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一科学重点知识归纳十篇初一科学重点知识归纳十篇

初一科学重点知识归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5:28

初一科学重点知识归纳篇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a-0036-02

传统教学强调的是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所以传统的历史教师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大多数教师的共识,传统的历史课堂也逐渐被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模式所取代。在因教学理念改变而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目前历史课上学生能力培养水平还很不乐观。

首先,历史中考分值低,难以引起学生和家长对历史学习的重视。虽然历史也是中考科目之一,可是其分值大多是40或60分,考试的范围也仅限于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内容。所以这门课程在七年级和八年级根本得不到学生的重视,甚至有些家长也认为历史不用下功夫学,到初三突击背一下知识点就行了。

其次,传统教学观影响了一部分历史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热情。传统的历史课堂主要依靠学生的死记硬背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只是把学生当作把重难点输入到自己内存里的机器。至于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是否实现,都不在课堂教学的考虑范围之内。

再次,历史课没有充足的能力培养成功经验可以参考借鉴。多年来历史一直居于所谓“副科”的位置,学科相关研究也较之于“主科”少得多。很多教育研究者也多愿意把探索的目光聚焦到语数外这样的工具学科上。历史教师想要和主科教师一样,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总结和归纳能力,需要做出更多努力。

在历史学习能力诸多要素中,归纳能力的培?B尤其重要。归纳能力是历史学习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学生能够把众多历史知识进行归类整理,以及探求类别内部的特点规律,或者类别之间区别和联系的能力。[1]这种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接受历史的启示、吸收历史的智慧、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可以说,培养学生的历史归纳能力,是关乎学生终身发展的大事。现阶段学生历史归纳能力水平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不知道归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也根本没有认识到归纳能力的重要性;二是还没有形成归纳历史问题的学习习惯;三是没有掌握科学的归纳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归纳能力呢?

一、明确内涵,提高学生对归纳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也比小学生强了很多。[2]只有对归纳能力有了相应的认识,学生才能在历史学习中主动运用它,主动接受教师的能力培养训练。因为年级的不同,教师对归纳能力的介绍应该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初一阶段只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归纳能力即可。教师可以采用举例子的方法来为学生演示归纳方法的含义。比如在学习完《“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两课之后,教师可以把这两个时期的主要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包括在位皇帝、背景、主要措施、产生效果、历史评价等,这样再让学生识记知识点就会容易很多,待学生感受到这样识记的效果更好以后,再告诉学生这就是归纳能力的作用。

二、培养习惯,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经常运用归纳能力

学生的能力形成,都会伴随着一定的学习活动。[3]历史归纳能力的形成也和历史知识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往历史教学比较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为了给学生更多识记的时间,很多教师都是直接把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写下来,然后去背诵记忆,这种做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非常不利。其实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的契机很多。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把不同朝代的建立者、都城、政治措施、经济措施等进行归纳分类;在学习不同朝代文化成就的时候,可以把这些成就按照天文、历法、科学、书法、文学等方面进行归纳分类。这些伴随着课堂教学进行的归纳能力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归纳能力的作用,还能向他们有效渗透科学的归纳方法。

三、指导方法,促使学生形成行之有效的归纳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归纳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科学高效的归纳方法。历史知识相对比较零散,而且内容也比较多,所以教师在教给学生归纳方法的时候,不能一个标准一个尺度将归纳进行到底,否则将有可能适得其反。那么有哪些科学的归纳方法可以教给学生呢?

(一)明确归纳主题

初中历史课程涉及古今中外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之间又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指导学生进行归纳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先明确归纳的主题是什么。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时候,要归纳不同朝代的知识点,就要先确定是要归纳这些朝代的政治措施,还是经济措施、文化成就,再或者是这几项都需要归纳。在指导这一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同一个史实确定不同的归纳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多确定几个归纳主题。不同归纳主题侧重点的变化,不仅能让学生的归纳能力得到锻炼,还能让其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二)设置分类标准

在指导学生设置分类标准的时候,要确保分类之间不会有交叉。比如归纳中国近代史知识点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屈辱篇”“抗争篇”和“探索篇”来进行分类,分别归纳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著名的战役,以及有识之士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上的不懈斗争这三方面的内容。有的学生在这三个分类之外又加了个“辉煌篇”,意在归纳中国近代取得的各方面成就,但在“探索篇”里也有一些内容是介绍中国近代成就的,两者内容有交叉,所以设置“辉煌篇”就没有必要了。在分类标准的设置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类别可以继续二次分类。比如上述分类中,中国近代的“探索篇”中,还可以分为“封建统治者篇”“民族资产阶级篇”和“无产阶级篇”三类。不过,虽然分类层次越多,对知识归纳也越全面,可是这也会增加学生识记的负担,所以分类需要进行到哪一步,应视学生的学习程度而定。

