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运营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9:00

企业生产运营计划篇1

关键词:供应链视域下;生产运营;计划制订;管控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日益激烈。其中,企业内部竞争方向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下游客户之间的竞争,上游资源供给链亦出现了竞争。此外,市场需求、资源供给更趋多元化、个性化。对于产品的质量、成本、种类等,客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企业以往的生产运营计划而言,其重心集中于内部生产、物料需求等方面,忽视了外部供应链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供应链视域下,为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企业亟需改革生产运营计划。

1生产运营计划概述

所谓的生产运营计划,即将客户置于主体地位,对商流、物流、资金流等施行统一管理、控制,在科学的成本范围之内通过供应商、制造商等环节将优质的产品输送给目标客户,并在业务合同等的约束下,形成紧密合作、高校传递的动态营销网络。生产运营计划在企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其以优化系统流程、资源等为基础,能够快速回复客户需求,并规划、制定出适宜的产品运送、交付计划。

2目前供应链时域下的生产运营计划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1存在的问题

(1)市场环境的不稳定。市场环境的不稳定,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a.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市场需求、外部环境临时生变,例如:供应产品不足、产品质量不达标等。b.系统内部出现不稳定,例如:接受订单缺乏原则性,系统不堪重负,人力资源短缺等。

(2)供应链相关企业协作意识有待加强。经调查发现,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相关企业仅仅明晰局部信息,对供应链信息缺乏整体把握。一般来说,利益是上游企业的出发点,下游企业则以客户需求为参考依据进行生产能力匹配,将自身最大程度的产量作为最佳生产运营计划。然而,现实中,供应链的最大产能并非是所有相关企业最大生产能力的加和。在缺乏协作的前提下,上下游企业极易在生产运营计划方面产生意见分期,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因此,供应链相关企业应加强协作意识,进而提升产业利益与声誉。

(3)生产运营计划制定的不完善。通常,在制定生产经营计划时需要企业内部多个部门的参与,且分段完成。制定出的生产经营计划须满足预测准确度较高,部门之间要充分交流、沟通、紧密合作等要求。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部门注重职能化,尚未一体化规划,致使生产运营缺乏统一、规范。为此,企业采取产销会以协调生产运营中出现的问题。由于利益不同,企业进行协调时难度较大,甚至会引发矛盾产生。

2.2解决的对策

(1)相关企业需要加强对于市场的准确把握。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是科学合理制定并管控生产运营计划的坚实基础。企业只有在明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熟悉上下游企业生产状态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结合市场需求并及时修正生产运营计划,以确保整个供应链高效运行[1]。

(2)企业建立基于客户的生产运营计划。客户对生产运营计划的制定至关重要。建立与客户同步的生产运营计划,企业的制造加工过程、信息系统等须同步运行及作业[2]。以物流为基础,对预计、实际的客户需求制定生产运营计划时,企业须详细制定计划、目标,并与分销商等紧密合作,加速产品流转,实现供需平衡,进而达到资源的最大程度优化。

(3)针对供应链生产计划加强优化管理。加强供应链生产计划管理,应确保信息的实时反馈,并建立完善的生产协调控制工作流程。工作流程的建立,确保了生产的同步性,促使供应链的生产与供求关系同步进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须注重信息的及时反馈,以订单为线索进行全面监控与检查。此外,企业须注重分析子计划流程,及时察觉并处理其存在的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以确保整个工作流程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结语

总而言之,供应链视域下的生产运营计划制订和管控极其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在企业理论研究、实践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生产运营计划的实施,给企业战略、经营理念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经研究发现,未来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对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未来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发展更加趋向于全球化、高端化、敏捷化等。我国各企业应正确认识自身实际发展状况,深入了解上下游企业生产状态,把握市场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生产运营计划,以提高供应链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提升其自身核心竞争力。希冀,我国各企业通过采取建设性策略,在制定、管控生产应计划方面取得实质性的发展,使我国企业成为行业翘楚。

参考文献

[1]董鹏.基于供应链视域下的生产运营计划制订和管控研究[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4:8-12.

[2]董鹏,刘立军,汪雁飞,余呈先.基于供应链视域下的生产运营计划制订和管控(续2)[J].汽车工程师,2015,10:16-20,55.

企业生产运营计划篇2

【关键词】计划职能浅析

一、计划管理调控指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1)计划系统人员素质较高,能担当起企业资源配置运作的重任。在传统计划管理模式下,油田及局内企业资源配置由计划部门全面掌握,相应比较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如设备、基建、安全、技术、节能、环保和劳资等管理环节。因此,计划系统队伍经过多年建设与实践,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高,能力较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比较了解。在当前形势下,充发挥计划系统人员综合优势,对企业资金投入等资源配置实施计划管理,确实担当起企业资源配置的重任。

(2)计划管理是企业预算与执行部门的结合点。企业财务年度预算,其实也是一种生产经营工作目标或计划,但当前的财务预算比较倾向于事前预算,从企业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和以往的历史数据出发来核定年度费用指标,缺乏适时的事中监控。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战,年底再算,无法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资源配置以及企业投入资金的有效运作,特别是合同签定后开始履行及决算手续办理完成前的资金运作阶段。而计划管理部门作为预算执行部门,可以从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开工、完工结算和后评估等方面,全过程、全方位监控资金运作,是企业预算与执行部门的有机结合点。

(3)信息渠道畅通,综合性能强的优势可以弥补财务核算方式的僵化。在局计划处的大力倡导下,局统计系统的职能得以及时转变,加上统计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信息渠道比较畅通,统计人员全面参与各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时准确地反映着各单位的生产经营数据,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而当前财务核算模式仍然比较滞后,其财务报表内容仅仅能满足上级业务部门需要,无法反映资金流动的全过程。

二、在客观分析企业内部资源配置采取计划管理模式所具有的优势时,也应该看到当前制约企业计划管理提高水平、发挥功效的几个问题

(1)对计划经济和计划管理等同认识的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在企业内部实行模拟法人核算制度,忽视了资源配置的手段,认为通过市场运作就可解决所有问题,出现不同程度的“以包代管”现象;更有不少人将“计划经济”与“计划管理”等同看待,认为实行市场经济就应该连同计划管理一起放弃,这其实是放弃企业管理积极有效的手段的错误做法。

(2)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计划管理的运作力度不强,精细程度不高,影响了计划管理职能的进一步发挥。在油田下决心解散大而全和小而全的同时,对各二级承包单位的管理力度却相应减弱,油田生产经营计划也由月计划改为季度计划,仍然将管理的重点放在了投资管理方面,并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计划管理队伍建设和职能的转变。也有些单位的计划管理人员也由于自身素质和工作热情所限,仍然满足于申请油田投资和分解下达。再加上油田投资政策和方向的调整,使计划管理人员的精力放在了申请有限的资金方面,对计划投资操作也大而粗。

(3)对投资与成本辨证关系的错误认识,影响了对投资管理的热情。从当前企业管理的行为看,大家对投资与成本的关系认识上容易走向极端。有一段时间,投资管理宽松的时候,有些单位和部门就吃投资,许多东西都从投资列支。在油田要求上缴资产收益后,大家开始明白盲目增加资产也要承担经营压力,经常讲“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成本”,在成本可以承受的情况下,尽量从成本开支,放松了对项目的认真研究,其实也容易造成短期行为,相应造成对投资项目计划管理的忽视。

三、在认真分析当前变化多端的生产经营形势后,企业计划管理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转变观念,自觉担负起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的重担。首先是企业计划管理系统观念的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势在不断变化,在企业资金筹措和投入方面,油田基本建设投资所占比重逐渐缩小,各级计划管理人员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不能把管理职能仅仅定位于投资管理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力争将全部资金投入纳入计划管理运作的范畴,才能胸中有全局,充分自如地掌握资金流动;其次是促使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对计划管理手段的认可。要通过扎扎实实地工作,影响和转变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对资金计划管理、企业资源配置全面的认可;再次是引导对投资与成本辨证关系认识的转变。

(2)加强计划统计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人员素质,强化基础工作。一是要加强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增加其对本职工作的研究,提高工作热情,提高综合运筹能力。计划管理办法和手段并非一成不变,一劳永逸,计划管理人员经过长时间工作,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很容易一成不变地做一些工作而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因此要打破常规思维,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加强对计划管理办法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其它企业和系统的经验,不断补充和完善,才能吐故纳新,常做常新;二是要加强跨行业、跨系统型综合人才的培养,提高计划统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积极学习其它行业的知识,使自身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运作的多方面知识,打破门户之见,才能有目的的提高综合知识;三是充分利用和借鉴现代办公手段,充分认识和使用计划管理软件,并可根据需要开发小巧实用的办公软件,提高计划管理水平。

