前期规划主要研究的内容有:机会研究,策划者以时下经济市场为前提,寻求投资机会并鉴别投资方向的正确性;初步可行性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中首先必须包含对项目是否盈利、是否有生命力、建设条件等的研究,其次应当有项目建议书,即项目实施的主要科学依据,施工主要流程与方法的设想,基本资源情况,施工进度的安排,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评估;详细可行性研究,进行详细的技术论证,最终选出最优方案,最终可行性研究中必须包含有项目是否有明显盈利,具体所需人力物力,资金筹措渠道,具体建设时间与建设流程等;经济评价与决策,这其中主要包括有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社会评价,通过深入研究将风险降到最低,最大化发挥投资经济效益。

二、土木建筑工程前期规划的重要性

1.前期规划是防范风险与项目取得成功的保障

一个建设项目主要有四个阶段:前期规划阶段、项目开发阶段、项目实施阶段、使用阶段。前期规划阶段是一个项目的酝酿期,前期规划越充分,后期项目的实施就会越充分。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投资者急功近利,对前期规划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建造了许多不利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深化改革的项目,不少低水平、高能耗、高污染的小煤矿、小化工厂、造纸厂就在后期的运营中被社会淘汰,而山峡工程、青藏铁路则在多年前就开始了反复的论证、规划,直到近期才完成施工,这些成功案例就是前期规划重要作用的论证。前期规划工作主要以项目的投资方向、现有自然资源、市场情况为主要依据,通过不断的研究最终探寻出最佳方案,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建筑的风险,为项目的成功提供了必要保障。

2.前期规划是提高效率和收益的重要措施

做好土木建设工程的前期规划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建设单位对工程前期规划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不能因为将工作委托给咨询公司与设计单位就不闻不问,建设单位需不断进行监督,确保咨询公司提出的方案有利于工程建设;重视方案和设计阶段的工作,做好前期规划建设单位需要充分认识到深化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及时给予纠正,避免在施工时边实验、边设计、边修改现象的发生;加强对各方的工作监督,作为前期规划中中重要的设计人与以及概算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应该主动搜寻与此工程有关的数据,完善规划方案。从前期规划所涉及的工作来看,策划者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能够准确的定位具体投资方向,工程后期取得高效益的几率也较高,以市场信息为依据的前期规划能够帮助工程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3.前期规划是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

投资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经济活动,投资的成功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失败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前期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建设项目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并采用一系列的经济指标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从而为投资者投入资金,向银行贷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工程项目中的问题并给予及时修正,避免不必要资金的浪费。前期规划能为后期施工提供基本依据,保证工程建设不超支,在预算范围内完成工程建设。

三、总结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投资者普遍忽视工程前期规划的重要性,造成项目选址不当、功能结构不合理、投资失控等问题的产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找准投资方向是相当重要的。工程项目的前期规划依据时下市场情况,以科学技术手段,对工程进行深入的可行性分析,它是工程顺利进行,获得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筹措资金并进行资金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据,前期规划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好坏,在今后土木建筑工程中,投资者唯有进行详细的前期规划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获得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海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对投资的重要性及对策[J].项目管理者联盟.2009、12、29

[2].屈兰锋、屈兰琴.浅析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7(5)

建筑工程技术策划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工程造价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1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的含义

项目成本在施工项目中就是项目施工使用的费用,这种费用既可以是项目施工过程中真实所花费的资金,也能够是预先支付的资金,包括有形以及无形资产的资金,也可以说是建造项目投资。对于项目成本还有一种更加让人理解的诠释:建造一项工程时,在材料、设施、土地、承包还有建筑工业等行为,实际支付以及估计施工项目成本的总和。施工项目的项目成本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设施成本、装置成本、其他项目建造成本。设施成本是为了能够实现施工项目的建筑,建筑企业按照规范标准所选择购买的有关机械设施所支出的成本。装置成本是在施工项目建造时在施工以及装置方面所支付的成本,由施工项目成本以及装置项目成本构成。别的项目建造成本就是根据国家标准,为了能够使建筑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开展完成所支付的其他成本,它们不在设施成本以及装置成本范围内。

普通来讲,项目成本掌控形式有全过程成本掌控、全要素成本掌控、全方位成本掌控。全过程成本掌控在建立项目前期策划、招标投标、建筑、完工验收等每个过程开展成本掌控,主要包含建设前期打算过程中的工程设计、预计投资、工程经济评析、工程集资方法解析;策划过程中的定额计划、方案选择、预算编写;招标投标过程中的标段怎样划分、承包发包形式与合同签订模式的选取、基本价格的设定;建筑过程施工量的计算以及结算、项目更改掌控、赔偿管制;完工验收过程中的完工结算以及决算。全要素成本掌控,在掌控构建项目成本不止要把握好创建项目自身的价格,并且还要想到建筑时间、品质费用、安全和条件费用的掌控,进而完成项目成本、建筑时间、品质、安全、现场条件的综合管制。全方位成本掌控是当地政府建筑机构、社会中介组织、投资方、策划方、建筑方还有相关咨询组织等对项目成本的掌控。全要素掌控以及全方位掌控连通于工程构建全过程成本掌控中。

2管理中工程造价应用分析

2.1决策方面管理控制

施工项目中经济效果最佳的技术方案的过程,都会对建筑项目的成本产生作用,经过明确项目的建筑水准、使用的技术、设施实现项目成本的作用。据调查显示,施工项目构建中,选择方案对项目成本产生的影响能有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据此能够得出,管制掌握好项目成本的决策,对整个建筑项目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能够从下面的这三个方面搞好项目成本的决策管制掌控,第一,在开展决策之前,搜集有关的信息、为决策做好准备作业。第二,按照市场的标准,编制建筑项目能够建筑项目可行性的分析,明确适合的建筑项目构建规范。第三,经过科学解析、编写估算投资,选择适宜的预算方式以及有关信息,详细具体的搞好预算工作,使项目成本在标准范围内起伏,降低工程成本。

2.2设计方面管理控制

建筑项目适合的策划能够保证建筑项目的品质、投资收益还有建筑项目的经济利润。经过下面的四点开展建筑项目的构建策划。第一,拟定好建筑项目总设计宗旨,工程策划工作者不仅要注重策划品质还有性能,还要关注策划对总的成本费用支出造成的影响。经过可行性的宗旨设计,使建筑项目策划工作者不仅管制建筑项目的策划品质以及性能,也能想到策划对项目成本总支出产生的作用。第二,开展经济解析,制定合理的工程成本价格。第三,执行竞争机制,在策划上实施招标以及监督管理,使策划方案能够变得更优秀,使之符合建筑项目的标准。第四,针对审核估算提出改革,大概的估算以及建筑估算内容要全面,不能存在遗漏的项目,还要想到价格波动的全部要素。经过增加策划时的项目概算以及估算查核,确保策划时概算以及建筑估算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实现。