(三)列出归纳提纲

教学生列归纳提纲,是让学生对将要归纳的历史知识进行宏观统筹。归纳提纲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文字叙述、图表等都可以。近几年悄悄走进历史课堂的思维导图,就是用图画的方式表述的一种归纳提纲[4]。

初一科学重点知识归纳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思维能力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十分重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开发与培养,是初中物理教师的重要责任。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会让学生更容易通过物理现象发现物理原理,深入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物理学科是一门科学性学科,思维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分析。

1.加强聚合与发散思维的培养

所谓聚合思维,也就是求和思维,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不同方式解决同一个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多种思维。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是相互联系的,发散思维是从一点想到多点,而聚合思维恰恰是将多点综合到一点上。发散思维在物理教学中表现为学生通过对同一个物理对象的不同思考,发现更多创新性问题或者个性化的问题解决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变通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具有定势思维,则需要通过引导开拓学生的物理学习视野,促进学生在丰富的实验及多样的物理现象中实现思维模式的转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主动探究锻炼学生思维。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质量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一千克铁与一千克纸哪个更重一些?”这一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具有定势思维的学生一定会说一千克铁更重一些,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问题中的条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对不同的思考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发现正确的那一个。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初中生的聚合与发散思维得到培养。

2.加强逆向思维的培养

逆向思维能力关系学生的变通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针对同一问题设计不同思路,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逆向思维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对一个物理问题一筹莫展,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引导学生反向思维。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合力与分力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先从正向为学生讲解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教师就可以从反方向进行讲解,从分力讲到合力,解决学生的思维矛盾。在日常教学中,将正向讲解与反向讲解进行结合,有利于初中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3.加强形象思维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特别是物理概念都是比较抽象的知识。这就使得许多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忽略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让许多学生的物理知识结构不尽饱满。形象思维的建立,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地认知总结物理知识,实现学生头脑中形象物理形象的建立。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形成。

比如在讲解有关分子的知识时,分子是一个微观世界的物理事物,依赖于物理概念对其进行讲解,难免让初中学生难以接受。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图片的呈现让学生对分子有直观认识,从中理解分子的存在方式及运动形式,通过形象思维解决抽象思维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降低物理教学难度。

4.加强归纳与演绎思维的培养

对于物理问题的解决来讲,归纳与演绎思维有很大意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首先要关注学生归纳与演绎思维培养,促使学生成为物理问题的解决者。所谓归纳,就是将特殊情况推向普通,而演绎而正好相反。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每日总结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将分散于每一个角落的知识点拾起来,整合到自己物理知识网络中,不断完善物理知识结构。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间的构成规律开发出来并掌握好,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水平的提升。归纳与演绎思维的发展,得益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多总结,多归纳,实现学生物理水平的稳定提升。

5.结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需要从不同方面入手。只有让学生同时具有聚合、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归纳与演绎思维,才能促进学生思维全面性的提高。教师需要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创新,在教学和科研之路上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一科学重点知识归纳篇3

关键词:学案式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学;具体应用

初中时段内,数学科目有着枯燥的特性,学生常有畏难情绪。常规教学忽略了应有的自主流程,拟定了偏封闭的教案,缺失参与及透明。旧式教案压抑了认知之中的热情,授课成效没能得到提升。增添学案指引,化解了长时间的教学疑难,摸索新颖思路,归结运用经验,摸索更适宜的授课新思路。

一、解析模式内涵

相比传统流程,学案式创设了新路径下的数学授课。学案有着探析的特性,可供自主学习。在理论指引下,深入解析选出来的科目教材。参照了新课标,考量现有的认知水准,有序融汇了科目内涵、给定的目标、方式及指引。编写这类学案,协助师生自主摸索,创设新颖思路。教案显出了封闭性,供授课所用;但学案却添加了开放性,便于师生分享。设定教材中心,延展了更宽的科目思路,培育认知及技能。

相比传统教案,学案设定了学生主体,授课进展的流程,凸显了教师的主导位置。教师供应图片、必备的用具等,供应概要的解析思路。在这种根基上,获取各时段的反馈信息,供应对策及路径,依照拟定的学案独立探析,营造优良氛围。

二、学案教学特有的价值

旧式数学授课设定了教师主导,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纳,缺乏热情。数学本就枯燥,加上课内偏压抑的总氛围,引发学生反感。这样的情形下,学生常常就会抵触,干扰着设定好的授课进程。对于此,应能突破模式,让学生占有根本的主导位置,重设课堂教学思路。

伴随课改进展,师生应摒除偏旧的认知思路,注重提升实效,积极自主探究,创设发散的新颖思路。注重运用新知,显示科目的特性。学案教学凸显了这一探究流程,强调认知的总过程,提升学习水准。

