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保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6:32

医院环保管理制度篇1

要提高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可引入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管理模式来做好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阐述了二级医院通过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和政策宣教、医保定额精益管理、信息化立体网监管控制、医疗保险管理成效与考核评价体系、医疗保险基金监管与稽核、创新医疗保险环节控制等多方面齐头并进措施,将医院医疗保险工作提升到新的管理和服务高地。

【关键词】

医疗保险;精益管理;环节控制

精益管理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丰田生产管理,是一种注重改善质量、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先进管理理念[1]。面对医疗保险费用的日益增长,各医疗保险管理和经办机构加大了对定点医院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存在很大的挑战并面临着改革与创新。医院将通过以改进医疗服务、降低医疗成本、重视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加强环节控制来做好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精益管理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将其应用于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对于提高医院医疗保险综合管理水平,改善医疗保险服务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地处新疆边疆民族地区,坐落在首府乌鲁木齐市,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社区服务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型医院,是医保、新农合以及商业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也是乌鲁木齐市120急救的院前急救站。近10年来,该院依托自治区人民医院强大医疗资源,坚持公益性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常见病、多发病和老年病诊治为基础,承担基本医疗职能,开展特色优质医疗服务,在医院运营中不断改革创新,优化管理模式,转变经营理念,持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让来院看病就医的患者享受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二级医院的医疗收费待遇。面对当前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和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督导,部分大型三级医院已经开展了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工作模式,这对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医疗经济运行和医疗保险基金安全带来了正效应。为进一步促进该院医疗保险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管理,医院在推进医疗保险精益管理方面初步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本文通过该院实施医疗保险工作成效为目标,基于医院医保定额科学、合理分配使用、医疗保险基金安全运行为抓手,不断探索二级医院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模式。

1具体做法

1.1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宣教医疗保险政策医疗保险的政策性很强,工作涉及医疗过程的多个环节。医务人员对国家医疗保险政策正确认识、理解和掌握,是向医保患者提供医疗保险优质服务的基础。该院引入精益管理理念,通过在全院范围内对内科片区、外科片区、医技片区、护理片区和窗口收费人员组织开展医疗保险政策解读、精益管理模式和医疗服务协议专题培训,设立政策宣传栏、汇编医疗保险政策应知应会手册、在医院内外网站内设置医疗保险政策专栏等多种形式,向参保人员普及和宣传医疗保险政策和制度。

1.2以医疗保险精益管理目标为核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医院“以患者为中心”是实施医疗保险精益管理的首要原则,减少患者就医流程是节约患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能是落实精益服务目标的必然要求。医院按照精益管理理念,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3],医院通过改造门诊各诊室,将相关科室集中于同一区域,减少流程环节,推行挂号与收费窗口一体化、各类报告单集中在门诊大厅自助打印、设立导诊咨询台与专科分诊台等多项措施,整合窗口功能[4]。

1.3建立医疗保险精益管理考核制度和环节监控体系

1.3.1医疗保险政策的正确落实是医疗保险精益管理的重要内涵精益管理能否在医院成功推行,取决于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医院精益管理方案制定完毕后,医疗保险办公室(以下简称“医保办”)工作人员深入临床科室解读方案内容,现场答疑解惑。患者来医院就诊,需要医务人员正确宣传医疗保险政策,严格落实医院医疗保险规章制度。因此,医院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需要全院医务人员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1.3.2以医疗保险制度和考核体系为抓手,建立全方位环节监控体系强化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的落实和追踪,建立常态化考核体系和监控机制,这是做好医院医疗保险工作的有力抓手。医院千分质量考核中,对医疗保险服务进行全方位环节监控,加强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对每次检查中发现的医疗保险违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存在争议的问题要经过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专家小组讨论决定,促进服务质量不断改进。若临床科室医保医师给医保患者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导致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拒付的,需依据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追究相应的临床科室和责任医师,并进行经济处罚。

1.3.3通过推广临床路径减少过度医疗及医保费用的不合理增长2009年,原卫生部下发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在北京等12个省市部分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5]。医院将临床路径这个新型的现代化模式作为规范医疗管理化一个重要抓手,对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保费用、保障医疗质量起到了核心作用,临床路径规范化的诊疗流程为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付费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实施临床路径,推行临床路径探索基于临床路径的病种成本、补偿标准和支付方式,能够控制医疗保险费用的不合理上涨,减轻患者负担[6]。

1.4医保定额的精益管理面对医疗保险费用的持续增高,如何控制医疗保险费用的不合理支出,是医、政、保三方共同关注的焦点。该院为合理完成医保各项指标要求,防止医保超定额基金分摊甚至不能回收事件的发生,自2014年年初开始,医院将各社保部门在医疗服务协议中拨付给医院全年医保统筹额度总额拆分,按照前3年各临床科室实际发生的医疗指标为参考值取均数作为核定值进行二次分配,将总额拆分到各临床科室,给各临床科室核定收治出院患者人次、次均住院费用、药品比例和材料比例,定期对各科室的完成情况督导,制定并实施奖惩方案。2013年该院市医保结余医保定额2319484.53元(2013年市医保住院总定额为29790690元,2013年该院实际使用市医保住院定额27471205.47元,导致医保住院定额结余2319484.53元)。为了更好地用足、用好社保局分配给医院的医保定额,该院引入医疗保险精益管理与环节控制模式,经过信息化医疗保险系统环节控制和督导,2014年该院市医保超定额4692400.74元(2014年市医保住院定额为29790690元,2014年该院发生市医保住院定额34483090.70元)。通过自身前后对比可以看出:该院2014年初实行了医保定额精益管理,年初将各类社保部门分配给医院的定额进行拆分,分配到每个科每个月需完成的具体医保份额,在医院和各科室的医疗保险定额运行协议中体现每个临床科室收治各类医保患者的人次上限和下限,即控制好收治人次的左右区间,同时将全院的均费分4个档次核定每个临床科室的次均住院费用,内系各科室药品比例不超过36%,外系各科室药品比例不超过34%,外系各科室材料比例不超过20%,医保办按季度对各科室的上述业务指标进行平衡,以确保各临床科室收治的医保患者发生的医保基金既不结余也不超出核定的区间。

2创新医院医疗保险环节控制

2.1调整医院医疗保险监管的内容和方式当前“先结算,后稽核”的管理模式依然是主流,这种事后控制的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3个弊端:一是阻碍了稽核工作效率与质量进一步提升;二是缺乏实地稽核,医、保、患3方沟通存在不足;三是只注重事后罚款的控制办法对于医院的监督作用有限,不能够及时制止和纠正不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7]。为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医疗保险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管,医院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1.1实地事前、事中监管,尽量减少事后滞后管控由医保办工作人员组成的医疗保险监督小组,每周定时到各科室监督管理,分别从有无挂床住院、空床住院、分解住院、冒名顶替住院,有无违规使用医保限定性药品,有无患者身份识别表等医保协议中规定的相关内容着手,对违反医疗服务协议相关内容的医保医师即时培训,解读医疗保险政策。

2.1.2建立信息化立体网环节控制医保办工作人员每周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对自己的布点科室进行稽核,通过信息化立体网环节控制。主要针对是否合理使用限药、是否在病程记录中将所做的检查具体描述等,将违规的具体情况记录登记,对稽查出的医疗保险违规问题及时反馈、立即落实、督导整改,同时下科给违规医保医师讲解医保政策。一手抓实地监管,一手抓信息化监管,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覆盖的医疗保险管理模式,能更好的监督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情况,防止基金拒付的发生,确保医院医疗保险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2.2推行临床科室“行政秘书”岗位和医疗保险兼职协管员岗位,开展医疗保险落实控制医院设立临床科室“行政秘书”岗位和医疗保险兼职协管员岗位,主要负责临床科室主任行政工作的安排、处理,侧重在临床科室宣传医疗保险政策。为更好地提高“行政秘书”对医疗保险政策的知晓度,每周安排一次医保办与行政秘书的“医疗保险政策讨论会”,讨论医保政策新动态及临床医保医师遇到的医疗保险政策疑难问题。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工作通过医保办和行政秘书共同协作,能更好地为各科室杜绝医保限定性用药的违规使用、控制次均住院费用,严格落实医疗保险政策,减少医疗保险基金拒付等方面起到极大的作用。

