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十篇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十篇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0:22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篇1

一、进一步深化对构建机关效能建设长效机制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是房管系统自身工作的现实需要。房管系统的各项工作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机关效能直接为人民所感受、所评判。开展“双评”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构建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真正实现房管系统政风大改善、行风大转变。只有努力构建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使机关效能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才能打造全县房管系统依法、勤政、廉洁、高效、务实的新形象,为全县一流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可靠的机关效能保障。

其次,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是“双评”工作规定的重要内容。“双评”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开展纳谏、广泛听取意见、认真自查自纠等方式,收集到了不少意见建议,查找、发现了在机关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阶段,坚持边评边改、边整边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解决了不少具体问题,使整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不能满足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不能停步于一时取得的成效,必须按照全市评议活动的统一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眼于长远建设,注重从制度上、机制上、体制上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巩固评议成果。全县房管系统必须深化对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长效机制重要性的认识,下大决心、下大力气抓实抓好此项工作。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构建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

构建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制度建设是根本。全县房管系统要坚持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坚持预防为主、纠建交举、把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加强管理摆在更突出的位置,逐步健全规范的规章制度和监督、约束、激励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机关效能方面存在的问题。近阶段重点要建立完善以下五个方面的规章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群众参与制约监督制度。要深化民主评议制度,扩大民主评议范围,真心欢迎社会各界参与,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使阶段性、集中性评议向常态化过渡,真正取得实效、真正促进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健全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通过设立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等途径和领导干部下访等方式,畅通民意渠道,完善群众监督的平台,使群众合法权益得以维护,民利得以实现;要积极推行听证、质询制度,把群众关注的热点和一些重要事项,通过召开听证会形式,加以解决,切实提高和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完善各项制约监督制度,综合运用党内监督、人大政协监督、法律监督、纪律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形成监督合力,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的行为规范。

二是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和科学决策制度。要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完善调研、论证、咨询等制度,在重大问题决策和重要文件出台前,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坚持和完善专家论证和咨询制度,确保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建立完善领导班子民主议事制度,对领导班子重大决策内容进行明确界定,并对议事和决策原则、形式、程序、方法以及考核监督等事项作出严格规定,使各级领导班子的工作既充满活力又运作有序;要建立重要决策的公示、执行跟踪、反馈等制度,对重要决策及时进行公示,跟踪其执行情况,收集各方面的反馈意见,针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认真解决并适时对决策予以修正。

三是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制度。要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和行为,进一步健全行政许可公示制度、实施检查制度以及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复议制度、重大事项通报制度等,有效推进依法行政;要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完善主动公开和申请公开制度、政务公开评议制度、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等,拓宽政务公开渠道,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和行业,提高工作透明度;要进一步完善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等公开办事制度,进一步提高机关和各“窗口”单位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要完善行业监管制度,依法加强房地产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通过有效行业监管,规范行业运行秩序和行为,维护各方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全县房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建立健全干部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健全干部教育培养机制,坚持适应性强化培训与战略性培养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干部的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要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全面考核评价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综合情况,并正确运用考核结果,以此作为决定干部升降去留奖惩的依据;要建立科学明晰的岗位职责体系,建立完善干部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有力地监督和惩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防止越权执法、野蛮执法和执法扰民等行为。

五是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和奖惩激励制度。要进一步健全监督促检查制度,突出督查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既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又不增加基层和企业的负担;要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考核体系和考评办法,充分运用好目标考核的成果;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并重的原则,运用目标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典型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等综合办法和严格有效的惩戒措施,建立和完善奖惩激励机制,通过奖优罚劣,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争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总体工作思路,紧密联系人劳保障工作特点,以“外抓纪律、内抓管理”为重点,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贯穿于整个业务建设之中,努力做到注重实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不断增强干部队伍拒腐防变能力,树立公正、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部门形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做到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相统一,充分发挥体系的整体效能。

2、坚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将反腐倡廉贯穿于整个工作全过程,加大对重点环节、关键部位的监督制约,从根本上提高反腐倡廉工作实际效果。

3、加强全局性、前瞻性、深层次问题研究,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创新体制机制为龙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努力做到反腐倡廉不断取得新成效。

4、坚持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坚持依靠广大干职工,充分发挥其监督主体作用,有效地制约和监督领导的行为。同时强化新闻媒体、人大、政协、社会、群众监督等外部监督方式,形成内外结合,从点到面的有效监督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发挥教育基础作用,强化廉洁从政观念。

有效发挥反腐倡廉教育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教育形式的鲜活性、教育效果的长期性,引导广大干职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观、自觉的法制观、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牢固防线,全面形成“思廉、知廉、崇廉、守廉”的良好风尚。

1、强化价值观教育。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建立以科学的廉政理论为统领,以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健全的廉政制度为基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部门特色的廉政文化体系,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提高,精神风貌不断提高,廉洁从政观念根植于心,牢固树立以“为民、务实、清廉、高效”为核心的价值观。

2、强化道德观教育。开展道德观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干职工“一心为公、积极向上”的公共精神的认识,强化公仆观、荣辱观、勤政观教育,使广大干职工树立勤政为民的从政理念,确立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行政职业道德观念,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恪守尽职,不断创造新业绩。

3、强化法制观教育。围绕强化依法行政理念,严格遵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科学、正确、恰当地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切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4、强化权力观教育。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为人本,深入开展权力观教育,广泛开展先进模范事迹教育、反面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活动,深化岗位风险防范教育,针对不同岗位特点,进行分类、分层施教,深刻剖析和揭示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的严重危害,进一步增强岗位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5、强化利益观教育。加强以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光荣传统与作风为主旨的利益观教育,重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树立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观念,自觉抵御不良利益的侵蚀,提高廉洁从政的恒心和定力,筑牢思想防线。

(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工作运行规范体系

1、建立健全科学决策体系。坚持民主决策的原则。坚持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大额度资金使用的集体研究制度,建立完善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制度;注重依法决策的原则。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完善科学依法决策制度。

2、建立健全依法行政体系。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的新机制,大力推进岗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对机关各岗位的廉政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有针对性地建立防范措施。完善各岗位流程管理,实现行政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

(1)统一运行流程。规范行政审批工作流程。优化行政审批方式,确保行政审批权力“规范、公正、高效、透明”运行。规范行政收费工作流程。严格执行行政收费项目、明确行政收费标准,体现阳光收费。

(2)提升行政效能。推行电子政务。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应用电子政务系统,逐步实现网上审批、协同办公、综合评价、全程监控、信息跟踪、信息分享功能;强化人员培训。健全干部职工轮训制度,健全执法岗位干职工定期培训制度;实行绩效考核。完善干部职工绩效考核体系,将绩效考核与目标考核、能级管理、日常督查等各项工作结合,完善绩效考核激励制度。