三、摸索应用的新路径

1.课前创造必备条件

进入探究之前,教师应能协助学生预设最适宜的认知目标,供应根本动力。考虑现有环境,妥善调控这样的探究氛围。这样做,规避了偏冷清的课内氛围。针对班内学生,可划分多重的学习组。经由各组探究,设定关联的探析难点,参与现有的探析进程。

例如:解析三角形时,就要识别三角形特有的内涵,细分的多类别,每一类的特性。给定图形之后,应能识别它是否被划归为三角形。思索三角形独有的图形特性,归纳这些特性。

2.激发自学兴趣

调查班内学生,识别他们现有的自学水准。经过详尽调研,设定最适宜的配套学案,提前予以发放。创设这些学案,便于后续自觉探析。增设语言的引导,借助多媒体演示制备好的课件。这样做,学生明晰了这节课应有的内涵,激起了探究兴趣。依照给定的学案,自学并获取课内的新知。

例如解析不等式时,可以预设如下学案:不等式的内涵是怎样的?哪些式子可被归类为不等式?构建不等式时,要辨识哪些限制?自主摸索时,遇到多样的疑难都应被详尽记录,再去逐个化解。此外,还要调控设定好的自学时段,自学占的课内时段不可太长。

3.学习组内的协同

要划分学习组,考量多层级的真实水准,把水准近似的学生划分至同一组。自学终结以后,还要分组探析。每组的成员应能紧密协同彼此,辨识自学之中的多样疑难,组内紧密协同,明晰彼此的分工。划分探析得到的信息类别,而后分别展示。考虑阶段特性,分组探析并归结这一时段的收获,供师生分享。营造良好的协作氛围,组内紧密协助,学会彼此协作。依托组内协作,培育了应有的协同认识,借助合力更易于确认疑难点,化解这种难点。

4.后续的归纳及点拨

学案探究终结以后,还要归纳这一课节之中的侧重点,加以必要的点拨。彼此交流探析,教师要用反馈得出的精准信息来识别疑难,这样设定出来的点拨才会凸显针对性。借助学案自学,也不可忽视后续点拨。这是因为,自学不可取代精准的讲解,唯有经过归纳,才能明晰体系化架构下的课内知识。善于归纳并摸索,借助筛选出来的例题协助学生融汇多重知识点,把控明晰的科目脉络,留下深刻印象。

新课改下,创设了学案式特有的新流程。设定学案载体,学案被整合于筛选的教材。增设课内指引,倡导自主摸索并探究。学案紧密衔接着科目机理及平日实践,是有效的途径。接纳学案教学,用于平时的数学授课,激发认知流程内的潜在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

参考文献:

1.徐丽波.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4):90-91.

2.曾期嫣.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1(17):131.

3.韦金小.浅议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的相关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3):156-157.

初一科学重点知识归纳篇4

关键词:四边形教学;初中数学;解题策略;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66-01

在哲学上有一种认识是要从特殊化到一般化,这对数学的教学与学习也是一样的,首先要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并且重视解题策略的应用,由具体的例题到一般化的题目,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地应对各种数学问题。对于数学来说,就是要解决一道道数学难题,所以数学学习者通过大量的练习,其实要获得的是一种数学的解题策略。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策略的能力与水平,是初中老师应该重视的问题。解题策略是针对题目具体来说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容来进行讲解。数学几何部分关于四边形的内容的知识点包含了许多的数学解题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利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下面就具体地分析四边形教学中初中数学解题策略的应用

一、在四边形教学中要注重运用观察探究的数学解题策略

1、四边形教学的特点四边形的教学属于数学几何教学部分中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最大的特点就是图形结合。而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四边形教学来说,其内容主要是长方形、正方形、矩形等的性质与公式的教学。这也可以说是四边形教学的主要内容。而这些图形的外延都可以称作是四边形,因而它们就潜在的具有一些内在的联系与关系,在具体的做题过程中,判断它们的关系往往不仅要通过相关的公式与定理来进行,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善于用观察的,通过最直观的感觉、图形印象来帮助判断,进一步确定其所需要运用到的公式定理。

2、四边形教学内容的特点需要运用观察探究的数学解题策略从上面的四边形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可知在四边形解题的过程中要运用到观察探究的方法,并且这对于解题十分重要。因为首先对题目的观察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解题过程,如果一开始就不认真审题,不注重观察,那么很难发现题目给出的一些隐性的条件,这些条件往往是解题的关键。其次,与四边形有关的题目基本都会有图形,如果对四边形图形观察不够仔细,在解题的过程中很容易漏掉一些条件,缺少一些步骤,这些都是失分的地方。

