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卫生健康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39:28

青少年卫生健康教育篇1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以迎接20*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

1.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2.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使广大青少年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不断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二、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

4.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快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积极推行在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普遍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

5.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对达到合格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章”,优秀等级的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

6.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加强素质教育,努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中小学要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7.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具体要求并抓好落实。因地制宜地组织广大农村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支持残疾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活动。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

8.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竞技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各级政府要定期组织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学校每年要召开春、秋季运动会,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进一步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充分发挥其对群众性体育的示范带动作用。完善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学生军训制度,丰富军训内容,开展“少年军校”活动,发挥学生军训在增强体质、磨炼意志等方面的作用。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9.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中小学教师和家长都要关注学生的用眼状况,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学校每学期要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确保照明、课桌椅达到基本标准,改善学生用眼卫生条件。

10.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加强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积极开展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禁毒控烟等青少年健康教育,并保证必要的健康教育时间。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使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对城乡青少年及其家庭加强营养指导;通过财政资助、勤工俭学、社会捐助等方式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伙食补贴标准,保证必要的营养需要。建立青少年营养状况监测机制,加强青少年食品卫生专项监督检查。根据新时期青少年青春期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服务网络。

11.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城市和社区的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设施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基本的设施和条件。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统筹考虑、综合利用。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条件。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

12.加强体育安全管理,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学校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安全运行。完善学校体育和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加强对大型体育活动的管理,做好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群体性安全事件。所有学校都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推行由政府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的办法,具体实施细则由财政部、保监会、教育部研究制定。要加强体育科学研究,积极开发适应青少年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13.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体育事业尤其是中小学体育设施的投入,正确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建立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教育、体育、卫生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等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青少年体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14.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督导检查。建立对学校体育的专项督导制度,实行督导结果公告制度。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定期监测并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加大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并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15.制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通过制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卫生条件和师资的基本要求。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法律法规,并加强督促检查。对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不达标的,要限期整改。

16.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组织的优势和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妇女儿童中心和其他校外教育机构要把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职能。积极倡导和鼓励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体育活动和团、队活动,充实课外生活,努力把更多的青少年吸引到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中来。

17.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的监督与指导。学校卫生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要把城乡中小学生作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点覆盖人群。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卫生医疗机构要明确专人负责指导和协助学校的卫生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行政区域内学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定期对学校的食品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治等开展卫生监督、监测,依法进行免疫预防接种,所需费用纳入公共卫生经费支付范围。中小学要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设立卫生室,配备校医或专(兼)职保健教师,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巡查制度,加强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卫生管理。

18.加强家庭和社区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家庭教育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起关键作用。要在广大家长中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注重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饮食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学校、社区要和家庭加强沟通与合作,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家庭、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式。

青少年卫生健康教育篇2

一、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

1.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2.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使广大青少年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不断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二、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

4.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快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积极推行在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普遍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

5.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对达到合格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章”,优秀等级的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

6.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加强素质教育,努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中小学要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7.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具体要求并抓好落实。因地制宜地组织广大农村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支持残疾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活动。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

8.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竞技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各级政府要定期组织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学校每年要召开春、秋季运动会,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进一步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充分发挥其对群众性体育的示范带动作用。完善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学生军训制度,丰富军训内容,开展“少年军校”活动,发挥学生军训在增强体质、磨炼意志等方面的作用。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9.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中小学教师和家长都要关注学生的用眼状况,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学校每学期要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确保照明、课桌椅达到基本标准,改善学生用眼卫生条件。

10.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加强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积极开展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禁毒控烟等青少年健康教育,并保证必要的健康教育时间。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使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对城乡青少年及其家庭加强营养指导;通过财政资助、勤工俭学、社会捐助等方式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伙食补贴标准,保证必要的营养需要。建立青少年营养状况监测机制,加强青少年食品卫生专项监督检查。根据新时期青少年青春期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服务网络。

11.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城市和社区的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设施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基本的设施和条件。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统筹考虑、综合利用。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条件。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

12.加强体育安全管理,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学校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安全运行。完善学校体育和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加强对大型体育活动的管理,做好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群体性安全事件。所有学校都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推行由政府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的办法,具体实施细则由财政部、保监会、教育部研究制定。要加强体育科学研究,积极开发适应青少年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13.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体育事业尤其是中小学体育设施的投入,正确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建立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教育、体育、卫生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等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青少年体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14.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督导检查。建立对学校体育的专项督导制度,实行督导结果公告制度。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定期监测并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加大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并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15.制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通过制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卫生条件和师资的基本要求。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法律法规,并加强督促检查。对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不达标的,要限期整改。

16.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组织的优势和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妇女儿童中心和其他校外教育机构要把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职能。积极倡导和鼓励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体育活动和团、队活动,充实课外生活,努力把更多的青少年吸引到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中来。

17.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的监督与指导。学校卫生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要把城乡中小学生作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点覆盖人群。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卫生医疗机构要明确专人负责指导和协助学校的卫生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行政区域内学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定期对学校的食品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治等开展卫生监督、监测,依法进行免疫预防接种,所需费用纳入公共卫生经费支付范围。中小学要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设立卫生室,配备校医或专(兼)职保健教师,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巡查制度,加强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卫生管理。

18.加强家庭和社区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家庭教育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起关键作用。要在广大家长中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注重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饮食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学校、社区要和家庭加强沟通与合作,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家庭、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式。

青少年卫生健康教育篇3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了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839号(教育类344号)提案答复的函。全文如下: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卫生健康委,现答复如下:

  对青少年进行预防抑郁症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青少年预防抑郁症教育工作。

  一、制定政策文件,对青少年预防抑郁症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国家和教育部在一系列关注青少年精神健康、预防抑郁症教育的文件中,都对青少年精神健康、抑郁症防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明确将抑郁症定义为精神疾病。2019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宣传部、文明办、网信办、教育厅(委、局)、民政厅(局)、财政厅(局)、广播电视局、妇儿工委办公室、共青团、妇联、关工委12部门联合《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要求,到2022年底基本建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心理服务平台或依托校医等人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50%的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60%的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30%的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各地市设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热线。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组织辖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将防治抑郁症作为试点特色项目,加大重点人群干预力度,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高等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每学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授课,指导学生科学认识抑郁症,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等。