2.3实施方面管理控制

在工程项目实施招标时,根据规定的招标要求进行施工招标。对于施工技术方案要做到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设计、施工方案和其他相关的技术方案,必须懂技术、有实际现场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审核。加大技术管理力度和质量监督力度,施工时发现的施工图纸问题由设计单位及时有效地进行解决,不能因为图纸和现场操作不符而影响到项目的施工建设,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要注重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施工需要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由具有资格的单位进行质量检验,防止用在施工项目上的原材料不过关。机器设备和原材料还要在使用中保管好,使原材料和机器设备在使用时有一个良好的质量保证。加大质量事故保护措施,减少质量施工出现概率。做好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计划控制管理。根据总目标规划好开工时间,不能拖延,因为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的价格是随着市场不断变动的,防止开工的延后原材料和机器设备价格上涨对投资总费用的增加。要有详细的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必要时采用周计划、旬计划。还要有3个月的变动计划方案,要有进度计划,控制管理好施工时的关键部分,落实到具体人员、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劳动生产率,保证工程项目能够按期完工,防止出现过高的施工压力,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费用开支。对于没有按照工期完成的任务计划,要分析没完成的原因,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让其在下一个工作周期内赶上工作总进度,防止工期延后带来的经济损失。工程款要根据工程进展的进度进行合理支付。工程单位上报的验工报表,需要严格审查核实,防止多报、漏报、早报和重报,控制管理好工程项目目标总费用。上报的审核由相关专业工程师亲自签名,作为拨款依据。按照协议或合同进行拨款,一旦发现严重质量问题拒绝拨款,项目工程的付款单由费用控制相关造价工程师亲自签名时有效。在工程施工决算无疑时付清尾款,根据合同留下质量保证金,质量保证金期满时返还。还要避免总的工程款超付问题发生。

3结束语

建筑工程技术策划篇4

关键词:现代化城市;建设;老建筑;改造;保护;对策

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因素、人文风俗等条件建立的居所,其反映了当地人们在特定时期所具有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理念,老建筑尊崇人们的生活习性,其具有实用性和功能性,符合特定时期的民间习俗。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对老建筑进行改造,以符合当地的文化特性,分析老建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如建筑改造认识不到位,没有制定相关的规范体系;投资资金不足;改造技术较落后,施工技术难等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改造策略。通过把老建筑改造与保护等策略相结合,从而实现老建筑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老建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改造认识不到位,没有统一的规范体系

老建筑改造是一项施工建设中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也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对于老建筑改造的问题,目前尚没有建立相应的规范体系,导致当地城市建设的行政单位很难制定全面性的老建筑保护性规划方案。由于城镇常住人口较多,市政规划部门在对建筑进行建设和实施规划时,采用摊大饼或同心圆的建筑工程发展模式,从而导致城镇交通枢纽交通拥挤,虽然市政部门已经采取拓道建楼的实施计划,缓解了城市交通的拥挤,但是,这样的措施破坏了具有一定价值的老建筑古迹,导致建筑界及文物界不断指责历史古迹被破坏。产生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建设部门对老建筑的规划不严密,对老建筑可持续发展观念认识不到位。老建筑作为一个特定时期的历史名城,其蕴含着许多地域文化和价值,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建筑布局结构,充分发挥老建筑改造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二)老建筑改造管理不统一,资金不足

目前,针对现代城市的建设,大多数城市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对老建筑的改造方案却没有达成共识,导致大多数改造工程不能顺利进行。例如,北京的旧城区居住建筑,其大多数建筑在清末时期和民国时期就已经建立,由于建筑物的年代比较长,一些建筑物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建筑材料已经变质,降低了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但由于国家对房屋改造没有相应的规范体系,加上资金不足等问题,导致大量的老建筑年久失修,建筑破坏比较严重。

(三)改造技术不过关,质量得不到保证

制定一套全面的、科学合理的改造技术方案,才能对老建筑改造起到保护性的作用。但现阶段面临的是改造技术比较落后,技术人才短缺、建筑施工队伍技术水平具有明显差异等问题。针对大型的老建筑修复工程和改造,要求具有高技术的专业人才,根据目前的改造技术现状,其是不能满足建筑改造的需求。改造技术的落后,将导致老建筑改造工程的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改了再改,又会导致其他负面因素影响建筑质量。

二、老建筑的改造策略

(一)认识全面,统筹规划

现代城市的老建筑改造工程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市政行政部门、道路交通部门及文化界、文物界等相关部门的支持,而且也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及供水供电等问题。为了顺利的开展老建筑改造工程,需要从全局分析,统筹规划,即掌握老建筑的相关信息资料。所以,为了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老建筑改造工作,各个部门应建立当地的有关建筑的相关资料的网络信息,有效的掌握城市老建筑改造工作的运行状态,城市老建筑改造的决策是依据城市建筑现有的信息资料制定的,没有丰富的改造信息,就不能对其进行统筹安排。由于许多城市存在信息闭塞的问题,更严重的是有些城市的建筑信息不全面,资料缺乏整理,导致一些资料遗失,这样的现象导致施工队伍进行老建筑维修时,没有考虑其他因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制定规划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即有针对性的进行规划布局,充分考虑老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行业特性。例如,想要把老建筑改造成商业店铺,在制定改造规划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顾客的行为心理,改造的商业店铺,不仅要满足商业规律、市场规律,也要满足顾客的生活需要、使用规律等。

(二)制定相应的规范体系,科学合理的施工

对于现代城市建设老建筑的改造,其涉及面积比较广,社会影响大。进行老建筑改造,不仅要考虑到建筑结构的调整、建筑功能的提升及历史文化的保留等,也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及居民的生活等,由于涉及的内容繁多,改造技术复杂等问题,导致建立改造工程的规范体系具有一定的难度。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规范体系,但不能涵盖当地所有的建筑改造内容,因此,在制定当地的建筑改造方案时,应根据当地的情况,细化建筑改造规范体系,改造方案符合实际情况。另外,制定一套从完善的操作规范是有必要的,即确定改造工程项目、招投标、确定高技术的施工队伍或高技术的专业人才、建筑改造施工物料供货商资格审定、技术监理制、改造工程竣工验收、改造工程质量评估等操作流程,从而让老建筑改造工程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及科学化的规范体系。进行建筑改造工程,需要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施工队伍应建立品牌意识,尽可能的把老建筑工程改造成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精品工程,从而使改造后的建筑物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一道风景线,所以,施工队伍应科学施工,合理改造老建筑物,使老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结束语:

老建筑具有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及蕴含的价值,科学合理的进行建筑改造工程,从而确保老建筑的历史古迹的保留。

参考文献:

[1]孙鹤瑜,邹洲.浅谈现代城市建设中昆明老建筑的改造与保护[J].民族艺术研究,2008,06:29-36.

[2]吕图.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改造再利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1.