3、如何更好地在四边形教学中运用观察探究的数学解题策略对于观察探究的数学解题策略的运用,首先就要从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说起,比如观察的习惯,先是审视题目,再仔细过程图形,要把题目与图形结合起来;比如解题过程的习惯,在解题时,先是哪一步,再到哪一步,理清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此外,还有注重学生的探究性解题能力的培养,可以形成互助学习小组,对四边形的学习可以对一些问题共同进行探究、讨论,通过这样的形式,既提高了数学解题能力,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四边形的教学知识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在四边形教学中要注重总结归纳的数学教学策略

1、在四边形教学中要注重总结归纳的数学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归纳总结的方法对数学学习来说非常重要,甚至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能力,并且在现代社会中,往往是具备了这种能力的人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在工作中能得到提拔。对于学习来说,这种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说。一方面,数学学科的教学与学习需要学会归纳与总结,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尤其是对于四边形的教学来说,首先是四边形教学包含的内容是多部分的,有正方形,有长方形、梯形等,对于这些内容的辨别,只有及时进行有效的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才不会混乱。其次,四边形的教学中,与许多的关于四边形的性质、公式、定理需要记、背,只有学会总结归纳,才会深入理解,帮助记忆。此外,对一些四边形方面的题型也需要进行总结归纳,这样才会更容易做到举一反三,学会融会贯通。

2、在四边形教学中要如何实施总结归纳的数学解题策略实施总结归纳的数学解题策略,一方面,要求学生对于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深入的理解掌握,并进行分类,一种是对题型的分类,一种是对知识点、公式等的分类,并进行比较,得出其中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另一方面,要在做题与老师评讲分析题目的过程中进行总结归纳,并且这种总结与归纳是非常高效的。对于学生来说,建立一个四边形的题型错题本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在四边形的教学中要注重产生式数学解题策略的应用

四边形教学内容最为关键的是要让学生理解掌握一些公式、定理是怎么来的,知道了怎么来的,这样才会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运用。如果只是硬性地记忆这些公式、性质、定理,即使是背得滚瓜烂熟,在真正的做题中,学生往往也不知如何运用,这就是不知道怎么来的主要表现。所以在四边形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产生式数学解题策略的应用,让学生知道这些公式、定理是如何被证明出来的,才会更好地在解题中运用。不仅在教学中要进行产生式的教学,在讲评作业中也要注重这个策略的应用。因为这些作用都是学生自己做过的,印象深,运用产生式的解题策略,就是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怎么错的,还存在哪些知识的盲点,从而更好地进行查漏补缺。

参考文献:

[1]杨洋.浅谈四边形教学中初中数学解题策略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9)

[2]唐伊琳.浅析初中数学解题策略在四边形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4(11)

[3]蒲秀敏,张露.怎样解答中考数学试题[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

初一科学重点知识归纳篇5

所谓归纳法,它是从一般性较小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较大的结论推理。它能将零碎的化学知识,复杂的化学原理,不同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简单化,条理化,系统化,从而使化学学习更简化,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运用。

一、对比型归纳

比较归纳既可以强化对知识理解和应用,也可对求同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1.求同型归纳可归纳出知识的相似之处,可强化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如在学“碳,一氧化碳,氢气”的化学性质时可归纳成是有“可燃性”,“还原性”在学“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的性质时可归纳成都具有可燃性,点燃前都应检验纯度,在氧气中燃烧都可放热。

2.求异型归纳对相近的知识进行对比归纳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本质的区别可防止知识间的混淆,同时加深知识的理解。

如“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可归纳成,氧化物是两种元素,含氧化合物是两种或多种元素的差别。金刚石和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差别较大是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生铁与钢是含碳量不同。

3.类比型归纳通过对同类物质的性质的学习可用现有知识进行类推,先从理论上认识,再从实践中理解。

如先通过对“硫酸”,“盐酸”性质的学习可归纳出酸的通性。

(1)酸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金属+酸盐氢气

(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4)碱+酸盐+水

(5)盐+酸新盐+新酸

二、特性归纳

对物质的特性归纳,有助于掌握物质的本质,、特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为浅绿色,含有铁离子的溶液为黄色,含有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

三、知识要点归纳

对学习的知识用简明扼要的字词或韵语加以概括,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1.谐音型归纳,可增强记忆效果激发学生兴趣,把握知识要点

如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可将步骤归纳成:“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地壳中含有的元素前三位氧硅铝―谐音“养闺女”

2.字词型归纳,化繁为简,加强记忆。

如电解水实验,可归纳成:“正氧体―能助燃;负氢体二能燃烧。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可归纳成设、方、关、比、算、答。

四、网络归纳

这种方法即有知识内容又有主体框架,能理清逻辑关系。能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掌握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是复习课中必用的方法。(略)

五、解题方法、技巧的归纳

在学习中可将解题技巧与方法加以归纳;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联系可有效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1.公式型归纳,这种方法具有直观性,可操纵性,能把抽象的事直观化,复杂的事简单化在学习金属与酸反应定量问题时可归纳成

