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0:04

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篇1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企业可申报认定:

1.有1年以上的运营期,从事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性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业务,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知识产权明晰,经营状况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软件开发企业除外)。

2.企业经营者重视科技创新,熟悉本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企业内部有完善的科技管理和激励制度,并得到贯彻实施。

3.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员工队伍素质良好,技术依托单位相对稳定,其中科技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达15%以上;科技投入到位,每年用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3%以上(以统计报表为准)。

4.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或专利产品、市级以上新产品总量达2个以上,其销售收入和企业技术性收入(包括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工程设计承包、技术出口、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及中试产品销售等技术贸易收入)的总和占企业年销售收入的比例达50%以上,产品(技术)销售利税率10%以上。

5.在研究、开发、生产过程中,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措施到位,设备良好,“三废”排放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6.有规范健全的生产、技术、质量、财务管理制度,并做到遵纪守法、照章纳税。

二、认定对象

依法在本市登记注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有与其业务规模相适应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施的工业(含软件开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认定属“4+X”重点培育产业的企业。

已被认定为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不再进行重复认定。

三、认定程序

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审查认定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委员会负责,实行常年受理、集中审定的办法。

1.企业申报。申请认定的企业,如实填写《*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申请书》,并提供下列材料:

(1)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企业章程或相关管理制度;

(3)企业科技人员名单及学历或资格证书复印件;

(4)企业上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5)企业年度科技开发经费使用情况汇总表;

(6)环保证明、统计证明和其它相关证明材料。

上述材料:申请表一式12份,其它相关附件资料一式2份,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委员会办公室(市科技局)。

2.初审。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委员会办公室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结合现场实地考察情况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委员会审核。

3.审核认定。经初审合格的企业,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委员会讨论审核,条件符合的予以认定。

4.公示审批。经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委员会审核认定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科技信息网()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报市政府审批发文公布,颁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证书》和授牌。公示有异议的,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复查后,确定是否报批公布。

四、监督管理

1.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年报制度。在每年1月底之前,企业将上年度生产、经营情况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委员会办公室。

2.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动态管理。经认定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每3年考核1次,对其中不合格的企业予以警告,限期整改,限期内仍未整改合格的,取消资格,停止享受相应的优惠待遇。在考核期内,经认定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如发生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将取消其资格,并停止其相应的优惠待遇。

3.申报企业在申请认定过程中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其它欺诈手段骗取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的,由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委员会发文取消其资格,并在3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

4.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变更经营范围、合并、分立、转业、迁移或歇业的,须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五、优惠政策

1.科技项目优先立项或优先向上推荐争取立项。已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的市科技计划项目、技改贴息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并优先推荐其申报国家、省相关科技项目争取立项。

2.科技资金扶持从优安排。已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补助(奖励)资金和技改贴息资金的支持上,通过加分或提高贴息补助比例等形式,从优安排。

3.申报上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等优先推荐。经认定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申报、推荐上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基础,享有优先推荐权。

4.给予一次性经费补助。新认定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科技项目资金补助。

5.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办的独立科研开发机构,享受国家和省对科研机构的有关优惠政策。

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篇2

摘要因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和永续经营的需要以及便于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我国有必要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客观实践出发,阐述了建立健全该项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初步提出了该项制度应有的相关基本原则与基本法律制度框架。关键词中小企业股东财产备案制度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研究(1)首先需明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概念,即什么样的企业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我国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全国各地基本上是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2000)》为基础,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新技术的范围、研发资金的投入比例、研发人员或科研人员比例、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所占比例,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条件和认定办法。本文认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宜宽不宜窄,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因为“高科技”是一个动态的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各不相同,判断某项技术,必须联系各国的科技能力和经济基础。例如:核能技术在我国是属于高新技术,但在一些欧洲国家则是一般技术。因此本文尝试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为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之内,具有“两高五新”特点的中小企业。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界定,本文以为可以参考《证券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章程指引》里面的相关规定,只要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持股比例在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就应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股东。主要股东的财产就是指除了股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所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以外所拥有的全部财产以及财产性权利。关于“备案制度”我国有两种理解:(1)将相关资料报备相关机关就可以算完成一次备案;(2)把相关事项写在特别备的表册上以备查考。“备案”的第二种理解其实等同于“登记”,在我国,并不严格区分“登记”与“备案”。但无论是“登记”或“备案”,当事人必须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表示负责,若不然,“备案制度”就失去了相应的意义。综合以上所言,本文尝试将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定义为持有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之内,具有“两高五新”特点的中小企业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东,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范围,将其财产向有关政府部门予以备案并对其真实性表示负责,而经有关政府部门审查并记载于相关规范性文件上的一种制度。我国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实践中并未建立健全该项制度,但该项制度建立健全之必要性确有需要加以研讨。1.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股东大多是自然人股东,法人股也多是自然人委托持股,国有股、外资股相对较少,而自然人股东相互之间又多有熟人、家族式关系。这就造成股权关系混乱,持股情况不明显,一旦出现经营不善,投资者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同时国家在这方面并无明确的法律法规规章加以约束,相关政府部门监管不力、相互委过,使得资本市场很多专业投资者并不愿意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如果能够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厘清主要股东之间错综复杂的财产关系纠葛,确认他们并无重大权属纠纷,就能够鼓励和激励专业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此外,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有利于企业对所属资产的产权明晰,进行股份制改造,而这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的必要条件之一。2.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有利于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企业信用等级是企业能否顺利获得融资的一项重要指标,科技型中小企业概莫能外。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能厘清主要股东之间错综复杂的财产关系纠葛,提升企业的财产透明度,进而提升企业的经营品质、完善公司的资产结构,看高公司的发展前景等,这恰恰就是企业信用评级所关注的重点。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也有利于提升主要股东的个人信用评级,盖因财产状况是个人信用的两大基石之一,“有恒产者方才有恒心”。主要股东的个人信用评级高了,也有利于其所在企业的融资。 3.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能促进公司的“人合”性。我国公司形式分为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采取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本来就兼有“人合”性的特点,股东之间默契程度较高,若主要股东相互之间能对彼此的财产状况有一个规范了解,则企业的“人合”性会进一步加强。对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情况稍微有所区别,股份有限公司是典型的“资合”公司,“人合”性较差。但是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不大,多是为上市融资改制而来,尽管股权比较分散,但主要股东对公司的影响力、控制力仍远远强于大型上市公司,主要股东之间的“人合”性依然较高。这一点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认,例如:在改制上市过程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要签定《一致行动人协议》,确保公司经营的稳定性。4.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能维护企业独立法人人格。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能有效区分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关联方资产,维护企业资产的独立性,防止大股东淘空公司,保护中小股东、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例如:在日本法人人格否认法理理论中,公司表面虽有多个股东,但是实际上完全由一个股东控制,公司已经变成一个空壳,这种情形称之为公司“形骸化”。判断公司“形骸化”的主要手段就是看公司的财产与控制股东的财产能否做出有效的甄别。5.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能保护国有资产不受流失。国有股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广泛存在是由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一方面,在国企改革过程中,通过股份制改造、改革、改组、改制,在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中有国有股的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国家采用直接出资、部分入股的方式来引导、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能明确界定国有资产的范围,能为国有资产评估、拍卖、协议转让提供详细的资产清单,防止不法之徒蓄意隐匿、转移、变现国有资产,保护国有资产不受流失。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实践中有构建这一制度的规范性和社会性基础,即具有现实可行性。1.法理上的可行性。在传统法学理论中,财产是一种权利,个人拥有完全的处分权,任何人不得加以干涉、限制。公司法人是独立财产责任,即股东以认缴的出资额或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除极端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以外,股东不承担任何额外的法律责任,也不能够对股东的财产施加任何的限制性措施。但是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以及法学理论的与时俱进,现代人的法律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由“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变化,同时政府也由“守夜人”的角色向积极管理者进行转变。与之相伴随的就是财产在人们的观念中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权利而是权利与责任的共同体,对人们的财产及其财产性权利在一定条件下施加合理的限制也成为一种正常的手段。例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中国证监督会制定的创业板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准则是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不论准则是否有明确规定,凡是对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均应当予以披露。如果股东的财产状况对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自然也应当予以披露。2.立法技术上的可行性。我国的立法技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的进步。有关审查、备案、登记制度性的规定屡见不鲜,相关政府部门也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为相关的立法工作提供确实可行的立法建议。同时在立法实践中对审查、备案、登记制度的区分也越来越细致,用语亦越来越规范。3.制度机构上的可行性。我国长期以来有房地产登记、不动产物权登记、商品房预售登记、公司的设立、变更、解散登记备案等各项制度作为参考,可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可以借鉴的法律制度性资源为数不少。此外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科学技术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都可以承担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财产备案的重任,并有充足的行政资源来确保备案的安全性、可靠性、真实性。4.股东义务上的可行性。在我国修订后的《公司法》颁布实施后,《公司法》第20条实际上确立了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开端,是公司法人格否认理论在公司法中的一般规定。理论中股东的义务一般包括:(1)遵守公司章程;(2)向公司缴纳股款;(3)不得抽回出资;(4)对公司所负债务承担责任;(5)填补出资。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亦负有上述义务,但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所致,其主要股东对其义务的违反率要比其他类型的企业高,在此种情形之下,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成为加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财产的法律约束,确保其忠实履行股东义务的一剂良方。5.投资心理上的可行性。所谓投资心理是投资活动中组织与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现资理论强调投资行为的综合性,注重从各方面提高对商业投资的心理研究。有经验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既会关注促进投资的各项优惠措施,又不忘了解对其投资权益的保障性措施。正如前文所述,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之所以融资难,原因并非缺乏各项促进融资的政策措施,而是由于受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所限,风险较高,而对投资者投资权益的保障性措施不健全则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心理疑虑。另一方面,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也非常乐意通过财产备案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实力,以吸引更多投资者的目光。在论证了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之后,本文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的基本构想。构想可分为该项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法律制度框架。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该原则是指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规范来进行,既不能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又不能对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进行过分的要求,“法律不能强人所难”。(2)效率原则。该项原则最易理解,就是指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的备案机关要有效率,在不影响备案机关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尽快完成对主要股东财产的备案,也节省备案股东的时间、费用。(3)形式完备原则。是指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文件一定要符合相关统一的范式,要方便利害关系人的查阅、摘抄、复制。(4)“两便原则”即便于融资与便于维权的原则。“制度的生命在于应用”,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融资与维权,因此此项原则不可或缺。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基本制度框架简述如下:(1)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机关应是我国政府的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若科技型中小企业需上市融资,则其上市所属的证券交易所也可是备案机构。(2)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制度应是强制性的,即不管当事人的意愿如何,一旦进入备案机关的备案范围,就应该主动进行备案。(3)备案机关需要对备案人的备案材料进行审查,审查应根据备案材料的内容采取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方式。(4)主要股东的财产备案材料应是书面材料,为了备案人的方便,可以允许备案人以邮寄、传真、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备案,但时机合适时,备案人必须补交一份规范、正式的书面备案材料。(5)财产的备案范围应该是主要股东的所有财产,至于备案的期间,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股东的财产总额发生10%以上变化时就应随时备案。(6)备案材料应由备案机关妥善保管,在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披露,允许查阅、复制、摘抄。(7)备案人需对其备案材料的真实性表示负责。如果备案人的备案材料有误,则应视情形给予必要的行政处罚、刑事制裁。参考文献: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舒国滢.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叶林.证券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赵旭东主编.公司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涂成洲.创业板上市实战.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朗咸平著.易宪容等译校.公司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篇3