企业生产运营计划篇3

房地产企业的运营资金主要运用在企业正常的采购生产管理、营销宣传活动和企业自身运行的资金分配当中,有一定实力的房地产企还会参与理财投资的经营。所以可以根据房地产企业的运作特点将其运营资金分为生产的运营资金、采购的运营资金、营销的运营资金和理财活动的运营资金。

二、房地产运营资金的特点和现状

1、房地产运营资金的特点

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其资金主要来自七个方面: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外商直接投资、自筹资金、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购房者的定金和预付款以及其他资金。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都是源于银行贷款,企业本身的资金比例较低。因为房地产企业的成本在于买地、建造楼房销售楼房和企业自身运行方面。其中买地和楼房的建造是大部分自己的流向,而房地产企业又是可以在得到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在买地规划之后但是房屋没有施工完成的情况下进行期房销售的,在营销结束是就可以得到资金的回收。但是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较多。如果施工期间的销售不利没有资金回笼,就不能偿还银行的大额借贷的利息。或者没有在既定时间能完成计划内的楼房还要对消费者进行违约赔偿,房地产企业的大部分资金都在流动运转当中,采购、施工、营销宣传和不断的偿还应该本息。所以在房地产企业的整个运作中要如履薄冰谨小慎微。充分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合理运用好企业的可运营资金。保证企业良性的运行发展。

2、房地产运营资金的现状

在我国房地产市场逐渐趋于成熟的现阶段,大部分房地产企业的共同特点是负债率孤傲高。流动资金的占用越来越大,运营资金的周转周期变长。现在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过了2007年之后那段黄金销售期了,我国现在的房地产库存量很大,这直接就占用了企业的大部分流动资金延长了资金的回笼时间。使得企业的盈利受到严重影响。科学有效的房地产企业的运营自己的管理体系是必要手段。只有将企业的运营资金准确有效的分配和使用才会减少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和竞争力。

三、房地产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

众所周知,制造业的价值链主要体现在自身生产,而房地产开发企业则恰恰相反,主要体现在企业外部,由活动策划公司,企划设计,营销顾问公司,建筑施工单位等共同组成,当这些组成部分相辅相成,互相协作时,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润空间增大。所以,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外部的客户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直接影响各个环节的营运资金管理。

1、采购方面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

如果说资金是房地产企业的血液,那么可以说质量是房地产企业的命脉。没有靠得住的质量保障就不可能有长久的发展,更不必谈企业的利润了。采购是房地产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不能只为了减少陈本而在选择供应商时按照报价由低到高选择,若想在众多房地产企业中具备自身的竞争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必须要尽量减少成本,最大利益的让利给消费者,这样才能持久发展。所以采购部门必须要选择有信誉保证和经济能力的供应商企业进行合作,为了控制成本也应在采购明细和数量上做出相应的合理规划,对供应商也要能够制定有效的制约细则,例如交货的质量、时间和服务等方面。如若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质量不达标会大大影响工程质量也会对企业本身的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失。供应商不能够按照既定计划配送相应建筑材料会大大影响工程进度,相反若供应的材料大大超出工程实际应用也会造成成本浪费,这样都会增加企业整体成本直接影响销售,减少利润甚至大大延缓资金回流。是所以在房地产企业采购资金的运营管理方面一定要专业化,企业高管应该很好的监管和督促采购不能,制定出一系列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和顺利的进行的措施和方法。合理的分配和运用好采购的营运资金。

2、生产方面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

房地产企业的生产部门要根据企业的整体营销计划合理的设计施工进度,要能够保证工程质量的情况下监管施工进度,要与采购不能有效沟通协调,保证材料采购的及时供应并不造成浪费。不能让生产占用过高的企业资金比例。房地产企业的运行与制造业不同,房地产企业的产品就是建筑住,建筑物的进度和质量都直接影响着销售。房地产的销售与制造业不通的是不能埋头制造然后再寻找买家,房地产企业买地施工之前一定要做合理的调查,并根据消费者的意向进行设计施工。并根据企业的计划辅助销售保证企业的利润和资金回流。而房地产企业的特点就是生产周期长,在如今成熟的房地产市场中应该更多的注重客户的需求,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要为宗旨,要更加的重视房产的设计,施工的承建单位。要既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又要符合质量的工程进度,在施工中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质量。

3、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经过

2007年之后的快速发展阶段之后已经进入了成熟期。老百姓的消费理念也越来越理智。大部分城市的百姓也很少会以投资为目的的购买行为。所以现在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回收速度要比之前放慢了,资金回收放慢就意味着企业成长的脚步放缓。这就要求营销部门不能按照老套的以短信群发的方式就能招揽顾客看房买房了,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的当今谁会,宣传途径五花八门,怎样进行企业的营销宣传方案是个技术手段,既要能够充分的宣传出企业房产的优势让更多的目标客户知晓,又要合理的控制宣传成本。在销售环节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实力和能力,要选择线下直销和互联网线上销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销售,线下直销也要考虑是企业直接营销还是找公司分销,或者是企业自营和公司分销共同销售的方式。在房地产企业的销售过程中不仅要求营销速度,也要给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这样才能在客户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和社会效应,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做好铺垫。

4、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

通常情况下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都是比较紧张的,在能够保障正常的采购施工和营销宣传等并能如期偿还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借贷本息的情况下可以将企业的一部分资金投入到理财活动当中。参与理财活动的投资资金要严格控制。其参与理财的目的是为了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和流动资金进行再生产和销售。万万不能让理财活动成为企业资金的负担,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和对金融机构借贷的偿还。要合理的本文主要针对房地产企业运营资金的分类和特点,在企业的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销售宣传环节和参与理财活动时运营自己的管理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其目的是为了有效提高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作者:刘岗单位:西安天地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竹泉,刘文静,高芳.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11-2016[J].会计研究,2013(12)

[2]王凡.基于渠道理论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会计系,2014

企业生产运营计划篇4

会计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供决策的信息,它的最终产品是利用会计信息做出的决策(含管理)。这些决策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外部者作出投资或贷款的决策。会计信息的更重要的作用是满足董事会、Ceo、CFo、各级经理的决策和管理的需要。公司管理当局利用这些会计信息作出各种战略规划,生产线主管利用详细的生产过程的成本信息来控制生产成本,生产流程设计师在考虑设备和人员最佳配置的时候,也利用相同的会计信息来减少成本或是提高效率。然而,这一切所有的决策和管理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否则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会计信息最重要的两个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和真实性(可靠性)。所谓真实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即所表述的应是意欲表述的,尤其要做到不偏不倚地表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避免倾向于预定的结果或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真实性的会计信息包含可验证性,即会计信息所提供的结果应能由不同的独立的提供者在采用相同的方法条件下从实质上复制出来[3]。真实性(integrity)表示如下特征:完整、不残缺、不窜改、正确、诚实和真诚[4]。但是,由于现实经济中存在不确定性,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往往难以做到,即会计信息不可能绝对不失真。例如,会计的不少计量方法都要运用判断和估计,不论这些判断和估计多么科学,都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我们虽然不能要求信息完全客观,却应要求信息可靠(真实)——可以验证,即按同一计量或计算程序,不同的会计人员应获得相同的结果。信息具有真实性,才能够对决策和运营管理有用。

(二)什么是会计信息

关于会计信息的定义有多种,如“会计信息是通过会计系统所提供的经济信息”(杨纪琬,1991),“会计信息是按预定的要求,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和管理的财务信息和有关的其他经济信息”(侯文坚,1995),“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所提供的经济信息,以凭证、帐户、报表及有关分析资料等形式存在”(冯淑萍,2002)。会计信息的内容是企业、事业和其他单位的资金运动。如企业会计信息的内容,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来源、资金占用和资金循环。从这些定义和解释当中可以看出,会计信息的属性是经济信息,其反映的内容是资金运动,它是由会计系统的提供的,以凭证、帐户、报表及有关分析资料等形式存在,它的功能是有助于决策和管理。

二企业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

运营管理(operationsmanagement,简称om),被定义为对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系统/过程进行设计、运行、控制和改进。运营管理是一个有明确的生产管理责任的企业职能领域,它与营销和财务一起组成企业的三大主要职能。运营管理与运筹学(oR)、管理科学(mS)和工业工程(ie)的本质区别在于:运营管理属于管理范畴;而oR/mS是各领域在制定决策时都会运用到的定量方法;ie则涉及工程领域。尽管企业运营经理们需要oR/mS的决策工具(例如关键路径法),并处理很多ie方面的问题(例如工厂自动化),但运营管理独特的管理作用使之有别于其他学科。运营管理的范围因组织而异,主要包括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工艺选择、供应链设计和管理、选址规划、设施规划、预测管理、库存控制、综合计划(生产计划)、eRp、流程再造、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等。

在运营职能中,管理决策可以分为三大领域:战略决策(长期)、战术决策(中期)和运营规划和控制(短期)决策。运营管理决策在战略层次上通过企业是否能够充分重视顾客需求来影响公司运营的长期有效性。因此对于渴望成功的企业来说,运营管理决策就必须同企业战略相一致。战略层次的决策是企业中期和短期运营的固定条件和运营约束。决策过程的下一个层次——战

术规划——主要是在先前制定的战略决策基础上有效安排原料和劳动力。这一层次运营管理的任务集中在:企业需要多少员工?何时需要他们?加班还是安排第二个班次?何时运送原料?库存策略应该如何?这些战术决策反过来又是企业制定运营规划和控制决策的约束条件。对于运营规划和控制而言,管理决策相对来说范围狭窄,时间较短。这一层次上的任务有:今天或本星期应着手哪些工作?安排谁来完成这些工作?先做哪些工作?