2.3以合理反馈为桥梁,形成有效协作机制医院建立了医疗保险数据监测和上报机制,将数据分析结果定期向院领导、临床科室、相关管理部门在院内自动化办公,网上反馈,形成院内沟通与合作机制。医保办与各临床科室根据费用情况及科室特点有效沟通,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节管理目标和方向[8]。

3促进医院医疗保险精益管理的对策

3.1调整职工工作观念医院医疗保险精益化管理和环节控制模式的推行,需要职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观念,医院对医务人员实施常态化每季度三技考核,让其具备多技能、互有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等,不断学习业务本领来适应医院改革的新要求[9]。调整每位医务人员的思维,将其日常工作和医疗保险考核标准,医保定额管理,与能够推动医疗工作效能提升的指标联系在一起,并将上述考核指标纳入医院绩效核算和经济运行的全过程,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通过激发医院内在活力,坚持“多劳多得,优劳有得”的奖励机制,调整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观念。

3.2强化医保定额精益管理医院通过医保定额拆分的方式二次分配到各临床科室,确保各类社保经办机构分配给医院的医保定额既不结余,也不超出医保定额合理区间范围内的核定比例。医保工作通过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模式,一方面严格督导并控制次均住院费用,每月医院核定的内科体系的药品比例以及外科体系的材料、药品比例;另一方面将全院平均住院日和床位使用率核定在某个科学化、本土化的范围内,加快床位周转,合理控制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

3.3全程稽核住院医疗费用每位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由检查费、化验费、治疗费、药品费、手术费、其他费等组成,医疗费用的增长就是其中某一项或是某几项过度增长的结果。医院医疗保险专职稽核人员采取分级、分层、包片的方式通过信息化质控和追踪,时时监管每位医保医师的医嘱和运行病历,重点稽查规范用药、合理检查、合理化验、合理治疗等医疗全过程,对过度医疗行为,严格按千分质量考核进行处罚。对违反医疗服务协议,违反医保政策和医保管理制度者从严处理,临床科室因违规产生的医疗保险基金由责任医保医师全部承担。只有将每个稽查环节控制工作到位,才能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用到刀刃上。

3.4在不同医院之间建立医疗保险政策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部分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和业务人员参加本地区举办的医保研讨会、医疗保险沙龙或培训班的形式创造工作和学习的交流平台,通过同行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成效。另外也可以通过本地区的医院协会医院医疗保险专业委员会提供的各类培训学术会议,促进不同医院,多个专业出身的医院医保管理和业务经办人员的交流与协作,相互取经,将学到的医疗保险管理经验、创新方法、工作机制带回各自的医疗保险工作岗位,从而更好地做好所在医院的医疗保险工作。通过交流平台,及时发现各自医保工作中的问题,并快速解决问题,通过持续改进,使医院医疗保险管理迈向规范化和精细化。

3.5建立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定期例会制度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全体会议,讨论这一季度全院的医疗保险定额运行情况,医疗数据汇总通报,医疗保险指标分析,医疗保险稽核中存在的问题汇总,持续改进措施,由该管理委员会决定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工作的目标。通过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和作用,进一步推进医院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模式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参考文献

[1]沃麦克,琼斯.精益思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6-38.

[2]吕键,祖洁琛.最新国际医疗质量过程管理的精益医疗服务方式[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6):24-27.

[3]易学明,胡新勇,杨国斌,等.以信息化平台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J].医院管理杂志,2010,17(7):616-618.

[4]陈琳,袁波,杨国斌.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的精益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13,20(9):842-844.

[5]李洪涛.我国临床路径推行中遇到的问题及展望[J].中国医院,2013,17(7):38-39.

[6]李伟杨,孙铁,于晶,等.临床路径实施的影响因素及推进措施探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7):31-32.

[7]彭玲,王昌明,陶秀萍,等.医院医保拒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院,2013,17(10):64-66.

[8]魏俊丽,赵冠宏.公立医院改革形势下北京市某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实践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3,26(5):33-35.

医院环保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医院;采购环节;内部控制

引言

在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当前最大的制约问题就是部分医院的药品价格过高,这也是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一方面原因。药品价格过高现象的出现,并非全部是由于药品供应价过高,其中也与药品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不严格等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些医院在自身内部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管理的意识不强,尤其是在医疗药品的采购阶段,缺乏健全完善的系统监督管理制度,因而容易滋生各种问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药品采购成本。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该主动加强药品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逐步优化改进医院管理模式,这不仅是降低药品采购价格、提高药品质量的要求,对于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医院采购环节内部控制的作用分析

(一)确保医院采购环节各项活动开展的合法合规

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于医院的药品采购工作有着严格的要求,无论是药品的进货验收、药品合格验证等,各个环节上都有着较为明确严格的规定。依靠对各类采购药品基本信息进行真实完整的记录,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对药品采购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确保这些基本法律法规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这也是医院采购环节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

(二)实现医院经营效率提升的关键措施

加强医院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医院药品成本的不合理费用支出,尤其是杜绝采购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贪腐舞弊行为,这也是减轻病患负担,提高医院经营效益收入的有效措施。

(三)防范控制医院管理中的各项风险问题

对医院药品采购环节实施重点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医院药品采购流程中的风险控制能力,及时的规避各种风险问题,并依靠对医院采购工作的管理监督,确保医院自身管理的规范高效。

二、医院药品采购环节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在医院药品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由于组织管理力度不足,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缺少必要的风险管控措施,因此造成了药品采购环节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药品采购环节漏洞较多

现阶段在医院的药品采购环节的管理上,由于医院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管理较为严格,因此往往只是简单的设置了会计、库存保管、采购员以及管理员,很多不同的业务工作尤其是采购方面,缺少必要的监督制约,采购过程中供应商的选择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在整个采购环节中容易出现虚假行为,有时甚至会出现采购成本虽低但质量较差的药品。

(二)药品采购环节缺少有效的风险控制管理措施

一些医院在药品的采购环节缺少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一些药品采购员为了确保医院成本控制目标,提高利润收益,有时在采购阶段会选择一些低价药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容易出现药品安全事故问题。药品采购风险防范机制的缺失,致使诸如此类的问题得不到彻底的根治,增加了医院的医疗服务风险。

(三)药品采购环节内部控制管理力度不足

在医院的药品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很多医院还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药品采购业务管理制度,无论是药品采购的计划管理、质量控制以及库存管理等,都缺少完善的管理机制,一些医院由于统一管理安排不当,造成了药品采购中出现了药品积压或者是缺货的问题,影响了医院医疗业务的开展。

三、强化医院采购环节内部控制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医院药品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的药品采购主要采取的是集中采购管理,在药品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上也应该遵循集中采购各项规定,严格杜绝各种自购、自制、自销药品。其次,应该明确药品采购管理责任,医院的药剂科应设置药品采购员负责药品的采购工作,明确其工作职责,即定期制定药品采购计划,遵守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验收核对采购药品的品名、规格、收量。第三,应该明确对于药品供应商的要求管理,必须采购证照齐全的药品生产、经营批发企业产品,并确保药品检验合格,严格执行好质量验收制度。此外,应该严格落实采购、质量验收、药品付款分离制度,在具体的操作管理上,可以采取双信封招标制度,以经济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控制药品采购,首先对药品供应商的生产、销售、企业规模和药品的生产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之后进入到价格竞争环节,确保各个环节都能够实现质量和价格的统筹管理。

(二)重点加强药品采购环节的风险评估控制

在药品采购环节的风险控制管理方面,应该结合不同的风险隐患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风险评估控制管理措施。在药品质量风险控制上,重点完善对接及监督管理机制,及时收集各个诊疗科室的反馈意见,加强药品质量的试验检测,确保药品质量满足临床需要。在盲目采购风险的控制上,应该由医院的药剂科统一调度,综合确定医院的所需药品规格数量,采取招标报价方式,选择供应商,确保采购药品既可以满足医疗业务需要,同时降低采购价格。在采购环节的虚假舞弊行为风险控制上,重点是建立完善的药品采购、定期盘点、损毁报废等药品管理制度,同时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在请购及审批风险控制上,应该严格执行层层审批管理制度,按照医院药品库存情况及需要编制采购清单,层层审核批准后按照采购流程进行进货。通过一系列的风险控制管理措施,真正的确保药品质量,降低采购成本,防范药品安全事故问题。