  二、多渠道推进青少年抑郁症防治工作

  (一)加强抑郁症防治工作部署。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宣传部、中央综治办、民政部、教育部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卫生计生牵头、综治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各方积极配合的心理健康服务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和目标责任制,推动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单位家庭个人尽力尽责的工作格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各级各类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衡量干部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方案》中明确要求,各地要建立健全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卫生健康、教育部门要在心理健康促进与精神障碍发现、转介、诊断治疗等工作中建立协作机制;与民政、宣传、文明办、广电、网信、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和组织加强协作,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青少年卫生健康教育篇4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小学生;口腔健康;口腔卫生

abstract:objectivetheimportanceoforalhealtheducationonimprovingelementarystudents'oralsanitaryconditions,oralhealthknowledgeandbehaviorsisdiscussed.methods300casesofelementarystudentsinourdistrictwereselectedasstudyobjectandeven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accordingtotherandomprinciple.oralhealthknowledgepublicityandeducationwasgivento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yweresupervisedstrictlytobrushteethandmaintainoralhygieneseriously;interveningmeasureswerenotgiventostudentsincontrolgroup.theoralhygieneandoralhealthconditionsofstudentsintwogroupsin3monthswerecompared.Resultsnosignificantdifferencesappearedforboththeoralhealthquestionnairescorecomparisonandoralcavityinspectionhealthratecomparisonbeforestudyforstudentsofthetwogroupswith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afterstudy,thescoreandhealthrateofstudentsinobservationgroupwereobviouslyhigh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andthecomparativedifferencesofthetwogroupshavestatisticaldifference(p

Keywords:oralhealtheducation;elementarystudents;oralhealth;oralhygiene

提高民健康水平从儿童抓起,其中口腔健康问题是威胁儿童早期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儿童年龄较小、认识较差,缺乏良好的口腔卫生常识和良好的口腔健康习惯[1-2]。据目前统计发现,15岁以前儿童的龋病及牙周病的发病率占有较高比率。因此,为了有效的控制龋病及牙周病的发病率,树立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3]。我区针对小学生口腔健康开展了大量的教育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将对我区进行研究的300例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现文章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区两所小学300例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50例给予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并严格监督其认真刷牙维持口腔卫生,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龄6~11岁,平均年龄(8.3±1.3)岁;对照组150例未给予干预措施,其中男79例,女71例,年龄7~11岁,平均年龄(8.4±1.2)岁。两组小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两组小学生进行3个月的观察比较。

1.2.1口腔卫生维持①观察组: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进行定期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口腔卫生健康的重要性。本组均制定统一的口腔卫生标准,每日三餐后清水漱口,每日坚持早晚各刷牙一次应用口腔损害性小的牙膏,每次刷牙维持3min;②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1.2.2口腔卫生教育①观察组行全面口腔卫生健康教育[4]:给予口腔卫生健康材料进行宣教,可采用口腔卫生相关的视频、动画、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的口腔卫生故事书和宣传画。并有专业指导教师根据提供的口腔健康材料对小学生进行定期专业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常见口腔疾病以及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并定期根据培训内容进行相关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②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1.3观察指标根据目前常用的基本口腔保健问卷(满分100分)对口腔健康知识、行为进行调查,统计对比两组口腔卫生知识,对两组口腔健康情况进行常规体检,比较两组口腔健康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5软件对两组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小学生经过三个月教育后口腔卫生知识以及口腔检查健康情况见表1。两组小学生学习前口腔保健问卷得分情况及口腔检查健康率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后观察组口腔问卷得分、口腔检查健康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青少年口腔健康问题一直是家庭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由于青少年口腔健康意识低,口腔卫生保护观念较差,而且青少年时期口腔疾病的发生率高,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为了有效的改善小学生青少年儿童口腔健康问题,提高青少年儿童口腔健康自我保护意识,树立良好的口腔卫生观念,近期我们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方式,包括动员全社会、家庭、学校广泛参与口腔卫生的自我保健活动,其中关于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在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在近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应用口腔健康知识问卷分析得知,青少年组的口腔卫生习惯差,口腔知识贫乏,口腔健康问题严重,是威胁青少年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青少年健康情况,有效改善减少青少年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是目前我们口腔卫生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6]。口腔健康教育在青少年口腔卫生改善中具有重要、积极的作用,可以使青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知识,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情况。在国外的相关调查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口腔健康教育能够在短期内降低菌斑数量和有效地控制牙龈炎。小学生作为口腔健康知识的主要培养对象,在小学生时期由于小学生接纳新事物能力较强,是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养成具有的重要时刻,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因此,在小学生时期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知识培训,良好的口腔护理观念养成,有效的口腔疾病预防措施的实施,对于小学生成年后的口腔健康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7-8]。通过在小学生时期根据区域、生活水平等特点,对小学生制定相应的口腔健康知识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口腔健康的意义,同时对于特殊存在口腔健康问题的学生给予专门的指导与培训,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教育,使其可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最终使小学生口腔健康问题得到了最终的提高和改善。

在本文研究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进行口腔健康卫生教育之前,两组小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均较低,可见青少年缺少足够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其口腔健康检查中可以发现,其口腔卫生情况差,口腔健康存在严重问题。在经过3个月的积极教育改善情况下,观察组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口腔卫生知识及口腔健康情况均明显优于未接受教育的对照组学生。可见,良好的口腔健康教育对小学生改善口腔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在实际行动中帮助小学生改善口腔健康问题,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时期给予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口腔卫生正确认识比例,可以明显的改善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情况,降低口腔疾病发生率,对于改善青少年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薇,⒑椋严俊,等.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02:220-222.

[2]储月琴.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20:180-182.

[3]倪成励,周孟平,柴梅.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医学专科院校新生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的效果评价[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03:13-15.

[4]金迎春,张丽,曹正国.口腔健康教育对社区特定人群口腔卫生状况改善的效果评价[J].口腔医学研究,2009,06:790-792.

[5]何冰冰.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07,12:1594-1595.

[6]罗维,胡德渝,范旭.2种口腔健康教育方式改善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效果的比较[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03:266-268.

青少年卫生健康教育篇5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健康教育活动,使儿童青少年掌握常见病防治和卫生保健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健康水平的目的。1990年6月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发《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其中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这是国家首次将健康教育以法规形式纳入教学计划,同时这也标志着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健康教育是随着社会发展而进入人们生活的,要增强学生健康意识、身体素质就必须系统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而且要从小抓起。怎样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积累,作如下探讨:

1健康教育在学校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健康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学习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政府有责任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这个目标可通过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实现,能把所有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因素进行有机地组织和联系。

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约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儿童青少年处于人生的生命准备时期,做好儿童青少年这一代人的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使他们从小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预防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乃至成人病,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影响终身健康。青少年时期在人的一生中是接受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也是形成各种行为模式的时期。这种行为模式一经形成,就不容易改变。

进行健康教育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手段,学校的健康教育又是全民健康教育的基础。健康教育可增进学生的卫生知识,使其进一步了解健康的价值和意义,增强维护自身健康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提高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的能力;帮助学生选择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好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1)领导重视此项工作,制定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健康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自觉地将此项工作纳入教学工作日程,指派专职健康教育授课教师,如安排课时,培养师资,准备教材和教具等。学校要按要求和标准把健康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并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同时,要在各学科教学中做好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在科学课中渗透环境卫生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使学生能够接受全方位的健康教育。要通过健康教师的培训、对开设健康教育课的情况进行总结交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的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健康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发挥体育教师和校医室人员的主导作用