三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影响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产品或服务的设计与工艺选择的重要影响

了解工艺流程对于保持公司的竞争力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不适合公司需要的工艺无时无刻不在制约着公司的发展。举个例子,两家快餐店,如果一家快餐店将一个1/4磅汉堡包卖给顾客的直接成本是0.5美元,而另一家的成本需要0.75美元,那么无论第二家快餐店如何做,与第一家相比,其每销售一个汉堡包都要少赚0.25美元的利润。在电信行业,一个标准业务模式的推出和管理,应该包括以下程序:确定用户需求与市场潜力;根据市场价值链确定业务模式;根据业务模式调整管理流程;最后根据管理流程的变化来决定it系统的改变。可见这一系列的变革都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而it技术只是对这种需求提供满足支撑。电信服务自身有其特殊性,比如电信服务中推广的是产品,但用户买的业务是各种服务,同时电信市场客户细分的一个原则就是一个细分的利益不能损害另一个细分的利益,这也和不同的产品间,服务互有交叉有关系。例如,前一段时间中国移动推出的新的移动品牌——“动感地带”的定价模式就凸显了这样的问题。“动感地带”套餐的话音收费标准比其针对企业客户的话音收费要低,这造成了企业客户的心理失衡,并最终可能导致不同业务之间相互侵蚀和客户流失的问题[5]。

在制造行业有种说法,那就是产品成本的70决定于产品的设计。从技术方面来看,电信业运营涉及大量的资本投入,其成本结构表现为巨大的固定成本与相对较低的边际成本共存。为了提供电信业务,即使在没有获得一元钱的销售收入以前,企业就必须投入大量金钱用于网络建设,而当一个电信网建成投入运营时,每增加一分钟的呼叫所增加的成本却微乎其微。在某种特定技术条件下,电信运营将对应一个最低有效规模meS,在该规模下,电信运营商的长期成本最低。当市场规模低于meS时,由一个企业经营将是最有效的选择。所以,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选择低成本的工艺是前提和关键,这就要求对不同的工艺的产品制造成本进行非常详细的比较,同时还要对每种工艺进行盈亏平衡分析。这个比较和分析就要求非常详细、真实并且能够具体追溯到产品的会计信息数据。如果会计信息提供的是不准确的或者不真实的数据,那么就会导致工艺选择的错误,进而导致竞争劣势!

(二)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供应链设计和管理的重要影响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顾客联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要求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达到最低而采用的将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的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地点的一套管理方法。供应链设计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衡量和评价供应链的绩效,当绩效目标未达到或有新的具有吸引力的选择存在时,评价供应链的候选方案。比如在电信行业,现在有一种趋势就是只经营自己的核心业务,而把非核心业务如网络管理交给第三方专业公司管理,而这些第三方管理公司同样会去选择专业的硬件和软件供应商,这样他们就会形成一条供应链或价值链。供应链设计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衡量和评价供应链的绩效,这就需要一些数据(售出产品成本、平均库存总值、日常维护费用等等)来进行非常详细的量化评价,而这些数据只能从会计系统中取得,因此要求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

(三)会计信息真实性对质量管理的重要影响

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已成为影响企业的最主要的战略要素。在当今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中,许多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占有比较大的优势,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能不断的提高其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新的质量管理观念的产物,是一种全员全过程的、以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证体系,也是一种从产品的设计和投产开始,就以“零缺陷”为最终目标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6]。质量管理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质量,目标是“零缺陷”,二是降低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分为四类: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质量成本信息的作用包括:(1)促进改善和控制质量计划决策的实施及评价计划实施后的有效性;(2)有助于企业进行战略定价决策;(3)有助于企业改善新产品的设计方案[7]。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质量成本,电信运营商将进一步地加大对于网络管理、网络支撑、业务创新及市场创新对于软科学的依赖,咨询服务将越来越快地被运营商所看重。适应这个变化,就要从战略上考虑实现从网络扩张到网络经营和市场经营、客户经营的转变所需要做的工作,那就是必须加大对软科学和支撑系统以及管理系统的研究与投入。软科学和硬件制造有天壤之别,在硬件制造领域,当一个公司拥有一项专门技能,或一项专利技术,就可能成为在某一个细分市场领先者。而软科学则不同,这里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单独地成为象硬件行业中独立的霸主,必须进行行业的联合和联盟,以及资源的多样化和丰富,才能形成对软科学的支撑[8]。电信运营商对硬件和软件的不断改善和优化,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成本。所以,会计系统提供的真实的会计信息有助于运营商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竞争力。

(四)会计信息真实性对预测管理的重要影响

预测既包括收集整理历史数据并应用合理的数学模型来估计将来的情况,又包括对未来事件的主观或直觉的预期,还可以是将科学的数学模型和管理者的判断相结合来对未来的事件进行估计。从时间跨度上来分,预测可分为三类:(1)短期预测,主要包括短期采购、工作安排、员工需求、工作指派等;(2)中期预测,包括年度销售计划、生产计划、资金预算等;(3)长期预测,包括新产品规划、资本投资计划、生产设备的更新等[9]。预测的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对于很多预测都需要进行定量预测,这就需要非常真实的数据为基础。可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决定着预算的准确性。

(五)会计信息真实性对库存控制的重要影响

库存(inventory)是指一个组织所储备的所有物品和资源。库存的作用包括:(1)保证各生产环节的独立性;(2)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3)增强生产计划的柔性;(4)增强企业抵御原材料市场变化的能力;(5)获得经济订货批量的好处。库存的相关成本包括:(1)订货成本或调整成本,即企业为补充库存而进行订货时发生的各种费用之和,通常包括订货手续费、物资运输装卸费、验收入库费、采购人员差旅费以及通讯联络费等;(2)保管成本或持有成本,即物资在库存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物资变质、丢失等费用以及仓库运营的人工费和物资占用的资金成本等;(3)购置成本或订购成本,即购买物资花费的货款;(4)缺货成本或短缺成本,即由于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产生的损失。以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为例,首先用到的基本公式是:

tC=DCD*S/QQ*H/2

式中,tC代表年总成本,D代表年需求量,C代表单位产品成本,Q代表订货批量,S代表订购成本,H代表平均库存水平下单位产品的年持有和存储成本。从这个公式就可以清晰的看出,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对存货管理是多么的重要。

已有客户是电信运营商最重要的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客户就是电信运营商的一种“库存”,除了现在使用的业务,运营商还有更多的机会向他们推广相关业务或高级业务。通常,获得一个新客户的代价要2倍于留住已有客户的代价。经济学家DouglasLamont的说法更为夸张,向已有客户销售产品所付出的成本仅相当于向新客户销售产品付出成本的1/7。DouglasLamont还说,如果能够降低离网率5%,利润将增加85%;如果能够向已有客户推销新业务,公司销售业绩得到增长的可能性将超过50%,而且,如果犯了错误能够迅速纠正,抱怨的客户中的70%将选择成为老客户。

(六)会计信息真实性对总生产计划的重要影响

所谓总生产计划就是部门经理通过调整生产率、劳动力水平、存货水平、超时工作以及其他可控变量,来决定满足预测需求的最好生产方式的一个计划。总生产计划的目标是按时完成能够有效使用组织资源(使计划期内资源成本最小化)的生产计划,满足预期需求。总生产计划分为三种:(1)长期计划,一般一年做一次,它着眼于一年以上的时间段的运营活动;(2)中期计划,通常涵盖6~18个月,一般以约或季度为计量单位;(3)短期计划,从1天到6个月均可以,一般以周为时间单位。总生产计划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生产率(每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劳动力水平(生产所需工人数目)和当前存货(上期期末存货)的最佳组合。制定总生产计划需要用到四种成本:(1)基本生产成本。它们是计划时期内生产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包括直接和间接劳动力成本,正常工资和加班工资。(2)与生产率相关的成本。这一类成本里典型的是与雇佣、培训及解雇人员相关的成本。雇佣临时工是一种避免这种成本的好办法。(3)库存成本。库存占用资金的成本是其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他组成部分包括存储费用、保险费、税收、损坏与折旧造成的费用等。(4)延期交货成本。通常这一类成本很难计算,它包括由于延期交货引起的赶工生产成本、企业信誉丧失和销售收入下降等成本。