反映消耗的金属质量×表现出的化合价数

H2的质量=

相应金属等相对原子质量

如判定等质量的铝、镁、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多少就可利用,mg:2m/24=m/12.al:3m/26=m/9.Fe:2m/56=m/28.al>mg>Fe

在学习酸碱盐之间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时可归纳成:溶液质量=可溶性固体质量+液体质量-气体或沉淀质量

2.精炼的语言型归纳。这种方法的掌握和使用,可以提高解题的速率和质量

在学习金属与盐酸溶液反应时可归纳成:“前置后、盐必溶、钾钙钠不行”。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他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钾钙钠除外)

在学习金属活动性探究时可归纳成:“一中间、二两边。”如设计实验证明Fe、Cu、ag的活动性顺序。即按金属的活动性把金属的位置排号在确定方案

①金属取Cu(即一)溶液取CuSo4\agno3

②金属取Fe、ag(即二)溶液取CuSo4(即一)

六、发散性思维归纳

这种方法可以将同种事物从各角度去理解它,可加强知识间的同步联系,又可使零散的知识融化它

如化学式可以表示意义:

表示一种物质;表示物质种元素的种类;表示一个分子中个原子的个数;表示分子中个原子个数比;

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表示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表示物质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七、数字型归纳

这种方法能无规律的知识有序化,知识要点量化细化增加记忆效果,具有条理清晰任务明确的特点。

1.化学知识中,最多的归纳数字是“三”。

实验基本操作中有“三不准”,即不能用手直接拿药品;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能把鼻子凑到瓶口闻气味。

酒精灯的火焰分三层。

三种可燃性气体即氧气、一氧化碳、甲烷。

三大化石燃料即煤、石油、天然气。

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即质子、中子、电子。

2.化学知识中有时用几个数的组合来表示。

在过滤的实验中归纳成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液面低于滤纸边。三靠:倒液体的烧杯靠紧玻璃棒;玻璃棒的下端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以较长的一面靠紧烧杯内壁。

初中化学知识可归纳成以下内容:

一个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两种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两种分类:化学反应类型、物质的分类。

两种推断:元素、物质的推断

三种常见的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三种图示:原子及离子结构简图,基本仪器,实验装置图。

三个规律: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物质间反应的规律。

三种计算:根据化学式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

三种元素:(H、o、C)及其单质,化合物性质。

五种关系:化合价与化学式,无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性质与用途关系;溶液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五个判断:反应能否发生的判断,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计算法,物质性质描述的判断。

初一科学重点知识归纳篇6

【关键词】教材;创新;趣味;能力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内容应该:处理得当――对教材加工、整理做到抓住重点,揭示本质,详略得当,不生搬硬套教材;熟练自如――对所涉及的教材内容运用自如,不照本宣科。从事多年的初中生物教学,我发现所用的教材版本,对知识点的表述,存在着不够科学的地方,有了这个认知后,为了更好地搞好初中生物学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为了让所教学的知识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在备课时,我一方面对所教学的教材(北师大版)认真备课,同时,也对教材资源进行了认真研究,创造性地对所教学的一些教学内容,进行了几点尝试性的知识创新,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也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和充满活力,让学生的理解、归纳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知识结构创新,让学生热情高涨,提高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初中生物的每个章节,都是通过小标题来总结所要学习的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让教师传授新知识时层次分明。如在学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根据标题构建的知识结构如下:

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2.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3.动物对植物生活产生的(积极、不良)影响。

在教学中,一开始,我是根据这个知识结构进行分析教学的,但是,这个表述形式,让学生有所误解,并提出一个问题: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这就是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一个作用吗?那为什么在七年级下册学习“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没有这样表述“植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而表述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包括,绿色植物是生产者、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针对学生的疑问,经过深刻思考后,我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知识在教学时进行了有效创新,我利用动物的食性分析,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经过分析食物链、食物网的动植物的动态平衡,从而引入生态平衡的概念,最后得出结论: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这样的教学设计和知识的改动、创新,让所学的知识结构一目了然,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设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新课程学习时,我尝试着让学生按照课文的重点要求,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知识结构的构建,并让学生进行评价、相互打分,这样一来,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热情高涨,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能力,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重点归纳创新,让学生感受成功喜悦,提高对知识的概括和归纳能力

在对《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个内容的分析中,我发现了教材对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微生物的地位、例子都有比较充分的论述,但是缺乏对“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概括。

这种通过图表的分析研究,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和意义的尝试,一开始,学生接受程度参差不齐。我尝试着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对一些章节中有联系的内容进行归纳,并对一些好的作业,给予表扬、展示。经过多次的训练,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从开始的生硬抄袭、照本宣科,到后来所设计的表格,质量越来越高了,有些学生还认为,从中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能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了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也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概括和归纳能力,让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