体育教师和校医室人员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组织者,除承担健康教育宣传外,还应将健康教育任务与医疗保健工作结合起来,如对学生进行健康状况监测,进行卫生宣传等。

(3)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健康教育课

针对小学1、2、3年级开发课本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意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特征、心理生理特点来选编教材。有关生理卫生、青春期教育、体育锻炼卫生的内容可纳入健康教育课之中,教学内容要做到四个结合: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结合季节性特点,结合常见病和多发病原因。

(4)做好课外健康教育工作

学生除课堂学习外,尚有较多的课外活动时间,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策略地开展健康教育,做到板报每月一期、宣传栏每个季度更换一期,同时采用健康教育画廊、主题队会、学生手抄报、知识竞赛、小广播、心理咨询、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在卫生宣传日、纪念日等开展特色专题活动。采用“讲、看、问、演、联、听、编”七字教学法,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的认识。

讲:使用准确、规范、明确、有逻辑性的语言讲课,会使学生心悦诚服。

看:观看实物、挂图、电影、录像和健康教育展览。

问: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提问,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演:把所学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快板、诗歌等,以黑板报或演唱的形式进行宣传。

联:联系学生实际或不良行为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听:通过网络、广播可使全校师生都能受到教育,广播可采用多种形式:讲话、对话、广播剧等。

编:把卫生知识编成内容明确、精悍、针对性强的标语、小册子、报刊、黑板报等。

(5)多方面开展工作。一方面,学校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的行为习惯,对家庭健康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如学生在参加戒毒、戒烟、戒赌、开展社会卫生监督等活动中能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应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相互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使一些有碍健康的习惯和行为得到纠正和消除。第三方面,社会对学生健康的影响有增无减,学校应重视与社会各组织(如居委会、社区、派出所等)的配合,运用社会各组织的力量,来巩固健康教育的成效。

(6)做好体检工作,健全学生健康档案

做好一年1次的体检工作。建立学生个人健康档案,它是全面、系统、连续、准确了解学生体质状况、体质变化的一条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工作。

(7)以自我保健、人人健康为宗旨。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产生和形成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民族的健康行为,抵制不良行为的侵蚀,达到自我保健的能力。

(8)健全制度,促进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为了保证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开展,使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如:环境卫生制度、教室、寝室管理制度、课外体育活动制度、就餐管理制度等,每月评选卫生、体育、纪律等流动红旗先进班级,它不但促使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而且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学生体质逐年增强,达到了减少疾病、预防疾病的目的。

3小结

青少年卫生健康教育篇6

关键词: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思考;措施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关于生殖健康方面的教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部积极倡导并坚持做好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的重大举措。随着近年来,社会压力的爆发,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在自身的生殖健康方面,出现了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本文主要就关于做好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的思考,借此来加强和提高我国青少年对生殖健康教育的认识。

一、课题研究的基础

(一)生殖健康的涵义

在医学上一般生殖健康被定义为生殖系统的健康以及亚健康。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上,通过一致的研究决定认为,生殖健康的定义是指:于生殖系统及其功能的过程所涉一切事宜,包括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同时,一般的生殖健康的定义是通过预防和解决生殖健康问题促进生殖健康和福祉的各种方法、技能和服务。

(二)生殖健康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生殖健康的定义研究学习,有关专家学者将生殖健康的内容总结为以下六个方面。1、人们能够有满意而且安全的性生活;2、有生育能力;3、可以自由而且负责任地决定生育时间和生育数目;4、夫妇有权知道和获取他们所选取定的安全、有效、负担得起和可接受的计划生育方法;5、有权获得生殖健康服务;6、妇女能够安全地妊娠并生育健康的婴儿。

二、做好青少年对生殖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效降低未婚妊娠的发生

受社会进步发展的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当前青少年的性观念都比较开放,因而根据相关的研究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在15-24岁的女性青年中,未婚怀孕的有4.1%。通过加强青少年对生殖健康教育的认识,可以有效减少、降低未婚妊娠的发生。具体,在青少年的成长发展阶段,我国教育部应该充分正视这一问题,积极为青少年学生编写适合的性健康教材,从而学校方面应该正视青春期学生对性知识的好奇,在日常的教学中,选用专业的卫生老师对学生进行有关生殖健康教育方面知识的讲解,同时通过穿插于不同的层面和阶段,来提高青少年对性知识的了解,从而有效降低未婚妊娠的发生。

(二)有效提高青少年对卫生知识的了解

通过做好对青少年关于生殖健康教育的普及,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对卫生知识的了解。由于对卫生知识的缺乏,导致大部分青少年在面对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时候,都缺乏对自我的保健意识。通过做好青少年对生殖健康的认识,借此来提高青少年对卫生知识的了解,从而缓解出现青少年发生生殖健康疾病的几率出现。

三、做好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的改善措施

(一)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殖健康的教育

要想做好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教育,学校方面的教育传播就是必不可少得。针对学校来说,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殖健康的教育,具体的,首先学校方面应该正视和加强教师以及学生对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的认识,其次学校方面应该定期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开展不同阶段的生殖健康教育知识传播,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青春期阶段的青少年身上,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的课堂,进而提高青少年对生殖健康教育的认识,使学校发挥出自身作为对学生进行生殖健康教育认识的主要基地的作用。

(二)家长做好对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引导

学生教育从来都不是学校单方面的教育,一个成功的学生教育,往往都需要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来带领学生实现更好的教育。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来说,家长首先要做好教育引导。具体如,家长应该对青春期的孩子进行适当的关心,在愉快融洽的家庭生活中,采用恰当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生殖健康引导。因为家庭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因而每一个家庭都应该掌握必要的性生殖健康知识,同时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性生殖健康知识的传播,在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中,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生殖健康教育。

四、Y束语

本文主要就关于做好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的思考,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首先对此项课题的研究基础进行了简要的了解,而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青少年对生殖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做好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的改善措施,具体如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殖健康的教育;家长做好对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引导,最终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给予相关的专家学者,一些更具个性化的参考与建议。

青少年卫生健康教育篇7

中图分类号:G807;G47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4)02-0034-06

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事实,自1995年颁布《全民健康计划纲要》以来,我国政府于2007年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中央7号文),明确规定了青少年的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和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内容。2012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央53号),对具体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制度、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力度及实施学校体育3年行动计划等具体内容作了详细规定。目前,我国不仅建立了5年一次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而且建立了青少年体质数据库,较为全面地掌握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这对于进一步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不可否认,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学校,相关政策的执行力不容乐观,执行效果远远没有达到国家的要求[1]。究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关键在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1)层级制的管理组织模式不能适应和满足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需要;2)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缺乏科学有效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项目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3)学校缺乏充足的资源和能力完成体质健康促进任务;4)社会环境制约着健康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机制成为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理论和实践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基于管理学、健康促进等相关理论,结合江苏省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实践,建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模式,以期进一步丰富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管理理论,在实践上为有效干预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指导。