可见,要制定好总生产计划,必须掌握非常详细的存货数量及其相关的成本的真实准确的数据,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制定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总生产计划。

(七)会计信息真实性对项目管理的重要影响

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的工作,它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明确的目标和可利用资源的约束下,由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完成。项目管理可定义为计划、组织和控制资源(人员、设备和物料),使其满足项目的技术、成本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为了控制项目的成本,时间—费用模型就产生了,它要求为整个项目建立最小成本计划。这些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如人工费、设备费等,还包括间接费用,如日常管理费用、设施维护费用、资源的机会成本等。在电信行业当中有很多都是属于项目管理的范围,如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中国联通的“Up新势力”等。为了很好的管理这些项目,就必须要求会计系统提供非常详细准确的会计信息来控制成本。

(八)会计信息真实性对绩效评价与激励的重要影响

为了充分评价一个企业的绩效,需要使用两套评价系统,一套是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另外一套是从运营的角度出发。以财务指标组成的业绩指标体系应将分析的重点放在企业短期与长期的获利能力、经营效率和经营过程中运用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有效上,并充分考核企业的财务安全程度,防范财务风险,使管理当局对企业发展和各项经营活动作出正确的决策和规划,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实力,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四类:(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2)长期偿债能力指标;(3)资产运用效率指标;(4)获利能力指标。这些指标必须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够对企业或项目进行全面的评价。

财务评价在较高的层次上非常有效,但是在运营层次上却不适用。此时,我们需要另外一套指导性的评价指标:(1)产销率,即系统通过销售获取资金的速率;(2)库存,即系统为了销售的目的而投资在购买物资上的资金;(3)运营费用,即系统为了把库存变成产销率而花费的资金。

在分权组织中,上级作为委托人授权给下级,把下级成为人,形成委托关系,并产生控制与激励的需要。这就要求在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价系统的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对人,即管理人员的奖励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公司或部门的盈利相联系的;另一类是联系与普通股的市价,即股票奖励制。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财务业绩评价、运营评价,还是激励机制的设计与应用,都需要大量的详细而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来支撑。

四.结论

从上述论述,特别是本文第三部分从运营管理的八个方面来论述了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影响,从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企业运营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都会导致企业运营管理中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日常管理的失误,这些都可能会导致企业走向衰亡。反之,如果企业运用各种手段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那么就会帮助提升运营管理的水平,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面对全球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和流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货币汇率和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公司的会计系统必须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从而便于管理者控制成本、评估并提高生产力,以及设计更好的生产程序、运营管理程序。管理会计系统还必须准确地报告产品成本数据,从而才能够根据可能获取的最佳产品资源需

企业生产运营计划篇5

为了使构建的卫星通信业务基本框架符合企业运营流程管理逻辑,支撑卫星网络规划建设,提供面向客户的运营服务和保障,卫星通信业务基本框架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对卫星通信服务进行模块划分、描述和定义,力争构建起一个涵盖卫星通信业务建设、运营、管理完整业务链、全面系统的基本框架。

1.1基本框架的模块设计思路

对于卫星通信企业来说,卫星通信业务是其最根本的核心产品,卫星通信企业是通过向客户销售卫星通信业务产品,以实现满足客户需求、增加客户价值和公司盈利发展。因此,我们首先选取卫星通信业务为切入点,希望采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对卫星通信业务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细化分解,力争能够理清、认识、理解各组成环节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基础框架的设计奠定基础。如图1所示,在一个卫星通信业务的全生命周期中,主要包括了前期客户需求调查研究、业务规划、产品设计、能力建设,中期的市场营销、业务开通、服务保障、运行维护,以及后期的业务产品退出或转型升级等各环节要素;另外在其各个环节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企业人力、财务、质量管理、知识管理、品牌建设等运作管理环节进行基础支撑保障。从图1可以看出,卫星通信业务的全生命周期基本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期卫星通信业务规划和能力建设,其主要完成了由战略和业务目标驱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形成业务产品或服务能力;第二阶段为中后期的卫星通信业务的运营和服务,主要承担了对业务产品进行运营管理并形成服务能力和产生收益。两个阶段之间相互关联、协同发展。业务规划与能力建设工作是运营与服务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只有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业务产品,并能够及时具备能力并推出市场,才能够向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和可靠地运营保障;另一方面,运营与服务工作是业务规划和能力建设的实现和发展。业务规划和能力建设工作完成之后,必须通过运营和服务来实现产品销售和客户价值增加,在给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挖掘客户需求,并能够及时反馈给业务规划与能力建设进行业务产品的改进、提升和开发,从而形成最令用户满意、最具竞争力的优质服务产品。与此同时,两个阶段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企业管理来进行支撑和保障。对于运营服务型企业来说,其更加关注运营与服务,所有业务规划与建设以及企业管理工作,都是企业为了通过运营服务产生价值、满足客户需求所需不同层面的服务保障工作。因此,为了在基础框架中突出强调卫星通信业务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服务支撑的两个关键环节,同时体现出企业管理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我们从总体上将卫星通信业务基本框架分为三大模块,即,战略与基础设施模块、运营与服务模块和企业管理模块,如图2所示。

1.2基本框架的层次设计思路

客户的卫星通信业务需求分类多种多样,我们可从市场、产品、资源和组织四个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客户购买的是卫星通信业务产品,而卫星通信企业的核心基础设施所能支撑的仅是企业向客户提品所需要的资源能力,要想将资源能力转化为客户需求实现,还需要通过卫星通信业务产品进行有效衔接。对于卫星通信企业而言就是对各种卫星通信资源和服务能力进行规划、设计和组装,形成了可以独立计价和运维支撑的业务产品。此外,客户所需业务产品多样,卫星通信服务商还需要结合供应商或者合作伙伴的基础设施资源进行有效组合使用,以发挥核心资源的最大效能和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因此,客户需求的实现主要由卫星通信企业的市场、业务、资源和供应商等关键因素协同完成。另外一方面,在基本框架的设计中,我们希望构建起能够面向客户的端到端运营服务支撑体系,即以客户需求为引导,业务实现为手段,资源、供应商和组织管理流程为保障的运营服务体系。主要经过市场需求的挖掘、提炼与转达,业务的开发、集成与实施,调动内外部资源,最终实现业务并反馈给用户的过程,如图3所示。该过程中,输入端是市场,输出端也是市场,形成的是一个从市场到市场的端到端的闭环,从而最终实现为客户提供最为优质和满意的服务。综上所述,为了表明客户需求实现过程中四个关键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并强调打造端到端的高效运营服务体系,我们在三大模块基础上,又将卫星通信业务基本框架划分为四个层次,包括市场层、业务层、资源层和供应链层,如图4所示。如图4的层次设计,将市场层放在最高层客户紧邻的第一位,突出强调企业是从客户需求出发,以客户需求为根本依据的理念;逐级向下的各层分别为业务层、资源层和供应链层,充分体现了客户需求实现是通过具体业务来实现,业务产品需要资源提供支撑,最底层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为企业提供除核心资源以外所需配套资源的各要素协同关系。这种层次设计充分体现出卫星通信企业的以客户为中心为市场服务的运营理念。

2基本框架各模块的设计

根据前述基本框架结构设计思路,我们对卫星通信业务基本框架各模块进行进一步设计和定义,各模块功能描述如下。战略与基础设施模块设计战略与基础设施模块主要负责指导和支撑运营服务。包括市场战略、资源战略的制定、基础设施规划、基础设施的构筑、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管理以及供应链/价值链的开发和管理。其中,基础设施不仅包括空间卫星资源的规划、建造、测控、运营和退役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还包括支撑产品运营服务的其他硬资源和软资源,如地面测控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知识共享库,等等。运营与服务模块设计运营与服务模块主要负责客户需求实现和服务保障。包括日常的服务提供、运营支撑准备、质量保障以及销售管理和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等,其包含所有由客户驱动的直接面向客户的运行和管理工作。组织管理模块设计组织管理模块为完成战略与基础设施模块和运营与服务模块所需进行的公司内部机构组建,包括了任何商业运行所必须的基本的企业或商务支持。

3基本框架各层次的设计

3.1市场层设计

市场层主要包括客户需求挖掘、分析、客户细分、销售和渠道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服务产品和定价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问题处理、服务等级协议管理和计费等。在战略与基础设施模块内,市场层提供对企业核心业务产品的规划开发管理,包括制定战略、开发新产品服务、管理现有资源、实施市场及战略等所需职能。在运营与服务模块内,客户关系管理集中考虑客户需求的基础情况和管理。