一、工作目标

从20**年开始到2010年,计划引进和培育各类科技型企业100家,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

二、产业定位

(一)技术政策定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知识产权明晰,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性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单纯的商业经营性企业除外。

(二)技术产业定位。根据县域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三、认定条件

(一)法人资格认定:必须依法在本县登记注册,产权明晰,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符合环保要求的经济实体。

(二)投资规模认定:设备投资首期规模在30万元以上,且占总投资的30%以上,有规范健全的生产、技术、质量、财务管理制度。

(三)科技含量认定:企业所投项目属已产业化的必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属科研项目的必须有经相关科研机构或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立项、鉴定的相关文件和证明;通过转让获得的专利技术和高新技术项目必须有合法授让证明。

(四)科技人才认定:企业经营者熟悉本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并重视科技创新,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达到20%以上,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3%以上。

四、认定程序

(一)成立XX县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工程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县科技局、财政局、经贸委、信用联社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局),负责制定实施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工程的政策措施,对各乡镇(含开发区,下同)和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和考核。

(二)县科技型企业的认定实行企业自主申报,常年受理、分批认定的办法。

(三)要求认定的企业应向所在乡镇或主管部门提出认定申请,乡镇或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报县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办公室根据具体项目聘请有关专家和科技咨询机构建立科技项目评估小组,主要依据《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内容》对项目的技术先进性、投资规模、市场前景等进行评估,主要评估办法是对项目审查并提供鉴别、评估报告等基础材料。

(五)领导小组按照评估小组的评估结果,进行审定。

五、优惠政策

(一)设立XX县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型企业购置设备和购买技术的补助,以及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工作的考核奖励。

(二)对已认定的科技型企业,其当年新购置的设备投资,凭设备购置合同、购货发票、付款凭证、入库单等合法有效凭证,经核准后给予一次性1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

(三)对已认定的科技型企业,其购买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或其他高新技术并已形成生产能力的,凭技术贸易合同、付款凭证等合法有效凭证,经核准后给予一次性3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

(四)对新认定的科技型企业,企业当年入库企业所得税超过上年入库企业所得税的县得部分,前两年财政给予全额奖励,后三年给予50%奖励;对新引进的科技型企业,其当年产生的企业所得税县得部分,前两年财政给予全额奖励,后两年给予50%奖励。

(五)对已认定的科技型企业申报科技项目,优先给予立项或推荐申报上级科技项目,并对照有关条件由县科技三项经费予以支持。

(六)经认定的科技型企业,优先向金融部门推荐获得贷款支持,并给予适当的贷款贴息补助。

(七)在经认定的科技型企业中,以科研成果、专利、专有技术入股,成果价值折价占注册资本比例经省科技厅审核和资产评估机构认定,其所占比例最高可达70%。

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篇4

梳理国外技术创新驱动研究,归纳起来主要经历如下过程:

(1)技术发展驱动。技术发展驱动技术创新最早是由Schumpeter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Schumpeter认为,技术创新或多或少是一种线性过程,从来自应用研究的科学发现到技术发展和企业中的生产行为,并最终导致新产品进入市场都是逐步向前推进的。Schumpeter还指出,新技术的发明和出现驱动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更多的研究与开发就等于更多的创新。

(2)市场需求驱动。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Schmookler首先提出“需求拉动模型”,该模型强调市场需求的拉动是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yers和marquls教授在1969年所做的一项重要的实证工作支持Schmook-ler的观点,两位教授对5个产业的567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其中3/4的技术创新是由市场需求为出发点,1/4的技术创新是以技术本身的发展为来源。最后myers和marquls得出结论,在技术创新中,市场需求是一个比技术发展更重要的驱动因素。

(3)技术和市场需求联合驱动。20世纪80年代后期mowery和Rosenberg认为,技术创新可以是由技术发展驱动的,也可以是广义需求驱动的,成功的技术创新往往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加拿大学者mumro和noori对加拿大900多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18%的技术创新靠技术驱动,26%技术创新靠市场需求驱动,56%的技术创新靠技术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

(4)政府政策驱动。ClaytonChristensen(1995)以计算机行业为例,认为一项新技术只有在合适的政策环境下才能生存和发展。XuliaGonzalez和Consuelopazo(2008)指出,企业技术创新离不开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财政支持。Romer(1990)认为最好的政策是对技术创新进行直接补贴。porter(1995)认为合理设置的环境政策能够刺激企业技术创新。mayer(2010)提出了美国州政府的科技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5)企业家精神驱动。Schumpeter认为,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量是企业家,而企业家精神最根本的特质就是推动创新。Drucker也认为企业家精神的一项特殊功能就是创新,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为技术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就是一种革新行为,这种行为为现有资源赋予了新的创造财富的能力。michaelJmartin、HowardHStephenson、Da-videGrote等学者也认为,企业家精神对技术创新驱动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从以上文献梳理可以看到: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经历了从单一因素到多元因素演化的过程;国外学者侧重于考察各独立的因素对技术创新的驱动关系,缺乏整合性研究;对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深层次因素需要继续探讨,尤其对企业技术创新内部驱动因素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国内一些学者基于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分析技术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代表人物有项保华、万君康、王开明、许小东等。更多学者基于技术创新驱动因素视角,对技术创新驱动进行综合性研究,将技术创新驱动分为企业内部驱动因素和企业外部驱动因素,内外部因素共同驱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但具体内外部驱动因素却呈现不同的研究结论。例如,陈晓阳认为,技术创新外部驱动因素包括:市场竞争、市场需求、国家政策;内部驱动因素包括:企业主体创新意识和企业主体创新能力;而孙冰认为,技术创新外部驱动因素包括: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技术推力和政府政策;内部驱动因素包括:企业利益、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企业激励机制和企业创新能力。现有文献中,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研究很少,而基于逼真质性数据的多案例研究更为缺乏。因此,本研究或可弥补已有研究成果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实践方面的缺口。