[3]梁宸.老建筑改造与可持续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建筑工程技术策划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Bim运用

1前言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建筑领域的消耗逐渐变为一大重要消耗。因此,减少建筑的消耗可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对绿色环保的开展有重要的作用。时代的变迁使建筑领域也在向降低消耗、降低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建筑的结构也越来越向多元化与复杂化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稳步推进,为建筑领域提供了很多新的契机。Bim技术的有效运用,在推动建筑信息资源优化与整合的同时提升了资源的使用率,全面减少了建筑消耗。

2如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有效运用Bim

2.1工程项目决策方面

在对建筑项目进行决策期间,建筑物被来自于周围环境中的气候、建筑格局、地理方位及地形等因素所影响。而原有的地形模拟分析方法需要以搜集许多水文地理信息为前提,在处理数据时的困难度也比较高。运用Bim技术,能够直接对现场的环境进行一定的模拟计算,并有效分析与研究建筑物本身的形状及结构,判定出这些因素是否对周围风速的变化产生影响或是构成了局部死区,接着经过改善使之形成合理的室外风环境。工程项目的决策是进行工程管理的必要前提,通过运用Bim技术能够获得更全面、更完整的信息资源,同时借助于该技术的模拟特性、可视化与协调特性等优势,对将要施工的项目进行相应的优化体验改进,最大程度地保证项目决策的精确性和全面性。

2.2工程项目设计方面

在设计工程项目期间运用Bim技术,能够明显提高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建筑工程涵盖了许多领域的施工,需要这些领域中的专业人士来独立进行,假如在设计期间没有进行及时合理地沟通交流,就会导致碰撞与摩擦的出现。特别是会使设计图纸不形象,隐藏在其中的问题很难立即被发现,为后期建筑施工的进行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Bim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该技术中的三维立体模型可以为设计师提供一个优良的设计平台,通过创建这样的模型就能更好地解决传统的二维图像中隐藏的部分问题,减弱了设计风险。另外,Bim技术可以实时共享信息资源,以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更好更快地完成。同时,该技术中良好的协调能力能够在设计期间将专业设计工作中的复杂过程简单化,变为各自专业水平中的可操作性工作,为后期的施工提供许多便利。

2.3工程项目施工方面

项目施工的开展是吧将要建设的项目转换为实物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施工中要求监理企业、设计企业于施工企业要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有相应的施工现场地质勘查资料与设计图纸额说明书;此外,施工者务必要全面掌握施工图纸,充分认识设计理念,还要把设计图纸合理地运用于实际施工过程中,并熟练掌握一些施工的专业技术,这些要求是施工准备工作期间的重点。在具体进行施工期间,由于传统管理模式较为粗糙,很难对其中的细节问题进行准确描述,因此会产生一定的质量隐患。Bim技术中的三维立体模型,能够更为准确地体现出二维图像中缺少的内容,更为直观地展示出施工期间会产生的问题,从而减少了质量风险。

Bim技术以合理、严谨的特点来计划施工的进展。施工现场容纳了建筑材料、相关人员等资源,在施工期间合理对进展进行计划是建筑工程管理的必要环节。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展计划所控制的循环过程中有计划、实行、检查、协调几个过程。计划是依据施工情况,制定符合要求的施工计划;实行是落实并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展计划;检查是在落实与开展进展计划期间,对进展进行跟踪,同原定计划进行比较与分析,确定其中的关系;协调是依据比较分析的结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进展与计划进展间的差距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采用相应的协调对策,从而减少工程计划进展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此循环往复地进行控制,直至工程项目全面竣工。Bim技术与施工进展计划的有效融合,能够对工程进展进行准确的控制,减弱工期拖延产生的风险。

2.4工程项目验收方面

建筑工程中形成了许多数据信息,让施工企业无法开展良好的管理,更难以快速使用来支持资源计划。而Bim技术在合理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中,能够使管理项目更为精确并迅速地使用工程的基本数据信息,帮助施工企业创建合理的计划,减少人力、物力与投资支出,降低物流与储存方面的浪费,有效地对消耗进行控制。该技术运用于项目验收期间,能极大提高验收的精确性与有效性,同时该技术可以把全部工程信息收集到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中,为后期开展管理提供合理的依据、充实的信息资源以及数据支持。项目完成后的验收环节是该项目能否实际使用的重要依据,还是合理检验出工程水平及质量是否达标。项目管理开展的基本即对工程基本数据的管理,快速并准确地获得数据能提高项目管理的整体竞争力。Bim数据库能够迅速取得任一时点中的工程基本信息,通过进行对具体施工的消耗量、分项合价等数据的计算与对比,能全面了解项目是否亏损,消耗量是否超标等问题,从而对项目成本的风险进行合理控制。

3结语

总之,Bim技术中模拟性、协调性等特点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有效运用,使该管理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而对于管理中产生的缺陷,运用Bim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够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及质量,另一方面能够节省建筑施工的成本,科学合理地进行工程造价,从而推动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技术策划篇6

收稿日期:2013-11-06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学术失范行为多层次监督运行机制研究”(He1012);天津城建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城市建设领域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研究”(JG-1012)。

作者简介:郭汉丁(1962-),男,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循环经济与城市建设管理、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废旧电器回收再生利用产业链管理的研究,(e-mail)。

摘要: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是建筑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其主要基础理论是可持续发展和系统论,与工程实践密切融合是学科的主要特征;该学科平台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村镇绿色建设与管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管理。实际问题的复杂性与学科的发展性,决定了该领域需要培养高层次人才。

关键词: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人才培养;学科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tU-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10-05

20世纪末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以及全球环境问题,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占全球能源消耗的30%左右,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发展具有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及舒适健康五大特性的绿色建筑,成为新时期建设领域技术创新与学科发展的主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城市生态环境居住质量保障”作为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的核心内容,为绿色建筑的开发研究与实践创新,以及建立与发展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搭建了政策支撑平台和学科环境。

发展绿色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建筑已成为中国建设领域的一种发展趋势。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27%,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60%以上。中国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将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新建建筑规模持续增长,既有建筑存量不断扩大,绿色建筑的建设以及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都大量需要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等领域的专门人才[1]。绿色建筑的实现关键在于理念与管理的创新,而实现创新的基础在于高层次人才。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培养的正是具有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创环境科学等相关技术基础,掌握经济管理系统方法与工具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引领绿色建筑持续发展的栋梁之才,是推动绿色建筑技术进步的中坚力量。设立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培养具有技术和管理综合知识体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学科内涵及特征

(一)学科基本内涵

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系统论、控制论为支撑,基于系统集成优化与项目管理方法,以政策创新与行为研究为重点,开展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村镇绿色建设与管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探索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技术集成与优化、管理理论与方法以及政策体系与机制,培养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提供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营管理的科学决策支持与实践开拓服务,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科实践特征

