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制度建设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2:49

公司制度建设汇报篇1

 

2018年,××公司纪委在集团纪委和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中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坚持围绕和服务公司经营发展的中心任务,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不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实效,为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

一是谋划好年度工作任务目标。年初,公司党委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围绕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落实的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公司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情况,对2018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目标进行了研究部署。二是部署安排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点。2月底召开了2018年度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学习传达集团纪委2018年度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公司党委书记部署安排2018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点,明确全年工作目标任务,;6月初召开了上半年纪检工作会议,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对下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点进行重新部署安排。三是层层传导压实责任。5月初,公司党委与各党总支、党支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公司党委书记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或联系的部门、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分别签订了《“一岗双责”责任书》,逐级分解任务目标,层层传导压实责任。四是党委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党委书记对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坚持一手抓党风廉政,一手抓生产经营,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对反腐倡廉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带头讲政治、守规矩、树榜样,对班子成员做到经常提醒和督促,并亲授廉政党课。

(二)聚焦主业,强化监督,切实履行纪委监督责任

一是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提醒公司党委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严格执行《××公司党委会议事规则》,将党委会研究讨论做为公司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行使纪委监督权力,参加和列席公司各项重要、重大会议,督促公司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和党委书记末位表态制,进一步规范严谨权力运行体系。二是重点重大工程项目督查。聚焦主业经营活动,年内对重点在建工程项目开展3次专项督察督办,有效督促各工程项目强化管理,严把工程安全质量关,推动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三是定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坚持每季度对各部门和单位开展监督检查。通过查看党风廉政工作台账、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以及车辆使用管理情况等,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成果,督促各单位严格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前三季度,对各部门、单位和项目管理部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从业季度检查3次。四是开展明察暗访。重要节假日期间,严明纪律规矩,对下属部门和单位执行带班值班制度、公车入库、福利发放等情况开展5次明察暗访和重点抽查,要求各部门、单位执行廉洁自律规定,自觉遵守节庆期间“十个严禁”。五是加强经营生产环节监督。把监督融入生产经营活动,服务主责主业大局,年内参加公司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物资采购、合同谈判等130余项,对谈判流程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保障依法依规开展竞标谈判活动。六是建立完善岗位廉洁风险防控台账。为进一步树立关键岗位人员廉洁从业意识,把握岗位廉洁风险防控重点,年内重新梳理和完善了公司中层副职以上领导干部以及重要岗位廉洁风险防控台账,廉洁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健全。

(三)加强学习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精神。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推进精神宣贯工作,着力实现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年组织党员干部分别参加“两会”精神、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宣讲视频学习活动3次。二是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5月31日,组织公司中层副职以上领导干部、党支部书记、纪检委员及项目管理部主要负责人共计69人,赴××监狱警示教育基地开展廉政警示教育,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三是发挥典型案例警示震慑作用。利用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为载体,深入学习宣讲典型案例通报,不定期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活动,警示教育领导干部严守廉洁底线和纪律红线。

(四)强化执纪监督,保障公司发展环境

一是扎实查处问题线索。公司纪委切实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立足抓早抓小,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监察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聚焦“三类重点人”,着力加强监督检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收敛不收手的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年内自收举报信函1件,已按照规定程序办结;收到集团纪检监察室转办函询件3件,纪检监察室均及时展开了调查核实,并形成书面情况报告上报至集团纪检监察室,未发现违规违纪行为。

二是探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监督执纪过程中,充分运用“四种形态”中的第一种形态。全年对2个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提醒谈话、对工程现场管理混乱的2个项目部给予通报批评,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规矩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纪律进一步严明。

(五)加强纪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纪检战线纵深发展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公司纪委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集团及所属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意见的通知》精神,公司党委下设的1个党总支、8个党支部(含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均按规定设立了纪检委员;公司所属的5个职能部门、8个未设立党组织的单位和项目管理部均确定了纪检监察工作负责人。通过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纪检战线进一步向基层单位延伸,纪检力量进一步增强,职责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二是加强人员培养。公司纪委高度重视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和专业能力培养,年内选派2名纪检监察干事到集团纪检监察室进行顶岗学习,纪检监察综合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存在的不足

2018年,××公司纪委紧密围绕主责主业,着力履行监督职责,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纪检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反腐倡廉教育不断向基层延伸,纪检监察工作有序开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少数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少数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不够高、政治觉悟不够强,对从严治党、从严治企的认识不到位,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足,重经营生产、轻党风廉政的现象较为突出,夯实“两个责任”的思想认识亟待提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力度有待增强。

(二)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有待转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一些老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已难以有效促进企业发展。如何有效地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好监督职能作用,全面提升工作效能是亟待探索解决的难点问题。

三、今后工作的重点

全面落实监督责任,以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着力解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到位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监督检查,持之以恒抓好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洁从业工作,努力为公司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一)运用好“四种形态”,传导压实责任担当意识。针对个别党员干部思想僵化、组织纪律意识淡泊、在职不在岗、工作能力与职位不相称等情况,深入探索运用好监督执纪问责“四种形态”的第一种形态,加强谈心谈话力度,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不断强化党员干部责任担当意识;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机制,加大问责、追责力度,全面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

(二)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专项治理工作成果。持续纠正“四风”问题和深化“六个严禁”专项整治,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全面禁酒的规定,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小金库”“公款购买消费高档白酒”“吃空饷”“乘坐头等舱”等专项整治工作成果。保持对违纪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坚决杜绝一切“四风”问题的抬头和反扑。

(三)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助力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好监督执纪问责职能作用,积极探索服务企业发展的新方法和新举措,主动融入公司生产经营中心工作。通过日常监督、专项检查、效能监察等手段,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推动公司上下高效快速联动,促进公司稳步健康发展。

公司制度建设汇报篇2

关键词:外汇风险重庆板块人民币升值外汇改革

一、重庆国际化与上市公司研究背景介绍

(一)重庆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重庆在2011年1―11月进出口254.8亿美元,增长143.3%,列全国第一,是全国23.6%的六倍多。其中,出口171亿美元,增长177.2%,列全国第一,进口83.7亿美元,增长94.7%,在和黑龙江之后列全国第三。

(二)重庆上市公司情况介绍

重庆板块上证a上市公司截至2011年12月共有34家,分别跨工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公用事业、金融业、综合类、商业等行业。总量共42.5万,现价合计共396.95元,市值合计共1.69亿元。

二、重庆上市公司实证模型与样本选择

(一)样本的选择与假设分类

在搜集好数据和确定计量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经济理论与前任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以下3个假设:H1:重庆板块就全国来看外汇风险是显著的。H2:重庆板块内部,垄断性行业整体外汇风险低于非垄断行业。H3:重庆板块内部,工业―制造业的外汇风险将高于其他重庆板块行业水平。

(二)上市公司公司外汇风险模型理论研究

Rit=B0+B1R+B2St+e。

其中:Rit表示R行业i在t阶段的回报率,R表示在t阶段整个股票市场的回报率,S表示t阶段的汇率变动。B0是常数项,B1是行业i对市场风险的敏感性,B2是行业是行业i的外汇风险暴露系数,衡量的是i行业股票回报率对汇率变动敏感性,e为误差项。本文所建模型全部通过e-views3.1软件实现。

三、实证分析设计

(一)假设1的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的结果估计

运用运用eViewS3软件对模型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在10%显著性水平下,重庆板块就全国上市公司收益率而言,存在着显著的外汇暴露风险;且外汇风险暴露系数为正,为3.5316;t(X2)值为2.4492;2.4492>t(n-k-1),通过t检验。回归方程为:y=1.32X1+3.53X2+1.42

通过以上结果分析,接受原假设H1,重庆板块在全国上市公司中外汇风险水平是显著的。

(二)假设2的实证分析

1、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划分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2001年版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重庆板块属于垄断性行业的有5家,所占比重较为21%。

2、假设2的实证分析的结果估计

将重庆板块各行业分类,分为垄断性质和非垄断性质的行业,并将属于垄断性行业的5家企业月度回报率加总后求算术平均数,相应得出垄断性行业的月度回报率。非垄断行业的月度回报率也是用相同方法将18家非垄断企业的月度回报率求算术平均。改假设的外汇变动与假设1的数据相同。以下为分析结果:

与重庆板块风险暴露系数3.5316相比,垄断性行业的风险系数1.7787明显低于整体风险系数,外汇风险处于低水平,垄断性行业外汇风险不显著。

(三)假设3的实证分析

重庆板块的工业企业

重庆板块上市公司中属于工业企业的公司共有11家,基本占到了样本的一半。按照对工业企业的划分,将重庆地区工业月度回报率和其他行业的平均月度回报率分别设为Rit带入原有模型,与汇率变动St及R进行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重庆板块工业的外汇暴露情况整体水平为:4.0957;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外汇风险暴露系数情况;说明工业制造业行业面临全球化挑战较大,竞争激烈。

四、重庆板块外汇风险暴露的主要成因

(一)汇率形成机制配套改革不到位

我国出口企业整体而言产业层次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重庆地区的企业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出口以初加工为主,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且企业外销渠道单一,部分产品存在低价竞争行为。

(二)企业的汇率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不强

由于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汇率风险基本上由国家承担,使得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观念较为淡薄。企业缺乏有进出口工作经验,能熟练使用外汇衍生工具,有效规避汇率风险的高端金融管理人才,使得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无从进行。

参考文献:

[1]魏巍贤.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经济影响评价[J].经济研究,2006;4

[2]威廉.H.格林.计量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张杰.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公司制度建设汇报篇3

一、部分国家转化外汇储备的做法

国外政府转化外汇储备的主要方式是划拨部分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管理,与直接增加进口相比,这种方式更为有效、更具有长远的意义。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20世纪70年代经济增长迅速,净出口与储蓄率大幅度提高,外汇储备余额不断增加。为了转化部分外汇储备,新加坡政府通过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与淡马锡控股公司进行政府投资,投资于长期、高回报资产,介入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

新加坡政府的成功经验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从基本战略来看,新加坡政府转化部分外汇储备的基本出发点是利用经济繁荣时期的资本积累,为未来可能的困难与危机奠定物质基础。其宏观战略目标,除了提高外汇储备收益率外,还包括其它三大目标,一是培育国内战略性产业;二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三是提高国内企业的长期竞争力。新加坡政府的战略意图,是通过GiC与淡马锡两家投资方向与任务不同的政府投资公司来实现的。GiC主要投资于政府债券、股票、房地产等领域,在规定和限制允许下,获取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并且把主要工业国家的通胀率设定为业绩的基本参照标准。GiC管理资金超过1000亿美元,截至2006年,GiC年均收益率为9.5%,扣除通胀因素后平均收益率为5.3%。淡马锡主要投资于实业领域,目标是作为积极的投资者和成功企业的持股者,创造长期股东价值,并使其最大化。

其次,从管理体制来看,主导外汇储备转化的是新加坡财政部,但通过市场化模式运作。新加坡财政部全资拥有GiC与淡马锡。需要指出的是,GiC与淡马锡两家公司所管理的不单是新加坡外汇储备,还包括新加坡累积的财政盈余,淡马锡还管理新加坡的国有股权。1991年新加坡宪法修正案建立了保护关键资产和外汇储备的“两把钥匙”制度。制度规定,总统对政府动用或者减少既有储备的决定拥有否决权,GiC和淡马锡的董事会成员、主要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必须得到总统的批准。1999年的宪法解释,要求政府和宪法第5款下的法定机构和政府企业必须在其任期内保持预算平衡,不得动用过去的储备。GiC和淡马锡都注册为私人企业,两家公司与政府制定决策、管理市场、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能不同,完全按照商业原则运作。

第三,从组织结构来看,GiC、淡马锡都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GiC下设三家子公司,其一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GiC最大的业务部门,投资领域包括股票、固定收益证券和货币市场工具;其二新加坡政府房地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职责是投资于新加坡之外的房地产以及房地产相关资产;其三新加坡政府特殊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目前管理着一个包括风险资本、私人证券基金在内的分散化全球投资组合。GiC公司内部决策权力较集中,董事会是GiC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公司重大投资战略。执行董事负责日常管理。各主要业务部门主管同时兼任公司董事,除了进行实际操作外,也参与重大事项决策。GiC集团董事会负责企业总体的发展决策,并对公共市场投资和企业服务公司进行直辖管理。房地产公司和直接投资公司各自有自己的董事会,在大股东(GiC)的战略指导下相对独立经营。淡马锡目前直接参股政府关联企业23家,业务涉及金融、电力、电信、传媒、交通等基础设施,若将所有的下属企业包括在内,淡马锡共有2000多家企业。淡马锡的董事会下设了执行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对公司经营进行全面指导和监督,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审计、财务风险以及法规遵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挪威、科威特模式