2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是对管理实践中涌现的现象和问题经剖析后进行理论构建的有效方法。本文研究的是“哪些关键因素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属于探索性研究。根据Yin、eisenhardt及其他研究者的建议,为了从重复归纳的过程中得出共性结论,本研究采用了多案例研究设计。多案例研究能对不同案例中得到的发现进行验证,确认共同特征,放弃特有的特征。另外,多案例研究比单案例研究更具信度和效度。

2.1案例选择

在界定研究问题后,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及要开发的理论进行案例选择。本文选择案例样本的标准为:(1)所选企业必须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符合国家200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条例中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2)考虑到案例的代表性,选取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和天津华苑科技园区2个国家首批创新科技园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3)选择企业经营超过5年,进入发展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eisenhardt(1989)、Yin(2009)认为,案例研究的目的是归纳理论,而不是计算频率,选择的案例不需要遵循抽样原则,只要案例本身具有足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即可。同时,结合Sanders(1982)建议进行多案例研究时最佳的案例数目为3~6个。最终,本文确定了4个研究案例,其中北京、天津各2个。

2.2案例概况

根据前面的案例选择标准,本文以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应企业的要求,本文在后续的分析过程中分别以a、B、C、D来代表各个企业。企业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2.3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相结合的数据收集方式。一手资料包括:先后对4家企业的总经理、副经理、总工、技术总监、研发人员、一般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访谈,并对每次的访谈进行录音、记录,形成研究所需的定性及定量素材。二手资料包括:企业内外部期刊、出版物、网络资源、公司网站、公司档案材料、领导讲话等。二手资料也是案例研究三角证明的重要来源。

2.4数据分析与编码

数据分析主要是通过定性分析方式进行,包括详细阅读参与式观察的笔记、访谈记录与手稿和文件资料,然后形成有关研究主题的记录性文字材料。扎根理论方法最早由Glaser和Strauss提出,是分析定性资料的一种常用研究范式。本文借鉴扎根理论所采用的编码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首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编码,对于一手资料,分别把6位高层受访者编码为:m1~m6,研发人员编码为:R1~R8,一般工作人员统一编码为G0,二手资料统一编码为SH。对同一来源内容相同的表述合并为1条条目。通过对一手和二手资料的一级编码,4家企业得到了296条一级条目库。然后,按照原生编码准则,以概念形式对资料逐句进行译码,把相近含义的词汇和语句进行归纳、提炼更具有概括性的概念形成初始范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初始范畴进行二次编码,其目的是挖掘范畴间的关系和逻辑次序,形成主范畴。最终形成4个主范畴是:企业家精神、研发能力、市场需求与竞争、政府政策与法规。编码结果如表2所示。

3研究发现

3.1企业家精神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影响

企业家精神是驱动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企业家精神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创新、进取心和风险承担。Drucker提出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创新。Schumpeter指出,创新体现在“采用一种新生产方法”、“开发一种新产品”、“开辟一个新市场”、“组建一种新的组织”等。如企业D面对电子产品行业的激烈竞争,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出流媒体、服务软件、专用磁盘等新产品,这些新产品的成功研发,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得了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头羊。进取心使得企业家不满足于企业已有的现状,渴求变革,积极去实现创新目标。企业C围绕建成国内一流的耐磨材料生产厂家的目标,不断开拓进取,改进技术,追求品质。在访谈中,负责人多次表达了立志做一流企业的雄心壮志,这种进取心使企业多次取得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企业a是中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制卡材料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做国际制卡业最优秀的材料供应商”是企业发展的宗旨。进取心激发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使企业对以前未被认识到的市场机会保持警觉性。1997年,全世界只有两家公司生产制卡产品,一家是英国的apollo公司,另一家是美国的Cilik公司,但这两家公司的产品价格都很高,企业a看到了市场机会。正如企业a负责人所说,“我们提出要在3~5年内模仿国外最先进的产品,在10~20年内让国外也来模仿我们的产品。尽管当时的想法,略显轻狂,但总的思路是对的,现在与信用卡相关的产品在国内的占有率大约是70%,国外也占了相当大的份额”。企业家精神还体现出能承担相关风险,RichardCantillion和FrankKnight两位经济学家,将企业家精神与风险或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企业家应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伴随环境的变化,技术创新过程中往往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如企业B所处的腐蚀检测行业技术升级快,产品更换周期短,企业实施技术创新不确定性大。负责人表示,整个行业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的技术一旦出现,原有技术就会贬值。尽管技术创新存在较大风险,一旦不创新,生产的产品将逐渐失去市场,长期下去企业将难以存活,为了生存和发展冒险也是必要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命题:命题1:企业家精神是技术创新的灵魂,并通过创新、进取心、风险承担来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企业家精神越强,就越能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3.2研发能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影响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由技术本身支撑起来的,其持续的技术创新依靠研发能力作为保障,而研发能力的根本在于拥有由一群技术研发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研发团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者。企业吸引和拥有大量优秀的技术研发人员,就等于掌握了技术创新的核心资源。技术研发人员的人力资本中的稀缺性资源。在本文研究的4个案例中,每个企业研发团队都拥有高层次、高水平的研发人员。企业a在新型制卡材料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方面有丰富积淀,拥有以年轻博士、硕士为骨干的技术研发中心,具备从产品设计、开发到产业化的完整能力。企业每年在研发上都下大力气投入,企业的很多技术和产品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且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企业C的研发人员均是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核心研发人员都具有博士学位,且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高水平的研发人员加上研发的高投入,企业的研发能力强,技术创新成果显著,拥有发明专利20多项。企业D的研发团队由多位硕士和博士组成,其中高级研发人员毕业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专业扎实,创新能力强,形成智力合力。研发团队成员的合力促进了技术知识交换和整合能力的提高,从而加速了新产品开发进程。傅家骥在综合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成功的创新是以人为核心的,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在技术创新中起着关键作用。Dewar和Dutton(1986)认为,在一个企业里,专业人员以及专职群体的人数不同会使知识的深度及广度产生变化。专家越多,知识基础就越广泛,而且大量的专家可以使新技术新思想更易于理解。企业B的研发人员主要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公司总经理就是技术出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是一位懂技术的管理者。由于技术升级快,需要掌握大量的新知识,企业一方面需要从国内高校招聘优秀的技术研发人员来充实研发团队,另一方面要在人事制度上把“激活”与“培训”结合起来,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企业每年需拿出一定经费举办各种学习活动鼓励研发人员积极参与,提升他们的研发能力,增强技术创新的速度。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命题:命题2:研发团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者,研发能力是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驱动的保障。研发能力越强,就越有助于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技术创新。

3.3市场需求与竞争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影响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是密切相关的。市场需求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原动力。企业a遵循“以客户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基石”的理念承诺:提供给顾客的产品100%符合相应标准及合同中约定的特殊要求,对顾客反馈的信息100%给予及时回复,不断开发更合乎客户需要的产品,不断改进和提高已有产品性能。企业B坚持以市场开拓为导向,专注于管道行业的技术装备市场,业务覆盖我国28个省市区,广泛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技术研发,现已成为腐蚀检测评价领域国内技术领先的专业企业。企业C为电力、煤炭、钢铁、机械等行业提供工业耐磨材料,企业注重用户需求,在新技术开发前,技术总监带领部分研发人员深入用户调研,倾听他们对产品技术要求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产品出口至意大利、德国、智利、乌克兰等多个国家。企业D紧跟市场需求,找准研发方向,研发了以iptV流媒体服务器和机顶盒嵌入式软件为核心技术的产品体系,形成互动电视媒体服务器、无线移动流媒体服务器等8个产品;企业还为海尔电视提供模卡电视业务中间件等。企业的客户群体遍及全国各地和欧美、非洲部分海外市场。4家案例企业实践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潜在的收益。市场竞争迫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企业a的总工谈到,企业如果不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长期下去必死无疑。市场竞争让科技型中小企业产生危机感、紧迫感,从而使压力变为动力。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开展合作创新。如企业B与天津大学、大庆油田设计研究院、中海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开展技术合作,企业D与清华大学网络多媒体实验室、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内外著名院校开展项目合作,与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接轨。Blundell(1999)发现,技术创新与市场的竞争程度呈正相关。企业C的总监在访谈中也表示科技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差异化,且要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地开展技术创新,企业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获得良好的行业声誉。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命题:命题3:市场需求意味着潜在的收益,驱使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形成压力,进一步驱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3.4政府的政策与法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影响