(三)强化医院药品采购环节的内部监督管理

内部监督管理是提高医院采购环节内部控制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及时发现纠治医院药品采购环节各项问题的主要手段。应该要求药品采购人员及时记录工作日记,对采购计划以及审批手续进行全面记录;在药品采购入库前,应检查审批手续以及供货渠道,确保合法合规;药剂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药品采购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药品采购渠道规范,采购计划合理;医院内部的监察管理部门,应该定期接受内部医疗科室以及外部供应商、患者的监督,严肃查处违规收受回扣的问题。此外,还应注重加强对药品采购人员的个人教育和监督,尤其是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加大警示教育力度,提高其职业素质水平,自觉防范违法违规采购问题。通过这些有力的内部监督措施,真正确保医院药品采购的规范合理。

四、结语

加强医院药品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医院的药品采购成本,对于防范医院采购管理中的各类风险问题,减轻病患的用药成本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医院药品采购环节内部控制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医院的管理部门应该重点在药品采购内部控制环境优化、风险评估控制以及内部监督管理方面,加强药品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以确保实现医院内部管理的规范高效。

参考文献:

[1]周小燕,许蔚君.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测评研究-基于广东省中小医院的数据[J].财会通讯,2013(32).

[2]朱晔,唐婕.品管圈活动对门诊药房药品库存周转率的效果评价[J].抗感染药学,2014(04).

医院环保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内部控制;医院管理;应用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及医疗行业的特殊性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二)我国医疗收支的复杂性

目前,我国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医疗、药品收入。在现有的体系下,医院应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医疗服务的项目进行监测,因为影响医院收入的因素较多,使得医院无法对各项与收入不能匹配的费用进行准确、合理的分摊,最终导致医院无法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

(三)医院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现代医院在运行中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其贯穿于医院运行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医生给病人诊断、护士执行医嘱,以及财务信息的录入、提取等。信息系统的运行关系着医院的方方面面,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能够为内部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基本性原则

(一)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应当涵盖医院内部各种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当针对关键岗位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涉及内容较多,既要注重医院短期目标,又要和医院长期发展规划相符合,最后还要和医院其他管理相协调。

(二)合规合法性与客观性相结合原则

合规合法性原则主要是指医院必须以国家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为主,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坚持客观性原则,根据医院自身情况,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同时也是医院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重点。

(三)社会性与公益性原则

在制定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时候,要全面考虑社会公益性,遵循以病人为中心,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原则。

(四)权责明确与相互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必须在机构设置、业务流程等方面上形成一种相互监督和制约的机制,同时还要兼顾运营效率。只有合理设置了组织机构、岗位,才能合理划分其权限、职责,并做到权责明确。总而言之,该原则要求医院保持机构和内部控制监督人员的独立性,使其相互制约而达到平衡。

三、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所存

在的问题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环节中: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及控制程序。本文就此进行论述,以进一步规范对医院的管理,推动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一)控制环境问题

当前大部分医院领导对内部控制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意识薄弱,使得医院内部的控制工作无法得到落实。同时,由于医院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造成了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力度不强,直接影响到了医院的整体管理效率。

(二)会计系统问题

目前很多医院在会计信息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无法准确反映医院的真实情况,严重阻碍了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处理效果下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控制程序中的问题

在内部控制程序中,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没有责任承担的审批、审核,容易流于形式,导致内部控制依赖于经办人的自我控制。在很多医院中,内部控制的条件不完善,缺少健全的监督机制,使得医院资金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如在采购医疗设备上没有提前预算成本,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同时因为监督力度不足,致使设备采购存在很大的问题,最后出现资金流失现象。

(四)信息沟通方面的因素

医院及时、准确地收集内部控制的材料,确保信息在医院内部和外部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但是在很多医院缺少有效监督,大多数医院的内部控制都只存在于形式上,没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五)部门之间缺乏牵制与沟通

内控的作用不仅强调监督与约束,同时也强调了协调效应的发挥。在医院部门多、人员分布广、管理复杂、责任重大的情况下,协作与监督的有机结合应该是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各个部门之间由于利益和责任的关系缺乏沟通与交流,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大大降低了内部控制的效用。

四、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要从三个环节考虑。第一,医院领导加强重视,提高自身认识,进一步规范医院管理工作,准确落实内控制度。第二,合理设置组织结构,确保其独立性,提升审计部门的权威性。

(二)完善会计系统管理制度

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每个环节的管理制度,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同时,还需要建立起监督管理机制,定期进行关键岗位的轮换,以防止问题的出现,同时起到有效监督的作用。

(三)完善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

在医院的内部管理制度上,控制管理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是整个医院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要想完善内部控制的程序,就需要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以有效监督整个医院的财务及业务,使财务制度趋向规范化。控制的关键问题是相关管理人员的授权制度,明确各岗位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因此,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保证医院健康发展。

(四)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确保信息系统稳定运行

医院可以采取座谈、集体活动等方式,加强科室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医院团结发展。医院要重视对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制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操作人员明确相互责任,确保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全面发挥出医院信息化的高效性。

(五)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发挥出监督作用

在审计部门中,医院内部审计水平在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正由传统的内部审查向着监督和评价方面转变,要使其保持必要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出合理的控制作用。

五、结语

总的来说,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应将其融入到医院管理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它不仅能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还可以防止资产流失。因此,医院必须做好内部控制和监督管理工作,完善相关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程序,从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南,李萍,李世云,钟鸣,刘勇华,何均华.温特斯线性和季节性指数平滑法预测模型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6(1).

[2]王蔚文.浅析内部会计控制在医院药品财务管理中的设计与运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

医院环保管理制度篇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一建职工医院新疆·奎屯)

摘要: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活动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医院要提高管理效率,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本文就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对策

一、医院加强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作为特殊的市场主体,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传统的经济体制环境下,医院由国家统一管理,各类资源统筹安排,医院只需要完善和提高卫生医疗服务水平即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体制改革的进行,医院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各类财务风险,原有相对落后和不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已不再适应新的变化,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等现状,使得医院财务管理未对医院发展起到充分的促进作用,甚至影响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要顺应环境发展,提高医院管理效率,防范财务风险,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势在必行。

二、当前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组织机构建设不完善等情况在医院中还存在。部分医院财务规章制度不完善,财务制度普遍较为陈旧,未随着医院业务和外部环境变化实时更新,制度内容僵硬,执行不力。部分医院财务制度与医院实际不符,财务人员结合工作情况对财务制度进行任意调整修改,医院对重要经济事项,如医疗器械、药品采购等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处理相关业务时无章可循,难以落实责任。部分医院仅对财务部门的组织机构职责和分工进行了相关规定,但未具体细化,没有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和手段,导致职责不清,权责不明。部分医院会计核算制度不严格,财务信息质量不高,难以为管理层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导致管理效率低下。部分医院对财务支出审批未加以规范,成本费用开支不合理,影响医院效益。

(2)预算管理有待加强。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医院经济活动的始终,是结合当前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状况,结合长、短期运营目标和财务、非财务管理活动,设置各项指标,对医院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监控。当前,我国医院受传统管理思想的限制,预算管理还存在着种种缺陷,部分医院管理者对预算管理认识不足,认为预算管理仅是财务管理的数据分配、预算安排是对历史数据的推算,从而将财务历史数据与未来资金情况相结合的一种工作形式,对经济活动没有实质性的影响。部分医院将顶算管理纳入财务部门的工作,认为预算管理模式、预算金额、考核指标等相关事项均应由财务部门来实施,预算管理与其他部门关系不大。部分医院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价较为缺乏,仅将部分财务指标纳入预算指标,导致财务预算与单位实际情况不符合,预算管理难以发挥效果。部分医院预算编制采用简单的增量编制方法,甚至直接用上年的决策数据作为预算数据,未结合相关部门预算年度的实际业务变化编制预算,预算与各项经济活动不适应,部分医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调整预算,使得预算管理形同虚设。

