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分包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3:17

建设工程分包制度篇1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没有制定完整的国际工程承包法。涉及到国际工程承包法律的问题,主要是依据我国建筑法律法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法律法规来进行处理。因此,可以说,在国际工程承包法律制度建设方面,我国的相关领域的法律架构并不完善。

2、我国国际建设工程承包法律体系的特点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国际建设工程承包法律法规,层次较低,在较低的层面,不同部门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够严谨,有的条款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抵触,在实际落实和执行过程中,操作性较差。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专门的国际工程承包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法律法规中,国际工程承包法律的位阶相对很低。

3、我国国际建设工程承包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1国家原则。国际建设工程在承包立法方面,不可逾越国家的。涉及到多个国家的,各国之间要相互尊重,这也是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要求。国际建设工程,不仅涉及到资金的国际流动,也涉及到劳务的国际流动,不同国家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对于国际建设工程承包出现的问题,要选择适合本国的法律,按照的相关的合同规定,处理争议问题。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基础上,不损害他国利益。

3.2公平互惠原则。在国际建设工程方面,由于涉及到的国家较多,人口众多,因此,在国家建设工程承包立法方面,要综合考虑各方的利益。不得通过特殊的法律条款,为一些大型建筑工程集团,谋取不正当利益。国际建设工程的双方当事人,要在平等的法律地位上进行谈判,任何一方,不能拥有特殊权利,更不能以打压小。相关合同的签订,要在平等协商、充分沟通的前提下,自愿签订。在经济方面,合同的双方要注意照顾对方的经济利益,坚持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不能以一方在资源、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去损害另一方的利益。

3.3尊重国际惯例原则。国际建设工程的立法,要尊重基本的国际惯例。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化,相互之间的交往程度日益加深,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利益分歧,这种分歧的存在,就使得国际经济活动中的统一立法面临较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国际惯例原则就显得非常重要。国际惯例是在长期的国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得到大多数国家尊重和认可的一致行为准则。国家建设工程承包立法,要参照国际惯例的类似情况,对不同的利益主体进行调整,争取制定的法律法规,可以满足较多国家的使用需要。

3.4质量第一原则。从国际建设工程的属性来看,一般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等特点。因此,相关国际建设工程承包立法应该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在法律层面,提高对国际建设工程质量的法律保护力度。国际建设工程,其质量关系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安全,也是承包企业施工技术的重要体现,影响着合作双方的关系,因此,在法律层面,一定要明确对国际建设工程质量的要求。

4、构建和完善我国国际工程承包法律制度的对策分析

4.1立法部门要提高对国际建设工程承包法律的重视。进入新时期,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集团,走出国门,到境外承包大型的基建工程。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所面临的相关国际建设工程承包方面的法律问题会运来越多,所以,国家的相关立法部门,必须要提高重视,认真筹备相关的立法工作。国际建设工程承包法律的制定,要得到国家立法部门以及其他各级单位的支持,以尽快制定我国在国际建设工程承包方面的独立法律。

4.2制定科学的立法规划,分清工程承包立法。包立法主要在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的层次展开。而这些法规规章效力层次低,往往得不到严格遵守。同时这些法规规章之间相互冲突,严重影响了对工程承包的统一法律调整。有鉴于此,我们应提高工程承包的立法层次,工程承包立法原则上应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主。制定科学的立法规划,分清工程承包立法的轻重缓急,建立健全国际工程承包法律制度。在现行《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基础上、制定一系列配套法律制度。

4.3加强高层次的立法。我国现阶段和国际工程承包立法主要在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的层次展开。而这些法规规章效力层次低,往往得不到严格遵守。同时这些法规规章之间相互冲突,严重影响了对国际工程承包的统一法律调整。有鉴于此,我们应提高国际工程承包的立法层次,国际工程承包立法原则上应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主。

4.4加强对国际建设工程的质量的控制。在国际建设工程法律制度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工程质量相关法律条款的修订。法律制度框架的完善,要把质量控制的细节落实到位。国际建设工程的投资回收期很长,相关的利益主体均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通过法律程序,明确建设工程的质量要求,以防在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情况下,出现较大分歧争端,影响合作双方的长远关系。

4.5重合同守信用,充分借鉴国际惯例。有约必守不仅是一般经济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基本准则。在国际工程承包活动中,双方当事人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一旦签订了合同,就必须信守,不得违反,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国际惯例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的规范作用十分明显,其影响往往超过特定国家的国内立法、甚至国际公约(条约),因此,我们在立法工作中要充分消化和吸收国际惯例,以便使我国的工程承包法律制度与国际惯例相接轨。

4.6借鉴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经验。建筑工程企业在实际国际建设工程承包方面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资料。对于我国来说,由于在国际建设工程承包方面的专业的法律。因此,在完善承包法律方面,要充分借鉴一些优秀的建筑工程企业的相关经验,立法部门要倾听一线管理技术人员的意见,提高相关立法的针对性。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内一些大型的建工企业,在管理国际建设工程承包方面,有着良好的经验和管理技术,这方面的经验,对建筑工程承包立法,是非常有益的。

建设工程分包制度篇2

关键词新加坡建筑管理 市场准入 设计审查 使用许可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型国家,没有地方政府,其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建筑业的管理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着本质差别。政府主管部门对于建筑业的管理主要从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设计审查、建筑许可、质量控制以及工程使用等方面进行。本文重点对于新加坡建筑业管理体制中的特色制度进行分析。

一、新加坡建筑业管理制度

(一)市场准入制度

新加坡建筑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十分严格。政府主管部门对建筑业从业人员设有执业资格管理,对建筑承包企业、咨询企业设有资质等级管理,对境外承包企业和人员不仅要求其遵守国内的执业资格管理和资质等级管理制度,还设有一些特殊规定。例如,规定建筑行业雇用外国劳工的额度限制为1:5,即1个新加坡公民雇员的额度可以申请雇用5个外国工人。

新加坡政府对于工程承包企业的资质管理主要是通过新加坡建设局(buildingandcon-structionauthority,bca)制定的承包企业注册制度进行。该注册制度将承包企业的资质评定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承包企业所能从事的工程类型,另一部分是承包企业从事该工程类型的资质等级。工程类型分为六大类:建筑工程、与建筑有关的工程、机械与电气工程、材料供应工程、维护及零星工程。每个工程大类下又分若干个小类,如建筑工程分为:通用工程和土木工程。对于承包企业在每个工程类型中的资质等级,bca规定:建筑工程类分为7个级别(c3、c2、c1、b2、b1、a2、a1),除与建筑有关的工程中的小型工程、拆卸工程及零星工程外,其他类别的工程均分为6个级别(ll-l6)。承包企业在某一工程类别下的级别越高,其所能承担的工程总金额越大。

新加坡的承包企业注册制度对于参与公共工程的承包企业是强制执行的,参与私人工程的承包企业可自愿申请。经过注册的承包企业的有关信息都公布于bca的网站上。输入承包企业的注册名就可查询到其注册信息,同时可获得其可承揽工程的工程性质、规模大小以及相应的合同限额等信息。通过该网络系统,业主单位可掌握承包企业的实际情况,大大简化了政府工程招标时资格审查的程序。同时,承包企业经过注册能够表明企业自身实力,在承揽私人工程时也可将注册经历作为强有力的竞争资本。

申请注册政府工程承包企业的所有资料都必须以规定的表格形式提交。申请企业有责任确保申请材料的完整。不完全或者不合格的申请材料将会被退回。在处理承包企业注册申请的过程中,bca有可能通过向企业财务审计员、与企业有关的银行、企业已完工程的业主或咨询公司询问或派出官员调查,以获得更加详细的资料。正常情况下,如果申请材料完整而有序,申请企业将会在两周内被告知结果(除非该申请涉及国外查证)。申请企业必须在其申请期满之前按月提交申请更新材料。

承包企业申请注册时,bca主要从已完工程的表现记录、企业经济能力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对其进行考察,重点审查承包企业的工程表现记录。在该制度要求下,承包企业过去的私人工程建造经历可作为申请政府工程资质的业绩证明。bca借助注册制度对承包企业进行管理,有效地激发承包企业自觉提高自身建造水平,并将原先政府监管的“硬手段”转化为现今结合市场需求的“软促进”,使政府部门对建筑业的管理效果更加显著。

(二)设计审查制度

在新加坡,工程开工前,业主需指定一名取得注册资质的人员负责工程设计。在设计工作开始前,资质人员须先获得城市重建局(urbanredevelopmentauthor-时,ura)颁发的书面许可。设计完成后,资质人员须向bca提交建筑设计图纸,由bca对建筑设计图纸进行审查。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新加坡政府对各类工程制定了详细的设计标准,尤其是在工程使用安全性方面,要求资质人员严格遵照执行。资质人员完成设计后,须将设计图纸提交给相关技术部门进行审核,接受技术部门的建议或进行技术澄清。在新加坡,负责对图纸进行技术审核的部门主要包括:防火安全与住宅部;中心建筑计划署、污染控制部;陆路交通局下属的道路交通部门、机动车停放部门以及铁路部门;国家公园委员会;教育部;纪念物保护委员会等。

在获得ura的书面许可和技术部门的澄清后,资质人员才可向bca提出设计审查申请。提交申请时应附有ura批准的现场计划。bca对于设计图纸的审查并非正确性审查,而是符合性审查。当设计图纸完全符合技术部门提出的设计建议和澄清以及bca的要求时,设计图纸将通过审查;如果图纸未达到技术部门澄清的要求,但符合bca的要求时,设计图纸是有条件的审核通过,bca要求未完成的技术澄清必须在申请临时占用许可/永久占用许可之前或同时完成。