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多给予税收优惠和项目基金支持,这极大地调动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创新成果丰硕。企业a研发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和天津市政府基金支持,成功开发了水基层压油、数字印刷基片、层压型制卡带胶膜、纳米氧化铝等多种核心产品,多项产品获得部级新产品证书。企业B在2004年、2008年两次国家科技部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基金的支持下,完成了埋地管道腐蚀与防护地理信息系统(CpGiS)、埋地管道外防腐层检测数据处理软件(eSteCxp)、阴极保护静态数据记录仪(CipS-Logger)等产品的开发和技术升级。企业C获北京市科委科技发展基金公关项目资助,获得国内第一个“热喷涂粉芯丝材”发明专利、国内第一个“非晶电弧喷涂涂层”发明专利。企业D在2009年获得国家核高基项目的资助后,着力技术研发,产品技术创新活动大幅提升,不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而且凭借领先技术优势,还为后期开拓国外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audretsch和Link(2012)提出,技术创新在政府公共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对创新的极力推广下,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很有价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都是伴随在一定的社会法律环境中进行的,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提供保护作用,如知识产权保护法、技术合同法、专利法等。周寄中认为,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联动关系,知识产权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如企业D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获得多项软件著作权和专利证书:“流媒体服务器软件V1.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自适应网络带宽的多媒体传送系统”专利证书,“适应于带时移iptV直播服务器的专用磁盘读写系统”专利等,明确的法规使企业的专利具有合法性,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nord-haus研究发现,强的专利保护还会导致更多的研发投入。Barney认为拥有异质性的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专利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是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科技型中小企业比传统企业对专利有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法律法规的保护。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命题:命题4:政府的相关政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提供保护。政府政策支持越大,法规越完善,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就越高。

4结论

4.1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企业家精神、研发能力、市场需求与竞争、政府政策与法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为了更清晰地把握这4个关键因素对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在总结前文得出的4个命题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模型,简称eRGm模型,其中e、R、m、G分别代表企业家精神、研发能力、市场需求与竞争、政府政策与法规。企业家精神、研发能力是内驱变量(内部驱动因素),市场需求与竞争、政府政策与法规是外驱变量(外部驱动因素)。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倡导者、组织者;企业家精神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灵魂。企业家精神感召、激励研发团队实施技术创新,研发团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者;研发能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市场需求意味着技术创新带来的潜在收益,驱使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当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面临竞争时,科技型中小企业就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增强其竞争力。政府的相关政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支持,政府的相关法规保护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果,政府政策与法规进一步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4.2理论贡献

本文的理论贡献:(1)借鉴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提炼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模型——eRmG模型,该模型给出了企业家精神、研发能力、市场需求与竞争、政府政策与法规4个主范畴,同时还给出了每个主范畴的详细构成因子。(2)研发能力这一关键驱动因素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鲜有涉及。技术创新由研发团队实施,研发能力是技术创新的保障,是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3)依据本文表2的编码数据,可以得出模型中各驱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4个主范畴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为:企业家精神(85)﹥研发能力(76)﹥市场需求与竞争(70)﹥政府政策与法规(65),括号内数字为依据访谈语句统计的驱动因素对科技型中小技术创新的因果关系条目数。数字越大表示该因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越大。

4.3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篇5

关键词:辽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效率最高,试错成本最低,他们为新技术、新产品探路,为大企业的技术集成做铺垫,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所谓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创办的、以创新为发展动力的、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的中小规模的企业。

辽宁是传统的工业大省,回顾发展历程,科技创新始终贯穿于老工业基地建设、改革发展和振兴的各个历史阶段。经过多年的努力,辽宁已经进入了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积极鼓励下,辽宁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实现了较平稳快速发展。

1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1.1发展势头强劲

截至到2011年,辽宁省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共有332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93家;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9个,占全省37%;获得省级科技成果1895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5种,占全省41.7%;获得辽宁名牌产品368种,占全省63%;共认定辽宁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产品(技术)448项,在全省认定的1000项重点“专精特新”产品技术中,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75%以上。有许多产品和技术已成为冶金、石化、电力、信息和航空航天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和配套产品。

辽宁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政府采购项目,逐步扩大业务规模。此外,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对外招商,曾多次组团到美国、西欧、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招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韩国的对外经济合作势头强劲。

1.2技术创新基础较好

辽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逐渐增强,以高科技企业、科研单位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日益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非常重视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先后成立产学研技术联盟535家,积极开展产学研项目对接。目前,辽宁中小科技企业已与40所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1+100”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已实现产学研签约金额超亿元。“十一五”以来,辽宁省60%的技术创新、75%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完成。

“十一五”期间,辽宁省投入创新资金2.2亿元,获国家创新基金4.02亿元,培育了156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中新松机器人、聚龙股份等16家企业已上市。

1.3有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

近年来,辽宁省高度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研究和创新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05年,辽宁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认定暂行办法》;2008年,辽宁颁布实施了《辽宁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2013年出台了《辽宁省创业(风险)投资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辽宁省工业产业集群和高新区种子资金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财税支持、金融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和权益保护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规定,初步建立起辽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2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较为紧缺

辽宁省科技人员总量不少,但大多数在高校院所,企业人才资源短缺。近年来政府对科技人才创业、创新给予各方面扶持,但高水平、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大多积聚在城市里,一些远离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因为区位环境、福利待遇、个人发展空间等方面对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辽宁科技型中小企业除了缺少科技研发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外,几乎所有企业都不同程度缺少成熟的技术工人,在技术实现和传承方面缺少保证。此外,企业还存在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

2.2融资瓶颈依然存在

资金不足是制约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融资渠道狭窄,金融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现有金融体系只对中小企业开放了短期信贷业务,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供给严重不足。此外,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是一个需要开拓的新型市场,资金需求量大,经营风险高,缺乏抵押资产,又难以找到合适担保,难以得到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辽宁某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3月因企业转型需要融资200万元,负责人先后与6家银行、2家担保机构进行接触,因为抵押物不足等原因被拒,到第二年3月,才有另一家企业向其伸出援手,使企业起死回生,但已有超过4成员工流失。

2.3服务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有待强化

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反映,目前辽宁省科技创新创业政策的落实力度比较大,但是对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还缺少针对性的直接扶持政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还缺乏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服务;一些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对申报单位在专利拥有、R&D人员和投入的比重、科技产出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较难成功立项;税收减免的手续办理缺乏部门间协调的细化规则,程序有待精简。

2.4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辽宁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良好的自主创新基础,80%的企业自行组织新产品的开发,67%的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但从企业的研发投入来看,辽宁科技型中小企业整体研发投入水平不高,企业科技开发经费明显投入不足。具有自主创新和完全知识产权的项目并不多,多数企业是采用目前现有的、较成熟的技术,结合自身的某一项研究,便形成自己的“创新”。还有一些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意识不浓,“零专利”企业长期存在。

3促进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篇6

初创科技型企业筹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市场不成熟使初创科技型企业筹资困难。(1)初创科技型企业开发的产品科技含量高,投入研发的资金数额大,创办者的自有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其创建厂房、开发新产品等需要,也没有足够实物资产向商业银行抵押贷款。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没有开设适合初创科技型企业的贷款业务,现有的贷款业务大部分都投入了国有企业。(2)初创科技型企业不且备发行股票和债券筹资的条件。国外经验证明,创业板市场对解决初创科技型企业筹资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各种原因,国内还没有推出创业板市场。处于创业期的科技企业没有条件通过国外和香港的创业板市场筹资。(3)风险投资不足是初创科技型企业筹资困难的重要原因。(3)管国内有250家风险投资公司,由于受整个经济环境影响,尤其是国外一些大型企业破产,

风险投资公司纷纷紧缩银根,规避风险,不愿投资于初创科技型企业。另外,多数风险投资公司由政府创办,民间和企业创办的风险投资公司数量极少,造成风险投资主体缺位。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狭小,风险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拨款,只有很少的初创科技型企业能够申清到风险投资资金。

(2)信用缺失加剧了初创科技型企业筹资闲难。(l)社会信用危机和初创科技型企业自身信用不足使得投资者、商业银行和创业企业之间互相不信任,一方面初创科技型企业筹不到资金,另一方面个人和机构中的闲置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2)目前,我国的信用评估制度还不健全,不能为初创科技企业筹资提供信用担保、信用评估、信用调查、信用认证,现有的信用评估机构在运转中也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如政府管理初创科技型企业担保业务的能力欠缺,要么过分行政干预,要么管理过松,以致信用担保机制不能充分发挥资金配置的作用。我国的经济建设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前进,会计、审计、法律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还不成熟,—些会计、审计等资信评估机构可能为科技型企业向投资机构、银行等提供虚假信息,寻租现象严重。不健康的信用环境和不健全信用机制造成初创科技型企业筹资困难。

(3)技术评估机构不键全阻碍了初创科技型企业筹资。初创科技型企业具有市场前景不确定性、投资的高风险性等特点。在此特殊的情况下,无论是银行、风险投资公司、还是政府向初创科技型企业投资部面临巨大风险。由于缺乏为社会投资机构、个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技术评定、市场前景预测以及资格认定等中介机构,已有的中介机构服务形式不够灵活,服务种类单一,服务不达标准和可信度不高,社会投资者无法得到有关初创科技型企业的准确信息,导致具有良好前景和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也难以筹到所需的资金。