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源于工程建设实践需要,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学、环境学、管理学与经济学等专业学科的集成、整合、重组与创新,主要任务是探究绿色建筑形成过程的内在规律与集成优化等理论、方法与政策,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是循环经济时代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对象与内容的拓展与丰富,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面向工程建设领域的新兴学科。

二、学科发展概况

(一)国外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促进了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的创立、形成与发展。国外以绿色建筑学术研究为引擎,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互为促进,正逐步形成绿色建筑学科体系。绝大多数大学都设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机构,部分大学还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学院,为可持续建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组织保障。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成立可持续建筑发展办公室,致力于为学校建设符合LeeD标准的绿色建筑;哥伦比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下设的现代建筑材料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现代建筑材料的研究,研发可回收的建筑材料,其建筑控制与健康监控方向主要从事建筑运营监控等方面的研究。明尼苏达大学成立了可持续建筑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建筑可持续设计、节能技术等研究。美国三大高校联盟的各大学课程体系中,均开设有可持续发展、建筑环境、城市可持续建设等相关课程。

英国剑桥大学建筑学院设立了绿色建筑研究小组,专门研究绿色建筑的建模、设计、监测、建造与运营等内容,并培养该领域的研究生,在建筑可持续设计领域研发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方法以及工具;谢菲尔德大学于2007年成立建筑环境分析研究所,主要研究城市环境中植物景观可持续设计及其发挥的作用、绿色屋顶生态技术、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主要职能包括在建筑可持续设计、绿色建筑节能等领域开展具有前瞻性的科研活动,为社会提供咨询与节能服务,为可持续设计专业培养硕士生与博士生;牛津布鲁克大学成立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下设低碳建筑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建筑性能与监测、家庭能耗评价、区域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低碳建筑设计、建筑能耗模拟以及建筑材料可持续利用等内容;诺丁汉大学的建筑环境系主要在建筑可持续设计、可持续能源技术、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开展学术研究以及人才培养,其关于绿色建筑的研究更是处于领先地位,吸引了许多学术界与工业界的专家和精英。牛津大学单独开设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管理等课程,同时大力推动校内的绿色建筑建设,并将这些绿色建筑的实践经验作为案例植入学校的房地产开发管理课程中。

澳洲的墨尔本大学、南澳大学和邦德大学也都开设了绿色建筑设计专业,提供可持续发展服务、建筑可持续设计、城市可持续发展等课程;南澳大学开设建筑可持续设计专业,可授予可持续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范围涉及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邦德大学则开设了多个相关专业,可授“城市发展与可持续性”、“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等专业的硕士学位。

总之,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建筑在国外大学的学科建设中已基本形成,发展态势良好[2],在很多学校已形成了独立的学科,并培养了一批高端人才,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二)中国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的发展

在国内,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以及生态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3],绿色建筑领域的管理人才需求日益旺盛,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势在必行。

中国绿色建筑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以培养专门的高端专业人才为目的的绿色建筑相关学科体系,但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研究对象,已引起了众多学者和实践管理人员的关注。很多高校相继成立了绿色建筑专门研究机构,例如,清华大学与中冶赛迪联合成立了绿色建筑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于2007年4月成立绿色建筑研究所,以建筑节能数据库建设为主要工作内容,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山东建筑大学成立了低碳城市与绿色建筑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在上海成立绿色建筑研究所;天津大学成立了科学研究院;天津理工大学成立了循环经济研究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成立了生态宜居城市与可持续建设管理研究中心;天津中新生态城成立了绿色建筑研究院,为生态城的规划、建设提供技术与管理服务的支持。同时,全国很多建筑类高校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专业选修课,了解绿色建筑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需求的人才培养导向已受到认可,高校理论界及行业实践的有识之士正在为形成独立的绿色建筑学科体系而共同努力[2]。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该学科研究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村镇绿色建设与管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管理四个方向。

(一)绿色建筑评价

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包括国际LeeD、BReam、CaSBee等指标体系的比较,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区域资源约束的区域性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城市发展目标的绿色建筑群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研究

包括绿色建筑标准的制定方法与优化途径,绿色建筑标准的更新与集成创新,绿色建筑标准的时效性与适用性,绿色建筑标准的国际统一性与区域差异性,绿色建筑标准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等。

3.绿色建筑全过程评价方法研究

包括绿色建筑规划设计评价方法,绿色建造实施过程评价方法,绿色建筑预评价方法,绿色建筑评价的系统量化模型,绿色建筑运营绩效评价方法,基于绿色建筑建设管理过程的标识管理方法等。

(二)绿色建筑运营管理

1.绿色建筑运营监测与管理研究

包括绿色建筑运营阶段能源、用水的分项计量与远程监控,绿色建筑运行状态及室内外环境实时监测,区域内水、电、气、热等配套基础设施运行状态实时监测的技术与方法[4],绿色建筑运营管理信息系统与绿色建筑能耗、水耗预警平台构建,绿色建筑能耗、水耗实时分析与决策模型等。

2.绿色建筑设备系统运行优化与管理

包括建筑电气、给排水、空调与通风、消防应急、电梯设备和新能源的系统优化方法与技术集成创新[4],考虑区域气候特征、资源条件及建筑功能的各种负荷预测模型、管网稳态运行的控制策略与调节手段分析、绿色建筑设备运行平台构建与信息化等。

3.垃圾处理与循环利用研究

包括绿色建筑全过程垃圾分类收集、回收体系与运营机制;垃圾处理排放减污技术与垃圾生态处理系统优化,绿色建筑区域规划的垃圾处理再利用技术集成与管理机制,降低垃圾运输与管网建设成本的垃圾处理厂的区域规划与优化等。

4.绿色建筑责任主体行为分析与激励研究

包括绿色建筑的相关责任主体(政府、开发商、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的行为特征与互动反馈关系[5],基于风险共担的相关主体责任体系构建与优化,物业管理企业选择、准入与发展战略,绿色建筑业主节能、节水、节电和环保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绿色建筑政府价格引导、税收调节、市场管控等手段与工具分析等。

(三)村镇绿色建设与管理

1.村镇绿色建筑适宜技术选择研究

包括基于区域气候特征与资源约束的村镇绿色建筑技术选用原则、标准规范与体系集成,村镇绿色建筑技术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基于村镇地区经济、气候、资源与文化特征的村镇绿色住宅技术集成、优化及方案选择等。

2.村镇绿色建筑开发模式与住宅产业化研究

包括村镇住宅开发模式分析与创新,国外小城镇建设模式比较,村镇绿色建筑开发运行机制,村镇住宅产业化技术政策与运行管理,村镇住宅产业化激励政策体系与实现机理、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协同运行机制等。

3.村镇绿色建筑发展政策研究

包括村镇地区绿色建筑特性分析与产业发展规律,村镇绿色建筑开发影响因素及其动态反馈关系,村镇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创新,村镇绿色建筑发展动力机制与激励机制,村镇绿色建筑开发运营行为对策,基于村镇区位、行政管理等特点的绿色建筑建设监管方法与运行机制等。