1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管理模式依据

1.1健康促进和学校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的过程[2]。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观念,是解决公共健康领域问题的主要途径,是高效率的卫生干预策略和措施,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健康促进理论,从而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学校体质健康促进的工作对象是青少年群体,鉴于这一群体具有鲜明的人群特点,所以在遵循基本健康促进理论的基础上,学校健康促进也应有其独特的规律性。

学校健康促进的推行始于1992年的欧洲,1995年推行至西太平洋国家,把学校的健康教育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组提出了“学校健康促进有效模式”[3],以开展学校健康促进优先干预项目为特征,并吸纳青少年家长和教师为干预对象,着力创建家庭和学校作为支持环境的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共同干预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理论模式也逐渐形成,并得到了社会认可。李凌等[4]针对青少年的健康促进模式指出,家庭是青少年健康促进的保障,学校是健康促进基础,社区是健康促进的纽带。张瑛秋等[5]在对青春发育期青少年进行生物、心理、社会3个层面相关影响因素测量的基础上,提出处于青春发育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青少年健康促进模式,旨在建立创建多维的体质健康支持环境,提供多元服务主体参与服务的学校健康教育。我国健康促进学校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机制的完善也为进一步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健康促进逐步推行的同时,管理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学校管理和发展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服务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析,从管理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和评价体系4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已有的相关研究为健康促进管理策略、管理内容和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共健康领域,学校健康促进的管理理念仍沿袭了健康教育管理理念,缺乏青少年体质促进管理的内容。

1.2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及管理

目前体质健康促进的概念仍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从字面上去理解,体质是身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10]。健康是指生理、精神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不生病[11]。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其宗旨是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生活,并有能力作出选择。健康促进的概念应该蕴含了使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水平的要义。所以体质健康促进应该更加强调体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体质水平是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故笔者认为,体质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增强自身体质,改善自身健康的过程,其内涵是让人们养成良好的体力活动习惯和饮食习惯,降低健康风险,形成稳定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水平的目的。由此看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的重点应该是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在管理理念上应注重提高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健康意识,尽可能掌握多种的运动技能,充分发挥运动潜能,尝试多样的运动体验,把运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是由相关行政部门组织学校、家庭、社区和媒体等利益相关者群体,协调优化一切社会资源,通过实施一系列的体质健康促进项目,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过程。由于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不同层次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实施项目多样化,受到多系统多层面因素影响,所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促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决定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从而为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相应的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单纯依赖政府指令,学校独立执行相关政策方针,远远不能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这一复杂问题,必须由政府作为管理领导主体,组织协调一切可能的社会资源,围绕青少年营养、卫生、体育、健康等方面,设计开发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项目,依托于学校、家庭、社区和媒体,协同开展此项工作。

2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模式的构建

2.1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管理理念

理念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12]。在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促进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应该保持统一的思想认识,坚持一贯的行动理念,各项管理工作最终落脚点必须是青少年,只有以青少年体质健康为本,处处考虑他们的体质健康,才能实现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在健康促进过程中,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核心,社区、家庭和媒体共同支持的多方参与格局,紧紧围绕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增强青少年体质、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这一根本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有效的体质健康促进项目的实施,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社会生态环境,培养青少年健康意识,提高青少年健康技能。

2.2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管理组织系统

1)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管理主体与客体。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活动的出发者、执行者[13],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来说,管理主体主要包括两类人,一类是各级教育部门分管体育行政机构的负责人、学校校长,他们是督促完成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目标的核心领导人员;另一类是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组织中具体执行诸如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活动的人,包括下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学校体育教育负责人、体育教师、班主任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团体等。

管理的客体是管理活动作用的对象。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受到多系统、多层次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由青少年直接接触的环境因素构成的微观系统和与青少年间接接触的中观系统以及由文化、意识形态、制度系统等构成的宏观系统。因此管理的客体呈现多样性,包括以下几类:1)各级行政部门一般人员、学校教师、青少年、家长、社区及媒体等。2)组织中的其它资源,如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社区体育设施、经费、信息等资源。3)组织向外扩张时作用于相关的人、财、物、信息等。

2)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管理项目。

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管理项目的多样性。管理的目标是使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的各个因素系统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建立健全青少年体质健康管理组织体系、政策制度体系、监测与评价体系是完成管理目标的基本保障;学校是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主战场,因此在项目设计上要紧紧围绕青少年体育环境、学校体育教学、课间和课外体育锻炼、营养膳食与卫生等内容展开,建立学校体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家庭对青少年健康促进工作具有重要支持作用,家长、家庭体育环境等也是重点干预对象;社区、道路、交通等建筑环境是青少年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活动的场所,应当着力改善这些外部环境,为青少年的运动参与提供充分的保障,并逐渐使社区成为学校、家庭之间的纽带。总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项目内容应该主要包括政策资金保障,学校、家庭、社区环境改善,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学校体育活动推进,青少年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以及青少年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等内容。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达到青少年健康促进工作的管理目的。

3)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组织架构。

管理主体与客体的多样性,决定了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系统复杂性。单一的组织结构形式显然不能满足体质健康促进管理工作多样化与专业化的需要。在组织策略上,选择混合的矩阵制组织结构比较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一方面,纵向上表现为树型的直线型组织结构,制度化、工作高度专业化以及权威式的领导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管理工作的项目化,集中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团队,有利于有效实现项目的设计、开发和实施(见图1)。

直线型组织结构是我国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组织结构,各级单位从上到下实行垂直领导,下属部门中接受一个上级的指令,各级主管部门负责人对所属单位的一切问题负责。此种结构形式结构简单、责任分明、命令比较统一。比如,我国从国家到地方都设有相应的体育卫生管理行政部门,各级部门领导形成直线指挥系统。各级部门领导、下级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各体质健康促进项目负责人具有管理的决策权、命令权和执行权。纵向各部门分别负责体育、卫生和健康的管理工作,通过联合下级行政部门、学校以及社会专家团体发挥体质健康促进管理的职能。

各横向项目由相关领域的专家领衔,参与者由各下一级行政部门领导、学校相关负责人以及社会各界相关专家组成。横向项目团队开展项目研究,并配合纵向行政部门指导实施健康促进项目。纵向职能部门和横向项目系统相互联系、紧密协作和配合,及时沟通情况,协同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工作,从而形成了直线型组织和专家领衔的项目管理相结合的矩阵型管理组织结构。

4)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管理系统运行机制。

(1)系统中各要素及职责。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管理系统中的纵向元素包括省、市、县级体育行政部门及下设的职能部门,以及所管辖的学校。横向元素包括体质健康促进各种项目管理的负责人及团队,一般由行政部门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纵向各部门负责战略规划、计划、组织和实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项目,包括体育、卫生与健康,并逐级监督、指导、评价各项管理工作。横向项目管理按照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进行体质健康管理项目的设计、开发与实施。每个项目的总体设计往往涉及到体育、卫生与健康,从而增强了各纵向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在每个结点上,要求各部门进行协调配合完成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2)系统运行机制。