大型工程项目的设计或是涉及地下工程的设计必须由一个独立的特许审核员或专业特许审核员签字认可,并报送bca。如果该设计完全符合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要求,并且具有委任资质人员准备设计图纸的授权书,bca对建筑设计可不做审查,只是对结构设计进行随机审查。

(三)建筑许可制度

新加坡《建筑管理法》规定,工程项目在开工前必须取得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许可证。施工许可的受理是由bca具体负责。施工许可证的申请由业主、承包商以及业主或承包商委任的进行工程项目监督的资质人员三方共同申请。取得施工许可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工程项目已获得u-ra的书面批准、设计图纸已获得bca的批准以及已任命获得bca批准的现场监督员。

除对施工许可的规定外,新加坡政府还要求任何建筑在取得正式使用许可(certificateofstatutorycompletion,csc)或临时占用许可(temporaryoccupa-tionpermit,top)之前均不得投入使用,使用许可的管理由新加坡建设局负责。top只能看作是工程项目达到使用要求但未被证明其完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工程项目若要合法使用还需获得bca颁发的csc。csc或top的申请必须通过新加坡国家发展部(ministryofdevelopment.mnd)的corener电子提交系统进行。申请csc的程序如图2所示。

(四)质量控制制度

新加坡部级的建设主管部门是mnd,下设的bca担任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制定和工程质量评定工作,负责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bca制定了许多有关建筑质量控制的法案和方案,其中包括conquas21、质量标明(qualitymark),iso资格认证以及建筑业良好业绩指南等。 1、工程质量标准 新加坡建设局、建筑师学会、工程师学会以及顾问工程师协会共同发起了国家生产力和质量规范(nationalproductivityandqualityspecification,npqs)项目。npqs是一系列的建筑工程项目标准技术规范,它是由基础npqs和项目特殊数据表构成。基础npqs是一系列有关建筑工程通用技术规范和要求的参考文件,项目特殊数据表是用作建筑师和工程师表述不能在基础npqs中标准化的项目特殊要求。建筑工程项目发展商、建筑师、顾问工程师、承包企业、工料测量师以及供应商等可通过购买获得npqs的使用权,从而按照npqs的技术规范进行工程建设活动。

2、工程质量评价体系

bca制定了一套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系统(constructionqualityassessmentsystem,con-quas),用来对工程项目质量进行评定。目前该系统的有效版本为2000年公布的conquas21版。该系统最初对于公共工程是强制执行的,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私人工程自愿采纳。

conquas体系的评价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和机械电气工程。该体系对于结构工程和机电工程的质量评价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对于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评价在工程完成后进行。conquas体系具体评价过程分为三阶段:根据施工图分部分确定抽样数量和实际评价位置,进行抽样检查;现场检查,并抽取部分材料和设备进行试验;评分,按各部分权重汇算工程的conquas分数。

bca规定对conquas的评分以第一次检查的结果为准,即使承包商事后进行改正,系统也不对评分进行修改。通过这项规定以促进承包商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一次施工合格,减少返工及质量隐患。

3、对工程质量的奖惩措施

新加坡建设主管部门对公共工程的质量奖惩实施的是工程质量奖励方案(bonusschemeforconstructionquality,bscq)。bscq规定以前24个月相应建筑物类型平均的conquas分值作为依据,在此基础上上浮或下浮3分以内给出bscq的基准分。

评定bscq奖励时,公共工程承包商在某一工程项目上的conquas得分每超过基准分1分,承包商可获得工程实际造价0.2%作为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为实际造价的3%或200万新元;反之,工程的conquas得分每少于基准分1分,按同样的标准进行惩罚。承担多个公共工程的承包商在不同项目上获得的奖分和罚分可互相抵消。对于连续5个工程中连续获得罚分的承包商,除需缴纳惩罚金外,在其参与新工程项目投标时,建设主管部门将根据其累计罚分调整其投标价格,调整比例为0.2%投标价/罚分,最多不超过200万新元。对于连续5个工程累积获得5个及以上罚分的承包商,其承担公共工程的资质等级将被降低一个级别,惩罚期为一年。对于连续5个工程累积获得10个以上罚分的承包商,其参加公共工程投标的资格将被取消。

4、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bca大力推行iso认证,其中有关工程质量的保证体系为is09000。bca于1991年颁布了bcais09000认证方案(bcaiso9000certificationscheme),新加坡认证委员会于1997年11月认可了此认证方案,这表明bca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认证机构向国内外提供认证服务。该方案规定所有取得a1、a2、bl和b2资质的承包企业以及参与项目金额大于3000万新元的政府工程的顾问公司都必须取得is09000认证证书。

(五)工程使用检查制度

新加坡《建筑管理法》规定建筑物在投入正式使用后,政府仍然要定期进行检查,对住宅项目规定每十年检查一次,对非住宅项目每五年检查一次,以确保其能安全使用。该项工作由bca负责,具体检查工作由bca认可的结构工程师执行。其具体操作流程为:bca向业主发出使用检查通知,业主接到通知后雇用结构工程师进行检查。结构工程师首先进行观感检查,并向bca提交观感检查报告,同时提出是否进行全面结构检查的建议。bca根据结构工程师的建议对是否进行全面结构检查做出判定。若需进行,结构工程师则继续进行检查,并向bca提交全面结构检查报告。该报告含有为维护工程结构稳定性的建议,业主需遵照该建议进行修补。在进行全面结构检查时,业主可更换结构工程师,所更换人员须通知bca。

二、新加坡建筑业管理制度的特点分析

(一)持续性管理理念

新加坡政府对于建筑承包企业的管理是持续进行的。对于公共工程承包企业,新加坡建设局从其通过注册开始就建立了电子信息档案。每隔三个月各政府部门(政府公共工程的业主单位)须提供各承包企业在所承包工程上的表现记录。这些记录将被实时地输入电子信息系统中。工程竣工时,各政府部门还需提供工程项目正式报告,总结承包企业在工程中的表现。建设局还要求b1以上级别的承包企业每年上报一次财务情况,b1以下级别的承包企业每三年上报一次财务情况。同样,这些资料将进入电子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系统包括各承包企业的详细情况、财务情况、工程安全情况、在建工程的进度以及已完工程的表现等。通过网络,承包企业的业绩表现一目了然。公开的电子信息,同时为承包企业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有助于承包企业提高自身水平和在工程中的表现,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市场引导机制。

在新加坡,建设局通过质量评价体系对工程质量情况进行评定,形成的评价分值成为工程项目奖罚的依据,影响承包企业的再次投标,甚至影响企业的资质评定。该体系将承包企业在一次工程项目中的表现转化为整个企业在经营期内的表现。这样就可以将工程项目的一次性特征转化为承包企业的持续性表现,将政府部门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提升至企业层面,从对建筑企业根本上的管理来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监管。

(二)公共工程承包企业的市场准入

新加坡政府对于承包企业的注册管理仅限于承揽公共工程的企业。因为公共工程涉及公众利益,必须加强管理。对于承揽私人工程项目的承包企业,新加坡则是通过行业协会进行管理。新加坡的行业协会在建筑业管理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由于新加坡政府充分的放权,将行业协会便于管理的方面交于其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

(三)设计审查中的政府角色

对于设计审查,新加坡政府是将更多的责任交于业主来承担。业主则是雇用资质人员进行设计以及技术核查。资质人员将建筑设计交于政府指定的技术部门进行审查,建设局只需对审查的结果进行核实即可。比起政府进行技术审查或是政府主管部门雇用第三方进行技术审查的设计审查方式来讲,新加坡的设计审查制度大大地减少了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简化了政府部门进行设计审查的程序。由于是由资质人员进行设计,由其向技术部门送审设计图纸,方便技术问题的澄清以及设计方案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审查效率。

(四)使用许可制度

建设工程分包制度篇3

关键词:《建筑法》;建筑业;法律体系

中图分类号:DF4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089-02

一、中国建筑业法律体系的立法现状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全社会5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建筑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未来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建筑业接纳了农村近1/3的富余劳动力就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化、交易市场化的浪潮推动之下,中国构建了以《建筑法》为核心的建筑领域法律体系。

《建筑法》出台后,1999年《合同法》颁布实施,第十六章专章规定了“建设工程合同”,从“合同”角度规范了建设工程合同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2000年《招标投标法》将工程建设项目列为强制招标的范围,从建设工程合同“要约邀请、要约承诺的特殊性”角度规范了建设工程招投标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此后,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建筑法》,国务院又相继出台了两部行政法规。2000年1月30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为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提供了法律依据;2000年9月25日《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为加强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管理,保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质量提供了法律依据。至此,中国的建筑法律体系基本建构完成。

当然,中国还积极从政策层面,推进建筑领域制度的发展和完善。2005年8月建设部等六部委出台《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1];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2];随后,建设部出台《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六大目标[3]。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中国建筑法律规范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指明了方向。

二、中国《建筑法》的若干缺陷分析

1.调整范围过窄,与配套规范不协调。《建筑法》第2条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建筑活动,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此规定将《建筑法》的调整范围局限于“建筑活动”,而非“建设工程”;而且是“建筑活动”中的“房屋建筑”,而不能涵盖包括水利建筑、道路建筑、桥梁建筑等在内的所有建筑活动,因此就无法对房屋建筑工程之外的其他专业工程进行调整,加剧了建设行业管理的分割局面。

再者,从宏观上看《建筑法》的调整范围过窄也导致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不协调,造成整个建筑业法律体系的内在无序性。例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都是调整“建设工程”的法律规范,其调整范围远远大于《建筑法》的调整范围,然而这两部行政法规又是典型根据《建筑法》制定的配套法规。根据行政法原理,作为执行性行政立法不得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4],而调整范围的扩大,无疑是新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创制,显然有悖行政法原理。