(3)内部控制有待加强。当前,部分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情况不甚理想,有待进一步提高控制效果。部分医院尚未建立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制约原则,在药品采购、入库等环节还由同一人员进行处理。部分医院未建立严格的审批授权批准制度,资金支出审批程序不规范。部分医院资产管理不严格,医用物资和耗材采购通过招标的形式进行的比例还有待提高,或者在招投标工作中,招标手续不全、资格不完整的情况还存在,只好通过考察、领导决议等方式来选择供应商。部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未定期进行盘点清理,资产长期账实不符,管理责任没有落实到人。部分医院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未建立科学的决策和监督机制,导致管理漏洞。

三、医院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应进一步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要遵循市场机制,以社会效益为前提,对医院卫生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并运用价值规律,促进医院资产的保值、增值。在此基础上,应有效维护国家的合法权益,防止医院短期行为。应结合当前医院需要医疗服务收费补偿相关支出的管理机制,加强医院内部支出管理,有效核算药品和医疗服务业务成本,制订合理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制度,确立收费标准,强化成本核算,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应以社会效益为前提,充分发挥成本管理职能,以财务为中心,建立成本考核体系,降低医院各项成本费用,提高医院效益。应结合资金筹集、使用的实际,合理筹集和使用资金,优化资金结构,综合资金周转周期,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切实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率。

(2)加强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医院收入管理的重点,应加强医院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编制方法,将医院所有经济活动纳入预算管理范围中来。医院可采用零基预算方式,对未来各项业务因素进行科学的预测,编制年度预算计划,应结合每项工作实际情况强化收入和支出金额,杜绝简单修改上年预算或者直接增加预算的现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防止随意调整或者增加预算的现象,如确有突发情况需要调整预算,需要报请单位领导进行集体审议批准后,才能对预算进行调整。应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制订相关保障措施,对于预算执行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预算执行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应纳入绩效考核中进行考核。加强收支管理,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是医院预算管理的重点,应确保全部收入入账,强化支出管理,严把报销关,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开支范围和标准,有效提高医院预算管理效率。

医院环保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改进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内部控制已成为规范医院会计行为、改善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逐渐成为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尺。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不仅可以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还可以维护医院资产的安全性,从而实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有效实施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已成为学术界和医学界的关注热点。虽然相比前期的医院管理来说,内部控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因此,改善医院内部控制,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医院内部控制的内涵及意义

1.医院内部控制的内涵

医院内部控制,是指医院内部为保证各项医疗活动有效进行,保护医院资产安全与完整,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提高医院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项政策和程序。其中,内部会计控制是主要内容。医院内部管理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的,需要全员参与的系统性活动,它的有效实施直接影响着医院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廉政建设。

2.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医院内部控制通过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规范会计行为,有助于提高财务会计以及其他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可以促进医院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财经法规和医院会计制度,遵守行业规范;医院通过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有助于加强各管理环节实行标准化的管理和控制,确保财务会计和其他信息资料的可靠,避免或减少相关错误的发生,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保证决策部门对各种经济活动确定的决策更加合理、科学。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维护医院财产的安全和完整。通过各项财物的详细登记、领用、严密保管、准确检查、严格验收等措施,不仅可以保证医院财产的安全,还能提高财产使用率和价值性。最后,通过内部控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的综合效益。

二、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现阶段,不少医疗单位由于缺乏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实施效率较低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医院管理缺乏系统性和一致性,严重影响了医院的经营效率和社会形象,以下是对目前医院存在的内部控制的问题以及原因的详细分析。

1.管理者内部控制观念薄弱,内控环境松懈

组织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思想意识直接影响着组织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状况。医院内部控制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为医院进行资源配置、资金周转以及成本控制提供了有力的协调工具。目前,大多数医疗单位的管理者往往还是医疗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杰出工作者,他们只重视技术进步、医疗设备更新,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重视,采取传统的经验型管理,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由于在思想上缺乏认识,导致医疗单位实行内控制度的基础十分薄弱。同时,部分医疗工作者常常只重视业务收入、学术成就、个人福利等而忽视了对医疗业务进行财务管理与控制,结果在整个医疗单位中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规划。医院管理者意识、组织机构以及人员素质等控制环境的影响因素导致医疗单位的内控环境缺乏影响力和号召力,执行起来力度不够,整个工作流程不顺畅,医院管理缺乏有力控制手段,导致医院经济损失增大。此外,院长“集权制”管理,实行行政管理,“一言堂”,造成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实现责任到人、相互监督的作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完善以及实施。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成本偏高

虽然财务管理的各项法规、制度已经日益完善,但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规定还没有健全的文件规定。大多数医疗单位虽然建立了一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只是单纯把一些业务规章制度用作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没有对相关的职责范围、奖惩标准进行明确界定,其考核范围局限于日常业务,没有把内控系统完全融合进去,严重降低了内控的效果。同时,对于医院的各部门及业务板块来说,缺乏与之匹配的规章制度,导致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要正常运行,需建立严密的控制制度,因此要发生一定的运行成本。一般情况下,运行成本的投入与内部控制的环节成正比。但是,大多数医院领导没有把握全局态势,只关注运行成本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而忽视了运行成本所带来的间接收益,大大制约了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某些医疗单位减少资金投入,减少内部控制系统设置的环节,这样虽然降低了医院的内控成本,但有可能给医院造成更大的损失。

3.信息不匹配,会计处理缺乏一贯性

医院引进会计电算化软件目的在于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效率性,改善医院财务管理环境。当医院在实施会计电算化会计系统后,医院会计核算、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会相应提高,但也随之出现了新问题。由于医院会计电算化没有完全普及,部分账务手续还需要手工操作,但是手工操作存在程序复杂、信息失真、用时较长等缺陷,导致手工做账环节与电算化环节出现脱钩,不能很好衔接,导致会计信息更新滞后,会计处理缺乏一贯性,严重制约医院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

4.相关工作人员素质低,制度更新滞后

无论是技术更新还是管理升级,都需要人员来参与执行,人是所有理念和计划的实现载体,因此人员的素质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就目前医院情况,财务部门对会计人员没有执行严格的筛选、入职限制条件,有部分会计人员通过关系进入医院,自身没有专业文凭和职称,有的甚至没有会计证,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还有的医院不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对会计人员培训投入较少,工作人员缺乏继续学习的机会,导致会计人员职责道德薄弱,会计控制无力。医院中缺乏精通业务、熟悉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其他会计人员得不到管理者的重视,导致工作人员工作中缺乏积极性,有的甚至无视法律法规,弄虚作假,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致使医院缺乏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基础环境。此外,由于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对新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对突发事件不能对内部控制系统制度进行及时调整,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方法,造成医院内部控制效率低下。

5.监督机制不完善

完善的一套制度不仅需要合理的制定、修改、实施过程,还需要健全的监督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整套制度的效用和现实意义。目前,部分医疗机构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机制,组织内部行为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和体系,致使检查、监督和评价都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在会计控制制度中,对不相容职务有明确界定,但是医院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对其采取严格的监督控制,出现出纳、审核、采购兼于一人的违规现象。对上,在决策层没有设定有效的监督职位;对下,在各部门、各岗位间缺乏相互约束。

三、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的改进途径

现阶段,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类问题,医院和相关领导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积极采取各种相关措施,争取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保证医院系统内部控制的有效有序的开展实施,从而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医院管理效益,实现医院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1、加强管理层的认识,创造良好内控环境

内部控制是一项多方面、多层次、需要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对内部控制起着重要作用。医院领导和管理者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指明了方向,也为医院战略发展有了明确定位。因此,要加强领导层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医院领导应加强对会计法律法规的了解,如《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不仅仅是财务部、审计部的工作,更是医院所有部门、全体员工参与的过程。医院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在群众中带好头,表好率。其次,医院领导要明确财务负责人的职责范围,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总会计师,协助医院进行财务管理,以促进内控制度的有效贯彻实施。

2、重视会计内控的重点环节,防范风险

首先是加强对资金活动控制。由于医院的收支活动频繁,现金流量大,因此货币资金流动的收支是内控活动的重要保证。不仅要加强对票据、医保卡、往来款项等全过程的管理,医院还要对支出严格把关,设定不相容岗位分离,严格执行审批等相关制度,做好货币资金收支的有效控制。其次,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由专门部门对固定资产实行对口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制。同时,完善固定资产的购建、验收、使用、维护等相关内控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要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定期进行全面清查,保证账账、账卡、账物一致,并从中发现内控盲点,加以改进。同时,加强药品及库存物资的管理。因为药品和各类库存物资占用流动资金较大,因而对其管理也产生重要影响。