挪威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石油出口导致外汇储备与财政盈余快速增长。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挪威政府建立了政府石油基金,其基本战略有三:一是将国家财富从石油转变为多元化的金融资产;二是作为政府预算缓冲,帮助政府平抑短期石油收入波动对经济的影响;三是应对老龄化社会以及石油收入下降对养老金体系的挑战。

1998年,挪威央行建立专门基金投资机构――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公司(nBim)来实现转化外汇储备的战略意图。由挪威央行和财政部联合对划拨出的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管理,财政部对石油基金管理负责,具体运作则交给央行。由于央行有权建议投资战略的制定与调整,实际上央行主导了外汇储备的转化。nBim是纯粹的金融投资机构,执行董事负责按投资指引管理投资组合,每月向挪威银行行长汇报工作。nBim执行董事不参与货币政策讨论,公司组织结构简单,不设立投资决策委员会,较为分权。

与挪威类似,科威特在20世纪60、70年代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与财政盈余,科威特政府通过建立公共储备基金与后代基金来转化部分外汇储备,并成立了科威特投资局(KiC)管理这两大基金以及财政部委托管理的其他资金。KiC的目标是通过全球范围的分散化投资获取要求的资本回报,并且发展本国投资人才。KiC董事会包括财政部长、石油大臣、央行行长、财政部副部长和5位科威特投资金融专家。董事会从成员中选拔一位常务董事,作用相当于执行经理。科威特与挪威转化外汇储备的战略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三)欧元区、日本模式

欧元区的储备管理由欧洲中央银行系统负责,战略目标是保持外汇储备的流动性与安全性,主要保证干预外汇市场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追求储备资产的价值最大化。欧洲央行除了制定策略性投资基准外,还转化部分外汇储备进行战略性投资。策略性基准由执行董事会制定,反映当前市场对中短期风险和回报的偏好,战略基准由管理委员会制定,反映长期政策需要及对风险和回报的偏好。

日本实行的是“有干预的自由浮动”制度,目前虽然外汇储备仅次于我国,居世界第二,但其外汇储备的主要目标还是用于干预汇率波动,所以日本对外汇储备的流动性与安全性要求较高,使用储备资产保守,并不热衷外汇储备的转化。日本主要是通过“藏汇于民”,由日本国民的私人投资来实现部分外汇的较高收益性。

二、对各国转化外汇政策的评价

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外汇储备同时具有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三种特性。传统的外汇储备管理注重安全性与流动性,而较为忽略收益性。因为外汇储备主要功能在于保持本国货币的信心和干预汇率。当外汇储备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转化部分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管理,牺牲一定的安全性与流动性,把收益性放到更显著的位置上。从各国已有的经验来看,新加坡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模式最为进取,强调较高的收益性;挪威为代表的石油出口国模式则较保守,强调收益性与安全性兼具;传统发达国家模式则不注重对外汇储备的转化,不要求较高的收益性,强调安全性与流动性,以保证对汇率的干预。

在转化汇率储备的各种战略中,挪威的战略目标较为务实与简单,转化外汇储备的任务也较为集中。而新加坡的战略目标则非常进取,不仅局限于外汇资产的增值,还要通过这部分外汇储备达成其它宏伟的经济目标,这样转化外汇储备可以“一箭多雕”,但具体操作也更为复杂。同时也要注意,新加坡转化外汇储备战略是与积极管理财政盈余与国有股权同时进行的。由于发达国家的汇率制度大多是自由浮动制,没有过多的外汇储备,或者是日本这种积极干预的自由浮动制,所以大都不重视外汇储备的转化,仅在满足安全性与流动性的基础之上,追求一定的收益性。

在执行外汇储备转化的过程中,各国政府一般都会有一个主导部门进行各方面的协调,新加坡是财政部,挪威、欧元区是央行,日本是财务省。这是由各国政府部门分工与职责不同所决定的,没有统一的标准。

新加坡的经验最令国内广为称道,其经济背景也与我国最为相似,但新加坡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淡马锡”公司持有的控股公司,一般都不是上市的公众公司,没有按照上市公司那样披露财务状况的法律义务,这会导致内部人寻租等道德风险,淡马锡和GtC曾多次被外界媒体指责财务黑箱操作。

三、各国转化外汇储备的借鉴意义

我国大规模转化外汇储备的行动已经开始。从转化外汇储备的国际经验来看,我们还需做出更充足的准备。

(一)制定转化外汇储备的整体战略

我国外汇储备转化的长期战略规划应具有多重目标,除了追求较高的收益率外,还要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体制特别是对外经济体制的改革,可以包括:提高部分外汇储备收益率;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开创国有资产管理的新局面;适当收购部分战略性物资。

(二)成立专门职能公司实现战略意图

多重的战略目标,应由不同的机构执行,形成专业分工及业绩竞争。可以将汇金公司逐步改造为我国的“淡马锡”,利用外汇储备对国内外实业进行投资。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大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体制改革力度,避免传统国有机构效率低下的问题。而国家外汇投资管理公司(“联汇”)可以定位为类似GiC、KiC的公司,以证券投资为主,不宜承担投资海外战略性企业的功能,以加强专业化,避免经营目标的混乱。战略性投资,例如投资高科技产业、资源型企业,可以由汇金下属的特殊部门执行。此外,还可以单独成立一家政策性外汇投资公司,主要用于在海外市场购买战略性储备物资。“联汇”公司的目标应定位于盈利,新汇金可以盈利与战略投资兼具,政策性外汇投资公司不以盈利为目标,主要是在时机适当的时候,从国际市场上购入国家紧缺物资,实现国家战略意图,购买物资也不仅仅局限于石油、黄金等。各类投资公司的建设,应遵循开拓创新、循序渐进原则,逐步积累经验,不能操之过急。

(三)建立明确的管理机制

为了分工明确,各尽其责,提高效率,加强投资指导,可以由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财政部、国资委建立联席协调会议机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外汇储备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四)严格控制投资公司风险

公司制度建设汇报篇4

关键词:理论线损;模板;分析汇总;技术支撑

作者简介:范荻(1969-),女,浙江新昌人,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经济研究院规划评审中心,高级工程师;黄毅臣(1970-),男,河北秦皇岛人,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经济研究院规划评审中心,工程师。(北京100070)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196-03

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依据自身的业务和技术积累,成为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理论线损计算分析汇总工作的技术支撑单位。在实施和完成这项任务过程中,重点开展如下工作:一是研究制定国家电网范围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电网)公司(以下称“省公司”)上报数据模板;二是编制省公司理论线损计算报告模板;三是对省公司上报的理论线损计算数据进行审核诊断;四是开发国家电网公司理论线损汇总分析程序;五是编写国家电网公司及其区域电网(各分部)的理论线损分析报告。

一、技术支撑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整合各方面技术力量,确保技术支撑充分有力。

1.研究制定数据模板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下达的任务要求,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配合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先后研究编制《2012年代表日负荷实测及线损理论计算与分析工作大纲》、《2012年线损理论计算分析报告内容深度要求》和《2012年线损理论计算报表》。

其中《2012年代表日负荷实测及线损理论计算与分析工作大纲》详细规定省公司的组织保证,负荷实测时间和要求,电网运行方式,线损理论计算约定和边界条件,负荷实测方法,负荷记录范围,设备参数和特性数据的事先收集、核实、准备,表计检查,计算软件,典型低压配电线损实测分析,各级降压变压器的损耗,跨省网损,上报格式与上报日期等内容。

尤其是《2012年线损理论计算数据报表》将各单位的计算结果、结构参数、运行数据纳入统一规范渠道,为国家电网公司及省公司一体化数据平台提供很好的数据支持。

数据模板包括填写说明、网架结构、分压容载比、分层统计(分有损和无损)、各层汇总(分有损和无损)、220kV及以上(分有损和无损)、220kV及以下(分有损和无损)等数据列表。如图1所示。

2.编制报告模板

为规范省公司理论线损计算汇总报告模式特编制《2012年线损理论计算分析报告内容深度要求》。要求中详细制定报告模板,模板按章节全面规定各单位应该编写的内容及相应分析对比表格、结果、参数等。通过报告模板能够很清晰地了解省公司和基层供电公司、县供电公司等多个环节的计算对比分析数据,可以帮助国家电网公司从“大规划”、“大建设”的广阔视角扁平化地审视基层管理工作,在全局上指导各单位的线损理论计算。

报告模板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年度线损理论计算有关情况,第二部分是代表日电网基本情况,第三部分是线损理论计算结果汇总分析,第四部分是各地区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分析,第五部分是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建议,第六部分是对线损理论计算工作的评价和总结。结尾还包括全网330kV及以上电网某一整点计算潮流图、低压典型台区线损率实测报告等。如图2所示。

3.审核诊断上报数据

数据审核诊断是国家电网公司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对比法、趋势法、曲线法、排查法等数据逻辑诊断方法将省公司上报的缺陷数据查出,通过邮件、、传真/电话等方式进行沟通反馈,直至计算结果处于合理范畴。这项工作不仅对省级公司的线损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对地市及县级供电公司的降损工作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审核诊断结果与反馈将增强基层单位责任意识,督促检查因自误、他误、方法等情况引起的不明损失,使漏报、瞒报、错报等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这里以一家省电力公司上报数据的审核为例加以说明,审核与诊断的出发点更多地是找出问题,提出建议与改进意见。

某电力公司于2012年9月30日上报理论线损计算数据,以数据模板为依据,经过审核与诊断,认为实测数据真实、基础数据完备。但也明确指出需要完善和补充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按国家电网公司深度要求中对其他损失统计的规定,修正750kV、330kV电网其他损失数据。二是按照分层分压的统计原则修正各层分压供电量数值,扣除重复部分。三是针对110kV、10kV电压层损失过大的问题,补充本层增降损原因分析及重损线、重损变对比分析。四是补充说明35kV层对比数据口径。五是针对低压典型台区的实测范围有针对性地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加强农电系统无功管理。六是补充无损口径结果。七是补充其所属某地区的智能电表安装情况,制订执行方案,说明10kV线损过高原因及近几年投入情况。

4.开发汇总分析程序

汇总分析程序是完成此项工作的重要手段。经过认真研究,提出需求分析,进行总体设计,编制程序,并调试运行。目前程序功能主要包括各省公司数据接口(含eXeCL数据表等各类数据导入模块)、数据诊断(含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结果数据诊断等)、多口径汇总、异常数据报警、多类型多口径数据对比、报告汇总附表自动生成、分析报告模板自动生成以及各种统计分析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分析汇总程序不但减少了以前大量的人工工作量,极大地提高自动化程度,而且也从技术上保障计算与统计汇总结果的客观性。

国网线损汇总程序功能如图3所示。

5.编写汇总分析报告

汇总分析与报告编制是最后一项保障环节,也是工作的重点。通过华北、华东、华中、东北、西北五大区域电网汇总分析及报告编写,编制出国家电网公司主报告,并总结此次线损理论计算工作的成效与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与措施,为大规划、大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二、应用效果

通过本次工作较好地为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理论线损计算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也取得一些成果与经验,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主要表现在:

一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线损理论计算工作正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具体实践。通过此次工作,国家电网公司可以摸清辖区内电网的电力损耗情况,从经济运行的视角诊断电网,查找电网运行的薄弱环节,管理漏洞,加强内控,挖掘内部降损潜力。

二是能够有效指导电网公司的经营活动。在对典型代表日数据收集、计算、分析、报告汇总与评审过程中发现一些已经应用于实践的行之有效的降损措施与方法,看到更多的降损建议与准备采取的措施,同时也发现一些线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希望已经实施的措施和方法能够在各省公司范围内推广;本次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与措施能够很快地在各相关省公司进行落实,切实起到指导实际工作的作用;对于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希望各省公司能够尽快拿出整改意见与措施,并付诸行动。

三是强化对线损管理工作的再认识。通过本次线损计算与汇总,不单是技术支撑单位,所有参加与参与人员都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线损计算的目的与意义,进一步了解理论线损的内涵、组成、计算方法等,为更好地开展下一次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提升新技术的应用。在承担工作的过程中,直接和间接地应用与开发许多新技术。比如通过内部系统的接口自动获取调度emS系统和营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此举既提高效率又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值得大力提倡与推广。

理论线损计算并不是目的,而是追求达到更低线损率的手段。希望通过加强理论线损计算和潮流实测工作可以更准确地掌握电网的实际运行参数、损耗的真实情况以及理论线损率和最佳线损率对比数据。这些参数和数据将为国家电网公司、各省电网公司管理线损指标、分析电网电压与无功、编制典型经济运行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对制订降损措施起到强有力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Z].