(3)明确工作责任。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机制,完善并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健全领导干部工作责任机制,实行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制;健全各工作岗位责任制度,确保工作职能有效履行;健全干部职工工作岗位责任制度,保障各项工作职责落实到位;建立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实行问责制、岗位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政务承诺处理制度。

3、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

(1)加强作风建设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健全效能监察运行机制,完善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办法,建立健全专项治理工作机制,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格控制公务消费,坚决制止奢侈浪费。

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制定关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制度、调研制度,健全领导联系基层制度,完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准则,完善和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建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

改进干部作风。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意见,健全干部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监察、自我纠正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上级的各项效能建设规范和局制定的效能建设“四条禁令”,健全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

(2)规范财物管理

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完善财务人员岗位责任,经费预算管理、财务收支审批、会计档案管理、财务审计监督等制度,对重大项目的经费支出实行集体讨论决定,建立各类办公材料和办公用品管理制度。加强涉案财物管理,罚没收入实行“罚缴分离”,健全涉案财物管理和处理制度,落实对涉案财物的移交、保管、处置等环节的管理。

4、建立健全透明政务体系

深化政务公开制度化建设。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健全政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实现政务公开制度化。积极推动政务公开由静态的信息公开向动态的行政权务运行过程公开拓展,探索建立网上互动政务公开机制,运用信息化技术推进政务公开。

实行行政执法公开。健全行政审批公示制度,健全行政收费公示制度,健全行政处罚公示制度。拓宽行政执法公示途径,通过公告栏、触摸屏、政务网等公共载体进行公示。

(三)完善监督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1、健全干部监督机制。健全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干部档案,完善监督机制;健全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的监督制度。改进对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的监督,扩大民主生活会的透明度,建立民主生活会通报、整改、反馈制度,切实推进班子建设。同时强化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把干部“八小时”之外的表现纳入干部考核的内容。

2、建立重点部位监督机制。加大改革力度,创新监督方法。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建设,用发展的思路和科学的办法推进行政执法工作,提高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的自觉性。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要求,充分发挥投诉举报平台的监督作用,规范投诉举报处理办法,提高投诉举报的查结率和成案率。

3、构建社会评价监督机制

(1)改进行风监督员监督工作。重视行风监督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组织他们参与工作的各项环节,建立情况互通、整改落实、意见反馈制度。

(2)改进行风监督主体监督形式。加强人大、政协、群众、社会舆论监督,在政策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多沟通情况,多通报信息,使廉政监督机制整体上协调互动、形成合力、各负其责,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效能的监督网络。同时结合实际,推行工作人员述职、述廉活动,拓宽监督渠道,增进社会信任。

(四)加大惩处力度,严查违纪违法案件

1、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将干部谈话提醒制度作为了解、教育、激励、监督干部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消除影响,支持和保护干部坚持改革,大胆工作;建立并完善诫勉谈话等监督教育惩诫制度,对谈话对象已经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或轻微违纪问题及时指出,并明确提出改进意见或进行相应的组织处理;制定行政执法、行政许可、行政决策等责任追究制度,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生失职、渎职等问题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把握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情况,新特点,针对腐败案件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部位,采取有力措施,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以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为重点,严肃查处利用干部人事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违纪违法的案件;严肃查处失职渎职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件;严肃查处坐支挪用、截留资金、私设“小金库”等违反财经纪律的案件;严肃查处接受管理对象吃请和收受礼金行为;严肃查处利用职权违规收费等行为。

四、组织领导

(一)强化领导责任落实机制,进一步完善责任体系。坚持突出党政“一把手”的责任主体和主导作用,强化纪检监察的组织协调作用,严格落实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自觉把反腐倡廉工作与业务工作、效能建设及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责任制度,建立责任网络,明确惩防体系各项工作的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确保惩防体系构建任务的顺利完成。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健康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年底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通过规范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推行市镇村服务管理一体化,不断提高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切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满足广大群众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

三、主要内容

(一)健全制度完善体制,依法按章规范管理

1、加强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如党务公开、民主集中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度等。

(2)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如院务公开、财务公开、各项会议制度、议事程序、监督制度等。

(3)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如各项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值班制度、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文印制度、保密制度等。

(4)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如Ct、X光机、B超、心电图等大型设备仪器管理使用制度等。

(5)建立健全服务管理规范。如文明用语、市卫生系统十大窗口服务规范标准等。

2、完善医院管理体制

(1)推行“五制”。即推行院长竞争上岗制、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全员聘用制、目标责任制、绩效工资制“五制”制度。

(2)稳步推进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设置、统一人员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械管理、统一绩效考核。

(3)完善收入分配办法。推行“绩效工资制”,通过严格内部考核制度,使职工收入水平与其技术能力、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挂钩。严禁将医疗服务收入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严禁科室承包。

(4)严格执行新农合制度。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政策措施,保证服务质量,严格控制费用。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服务条件

1、基础建设。加强卫生院基础设施和空白村卫生室建设,科学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建成市、镇、村一体化卫生服务网络。

2、设备配置。按照医院功能定位,配备必需的医疗设备,满足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设备需求。专人使用管理医疗及辅助设备,确保完好率、使用率达到要求。市局每年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设备购置和补贴。

3、科室设置和病床设置。科室设置符合要求、布局合理、充分发挥功能;病床配置符合规定、床单元必备设施配备齐全。

(三)规范医疗行为,合理检查用药

1、科学诊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适时开展处方评价和药品使用分析会,严禁滥检查,杜绝不合理用药。

2、注重质量。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制定改进措施。各种质量控制指标符合规定标准。

3、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卫生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其他医院要优先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四)严格医药费用管理,服务收费公开透明

1、实行价格公示制。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及时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提高收费透明度。

2、落实费用清单制度。严格执行住院患者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将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通过适当方式告知患者。患者出院时,提供详细的总费用清单。

3、健全咨询制。接受患者价格咨询和费用查询,如实提供价格或费用信息,及时处理患者对违规收费的投诉。

4、加强新农合管理。严格执行新农合用药目录、诊疗项目和国家医疗收费项目及价格,规范补偿保障手续和病历、处方。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五)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保障群众基本权益

1、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日常管理制度,完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和覆盖全市的畅通快速准确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监测预警、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和安全保障能力。

3、强化疾病预防。专人负责按规范开展免疫规划工作,做到各种资料齐全、各项指标符合要求;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的监测及防治工作正常开展。

4、做好妇幼保健。专人负责妇幼保健各项工作,做到各种资料齐全、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5、搞好卫生监督。协助开展农村卫生行政执法工作,加强对辖区内医疗市场、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的监管。

6、深入健康教育。定期更换宣传板报或宣传专栏,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掌握传染病和常见病、慢性病的发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农民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率明显提高,危害健康的不良生活习俗逐渐得以改善,建立健康档案。