3、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监督机制

有效的监督体系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医院应定期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时发现的内部控制问题,加以改进。医院要建立财会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由内部审计机构或由内部指定专职人员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也可以委托外部中介机构来实施监督,如会计师事务所,要求他们主动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进行客观、真实评价,并对内部控制中的重大缺陷提出书面报告。医院根据书面评价报告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是医院内控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医院要大力引进熟练掌握财务知识和审计知识的专业人才,对财务收支和医院经济流程各环节的风险性进行评估,形成事前审计、事前控制,提高内审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4、加强相关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人不仅是制度的制定者、实施者,还是制度管理监督的对象。在内控系统中,会计、审计等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是影响内部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医院应为会计人员、审计人员及相关人员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岗位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培训,促进员工主动学习、不断进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法律意识,使他们真正做到奉公守法、恪尽职守。同时,医院要关心员工的工作环境、工作情绪,多与员工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设身处地为员工利益着想,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不断建立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体系是医院维护资产安全,保证信息报告质量,提高医院经营效率和效果的有力手段和关键环节,从而促进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造福社会,造福百姓,保证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永总.强化医院内部控制初探[J].中国内部审计,2011(2).

医院环保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9-0113-05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医院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活动的重要资源。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占医院总资产的比重已超过70%。医院固定资产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固定资产存在形态决定着医院服务规模和发展潜力。因此,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对保障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医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使医院国有资产更好地服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环境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宏观环境(peSt)分析

第一,政治环境。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医药分家、取消药品零差价销售、医疗保险制度等政策的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陆续落实开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也逐步推开。公立医院试点工作提出的“一个目标、三个领域、九项任务”总体设计,为公立医院改革明确了指导方向,而固定资产的配置和管理必须符合医改的政策要求,以确保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能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前行。第二,经济环境。中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医药行业作为典型的消费类行业,在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环境下,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也随之增强,不断推动医药行业消费的增长。同时,在医疗需求未完全释放和医疗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由支付能力提升带来的内部需求必将进一步推动医药行业稳定增长。第三,我国的社会结构是随着历史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社会结构影响消费基础,社会风气影响消费习惯。改革开放以后,外国医药企业大量入驻中国,西药市场需求极度膨胀,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很多行业也纷纷转向医药行业,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多,市场供给量达到一定饱和度,企业效益开始下滑,传统中药此时又发挥出物美价廉的优势,成为市场新宠。总体来看,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气改变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影响不容忽视。第四,技术环境。技术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环境中的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包括国家科技体制、政策、水平和发展趋势等。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国产医疗设备的技术质量性能得到了长足进步,医院在采购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时候也将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可以采购到价廉物美的国产设备以降低医院运营成本,进而降低检查收费价格,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缓解看病贵的问题。

(二)行业环境分析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公立医院一直以来对成本管理缺乏有效的认知,造成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的局面。权责不分、缺乏竞争力的现状也成为严重阻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行业环境的角度来说,公立医院在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公益性”不足。由于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公立医院形成了“以药补医”的模式,公益性淡化,造成“看病贵”,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公立医院既然姓“公”,政府就要承担投入责任,可是目前政府直接投入一般只占公立医院支出的9%左右,导致很多公立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一些“趋利”行为。二是体制性问题。由于现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以致医院管理层在医院内决定重大投资和项目发展、资产处置、资金利用上具有无限的权力,非岗位职责行为没有制约机制,其结果是效率低下和资产浪费。这种状况严重地制约了公立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管理的需要[2]。三是机制性问题。由于国家的财力有限,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的框架下走出来,政府部门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运营职能不分,政府卫生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医疗机构,造成所谓的“政事不分”“管办不分”[3]。四是结构性问题。我国目前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合理。据国家卫生监管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有80%左右是在基层医院即可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4]。因为公立医院设备先进、药品多、医生技术好等,导致公立医院大小病全收,一方面使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率和技术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也使公立医院的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医院人满为患,加剧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三)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ValueChain)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是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各种活动的集合体,而这些活动可以用价值链来表示。对于医院来讲,各项医疗服务项目、采购、后勤服务以及医院与供应商、患者之间的交往,可看成一种相互链接的活动组成的链条,每项活动都将产生资源和价值的消耗,这种资源的传递过程就是价值链。价值链分析作为一种战略分析工具,用来研究公立医院的各成本价值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战略角度加强对医院成本的动态管理,从而培养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5]。医院从价值链管理的角度降低医院的成本,医疗设备的应用是医院价值链上体现价值的重要环节。

如何降低成本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价值链管理认为,将成本控制的重点放在流程控制上更为有效。医院的价值链流程中蕴含着多种机会成本,通过价值链流程识别出各价值作业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从系统的角度降低医疗成本,增强医院的竞争能力。医院之间的竞争其实是整个链的竞争,只有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以价值链为纽带,强化运营意识,才能以较低的医疗成本向社会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从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能力。

(四)资源利用能力分析

1.营运能力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4年a中医院劳动生产率比2013年增长了5.73%,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医疗环境进一步改善,医院业务量显著提高,各项收入同步增长。

2.结余与风险管理分析

(1)收支结余率分析

从表2可看出,2014年a中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率比2013年减少了1.27%,a中医院应采取措施,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上述百元固定资产收入的负增长是造成收支结余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资产负债率分析

从表3来看,积极争取上级拨款,优化a中医院资产负债结构,才能降低财务风险。基建项目的建设及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产生的负债对偿债能力影响较大。

(3)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指标分析(见表4)

这两项指标用来衡量医院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a中医院短期负债偿还能力比年初提高,医保总额预付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医院流动资金的周转。

3.发展能力分析(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2010―2014年间,医院不断加强硬件投入,改善就医环境,优化就诊流程,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模式,为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积极创造条件,医疗稳步增长。

二、a中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优化模式分析

医院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既是医院财务管理的要求,也是顺应国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发展低碳、绿色经济的需要,更是医院整个管理工作的重点。

(一)a中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统计管理及分析

a中医院作为该省最大的综合性中医医院,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可能会遇到限制或阻碍医院发展的节点和难点,树立各科室、各部门的开拓意识,优化各项管理工作,支持和推进医院稳步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是医院营运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优化医院的资产管理模式,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实现医院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1.a中医院固定资产价值统计分析

截至2014年12月31日,a中医院固定资产原值88199万元,占医院总资产的74.76%,其中:医疗设备总价值为44397万元,占医院固定资产总额的50.34%,房屋及建筑物39723万元,占固定资产总额的45.04%。具体统计情况如表5。

2.医疗设备数量、价格统计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截至2014年12月31日,a中医院医疗设备总价值为44397万元,达到医院固定资产总额的50.34%,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课题组结合该院的资产管理情况,就医院医疗设备的统计情况进行如表6的具体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医院价值50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有8台(套),数量少、金额大,约占医院医疗设备总额的五分之一,理应作为医院密切关注和保养的重点,投入资金为这些设备购置维保费,以保证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转;10万元以下设备数量多,价格低,流动性强,特别是万元以下的设备更是遍布医院的每一个科室,是科室管理的难点;医院最主要的设备是1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设备,此类设备价值大,约占设备总额的60%,数量适中,是国资部门管理和维修工作中的重点。

3.医疗设备购入时间统计分析

截至2015年6月,医院医疗设备在保修期(一般为一年)的有366台,金额8974万元,占设备总额的19.35%;3年以内的医疗设备处于稳定期,现有478台,金额最大,金额为12730万元,占设备总额的27.47%;超过3年不到6年的界定为磨损期,现有637台,金额5694万元,占设备总额的12.30%;6年以上医疗设备基本处于淘汰报废期,现有1356台,数量最大,金额为11337万元,占设备总额的24.45%。

(二)Swot矩阵与模式选择

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其矩阵和模式中寻找优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新路径。

1.优势(Strengths)分析

一方面,a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中医医院,在省内外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医院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近年医院引进和购买大量的先进医疗设备,使医院的医疗设备配置更加合理,医院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作为全省最大的中医医院,医院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队伍,拥有全国名老中医、省名老中医、省名中医80余人,形成了全省最强大的名中医方阵,是桂派医学流派的发祥地和聚集地。