[2]李文娟.电能计量学[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

[3]陈珩.电力系统稳态分析[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4][美]H.wayneBeaty.电力计算手册[m].第三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5]张利生.电力网电能损耗管理及降损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6]程浩忠,吴浩.电力系统无功电压稳定性[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7]华北电网有限公司2010年7月21日理论线损计算报告[Z].2010.

公司制度建设汇报篇5

省公司纪委、分公司党委:

根据《关于建立“两个责任”双报告制度的通知》(赣移党组[2017]3号)和《关于印发<中国移动江西公司纪检监察部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赣移纪检[2017]7号)要求,现将2018年分公司纪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情况报告如下:

一、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

1、2018年4月18日召开2018年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公

司党委委员、各支部书记和纪检委员、各部门经理助理以上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纪委书记与13名支部纪检委员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书》。

2、按照分公司2018年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2018年纪律检查工作要点,共六大类15项;细化并明确了工作清单,共七大类44项。

3、2018年2月组织各单位经理助理以上成员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57份,组织市公司各关键岗位人员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47份。

4、协助党委开展深化巡视整改工作。对照省公司文件要求,将深化巡视整改任务分解到责任部门,分别于5月17日、6月28日、7月14日以协同办公的形式下发,要求各部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和整改,指定专人负责,按时反馈自查整改情况。一一与各部门进行沟通,经认真自查,发现存在问题的有18项,其中:涉及中央专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9项,涉及“两个责任”落实情况6项,涉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项,涉及选人用人和干部管理方面2项。督促各责任部门按要求整改,截止8月底已基本完成,还有2项(涉及历史案件通报和干部超编问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按相关要求执行。

二、严格落实“监督责任”,认真开展监督检查

1、做好纪检委员每半年一次报告监督责任落实情况的工作。1月份各支部纪检委员提交书面履责情况报告;7月13日组织13名纪检委员进行监督责任履行情况现场汇报,纪委书记和4位纪委委员全部到场,听取了汇报并进行点评。2018年12月各支部纪检委员提交2018年度履责情况报告;

2、开展基层支部监督检查和考评工作。3月28日至4月5日开展了一季度基层支部党风廉政建设检查,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并要求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限时整改到位。在7月4日至7月8日的二季度监督检查工作中,主要针对前期问题开展整改“回头看”工作。对各支部日常纪检监察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预评分并通报,纳入季度Kpi考核。2017年1月4-6日开展了四季度基层支部党风廉政建设检查,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并进行评分,区县分公司党支部考核评分结果纳入了年度Kpi考核。

3、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和整改工作。2018年7月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进行二次清查,并对违规招待费用进行退赔;2018年9月,实地检查所属区县公司和机关各部门办公用房整改情况;在中秋、国庆节期间,对公务用车管理进行明察暗访和现场抽查。

4、协调、督促责任部门完成深化巡视整改工作。与责任部门一起对照《深化巡视整改任务落实分解表》中55个问题进行认真自查,发现存在问题的有18项,其中:涉及中央专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9项,涉及“两个责任”落实情况6项,涉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项,涉及选人用人和干部管理方面2项。其中15项已基本完成整改,还有2项(涉及历史案件通报、剖析和干部超编问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按相关要求执行。检查责任部门集团巡视迎检准备情况,3次向分公司党委汇报,7次与各部门讨论。

5、开展区县公司巡察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推进“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加大对公司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按照党委要求开展区县公司巡察工作,重点对区县公司风险防控和运营健康度进行评估检查。主要检查内容为:涉及市场营销费用、渠道酬金、渠道维修、集团业务欠费、网络成本管理、代维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物流管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等多方面内容,并查看前期各项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10-11月已完成两个县公司实地检查,目前发现问题28个,如:吉祥号码管理、渠道亮化装修、房租管理、基站代维管理、工程建设管理、集团产品历史欠费、办公楼土建管理不规范等方面,存在风险,有些可能对公司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各类监督意见共28条。检查组将具体检查情况向党委进行了汇报,党委听取汇报后提出了新要求,对发现的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深入查证,突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抓关键流程、环节的控制情况,改进检查方法,确保工作成效。

监察室12月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责任单位立即整改,并及时反馈整改结果。下一步拟分2-3个组到其他区县公司检查,并做好检查组人员的培训,统一检查标准。将检查情况进行汇总并通报,如发现存在廉洁风险问题,下一步纪委将开展调查,该问责的问责。

三、加强制度建设,行文下发相关管理办法

1、落实省公司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分公司实际,制定《分公司2018年度纪检监察工作综合考核评价办法》,2018年3月22日形文下发。实行月度预评,按季考评,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2、加强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牵头组织各专业部门研究制订《分公司风险防控问责管理办法》,于2018年4月4日形文下发。为切实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员工认真履职,4月份下发工作联系单,要求各区县公司和部室组织全体员工对该办法进行宣贯和学习,并加强督促,收集学习情况。

3、2018年8月,组织各部门以省公司各专业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分册为指导,在充分运用的基础上,结合分公司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完善各专业线条的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分册(涉及15个部门,148个流程),由监察室汇总下发([2018]监察1号),要求各单位对照贯彻执行,匹配流程和制度,抓早抓小,防范廉洁风险的发生。

四、组织学习教育,建设廉洁文化

紧密围绕“守纪律、讲规矩、强党性”活动主题,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章、准则、条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其中:

1、分层分级开展教育的情况

1)党委中心组:先后12次开展中心组学习,2月3日和2月29日,集体观看《反腐警示录》(上、下);3月26日,对最新讲话精神、省市两级领导关于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讲话等内容进行学习宣贯和导读;3月26日外请市委党校聂校长和汪正生主任讲述《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全体党员心上》党课;4月18日,对《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一个支部》、新华社评论《确保两学一做取得实效》、《纪检监察工作主要职责、内容、要求》进行宣贯、学习和解读;6月3日,对《集团公司经理人员问责实施办法》、《江西公司领导干部弄虚作假行为问责办法(试行)》、《江西公司员工违规违纪处分条例(修订试行)》进行学习、研讨;6月23日,收看“咬定青山不放松”视频、对最新讲话精神之“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为信仰去拼搏去奋斗”进行学习、研讨;7月26日,学习“七一”重要讲话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8月27日,对《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进行宣贯、解读;9月23日,学习《江西公司党组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有关规定》、观看《筑梦路上——从严治党》视频;10月27日,对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讲话精神和总书记在国企党建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进行学习、法律风险大讲堂、观看反腐大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11月18日,对《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进行学习。

先后组织开展《准则》和《条例》等学习宣贯2次。各单位共组织参观教育基地16次,参观人数达200多人;组织观看教育片13部,达到400多人;在培训班上开设廉政课程,购置发放书籍180本;撰写学习心得40余篇;组织发送短彩信22期,发送人数达到400多人(以上数据包括区县公司和机关支部)。

2、纪委书记授课情况:纪委书记带头讲党课,并分别参加所在支部的学习活动,跟支部党员同志讲党课、谈体会。纪委书记刘欣在机关网络支部开展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中讲了一堂专题党课;6月30日,纪委书记在机关网络党支部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会上讲了一堂“讲规矩有纪律”专题党课。

3、党员学习覆盖率、员工学习覆盖率:一季度针对全体党员开展警示教育,线上观看省纪委《反腐警示录》,党员学习覆盖率92%;二季度学习反腐倡廉教育月活动四门必修课,党员覆盖率98%,员工覆盖率88%;三季度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三级经理以上人员参与率96%;四季度组织三级经理人员和纪检监察人员对《廉政建设相关典型案例》进行学习和考试,完成率100%。

4、组织各支部撰写提交学习心得,共收到学习心得40余篇,择优在省公司《廉政动态》栏目发表。1-12月在“廉政之窗”网站刊登信息26篇,及时完成集团公司“廉洁从业之窗”队伍建设人员信息,并进行日常维护更新。

5、开展日常警示教育和节前廉洁教育进家庭活动。将省、市纪委和省公司下发的违规违纪通报,及时进行传达、通报和剖析,警示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等节假日,及时通过短彩信、邮件通知、下发文件或工作联系单等多种方式,提醒干部员工及家属牢记廉洁纪律。

五、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情况

1、重要时间节点部署或提醒情况: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等节假日,纪委及时通过短彩信、邮件通知、下发文件或工作联系单等多种方式,提醒干部员工及家属牢记廉洁纪律。中秋、国庆前夕,通知各支部纪检委员做好节日期间本单位公车管理和公务接待自查,纪委组织对有关情况进行抽查和明察暗访。

2、自行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和提出工作建议情况:

3月底启动开展“四风”问题整治情况“回头看”工作整改落实,对“回头看”新发现问题,要求责任部门和区县公司逐一开展整改落实,并汇总整改情况督促有关责任单位跟踪问效。3月28日至4月5日先后派出监督检查组赴10个区县分公司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四风”问题整治情况监督检查,提出公务用车、办公用房、业务招待等方面管理应规范、手续应严格等6条建议。

对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招待、差旅费开展专项自查和整改。2018年5月和7月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进行两次清查,并对违规招待费用进行退赔;2018年7月对差旅费超标情况进行再次清查,超标差旅费全部清退;2018年6月重点针对超面积和虚假合署办公的情况进行督促整改,2018年9月,实地检查所属区县公司和机关各部门办公用房整改情况;在中秋、国庆节期间,对公务用车管理进行自查反馈和现场抽查。

六、认真落实案件查办工作

1、问题线索核查及信访案件情况

1)巡视组移交问题线索;省公司及地方纪委转办信访件;本单位自收信访件:省公司转办信访件转来1件(信访外,樟树公司客户业务投诉);本单位自收信访件1件;截止11月30日共收到纪检监察信访件1件,信访外1件。

2)完成上级纪委交办的初核、转办要结果到期办结率(办结数量/移交数量):2018年仅收到省公司转办信访件1件(信访外),已办结,并向上级反馈有关情况和处理结果。

3)按照五类标准处置问题线索情况:按照五类标准处置问题线索情况:立案1件(张志刚违反八项规定,公车私用),已办结。

4)纪委向本单位主要领导、党委汇报信访及案件办理的情况;主要领导对重要信访件、案件亲自批示、过问、督办的情况:纪委向本单位主要领导、党委汇报信访及案件办理情况2次;主要领导对重要信访件、案件亲自批示1次、过问、督办情况2次。

5)司法案件情况和自办案件情况(只报数据,不涉及案情,包括一案双查):没有发生司法案件;分公司自查问题线索0件;立案案件1件(同上)。

2、分层分级开展信访分析、案件剖析情况:在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全市经营分析等会议上,对省、市纪委通报的违规接受吃请和收送礼品等案件,省公司通报的南昌、九江分公司违规挪用工会经费、违反劳动纪律等案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公车私用案件,进行传达、通报和剖析,警示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引以为戒,警钟长鸣,注重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严格要求自己,不违规不逾矩。

3、针对信访及案件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管理改进建议,推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情况:要求主管部门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节假日联合开展监督检查。组织全市三级助理以上人员学习《江西公司党组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实施细则》,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政治学习,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强化公司管理制度的执行。并参照省公司文件,结合实际,修订下发《分公司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实施细则》。

4、运用“四种形态”

责任约谈批评提醒、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人数:2018年党风廉政建设约谈113人次;各县区分公司批评提醒共47人次;组织处理31人;纪律处分1人;无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人员。

七、加强廉洁风险防控工作

1、按省公司要求,完成了三级经理重大事项一年一报告工作。

2、做好对“三重一大”、物流采购、晋升考试、年度评先等事项情况的监督工作;

 3、对关键岗位任职情况进行梳理:共收集汇总关键岗位54个,关键岗位员工93名,其中任职时间已满四年的有16人,满3年的有5人,梳理情况提交人力资源部。目前,关键岗位到期人员已有4人调整岗位,3人已调整工作职责。

4、积极推进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及时组织学习省公司下发的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分册,并在日常工作中贯彻落实。    

2018年3月,按照公司党委要求,牵头组织各专业部门对重点领域进行风险点排查,研究制定《分公司风险防控问责管理办法》,从安全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综合管理、财经管理四个方面明确了54个红线行为和问责办法,于2018年4月形文下发(宜移司[2018]68号),并组织各单位和部门进行全员宣贯。   