7、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办法,确保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到实处。

(六)改善服务环境,创建和谐卫生

1、培养职工良好精神风貌。工作人员衣帽整洁、胸牌清晰、精神饱满、态度和蔼;服务用语文明、礼貌,树立卫生系统良好形象。

2、坚持以人为本。为患者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开展导医服务,设立导医台,做到有候诊椅、有饮水设施、有电话等。

3、杜绝院内交叉感染。医疗器械严格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各科室、病房、走廊、厕所做到空气清新,无异味;有专用污物桶分类收集医疗和生活垃圾,专人专区消毒处理。

4、保证医疗安全。强化医疗卫生人员责任,最大限度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类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防火、防盗、防病人意外事故等制度落实到位。

(七)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营造温馨就医氛围

1、标识规范明显。院内标识牌指示明确、整体划一;健康教育宣传标语、专栏醒目;各种标语、标牌统一规范、美观大方;科室内外服务标识、专业技术人员公示、医疗设施设备简介、卫生工作政策法规、业务宣传等方面做到规范、清楚、醒目、易懂,实事求是。

2、文化内涵丰富。加强院内文化内涵建设,每楼层(过道)至少设置两块文化建设内容的宣传牌,院墙墙面可设计体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画。

3、环境优美舒适。做到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院内功能分区及地面、通道规划合理;院容院貌干净整洁,无垃圾、无杂草;夜间各工作、生活区域及通道照明设施完好;周围环境卫生,门前整洁美观,院内所有房屋的外墙装饰美观、协调。

(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卫生良好形象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结合卫生系统开展治理“庸懒”行为活动,加大督查力度,重点解决能力平庸、碌碌无为、行为懒惰、得过且过、自由散漫、不守纪律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

2、开展评先树优活动。通过开展创“十佳”评选活动,选树业务精湛、职业道德高尚的先进典型,倡新风、树正气,增强医护人员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

3、打造“健康盾牌”党建服务品牌。结合开展的“创人民满意医疗机构、做人民健康忠诚卫士”活动,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强化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建设,加强医院管理,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索要“红包”;严禁医务人员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4、建立健全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制度。院内设有群众意见箱,定期召开病员及群众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有群众及病员评价结果等。满意度达到85%以上。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8月)

召开“规范化建设”活动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8月-年10月)

1、方案准备(年8月-9月)。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案。实施方案于9月底前报市卫生局。在局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全面开展工作。

2、落实整改(年10月-年10月)。各单位要根据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进行全面自查,结合实际,注重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和做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工作进度和保证措施。要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确保建设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市局将按照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总体目标和建设要求,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指导,对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对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及时总结推广。

(三)总结验收阶段(年11月-12月)

卫生局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对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估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是全市卫生系统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一项重大措施。卫生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建设活动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到岗到人,确保建设活动领导到位、安排具体、措施得力、督查有效、成效明显。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各单位要按照卫生局的统一要求,确定各自的建设重点,真抓实干,务求成效,整体推进医院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三)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建立机制,健全制度,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整改提高。卫生局将适时组织召开规范化建设活动经验交流会,交流推广在规范化建设活动中创造的好做法、取得的好经验。对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全面推进规范化建设活动扎实开展,力争到年使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均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为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市卫生局决定,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健康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年底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通过规范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推行市镇村服务管理一体化,不断提高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切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满足广大群众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

三、主要内容

(一)健全制度完善体制,依法按章规范管理

1、加强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如党务公开、民主集中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度等。

(2)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如院务公开、财务公开、各项会议制度、议事程序、监督制度等。

(3)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如各项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值班制度、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文印制度、保密制度等。

(4)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如Ct、X光机、B超、心电图等大型设备仪器管理使用制度等。

(5)建立健全服务管理规范。如文明用语、市卫生系统十大窗口服务规范标准等。

2、完善医院管理体制

(1)推行“五制”。即推行院长竞争上岗制、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全员聘用制、目标责任制、绩效工资制“五制”制度。

(2)稳步推进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设置、统一人员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械管理、统一绩效考核。

(3)完善收入分配办法。推行“绩效工资制”,通过严格内部考核制度,使职工收入水平与其技术能力、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挂钩。严禁将医疗服务收入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严禁科室承包。

(4)严格执行新农合制度。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政策措施,保证服务质量,严格控制费用。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服务条件

1、基础建设。加强卫生院基础设施和空白村卫生室建设,科学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建成市、镇、村一体化卫生服务网络。

2、设备配置。按照医院功能定位,配备必需的医疗设备,满足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设备需求。专人使用管理医疗及辅助设备,确保完好率、使用率达到要求。市局每年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设备购置和补贴。

3、科室设置和病床设置。科室设置符合要求、布局合理、充分发挥功能;病床配置符合规定、床单元必备设施配备齐全。

(三)规范医疗行为,合理检查用药

1、科学诊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适时开展处方评价和药品使用分析会,严禁滥检查,杜绝不合理用药。

2、注重质量。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制定改进措施。各种质量控制指标符合规定标准。

3、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卫生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其他医院要优先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四)严格医药费用管理,服务收费公开透明

1、实行价格公示制。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及时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提高收费透明度。

2、落实费用清单制度。严格执行住院患者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将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通过适当方式告知患者。患者出院时,提供详细的总费用清单。

3、健全咨询制。接受患者价格咨询和费用查询,如实提供价格或费用信息,及时处理患者对违规收费的投诉。

4、加强新农合管理。严格执行新农合用药目录、诊疗项目和国家医疗收费项目及价格,规范补偿保障手续和病历、处方。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五)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保障群众基本权益

1、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日常管理制度,完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和覆盖全市的畅通快速准确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监测预警、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和安全保障能力。

3、强化疾病预防。专人负责按规范开展免疫规划工作,做到各种资料齐全、各项指标符合要求;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的监测及防治工作正常开展。

4、做好妇幼保健。专人负责妇幼保健各项工作,做到各种资料齐全、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5、搞好卫生监督。协助开展农村卫生行政执法工作,加强对辖区内医疗市场、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的监管。

6、深入健康教育。定期更换宣传板报或宣传专栏,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掌握传染病和常见病、慢性病的发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农民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率明显提高,危害健康的不良生活习俗逐渐得以改善,建立健康档案。

7、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办法,确保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到实处。

(六)改善服务环境,创建和谐卫生

1、培养职工良好精神风貌。工作人员衣帽整洁、胸牌清晰、精神饱满、态度和蔼;服务用语文明、礼貌,树立卫生系统良好形象。

2、坚持以人为本。为患者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开展导医服务,设立导医台,做到有候诊椅、有饮水设施、有电话等。

3、杜绝院内交叉感染。医疗器械严格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各科室、病房、走廊、厕所做到空气清新,无异味;有专用污物桶分类收集医疗和生活垃圾,专人专区消毒处理。