(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管理

1.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决策研究

包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设计优化途径,环境条件与社会影响分析,实施步骤抉择,业主参与协商机制,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选择、改进与优化,市场主体行为特征与演化机理,相关主体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关联分析与责任分配机理,基于主体责任的契约体系设计与优化,节能改造服务企业经营战略选择,节能改造服务企业市场能力形成与竞争优势提升,市场培育机制与激励政策体系等。

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管理研究

包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融资模式选择与运行机理,投资效益分析与过程控制,实施中的组织协同,实施现场布置优化、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保证,风险预警、分担机制与动态控制,合同履行管理,效果检测与标识,使用运行管理,效果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机制等。

3.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政府监管模式研究

包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法律平台建设,市场发展战略,市场运行动力机制与竞争机制,各方主体行为博弈策略,全过程政府监督模式与体系构建,政府监管运行机制,技术进步的政策体系,政府监管政策与措施,市场激励与约束机制,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与方法,工程建设持续改进发展战略等。

四、学科的理论基础与依托

(一)学科理论基础

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是一个交叉融合创新的新兴学科,涉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学、环境学、管理学、经济学以及发展学等众多学科理论知识,其建立与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系统论和控制论,其研究方法与技术支撑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评价、模拟与监测、数据挖掘、决策分析、运筹学等。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基于系统优化,以建设实践为背景,集成创新地解决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营等全过程管理所面临的学科发展与实际问题。

(二)学科关联依托与区别

根据中国颁布的专业学科目录,该学科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如管理科学、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工程、建筑经济及管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3年版)》中下设的二级学科)等具有研究方法的借鉴与互补性、研究平台的依托与支撑性;具有与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相关二级学科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理论基础的特殊性和拓展性。该学科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具有技术支撑性、交叉融合性和增益互补性,既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也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特色研究领域。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工程项目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等为该学科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学科支撑平台;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系统论、控制论等构成该学科的理论基础;集成创新、交叉融合是该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三)学科的特殊性

由于绿色建筑具有高性能、高成本以及高技术要求等特性,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方面,都以绿色建筑为对象,涉及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全过程管理[6],有别于传统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与研究内容,在管理理论与方法、技术集成与创新、政策制定与运行、评价体系与机制、运营方式与管理等方面均有其特殊性,是对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研究对象与内容的拓展与丰富,可形成完整独立的二级学科体系,是现有二级学科无法替代与合并的。

五、学科发展前景

(一)人才需求潜力大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绿色建筑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中国城镇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加速,工程建设规模持续增长,新建建筑绿色化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日益繁重,培养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高级应用型人才具有广阔的社会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二)实践发展问题多

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的工程实践特性,决定了学科理论研究必须与绿色建筑建设实践密切结合,绿色建筑建设的长期性和建设环境的复杂性内在地规定着实践问题暴露的渐进性,面向绿色建设实践问题的学科研究具有持续增长的实践需求。

(三)学科增益责任重

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系统论、控制论为理论基础,相关理论的丰富与关联学科的发展将持续丰富该学科的研究内容,优化研究方法,促进学科体系完善与持续改进[7]。因此,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具有长期理论研究与内容丰富的历史责任和任务。

六、结语

绿色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处于大规模建设的高潮期,建筑节能、绿色建造面临时代挑战,无论是绿色建筑的设计与规划、绿色建造过程,还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运营,都迫切需要懂技术、善管理的高级人才。因此,适应中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需求,探索引导产业发展的新兴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发展与强化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面向绿色建设全过程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培养具有独立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协作研究能力,能为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及运营全过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技术集成、过程改进、产业政策咨询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是建筑业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培养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高级人才不仅紧迫,而且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申琪玉.绿色建造理论与施工环境负荷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2]董之鹰.推进学科建设的诸类发展关系研究[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4):3-12.

[3]戴世明,吕锡武,陆惠民.循环经济与绿色建造浅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2):9-11.

[4]李旭,朱道立.绿色运营的理念、实施及其管理对策[J].管理评论,2004,16(8):53-56.

[5]李旭,朱道立.绿色运营:未来的重要管理理念[J].科技导报,2004(11):40-43.

[6]陈兴华,王桂玲,苗冬梅,李丛笑.绿色建造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质量管理,2010,28(1:2):5-7.

[7]刘献君.论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6-11.

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greenconstructionand

operationmanagementdiscipline

GUoHanding,maHui,GUowei,ZHanGYu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tianjinChengjianUniversity,tianjin300384,p.R.China)

建筑工程技术策划篇7

目前,建筑工程行业信息化应用建设主要集中在建筑eRp、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在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上投入不够,导致整个行业缺少成熟的解决方案,很多工程项目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信息化成为面子工程,只为应付特级资质考评。

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缺少统一的信息化标准规范,不同系统和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存在困难,许多基础工作需要在各建筑管理环节重复进行,部分数据资源仍以纸制版的形式存放在资料库中或以电子文件格式存放在部门pC中,信息未完全纳入信息系统管理,数据资源相对分散,集中度和完整度较低。

现状与发展趋势

大型建筑企业数据中心建设发展较快,通过数据大集中,已经实现了业务的集中管理,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同等水平的业务服务,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同时,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了网络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陆续建立起功能强大的企业广域网,但少数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应用、轻安全的现象,导致企业缺乏先进、安全的设备和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滞后,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仍然是网络安全的主要手段。

it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逐渐开始受到重视,很多大型建筑工程企业都积极关注并且初步尝试应用国际上先进的it服务管理理念,提升自身的it服务管理能力。

■企业全面数字化的趋势加强,信息利用科学化的趋势加强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建筑施工过程的信息化程度也得了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在国内建筑施工行业中,全面数字化及网络化已经逐步渗入建设施工的资源配置、财政管理、人员利用、日常安排等各个方面。很多大中型建筑工程企业在由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转变的转型过程中,更充分地利用企业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大力发展信息化加强企业技术与管理水平。部分优秀建设施工企业在坚实硬件环境的基础上,更注重数字信息的全面性,以及企业经营与工程施工现状的透视性。

在对信息的利用方面,建筑工程企业正以量化预测、决策为标志,向信息利用科学化的趋势发展。建筑施工行业普遍的工程信息可分为生产计划、材料供应、预算等方面。目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在整合信息资源以供综合利用,并基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引入科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基础信息进行深

上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与部分企业的成功案例标志着建筑工程行业正由孤立信息、分散管理向全面数字化、集中量化管理的趋势发展。

■建筑施工产业链条的协同电子商务化呈现普及趋势电子商务的普及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有利的机遇。这主要表现在借助于互联网,建筑施工能够得到更便捷的信息数据支撑,而且对于建筑项目的管理来说,网络同样提供了信息处理和存储的有效途径。此外,在信息交换方面,借助于内外部网络则实现了对建筑施工信息数据的无障碍交换和共享,并且通过网络数据库的建立,为便捷地检索相关信息提供了可能性。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和现代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电子商务也成为建筑施工的重要发展趋势。