5、2018年5月,启动分公司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要求各部门针对主要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自查,梳理风险点,对相应流程和办法进行修订,在相关制度和办法中增加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条款,明细对应罚则,有责必问,失责必究。

a.监督推动的具体措施:

1)3次向公司党委和党委书记做专项汇报沟通,推动部门在年度绩效计划中包含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内容。7月8日,向公司党委就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开展情况作了专题汇报。党委提出明确要求,各部门应以省公司各专业分册为指导,在充分运用的基础上,结合分公司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完善本专业线条的“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分册,并经分管领导审核后,统一下发。

2)7-8月安排人员分专业对网络口、市场口、综合口沟通、辅导7次,督促各主责部门针对主要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自查,梳理风险点,对相应流程和办法进行修订,在相关制度和办法中增加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条款,明确对应罚则,制定完善本专业线条的“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分册。

3)2018年8月,组织各部门以省公司各专业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分册为指导,在充分运用的基础上,结合分公司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完善各专业线条的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分册(涉及15个部门,148个流程),由监察室汇总下发([2018]监察1号),要求各单位对照贯彻执行,匹配流程和制度,抓早抓小,防范廉洁风险的发生。

B.存在主要问题:各单位应加强组织学习本专业的廉洁风险防控分册,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完善机制建设,优化制度办法,防范廉洁风险的发生。

八、 不足与思路

2018年在省公司纪委、分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完成了深化巡视整改、嵌入式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四风问题整治、集团巡视迎检等工作的牵头组织和执行的任务。开展好反腐倡廉专题集中学习和警示教育活动,认真查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有失职行为的领导干部进行问责或提出问责建议。率先开始进行区县分公司巡察工作的探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看到的是许许多多的不足,突出表现在:主动监督的意识不强、发现问题的途径不广、剖析问题原因的深度不够、指导督促解决问题的力度不大。存在的问题:“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方面,各责任部门虽然进行了流程梳理、风险点排查形成各专业分册,但没有进行充分学习宣贯,没有做到人人入脑入心。有些整改工作仅仅满足于当前问题的整改,治标不治本,没能做到“举一反三”,形成长效机制。要从梳理流程、完善制度、强化执行上下功夫。

结合如何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围绕纪检监察“监督执纪问责”的核心工作,从以下四个方面理顺工作思路:

(一)更加突出主责,旗帜鲜明履行监督责任

监督执纪问责,是党章赋予纪委的职责,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进一步在落实“三转”、综合运用“四种形态”上取得新成效。要敢于较真碰硬,不怕得罪人,以发现和解决具体问题、有效监督和严格执纪问责来衡量检验监督责任的落实。正人先正己,按照“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加强队伍自身建设。牢牢抓住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进行问责,正确运用《问责条例》7种问责方式,持续释放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

(二)协助分公司党委,发挥纪委在分公司集团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的协调、监督和问责的作用

集团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要切实把自己摆进去,集团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没有旁观者,回顾以前各类整改工作,总有不少差强人意的地方,很大一个因素是查摆问题不彻底。归根结底是没有对失责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如何做到准确问责,就要求我们切实参与到整改工作的全过程中去。对整改工作每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内容、要求、职责分工、进展情况等都非常了解,才能真正掌握各责任部门、责任人的履责情况,才能有效协调、及时监督和有据问责。

(三)做到学以致用

违纪行为、违规事件与党纪国法的要求、公司制度的规定没有现成的连线。要有效监督,严格执纪问责,一方面需要学深悟透党纪国法、公司制度规定的精髓,以党纪国法、公司规定为依据,规范监督执纪问责;另一方面要熟悉、分析我公司各类违纪行为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多发易发的领域和环节,提高发现线索、深挖问题本质的能力。    

(四)注重记录、归纳、今年在如何推进嵌入式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集团巡视迎检工作,在公司党委的指导下,纪委做了较周全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与各业务部门一道进行充分沟通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些实践没有详实地记录下来,也没有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这是纪检监察工作方式方法的短板,需要改进。

公司制度建设汇报篇6

为了解财务经营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企业需要准确实时的各种财务核算数据,但是有很多大型企业的财务报表由于使用不同的应用系统而存在于不同的数据库中,让报表的合并过程繁复且效率不高。BpC为赛普公司旗下的企业合并报表业务及全面预算管理自动化软件,该软件在全球大中型企业财务部门应用广泛,各种会计处理自动化都用该软件来实现,作为一套高效率的应用系统,其可以优化预算及整个报表合并过程,并提供最先进的预测分析,笔者将探讨该软件对企业合并报表的会计处理问题。企业合并报表中的会计处理一般分为3个步骤:①确认企业内各级公司间控制权百分比,其目的是为了能准确计算商誉、少数股东权益等账目。②对各期汇率的确认(包括用于计算利润表各项目的平均汇率和用于计算存货项目的期末汇率等),以及各级报告货币的确认(例如总部设在中国的跨国公司的欧洲分部需要用欧元来报告,但是总部报告需要将各国分公司数据转换为人民币来进行合并)。③将步骤①和步骤②中所取得的数据进行会计报表合并。

2控制权计算自动化

当企业拥有众多子公司且各个子公司间拥有不同的控制权,随着时间改变控制权也不断改变时,为了能准确快速地计算每期的控制权,控制权自动化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实践中,如何实现控制权计算自动化是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实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建立所有权数据模型可实现控制权计算的自动化。所有权数据模型由以下维度构成:区域组、公司、关联公司、所有权账户、时间、类别等。其中,公司及关联公司维度可以通过维度属性相互查询。在数据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将占股百分比及控制百分比输入数据模型,利用网页输入表录入各百分比数据。最后采用BpC自带的控制权管理器来建立区域组的层级,要注意的是在采用BpC自动计算各区域控制权之前必须在系统中输入合并方法。笔者通过实例来说明控制权自动计算的思路。

a公司是一家控股公司,在全国各省有子公司若干,各省都有一个控股公司,旗下通过收购股权等方法拥有若干市级子公司。2015年1月份,a公司拥有武汉部80%股权,长沙部80%股权,杭州部90%股权,香港部100%股权。各地子公司拥有其他公司股权,如武汉部拥有黄陂部80%股权,孝感部90%股权。长沙部拥有衡阳部90%股权。杭州部拥有义乌部90%股权。各个省份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合并报表,同时所有省份和地区需要汇总到总公司编制出企业合并报表。这意味着就省份而言,武汉、长沙、杭州为控股公司;但就总公司而言,所有分公司都是子公司。在数据模型中,为了能区分各省报表、总公司报表,以及各公司独立报表,需要一个维度来区分该类数据,可以设区域组(Scope)维度来满足这项要求。此外,还需要两个维度来储存公司(entity)和关联公司(interCo)控股信息,以武汉部拥有孝感部90%的股权为例,孝感为武汉公司的关联公司。以间接控制为例说明控制权的计算步骤如下:(1)在数据模型中从关联公司维度中找到孝感(i_XiaoGan),从而找到孝感被武汉(wU-Han)占股90%,其界面截图如图1所示。因武汉部为湖北组的控股公司,在湖北组中孝感应将其90%权益并入湖北组合并报表,在数据模型中写入孝感在湖北组中数据,其界面截图如图2所示。(2)在数据模型中从关联公司维度中找到武汉(i_wUHan),从而找到武汉被总公司(HoLD-inG)占股80%,其界面截图如图3所示。由于总公司为中国组的控股公司,可以得知中国组中孝感应将其72%(90%×80%)权益并入中国组合并报表,在数据模型中写入孝感在中国组中数据,其界面截图如图4所示。通过BpC的控制权管理模块将以上算法自动化,实现一键计算占股权,其结果的界面截图如图5所示,从而得到孝感并入权益后湖北组与中国组的计算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3总公司及各子公司货币转化自动化

为了实现货币转化,需根据汇率不同种类的计算,建立相应数据模型来储存所有汇率信息,如时间、类别、币种、汇率种类等,汇率网页输入表如表3所示。笔者以计算武汉部银行存款、营业收入在湖北组及中国组的货币转化为例来说明计算过程。在公司(entity)维度中,设立记账货币(Currency)属性如图6所示。在账目(account)维度中,设汇率(Ratetype)属性,如表4所示。在区域组(Scope)维度中,设立组群财务报表货币(Group_Currency)属性,如表5所示。数据库表的界面截图如图7所示,可以看到货币转化前,武汉部银行存款为1080000元,营业收入为1800000元。BpC合并管理界面截图如图8所示,对于不同区域组的外汇计算方法,根据所选的区域组,为该区域组生成该组财务报表所需的货币值。根据所选区域组(以中国组S_CHina为例),查询所需要的货币为美元(USD),从公司(entity)维度查到武汉部的记账货币为人民币(CnY)。通过账目(account)汇率种类(Ratetype)查到银行存款(t001)使用期末汇率(CLo)核算,营业收入(pLReV001)使用当期平均汇率(aVG)核算。通过时间(2015.01)与类别(actual)来确定,对于银行存款,应使用的汇率为1∶6.15,对于营业收入,应使用的汇率为1∶6.10。最后算得银行存款为1080000×1/6.15=175610美元,营业收入为1800000×1/6.10=295082美元。通过BpC的合并设置及处理,可以迅速将区域组所有公司进行货币转化。

4报表合并自动化

在确定了各个区域组的所有权及完成货币转化后,报表合并的必要条件已经完成,笔者在文献[7]中合并会计数据的基础上,以武汉部期初(2015.01)收购孝感部为例,讨论企业合并自动化的思路及具体实现方式。武汉部于2015年1月1日向孝感部支付银行存款867500元,购买孝感部90%发行在外的股份。2015年1月份孝感部实现净利润96000元,并于2015年1月31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63000元,提取盈余公积9600元,两公司合并前单独财务报表如表6所示,孝感部资产和负债账目中有3项其公允值与账面价值不同,如表7所示。首先,建立合并数据模型,然后将以上信息输入数据模型。所需要的维度有:数据类别(Cate-gory)、公司(entity)、关联公司(interCo)、区域组(Scope)、时间(time)、账目(account,用来记录资产负债表账目及利润表账目等)、报告货币(Rpt-Currency,用来储存录入货币和对外披露货币等信息)、数据来源(audittrail,用来记录数据来源)。将合并用数据记录与独立报表数据分开记录,并通过数据来源层级取得独立报表数据或区域组报表数据。例如孝感部独立报表中对武汉部有应付账款45000元,将该信息储存于自动录入项(LoaD_tB),合并时将-45000元储存于关联交易抵消项(iC),这样使用抵消关联交易项(DS_netiC)时便能抵消应付账款中关联交易,使其显示为45000+(-45000)=0。流程(Flow)维度记录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账目的每月变动情况。例如期初数额将记录于期初流程项,每期资产负债的变动值将记录于资产负债变动,利润表项目的变动值将记录于利润表变动,期末将所有3项流程加总后便得到各项账目期末值,加总也通过数据层级实现。

关于商誉的计算,定义合并时的乘数并将该乘数用于合并抵消规则中,其界面截图如图9所示,定义投资与商誉合并调整规则细节界面截图如图10所示,定义投资与商誉合并调整规则总览界面截图如图11所示,BpC合并湖北组界面截图如图12所示。以股本账目为例,其合并原理如下,孝感部股本LeQ005为360000元,数据来源为LoaD_tB(属于eLim中),通过投资与商誉合并调整规则(ea_inV),可以看到对于股本账目LeQ005,将有3条记录生成于数据来源资产负债调整(eLimBL):①将360000×1元写入账目股本LeQ005用于抵消孝感部的股本;②将360000×90%元(90%来自于湖北组孝感部合并所有权百分比pown)写入商誉账目t009;③将360000×10%元(10%来自于湖北组孝感部合并所有权百分比pown)写入少数股东权益账目LeQ009。借鉴LeB等对于商誉的处理方法,先算出武汉部期末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前长期股权投资为867500加上孝感部所属武汉部当期净利润88400×90%减去发放现金股利63000×0.9)为867500+88400×0.9-63000×0.9=890360元(由合并规则完成)。孝感部所属武汉部当期净利润=孝感部所有利润96000-本年公允值调整值7600=88400。再根据合并规则投资与商誉合并调整ea_inV,可以得出商誉将由武汉部长期股权投资(t007)890360×1元减去孝感部股本(LeQ005)360000×0.9元、资本公积(LeQ006)194400×0.9元、盈余公积(LeQ007)241200×0.9元及未分配利润(LeQ008)21800×0.9元,结果为154700元。资本公积=孝感部资本公积104400+公允值差额90000=194400。盈余公积=孝感部期初盈余公积231600+孝感部本期提取盈余公积9600=241200×未分配利润=孝感部期初未分配利润6000+孝感部所属武汉当期净利润88400-孝感部发放现金股利63000-孝感部提起盈余公积9600=21800。则可以把其他账目的合并规则设置完毕后,在BpC的合并管理器中将全部利润表及资产负债表进行一键合并,选择区域组为湖北组,时间为2015年1月,按下合并按钮,合并完成后即可得到湖北组合并报表结果。