初创科技型企业筹资建议

(1)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针对初创科技型企业贷款业务。(1)初创科技型企业投资回报率高于—般企业,众多的初创科技型企业形成了银行贷款业务的潜在市场。大型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信用评估、技术评估等中介机构提供的初创科技型企业信息,开展向多家初创科技型企业贷款业务,一方面可以分散经营风险,另—方面可以增加营业收益。②针对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多趋向大型国有企业的事实,中小商业银行应把向初创科技型企业贷款作为自己的市场定位。中小商业银行具有大型银行不具备的优势: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在产权关系和经营方式上与初创科技型企业有很多相似之处,易于与初创科技型企业形成融洽的银企关系;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具有地域性,能较容易的获得初创科技型企业的各种信息,信息成本低于大型银行,更能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形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2)创业板市场和风险投资是解决初创科技型企业筹资问题的根本途径。(1)创业板市场是初创科技型企业筹资的重要场所。初创企业通过创业板市场筹资,这在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已有成功的先例可循。尽快推山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不仅可以为初创科技型企业筹集资金,还可以监督投资的使用情况。完善监督机制,监督在创业板市场筹资的初创科技型企业信息批露情况。发挥创业板市场对投资的指导。示范和催化作用。(2)欧美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风险投资推动了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加速了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开辟多渠道风险资本来源,建立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

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篇7

关键词:安徽省;中小科技型企业;合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6-10-02

一、引言

当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力军,超过65%的专利是由中小企业申请的。尤其是创业型、科技型中小企业一直是技术创新的主角,持续的技术创新给了它们旺盛的生命力。国际上许多知名大公司,譬如苹果、微软等国际大公司,最初也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的,依靠技术创新获得崛起的力量。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要发展科技、发展经济,就必须倚重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力量。但是中小科技型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实力较弱,创新活动往往难以为继,因此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创新是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必然选择。

二、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合作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合作创新可以分担风险,降低成本。科技创新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收益高的活动。然而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一般具有规模小、缺人才的特点,没有多少资金可用在技术创新上,企业创新一旦失败,就会大伤元气,甚至会破产关门,这就抑制了创新的开展。合作创新可以使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和共担风险,从而降低单个企业的创新成本及其所需承担的风险。

其次,合作创新可以共享资源、实现合作各方的优势互补。合作各方可发挥各自优势,从而提高技术开发速度。与自主创新相比,创新的成功率更高,同时技术成果的商品化速度也更快。

安徽省经济科技发展相对滞后,要想提高整体技术水平,重点在于中小科技型企业。安徽有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良好基础,世界第一台VCD(万燕)、我国第一台计算机都产生于安徽,不过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成长起来。近年来,安徽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大了扶持力度,但是同发达地区相比,安徽省中小科技型企业具有数量少、规模小、基础薄弱、生命周期短等特点。安徽省中小科技型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单打独斗显然不占优势,还应走合作创新之路。

三、中小科技型企业合作创新所需的支撑环境

(一)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是与基层广大群众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由基层群众创造,具有地域、民族或群体特征,并对社会群体施加广泛影响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的总称。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社会文化,社会文化深刻影响着企业合作创新的意愿。企业间合作创新需要的是一种容易接受新事物、敢于承担风险、包容、合作的社会文化。

(二)政策法规环境

政策法规环境是指企业面临的外部政策、法律、制度环境。适宜的产业政策、采购政策、基金扶持政策、人才机制以及完善的法律法规都有助于合作创新的开展。例如美国法律规定,联邦政府采购合同的20%必须给小企业。在政府的政策推动和法律制度保障下,合作创新才能顺利开展。

(三)充足的信息资源

合作创新的达成,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充足的信息资源可以降低合作创新的交易成本。一些学者认为可以通过网络搜寻获得合作创新伙伴。KatilaR(2002)提出,通过创新搜寻能够使企业获取更多的知识组合,也能够辅助企业处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宋晶(2014)认为,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知识搜寻、伙伴搜寻和惯例搜寻可以提高企业合作创新绩效。

(四)健全的社会服务机构

首先,社会服务机构会催生更多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只有中小科技型企业在数量上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聚集效应,才能使合作创新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当前安徽省中小科技型企业数量少,合作成功的概率低,只有中小科技型企业遍地开花,才能更有利于合作创新。

其次,社会服务机构为合作创新的开展提供便利,是合作创新的重要纽带。有的企业在寻找合作伙伴时很茫然,确定合作关系后还要在利益分享、风险分担方面投入大量精力,这些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对合作创新望而却步,社会服务机构可以为企业解决这些问题,使企业专注于技术开发。

(五)产业聚集

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约瑟夫・熊彼特认为产业集聚有助于创新,他认为,创新并不是企业的孤立行为,它需要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和竞争,需要企业集聚才得以实现。波特(1998)认为集群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为企业的创新和产品差异化提供了强大的激励。曹休宁(2009)认为,在集群中,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而且正是竞争关系,促进了创新活动在水平合作中展开。

总的来说,产业聚集对中小科技型企业合作创新有如下好处:(1)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机会主义风险。由于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对彼此的产品、组织结构、经营模式较为了解,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出现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2)降低搜寻成本。由于地理位置的邻近性,企业对合作伙伴的搜寻变得更为容易;(3)便于知识转移。产业聚集有利于知识在企业间的转移,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传播需要长时间的密切交流、潜移默化才能实现,处于同一集群中的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的临近性和文化的临近性,更有助于实现隐性知识的转移。

三、关于优化支撑环境、促进安徽省中小科技型企业合作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笔者认为,当前,安徽省应从以下几方面构建良好的合作创新环境:

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篇8

一、**市科技型企业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近些年来,**市十分重视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市科技型企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科技型企业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苗子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型企业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6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05家,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再加上省级农业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入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科技型企业和各县(市、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苗子企业),全市约有科技型企业800多家。2001~**年,全市科技型企业(样本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年增长幅度分别为13.13%、27.05%、23.79%,比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高出8.98、12.66、10.85个百分点。

(二)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近些年来,**市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壮大,已成为推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调查显示,99%都是民营科技企业,国有企业只有3家,占样本总数的1%;**~**年,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开发总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79%、3.93%、4.89%、4.96%,呈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年,**市技工贸总收入超10亿元的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中,有8家是民营企业。

(三)科技型企业经营者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经过多年的发展,**市科技型企业经营者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今,经营者大多年富力强,文化程度较高,技术创新意识普遍较强。据调查统计,经营者年龄大多在30岁~50岁之间,占总数的66.8%,30岁以下的占7.7%;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4.5%,其士占1.8%、硕士占11.3%、大学占23.2%。在样本企业中,96%的科技型企业在定期或不定期地制定研发计划,88%的科技型企业设有研发机构,即使是没有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也无一例外地准备独立组建或与高校院所、国外机构合作组建研发机构。

(四)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技术创新是科技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成功的创新依赖于持续的研究与开发(R&D)活动。目前,**市大部分科技型企业内设研发机构的比例已达到88%,比二年前有了进一步提高(**年初抽样调查结果是65%)。据调查,**市科技型企业获取技术的主要方式是靠引进技术人才(包括培训技术人才)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比例达64.3%。

二、**市科技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市科技型企业发展较快,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

自“九五”以来,**市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和优化。但是,**市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还是不够快,高技术产业比重明显偏低。**年,**市从事高技术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只有100家,从业人员数25677人,仅列全省第六位。目前,**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而电子通讯、生物医药、计算机、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的贡献率只有4.0%,比全省平均水平(8.4%)低4.4个百分点,不能与苏州(37.4%)、杭州(14.8%)、无锡(13.3%)、宁波(8.6%)等城市相比。

(二)产品技术含量较低

从总体看,**市科技型企业的研发能力相对偏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即使是电子、通信、仪器仪表等高技术企业,也大都在生产低端产品。由于关键技术和零配件主要靠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致使产品技术含量低,增加值率和附加值也较低。

**年,**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为23.87%,低于全省平均的24.74%,更低于江苏的25.73%、山东的28.5%;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加悬殊。从实现利税情况看,**市电子通信及计算机制造业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7.94元、医药为13.25元、仪器仪表及办公设备为13.63元。而纺织业为7.70元、化学纤维为6.15元、通用设备为13.81元、化学制品为11.39元、服装为9.10元。可见**市高技术产品的附加值并不比传统产品高多少。

(三)科技开发投入不足

从多方面的调查分析结果来看,**市有相当比例的科技型企业科技开发经费投入不足。对**年286家样本企业分析,除了44家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外,其它242家科技型企业中,科技开发总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3%的有54家,占22.3%。即便是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也有约10%的企业科技开发经费投入不足。据对全市高技术产业统计,**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企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产值的比重仅为1.70%,明显偏低。