3.2业务层设计

业务层包括业务的设计开发、业务配置、业务问题管理、质量分析以及业务使用量的计费等。在战略与基础设施模块中的服务开发与管理就是为运营与服务模块提供所需产品或服务能力的规划、开发和建设,它包括服务战略制定、服务的性能管理和评估、确保未来服务需求能力等所必须的功能。在运营与服务模块中业务运行管理聚焦于对客户服务的提供,包括客户需求分析、服务方案设计、和服务保障等客户服务所需的功能性需要。本层的焦点是服务提供和管理,面向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3.3资源层设计

资源层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是为支持卫星通信运营服务所需的卫星资源、地面基础设施和软资源等的规划、开发和交付,主要包括卫星资源、卫星测控站、业务监测站、运营服务网络平台、it系统、知识共享库等,以及新技术的引入与现有资源技术的互相作用、现有资源性能管理和评估,确保满足未来服务需求的能力等所必须的功能。资源管理和运行主要负责卫星资源管控(卫星性能监视、分析和控制)和其他地面基础设资源的运维管理等所有功能性责任,确保各类基础设施资源平稳运转,能够为客户提供所需的端到端服务能力,并直接或间接地响应服务、客户和员工的需求。同时也包括对资源的功能集成、关联和实时数据统计,以便进行信息综合管理和采取提质增效措施。

3.4供应链层设计

供应链层主要包括处理与卫星建造商、设备提供商、集成商和工程服务商等合作伙伴的交互,它既包括基础设施的供应链管理,也包括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之间关于日常运营的接口管理。

4基本框架的整体设计

综合上述分析,卫星通信业务基本框架模型一方面突出卫星服务商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营服务支撑的核心重要性,另一方面强调面向客户、聚焦前端提供端到端的服务交付能力,从而我们可以得出卫星通信业务基本框架的整体结构设计,如图5所示。如图5所示,箭头以上半部分代表从卫星通信业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客户需求实现两个维度进行的三个模块、四个层次结构设计思路;箭头的下半部分表示抽象化、可视化的卫星通信业务基本框架结构设计。该基本框架从顶层将卫星通信业务服务商划分为战略与基础设施、运营与服务和组织管理三大模块,并在框架布局上体现出面向客户的服务中战略与基础设施是前提先导,运营与服务是关键实施,组织管理是全过程支撑的运营特点;该框架自上而下的四个层次架构设计,充分体现出卫星通信企业是以客户需求为引导,以业务实现为手段,以资源和供应商为保障的层次递进关系,各层次环环相扣,紧密链接。这种以客户为中心,面向市场的层次设计,确保企业在享用客户需求时更迅速、策略更灵活,大大提供客户满意度,同时能够更优化企业内外部软硬资源的工作效能,以最高效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最适当的信息服务,真正做到让大市场来主导企业的流程架构。

5结束语

企业生产运营计划篇6

论文关键词:资本运营,内部监控系统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平能化集团)是2008年12月5日由原平煤集团和神马集团两个中国500强企业联合重组创立的一家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拥有平煤股份和神马股份两家上市公司。中平能化集团根据重组后产业的上下游关系,依照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原则,重新规划产业布局,确立了煤炭采选、尼龙化工、煤焦化工、煤盐化工4大核心产业和煤电、现代物流、高新技术、建工建材、机电装备5个辅助产业协同发展的“4+5”产业新体系。

经济总量的大幅跃升,发展质量的显著提高,要求企业强力推进组织结构调整、专业化重组,加快提升管理水平,管理体制实现战略转型。目前,中平能化集团已经完成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三级管控体系,但进一步激发体制活力,提高运行效率和质量的任务仍然很重。要深入分析、加强研究,进一步优化整合机关总部、产业群、经营单位的职能定位、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论文网,真正形成资源配置优化、职责权限明确、管理流程科学、执行高效顺畅、对外反应灵敏的体制机制,确保。中平能化集团化优势充分发挥,确保各业务单元经营活力不断增强。要加强产、供、销、人、财、物等基础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对各种资源的配置和运用能力,切实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特别是对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要加强集中管控,实现有效监管。深化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构建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针对管控范围大、要素流动快的实际,运用信息化、自动化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平台,适应做大做强的需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严格决策程序,重点强化对重大经营行为的风险管控,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本文主要探讨一下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内部监控系统的设计,完善的内部监控系统是资本运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资本运营组织保证体系的设计;二是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组织保证体系的设计

(一)资本运营职能分析与分解

所谓资本运营职能分析与分解是指在明确资本运营总职能基础之上,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其分解成为边界明晰的各项分职能。进行资本运营职能分析与分解是设计资本运营有关机构及其相互权责划分、业务关系的基础。资本运营的最终目标是提高资本利用率,实现企业资本最大限度增值,这就是资本运营的总职能。总职能的实现要通过两个层次的资本运营,即基础资本运营和高级资本运营。基础资本运营即是生产经营,也称资本的内部积累,它通过资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循环流动而产生增值。资本循环流动的质量和效率越高,资本增值的速度也就越快。而高级资本运营包含三项子职能,即存量资产重组、筹资经营和投资经营,它通过资本的筹集、资本的兼并、收购、联合、重组来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和企业资产配置的优化,从而增大企业资本规模和资产规模,最终实现资本的最大限度增值。资本运营的职能分解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企业资本运营职能分解图

(二)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组织保证体系设立

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权责关系,以及企业内部各经营管理层的经营权限划分是设计资本运营组织保证体系的重要依据。

下图即是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组织体系示意图(图2):

图2企业资本运营组织体系示意图

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组织体系各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解释如下:

(1)股东会是资本运营某些重大事项的最终决策者。包括公司外兼并、收购、联合、分立、国有产权转让、发行股票、发行公司债券等。

(2)公司董事会是公司资本运营中心论文网,包括制定发展战略规划、进行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资产管理与经营。具体可设下列四个委员会承担上述职能:

①产业发展规划委员会。根据企业集团化、多元化发展战略,结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制定各产业的发展规划,既包括中长期规划,也包括决定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

②投资决策委员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统一安排投资项目,决定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和具体投资模式选择。

③筹资决策委员会。根据企业的资金需求,在保持资本成本最低和资本结构合理的前提下,对筹资组合、规模等的决策,包括企业利润分配方案的决定。当然,如筹资涉及到出资者的重大利益,还必须经过出资者的最终批准方可执行。

④资产经营和管理委员会。除了负责企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对集团公司、经理层、子公司董事或股权代有等履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监督外,对企业资产的重组方案进行决策。当企业有必要实施兼并、联合等资本运营重大活动时,该委员会有权成立临时兼并联合领导小组对具体方案进行决策。

(3)资产运营部

负责集团公司资产(含股权)处置管理,制定资产处置计划,组织编制和实施资产处置方案。负责产权交易管理,履行产权经纪职责,协调产权交易相关单位的关系,开展相关产权交易行为。负责集团公司兼并与收购管理,组织兼并与收购方案编制、经济分析与评估、实施,股权转让或受让项目综合管理等工作。负责集团公司对外长期投资管理,组织编制投资计划和年度投资预算,组织投资项目的调研、交流、策划、谈判、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估、实施,办理投资项目出资手续等。

(4)财务处(包括内部银行或财务公司)。现代生产经营管理的中心是财务管理,财务处因此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企业筹资经营和投资经营的具体管理执行机构,而且通过制定财务预算、进行营运资金管理和成本费用管理、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为企业高层次资本运营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财务处还是基础资本运营(即生产经营)的中枢论文网,通过监控整个资本流过程,降低资本成本,提高流动效率,以达到促使资本最大增值的最终目标。当然,资本运营还需要生产管理、销售管理、技术管理等机构的广泛参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资本运营管理不同于分公司,它只能通过资本纽带关系,通过委派董事长或董事等决策机构人员来间接进行管理,使其资本运营符合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而不是直接干预其日常经营活动。

二、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监控体系的设计

(一)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设计指导思想

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设计的目的是既能对企业资本运营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又能考核和评价企业资本运营的实际业绩。因此,必须做到全面、科学的有机结合。

实施企业集团化发展战略的企业资本运营具有双重目标,即实现规模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标和实现利润最大化与资本最大限度增值的目标。因此指标体系中必须首先有反映此两类目标的指标。另外,企业经营管理者资本运营能力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相应指标体系中必须有反映资本运营能力的指标。还有,每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下而上都会受到威胁,要发展必须有稳定和安全作保证,所以在指标体系中还必须考虑企业安全性指标。综合起来,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就包括六大类:规模经济实力指标,规模扩张速度指标,投入产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

(二)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1)规模经济实力

企业规模经济实力是企业经营规模实力、市场竞争能力的表现。主要有2项指标:

①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行业销售收入

②利润占有率=利润总额/行业利润总额

这两项指标反映了企业在行业中位置和作用。

(2)规模扩张速度

企业规模扩张速度反映企业的规模增长速度。主要有5项指标:

①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②资产增长率=期末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

③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

④利润增长率=本期利润总额/上期利润总额

⑤对外投资增长率=本期对外投资/上期对外投资

(3)投入产出能力

企业投入产出能力反映了企业资源利用状况。主要有2项指标:

①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②成本费用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4)盈利能力

企业盈利能力反映企业最终经营业绩。主要有3项指标:

①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②净资产收益率=利润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

③销售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净额

(5)营运能力

企业营运能力反映企业资产周转达的快慢,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资产利用效率的体现,也是经营管理者资本运营能力的体现。主要有4项指标:

①应收帐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②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③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④总资产周转达率=销售收入净额/资产平均余额

(6)偿债能力

企业偿债能力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高低论文网,又反映企业利用负债从事经营活动能力的强弱。主要有4项指标:

①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②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③营运资金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

④已获得利息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企业生产运营计划篇7

论文关键词:资本运营,内部监控系统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平能化集团)是2008年12月5日由原平煤集团和神马集团两个中国500强企业联合重组创立的一家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拥有平煤股份和神马股份两家上市公司。中平能化集团根据重组后产业的上下游关系,依照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原则,重新规划产业布局,确立了煤炭采选、尼龙化工、煤焦化工、煤盐化工4大核心产业和煤电、现代物流、高新技术、建工建材、机电装备5个辅助产业协同发展的“4+5”产业新体系。

经济总量的大幅跃升,发展质量的显著提高,要求企业强力推进组织结构调整、专业化重组,加快提升管理水平,管理体制实现战略转型。目前,中平能化集团已经完成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三级管控体系,但进一步激发体制活力,提高运行效率和质量的任务仍然很重。要深入分析、加强研究,进一步优化整合机关总部、产业群、经营单位的职能定位、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论文网,真正形成资源配置优化、职责权限明确、管理流程科学、执行高效顺畅、对外反应灵敏的体制机制,确保。中平能化集团化优势充分发挥,确保各业务单元经营活力不断增强。要加强产、供、销、人、财、物等基础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对各种资源的配置和运用能力,切实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特别是对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要加强集中管控,实现有效监管。深化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构建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针对管控范围大、要素流动快的实际,运用信息化、自动化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平台,适应做大做强的需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严格决策程序,重点强化对重大经营行为的风险管控,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本文主要探讨一下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内部监控系统的设计,完善的内部监控系统是资本运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资本运营组织保证体系的设计;二是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组织保证体系的设计

(一)资本运营职能分析与分解

所谓资本运营职能分析与分解是指在明确资本运营总职能基础之上,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其分解成为边界明晰的各项分职能。进行资本运营职能分析与分解是设计资本运营有关机构及其相互权责划分、业务关系的基础。资本运营的最终目标是提高资本利用率,实现企业资本最大限度增值,这就是资本运营的总职能。总职能的实现要通过两个层次的资本运营,即基础资本运营和高级资本运营。基础资本运营即是生产经营,也称资本的内部积累,它通过资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循环流动而产生增值。资本循环流动的质量和效率越高,资本增值的速度也就越快。而高级资本运营包含三项子职能,即存量资产重组、筹资经营和投资经营,它通过资本的筹集、资本的兼并、收购、联合、重组来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和企业资产配置的优化,从而增大企业资本规模和资产规模,最终实现资本的最大限度增值。资本运营的职能分解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企业资本运营职能分解图

(二)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组织保证体系设立

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权责关系,以及企业内部各经营管理层的经营权限划分是设计资本运营组织保证体系的重要依据。

下图即是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组织体系示意图(图2):

图2企业资本运营组织体系示意图

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组织体系各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解释如下:

(1)股东会是资本运营某些重大事项的最终决策者。包括公司外兼并、收购、联合、分立、国有产权转让、发行股票、发行公司债券等。

(2)公司董事会是公司资本运营中心论文网,包括制定发展战略规划、进行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资产管理与经营。具体可设下列四个委员会承担上述职能:

①产业发展规划委员会。根据企业集团化、多元化发展战略,结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制定各产业的发展规划,既包括中长期规划,也包括决定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

②投资决策委员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统一安排投资项目,决定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和具体投资模式选择。

③筹资决策委员会。根据企业的资金需求,在保持资本成本最低和资本结构合理的前提下,对筹资组合、规模等的决策,包括企业利润分配方案的决定。当然,如筹资涉及到出资者的重大利益,还必须经过出资者的最终批准方可执行。

④资产经营和管理委员会。除了负责企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对集团公司、经理层、子公司董事或股权代有等履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监督外,对企业资产的重组方案进行决策。当企业有必要实施兼并、联合等资本运营重大活动时,该委员会有权成立临时兼并联合领导小组对具体方案进行决策。

(3)资产运营部

负责集团公司资产(含股权)处置管理,制定资产处置计划,组织编制和实施资产处置方案。负责产权交易管理,履行产权经纪职责,协调产权交易相关单位的关系,开展相关产权交易行为。负责集团公司兼并与收购管理,组织兼并与收购方案编制、经济分析与评估、实施,股权转让或受让项目综合管理等工作。负责集团公司对外长期投资管理,组织编制投资计划和年度投资预算,组织投资项目的调研、交流、策划、谈判、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估、实施,办理投资项目出资手续等。

(4)财务处(包括内部银行或财务公司)。现代生产经营管理的中心是财务管理,财务处因此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企业筹资经营和投资经营的具体管理执行机构,而且通过制定财务预算、进行营运资金管理和成本费用管理、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为企业高层次资本运营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财务处还是基础资本运营(即生产经营)的中枢论文网,通过监控整个资本流过程,降低资本成本,提高流动效率,以达到促使资本最大增值的最终目标。当然,资本运营还需要生产管理、销售管理、技术管理等机构的广泛参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资本运营管理不同于分公司,它只能通过资本纽带关系,通过委派董事长或董事等决策机构人员来间接进行管理,使其资本运营符合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而不是直接干预其日常经营活动。

二、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监控体系的设计

(一)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设计指导思想

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设计的目的是既能对企业资本运营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又能考核和评价企业资本运营的实际业绩。因此,必须做到全面、科学的有机结合。

实施企业集团化发展战略的企业资本运营具有双重目标,即实现规模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标和实现利润最大化与资本最大限度增值的目标。因此指标体系中必须首先有反映此两类目标的指标。另外,企业经营管理者资本运营能力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相应指标体系中必须有反映资本运营能力的指标。还有,每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下而上都会受到威胁,要发展必须有稳定和安全作保证,所以在指标体系中还必须考虑企业安全性指标。综合起来,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就包括六大类:规模经济实力指标,规模扩张速度指标,投入产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

(二)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1)规模经济实力

企业规模经济实力是企业经营规模实力、市场竞争能力的表现。主要有2项指标:

①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行业销售收入

②利润占有率=利润总额/行业利润总额

这两项指标反映了企业在行业中位置和作用。

(2)规模扩张速度

企业规模扩张速度反映企业的规模增长速度。主要有5项指标:

①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②资产增长率=期末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

③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

④利润增长率=本期利润总额/上期利润总额

⑤对外投资增长率=本期对外投资/上期对外投资

(3)投入产出能力

企业投入产出能力反映了企业资源利用状况。主要有2项指标:

①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②成本费用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4)盈利能力

企业盈利能力反映企业最终经营业绩。主要有3项指标:

①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②净资产收益率=利润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

③销售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净额

(5)营运能力

企业营运能力反映企业资产周转达的快慢,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资产利用效率的体现,也是经营管理者资本运营能力的体现。主要有4项指标:

①应收帐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②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③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④总资产周转达率=销售收入净额/资产平均余额

(6)偿债能力

企业偿债能力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高低论文网,又反映企业利用负债从事经营活动能力的强弱。主要有4项指标:

①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②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③营运资金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

④已获得利息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企业生产运营计划篇8

公路货运企业作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改增背景下其税收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结合这一历史背景,对公路货运企业税收筹划进行研究,帮助公路货运企业科学应对改革,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公路货运;企业;营改增;税收筹划

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隆重召开,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国家勾勒出了一幅清晰的发展路线,而交通运输业作为十三五发展中的重要国民经济基础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公路货运在众多运输方式中有着绝对的优势和地位,因此结合营业税改增值税背景,分析其对公路货运企业的税收环境变化,研究其如何进行税收筹划、减轻税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营改增给公路货运企业带来的影响