4、保证医疗安全。强化医疗卫生人员责任,最大限度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类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防火、防盗、防病人意外事故等制度落实到位。

(七)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营造温馨就医氛围

1、标识规范明显。院内标识牌指示明确、整体划一;健康教育宣传标语、专栏醒目;各种标语、标牌统一规范、美观大方;科室内外服务标识、专业技术人员公示、医疗设施设备简介、卫生工作政策法规、业务宣传等方面做到规范、清楚、醒目、易懂,实事求是。

2、文化内涵丰富。加强院内文化内涵建设,每楼层(过道)至少设置两块文化建设内容的宣传牌,院墙墙面可设计体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画。

3、环境优美舒适。做到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院内功能分区及地面、通道规划合理;院容院貌干净整洁,无垃圾、无杂草;夜间各工作、生活区域及通道照明设施完好;周围环境卫生,门前整洁美观,院内所有房屋的外墙装饰美观、协调。

(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卫生良好形象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结合卫生系统开展治理“庸懒”行为活动,加大督查力度,重点解决能力平庸、碌碌无为、行为懒惰、得过且过、自由散漫、不守纪律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

2、开展评先树优活动。通过开展创“十佳”评选活动,选树业务精湛、职业道德高尚的先进典型,倡新风、树正气,增强医护人员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

3、打造“健康盾牌”党建服务品牌。结合开展的“创人民满意医疗机构、做人民健康忠诚卫士”活动,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强化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建设,加强医院管理,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索要“红包”;严禁医务人员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4、建立健全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制度。院内设有群众意见箱,定期召开病员及群众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有群众及病员评价结果等。满意度达到85%以上。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8月)

召开“规范化建设”活动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8月-年10月)

1、方案准备(年8月-9月)。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案。实施方案于9月底前报市卫生局。在局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全面开展工作。

2、落实整改(年10月-年10月)。各单位要根据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进行全面自查,结合实际,注重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和做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工作进度和保证措施。要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确保建设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市局将按照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总体目标和建设要求,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指导,对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对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及时总结推广。

(三)总结验收阶段(年11月-12月)

卫生局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对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估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是全市卫生系统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一项重大措施。卫生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建设活动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到岗到人,确保建设活动领导到位、安排具体、措施得力、督查有效、成效明显。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篇4

关键词:高校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已成为高校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新时期高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如何科学总结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建立完善一系列制度,用制度规范各项工作,用制度推动工作落实,进一步教育、约束、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已成为摆在我们高校党务者面前的一个重要新课题。

一、新时期高校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意义

高校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就是高校在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基础上,发现并遵循高校工作规律,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教育、约束并激励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行为,使创先争优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并在创先争优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与发展制度,以保持创先争优的持续动力。

(一)建立健全高校创先争长效优机制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高等学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这四个方面去把握。要实现高校的科学发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是有效途径。我们应看到,高校既有一些与科学发展不协调的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有新时期出现的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新问题,例如在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教育工作不到位、制度建设不到位、队伍建设不到位,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和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加以解决。因此,必须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组织和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长期追求,不断向深度推进,破解各种难题,推动科学发展常态化。

(二)建立健全高校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进入“十二五”发展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遇到既遇到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例如,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怎样打造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如何协调各学科发展,如何厘清内部管理体制、怎样理顺运行机制等,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障碍。创先争优意味着:“创”是创造、创新,也是一种方法,敢于打破旧条陈规;“争”是一种敢于争取、不断追求的心态,是向上的动力,是前进的源泉。在高校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其实质就是要高校内部形成有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争当教学先进、争当科研先进、争当学习先进、争当服务先进的机制。新时期要求我们高等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更好更快的发展,离不开高校内部推动自己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建立健全高校开展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正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建立健全高校长效机制是推进高校党建制度化的客观需要

高校党建制度化是关系到高校党的建设规范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工作。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基层党组织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积极制度建设,形成了一整套以为核心的党的制度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议事规则;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坚持落实干部收入申报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完善对领导班子及成员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建立和健全上级组织监督、班子内部相互监督以及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派监督的监督体系等。这些制度建设为高校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党的制度体系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只有通过建立健全高校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校党建制度体系,有效推进党建工作制度化。

(四)建立健全高校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是高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见实效的重要保证

高校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强基层组织,提高党员素质,服务师生员工,促进校园和谐。高校围绕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各种机制的建立,是保证活动开展和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的保障。这需要我们按照创先争优活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重在取得实际效果的要求,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引导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教学、科研、管理岗位职责讲党性、讲奉献、讲业绩,推动活动常态化、长效化。

二、高校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

构建高校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就是运用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创新成果,对创先争优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提炼总结,使之常态化、规范化,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科学持续深入开展下去。[1]其主要内容包括创先争优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监控机制、保障机制等。

(一)建立健全创先争优管理机制

1、健全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高校要设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认真履行对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指导职责,做到日常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统筹兼顾、同步推进。要形成高校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积极配合,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工作格局。

2、职责细化,责任明确,保证任务到人。高校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履行好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指导。要明确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明确学校纪委、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党总支、党支部的各自职责,明确党委部门和行政机构在活动中的各自职责。要按照“设岗定责、任务到人”的要求,细化学校内设机构、各科室、各位教职工的工作职责,层层细化,确保任务到人头,使创先争优活动由“软指标”变成“硬任务”。

3、建立示范点,实行动态管理机制。高校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培育、高质量创建”的要求,建立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2];推广示范点的好经验,有效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达到以点带面、带动中间、鞭策后进、激励先进、整体推进的最佳效果;对示范点进行动态管理,实行年检制度,验收不合格的取消示范点称号,对新申请的经过验收达到示范点标准的,获批示范点称号。

(二)建立健全创先争优运行机制

1、科学确定争创目标,明确争创活动任务

创先争优远期目标要与落实“十二五规划”和党的“十”任务相结合。要围绕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不同部门的服务对象、岗位职责来确定争创目标,立足实际,体现特色。要依据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和共产党员“五带头”的要求,制定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创先争优的具体标准,将工作职责量化、细化、便于操作\考核和评价;要紧扣党组织职能和党员岗位职责,做到在职党员“以岗定责”,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认岗定责”,切实把党组织履职和党员岗位职责任务落实到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行动中。

2、规范建章立制,保证机制效能的发挥

高校要从规范建立制度入手,通过建立和落实规范化的制度来体现机制的有效运行和长效保障作用的发挥。

第一、建立公开承诺制。建立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公开承诺制,重点要围绕高校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承诺,并采取适当方式向教职工和群众公开承诺,接受他们的监督和评议。

第二、建立评议制。采取召开教职工及学生评议会、述职测评、设置意见箱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梳理问题,提出有力整改措施,取得整改的实际成效,提升师生满意度,真正把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