(四)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多年来,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期的小型科技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尤为迫切。据对286家科技型样本企业调查问卷的统计,认为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资金短缺”的企业所占比例最高(占38.57%),认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最主要障碍是“创新费用过高”的企业所占比例也最高(占33.57%),也是资金方面的问题。

(五)技术人才缺乏

科技型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它对技术人才具有更强的依赖性。除了上述的“资金短缺”外,其次就是“缺乏技术人才”。在问卷调查中,认为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缺乏研发人才”的企业所占比例为24.28%,认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最主要障碍是“缺乏技术人才”的企业所占比例为29.29%,仅次于“资金短缺”,成为影响科技型企业发展第二大问题。

(六)优惠政策不到位、难落实

为了加快科技进步,各级政府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意见。但在实践过程中,一些优惠扶持政策往往不能兑现,企业颇有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由于浙江省实行的是“市县分灶”——市县各自独立与省财政结算的财政体制,**市与所辖各县没有对应的财政结算关系。所以,**市出台的科技政策对各县(市)只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在现实中各县(市)并不落实。而各县(市)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的科技优惠奖励政策,由于财政收入和支持力度大小的差异,其落实情况也差别较大,落实程度取决于财政科技支出额度的多少。事实上,各县(市)的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都未达到3%。

三、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的对策建议

要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打造科技**,提升**实力”为目标,紧紧围绕“自主创新,科学发展”这一科技工作主题,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以“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为努力方向,突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骨干企业和科技开发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的示范作用,引领更多企业走科技发展的道路,推进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积极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

1.实施科技型企业认定工作。制定“以技术创新为主旨,以新产品研制、开发、生产或以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主要业务”的科技型企业认定标准,实施科技型企业认定工作,同时,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发挥科技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推进产业高级化。

2.激励科技型示范企业加快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每年在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中评选“十大科技型明星企业”予以表彰,并由市政府给予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市政府也应给予奖励,从而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国际竞争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技术大企业、大集团。

3.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升级。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要以项目为载体,探索项目实施与企业科技实力提升挂钩的方法实施重点培育。对新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市政府应给予奖励;在年销售额500万-1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每年评选“十佳科技型优秀企业”予以表彰,由市政府给予奖励,从而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递升为更高层级的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科技型企业向高水平、高技术方向发展。

4.扶持科技型苗子企业茁壮成长。加大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及种子项目的支持,在入驻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科技型企业中每年评选“十佳科技型苗子企业”予以表彰,由市政府给予奖励。继续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利用专利、专有技术等科技成果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鼓励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创立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传统企业改造转化为科技型企业。

5.建立科技型企业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绩效、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取向的价值评价体系,对认定的科技型企业,进行定期考核评价,对不符合既定标准的企业应取消被认定的资格或降低其被认定的层级。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对不符合科学规范、科技项目配套资金不落实、科技项目执行不力、未达到考核目标的项目承担企业,中止科技项目的扶持,并取消下一年度申报项目的资格。

(二)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要进一步加大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力度,努力建成结构合理、体系开放、机制完善、功能强大,全省一流的区域创新体系。

1.大力推进孵化器建设。设立**市科技型企业种子资金,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财政专项经费,用于对入驻企业获得国家、省级科技项目经费配套以及市级项目的扶持,加快科技型苗子企业孵化。同时,要加强各孵化器间的资源共享与交流,加强与其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对接,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网络。

2.加强企业研发中心的培育。鼓励支持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建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独立或联合建立企业研究开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把技术研发机构办到省内外科技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市。择优扶持一批省级以上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和省级重点企业技术中心,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加强科技中介机构建设。继续鼓励和支持科技咨询、情报信息、专利服务机构等各类科技中介组织发展,促进知识与技术的迅速流动和有效增值。对以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主要业务的科技中介机构视同科技型企业予以确认,并享受与科技型企业同等的奖励扶持政策,每年评选“十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予以表彰,由市政府给予奖励。

4.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重点抓好科研仪器设备与实验基地、科技文献资源与科技信息网络、技术支撑服务与成果孵化设施条件的建设,并建立合适的共享使用制度,努力满足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创业活动对科技基础条件的需求,提高科技基础条件的配置效果与使用效率。

5.加强共性技术的攻关。要集中力量,以实施重点科技项目为抓手,攻克纺织、机电、医药等行业急需解决的、具有重大突破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并通过技术辐射,加快推广应用,带动整个行业升级换代,切实提升产业和区域竞争力,以增强其发展的后劲。

6.加强区域(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和支持块状经济的龙头企业单独组建或与其他企业联合组建区域技术创新服务中心,鼓励和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共建区域技术创新服务中心,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创办、领办区域技术创新服务中心,逐步形成覆盖全市块状经济的创新服务网络,推动块状经济和中小企业技术进步。

(三)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1.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切实落实财政科技支出增幅高于财政支出增幅的政策,以及市、县财政科技支出比重不低于5%、3%的规定。设立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用于对列入部级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资)金项目配套和市级技术创新项目的支持。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科学安排科技三项费用、技术改造、支农等专项资金,增加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促进传统产品更新换代的补助。

2.鼓励和引导科技型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要激励和引导企业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企业内部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引导企业用足用好“企业技术开发费按实扣除”和“符合规定条件允许加计税前扣除”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3.不断探索建立多种类型的风险投资机构与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人以股份制或有限合伙制形式组建风险投资公司或创业投资公司。落实风险投资有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拓宽撤资渠道。鼓励和引导风险投资公司更多地投向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的高新技术项目。

(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1.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企业采取委托培养、脱产学习、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科技人才。科技项目立项中应兼顾科技人才培养目标。科技型企业要严肃执行职工岗位培训制度,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普遍提高职工岗位技能。积极探索通过学术交流、技术交流、委托研究、挂职创业等方式培养人才的新途径,鼓励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2.大力引进科技人才。鼓励在外**籍科技人员以各种形式参与**的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创建和扩大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支持企业赴科技人才集中的大城市招聘高素质科技人才,鼓励企业采取柔性流动、项目合作等方式聘用省外、国外高级科技人才。建立国外留学人才信息系统与联系渠道,大力吸引留学人才创新创业。有计划地建设一批专家公寓或人才大厦,用于引进人才的安置。设立优秀人才专项资金,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有关补贴。

3.加强对科技人才的激励。完善科技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技成果评审、技术收益分配等方面把科技工作实绩放到突出地位,克服偏重学历、资历、行政职务等现象。制订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科技人员潜心研究,激励科技人员大胆探索,引导、鼓励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自然科学技术专业人员投身于科技创新。

(五)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1.积极推进政府科技管理制度改革。按照“规划统一,政策集成,工作协调,管理集中”的原则,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改变政策资源分散、政出多门的状况,形成政策统一、调控集中、分工协作的“大科技”体制。

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篇9

一、理清思路,营造民营科技企业新一轮发展的氛围

1、抓住政府机构改革、科技系统结构调整的时机,动员更多有科技专长的人员,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分流出来,面向市场,领办、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吸引高等院校毕业研究生、大中专生以及留学归国人员到这类企业工作或创办这类企业。鼓励离退休、辞职和社会科技人员投身民营企业的创业。

2、鼓励国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业在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允许中小型技术开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在核清资产的基础上,通过控股、租赁、拍卖或托管等多种形式,转为国有民营或民有民营的科技型企业。

3、引导中小企业增强研究开发、吸收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企业管理水平,使其逐步成为科技型企业。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创办各类为农村提供科技服务的民营科技型企业。

4、支持、引导科技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社会公益型研究和服务机构要发挥人才、技术和信息优势,大力兴办科技咨询、信息、培训和技术服务等民营科技第三产业。对广大科技人员兴办的科技信息机构,要加强管理和引导,使其健康发展。

5、根据科技经济现状,瞄准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动民营科技型企业开发和经营技术密集产品,发展高新技术,形成新兴产业群(带),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较好的县(市、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创办民营科技工业园。

6、鼓励民营科技企业之间、民营科技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之间,通过合资、合作、联营、相互参股、兼并及收购等方式形成规模优势,提高综合实力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

二、规范管理,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健康发展

7、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宏观指导,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并及时解决它们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级政府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科技、财政、工商、税务、劳动、人事、经贸委、银行等部门参加的民营科技型企业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局。各有关部门以及政法机关要以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为己任,密切配合,搞好配套服务,为其保驾护航。大力扶植技术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民营科技企业,对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各地要大张旗鼓地给予表彰和奖励。

8、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归口管理部门,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制定规划,落实政策,组织好年度民营科技型产业计划的实施。负责民营科技型企业的综合统计、项目申报、纠纷调解、人才交流、业务培训及在民营科技型企业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认真做好企业的认定、登记、统计、年检、人员培训、项目立项、成果鉴定、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等工作,协助办理人员出国(境)、技术进出口、贷款事项等。