(一)公路货运企业“营改增”后的税制安排公路货运企业是交通运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在税率方面,交通运输业的税率为11%,小规模的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增值税征收率是3%;在计税方式上,一般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以当期销售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进行计算,以按照销售额和增值税款作为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二)营改增给公路货运企业带来的问题在没有实施营改增制度之前,公路货运企业缴纳的营业税是3%,营业税应纳税额是用营业额乘以税率。营改增实施之后,公路货运企业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则按规定征收11%税率,是小规模纳税人则按征收率的3%征收。针对一般纳税人来说,其税率是从3%增加至11%,按照现行的增值税相关政策,一般纳税人能享受到抵扣的政策,那么公路货运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买进汽车、汽油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是能用来抵扣的。这表明,公路货运企业在营改增之后,其税负较以前是上升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导致,一是在营改增之前所购的资产不算作增值税抵扣范围,那么在这以前购买的固定资产的公路货运企业,如果没有拿到增值税专用发票,那么就不能实现抵扣,那么营改增以扣,其税负会增加很多。二是索要增值税发票比较焑难。营改增以后有一些成本能抵扣掉增值税,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不便,比如增值税出票难,办理手续复杂等。三是进项抵扣的范围较小。公路货运企业的营业成本中,可以抵扣的只是燃油及租赁等费用,但这些总共也占不到运营成本的一半,而真正成本中比重较大的保险费用、路桥费用等都无法实行抵扣。

二、公路货运企业的税收筹划

(一)增值税的筹划增值税是以每一产销阶段新增的课税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为课税对象,实行分阶段征收的一种商品税。营改增实施以后,公路货运企业也要缴纳增值税,所以其同样适用于增值税的一般筹划方式。同以前缴纳营业税比较而言,其客观条件较多,因此筹划的空间更足,主要是增值税可以获得的抵扣。与此同时,税务部门针对交通运输业有一部分过渡的政策,在过渡期间,企业可以遵循这一政策进行相应的筹划。但是要认清的是,公路货运企业所谓的“产品”,其并不能够很好进行的实物展示,所以单单通过折扣、以旧换新等营销的方法对税收进行筹划还不能完成符合企业特点。在实行营改增之后,因为下游的企业可以得到来自公路货运企业一般增值税纳税人11%的进项税抵扣,这样一样,就会对市场的需求产生相应影响,因此,公路货运企业必须要考虑到市场需求变化及企业定位,继而合理选择身份。

(二)企业所得税筹划筹划企业所得税可以利用所得税税额扣除方式,按照所得税法规定,扣除的类型有限额扣除、全额扣除及超额扣除三种。对于资本弱化的税收筹划,企业所得税法有明确的规定,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额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包括纳税人之间相互拆借的利息出,按照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由公司财务战略来看,税收筹划可分成负债筹划和发行债券和权益筹资两类。税法规定股息支付不能用作费用列支,所以没有抵税的作用,但是利息支出是可以用作费用列支的,允许公司在计算应税所得时进行减免,以减少课税对象的金额。所以,如果企业的负债筹资比重增大,其利息的节税空间也就会更大。

(三)其他税种的税收筹划公路货运企业因为其有机动车辆以及运输任务的性质,其在选择地址时有很大空间,因此可以结合这一性质对税收进行筹划。和地点相关的税种主要有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城镇土地使用税。这几种税都与公路货运企业的设立地点直接相关,不同地点和税率,其税收筹划空间也不同,因此,在相似的条件下,公路货运企业应尽可能地选择在乡镇注册,可采取城市内成立联络点,以实现节约税费的目的。

三、结语

营改增之后,公路货运企业的纳税环境有了很大变化,本文浅显的对公路货运企业的增值税及所得税筹划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公路货运企业一些帮助,为在多个方式中找寻适合自己长久发展的办法,助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雒艳“.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影响分析[J].经济与会计,2013,2.

[2]常晋“.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的税务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国外,2013,2.

[3]吴晨光.交通运输企业“代收代付业务”产生的手续费应税管理[J].交通财会,2013,2.

企业生产运营计划篇9

关键词:企业发展;战略部署;企业管理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发展均面临着企业管理成本控制难度较大的问题,阻碍企业发展规模扩大,同时也导致运营过程中投入的总成本不断提升,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计划行程。构建完善的企业管理计划,要针对当前问题重点优化解决,构建形成完善的细分制度,对各项成本加以控制,为企业发展赢得更持久的利益。

一、企业管理成本概述

企业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各项管理,决策以及经济化带来的成本。需要企业投入一定资金,才能确保各项管理计划的落实与运营。企业经营阶段的管理成本控制会直接影响到战略计划部署,也决定着处于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实力。国内对于企业管理成本研究注重对总支出的控制,目前并没有形成有关于企业管理成本完善的收入以及支出制度体系,导致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成本管理不均衡的现象,不仅存在管理资源浪费,更影响科学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应用。而西方国家关于企业管理成本的研究,将成本细致划分,从支出与收入两方面构建管理制度,不仅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成本控制能力,同时对企业管理资源发展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企业管理中产生的成本具有广泛性特征,控制阶段还需要从这一角度进一步完善。

二、管理成本对企业运营稳定性带来的影响

企业管理所产生的成本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处于市场中的战略竞争水平,企业运营期间面临的成本比较复杂,包含常规运营以及产品生产方面产生的成本。尤其是在管理阶段产生的各类综合性问题,综合性问题的解决能力,直接影响到最终管理计划在企业中的落实程度。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企业,即使发展方向各不相同,但必然拥有严格细分的管理制度。企业管理成本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战略发展计划的部署,以及战略发展计划落实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对于企业管理成本与企业战略发展之间的各项影响,现有研究中发现两者存在互补性作用,例如在战略计划部署中存在部分欠缺,导致实际运营期间风险增大。但通过强化内部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管理资源合理运用发挥最大推动力,则能够帮助企业规避发展风险。同时当企业管理成本控制较为混乱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战略计划部署,能对企业管理成本控制方向确定发挥指导作用。

三、基于发展战略视角下的企业管理成本控制意见

(一)明确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目标基于当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战略性管理计划部署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的方向,了解企业自身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同时要结合企业发展所处的竞争领域,进行外部宏观环境分析,明确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将规避风险与控制成本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应该对企业现有可利用管理资源详细统计,将企业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通过创新管理理念与管理措施,为企业战略计划部署创造良好条件。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目标制定需要体现出阶段性发展,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防范,应该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竞争领域中潜藏的风险,以及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隐患。通过阶段性目标制定,体现出企业管理成本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能直观反映出当前管理计划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作为下一阶段重点强化的对象。明确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目标后,对接下来的管理计划进行部署,首先明确各部门的管理目标。其次,针对所构建的整体框架进行细节完善,实现企业管理成本的全方位控制。并针对不同部门运营特征形成专属性的成本控制体系,增强管理过程中各项战略计划部署运用的有效性。

(二)构建完善的支出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管理成本支出体系的构建,需要明确成本支出方向,例如各部门在运营过程中所涉及的资金投入总数量,以及各部门运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专项资金调动。不同管理制度制定落实期间,需要一段时日运营期,在此阶段不仅需要管理人员对新计划进行适应,同时也需要原有工作方式作出改变,可能会因此影响到后续管理成本投入。也会影响到企业原有收益,但经过管理制度创新改革,能够为企业带来更持久的利益,因此对于短期内的成本支出记录,还需要体现出预见性。处于市场竞争状态下,也需要去不断针对自身产品生产技术做出创新,占据市场竞争中的主导地位。虽然在初期技术创新以及管理理念创新中,需要投入一定的科研成本,但投入到生产运营中,却能够为企业带来持久的效益,对于支出成本的管理制度,需要由专业人员对细节部分进行完善。体现出管理制度运用中的变化性,能够详细记录企业不同运营阶段产生的企业管理成本。通过制度的细节部分完善,避免在企业管理中出现支持浪费的情况,同时也督促各部门工作人员,严格记录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资金,预防由于管理不当出现挪用公款的情况。要实时记录支出和收入的情况,使财务管理人员规范记录支出的账目,将企业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运用完善的支出制度管理和控制企业管理成本,做好成本预算工作,综合分析影响企业管理的因素,将支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精准计算所需要的资金,加大对财务支出的监督力度。制度构建后可以进入到试验阶段,观察是否在落实中存在不合理的情况,确保管理计划与实际需求一致,才能进入到接下来的稳定发展状态中[1]。