2.制度缺位,难以适应建筑业发展的新态势。第一,某些建设工程中介服务机构缺乏规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反映在建筑业即是建设工程的中介服务机构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发展态势。目前,建设工程中介服务机构主要包括工程监理机构、造价咨询机构、招投标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它们在建筑业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然而规范其活动的主要靠原建设部的部门规章。在《建筑法》中,除了“工程监理”方面有所规定之外,其他中介服务机构的法律层面监管制度处于缺位状态,造成中介服务市场比较混乱。

第二,工程款支付缺乏保障制度。拖欠工程款问题是目前建筑业管理的一颗毒瘤,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之前,由于没有一套合理、有效的保障制度,承包商很难通过法律手段来追索工程款,从业人员也难以通过正当手段获得自己的工资。2004年财政部、建设部联合颁布了《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建设部也出台了治理拖欠工程款的一系列措施。但总体上说,法律规范效力等级偏低,且尚未对拖欠工程款现象予以有效根除。

3.制度障碍,制约建筑业进一步深入发展。“社会变化,从典型意义上讲,要比法律变化快。”[5]《建筑法》出台已有十余年,时过境迁,当时的立法环境已有很大的变化,当时立法者设置某项制度的合理性因素可能已不复存在;相反,可能该项制度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障碍。

第一,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承包存在制度障碍,制约建筑业与国际市场接轨。从现代建筑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深化中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的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但是在起草《建筑法》的过程中,考虑到中国当时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业主的很多行为还不规范。因而,通过提倡总承包同时,禁止“平行发包”,以减少一个工程项目中承包商的数量,从而达到减少业主在发包过程中不正当行为的机会。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许多大型的、复杂的工程应运而生。由此工程的主体结构的施工难度已经超出了总承包单位现有的施工能力,如果不进行分包则可能无法施工。因此,亟待解决此项制度障碍。

第二,联合承包资质等级认定存在制度障碍,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筑法》规定,联合承包工程按照资质等级低的单位的业务许可范围承揽工程,成为目前联合承包方式发展的主要制度障碍。立法者制定该项制度的初衷,主要是防止企业借联合承包之名,行挂靠和转包行为之实。然而,企业选择联合承包的主要目的恰恰是希望通过联合承包解决资质不全面的障碍,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显然,联合承包资质等级认定的制度规定,限制了不同资质等级企业的联合承包,也不符合建设工程日益复杂化、大型化发展趋势对承包企业的要求。

三、中国《建筑法》的若干完善设想

第一,修正立法目的,拓展调整范围,完善整体架构。《建筑法》必须尽快与wto接轨,同时也吸取其他国家建筑业立法的经验,将现有的《建筑法》第1条立法目的,修正为“为了加强对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障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制定本法;”将第2条调整范围,拓展为“建设工程”包括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建设工程活动”包括建筑工程的立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使用、维护等全部阶段。进而,使得《建筑法》在整体架构上有质的变化,成为统帅、协调建筑业法律体系的基础法。

第二,设专章规定“建设工程中介服务机构”。该章包括若干节:工程监理机构、造价咨询机构、招投标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等;每节针对不同中介服务机构的特点,对中介服务机构的资质管理制度,中介服务机构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

第三,完善工程款支付制度。首先在源头上,建议在《建筑法》中确立“建设工程不得由承包单位带资、垫资、垫款进行施工”的强制性规定,减少房地产泡沫的产生,进而缓解拖欠工程款的现象,并且与《合同法》第286条的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规定相协调。其次,确立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具体可包括投标保证担保、承包履约保证担保、工程款支付保证担保、劳务分包付款保证担保、劳务分包履约保证担保、预付款保证担保和保修金保证担保等,以保障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修正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承包相关条款。从市场的实际出发,有必要将《建筑法》中所要求的“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有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的概念进行重新的确认。建议在法条中对施工总承包和工程总承包区别对待,对执行工程总承包的工程的主体结构的施工不作约束;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仍需自行完成,但劳务分包除外。这样既可以有效地避免工程的转包,同时又可以促进国内建筑市场与国际的接轨。有必要指出的是,再分包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不是“再分包”方式本身的问题,而是如何严格贯彻再分包过程中“必须经建设单位认可”等程序的问题。

第五,修正联合承包资质等级认定相关条款。《建筑法》应实行联合共同承包的制度,标准可修改为只要不同的企业具有完成各自承担施工任务的能力就可以参加投标。

以上,是笔者对中国《建筑法》存在部分问题的完善“设想”。实际上,中国《建筑法》的完善应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针对中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不仅对《建筑法》本身条文予以完善,而且还要对中国建筑业法律体系进行总体设计、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建筑业改

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R].建质[2005]119号,2005-07-12.

[2]十届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R].2006-03-14.

[3]建设部.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R].建综[2006]53号,2006-03-15.

[4]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3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08.

建设工程分包制度篇4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项目资金管理经济效益对策

近年来,国内市场普遍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所谓工程总承包即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指的是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对工程建设项目从设计到采购到施工以及最后的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全权负责,承担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安全等所有环节的责任。工程总承包项目是我国未来工程建设承包的重要发展方向。工程总承包模式对于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缩短工程建设工期、提高工程建设水平,节约工程建设资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国内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项目财务管理工作是工程总承包建设过程中十分关键的环节,其中工程总承包所需的建设资金是工程总承包项目建设的血脉。但是,工程总承包项目资金管理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影响工程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难以保证工程建设资金的需求,影响工程项目投资的有效性,制约了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探讨国内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资金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国内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筹资手段单一,存在一定的筹资风险

epC总承包项目的总承包单位作为总承包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对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全权负责。因此,作为epC总承包方承担着不同于一般承包方的风险,其承担了巨大的资金筹措风险、履约风险以及索赔风险。而国内工程总承包项目存在项目投资金额大、技术要求高、施工周期长等特点,因此总承包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垫付压力。而企业由于自身的实力和资金规模等因素制约,需要筹措大量的资金。企业一般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买方信贷、股东贷款等途径筹集资金。总承包方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形成巨大的资金筹集成本和一定的资金风险。另外,总承包方在资金的筹集过程中,存在渠道单一的问题,除了上级拨入现金之外,企业主要依赖于借贷资金,总承包方筹资手段的单一影响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资金的有效筹集。

2、存在临履约风险和索赔风险

总承包方在进行总承包项目的合同签订和履行的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风险,由于epC工程的总承包方没有充分的对业主所要求的项目建设需求进行分析和了解,对业主提供的项目勘察现场情况的资料和数据没有进行确认。这对于总承包方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而总承包方在项目的合同签订过程中没有对合同的条款进行明确,造成项目存在巨大的风险问题,包括了合同履行的风险,以及合同变更和索赔风险等,这给总承包方的资金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3、资金管理效率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机制

在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管理过程中,资金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影响总承包项目资金管理的效率。资金管理在认识上得不到重视,没有树立科学的资金管理观念资金管理缺乏全局观,制约了资金管理水平。另外,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资金在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造成资金使用和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开支缺乏计划性和制度安排。在对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项目建设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够按照计划进行控制,项目资金在收付过程中缺乏有力的监督和控制,严重影响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资金正常的运转,影响和制约工程进度和工程款项支付,不利于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如期完成。

二、实施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资金管理的对策

1、合理筹集资金,确保资金供给

国内工程总承包项目在资金的筹集过程中,存在资金筹集取得单一,资金筹集成本高,资金筹集风险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项目建设资金的供给。因此,工程总承包方首先应该通过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式,有效的拓展资金筹集的渠道,降低资金筹集的风险。企业除了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借贷筹资之外,还可以有效的利用总公司拨付的形式筹集资金。也可以合理的利用项目工程建设中的应付材料设备款的安全支付时间,降低企业支付资金的压力,一定程度上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资金筹集的问题。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的过程中,应该科学地选择筹资方式,科学的估算筹资风险,尽可能转移和分散筹资风险,保证企业良好的商业信誉,维护出资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总承包项目建设的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工程预付款。这是业主向工程总承包商所支付的预付款项。这是工程总承包方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开始的资金基础。因此,总承包方的财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合同谈判所规定的,及时的向业主催收预付款,并严格的执行合同规定的付款条件。在进行预付款收取的时候,财务人员应该开具预付款保函,完善预付款的支付环节。预付款的及时支付到位能够保证工程建设的前期各项设备、材料和物资及时到位,有效降低总承包方的融资成本,减少企业对自有资金的使用。再次,合理的使用项目进度款。在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及时的首付项目进度款,能够充分的保证项目财务管理的顺利实施,保证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施工的连续性。因此,总承包方应该严格执行合同规定的款项,每个月及时将实际工程进度进行汇报,财务人员应当有效配合项目经理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进度进行验收确认,及时向业主提交每月结算资料。通过有效的财务沟通,积极创造结算条件,催促业务办理工程结算,及时办理纳税和开具收据、发票,催收工程进度款。工程进度款的催收对于工程总承包项目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工程进度款的催收和到位,能够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缩短项目建设的周期,提高总承包方的资金周转效率,提高企业的设备和原材料的采购的进度,促进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提升。

最后,总承包方应该合理的安排自有资金和筹集所得资金,合理的安排项目的建设。在使用自有资金和借来资金的适合,严格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审批,保证自有资金和筹集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高效、安全的使用,并保证资金能够及时的回收,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降低自有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降低总承包方在工程建设中的财务风险,促进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2、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健全项目资金保障机制