2.劣势(weaknesses)分析

首先,医院缺少运作发展战略的管理、策划人才,医院对行政管理人员不够重视,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无法适应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其次,领导层对固定资产管理观念的缺乏。大部分院领导作为医学领域的专家,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盲区,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再次,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上的缺陷。相关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楚。虽然制定了一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但没有严格执行,常常流于形式,管理部门多,结构混乱。最后,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滞后。医院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开发、使用HiS系统和一些相关的系统,但是医院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缺乏医院信息技术和手段的有效支撑,造成了医院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与使用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共享,获取信息时间长,准确率低。由于多头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各自为政,从而造成医院资产账实不符。

3.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第一,政策支持。建设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以及《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中医药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提高中医医院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中的作用。第二,资金支持。一方面,发挥医保和补偿监管作用,同步推进付费方式改革,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对医疗机构给予及时合理补偿,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经济资源和卫生资源,中央财政每年将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族地区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第三,制度保障。各省卫计委紧紧围绕医改,制定了一系列医改资金补偿、财务管理、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等制度,建立健全医改资金补偿机制和管理制度,为医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4.威胁(threats)分析

首先,政策调整。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推进,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政府投资购置的大型设备要按扣除折旧后的成本制定检查价格。其次,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对公立医院各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居民在追求高质量生活条件、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更加渴望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而广西区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短缺、结构不合理、人才匮乏、服务能力较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等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远未得到满足,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上解决。最后,“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建设亟待加强。中医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中医文化建设的提升,故此医院中医药特色及中医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医各专科、学科领军人物不凸显,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人数屈指可数,名中医队伍建设工作需要继续强化。

三、a中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优化模式的实施

(一)法律法规相关制度保证

由于医疗设备的特殊性,国家出台了许多规范医疗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以下为a中医院必须使用或遵守的相关规定:(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主席令第二十六号);(5)该院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和形势的转变,重新修订《医院医疗设备三级管理制度》《购买仪器设备审批制度》《仪器设备采购制度》《医疗设备报废制度》《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制度》等,从而保证资产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二)Swot模式的建立(见表7)

(三)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1.规范资产管理流程,实行资产精细化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医院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内部资产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完善权证手续,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和考核。

2.完善资产信息系统,实施动态监管。建立“使用科室―资产管理部门―医院”三级信息管理平台,使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可以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的自动识别,管理工作可做到实时、动态、精确控制,以达到对固定资产从采购、验收、入账、增减、维修、报废处置全周期跟踪管理,实现资产全生命过程动态监管。

3.创新管理模式,突出考核指标设置的操作性。首先,运用aBC管理法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分层管理,建立分级次的资产管理责任制;其次,对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和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业务考核,设置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和非经营性资产完整率等指标;对资产管理情况进行财务考核,保障医院国有资产安全、合理、有效利用,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四)管理控制(见表8)

预算管理是调控医院资产数量,规范资产管理的科学手段,资产管理又是预算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紧密结合,是提高医院预算编制科学性的重要基础。在资产与预算的结合上,从医疗设备管理入手进行探索,以点带面、先易后难、稳步推进,逐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的资产管理优化模式。运用战略执行理论――平衡计分卡,优化资产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

(五)医院综合绩效评价

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绩效综合评价是医院资产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工作岗位性质、工作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工作量与质量等工作业绩为主要依据,建立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绩效评价机制。对资产管理、维修人员工作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既是资产管理部门在医院能否被医院及职工认可的主要形式,又是激励和引导资产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工作的主要手段。

建立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绩效具体评价指标将从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率等方面来设置。一是服务效率指标,按设备在实际有效使用期内,设备的运行和维保情况,保证其完好来评价,设置大型医疗设备年检查率、设备完好率、功能利用率、机时利用率维保支出比等指标。二是服务质量指标,按设备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情况来评价,设置投资收益率、功能利用率、检查阳性率、治疗有效率等指标。三是经济效益指标,首先按预算和实际发生的维保费用来评价,设置维保支出比指标;其次按创收能力设置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利润率等指标评价。四是医德医风考核,按临床、患者满意度来评价。通过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率等指标设置,建立一种综合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考核资产管理科室工作绩效,依据技术水平、风险程度、劳动强度的不同进行考核和评价,理顺各种关系,建立重技术、重实效、出贡献的绩效评价机制,用评价制度来引导大家向既定的目标发展。

本文主要是在运用peSt分析法对a中医院的内外部环境、医院的价值链及行业环境与资源能力的优劣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该院在省内外所处的竞争环境以及发展中将要遇到的各种风险,积极为医院发展战略的制定做好铺垫。同时在对医院医疗设备进行Swot战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战略执行理论――平衡计分卡,分析优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步骤,从而以点带面,构建出适合a中医院固定资产的优化管理模式,为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医院发展活力;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全军卫生经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2]孙军.新时期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魅力中国,2009(22):67.

[3]陈雪萍.新时期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魅力中国,2009(30):337.

医院环保管理制度篇7

1.1完善的档案资料收集制度是前提

医院档案资料的收集制度是建立制度化和专业化医院档案的前提,档案只有在全面的、及时的、准确的收集好之后,才能进行更好的管理,一切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工作都是建立在档案收集的基础之上的。首先要确定档案资料收集的范围,确定哪些是应该收集的档案资料,哪些是无用的信息。要将规划设计、调研、审批、施工等各个环节产生的图表、文字、音像形式的资料、图纸、收据等文件收集起来,根据各个项目的规模将资料做好分类,列出清单,做到全面准确,减少遗漏的现象。只有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收集制度,做好档案资料收集的基础工作,才能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为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建立好档案资料整理立卷装订的制度

在收集好档案资料后,下一个环节就是对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将整理好的档案资料整理成卷,再进行装订,这个环节就需要完善的档案资料整理立卷装订的制度对这些环节进行详细的规定,使得档案资料整理的各个环节都按照规定有序地进行。但是目前许多医院都没有相应的档案资料整理立卷装订的制度,档案的整理和装订只是随意进行,致使许多档案资料长期的堆放在办公室,无人整理。有的虽然经过整理,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系统的制度规定,整理的不够规范,不方便档案的查询。因此,全面的档案资料整理立卷装订的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有了制度的规范,档案的整理工作就会有序的进行,而且方便档案的查阅。

1.3档案验收移交是保证档案完整的重要环节

档案经过整理立卷装订后,要经过验收的程序,这一环节也需要相关的制度规定,判断整理过后的档案是否符合要求,对于符合要求的档案才能移交。医院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档案管理人员要按照规定的标准验收档案,符合标准的档案可以通过验收,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档案要退回给相关人员重新整理。对于验收通过的档案要及时移交,如果验收过的档案还是堆放在原来的位置,不移交给相关的人员存放起来,档案就得不到很好的保管,很难保证档案的完整和齐全。因此医院要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档案的验收和移交,所需要的手续必须齐全,不能遗漏,做好各个环节的签收手续。只有建立完善的验收移交制度,才能做好档案的验收移交工作,确保档案能够及时的按照规定的要求,完整的移交给相关单位保存起来。

二、有利于明确档案管理的责任

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医院档案管理,有利于档案管理人员分工合作,明确自身的责任。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医院档案管理,能够明确各个单位、各个科室、每个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每个单位、部门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个单位和部门在清楚了自己的职责后才会更加清晰明了的完成自身的任务。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十分混乱,各个单位和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经常会出现工作内容重复,或者某些档案管理工作无人负责的情况,一旦出现问题便会互相推诿,档案工作执行起来十分混乱。而医院档案管理进行制度化和专业化管理,就使得各个部门和单位的职责明确,积极配合,更好的完成医院档案的管理工作。责任到人、责任到岗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了每个人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使得档案工作变得清晰明了,能够有序的进行,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

三、有利于促进档案保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多数医院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档案保管人员的素质也不高,职业素质较差,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处理不好医院档案的管理工作,致使医院的档案信息经常丢失、遗漏甚至外流,造成严重的影响。档案管理者较低的业务水平会严重影响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有时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损害医院的形象,因此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化和专业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用制度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促使他们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因此医院要制定明确的制度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的行为,还应为档案保管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使他们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专业素质,严格管理并且完善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考核,提高档案保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优化档案保管人员结构。档案保管人员自身也要规范自身的行为,严于律己,认真负责,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