5结论

公司制度建设汇报篇7

在2006年a股公司的中报披露中,巨额汇兑损益频频出现,汇兑损益对公司利润产生了巨大影响。以中国国航为例,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1.47亿元,当期汇兑收益2.06亿元,扣除汇兑收益及其对所得税的影响,当期的利润将不到900万元。

以今年中报为例,在不考虑金融类公司的条件下,南方航空、东方航空和中国国航分别占据了汇兑收益的前三位,G振华、G包钢和G长安则占据了汇兑损失的前三位。航空公司的汇兑收益主要来源于大量的外币借款以及以外币核算的融资租赁项目,因为其主要固定资产飞机的制造商均为国外企业。在汇兑收益的前20家公司中,航空公司占据了6席。与此相反,由于海外市场在产品销售中具有重要地位,G振华存在大量的以外币核算的资产,如应收账款,因此而成为汇兑损失的大户。类似的原因也使日用电器制造行业的格力、美的、科龙的汇兑损失名列10名以内。

因此,汇兑损益的实质就是对公司资产的一次重新估值,这和我们手中房产或股票的升值和贬值的性质是相同的,只不过内容换成了公司外币性的资产或负债。虽然这种收益或者损失可能并没有立刻实现,但毫无疑问它是货真价实的,因为它将对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当然,房产的升值和我们的努力无关,汇兑损益也并非公司自身的经营绩效,这完全是由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的。但即便如此,它对企业价值、对公司股东的影响却是长期的、实实在在存在的不确定性,甚至带来巨大的风险。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希望了解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识别企业外汇风险科目、利用会计报表分析企业外汇风险并探讨其管理方法、设计外汇风险控制机制,以期达到以下目的:

(一)梳理企业外汇业务方法的一般方法

论文的研究在分析风险的基础上,首先要解决处理外汇风险的一般会计方法,提示企业对外汇风险进行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及信息披露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再从财务的角度对目前采用的一些规避风险的方法和特殊会一计处理进行分析。

(二)初探外汇风险避险机制

本论文通过从财务会计角度出发对外汇风险的研究,是对外汇风险规避方而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对会计、财务理论的完善和丰富。进一步加强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职能,对实践有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特别是提供了规避风险,防范风险的方法。最后,文章为我国企业外汇风险水平、制定管理策略、选择规避途径等分析过程提供方法和安个的参考,并提出若干建设性的管理思路。

三、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

企业外汇风险的研究必然要求根据客观的经济业务来理性进行分析和测算及管理,所以在研究方法应用上,尽可能联系实际。在行业分析中,涉及到规范研究的部分,也尽量避免价值判断与状态描述混在一起。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本文运用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会计角度对汇率波动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及其管理进行研究,在影响研究方面以定性分析为主,在并辅以例证分析

四、文献回顾

以下三个方面中,关于汇率不稳定性的国外研究部分基于本论文汇率行为这个外汇风险理论基础研究方面的考虑;企业被收购特殊情况下由于汇率波动对企业现金流和所有者权益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部分、汇率变动对企业未来竞争地位及企业未来现金流和企业价值的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

1、关于汇率不稳定性的国外研究

Flood,R.p.andn.marion认为:一国货币受攻击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外政策的不协调。对内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追求高的经济增长,对外实行盯住汇率制度造成货币购买力平价(价值)的严重不等,从而为投机者提供了升值或是贬值的预期。也有学者认为:货币危机的发生于国内的政策失误有关,也可能与金融体系的乘数效应和信息传导不流畅有关。认为一国当局是否放弃其名义汇率,取决于央行捍卫汇率制度付出的成本和收益,放弃后付出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心理预期等三个因素。

2、企业被收购特殊情况下,由于汇率波动对企业现金流和所有者权益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

Dewenter(1995)研究了美国国内企业被收购时,汇率变动对所有者权益及收购当期应付资金的影响,其中考虑了竞标特征,竞标者国籍和汇率变动情况,发现汇率波动对被收购企业现金流及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不大,作者解释为汇率的影响可能更多与被收购企业未来的成本和收入风险以及市场前景关系大,其他方面的影响可能无关紧要。abrams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被收购时,企业规模越小,有利的实际汇率变动对被收购企业而言收益越大,从而增加了所有者权益;Servaes却认为它们之间不存在关系。

3、丁剑平(2003)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只有在区域化和国际化后才能降低企业的外汇风险,央行干预汇市行为加剧了人民币的汇率波动,从而加剧了国内企业的外汇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刚认为人民币升值必然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使企业财务状况恶化。而黄有光则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食品,药材,旅游等影响不大,因为这些行业缺少弹性,所以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企业利大于弊,从长期看,预计对中国大多企业财务状况影响不大。郑文通、牛昂、姚刚,刘宇飞分别介绍了Var方法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应用,但大多是方法论的介绍。马杰在“人民币行为研究与外汇风险管理”博士论文中,将Var方法应用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外汇风险管理.

4、目前研究的不足

以上研究更多是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从总体和宏观上研究外汇风险等状况,由于模型自身风险的问题以及国内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人力资源素质不高等原因,国内企业在现实经营中难于利用以上方法准确、适时、全面地对外汇风险进行测算和管理,至于其他从更微观角度对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的详细测算,从掌握的资料来看,目前国内没有对这领域的权威研究。至于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方法方面的研究,也更多的是从经营战略,生产运营机制等方面来规避汇率波动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但这些管理方法都缺乏详细分析和测算的基础,不成系统。

第二章汇率行为的风险效应

在浮动汇率的时代,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如果对汇率波动所带来风险认识不足、对汇率风险的防范不足或防范能力太弱,他们就可能遭受巨大的汇率风险。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币多年来一直与美元挂钩,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又多以美元结算与计价,因此,企业对汇率风险的意识仍然是十分薄弱。一些企业甚至于对汇率风险熟视无睹,将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视为“不可抗拒力量”。因此,当我们进入浮动汇率时代后,如何通过规避汇率变动风险来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成果,已成为每一家企业都无法回避的大问题。

一、我国货币汇率制度的历史过程

(一)1994年以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币汇率由国家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需要,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为鼓励外贸企业出口的积极性,我国的汇率体制从单一汇率制转为双重汇率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

(二)1994~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993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具体包括,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外汇留成,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等。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国务院于2005年7月21日出台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由此可见,接近浮动汇率制度的现状将大大增加我国企业外汇业务的风险。

二、汇率行为的风险性质

一般来说,公司因汇率变动而必须承担的风险有三种:一是折算风险;二是交易风险;三是营运风险。

(一)折算风险又称为会计风险,它是因每会计年度结算时,公司必须编列合并财务报表,如果一家公司有子公司在国外,就得承受折算风险,就得先将子公司以外币编制的财务报表转换成以母公司所在地货币编制财务报表,再进行合并。由于合并报表的编制涉及到汇率的折算,因此报表上的利润会因为汇率的变动而产生变化。由于折算风险是因会计上处理而产生,因此同一公司在不同会计准则下,有可能承担不同程度的折算风险。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会计折算上基本上以现行汇率法与时点法并用。

(二)交易风险是指公司以外币计价的合约现金流的本国货币价值可能会因汇率变化而产生变动。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必定经常会与贸易伙伴或金融机构签订各种合约,不论签订的是哪一种合约,只要以外币作计价单位,则此合约就会带给公司额外的交易风险。也就是说,只要公司有以外币计价的合约现金流,就要承担交易风险。

比如,企业与外国贸易伙伴进行赊销或赊购,从报价开始一直到货款收齐,其间经历三个阶段的风险,报价风险(卖方以外币报出单价,到双方签约为止);订货风险(从签约开始,到交货为止);收款风险(从交货开始,到货款收齐为止)。公司真正承受交易风险是从签约开始,一直到货款收齐为止。而且交易风险的原因,还包括以外币计价的借款或投资,签订外汇远期合约等。如以外币计价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以外币计价的长期投资的应付利息和应收利息、尚没有列入财务报表中的以外币计价的销货承诺和购买承诺、尚未交割的外汇远期合约等都构成了公司交易风险的原因。

(三)营运风险是指公司非合约现金流的本国货币价值有可能因非预期的实质汇率变化而产生变化,因而影响公司整体的价值。一家公司所承受营运风险的程度则是衡量实质汇率变化会影响公司整体价值到何种程度。营运风险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两国经济因素的相对变化而引起实质汇率变化,进而影响到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情势,因此营运风险又称竞争性风险。营运风险与交易风险合称为经济风险。

实质汇率的改变会引起产品相对价格变化,因而会改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竞争力。公司在面对本国货币实质升值时,就得判断这种升值是长期或短期的,以此来决定是保住价格以维持利润还是以牺牲利润来保住市场占有率。如何来管理因实质汇率变动所带来的营运风险,一般来说是采取多元化策略。如产品市场多元化、生产地点多元化、原料来源多元化等。其中还有自然避险、外币转换及外汇交换等多种方式。

第三章以财务会计的思想规避外汇业务风险的理论研究

一、控制折算风险

对手折算风险一般采用资产和负债配比的方法进行控制,但是有时为消除折算风险,却带来交易风险,从而形成两种风险无法同时消除的局而,因此,应付折算风险的最好方法是外汇风险管理中致力于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而对折算风险,只需在财务报表中说明本期合并盈利受折算风险影响而升降的金额即可。

对于折算风险的管理,尽管对不同的管理者来说,目前仍然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论题(因为不少人认为积极地规避折算风险可能会增加交易风险),但如果要管理折算风险,至少有三种方式,一是资金管理;二是资产负债表避险;三是远期合约避险。在这里,我们先分析前两种方式,后一种方式在交易风险中再讨论。

用资金管理的方式来规避折算风险,重点在于必须正确预测出子公司所在地货币的升值或贬值。如果预期所在地货币升值,则要增加所在货币的资产减少该地负债。如果子公司位于强势货币的国家,则应减少该种货币持有的负债;反之,如果子公司位于弱势货币国家,则应减少以该种货币持有的资产。由于跨国企业母公司与子公司彼此之间常有资金移转,因此可以透过改变资金移转的方向、金额及时间来减少折算风险。母公司与子公司彼此之间常有商品买卖交易,也可以透过这些商品的买卖来规避部分折算风险。如子公司所在地的货币将要贬值,则子公司卖产品给母公司时,其移转价格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要尽量压低,反之亦然。另外,公司应尽量以强势货币作为应收账款的计价货币。当然,货币的强势与弱势都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转化。只有密切地关注该货币变化及合理预测变动趋势,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资产负债表避险的基本精神是要使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净承受风险的资产等于零,即要使将承受风险的资产等于将承受风险的负债。这样一来,不管汇率朝哪个方向变化都不会导致折算风险。

二、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控制外汇交易风险

为了衡量交易风险,公司可以试着将交易风险数值化。公司一旦衡量出其承受交易风险的程度,便可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规避交易风险。市场上已有的金融工具有,远期合约、货币市场、期货合约、选择权合约。采用远期合约避险是管理交易风险最受欢迎的一种方式,但远期合约外汇交易也有一些不足,它要求在签订外汇买卖合约时必须确定企业未来收付外汇金额、收付期限与交割日期。一旦合约签订就得按时、按量进行交割。但公司经营上往往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公司完全按照合约的要求来做是困难的。

我国外汇市场可以给企业提供的防范汇率风险的业务是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是继我国一系列外汇体制改革措施后,对当前银行结售汇业务的完善和发展。它为广大客户提供了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所谓的“远期结售汇业务”,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币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外汇收入或支出发生时,按照该远期结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期限汇率办理结汇或售汇。银行办理的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币种涵盖了目前国际贸易中的主要清算货币;远期结售汇的期限从1周至6个月,共有15个档次。客户选择的余地相当大,基本上可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能适应各种贸易方式的要求。