国内工程总承包项目在建设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投资额度较大,资金的收、付相对集中,项目资金管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完善项目资金的保障机制。总承包单位在进行资金管理过程中,应该坚持专款专用,采用资金集中管理的方式,建立完善的项目工程款项和工程费用的计量、审批、确认以及支付程序。完善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资金存取、费用收付制度,加强对资金流动的审批和操作流程的规范,从而保证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资金有效管理。首先,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现场财务管理沟通。在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实施阶段,任命专门的项目财务经理,明确项目财务经理的权利和责任,加强项目财务经理与业主对口部门的有效沟通,提高总承包方与业务方的财务沟通渠道,完善相关的沟通程序,财务经理应及时的办理异地施工纳税登记,保证总承包方在施工阶段有效的履行纳税义务和开具发票,提高总承包方项目财务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其次,提高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财务资金计划管理水平。在总承包工程的建设阶段,应科学的编制项目建设资金使用计划及原材料设备等采购资金计划。通过科学的估算成本和费用,制定完善的年度设备材料采购资金使用计划、年度施工用款计划。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每个月的项目施工资金的使用计划和材料设备的采购资金使用计划。通过全面的年度和月底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根据实际的工期需要和工程进度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项目资金使用,从而实现科学的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管理和使用的效率,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监督资金使用过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对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自有资金和筹集所得资金的合理组织和安排,提高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资金管理水平,加强对建设资金的使用过程的监督,能够有效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避免资金使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在设计、采购、施工阶段的资金使用的过程中,企业应该科学地制定使用计划,加强对资金过程的监督和控制,避免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浪费和流失的现象,降低资金使用的成本,加强对资金的集中管理。总承包项目的资金使用主要流向工程的采购和建设成本中,因此,必须加强对工程采购和工程施工过程的资金使用的审批程序监督,严格地控制资金的支出,保证资金合理安全的流动。总承包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制定滚动的预算计划,加强对资金使用的预算管理,确保资金的合理安全流动。另外,应该加强对项目资金的收入与支付过程的监控。针对工程项目的运营流程,加强对关键节点的资金流动的监控,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相关的资金审批、资金收付程序、付款以及资金收付反馈制度,严格用款审批制度,有效防范资金使用风险。

资金管理在国内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运行效率的关键是加强对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总承包项目财务管理应该资金管理为核心,提高资金流动的效率,减少资金占有量,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提高对现金流的控制,促进项目建设资金合规、合法使用,有效的保证项目建设对资金的需求,提高对资金风险的规避和防范,促进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彤明:浅析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的资金管理[J].工程建设,2012(4).

[2]荣晓燕:如何加强煤炭企业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1).

[3]王一平: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研究[J].交通财会,2011(4).

建设工程分包制度篇5

【关键词】总承包;工程造价;管理

建筑行业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化,逐渐表现出规模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的良性发展趋势,总承包模式这种国际流行的建设项目承包模式,给承包方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在国内市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民用住宅等建筑工程的建设中得到了更多的应用,研究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也显得十分必要。

一、建设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特点

(一)要求总承包方具有较强的全面协调能力。总承包方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够胜任整个建设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工作,才能够完成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建设。总承包商负责项目设计、采购、施工,为达成项目建设目标,承包方需要实现项目建设周期、成本和质量之间的均衡,对设计、采购、施工等不同工程建设环节的资金投入进行协调控制,所以总承包企业要具有全面的工程建设技术与管理能力,协调好企业内部以及分包商之间的关系,降低业主的工作量。

(二)费用控制更加困难。对于总承包方来说,建设工程的费用控制涉及到勘查、设计、施工和竣工的整个生命周期,而在签订总承包合同时往往业主和承包方都缺乏详细、全面、客观的计算数据依据,而是套用既有建筑成本进行大致的估算,或者采用成本+酬金的合同模式,给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总承包模式下成本控制工作难度大的问题还体现在间接成本计算方面,传统的建设工程合同往往采用成本+佣金的形式,工程管理费用等间接成本费用按直接费比例收取,而这样的计费模式将弱化设计与施工一体的总承包模式下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不利于设计方案优化工作的开展。

(三)业主对承包商行为约束弱化。根据既有工程估算投资包干模式下总承包商将直接承担整个工程建设生命周期内全部风险,但是更高的自由度也有利于总承包商自身技术管理水平的发挥,对于承包商来说是一个争取较高预期经营效益的机会,所以承包商更加青睐总承包模式,而业主也倾向于选择综合能力强,口碑好的承包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控制承包商的行为,确保设计质量和采购与施工质量,成为了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实践与优化

(一)投资决策与招投标阶段。建设项目决策是投资行动方案比较和选择的过程,这个阶段,业主需要进行拟建项目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论证,属于业主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业主需要组织人员认真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该过程可以寻求总承包单位帮助,同时做好项目的投资估算。总承包模式下,建设项目的设计工作由总承包方给出,在招投标阶段,业主并没有可以用作依据的设计图纸,无法准确预测项目的实施过程,工程建设施工中尚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下,选择一个综合能力强的总承包商就十分关键,业主需要从投标方案和承包商的综合水平两方面入手,正确评价投标方案的合理性和承包商的综合能力,选择一个合适的总承包方。

(二)设计阶段。设计方案由总承包商负责,由于项目建设施工同样由总承包商落实,因此在设计阶段,总承包商将更多的关注于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控制施工成本,在这个角度上看,总承包商模式改善了设计方忽视施工实际的问题,能够实现设计方案的持续优化,获得更合理的设计方案。总承包模式改变了传统建设项目设计与施工相互割裂的情况,设计和施工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全生命周期设计方法完成项目设计方案的制定是比较合理的,将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周期成本,包括资产、建造成本、运维成本和处理成本都折合成现在价值指导设计过程,采用并行设计的理念,在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持续进行设计方案的修正更新,有效监控整个项目建设过程的资金流向,协同设计、采购与施工等不同建设环节的人员工作,从整个项目建设高度实现多功能团队之间的相互配合,完成设计与施工环节不同建设项目的重组和优化,以整体为核心,不苛求单个环节、某一部门工作的优化,而是在设计阶段就将整个后续施工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考虑进来,改善设计方案的整体性和可行性,从而控制工程建设资金投入。

(三)采购阶段的成本控制。总承包方同样负责采购工作,需要结合项目实际特点,在确保项目符合业主建设标准的同时,结合分配投资限额,尽量选择技术新颖的材料,提高项目建设的经济性,同时为了获取一手价格信息,采购人员需要和造价人员多多沟通,货比三家,同时接收不同厂家的报价,选择质量合格,价格合理的材料,控制采购成本。

(四)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施工阶段是项目施工价值形成的过程,也是项目建设的主体过程,资金用量在整个建设周期中占有绝大比重是总承包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工作内容,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开展。1、施工组织管理优化。工程总承包模式施工组织是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组织进行持续优化,灵活协调不同工序,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同时还要强化对施工材料使用的控制,要求施工人员避免材料浪费,禁止野蛮施工,通过对不同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充分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进行工程进度排队,优化资源配置,避免出现返工和工程量变更,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时竣工。2、分包管理。总承包方不必独立完成项目的施工过程,可以将工程分项发包给其他承包商,总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签订分包合同,但是总承包商仍然对业主负总责,承担总承包合同内的一切责任义务,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总承包商可以和分包商之间形成长期友好合作,在总承包商参与投标时分包商就为总承包商提出分项设计方案和工程预算,降低总承包商承担的风险,在建设阶段,总承包商要选择有责任心,技术实力雄厚,口碑可靠的分包商,通过分包合同形成严密的经济制约。

结语

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有着更大的自由度能够实现从招投标到竣工等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内的组织协调,加强了设计、施工、采购等不同工程项目之间的联系和相互配合,提高了工程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要从整体出发,将总承包模式对整个工程建设过程更强的协调控制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获得比较理想的项目建设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分包制度篇6

一、什么是合同网络架构图

在工程实践中,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合同关系。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业主与众多的承包商、设备供应商之间都会签订许多合同,形成许多合同关系。这种合同关系,用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我们把它称为合同网络架构图。

从是我们为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新办公楼工程编制的合同网络构架图上(图略),我们可以看出:

1.业主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它的下面有一个项目管理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领导项目管理部,由项目管理部实行对新办公楼的项目管理工作。

2.设计单位是中国建设勘察设计研究院。它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新办公楼的设计总包单位,它负责新办公楼的建安工程设计。同时,项目管理部对于精装修设计、园林绿化设计、雨污水道路设计、电力外线设计、电信外线设计、有线电视外线设计实行指定分包。中国建设勘察设计研究院对这些分包单位承担协调、配合与检查的责任。

3.施工总包单位待定。这一施工单位承担了新办公楼施工总承包并承担土建施工任务、给排水管道安装。业主对土方及护坡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弱电集成工程、消防工程、电梯工程、石材幕墙工程、玻璃幕墙工程、铝合金窗工程、1—3层精装修工程、4—6层精装修工程实行指定分包;同时业主对木门、防火门、卫生洁具实行业主供货。

4.办公楼建安施工监理单位待定。市政监理单位待定。

5.业主对市政工程实行指定分包,如雨污水道路工程、园林绿化工程、自来水外线工程、电力外线工程、电信外线工程、有线电视外线工程、室外照明工程等。

6.弱电集成工程对于车库管理系统、红机电话手机直放、保安监控广播、综合布线、有线及卫星电视、楼宇自控系统实行再分包,石材幕墙由业主供货,机电安装工程由业主供货的内容有柴油发电机组、直燃机组、空调机组、冷却塔、高低压配电柜。