第三、建立点评制。建立并认真落实领导点评制度,通过召开创先争优活动点评专会、现场检查等方式,对高校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取得的成效、发现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等情况进行点评。

3、健全工作结合机制。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与高校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岗位职责紧密结合起来,以活动促进工作。要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工作、高层次人才引进、学科建设、招生就业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三)建立健全创先争优监控机制

建立健全创先争优监控机制构是高校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1、监督工作纳入总体规划。高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把监督工作纳入总体规划,同部署、同要求、同开展。

2、做到“三公开”。高校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做到方案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使党员群众都能够对活动方案设计、活动开展过程等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3、拓展监督渠道。在监督时要拓展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大监督力度,发挥整体监督效能。

4、建立联系点制度。建立健全党委委员、校级领导联系二级单位制度,每位党委委员、校级领导联系3-5个二级单位,每学期对所联系单位至少进行一次集中点评,切实起到导航作用。

5、实行监督工作责任制。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采取边监督、边反馈、边限期整改,不要使监督程序走过场,防止形式主义。

(四)建立健全创先争优保障机制

1、建立健全党员激励工作机制。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高效的激励机制,采取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物质激励等多种方式,激发大家敬业奉献、争创一流业绩的热情,使创先争优成为每个党员、群众的价值取向。

2、建立党员业绩考评机制。成立专门的考评机构,明确考核工作职责,落实考核工作责任,制定明确的考评原则,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业绩考评办法;要充分利用现代考评手段与方法,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推动活动创新,促进工作方法改革,提高活动效果。

3、建立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要加强学习《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增强党员的权利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要完善保障党员权利的制度体系,切实保障党员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申诉权等涉及切身权益的权利,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和切实监督[3];要健全党的组织制度,为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提供保证;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党员在干部工作中的权利。加大查处侵犯党员权利案件的力度,坚决纠正违反条例的各种行为。

三、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注意事项

(一)必须坚持四项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高校党的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为党组织在人格上尊重人、在生活上关心人、在学习上帮助人、在事业上发展人。要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教职工在工作中做到“三育人”。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育人环境,创造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2、坚持有的放矢的原则。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情况,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必须正视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既要遵循规范统一,又要加强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3、坚持制度创新原则。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能否建立科学规范、赋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的制度,直接影响的能否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高校必须根据创先争优活动活动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不断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做好制度的“废、改、立”,特别是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奖惩、监督等制度方面的创新。

4、坚持注重实效原则。创先争优活动的关键就在于取得实效。对于高校来说,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就是最大的实效。构建高校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要立足于高校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科学研究,不断深化对高校党建工作内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以保证高校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必须正确处理三种关系

要正确处理好宏观与微观、当前与长远、激励与约束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全一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1、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高校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要站宏观高度,围绕高校的中心工作,促进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来推进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建设,另一方面,要从微观角度出发,认真审视高校每一具体制度的规范性,注意各项具体制度之间的紧密关联性,还要统筹兼顾,保证各项具体制度与宏观要求相一致。

2、坚持辩证统一,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高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需要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创先争优的短期目标与长期提升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立足当前,针对高校党建工作目前实际情况,集中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着眼长远,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并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去健全长效机制。

3、坚持因势利导,处理好激励与约束的关系。激励与约束有机统一,在推进激励的同时,必须健全约束机制。[4]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行之有效的激励体制,通过设立教学示范岗、科研示范岗、管理示范岗,评优评先活动,大力宣传各类典型的先进事迹,要让全体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明白什么是先进和优秀、怎样才能成为先进和优秀,让大家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跟着做,以此形成激励先进、带动一般、鞭策后进的良好氛围,[5]充分激发党员干事创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热情和动力。另一方面,要建立督促有力的约束机制。要严格党内监督制度,完善党外监督制度;坚持实行廉政承诺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组织群众定期对党员思想作风、履行职责和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议;要通过纪律监督,充分发挥党纪政纪的纲性约束和震慑力,纯洁党的队伍,维护党的先进性;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增强党员干部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校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有的放矢原则、制度创新原则、注重实效原则,正确处理好宏观与微观、当前与长远、激励与约束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监控机制、保障机制,这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推进高校党建制度化、保证创先争优见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张菁女1963、4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大学本科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黄蓉生,潘洵,廖小明.努力构建高校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2(5):15

[2]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读本编写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

社.2010.

[3]李源潮.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中心任务扎实有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n].人民日报,2010―06―28(7).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篇5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行政,深化体制改革,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全面提高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领域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建设在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保障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有重点、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坚持创新实践,不断研究新情况,推出新举措,总结新经验,以持续不断的创新实践推进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二、工作目标

我局推进深入开展法治区、法治城市创建,要以建设法治部门为基础,构建部门依法行政、行业依法管理、企业依法经营、产业科学发展、监督体系健全的“煤炭行业法治格局”,推进我区民主政治、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权益保障“法治化”的基本实现,公民法律素质提高、依法维权意识增强、人人自觉依法办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保障

1.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将法治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

2.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足额划拨经费,为法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3.研究制定本单位、本系统的法治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方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本单位、本系统的法治化建设水平,建立规范的工作台帐和档案。

4.积极参加法治区和法治城市创建的各项活动,按照要求及时上报法治创建工作方案、总结、信息等材料,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法治建设工作。

(二)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力健全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履职能力。

6.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规则,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建立重大行政工作听取意见、听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等制度;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工作实施情况评估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格落实行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7.建立完善并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党内民主制度规定,积极保护党员民利。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8.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干部选拔、任用程序规范,奖惩制度完善。

(三)坚持依法行政

9.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确保不发生因审批行为引发的重大负面影响事件。

10.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依法公开信息,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网上办事水平和能力。

11.建立健全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12.严格规范行政执法,确保程序合法、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完善执法主体资格审查、执法人员资格、执法公示、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行政执法案卷归档、评查等一系列制度。

13.认真抓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等各项学法制度的贯彻落实,把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公职人员全年学法不少于40学时,普法考试参考率达到100%、合格率达到95%以上。

14.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健全复议机构,畅通复议渠道,服从上级复议机关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提高行政复议工作水平。

15.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履行行政诉讼裁决。

16.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制定程序和程序,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评估制度和定期清理制度。

17.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法院的司法监督和人民群众与服务对象的社会监督。

18.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罚缴分离”制度,行政性事业收费和罚没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

19.不得利用行政职权干预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

20.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制度、行政投诉处理制度和制度。

(四)加强法制宣传工作

21.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法律进企业”工作,强化对服务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普法制度健全,普法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落实。

22.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社会法治氛围。

23.将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紧密结合,积极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使法治建设成果惠及于民。

(五)健全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篇6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行政,深化体制改革,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全面提高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领域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建设在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保障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有重点、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坚持创新实践,不断研究新情况,推出新举措,总结新经验,以持续不断的创新实践推进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二、工作目标