网络及电子商务的操作性强、可复制和存档的便捷性也在建设施工企业的企业重组、企业合作中凸显出来。传统的建设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很注重“人”的主观地位,人才的流失可能导致整个建设施工企业无法正常运行。而网络及电子商务的运用,加强了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即使没有当事人的参与,整个信息系统由于自身完善的存档工作可以保证企业高效的运转速度,也能在短时间内综合有效的信息,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也降低了人的主观重要性。与此同时,企业采购电子商务化的实现,节约了建设施工企业出门洽谈业务的经费,节约了企业成本。

■在新技术背景下,“云计算”、“绿色it”、“移动互联网”等理念引领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it设施架构,用户信息化应用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筑工程行业信息化建设也在迅速引入这些新技术理念。“云计算”、“绿色it”理念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的应用,尤其在对现有硬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改造工作中,将得到进一步重视。针对建筑工程行业分布广泛的特点,“移动互联网”将会成为更适合的信息化应用模式,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广泛应用。

■集团型企业将充分重视“信息化规划”,信息化由分散性、应急性建设向规划性、有序性建设的趋势发展建筑工程企业多为特大型、大型企业集团,在信息化建设之初应先做好集团信息化规划。通过聘请专业的信息化规划咨询公司,调研集团现状与发展环境的分析,深刻理解集团的发展战略,并通过关键业务流程梳理、业务与管理体系分析,全面了解集团的业务与管理特点,从集团战略决策、集团管控、业务协同等不同维度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总结信息化应用需求,从而为制定适合的集团信息化战略,构建先进的集团信息化架构与实施蓝图奠定基础。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

建筑工程行业信息化架构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建筑工程行业信息化架构总体上可以分为四层,分别是管理决策层、应用层、信息集成层和基础设施层。

管理决策层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建筑工程信息化体系中管理角色用户的最终用户端,基于基础设施层、信息集成层和应用层,直接面向工程项目或施工企业的管理者。管理决策层为用户提供战略地图、进度分析、成本分析等决策汇总与分析信息。

基于平板显示设备技术的新型显示技术以及基于3G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的移动显示终端将会在管理决策层得到广泛的应用。移动互联平板显示终端具有轻薄便携和高通量移动信息交互的特性,应用于建筑工程行业信息平台,尤其是应用于工程施工现场等场景,将使管理工作更为便捷、高效。并且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将会大大节约施工现场的信息化设备采购成本和信息化设备迁移成本。

大数据技术也将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管理决策层的核心应用。随着建筑工程行业数字化的推进、企业一体化信息化技术的实施,未来在信息化架构的管理决策层面临着处理大数据信息资源的压力。

根据应用目标、用户角色、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以将建筑工程信息化架构的应用层分为管理应用层、技术应用层和作业应用层。

管理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功能模块和应用系统,以满足不同管理职能的需求。建筑工程业管理应用层的主要功能模块和应用系统包括:经营管理、进度计划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等。

经营管理模块针对建筑工程的市场信息、销售管理、投标管理、采购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需求提供了一系列的市场经营管理的功能。通过经营管理,企业可以维护客户关系、进行市场开拓和跟踪,发掘并获得潜在的市场机会,管理合格的供应商及产品信息,降低供应商选择及优化的成本支出,同时,将项目分包商和合作伙伴基本信息、业绩信息等进行动态管理和更新,作为公司的重要资源。

进度计划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功能,在科学的工作分解结构上分配并组织项目的人工、材料、机械设备、资金、技术等资源,安排项目的质量、安全、现场的控制措施,并将成本结构及指标分解到进度计划的各个工作中,通过进度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与分析,优化资源调配,确保项目进度计划的执行,控制成本支出。

成本管理通过有组织、系统地运用针对成本管理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的pDCa的控制循环方法,可对构成项目成本的各种因素及影响项目成本的各个经营环节实施有效管理,以达到降低成本,满足企业项目管理层和作业层对项目成本进行动态管理的需要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合同管理模块以合同起草为起点,实现了合同的评审、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履约、合同的变更、合同的索赔、法律纠纷、合同清欠等对合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合同结束后,以合同档案的形式归档到信息系统中。

基于云计算技术理念、利用云协同概念设计和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管理应用层的核心应用。云协同架构可以实现采购、物流、施工等工作的协同实施,可以帮助建筑工程行业进一步提高工程效率。传统管理信息化架构难以避免由于异构信息系统导致的管理链条割裂;传统的系统集成技术可以实现企业的数据集成,但在业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管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管理应用层的另一个典型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提供更真实的、基于位置的物资数据,并且为工程施工现场提供了便利的物资识别操作方式。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建筑工程行业信息化体系的技术应用层主要提供图纸设计技术管理、施工技术管理、工程造价等信息化应用。

虚拟建筑技术(建筑仿真设计)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典型应用,为传统建筑业提供了全新的施工技术体系。虚拟仿真技术在制造业应用比较普遍,在建设行业刚刚起步推广。

工程定价技术是制造业集成化生产模式在工程建筑业的全新技术应用。通过iFC数据国际标准对建筑对象的规范描述,达到各个产品模块间的数据交换。通过国家定额标准、企业经验定额等定额定价体系,为工程项目的准确定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建筑工程行业信息化体系的作业应用层主要以施工现场管理为核心,提供远程视频监控、视频会议、分包考勤、施工现场库存、领料管理、设备管理等信息化应用。

基于“三网合一”技术的远程视频及监控指挥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作业应用层的主要应用,为建筑工程行业提供了新的工作模式。建立指挥及监控中心,与项目现场之间实时监控跟踪和双向即时沟通,并支持由上而下的多级指挥,帮助用户轻松构建跨区域、大范围的ip监控网络,实现统一监控、录像存储、报警联动、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通过视频会议技术,随时可以将监控点的图像调入会议中进行讨论和指挥,达到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协同工作、电话会议一体化。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建筑工程行业信息化体系的信息集成层主要提供系统的基础工具原件,并完成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与集成。

信息集成层为应用层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功能齐全的基础性信息集成层,这为企业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信息化建设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信息集成层提升了管理软件的集成性和技术无关性,促进了各类业务系统的紧密配合,帮助企业成为高效协作的整体,并提高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效率。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建筑工程行业信息化体系的基础设施层是采集、传输、存储和展示数据的基础环境,其规划的合理性和建设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平台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延展性。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it基础设施、软件系统、通信信息网络和终端数据采集设施等部分。

基于云计算的Soa企业架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信息集成层和基础设施层的典型应用。Soa思想和云计算思想的共同点是它们最终提供给用户的都是服务,不一样的地方是Soa更加注重架构中对服务的抽象。建筑工程行业在信息集成层面的建设既有节约成本的需求,也有整合异构系统遗留信息的目标,所以使用基于云计算的Soa企业架构可以更好地提高企业信息化实际建设的效率。

支撑与保障体系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建筑工程行业信息化体系的支撑与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it治理体系等。

标准规范体系针对建筑工程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趋势,信息化标准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首先,建筑工程企业需要有施工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标准,以支撑全面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其次,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可整合上下游数据信息的规范化体系,方便企业间电子商务的畅通实施;再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集成标准,以便整合新技术应用,标准规范体系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信息化体系中应用及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最后,建筑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需要满足建设部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中对企业信息化的水平要求,标准规范体系需要迅速发展出全面支持特级资质标准的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细则。

建筑工程技术策划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abstract:inthebuildingconstructionmanagementapplication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istoimprovetheconstructionmanagementefficiencyinaneffectiveway.Simpletodiscussthe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inthebuildingconstructionmanagementapplication.