例如某企业出口一批货物到美国,4月份接到订中,6月份发货,7月20口收到25万美元货款,6月份1美元=8.13人民币。企业为了防止人民币升值,可在6月份与银行签订1个月的远期结汇业务,约定于7月20口将25万美元以8.13价格卖出。该笔业务可以使企业在6月份将1个月以后收到的美元货款以8.13的价格卖出,从而锁定换汇成本,保证利润空间,规避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采用货币市场规避交易风险就是将未来要做的外汇买卖,提前于目前完成,以便于锁定即期汇率。如,一家公司将在一年后收到2亿美元的货款,为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上升的风险,公司可以与银行签订一年期远期外汇买卖合约,将汇率锁定。到期时,企业按约定的汇率结算,从而减少人民币可能升值的交易风险。至于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尽管目前国内还没有对人民币的产品,但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这些外汇避险工具会陆续推出。

公司除了利用市场上已有的金融工具之外,也可运用管理上或经营上的策略来规避交易风险,即操作性避险。如报价策略,如果一家公司以赊销方式卖产品到国外,或以赊购方式向国外买产品,公司就得考虑以哪一种货币计价最合算。一般原则是尽量以强势货币为赊销的计价货币,以弱势货币作为赊购的计价货币。

提前收付或延迟收付策略。公司若有以外币计价的应付账款或借款,如果这货币是强势货币,即该外币预期会升值,则公司可采取提前付款策略减少或避免外汇损失;若该外币是弱势货币,情况则反之。

外汇风险分摊。外汇风险分摊的方式就是在主约上附一个价格调整条款,允许汇率在某一上下的区域内调整,若真正的汇率波动超过此上下限,则超过部分所引起的差额由买卖双方平均分摊。当然,其他的方式还有风险冲销等。

随着我国外汇市场的不断完善,汇率期货、汇率掉期、汇率期权等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推出,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将有更多的选择防范汇率风险。

三、公司的内部治理

建立一套有效的汇率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是规范汇率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保证,是风险防范的决策中心。

(一)风险管理机构和人员层次设计

为了保证对汇率风险实施有效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分层次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控制体系,每个层次完成不同的风险控制目标和任务,并在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起到监督和指令执行工作。在建立的外汇风险管理部、交易部、结算部、法律部、电脑部的各个部门中进行权限设定、分工,在管理中相互牵制和配合。汇率风险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本节本着成本效益原则,同时兼顾中国企业薄弱的风险管理显示,仅将管理的层面设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由总经理和决策委员会组成,主要是负责根据汇率风险的不同性质,进行整体调控、环境判断,接受风险评估结果和评估数据,对风险处理和控制做出与企业的管理目标相适应的重要政策的制定,比如,如果企业的管理目标是实现和追求长期利润的最大化,外汇风险的重心应放在如何防范经济风险上;如果管理目标是评价短期经营业绩状况,则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应成为汇率风险管理的重点。授权比如对外汇业务的重大改变和新的业务创新,对各项外汇业务的操作程序的合理安排,实施指令,尤其是经济风险,同时监督重要政策的实际实行情况;另外,调度企业本身资金配合金融工具的交易,降低流动性风险,制定衍生性商品交易处理程序及相关之内部控制制度,公司明确指出所面临之外汇相关风险种类及因应之方法。第二层次是财务主管和精通汇率知识的财务人员,是风险性质分析和风险测算的具体执行人,主要是涉及风险管理的各个操作环节,可以采用以前章节的分析思路和测算方法,进行风险监控和风险判断,同时依照第一层次指令完成风险管理程序或指令,或是根据授权采取措施降低己识别并己衡量的汇率风险的措施,并将整个执行效果反馈给上层管理机构。同时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关信息披露,按期编制汇率风险报告和资金流动报告。

(二)激励与约束关系问题

对汇率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提倡将激励放在第一位,将约束放在第二位,约束服从激励的需要。从第一层次管理者的角度来说,由于其拥有期权,所以汇率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天然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并不存在太大的激励和约束方面的问题。而对汇率风险起关键作用的第二层次来说,激励和约束至关重要。从企业现实的操作层面上说,第二层次应该采用财务主管负责制的原则,全盘对风险性质的分析和测算方法的采用负责,风险责任明确化和指标化,面对中国企业现实中激励不足的问题,考虑如果第二层次风险管理人员的部分奖金等能采用与公司主要外币业务的外币,根据汇率的变化调整外币工资的分发量,可能从客观上能够促使这些管理者加强对汇率风险的研究。

(三)内部审计来控制风险

内部审计参与外汇风险管理,其任务主要包括对如上内部控制制度合理性的审计以及风险测算和管理程序执行的审计两个方面。其中内部控制制度合理性的审计重点应审查各层次风险控制目标和任务胜任情况,外汇风险管理部、交易部、结算部、法律部、电脑部的各个部门权限设定、分工是否科学合理等。风险管理程序执行的审计主要从本文角度主要涉及是否采用以前章节的分析思路和测算方法,进行风险监控和风险判断,同时依照第一层次指令完成风险管理程序或指令,或是根据授权采取措施降低己识别并己衡量的汇率风险的措施,并将整个执行效果反馈给上层管理机构,并同时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关信息披露,按期编制汇率风险报告和资金流动报告等,在年末应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将预测的外汇风险报告表同当年实际的外汇风险状况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原因等,最终将审计结果报告给审计委托人。

四、建立更完善的风险信息披露机制

虽然我国在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披露模式的研究上起步较晚.但我们应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要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建议我们的准则制定机构应将风险价值var(value-at-risk)纳入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披露体系之中。

VaR全称是ValueatRisk,是假设金融工具的报酬率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衡量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给定的置信区间和特定的时间区间内,计算一个机构由于汇率、利率、商品或股票价格波动而造成证券组合资产的最大损失的方法。这种方法建立在可靠的科学基础之上.为人们提供了关于市场风险的综合性度录。例如,某一银行面临其证券组合在持有期为24小时、置信度为95%时的VaR值为5000万美元,其含义是指,该证券组合在未来24小时内最大损失超过5000万美元的概率仅为5%。仅仅这一个数字就可以概括出银行所而临的市场风险及其逆向的可能性。同时,股东和经营者也可以抓此作出恰当的投资决策。另外.VaR技术还特别适用于复杂的投资组合管理用来说明杠杆作用和分散效果。由于其在量化风险和动态监答方而的独特优势.短短的几年内在国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接受。早在1996年,美国《风险》杂志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92%的银行使用或计划使用VaR技术来分析风险暴露头寸。

第四章案例分析

案例1—企业应积极使用外汇衍生工具达到避险目的

1997年,受东南亚金融风暴影响,韩元持续暴跌,当时,中国的一家运输企业负有巨额韩元政府贷款,贷款期限12年,利率为韩政府优惠固定利率。面对动荡的韩国金融市场,如何抓住有利时机保证其韩元贷款的安全,成为该企业当时的头等大事。这家企业采用优惠固定利率,汇率成本在1美元兑850韩元。如何在较低价位用美元购买韩元,用于归还韩元贷款,或者说,如何锁定汇率风险,是其在债务期间需主要控制的风险来源。根据以往经验,韩元大幅贬值的不可控性十分明显,如何应对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市场判断能力,为此这家企业选择中国银行为其韩元债务提供保值方案。

中行为该企业制定了三套可选择方案:

方案一:提前还款。好处:在韩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用美元购入韩元,结清该笔债务。弊端:采用该方法既需要客户当期支出大笔美元,又使得客户无法享受到该笔贷款的优惠利率。

方案二:用美元买韩元,存入中行,用于偿还该贷款。好处:由于当时韩元存款利率高于该笔贷款的借款利率,客户可以获得利差收益。弊端:还是需要客户当期拿出一笔美元。

方案三:货币调期。好处:把韩元汇价锁在较低水平,这样既可减轻偿债负担,又不必当期支付美元。只不过货币调期属于金融衍生产品,叙做难度大,对交易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高,在当时国内银行中只有中行可以开展该种业务。

综上分析,鉴于当时的市场情况,在企业与中行交易员进行多次沟通后,最终决定选择韩元/美元的货币调期对其债务进行风险管理。为了将客户的韩元汇率锁在相对低点,努力为客户节约外汇资金,中行的交易员将客户的韩元债务汇率锁定在1美元兑1800韩元。在叙做此笔货币调期后,韩元改变趋势走高,由1美元兑1700韩元、1600韩元、1500韩元逐级走升,在1998年3月底回到1美元兑1400韩元左右并趋于稳定。

这笔货币调期交易由于将韩元汇率锁定在相对低点,仅本金一项就为企业节约670万美元;且美元在当时属于低息货币,企业与中行叙做调期交易后,需要支付的美元利率还低于韩元的优惠利率,这样,企业又节省了利息支出360万美元。

由此可见,通过及时了解市场有效的避险工具并积极使用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在实际业务中规避外汇波动的风险,使企业的经营更稳健。

案例2—更完善的披露的机制需要类似var此类的风险计量模型

2004年12月1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消息:公司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总计亏损5.5亿美元。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新加坡)因之严重资不抵债,已向新加坡最高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从2003年根据中航油后来法庭上的陈述和媒体的报道,总结中航油事件的过程,从2004年第一季度起,它有一些亏损,随着商品价格日益加大,也不断的攀升,中航油希望2004后下年油价可以下来,但是实际上到2004年10月25日的时候,原油创下了原油的最高点,当时它有巨额的亏损,公司被迫进行了停仓,进入了破产的边缘。比较有趣的就是在10月底以后,原油价格很快的回落了,但是这已经不是中航油可以预见到的历史。对中航油这个公司而言,它税前的盈利实际上是6700万新币,它损失是五亿五千万。如果中航油执行了比较保守的估计使用var风险计量模型的披露,让投资者更早的了解到公司处于高风险的资产运行情况,悲剧可能就能避免。

中航油是新交所的上市公司,它不仅隐瞒了近一年中期权交易出现的巨额亏空,甚至在2004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中显示,利润会比2003年有巨大的增长。新交所对此不仅没有察觉,而且还将中航油评为“最具透明度企业”。这无疑是对新交所的监管能力的莫大讽刺!

信息披露在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监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世界上各大证券交易所相比,新交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是最低的。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信息披露的重点是企业财务报表等经营信息,但是衍生金融工具属于表外业务。以期权为例,投资者在购买期权后,获得的只是标的资产的或有权利,在收入实现制的会计准则下,这种或有权利并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因此,对于上市公司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如何披露信息,便成为监管中的难点。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信息披露难题最先出现在银行业。巴林银行破产事件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鉴于商业银行大量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而传统的会计信息无法及时披露其市场风险的缺陷,要求以VaR(ValueatRisk,风险价值)来计算其市场风险,并要求银行定期计量和披露VaR。鉴于BCBS对银行监管上的成功经验,1998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市场风险披露规则,要求所有从事衍生金融资产交易,名义本金达到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必须选择包括VaR在内的四种方式,定量地披露公司所暴露的市场风险。如此重要的信息披露规则,在时隔7年的新交所仍是一片空白。如果当初巴林银行采用VaR来计量市场风险,并及时披露信息,巴林银行可能不会倒闭。如果新交所要求中航油以VaR计量其市场风险并披露其VaR,中航油可能也就不会捅出这么大的娄子!可以认为,对于中航油事件,新交所也难咎其责。

综上所述,对于银行,证券公司等持有大量外汇资产的上市公司,对于其风险资产的有效披露则更加存在其存在的价值,var等先进的对资产重新估值的方法应当大量推广,有关部门也应当统一模型的参数设计、假设前提,使模型计算出的结果具有更大的可比性。

公司制度建设汇报篇8

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不断推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规模、需求日益增长,面对不同类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局应适时调整对其的管理方式、管理重点,并从有利于投融资便利化的角度考虑对其实施管理的制度设计,切实提高管理效率,服务涉外经济发展。

【关键词】

外汇管理;非银行金融机构;主体监管

一、研究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问题的现实意义

2009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汇管理法规进行全面梳理、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大幅减少,外汇管理理念、管理方式逐步转变。而在外汇管理的个别领域,如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方面,因涉及其他行业监管部门,在法规清理、规范管理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如何通过审慎界定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重点、改进管理方式是破解当前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问题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不断推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内在需求日益强烈,所产生的直接投融资活动以及跨境收支行为也日益增多,这迫切要求外汇管理部门从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通盘考虑相关外汇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国家对政府部门简政放权、依法行政的相关要求,促使外汇管理部门在管理理念、方式上发生转变,在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的问题上,则是要体现精简行政审批环节、流程,并通过事后监测分析对主体实施监督管理的理念、方式。