我局推进深入开展法治区、法治城市创建,要以建设法治部门为基础,构建部门依法行政、行业依法管理、企业依法经营、产业科学发展、监督体系健全的“煤炭行业法治格局”,推进我区民主政治、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权益保障“法治化”的基本实现,公民法律素质提高、依法维权意识增强、人人自觉依法办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保障

1.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将法治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

2.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足额划拨经费,为法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3.研究制定本单位、本系统的法治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方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本单位、本系统的法治化建设水平,建立规范的工作台帐和档案。

4.积极参加法治区和法治城市创建的各项活动,按照要求及时上报法治创建工作方案、总结、信息等材料,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法治建设工作。

(二)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力健全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履职能力。

6.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规则,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建立重大行政工作听取意见、听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等制度;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工作实施情况评估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格落实行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7.建立完善并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党内民主制度规定,积极保护党员民利。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8.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干部选拔、任用程序规范,奖惩制度完善。

(三)坚持依法行政

9.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确保不发生因审批行为引发的重大负面影响事件。

10.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依法公开信息,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网上办事水平和能力。

11.建立健全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12.严格规范行政执法,确保程序合法、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完善执法主体资格审查、执法人员资格、执法公示、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行政执法案卷归档、评查等一系列制度。

13.认真抓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等各项学法制度的贯彻落实,把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公职人员全年学法不少于40学时,普法考试参考率达到100%、合格率达到95%以上。

14.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健全复议机构,畅通复议渠道,服从上级复议机关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提高行政复议工作水平。

15.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履行行政诉讼裁决。

16.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制定程序和程序,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评估制度和定期清理制度。

17.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法院的司法监督和人民群众与服务对象的社会监督。

18.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罚缴分离”制度,行政性事业收费和罚没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

19.不得利用行政职权干预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

20.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制度、行政投诉处理制度和制度。

(四)加强法制宣传工作

21.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法律进企业”工作,强化对服务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普法制度健全,普法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落实。

22.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社会法治氛围。

23.将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紧密结合,积极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使法治建设成果惠及于民。

(五)健全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篇7

一、提升党员素质,建立健全思想教育机制

把理论学习作为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根本环节,抓牢做实。

(一)健全教育制度。完善党支部学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等各项制度,采取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搭建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载体,积极开展每季度一讲活动。

(二)营造学习氛围。通过积极引导,创造良好环境,采取多种渠道等方法,达到全员学习、自主学习、善于学习的目的。

(三)强化业务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培训机制,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提高党员的工作能力、业务素质,使广大党员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先进性。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

构建组织管理机制,立足制度建设。一是围绕确保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积极把想干事、敢干事的有志青年,及时吸收到党员队伍中。二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机制。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进一步落实党员目标管理制度。

三、着眼党的宗旨践行,建立健全服务机制

把了解群众、依靠群众和服务群众作为一件长期性的、经常性的大事时刻牢记心中,使党永葆先进性。

(一)健全调研机制。党员和党员干部要有高度的宗旨意识,带着热情、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把调研的成果服务于决策和实践。

(二)建立优质服务机制。包括要建立定期征求意见机制、公开承诺服务制等,积极为服务对象提供和创造更多便捷服务,切实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

(三)建立健全督促检查机制。在商务局办公地点醒目位置悬挂“__县商务局党务政务公开栏”,使党务政务公开内容要更加透明、到位、全面,为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发挥服务保障作用。

四、注重党员作用发挥,建立健全模范带头机制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篇8

一、围绕建立法治和服务型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围绕“法制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建设,继续坚持把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坚持依法行政,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切实做到“四个规范”,即规范决策、执法、阳光政务和建章立制。严格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开的要求,分类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构建全市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加快建立镇和村级服务中心。(市编办、法制办、监察局、政务服务中心分别负责)

(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后评价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全面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认真落实《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和责任追究办法》,研究出台《市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办法》和《市综合评标专家库和评标专家管理办法》。抓紧完善与投资体制改革相关的法规制度建设,全面实施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制及相关配套联动机制。(市发展改革局负责)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适应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创新和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健全考核评价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人事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强全市公务员队伍建设,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起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编办分别负责)

二、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四)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强化预算支出约束和预算执行监督,健立预算公开机制,增强预算透明度。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进预算管理信息化进程。编制政府性基金预算,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继续完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着力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等“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公开制度。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市财政局负责)

(五)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按照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分配关系、完善税权配置的原则,逐步健全我市税制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机制。调整完善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落实好费改税等税收政策改革。加快落实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优惠力度。(市财政局负责)

(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强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和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完善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强化日常监管。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建设市食品检测中心,切实保证我市食品质量和安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局、农牧局、卫生局、质监局、工商局分别负责)

(七)积极推进电价改革。建立与发电环节竞争相适应的发电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推进发电企业竞价上网、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等定价机制。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式递增电价;对污水处理厂给予电价优惠,具体优惠标准由物价部门和供电部门协商;加快确定外送电定价原则和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政策和价格补贴机制。(市物价局、工业商务局负责)

(八)全面推进水价改革。合理制定和调整各类用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继续做好自来水价格改革,在城区逐步实行城市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继续深化农业供水价格改革;制定中水优惠利用的价格政策,建立有利于中水利用和中水生产企业发展的价格机制。(市物价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务局分别负责)

(九)建立健全环保收费制度。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以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排污收费为重点,根据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居民实际收入状况,合理制定并适时调整污水处理费标准,通过加强市区自备水源取水的监管,扩大征收范围,加大对自备水源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改革垃圾处理收费和排污征收方式;加强排污收费工作管理,不断提高收缴率。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及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办法,探索建立污染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对环保产业的财税支持力度,鼓励环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市环境保护局、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物价局分别负责)

(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切实把国有资本投资重点放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健全我市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等相关政策措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产权制度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培育和发展一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推动其规范改制并上市融资,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规模经济、多元化经营和低成本扩张;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经济发展。(市财政局负责)

(十一)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新发展环境,大力支持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逐步完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意见,制定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支持政策,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鼓励民间投资进入电力、电信等行业。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通过资本重组联合,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和改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强做优非公龙头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自主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完善非公企业金融服务和财税支持政策,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新农村建设。(市发展改革局、工业商务局、财政局分别负责)

三、围绕民生改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革

(十二)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理顺政府、企业、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完善我市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推进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支付保障制度建设,改革我市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制度和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制度。研究我市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施意见。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分别负责)

(十三)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全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争取将我市自筹资金开展试点纳入今年自治区试点范围,并研究制定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意见,今年7月启动实施;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推进事业单位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工作进度,切实做好“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妥善解决“老工伤”问题;按照自治区部署和要求,建立健全我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探索建立城乡居民低保标准与居民消费支出和物价变动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和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建设。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全市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发展。(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财政局分别负责)