我国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分为省、市、县3级,它受同级人民政府领导,并受上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或者业务指导。省级设置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市级设置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县级设置县教育局体卫艺室。各级部门设立体育、卫生与健康、艺术教育职能机构,并受上级部门的直接领导,从而形成“树型”直线组织,各结点元素负责计划、组织、实施相应的职能工作,管理的直接对象是下级各学校。

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不仅要开展体育教学,而且要融入卫生健康教育,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14]。但直线型各组织部门的工作往往是独立的,限制了体育教育和卫生健康教育的统一性,造成了学校体育与卫生健康教育相互脱节和隔离。而横向项目管理组织设计弥补了纵向直线组织的缺陷,实现了各部门的相互联系和协作。纵向行政部门直接领导并提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总体规划,横向项目管理部门负责促进项目详细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各级行政部门相互配合和协作,发挥直线领导的职能,并在横向项目管理团队的协助下,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3江苏省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应用案例分析

江苏省根据中央7号文件要求,出台了《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3号文件)。2009年7月29日,颁布了《江苏省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并于2009年9月1日起在江苏省全面施行。2010年7月,启动实施江苏省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监测与公告制度,全省建立了82所覆盖7~17岁各年龄段的中小学监测点和10所高校监测点,形成完善的体质健康促进管理组织网络。

3.1江苏省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组织

江苏省教育厅根据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管理的需要,设立了江苏省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和体质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作为教育厅体卫艺教育处重要的参谋机构和项目管理机构。研究中心聘请省内外相关领域专家作为中心主要成员,负责项目设计、开发和实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报告编写、科研项目设立等工作,全面支持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项目。监测中心负责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组织、实施和评价,通过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手段,确保获取准确、可靠的体质健康数据,组织结构见图2。

省体卫艺处对下级体卫艺处以及学校有直接的领导权,并授权于下级各部门、各单位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项目。研究中心和监测中心是省体卫艺处下设的两个参谋机构,整合了省内外卫生、医疗、体育领域专家,负责设计、开发、辅助实施促进项目,为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和专业技术支持,定期体质监测报告和研究报告,逐步形成了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相关单位、社区、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项目的良好局面。

3.2江苏省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运作与效果

1)江苏省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运作。

江苏省自2010年开始运作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项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法规等文件,比如,[苏教体艺[2010]19号]、[苏教体艺[2011]12号]、[苏政办发[2012]64号]等。每年定期对测试点校学生进行体质测试。监测中心负责测试点校测试培训、监测监督、数据审核等工作,最后把有效数据汇总到研究中心,由研究中心负责编写江苏省青少年体质健康蓝皮书,并向社会公布。

2010年是江苏省实施体质健康促进项目第一年,通过体质测试获得基点数据,初步了解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在此基础上,由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开发了一系列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项目,制定了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行动方案,并逐步在实验点校实施。2011年至今,江苏省教育厅并实施了多项行动计划,包括健康素养提升行动、体育活动推进行动、健康服务提升行动以及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等,并在组织、制度、资金、监督等方面为健康促进项目的有效实施建立了保障体系。随着项目实施的深入,各行动计划又得到进一步细化,在学校体育环境改善、体育师资力量培训、学校体育制度建设、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评价、青少年体育学习评价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大量的具有改革性的实验工作。

2)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效果及评述。

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认识程度逐渐提高,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的实施。在项目实施初期,健康促进工作确实给各级行政部门增加了负担,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多数行政部门领导和学校存在抵触心理,但迫于行政压力,不得不配合完成体质健康促进项目。然而,随着项目实施的不断深入和相应配套管理措施完善,各市区体育行政部门以及试点学校,逐渐转变了传统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参与到项目管理中来。目前,13个市辖区多数已经建立下级监测和体质健康促进网络体系,全方位开展青少年体质监测工作,并适时本市青少年体质健康报告。一些学校在省健康促进项目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了别具特色的健康促进项目,比如“青少年体质健康奖学金项目”、“青少年体质健康校讯通项目”等。

江苏省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得到了改善。从连续3次江苏省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来看,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总体上得到改善,多数学业阶段青少年的平均身高、体重与胸围都高于2010年水平。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总体上较2010年有所增强。各学业阶段学生的速度、上肢力量、耐力、下肢爆发力、柔韧性等指标有所提升。各学业阶段男女青少年平均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均高于2010年水平。青少年部分常见病检出率下降,近视低龄化得到初步控制。通过与全国均值数据比较,除青少年肥胖率、超重率、近视率外,我省有19项指标总体情况好于全国平均水平[15-17]。

3)江苏省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有效管理因素。

学校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有效开展得益于以下几个关键的因素:(1)利益相关者群体统一的管理理念,是健康促进工作顺利开展的源动力;(2)矩阵制组织设计和直线参谋职权的管理模式,既保证了直线制行政命令的作用,又能够充分发挥参谋机构的专业化特点,增强各级部门管理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3)完善的管理制度成为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保障,江苏省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过程,建立了资金保障制度、组织管理评价制度、体质监测规范化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不仅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开展,而且激发了管理组织各层系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4)专业化体质健康促进项目是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关键,专家领衔制订项目设计、开发和参与实施,保证了项目的专业化、科学化,使各项体质健康相关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位青少年身上;(5)全社会共同参与是有效实现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目标的长效之道,各行政部门、各学校、社区、家庭、社会团体、媒体等多方参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不仅为管理工作注入新的力量,同时,对于提高全社会共同健康意识,全面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机制是有效实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项目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管理学以及健康促进理论界定了体质健康促进相关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建立了直线型组织和专家领衔项目管理相结合的矩阵制体质健康促进管理组织结构,设计了直线和参谋权力运行机制,并应用于江苏省管理工作实践中,初步取得了成效。矩阵制组织结构和直线参谋权力运行机制,对于增强管理部门的政策执行力,有效实施体质健康促进管理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海元.全国教育系统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基本状况[J].体育学刊,2008,15(3):47-48.

[2]李枫,傅华.现代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尚大光.有效学校健康促进模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4]李凌,李俊.构建青少年健康促进的有效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7(21):35-36.

[5]张瑛秋,孔垂辉.青春发育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健康促进模式的实施方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1639-1640.

[6]朱美珍,董翠香,季浏.发达国家学校体育发展方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学刊,2012,19(4):75-76.

[7]邓宏伟,刘玉琦.关于我国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7,2(4):61-62.

[8]王东旭,常春.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9,22(3):25-26.

[9]岳保柱.构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的若干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4):453-457.

[10]曹湘君.体育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8.

[11]JsLarson.theconceptualizationofhealth[J].medicalCareResearchandReview,1999,56(2):4.

[1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13]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4]刘娟,辛利.对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3,20(5):9-10.

[15]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蓝皮书——2010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报告[R].2011.