9、适当放宽民营科技型企业的申办条件,允许新办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实行营业执照预备期。凡市内外人员在**市范围内新办个体、民营科技型企业,凭身份证即可办理有关手续,有关部门要做到随到随办,只收工本费。个体、民营科技型企业经营场地确有困难的,可以创办人的家庭住所为注册登记的经营场所。申办的民营科技型企业或符合条件申请转为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其他企业,首先应到当地科技局办理审批手续,领取《科技企业证》,然后到工商、税务等部门办理其他手续,方可纳入民营科技型企业的范畴,并享受有关扶持政策。对由个人集资、领有集体企业执照,实行个体、合伙、私营经营方式的,应据实重新登记认定。

10、具备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可按《公司法》将其改造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也可以实行股份合作制。今后新办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晰产权,健全制度。各地在确定产权时,应允许科技人员以专利技术或非专利技术成果作价入股。企业应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合同化管理。

三、落实政策,优化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环境

11、改革人事管理。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通过调转、辞职等多种形式到民营科技型企业工作的,原住房待遇可保持5年不变,工龄连续计算,保留其档案工资。国家计划内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研究生,自愿到民营科技型企业工作的,可由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所在院校联系,经双向选择和当地人事部门同意,报毕业生分配部门批准,可办理派遣手续,保留公职人员身份,工龄照算。留学归国人员来我市创办这类企业,其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项目,在资金安排上给予优先支持。具有大学以上文化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外地科技人员来我市创办民营科技型企业的,经归口管理部门认定,可优先调入落户,并就近对口安排子女入学入托,学费标准按城镇户口同等收取。在民营科技型企业工作的科技人员,可向归口管理部门申请评定专业技术职称。

12、广辟资金来源。各级金融部门对民营科技型企业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项目等贷款要给予大力扶持,对以土地、房产抵押贷款的民营科技型企业,有关部门应从简办理贷款抵押手续,按收费标准的50%收费。各级财政周转金要扶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市级科技三项经费每年划出相当部分用于实施市民营科技型产业发展计划,依照财政周转金管理有关办法实行全额有偿使用。

13、对现已投产的生产性民营科技企业和新办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税费征管,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府发[20*]20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学习浙江经验加快经济发展分解落实工作责任的通知》(*府发[20*]22号)等文件有关条款执行。民营科技型企业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新办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民营科技型企业所得税优惠,可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篇10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银行;硅谷银行;创业投资;商业银行

科技银行主要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在美国,科技银行又被称为风险银行。这是因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伴随高风险,同时科技银行主要为风险投资和它的投资对象———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较之一般的商业银行,科技银行具有下列较为明显的特点:(1)专业性。通常科技银行贷款的主要客户为当地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科研单位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为技术引进或者研发、新产品试验以及推广等与科技创新有关的活动提供服务。(2)政策性。因为科技银行具有特殊的地位和目的,它往往享有一定的政策特权,例如科技银行可以放宽贷款条件,创新利率收益方式等等。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科技银行可以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创新抵押担保模式。(3)商业性。尽管科技银行具有政策银行的相关特性,但其商业化经营模式使其更近似普通意义的商业银行,其仍然是把盈利目标摆在很高位置。科技银行一般有着和高风险相匹配的高收益经营模式,并且力图使这种收益稳定而可控。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这种兼具专业性、政策性以及商业性的科技银行,将成为破解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的密钥[1]。

一、科技银行是商业银行对其传统经营模式进行重大创新的结果

美国高科技发展水平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要部分归功于其独有的融资体系。1993年,就在硅谷高科技产业兴起之际,当时在硅谷开设的商业银行有350家之多,其中就有美洲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等银行的分支机构。但这些大商业银行主要服务对象多为大企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则无暇顾及。因此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得不依赖风险投资获得融资。而风险投资的核心业务主要为投资而非金融,因此其作用有很大的局限,通常表现为创业企业贷款融资困难,也表现为风险投资机构本身再融资面临困难,特别是那种以公司制注册的风险投资机构。硅谷银行当时的决策者正是认识到风险投资的局限,同时又洞悉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融资市场的空白,因此决定要有别于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把目标客户定为那些新创同时发展速度较快,但被其它商业银行认为风险太大而不愿贷款的中小企业。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创新,硅谷银行终于成功创建以支持创业创新为业务主体的新型金融产品———科技金融,并创立全球首家商业化运作的科技银行。因此,硅谷银行创立的科技银行经营模式是对其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一次重大创新,具有以下特点:1.一举冲破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之间的限制。对于债权投资,科技银行主要通过客户的企业基金提取部分资金。虽然创业企业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债券或者股票的销售,但科技银行会从客户的企业基金中提取部分资金作为未来的创业资本,从而减少募集资金金额及募集所需费用。而后科技银行将资金以借贷的形式重新投入创业企业。如果采用股权投资,科技银行与创业企业签订相关协议,收取股权或认股权证,以便在退出中获利。美国的科技银行在投资中通常混合使用两种方法:一方面将资金借给创业企业,获得高于市场借贷的利率,另一方面与创业企业达成协议,得到企业部分股权或认股权证,从而提高收益,同时减少风险。2.进一步模糊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之间的界限。直接投资是指科技银行将资金直接投资到创业企业,途中不经过风险投资基金;在产生回报以后,由创业企业直接交给科技银行。间接投资是指科技银行将资金投入风险投资基金,由风险投资基金进行投资,同时由风险投资基金回报给科技银行,创业企业不会和科技银行有投资方面的联系(不包括科技银行对投资的创业企业开展投资以外的银行业务)。和风险投资基金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始终是科技银行最重要的策略之一。科技银行同时为风险投资基金所投资的企业和风险投资基金提供直接的金融服务,通常它会将营业网点设在风险投资基金附近[2]。

二、科技银行经营模式的特征

从运营特征以及服务领域来看,科技银行不同于普通的商业银行:一是贷款对象不同;二是贷款原则不同,商业银行主要按照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这几个原则发放贷款,而一般科技银行通过风险投资构建自身的风险管理架构。科技银行又与风险投资不同。风险投资通常以股权方式投资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企业的经营以及管理,并通过企业上市等途径退出。科技银行主要通过债权的方式参与企业经营,从企业利用风险投资再融资和第三方机构的投资获得偿还。在监管方面,科技银行需要接受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需要满足《巴塞尔协议Ⅱ》中关于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而监管机构对风险投资的监管相对不多。总的来说,科技银行的经营模式具有以下特征。1.主要为创业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银行通常给予的金融支持方式主要包括贷款融资或者直接投资。对于贷款融资,科技银行明确将其市场定位为对处于创业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其一般只考虑对处于成长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融资,一旦企业发展到成熟期,科技银行就决定退出。科技银行通常是在风险投资进入之后才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当风险投资完成首轮或第二轮投资后科技银行开始跟进,对那些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旦获得风险投资以及第三方机构的股权再融资,就意味着科技银行的贷款能够得到偿还。科技银行贷款利率通常比市场利率要高出2%~3%,有的甚至高出5%。对于直接投资,科技银行进行直接投资涉及两种方式:第一种为直接参与方式,通过参与风险投资参与投资的创业企业,成为企业参股股东或合伙人,但其持股比例一般低于风险投资持有比例;第二种为间接参与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基金中的基金,科技银行将资金投入风险投资基金,再由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于企业。2.具有较为独特的风险管理制度。因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研发过程中的创新有着不确定性,在研发产品还未成功商业化之前,商业银行通常难以评估企业科技成果的相关价值以及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银企间这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始终是困扰高科技企业融资的症结所在。在这方面,科技银行通常有其独特的风险管理方法:(1)通过风险投资对企业进行持续风险监控。通常科技银行只向已经获得风险投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科技银行利用风险投资筛选客户,从而避免了授信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另外,由于风险投资通常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科技银行间接地利用风险投资对贷款进行例行管理,从而有效地减少了风险。(2)仅参与熟悉的相关领域。科技银行的绝大部分员工都有高科技领域的背景或工作经验,同时在该行业拥有广泛的人脉,这使得科技银行专业化优势更加突出。(3)重点关注贷款企业当前的现金流。处于初创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常盈利不多甚至亏损,同时缺少可以抵押的物品。科技银行通常不太关注企业的盈利水平,但十分关注企业当前的现金流状况。其通常要求贷款企业以及投资的风险投资基金必须在科技银行开户,以加强对风险投资和中小企业现金流的监控。同时其会要求企业在银行账户中必须留有规定数量的现金,以防范风险。(4)签订债务第一受偿顺序条款。通常科技银行要求企业在贷款合同中需要签订债务第一受偿顺序条款。这样即使企业破产清算也可以将信贷损失减少到最低,从而最大程度地维护科技银行的自身利益[3]。