(十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学前教育投入机制,推进我市农村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继续加强学校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积极探索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措施和办法;加大力度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改革;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管理体系,加快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制、评估机制改革。(市教育体育局负责)

(十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在总结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积极推进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工医保,切实做好生态移民参加迁入地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将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200元,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0%;进一步完善药品招标采购机制,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构建基层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善用人机制;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25元。进一步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增加服务内容和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落实鼓励社会办医政策。(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局分别负责)

(十六)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全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和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职能转变,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进一步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逐步建立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投入保障机制。积极推进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司组建步伐,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市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负责)

四、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十七)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积极推进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的登记、备案,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业各类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加快改革农村征地制度,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市农牧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分别负责)

(十八)推进水利改革。加速推进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节水补偿奖励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制和考核制度。不断创新促进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水权转化制度。(市水务局负责)

(十九)加快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制定评估办法和林权抵押小额贷款免评估等相关优惠政策。争取将林改后的集体林地纳入区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范围。抓好林权流转管理,开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和林权管理服务中心试点建设。推进国有农场和林场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发展林下经济。(市园林局负责)

(二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分级负责制;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以产权转换为核心,加快推进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健全粮食市场体系,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业加快发展,着力提高粮食经济运行质量。(市粮食局负责)

(二十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遵循“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的原则,分阶段稳步推进我市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探索推行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创新户籍制度改革,制定相关政策和办法,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市公安局负责)

(二十二)做好农村其他配套改革。加大供销社改革力度;推进新农村现代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统筹城乡就业,认真研究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市供销社、工业商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分别负责)

五、围绕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二十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我市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着力提高地方金融机构的综合实力。制定和落实支持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贷款抵押形式和服务方式。加强融资担保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财政局负责)

六、围绕提高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管理和人才管理体制改革

(二十四)加大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全市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激励广大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或自主创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管理能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市科技局负责)

(二十五)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我市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改进人才服务和管理方式,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鼓励支持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青创业,推进“塞上英才”、引进国内人才“312”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努力营造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篇9

一、建立健全基层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

第一,建立健全基层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是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的明确要求。

中央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提出,“要搞好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指出,要“积极寻找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他在贵州考察工作就先进性教育活动所作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能不能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和建立新形势下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方面有新收获,也是衡量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没有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先进性教育活动必须做好的规定动作和必须达到的目标要求,也是检验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

第二,建立健全基层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是制度的保障功能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上的必然反映。

党员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党员的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和实际行动等方面,其中的关键是实际行动。一个人的行为主要受教育、自觉和制度的影响,教育可以转化一个人的思想,培养他高尚的情操、先进的觉悟,但要将思想化为行动,仅靠教育和自觉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制度上加以引导和规范,用制度来规范党员的教育管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建立长效的基层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第三,建立健全基层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是党的经常建设与集中建设有机结合的集中体现。

把经常性教育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结合起来,是我党解决自身存在问题、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规律,通过短期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互相配合,努力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加强和改善,使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效、创造的经验转化为规章制度,转化为经常之举,在今后的工作中长期遵循。

二、建立健全基层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我们党成立八十多年来,已经建立了包括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一系列工作机制。但这些制度和机制不可能一劳永逸,而应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要与时俱进加强对先进性建设的研究,在继承和发扬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办法的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总结运用好在先进性教育实践中探索出的新途径新方法,制定出体现时代特征的规范性要求。

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就是要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关系协调、程序严密、运转高效的机制。这个长效机制由、条例、准则、决定、规定、办法、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各地、各行各业情况不同,因此,必须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在遵从的前提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体现自己特色的制度。

三要坚持全面系统地推进。

一是对现有制度没有很好贯彻执行的,要制定有力措施确保制度执行;二是对制度内容不完善的,要充分吸收这次教育活动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及时进行补充完善;三是对需要建立新制度的,要积极探索抓紧研究建立;四是对现在已有的制度进行梳理整合,使各项制度能够相互配套、紧密衔接。在完善制度时,要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整体推进。

四要坚持做到群众满意。

中央一再强调,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建立长效机制要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走群众路线,使干部受教育,使群众得实惠。

三、建立基层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应采取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如何把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运用到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中,长期坚持下去,使党的先进性建设形成长效机制?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主要对策和措施:

1、要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

要使广大党员思想政治觉悟高于一般群众,业务操作技能高于一般群众,生产工作业绩高于一般群众,就必须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一是要坚持已有的学习制度。例如,学习日制度、“”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干部培训和轮训制度、党员电化教育制度、学历教育制度、专题培训制度、专业技术培训制度、挂职锻炼制度、外派学习交流制度等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二是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习制度。健全的学习制度应该做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包括学习要有笔记,每次学习都要签到,并建立党员学习档案。还要有相应的考评、激励制度。要加强对学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这是建立健全学习机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要通过检查笔记、学习记录和组织测试等进行督促,促使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坚持和完善对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情况的考核制度,切实把学习掌握理论特别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要建立新的学习制度。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参学单位认真抓好学习,探索出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有的采取“上门讲学”、“派人领学”,有的采取“专人导学”、“结对帮学”,扩大了学习面,改进了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果。对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在制定完善基层党员的学习制度时要吸收进去,形成新的学习制度。

2、要建立健全纯洁党员队伍的管理机制。

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但是党员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诱惑和考验很多。先进性教育活动只能是阶段性的,但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要求是终生的。因此,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对党员的管理监督常抓不懈。一是要坚持用以及各类党内法规严格规范党员的行为。这是党员管理最根本的依据和最重要的要求。每一个党员都要认真履行所规定的党员八项义务。党员领导干部还要认真按照关于党员领导干部的六条基本条件去要求自己。同时,要坚持以“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重要法规来激励和约束每一个党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促使党员自觉保持先进性。二是要严格组织生活。这是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的主要途径。党在自身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谈话制度、谈心制度、党员定期汇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费收缴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等等,是党员管理的有效形式,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完善。特别要建立完善下岗职工党员、解除劳动关系党员、失业党员的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三是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谈话制度、诫勉制度、函询制度,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要认真贯彻执行中组部严肃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和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11项措施。要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参与问题。四是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教育管理党员好的做法制度化。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同志提出了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六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各参学单位都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提炼出了本行业、本单位的具体要求。今后我们要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以及具体要求进一步学习好、落实好,经常对照检查,并列为组织生活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结合实际,把党性分析制度化,促使党员检查、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3、要建立健全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服务机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定期征求群众意见的制度。把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好的形式和办法进一步制度化,广开言路,积极畅通民意表达途径,及时了解基层群众所需、所急、所忧、所盼、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扶贫济困。二是要坚持和完善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制度。要着眼于改进“两风”、增进“两情”,把主题实践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努力构建党员发挥先进性的坚实平台。要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条件,不断改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作风和部门的行风,不断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对工作的激情。