青少年卫生健康教育篇8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开展精细化管理推进创建活动在

市、区教育局提出创建健康校园活动后,我校十分重视,积极不断的推进和深入的进行创建活动。利用06年暑假又对校舍、校园环境进行了改造整治,铺设了地面加设了相应的设施使得校舍和校园环境有了一定的改观,使学生和教职工的工作条件有了改善,结合这次整改我们又加大了对环境卫生工作的力度,为深入创建健康校园打好基础,在这样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加强卫生工作,以我校的精细化管理指导推动卫生工作更深入细致的开展。

2.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健康生活氛围

加大卫生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本学期围绕创建健康校园活动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的利用学校的广播、校报、宣传栏并结合班级的宣传形式,进行内容广泛的卫生知识健康生活习惯等内容的宣传,具体我们还将结合少先队的活动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我们的学生从小认识健康生活,逐步培养起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3.在日常卫生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扎实推进创建活动

日常的卫生管理是学校卫生工作的基础,只有在日常卫生工作中抓好落实好各项措施才能牢固卫生工作的基础,因此本学期要加强和不断完善各项卫生工作措施主要加强校园环境的保洁;对班级的卫生工作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及时的进行检查落实,每月进行总结讲评,不断促进和改进卫生工作管理;本学期特别要重点抓好眼睛保健操的工作、和室内卫生保持等落实与学生健康密切相关的措施;针对班级卫生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切实落实学校对卫生工作的各项要求,不断提高卫生管理工作水平。

二、加强和提高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学生卫生健康意识

1.加强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一个人能健康生活的基础,只有当一个人从小建立起一定的健康意识才能自觉培养起健康

的生活习惯,在我们进行的健康教育中让学生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十分常重要的,由于以前缺乏对这方面知识的认识,在我们的健康教育中这一点也是比较欠缺的,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及时的给学生补上这一课。本学期我校在全校六个年级都设置了健康教育课程,有专职教师进行授课,并以健康教育教育大课的形式每月为全校学生进行一次这方面的知识教育,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将与家庭相结合围绕这方面的内容开展一些相应的实践活动以家校结合的形式,以学生日常的生活为基础将我们的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行为中,逐渐培养起健康的生活意识。

2.积极深入的开展青春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随着学生的生长发育,中高年级的学生已进入青春期

在青春期这个学生身体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及时的向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顺利的度过这一关十分常重要的。在以往进行青春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本学期还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结合以往的经验和学生现在的具体情况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首先通过学校和课堂以科学的态度向学生介绍青春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了解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利用校园网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组织学生制作手抄报、黑板报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正面的科学的接受知识。在进行青春健康教育的同时及时的开展心理教育,帮助在青春期这个心理上特别逆反时期的学生能调整心态健康成长。以我校的“请苹果驿站”为依托积极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各任课老师积极参与随时为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疏导,充分利用家长青春健康教育委员会,进行家校结合,建立起畅通的交流渠道,对存在这方面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本学期计划在六年级进行一次青春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活动,摸清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

3.认真做好卫生安全工作

随着各种传染病和卫生安全事故的不断的出现学校的卫生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学生把好卫生安全关更是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本学期我校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管理的力度,还将管理的重点放在抓好在校用餐学生的饮食卫生方面,每天派有专职人员管理用餐学生,建立每天送餐记录和送水记录以保证学生饮食饮水卫生安全,结合预防各种季节,及时向学生进行预防教育,重点抓好班级室内卫生环境,做到并保持按时通风消毒,学校制定了“突发行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和特殊情况的学生情况备案,全面落实好各项措施。

三、本学期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健康教育大课一次。刊出一期卫生健康板报。

开展保护视力教育。

开展青春健康教育上大课一次。

十月份:开展防病教育活动结合学生常见的疾病和季节有针对性地进行防病知识教育。

组织进行手抄报制作。

开展青春健康教育会活动,进行调查问卷。

创建健康校园。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十一月份:开展心理咨询。

中高年级进行青春健康教育上大课一次。

刊出一期健康宣传板报。

与少先队结合进行实践活动。

十二月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大课一次。

青少年卫生健康教育篇9

一、综合管理:期初制订出工作计划及各项制度,划分好各班卫生包干区,要求各班做到一日二小扫(早晨、放晚学后),一月一大扫,节日突击扫,订出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由各班卫生委员配合校医室做到天天检查、打分,一周小汇总,一月大汇总,并公布卫生检查结果。

二、做好各班卫生干部的培训:期初召开各班卫生委员会议,重点布置本学期学校卫生工作任务,要求卫生干部在环境卫生、疾病防治、驱虫普治、季节性传染病防治、学生营养等方面,与校医室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并做好眼保健操培训。

三、健康体检:于9月底或10月初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全面健康体检,体检率达98%以上,对检出阳性体征做好进一步查治工作。

四、近视眼防治:第3周为“防近宣传周”,通过卫生专栏(印刷)、广播宣传等形式进行防近知识宣传,对视力为4.6—4.9假性近视采用“增视明、珍珠明目液”进行治疗,控制近视率上升。

五、牙病防治:根据市防疫站要求,本学期学生使用保健牙及防龋牙膏,结合“9.20爱牙日”,做好爱牙宣传及正确刷牙方法宣传。

六、学生营养:人类生命首先在于营养,为了向学生介绍营养知识,及“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于10月份搞一次营养知识专题讲座,一期营养知识专题板报,一节营养知识健康教育课。

七、传染病防治:通过卫生专栏及广播形式,对学生进行夏秋季传染病、食物中毒以及流行性感冒等防治知识宣传,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八、健康教育:结合学生爱眼、爱牙、营养、传染病以及学生六病防治工作实际,每学期刊出卫生专栏与广播宣传(3次),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九、食品卫生:本学期学生用餐由配餐中心提供,餐具专人专用。

十、疾病防治:做好学生及教职工常见病的治疗监测工作。

十一、及时上报各类工作报表,将本学期工作归档于“学校卫生档案”中。

九九学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健康教育既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卫生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为了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根据上级有关要求,针对我校特点,着重在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方面着手,特定本计划:

一、健康教育主要内容。

1、中学生防近知识教育。

2、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教育。

3、学生营养与健康知识学习教育。

4、针对季节性特点,开展防治传染病教育。

5、学生生理卫生教育。

6、关于青少年进行科学体育锻炼教育。

7、上级安排其他教育任务。

二、健康教育时间安排。

计划每1—2个月安排一个教育主题依次进行,每学期安排3—4个教育内容,一学年完成全部教育内容,教育时应避开期中、期末考试时间。

三、健康教育方式及措施。

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学校工作特点和受教育对象情况,以灵活多样方式进行。

1、以卫生专栏板报进行宣传教育。

2、以订阅“营养小报”形式扩大教育面,要求每班订报不少于4份,全校不少于100份。

3、以讲座形式开展教育。每学年计划组织1—2次专题知识讲座。

4、学校将卫生健康教育工作与文明班级考评有机结合起来,以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健康教育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学校卫生工作的对象是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青少年一代,而学生是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学习、劳动、体育锻炼、生活等卫生问题都直接关系到他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关系到他们成年后的体质,甚至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衰。为了搞好学校卫生工作,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根据本校的工作指导思想及工作实际,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综合管理:期初制订出工作计划及各项制度,划分好各班卫生包干区,要求各班做到一日二小扫(早晨、放晚学后),一月一大扫,节日突击扫,订出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由各班卫生委员配合校医室做到天天检查、打分,一周小汇总,一月大汇总,并公布卫生检查结果。