特别是近些年,非银行金融机构所涉外汇业务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以湖南为例,2010年以来,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尽管在全辖跨境收支、结售汇等指标中所占比重较小,但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其跨境收支总额、结售汇总额绝对数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个别指标还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对此,外汇局也有必要从制度层面考虑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事后监管问题。2011年以来,外汇局在打破现行业务条块管理、简化账户管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尝试,特别是推出了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政策,这项政策对于作为某些跨国公司主办企业的财务公司来说,无疑是赋予其更多资金管理中心的职能。境内外成员企业外汇资金在岸归集、统一调度使用,一方面降低了跨国公司集团内部外汇资金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也激增了财务公司外汇业务数量,这迫切要求外汇局要加强对财务公司自身资产负债业务以及外汇资金池业务的监督管理,也有必要从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制度设计上予以充分考虑。

二、现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框架及特点

(一)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框架通过对现行外汇管理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法规文件的梳理,目前,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外汇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对中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主要包括对中资信托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其它金融公司经营外汇业务实施监督管理,外汇局具体负责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审批、终止、管理、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重点对证券公司经营外汇业务资格,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即期结售汇业务资格,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利润结汇,外汇营运资金汇兑等实施管理,相关管理规定主要集中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规定》(〔92〕汇业发字第15号)。2、外资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所涉外汇管理:目前,对外资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所涉外汇管理暂无统一管理规定,外汇局重点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资本金账户开立,外汇资本金结汇;外方股东减(撤)资、中方股东受让外汇股权购付汇;中方股东向外方股东转让股权结汇;外方股东利润境内再投资(增资)等进行管理,相关管理规定散现于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以及外汇账户、汇兑、划转管理相关规定。3、非银行金融机构境外投资、融资所涉外汇管理:目前,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境外投资、融资所涉外汇管理暂无统一管理规定,相关管理规定散现于境外直接投资、外债、跨境担保管理以及外汇账户、汇兑、划转管理等相关规定。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特点由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种类繁多,所开展的外汇业务差异性大,因此,现行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有如下特点:1、管理未形成体系。目前,非银行金融机构行业主管部门主要包括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资委、发改委、商务部、地方金融办等多个部门,如融资租赁公司的发起成立方式不同,涉及的主管部门也不尽相同,银监、商务、税务等部门都有可能成为其主管部门。由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所涉行业主管部门的多样性,归口管理的不统一性等诸多因素,致使外汇局对其外汇业务市场准入、跨境收支等实施管理上,难以形成管理体系。2、两元监管模式并存。随着我国金融行业逐步对外开放,外资在金融领域的参与程度、境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境外投融资需求等日益增长,伴生的外汇业务种类繁多且不断发生变化,引发外汇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外汇局对于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主体,如对汽车金融公司等的管理理念、方式较为成熟,形成了以主体监管为主线的监管体系;而对于部分主体的特定业务,如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即期结售汇市场准入(退出),融资租赁公司收取外币租金、对外债权登记等,因其所涉外汇业务较为特殊,在对其的管理方式上往往采取以业务行为监管为主线的监管模式。3、管理覆盖面有限。目前,中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市场准入、外资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所涉外汇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境外投融资等已纳入现行外汇管理范畴,但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外汇业务市场准入暂未纳入。由地方金融办批准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其外汇业务的市场准入、外资参股所涉外汇业务、境外投资融资管理等暂未明确纳入现行外汇管理范畴。4、管理手段较单一。外汇局除对非银行金融机构部分主体外汇业务市场准入、因外资参股所涉外汇业务、境外投融资等须经审批、核准、登记(备案)外,对其经营的外汇业务、外汇资产负债以及损益等情况持续监管的手段、措施相对缺乏。

三、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随着银行、证券、保险业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监管职能中分离出来,原来由人民银行制定的,特别是涉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方面的相关管理规定已经不适应当前实际情况,一些内容有必要进行重新修订或调整。目前,在完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难点亟待解决:1、法规清理问题。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相关规定存续时间序列长,如对中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实施监督管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规定》是1992年制定的,至今未作修订或调整,而后续的一些相关规定随着国家外汇管理形势以及主体业务需求的变化不断充实、完善,但由于一些基本法规制定时涉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此类法规的清理存在较大难度。2、监管方式问题。从现行的相关管理规定不难看出,外汇局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实施全方位、全流程的监管,即包括对其外汇业务市场准入、外汇业务处理、内控制度建设等的监督管理。一方面,外汇局在实施上述全流程监管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监管效果,因此,一些观点认为从规范业务发展、保一方金融平安的角度实施全方位监管很有必要;另一方面,随着国家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加快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提速,一些观点认为外汇管理应及时转变理念,调整管理思路,通过简化、取消行政审批事项,把外汇管理一线岗位的同志从行政审批等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积极开展事后监测分析与业务核查。监管方式的优化并达成共识,是解决当前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问题的关键。3、监管信息采集问题。近些年来,外汇局一直注重业务系统建设,国际收支申报、结售汇、账户等业务管理系统日臻完善,随着2013年5月推出资本项目信息系统,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监管平台。由于制度框架设计问题,业务管理需求不明确,如何通过现有系统采集相关业务信息,实施后续监管是强化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的重要环节。4、内部协调问题。目前,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外汇管理,大部分主体管理权限归属于资本项目外汇管理部门,保险公司外汇管理归属于经常项目外汇管理部门,而其他一些可能涉及跨业务条线管理的又由综合管理部门牵头,这种多头业务管理模式,无疑在管理层面上,特别是在管理制度的调整、重新设计上将增加协调成本,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升。

四、完善外汇管理框架的初步设想

按照外汇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调整思路,即从重审批转变为重监测分析、从重事前监管转变为强调事后管理、从重行为管理转变为更加强调主体管理、从“有罪假设”转变到“无罪假设”、从“正面清单”转变到“负面清单”的外汇管理“五个转变”,统筹考虑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问题,在梳理现行外汇业务市场准入、综合头寸管理、汇兑管理等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涵盖信托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其它金融公司的外汇业务、跨境投融资管理等内容的管理框架,统一、规范对中、外资机构的管理。1、管理原则及目标。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外汇管理应遵循简化前置管理、拓宽管理覆盖面、突出事后监测分析、强化主体监管的原则,以达到以下目标:(1)简化事前审批管理。主要是将非银行金融机构视同一般企业主体实施外汇管理,取消其外汇资本金账户开立以及账户内资金结汇、补充营运资金购汇、外资参股所涉相关外汇业务的核准等。(2)实施全面监管。一是将中、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准金融机构等均纳入外汇管理范畴;二是对上述机构所涉外汇业务实施全面监督管理。(3)开展事后监测分析。通过不断完善现有外汇业务系统功能,充分利用系统数据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指标实施监测分析,并对异常情况进行风险提示。(4)实施主体监管。打破投资、外债、资本市场等业务条线监管模式,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跨境投融资等行为实施监管,全面分析、掌握监管主体的业务合规性。2、管理框架初步设想。笔者认为,基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现状,有必要重新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或办法,通过简化、规范相关业务操作,切实提升监管效率。该项规章制度或办法核心内容应该包括:(1)外汇业务市场准入管理:主要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市场准入(退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即期结售汇市场准入(退出)等业务办理流程、主体资格以及需提交审核资料等。(2)外汇业务管理:主要包括外汇业务范围,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账户、汇兑管理,跨境投融资管理等原则及相关要求。(3)头寸管理:主要包括结售汇头寸等额度管理、监管要求。(4)业务数据报送:主要包括通过银行向外汇局报送外汇账户、汇兑、跨境收支、境内划转数据的原则、方式以及要求;定期向外汇局系统报送外汇业务数据、外汇资产负债数据等。(5)罚则:对违反外汇局相关规定,如擅自开办外汇业务、未实施头寸管理、未向外汇局报送相关数据等行为应明确处罚原则、措施等。3、实现措施与建议。为了进一步完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外汇局应明确牵头部门,组织协调相关制度、措施的制定工作。(1)关于外汇业务市场准入问题,一是简化业务申请资料清单,制定统一的外汇业务市场准入要求;二是放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申请即期结售汇业务资格条件中关于“未存在违反外汇管理法规行为“”近两年”的限制性要求。(2)关于头寸管理问题,一是针对不同主体施行有差别的头寸管理制度。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可根据其外汇业务规模的一定比例测算头寸额度;如信托投资公司等,可按照其净资产的一定比例测算头寸额度。二是外汇局定期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外汇头寸实施监督管理。(3)关于事后监管问题,一是外汇局应督促非银行金融机构按要求定期向外汇局系统报送外汇业务数据以及外汇资产、负债数据;二是对事后监测分析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建议采取风险提示函、约谈相关负责人等方式予以告知;三是通过业务核查,发现的实质性违规问题,按程序移交外汇检查部门查处。

【参考文献】

[1]孙鲁军.中国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及其发展趋势.中国金融.2011(14)33-35.

[2]李亚新,刘明,徐迎军.实行主体监管制度的路径选择.中国外汇.2011(15)66-67.

[3]周小川.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景和路径.金融研究.2012(1)1-19.

[4]孙鲁军.资本项目可兑换不存在充分条件.中国外汇.2012(9)22-23.

[5]蒙智睦.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与外汇主体监管模式构建.区域金融研究.2012(9)25-28.

[6]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法规汇编(2013年版).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编.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7]李虹.外汇管理主体监管模式探索.中国外汇.2014(1)68-69.

[8]易纲.外汇管理方式的历史性转变.中国金融.2014(19)15-18.

[9]王雷,朱国栋,周琛.基于直投业务的主体管理.中国外汇.2015(11)36-39.

[10]管涛.可兑换条件下的国际资本流动管理.中国外汇.201(17)14-16.

公司制度建设汇报篇9

【关键词】海外企业财务管理共享中心汇率风险信用保险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一、引言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主要经济形势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家进一步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出台以及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必然要进行战略上的转型来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集团企业如何建设、管理海外公司,配合集团企业战略转型的实施,使之成为可以长期依靠的重要竞争优势就变得尤为重要。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整合全球资源,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建立一套有效的海外财务管理模式是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

海外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分支,其基本内涵与企业财务管理一致。但是由于公司面临的海外环境更为复杂,在税务政策、会计制度、法律法规上差异较大,决定了海外财务管理与一般的财务管理相比有着更加复杂的特点,也对海外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外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保证其整体性和一致性,并且在经营和管理中要全面考虑法律、制度、汇率、税率、国家风险等方面的差异。

二、海外财务管理的现状和挑战

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海外企业的发展与成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海外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也对海外财务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海外财务管理最为关键的环节是资金管理。为了满足海外业务的资金需求,最大化资金使用效率,集团企业需要对境外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然而海外机构所在国金融环境各异,母公司和东道国各项制度及监管体制不同,这些都给资金的集中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对各海外机构建立适应本机构的资金内控体系,在保证资金管控的同时又保证机构的高效运营,成为了资金管理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对于拥有众多海外机构的企业来说,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对所属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每个业务单元设置相应的财务部门,这样导致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浪费在交易处理上,无疑是一种低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因此对于海外财务管理来说,降低财务管理成本,进行财务管理转型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对于海外企业来说,外汇风险更是海外财务管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2015年外汇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给不少企业的海外财务管理造成了巨大的挑战。迈入2016年以来,外汇市场的波动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纵观企业,许多海外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还存在很多问题,综合风险观念不强,因此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风险管理体制是海外企业财务管理的当务之急。

随着海外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来看,我国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严重不足,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着海外企业的扩张和发展。因此,加快国际化财务人才队伍建设是海外财务管理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海外财务管理的优化措施与途径

(一)财务共享中心

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对于集团企业来说,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成为了降低企业营运成本的必然选择。共享中心可以通过集中处理各个地区的财务和业务流程,减少财务职能的重复设置,把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并且可以全盘掌握、快速处理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降低企业营运成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通过信息的共享可以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率。同时,也可以加强对财务的控制。财务共享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带来巨大的成本节约,但是实施财务共享中心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重大变革,企业需要在战略、组织与人员、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这四个方面加以关注和改造,才能保障共享中心实施成功。

1.战略

转向共享服务是公司的一项重要战略,企业实施共享服务,首先需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并且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公司的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团队进行调查,综合公司现有规模和现实状况判断是否适合财务共享模式,是否具备了实施条件以及实施后可能带来的价值和风险。同时,可以通过介绍成功案例,与员工细致沟通,让整个企业组织和员工充分了解到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增强员工信心。

2.组织与人员

实施共享服务意味着组织变革和人员重组。将原有业务单元的一些部门重新整合到共享服务中心,不仅形成了一个新的内部组织,而且使得企业原有组织结构、人员和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实施过程中,人员需要重组和调动,员工情绪可能会因此发生波动,公司领导应该加强与员工沟通,妥善安置员工并对员工进行培训,使所有的员工都能及时分享到项目实施带来的成果。通过以上方式增强员工对共享服务的认知感和认同感,使其积极参与和支持项目实施建立新的服务导向的企业文化,确保共享服务实施顺利进行。