这是一个实行业主负责制的项目,业主通过项目管理部对工程实施管理;这是一个实施监理负责制的项目;这还是一个实施施工总包负责制的项目,但业主保留对于机电安装、电梯、弱电工程、精装修工程及外墙工程的指定分包权,业主对于影响工程质量与造价较大的柴油发电机组、直燃机组、空调机组、冷却塔、高低压配电柜等重大设备由业主供货。从上述合同网络架构图实例上我们可以看出,合同网络架构反映的是一个工程项目的合同关系。

二、建立合同网络架构的必要性

对于一个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极少实行由一家施工单位完全承担所有的施工业务,一般说来,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分包和指定分包商。分包存在的原因有:

1.总包单位不具备完成所有项目的资质。我国对于工程建设实行严格的施工资质制度,很少有一家施工单位,具有从土建、建安、消防、弱电、电梯等所有工程的施工资质。这样,客观上施工单位必须把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分部分项工程分包给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

2.完全的施工总承包的价格总是高于平行分包的工程。业主出于控制造价的原因,也往往不愿意把所有的工程交给一家施工单位,而往往是由一家承担土建施工,而机电安装交给另外一家,电梯、消防、弱电等再分包。

3.业主一般对于影响工程质量、影响工程造价的特别重要的设备与材料实行业主供货。

以上的分包模式,是目前国内常用的,在国际工程中也得到广泛的运用。对于工程管理搞的比较好的项目,这些总包、分包的合同关系是井然有序的,对双方的责、权、利规定的很明确,双方的配合工作也比较好,合同执行的也很顺利;反之,则是合同关系不清,双方的责、权、利规定的不明确,双方经常陷于扯皮和矛盾中,业主时常发现一些合同没有涵盖的内容,一些事情没有人负责,由此带来工期的损失和造价的突破是普遍现象。本人曾参与过湖南长沙一个五星级酒店的建设(图略),由于缺乏建设项目管理经验,酒店与承包商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合同,把一个完整的项目平行分解发包,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业主的工程部成了三十几家公司的总包单位,陷于无休止的扯皮、调解,疲于奔命的地步。各个分包单位互相影响,工期无法控制,一拖就是五年;费用无法控制,一方面有的施工单位工程进展很快却没有付款,另一方面却出现付款超出,工程进展没有上来,最后工程造价很高,质量却不能满意。

这种状况在大型工程的建设中仍然有一定的普遍性。由于建设单位忽略了合同网络架构的建立,造成合同关系不清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了建设单位的巨大损失。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编制合同网络架构图。通过合同网络架构图的编制,理清项目管理的思路,设计一个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合同网络。在目前的工程管理的研究中,却很少有人讨论合同网络架构,往往是对合同本身的研究要远高于合同架构的研究,我以为这是当前工程管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合同网络架构是合同关系建立的基础。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工程管理的主线,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

三、合同网络架构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我认为,合同网络架构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与项目管理中的wBS分解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合同网络架构是一种组织分析结构(oBS),它是用以展示工作要素已经分配给了具体的组织单位。在工程项目中,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包括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单位是具体的组织单位。这些单位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与业主管理部签订合同,其中最重要的合同是设计合同、监理合同以及施工总包合同;各分包单位与总包单位签订分包合同;业主、施工单位与供货单位签订设备、材料供应合同。对于业主,合同架构图就是合同的关系图。

建立这些关系有以下方面的作用:1、将整个项目划分为相对独立的、易于管理的较小的单位。

2、将这些单位与参加项目的组织相联系,将这些组织要完成的工作用合同形式确定下来。

3、对每一单位做出详细的时间与费用估计,形成进度目标和费用目标。

4、确定项目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质量标准和各项工作的顺序,建立项目质量控制计划。

5、估计项目全过程的费用,建立项目成本控制计划。

6、预计项目的完成时间,建立项目进度控制计划。

四、如何建立合同网络架构

我认为,建立合同网络架构,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理清管理思路,确定是采用总包负责制还是平行发包。大型项目中的分部分项工程,其专业性是很强的,如电梯工程,一般都要采用厂家安装,这样有利于分清责任,确保工程质量;消防工程因为受消防法制约,一般要由经过当地消防部门认可的施工单位承建;玻璃幕墙等工程也要拥有一定的建设资质。对于这些分包的管理,一种是采用由业主直接管理,一种是由总包单位管理。我认为,总包负责制在大中型建设项目管理中应是必然的选择。总包一般是选择土建单位,他们在工程施工中有主导权,对于临时用水、临时用电、垂直运输、垃圾清运、安全与环境管理、现场保安等的协调方面有利。总包单位收取一定比例的总包服务费,向这些单位提供服务,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施工中的矛盾和问题。但在小型工程中,如果业主的管理能力很强,也可采取平行发包的管理方式。

2、应该在工程的准备阶段即确定管理的方式问题,并应该在工程的指挥人员中形成共识,而不能在工程进行过程中朝令夕改。在一个五星级大酒店施工中,在土建结束后,开始时明确了一家香港公司为设备安装与装饰工程的总包单位,并签订了合同。但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与建设单位的矛盾,建设单位解除了原合同,改为平行发包管理。这样,原总包单位极为不满,造成整个工程停工一年多的损失,整个工程的建设资料、质量控制等方面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

3、对于设备、材料供货的管理。一些业主认为,设备、材料供货的大权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可以降低工程的造价。我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关键问题在于供货的范围、供货时间对于工程的影响程度。业主在做设备询价时,常常没有严格的采购范围规定,这样,很多时候一些辅助材料和设备没有采购,施工单位在安装时就会提出索赔要求,并影响建设工期。我认为在设备材料的采购中分为三类是合适的:(1)a类,业主采购。必须与施工单位讨论,明确采购内容和交货时间。(2)B类,业主指定采购。业主参与品牌与价格考察,但由施工单位签订合同。(3)C类,施工单位在监理监督下的自行订货采购。

4、对于设计,应实行总包负责制。设计单位实行总包负责制,目前国内是不多见的。但这也是非常必要的。国内的设计院,一般不承担弱电的施工图设计和精装修设计,而由业主确定弱电和精装修设计时,必须由工程的设计单位向承包单位提供资料,并承担指导责任。实行总包负责制,明确由总包单位对工程的所有设计负责,它就必须对二次设计进行认真的设计审查,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也不会出现常见的装修时乱改梁柱影响结构安全、变更防火分区影响消防报批等严重问题,对于弱电、消防工程中常见的与水电管线的矛盾、随意开孔开洞等问题也会得到很好的遏制。

5、对于分包的数量控制。分包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但绝不是分的越细越好,尤其应该严格限制业主指定分包。因为业主插手过多,总包单位的责任感就会下降,施工界面增加,施工的配合也会出现问题。应该严格限制分包方的再次转包,避免因多级多次转包给工程质量、进度管理留下隐患。

五、建立合同网络后的主要管理工作

建立合同网络架构后,我们还必须建立项目质量工作总控制计划、项目进度总控计划、项目投资总控制计划、项目环境与安全控制计划。

1、质量总控计划质量控制计划应遵循的原则如下:①工程质量控制应以合同管理为基础,通过科学的招投标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总包、分包、材料供应商,以严谨的合同条件约束设计单位、承包商。

②质量管理应严格执行质量保证体系的方法与程序。严格执行公司的质量手册、程序和作业指导书,确保工作质量,用优秀的工作质量去保证工程质量,从而保证项目的质量优良。

③质量管理应该贯彻到工程的全过程,实行全要素的管理。在工程各阶段,认真落实事先、事中、事后各阶段管理措施,严格树立事先管理(即预控)的思想。采取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相结合,形成先进、严格、可靠的管理,结合项目实际,重点抓好“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交底”等三级施工技术、“自检、互检、交接检”和“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等质量验收的管理。

2、项目进度总控计划项目的进度控制分为三级:①一级计划:由业主、监理、设计及施工总承包四方共同确认的项目进度总控制计划;内容涵盖项目开发整个过程所有影响进度的工作。突出业主及管理公司的职能工作,如前期手续、招投标工作等。

②二级计划:由各专业分包编制,并由总承包汇总,监理核定的专业工程施工网络计划(仅限一级分包),主要目的为划分流水、协调专业内施工内容与顺序。

③三级计划:即由总承包汇总各分包人编制的涵盖各专业施工内容的短周期施工计划,如《月/周工程综合计划》及《专项工程综合计划》,突出专业施工间的施工流动安排及对施工场地的占用。

3、项目投资总控计划投资控制主要手段包括:①采用积极的预前控制方法进行投资控制,根据建筑市场的成本经验数据,先根据项目设计的情况(类型、规模、标准等)将工程的主要成本构成按合伺网络架构来进行分解,形成项目成本控制总计划,该计划及所有细化的成本预算估算指标将作为此后工程招标时的可承受报价的上限,对当时尚未完成施工图设计的工程,该指标可作为指导设计单位掌控设计标准的主要依据。

②采用合同(招投标)条件来控制工程洽商,采用此方法,有利于将承包商的索赔精力用于避免共同损失,减少承包商与业主的冲突。

建设工程分包制度篇7

一、总承包制对廉政建设有利方面

总承包制最有效作用就是投资控制规模,减少不合理的工程变更,减少腐败现象发生。

1、有利于投资控制,防止突破工程概算现象发生。由于工程建设采用总承包体制后,其建设费用在项目业主与中标单位签定施工合同中一次性总价包死,变更不增加费用,使工程建设费用可得到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加强责任,控制资金拨付,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同时,控制业主不断改变设计方案、随意变更的可能性。如*高速公路群众要求增加涵洞等项目、个别部门要求提高设计标准,其费用只占总投资的3%左右,较好地控制了工程概算。