Keywords:buildingconstruction;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管理信息系统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意义

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实施,仅仅依靠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队伍也随之迅猛增加,用信息技术提升产业素质已经势在必行。在建筑施工管理中运用管理信息系统,使建筑施工管理逐步朝信息化过渡,是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提升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程度,是提高建筑产业竞争力、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2管理信息系统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管理科学理论,使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人机系统。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以解决组织所面临的问题为目的;2)以数据库和数据处理为基础;3)能够向组织的各层次、各部门提供所需的信息。建筑施工管理系统通过收集、存储和分析有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帮助管理人员规划控制目标,检查工程实际状态,并提供决策参考,其目的是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它的研究运用了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建筑工程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知识。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管理系统,目的就是在互联网上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的方便,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的系统化,自动化和规范化。实现数据库的集中统一,并且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给建筑施工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四种主要的信息服务:确定信息需要、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为其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指导与领导工作、控制工作,以及日常的作业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投资量大,必须有一个总体的工作思路,首先要做好总体规划,根据企业发展和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一定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分出阶段性目标,从而根据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做到综合考虑工程成本、品质等因素确定工程最优工,根据工期目标、资源配置、劳动定额等条件自动生成详细的施工优化的网络计划,用以指导施工,根据工期、劳动定额等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对施工进度开展动态控制。管理系统要满足企业管理层的需要,实现管理层对信息的交换与共享,然后逐步向下延伸,最终保证内部信息流的通畅,管理信息系统要归为一个懂技术、能管理、会规划三者合一的综合部门来管理,保证其顺利开展工作。为了简化管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相应的信息管理也就采用与企业贯标体系一致的系统。根据部门和管理要素的划分,确定管理信息的传输和控制模式;以计算机中心为核心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处理、储存和查询;各部门按照业务内容和管理职责收集、汇总、分析数据,为数据中心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在计算机中心的规划和设计下,在建筑施工管理部门内部安装相应的软件程序,根据管理特点建立了信息中心,通过internet网与总公司的信息中心建立了信息通道,并为各业务部门配置了和总公司相一致的管理软件,建立了相同的管理平台,保证了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建筑施工管理内部之间通过internet网建立联系渠道,实现动态掌握各单位的管理决策;本级管理通过局域网作为沟通渠道来建立本级的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总公司的因特网来协调对各集团公司、工程局及其分支机构的信息管理。其主要特点是按照各部、处的职能和管理活动的特点来构建信息管理体系,建筑施工管理项目施工和经营管理工作进行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传输上级对本级生产经营管理的决策,依照本级的质量体系贯彻上级的全面管理。

3关于建筑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议

建筑工程作为一种野外分布的线性工程,施工面狭长,流动性大,临时工程多,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特别是目前建筑的建设中,高等级建筑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而高等级建筑建设本身还具有工程规模大、涉及面广、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高、施工单位和协作配合环节多等特点。

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要始终以质量管理体系为系统主线,保证建筑施工所实施的质量体系突出了施工企业以质量为核心,全面执行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的可追溯性的原则,划分了管理要素,体现出全员参与、责任到人的管理思路,把生产管理信息作为主体,辅以服务信息的回馈,来加强企业全面管理的领导、决策和控制职能。因此,信息管理应当依照确定的质量体系中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程序的划分来建立网络,设立相应的管理程序和制度。

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收集、归纳整理、分析研究、掌握涉及本项目的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筑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公司对于安全管理的制度和要求、以及施工项目的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制定项目各个岗位,各类人员的管理责任制度,施工管理制度和施工技术措施方案,总结施工管理经验,将资料整理归档,优秀的文本可以保存为范本,这些经验应该不断积累起来,成为以后项目的参考。

对建筑工程企业来讲,人员的工作方式从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转向大多基于网络的交流,是一个较大的变革,如何适应这个变化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另外,随着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安全问题也更加突出。系统的安全包括网络平台本身的安全和数据的安全,这一方面要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建立严格的保密管理制度,防范窃密和泄密,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犯,此外还要在软、硬件系统的建设上进一步加强安全机制。

注意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把该系统的使用情况作为日常现场检查时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信息记录不准确或未按规定时间上报数据等问题,及时督促施工现场予以纠正,确保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及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了解现场的基本情况,开展有针对性地监督检查。

参考文献

[1]熊庆,徐健.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与设计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策划篇9

论文摘要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简单讨论管理信息系统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1管理信息系统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意义

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实施,仅仅依靠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队伍也随之迅猛增加,用信息技术提升产业素质已经势在必行。在建筑施工管理中运用管理信息系统,使建筑施工管理逐步朝信息化过渡,是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提升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程度,是提高建筑产业竞争力、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2管理信息系统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管理科学理论,使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人机系统。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以解决组织所面临的问题为目的;2)以数据库和数据处理为基础;3)能够向组织的各层次、各部门提供所需的信息。建筑施工管理系统通过收集、存储和分析有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帮助管理人员规划控制目标,检查工程实际状态,并提供决策参考,其目的是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它的研究运用了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建筑工程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知识。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管理系统,目的就是在互联网上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的方便,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的系统化,自动化和规范化。实现数据库的集中统一,并且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给建筑施工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四种主要的信息服务:确定信息需要、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为其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指导与领导工作、控制工作,以及日常的作业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投资量大,必须有一个总体的工作思路,首先要做好总体规划,根据企业发展和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一定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分出阶段性目标,从而根据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做到综合考虑工程成本、品质等因素确定工程最优工,根据工期目标、资源配置、劳动定额等条件自动生成详细的施工优化的网络计划,用以指导施工,根据工期、劳动定额等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对施工进度开展动态控制。管理系统要满足企业管理层的需要,实现管理层对信息的交换与共享,然后逐步向下延伸,最终保证内部信息流的通畅,管理信息系统要归为一个懂技术、能管理、会规划三者合一的综合部门来管理,保证其顺利开展工作。为了简化管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相应的信息管理也就采用与企业贯标体系一致的系统。根据部门和管理要素的划分,确定管理信息的传输和控制模式;以计算机中心为核心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处理、储存和查询;各部门按照业务内容和管理职责收集、汇总、分析数据,为数据中心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在计算机中心的规划和设计下,在建筑施工管理部门内部安装相应的软件程序,根据管理特点建立了信息中心,通过internet网与总公司的信息中心建立了信息通道,并为各业务部门配置了和总公司相一致的管理软件,建立了相同的管理平台,保证了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建筑施工管理内部之间通过internet网建立联系渠道,实现动态掌握各单位的管理决策;本级管理通过局域网作为沟通渠道来建立本级的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总公司的因特网来协调对各集团公司、工程局及其分支机构的信息管理。其主要特点是按照各部、处的职能和管理活动的特点来构建信息管理体系,建筑施工管理项目施工和经营管理工作进行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传输上级对本级生产经营管理的决策,依照本级的质量体系贯彻上级的全面管理。