3.业务流程

传统模式下,各个子公司都有自己专门的一套业务流程,而建立财务共享模式需要整合、优化业务流程,使业务流程标准化,保证共享服务中心的有效运行。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既要满足各子公司的实际业务需要,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合、规范各部门间的信息传递流程;整合海外报销流程;整合财务报告编制中关键事项确认控制流程;建立统一标准化的财务报告数据模板,通过上述业务流程的改造,可以统一数据口径,从而整合出一套完整的报表数据,满足公司内外部多方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的要求。

由于公司海外机构众多,各机构情况不同,需求也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建立标准化流程的同时也要不断优化流程。

4.信息系统

财务共享中心的运作,需要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协调配合,将包括会计系统、资金系统、报销系统和eRp等在内的多个业务系统进行整合。这必然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作为纽带,这不仅为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更为充分发挥财务共享系统的高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集团公司还面临着各子公司系统、功能和流程的不统一,甚至有些海外子公司所使用的eRp系统都不一样,为了实现共享的目的,需要海外各子公司在统一的系统平台上运营财务核算业务,因此集团企业必须具备很强的二次开发能力。

(二)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是近几年国际大型集团公司提高竞争力,增加效益的主要做法。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公司高达80%。国际大型石油公司通过借助先进的信息手段和金融体系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在资金、债务、投资等方面采用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这种集中管控能力是公司全球化经营的保障。然而实施集中管理并非易事,本文针对目前海外公司资金管理方法、控制手段和资金运营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1.资金内控体系建设

对于海外资金的有效管控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基本要求。目前大部分集团公司利用网银及授权制度对境外机构的资金进行管控,在此基础上集团公司还应该继续加强对子公司资金内控体系的建设,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管理,如通过授权控制、文件记录控制、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资产与文件保护控制、内部稽查、定期轮岗等多位一体的方法保证资金内控制度的执行。对于授权控制,公司应设计多层级的授权管理体系,建立适合各发展阶段子公司适用的管理模式,保证公司在管控资金安全的同时,也不会因管理的尺度造成运营效率的降低。

2.海外融资平台

集团公司可以在香港、新加坡等金融中心设立全资子公司,充分发挥这类公司在资金运作中的优势,同时利用香港等公司设立海外融资平台,如可以利用合同条款,将资金缺口体现在香港公司,利用香港公司的金融优势开展融资,以便获得更多的融资方式以及享受境外较低的融资成本。

在内源融资有限的前提下,外源融资对企业的扩张和发展有及其重要的意义。集团公司未来的融资工作中应走多角度多层次的融资策略,将多项长短期融资方式(如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结合,继续丰富公司的融资渠道,合理调整长短期融资比例,实施有效的融资策略。

3.信用保险

海外经营风险较多,时有欠款难以回收的问题,为了规避资金回笼风险,海外企业可为符合条件的公司或项目通过采用信用保险的方式来保障企业应收账款的安全。信用保险把债务人的保证责任转移给了保险人,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当投保企业的欠款遭到延付时,仍然可以从信用保险公司获得赔款。

(三)外汇风险管控

外汇风险是每个海外企业经营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风险,这也是海外业务财务管理区别于一般财务管理的最大特点。集团企业不断扩展海外经营的同时,应不断提高外汇管理水平,从更宽的视角审视外汇风险的管理。

1.注意签约币种的选择,减少风险敞口

海外企业在合同谈判及签约阶段,应注重对合同签约币种的选择,原则为“收硬付软”。实际操作中尽量做到“收、付、借、还”币种一致,将外币风险敞口降到最小。另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进,在项目谈判阶段,可积极向客户推荐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

在项目谈判中,充分预估货币波动风险,并在报价中予以考虑,将部分风险转移至客户。另外,在合同中争取签订保值条款,约定当计价货币波动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改用参照货币计价结算或要求补充一定程度的汇率损失。

2.充分利用多种避险金融工具,防范外汇风险

海外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国际形势,选择适当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首先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要纳入外汇风险管理理念,通过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全过程的管理外汇风险。财务部门作为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部门,应建立专门的外汇风险管控体系,落实外汇风险管理政策。负责外汇核算的人员不仅要清楚了解本企业外汇业务部门的交易币种、外币汇率情况,而且要不断地研究、探索国内外先进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积极向公司高层提供规避外汇风险的信息。

在规避外汇风险时,可以充分利用多种避险金融工具,在外汇市场中,如远期合约套期保值、外汇期货套期保值、外汇期权套期保值等。

(四)税务风险管控

当前各国纷纷加强税收监管,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也面临者一定的税务风险。对于海外公司较多的集团来说,国别不同、制度体系差异及文化差异等加大了税务风险管理难度,再加上不同的国家税制结构的差异以及会计核算体系的不同,对于海外税务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海外投资过程的税务风险,企业首先需要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涉税人员的风险教育,依法诚信纳税,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其次,海外企业应当注重投资运营过程中的关键风险点管理,从项目招投标、谈判、启动到运营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对于突发性以及非常规性的风险,则应该引导企业加强预防性控制;最后,企业应当加强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税收协定保护企业权益,有效协调国内外税收法律体系差异,完善海外合同管理,最终将企业税务风险降到最低。

(五)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海外经营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应该具有全球视野,了解主要国家的会计准则和法律体系之间的差异,并且需要掌握国际经济和金融等相关知识,可以在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战略性财务管理规划。

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不仅需要高校调整学科结构设置,还需要企业提供多种途径满足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后续教育的需求。企业应注重人才培养,搭建公司内部的业务学习交流平台,并且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海外企业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全球市场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海外公司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学习,在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建立财务共享中心,集中管理海外资金,防范、控制外汇风险,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不断加强集团管控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形成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现实情况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与集团海外发展战略相匹配,促进集团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刚,余佩琨.加快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J].中国人才,2008,13:56-57.

[2]杭州市国家税务局课题组,张积康.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国际经验及其借鉴[J].涉外税务,2011,06:34-39.

[3]胡齐.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初探[D].东北财经大学,2007.

[4]陈皓.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管理[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陈可.财务管理革命:财务共享模式研究及应用[D].厦门大学,2008.

[6]刘华光.我国企业海外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优化[J].财会通讯,2013,20:65-66.

公司制度建设汇报篇10

关键词:内控制度;税收内控;税收风险;风险预警;风险测评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137-02

1企业建立税收内控的必要性

由于税收政策的复杂性与企业多种经营、长线生产的复杂性,企业税收风险已经成为企业诸多风险中的重中之重。帮助企业建立税收风险防范体系既是企业税收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企业税收管理的基础要求。

而且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征稽分开”的税收管理模式,税收稽查是历年税收征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最近几年将重点监控行业列为税收稽点,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加强对各个行业税收监管的力度和决心,由于不规范的涉税事项处理给公司带来的涉税风险及违法成本都很高,这样,企业如果一旦遇到税收稽查,税收机关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轻易突破,而使企业处于极度危险的状态。所以,企业建立税收内控是迫在眉睫。

什么是税收内控?税收内部控制,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对此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原因是税收内控只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内容。为了便于理解与运用,税收内控可以理解为,由企业董事会等管理或治理机构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企业实现“在防范税收风险的基础上,创造税收价值”这一目标的一系列内部流程、规范等控制活动,在企业的具体体现就是实施有效的内部税收管理!

2如何建立并运行税收内控

一项好的制度,必须要有好的应用才能保证其运行效果与效率。税收内控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解与运用,我认为可以用“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来概括,即:以“在防范税收风险的基础上,创造税收价值”为中心,以“设立有效的税收组织及岗位职责、建立统一的内部税收管理标准、完善内部风险汇报及测评体系”为基本点。

以“在防范税收风险的基础上,创造税收价值”为中心控制风险与创造价值,是现代企业税收管理的两大根本目标。二者相辅相成的,一个目标不可能脱离了另一个目标的支持而得以实现。成功的税收管理应该既能够确保遵守税法,控制税收风险,又能够为企业经营提供好的节税建议,创造税收价值。

基本点一:设立有效的税收组织及岗位职责。

进行有效的税收管理,企业内部税收组织的建设至关重要,包括税收部门与涉税岗位。有条件的企业应该设置高度集成的专业化税收部门。税收部门的经理或主管往往会参与公司各项业务的决策,甚至是公司级别的决策。

基本点二:根据公司总体战略制定税务计划。

公司可以将税务计划纳入公司的总体战略之中,根据总体的战略目标制定具体的税务目标,只有进行有效的税务计划,公司才可以实现合理避税。在进行总体税务计划时,必须对公司当前各项业务的税务进行评估。这需要财务、税务部门和各个业务专家进行紧密合作。公司应当明示每位高层领导:税务计划是他们应尽的职责,税务部门是业务部门制定业务决策时的合作伙伴,他们可以向部门领导提出有关各类交易的建议,比如:在销售、采购、合并和收购中如何合理避税。忽视税务计划会使公司失去很多利用纳税策略节省开支的机会。这对公司来说是不必要的险,让公司支付高额的税款,浪费了一些本可以支持业务发展和增长的资源。

基本点三:建立统一的内部税收管理标准,规范各环节业务流程。

首先,搞清楚什么事内部税收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建立科学的内部涉税事务管理组织与标准,即建立“计划、执行、控制、分析、评价”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以完善各环节涉税链条,加强税收工作的事前筹划和过程控制,实现企业税收价值的最大化。内部税收管理标准是税收管理体系运行的指南针,是一个运行流程,体现为,税收管理手册、各涉税事项的流程标准、内部培训机制以及税收业绩考评制度等。税收管理手册是载体,其他部分为内容表现。

建立一个程序化、具有可操作性的税收内控手册,按照业务发展和运行逻辑关系合理安排工序,以保证交易和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和可复制性。一旦控制住流程中的关键风险点,即使具体办事人员不懂税收知识,只要能按设计好的程序操作,同样能将涉税风险降低到企业可接受的水平。

制定好税收内控手册,并不等于完成了税收内控工作,内控的真正建立,不仅需要单位高层领导的重视,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还需要对各涉税岗位进行培训。培训要包括税收政策、内控制度和意识形态几个方面,从而加强领导和员工的法律遵从度,提升员工素质。

另外,税收内控制度不是静态的,随着交易内容、核算体系的改变,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实践一段时间后,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对内控制度进行测评,根据业务的变化对其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找出业务流程的控制点,分析在失控状态下产生涉税风险的大小;然后再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资源优化配置,针对税收影响突出、发生频率高的关键控制点提出相应的整改控制措施,对其中风险点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以降低项目操作过程中发生涉税风险概率和减少损失,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交易风险和核算风险,最终形成企业的纳税风险控制体系。

基本点四:建立完善的内部税收汇报、内部风险汇报的复核机制。

风险汇报,包括汇报制度与汇报标准两个方面,主要作用是明确各级涉税人员的责任,提高公司对涉税风险的反应速度。汇报制度以公司管理的高度,明确重大涉税事项必须要进行汇报,哪些属于重大事项,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很难一概而论,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一般而言税收检查、税收筹划、重大涉税合同、重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应用等属于必须汇报的事项。汇报标准解决公司各级涉税人员如何进行汇报,是一个流程标准的问题,便于汇报在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签字流转中的统一理解。比如,税收专员在工作中发现公司存在重大不合规处理,可能存在较大税收风险,他应该向他的税收总监及时汇报,并以标准化的内部文本进行签字流转,税收总监可能与其他部门的总监进行沟通,并向主管副总经理汇报。

基本点五:建立内部税收风险测评体系。

税收内控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作,内部税收风险测评体系,是税收内控中最核心的环节。如:建立风险测评制度,设定风险预警指标,在内部搭建应用渠道等。同样,制度就像一个国家的法一样,从国家意志的角度进行明确,那么建立风险测评制度就是从公司管理的角度对税收风险测评进行明确,作为公司日常管理的一部分。风险预警指标,主要目的是对企业潜在税收风险进行预警,主要依据是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实现方式是采集财收、会计、税收数据,计算出指标值,通过与正常值的比较,发现可能存在风险的领域与项目,继而进行相应处理。完整的测评指标是一个体系,较为庞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有限的相应指标。

税收风险的控制更是如此,只有将风险消除在潜在阶段才是最好的风险控制。随着税收机关执法力度的加大,建立一套完整的税收风险预警机制显得及其重要,采用“消防队”式的救火方式,来应对税收风险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