2、减少了项目业主对工程建设施工的直接干预。由于工程建设采用项目建设管理服务体制,业主不再向各项目部直接派项目工程师,不进行工程现场签证。项目业主职能发生转变,由直接现场管理转向监督、协调、服务等方面职能。施工现场主要由监理和项目建设管理服务单位管理,项目业主主要是间接管理,减少项目业主工程管理人员发生商业贿赂的机会,也制约着建设管理服务单位和监理单位人员履职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二、总承包制中廉政建设存在问题

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总承包单位无法及时转变小标段管理办法,项目总部对小标段的管理无法起到很好的监管作用。“小业主、大监理、总承包”理念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贯彻。

1、合同履约能力差。工程施工总承包制,标段金额大,各总承包单位承担着繁重的施工任务,难以派遣充足的人力、设备、技术资源到本项目来,集团公司的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存在以包代管现象发生;监理单位施工监理采用大标段后,每个合同段要求监理各类人员多,甲级监理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有限,这就导致监理单位履约能力偏弱;项目管理单位原从事监理工作,如何从监理角色转向业主角色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同监理一样,在职职工人数有限,履约能力弱。各参建单位合同履约能力差,“小业主、大监理、总承包”理念未能得到根本性的贯彻。

2、工程质量控制难度大。总承包单位对风险估计不足,应对和抵御风险能力差,对一些增加投资的变更(如软基处理、增加通道等)和材料价格的上涨,一时难以接受,存在等待、观望思想,影响施工进度。从施工来说由于总价包干,没有变更机会,“包工头”常采取偷工减料做法,降低工程成本,增加利润,进而影响到工程质量,造成工程质量通病多。工程的层层转包、分包,工程款被层层被剥皮,也是造成工程进度和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3、工程转包、分包现象严重。因施工总承包标段大,工程分包在所难免,但因总包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有限,对总承包工程派驻有缀的管理人员少,在工程建设中绝大多数的施工队都是通过各方面关系介绍进场施工。中标单位这种以包代管做法,对工程项目缺乏有效管理,造成建设工程层层分包转包。此外,由于高速公路工程标段金额大,单价相对高些,一些“包工头”拿到工程后,一般不愿意自己做,只要有人接手,就接力棒似的层层转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时常出现总包单位和“包工头”不顾工程质量的滥包、乱包、以包代管等违法分包行为。工程的转包、分包影响到工程进度和质量。

三、总承包制中廉政建设工作的体会

廉政建设是建设优质工程、和谐工程的政治保证,抓好廉洁自律、预防腐败工作,我们主要体会是:

1、领导的重视支持,是抓好廉政建设的重要前提。

*项目动工起,市政府就明确地提出了要把*高速公路建设成为“优质工程、廉政工程、和谐工程”,突出了市委、市政府对高速公路建设廉政工作的重视,明确了工作方向,指明了建设目标。市纪委《关于强化监督严肃纪律切实加强*高速公路党风廉政建设的通知》,对我市涉及*高速公路建设的各级政府、部门、干部提出了“五不准”,鲜明指出了什么不能做。200*年8月,市政府、市纪委召开有1000多名参建人员参加的全线廉政工作会议,提出具体廉洁自律工作要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兆民从开工前就在多种场合强调不介绍队伍、不介绍工程,反复向我们和参建单位强调“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要求,坚定了我们干好工程的信心决心,为广大参建人员做出了表率。公司林明庆董事长经常向全体干部职工要求:只有自身过得硬行得正,说话办事才能腰杆子硬,如果我们不廉洁,说别人就理不直、气不壮,就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主要领导做出廉洁自律承诺,立好标杆,以身作则,是建设廉政工程的重要前提。

2、实行纪检监察人员派驻制,是抓好廉政建设的组织保证。

*市高速公路建设按照上级的要求,对*高速公路建设派驻了专职的纪检监察人员,使一些工作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落实。纪检监察人员在参与中监督,监督中参与,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公司把工作决策、重大合同、工程变更审批、工程招投标、物资设备采购、工程计量款审批等重要工作,都主动地纳入纪检监察监管范围,纪检监察人员的参与监督,有利于准确把握监管重点,事前、事中监督。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纪检监察部门牵头或参与征地拆迁资金的专项检查、工程招投标、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治理商业贿赂等方面工作开展有声有色,得到了*市政府和省上的好评。又如在近三年的建设中,共收到20多件反映工程质量问题和个人廉洁问题的件,纪检监察人员都能按照条例办理,与工程部门组织调查,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反馈,促进高速公路建设的和谐稳定。

3、加强教育预防,是抓好廉政建设的思想基础。

高速公路建设是腐败问题易发的高危行业,针对*高速公路建设中参建单位多、施工队伍人员构成复杂等特点,从思想教育入手,强化防范意识,始终把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仅对本公司人员进行廉政教育,对总承包单位、监理等参与单位,也要求进行工程廉政教育,根据每个时期特点,布置教育内容。开展经常性的法律法规和党纪教育,采取订阅廉政书报刊、发放学习材料、编制宣传栏、专家授课、观看宣传电教片、写心得体会、座谈交流等形式,把党的宗旨教育、政策教育、法律教育、观念教育、纪律教育、警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建设始终。如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先后编印宣传材料1000份,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48场次,收看人员达1500多人,举办专题讲座12次,取得较好的效果。又如在200*年春节前,公司主要领导发现参建单位有向*公司及项目管理部送礼拜年的苗头,及时召开参建单位廉政吹风会,制止了这种做法,统一了思想。通过持之以恒的制度化的教育,*高速公路各参建人员廉洁意识不断增强,筑牢了思想道德防线。公司领导班子带头,能管好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自觉维护自身形象,以身作则地带好队伍。绝大部分干部职工也体现出了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有的同志还因为坚持原则,受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威胁。目前,未发现本公司人员因廉政问题受到举报。

4、建章立制,是抓好廉政建设的制度保障。

我们在工程管理制度制订过程中,重点考虑了如何防范工程管理各个环节的权力被单边扩大化,通过权力之间的互相制约、监督形成工程管理的互相约束机制,以制度来管工程,把关口放在制度管理上,让权力在阳光在运行。*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大力贯彻标准化指南,推行规范化管理,在开工前就制订了了一套八册的《管理文件汇编》,对建设管理的各个重点环节的管理包括廉政建设管理都作出明确规定,下发到全路段,并组织培训落实,使*高速公路建设有章可循。在廉洁自律制度方面,建立管理人员廉政档案,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廉政谈话、廉政承诺、以书面形式述职述廉制度;在原来党风廉政建设“十不准”规定的基础上,细化新增“六不准”规定,进一步约束业主与参建人员之间的行为;在党风廉政建设上,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要求,公司二层以上人员都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在施工过程中,继续加强管理办法的针对性,又先后出台了10项制度,通过制度设计的完善,来闭合管理上的漏洞。如对送检材料采用无记名编号盲检,先后对检测不合格的1种钢筋、1种水泥品牌和检测合格率较低的两个桥梁支座品牌在全线禁用,通过真实的数据坚持了原则,从制度上保证了检测的真实性。

建设工程分包制度篇8

【关键字】进度阶段控制

【abstract】thispaperallphasesofprojectconstructioncontrol,anddetailedanalysisoftheprogressofcontrolofthemainstage,maincontentandmainmethod,thentoachieveprogressgoaltoprovideeffectivebasis.

【keywords】progressphase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是施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建设环节多、参加单位及人员构成复杂的特点。建设单位四建设项目管理的主体,进度控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有效的措施,对建设项目的先后秩序、相互关系和各种资源等最优化的进度计划、检查、调整,实现进度目标的控制,保证建设项目按预定的目标竣工投产,

一、进度控制概述

工程建设的进度控制是指对工程项目各建设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编制计划,将该计划付诸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直至工程竣工,交付使用。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定项目进度目标的实现,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的总目标是建设工期。

建设项目通常分为决策期、实施期和生产运营期。项目进度控制主要在实施期。实施期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实施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竣工投产阶段。业主应以总进度计划为目标,以阶段目标位控制点,全面控制项目的进度。

二、决策期的进度控制

决策期的进度控制主要包括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这部分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对进度控制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2.1设计阶段的进度控制

设计一般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有些项目由于业主与设计人员沟通、交流不够,设计目标和定位不够明确,经常遇到设计完成后,业主对设计多次修改,对时间早晨了极大的浪费,由此可见,业主是设计进度控制的关键。业主应主动提供设计相关技术资料并定期组织设计人员进行各种经济技术指标、设备以及市场定位的沟通,保证设计能够明确的按照业主的意图进行设计,减少反复带来的时间浪费。

2.2招投标阶段的进度控制

在总体进度计划要求下,确定招标方案和制定招标工作进度计划,招标方案包括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招标进度计划按照招标基本程序确定时间点,按进度要求完成招标报批和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审定。选择综合实力强,技术力量足,信誉良好的施工企业和供货方,保证项目建设按进度顺利实现。

三、实施阶段的进度控制方法

工程进度涉及到业主和承包人的重大利益,是合同能否顺利执行的关键。在施工监理工作中,一般都把计划进度和实际工程进度间的平衡作为控制进度和计划管理的关键环节。实现计划进度的方法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密切注视工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间可能出现的差距,及时地督促承包人加快工程进度,以便按照计划完成工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制定出一套控制进度的措施和科学的计划管理方法,并根据合同赋予的职权监督承包人执行计划,以保证工程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顺利完成。