医院环保管理制度篇8

摘要:国家医保政策的出台,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项改革,对老百姓带来了更多的社会保障,也给医院带来更多的挑战。医院医保管理工作能否做好,直接关系到参保方的切身利益,也能体现医院的应对能力。笔者结合自身过年的工作经验,在参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医院医保管理工作提出了如下建议:确立医保组织,重视各环节的管理;建立信息平台,合理利用病案资源;加强医院管理,提升医疗内涵质量;加强财务管理,确保资金内部监控;制定培训机制,完善奖惩制度。

关键词:医院医保管理管理工作

一、确立医保组织,重视各环节的管理

医院应当成立专门负责医保管理工作的部门,在临床科室的医保管理方面,应设立兼职医保联络员,护士长负责收费,并且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这样整个医院自上而下、由内而外都有环环相扣、层层落实的医保管理体系。

医院的医保管理工作关系到很多管理部门,包括护理部门、财务部门、药剂部门、信息部门等等,因此增强全院工作人员对医保工作的重视十分必要,应当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医保部门要接受省、市、区医保中心和医院院长的领导,认真执行上级部门的规定,还需加强与其他科室的配合。医保部门要配合药剂科及计算机房对目录库信息的修正和维护,以确保临床科能正确使用药品和诊疗项目。医保部门还要与医务科及护理部协作要求各科室各种报告单的数量应与医嘱、结算清单三者统一,避免多收或漏收费用。严格掌握适应症用药及特殊治疗、特殊检查的使用标准,完善病程记录中对使用其药品、特治特检结果的分析;严格掌握自费项目的使用,自费协议书签署内容应明确、具体;与财务科密切合作,保障参保人员入院身份确认、出院结算准确无误等。

二、建立信息平台,合理利用病案资源

病案是患者报销医疗费用的可靠凭证,其详细记录了患者病史、检查、诊断、治疗以及护理等相关情况,对患者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数据信息有准确的说明,真实完整地记录患者从病情发生经过治疗到好转的过程,是患者健康的证明。病案在医保监督审核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医保机构通过对病案的审核,可以起到监督医疗费用合理使用、防止不必要浪费的作用,还能为参保人员对医疗费用存在异议的情况进行提取病案重新核查工作,以解除疑虑。因此,病案有利于协调医保机构、参保单位、参保人以及医院的关系。管理病案信息的工作人员应当在落实医疗保险改革的进程中不断提高病案资料在医保中的价值和作用,从而为医院的顺利运行和有效管理做出贡献,增强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终推进医院更好地发展。在管理病案信息中的一种重要工具,也就是电脑,必不可少。医院应当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从而增强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高效、准确、快捷的病案管理系统能够为医院的重大决策提供依据,也是医院实现各项科学管理的重要保障,同时为患者提供网上专家会诊成为可能,有利于更高效地为疑难杂症提供及时而可靠的信息。

三、加强医院管理,提升医疗内涵质量

为了保证医院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并且处理好医保机构、患者以及医院三者之间的关系。制定一系列包括诊疗项目、手术方式以及住院天数等在内的标准制度,严格规范药品规范使用制度、医院病历书写制度、处方制度、医保患者住院管理制度、大型检查审批、非医保费用患者同意签字、物价收费管理制度等。在药品的使用方面,应当调整医保目录内药品比例,倡导医生尽量给患者开医保用药,还应对每月高用药品种进行监督和分析。为了方便医生查看医保药品,可在计算机程序内标识出“医保用药”,严格控制贵重药品和自费药品的开出频率。除此之外,医院的药品质量控制部门应定时进行检查,约束药品的合理使用,并及时进行指导,以便从源头上控制药品用量,降低医院成本。建立医保工作责任制,根据各科专业特点在医保中心下达部分“单病种”付费基础上,把定额标准发放给各个科室,医务人员即要遵循医学规律因病施治,还要考虑医保政策和患者医疗费用支出。

四、加强财务管理,确保资金内部监控

为了避免出现财务部门与医保部门账目不一致,应当加快建设对账制度。医保部门根据患者的实际信息建立药费结算报表并送审上级部门审核,与财务部门账单相对照,保证账目的一致。可以在“应收医疗款/医保统筹挂账”的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对不同情况的医保资金的使用情况分别核算,这样使得有关医保资金的情况更加清楚,便于了解和使用,更有利于医保资金的管理。医院通过全成本预算的方法加强各方面的预算,预算出医疗服务成本并对医保资金进行划拨。从划拨到使用的全过程都纳入到核算范围中,确定负责人,保证医院与科室之核算成本与财务部门账目相一致。通过这种财务管理及监控对会计信息的可靠和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都起到重要影响。加快医院的内控制度建设,完善会计和审计制度。对医保资金的申报、审批以及应收款进行计算机确认,能够有效地减少人为失误。对医保资金内控制度中的薄弱环节加强监督,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五、制定培训机制,完善奖惩制度

加强在医院内部对医保政策和法规的宣传,通过培训让医护人员明确医保用药的目录,确保医护人员正确认识与贯彻医保政策。加大对护士长以及医保联络员的培训力度,保证其能够牢固掌握医保政策并认真执行,对医生的用药和检查按照医保的要求进行监督,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此外,医保部门还应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奖惩措施,从而为医护人员随时查阅提供便利,有利于形成监督效应。例如:滥用抗生素、超范围检查、过度治疗等造成医保扣款的发生,那么该医生应承担起损失,如有多次违规操作,应对其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医院的医保部门应及时与各医保经办机构联系,对医保工作执行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汇报,从而获得各级经办机构的指导和帮助,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另外,医院应当不断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检查,对医保政策和制度认真地学习和贯彻,保证医院真正为参保单位及参保人员服务,让参保方获得真正的益处,实现医院与患者及医保方共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魏丹丹.医院医保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院,2014,12:129-130.

[2]梁晖,谭毅,吴伟霞.谈医院如何做好医保管理工作[J].中国医药导报,2008,22:110-111.

[3]王权,黄忻渊.做好新形势下医院医保管理工作[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02:85-87.

医院环保管理制度篇9

20xx医院后勤工作计划范文一

在新的一年里,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在上级和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指引下,总务科全体同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彻实加强行风建设,提高员工思想素质和服务质量,做好全院后勤的供给保障工作,时刻树立为临床一线服务需要,努力搞好院容院貌和两个文明建设,努力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环境舒适、绿化优美的就医环境,为提高我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努力做好工作,特订以下的工作计划:

1、进一步抓好院容院貌和两个文明建设,强化院内外环境卫生的整洁,完善各项卫生工作制度和保洁措施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做到经常与突击相结合,实行岗位责任制,坚持进行卫生工作检查评比制度。继续努力把全院的卫生各项工作全面推向社会服务代管理,使我院的环境卫生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环境舒适、绿化优美的就医环境。

2、加强医院后勤仓库的管理工作,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全院部分固定资产低值消耗品及其他材料等物资的妥善保管的同时树立为临床一线医疗服务的思想,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购进所需物资,对一切物资分类存放整齐,注意物资的积压、变质、霉烂的处理,保证全院的物资供给所需,严格落实出入库、实物验收、清点、发放等制度,并做好物品分类建账,账物相符。保持室内外货物摆放有序,卫生整洁,并彻实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工作。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洗衣房的各项工作制度,严格对医院的被服衣物隔离消毒等工作的管理,按时下收下送,保障供给,彻实做好全院的被服、衣物等的交账、清点、登记手续,严防错漏和丢失,严格遵守各种机电设备的操作规程,做到用电安全、生产安全,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

4、加强落实医院职工饭堂的管理制度,完善职工饭堂必须做到民主管理、虚心接受和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努力提高烹调业务技术和服务质量,做到菜式品种多样化,饭热菜香,积极改善职工伙食,严格对各种票据及实物验收、餐票登记,定期清理结账等制度积极搞好饭堂的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坚持从业人员每年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严格做好防蝇、防尘、防毒、防霉及各类餐具的消毒工作,保持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整洁。