4、要建立健全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前沿阵地。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管理形式的变化,党员的活动领域、活动方式在不断变化。党的基层组织正在从农村、国企、机关、学校等传统领域向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领域覆盖。要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一是要健全完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和工作机制。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相关法规,强化组织体系,理顺组织关系,使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要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使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要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百千万”行动计划,全面推行乡村为民服务全程制。要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推行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制度。要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二是要加强党支部制度建设。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基层党支部书记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选配、培训好党支部书记,并把培训工作制度化。党支部要经常开展活动,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要坚持和完善“创先争优”活动制度,评比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要建立完善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发挥好党员服务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参与制度。这次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发扬党内民主,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以保障党员民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要建立健全抓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责任机制。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篇10

论文关键词:党建工作;民主集中制;机制 

在十二五开局的新时期,高校要办人民满意的大学,要创建高水平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科技贡献,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党内民主监督与考核评价机制建设。2007年,中央组织部提出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制度”,胡锦涛同志也在第十六届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历史与现实都表明,不受监督和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我们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大力加强权力监督制度和机制建设”。强化督促检查,把抓高校党建工作的情况和成效,作为考评高校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是消除腐败,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保证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加强党建工作督导与考核评价机制是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首先,健全的督导和考核机制是正确决策得以形成的重要前提,也是及时纠正失误的有力武器。正如人无完人一样,任何政党都不会不犯错误。在路线正确的时候,也会出现局部的暂时的失误。问题的关键是少犯错误,犯了错误后能够及时加以纠正。而党建工作的督导和评价体系就是保证少犯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的有力武器。那么如何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前瞻性呢?首先是要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而要做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关键是要有一套相应的机制做保证。所以,督导和考核机制是正确决策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和保障。 

其次,党建中督导和考核机制的建设关系到全校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不是靠少数领导者个人的努力可以完成的,而必须依靠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集思广益,保证学校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蒸蒸日上。而健全完善的督导和考核机制,则是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发挥的重要保证。如果党支部内没有完善的督导和考核制度,没有对决策的参与权和了解权,不能充分自由地讨论学校事务,教职员工就不会有主人翁的意识、积极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学校就会死气沉沉。尤其在高校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加强督导和考核机制建设,保障机关党支部的活力,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加快学校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 党建工作督导和考核机制建设的核心和中心任务是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2.1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制度,是保持统一行动的强有力武器 

高校机关党建工作督导与考核评价机制是对高校机关党支部工作目标的确定、实施、控制、及其效果评价、信息反馈进行的督导考核,是建立在一套标准化、程序化、合理化以及民主化的目标检查和工作考评的基础上的。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为载体,突出制度的创新,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各种关系的优化组合,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更有利于促进机关党建工作体系的协调运转。 

只有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进行党内的督导与考核机制建设,才能保证各项具体制度不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党建工作督导和考核机制建设的中心任务就是如何使民主集中制原则得以切实运用,指导各项具体制度的建设并以民主集中制是否健全和真正得到贯彻落实作为衡量各项督导及考核评价制度建设的标准。 

党建工作督导和考核机制建设要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指导。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正确领导、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因而也是党的制度建设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各项具体制度建设如果离开了民主集中制这个总原则总制度的指导,就会在实践中碰壁,甚至适得其反。民主集中制要求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没有充分民主,就不会有正确集中。党之所以要实行集体领导制度,就是要集思广益,发挥领导成员的集体智慧,防止个人包办代替。这正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这种制度中的具体体现。 

2.2 新时期健全高校民主集中制的侧重点是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制约机制建设 

按照列宁的观点,民主集中制是民主的集中制,也就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制。没有充分的民主,就不会有正确的集中。民主是集中的条件,集中是民主的结果。因此,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要从民主和集中两个层面进行。但从总的趋势看,重点是要进一步发扬民主,加强督导和评价考核中的民主制度建设。在此基础上,在具体的督导和考核工作中,要防止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反对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强化党建第一责任人,保证统一行动,使全校党支部团结一致,正确把握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关系,严格组织生活的各项制度,抓好民主评议制度,齐心协力地为实现学校的发展而努力工作。这是党的自身建设的紧迫任务,更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只有在考核和督导中加强民主建设,进一步扩大民主,才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全校党支部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为此,就要做到: 

健全督导和考核机制中要恪守民主原则,使民主具体化,制度化。尤其是要健全教代会、工代会、党代会制度。党委要向党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代表大会对自己工作的监督和审议。只有坚持集体领导才能保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减少决策上的失误。提高民主化程度,不仅是党本身的需要,而且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大局。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级党委的正常工作督导和评价秩序。 

健全党内机关工作督导制度。这就要加强组织对个人的监督,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互相督导,统一思想认识。这是健全党建工作督导与考核的重要一环。实行定期谈心制度、校内信息反馈制度、向教职工通报情况制度等各种民主监督的形式并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这对于增强校内党建工作活力,提高战斗力和凝聚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充分发挥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内督导工作中的作用,认真履行纪检工作职责。领导班子要支持和保证纪检人员正常行使职权。要充分发挥信访工作的监督、保障作用,健全来信来访制度。 

建立健全民主化考核制度。用规范性指标、学习性评价指标、特色指标、群众性评价指标等多角度对党员、党支部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建立透明化民主化的考核公布体制,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 高校党建工作督导和考核机制的构建设想 

为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督导和考核机制,必须在民主集中制思想的指导下,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科学严格量化的考核评价办法,量化考核指标,硬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措施,加大奖惩力度,使高校基层党组织抓党建由“虚功”变“实做”,成为真正的责任,促进党建民主责任制的落实。 

第一、结合实际,明确考核目标。高校各级组织部应对其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师生反映好“五好”要求,制定相关的党建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级党委在自身建设、履行管党职能、支部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具体目标,齐抓共管,实行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考核、年终一考评,既要看年终考核的结果,又要注重平时考核的成绩,既重组织考核,又重群众评议,依据量化考核结果,对党建工作排出名次,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成绩差的予以通报批评,从而有效地促进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二、分类考核,指标突出针对性。在制订考核指标上,根据学校内部部门差异和岗位职责不同,尊重客观实际,体现实事求是,进行分类考核,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高校对管理干部的考核可以从德、能、勤、绩四方面进行,“德”考核政治品质和道德修养,“能”考核领导能力,“勤”考核工作投入,“绩”考核工作实绩。考核指标突出针对性,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和公认性,有效推动党建工作在发展中创新。 

第三、定性定量,权重分配科学性。为突出党建责任制考核的可操作性,在突出工作实绩的基础上,根据每个指标体系的工作任务,坚持定性与定量结合,科学合理设置各项数字考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