三、实验操作创新,让学生享受探究乐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认识、布局、描绘生物图,是初中生物教师的一项任务,为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和作图效果,我对实验操作和生物作图的描述进行了巧妙创新。如在学习《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时,在指导学生进行该实验前,我向学生强调下面两点:

1.标本必须薄而透明。因为可见光要穿过被观察材料时才能看清物像。这就要求学生在取材时注意材料厚薄的问题,也可以提醒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可自己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如不少同学在操作时把标本放入载物台观察后发现视野一片黑暗,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分析是材料的厚薄问题了。

2.生物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1)图的大小要适当,在纸上的位置要适中。一般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的地方。

(2)先用削尖的铅笔(一般用3H的),根据观察到的物像(不能抄书),轻轻地画出轮廓,经过修改,再正式画好,务必使图形真实。

(3)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上细点来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多,不能以涂阴影表示暗处)。

(4)字尽量注在图的右侧。用尺引出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

(5)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分析和提醒后,我要求学生一方面按照老师的提醒动手实验,同时,我也要求学生在动力操作实验和练习作图时,有了新的发现或好的方法时,及时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对于这种有发现和心得的学生,我是大力表扬和鼓励的,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从心理上乐意动手,行动上喜欢动手,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了,也有助于使显微镜操作初学者有一个规范的作图意识,并养成一个良好的作图习惯。学生完成作图后,我会从中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物质上的奖励,同时,也设置了进步奖。这样一来,学生对实验操作和作图有了很大的兴趣,从不愿、不敢动手,到想动手、乐于动手、善于动手。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勤思考、勤动手的良好习惯,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这种对教材知识进行有效创新的尝试,使教师传授知识时做到比较全面、条理分明;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也让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认知、归纳、动手等能力得到了提升,从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了很好的铺垫。为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义炯,范汜.趣味科学丛书趣味生物[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初一科学重点知识归纳篇7

1利用二次函数求解物理试题中的极值问题

物理规律和物理条件在一般情况下都制约着物理过程量或状态量的变化和发展,这些物理量的取值在一定的变化范围内才能符合实际的物理问题,然而这些取值往往就成为要求物理量的极值问题.物理的极值问题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求解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这类问题由于涉及的知识面广,与数学结合的综合性强,所以给不少高中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是物理考试试题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这种题型在力学和电学中均有涉及.一元二次函数y=ax2+bx+c,若a>0,当x=-b2a时y有最小值ymin=4ac-b24a;若a

例题1一辆汽车和一辆自行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汽车由静止开始以3m/s2加速度行驶,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在追击自行车的过程中,何时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2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巧解物理试题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数”与“形”的相互结合就是把物体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相互结合,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实现了抽象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的有机统一,以“形”助“数”,利用图象的直观性化简了“数”的抽象,以“数”解“形”,利用数学规律对复杂的图形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分析,加深了对图形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在高中物理试题中一般涉及U-i图形的电学问题比较常见.

例题2如图1所示,电源电动势e=100V,内阻不计,R1=R2=100Ω,白炽灯泡L的U-i图线如图2所示,求:开关S断开和闭合两种情况下,灯泡两端的电压、流过灯泡的电流和灯泡的实际电功率.

点评本题中灯泡的U-i是非线性关系,灯泡的电阻值是变化的,不能直接利用函数模型下的方程进行求解,化“数”为“形”是首选的办法.题中列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电源的电流之间的关系,然后构建图形得出交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之处.

3运用数学递推归纳法将复杂物理过程简单化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思维和处理问题的一种典型的方法,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是数学归纳法的组成部分.不完全归纳法在高中物理试题中经常用到,归纳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快速、高效解决部分物理问题,数学归纳法适用于物理运动规律有反复性和相似性的题型,高中物理中以不完全归纳法处理碰撞类的题目最为常见.

例题3如图5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m=1kg的静止的木板,与右墙壁相距L=0.08m木板左端有一个质量m=1kg的小物体以v=2m/s的初速度向右滑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不会碰撞到墙壁,木板与小物体之间动摩擦因数μ=0.1,木板与墙壁碰撞后以原速率反弹,求:小物体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所用的时间以及在此过程中木板与墙壁碰撞的次数.