5、加强医院安全保卫工作及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1)医院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组织全体保安人员学习《治安管理条例》和医院有关安全保卫的规定,明确保安人员的任务和职责,积极维护本院内的治安秩序和一切车辆管理秩序,随时应付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时向院部或上级部门报告,控制事态的发展。坚守工作岗位,并做好着装整齐及交接班制度,保护好医院的电房、仓库、药等医院的重要设施,确保医院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建议: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将医院安全保卫工作推出社会,由社会服务业负责。

(2)医院的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彻实加强对全院的机电设施消防设施检查和落实,严格遵守各种机电设备、消防设施的操作规程,坚持做好检修保养。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宣传短程教育,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防为主,防范结合,消除不安全生产的隐患,杜绝事故发生。

6、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及科室设置装修改选工程:积极配合医院按规划对科室的设置有计划、分步、合理地进行改造装修。妥善处理建筑材料的堆放,及时处理现场的建筑残留物,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并按有关规定做好工程预算、结算和质量验收等工作。

20xx医院后勤工作计划范文二

××年总务科在完成医院各项后勤保障工作的基础上,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对总务锅炉班组、水电班组、配电房、电梯等一线班组的管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同时加强水、电、气、物资的保障管理,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工作。

2、继续跟进医院总配电中心的工作项目,争取在××××年初完成原配电房内的消防管道迁移设计方案,14年末前完成主要方案及设计。

3、××××年,总务科将退休6人,其中电工3名,司机1名,采购1名,房管人员1名,拟申请招聘6名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补充。

4、污水处理站、锅炉班人员对新污水站、新锅炉房的工艺流程和设备进行培训学习,尽快适应并掌握新的工艺,确保移交后污水达标排放和汽源保障供应。尤其是重点做好蓄热式储能罐与新锅炉配套协调工作,巧用高峰低谷电制,研究最佳运行优化方案。

5、续签医疗垃圾处置合同,继续加强与省固废公司的联动,做好全院医疗废弃物的分类、收集、转运工作,同时配合院感科开展的医疗废物管理专业培训和职业安全防护,并不定时地会同院感科对全院各病区的医疗垃圾收集处理进行监督检查。

6、加强车辆管理,切实落实车辆维修审批制度,要求所有车辆必须按规范、按程序定期进行保养、维修,确保车况的完好。组织全体驾驶员认真学习新颁布的交通法规,要求司机严格遵守新交规的各项内容。同时加强车队驾驶员的安全管理、技术考评、政治思想等工作力度,以保证行车安全。

7、加强医院物资管理,严格采购制度。属于政府采购的项目,坚决按政府采购程序执行。

8、加强电梯、锅炉等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定期维保年检,发现隐患及时排除,贯彻落实特种设备法规制度,切实保证特种设备运行安全。

9、巩固××××年度创卫成果,继续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全面加强医院卫生管理工作,尤其是彻底整治门诊、外科楼两个重点公共场所卫生间,加大环境绿化美化的力度及公共设施的维护修缮工作,促进医院环境卫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广泛开展医院卫生宣传教育活动,致力提高职工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尽力打造美化病区环境,着手对外科楼的原有树木花草进行修剪、除草、施肥、补苗。

10、通过院内竞争性谈判,并提交院长办公会研究,重新选择后勤保洁运送服务公司。根据合同要求加强对保洁运送服务公司、洁强洗涤公司及百洁除四害公司等外包服务公司的服务质量的监控与管理。严格执行监督考核机制,每月组织外包公司到临床科室检查服务质量,听取科室意见,以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季度对外包公司的服务质量进行评定,作为履约情况的评价指标。同时科室日常值班受理临床科室对外包公司的投诉需求意见,即时予以处理并反馈给病区。

医院环保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质量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137-01

1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现状

1.1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明显扩大

在新的医疗保险制度的要求下,政府职员和大学生也纳入了医疗保险覆盖的范围内,为医疗保险制度管理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城镇医疗参保人员数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仅2009年,我国城镇医疗参保人员就增加了8000万。截至2009年年底,城镇参保人员覆盖率达到了93%,新农合覆盖率达到94%。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仍有一部分城镇居民没有涵盖在医保的范围内,这些人的看病治病问题仍是今后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1.2医疗服务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得到了初步遏制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用药范围、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以及费用结算办法等管理措施加强了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约束,促使其提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质量更优的服务。近几年来,卫生系统综合医院人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的增长率较之前有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用支出结构相对合理,个人负担基本适中,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

1.3“以药养医”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医疗成本随经济增长不断攀升,政府的补偿平均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较少,形成了一定的亏损。第二,医疗服务市场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一些医生可以通过技术上的决策权诱导病人过度医疗。据有关部门统计,县级以上医院的药费基本占总收入的60%以上(一些超过了65%),这与45%的规定是有距离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医院销售药品的助推器,在第三方付费的前提下,很容易导致医患所谓的互利现象,增加道德风险。于是,医疗机构的住院、门诊部就成为最大药品经销商。

2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医疗质量管理的影响

医疗质量是医院全部工作所取得的医疗效果的集中表现。它是医疗机构工作质量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医院管好科室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所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是医院治院之本,也是推动我国医疗保险事业顺畅发展的坚实基础。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化,医生―医疗保险―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医保政策的制订、贯彻、实施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医院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医院作为供方在确保参保职工的医疗需求,保证医保基金合理使用上,也离不开医保机构的理解和支持。由此可见,医院在医保顺利运行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作用。

医疗保险保险制度改革,根据“以支定筹、收支平衡”的原则,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同时通过建立有效的费用制约机制,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进而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1医院的管理、监督和控制体系将得到强化

医疗保险制度强调“公平与效率”并重,强调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实行医疗保险后医院在资源投入稳步增加的基础上,将面临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控制。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将对医院加强管理,强化监督。网络化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设置,有利于强化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的地位和管理职能,加强对医院的制约力度。同时,根据医疗保险制度平稳实施和长远发展的要求,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将加强对医院的宏观控制和调整,例如限制医院数量、调整各级医院功能、合理规划医院布局等。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后,控制医院经营行为、规范医生服务行为将成为医疗保险业务管理的重点,医疗质量也将随之成为衡量管理成败与否的关键。

2.2医院的竞争机制将发生变革

实施社会医疗保险改革制度后,各地区保险管理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将通过多种手段,改变目前医院以高精技术竞争和药品为核心的竞争机制,力争形成以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为核心的竞争机制。目前,我国卫生服务体制不规范,医院机构重叠、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各级医院功能和职责划分不清,造成竞争机制不健全,竞争秩序比较混乱。因此,实施医疗保险改革制度后,通过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发展规划,进行医疗网点的调整和医院功能的有机重组,医院竞争机制将逐步趋于完善。同时,通过建立职工享受一定就医自由的定点医疗制度,将为医疗服务供体之间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通过上述调控措施,医疗竞争机制和经营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医院之间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的竞争尤为激烈,卫生资源的浪费也将随之减少。

2.3医药分开结算将使医院管理规范化

由于门诊药房与医院分开,病人须凭医生处方到社会零售药店购药,可凭医保卡结算药费,使由于药价产生的问题随之减少,有利于医院与药房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

3主要对策

3.1强化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

医保改革后,门诊药房与医院分开,医院通过药品所产生的收入将随之减少,这对于医院的管理也是一个挑战。医院应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树立以“仁”为本的医风,从根本上改善医院的医疗质量。对于违反医院规章制度,败坏医德医风的医务工作者以法律手段给予相应的惩戒,帮助医院树立积极健康的医疗风气。

3.2成立独立于医院的专业性医疗质量监管部门

成立独立于医院的专业性的医疗质量监管部门,收集就诊患者对医疗工作者的医疗服务的即时评价,根据年评价情况调整医疗保险在该医院的报销比例,促进各基层医院之间的良性竞争,提高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质量,使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得到保证。各医院也应实行与岗位绩效相关的薪酬统计,提高医务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

3.3开通医疗费用借贷业务

虽然我国几次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逐步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积,但是还有很多居民没有基本的医疗保障,他们在医院接受的医疗服务也将因此受到影响。若将银行与医院联合,开通医疗费用借贷业务,则可以缓解贫困人群的资金压力,为人们顺利就医提供便利,为医院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当前,医疗保险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是实行医疗保险改革的主导力量。因此,医院应正视现实,以医疗改革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监督,建立合理的约束、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潜力,同时不断增强竞争能力,加强内涵建设。只有这样,医院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卫生市场竞争的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