二、做好各班卫生干部的培训:期初召开各班卫生委员会议,重点布置本学期学校卫生工作任务,要求卫生干部在环境卫生、疾病防治、驱虫普治、季节性传染病防治、学生营养等方面,与校医室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并做好眼保健操培训。

三、健康体检:于9月底或10月初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全面健康体检,体检率达98%以上,对检出阳性体征做好进一步查治工作。

四、近视眼防治:第3周为“防近宣传周”,通过卫生专栏(印刷)、广播宣传等形式进行防近知识宣传,对视力为4.6—4.9假性近视采用“增视明、珍珠明目液”进行治疗,控制近视率上升。

五、牙病防治:根据市防疫站要求,本学期学生使用保健牙及防龋牙膏,结合“9.20爱牙日”,做好爱牙宣传及正确刷牙方法宣传。

六、学生营养:人类生命首先在于营养,为了向学生介绍营养知识,及“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于10月份搞一次营养知识专题讲座,一期营养知识专题板报,一节营养知识健康教育课。

七、传染病防治:通过卫生专栏及广播形式,对学生进行夏秋季传染病、食物中毒以及流行性感冒等防治知识宣传,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八、健康教育:结合学生爱眼、爱牙、营养、传染病以及学生六病防治工作实际,每学期刊出卫生专栏与广播宣传(3次),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九、食品卫生:本学期学生用餐由配餐中心提供,餐具专人专用。

十、疾病防治:做好学生及教职工常见病的治疗监测工作。

十一、及时上报各类工作报表,将本学期工作归档于“学校卫生档案”中。

九九学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健康教育既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卫生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为了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根据上级有关要求,针对我校特点,着重在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方面着手,特定本计划:

一、健康教育主要内容。

1、中学生防近知识教育。

2、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教育。

3、学生营养与健康知识学习教育。

4、针对季节性特点,开展防治传染病教育。

5、学生生理卫生教育。

6、关于青少年进行科学体育锻炼教育。

7、上级安排其他教育任务。

二、健康教育时间安排。

计划每1—2个月安排一个教育主题依次进行,每学期安排3—4个教育内容,一学年完成全部教育内容,教育时应避开期中、期末考试时间。

三、健康教育方式及措施。

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学校工作特点和受教育对象情况,以灵活多样方式进行。

1、以卫生专栏板报进行宣传教育。

2、以订阅“营养小报”形式扩大教育面,要求每班订报不少于4份,全校不少于100份。

青少年卫生健康教育篇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08)-9-0014-04

【摘要】目的了解德阳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索一条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医校共育新模式。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CR)量表对德阳市四所学校小四至高二年级共212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德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学习焦虑问题较多。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6个分量表调查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较男生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以及恐怖倾向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结论德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相关卫生、教育部门的重视。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性别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干预。加强卫生部门的社会职责,建立“医校共育”新型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解决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型手段和可行之举。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mHt―CR

toinvestigatetheStudentsmentalHealthSituation

andtoexploreamodelwhichHospitalsandSchools

togetherparticipatedinmentalHealthServiceatDeYang

LiUFeng-ling

DeYangmentalHealthCenter,DeYang618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mentalhealthstatusofthemiddleandprimaryschoolstudentsinDeyang,andtoinvestigateanewmodewhichhospitalsandschoolstogetherparticipatedinmentalhealtheducation.methodsatotalof2120studentsfromfourschoolsinDeyangwereinvestigatedwiththementalHealthtest(mHt-CR).Resultsthemiddleandprimaryschoolstudents'mentalhealthstatusshowedmanyproblemsinDeyang,especiallyinthelearninganxiety.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countrysideandcitystudentsin6factors.thefemalestudentshadmoreproblemsinthelearninganxiety,self-reproachtendency,irritabilitytendencyandterrortendencythanthatofmale.Conclusionthemiddleandprimaryschoolstudents'mentalhealthstatuswasnotgood,towhichthehealthandeducationadministrationmustpayattention.Directionhealtheducationandinterventionmustbecarriedoutamongstudentswithdifferentdistrictandsex.toenhancetheresponsibilityofhealthadministrationandtosetupamodewhichhospitalsandschoolstogetherparticipatedinmentalhealtheducationmaybeanewandfeasiblepathwaytosolvetheteenagersstudents'mentalHealthproblems.

【Keywords】middleandprimaryschoolstudents;mentalhealth;mHt―CR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在平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上所能保持的安宁状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当代中小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有资料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到32.0%。青少年正处于人格重建和心理极易扭曲的危险期,心理扭曲如不及时矫治就会导致心理障碍,形成各种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这些病态心理轻则会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重则会助长犯罪[1-3]。

为了解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我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索一条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医校共育新模式,实践卫生惠民为民的工作思路。2007年,市卫生局、市健康教育所牵头,组织市疾控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有关专家成立了“德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医校共育模式研究”课题小组,对我市部分中小学生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随机抽取德阳市五中、逸夫学校、孝泉中学、孟家小学四所学校小四至高二年级共2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获得有效合格问卷2032张,有效回收率为95.85%。

1.2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CR)”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内容进行调查[4-5]。每项得分低于7分为正常,高于8分判定为需要制定相应的心理辅导计划,进行必要的心理铺导。调查结果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相关分析。

2结果

2.1德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情况由表1可见德阳市中小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八个方面均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尤其是在学习焦虑方面心理健康问题普遍严重,检出率高达46.8%,居测试项之首。

2.2不同地域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学生在各个分量表调查项目上普遍存有差异。农村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以及恐怖倾向方面相对城市学生存在更多问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城市学生在冲动倾向上较农村学生问题更为突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孤独倾向上城市学校的学生较农村学校的学生问题更多,而自责倾向上农村学校的学生较城市学校的学生问题更多,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可见针对不同地域学生的心理问题干预应该有所侧重,有针对性的进行,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3不同性别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不同性别的学生其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及恐怖倾向情绪存有差异性,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在这些情绪方面产生问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质的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因而制约心理健康、造成心理偏差、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因素也是极其复杂多样的。具体而言,我们认为目前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

3.1家庭环境的影响现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孩子的心灵成长关注不够,教育方法不当。一是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拔苗助长,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二是溺爱子女,使孩子经不起挫折,缺乏责任心、自信心和爱心。三是忙于工作,孩子常处在孤独之中,容易形成自我封闭心理。四是家庭中父母不和、离婚,让孩子产生焦虑、自闭、活力丧失、失望悲观、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6]。