解析小物体开始阶段在木板上运动,木板受到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使木板向右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初一科学重点知识归纳篇8

关键词:归纳;词汇;语法;话题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108

在英语中考复习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其词汇、语法点和话题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总结,将分散在各册课本中的语言知识归纳起来,系统复习。使学生能把书读薄,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日趋提高,而且增加了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时间和效率。下面是笔者的几点做法。

一、词汇的归纳复习

结合中学英语课本的实际,引导学生对有关词汇进行必要的分析归类。将旧知识重新组合,找出规律,抓住共性,可以达到进一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深化、记忆和运用的目的。复习单词时,根据音、形、义等方面的特点尽量将过去学过的单词串联成“家族”,启发学生寻找词汇间的共同之处,总结新旧词之间的有机联系。一般涉及同音词的归纳、词形归纳、词义的归纳、词类的归纳、构词法的归纳等方面。以词义的归纳复习为例,有一词多义,即相同的一个单词,其词性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意思,如stop作为动词是“停止”的意思,作为名词却是“停车站”之意;有一义多词,当复习到see时,把表示视觉的一类动词(see,look,watch,noticeetc)联系起来,并逐个分析比较其用法。有同义词归纳:如:friendly-kind,begin-start,rest-break,difficult-hard,arrive-reach,famous-well-known,etc;有反义词归纳:如:up-down,above-below,good-bad,man-woman,both-neither,before-after,in-out,buy-sell,open-close,etc.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因为学生只有把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才能使复杂的语言知识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我们在教学中要将不同的知识按不同的方法去指导学生归纳整理,这样会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语法的归纳复习

语法集中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语法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对容易混淆的语法知识进行比较,如能合理使用,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归纳法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降低学生学习困难,弱化学生学习焦虑。

采取趣味归纳法能提高记忆效果,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材料,能大大丰富感知。常用的有做手势、想数字、编故事、顺口溜等,例如在学这一组in/on/under/beside/near/behind介词时,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做手势,边做边读边记:左手握成一个松拳头,相对固定不动,右手五指伸入左拳内,读作in;右手平掌于左拳上,读作on;右手置于左拳下,读作under;右手紧挨左拳旁边,读作beside;右手稍远离一点,停在左拳附近,读作near;右手放在左拳之后,读作behind。用这种方法学生就会对这几个介词一目了然。教此语法知识时,笔者编了一个小故事:一个瘦子(thin)长胖了(fat,big),很高兴(glad),但怕热(hot),一热就脸红(red)流汗,浑身湿透(wet),真难受(sad)。通过这样做,把语法知识寓于诙趣的故事中,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奇特的联想中接受知识难点,很受学生欢迎。

通过比较法,可以突出各种语法点的异同,避免混淆,通过图示和表格进行比较归纳更是简明扼要、层次清楚,使学生一目了然,易于掌握。如初中英语常用的不规则动词有很多,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记忆这些不规则动词确实很困难,为了帮助学生记住不规则动词,我们可以把教材中出现的不规则动词分为几个类型,每个类型中又把它们分成若干组,尽量找出每组中各词变化形式的共同点,归纳其结构,列成表格,进行集中比较,以帮助记忆。

通过这些归纳方法复习语法,可以减少学生学习语法带来的枯燥感,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实践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了解中学阶段的语法应该掌握哪些,哪些自己已掌握,哪些还需进一步复习。最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三、话题的归纳复习

在Goforit中,我们不难发现,该教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教材每单元设计一个话题,使英语教和学的过程始终以“话题”为主线,交际功能的实践都围绕着话题而展开,语言结构的学习和掌握融入综合语言运用活动中。教材所涉及的话题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材内容广泛涉及校园生活、交友送礼、餐饮烹饪,影视音乐、日常事务、兴趣爱好、体育运动、交通运输、文化生活、健康人生、人物春秋、生活目标、观点建议、旅游度假、风俗礼仪、邻里关系、个性外表、郊游野餐、科学发明、决策制定以及购物、环境、天气、动物、闲聊、职业等。这些教学板块都极富鲜明的时代特征,大大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复习中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按单元复习的观念,按不同的话题一块一块复习,这样可以避免重复,为学生的复习节省很多时间。

Goforit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话题,同一话题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不断充实,通过“滚动”呈现学习,不断深化。如Food话题在7aUnit6,7BUnit8和8aUnit7均有呈现。(上接第108页)Vacation话题在7BUnit10,8aUnit3,8aUnit8,8BUnit9,9aUnit7和9aUnit14中都有出现。再如,dailyactivities在7aUnit11,7BUnit5,7BUnit9,8aUnit1和8aUnit11中均“滚动”呈现。支持话题的“任务”和“活动”也不断“升级”,伴随着语言学习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贯穿于教材始终。

以上谈的是初中英语复习课教学中运用“归纳法”的几点做法。采用系统归纳的方法,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所学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可以使学生理清各种知识结构,明了来龙去脉,有利于学生掌握记忆,费时少,收效大,从而培养他们驾驭语言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总之,可以大大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

但同时也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在教学中要归纳整理的东西很多,注意要及时有效,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善于引导,尤其是在初中阶段,不要让学生吃不饱,要让学生对英语有一种渴望感。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趣味性和主观能动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能把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窍明.如何上好初中英语复习课[J].英语教师,2009(3).

[2]刘冠军.浅谈如何进行九年级英语复习[J].新教育,2010(Z1).