三、科技银行是破解当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密钥

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需求存在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出生到成熟,每个发展阶段都存在不同特点的资金需求,尤其是进入创业后期和成长期的企业,其资金需求快速增长,资金压力空前加大,创业者们需要大量的外源性资金支持。虽然有风险投资基金可以进入,但是有些企业的创业者们却担心外来投资使自身股权稀释,从而失去企业控制权。由于这种顾虑,有些创业者不愿意过多的权益资本介入,他们更希望引入商业银行提供的信贷资金。但在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很多企业的研发成果还处于刚投放市场阶段,企业当前的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及资产都很小,难以达到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科技型中小企业这种高增长、高盈利以及高风险特点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准则之间有着结构性矛盾,这种矛盾造成债权性资金不能大量进入处在这一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由于技术发展迅猛,产品更新换代快,资金的缺乏使一些处于创业后期或者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着成长瓶颈问题。科技银行的经营模式与目前在各地高新技术开发区内设立的那些科技支行不同,科技银行是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机制创新的,具有专业化业务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它利用创新金融工具和国家的政策支持,通过债权与股权相结合的运行模式等机制创新,创立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相应资产结构,形成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和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原则的新管理制度。我国科技银行选择经营模式不能走政策性银行的老路,应该以市场机制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我国科技银行也不能局限于现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和业务模式,要进行制度创新:(1)应该以民间投资为主,结合市场主体进行股权设计,当地政府投入要以引导为主。(2)要进行机制创新,对成长期阶段的企业进行贷款时允许部分实行债转股,从而使科技银行在承担风险的同时可以分享企业快速成长产生的价值增长。政府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给予科技银行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或者风险补偿,引导科技银行开展一些高风险项目。(3)要进行制度设计,在经营体制、业务内容、担保方式以及盈利模式的设计上都应该保证专业性、盈利性以及风险可控性,包括聘请行业科技专家和经济专家为企业把握方向、与风险投资和担保机构进行紧密合作等。(4)应该主要集中在高科技园区内进行运作,这样科技银行能充分了解当地高科技园区内的企业,减少信息不对称。(5)建立一支既懂科技又懂银行业务的专业化科技金融人才队伍。目前科技银行相关经营理念已经得到我国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投资机构的认同[4]。

四、我国推行科技银行经营模式的主要障碍

针对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困境,许多专家希望成立科技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支持。然而,目前我国推行科技银行经营模式还面临许多障碍。1.我国的风险投资还欠发达。科技银行实际上是建立在风险投资高度发达这一基础上,依托风险投资形成独特的风险管理体系。科技银行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社区银行转变而来的。科技银行最初的贷款对象是已经完成首轮或第二轮风险投资融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就是说,拥有风险投资基金是获得科技银行贷款的条件之一。除了传统信贷业务以外,科技银行还投资其他项目。可见,与风险投资相伴相生恰恰是科技银行的一大特色。科技银行可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基金对项目的判断能力以及投资能力。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较好,还可与贷款企业商讨债转股,甚至有可能获取超额回报①。而我国风险投资还欠发达,在目前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很难解决,科技银行已经承担的高风险难以得到充分的风险补偿,导致科技银行持续经营的能力难以得到保障。2.我国诚信机制存在缺失。我国诚信机制存在缺失,成为科技银行经营模式在中国复制的最主要障碍。在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尽管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往往抱怨商业银行程序多、贷款审批慢、抵押条件高、时间长,往往贷款通过批准却错过了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的良机;而商业银行却觉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存在财务状况不清晰、贷款额度难掌握、担保措施难落实等难题。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再加上科技创新成功率普遍不高,因此对其贷款时面临风险大、成本高以及利差小三大主要障碍。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抵押担保的情况下,企业诚信机制的缺失极为引人关注。企业诚信机制的缺失也是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产生经营危机时,商业银行往往对其惜贷的主要原因[5]。3.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还未实施。全能银行制,尤其是银行控股公司能够提供非常全面的金融服务。实行全能银行制是确保科技银行业务得到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混业经营使得科技银行能够利用好项目的超额利润弥补差项目的损失,从而实现总体的平衡和盈利,达到既发展自身业务,又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目的。如果仅提供贷款而不进行投资,科技银行就难以保证盈利和持续经营。我国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系使得科技银行无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资金需求提供合适的融资渠道,其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密切联系无法建立。要使科技银行能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就应借鉴国外经验实行混业经营。

五、大力推进科技银行经营模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支持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国家战略。我国应该借鉴美国科技银行的发展经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服务。目前我国各地的高新技术园区普遍成立了科技支行。科技支行普遍引入贷款风险定价机制,按照企业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项目管理成本以及贷款目标收益等条件,同时考虑当地市场利率水平等相关因素自行决定贷款利率,对不同企业实行差别利率。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经营体制很难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大力推行科技银行经营模式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1.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我国科技银行经营模式可以说是建立在风险投资不发达这一基础上的,因此很难完全照搬美国科技银行发展经验。必须通过现有的商业银行模式,实行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科技金融业务新模式,使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依靠自主知识产权获取银行贷款。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重要无形资产之一的知识产权,如果能够用于质押贷款,或利用自有知识产权质押或者业主信用当作反担保,能在相当程度上解决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相关产品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企业知识产权作为贷款的核心质押物,而且担保方式需要灵活处理;二是政府提供专项贴息,以便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三是科技贷款期限与额度设计要最大程度地符合企业融资需要;四是能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以及全方位的金融组合产品。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部门协调、政策扶持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整合政府、银行、第三方机构等服务资源,尽力为科技银行的业务开展和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科技银行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提供一定比例的贴息支持。未来科技银行应该坚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定位,创新科技金融产品,进一步完善服务手段,通过发展科技贷款业务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今后,我国政府要建立科技融资金融体系、引入贴息机制,同时启动科技融资培训工程,与相关机构展开合作[6]。2.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由于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不得不承担比大企业高得多的资金成本。信用担保体系能够解决科技银行对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问题。第三方担保机构利用专业化经营信息资源以及开发专门技术,可降低信息搜集以及处理成本,减少信用风险,从而使科技银行可对以前回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我国应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给予更大的资金支持。此外,我国目前企业征信系统存在统计信息较窄的问题,征信系统对企业的评价结果很难得到银行的认同,因此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时通常并不采用征信系统的评价信息,而是单独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估。这既降低了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又提高了银行和企业的额外成本。因此,加快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对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也有很重要的意义[7]。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先天的缺陷在一段时期内难以克服,本文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加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与征信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二是推动信用信息的共建共享。统一信息标准,同时加强信息管理,保证社会信用信息的准确性。三是努力规范征信市场。通过政府推动,使征信机构由政府主导转为半官方半民间机构,同时逐步允许外资征信机构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最终使国内征信市场实现规范的市场化运作。3.我国科技银行业务模式可借鉴桥隧模式。美国科技银行的成功关键在于银行与风险投资的紧密联系。为降低信用风险,其客户必须是得到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此外,科技银行会与客户签订相关协议,要求以专利权益作抵押担保。如果无法还贷,公司的专利权益将归科技银行所有;如果公司破产清算,在技术专利被拍卖后,所得资金要先归还科技银行贷款。我国银行业因为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相关限制,直接借鉴美国科技银行经营模式并不现实。但是实际上美国科技银行经营模式与我国金融行业的桥隧模式十分接近。所谓桥隧模式是在担保机构、银行和中小企业三方中引进第四方机构,包括风险投资基金或上下游企业,第四方机构事前以某种方式承诺,如果中小企业发生财务困难而无法按时偿付贷款本息时,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由第四方机构购买企业股权,通过为企业注入现金流来偿付银行贷款,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的贷款风险,同时规避了企业破产清算,能最大可能地维持企业的潜在价值。例如当时处于初创期的杭州动漫企业———丰泽科技,因为无抵押物和现金流,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中新力合引入第四方机构———红鼎创投,同时约定中新力合与红鼎创投进行共同担保,从而使丰泽科技能够向商业银行融资100万;此外,红鼎创投按照合同获得丰泽科技10%的期权份额,丰泽科技的股权质押给另一方———中新力合。可见,我国科技银行经营可以参照桥隧模式[8]。

注释:

①赵策.放开信贷,科技银行路漫漫[n].

参考文献:

[1]李磊.科技银行:破解科企融资坚冰的密钥[J].时代金融,2012(10).

[2]乐隐.硅谷银行模式渐行渐近[J].中国科技财富,2009(3).

[3]徐苏江.美国科技银行的经营模式[n].上海金融报,2013-05-15.

[4]王婷.张朝晖,等,建设科技银行,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n].中国证券报,2012-03-04.

[5]裘伟廷.试论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J].证券市场导报,2014(12).

[6]科技部.科技金融合作成效显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京启动[R].2011-07-30.

[7]李庆庆.简析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n].光明日报,201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