从我们配套制作的家庭调查表结果也显示,虽然大部分家长已经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观念也正在从一味地注重成绩转变为健康、品德并重,但由于自身工作和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教育观念还只是停留在的表面上,真正做到与孩子交心谈心,互相沟通的还是少数。

3.2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由于社会、家长、学生及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学校好坏的标准往往是考试的成绩和升学率,这种频繁的考试,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从而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纯、反应速度降低、情绪躁动、忧虑、厌烦等负向反应。同时,一些教师对学生,特别是成绩不好又常犯纪律的“问题生”,习惯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挖苦,给学生造成了心理上伤害,导致了学生难以对老师产生较深的信任感。此次调查结果也显示,在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只有22%的学生愿意寻求老师帮助,而大部学生表示不愿意或持怀疑态度[7]。

3.3社会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目前所接受的道德教育与社会提供的道德背景产生巨大的冲突。两者拼杀的恶果,就是青少年出现道德观念模糊,价值取向偏颇,人格扭曲和信任信仰双重危机。如通过电视、音像、黄色书籍等渠道接触到的凶杀、色情等不健康产物要影响其心理问题。其次,通过学校周围的娱乐场所,如网吧、游戏厅的不健康因素也容易影响学生心理。第三,同学之间打架,酗酒,厌学等情绪的相互影响。

4“医校共育”模式探讨

加强卫生部门的社会职责,建立“医校共育”新型校园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是解决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型手段和可行之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组建“医校共育”试点工作小组试点工作小组成员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各职能部门(如宣传、团市委、文明办、财政、卫生、教育、广电等)业务负责人以及专业心理服务机构专家组成。政府主要负责从政策制订、工作经费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工作小组负责模式探索阶段的组织、协调、策划和监管等整体工作,而卫生、教育部门则应当是整个工作的主要责任单位和具体实施主体。

4.2成立“德阳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素质精良的专业队伍。国外一些案例已经给了我们启示,美国1992年成立的儿童心理健康中心(childmentalhealthservices,CmHS)有数据表明,参与了相关心理健康辅导计划的未成年人其学业成绩有了较大提高,旷课率极大降低[8]。因此,卫生部门在系统内选拔心理健康专业精英,成立”快乐心理咨询中心”是必行之举,中心负责“医校共育”活动的具体实施。人员可以从各医疗机构具有相应心理健康服务资质的专业人员中选派,同时考虑从其它心理专业机构中聘请(这方面,政府要有意识加强对现有社会心理研究人员的利用和管理)。另一方面,为保持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配套制定出培训全市心理咨询师的具体方案,按照“分层次培训、分类别培训”的原则,选派卫生系统人员参加相应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取得专业资质,尽快建立一批正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

4.3确立试点学校在市区内选择一所学校,作为“医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试点单位。学校的选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校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础、学生的代表性以及硬件设施完善程度。

4.4具体活动

4.4.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医校共育”模式要顺利实施,除了组织、政策、经费及专业上的保障外,还必须征得服务主体――即学校和学生的认同和积极参与。受中国传统的文化影响,人们很难主动承认自己心理有问题,容易把心理问题误认为就是精神疾病。而中小学生就更为敏感了,一般不愿找心理老师,也不愿进行心理咨询,害怕被同学们笑话。因此,卫生部门要指导”快乐心理咨询中心”协助校方在校园内制作专题宣传栏、宣传大量心理、生理知识,在校园内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内涵,正视心理问题的存在,并有意识地自我调整。

4.4.2建立“快乐心理咨询室”(或他名)作为”快乐心理咨询中心”的派出机构――“快乐心理咨询室”的设立,应独立于老师办公点,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有家的感觉,可以摆放沙发、茶几等部分家具和心理健康读物、玩具等心理辅导辅助工具。人员方面最好一个学校最好固定两名,由服务中心指派。因为据资料反映,当学校中的心理辅导员人数与学生的比例是1比1000时,能够大大减少学生的违纪问题和学习障碍。开展咨询服务时要坚持保密、接纳、平等、真诚、不伤自尊,不泄隐私等基本原则。

4.4.3提供心理健康教案或读本目前,国家课程计划中并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列入学科,也没有明确安排课时,更没有相关的教材,要让校园心理健康教育长期化、规范化,首先要保证有适用的教材。所以,“快乐心理咨询中心”应在教育、宣传、文化及心理专业机构的指导下,选用或编写一套适合我市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同时,教育部门应合理设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学校日常课程安排,同其他课程一样一并纳入学生考试内容。

4.4.4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定期开设适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青少学生“心理”、“生理”专题的咨询讲座,是卫生部门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途径,“快乐心理咨询中心”要针对学生不同成长阶段出现的各类心理、生理问题,安排心理学专家进行心理咨询讲座。如为中考、高考考生举办心理咨询专题讲座,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

4.4.5开展心理素质训练和活动除了正规的教学安排和定期的咨询外,“快乐心理咨询中心”要在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配合下,开展心理健康参与式活动,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早期干预和治疗,重点对不良心理倾向较严重的学生制定出专项训练和辅导方案,有计划地实施。如,设计有关学校适应、自我困扰、人际关系失调等系列情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发现、体验和探究某些心理状态,以此来主动改变态度和认知观念,从而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4.4.6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网站目前我国上网总人数为2.1亿,其中未成年人占总数的19.1%[9],但是适合未成年人教育和阅读的网上信息资源十分短缺。我们认为,建立一个符合青少年学生兴趣取向的心理健康网站,把他们从不良网站中解救出来,是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一条可选之路。网站建立由”快乐心理咨询中心”承担并提供技术内容的更新,卫生、教育、文化、宣传等部门负责监管。日常维护交由学生负责,进一步争取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提高网站的校园化和亲切程度,提升知晓率和覆盖面。

4.4.7开展家长联谊活动以家长优良的品格、行为影响孩子,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10]。”快乐心理咨询中心”每两个月组织家长开展一次联谊活动,也可利用学校的家长会时间,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在活动中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异环境,同时,对存在有明显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家长建立随访制,携手制定学生的心理服务方案,多方面实施干预指导。

4.4.8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快乐心理咨询中心”要负责对开展的心理健康工作进行评价,尊重个性和群体差异,适时调查服务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式,选择出最有效的干预途径。评价结果要及时与校方和教育部门沟通,形成“校园心理健康”的互动和互助,共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5结论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的、广泛的、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除了传统的加强家庭、学校及社会三方面的工作外,卫生部门作为心理健康、咨询保健服务的主要阵地,对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医校共育”新型校园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是解决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型手段。“少年智则国家智,少年强则国家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切实开展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帮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让他们在获得更多知识的同时,能够拥有坚强、自信、健康的心态,从容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接受社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叶苑.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D].2002.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张明.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5]席美云.青海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97-98.

[6]崔明,方文轩.中学生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7(1):28-29.

[7]马佳,孙晓勉,何珊如,等.深圳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干预模式探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6,17(3):151.

[8]俞国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