3.1在开工之前业主要切实做好自已应做的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为开工后的施工创造有利的条件,保证施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如进行场地平整,完成施工用水、用电及场外道道路等外部条件,尽快办理各种施工手续,请城市规划部门现场实测定位、测放建筑界线、街道控制桩和水准点交给施工单位进行测量放线,准备开工。

3.2为了控的的制施工进度,首先必需掌握情况,可以通过实地检查、统计资料和调度会议等了解实际情况,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将它们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以发现进度是超前或落后,是否符合总进度计划中的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要求,进度超前就要督促施工单位调整进度计划,进度落后要督促施工单位分析原因、采取赶工措施,在不断调整计划的过程中达到进度控制目标。

3.2.1在工程开工之后,监理工程师应对整个工程进行专业分析,建立工程分项的月、旬进度控制图表,以便对分项施工的月、旬进度进行监控。其图表宜采用能直观的反映工程实际进度的形式,如形象进度图等,可随时掌握各专业分项施工的实际进度与计划间的差距。当出现差距时应及时向承包人发出进度缓慢信号,要求承包人采取措施,加快进度,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汇报并提供资料,供监理工程师对工程实际进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如果承包人实际施工进度确实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完工日期,应要求承包人尽快调整施工进度计划。

3.2.2采用进度表控制工程进度

进度表是监理工程师要求承包人每月按实际完成的工程进度和现金流动情况向监理工程师提交的报表,这种报表应由下列两项资料组成:一是工程现金流动计划图,应附上已付款项曲线;二是工程实施计划条形图,应附上已完成工程条形图。承包人提供上述进度表,由监理工程师进行详细审查,向业主报告。当月进度报表反映的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失去平衡时,监理工程师应对这种不平衡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结合现场记录和各分项所控制的进度以及实际完成的工程和工程支付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如果监理工程师根据评价的结果,认为工程或其工程的任何部分进度过慢与进度计划不相符合时,应立即通知承包人并要求承包人采取监理工程师同意的必要措施加快进度,以确保工程按计划完成。

3.3建立定期的巡查制度

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总包和分包到现场巡查,检查现场的施工进度、质量情况、现场文明施工情况、安全生产情况,将有关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及时发文要求各分包商确认。

3.4协助施工单位解决问题

对一些施工中存在的难题,业主和总包经常在现场召开例会,了解存在的困难并及时解决,并按计划完成的给予奖励,未按计划完成的给予处罚,充分调动承包商的积极性。

四、影响建设项目进度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

影响项目进度目标实现的因素纷繁复杂,要有效地进行进度控制,必须对影响进度的因素进行分析、事先采取措施。对工程进度不利的影响很多,可归纳为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材料设备与构配件因素、机具因素、资金因素、水文地质与气象因素以及环境、社会因素等。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才使进度控制显得非常重要。在施工过程中,管理者一旦掌握了实际进度情况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之后,其影响大多是可以得到控制的。目前,我国一般的建筑企业管理薄弱,业主有必要按照科学的程序对工程的进度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进度控制目标的实现,为建设项目按照预定的计划投产、运营、产生效益创造有利的条件。

五、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的基本措施

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的基本措施包括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和信息措施。

5.1进度控制的组织措施

组织是建设项目的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组织包括组织结构模式、组织分工和工作流程。应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设置专职部门,制定具体职责和报告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制定工作流程和相应的工作制度。

5.2进度控制的管理措施

建设项目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比较选优的管理过程,同时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对影响项目进度的拖延进行预测、分析,以减少项目在进度控制上的风险损失。

5.3进度控制的经济措施

包括为实现进度计划所需的资金保障计划、资金供应条件、对参与方的奖罚措施等,为实现建设项目的总体计划,应标识语总进度进化相适应的人、财、物、机械等资源需求和供应计划,并根据市场变化信息进行分析、协调和控制。

5.4进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包括为保证实现进度计划的工程设计技术、工程施工技术和招标方案的选用,用过对技术方案的比较、分析、检查对总进度计划的影响,并作为审定的依据之一。

5.5进度控制的信息措施

信息的畅通关系到建设项目的成败,信息包括与项目实施有关的各种信息,经过专业人员的收集和分析形成有效信息,供项目决策部门和项目管理部门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劲.工程建设进度控制.中国建筑出版社.2002.

建设工程分包制度篇9

关键词:路桥项目管理工程控制投资控制成本控制

管理是无边界的大概念,任何事物都需要管理。管理是使事物的发展从混乱、无序走向有序、有效发展的唯一方法管理与人类发展并存,人类从原始走向现代,管理也从低级走向高级,从自发走向自觉,从分散孤立的思想和方法,走向综合统一的学科体系。这种学科体系的建立是不断探索、逐渐完善的过程。

1、路桥项目管理

路桥工程项目管理就是从路桥工程的投资可行性分析到该项路桥工程的设计、施工到最后项目竣工评价的管理过程。路桥工程建设是一项社会公益性投资工程建设,首先得从整体上对一项路桥工程在结合城乡布局和城乡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社会效益的可行性分析,然后在作出投资的决策,上述决策很大程度上是属于一种政府性决策行为,它属于一种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决策行为,重点分析其投资的社会效益。

2、路桥工程控制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涉及到业主的投资、财务和费用等方面的监理工作统称为工程控制,这种处理对监理中的主要业务工作进行了概括,但却模糊了不同的概念和方法,可能会导致忽视某些重要问题。事实上,路桥工程的工程控制一般包括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和成本控制。

2.1工程投资控制

路桥工程投资控制是一种“事前”行为,业主为了实现一项工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事前需要聘请专业咨询人员研究投资的最佳机会,测算项目的投资额,分析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和选择最经济的投资方案以及进行工程投标标底的编制、投标价的审核、投资额的变更控制、竣工决算审查、项目建成后的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核定、投产项目投资效果的分析考核和项目使用费的经济分析与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工程投资涉及到从工程项目的投资机会研究、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和运营,直到工程项目寿命终结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

2.2工程成本控制

相对投资控制而言,路桥工程的成本控制一般发生在路桥工程项目设计以后,即是一种“事后”控制,更体现在路桥施工阶段。一般而言,业主需要委托监理单位的监理工程师来编制业主在该项目上的资金支出计划,分析工程成本的变化和进行工程成本控制。

3、路桥项目工程控制的若干建议

提高路桥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个是提高工程的投资效益,即促使建设工程收益最大化,一个是降低工程投资的建设成本,即促使路桥工程成本最小化。投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投资的效益控制重点在于对工程项目在其设计前进行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分析;而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不仅包括工程设计时对其成本进行控制,还应将重点放在对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进行控制。

3.1工程投资控制阶段

工程投资控制关系到项目投资效益,在建设项目前期决策中,有关部门应该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认真地进行全面决策,最后在审批可行性报告的同时,审批建筑项目的投资估算。(1)优化工程设计,是减低工程投资的主要途径。优化建筑工程设计,减少工程量,无疑可以降低工程投资,还减少了许多其他相应的费用。优化工程设计还包括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材料选择。工程投资都是以工程单价乘上一定系数求得,那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工程的工程单价,同样是降低工程投资成本的主要的途径。减少工程单价可以从施工方法和材料选择两个方面考虑。优化工程设计也包括对施工设备的选择,选择先进实用的设备是降低工程投资的重要途径,机电和金属结构部分的直接投资由设备费和安装费构成,所以,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要切合工程的实际,同时减少或取消某些不必要的设备。(2)健全预算管理。施工图预算是安排施工计划、统计工程进度、办理工程结算、进行成本计算的依据。凡签定了“工程项目经济责任书”且工程已开工,应在一个月内编制出施工图预算并据以编制责任成本范围内的工程或部分项工程的工料、机械及有关费用的预算,十五日内编制出工程项目经济责任成本计划”,报分公司审核,批准后作为财务部门控制成本、核算成本的重要依据。

3.2工程的成本控制阶段

相对投资控制而言,路桥工程的成本控制一般发生在路桥项目设计以后,即是一种“事后”控制,更体现在工程施工阶段,控制路桥工程成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认真核定工程投资,实施项目承包。承包内容包括投资、工期和质量三部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成本控制,坚持依据工作量,制定工期要同生产需要结合起来,依据设备周期、工程难易程度而确定,整个工程质量必须合格,标准一律按国家质量验收规范执行。承包内容确定后由项目承包人与总厂签定承包责任书,项目承包人要求必须是假设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承包内容中,控制投资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只有把建设单位积极性调动起来,共同把关,才能收到实效,基于此,将总投资分解切块、细化管理,将总投资分解到土建、安装等各个单位工程中,使总承包人做到心中有数。(2)建立项目调度会制度,对建设过程实行有效控制。在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的路桥项目要实地考察,有些问题涉及设计、机动、安全、运输等部门,需要共同解决,建立现场调度会制度,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每次调研会都要认真检查上次调研会所安排的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项目调研会,实施对工程进度、工程材料等的控制。(3)加强资金平衡,管好、用好有限的资金。资金问题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资金能否及时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承包人能否全面完成承包任务。所以,我们必须从强化资金管理入手,对所有的项目根据轻重缓急分类排队,合理安排资金,每月下达正式的资金使用计划,计划下达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改动或挪用资金使用指标,确保建设工程资金的安全,以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于重点项目的建设中。通过加强资金平衡,强化资金的控制,确保各个项目进度用款和确保项目各阶段的用款标准,从而控制工程的工程成本。(4)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确定成本会计科目,对一项工程进行分解,分解出最小的工作单元,即为成本会计科目,在此基础上,对成本会计科目建立相应的分类账;而后建立标准成本系统,对每一分类账事先建立标准成本,作为该项成本的控制依据;最后在业绩考核时,将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做比较,节约和超标的视程度不同予以不同的奖惩。此外,完整的路桥项目管理还包括一系列专题管理,如:变化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等。这些专题管理并不完全停留在项目范畴内,它们的实施要依赖路桥公司、政府部门等诸多相关部门的配合。在进行路桥工程成本控制时还应该建立奖惩激励制度,严格考核各项目业绩,本着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参考文献:

[1]白国华,蔡永顺.公路桥梁项目管理浅见[J].商品与质量.2009

[2]李兰香.路桥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信息.2010

建设工程分包制度篇10

【关键词】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招投标

引言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市场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也逐渐扩大,企业在市场中就会面临着多种风险。如果企业能够科学的对存在的经济管理风险进行预测和避免,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降低工程成本,那么企业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1工程经济管理常见风险

1.1工程的设计阶段

在建设工程中,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对工期的长短和费用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建设工程的设计阶段常见的经济风险有:不能够选择恰当的工艺技术,在工程方案、关键设备的选择和工艺的流程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成熟;设计准备工作进行得不充分,没有做好工程设计计划的编制工作;没有进行多设计方案比较优选,匆忙设计,甚至不计成本设计;在设计方面,还存在一些疏漏,甚至错误,后期更改频繁,或者没有准确编制设计概算,造成设计浪费。

1.2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造成的经济风险也主要是针对业主的,在这个阶段常见的经济风险是:在招标之前,没有对招标单位进行严格地资质审查,所以导致一些资质低下、信誉差的施工企业也能参与投标;招投标活动没有标底,所以就有一些投标单位进行不正当竞争,通过串标围标等非法手段将中标价抬高,从而使得合同的价格远远高于工程的实际造价。

1.3项目融资阶段

对于大型的建设项目来说,一般需要施工企业具有很强的融资能力,有的还要求施工企业自己垫付一定比例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包括流动资金和实体建设资金。因为建设工程的耗资大,而且建设周期长,所以资金不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回报,所以给施工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风险。比如,在房地产行业调控日趋严厉的境况下,一些房开公司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造成开发项目烂尾,势必给参与垫资施工的承包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1.4合同签订阶段

这个阶段的风险主要是针对施工企业而言的,在业主与施工承包商签订的合同中,业主通过一些条款约定,将许多可能存在的经济风险全部推到施工承包商的身上,比如,当施工企业不能按期完成工程建设或者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质量问题时,工程量的增加由施工承包商一方承担,所以给施工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风险。

1.5项目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的最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经济风险也是针对施工企业而言的。比如:①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地质量管理和控制,结果出现工程质量问题,造成返工或罚款,引起经济损失;②由于施工管理不善,停工、窝工现象频繁,导致延误工期,遭遇业主索赔,费用增加;③当施工企业在施工之前没有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和施工组织设计,没有科学安排施工计划,导致施工的进度过慢,而延误工期,遭遇业主索赔;④当建设工程施工企业没有对项目进行有力的施工控制,对项目的施工质量没有进行有力监督,对项目的财务管理存在漏洞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施工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2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策略

2.1加强对工程经济管理的认识

正确认识工程经济管理,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①正确处理工期和效益的关系,摒弃“重进度,轻效益”的传统观念,使企业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②加强造价工程师参与施工方案的研究,使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共同发挥作用;③提高企业员工的经济意识,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实现安全质量并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的新局面。

2.2转移、预防或控制风险

转移风险是规避建设工程经济风险常常采用的一种策略,它是指将一部分风险转移到其他的部门或者单位。在建设工程中,承包单位可以通过合同条款约定业主在工程建设中应该承担的经济风险,比如,业主不得违约,不能逾期支付工程款,否则承包商就可以向业主提出索赔。再者,为了减小自身承担的经济风险,承包商可以为自己的项目投保,与保险公司签订施工保险合同,一旦发生工程事故,比如施工人员人身伤亡、发生自然灾害或者遭遇第三方面的破坏时,产生的经济风险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获得保险公司赔偿。另外,施工企业还可以通过银行或者政府担保,当合作伙伴出现资信危机时,能够转嫁一部分经济风险。施工企业还可以通过预防风险和控制风险,降低由于经济风险产生的损失。预防风险是指在施工之前,采取一些技术手段,避免经济风险事件的发生。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开发新技术、安装监控设备、提高管理经验、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等,将一些可以避免的经济风险防患于未然。控制风险是指减少或者降低一些经济风险因素,在工程建设施工之前制定一系列安全计划,防灾减灾计划,做好应急预案等,降低经济风险产生的损失。当然,建设单位也可以通过预防和控制风险,减少项目经济损失,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在控制风险的各种方法工具中,项目工程经济分析是最常用的。在实践中,必须对工程经济进行分析和运用,才能让项目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获得预期效果。

2.3强化工程分包的规范招标管理,有效防范工程分包过程中出的经营风险

针对企业以往在工程分包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如:分包方资质不全、资信及履约能力差、多分公司入围等问题。①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工程分包招标管理,应制定下发了《工程分包管理办法》、《建设工程施工分包招投标管理办法》和《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工程分包及分包招投标管理的职责、分包方进入和退出机制的运行、合格分包方信息库的建立等相关要求。为防范工程分包风险管理提供制度保障。②严格资质审核,强化基础管理。根据公司文件规定,从提升工程分包管控能力入手,强化工程分包基础管理工作,在防范工程分包风险、预防纠纷等方面下功夫。严格对分包方资质材料的审核,特别是“建筑施工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真伪和有效期进行清查,确保分包队伍的合法性和合规性。③实行优胜劣汰,建立分包方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根据公司文件规定:a.对分包方的入围本着平等、自愿、公开、公正的原则,需通过自愿报名、申请入围、推荐、资质审核、考核评价、评审打分、颁发入围证书、信息录入和、招投标选用等一套完套的准入评审程序方可入围。b.对分包方和分包方所承担的分包工程实行动态评价。通过日常考核和年度再评价,今年会同公司技术质量、工程项目、安全保卫、市场经营、企划等相关管理部门,完善并细划《分包工程项目综合考核评价表》的评分标准,并下发到有关工程项目部,对工程分包方所承担的分包工程项目进行考核评价和打分。④强化对委托方提供标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管理。鉴于工程分包的招标定价主要是参照标底,因此标底的合理与否至关重要。为避免标底的不透明,维持其权威和真实性,加大对其标底测算责任制的落实,实行标底与主合同同时提供并挂钩,所提供标底一律由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生效。实现工程分包和分包招标管理分包审批有据可查、分包招标操作规范,分包队伍履约行为有考核监督的系统联动管理机制。

2.4防范采购风险

建立物资采购市场价格信息平台,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有效防范采购风险:①制定下发《物资采购价格信息平台使用管理办法》和《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办法》等文件,为公司的物资采购市场价格信息平台建立提供制度保障。②建立内部价格信息和查询平台,将收集的网刊价格、网站价格、各生产厂出厂价格、市场销售价格、各单位的现行采购价和经招标确定的价格等各方面的价格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形成各类材料市场采购价格信息参考表,定期和即时在公司价格信息平台,供各单位实施采购和工程招投标时参考使用,避免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投标时的盲目性,有效的防范风险

2.5实行定额建设,加强责任成本管理

加强定额管理是解决工程质量差,投资成本高,建设市场乱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控制施工企业的经济风险,在施工企业中可以实行定额建设,对于材料、机械和员工等进行限额控制和实行动态管理,恢复材料限额卡、派工单、司机运转日志、工号等的班组管理制度,加强施工企业的责任成本管理,降低施工企业的成本,严格控制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成本增加问题。从理论上讲,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要坚持四个原则成本最低化原则、全面成本控制原则、目标管理原则、责、权、利结合的原则。

2.6实行项目合同风险管理

项目管理者需要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对于合同的每一项条款,都要加强风险分析与管理,全面了解项目可能会遇到的经济风险。建设工程的合同就是项目的法律文件和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最重要的依据,所以作为建设工程相关企业,一定要加强项目的合同风险管理。比如,作为建设单位,可以通过下列措施规避合同风险:①成立建设施工合同管理小组,建设单位应设施工合同管理小组,小组人员要具备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和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熟悉合同签订、变更和索赔的程序,同时还要具备工程管理的知识。②建立合同管理制度,采用统一的合同文本,合同起草、签订、审核各司其责,选择有实力、有诚信的施工单位,进行合同价格可调范围约定以减少价格风险。

3工程建设经济风险实例分析

某建设单位准备建一座档案馆,建筑面积7000m2,预算投资1500万元,建设周期为18个月。工程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承包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相关规定,建设单位编制了招标文件,并向当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招标申请,得到了批准。但在招标之前,该建设单位的主要领导就已经与甲施工单位进行了工程招标沟通,对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达成了一致的意向,但是没有对甲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地审查。后来,在招投标活动中,甲施工单位如愿中标。但是,由于甲施工单位资质低、技术差、装备落后,直到合同工期结束,并没有如约交付工程,而且在工程质量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需要返工。在这个建设工程案例中,工程出现经济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单位在招投标阶段没有做好经济风险规避的工作,对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严格地资质审查,所以出现了经济损失。其实,在建设工程的各个阶段都隐藏着巨大的经济风险,如果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业主没有做好相应的风险规避,那就会给自身带来严重的损失。

4结语

建设工程的规模大、工期长,因而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加强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控,对可能遇到的经济管理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控制和消除风险,保证建设工程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志鹏,张少平.诌议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防治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2(16):45~46.

[2]赵东丽.浅谈市政工程经济管理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1(2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