[3]江震芳.浅谈初中英语复习[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5).

[4]朱芳芳.2011年中考英语复习三大法则[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1(9).

初一科学重点知识归纳篇9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哪些思想方法需要我们去重视呢?

1.数学方法

顾名思义,这一类的思想方法与数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可以认为是离开了数学知识就谈不上这些方法的运用.比如解方程中常常用到的配方法,其是通过将一元二次方程配成完全平方式,以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其经典运用是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得出;再如换元法、消元法,前者是指把方程中的某个因式看成一个整体,然后用另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后者是指通过加减、代入等方法,使得方程中的未知数变少的方法。在复杂方程中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化难为易,再如几何中的辅助线方法也是解决许多几何难题的灵丹妙药。

2.普遍适用性的科学方法

例如我们数学中常用的归纳法,就有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两种,数学上的很多规律其实最初都来自于不完全归纳法,因此在探究类的知识发生过程中,都可以用不完全归纳法来进行一些规律的猜想。再如类比、反证等方法,也是初中数学常用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的最大好处是,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在初中数学中进行逻辑推理的力量与美感.根据笔者的不完全调查,学生在进行推理后如果能够成功地解决一个数学难题,其心情是十分喜悦的,而最大的感受就是通过一环套一环的推理,能够顺利地由已知抵达未知。

3.我们常说的数学思想

我国当代数学教育专家郑毓信、张奠宙等人特别注重数学思想在初中教学中的渗透,多次著文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众所周知,数学思想与数学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数学家本身也是哲学家.因此,学好数学思想可以有效地培养哲学意识,从而让学生变得更为聪明。

例如典型的建模思想,其是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将遇到的问题表达成数学表达式,于是就建成了一个数学模型,再通过对模型的分析与计算得到相应的结果,并用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一旦学生熟悉了这种数学思想并能熟练运用,将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大成功。

再如化归思想,其被认为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策略,也是一种非常基础、非常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它是指在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思维的加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将问题变换、转化为相对简单的问题,即哲学中以简驭繁的道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显性的教学方法,即向学生明确说明方法的名称,以让学生熟悉这些方法,并在以后的相关知识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这一思路一般运用在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中;另一个是隐性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只使用这种方法,但不向学生明确说明方法的名称,在后面知识的学习中有可能遇到,但总不以方法本身为目的,重点始终集中在某一个问题的解决上.

初一科学重点知识归纳篇10

【关键词】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初中数学;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作用下,初中数学教学要创新教学模式,进而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将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作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其思维和学习能力,然后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因此,初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各个知识点有效的向学生传授,需要加大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力度,继而促进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指的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为特征的模式,将教学理念转变成导,进而促进学生学习,使得学思结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四个步骤:第一,自学导纲。教师设定教学情境,然后引入新课内容,让学生独立完成编写好的导学提纲。第二,合作互动。第三,导学归纳。主要是教师对知识加以简单概括,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和总结。第四,反馈训练。总之,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导学互动教学在初中数学中推广的可行性

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主要学科,在新课程标准的作用下,教学内容也有所改变,教材中加入了大量的导图,然后选择与生活相关的案例,使得数学教学内容更加完善。为了确保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必须优化教学方法,加大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由于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激发其创造力和学习兴趣,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明显的提升。因此,导学互动能够满足初中数学教学的需求,其在教学中的推广具有可行性。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时期,学生十分在意外界的评价,甚至是存在叛逆的心理,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关心和引导,所以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作用下,通过加强师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其学习数学知识,因而导学互动教学在初中数学中推广的可行性比较强。

三、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加强互动教学

某初中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采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并加强互动教学,使得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在“相交弦定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相交弦定理的含义,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经过圆内一点引两条线,各弦被这点所分成的两段的积相等),然后通过作出图形进行验证,使得学生对该定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1]。然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自我作图,并验证相交弦定理。其中图1是相交图。

学生们通过分析,作出图形1,假设弦aB、CD交于点p,根据相交弦定理,则pa・pB=pC・pD,然后连结aC,BD,结合圆周角定理进行推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出∠a=∠D,∠C=∠B。paC∽pDB,pa∶pD=pC∶pB,pa・pB=pC・pD。

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并自我思考和相互合作,学生间共同探索数学知识,从而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

2.反馈训练和导学归纳

教学反馈是数学教学十分重要的环节,所以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训练。例如,在“反比例函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对各个知识点加以讲解,针对课后训练题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在课外练习册上选择具有价值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进而对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加以强化[3]。此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总结和归纳能力的培养,学习完数学单元知识后,学生一定要将所学习内容进行总结,然后归纳重点内容,从而构建完善的数学体系,对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开展数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为了满足新课改要求,需要加大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开展合作教学,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秀梅.“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5(27):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