(三)构建完善的收入管理制度最后是针对企业管理中的收入记录制度进行完善,企业管理投入的成本在经过一段运营时间后,能够为企业带来持久效应,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竞争能力提升,以及运营过程中的综合收益强化。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各项管理成本控制的收入情况,需要做到实时到账实时记录。除此之外,企业运营过程中也会产生一部分投入收入周期较长的情况,对于这部分资金的到账记录,应该在账目中体现出预见性。从而帮助企业在战略计划部署中明确未来发展可供利用的成本资源,并对当前管理成本控制计划合理性做出有效评估[2]。收入管理制度的构建要体现出预见性,对企业发展所处不同阶段产生的成本进行综合评估控制,强化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整体成本调控能力。通过收入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应用,能够帮助企业明确未来发展中需要调整的战略方向,以及当前战略部署计划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综合控制方案,根据收入资金制定管理制度及发展计划,形成与企业战略计划部署相一致的企业管理体系。收入以及支出管理计划在应用中,需要体现出融合性,能够从不同角度发挥对企业管理的控制能力。针对一些公共服务事项必须通过审批流程才能进行支出,使支出的每一步骤更加明晰化,有效杜绝出现贪污的现象,有利于做好企业管理工作,做到合理管理企业管理成本,从而降低管理资源的运营成本[3]。基于战略视角下进行企业管理成本控制,要充分考虑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以及行业整体发展前景,提现出企业管理中的灵活性,也增强企业发展过程中成本控制的合理性。确保所投入成本能够支撑企业运营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同时也避免在管理中产生投入资金浪费的情况,为企业发展提供长久的动力。

四、结语

管理资源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管理管理资源的成本,管理资源部门要制定成本管理目的,并建立完成的支出和收入制度,有效解决以往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推动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合理利用各项资源,注重增强管理人员成本管理意识,从而实现最佳的企业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薛曙郦.可持续性增长视角下的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构建--基于神华集团2016年度报告的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7.

[2]杨莉.浅析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企业管理——基于对湖北某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J].办公室业务,298(17):156-157.

企业生产运营计划篇10

关键字:生产管理,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

abstract:thepaperproductionmanagementinguangzhoumetroinformationproductionplanmanagementandtheoriginalproductionplanmanagementdifferencecontrast,thendrewinformationproductionplanofguangzhoumetrooperationmanagement,levelcontrolandsoonaseriesofproductionmanagementoftheimportanceoftheworkandinformationofthenecessityofproductionmanagement.

Keyword:productionmanagement,informationandproductionplanning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thisarticlethroughtotheGuangzhoumetroproductionmanagementinformatizationofproductionplanningmanagementandtheoriginalproductionplanmanagementofcontrast,whichleadstoinformationproductionplanningmanagementofGuangzhoumetrooperation,hierarchicalcontrolandaseriesofproductionmanagementworkandtheimportanceofinformationproductionmanagementnecessity.

一、引言

发达国家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经近150年,经过萌芽发展期、缓慢停滞期、高速发展期,目前已进入稳定成熟期,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期,中国的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都已经开通地铁,许多其它城市的地铁也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之中,广州地铁发展伴随着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共同作用稳固扎实的前进着。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发展,广州地铁的生产管理工作也正在加快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实施的步伐,全方位发展,以此与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水平接轨。

二、信息化管理概念

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的生产力,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精髓是信息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把企业的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财务、营销、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同时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寻找自己的潜在客户,有效地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达到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能和质量、快速应变的目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建立高度集中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业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使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强大的管理功能,领先的开发技术,建设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高度统一管理模式。

三、广州地铁的生产计划管理概况:

(一)广州地铁生产管理概况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成立于1992年12月28日,是广州市政府全资大型国有企业。公司担负着广州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及运营管理的重责,同时经营以地铁相关资源开发为主的多元化产业。公司成立以来,坚持改革创新,科学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而伴随着公司业务的多元化以及地铁线网的逐步扩大延伸,公司需要着力探索内部管理模式的更新和公司未来发展壮大之路。

(二)广州地铁生产计划管理分类

广州地铁的生产管理模式是以生产管理体系的形式体现,总体对运营业务、经营(或资源)业务、房地产业务的执行进行监督、评估和考核。

生产管理是对生产计划的管理,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对计划的制定、执行、分析、调整、总结、优化等过程的把控,以计划为主线落实相关生产管理工作。生产计划分为三类:

一类计划:是指总部层面对安全生产、经营指标实现或对地铁形象产生直接影响的计划或政府指令性计划。

二类计划:是指总部层面对安全生产、经营活动起到改善作用的计划。

三类计划:是指各部门自行制定的计划或总部层面计划的各类计划。

(三)广州地铁生产计划管理现状

广州地铁生产管理工作按照高度集中、统一协调、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各项生产管理工作,生产任务的落实以各单位对口业务负责的原则,生产计划的编制按照工班分部部门中心总部逐级审核上报,统一由总部业务归口部门报总部领导审核并下发,总部业务归部门逐级跟进计划执行情况,生产计划的整个报批流程通过人工操作。

(四)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

目前,广州地铁通过市场调研,根据行业发展需求,正在进行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项目的实施,通过借助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实现运营生产计划管理信息化,用信息系统为广州地铁一、二、三类生产计划的编制、审批、、执行、跟踪、统计提供信息化支撑。

通过预先制定工作计划,定期更新完成情况及调整情况,实现计划的完成率、月度及季度的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方便领导以及各部门对日常工作的各个过程进行审批把控,及时发现进度问题,以便进行有效的改进,提高各部门的反映速度,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以及规范企业多层次多方位的管理,缩短交流的时间,确保总体运营工作顺利开展。

四、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和原有生产计划管理的差别

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

总结下来,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囊括以下几点:

缺乏有效的衡量标准

决策程序不科学

管理职位过于看重资力和技术能力

管理以物为主

人力资源的浪费

生产效率低

生产计划信息不能及时共享

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点:

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立足点高

以业务为导向,实用性强

强化重点,兼顾其他

强调均匀发展,分步实施

解决存在的问题迅速有效

充分利用现在的资源,逐步统一标准

信息共享及时有效

相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更能调动公司内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更好的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有效的整合、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可获资源,以实现公司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的一切活动。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一直将管理简单的理解为通过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各种职能的发挥,保障企业按预定的方向和规则运行,完全忽视了创新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会导致公司管理运营效率低下。

五、广州地铁实现信息化生产管理的必然条件

广州地铁生产管理中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实施的必要条件是信息化管理室企业未来管理的必行趋势,要真正实现生产计划的信息化管理,就要重新梳理创新管理、信息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全员创新型管理。

这种创新分两部分,一是从企业决策者角度上,指能快速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于管理过程中,作为经常性的主要管理职责。二是每个管理者甚至生产者,都应成为创新者。现代化企业管理要为全体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建立新的机制。三是企业个性化管理创新。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创新型企业,是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的企业。

2,信息共享管理

如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方面。近二十年来国际跨国公司管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各企业通过信息网络把企业各项信息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普遍覆盖。这就使员工通过网络可以得到企业内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任何信息,而不再走层层管理,分级下达之路.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大精简了管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有助于形成每一职工在自己岗位上了解全局、关心全局的新局面。

3.改变传统的质量管理理念.

广州地铁的质量管理最终输出就是为乘客提供满意的服务,通过信息化计划管理要改变质量管理理念,不单单为乘客提供出行的服务,而要充分利用计划体系的管理,对顾客需求的变化和对企业的反应进行及时检测,将注意力集中到乘客价值和全面的质量管理,降低列车的晚点率,提高乘客乘车环境,为乘客提供资源服务等等手段提升乘客的满意度。

4.增强软管理。

这是几乎过去所有国有企业根本不存在或不重视的地方.任何一家成功的公司都十分重视软管理,都具有独特的公司文化,通过塑造企业环境、楷模人物、公司价值观、厂风和文化网等,在公司全体人员中形成共同的目标感,方向感和使命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注重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性化管理,它反映了企业组织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从以工作为导向转变成以员工为导向的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更清晰的了解到信息化管理所涵盖的不同转变方式和灵活多变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说,信息化管理囊括了这一上几点!所以,进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而信息化会逐步成为各企业内部今后首选的管理模式!

六、广州地铁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广州地铁管理方法和模式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地方。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是决策层长期探索的课题。

生产计划信息化,从一个角度上看,一是要重视信息化在管理中的作用;二是从资源角度,深刻认识到信息也是重要的企业资源,信息本身在资源中的位置应该体现在企业迅速发展的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之上,信息的重要程度将被提到更靠前的位置;三是,要切实学会驾驭信息化的现代管理模式,在企业快速发展和竞争的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科技技术这个手段;四是信息化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延伸;五是,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的辅助手段,信息化的过过程,从侧面而言也就是业务流程的一个优化和重新整合的一个过程,很多不合理,不科学的业务过程,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尤其能够显现出来,这个意义上看,信息化也是不得不让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

生产计划的信息化管理也是广州地铁信息化管理历程中的一项新的尝试,在推行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优化,不断进行完善,提升管理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加快与员工的接受程度要匹配培训,不能硬性的改变固有的操作模式,循序渐进的渗透信息化管理的优势。