3关于建筑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议

建筑工程作为一种野外分布的线性工程,施工面狭长,流动性大,临时工程多,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特别是目前建筑的建设中,高等级建筑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而高等级建筑建设本身还具有工程规模大、涉及面广、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高、施工单位和协作配合环节多等特点。

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要始终以质量管理体系为系统主线,保证建筑施工所实施的质量体系突出了施工企业以质量为核心,全面执行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的可追溯性的原则,划分了管理要素,体现出全员参与、责任到人的管理思路,把生产管理信息作为主体,辅以服务信息的回馈,来加强企业全面管理的领导、决策和控制职能。因此,信息管理应当依照确定的质量体系中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程序的划分来建立网络,设立相应的管理程序和制度。

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收集、归纳整理、分析研究、掌握涉及本项目的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筑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公司对于安全管理的制度和要求、以及施工项目的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制定项目各个岗位,各类人员的管理责任制度,施工管理制度和施工技术措施方案,总结施工管理经验,将资料整理归档,优秀的文本可以保存为范本,这些经验应该不断积累起来,成为以后项目的参考。

对建筑工程企业来讲,人员的工作方式从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转向大多基于网络的交流,是一个较大的变革,如何适应这个变化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另外,随着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安全问题也更加突出。系统的安全包括网络平台本身的安全和数据的安全,这一方面要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建立严格的保密管理制度,防范窃密和泄密,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犯,此外还要在软、硬件系统的建设上进一步加强安全机制。

注意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把该系统的使用情况作为日常现场检查时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信息记录不准确或未按规定时间上报数据等问题,及时督促施工现场予以纠正,确保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及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了解现场的基本情况,开展有针对性地监督检查。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技术策划篇10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管理施工组织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含义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拟建工程项目投标、签订承包合同、施工准备和组织实施施工全过程的全局性的技术、经济文件,是指导现场施工的纲领性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具有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双重作用。它体现了实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施工组织设计的种类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阶段和对象的不同,施工组织设计可分为两大类:

1.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标前施工组织设计)。

2.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标后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可进一步分为: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专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三、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

1.施工组织设计应具有前瞻性,应与城镇的发展相协调。

2.严格遵守国家、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重点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以人为本,稳定中求发展。

3.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实力状况,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地理环境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策划。

4.严格遵守工期定额和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及交付使用期限。

5.做好现场工程技术资料的调查工作。

6.合理策划施工程序和顺序,土建施工与机电安装施工应密切搭接配合。

7.合理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进一步加强建筑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8.合理安排好特殊时期的施工项目。如冬雨期的施工、三防水利工程的施工、农忙季节的劳动力调配;等等。

四、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包括四项基本内容:①施工方法与相应的技术组织措施,即施工方案。②施工进度计划。③施工现场平面布置。④有关劳力,施工机具,建筑安装材料,施工用水、电、动力及运输、仓储设施等建设工程的需要量及其供应与解决办法。前两项指导施工,后两项则是施工准备的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的繁简,一般要根据工程规模大小、结构特点、技术复杂程度和施工条件的不同而定,以满足不同的实际需要。复杂和特殊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需较为详尽,小型建设项目或具有较丰富施工经验的工程则可较为简略。施工组织总设计是为解决整个建设项目施工的全局问题的,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要安排好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公用工程的相互衔接和配套。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为具体指导施工服务的,要具体明确,要解决好各工序、各工种之间的衔接配合,合理组织平行流水和交叉作业,以提高施工效率。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施工组织设计须及时修改和补充,以便继续执行。本文根据需要,从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和实施性施工组织两方面加以说明。

1.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标前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内容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是针对招标文件的要求,有目的地优选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方的合理需求。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工程概况、特点;编制依据;编制范围;项H管理架构;工期计划;施丁部署;施上方案;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环保)措施;工期控制措施;需要说明的问题等。

2.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标后施工组织没计)的编制内容

(1)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内容

施工组织总设计是以整个建设项目或若干个单项工程为编写对象,是对整个工程施工的综合性策划文件,其内容应包括:丁程概况;特点分析:包括建设项日概况、建设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等;项目管理架构;总体施工部署和策划;主要施工方案;劳动力计划;材料汁划;施工机械设备计划;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为了确保某些目标的施上措施。

(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内容

1)工程概况

包括:工程名称、工程地址;建设(投资)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主要分包单位(含大型机电设备、大宗材料订购);设汁概况;建设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技术经济条件;合同要求;施工条件。

2)施工部署

包括:项目管理架构;施工部署和策划;施工总进度计划;承总包组织协调;主要施工目标的控制等。

3)施工准备

4)主要施工方案

包括:主要施工管理措施;技术管理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保证措施;消防保证措施;雨期施工措施;工期保证措施;成品保护措施;成本控制措施等。

(3)专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注意事项

对人工挖孔桩施工、边坡及基坑支护施工、大型上方开挖施上、高支模施工、大型钢结构施工、特种结构施丁、脚丁架施工、拆除和爆破施工,以及建设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等均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程、建设文件的要求进行组织设计。

对涉及深基坑支护、地下暗挖工程、高大脚手架支撑体系的专项施工方案,还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

要大力推广新型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严禁破坏城镇的生态资源,要加强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的控制。

工程项目要做到施工过程安全,使用过程更安全。

五、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

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原则上应充分考虑城镇的经济实力状况,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地理环境资源、劳动力资源,应具有前瞻性,注意环保,以人为本,应与城镇的未来发展协调一致。

对不同层次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制定相关的审批程序,做到组织设计科学合理、审批程序严谨高效。

参考文献:

张炜.浅议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价值工程;2010年24期

彭慧军.浅谈建筑施工管理[J];山西建筑;2008年30期

贾延鸿.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J];民营科技;2011年08期

苏彦鸿.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探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7期

邵发扬.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04期

丁经伟.民用建筑施工的管理问题与解决策略[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7期

诸葛.试论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